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总结做好总结需要有相应的数据和事实作为依据,避免主观感觉和主观臆断。总结是对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一个及时概括。写总结时,要注重用词准确、语句通顺。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篇一
1、学生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岁、齐、华”。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赏华山风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描写华山高的句子,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简笔画(华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背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知道了——(出示课件)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3、比我们还小呢!小小年纪就会写诗啦!瞧,这就是他写的诗,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4、指名读。
5、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
二、创设情境,细读课文。
过渡:看,这就是华山。(课件出示华山图)它是我国的一座名山,你们想看看吗?
1、捧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自由读。指名回答。
是啊!小寇准的感觉就和你们一样,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请小朋友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读一读。
(1)自由读。(师行间巡视)。
(2)生找句子。讨论:
(出示课件)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讨论)。
你们想不想看看华山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录像,加解说语。)。
看完了录像,再读读这两句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读一读。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指导朗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华山巍峨峻秀,高入云霄,你们想不想把这两句话背下来?生自由准备。
指名背。
齐背。(出示无字插图)。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指名读。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三、借文悟诗读演内化。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他写的诗。
1、出示诗句:
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指名读。
(2)你读懂这首诗了吗?其实,它的意思早就藏在课文中,赶快找一找吧。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举头”、“回首”的意思。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不用老师教都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一起好好地读读这首诗。
3、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下面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谁再来读一读?(乐曲)。
(3)指名学生配乐朗读。
(4)指名上台表演朗诵。
(5)站立齐读。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其实,描写山的诗还有很多很多,你们想读一读吗?
2、赶快拿出来读一读吧!好好练一练,待会选择一首你读得最棒的诗读给大家听听。
3、指名朗诵。
4、关于山的古诗还有许多哪,课后你们也可以自己去搜集。我们生活会的时候,在班上交流。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指名读。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5、小结,范写。
6、生描红,师巡视。
作业设计。
必做题:
一、完成《习字册》“岁、华、齐”的临写。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用课文中的词填空。
(1)天上飘着。
(2)起雾了,的山都看不见了。
选做题:
一、熟读老师提供的三首古诗,并记住其中一首。
二、结合《阅读欣赏》中的课文《山》,试着写一首儿童诗。教学反思。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语第二册教材的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由于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能力、识字能力,所以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努力体现以下三点思想:
一、读中感悟,体会意境,培养语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从兴趣入手,以华山的画面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品位语言,如在指导“啊!华山真高啊!”一句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华山的高;在初步感知了华山顶上的风景后,通过换位朗读来体会华山的风景美;以读促悟,运用学生已有的的生活实践,来理解“情不自禁”,达到培养语感,形成积累的目的。
二、关注个体差异,倡导自主,培养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在学习古诗时,我让学生自己读读议议,在课文中找找有没有能帮你理解的句子。有了前阶段教学的铺垫,学生诗意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只要对个别字词进行的点拨,如:“举头”、“回首”。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吟读,切实的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句结构的奇妙,体会到古诗的意境。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有人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语文是一种载体,它与其他学科是息息相关的,有着密切的联系。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在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华山雄奇险峻,我采用让学生看“华山风光片”的办法,让学生在读语言文字时产生的想象画面与真实画面进行叠加、验证、筛选,从而感受到《咏华山》这一课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再如,学生在朗读古诗时,我为他们配上古筝乐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诗的意境,使之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教学中几点不足:
1、这篇课文诗好,意境美,不仅赞颂了华山的高峻雄奇,也赞扬了寇准的才华出众,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如果让学生演一演小寇准和先生,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教学效果会更佳。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能促进了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交流更为充分。
2、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收放自如,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我们只有真正走进学生,才能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学会5个生学,正确选择本课中多音字的读音;理解19个新词语。
3、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找出重点段,理解文章的话。
2、对话朗读。
三、课时安排:3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准重点段。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理解文章的话。
3、理解“体面、可贵、爱慕”。
教学重点: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落花生》。上节课我们给课文分了段,并学习了第一段-种花生。那么课文重点是哪一段呢?(第二段)哪几小节?(2-14)写什么?(谈花生)我们把这一段又分成哪两部分呢?(生答、课件、板书)。
这节课重点来学这一段。
二、学习重点段。
(一)学习第一部分。
1、齐读2-11小节思考:今晚的收获节,与以往有什么不同,看看有谁参加?
出示:。。。。。。实在很难得。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天色不大好为什么父亲也来了?父亲和孩子吃饭很平常为什么用“难得”?父亲回来只是为了尝我们种的新花生?)。
简介当时背景。(作者父亲当时在广东当差,平时公务很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所以父亲这次回来实在很“难得”。那么父亲只是为了尝花生吗?我们学完就知道了。)。
2、那晚父亲出了什么话题让我们说?(看课件)姐弟们怎么议论花生的好处?(板书)。
3、父亲怎么说?出示父亲的话。齐读。
父亲拿花生和什么对比,分别用--画出写花生的词句,用--画出写桃子,石榴的词句。
完成比较表。(见课件)。
通过比较你觉得落花生有什么特点?-------藏而不露、朴实无华--这就是花生的可贵之处吧!
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父亲的话。理解“可贵”的意思。落花生最可宝贵的是什么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意在比喻做人。
朗读12----14小节。出示父亲的话。(课件)。
我领会父亲的话了吗?出示我的话。(课件)。
联系实际举些生活实际来回答。
是的,父亲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你读懂了吗?齐读这两段对话。
完成填空。(见课件)。
(三)是呀,小作者不光读懂了,而且牢牢记在了心上,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
是呀,父亲这次难得回来,不光是为了品尝花生,而且市郊于孩子怎样做人,作者正是深深记住了父亲的教诲,以致他今后为自己起笔名为落华生,来勉励自己做个务实有用的人,最终他成了受人尊敬的学者。来看作者简介。
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小作者学习,长大做有用的人。(见课件)。
四、作业。
(见课件)。
1、口头回答课后习题3。
2、书面完成《作业本》第四题。
*3、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课后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
朱雀小学徐敏娜。
20031。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进行语言积累和表达方法的领悟。
2.体会作者借描写雪景所表达的预见到来年小麦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句。
(1)俗语说,瑞雪兆丰年。这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
(2)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2.作者是怎样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自己内心的喜悦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按照要求预习课文。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家都见过雪吗?下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说说自己的经历。
2.播放下雪视频和雪景视频,谈谈感受。
3.谈话:一场大雪后,往往给人们带来欣喜和快乐。我们今天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的,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4.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
2.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这的,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
3.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多读读,可以在旁边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质疑。
三、检查预习完成情况。
1.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四、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小结:因为是,所以作者抓天气骤然变冷这个特点来写;又写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并对进行了联想议论。
2.读通课文,理清脉络。按下雪前雪中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下雪前的天气变化。
第二段(3)下雪时的景色。
第三段(4、5)雪后的景象。
第四段(6、7)作者的联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2.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分段朗读课文。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大家思考:这一段的两个小节,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分小组议论。(雪大、雪景美、人欢乐)。
(1)雪后的景色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出示课文插图,结合课文内容想像后的壮丽景象,学生可边看图边说。
4.朗读课文,读出喜爱之情。
过渡:其它几段又写的是什么呢?学习其余几个段落。
三、学习第一段。
1.朗读第一段,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语句,并在书中勾画出来。
2.全班交流。
3.朗读第一段。
四、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下雪时作者怎样按先后顺序记叙了下雪的过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词,再找出相应的下雪情景。
2.用对读的形式进行交流。
3.小结: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写得很细致,不仅写了样子鹅毛般的雪花,颜色地上白了;而且写了声音籁籁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所以这段写得有序、有色、有形、有声。
五、学习第四段。
1.齐读这一段,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你怎样理解瑞雪兆丰年的?它的科学根据是什么?
3.作者由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总结。
1.朗读全文。
2.你认为这篇课文哪部分写得好?好在哪里?
3.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2.抄写你觉得写得好的语句。
3.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试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教学过程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课文第三段在描写放晴后的雪景时,情景交融,字字句句流露出喜悦之情。在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认真阅读,加深对中心思想的理解。教学设计还注意了媒体的使用,注重学生的感受。
探究活动。
学会求异思维。
要想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素质的人,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求异思维,是与求同思维相对而言。求同思维是寻求唯一的一种答案,而求异思维是在多种假设和构想中寻求答案。像杯子有什么作用?芳芳说:杯子可以用来装水喝。圆圆说:杯子可以装上热水当作简易熨斗用,杯子也是工艺品。显然,芳芳的回答只局限于杯子是盛液体的工具,属于求同思维。而圆圆却指出了杯子的几种特殊用途,属于求异思维的范围。
下一看,有胃病的人为什么总到眼科医院去呢?似乎没有道理。但是,如果用求异思维方式寻求这个答案,却并不难。
你能用求异思维回答这个问题吗?
答案:
休漠的朋友去眼科医院上班。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篇四
一、教学要求:
1、理解“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的意思。
2、阅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理解“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理解“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三、教具准备:投影、图片、cd。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生齐读课题)。
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描写这场雪的?(指名回答)板书:雪前。
雪中。
雪后。
2、下雪前,作者抓住了时间短、变化快,突出了天气骤冷。
板书:骤冷。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
(引读:师读时间,生读天气变化。)。
3、小结:一天之内,天气变化如此之快,预示着这是一场大雪。
(二)感受雪大,体会景美、人欢:
1、这场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说)。
板书:雪大。
景美。
2、雪的大、美,你是怎样从文字中感受到的呢?
请大家细读3——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圈圈点点,有什么感受随时用简洁的语句记下来。老师相信你的感觉是最准的。(生细读体会)。
3、下面,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读给同桌听,读完后互相说说感受。(同桌读、说)。
4、交流:先读句子,再说说自己的感受。师生议议、读读。(以下内容按学生思路安排教学)。
a、第3自然段。
抓住“鹅毛般的”“地上一会儿就白了”(视觉)。
“簌簌地”“不断”“咯吱”“压断了”(听觉)体会夜静、雪大。
(指名说、读)。
你们看他,读得轻轻地、缓缓地,多安静啊!把“夜静雪大”的意境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学着他再去读一读,看能不能读出这样的感受。(齐读第3自然段)。
b、第4自然段。
(1)“整整”(说明下雪时间长,雪下得大。)。
指导朗读:语速慢、语气稍重。
(2)“嗬!好大的雪啊!”(两个感叹号突出作者看到大雪景象的惊叹。)。
指导朗读:突出“好大”,惊叹的语气。
(3)从“罩”“厚厚的”“粉妆玉砌”整体感受雪大、景美。
指名读。
说说你对“粉妆玉砌”的理解?
想不想亲眼看看粉妆玉砌的世界?先闭上眼睛,自己想象一下画面,——睁开眼睛。(出示画面:田野中、树林里、屋顶上、公园里的雪景图)。
雪景美吗?(生:美)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练读、指名读、齐读)。
说得好,读得也好。老师送你们几个描写雪景的词语。
(银装素裹、白雪皑皑、洁白无暇、冰凝雪积)。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词吗?
(4)从(部分描写)树上积雪的静态描写、动态描写中感受雪大景美。
(指名读、说)雪大、景美在什么地方?
大家看——(出示柳树、松树积雪图)感受“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挂满、堆满”
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看到的雪景。
(看图试背:生练说、指名说,评议)。
小结: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指导朗读:亲切、喜爱之情。
“簌簌地”“玉屑”“随风飘扬”“五光十色”(动态的雪景也很美。)。
指导朗读:欢快、活泼。
小结;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静态描写给人以幽静秀雅之感,动态描写给人明快热烈之感。这一动一静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使画面更加迷人。
c、感受“人欢”
(出示图)下雪后,孩子们在干什么?(指名说)。
他们可高兴啦!谁能读出高兴的语气?(指名读)。
孩子的笑能把雪震下来吗?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指名说)。
板书:人欢。
作者抓住了雪大、景美的特点,给我们描绘出一个童话般的雪的世界。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写,再到粉妆玉砌的世界中去尽情地遨游一番吧!(配乐朗读:生自练、指名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雪后的美景再一次浮现在老师的眼前。
(三)体会联想,加深认识:
1、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了什么?
(生自读6、7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
2、交流:
(1)“瑞雪兆丰年”的意思。(指名说)。
这句话包含着怎样的科学道理?
3、此时此刻,作者看着眼前晶莹剔透的世界,听着耳畔孩子的欢声笑语,联想到明年的丰收,他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
4、简介背景:
一场大雪使得作者如此兴奋和激动,这其中必有原因,大家想知道吗?
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国家遭受连年的自然灾害,农业得不到丰收。这一场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预示着我国将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这第一场雪是第一个丰收年的信号,“瑞雪兆丰年”,作者能不高兴吗?瞧,农民们都高兴得扭起秧歌舞啦!
(出示图片)。
5、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这一场雪,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模拟记者采访,学生说感受)。
总结:作者不仅写了事物:第一场雪,还写了联想:瑞雪兆丰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点明了喜悦的原因,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也深化了课文的主题。让我们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来朗读一次全文。(配乐)。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搜集雪景资料,写一篇短文。
板书:19、第一场雪。
雪前骤冷。
雪中雪大。
雪后雪大景美人欢喜悦。
联想瑞雪兆丰年。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篇五
1、知识目标:学会理解文章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
2、能力目标: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生说出风霜雨雪四种自然现象中最喜欢的现象及喜欢的原因,导入新课。
二、自学预习,感知本课学习任务。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这场雪有什么特点?
四、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如何抓特点表达思想感情。
1、看录相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部分,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出原因。
2、生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
3、相互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谈出自己的感受,做好汇报准备。
4、学生汇报。
5、学生讲述自己所见过的最大的雪,谈谈当时的感受。
6、分析雪的作用及本课中作者的联想。
五、激发情感,结束全文。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第一场雪”景的美。
2、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能说出自己对雪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学习成语:(时间为五分钟)。
2、学生交流学习成语。(请两名同学)。
3、其余同学的搜集的成语在小小组内交流。
二、读题,初悟课文中心。
1、同学们,刚才我们交流了与雪有关的成语,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雪景的文章,题目是——《第一场雪》(点击课件)。
2、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齐读)。
3、你感觉读得好吗?你来试一试?你为什么要把课题这样读呢?
4、真好,你把雪的美以及人们对这第一场雪的期盼都读出来了,好,现在我们就按刚才同学说的这种感情,再一次把这个课题读好。(齐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生汇报交流。
四、再读课文,读好课文。
1、过渡句:作者笔下的第一场雪感觉是这么突然,昨天还是阳春三月,今天就下起来了;这第一场雪感觉又是这么的及时,想到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我们心中也是无比喜悦。从你们的发言中,教师也深深感受到给同学们留下感受最深的是这第一场雪的美景,主要集中在课文的第三、四、五小节。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们对这三小节的朗读,把你们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可以自由选择读书的方式,个人读,或者小小组配合读。
2、学生自由选择读书的方式开始读书。
3、谁来读,你读得最棒的是哪一段。
第四小节:(1)学生个人朗读。
(2)小组配合朗读。(分两组)。
(3)师:多美啊!我们看看这雪后的美景去!看的时候可以交头接耳、指手画脚,动起来!(播放录像)。
(4)师:假如这段雪景再和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结合起来就更好了,请同学们来当当“配音员”,注意配音员要与画面协调,先试试再来!
(5)同学们尝试着配上录像朗读。(分两组)。
(6)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全体起立,可以再加上些动作。
第三节;(1)学生个人朗读。(分两人)。
(2)小组配合朗读。(一组)。
(3)师:每当我看到雪花飞舞,雪花洗礼着这个世界的时候,《雪绒花》的旋律会在我的脑子里回荡。这曲子那抒情的旋律,准确地表现出下雪时的美好。“雪绒花,雪绒花,小而白,洁而亮,仿佛对着我微笑”这首曲子同学们在音乐课上刚学过!下面,就让我们在大雪飘飘时,去体验一下,雪绒花飘落在我们的手中、发梢时的感觉吧!(师播放录像)。
(4)齐读。
第五节:(1)学生朗读。(两人或两组)。
(2)你们喜欢堆雪人、掷雪球吗?我们赶快全部加入到这队伍来,齐读。
4、总结:《第一场雪》这篇文章就像一幅幅画卷向我们展开,有“夜雪图”、有“瑞雪图”、“戏雪图”、“丰收图”。让我们把课文的第3。4。5小节齐读一遍,把你们的所有感受都通过读表现出来!
五、引导学生自我感悟。
1、大家刚才已经跟随作者峻青去领略了他所看到的那一场雪,感受到了许多。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许多种情绪的东西,在每个人眼中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同学们,你们眼中的雪是怎样的呢?可以再到课文中与作者再次细细交流;也可以想想自己阅读过的有关雪的诗歌,散文;或者回忆一下自己看雪的情景……(请同学们在小小组内先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来交流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许多同学与作者的感受是相通的,那么课后请你选择你喜欢的课文段落去背一背,如果你的感受不同于作者,课后可以把你眼中的雪它写下来,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交流。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篇七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语第二册教材的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由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能力、识字能力,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努力体现以下四点设想:
1、处理识字教学时,以阅读为主线,寓识字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把识字的要求分步实现,逐步加深:
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检测时,侧重纠正生字的读音。
细读课文――侧重在字词的意思的理解上,主要引导学生把字词的意思带入课文语境中,在语言环境中自读自悟。
复习阶段――重点在字形的记忆上,主要采用学生自己教自己的方法。
以上三步对识字的分步处理,目的是想保证阅读教学的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2、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入境悟情,借文学诗,抓重点词句的理解,领悟文和诗中对华山“高”的描述。
(1)、揭题阶段――鼓励学生对课题质疑。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华山在哪里”、“华山怎么样”、“谁咏华山”等问题。课伊始,疑已生,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情感被点燃,所以教师顺生疑、顺生趣,进入初读课文阶段。
(2)、初读阶段――为了强调阅读的整体性,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读了课文,你觉得华山怎么样?目的是为了获得轮廓式的鸟瞰效果。
(3)、细读阶段――我没有顺文章的.写路去教,而是顺生疑:你觉得华山高,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能看出华山的“高”呢?抓住学生找出来的句子,进行重点点拨、理解。如“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一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你们怎么看太阳和云?什么感觉?现在在华山顶上怎么看?什么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简笔画既创设了语言情境,又帮助了学生更好地领悟语言文字,同时还能让学生有个性地进行朗读、体会。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出现古诗,由于前面的理解、朗读,学生很快能联系前文自己解释诗句的意思了。又例“情不自禁”一词很难说清,教师先把工夫放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山顶景观”上,当学生获得这种体验后,对该词的理解、领悟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最后再安排学生整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领悟文章的写路。
3、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努力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充分发挥教师“为学而教”的主导作用。
在研究性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从研究点的选择、确定,有关句子的收集、分析,整个过程都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体验得到了尊重,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营造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好氛围,扮演的角色是指导者、协助者、参与者,如:整节课上都在营造“入境悟情”的语言环境,适当引导、点拨学生借文学诗,以情促情,实现“为学而教”。
4、实现多媒体的效用性。
如:.课件中的“华山远景图”,为创设情境服务;写字指导阶段的“笔顺图”,可让学生对照,应证自己的识记方法,同时巩固记忆字形;第二段课文学完后让学生看“华山风光片”,其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读语言文字时产生的想象画面与真实画面进行叠加、验证、筛选;第二个目的是引起学生搜集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篇八
1、有感情地朗读3~7小节。
2、理解讥笑、惊奇、羡慕等词语。
3、体会丑小鸭前后两种不同的情感,学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感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丑不鸭图,回忆丑小鸭的外貌。
板书:毛灰灰的。
嘴巴大大的。
身子瘦瘦的。
二、自读3~6小节,想一想,丑小鸭生活得怎么样,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不快乐。
自卑。
孤独。
可怜。
很希望能改变现状。
……。
并边说边朗读相应的句子。
句式训练:
文中句子训练方法训练目标。
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小鸟讥笑丑小鸭,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词语训练,理解“讥笑”
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丑小鸭会怎么想呢?情感训练,词语训练。
三、看到丑小鸭这么悲惨的遭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1、他变漂亮了:板书雪白的羽毛。
长长的脖子。
2、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
3、很惊喜: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五、如果你是丑小鸭,当你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你还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1、高兴自己美梦成真。
2、感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农夫、鸭妈妈。
3、宽容与教导——曾欺负过自己的兄弟姐妹。
4、告诉别人,对自己要有信心。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篇九
教学目标:
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回顾小结,导入新课。
二品读文章。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的体会。
2学生汇报,师作出相应点拨。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a指导朗读。
b同学们,你们想看看这些美丽的大圆盘吗?(课件播放)。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学生自己体会,谈“冒”字的妙处。
b大家想一想,“冒”字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伸,冲)。
c指名读。
d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生机勃勃冒出来的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从荷叶中冒出来的画面)。
e你们想,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写话)。
f齐读。
3冒出来的荷花,有些什么样子呢?
生自由读书。喜欢哪一朵就读哪一朵,像怎样读就怎样读。
在此过程中,生读到哪句就用课件展示那一种荷花,并指导朗读。
4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课件播放画面和音乐)。
5此时此刻作者把荷花看成了什么?(一大幅活的画)。
(1)你们能理解为什么这样说了吗?(生答)。
(2)这么美的画,哪位画家才能画出来呢?(大自然)。
(3)谁能把对大自然的赞美读出来呢?(指名读,范读,齐读,做了不起的动作)。
五组织想象。
1看到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美景,你们想到了什么?师范读第四段,生边听边想象自己是荷花,看看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播放音乐)。
2学生谈体会,读一读。
3为什么小作者会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呢?能结合你刚才的体会谈一谈吗?
4你还想象到哪些小动物来和你说话呢?
5播放音乐,齐读第四自然段。
六回顾全文,陶冶情感。
真美!看来大家都陶醉在这一池亭亭玉立的荷花里,可是,我们不是荷花,我们是在看荷花呢!请同学们回到现实中来,把你们的陶醉和对荷花的喜爱读出来吧!播放音乐,全班齐读。
七小结全文,课堂练习。
1小结全文:今天我们跟随小作者欣赏了一池婀娜多姿的白荷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笔,画出你心中最美的那朵荷花,并把课文中描述这朵荷花的句子抄写下来。
2学生展示作品,并读出句子。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篇十
1、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中国,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1969年7月16日,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飞出地球、飞上了月球,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了人类为之梦想了数千年的月球,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激动人心的大场面。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听录音领会文章大意。
3、学生根据“飞向月球”、“登上月球”、“月球很有开发价值”理清课文脉络。
三、读中感悟、回顾经典。
一学习第五自然段。
2.交流你在读到什么地方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来说一说?
抓住“小心翼翼”、“心驰神往”
师:怎样理解“流下了深深的脚印”?
3、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伟大的时刻,记住这个伟大的时刻。
(课件演示:1969年7月20日22时56分20秒,月面上终于踏出人类第一个脚印)。
师:面对沉睡已久的月球,你觉得此时此刻宇航员最想说什么呢?
(千百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们终于登上了心驰神往的月球)。
师:看看阿姆斯特朗是怎么说的?
(课件演示: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这却是巨大的一步!--阿姆斯特朗)。
师: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阿姆斯特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读。
师:多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啊!对于一个人来说从悬梯到月球是一小步,但对科学来说这一登月计划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许多科学家为此奉献了多少个日夜。这一小步跨过了五千年的时光)。
师: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刻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
(二)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师:地球距离月球有38万公里,这么长的距离人类是怎样从地球飞到月球上去的呢?同学们读了1-4自然段就知道这一过程了。下面我们分小组学习这几自然段,讨论这个问题。
小组自学讨论交流。
(这次登月要做许许多多的准备工作,花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否能够成功就看这时候了。一旦失败,那么将船毁人亡,如果成功,全球会为之振奋。人们心情十分紧张,觉得时间特别漫长)。
(抓住“工作”、“睡觉”、“吃饭”
4.过渡:虽然我们现在没有机会去亲临月球,目睹月球的风光,但我们可以看一看宇航员眼中的月球。请同学们读读第6自然段。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师:我们来看看真实的月球是什么样的?
(课件演示月球画面)。
师:多么神秘多么荒凉啊!请男生读描写月球景色的句子。
2、师: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激动而又慎重,探索着这梦幻般的未知世界,同样也在月球上遥遥地观望着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地球画面)。
师:你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
师:多美的地球啊!请女生读描写地球的一段话。
(四)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2、“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一定会成为我们人类的另一个家园。”这句话如何理解?
(人类发现月球有开发价值,会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利用月球的资源。让月球跟地球一样为人类造福)。
4、齐读第7自然段。
四、总结激趣。
同学们,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乘着我们国家的神州八号、九号飞船去研究它们,去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篇十一
一、复习,抓重点句子导入。
(1)讨厌、蛋壳、欺负、翅膀暖烘烘卧在剩下裂开孤单芦苇篱笆冻僵幸亏讥笑。
(2)毛灰灰的漂亮的影子。
嘴巴大大的雪白的羽毛。
身子瘦瘦的长长的脖子。
(丑小鸭)(白天鹅)。
2、这两组词语分别描写谁的?
二、品读想象,感受苦难。
1.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千辛万苦,有许多不幸的遭遇。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丑小鸭在家里遭遇了什么磨难?请用铅笔画出几个重点词来。
(2)(出示插图)他们是怎样欺负丑小鸭呢?谁来用自已的话说一说。
(3)课文是怎样写的?我们来合作读一读。老师把红色送给你们,把黑色留给自己。(出示句子)。
(4)你被人欺负过吗?被人欺负的心情怎样?谁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段话。
(5)丑小鸭没有朋友,没有快乐,就连兄弟姐妹都欺负它,它感到非常___(孤单)。
2、孤单的丑小鸭为了寻找快乐与幸福,他选择了离开家。临走时,它还给鸭妈妈写了一封信:谁能帮助他在横线上加上合适的话,把信写完整。(同桌说、指名说3个以上)。
亲爱的妈妈:
您好!我在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感到非常__________________。我要离开家,去寻找____________________。
您的孩子:丑小鸭。
4.离开了家,丑小鸭就不再孤单,不再受欺负了吗?
请默读课文4至6自然段:思考:丑小鸭离开了家,又经历了哪些磨难?用___划出有关的句子,并用划出重点词语。
(1)学生读:“丑小鸭….找吃的。”你找到的关键词是……。
(2)引读:(出示第四自然段)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他白天只好……(出示重点词)。
(3)请大家来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下列句子哪一句用得好,为什么?(自由读)。
丑小鸭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丑小鸭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只好写出了什么?
5、丑小鸭惟有躲起来才能避开动物们的欺负,它是多么凄凉啊。
6、丑小鸭还经历了哪些不幸的遭遇?
“丑小鸭……冻僵了。”理解“冻僵”。
8、面对着种种磨难,丑小鸭勇敢顽强地生活着,他始终没有放弃追求幸福的梦想。
9、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一天傍晚,……又惊奇又……)。
10、谁能把丑小鸭的惊奇和羡慕读出来。
三、感性导读,升华情感。
1.经历了重重磨难的丑小鸭终于实现了梦想,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它的心情是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七自然段。
2、同学们,你感受到了吗?丑小鸭的心情怎样呢?
3、丑小鸭变成天鹅后,又给鸭妈妈写了一封信,请同学们看屏幕。
亲爱的妈妈:
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春天来了,我变成了。为了这一天,我。今天,我想对______(哥哥、姐姐、小鸟、农夫、全世界的人……)说:。
您的儿子丑小鸭。
()月()日。
(我们要学习书中主人公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但对它的行为不能盲目跟从。小学生离家出走是绝对不行的。)。
四、交流感受,悟生命意义。
1、同学们,这篇童话的作者安徒生爷爷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你还读过了他哪些作品?
2、其实,安徒生爷爷的童年也像丑小鸭一样,他的成长也遭受了很多欺负、嘲笑、挫折,但他却从不气馁,不停地奋斗,最后成为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请打开书129页,读读“我知道”中的内容。
3、老师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像丑小鸭,像安徒生爷爷那样永不放弃,努力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篇十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启发式、讨论式、自学式、以读代讲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丑小鸭的故事,培养学生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思想行为,即:面对别人的嘲笑不要灰心、不要自暴自弃;别人遇到不幸,不要嘲笑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2、从丑小鸭出生后的不幸遭遇,理解为什么丑小鸭会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精彩两分钟:(讲成语故事)。
二、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丑小鸭这一感人的童话故事,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11个生字,并且知道了这是一个关于一只()变成()的故事。
2、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丑小鸭会遇到什么样的遭遇?它的心情会怎样?它的'命运又将如何?)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将在这节课共同学习。
三、新授。
师: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觉得丑小鸭真的丑吗?(丑、引读:他的毛嘴巴身子美:引读:竟是的羽毛,脖子,张开的翅膀。)你从哪些词语、句子看出来的,哦?资料提供者: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篇十三
一、复习巩固。
1.生字词默写。
奔赴检查捕捉心驰神往。
特别联络加速训练有素。
2.上节课内容的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白了课文为什么要以飞向月球作为题目。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课文这一重要部分.
二、学习第一部分(飞向月球)。
1.读第一部分。
请同学们轻声读1至4小节,把你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出来,并想一想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2.讨论交流;。
a:“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地面中心联络……”
(“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在失重之后的工作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b:“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悬着睡。”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朗读。
c:“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
(这里写了宇航员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
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先……再……然后”表示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顺序。
引导练习,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可以仿造书上用上一些比喻句。(作业)。
3、朗读体会。
这些失重的现象同学们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有着艰巨的工作任务飞向月球,这种现象给他们带来看来许多不便,所以说宇航员的工作是非常艰难的。(板书)。
找出宇航员工作情况的词语,段落朗读。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等等)。
4.朗读第四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令”、“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于”等词语,体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化宇航技术的先进。
5.小结。
三、学习第二部分(5、6)。
1.学习第五小节。
(1)指名读第五小节。
(2)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心驰神往”说明人类想登上月球的愿望已经很久很久了。
“小心翼翼”说明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的谨慎态度。
2.学习第六小节。
(1)指名读第五小节。
(2)思考:宇航员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
指导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月球上广袤……”
“随太阳光角度……”
“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的模样。”
指导朗读:“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心情的喜悦)。
四.学习第三部分。
1.自读思考:。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
2.讨论交流。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叙述了宇航员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了我们开发月球的价值。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宇宙,开发宇宙,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六、作业。
1.练习与测试。
2.关联词语造句。
作者邮箱:gaotian111981@.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8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