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写总结时,我们需要注意总结的篇幅和字数,以免过度冗长或过于简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发。
经济学论文完整篇一
企业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以现金流量为定量基础的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动态评价指标在项目经济评价中的推广应用,弥补了静态评价指标的局限性。但由于投资项目涉及的时间周期长,投资金额大,因此在项目可行性评价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是动态指标的动态运用。文章通过案例说明:在投资项目净现值的计算中,根据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对现金流量和贴现率的测算都应该进行及时修正,才能提高经济可行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地避免投资风险。并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指出企业基础管理、市场调研和预测、国内国际经济信息的掌握等都是影响项目现金流量和贴现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投资项目动态经济分析。
投资,是商品经济及其发展过程中最为基本、广泛的经济活动。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来说,投资是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技术水平的根本途径;对于企业来说,投资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盈利能力,增强企业实力的基本手段。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投资,大多是通过具体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来实施的,投资项目一般都具投资金额大、期限长、风险高、不可逆等特点,一旦失误,将给投资主体造成无以挽回的经济损失,甚至是致命的打击,投资失误是吞噬人类财富的最大黑洞。因此,投资者和经营者都十分重视投资项目决策过程中的技术经济分析。可以说,在确定投资方向之后,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是决定项目命运的关键,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部分。在常规论证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将对投资项目动态经济分析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投资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评价,通常是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指标来进行的。常用的经济评价指标分为两类:一类为静态评价指标,这类指标比较简单,可操作性较强,容易被企业经营者理解和运用,在实际中用得比较广泛。如投资回收期、会计收益率等。但由于此类指标均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因而影响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常会对投资决策带来负面影响。另一类为动态评价指标,这类指标由于以现金流量为基础,并运用了贴现技术而使其科学性大大增强,已成为现代理财学的立论基础,并在我国企业财务决策的实践中被推广使用。常用的动态评价指标有: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等等。动态评价指标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静态评价指标的不足。企业进行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论证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是为了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中多几分胜算。为了在实践中达到这个目标,仅用动态指标替代或补充静态指标是不够的,动态指标还必须动态运用。即:必须用动态的观念、动态的信息、动态的方法来进行动态指标的测算和评价。所以在投资项目经济评价工作中绝不仅是简单地找几个数字按指标的计算公式套进去一算,便根据计算结果作出项目好坏取舍的结论,而应该以动态的观念、动态的方法来对待所用的每一个数据。这就要求决策者至少在以下几方面从更深的层面来考虑问题。
一、项目现金流量的动态测算。
投资项目的动态经济评价都是基于项目现金流量来测算的。一个投资项目从立项到项目寿命终结一般都要经过较长的投资和收益期。项目的现金流量根据发生的时间阶段不同分为初始流量、营业流量和终结流量三部分。其中,初始流量因其发生的时间阶段比较前,一般在估测时偏差较小;终结流量虽发生的时间阶段较远,但其现金流量较小,贴现后对整个项目的影响不大;关键在于营业流量的测算。营业流量也称营业净流量,它是项目建成后在漫长的收益期内的现金流入量扣除现金流出量之后的净额,是按计息期分期测算的。从经济分析来说,要求项目收益期的营业现金净流量的现值能完全弥补投资额的现值,并有余额,才是可行的项目。若以一年为一个计息期,某项目的收益期为十年的话,那么每年的营业净流量预测值与未来的实际情况差异过大,就会使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评价的实际意义大打折扣。
年营业净流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从这个公式来看,每年的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折旧额、所得税都是影响营业流量的直接因素。其中折旧和所得税率变动较小,收入和付现成本却是受企业和市场众多因素的影响而随时变动的。如果不能用动态的观念和动态的方法来测算,就无法得到可靠的评价。
例:某投资项目初始投资为380万元,当年投资当年收益,第一年只能完成设计能力的一半产量。项目寿命期为五年,五年后估计可收回固定资产残值等终结流量40万元。企业提供的资料表明,自第二年达到设计能力后,每年的营业收入可达3200万元,每年的付现成本为2840万元(含流转税费),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等非付现成本为每年60万元,所得税率为33%;若取贴现率为15%,则该项目的净现值(npv)为381万元。以npv是否大于零为项目的取舍标准,项目是可行的。计算见表一、表二:
表一:营业净流量计算表(单位:万元)。
项目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
营业收入1600320032003200。
减:付现成本14502840284028402840。
折旧和摊销3060606060。
税前利润120300300300300。
减:所得税40100100100100。
税后利润8000200200。
营业净流量110260260260260。
表二:现金流量及净现值计算表。
项目筹建期收益期。
第一年初第一年末第二年末第三年末第四年末第五年末净现值。
初始投资(万元)-380。
营业净流量(万元)110260260260260。
终结流量(万元)40。
现金流量合计(万元)-380110260260260300。
但实际上在投资后的五年内,营业收入和付现成本是绝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在长达五年甚至十年的项目收益期内,很多因素都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该项目的付现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85%左右,原材料价格或原材料消耗水平是影响项目收益的最为敏感的因素,原材料成本略有上升,对营业净流量将产生非常大的冲击,有可能使npv发生逆转而导致整个项目投资失败。
假如该项目在运行的第二年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上涨了10%,使当年的营业净流量从原来估算的260万元下跌为100万元;第三年由于市场上出现了性能更好的替代产品,使产品销售价格下挫5%,又使当年营业净流量下跌为-40万元;第四年企业采取各种促销手段,使销售量增长,又使营业收入回复到第二年的水平,并且通过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消化因促销而加大的销售费用对成本的负影响,使付现成本不再继续高升,在亏损一年后即扭亏为盈,第四、第五年均保持税前利润60万元的水平。
通过表三、表四的计算,结果是:考虑到收益期内收入和成本的变化后,该项目的npv为-90万元。也就是说,企业在经过努力,尽力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后,该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仍是不容乐观的。这种情况是非常现实的。
表三:营业净流量计算表(单位:万元)。
项目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
营业收入16003200304032003200。
减:付现成本14503080308030803080。
折旧和摊销3060606060。
减:所得税4020007。
表四:现金流量及净现值计算表。
项目筹建期收益期。
第一年初第一年末第二年末第三年末第四年末第五年末净现值。
初始投资(万元)-380。
终结流量(万元)40。
当然,实践中完全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即企业的经营形势向着收入增加成本降低的方向变化,使一些原来认为不可行的项目实际上却有利可图。但是,从会计学的谨慎性原则来说,做财务预算时应该把收入尽可能估计得保守些,而把成本费用尽可能地预算得全面充分些,以最大可能地增强风险承受能力。会计年度财务预算尚且如此,对于长期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来说,就更应该遵循这一原则,才有可能避免投资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项目贴现率的动态估计。
在采用贴现技术对投资项目进行动态经济评价时,贴现率的估计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十分重要的问题。贴现率的选用本身有质和量两方面的要求必须予以考虑。首先,从质的方面考虑:实践中常用的贴现率一般有三种:一是采用银行贷款平均利率作为贴现率,这是投资项目获利水平的下限标准;二是以行业平均利润率为贴现率,体现了本行业投资利润率的标准。若低于这一标准,即使投资项目不亏本,也会使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下降;三是以企业的平均资金成本为贴现率,说明项目的资金利润率若不能高于企业的资金成本,实际上是无利可图的。因此,在采用内含报酬率作为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时,常用这三类利率指标作为基准指标与项目的内含报酬率进行对照比较。其次,从量的方面考虑,在项目现金流量相同的前提下,贴现率的不同会给经济评价带来相反的结论。一般情况下,选用的贴现率偏高,会使项目的净现值偏低,反之则反。
应该进一步思考的是:在进行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时,不论选哪一种贴现率指标进行贴现计算,在贴现率的量化上,都不能在整个项目寿命周期内一成不变,而应该根据宏观和微观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在不同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不同的贴现率对投资项目进行动态经济分析。这样做的要求很高,难度也很大,但唯有这样才能使经济分析和评价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假定上述例子中,原来是采用企业近年的平均资金成本15%作为投资项目的贴现率,经过对宏观经济形势、国家财经政策、行业相关政策及企业运行情况的预测和分析,专家认为在今后的几年内国家将继续维持积极财政政策,银行贷款利率仍维持较低水平,同时由于企业进行再投资近年内对股利分配政策会有一定影响,使企业资金的平均成本有所降低;项目后期(第四、五年)估计资金成本又有一定幅度的回升。经过分段计算的项目净现值为-64万元。计算见表五。
这一结果比原来不考虑贴现率变动的情况,净现值增加了26万元。虽然结果仍然未达到可行方案的标准,但考虑到贴现率的变动,并将它运用到经济评价中去,显然比在一个长达多年的.时期内始终采用同一贴现率的思路要进了一大步。对于投资额更大、寿命周期更长的投资项目,假如不考虑贴现率的变动,那么项目经济评价的质量是不可信的。
表五:现金流量及净现值计算表。
项目筹建期收益期。
第一年初第一年末第二年末第三年末第四年末第五年末净现值。
初始投资(万元)-380。
终结流量(万元)40。
估计贴现率%158121212。
折现系数10.86960.85730.71180.63550.5674。
三、实践中影响动态估计的重要因素。
从理论上讲,上述问题都不难理解,然而在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的实践中要真正达到这样的要求,难度还是很大的。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来说,投资项目的成败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影响动态估计的各种因素,准备各种对策,尽可能提高项目经济评价的可靠性,从根本上避免投资失误。
1、企业内部历史资料的真实积累是投资项目动态经济评价的基本前提。
企业为求发展而进行项目投资,其经济可行性评价最为根本的依据是企业的历史资料,历史资料的积累又靠企业日常的基础管理工作。企业改制后,决策者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基础管理是企业生存之根本,而不是应付检查的形式。基础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历史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历史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又直接影响投资项目能否正确决策,进而影响企业能否把握发展机遇。在这个价值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如果说,要求企业对投资项目在今后若干年内的经济运行状态作出精确度很高的预测是一种苛求的话,那么要求企业对以往的经营状况作出准确无误的定量描述应该是现代企业管理起码的要求。因此,狠抓基础管理,确保历史资料的真实性,是正确进行投资决策的基本前提。
2、准确把握市场命脉是投资项目动态经济评价的基本要求。
市场给企业提供了施展身手的舞台,企业在市场中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拼搏求胜。可以说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企业对自身植根的这片土壤的了解程度便成为企业能否取胜的关键。我国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目前对市场的了解仍然处于起步状态:他们掌握的市场情况从范围上看是狭窄的,从时间上看是以往的,从来源上看是源自于自身的感受。这就决定了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处在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小型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要在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方面加大投入。从市场调研的范围来说,不仅要调研分析同类产品市场,还要考虑相关产品和替代产品的市场情况;从市场调研的时间来说,既要了解市场的过去和现状,更要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用动态的观念、动态的方法搜集动态的市场信息;从调研和预测的方法上说,要用科学的手段,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动态的市场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运用。这样,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评价时,才能科学、客观、准确地测算项目未来的收入、成本、利润及现金流量,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动态经济评价。
3、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调控手段是影响投资项目动态评价的基本因素。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和变动,利率、汇率、大宗物资指导性价格等经济调控手段的利用和变动,都是企业无法驾驭的,却又是与企业命运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决策层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了解经济调控手段的变动规律,掌握宏观经济周期及产品寿命周期等经济知识,把握相关资源价格变动和金融市场利率变动的一般规律。唯有如此,企业才有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相对准确地选定适用的贴现率进行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的动态评价。
4、对国内外经济信息的掌握程度是投资项目动态评价的基本保证。
我国加入wto后,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在进行投资项目可行性经济评价时,除了考虑国内市场的状况和趋势,还要对相关产业及产品的国际市场态势有所了解,扩大信息的覆盖面,更全面的掌握信息和利用信息,使投资决策多增加一份成功的把握。
此外,作为政府来说,要为企业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及时为企业提供最新国内外经济信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引导企业在动态的经济环境中及时转变经营理念,调整经营战略,有效提高投资决策的成功机率。
经济学论文完整篇二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发展成熟。本文的内容是信息经济学论文,欢迎大家参阅。
论文摘要:信息经济实践活动的发展要求建立信息经济学,而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经济学,就要对信息经济学进行研究分析。
一、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发展前景。
信息经济学可以同时作三种理解:信息的经济研究、信息经济的研究、信息(学)与经济(学)关系的研究。信息的经济研究可以囊括信息的费用与效用、价值与使用价值、信息资源的分配与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经济评价等研究;信息经济的研究可以囊括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经济规模及其确定、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影响、信息基础设施经济问题、国民经济信息化等研究,信息(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研究则可以囊括非信息对称条件下市场参加者的经济关系、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信息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信息学与经济学交叉结合等研究。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许多问题需要信息经济学去参与研究,并从中提高信息经济学的水平和加快信息经济学发展。信息经济学是一门新型的经济学科,它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体现信息经济的发展,最能充分反映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交流的特征。
信息经济学研究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如马费成教授认为,信息经济学是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乌家培认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活动的信息问题。陈禹认为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总之,学者们对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是围绕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及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展开的。
三、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信息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任何一门学科,由于其研究领域中的矛盾特殊性所规定,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并按照自己所研究的对象来建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要学习、研究信息经济学,不了解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知道信息经济学围绕什么内容来研究,不清楚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和地位,就不可能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就会降低研究效率,甚至会影响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在基本理论研究中,主要包括信息经济的涵义、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学科地位、学科性质以及其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2、信息资源的研究。
如果说物质资源是“第一资源”,那么信息资源可称为“第二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渐变革,信息资源完全可能成为“第一资源”。如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好,不仅物质资源能充分发挥作用,信息资源本身也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信息资源的研究中,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涵义、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征,信息资源提高经济决策水平、提高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及配置的机制,作为信息资源主体的信息产品的性质、生产过程、生产方式,信息生产力的相关内容。
3、信息市场的研究。
信息市场是作为信息形态独立存在的商品,在流通领域传递交流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流动方式,也是信息商品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或交流,使之扩散、应用、渗透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在信息市场中我们主要研究信息市场形成的历史及其作用,信息市场的基本类型与功能,信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其运行机制,信息市场的价格水平极其运动变化规律。
4、信息产业的研究。
信息产业被认为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信息产业的研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这部分主要研究信息产业涵义、分类、产生过程与发展,信息产业的特征、作用,信息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信息产业结构的涵义、形态、演进的特点和规律,信息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基本思路和调节方式,信息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规模以及与信息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措施等。
5、信息化的研究。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什么是信息化,乌家培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等)的规模相对扩大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对增大的过程,它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信息化一定要成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信息化的直接作用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可见,研究信息化的意义重大。
6、信息系统的研究。
信息系统按信息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经济信息系统、科技信息系统、社会信息系统等。而经济信息系统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任何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经济信息系统的帮助。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也是侧重于经济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系统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地区、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任务,信息系统的费用与效益的比较,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和评价方法,信息系统的运行、反馈、控制、监督等有关理论。
参考文献。
[1]娄策群,桂学文.信息经济学通论[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陶长琪.信息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经济学论文完整篇三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实施就业教育创新已成为必然。在承袭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方法基础上,针对当下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改革汉语言文学教育机制,是从根本上改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提高就业质量的必经之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基本上可归为两大类:一类为教师方向,另一类则是文秘方向,本文就这两个方向的就业教育创新给出几点建议。
市场经济中“生产”和“消费”的理论告诉我们:消费决定生产的方式和数量。消费促进生产,如果把学校培养出学生比作生产的话,那么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就是一种消费。时代在前进,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生产出逢时对路的“产品”、产学结合是当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来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是大部分同学的首选。但是,就当前中国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来看,更重视语言和文学的理论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也很大。相对来说语文教学等实践方面则被忽略了。很多高校包括重点大学都会用很大一部分时间来开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课程,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语文教育学这些实践性课程则相对薄弱,这就造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一个困惑——学不能致用。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
首先应该提倡创新性课程设置。身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师,他们是对后代人影响最早,也是最久远,最深刻的群体,中国的人才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教师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因此,教育观念非常重要。高校汉语言专业必须培养学生的前瞻性、创新性观念,为中国的创新教育培养一批预备队员,以便他们把这种精神一代代传习下去,为中国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要优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就必须对传统的“一听到底”,“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过于封闭,很多同学都带着“熏”和“浸”的意识在听课,当然,这种听课方式可以好好的感受大学教师的学者风范,体会他们滔滔不绝,声情并茂的讲述,但是,很多同学听完后脑子里面什么都没留下,也从来不思考,自己应该怎么样去让自己以后的学生学到一些东西。所以,优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把学生纳入课堂中来,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真正做到“熏”、“浸”之后的“刺”和“提”,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改革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品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大特色是它的人文性,学生不仅在本专业可以学到关于汉语言文学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在本专业感受到强烈的人文关怀。这对于学生将来步入教师队伍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增强课程设置的人文性同时也是为了回应新课改和新热点,做到教学联系实际,当下小学和中学教学都提倡人文教育,对小学生、中学生实施人文关怀,给学生减压,所以,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人文性元素是对同学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社会对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二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说就是把学生纳入课堂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学生只要带“两只耳朵”去上课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先把要讲授的内容告诉同学,让同学们预习,然后在上课之前每个学生都要提一个问题,看看谁的问题最具有建设性。
2.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是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提高自己能力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不仅仅要通过理论性的课程汲取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实践课程掌握扎实的实践知识。作为一个教者,他必须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不懂得实践,就有“心中浪翻浪,口中不见波”的感觉,学得再好,不懂得教,也不是一个好老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呢?改变传统的实习方式势在必行。老一套的实践方式无非是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出去实习一个月,这种方式可能对某些同学有用,但是它只是给同学一个实践机会而已,并没有在观念上给学生们一个实践的转变,有很多同学并不能适应角色的转变,等到自己适应老师的角色之后实习已经完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关键是从观念上的角色定位,也就是说让学生一进大学就有老师的观念在他心中,在大学四年间,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学生的实习期间。这就相当于每个学生都有四年的工作经验。
文秘方向的学生就业方向要远远大于师范类的学生,记者、编辑、机关单位的文书等等都比较适合文秘方向的同学,但是近年来文秘专业毕业生表面上的供不应求和实际上的就业质量不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分析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趋势和就业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提高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路径,为文秘专业的建设指出努力的方向。从文秘专业就业方向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工作的的共同点都写作。
小结: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专业技能强,适合市场发展的人才,闭门造车并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产学结合以成为现代教育办学的宗旨。高校就业教育与教育一样重要,汉语言为学专业不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加强就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当下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教育必不可少。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1):204~205.
[2]方一新,程若旦,许玲玲“.文革”后二十年中文系培养毕业生情况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4(2).
[3]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9):74~76.
经济学论文完整篇四
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的本科层次有两种,一种是普招本科,4年学制;一种是专升本,2年学制。层次多,学生来源面广。再加上本科设立时间短、基础较薄弱。于此,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设置存在问题,专修课课时明显不够,实践课学时较少,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不足;其次,考核制度和形式不规范;再次,学生专业认同感不强,认识的深度不够。同时,学生就业率低,就业水平不高。为此,多次组织本系老师对我国特别是本省的教育现状、社会需求、学生学情等开展较全面的调查。先后走访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并和省外其他著名院校就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和交流,获得了大量的教改信息和宝贵的教改经验。通过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比较,使我们基本把握了新建院校中文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科学思考之后,我们选择了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教育理念———全纳教育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改革。构建了“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的“平台”是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素质平台,这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和关键,侧重于基本知识和人文素质;“模块”更多的是侧重于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主要分为3种类型:研究型(考研深造)、教师型(教师职业)、应用型(文书、秘书、记者、编辑)。
我们的教学改革旨在吸取“全纳教育”思想理念和执着精神,让不同层次有着不同需要、不同个性、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为此,我们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修订和调整。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共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等6大类。这里重点阐述后3类课程。
21专业拓展课程。
是在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生涯设计的延续性课程。在专业拓展课程设置上,我们设置了3大模块。(1)考研深造类课程主要从语言和文学两大类别来设置,提供了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研究、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修辞学研究、文字学……和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诗经》的文化阐释、唐诗宋词专题、明清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五四”文学思潮等课程。(2)教师教育类主要设置了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文学解读学、经典文学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现代职业礼仪和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在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中,不仅要培养普通学校的教师,也努力向特殊教育领域拓展,力求培养全纳型教师。(3)文秘编辑类主要设置了应用写作、秘书学、行政法学、编辑与采访等课程。此类课程适合于将来从事文书和公务员等职业的需要。在3大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需求、职业生涯设计在一个或多个模块中自由选课。这样,学生既有专业发展方向,又有利于专业领域的深化与拓展。
22综合素质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
综合素质课程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展现教师研究专长,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讲座型课程。包括人文素质、政治外语、教师教育、科学专题和艺术体育等5个类别,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修。实践教学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而开设的实践性课程。包括基础性实践、专业性实践和综合性实践等3个类别。除了常规性的军训、生产劳动、专业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外,还结合专业特点,探索活动课程体系。主要实践课程包括文学采风、学年论文、文化资源调查、非线性编辑、报刊排版和文书档案管理等。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混同,有的人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当成一种方法,这是不科学的。方法更多的是指解决问题的思路、程序和步骤,而现代教学方法体现在“教”与“学”两个主体的互动之中。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31运用“系统讲授法”,建立学科的知识结构。
大学低年级学生开始认识专业的概念,但尚未形成该专业的知识结构。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授,使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主干课程的基本原理有一个整体认识。有人认为一开始就实施研究性教学法,提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实践证明,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一年打基础阶段,运用“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合理地使用系统讲授法或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
32倡导“指导—探究”性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方式。
虽然第二学年的专业学习仍然是基础课程的学习,但是随着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课程内容逐步深化,教学方法可以逐步由以接受性学习方法为主过渡到以“指导—探究性”学习方法为主。所谓“指导—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中去主动地探索、发现,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但这种教学法决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教师的指导更多地表现在组织上和服务上,空间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33尝试“问题中心”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到了高年级,主要是一些选修课和应用技能课。这个阶段主要采用建构主义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解决问题的各种活动,建构知识体系,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构建起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知识结构,也就是我们所提出的专业应用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需要作适当的调整。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要求,形成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和课外活动一体化的教学实践体系。
41适时组织专业见习,使学生体会汉语言文学原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意义。
专业见习一般在第2学年进行。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直接参加学校、机关、文化单位的实践活动。应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见习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机关文秘工作、文化产业管理工作。专业见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增进学生对于工作的理解和感情,增强其事业心,为专业实习奠定基础。专业见习以短期为宜,视情况可多次进行,也可按专题进行组织。
42组织“顶岗”专业实习,使部分学生能够实习和就业衔接。
高级文秘方向的学生,专业实习拟安排在第4学年的第2学期,时间是一个学期。跟汉语语言文学方向的学生不同,一个单位接收实习生数量不可能很多,实习地点分散,教师指导不方便。从以往实习接受单位的要求来看,他们往往把接受实习和考察用人结合在一起,顶岗实习成了专业实习的特殊方式。它的优点是实习生角色意识增强,因为这种实习是把实践活动与职业生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习生的应用能力、现实表现决定了他的去留。它的不足是用人单位的不同要求与专业设计的科学标准有一定的差别。因此,专业实习必须制定统一的要求与考核程序,并与实习单位交流沟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专业实习的程序并考核及格方可毕业。
43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载体。
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相关的激励、扶持政策。鼓励学生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作品,资助少数学生出版学术专著和文学作品。积极发动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和专业建设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力争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实践证明,将这四种途径有机结合,可以全方位地、有效地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合理配备师资,搭建优秀教师队伍。教师毕业于不同的院校和专业,个人的兴趣爱好也不一样。本着发挥每个人长处的原则,安排其在最合适的课程教学岗位之上。除此之外,把眼光放在全院,选聘有专业特长的系外老师担任相应的课程教学。这些教师的加盟,保证了“课程群”教学任务高质量的完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办学效率。在提高教师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落实教学质量全过程督导,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每位教师在接每门课程时要做好以下环节的案头工作:制定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拟订教学实施计划;编写讲稿、教案;期末出试卷、标准答案;写教学小结。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接受学院教学专家组的督导,期末每位学生还要给教师打分。同时,严格执行教师互听课制度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制定科学的测评方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经过近四年的建设和实践,洛阳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已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经济学论文完整篇五
论文摘要:信息经济实践活动的发展要求建立信息经济学,而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经济学,就要对信息经济学进行研究分析。
信息经济学可以同时作三种理解:信息的经济研究、信息经济的研究、信息(学)与经济(学)关系的研究。信息的经济研究可以囊括信息的费用与效用、价值与使用价值、信息资源的分配与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经济评价等研究;信息经济的研究可以囊括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经济规模及其确定、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影响、信息基础设施经济问题、国民经济信息化等研究,信息(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研究则可以囊括非信息对称条件下市场参加者的经济关系、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信息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信息学与经济学交叉结合等研究。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许多问题需要信息经济学去参与研究,并从中提高信息经济学的水平和加快信息经济学发展。信息经济学是一门新型的经济学科,它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体现信息经济的发展,最能充分反映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交流的特征。
信息经济学研究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如马费成教授认为,信息经济学是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乌家培认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活动的信息问题。陈禹认为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总之,学者们对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是围绕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及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展开的。
任何一门学科,由于其研究领域中的矛盾特殊性所规定,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并按照自己所研究的对象来建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要学习、研究信息经济学,不了解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知道信息经济学围绕什么内容来研究,不清楚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和地位,就不可能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就会降低研究效率,甚至会影响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在基本理论研究中,主要包括信息经济的涵义、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学科地位、学科性质以及其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2、信息资源的研究。
如果说物质资源是“第一资源”,那么信息资源可称为“第二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渐变革,信息资源完全可能成为“第一资源”。如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好,不仅物质资源能充分发挥作用,信息资源本身也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信息资源的研究中,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涵义、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征,信息资源提高经济决策水平、提高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及配置的机制,作为信息资源主体的信息产品的性质、生产过程、生产方式,信息生产力的相关内容。
3、信息市场的研究。
信息市场是作为信息形态独立存在的商品,在流通领域传递交流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流动方式,也是信息商品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或交流,使之扩散、应用、渗透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在信息市场中我们主要研究信息市场形成的历史及其作用,信息市场的基本类型与功能,信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其运行机制,信息市场的'价格水平极其运动变化规律。
4、信息产业的研究。
信息产业被认为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信息产业的研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这部分主要研究信息产业涵义、分类、产生过程与发展,信息产业的特征、作用,信息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信息产业结构的涵义、形态、演进的特点和规律,信息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基本思路和调节方式,信息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规模以及与信息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措施等。
5、信息化的研究。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什么是信息化,乌家培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等)的规模相对扩大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对增大的过程,它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信息化一定要成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信息化的直接作用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可见,研究信息化的意义重大。
6、信息系统的研究。
信息系统按信息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经济信息系统、科技信息系统、社会信息系统等。而经济信息系统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任何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经济信息系统的帮助。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也是侧重于经济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系统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地区、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任务,信息系统的费用与效益的比较,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和评价方法,信息系统的运行、反馈、控制、监督等有关理论。
[1]娄策群,桂学文.信息经济学通论[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2]陶长琪.信息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经济学论文完整篇六
而影响最大的便是微观经济学,甚至可以说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本文对博弈论的发展进行了历史回顾,并对博弈论为何能够融入主流经济学进行了探讨,力图理清博弈论与经济学的关系,从中把握经济学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发现,博弈论的分析范式及其学科的精密性使博弈论能够与主流经济学结合,而博弈论在完全信息假设、完全竞争假设、利己理性等方面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突破,使经济理论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更加深刻,从而博弈论融入主流经济学也顺理成章。
自80年代中期开始,博弈论的广泛应用促使经济学经历了一次巨大变革,而且,目前这场变革还在加速进行。
博弈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1951年纳什的文章和1953年夏普里的文章都是发表在数学杂志上。
但博弈论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却最为广泛成功。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如何有效配置以达到或实现既定目标的一门学科。
但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来看,这种观点将被另一观点所取代: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即研究理性人的行为。
博弈论在短短10余年对经济学产生的如此深刻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
近年来,博弈论的思想和建模方法已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经济分析领域。
而影响最大的便是微观经济学,甚至可以说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80年代以后博弈论迅速地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其原因在于它建立起了一个内容丰富、体系健全、逻辑合理和更加贴近现实的经济学分析体系。
博弈论不但强化了经济分析的深度,而且拓宽了经济分析的广度,从而不但使经济分析以更加符合现实的方式揭示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而且也使信息经济学得以迅速发展。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深深地影响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成为经济学家的必备分析工具之一,多位博弈论专家也因对博弈论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博弈论获得了经济学的中心地位,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熠熠生辉,引人注目。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寡占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并形成了经济学新的分支――信息经济学。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对博弈论做出开拓性的三位博弈论专家纳什、泽尔腾和海萨尼。
相隔十年,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再度授予在博弈论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两位专家――托马斯・谢林(thomasing)和罗伯特・奥曼(robert)。
博弈论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为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开拓了新视野,博弈论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取得了主流经济学的中心地位。
博弈论之所以被经济学家普遍使用,是与传统经济学的缺陷和经济学自身发展的要求分不开的。
传统经济学在谈到人(或其他经济主体)的决策时,往往是假定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个人的效用也只决定于自己的选择,其他所有人的行为都归结在价格这个参数中;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垄断和寡头是特殊情况;信息是充分和对称的。
然而现实中这些条件都是很难成立的。
第一,充分竞争的市场是很少有的(例如,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钢铁生产厂家屈指可数,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彩电生产厂家也为数不多),由于存在产品差异、地域差异和信息差异,任何一个厂商总是处于某种垄断地位(正是这样他们才有利可图),所以与充分竞争相比,垄断和寡头倒很常见;第二,每一主体在做出自己的选择时不仅要受到其他主体的影响,而且自己的选择也往往影响到其他主体的选择(考虑一下1998年长虹大规模吸纳彩管的情形);第三,在市场竞争中信息几乎总是不充分、非对称的,获取信息经常是有成本的,有时成本还是相当大的。
如果不考虑以上这几方面因素,经济学所讨论的决策其实仅仅是规划问题,是在没有竞争对手时的决策,所解决的也只是资源分配问题。
现实世界中决策者要在面对有智能和充分理性的对手与之激烈竞争时做出选择。
在竞争对手日益明显、竞争越来越直接的情况下,博弈论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种不可替代的工具。
另外,经济学现在已经越来越重视对经济个体的研究,而在各个经济个体之间,博弈是无时无处不在的。
博弈能够融入主流经济学,为主流经济学家所接受,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博弈论分析范式与新古典经济学不谋而合;二是博弈论符合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科学化趋势。
1.分析范式的趋同。
即强调个人理性,也就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经济利益主体各自追求效用最大化,最终达到一种稳定状态,实现均衡。
可以说博弈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键链接就是理性人的假设。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套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体系,而经济学不同于物理、化学等学科就在有它的理性人假设。
对此,经济学家张五常曾举过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如果我把一张百元钞票放到游行人的街道上,没有风吹,也没有警察,我敢打赌,这张钞票会不翼而飞,在人类发明的所有科学中,只有经济学可以推断,可以解释。
整个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大厦便基于这样一个假设之上,即人类在其经济选择行为中是绝对理性的。
这个假设意味着,每个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局限条件约束下争取最大化报酬。
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市场既定价格,在收入约束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厂商根据外生的价格水平选择利润最大化产量。
各经济行为主体的趋利行为通过竞争,最终达到稳定状态,实现均衡,这包括从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到所有市场的一般均衡。
而博弈论研究范式是给出个人的支付函数及战略空间,然后看当事人都选择其最优战略以最大化个人支付函数时将发生什么,这与经济学效用最大化的方式完全吻合。
博弈论从行为分析入手,坚持并突出了个人理性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不论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因的“最小最大解”,还是后来的“纳什均衡”及其精炼,都是以个人理性为基础的,并对理性人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示了理性人行为背后心理作用的过程,加深了对个人理性的信念。
博弈论通过研究拥有不同利益的主体在发生冲突时是如何进行理性决策的,并研究利益冲突的主体如何通过理性决策最终达到均衡,从纳什均衡到精炼纳什均衡再到贝叶斯纳什均衡和精炼贝叶斯均衡,博弈均衡概念的创立、精炼和完善及模型界的存在、性质与应用的研究是现代博弈论的主要内容。
正是由于分析范式的趋同,经济学家很容易用博弈论工具对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使博弈论在经济学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2.符合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科学化趋势。
对于经济学是否是一门科学这一话题,历来争论不休,本文作者也不想就此展开论述,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西方学者一直致力于将数学、物理学等精密科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经济学,试图使经济学变成一门科学,他们把现有制度视为外在,只研究可以纯粹用目的和手段来刻画和判断的人类理性行为,强调将复杂社会现象简约成某种可以向物理学那样可以准确把握的东西进行研究,试图将经济学变成一门科学。
因此,经济学的分析和论证尽量仿效精密科学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学的做法,在研究方法上,除了无法回避的规范分析之外,主要是实证分析,大量采用了数学方法。
作为一种数学方法的博弈论,其创立之初就是为了是对经济行为的分析更加精密、科学,《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本身就是用深奥的数学理论写成的,对博弈论发展起过奠基作用的论文最初都是发表在数学杂志上。
运用博弈论分析工具对存在利益冲突的理性人的选择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使经济学向科学化目标迈出一大步。
自从将博弈论引入经济学以后,经济学改变了传统经济分析地那种以个人孤立决策,其他经济活动者的行为影响则被典型地简化为价格信号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而侧重于经济活动中多个利益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分析,从而使经济分析更能反应经济系统的本质。
参考文献。
经济学论文完整篇七
计量经济学涵盖了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等学科中的相关知识,不同于其他本科核心必修课程,它对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有更为突出的强调,也是经管类专业所有开设课程中学习和教学难度最大的一门课程之一。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任教计量经济学课程所积累的经验,以甘肃政法学院为例,在深入分析本科生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该校计量经济学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先修知识的衔接问题。
计量经济学家福瑞希指出,计量经济学可以看成是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结合。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应该在先修知识的学习中打下良好基础,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等。然而,我校的国贸专业基本都是文科生源的学生,数学功底薄弱,对上述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导致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众多数学推导避之不及,出现畏难情绪。另有部分学生由于国际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基础课程中理解不够,掌握不深,导致对于计量经济学中模型的经济学原理不能很好领悟,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于计量经济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的理解。另一方面,是与先修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由于该专业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是由其他院系的教师来任教的,而计量经济学是由我院的教师任教,由于相关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一些先行课程讲授难度和讲授内容难以与计量经济学讲授内容很好的衔接。
2.2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现在我校已经具备开展实验教学的硬件条件,有可以供学生使用的实验室及电脑相关设备,但软件建设不到位,目前尚缺乏可供计量经济学实验的相关软件。每次实验课时都需要学生自己从网上下载破解版的相关软件,临时安装的机子上进行相关的操作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对实验教学过程中实时可控性也得不到保证。教师需要对学生在实验室计算终端的操作进行实时指导,布置实验内容和任务,下达操作指令,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提示,同时,在实验室计算机保持联网的状态下,学生在浏览查找数据时可能因其他信息干扰而进行与课程无关的操作活动,所以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在实验课期间的行动有所监控,而目前我校实验室还不具备实现实时可控的条件。
2.3课程考核方式不完善。
课程考核方式是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与学的有效手段。我校的计量经济学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占10%、期中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不能很好地检验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考试毕竟受到时间的限制,而且考核相对不是很全面,例如不能锻炼学生的数据搜集能力、文献检索能力。
3.1夯实先行课的知识。
首先是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应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可以为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以及模型结果的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夯实微积分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统计学等课程的知识。主要是通过与相关的授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这些课程的讲授难度和扩大讲授范围,以满足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需要。
3.2加强实验课环节。
完善实验室软硬件建设,提高实验室的完整性、配套性。在此基础上应该加强实验课教学环节,并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加以强化。课堂教学部分建议将2/3学时用于讲授理论和方法,剩余1/3学时讲授相关的方法在软件上的实现,即在课堂上同步完成软件教学,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有“即学即用”的感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理论学习效果更好。
3.3完善考核机制。
全部课堂内容讲授完毕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一次综合性的上机实习,结果形成课程论文,包括选题背景、理论依据、变量选择、数据的处理、模型的设定、模型的优化和估计,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提升运用计量模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论文的水平作为学生最终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学论文完整篇八
我从1996年开始在科室工作,至今已xx年,分别在*科、*科、*科、*科工作过,是在*工作三年,我计划、采购,在工作中独当一面,与用户和供货商的沟通,随时生产,计划进度,统筹,了生产物资供应。xx年来的工作经历,使我对采购、计划、资源、合同等各岗位工作流程了然于心,熟知制度和要求,更积累了的工作经验。我,*科责任经济师,应该熟悉物资供应流程和制度,对物资供应的应该。基于多年的工作历练,我应该具备了的能力,能够地新的工作角色。
二、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调度科是左右、内外的中枢系统,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面,需要很强的上下沟通、能力。多年学习和锻炼,的技术能力、组织能力、判断分析能力、组织能力都,我能够在工作中组织、统筹运作、妥善解决问题,交办的工作任务。我处事稳重、善于沟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能够以充沛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调度工作中去。
三、有勤于学习、甘于奉献的个人品质。
从事供应工作多年来,我深深体会到供应工作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一项需要的责任心和敬业、奉献精神的职业,而调度科是供应的中枢系统,更需要较高的专业、的工作责任心和严细的工作作风。在工作生活中,我向上、进取的心态,在工作中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在工作之余向书本学习,钻研、刻苦学习,使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参加工作,我参加过几次培训,xx年就被聘为经济师。我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的人生坐标,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和干部廉洁自律规定,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努力自重、自省、自警,以一名党员、干部的标准要求,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用踏踏实实的工作回报供应,回报企业。
是我竞聘的优势条件,假如我有幸竞聘,优势将有助于我地工作,我还打算在几个努力:
摆正心态,敢于担当。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要尽心尽力、踏实工作,用出色的工作回报的信任,要求,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勇于担当的准则,在工作中严谨、细致、求实。我会认识自身的工作和价值,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脚踏实地、忘我工作、甘于奉献。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的一切言行,遵守规章制度,尊重,团结同志,谦虚谨慎,虚心向和同事请教,、工作,工作作风。
上下联络,搞好综合。规范运转,无缝衔接的理念,尽快熟悉调度工作流程和规则制度,对日常管理统筹安排,讲求,要善于弹钢琴,工作,,保障工作运行顺畅。在科室内部要与同志们团作,与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既分工、责任到人,又协作,密切,工作有条不紊、高效运行。
锤炼,努力学习。
学习是人知识、本领、工作的手段。调度工作我来说是新的起点,我还需要努力的学习,更多的知识,学习,积累,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把学习创新工作进步技术进步的永恒主题,贯穿于工作的。勤奋学习,在学习中求进步,在学习中求创新,在实践中锤炼,,的聪明才智,迎接挑战,以满腔的工作热情、的敬业精神本职工作。
各位,感谢你们给了我展示、检验和挑战的机会,我将心悦诚服地各位的评判,认可我的能力,我将不辜负的期望,在岗位上努力的成绩;我未能竞聘上岗,说明我还,我将向优秀的同志学习,在本职岗位上踏实工作!
经济学论文完整篇九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集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学学科,是本科院校经济学基础核心课程之一。计量经济学实验是计量经济学从理论向实际应用转化的基础,因此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非常重要。然而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对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学定位和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1998年7月被教育部定位经管类八大核心课程之一。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领会如何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计量经济学中的实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是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工具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重要手段。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本科层次的院校,经济类各专业也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程并开展实验教学,然而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定位和目标不明确,教学形式简单,教学内容不合理,实验学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相比较一本层次的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够扎实,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众多因素结合使得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如人意。因此改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的教学迫在眉睫。
一、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是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上机实习,增强对计量经济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计量经济模型的构建、检验和应用。但是,在独立学院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实验教学的定位和目标不够明确。
在计量经济学学科教学中,实验教学常常被当作理论教学的附属,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两者在教学内容和时间衔接方面脱节,成为独立而不易协调的两个教学过程,软件运用的实际操作训练仍是薄弱环节,未能达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实验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学完各种估计和检验的方法,依然不知道应该如何运用,或者对计算检验结果无法做出清楚、合理的解释,运用计量经济学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未能有效提高。
(二)实验教学形式设置不够合理。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两种模式。验证性实验主要是验证某种理论认识或者假说是否合理、正确的一种实验。验证性实验的优点在于教学设计简化,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理论,缺点在于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探索性实验主要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利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实验。探索性实验教学优点在于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自主研究能力,难点在于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现今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存在过度重视验证性实验,缺乏探索性实验的问题。这样造成学生学习完课程,依然不会独立的利用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缺乏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实验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
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实验教学内容过多,范围过大。实验的内容即包括经典的回归分析的参数估计,多重共线性、自相关和异方差检验等内容,还包括非经典的时间序列分析内容。而非经典的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内容比较复杂,深奥,独立学院学生由于数学基础薄弱,在学习理论内容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很多理解不透的方面,实验课学习的时候更加是无从下手。同时,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对计量经济软件是首次接触,而广泛使用的eviews、r语言等都是全英文操作界面,再加上本科学生的统计学专业英文词汇欠缺,造成学生读不懂软件分析过程和结果,甚至读不懂联机帮助内容。
(四)实验课程考核形式不够完善。
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的考核主要是课堂考勤和实验报告。这种考核形式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教师在实验授课时主要讲解实验内容和软件操作技巧,没有足够的精力监控学生按时按质完成实验内容;其次由于实验教学的学时有限,有些实验报告在课堂时间内无法完成,需要在课后另花时间完成,这也给了部分学生投机取巧的机会,他们可以在课后抄袭学习较好的学生的实验报告,获得较好的实验成绩,因此实验报告不能充分评价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
(五)实验学时设置不够充分。
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存在学时不够的问题。一般计量经济学总共设置48个学时,理论教学学时40个,实验教学学时8个。这种学时的安排严重的影响了计量经济学实验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别,学生完成一个实验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是不相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设计安排的内容,往往在不少学生还没有练习、掌握好一个操作就进入下个实验操作,这样造成不少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节奏,使得这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降低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二、独立学院计量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改进的建议。
(一)明确实验教学的定位和目标。
计量经济学实验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计量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延续。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一种计量经济分析软件,运用所学的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去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实验过程中注重模型的建立,参数的估计,模型的检验等一系列的流程。
(二)合理设置实验教学形式。
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整体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动性不足的特点,在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把验证性实验教学和探索性实验教学相结合。在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教学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软件操作能力,模型的分析处理能力以后,拓展探索性实验教学,提高他们的独立自主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
根据计量经济学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并考虑独立学院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主要以经典的回归分析内容为主,包括模型的建立,模型参数的估计,多重共线性,自相关和异方差。软件的使用上,尽量选择简单易操作的eviews软件。
(四)完善实验课程的考核形式。
计量经济学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实验考勤和实验课堂作业三部分组成。学生完成一个实验后,根据上机操作结果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结构要完整,包括四个部分模型的建立,模型参数估计,模型的检验,模型的应用分析。实验报告的内容丰富,实验的结果准确、合理。同时为了减少偷懒、抄袭的现象,对学生采取抽查考核的方式布置实验作业,随机抽出一部分学生,并随机抽出书本上的一条习题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讲解整个实验流程,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
(五)合理设置实验教学学时。
根据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一般比较合适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学时为64个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个,实验学时16个。这样实验学时较充分,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详细的讲解实验内容和软件操作技巧,同时学生也有较充足的时间去学习每一个软件操作和实验项目,这样整体的实验教学效果将能有效提升。
经济学论文完整篇十
本文分析了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重数学推导,轻经济直觉,重方法介绍,轻潜力培养,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等问题;然后分析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资料和考核评价方式。
计量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一齐构成了高校经济类本科生三门核心理论课程,是现代经济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超多应用,因而在经济学界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和经济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量经济学的确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既要注重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基本方法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又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基本方法与理论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潜力;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必须的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基础,并且需要利用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计量经济学就成了经济类本科生最头疼的一门课程,构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同时并存的局面[1]。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数学推导,轻经济直觉。
计量经济学所使用的经典教材大多是从国外引进,国外的计量经济学教材资料比较复杂高深,对于一般本科生而言有较大难度。近年来,国内经济学者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编写了多本计量经济学教材,由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推导需要运用超多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因而,绝大多数的计量经济学教材都侧重于数学推导,缺乏简明而实用的经济学案例,使学生望而却步;一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过于强调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时觉得像是一门数学课,从而望而生畏,且感觉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后又不能解决多少实际的经济问题,颠倒了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学科属性[2]。我国大多数院校的经管类专业本科生是文理兼收的,文科生源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因此,他们普遍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难度较大。
2.重方法介绍,轻潜力培养。
计量经济的实证分析就应包括经济问题的提出、理论模型的建构、参数的估计与检验、理论模型的经济解释等。在各层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都比较强调计量理论与方法的介绍,对如何从经济现象中提出经济问题,如何应用计量理论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却很少讨论,学生在这些方面理解的训练也很不够,许多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潜力,更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潜力和创新思维潜力的目的。
3.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校园相关硬件建设落后等原因,许多校园都没有开展实践教学,教师主要讲授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推导,经济软件的实际操作训练仍然是薄弱环节,学生学了不少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但还是不明白就应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它,不明白如何提出经济问题,不明白如何进行经济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潜力的作用就无从谈起。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与综合性都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具有较强的经济理论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统计学与数学知识,同时还务必具有必须的计算机操作潜力,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已不适应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性质要求进行开放式实践教学,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运用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并借助计算机,从定量角度来分析经济现象与经济规律的学科,势必对实践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开放性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开放性实践教学,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理解者转变为知识主动寻求者,这对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进行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
1.开放性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开放性实践教学不仅仅使学生透过实际操作来巩固书本知识,加深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用心性,提升学生社会实践潜力与创新思维潜力的有效途径[3]。开放性实践教学倡导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推广个性化培养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实践潜力和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透过开放性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运用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基本要求,并能够较熟练使用eviews与stata等计量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模型参数的估计与检验,提升学生的研究潜力和实际工作潜力,从而到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开放性实践教学资料的调整与选取。
从培养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需要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资料加以适当地选取与调整,就务必以计量经济分析软件为工具,以经济理论教学为基础,对其教学资料进行合理的选取。根据理论教学资料的实际需要,结合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学习的特点,合理制定教学资料;完善教学案例库,针对开放性实践教学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结合专业特点展开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编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教材,教材资料实用即可,改变现行教材的呈现方式,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让学生在使用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学习它[4]。以问题为导向,将课程资料项目化,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设定计量模型并对参数进行估计与检验,透过项目的进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潜力,提高学生沟通合作潜力,同时还能够兼顾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逐步构建使学生受益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
3.开放性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
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开放性实践教学的不同环节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开放性实践教学,透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潜力和综合素质。教师根据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或研究论文等,综合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潜力,给出相应的实践教学成绩,采用这种方式考核评价学生,不容易作弊,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潜力,并以此作为优先推荐评审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的条件。在传统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大多处于知识被动理解状态,这不利于学生潜力的提高,就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把课余时间用于研究性、探索性与创新性学习和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开放式实践教学,激励学生进行应用性和创新性研究,参加各类应用技能竞赛,并解决相关实际经济问题;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对研究的资料与方法进行宣讲,并理解老师与同学的提问,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有助于考查学生对计量理论与方法的理解程度和实际应用潜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和沟通交流潜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应不断探索计量经济学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以开放性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潜力与创新精神,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是广大经济学教师所应共同思考的问题。期望透过以上的几点推荐,能够对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到达提升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经济学论文完整篇十一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发展成熟。本文的内容是信息经济学论文,欢迎大家参阅。
论文摘要:信息经济实践活动的发展要求建立信息经济学,而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经济学,就要对信息经济学进行研究分析。
论文关键词:信息经济学;研究分析。
一、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发展前景。
信息经济学可以同时作三种理解:信息的经济研究、信息经济的研究、信息(学)与经济(学)关系的研究。信息的经济研究可以囊括信息的费用与效用、价值与使用价值、信息资源的分配与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经济评价等研究;信息经济的研究可以囊括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经济规模及其确定、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影响、信息基础设施经济问题、国民经济信息化等研究,信息(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研究则可以囊括非信息对称条件下市场参加者的经济关系、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信息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信息学与经济学交叉结合等研究。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许多问题需要信息经济学去参与研究,并从中提高信息经济学的水平和加快信息经济学发展。信息经济学是一门新型的经济学科,它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体现信息经济的发展,最能充分反映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交流的特征。
信息经济学研究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如马费成教授认为,信息经济学是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乌家培认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活动的信息问题。陈禹认为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总之,学者们对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是围绕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及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展开的。
任何一门学科,由于其研究领域中的矛盾特殊性所规定,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并按照自己所研究的对象来建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要学习、研究信息经济学,不了解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知道信息经济学围绕什么内容来研究,不清楚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和地位,就不可能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就会降低研究效率,甚至会影响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在基本理论研究中,主要包括信息经济的涵义、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学科地位、学科性质以及其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2、信息资源的研究。
如果说物质资源是“第一资源”,那么信息资源可称为“第二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渐变革,信息资源完全可能成为“第一资源”。如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好,不仅物质资源能充分发挥作用,信息资源本身也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信息资源的研究中,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涵义、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征,信息资源提高经济决策水平、提高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及配置的机制,作为信息资源主体的信息产品的性质、生产过程、生产方式,信息生产力的相关内容。
3、信息市场的研究。
信息市场是作为信息形态独立存在的商品,在流通领域传递交流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流动方式,也是信息商品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或交流,使之扩散、应用、渗透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在信息市场中我们主要研究信息市场形成的历史及其作用,信息市场的基本类型与功能,信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其运行机制,信息市场的价格水平极其运动变化规律。
4、信息产业的研究。
信息产业被认为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信息产业的研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这部分主要研究信息产业涵义、分类、产生过程与发展,信息产业的特征、作用,信息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信息产业结构的涵义、形态、演进的特点和规律,信息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基本思路和调节方式,信息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规模以及与信息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措施等。
5、信息化的研究。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什么是信息化,乌家培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等)的规模相对扩大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对增大的过程,它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信息化一定要成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信息化的直接作用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可见,研究信息化的意义重大。
6、信息系统的研究。
信息系统按信息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经济信息系统、科技信息系统、社会信息系统等。而经济信息系统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任何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经济信息系统的帮助。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也是侧重于经济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系统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地区、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任务,信息系统的费用与效益的比较,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和评价方法,信息系统的运行、反馈、控制、监督等有关理论。
参考文献。
[1]娄策群,桂学文.信息经济学通论[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2]陶长琪.信息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经济学论文完整篇十二
一是切实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大力发展会员。这是工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亦是职工政治权利的重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中,职工可能产生的变化和工会组织面临的问题,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把发展会员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任务,尤其是要针对近几年来工会基层组织受到改制冲击、工会会员大量流失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扭转工会组建率和会员组织率下滑局面。在巩固、重建国有、集体企业工会组织的同时,尤其要重视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的组建,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大力发展会员时,必须注重会员意识的提高,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广大会员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使工会组织真正建立在会员支持和认可的基础上。
二是要进一步突出和履行工会的维护职能,努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要积极协助政府,做好落实下岗职工和离退休职工两个确保的工作。参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制度并轨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帮助政府和企业妥善处理好下岗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时的利益矛盾调整,做好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督促企业参加各种社会保险,推动政府对低收入群体实施必要的保障政策,使符合低保的职工尽量做到“应保尽保”;大力推动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积极扩大就业。还要继续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进一步做好帮扶特困职工“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扩大和完善职工解困基金规模和网络,积极推动企业建立职工互助补充保险制度。
三是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努力完善职代会制度,加大协调劳动关系的力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协调劳动关系作用十分重要;要在多年成效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着重抓好平等协商机制的建立健全和集体合同制度,同时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保障职工的收入随经济增长不断提高。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维护职工民主权利的一项重要制度,要针对不断变化的情况,加强职代会制度建设,在落实职权、讲求效益上下功夫。继续搞好厂务公开,推行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当前,尤其要注重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保障职工民主权利的落实,还要积极促进国家和地方建立不同层次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定期就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协商,制定相关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的宏观协调机制。
四是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职工素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市场竞争加剧,结构性失业突出,对职工素质要求更高的情况,工会要把强化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积极推动政府和企业重视和搞好职工培训工作,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建立培训制度,落实《劳动法》规定的职工受教育权利,不断增强职工的就业能力。还要充分发挥工会文化技术教育阵地的作用,帮助职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加强职工业务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五是要加快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推进工会工作群众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工会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地方很多,许多问题都突出起来。必须根据“精简、效能”的原则,从突出维护职能的要求出发,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加快各级工会领导机关的改革,对现行工作机构和职能进行必要调整、改革,完善现行组织体制、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克服行政化倾向,坚持以会员和职工的意愿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加快工会干部制度改革,尽快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文化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同时完善工会工作民主决策制度。工会要通过严格依法办事、坚持依法维护、强化依法监督来实现依法治会。
总结: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的产业及企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工会必将受到重大影响,因而我国工会必须采取正确对策,站在全球化的高度看待各种问题,完善和发展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思路,维护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正当权益,获得在国际多边组织中的发言权和参与权,在区域性和全球化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经济学论文完整篇十三
鼓励与支持课程组成员进修学习,拓展研究视野、提升教学潜力。
(2)学习与借鉴国内外高校优秀教学经验与成果。
课程组一方面注重跟踪学科的发展,结合《计量经济学》国际国内的最新科研成果不断更新教学资料,另一方面跟踪国外、国家与省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获取有益的经验与方法。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课程的考试分为两部分:实验和课程论文。实验的考核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熟练掌握计量软件eviews的应用,能够熟练进行建模求解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检验,进一步为科学研究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而课程论文的考核主要是增强学生的科研写作潜力。
在理论教学资料方面,课程组要反复研讨并透过与学生的反馈交流,精心设计贴合我校研究生实际的教学资料,使课程教学适应和贴合培养经济管理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教学实践方面,课程组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案例,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个性是课程论文、课程实习等),注重培养学生在科研中应用本课程中相关知识与方法的潜力。在教学载体方面,课程组要做到全部教学资源上网共享,实现课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障碍教学。由于我校管理类专业研究生需要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而非侧重在研究计量方法本身,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潜力为主,课程教学应当理论与应用并重,融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为一体。思考到本学科的研究生大部分在本科没有系统学过本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大多数研究的实际状况以及本课程的体系,反复精选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资料,使之更加贴合本专业教学的实际要求。本课程以经典计量经济学的资料为主,适当概要性地介绍“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的新发展与动态。课程个性注重基本思想、经济背景、基本方法和实际应用,透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研究和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的经济和管理问题。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潜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型经济与管理人才的需要。《计量经济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方面有显著成效。《计量经济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由案例分析、实验教学与课程论文三部分组成。
(1)案例教学。
为了引导学生体验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基本上每节课都结合案例进行讲解。透过实际经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了解理论方法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并结合案例分析介绍eviews软件的使用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计量经济理论方法更加贴近经济管理实际,而且是从实际需要出发去学习计算机软件,比单纯讲授软件本身更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以通用的eviews软件为载体,为配合《计量经济学》课堂教学专门设计的辅助性教学环节。设计思想和目的是完成课堂讲授资料的计算机软件的实现,帮忙学生理解、消化、评价课堂所学的资料。具体做法是在工商管理实验室进行专门的上机实验教学,并要求学生课外另外安排不低于10小时的上机实践。上机实验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每个学生结合自己选定的作业和设计的模型,熟悉eviews软件的使用方法各个部分的具体操作。实践证明,经过8学时及以上的训练,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计量经济分析的eviews软件操作,都具有了用计量经济软件作实证性经济分析的初步潜力。
(3)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是要求研究生结合本专业所学基础理论和自身的研究兴趣,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工具,解决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并构成8000字左右的课程论文。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了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以后,受到计量经济分析的实际训练,对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方式有更深刻体会,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经济问题的潜力和素质,提高其科研潜力。透过实践性教学,不仅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享受到了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实际问题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建模潜力。一方面能够参加相关的建模竞赛,更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撰写科研论文进行发表,这几年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论文能够充分说明这一点。
该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上机实验相结合、模型计算与问题分析相结合的授课模式,使学生探究、协作的学习过程中到达学好《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目的。具体而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精讲、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将课程教学延伸到实践环节之中。根据教学资料、教学环境、教学对象采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形式灵活,效果良好。例如,对一些理论性很强的难点资料,如总体回归函数、总体回归模型概念的联系和区别,t检验法、p值对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的联系与区别,回归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时会出现的理论后果和实际后果,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模型识别的阶条件和秩条件,采用精讲教学形式。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重点资料,如经济计量学的研究程序,运用包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分析结构稳定性,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的各种诊断方法和补救措施,间接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采用案例教学形式。对一些容易混淆难以理解的资料,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不同点,对数线性模型、半对数模型、线性对数模型的设定和参数含义,采用比较、讨论教学形式。对有些难点资料,如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模型识别的阶条件和秩条件,采用精讲、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透过多媒体教学讲授《计量经济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时空限制,节省了时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
(2)实验教学。
安排1/4的时间,开展实验教学,保证了教学效果。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精讲、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资料方面,适当减少死记硬背式的题目,增加案例分析等实际应用型的考题;题型设计多样化;增加题目覆盖的专业面。
经济学论文完整篇十四
作为西方七个经济强国之一,德国经济在欧洲稳坐第一把交椅(等于英、法总和),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被称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gdp占欧盟的三分之一。其国内大学十分注重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德国的经济专业怎么样?一起看看吧!
科隆大学的经济系有一万多名在校学生,为全德国最大的经济系。在经济类学科中科隆大学是无冕之王,深受雇主青睐,在经济类的bwl(企业经济学)和vwl(国民经济学)中均为冠军。
曼海姆大学列企业经济学中的第二位。其经济管理专业在德国最负盛名。在wirtschaftswoche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排名中列第二名。经济学课程在德国教授推荐的杰出课程中排名第21位。主要研究课程包括企业管理、市场经济、劳资关系、金融、保险、政治经济与计量经济、微观经济学。
明斯特大学列企业经济学中的第三位,在wirtschaftswoche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排名中列第四位。在欧洲15国学生对欧洲大学的教学评估经济学排第30位。慕尼黑大学列企业经济学中排第四位。
法兰克福大学的经济学课程在德国教授推荐的杰出课程中排名第七,wirtschaftswoche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排名中列第10名。课程设置包括政治经济学、工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商业管理研究、统计学、商业经济学、组织理论、工业会计、管理经济学与保险、会计学与审计学、社会经济结构等。
多特蒙德大学、汉诺威大学的经济学课程在德国教授推荐的杰出课程中与法兰克福大学并列第七位。波恩大学在欧洲15国学生对欧洲大学的教学评估经济学排第35位,基尔大学的经济学研究享有世界声誉。
弗莱堡大学以经济著称。现代经济学中有个弗莱堡学派,正出自于该校。此学派是新自由主义的中坚,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战后这一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德国带来了举世闻名的经济奇迹。
德国留学经济学专业完整介绍
留学德国,我们不可能带很多东西,因此需要在德国购物。那么德国物价怎么样?对此,应届毕业生网小编进行了总结。
德国人最爱吃的食品是腌制过的肉,大概是两三欧元一包或一斤吧。香肠也是,一点几欧就有一包了。
都说中国房价贵,其实德国房价也很贵,有的人一生拚搏只为买一套好房子,这点德国人也不容易。2002年,在慕尼黑的市区租一间约60平米一厅一房的公寓月租1300欧元,那时人民币兑换欧元是8比1左右。
说到“行”,汽车制造业是德国人的骄傲。奔驰宝马,不也是中国富裕家庭喜好的座驾么。虽然没了解到在德国买辆宝马多少钱,但出口到中国的系列肯定比在中国购买便宜吧。中国的行情:宝马七系列大概130万,五系列60万左右,三系列(华晨)最便宜三十多万,x5系列95万左右。我这数字都是凭记忆的,有错的请纠正。宝马在中国是有钱人的座驾,在欧洲也算是的。
以上就是有关德国物价的介绍,预祝大家的德国留学生活顺利!
经济学论文完整篇十五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思辨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们往往盲从教师和教科书的话语,绝对相信教科书上的每一个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老师在上课时的表述,很少有学生对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辨别,特别是,学生能否根据上课老师所讲的内容与现实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和辨别,能否从中判断计量模型假设的合理性,以及能否从中提炼出可供研究的问题。比如,在建立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时,能否联想到中国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是什么,学生们能否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现实中的经济增长,首先提出最近的经济增长下降究竟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是居民消费增长下滑,还是投资或出口下降?进一步,教师能否引导学生提出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与之前的经济增长的背后原因是否相同?教师在讲授上述计量模型时,能否拓宽学生们的视野,通过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通过对产生不同经济现象背后原因的共性因素的分析,使得学生们加深对计量模型的现实背景的理解,以及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与所用计量模型之间适应性的思考,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辨能力的关键。
笔者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往往习惯于分析教科书上已有的计量模型或者是成熟的模型,而对于相对陌生的计量模型和研究领域,学生的理解和驾驭能力明显要弱于对既定计量模型的分析能力。这里面关键的问题,教师在上课时是否能够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探索性、尝试性分析。我们知道,对于同一种经济现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解释变量,有着不尽相同的解释。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立足于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际的社会经济现象做出适当的抽象,选择相对重要的影响因素作为计量模型的解释变量。比如,在建立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型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能够代表中国经济增长典型事实的关键变量,进行批判性思考。我国是一个城镇和农村区别非常明显的国家,所以,在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时,农村劳动力流动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变量,这与西方标准的教科书中所说的经济增长模型可能有所不同。再比如,贝克尔在研究一个地区有关犯罪的经济模型时,在分析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抽象出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和变量,如罪犯花在犯罪活动上的小时数、从事犯罪活动的小时工资、合法就业时的小时工资、其他收入(如财产继承)、被抓的概率、被抓后证明有罪的概率、证明有罪后预期的判刑以及年龄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关于犯罪的合适的计量模型。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这样的思考和训练。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有一种能力特别重要,就是学习计量模型时需培养的比较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在现有计量模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发展出一个更能解释和贴近现实经济问题的计量模型。这就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对其产生的背景和运用的计量原理、方法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且要学会通过不断的比较和深化,来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现有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成学习能力上的一种升华。比如,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不同时期的中国经济增长以及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不是平稳,时间序列估计和面板模型估计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别等。要弄清上述问题,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之中,而是根据数据特征和研究问题本身,选择和运用合适的计量理论和方法,以及扩展和创新的前沿方法,等等。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进一步突出人才培养中的能力目标,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模式改革: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领航员和引导员的角色,在具体讲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时,需要改变传统的上课方式,学会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作为引子,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概念学习中。在讲授参数估计方法和假设检验时,教师要善于提出各种问题,比如为什么需要采用这种假设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的优势和缺点是什么?让学生先尝试回答,然后教师再公布正确答案,让学生在回答或准备问题的过程中,尽快地进入角色,熟悉上课所讲的内容。其次,教师要能够有效地组织课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授课内容中,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不要让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比如,在讲解经典回归模型中的样本回归函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总体为200个家庭中随机选择20个家庭作为样本,然后根据不同的样本估计出不同的样本函数,并进行选择和比较。让学生自己随机选择样本,自己绘图,自己得到最后的估计结果,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这个过程之中,他就会切身的感受到什么是样本回归函数;为什么不同的选择会得到不同的样本参数估计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引导学生,督促学生投入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实施自己的做法,最后通过比较、鉴别,得到一个相对最优的结果。
由于计量经济学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数学推导,学生们学习和理解起来存在较大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因此,在计量教学过程中借助案例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从案例分析中引导出计量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将抽象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就能够做到深入浅出,水到渠成。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当前经济现象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中出发,选择一些能够提炼出计量模型的案例,然后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贯穿到一个具体案例的始末,从基本假定、参数估计到各种假设检验,如t检验和f检验。师通过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完整地讲解上述计量经济学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同样一个关于生产函数的计量模型,既能研究宏观层面的国家经济增长问题,同时,也可以研究产业层面的行业生产技术问题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生产函数问题,这种生产函数具有通用性和适用性,但是,在具体应用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关注模型的适用前提和假设条件,以及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经济学含义。
传统的笔试考试主要是让学生去背诵和记忆一些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但是这种机械式的背诵既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运用计量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笔者在教授计量经济学时,期末考核经常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且论文必须采用计量经济模型,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因为在课程论文中有一个完整的过程,需要学生完成从建立模型、数据收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到模型预测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相对完整地掌握计量经济学的核心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课程论文的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的意识以及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总之,通过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能够达到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济学论文完整篇十六
以下题目仅作为选题的大致参考,具体题目自己可以重新定: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研究
(2)社会主义所有制与产权问题研究
(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演变和发展趋势研究
(5)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研究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关系研究
(7)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机结合问题研究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
(9)企业经营机制问题研究
(10)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研究
(11)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研究
(12)企业兼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3)企业管理创新及其机制研究
(14)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15)中小企业发展与融资问题研究
(16)乡镇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17)企业集团发展问题研究
(18)集团公司内部母子公司关系及产权管理研究
(19)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20)我国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1)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22)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23)欠发达农区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研究
(24)加快中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
(25)农村费改锐问题研究
(26)减轻农民负担和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27)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区转移研究
(28)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研究
(29)农产品流通体制研究
(30)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研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32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