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不仅仅停留在对作品的感悟和思考,还可以引发对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写读后感时要注意避免夸张和主观臆断,保持客观、理性和谦逊的态度。以下是我对一本科普读物的读后感,希望能向大家传递科学知识和思考方式。
天路历程读后感篇一
知道李泽厚先生是在一场主题为“建筑的未来”的研讨会上,印象十分深刻。一位聚落研究的学者在谈到“对待新旧事物的态度”这个问题时曾说,“新的文明应当在朴素的基础上生成,是一种对内心的期待,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文化传承。我们应当从视觉上抛弃过去,从基因上唤起过去,并用现代的方式去重构。”
之后他就提到了李泽厚先生和他的《美的历程》。的确,这本书中所写的和老师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东西一脉相承。一代美学大师用他自己的方式向世人展现了从洪荒时代直至清末中华民族美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图腾、礼器逐渐发展到文字、绘画直至后来的文学领域,一种美的意识与形态贯穿始终。读罢此书,感慨良多,书中的每个句子都想抄下来,强烈地感到身上的某种基因正在被亲切的唤醒。在我看过的所有书中,自认为可以推荐给身边所有人阅读的并不多,但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绝对是其中一本。我们需要的一种关乎我们民族的内在的美的召唤与精神从未止息过,即使是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
那么美到底是什么?想必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在这本书里李泽厚先生给读者展示了其中一种——对于中国古典文艺的匆匆巡礼。尽管在整个人类文明浩浩荡荡的发展历程中,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从中我们或许可以去寻找一种共同性或普遍性的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们可以肯定,只要人类是发展的,物质文明是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最终(而不是直接)决定于经济生活的前进,那么这其中总有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在通过层层曲折渠道起作用。”就好比如此久远、早成陈迹的古典文艺,为什么直到今天仍然有摄人心魄的力量呢?原因就在于积淀在这些作品中的情理结构与今天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有相呼应的关系,艺术作品的永恒性蕴藏着人类心理共同结构的秘密,也就是所谓的“人性”。这里摘录一段我非常喜欢的原文,“人性不应该是先验主宰的神性,也不能是官能满足的性,它是感性中有理性,个体中有社会,知觉情感中有想象和理解,也可以说,它是积淀了理性的感性,积淀了想象、理解的感情和知觉,也就是积淀了内容的形式,它在审美心理上是某种待发现的数学结构方程,它的对象化成果是“有意味的形式”,也就是积淀的自由形式,美的形式。”如此,美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看作是人性积淀的过程。至此,这本书的线索十分清晰了,作者意在通过中国古典文艺这样“有意味的形式”分析为我们得到一种美的客观规律。
以时间为序,这本书一共有十章。从蛮荒岁月中的“龙飞凤舞”,历经殷商“青铜饕餮”,“先秦理性精神”进而发展到“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和北魏时期的“佛陀世容”,直至“盛唐之音”与“韵外之志”,再到后来的“宋元山水意境”与“明清文艺思潮”。内容包罗万象,彩陶盆、青铜器、雕塑、书法、山水画、诗词、小说……虽然薄薄的一本小书,但信息量着实不少,每一章都可以再展开成一部长篇巨著。篇幅原因,在这里挑四个我认为最重要的时间节点,作为“起、承、转、合”来谈谈我的看法吧。
天路历程读后感篇二
阿·托尔斯泰是苏联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曾三次荣获斯大林奖金。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曾被选为最高苏维埃代表、科学院院士。他在文学上的光辉成就与他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并长期笔耕不缀是分不开的。
阿·托尔斯泰出生于萨马拉省的一个贵族家庭。早年就读于彼得堡学院,中途退学,开始转向现实主义创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上前线,到过英、法等国家。他拥护二月革命,对十月革命感到困惑,一度在白军任职,一九一八年流亡国外。大部分时间他住在巴黎,在柏林时开始创作《苦难的历程》的第一部《两姊妹》。和高尔基的'交往坚定了他回到祖国的信念,一九二三年,他返回莫斯科,开始了新的创作阶段,完成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粮食》、《伊凡雷帝》、《苦难的历程》后两部《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等。他把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苏联的无产阶级文学事业。他也获得了苏联人民的认可,获列宁勋章。
《苦难的历程》是托尔斯泰用了二十年时间精心构思和反复修改所完成的三部曲长篇小说《两姊妹》、《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它也是作者本人“良心所经历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的辛酸历程”的结果。
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故事的发展从彼得堡到外省,从荒僻的乡村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前线,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乌克兰到莫斯科,画面广阔;以四个性格不同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情节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人公各奔东西,他们的个人幻想破灭开始,他们在动荡的年代里各自有着曲折复杂的探索和追求,在接近并融合到历史与民族的行列过程中终于跳出个人感情和愿望的狭隘圈子,在1920年国内战争将结束时,他们四人在莫斯科幸福团聚,在莫斯科大剧院中个人和集体、俄罗斯和苏维埃,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高度地结合在一起。也令人信服地表明了:个人只有在同国家、民族的结合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真正的幸福。
这部小说还多方面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技艺。作者善于结合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展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发展。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和表现爱情、欢乐、痛苦、探索的情景交错出现,主人公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丰满,人物的深层心理刻画细腻而清晰。倒叙、插叙的恰当运用,书信、笔记、历史资料的适当安排,使这部小说的结构显得轻松自如。
尽管《苦难的历程》中(尤其是后两部)不时表现出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瑕不掩瑜,《苦难的历程》仍是托尔斯泰一生中重要的作品,也是苏联文学最优秀的长篇巨著之一。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部人生的哲理教师!!!
天路历程读后感篇三
设计理念:
1、能力提升:积极贯彻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搜集整理资料能力的训练,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
2、少教多学: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整合资料,融会贯通地开展互文学习。
3、大语文学习观: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引入丰富学习资料,指导学生整合、交流,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成果。
教材解析:
《天路》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十单元“路”的第一篇主体课文,由两部分组成,前文是屈塬创作的《天路》歌词,后文是关于青藏铁路的简介内容,介绍了“天路”的名称来历、青藏高原的恶劣环境、修建青藏铁路的实际困难、修建过程中的突破性壮举和修建青藏铁路的重大意义。前文作为一首诗歌,易于诵读展示,表达情感。后文起补充说明作用,只有建立在理解事情前因后果和背景资料的情况下才能体会歌曲所传达的情感。两部分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是指导学生分不同方面了解事物、借助资料理解文本的好教材。
生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能够在阅读时整体感知文本层次,对于诗歌学习兴趣很浓厚,诵读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信息能力,能结合文字资料和生活实际入情入境地解读文本,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歌曲演唱兴趣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诗歌,结合文本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文中的背景资料了解关于青藏铁路的相关信息,在互文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结合“路”的主题,抓重点词句,探究青藏铁路修建的困难和重大意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天路”的含义。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阅读资料,整理和筛选信息,运用信息解读文本,提升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通过互文理解,把握主要主要内容,了解青藏铁路修建的难度和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的美感。
2、学习自主阅读资料,整理和筛选信息,运用信息解读文本。
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资料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困难、修建过程中的壮举及修建成功的意义。
教法:互文阅读法、词句品析法、拓展学习法;
学法:自主阅读法、信息整合法、批注理解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歌曲《天路》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主题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是“路”,谁能用这样的句子说说路对人们的作用?
是啊,路连接着不同地区的人们,把我们的世界开拓得更加宽广。今天,我们要了解一条特殊的路——天路。(板书课题)。
看到这样的课题,你又怎样的疑问?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梳理:为什么把这条路叫做“天路”?天路是一条怎样的路?怎样修建的?“天路”对人们来说有什么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学习课文:
1、读文明内容:
(1)看看我们的课文内容,与以前所学的文本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对于“前有诗、后有文”的文本格局有初步的了解)。
(2)自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读音,把新词和读不懂的句子画下来,尝试找找开课质疑的答案,写上一两个词标注一下。
(学生自读、勾画、思考、做批注。)。
(3)同桌两个人互读课文,检查字词认读,达到正确流利。
(4)教师出示新词、重点句考核、正音,结合搜集的资料和文本内容解读重点词语。
(如:世界屋脊、
(5)组织交流:
你找到自主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了吗?说一说。
(组织学生交流对于课题质疑的阅读成果,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有条有理。在此基础上,明确背景资料部分的内容层次。)。
对于这首歌的歌词你又了解多少呢?
(组织学生交流背景资料)。
2、品文学方法:
(1)这篇文章分为两部分,前面是歌词,后面是背景,各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歌曲是情感的表达,背景是情感的积淀。)。
(2)我们先从哪部分开始呢?
(引导学生明确,理清内容、熟悉背景,才能知道表达什么感情,如何表达。)。
(3)指导抓关键词学习:
(课件出示背景资料第一自然段)。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它犹如一条巨龙,穿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奔腾在莽莽的“世界屋脊”上。人们惊叹地称它为“天路”。
在读这一段时,哪些词句令你印象深刻、颇有感触?
预设:抓住两个“最”字体现青藏铁路的独特地位。
抓“犹如一条巨龙”体会青藏铁路的雄伟壮观。
抓住“穿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体会修建的难度。
(指导学生结合发现写批注。)。
小结:静静地读,总有一些词句扣动你的心弦,那就是最具有感情和意义的地方。
(4)自读背景资料,把自己印象深刻的词语标注出来,联系文本内容体会,尝试在旁边写批注。
(学生自主学习)。
(5)组织小组交流:将自己的发现和本组同学交流,丰富认识,并选出本组的中心发言人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6)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抓住“生命禁区”、“世界性难题”体会环境的恶劣‘。
抓住“大无畏”、“世界之最”体会修路之难、成就之大;
抓住“钢铁大动脉”体会青藏铁路的战略性意义,抓住“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体会青藏铁路的情感意义。
(7)“我还有话说”:
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组织学生交流资料,丰富认知。)。
3、吟唱表情意:
(1)当我们了解了背后的一切,再回头看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为“天路”?
(回文整合,丰富认识:不仅因为它修建在“世界屋脊”上,“其势近天”;修建过程克服重重困难,“难如登天”;修建成功,创造人类历史的奇迹,证明“人定胜天”,最终带领西藏人民走向幸福生活,“天伦之乐”。)。
(2)当人们唱起这首歌,传递的是怎样的心情?
(播放歌曲《天路》,分享听后的感受。)。
(3)你能从歌词中具体说说这份感受吗?
(引导学生结合歌词,解读文本,体会西藏人民的幸福感。)。
(4)音乐能激发情感,诵读可以表达情感,让我们伴着音乐一起朗诵这首诗歌。
(配乐朗诵)。
(5)让我们一起唱一唱吧!
三、课堂小结:
1、学习方法:互文阅读。
2、了解一条路,品味一份情。
四、布置作业:
1、讲述青藏铁路的故事给家人听,为他们演唱《天路》。
2、为“天路“或者修建“天路”的人写一段纪念词。】。
3、搜集更过关于“路”的故事。
天路历程读后感篇四
贯穿《美的历程》全书的思想是“故意味的形式”。李泽厚先生的这一思想是在克莱夫·贝尔提出的“美”是“故意味的形式”的闻名观点上加以继续发展和美满的。
认为“故意味的形式”决定于可否引起不同于一般感受的“审美情绪””而“审美情绪”又泉源于“故意味的形式”。李泽厚先生认为他的这一观点“由于陷在循环论证中而不克不及自拔””因此李泽厚先生在这一基础上将其发展美满为“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降服了这一实际限于自己的缺陷。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紧张时期的艺术风格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
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因此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接洽起来”点面联合”揭示出种种社会因素对付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的阐发与说明。
如今”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对付作者的学养除了敬佩我没什么好说的”而且”单凭那么多英俊的图片”我花这个价格就完全值得。只有一样”再好的书也有打折的时候”另外不说”我那本插图版精装《东方的智慧》只有一个地球。
《美的历程》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龙蟒主义”我为什么活着。
天路历程读后感篇五
俄罗斯,一个冰天雪地的国度。大都市十分繁华,而在这繁华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曲折艰辛的建国史。让我们走进历史的深处,重温这段《苦难的历程》。
《苦难的历程》以历史进程及革命斗争的过程为主线,主人公的生活为支线两线互相依靠,环环相扣,真实准确地还原并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俄国国内战争这一苦难的历程。以四个主人公的所到之处为场景,描写在这一场景中人们及战场上所发生的所有事情,将战场和人们的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场景从莫斯科到乌克兰,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顿河到察里津,画面广阔,布满整个俄罗斯,情节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四个主人公的梦想破灭,东奔西走。他们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各自有着自己曲折复杂地探索和追求,在接近并融合到民族与历史的过程中,体验了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所交织成的一段历程,并终于跳出了个人感情和愿望的狭隘圈子。在国内战争即将结束时,四个主人公在莫斯科幸福团聚,体会到了个人只有置身于民族与国家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幸福与安定。
书中最后一段话说:“命运已定!我么在阵营里,要为我们自己及世界的权利,要为永远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
天路历程读后感篇六
第一幕遇贪财先生。
贪财先生:“这位先生,要往哪里去?”
天路客:“我是天路客,我要往天城去.”
贪财先生:“是不是有一笔大生意啊?”
天路客:“我并不是要作生意,乃是去朝见上帝,请问先生贵姓大名?”
贪财先生:“我叫贪财先生,住在利欲村.”
天路客:“哦,原来你就是贪财先生啊!”
贪财先生:“我正准备找地方去赚大钱,你遇上我真是算你运气,不要走天路了,我可以带你去发大财.”
天路客:“不,我并不想发什么财.我已得着耶稣作我的救主,我已立志一生跟随他,事奉他.”
贪财先生:“等赚够了钱再来事奉他不更好吗?”
天路客:“你知道,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
贪财先生:“你这个人真是背时,你看看现在哪个人不是在拼命捞钱.”
天路客:“你不知道我是真富足的,因为我已得着基督耶稣为至宝.”
贪财先生:“难道你真的不贪爱钱财吗?”
天路客:“约伯说过,虔诚人前堆着黄金好象尘土一般.贪财先生啊,不要被钱迷了心窍.”
贪财先生:“难道金钱不是万能的吗?”
天路客:“金钱买不到生命,唯有赐生命的主才是万能者.你要以全能者为你的珍宝,作你的金银,你就要以全能者为喜乐了.”
贪财先生:“唉,人怎么会傻到钱都不要,要灭亡我也宁可带着我的银子一同灭亡.”
(贪财先生退下)。
天路客:“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第二幕遇虚荣小姐。
虚荣小姐:“天路客,你好啊?”
天路客:“你好,请问您是谁?”
虚荣小姐:“我名字叫虚荣,住在沽名乡钓誉村,大命鼎鼎的骄傲博士是我的表哥.”
天路客:“我倒好象是听说过,但你怎么会认识我呢?”
虚荣小姐:“很多人提起过你,那天我路过礼拜堂还看到你在那里扫地,你真是个好人.”
天路客:“在神的家中事奉是理所当然的.”
虚荣小姐:“不错,不错,但是能捞到称赞,名誉,地位那才是最重要的,人生在世,不就是为了求个名吗?”
天路客:“名誉真的那么重要吗?”
虚荣小姐:“那当然了,让我来教你:你要在人最多的地方祷告,故意叫人看见;行善、施舍、奉献的时候当然更要让越多的人看见越好.”
天路客:“虚荣小姐,你错了,我们在世上最大的'任务是‘遵行神的旨意,作成他的工.’最大的目的是为了得神的喜悦.”
虚荣小姐:“哦,是吗?”
天路客:“是的,施舍的事行在暗中,天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
虚荣小姐:“上帝这么说吗?”
天路客:“是的,主就是这样应许.祷告也一样,进入内屋,关上门,祷告暗中的父,天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
虚荣小姐:“哎呀!你的灵命真的很高啊.”
天路客:“虚荣!你离开我去吧,不要来激动我.”
(虚荣小姐无奈地离开.)。
天路客:“因为我知道我没有一样不是领受的,都是领受的,没有可自夸的.要夸就夸我的主耶稣.”
天路历程读后感篇七
历史的沧浪孕育了美的历程,然而,美的历程却是指向了未来。
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到巫史文化的青铜饕餮;从先秦理性精神到楚汉浪漫主义;从魏晋风度到由悲惨虚幻走向世俗的佛陀世容。亦或是诗歌与音乐缔造的大唐盛世,百花齐放名家辈出的中唐韵致,还是田园牧歌的宋元山水,市民文艺回归主流的明清思潮,李泽厚先生带着我们走过历史,从遥远得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开始,作一次美的巡礼。
美是精致的诗歌、绘画、音乐,也是蛮荒时代稚嫩的语言符号,不成熟的宗教崇拜。文化作为美的载体,它依托于历史,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历史的走向。如果将这个载体比作一棵繁茂的大树,那么王朝的兴衰荣辱,经济的繁荣萎靡无疑是它庞大的根系,而美也便在春华、夏花、秋实、冬藏的时光中悄然而生。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造字之初,这种象形艺术还是不自觉的生发,到魏晋时期“时人目右军之书,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完成了由篆到隶,由隶及草再到讲究气韵的二王行草。门阀士族们有了自给自足的经济庄园,世代世袭的社会地位、政治特权,由环境转向内心,由自然转向艺术,尤其对书法艺术的追求达到了极致,书法艺术如春风拂过青草般欣欣向荣。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开口便唱出了大唐诗歌的最高音。经历了汉赋楚辞、四言诗经、五言诗体、六朝骈文,一春的滋养,王杨卢骆,诗仙诗圣……纷至沓来,唐诗在这片军事、政治、经济空前强盛,文化包容并济的土地上如花般尽情绽放!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喻画已成为宋元时期的社会的风潮。从无我之境到追求诗意再回到有我之境,世俗地主士大夫们在城市生活相当发达的社会环境中,将世俗地主的艺术折射在中国山水画上,继盛唐花期之后结出清新恬淡的果子。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明清文学中尽是伤感与叹息,世间美好的一切莫不是红楼一梦,在全面闭关自守,儒家正统理论的冰雪之下,整个社会对一个春天新时代到来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弥沙渐渐散去,春风微雨拂面,《易经》初九爻“潜龙勿用”,紧接着便是九二爻“见龙在田”。新时代与艺术联姻,我们共同期待“飞龙在天”,迎接盛夏花开。俱往矣,美的历程指向未来!
天路历程读后感篇八
你见过夏商周出土的文物图片吧?那些抽象花纹的陶罐们。你一定也见过明清山水画和家具吧?你肯定也见过唐三彩、宋代或清代的瓷器珐琅器什么的吧?美不美?你是否跟我一样觉得它们的美大相径庭毫无关系?可是想不到它们的美丽其实紧密相关一脉相承。
世界闻名的哲学家李泽厚说,中华民族的审美从文物、文学艺术作品中体现,以时间为轴来说,远古是神秘的美,青铜是狞厉的美,先秦为理性的.美,楚汉是浪漫的美,魏晋风度美;雕塑从南北朝到唐宋有虚幻、思辨、世俗三种意境,诗词曲从唐宋到元大气浑厚、细腻精致、浪漫三种意境,山水画在宋元的有“无我”“精致与意韵并存”和“有我”三种意境,明清文艺更有浪漫世俗、伤感、批判现实主义三个阶段――中华民族的美的历程原来这样如血脉流淌!
李泽厚对不同美的感受描述很有区别,例如他说青铜器的美是狞厉的,想想那些张牙舞爪的青铜面具果真如此;先秦的美是理性的,是啊,从神鬼说到了百家争鸣的儒道法,真是从蒙昧到理性;汉代的美是浪漫的,那些美丽的漆器、夸张的陶佣,想象与现实并存的砖画也果真如此。
而同样针对一种美,他的解释又相当易于理解,这与其他评论家大不相同。例如评价初唐巅峰诗作《春江花月夜》,闻一多说:“更榫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阔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其实除了“更寥阔更宁静”六字外,我不是很能理解他的观点。但李泽厚说,“这诗是有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它是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时代对人生、宇宙的初觉醒的自我意识:对广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怅惘和留恋……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感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是不是更晓畅明白!
这些内容都收录在李泽厚的一本书中,叫做《美的历程》。本书从头到尾都是逻辑,都是理论,但是因为语言通俗举例及时而很接地气。同时作者有自己的好恶,读完全卷你能鲜明感受。
每一个历史时期,李泽厚都将其美与其特定历史背景结合,交代美的演变的缘由,演变的方向,经济、外交、政治都与美的形成息息相关。李泽厚高屋建瓴而又收放自如,不愧是大师。本书单是三联书店7月首次印刷后历经20次重印,不是没有理由哒!
天路历程读后感篇九
终于把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看完了,从上美学课以来,一直对美学这门学科懵懵懂懂,也不知道美学具体定义是什么,“美学是研究形象的人文社会科学”这是我对美学的初步理解,不知道是否把美学的定义理解的很透彻。在美学课堂上一直听的迷迷糊糊,美学老师推荐了几本美学书,我选择了其中的《美的历程》来认真的读,希望能够加深对美学的认识。
看完这本书我领悟到很多,作者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做了概括描述。虽然我并未完全读透《美的历程》,但只是丰富了很多,同时弥补了很多以前一知半解甚至遗忘了的文学知识。《美的历程》的覆盖面很广,从远古图腾讲起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美学。
《美的历程》讲述了从古至今的美学。全书一共分为十个章节,下面我把目录罗列一下,第一章龙飞凤舞,第二章青铜饕餮,第三章先秦理性精神,第四章楚汉浪漫主义,第五章魏晋风度,第六章佛陀世容,第七章盛唐之音,第八章韵外之至,第九章宋元山水意境,第十章明清文艺思潮。从远古时期的早期美学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美学,全书概括性的讲述了中华几千年的美学史。
直应用到现代。而汉字也有着自己的美学价值,这就是书法。自产生汉字起便有了汉字的书法艺术。书法是中国特有的线条艺术,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并且上升到美学的价值。第三章主要讲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包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精神和中国诗歌的“赋比兴”。儒家的“仁”的思想,法家的“依法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道家的“清静无为”,等这些百家争鸣的思想演绎了先秦时期的礼乐精神。而《诗经》这部伟大的著作更是把中国的“赋比兴”表现的淋漓尽致。第四章讲的是楚汉文化。屈原的《离骚》是楚文化的代表,汉赋,壁画是汉代的代表。第五章讲述了魏晋时期的文化特征。第六章讲的是宗教文化,本土产生的道教和外来宗教佛教相互渗透,他们的石窟,壁画,雕塑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第七章讲的是盛唐时期的诗歌艺术。李白的浪漫主义以及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让中古的诗歌艺术达到高潮。第八章《韵外之至》包含规范化,格律化,百花齐放,充满忧伤的中唐文艺很审美内容与形式的内在矛盾以及苏轼的意义。
第九章讲的是宋元时期的市民文学。宋词元曲子昂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和价值。第十章讲的是明清时期的文艺。从昆曲到京剧再到小说都创造了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美。这大概就是全书的主要内容,我读的不是很透彻,但也从其中得到一些基本的美学知识。读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原本幼稚而愚笨的认识。在文化艺术琳琅满目的世界畅游,品味先哲们思想的乐土,让我们的“审美感情”丰富.厚实。我读完这本书意犹未尽,楚汉浪漫主义的气势与古拙,魏晋风度的人的主题,文的自觉.阮籍与淘潜篇,盛唐谙中.青春.
李白.音乐性的美.杜诗颜字韩文篇等。中国古典文艺的巡礼教会我们站在理性的角度审视艺术的共同性或普遍性,文艺的客观发展规律,把社会时代风采与文艺紧密相连,用审评的独特视角观察文艺现象,这本书无论从内容,语言造字上极具功力,值得我们反复品读。
《美的历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张的远古图腾崇拜,下面我就远古图腾崇拜来讲述一下自己的感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而中国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更是表现了那个时期的人文精神与美学历史价值。龙是华夏族的图腾,现代的中国人都将自己是龙的传人,龙这种虚拟的动物自古以来都受到中国人的崇拜。人们有理由相信龙的崇拜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图腾崇拜,而在这种图腾崇拜上更突显了一种美学的价值。当然其他民族也有自己的图腾,这些图腾大多是自然物,从简单的图腾崇拜上升到对图腾的敬畏甚至信仰,图腾带来的有历史文化价值还有美学价值。这是我对图腾崇拜的自己的一些感受。
这次读《美的历程》知识泛读,相信在以后还会经常性的拿起这本书来自习读,细细品味美学的价值。因为我还想享受阅读《美的历程》的过程。最后还要感谢李泽厚先生的作品,让我对中国美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更甚者《美的历程》就是一件艺术品,值得细细品味。
天路历程读后感篇十
贯穿《美的历程》全书的思想是“故意味的形式”。李泽厚先生的这一思想是在克莱夫·贝尔提出的“美”是“故意味的形式”的闻名观点上加以继续发展和美满的。认为“故意味的形式”决定于可否引起不同于一般感受的“审美情绪”,而“审美情绪”又泉源于“故意味的形式”。李泽厚先生认为他的这一观点“由于陷在循环论证中而不克不及自拔”,因此李泽厚先生在这一基础上将其发展美满为“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降服了这一实际限于自己的缺陷。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紧张时期的艺术风格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因此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接洽起来,点面联合,揭示出种种社会因素对付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的`阐发与说明。
如今,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对付作者的学养除了敬佩我没什么好说的,而且,单凭那么多英俊的图片,我花这个价格就完全值得。只有一样,再好的书也有打折的时候,另外不说,我那本插图版精装《东方的智慧》便是半价买的。就一句话,万一哪天你们谁看见这本书打折处理了,可千万千万别告诉我。《美的历程》是由中国现代闻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撰写的一本美学著作,从宏观俯瞰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艺的数千年历史进行了一次“匆匆巡礼”,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论述了远古图腾时代那些糅合着后世歌、舞、剧、画、神话的原始巫术礼仪活动和陶器故意味的文饰、造型形式。第二章从充满狞厉美的青铜时代就写到艺术由巫术宗教中解放出来了的青铜时代,与此同时,线条优美的汉字也开启了书法的艺术职位地方。第三章从儒道互补、诗的赋比兴准绳和建筑艺术三方面论述了先秦理性精神,此中最紧张的儒道互补是中国两千多年思想史的一条根本线索。第四章“楚汉浪漫主义”,论述了那种充满秘密图腾神话的楚文化,屈原——中国最早、最伟大的墨客是它的的代表。“汉承秦制”的汉朝在文学艺术领域似乎脱离了先秦的理性,而保《美的历程》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龙蟒主义”我为什么活着。
天路历程读后感篇十一
前不久,我通读了李泽厚先生的著作《美的历程》。虽然这与我的专业学科没有太大的必然联系,但它们却深深吸引着我。《美的历程》是我接触的第一部美学的著作,深知李泽厚先生在美学上很有建树。刚拿到《美的历程》这本书时,觉得它厚得让人望而生畏。但打开了它便欲罢不能了。其中有大量的珍藏插图,使人对“美”的理解更直观更形象。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文艺,《美的历程》从宏观的角度写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化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这是一段惊人的历史,一部真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
主要贯穿全书的思想乃是“有意味的形式”。李泽厚先生的这一思想是在克莱夫·贝尔(clivebell)提出的“美”是“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form)的著名观点上加以继续发展和完善的。clivebell认为“有意味的形式”决定于能否引起不同于一般感受的“审美情感”(aestheticemotion),而“审美感情”又来源于“有意味的形式”。李泽厚先生认为他的这一观点“由于陷在循环论证中而不能自拔”,因此李泽厚先生在这一基础上将其发展完善为“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克服了这一理论限于本身的缺陷。
《美的历程》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龙蟒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三变迁等重要概念,多发前人所未发,它回顾了中国历史,引发人对美的探索,对历史的深思,对未来的憧憬。
从东汉灭亡到唐帝国建立,这中间的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的时期。朝代屡换,战乱频仍,阶级和民族的压迫剥削残酷而野蛮,常有暴虐杀戮,苦难无边。现实世界毫无公平和合理可言,于是佛教走进了人们的心灵,人们在宗教中得到安慰,得以逃避现实世界。于是,相应的体现在石窟艺术上,如割肉喂鸽、舍身饲虎等悲惨的佛经故事成为壁画的主要题材,这无疑是悲惨现实的艺术写照;另外石窟佛身雕塑的造型特征却是宁静、高超、飘逸的,正是这与人世间的强烈反差,使得人们把绝望中的`希望、美好的理想都寄托在它身上。此时的北魏雕塑,形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的高一峰。这是第一时期。第二时期是唐前期,此时社会和平稳定,于是对佛国的想望和宗教的要求便有变化,在石窟中,则佛像有了更多人情味和亲切感,而壁画中先前那些残酷悲惨的场景图画也消失了,代之以各种幻想出来的“极乐世界!’的佛国景象。这一时期的石窟艺术,被作者称为“幸福存梦想,以引人入胜的虚幻颂歌”。第三时期起于中唐,当时经济上较为发达,政治上科举制度确立,世俗地主势力大增,而中上层广泛追求奢侈享受。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它的后期。这一历史变化到北宋完成。而这一切在敦煌壁画中体现出来:现实生活的写一真逐渐在壁画中占据重要位置,人世的生活战胜了天国的信仰,艺术的形象超过了宗教的教义。而到了宋代,雕塑同样迅异于魏、唐。它不是思辨的神(魏)或主宰的神(唐),而完全是世俗的神,即人的形象。这时的石窟艺术,其宗教意义已微乎其微了。石窟艺术这三个时期的演变,正昭示着艺术的发展与变更正与社会的发展与变更息息相关。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在充足的个例分析之下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对代的艺术精神。
天路历程读后感篇十二
我读《美的历程》可以算是个例外,这本书罕见的厚,全书377页,感觉是我看过的唯一比这本书厚的就是半部《资治通鉴》。买书我可没这讲究,不分厚薄,只管喜欢,先从架子上不分青红皂白,检面善的就抽出来,交款的时候再把书摆到台面上,价格质量做一番综合衡量天人交战,之后拿上三、五本飘然远引。
长话短说,那天在三联,我忘记把《美的历程》从购物车里面抽出去,就这么把它买回来了。(不知道这无意识的行为是否也埋藏着什么潜在动机?)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心疼,88块钱!!!不过这本书贵也有它的原因,全书收录214幅精美插图照片,其中大部分是彩色的。看在这钱的分上,再厚的书,也要咬牙看下去。如此,我在厕所里开始了《美的历程》。之后我发现了一个道理,看插图多的书自有好处,就是看的快,成功感强烈。一次如厕,我最多看了50页。
但也有慢的时候,比如在上“魏晋风度”那一章的厕所时,我一次就耗费了将近30分钟。原因是我看到了非常好的一幅图片:河南洛阳出土的一尊北魏时期泥塑。在描述这泥塑之前,我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这问题我出了厕所马上就问了我的女朋友,她的回答让我非常高兴,其智力水平正好符合我的要求),我们心目中的古代人是个什么样子?为了让大家有充分思考的时间,我这里先分个段。
答案我自己说出来吧:峨冠博带,宽袍广袖,对于武侠小说看多了的朋友,古人有时候腰里还配着一把宝剑,总之,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小时候读郭沫若的《屈原》,里面画的屈大夫就是这个样子,后来看过的所有古人造型也都是一个模子(可能最近中央电视台拍的《笑傲江湖》里面的余沧海算个大例外)。但你来看看这塑像(书中163页),在页面的右下角,一个小小人缩成一团,抱头坐在一块圆形石头上,只能看到耸起的双肩和一头乱发。
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在为什么而痛苦悲伤?靠,简直就是个小哈姆雷特,说它象哈姆雷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头发都打着卷,贴在头皮上。就是这个泥塑,让我在马桶上憋了半小时,不是没有收获,出来的时候我带着这样一句话,让我的女友五体投地: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你会看不起中国,了解了中国的历史你会觉得这不是中国。
现在,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对于作者的学养除了敬佩我没什么好说的,而且,单凭那么多漂亮的图片,我花这个价钱就完全值得。只有一样,再好的书也有打折的时候,别的不说,我那本插图版精装《西方的智慧》就是半价买的。就一句话,万一哪天你们谁看见这本书打折处理了,可千万千万别告诉我。
天路历程读后感篇十三
初次了解美学这门学科,一般会感性地认为这是一门关于美的学问,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在阅读美学的相关经典著作之后,对美学会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比如李泽厚的《美的历程》,这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重要美学著作,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作为读者自然很好奇,这究竟是本怎样的小书,在当时影响了那么多的年轻人。
由于一开始就对本书存在阅读的“期待视野”,希望从书中了解作者对美学独特的见解,而《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最深的,可能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在介绍“美的历程”时的连贯性、简洁性。
虽然本书也像其他著作一样分了章节,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介绍从远古图腾时代的艺术萌芽到明清文艺思潮的兴起的各时代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作者在开篇就以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美学意象吸引着读者。
二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在充足的个例分析之下以凝练的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对代的艺术精神,“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
但作者却没有把各朝代的界限分明地划分出来,反而让人感觉本书有故意化解朝代之间的隔膜的迹象。读者在历史教科书上面读到的一直都是清晰的朝代界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在很长一段时间让普通读者曾经认为唐诗就是唐代才出现辉煌的,却不知道诗歌从内容的广度到形式的完美都经历了前代的积累;误以为宋词是不可逾越的高峰,却不知道唐朝也有不一样的“唐词”风格,清代的词却是在内容形式上臻于完美了。
作者的这种做法使得每个时代不同的艺术特征之间的衔接十分自然,而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到两个相邻或间隔的时代之间的历史联系。正如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所说,“延绵不断”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放之于中国美学史的发展里自然是合理的。李泽厚先生正是自觉地注意到了这一特点,才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感觉到中国古代“美的历程”并不像西方艺术发展一样断断续续,而是浑然一体的。我们从此可看出李泽厚先生在连贯性、简洁性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三
书中对于青铜饕餮的美的欣赏印象深刻。饕餮之所以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而在于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了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需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因此李泽厚说,这些饕餮尽管极力夸张狰狞可怖,但其中仍然存留着某种稚气甚至妩媚的东西,有一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
至于后世的狞厉作品之所以缺乏美感,是因为青铜时期所有人都非常信奉巫师的话――包括国王和巫师自己,所以他们所创造的饕餮,饱含作者的思想情感;而后期那些造型,作者里许多人也许本身就是无神论者或怀疑论者,他们的作品即使非常夸张、恐惧,也缺少了因真情而带来的美。
创造和欣赏美都是需要真情实感的参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审美艺术的创造就同文学一样,“一代也有一代之审美”,读者应该抱着一种真诚了解和同情的态度去欣赏各种不一样的美,不应该以当代的标准去苛求前人,每一个时代独特的美都能够被了解被欣赏,这才是时代文明进步和艺术精神的体现。
阅读美学经典著作,需要读者自身有一定的文学素养积累,对美学相关基本概念要有清晰的认识,对中国古代的文学、雕塑、音乐、建筑、生活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最好是之前对其它的美学大家的观点也有宏观的把握,不然就无法领略本书的精妙独特所在,在比较、融汇、思考之中不仅欣赏到作者的观点,也锻炼了自己的审美死亡能力。
阅读《美的历程》,读者往往会有一番惊喜的收获,就像在别人的引导下解答了自己一直忽略或疑惑的问题。细细回味《美的历程》,确实如书名所说,阅读的过程你自己的看法会不自觉被它所引领,作者在书中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和美学作了宏观把握,为读者梳理中国古代“美”的发展脉络,我们按照作者的思路进行了一场中国古代的“美的历程”。
天路历程读后感篇十四
《美的历程》是由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撰写的一本美学著作,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艺的数千年历史进行了一次“匆匆巡礼”,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论述了远古图腾时代那些糅合着后世歌、舞、剧、画、神话的原始巫术礼仪活动和陶器有意味的文饰、造型形式。第二章从充满狞厉美的青铜时代写到艺术由巫术宗教中解放出来了的青铜时代,与此同时,线条优美的汉字也开启了书法的艺术地位。第三章从儒道互补、诗的赋比兴原则和建筑艺术三方面论述了先秦理性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儒道互补是中国两千多年思想史的一条基本线索。第四章“楚汉浪漫主义”,论述了那种充满神秘图腾神话的楚文化,屈原----中国最早、最伟大的诗人是它的的代表。
“汉承秦制”的汉朝在文学艺术领域似乎脱离了先秦的理性,而保持了南楚文化的那种弥漫着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浪漫主义,呈现出“气势与古拙”基本美学风貌。第五章论述了中国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魏晋时期,人们从两汉经学中解脱出来,冲破了旧的传统和价值体系,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有了巨变,对人自身的生命、意义和命运重新进行了思索和追求。文学也进入自觉阶段,文学从广义学术中独立出来,比较细致的区分了文学的各种体裁和风格,最重要的`是对审美特征的自觉追求。阮籍与陶潜是这一个时期非常有个性的人物。第六章分三小节论述了“佛陀世容”,佛教艺术从南北朝的“悲惨世界”到隋唐大统一时期的“虚幻颂歌”,再到趋近消亡的走向世俗。第七章的“盛唐之音”由青春李白、音乐性的美和杜诗颜字韩文组成。
李白的诗歌奏出了盛唐艺术的最强音,这位具有天才美的酒中仙,蔑视权贵和世俗,饮酒赋诗纵情人生,秀口一吐就吐出了半个盛唐,让充满青春活力的盛唐艺术金碧辉煌。他的诗歌集中体现了盛唐巅峰知识分子的无所拘束的心态,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诗的顶峰。第八章是“韵外之致”,论述了规范化、格律化、百花齐放、充满忧伤的中唐文艺和审美内容与形式的内在矛盾以及苏轼的意义。第九章“宋元山水意境”则经历了从“无我之境”到“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再到“有我之境”的美的历程。第十章“明清文艺思潮”,论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清时期市民文艺、浪漫洪流、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和绘画与工艺四个方面的问题。
以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描述的是那些社会矛盾和悲欢离合的世俗人情,而上层的传统文艺却笼罩着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又幻化成像《桃花扇》和《长生殿》那样的感伤文学。这种鸟瞰式的宏观把握虽不能使每个问题都细致入微的描述,但给我们的印象却并不模糊。
天路历程读后感篇十五
九十五五年来,中国共产党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勇猛直前,不断腾飞,党员学习党的历程有什么。
心得体会。
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的历程。
读后感。
今年,我们迎来了建党九十五周年,在学院的学生会工作中,我们就为这个特殊的日子举办了许多的活动,像深化主题教育活动。以“3.5”志愿服务日、“五•四”运动纪念活动、建党九十五周年庆祝活动、国庆节庆祝活动等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结合我院团员青年的实际,广泛开展以“诚信”、“感恩”、“守法”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放飞梦想,青春足迹”五四系列活动像是红歌比赛等。
如今我们学习了党的历程。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之后,我深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客观条件所决定的。而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看到党的组织及领导能力越来越大,我感到格外自豪和敬畏,并更加坚定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为做一名党员努力奋斗。现代中国面临着更加复杂环境,更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路,荆棘坎坷,看不清的路口,辨不明的黑夜白昼„„党额成长史,奋斗史,曲折史,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个逐步形成的过程,是在复杂的阶级斗争与国际环境中确立起来的,是革命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所确立的。那么,我们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最好的拥护党的途径便是树立远大的理想,肩负起建设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已走过了九十五年的坎坷路途。它从只有五十多人的党发展到有七千四百多万名党员,执政五十多年的世界上最大的党。近九十五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人民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与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最广泛也是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出路。从而也侧面客观的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的党,不愧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五年的历史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富强,中国人民民主,自由,幸福而不懈奋斗的过程。95年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们从中深刻的体会到,成功必备的要素,除了智慧,勤奋以外,还应有很强的耐挫能力和不畏困难的精神;在平常的学习工作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应发挥当年我们党在曲折的发展过程中不畏艰辛的精神。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决定做到以下几点:一、自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胸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脚踏实地地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党的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在工作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体现。二、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其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三、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抓紧学习专业技术、法律、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不断拓宽知识方面尽力争取掌握本职岗位所需的各种知识。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中增强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四、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组织上布置什么任务,就义不容辞地去完成什么任务,并且树立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无论干哪项工作,都要认认真真地去干,实实在在地取得成效。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何为自己正确的人生之路恐怕是当下我最该考虑的问题。走好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奋斗,将自身的发展与祖国的发展相联系,这即为我们当前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的一己之力。
新一代的我们,肩负着党的历史责任,我们应该无所畏惧,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未知的明天扬帆起航!
我很高兴能被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并有机会去上党课,感谢组织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经过几次党课的培训,我在思想上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比较全面和系统地认识,并在内心树立了正确的共产主义信念,更加提高了我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及作为党的有力的、重要的后备军的团支部干部在处事、为人等方面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同时,我也意识到入党条件之多,要求之高,发现自己身上尚有许多缺点和不足,距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还有一定差距,但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修养和能力,是一定能给自己创造入党条件,最终符合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的。虽然党课已经结束,却在我脑海记下了永远的信念!今后,我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以实际行动来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首先,通过培训使我对党的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中国共产党从建立至今,已走过八十多年的历程,这个历程实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壮举。从刚刚建党的几十人,慢慢发展壮大成现在的几千万人,经过无数次挫折,数不清的磨难,在风雨磨砺中慢慢发展壮大,它有着光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创建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从发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打倒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都是我们党的英明领导。
真可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时期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经过千难万险,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我们党走过了几次大的弯路,但每次都经受住了考验,并没有倒下。1978年至今,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邓小平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中国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国力慢慢上升,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更是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1999年澳门顺利回归。制止一切分子的分裂行径。实现二岸三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其次,通过培训使我更进一步地坚定了入党的信心和决心。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性。它同大工业生产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同资产阶级作斗争的过程中锤炼了高度的团结互助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它是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和具有远大前途的阶级。在经历了80多年的风雨后,我党从幼稚逐渐走向了成熟,由原来的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逐步发展为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核心的思想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它源于马列主义,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为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扬,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展望新世纪的宏伟目标,我们党要永葆生机和活力,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就当前来说,我认为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我20xx年在读大学期间就上交了。
入党申请书。
有着强烈的入党愿望我要把入党动机体现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通过行动来表明自己的愿望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使自己早日达到党员的标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为此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丰富自己的党课知识并且善于思考。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身边的人、事、物都会不时地发生变化但是真理是不变的这是随机应变的基本条件我们要以此学习随机应变的能力。平时注意党性素质的培养才能抵挡住不良诱惑的影响适应复杂的社会。
其次,努力学习,全反面的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学习文化知识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今世界,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把人才放在重要地位,逐步向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迈进,不学习,人就会落后。最后,我们应了解党的理论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纪国法,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希望党组织加强对我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我将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在实际的行动中锻炼自己,争取早日入党。以上是党课的学习感想,恳请党组织批评指正和帮助!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38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