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详细规划的产物。编写教案时,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学习过程有序、高效。请大家注意教案范例中的重难点处理和教学方法选择,借鉴其中的优秀之处。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篇一
一、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出示伦敦奥运会叶诗文比赛、获奖图片及西班牙《马卡报》网站最受欢迎女运动员评选结果,引出百分数。
2.教学百分数读写。
3.交流在课前找到的百分数。
(1)把你找到的百分数写在黑板上,并向大家简单介绍。
(2)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写你找到的百分数,并和同桌说一说。
(3)从老师出示的信息中寻找百分数。
二、交流感想,引发问题。
1.看了这么多的百分数,你有什么想说的。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看书自学,初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
2.在实例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姚明加盟nba第一年的投篮命中率为49.8%。
(2)中小学生近视的越来越多,有的班级近视率高达40%。
(3)今天学校的学生出勤率为99%。
3.小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4.反馈:说意义,谈感想。
(1)叶诗文以42.9%的支持率击败了三名世界名将。42.9%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中国、印度、美国、日本森林覆盖率,选一个说说它表示的意义。
出示有关环保小知识,沙漠化信息,让学生谈感想,提建议。
(二)感受百分数的优越性。
1.(出示绿峰农场植树实验情况统计表)你觉得应该选哪种树,能用算式说明你的理由吗。
树名成活棵数种植棵数。
白杨1820。
胡杨4450。
长穗柳2325。
2.《叶诗文荣膺最受欢迎女运动员》报道。
3.小结:使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
(三)百分数与分数的的异同。
2.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
3.除了意义上的区别,其他地方比较,你还能发现什么。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分数能改写百分数吗。
(1)一张桌子的宽是0.6米。
(2)一张桌子的宽是长的。
2.选择适当的百分数填在括号里。
2%62.5%105%200%99%100%。
(1)甲车间加工了105个零件,经检验全部合格,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
(2)你知道吗一个成年人,脑的重量约为1.5千克,约占体重的()。
(3)波音767客机的飞行速度(850千米/时)约是上海磁悬浮列车行驶速度(430千米/时)的()。
(4)“迅雷”软件可以提高影音文件的下载速度,张老师使用“迅雷”只用十分钟就下载了一部电影的()。
3.写百分号(10个)比赛,用今天所学知识说说你的完成情况。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名言: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篇二
预设目标。
1、认识米和米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米和米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
学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具准备。
5厘米长的纸条、米尺、1米长的绳子、卷尺。
预设过程。
整改与设想。
一、创设情景、认识米尺1、老师请一个小朋友到黑板前来,用自己的尺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2、问学生:用小尺子量,你有什么感觉?(尺子不够长,量起来很麻烦。)。
3、把米尺递给学生:拿这把尺试试看。问:用这根尺量觉得怎样?引出:这就是米尺。(使学生深切体会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进行度量比较方便。)4、建立1米的实际表象: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一、和厘米(例3)1、请大家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绳子。
2、这条绳子有1米长,想知道它有多少厘米吗?
3、请你用尺子量一量。(100厘米)。
4、你是怎样量出有100厘米的?(用20厘米的尺子量了5次就是100厘米……)。
5、所以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二、实践应用1、出示卷尺。这叫卷尺,因为它比较长,有时量长的物体我们为了测量方便,就用卷尺测量。2、你用卷尺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可以发现比用小尺子量的快,而且更精确。3、你还可以用卷尺测量什么?(量量我们能跳多远)。
4、生跳远,师演示测量方法。
5、请学生上来量。
6、完成练习第4题。量身高用什么?
量床呢?量桌子有多宽?
7、完成练习第5题8、你还知道哪些测量工具?四、课堂小结。
课后录。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篇三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能用尺子进行正确的测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2、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老:请同学们用我们上节课用的方法来量一下桌子的长?(请用拃来量)。
学生量出来是拃,老师量出来是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老师的手大)。
总结:因为长度单位不一样,所以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更好的学习具体长度,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引入今天学习内容)。
提示:(1)一拃是大拇指到中指之间的距离。
(2)注意总结。
基础练习。
(1)观察尺子。
“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从起点开始跑,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
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
刻度“3”到刻度“6”是3厘米。
(5)量一量,自己的手掌和一拃的距离(小组合作)。
看课件做题。
尺子上每邻相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1)注意提醒学生从刻度0开始。
(2)让学生量自己指甲盖、田字格,了解1厘米的距离。
(3)第5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一、课本上第8页练习一,第一题。
二、20厘米—5厘米=厘米。
10厘米—3厘米=厘米。
8厘米+6厘米=厘米。
3厘米+4厘米=厘米。
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思考每个问题,正确填空。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篇四
1、园内延伸:
(1)教师在教区里投放废旧钟表引导幼儿拆装。
(2)教师让幼儿画出不同的钟表并涂上漂亮颜色。
(3)园内完成《操作册》第19、20页。
2、家庭延伸:
(1)家长引导幼儿在去商店的时候观察不同的钟表,回到家与幼儿一起画不同形状的钟表。
(2)家庭完成《亲子册》第19、20页。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篇五
20.0/20.0得分。
宇宙诞生10分钟后,气态物质就已分散,形成清澈透明的宇宙。
正确。
真
假
答案关键:假。
题目2of5。
20.0/20.0得分。
银河系属于太阳系,是庞大的太阳系中的一部分。
正确。
真
假
答案关键:假。
题目3of5。
0.0/20.0得分。
【多选】化合物的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
错误a.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错误b.构成化合物的元素。
正确c.化合物的结构。
d.化合物的种类。
答案关键:c,d。
题目4of5。
20.0/20.0得分。
【多选】下列关于宇宙形成之初的表述,正确的'是。
正确a.宇宙大爆炸始于一个奇点。
b.奇点有时空的概念。
c.宇宙形成之初,物质和反物质数量均等。
正确d.物质与反物质一旦相遇,便会湮没。
答案关键:a,d。
题目5of5。
20.0/20.0得分。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正确a.黑洞即表面黑色的巨洞。
b.质量较小的恒星死亡时,形成光度很弱的白矮星。
c.大质量恒星死亡时会发生超新星爆发,产生极大的亮度。
d.超新星爆发后,恒星核心以外的物质被高速抛出,形成星云,并能再次聚合为恒星或行星。
答案关键:a。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篇六
屏幕上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说一说,小红在什么时候在做什么?”
生:“小红早上7时起床。”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时间的?”
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钟表,并及时教育学生怎样知识的?”早上按时起床,上学才不会迟到。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篇七
教师说明:一个角必须有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的边,第2图有一条边,另一是弯曲的线;第三幅图两条相连的地方不是一个“点”而是弯曲的线,所以它们不是角。
2、n2。
范教师说明:数角时,指角的动作要准确,最好标出角的符号。
3、n3可以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
4、p43n7先让学生找出各个图形中分别有几个角,教师加以指点提示,注意重叠的角和对着的角。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篇八
style="color:#125b86">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估算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三。
教学方法。
引导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引入。
小明家到学校有504米,约是()米。我校二年级有288人,约是()人。养鸡场昨天收蛋192个,约是()个。电风扇售价235元,约是()元。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二(3)班这个月收集牛奶纸盒情况。出示统计表:
收集牛奶纸盒情况。
第一周195个。
第二周328个。
第三周217个。
第四周286个。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出示:这个月大约一共收集了几个牛奶纸盒?
列式:195+328+217+286=。
独立进行估算,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2、汇报讨论结果。
(1)老师板书学生的估算过程。
(2)老师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掌握一般的估算方法,提出: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
3、师:那么二年级6个班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
那么全校6个年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
全校学生在一个月里能收集这么多的牛奶纸盒,你有什么想法呢?
4、书上p98例5。
(1)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汇报时说说估算过程。
(2)如果每收集500个送一次,那么大约再收集几个,又可以送一次了?学生集体交流。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计:第一周和第二周大约收集了几个?
二(1)班一个月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说出估算的过程和想法。
2、练习二十第5题。
四、小结。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篇九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
2.使学生体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在探索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写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具体内容修订。
基本训练,强化巩固。
(3分钟)1.出示几道分数乘法式题:(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题与另外补充的四道结果不为1的算式)。
2.学生独立完成上面几组题,小组内检查并订正。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分钟)请个别学生说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出分子与分母的约分。
提示目标,明确重点。
(1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6分钟)1.观察这些算式,如果将它们分成两类,怎样分?
2.通过观察发现算式的特点。
展示成果,体验成功。
(4分钟)让学生说说乘积为1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8分钟)1.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发现: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认识倒数。出示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理解倒数。让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引导学生对定义中关键要素的理解: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3.引导学生思考: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4.探讨求倒数方法。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说说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2)在汇报时说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篇十
本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当教圆的画法时我不是直接讲解示范画圆,而是放手让学生动手试着画圆后再进行交流不同的画圆方法。我在此基础上总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这样通过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放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在学之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预习,学生亲自操作,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探索圆的特征,由于是学生的发现,再加上教师的合理的引导,学生知识的生成度较高。让学生自己去“走”,在学生“行走”的过程中强健“肌肉”,坚硬“骨骼”。学生的数学能力在细微处得到发展和提高。这节课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探究等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对于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圆的特征时这一环节交流的还不够充分,生生、师生互动不够,有效预习不到位,使学生无话可交流。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篇十一
1、通过主题性综合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的名称和用途,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2、在活动中,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3、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爱惜时间,珍惜生命。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篇十二
对称性是图形的重要性质。与其他平面图形相比,圆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它是一个任意旋转对称图形:圆上的所有点绕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后都在圆上。“圆的认识(二)”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圆的轴对称性,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探索圆的轴对称性以及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与其他图形对称性的比较体会圆所具有的很好的轴对称性。
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掌握了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思维能力。学生经过第一课时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加深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再引导学生对圆进行测量来发现直径和半径的存在,再而引出直径与半径的含义。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测量来加深“直径与半径”的联系。为学生继续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做好准备。孩子一般是对基础知识能比较熟练的掌握,但在知识的运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解答实际生活问题。本课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些生活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能围绕本节课的主题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篇十三
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作息,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写半时;2.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半时教学准备:钟面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导入:前面我们学会了认整时,那么你们会认其他时刻吗?2出示拨到10时半的实物钟,问:知道它是什么时刻吗?3板书课题:认识半时(二)自主探索,认识半时1.出示显示为3时半的钟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时针指向什么位置?分针指向什么位置?与表示整时的时针和分针有何不同?2.听汇报后讲解:当时针指向3和4之间,分针指向6,就是3时半。板书3时半。3.出示显示为8时半和10时半的钟面模型,提出要求:独立观察钟面,认出钟面时刻,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认时刻的方法。4.听汇报,板书:8时半,10时半。5.知道电子表半时是怎么表示吗?6.介绍电子表半时的.表示方法:中间写两点,点左边是几时就写几,点右边写“30”就是表示几时半7.提出要求:听老师念时刻,自己拨钟。(四)实践应用,加深对半时的认识1.提出要求:结合生活经验,独立完成第93页“做一做”2.评讲“做一做”3.实践练习:请大家说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下午2时半,5时半,晚上9时半都在做什么?4.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五)全课小结今天小朋友都学会了认识半时,你能把认识半时的方法给大家说一说吗?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篇十四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面棱顶点长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
(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习: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认识正方体。
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独立观察提纲:
(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
(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面棱顶点正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不同点:形状、大小、长短不同,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个棱长都相等。3.引导学生认识长、正方体的关系:
(四)新课小结。
这结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看书质疑(略)。
四、巩固练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3)正方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篇十五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了解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有关知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表达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正确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直尺、米尺。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需求。
谈话:夏天热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吃西瓜吧?
追问:怎么分,生预设;分成两块,追问:大小如何?生:一样大。
像这样分西瓜的情景,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吗?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观胎儿图,引出一半。
谈话引入:看课本的情境图,猜猜那个最小?
这个最小的叫胎儿,你看有什么特点?
预设:头大,很小…….
2.引入一半。
提问:
(1)你估计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预设:
1.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多一点。
2.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少一点。
3.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
小结:当胎儿生长8周时,他的头长约占身长的一半。
提问:怎么样是一半,你能举个例子吗?
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你能找到它的一半吗,来试一试?(出示苹果)。
学生边操作,边讲解。教师帮助补充。
提示:把苹果分成的这两半,大小怎么样?生回答预设:一样大小。
像这样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也就是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份就是一半。
3.发挥想象,创造符号先动手创造一半。
刚才大家找的很高,那么一半怎么表示出来呢?你想怎样表示,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一下?可以画图,也可以用符号。
(1)学生自由想象,进行创造。可以小组交流。
(2)反馈交流、说明创意。
4.引出分数。
过渡谈话:大家非常善于思考,相处了这么多的方法,在数学上统一用1/2来表示,像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也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从胎儿图中发现:胎儿身长平均分成2份,每一半都是两份当中的1份,用1/2来表示。
演示分数的写法,
(一)操作学具,认识分数1/2。
1.动手折,拿出圆形纸片折一折,找到它的1/2,可以简单地涂一下表示。
2.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交流:
3.你能找出长方形的1/2吗?
(可能出现的情况)。
情况一:横着对折。
情况二:竖着对折。
情况三:沿对角线折。
注意:在交流过程中,不要漏掉“平均分”三个字。
3.深入思考:
把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纸,同一张纸,尽管折法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二)判断对错,巩固1/2,引出1/3。
明确要求:现在老师要变个魔术,魔术当中会出现几个图形,如果涂颜色的部分能用1/2来表示就说对,不能的就说错。
魔术一:平均分成两份的圆形。
魔术二:平均分成两份的长方形。
魔术三:没有平均分成两份的三角形。
学生阐述理由,进一步感悟平均分在分数中的重要性。
魔术四:平均分成3份的正方形。
让学生说一下原因,由此分析,可以用什么表示。为什么?
这个图形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度,力求学生在辩论中获得对1/3的理解。
(三)观察图片,自主认识1/4。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胎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1/2,那么婴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几分之一呢?(看第二幅婴儿图)。
(1)学生估计。
(2)你怎么看出来的?谁来说一下。
(3)概括提炼:
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可以用1/2表示;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可以用1/3表示;以此类推,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n份,每一份就可以用1/n表示。
(四)利用材料,探索其他分数。
1.初步感知:除了1/2、1/3、1/4,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分数是无穷无尽的。
(1).涂一涂,创造几分之??
拿出正方形纸片,折一折,或者画一画,把其中的一份用彩笔涂上颜色,然创造出你喜欢的是几分之一。
(2)作品展示,反馈交流。
渗透:1.通过交流体会不同的大小的正方形表示的分数可能相同,大小可能不同。
2.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图片,分的份数越少,一份就越大。
小结:不同的图形也能表示相同的分数,但表示的大小可能不同。
(六)巩固分数。
练习:
读写分数:
1.1/2151/8读一读说说各部分名称。
2.出事自主练习1题。
三、回归生活,找出分数。
1.联系生活,寻找分数。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课后继续寻找生活中对分数的应用。
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啊?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篇十六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吨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体验,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思这节课,我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设计方面,选取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本节课里我采用了大量生活实际的物品,如大象、轮船、货车等,让学生易于接受,使抽象的问题一下子变得直观、有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数学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的体验活动统一起来。由于“吨”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首先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然后感受1吨有多重,把抽象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在初步了解了1吨大概的重量后,我又以一名25千克重的学生的体重为例,让40名同学站起,再次感受1吨的重量,学生对1吨有多重层深入地理解。从具体到抽象,从物化到内化的学习过程,提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注重学以致用。
在练习的设计上,紧密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有层次、针对地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本节课中力求体现: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联系生活使学生要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会学,教学效果良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12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