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通用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9:44:12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通用23篇)
时间:2023-11-29 19:44:12     小编:琉璃

制定方案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方案的制定过程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以下是一些关于方案制定的常用方法和技巧,供大家参考。方案的制定需要经验和智慧的积累,以下范文或许能够给您一些有益的启示。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一

电气通信(称电信)是利用电或电子设施来传送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的一种过程。各种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都包括信息的发送、传输、接收三部分设备。电信建筑根据通信方式的不同,大体分为无线通信建筑和有线通信建筑。无线通信建筑包括各种微波站、无线电台、卫星通信地面站等。有线通信建筑包括市内电话局、长途电信枢纽建筑、电报局、数据通信局、各种载波增音站,以及供集中设置多种通信设备的电信综合局等。电信局(站)的建筑空间组成包括通信机房、变(配)电站、自备发电站(发电机房)、油库。还有采暖锅炉房或冷冻站等。电信建筑设计原则如下:

1.局(站)应选择合理的地址,要求有一个安全、清洁,较少污染和干扰的环境。

2.通信机房建筑本身要有较高的抗灾能力和耐久性。一般应将耐火等级和设计烈度提高。

3.机房的平面空间组织和垂直方面的层次安排应满足工艺流程的合理性。

4.线路相对集中,以节约通信电缆。

5.要求机房内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以保护各类设备和提高工作效率。

6.要求将通信机室内的含尘量控制在规定的限值范围内。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二

建筑方案设计是依据设计任务书而编制的文件。它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投资估算、透视图等四部分组成,一些大型或重要的建筑,根据工程的需要可加做建筑模型。建筑方案设计必须贯彻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政策和法令,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和制图标准以及确定投资的有关指标、定额和费用标准规定。建筑方案设计的内容和深度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建筑方案设计一般应包括总平面、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电气、采暖通风及空调、动力和投资估算等专业,除总平面和建筑专业应绘制图纸外,其它专业以设计说明简述设计内容,但当仅以设计说明还难以表达设计意图时,可以用设计简图进行表示。建筑方案设计可以由业主直接委托有资格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也可以采取竞选的方式进行设计。方案设计竞选可以采用公开竞选和邀请竞选两种方式。建筑方案设计竞选应按有关管理办法执行。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三

3.基础平面图及详图:

(1)在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下有防空洞或枯井等时,可做一大厚板将其跨过。

(3)混凝土基础下应做垫层。当有防水层时,应考虑防水层厚度。

(4)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尤其是在周围有建筑时有用),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可在筏板区格中间挖空垫聚苯来调整高低层的不均匀沉降。

(5)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6)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7)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高差的1.5至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

(8)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条基。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心和基础底版的形心宜重合,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

(9)采用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独立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面积不大的独立基础宜采用锥型基础,方便施工。

(10)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

(11)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12)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

(13)基础平面图上应加指北针。

(14)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一是没用,二是容易出现裂缝。

(15)可用jccad软件自动生成基础布置和基础详图。生成的基础平面图名为jcpm.t,生成的基础详图名为jcxt?。t.

(16)基础底面积不应因地震附加力而过分加大,否则地震下安全了而常规情况下反而沉降差异较大,本末倒置。

请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和各地方的地基基础规程。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四

将独院式户型单元拼联增到三户以上,各户间至少能共用两面山墙时,即为联排式住宅。联排式住宅一般设前后院子,如二层可以上下各为一户,分别前后出入口,独立各用前后院。联排式住宅的单元拼联不宜过多,一般长度在30米左右为宜。联排式住宅可以有前后院、单向院、内院等三种。前后院一般前院可以做生活院,后院做家务院,这种形式多用于一二层联排式住宅,每户独立,前后通风、采光条件比较好。单向院主要用于上下两层为不同的住户时,每层住户有不同的方向对院子开口,每户各用前后两个院子,互不干扰。在北方严寒地区,为避免寒冷季节北风吹入室内和节约用地,往往只在入口一侧设单向院子。内院主要是利用房间围绕院子布置而形成内院。内院一般面积不大,比较安静、隐蔽,可用于组织生活和家务活动。夏季内院日照时间短,较阴凉,可改善室内气温。冬季在北方还可以起到防风沙作用。在我国传统的民居中有不少内院式组合的住宅,如两合院、三合院、四合院等。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五

建筑红线由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组成。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基地与道路邻近一侧,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果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一般称后退道路红线建造。任何建筑都不得超越给定的建筑红线。《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规定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通城市管线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线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1.在人行道地面上空:

(1)2米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大于0.4米;

(3)3.50米以上允许突出阳台,凸形封窗、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米;

(4)5米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米,并不大于3米。

2.在无人行道的道路上空:

(1)2.50米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米;

(2)5米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米。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六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建设速度和规模的加快和扩大,用于建筑的建造能耗和建筑使用能耗剧增。而我国能源紧缺,为了持续发展,只有从节约能耗找出路。针对我国建筑存在高耗能、高污染、低性能、低标准的问题,我国于1986年制定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j26—86(采暖居住建筑部分)。该标准为我国第一部有关建筑的节能标准,它主要针对严寒和寒冷地区以燃煤集中供热的居住建筑的采暖能耗指标提出标准要求。我国节能建筑目前阶段主要指采用新型节能围护体系和综合节能措施使住宅采暖能耗降低,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目标的居住建筑。我国提出的第一阶段的节能目标是要求新建住宅与1980~1981年建的同类住宅单位面积耗能量节省30%。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在第一阶段目标的基础上再节省30%。为实现采暖居住建筑节能,必须通过建筑节能综合设计和采用节能综合技术措施。建筑节能设计着重如下几个方面:

1.合理规划布局,争取日照,避免寒冷季风干扰。

2.将建筑的体型系数控制在《标准》规定的限值以内,减少外围护散热面积。

3.控制各朝向外窗的窗墙比,减少外窗散热和冷风渗透造成能耗散热。

4.选用新型节能围护体系,如模数空心砖体系,复合墙体系,砌块体系,空心砖体系,框轻体系等。

5.加强冷桥节点部位的保温构造设计。

6.设置门斗,加强单元入口门的保温。

7.充分利用太阳能,设置各种类型的太阳能集热设施和装置。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七

表示房屋外部形状和内容的图纸称为建筑立面图。建筑立面图为建筑外垂直面正投影可视部分。建筑各方向的立面应绘全,但差异小、不难推定的立面可省略。内部院落的局部立面,可在相关剖面图上表示,如剖面图未能表示完全的,需单独绘出。建筑立面图包括以下内容:

1.建筑两端轴线编号。

2.女儿墙、檐口、柱、变形缝、室外楼梯和消防梯、阳台、栏杆、台阶、坡道、花台、雨篷、线条、烟囱、勒脚、门窗、洞口、门头、雨水管、其它装饰构件和粉刷分格线示意等。外墙留洞应注尺寸与标高(宽×高×深及关系尺寸)。

3.在平面图上表示不出的窗编号,应在立面图上标注。平、剖面图未能表示出来的屋顶、檐口、女儿墙、窗台等标高或高度,应在立面图上分别注明。

4.各部分构造、装饰节点详图索引,用料名称或符号。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八

也可以称为建筑用地。它是有关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划定为建筑使用的土地。建筑基地应给定四周范围尺寸或坐标。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基地与道路红线相连接时,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红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建筑基地地面宜高出城市道路的路面,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基地如果有滑坡、洪水淹没或海潮侵袭可能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车站、车场等),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有关规定。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电影院、剧场、会堂、博览建筑、商业中心等),应考虑人员疏散的安全和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九

是指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体形。外部体形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反映,建筑空间又取决于建筑功能的需要,因此,建筑形式与建筑功能有直接联系。建造房屋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即所谓建筑功能。使用功能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建筑空间,因此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形式,从这一观点来说,建筑功能决定了建筑形式。然而对同一功能要求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来满足,也就是说有多种方案来适应一种建筑功能的使用要求,因此建筑形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它可以反过来对功能起到更新、发展的作用。建筑形式往往不是简单的建筑功能的反映,人们还从建筑艺术和审美观点的角度去对建筑形式进行创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发展也会影响建筑形式的发展。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就是建筑技术发展的反映,也赋予了新的建筑形式。因此科学技术对建筑形式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从建筑历史发展来看,建筑形式往往是不断变化的,例如从封闭到开敞、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犷到纤细、从对称到非对称、从有规律到无规律等等,而且这一现象还会出现反复、周期性的变化。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这也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建筑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反映,一种建筑思潮的出现并非孤立的,它往往是社会发展的反映和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需要,反映了建筑发展阶段螺旋式上升这一规律。统一与多样是艺术形式应具备的基本原则。建筑形式也同样有美的要求,也应遵循统一与多样这一形式美的法则。当然,建筑艺术与其它艺术(绘画、书法、音乐等)有原则区别,建筑艺术必须以物质为基础,受技术、经济条件的制约,如果脱离开功能、技术、经济条件,建筑艺术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统一与多样就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任何造型艺术在体形上可以分解成若干部分,这些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各部分组合应有和谐的秩序,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不能杂乱无章,这样才会使人感到美。只有统一没有变化,会使人感到单调、枯燥、千篇一律,不能唤起人的美感。只有变化没有统一,会使人感到无秩序、杂乱,同样也不会使人认为是美的。只有统一变化,方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人们在实践中得出来的美学规律。如何达到建筑的统一与变化,可以以多种创作手法来实现,如主从与对比、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等,这些处理手法都可以达到统一变化的目的。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十

从建筑防火要求而确定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称为建筑防火间距。《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对其适用范围的建筑防火间距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这些规定是综合考虑满足消防扑救需要和防止火势向邻近建筑蔓延以及节约用地等几个因素,并参照已建成的建筑防火间距的现状而确定的。规范也对一些易燃、易爆的可燃性液体、气体储罐及化学易燃品的库房,使用和生产易燃、易爆物品的厂房也做出了建筑防火间距的规定。在进行建筑总平面设计时,除按城市规划和建筑物使用要求外,还必须满足除建筑防火规范规定的建筑防火间距来确定建筑的位置。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十一

建筑形态是一种人工创造的物质形态。建筑形态构成是在基本建筑形态构成理论基础上探求建筑形态构成的特点和规律。为便于分析,把建筑形态同功能、技术、经济等因素分离开来,作为纯造型现象,抽象、分解为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体——空),探讨和研究其视觉特性和规律。建筑形态构成的要素主要分为点、线、面、体四大要素。点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如体与面上的点状物、顶点、线之交点、体棱之交点、制高点、区域之中心点等。点的不同组合排列方式产生不同的表情。点在构图中有积聚性、求心性、控制性、导向性等作用。线分实存线和虚存线。实存线有位置、方向和一定宽度,但以长度为主要特征;虚存线指由视觉——心理意识的线,如两点之间的虚线及其所暗示的垂直于此虚线的中轴线,点列所组成的线及结构轴线等。线在构图中有表明面与体的轮廓,使形象清晰,对面进行分割,改变其比例、限制、划分有通透感的空间等作用。面分实存面和虚存面。实存面的特征是有一定厚度和形状,有规则几何图形和任意图形;虚存面是由视觉——心理意识到的面,如点的双向运动及线的重复所产生的面感。面在构图中有限定体的界限,以遮挡、渗透、穿插关系分割空间,以自身的比例划分产生良好的美学效果,以自身表面的色彩、质感处理产生视觉上的不同重量感等作用。面的空间限定感最强,是主要的空间限定因素。体也有实体和虚体之分。实体有长、宽、高三个量度。性质上分为线状体、面状体、块状体;形状上分为有规则的几何体和不规则的自由体,各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如方向感、重量感、虚实感等。虚体(空间)自身不可见,由实体围合而成,具有形状、大小及方向感,因其限定方式不同,而产生封闭、半封闭、开敞、通透、流通等不同的空间感受。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十二

是几户围绕一个楼梯枢纽布置,四面均为外墙,可以采光、通风。其特点是建筑布局紧凑、集中;分户灵活,一般每户能获得两朝向;建筑外形处理比较自由,建筑轮廓挺拔;可以丰富建筑群体;建筑占地小,便于因地制宜地在小块零星地插建。在风景区及主干道两侧,为避免建筑成片的单调感和视线遮挡,可以适当布置一些点式住宅,同时也丰富了街景。点式住宅外墙较多,经济性较差。对一梯服务多户或面积较大的多室户住宅,较难布置,且易出面朝向差的房间,因此在平面设计中应予以注意,尤其要注意不得使一户住宅所有房间均为不好朝向。点式住宅设计时应在满足平面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力求使建筑体型简洁,结构整齐、合理,外墙少,暗面积少。一般点式住宅平面形式有方形、t形、y形、风车形、十字形等。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十三

7.柱详图:

(1)地上为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方便施工。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8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部应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应使用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角柱、楼梯间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幼儿园不宜用方柱。

(2)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

(3)柱内埋管,由于梁的纵筋锚入柱内,一般情况下仅在柱的四角才有条件埋设较粗的管。管截面面积占柱截面4%以下时,可不必验算。柱内不得穿暖气管。

(4)柱断面不宜小于450x450,混凝土不宜小于c25,否则梁纵筋锚入柱内的水平段不容易满足0.45la的要求,不满足时应加横筋。异型柱结构,梁纵筋一排根数不宜过多,柱端部纵筋不宜过密,否则节点混凝土浇筑困难。当有部分矩形柱部分异型柱时,应注意异型柱的刚度要和矩形柱相接近,不要相差太大。

(5)柱应尽量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来满足轴压比的限制,减小断面尺寸。

(6)尽量避免短柱,短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短柱纵筋不宜过大。

(7)考虑到竖向地震作用,柱子的轴压比及配筋宜留有余地。

(8)独立柱上或柱的中部(半层处)有挑梁时,挑梁长度应有限制。

在用pkpm软件计算梁柱时,应尽量采用tat或satwe三维软件。相对平面框架pk来讲,第一,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受力状态,如地震力或风力是按抗侧移刚度分配,而不是按框架的楼面从属面积,还如从框架柱出挑的梁和从次梁出挑的梁,因次梁的支座(框架梁)发生下沉变形,内力重分布,从框架柱出挑的挑梁配筋将较大。第二,快速方便,三维软件整体计算,不必生成单榀框架,再人工归并,可整楼归并。第三,tat或satwe还可以进行井式梁的计算,由于pkpm软件计算梁时仅按矩形计算,而井式梁的断面较小,有可能超筋,此时可取出弯距再按t型梁补充计算,不必直接加大梁高。在绘制施工图时,较大直径的钢筋连接宜用机械连接取代焊接,造价相差不大,但机械连接可靠并易于检查。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可任意,但一次截断的钢筋不大于50%,接头位置应错开70d.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十四

4.暖沟图及基础留洞图:

(1)沟盖板在遇到电线管时下降(500),室外暖沟上一般有400厚的覆土。

(2)注明暖沟两侧墙体的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沟较深时应验算强度。

(3)洞口大于400时应加过梁,暖沟应加通气孔。

(4)基础埋深较浅时暖沟入口底及基础留洞有可能比基础还低,此时基础应局部降低。

(5)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暖沟做法不同于一般地区。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的特殊要求设计。

(6)暖沟一般做成1200宽,1000的在维修时偏小。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十五

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而编制的初步设计文件。初步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和各专业的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及材料表和工程概算书等四部分内容组成。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为:

1.封面;

2.扉页;

4.设计说明书;

5.图纸;

6.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7.工程概算书。在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对本专业内容的设计方案或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技术上的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并将其主要内容写进本专业初步设计说明书中。设计总负责人对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在设计总说明中予以论述。为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应进行必要的内部作业,有关的计算书、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计算资料、方案比较资料、内部作业草图、编制概算所依据的补充资料等,均须妥善保存。初步设计文件深度应满足审批要求:

1.应符合已审定的设计方案;

2.能据以确定土地征用范围;

3.能据以准备主要设备及材料;

4.应提供工程设计概算,作为审批确定项目投资的依据;

5,能据以进行施工图设计;

6.能据以进行施工准备。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可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3月2日(建设[1992]102号)《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十六

根据某一地区气象台观测的风气象资料,绘制出的图形称风玫瑰图。分为风向玫瑰图和风速玫瑰图两种,一般多用风向玫瑰图。风向玫瑰图表示风向和风向的频率。风向频率是在一定时间内各种风向出现的次数占所有观察次数的百分比。根据各方向风的出现频率,以相应的比例长度,按风向中心吹,描在用8个或16个方位所表示的图上,然后将各相邻方向的端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绘成一个形式宛如玫瑰的闭合折线,就是风玫瑰图。图中线段最长者即为当地主导风向。建筑物的位置朝向和当地主导风向有密切关系。如把清洁的建筑物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把污染建筑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以免受污染建筑散发的有害物的影响。风玫瑰图是一个地区,特别是平原地区风的一般情况但由于地形、地物的不同,它对风气候起到直接的影响。由于地形、地面情况往往会引起局部气流的变化,使风向、风速改变,因此在进行建筑总平面设计时,要充分注意到地方小气候的变化,在设计中善于利用地形、地势,综合考虑对建筑的布置。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十七

20世纪40年代中期,沙里宁明确地提出城市设计的概念,这个概念在60年代开始广泛地被接受。例如纽约在1964年大力推行城市设计,作为一项新的政策以改进城市环境。近来,各国都在强调城市设计问题以提高城市的特色形象,改善城市环境,促进人与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城市设计的定义有两种提法:一种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环境设计。另一种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空间布局、空间设计或各物质要素的空间关系设计。此外,对城市设计的理解还有如下的表述方式:城市设计也是一种社会干预和行政管理手段。城市设计是造型设计,但不是个体建筑造型,而是把城市的多种要素排列得有秩序,所谓城市设计也就是建立秩序,使之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城市设计的目标是为人们创造舒适、方便、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也就是通过对一定地域空间内各种物质要素的综合设计,使城市达到各种设施功能相互配合和协调,以及空间形式的统一、完美,综合效益的最优化。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1.遵循总体规划所制订的指导精神。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在总体规划指导精神下进行工作,这里包括城市性质的制约、城市规模的制约、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城市经济能力的制约。

2.满足人的生产、生活各项活动要求。人的需求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心理需求、自我完善的需求。城市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把满足这些活动的要求作为出发点和最终检验标准。

3.保持环境特征。每一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历史传统方面,地域气候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城市设计应突出特色,以加强识别性,令人兴奋,用特色促进地区发展。它包括:

(1)自然环境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

(2)人工环境如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风格等。

(3)人文环境如历史传统、民俗民习、社会风尚。

4.提供多样性服务的可能。5按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各项物质要素。城市设计是各种物质要素的综合设计。重点应考虑平面布局的清晰,空间展开的序列,以及形体、色彩、质感的处理。综上五个方面,城市设计的根本原则可归纳为“协调”、“多样”和“特色”。城市的形象问题与空间布局问题是近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近代城市设计的重要研究内容。各国都在逐步完善它的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从总的发展看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趋向。

1.从着眼于视觉艺术环境扩展到整个社会环境的研究。

2.从热衷于大规模大尺度的规划到从事“小而活”的规划,更面向人们生活。

3.从热衷于“自觉”设计到重视“不自觉”设计的研究和在实践中加强引导。“自觉”设计是设计师刻求而成。而“不自觉”设计是从人们的需要出发逐渐发展而加以认定,相对完善,并随时间的推移,长久积淀而成,如徽州民居的形成。

4.从园林绿化、美化环境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城市设计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与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这其中人是核心,建筑师和规划师都应关注这一问题。我们应重新认识建筑物之间,建筑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大自然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相互关系,应针对具体地域明确城市设计的具体目标和具体内容。我们应看到目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缺少中间环节,城市设计作为一项中间环节如何开展,如何与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接轨,如何评估,成果如何表达都在积极的研究和实践中。城市设计的发展促进建筑师必须涉及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领域,也促进规划师作城市规划必须有着眼于整体设计的建筑师参加。城市设计涉及多学科领域,应努力运用各学科的科研成果,运用多种工具和多种手段,深化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工作对象是城市构成的所有物质要素,包括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化、建筑小品、人工环境、自然环境等。城市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的物质要求和精神需求。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十八

住宅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住宅套内使用面积等于套内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之和;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等于各功能使用空间墙体内表面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套内使用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2.跃层住宅中的套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使用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

4.室内使用面积按结构墙体表面尺寸计算,有复合保温层,按复合保温层表面尺寸计算;

5.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顶板下表面与楼面的净高低于1.20米的空间不计算使用面积;净高在1.20~2.10米的空间按1/2计算使用面积;净高超过2.10米的空间全部计入使用面积;6.坡屋顶内的使用面积应单独计算,不得列入标准层使用面积和标准层建筑面积中,需计算建筑总面积时,利用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反求。阳台面积应按结构底板投影净面积单独计算,不计入每套使用面积或建筑面积内。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十九

使用面积系数一般作为住宅建筑设计的一项技术经济指标,它等于总套内使用面积(平方米)被总建筑面积(平方米)除,再乘以百分之百,用百分数表示。使用面积系数愈大,标志建筑的公共交通及结构面积越小,也就说明建筑的使用面积大,建筑的经济性好。由于建筑的类型不同,建筑方案、建筑层数不同,其使用面积系数也不一样。建筑的结构及墙体材料不同,也会影响建筑的使用面积多少,在评价建筑的经济指标时,也不能单纯看使用面积系数大小而决定其是否经济,应根据建筑方案的具体情况,全面考虑衡量建筑的经济性。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二十

按着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和专用符号把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物通过测量绘制而成的图形,是规划和总平面设计的一项重要资料依据。地形图上的比例尺是地面上一段长度与图上相应一段长度之比。例如地形图比例尺是1:1000,就是地面上1000米的长度反映在图上的长度是1米。根据不同用途的需要,地形图的比例可以不同。地理位置地形图比例尺为1:25000或1:50000;区域位置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0或1:10000,等高线间距为1~5米;厂址地形团比例尺为1:500,1:1000或1:,等高线间距为0.25~1米,厂外工程地形图,厂外铁路、道路、供水排水管线、热力管线,输电线路,原料成品输送廊道等带状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1:2000。地形图上的方向用指北针表示,在指北针箭头处注上“北”或“n”字。一般情况下地形图的上部为北向,下部为南向,即称上北下南。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二十一

5.楼梯详图:

(1)应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够,以免碰头,尤其是建筑入口处。

(2)梯段高度高差不宜大于20,以免易摔跤。

(3)两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长度约等于600.幼儿园楼梯踏步宜120高。

(4)楼梯折板、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折梁还应加附加箍筋。

(5)楼梯的建筑做法一般与楼面做法不同,注意楼梯板标高与楼面板的衔接。

(6)楼梯梯段板计算方法: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小于4米时,应采用1/10的计算系数,并上下配筋相同;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约6米左右时,应采用1/8的计算系数,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并且不得过大。此两种计算方法是偏于保守的。任何时候休息平台与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应拉通,并应与梯段板的配筋相应。梯段板板厚一般取1/25~1/30跨度。

(7)注意当板式楼梯跨度大于5米时,挠度不容易满足。应注明加大反拱或增大配筋。

(8)当休息平台板为悬挑板时,其内部的楼梯梯段板负筋应大于休息平台板的板上筋,长度也应大于平台板筋。

(9)楼层处的休息平台板的配筋应与楼层板统一考虑配筋,主要是板的负筋。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二十二

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而编制的初步设计文件。初步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和各专业的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及材料表和工程概算书等四部分内容组成。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为:

1.封面;

2.扉页;

4.设计说明书;

5.图纸;

6.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7.工程概算书。在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对本专业内容的设计方案或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技术上的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并将其主要内容写进本专业初步设计说明书中。设计总负责人对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在设计总说明中予以论述。为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应进行必要的内部作业,有关的计算书、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计算资料、方案比较资料、内部作业草图、编制概算所依据的补充资料等,均须妥善保存。初步设计文件深度应满足审批要求:

1.应符合已审定的设计方案;

2.能据以确定土地征用范围;

3.能据以准备主要设备及材料;

4.应提供工程设计概算,作为审批确定项目投资的依据;

5,能据以进行施工图设计;

6.能据以进行施工准备。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可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3月2日(建设[1992]102号)《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方案设计篇二十三

6.梁详图:

(1)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梁上小柱和水箱下,架在板上的梁,不必加附加筋。可在结构设计总说明处画一节点,有次梁处两侧各加三根主梁箍筋,荷载较大处详施工图。

(2)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齐平。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

(3)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

(4)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此条是从弹性计算角度出发)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5)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部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

(6)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7)考虑抗扭的梁,纵筋间距不应大于300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la.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对于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钢筋以减小挠度。挑梁配筋应留有余地。

(10)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11)梁净高大于500时,宜加腰筋,间距200,否则易出现垂直裂缝。

(12)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或按深梁构造配筋。

(13)尽量避免长高比小于4的短梁,采用时箍筋应全梁加密,梁上筋通长,梁纵筋不宜过大。

(14)扁梁宽度不必过大,只要钢筋能正常摆下及受剪满足即可。因为在挠度计算时,梁宽对刚度影响不大,加宽一倍,挠度减小20%左右。相对来讲,增大钢筋更经济,钢筋加大一倍,挠度减小60%左右,同时梁的上筋应大部分通长布置,以减小混凝土徐变对挠度的增大,如果上筋不小于下筋,挠度减小20%.

(15)框架梁高取1/10~1/15跨度,扁梁宽可取到柱宽的两倍。扁梁的箍筋应延伸至另一方向的梁边。

(16)当一宽框架梁托两排间距较小的柱时,可加一刚性挑梁,两个柱支承在刚性挑梁的端头。

(17)梁宽大于350时,应采用四肢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9628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