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教案(热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6:15:35
钱学森教案(热门14篇)
时间:2023-11-30 06:15:35     小编:曼珠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教案的编写需要思考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教学方法,以及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小编为您准备了一系列的教案案例,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启发。

钱学森教案篇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预习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文章读通顺。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前额奔赴富裕贡献一望无垠。

袒露稳健埋藏黑暗劈波斩浪。

(二)我会填。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我明白了钱学森有着的精神。

(三)我的搜集。

(四)我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学习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文章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词。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最能体现钱学森的爱国精神?

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这篇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来写钱学森的?体现了钱学森什么样的精神?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体现钱学森精神品质的的句子,画出来细细品读,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学了课文之后,对于钱学森回国的举动你是怎么认识的?联系生活和身边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想。

1.比一比,组词。

垠()恳()劈()。

银()垦()壁()。

2.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在的大海上,“华威号”客轮正驶向上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甲板上,深情地着远方。“啊,我就要回到的故乡了!”他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首小诗:“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

1.把课本生字生词摘抄10个,写两遍。

2.读课文,摘抄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说说体会。

钱学森。

我要回国——渴望回国——终于回国。

钱学森教案篇二

“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这是当年美国的海军次长对一位华人下的评语,他不是别人,正是本文的主人公――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优厚的待遇、先进的科研条件甚至生命的威胁都没能阻止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本文的一些写作特点。

1.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课文是按照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明线是时间顺序,作者从钱学森1935年留学美国到1955年回归祖国这段经历。暗线是贯穿全文的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文中钱学森的两句话是全文的关键句。抓住这两根线索,就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层次和情感变化。

2.选材精当,有详有略。

钱学森感人的事迹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作者紧紧扣住他对祖国执著的爱来为这一中心选材。组织材料又注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其中不乏精彩的镜头,使人物形象显得比较生动,增强了感染力。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身份人的爱国之情。让学生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说过:“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现代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用现代教学论基本观点来指导教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一定也必须使学生从低效、沉重、苦闷的学习重负下解放出来,不但使其学会,而且要使他乐学、会学、善学。因此我制定了几下几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钱学森的生平和爱国情怀。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对钱学森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品评语言,学习抓住人物语言、神情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

教学重点。

品评语言,学习抓住人物语言、神情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三)教具准备:。

歌曲《我的中国心》钱学森图片。

二、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怎么坚持“以人为本”和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呈现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使教学互动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我采用了朗读法、质疑法。

朗读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学生对文章人物品质的感悟是通过读来完成的。

质疑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究,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于字词句的难点,我采用了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交流得以解决。

2、说学法。

学生学习语文,如何在学习中养成一种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方法的渗透与引导,使学生学习上有一个方向,对今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学法上我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法、比较法、讨论法。

圈点勾画法: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生字难词,需要学生圈点勾画出来,反复诵读,品味精彩的句子,从而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讨论法:教师尽情的展现自我的教学机智,利用一个词语或文中的一个句子,给学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势必造成思辩的课堂气氛,在讨论中理解课文的中心,深入作者的思想境地,可以说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激发兴趣。

1、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了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

(教学一开始,直奔主题,通过检查预习让学生来感知全文,鼓励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学生发言踊跃,气氛热烈,为成功的课堂开了一个好头。)。

二、精读课文,体会爱国之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句子。

2、交流体会。

过渡:文中钱学森的哪些话、哪些做法打动了你?为什么?

(1) 出示第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的诵读中领悟,他牢记自己的祖国是中国,他要为祖国人民多做点事。)。

a、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唱着这首《我的中国心》,你感觉怎样?(激动!自豪!兴奋!)。

c、此时此刻,你觉得身处美国的钱学森会怎样地说这一段话(个别读)。

(如何弘扬语文的人文性,用高尚的情操教育人,感染人;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披文入情,与文本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教学的难点。从学生想起一首歌中预感到高潮的到来。于是紧抓这一难得的资源不放,先是师生同唱《我的中国心》,营造氛围,接着生成话题:“唱起这首《我的中国心》,有一种怎样的感觉?”歌以咏怀,言为心声!妙哉!下面又紧赶一步,趁热打铁,让学生朗读钱学森的心声,声情并茂!群情激昂!何故?潮已起,如何挡得住)。

(2)出示第二句。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点拨:不嫌祖国穷,始终想着回国;回祖国的心情很急切,天天盼望)。

a、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b、对谁说的?

想一想,假如你是钱学森,在答复留学生的这番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说?

(激动!诚恳!坚决!坚定!果断!)。

体会得很好。请你带着你的激动,带着你的诚恳,带着你的坚决和果断再来读一读。

生:从“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看出他思念家乡。

过渡:(动情地叙述)年年中秋,今又中秋。钱学森有十几年没有回国了。1935年出国留学,到1949年,一共有14年没有回国了。老师这里有一封钱学森写给父母的家书。

师:这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啊!牵动钱学森回国的还有什么?(对家乡和父母的思念)。

是啊!正是这拳拳爱国心,浓浓骨肉情,才促使钱学森毅然决然地回国。

三、体会回国的难。

1、请你自己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是说钱学森是个难得的人才,坚决不能让他回到中国,这样美国的损失就大了。

说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说明他是个威力无比的人才。

2、一个师有多少人?猜猜看。

至少25000人啊!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坚决不允许。没有商量的余地。)。

3、你想这时的美国将领会怎么样说?(果断,生气)。

(他们会给他涨工资,给他更好的别墅,更高档的轿车。还会给他升官。

他们如果劝说不行,利诱也不行,可能就要来硬的了。比如抓起来,拷打他。

会派人监视他,把他软禁起来,不允许他外出、打电话、通信等。控制他的自由。

实在不听话,不为美国做事,他们有可能对他下毒手,秘密杀害他。)。

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

感受到钱学森是怎样的心情?

四、总结课文,升华精神。

这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深爱着祖国的人民,时刻想着能为祖国人民多做点事。正因为如此,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教案篇三

钱学森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怎样才能使学生深刻体会他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感,并且深刻感悟他那高大的形象?教学前,我认真研读教材,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再三权衡,最终决定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深入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人物的深层对话。

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课外资料的补充恰到好处。

例如在引导学生感悟钱学森和外国留学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情怀时,补充了钱学森写给父母的一封家书以及钱学森的母亲在病床前写下的一首诗,透过饱含深情的文字,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感悟了钱学森的内心世界。同时,利用了文本的空白,为学生播放了一段介绍钱学森的视频,在直观、具体、生动的情景中,使学生对钱学森的了解更加深刻,更加丰富。因有了这些资料的合理补充,学生的感悟是多元的,体验是深刻的,感情是自然的,这从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可见一斑。恰当补充课外资源,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克服了文本的不足。

第二,紧扣“爱国”这一中心,重点突出。

一篇文章最忌讳的就是支离破碎的分析,教学时,我没有一段一段地教,而是抓住“爱国”这一中心,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感受到钱学森对祖国的魂牵梦绕之情。学生在一遍一遍诵读,一次一次自主表达中,不由自主地接受了语言,走进了文本,更一步步体验文中的情感主线――钱学森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教学难点――理解钱学森的两句话,进行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三、朗读指导方法多样。

在指导朗读钱学森的两句话的过程中,我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迁移,用教师的鼓励、引导,让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和抓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方法展开,极好地帮助学生感悟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浑然天成,不留痕迹。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了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读等朗读方法,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利于学生感受钱学森的浓浓爱国情怀,给学生的情感之火再添“干柴”。

第三,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要达成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文本中蕴涵的高尚的情感,受到正确思想、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语文教学也不能忽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写话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通过写话,学生能够体验到内心专注的乐趣,享受到写作的快意。

钱学森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怎样才能使学生深刻体会他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感,并且深刻感悟他那高大的形象?教学前,我认真研读教材,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再三权衡,最终决定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深入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人物的深层对话。

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课外资料的补充恰到好处。

例如在引导学生感悟钱学森和外国留学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情怀时,补充了钱学森写给父母的一封家书以及钱学森的母亲在病床前写下的一首诗,透过饱含深情的文字,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感悟了钱学森的内心世界。同时,利用了文本的空白,为学生播放了一段介绍钱学森的视频,在直观、具体、生动的情景中,使学生对钱学森的了解更加深刻,更加丰富。因有了这些资料的合理补充,学生的感悟是多元的,体验是深刻的,感情是自然的,这从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可见一斑。恰当补充课外资源,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克服了文本的不足。

第二,紧扣“爱国”这一中心,重点突出。

一篇文章最忌讳的就是支离破碎的.分析,教学时,我没有一段一段地教,而是抓住“爱国”这一中心,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感受到钱学森对祖国的魂牵梦绕之情。学生在一遍一遍诵读,一次一次自主表达中,不由自主地接受了语言,走进了文本,更一步步体验文中的情感主线――钱学森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教学难点――理解钱学森的两句话,进行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三、朗读指导方法多样。

在指导朗读钱学森的两句话的过程中,我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迁移,用教师的鼓励、引导,让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和抓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方法展开,极好地帮助学生感悟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浑然天成,不留痕迹。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了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读等朗读方法,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利于学生感受钱学森的浓浓爱国情怀,给学生的情感之火再添“干柴”。

第三,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要达成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文本中蕴涵的高尚的情感,受到正确思想、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语文教学也不能忽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写话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通过写话,学生能够体验到内心专注的乐趣,享受到写作的快意。

钱学森教案篇四

1、认读1个字。积累词语。

2、结合课文练习搜集有关资料,交流分享。

3、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结合课文练习搜集有关资料,交流分享。

课前登陆“钱学森网”,了解钱学森的生平、轶事、归国的资料。

自主读书。

感悟到钱学森怎样的精神?

从钱学森归国的心理、语言、行为几方面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从他在美国的优越条件、美国方面的阻饶体会钱学森回国的坚定信念。

交流资料,学会筛选,深入体会。

围绕钱学森归国事迹,除了课文写的内容以外,你还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

钱学森教案篇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借助语言文字感悟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学生读题)。

出示课件。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对,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文中的哪些话打动了你的心弦呢?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找一找钱学森说的话,并把它画出来,想一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你感受到些什么?)。

1、交流。钱学森说的话你找到了吗?把你找到的读一读。

我们先来看他说的第一段话。

2、出示:“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指名读这一段话。

(2)这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钱学森当时的环境怎样?边读边圈出有关词语。

(3)同学们,钱学森当时在美国有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在美国的生活吗?(这里要突出讲优越的工作条件))。

出示;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无论……都……是……不是……。

(5)小结:是啊,汽车、别墅、丰厚的待遇、一流的科研条件,但是这一切并没能吸引住钱学森,他抵挡住了所有的物质诱惑,仍然一心想要回到祖国,因为他心中有个信念时刻支撑着他:“我是中国人!我要为中国人民多做些事。”(板书:我是中国人!)。

(6)他是带着怎样的感情说这句话的?自己再读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一下他此刻的心情。

多么真挚的情感,你读出了身在美国心系中国的钱学森的心声。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钱学森说的这段话。

3、引导: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中秋节,身在美国的钱学森再一次说出了埋藏在心底很久的心里话。

出示钱学森说的`第二段话。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指名读。

(2)联系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钱学森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

(3)留学生是怎么劝的呢?

(4)教师描述:当时的中国经历了多年的战火,刚刚成立,一切都非常破旧,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搞科研的环境、设备,与美国提供的有着天壤之别,留学生的担忧也不无道理,然而钱学森丝毫不嫌祖国贫穷,有句俗语说得好:“子不嫌母丑”祖国就是自己的母亲,他毅然决然地想要回去改变祖国的面貌。

(5)再读他的这段话,从他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6)我们是应当回去的,你怎么看待这个“应当”?

(7)小结:钱学森能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决心回国,因为他始终认为,齐读板书:我是中国人!为祖国建设出力是理所当然的。

钱学森教案篇六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前言】。

《钱学森》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以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课文语言简洁、朴素。通过人物的语言,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钱学森思念祖国,拳拳报国之心。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1、揭题谈话,简介人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老师这里有一点资料,请同学们读读。(出示有关资料)。

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

1、一读课文。

(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检查效果。

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二读课文。

(1)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

(2)检查效果。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3、三读课文。

(1)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2)检查讨论。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

分段,理清课文脉胳。

1、说说“垠、艘、额、裕”这4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样?

2、教师示范指导“艘、额”这两个字的书写。

3、学生描红。

钱学森教案篇七

1.认读1个字(袒)。积累词语。

2.结合课文练习搜集有关资料,交流分享。

3.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本篇课文不长,条理清晰,适合学生自学,易于整体把握。由于课文叙述钱学森归国的有些内容较简略,所以有必要课前发动学生查找并认真读读钱学森的有关资料,能将感受最深的资料变成自己的语言,练习表达,为课上交流做准备。

读中悟,读中理解。教学理念: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处理好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语言内化与拓展是情感内化的基础。

一、揭示课题,设置悬念。

1.板题谈话,简介人物: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根据预习及查阅资料简单交流。

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

1.一读课文。

(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字典,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自由读通全文。

2.二读课文。

(1)提出二读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

(2)检查二读情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如“广阔无垠”在文中是形容太平洋非常广、无边无际。“魂牵梦绕意思是形容思念情切”

3.三读课文。

(1)明确要求:浏览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2)检查讨论。

a.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

b.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学森乘一艘巨轮返回祖国。板:回国中。

三、读文悟情,体会爱国。

2.交流:教师结合学生回答重点指导以下两段话的学习。

教师引导:1934年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横行霸道,肆意践踏我中华儿女的尊严,钱学森刻苦学习,远赴美国留学,他十分想念祖国.看第二自然段,让我们来听听他在美国是怎么说的?出示2自然段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3.

(1)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了解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是美国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2)同学们,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在美国的生活吗?(学生自由说)。

(3)小结:是啊,汽车,别墅,丰厚的待遇,一流的科研条件,但是这一切并没能吸引住钱学森,他抵挡住了所有的物质诱惑,仍然一心想要回到祖国,对祖国充满了无限的热爱与思念。指导有感情读这句。

(5)再读钱学森说的这段话,此时此刻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的?出示。

4自然段钱学森说的第二段话:“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联系3,4小节内容,了解钱学森的这段话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这是钱学森在新中国的第一个中秋之夜向留学生们袒露的心迹,他明知道祖国很穷,自己的现状是非常令人羡慕的。而且,1935年就师从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其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到1949年他已经成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教师描述:当时的中国经历了多年的战火,刚刚成立,一切都非常破旧,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搞科研的环境、设备,与美国提供的`有着天壤之别。然而钱学森丝毫不嫌祖国贫穷,毅然决然地想要回去改变祖国的面貌。

(2)再读他的这段话,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不嫌祖国贫穷、热爱祖国、回国的决心)。

(3)练习:是啊,祖国虽然穷,但钱学森相信只要中华儿女一起努力,我们的祖国不仅会从(黑暗)走向(光明),也会从(贫穷、软弱)走向(富裕、强大)。

(4)再次感情朗读这段话,读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回国的坚定决心。

3.既然铁了心要回来,为什么又一直到1955年才回国呢这中间又发生了些什么,让我们先来听听美国的一位高级将领是怎么说的?(指名读第五节: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1)拓展阅读:也许将领的话还不能让你完全了解钱学森对于一个国家到底重要到何种程度,那么老师这儿有个小故事,你读了说不定就清楚了。(简介26页教参上的“回国风波、在祖国关怀下归国”)。

(2)此时,请你说说心里在想些什么?(回国的艰难,归国的坚定)。

5.说得多好啊!对祖国的热爱,报效祖国的决心,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钱学森在美国呆了20年之久。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盼到了梦寐以求的归国这一天。

6.放声有感情朗读第一小节。创设情境:22年的努力,15天的漂泊,克里夫兰号巨轮终于靠岸了,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就在他双脚踏上祖国土地的一霎那,他内心感慨万千,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他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请你用听歌的心情来读你写的这段话。

7.写完交流:

8.是呀,课文用大量篇幅描写了钱学森赴美留学期间的一些经历以及漫漫归国路,语言朴实,却字字含情,令人感动!作为一名中国人,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把这殷殷赤子情,拳拳爱国心,用深情的朗读表达出来!选读喜欢的句段。

四、课后延伸,布置作业。

1.当钱学森学有所成时,他是多么迫切地要回到祖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当他回国后,他是如何学以致用,为建设祖国作出卓越贡献的呢?自由读最后一段,读后谈感受。

2.课文没有详写,教师可补充“中国导弹之父”的详细资料。课后可以让学生收集这方面资料,作进一步的了解。

3.积累课后2题。(读读记记)。

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中国导弹之父归国前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归国后。

钱学森教案篇八

一、课前交流,介绍钱学森:

1.学生齐读钱学森的名言。

2.知道钱学森的请举手!

3.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你所知道的钱学森。

(预设:钱学森兢兢业业,精忠报国,为中国的导弹事业作出贡献。)。

钱学森是中国中国导弹之父。

你们还知道哪些之父?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世界童话之父是安徒生。

音乐之父是贝多芬。

世界炸药之父是诺贝尔。

请继续介绍你所知道的钱学森?

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但他还是毅然回国了。钱学森回国后,为中国的导弹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钱学森是在美国著名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他的成绩十分优异。)。

二、检查预习,读出词语的味儿:

1.请看屏幕,我这里有一组词语,谁来读一读:

屈指一算  魂牵梦绕   卓越。

广阔无垠  运载火箭   袒露。

劈波斩浪  水天一色   眺望。

(指名一生读)。

再请一位同学读。

2.同学们,词语是有味儿的,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

3.谁来出个点子,怎样读出词语的味儿来?

生:读词语的时候要想想它大概的意思。

(这是一个银点子。就请你来读这些词语。)这样读词语味儿就是不一样!

4.谁有金点子呢?(把词语放到句子当中去,就能读出味儿来。)。

5.谁来把我们刚才读的词语选一些填进这段话中:

在         的大海上,一般巨轮正          驶往香港。一位40来岁的中年人站在甲板上,深情地        着       的远方:“啊!我就要回到           的祖国了!”

6.这些词语放到了句子中,读起来就更加有味儿了。(学生自由练读)。

7.指名读一读。

8一起来读读。(生有感情地齐读这段话)。

9.这位40来岁的中年人是谁!   钱学森!

三、精读课文,读出拳拳爱国心:

1.课文你们读了几遍?你认为自己读得怎么样?我想抽两段最难读的请你们读。我还有点担心你们读不好。这样吧,请你们把课文拿好,再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一遍,然后诸老师再检查。

(学生读书,老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2.师出示第一段话。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3.师出示第二段话。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4.老师选的这两段话有什么特点?(都是钱学森说的话。)。

5.老师为什么请你们读这两段话呢?(钱学森说的话都是他的心声,像名人名言。)。

6.一篇课文中人物的语言最难读。怎样才能读好人物的语言呢?首先,我们可以把人物的语言摆到课文中去,看看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

7.我们先来看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

(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心想着回国。)。

(钱学森,既然美国条件这么好,你为什么要回来呢?

钱学森,这么难得的机会,你为什么不享受享受呢?) 。

9.钱学森怎么回答的?谁来读钱学森的话?注意,此时你就是钱学森。(一学生读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10.体会一下他此刻的心情。他会以什么样的语气说这句话呢?(出示:他___地说:)。

指导个性朗读。

11.你读出了什么?(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祖国呀!对祖国的爱!为了祖国,他甘愿放弃一切!)。

12.是啊,虽然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但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虽远隔万里,却心系祖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齐读)。

13.我们再来看钱学森说的第二段话。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钱学森要回国,一些中国留学生认为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恐怕很困难,劝钱学森不要回国。

14.你对这些中国留学生怎么看?(目光短浅、安于享受)。

15.刚才同学们对这些中国留学生说了许多看法,老师也说一点看法。其实中国留学生说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当时,中国刚解放,设备的确是落后的。但正因为落后才需要留学生们回国效劳。但各人有各人的情况,杨振宁教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年他没有回国,但他退休后来到清华上课,为祖国培养人才。不要轻易给这些中国留学生下结论!但不管怎么说,钱学森当年放弃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是非常了不起的选择,他更应该值得我们敬重!

16.是呀,祖国现在虽然贫穷,但只要中华儿女们共同努力,我们的祖国一定会从       走向       ,从       走向        ,从         走向         。

17.钱学森既答复了留学生们的劝说,又表白了自己的心迹。想一想,假如你是钱学森,说这番话时应是怎样的心情?(激动诚恳坚决果断)。

18.我请女同学读中国留学生的话,男生读钱学森的话。(学生对读)。

播放《我的中国心》。

20.你认为这首歌的哪些歌词唱出了钱学森的心声?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21.此时此刻,我们再来读钱学森的话,会有更深的体会。(出示两句话)。

(1)钱学森你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着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你怎么放弃这些回国了呢?(生齐读第一句)。

(2)钱学森,祖国刚解放,还很落后、贫穷,搞科学研究有困难,你还是不要回去了。

(生齐读第二句)。

22.读了钱学森的这两段话,你觉得他有一颗怎样的心?

(板书:拳拳爱国心)。

四、细读课文,读出浓浓骨肉情:

1.正是这拳拳爱国心使钱学森踏上了回国的征途。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读第三小节,看看还有什么牵动钱学森回国的情思?看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

(从“每逢佳节倍思亲”和“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可以看出他思念家乡。)。

2.师(动情地叙述)年年中秋,今又中秋。钱学森有十几年没有回国了。1935年出国留学,到1949年,一共有14年没有回国了。老师这里有一封钱学森写给父母的家书。(师伴着乐曲动情地朗读,学生被深深感染)。

3.钱学森思念亲人,中国的父母也思念着远在异国他乡的钱学森。有一次,钱学森的母亲生了重病,她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窗外细雨飞,

老妇命垂危。

夫君煎药苦,

盼子子不归。

4.这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啊!那你说,牵动钱学森回国的还有什么?

(板书:浓浓骨肉情) 。

5.是啊!正是这拳拳爱国心,浓浓骨肉情,才促使钱学森毅然决然地回国。

6.此时此刻,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开头的这段话,相信你们的感受会更加深刻:

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一般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40来岁的中年人站在甲板上,深情地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啊!我就要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了!”

7.钱学森的回国之途充满了艰辛和坎坷,真可谓一波三折。怎样的一波三折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板书:

钱学森。

拳拳爱国心。

浓浓骨肉情。

钱学森教案篇九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

4、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学习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体会钱学森冲破阴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

教学准备:

1、多媒体环境。

2、课前预习:了解钱学森为科学作出的伟大贡献。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设置悬念。

1、揭题谈话,简介人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

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

1、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检查自读效果,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再读课文。

(1)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

(2)检查效果。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3、默读课文。

(1)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2)检查讨论。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

分段,理清课文脉胳。

一(1)二(2)三(3~4)四(5~6)五(7)。

三、分段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说说“垠、艘、额、裕”这4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样?

2、教师示范指导“艘、额”这两个字的书写。

3、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钱学森》一文,去了解钱学森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二、自学提示:

1、二十多年的回国路,钱学森踏出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让人读来感慨万千。从文中找出钱学森的哪些做法、哪些话语打动了你,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两句话,细细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2、想一想:怎样读好钱学森的话?自由练读。

三、学生交流。(教师结合学生回答,重点指导学习钱学森说的两段话。)。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了解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同学们,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在美国的生活吗?(学生自由说。)。

(3)小结:是啊,汽车、别墅,丰厚的待遇、一流的科研条件,但是这一切并没能吸引住钱学森,他抵挡住了所有的物质诱惑,仍然一心想要回到祖国。(板书:抵挡物质诱惑)。

(4)练习:选取一组关联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钱学森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无论…都…。

不仅…而且…    是…不是…    如果…就…。

(5)再读钱学森说的这段话,此时此刻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的?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是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联系3、4小节内容,了解钱学森的这段话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

(2)教师描述:当时的中国经历了多年的战火,刚刚成立,一切都非常破旧,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搞科研的环境、设备,与美国提供的有着天壤之别。然而钱学森丝毫不嫌祖国贫穷,毅然决然地想要回去改变祖国的面貌。(板书:不嫌祖国贫穷)。

(3)再读他的这段话,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5)再次感情朗读这段话。

3、同时出示两段话,教师小结。学生齐声朗读两段话。

4、学习第五小节。

(1)既然铁了心要回来,为什么又一直到1955年才回国呢?这中间又发生了些什么?让我们先来听听美国的一位高级将领是怎么说的?(指名读第五节。)。

(2)拓展阅读。也许将领的话还不能让你完全了解钱学森对于一个国家到底重要到何种程度,那么老师这儿有个小故事,你读了就更清楚了。(学生自由阅读补充材料。)。

(3)读后交流感受。

5、小结:钱学森回国的道路漫长而艰辛,国外丰厚的物质生活诱惑不了他,国内贫穷的创业条件也没有吓退他,甚至美国那冰冷的监狱大门也没能捆绑住他归国的脚步。那么,是什么在支撑这他呢?(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四、巩固自学成果。

1、说得多好啊!“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钱学森在美国呆了20年之久。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盼到了梦寐以求的这一天。

出示钱学森归国画面,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五、课后延伸。

六、作业:

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

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记忆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人们没有记忆力,(    )不可能获得知识和经验。记忆力()生来就有的,()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 )在正常的教学影响下培养起来的。

板书设计:

抵挡物质诱惑。

殷殷赤子情。

19、钱学森  不嫌祖国贫穷    。

拳拳爱国心。

冲破百般阻挠。

钱学森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课文中钱学森说的两段话,感受钱学森内心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拳拳报国之心,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倒叙”的写作手法,知道倒叙手法的好处。(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教材分析:本文的字里行间都充分体现了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在写作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借助描写人物语言来勾勒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感情。文章第二自然段中钱学森所说的一段话,虽只有简单的35个字,但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让我们感受到他不为“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所动,牢记“我是中国人”,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人民多做点事”的信念深深地埋在心中。第四自然段中钱学森说的话,不仅有力地驳斥了部分学生贪图国外的优越条件,嫌弃祖国的落后贫穷,忘却自身肩负的使命,而且让我们再次强烈地感受到了钱学森心中涌动的爱国豪情,感受到了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其次,作者还采用侧面烘托(如留学期间优厚的待遇、中秋之夜的赏月抒怀、美国海军高级将领的竭力阻拦)、对比(如部分留学生与钱学森的对比)的写法,让人物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最后,在写作顺序上,作者采用了倒叙的写法,从“魂牵梦绕”、“多么希望”等词语,开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二、读文悟情三、回顾想象归国画面(第1自然段)四、回顾前文,引读第7自然段五、作业1、出示课题,你能谈谈对他的了解吗?2、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走进课文,走近钱学森。1、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画出钱学森说的话,联系前后内容,想想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你感受到了什么,在旁边作好批注。2、交流学习体会。(1)出示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指名读(2)小结。(3)、出示钱学森说的第二段话“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4)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这么读。(5)小结(6)练习:我们的祖国一定会从     走向     。(7)再次感情朗读这段话。3、(出示两段话),引读两句话。4、感受艰难的回国之路(第五自然段)(1)听说钱学森是个难得的人才,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这样说——出示这段话。(2)这位高级将领的话你读懂了吗?(3)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为什么经过了五年才踏上了归国的航程?这中间又发生了些什么?请同学们拿出资料读一读。(4)读后交流感受。

读后交流感受。

(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展开想象说一说。

钱学森教案篇十一

本教学设计以“热爱祖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在阅读的同时,深化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升华他们的爱国情感。让学生体会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为祖国的腾飞发展作贡献;体会钱学森冲破障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工作。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了解“倒叙”的写作方法,知道倒叙方法的好处。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品读研读情感态度价值观:

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1、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倒叙”的写作方法,知道倒叙方法的好处。

多媒体教学。

课时:第二课时。

品读第一处语言。

读: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

思:用“——”画出钱学森说的话。想一想:钱学森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品读第一处语言,你体会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补充资料:冯·卡门教授有关资料)。

表:是啊,这么优厚的待遇、优越的条件,你为什么还要回去呢?谁来表白钱学森的心声?(出示填空)。

尽管在美国拥有,拥有,拥有,但我还是选择了,那是因为我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小结学习方法。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仿照刚才的学习方法,赏析钱学森的第二处话语。

2、大声朗读。

3、这段话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

4、齐读。

5、引出贫贱不能移。

6、女生引读,男生齐读。

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看看还有什么牵动钱学森回国的情思?看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

1、读好美国一位海军高级将领说的话。出示补充阅读:《美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

2、引出威武不能屈。

1、读读课文第一段。

2、体会倒叙这种方法。

播放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的颁奖词。

1、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爱国主义精神有不同的体现,想想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如何将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与发展,将你的想法写在书上。

2、搜集钱学森的资料,办一份主题为《走近钱学森》的手抄报。

19.钱学森拳拳爱国心浓浓骨肉情。

倒叙。

钱学森教案篇十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第三段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1、查找当时的历史背景。2、查找有关钱学森的资料。3、文中的图,文字投影。

2课时。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

3、弄清自然段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钱学森的资料。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

3、读通课文,与同学互读检查纠错。

4、交流。(1)生字的音形。(2)读书纠音。

5、默读课文,质疑解疑。

6、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了同一个意思,给课文初步分清段落。

7、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方法叙述的。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学森是怎样一个人?

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

1、学习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

2、小组讨论。

3、交流。

(1)"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归心似箭。

(2)"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从钱学森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说说朗读时的心情。

(3)"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感到格外兴奋。"读读感悟,再读读。

(4)"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我们应当回去的。"品读感悟。

……。

钱学森爷爷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当时还很贫穷落后的祖国,为祖国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时,你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什么?

1、抄课文中的成语。

2、课文后练习4:在空白处填上本课的词语,这想一想还可以填什么词语。

3、文中的诗句出自谁人之作?请你背一背,默一默。

1、继续朗读课文。

2、指导复述课文。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第十四课,在你的眼里钱学森爷爷是怎样的一位科学家?

1、把你感动的地方或欣赏的地方再读读,说说你为什么感动。

2、朗读展示。

1、按时间的顺序,尽量用上书上的词语,自由准备。

2、同桌互说、评价。

3、推荐复述好的同学,讲给大家听。

4、评议,重点评议复述过程的情节的清晰、语言的通畅以及感情流露的真切。

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收集资料加以说明。

钱学森教案篇十三

师:请看屏幕,我这里有一组词语,谁来读一读:

屈指一算魂牵梦绕卓越。

广阔无垠运载火箭袒露。

劈波斩浪水天一色眺望。

师:(指名一生读)你真了不起,9个词读对了8个。

师:第一排最后一个词读什么?

生:卓越,卓读第二声。

师:再请一位同学读。(读得很好。学生热烈鼓掌)。

师:同学们,词语是有味儿的,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我有一位朋友,也是一位语文老师,他的网名叫甜甜的语文。他认为语文的味儿是甜甜的。

师:谁来出个点子,怎样读出词语的味儿来?

生:读词语的时候要想想它大概的意思。

师:这是一个银点子。就请你来读这些词语。(读得有感情,学生自发鼓掌)。

师:这样读词语味儿就是不一样!

师:谁有金点子呢?想不出来,诸老师告诉你们:把词语放到句子当中去,就能读出味儿来。

师:谁来把我们刚才读的词语选一些填进这段话中:

在的大海上,一般巨轮正驶往香港。一位40来岁的中年人站在甲板上,深情地着的远方:“啊!我就要回到的祖国了!”

生:(一学生填词语,填得全对。)。

师:这些词语放到了句子中,读起来就更加有味儿了。(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一学生读得很有感情,全班自发鼓掌。)。

师:真不简单,读得多有味啊!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有感情地齐读这段话)。

师:这位40来岁的中年人是谁!

生:(响亮地齐答)钱学森!

师:请你们把手伸出来和诸老师一起写这个名字。“森”由三个木组成,注意第二个“木”字的一撇改成一点。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名字。

生:(齐读)钱学森!

师:课文你们读了几遍?你认为自己读得怎么样?我想抽两段最难读的请你们读。我还有点担心你们读不好。这样吧,请你们把课文拿好,再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一遍,然后诸老师再检查。

(学生读书,老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师:读好的同学请把书放下,同学们读得十分投入。

谁来读这一段: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我再选一段请你们读: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师:诸老师选的这两段话有什么特点?

师:诸老师为什么请你们读这两段话呢?

生:钱学森说的话真是金玉良言,像名人名言。

师:为他的“金玉良言”鼓掌!

师:一篇课文中人物的语言最难读。怎样才能读好人物的语言呢?首先,我们可以把人物的语言摆到课文中去,看看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

生: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心想着回国。

生:钱学森,既然美国条件这么好,你为什么要回来呢?

生:钱学森,这么难得的机会,你为什么不享受享受呢?

师:钱学森怎么回答的?谁来读钱学森的话?注意,此时你就是钱学森。(一学生读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师:他读得朴实而坚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师:我们再来看钱学森说的第二段话。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钱学森要回国,一些中国留学生认为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恐怕很困难,劝钱学森不要回国。

师:刚才同学们对这些中国留学生说了许多看法,诸老师也说一点看法。其实中国留学生说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当时,中国刚解放,设备的确是落后的。但正因为落后才需要留学生们回国效劳。但各人有各人的情况,杨振宁教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年他没有回国,但他退休后来到清华上课,为祖国培养人才。不要轻易给这些中国留学生下结论!但不管怎么说,钱学森当年放弃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是非常了不起的选择,他更应该值得我们敬重!

师:我请女同学读中国留学生的话,男生读钱学森的话。(学生对读)。

生:回到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效劳,让祖国富强起来。

生:(齐读)。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钱学森,祖国刚解放,还很落后、贫穷,搞科学研究有困难,你还是不要回去了。

生:(齐读)。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师:读了钱学森的这两段话,你觉得他有一颗怎样的心?

生:爱国心。(板书:拳拳爱国心)。

师:钱学森的回国之途充满了艰辛和坎坷,真可谓一波三折。怎样的一波三折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1、通过语言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强烈的爱国情怀,是本篇的重要写作特色;同时,文中还有多处侧面描写,也能够烘托人物的特点。

2、本文的写作思路较为清晰“留学、回国、贡献”,但是作者采取的是倒叙的写作顺序,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有别于一般文章。

本次教学是第一课时,主要和孩子一起回顾钱学森在外留学不忘祖国、以及冲破重重阻挠回国的的故事,从而体会钱学森的爱国情怀,同时,感受作者的写作特色。

由于经过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课前预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即可认识到人物的爱国情感,有助于课堂教学,所以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较多,并把主要目标定位为两点:通过语言等细节体验情感;学习作者写作方法。然而,通过教学实践,感受到本次课堂教学呈现较多问题,经各位老师的提点,恍然大悟,遗憾之余更有许多收获!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认识”和“体验”的认识和处理,认识,仅仅是知道而已,是一种较为肤浅的认知水平,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即可自己掌握;体验,字典的意思是“经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经历了实践洗礼,人物形象更容易驻扎学生的心灵,学生的认知显然要深刻许多。体验,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这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是啊,六年级的学生了,经过阅读措辞直白的课文,他已经能够认识到钱学森的爱国情怀,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学生的认识也仅仅是漂浮于任知的表面而已,并不表明学生已经有了切身体会,并不表明孩子与钱学森有了灵魂的交会,此时的人物形象并未在孩子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烙印。这个时候,需要教师想法设法引领孩子去体验。

钱学森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钱学森为什么要回到祖国。 2、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个性朗读品位,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课件 2、《我的中国心》录音。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热爱祖国”为切入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在阅读的同时,深化了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升华了他们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感悟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齐读课题)。

二精读感悟 。

2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

3那钱学森的第二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4分析钱学森回国道路之艰难,突出他的爱国之情。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出示齐读)。

5、长达5年,行动没有自由,然而,钱学森——(出示第六自然段第一句话)。

6、听歌曲《我的中国心》。

7、讲授第6自然段。

8、讲授第7自然段。

三、再次走进“钱学森”:观看录像。

四、写颁奖词。

板书设计: 心系祖国钱学森。

我是中国人             (中国导弹之父)。

报效祖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9297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