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平行线教案(汇总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7:38:09
画平行线教案(汇总16篇)
时间:2023-11-30 07:38:09     小编:雨中梧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种指导教学的书面计划。教案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如果你需要一些教案的灵感,不妨看看下面的范文,或许能够帮到你。

画平行线教案篇一

3.通过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的能力.。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认真研究.。

(一)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

(二)难点。

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过程.。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重点.。

2.通过学生自己推理及教师指导,解决难点.。

3.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小结.。

1课时。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投影片.。

1.通过引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讨论,完成课堂小结.。

(一)明确目标。

掌握和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新知,以变式练习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画平行线教案篇二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能区分易混淆语言,清楚代数式求值过程中易出错的地方,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变式训练进行拔高。

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变式训练知识的运用。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不多,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根据课标的要求,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属于了解内容,所以本节课较多的时间用在代数式求值知识的运用上。教师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和活动系列,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并不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动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并通过小组讨论、组际竞赛等多种方式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代数式的值。

一、定义四、小试牛刀七、练习二、例1五、阶段小结八、总结三、例2六、例3九、作业。

三:评价与反思。

新课标要求我们合理选用教学素材,优化教学内容。所以我在教学中,选用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并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忠实于教材,但不迷信教材,在研究的基础上使用教材,对于课堂和课外练习一部分取材于课本,而概念的引入却有别于教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

教学方法合理化,不拘泥于形式。在教学中,通过问题串与活动系列,实施开放式教学,随处可见学生思维间碰撞的火花,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教学环节设计,还是课外作业的安排上,我都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关注人的发展,意到个体间的差异,注意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感悟,都有着各自的数学体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代数式的值》一课的说课,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画平行线教案篇三

1.能折出两条互相平行的折痕。

2.借助三角尺找出互相平行的边。

3.培养同学们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1.复习提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有几种情况?然后出示局部城区地图。

2.提问:请指出哪些路同时垂直于同一条路?

3.师: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的关系之外,还有象上面不相交的情况。我们今天就研究两条不相交的直线的关系,这就是平行线。(板书课题)。

1.认识平行线。

指出:长方形的两条长边延长后,这两条直线不会相交。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看一看,(老师出示练习本说明)如果延长练习本上的两条横线,得到的两条直线会相交吗?指出:练习本上的两条横线也不会相交。

追问: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练习本上的两条横线所在的直线,都有怎样的特点?

(2)出示三组直线,判断:哪一组的直线不相交?刚刚讲的的几组直线都有什么特点?(都是不相交的)指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板书:在同一平面内)。

(3)出示四组图片,要求找出其中的平行线。

(4)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出示两条平行的直线。提问: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

出示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几条垂直线段,量一量它们的长度,找出共同点。(学生操作,指名答。)。

提问:你发现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共同特点?指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2.小结:你对平行线有什么认识?什么是平行线?

1.出示几组直线,判断:哪几组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哪几组不平行?(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

2.用纸折出平行的折痕并标上字母。

3.小组同学说说哪些线是互相平行的?

4.独立完成用三角尺在下面图形中找出互相平行的边(书第55页)。

画平行线教案篇四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成功之处:。

1、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平行线判断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我通过创设一个疑问:能不能通过两直线平行,来得到同位角相等呢,自然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平行线性质的探索。

2、整个课最突出的环节是平行线性质的得到过程,事先让学生准备好白纸,三角板,在上课时学生通过自主画图进行探索,得到猜想,再通过验证发现的。即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结论,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在探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时,要求全体学生参与,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交流与合作。

3、在教学中,设计了知识的拓展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平行性质的理解。

4、在练习的设置过程中,从简到难,由简单的平行线性质的应用到平行线性质两步或三步运用,学生容易接受。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

1、在上课过程中,担心学生由于基础差,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所以新课教学时间过长,学生练习时间短。

2、由于课堂练习时间短,所以学生在灵活运用知识上还有欠缺,推理过程的书写格式还不够规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画平行线教案篇五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6篇《10.4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画平行线教案篇六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它一方面可以直接判定线段成比例,另一方面,当不能直接证明要证的比例成立时,常用这个定理把两条线段的比“转移”成另两条线段的比。

本节的难点也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变式较多,学生在找对应线段时常常出现错误;另外在研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时,常用到代数中列方程度方法,利用已知比例式或等式列出关于未知数的方程,求出未知数,这种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学生接触不多,也常常出现错误。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引入可考虑从旧知识引入,先复习一下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再改变其中的条件引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也可考虑探究式引入,对给定几组图形由学生测量得出各直线与线段的关系,从而得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并加以证明,较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一课时)。

2、使学生掌握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3、已知线的成已知比的作图问题。

4、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5、通过定理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

观察、猜想、归纳、讲解。

1课时。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复习提问】。

【讲解新课】。

在四边形一章里,我们学过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今天,在此基础上,我们来研究平行线平分线段成比例定理。首先复习一下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问题:如果,那么是否还与相等呢?

教师可带领学生阅读教材p211的说明,然后强调:

(该定理是用举例的方法引入的,没有给出证明,严格的证明要用到我们还未学到的知识,通过举例证明,让同学们承认这个定理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要求同学们正确地使用它)。

因此:对于是任何正实数,当时,都可得到:

由比例性质,还可得到:

为了便于记忆,上述6个比例可使用一些简单的形象化的语言另外,根据比例性质,还可得到,即同一比中的两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这里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会看图,达到根据图作出正确的比例即可,可多找几个同学口答。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可看作是这个定理的特例。

根据此定理,我们可以写出六个比例,为了便于应用,在以后的论证和计算中,可根据情况选用其中任何一个。

其中后两种情况,为下一节学习推论作了准备。

例1已知:如图所示,

求:bc。

解:让学生来完成。

注:在列比例式求某线段长时,尽可能将要求的线段写成比例的第一项,以减少错误,如例1可列比例式为:

例2已知:如图所示,

求证:

有了5.1节例4的教学,学生作此例题不会有困难,建议让学生来完成。

【小结】。

2、熟练掌握由定理得出的六个比例式。(对照图形,并注意变化)。

教材p221中3(训练学生克服图形中各线段的干扰)。

画平行线教案篇七

试验2:学生试验(发印制好的平行线纸单)。

(1)要求学生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直线a、b相交;

(2)选一对同位角来度量,看看这对同位角是否相等。

学生归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二、主体探究,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其他性质以及对命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1。

问题讨论:

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回答)。

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并要求学生学习推理的书写格式。

活动2。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画平行线教案篇八

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来完成,上完这节课后,自我感觉比较好,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比较积极、主动,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模型、图片都比较感兴趣,全班学生都认真、主动地参与了观察、想象、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得出结论。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感到不足的地方:第一,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够好,有少部分的学生虽然积极参与了活动,但难于得出结论;第二,在实践画图的过程中,操作显得不够熟练;第三,由于学校班额的人数过多,在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时,不能够让所有小组的代表都有发言机会。

画平行线教案篇九

1、落实教学常规,践行学校《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要求》。

2、优化教学策略,老师要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倡“学先教后”,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做”,老师依学定教,点拔引领,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交流、展示、应用”中内悟知识。提倡“当堂训练”,在教学设计中,要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环节,当堂落实。力争当堂完成“双基”任务。

画平行线教案篇十

《平行线的性质》是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量角器对“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公理进行验证,再通过农远资源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这一公理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推理,得到平行线的另两个性质。

2、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3、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在的学校是少数民族农村中学,这里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新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学生对于平行线也有了很深的了解,已经学会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所以本节课对学生来说不是非常难学。

二、目标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新技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农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

3、鼓励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并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法指导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生活中的电是通过两条互相平行的导线送到千家万户的。输电线路在某处转了一个弯,已知转弯后的两条导线中的一条和原来的两条导线中的一条之间的夹角是130°,那么这条导线和原来的另一条导线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呢?学习了这节课后我们就很容易知道答案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平行线的判定来引入新课的目的,一是温故而知新,促使学生实现知识思维的正迁移;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比较性质与判定的'不同.

2、探索新知。

(1)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找出哪些角是同位角,哪些是内错角、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一下同位角,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猜想同位角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画平行线的这个过程主要让学生明白确定平行线性质的前提是要两条平行线,帮助学生区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这一知识点,为推导出下面两个性质打好基础。

(3)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讲解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之间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测并通过推理验证所猜测的结论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帮助。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要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是知道了角的关系来得出平行,而平行线的性质是知道两直线平行得角的关系”

3、知识运用。

(1)解决引入时提出的问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讲解例4和例5。

(3)把一条直线平行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讲解例6。

(4)练习p174—175第1、2、3、4题。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性质的用处,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此处知识点更加熟悉。

4、回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将本节课学的知识与前一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整理。有利于学生加以区分和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

5、作业设计。

p175第5题。

【设计意图】:本题是让学生补充完整解答过程,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不但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了接逻辑推理的步骤,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画平行线教案篇十一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两条直线平行于第三条直线时,两条直线平行。

5、在同一平面内,平行或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直线互相平行。

画平行线教案篇十二

1、叫做平行线。

如图:a与b互相平行,记作,a。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b只有与两种。

3、下列生活实例中:

(1)交通道路上的斑马线;

(2)天上的彩虹;

(3)阅兵队的纵队;

(4)百米跑道线,属于平行线的有。

学习目标二:掌握两个平行公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画平行线教案篇十三

对于没有带量角器的学生,鼓励他们在无需测量的情况下,找出图中各角的度量关系。

画图、测量、填表。

思考、动手尝试,方法可能多种多样。

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便于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思考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探索,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画平行线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2)过程与方法:。

在定理的学习中,锻炼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课堂练习中,体验几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画平行线教案篇十五

“平行线”是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三个课时,这一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里,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想象有转动的过程中存在有相交的情况,从而得出概念及平行公理,那么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想象两条线存在平行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两直线平行的有关性质,为今后学平行线的判定做好铺垫。本课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经历实践、分析、归纳等过程,从而获得相关结论。

学生在观察、实践、操作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想象木条在转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情况;2、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是平行线段,要把它们看成直线;3、强调画平行线时要使用工具,不能徒手画,还注意不能只画横平或竖立的图形,要让学生画出一些变式图形。

画平行线教案篇十六

(2)让学生经历用三角板、量角器画平行线的方法,积累操作经验;。

(3)在实践操作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2、数学思考。

能在观察和想象两直线存在平行关系,并在实践、探索中获取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3、解决问题。

能在观察、想像、实践、操作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初步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4、情感与态度目标。

认识到通过观察、想象、实践、操作、归纳可以获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活动富有探索性,人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1349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