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未央读后感(精选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7:50:10
八月未央读后感(精选15篇)
时间:2023-11-30 07:50:10     小编:JQ文豪

读后感可以发表个人的主观情感,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逻辑和情感变化进行自由表达。在写读后感之前,可以先进行一些阅读笔记和思考,帮助整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几篇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书写自己的读后感。读后感是一个人与书本的互动和思辨过程,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读内容的内涵和作者的用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读后感范文吧,相信它们会给我们带来灵感和启示。

八月未央读后感篇一

“文字是巨大的无声呐喊”。

安妮的《八月未央》看完了。总觉得她的文字看多了你整个人的心会随着她的文字下沉,绝望。我不知道她的内心有着怎样的空洞和寂寞才会写出这样绝望的文字来。

酒吧、烟花、死亡、暴力,频频出现在她的文章里。也总爱把人比作鱼,有时候比作动物。出现在她的文中的主人公永远都只穿着棉布衬衣和旧牛仔裤。

一切风流云散。

就像安妮宝贝写的那样,“有些事情在劫难逃”,“这是宿命”。

未央带着她的孩子,幸福一如从前。

日子又恢复了平淡。

有一段话这样描述未央:我爱的人,一个一个地走了,一个一个地离开我,我以我母亲的方式抓住一个生命。可是我想,最起码我不会后悔。

脑海里突然出现一个画面:一个女子傲然站在高大的时光面前,她说,我不后悔。

少年的时候,疯狂的歇斯底里。某一天,突然累了,回首的时候,后悔往往摇曳生姿;当初太傻太天真;当初太骄傲太倔犟;当初太软弱,顺从了命运……就像青春是用来浪费的,年少就是用来轻狂的。年少的美丽就在于它的轻狂。只是年少轻狂,犯下多少错误。

能做到不后悔,太难。

未央为她的固执付出代价,但在命运面前,她说她不后悔,并且微笑。

未央是个决绝的女子,她有着决绝的成长。

那么,我们,会为成长付出什么代价!但愿最后的我们,最起码都不会后悔。

八月未央读后感篇二

从早到晚,阳光从我家阳台流淌而过,整个下午我坐在阳台上看安妮宝贝的《八月未央》。我喜欢庄羽的豪爽,也喜欢安妮宝贝的怅惘、寂寞、诡异而美丽。我觉得安妮像王菲,华丽空灵却突兀。对她的评价,读者们往往是褒贬不一。有人说她的文字过于矫揉造作,太偏执狭隘。有人说她的文字会不经意流出对人生的向往,华丽不乏内涵。

在《八月未央》中,安妮是用许多短篇的故事串联起来。故事的情节并不是过于复杂,甚至简单得只剩一片荒芜。安妮的文笔非常细腻。安妮宝贝笔下所写的人物大都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十分平凡的人物:夜校学生,普通的公司职员,失去工作的人,高校研究生。他们本分得沿着自己得人生轨迹前行,就是我们一样。故事中的主角有时会迷失自己,找不到快乐的意义,就像一株潮湿的植物。他们都是一些像上海北京一样的大城市的年青人,却与自己的周遭环境格格不入。比如他们不会用吴侬软语的上海话去讨论打折的名牌衣服,显然,这些人是寂寞的。

措手不及的荒芜。这些故事苍凉,凌乱。生活的价值是什么,也许我们现在都是用物质上的享受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在安妮宝贝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到一大批内心流利失所的人,有这空洞的神情,寂寞的手势,在这个钢筋水泥的城市,用自己的方式,接受宿命的安排。故事中的男男女女,相见,道别,离开。好像注定是生命中的过客,驻留不长。故事的结局往往是主人公像个逃兵,离开,让自己去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仍会继续生存。

有人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安妮宝贝。我想他是对的。那也许只是我们隐性的一面,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梦想的泡沫,然后幻灭。繁华的梦也许只是一场苍凉的旅程,注定的孤独。

我想安妮故事里的人,都是对生活有比物质更高的精神要求,为了这点,他们会漫无止境得去追求,甚至抛开一切,对自己也是一种放逐,所以人生注定是漂泊。安妮宝贝也许也是这样的人。很喜欢安妮宝贝这句话:当一个从城市的喧嚣尘烟里出来的人,行走在田野和山风之间的时候,他是否会感觉到灵魂在边缘游荡时的孤独,而生活,是那么轻易地,就会淹没我们。

我想安妮宝贝不需要塑造人物,她只需要写她自己,一个生活片段就是一部短篇小说,最多加上点对她来说轻而易举的想象。因为她是个有故事的人,她所以写作因为需要卸载自己过度的承载。所以,无论是未央,靳轻,巨蟹座的女孩,还是安,她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写自己,同样的抽烟,同样的棉布衣服,同样的不爱化妆,凌乱而美丽,上网,工作都与安妮宝贝自己曾经的工作一致。当然所有的小说人物都会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不过,象安妮这样真实大胆袒露的并不多。或者并不象我所想的,这一切只存在于作者的想象中。

读她的书就好像听音乐,这些文字如音符,使空白的时间变得有韵律和美感,但如果你想从中得到什么让胃口饱足的东西是没有的。不像读梭罗的《瓦尔登湖》,当你看到一些词句的时候,你的思想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梭罗说:“我们说要说的话,而不是应该说的话,任何真理都要比虚伪强。当补锅匠汤姆*海德站在绞刑架下的'时候,有人问他是不是要说什么,他说:‘告诉裁缝们,在缝第一针之前,一定要给线打个结。’”

八月未央读后感篇三

曾有人来访过丁立梅,问,为什么她的大部分作品中都出现了花呢?丁立梅自己也回答不上来。也许,这是她与生俱来的和大自然的亲密吧。最近,读了丁立梅的《花未央,人未老》心中便燃起一团花的火焰。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她笔下的花朵。有浓艳如血的虞美人;有弥漫春水的桃花;还有星星点点的梅花……仿佛是在眼前铺上一张洁白的宣纸,以大笔点染,细笔勾勒描出一个又一个的绝色美人,一顰一笑充满诗意与韵味。

花开花落是四季最基本的变化,而有时却影响着我们的心情与心境。大自然中的每一株花、每一棵草,都可以带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在脚步匆忙的今天,人声嘈杂使我们心情烦躁,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静下心来,停下脚步,享受大自然的绝美风光。

我也喜欢丁立梅本人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感悟。她在这本《花未央,人未老》中写道:“我愿意把我生命的三分之一匀出来,交给光阴,只为听听风吹,看看花开,只为在这样的黄昏下,携一袖清风,看看云的演出。”

我非常喜欢这段话,因为它真的是非常浪漫。听听风声,看看花开,这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而丁立梅,却愿意把生命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做这些在一般人眼中可能是微不足道,甚至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我也向往这样的生活,它值得称赞的,是一份淡然的心境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而在我们的身边,你经常会感觉到汽车在身边风驰电掣般呼啸而过,但只有在路边步行,亲和自然的人,才会看到小草的成长与花的绽放,因此,他的生活才能保留住更多感动,携住点点滴滴的纯真。

睁大双眼,看吧,我们的生活中不只有灰色的高楼和机器,还有很多很多……。

八月未央读后感篇四

不是不想为一个爱的人,陪着他同甘共苦。如果有一个男人值得深爱,为他抵上命也是幸福的。只是没有那个人。

有时候两个无法互相了解的人在一起,会比他们一个人的时候更加寂寞。

我想,有些事情是可以遗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记念的,有些事情能够心甘情愿,有些事情一直无能为力。我爱你,这是我的劫难。

就在这一瞬间,所有的符号和问题不翼而飞,

屏幕上只剩下一片白雪茫茫的空白。

原来一切真的曾经有过的。

原来一切都是空白。

我想有些事情是可以遗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纪念的,有些事情能够心甘情愿,有些事情一直无能为力。我爱你。这是我的劫难。我相信我爱你。依然。始终。永远。

那一瞬间,你终于发现,那曾深爱过的人,早在告别那天,已消失在这世界。心中的爱和思念,都只是属于自己,曾经拥有过的纪念。

时间和破碎的梦想,被埋葬在一起不停地发酵,无法停止。

我想爱的不是他,我爱的是有他的那段时间。

时光是空旷的海洋。我们像鱼一样,虽然有相同的方向,却无法靠近。孤独是心里隐藏的血液,不管是该或不该,它就是在那里,不必知道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对不爱我们的人,一旦付出,就罪孽深重。

快乐是什么呢?也许这个问题思考起来,就已经不是快乐了。

没有海誓山盟,只有一刻感动。

那一瞬间,你终于发现,那曾深爱过的人,早在告别的那天,已消失在这个世界。心中的爱和思念,都只是属于自己曾经拥有过的纪念。我想,有些事情是可以遗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记念的,有些事情能够心甘情愿,有些事情一直无能为力。我爱你,这是我的劫难。

心有灵犀应该是指:在相同的时刻有相同的想法,一眼能看到对方的心底。

这是一个无情而苍白的时代,我们相信爱情,爱情背叛我们。我们相信真理,真理欺骗我们。

不相信爱情。却相信世界的某处有一个人。一直等在那里。只是不知道会何时何地出现。总是快乐而孤独的等着他。也许这样就可以过了一生。

你以为做一个简单的人就比做一个特别的人容易吗?并不是这样。

只有长久的爱和信任是永远的,但是我们得不到,所以只能以利益来作为标准。

这个城市太冷漠了,没有爱情我们会冻僵,没有永远我们会死亡。

生命是一座恢宏华丽的城堡。轻轻一触,如灰尘般溃散。

冷静的激情,最能够让人心力交瘁。因为要控制得那么小心。

不会爱的人,也可以爱上任何一个陌生的人。

看到雨滴从玻璃上滑落的样子,原来是有轨迹可循的,它们短裂,急促,破碎,缓慢,像一个脾气暴躁的人欲言又止,充满压抑。

不是不想为一个爱的人,陪着他同甘共苦。如果有一个男人值得深爱,为他抵上命也是幸福的。

很多事情不需要预测,预测会带来犹豫,因为心里会有恐惧。

孤独是心里隐藏的血液,不管是该或不该,它就是在那里。不必知道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爱你,这是我的劫难。

很多人彼此都不认识,认识了又如何,还是会分离。但分离的人有些会永远留在我们的生命里,不会遗忘。

如果时光能够流转下去,宿命会有它完满的结局。

双手空空的人,才能懂得尽情奔跑的快乐。

我喜欢花朵,喜欢把它们一片片撕扯下来,留下指甲的掐痕或是把它们揉成汁水。我不明白它们为什么没有血液。这是不知道疼痛的生命,让人徒生恨意。

没有家的人,就可以把任何一个地方都当做家。

你所有没有来得及付出的感情,会把你自己和别人淹没,因为太汹涌。

即使在深切的热爱里面,我们也是孤独。繁华落尽,如梦无痕。

八月未央读后感篇五

一直以来我都无法去漠视这个女子。从接触她的文字至今,她都能够准确地捉住我的痛处,疼于是开始绵绵不绝。而我却变得心甘情愿地接受。

读到的第一篇小说叫《八月未央》。记得我是在初一时的某个懒散的下午进行阅读的。那时候我的房间一片漆黑,窗帘被我拉上,由于我的房子是背阳的,所以更显得黑暗无比,一开始是因为被这个题目所吸引,到后来被未央这个女子诱惑了,她所说的每句话,她的每个动作,小说的情节似乎以一部电影的形式正在放映,而我是那个心无旁骛的观众。那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我已不想再描述,所有看过安作品的读者都会知道,她们都是一类的女子,一身白色的棉布裙子,光脚穿球鞋,长发,冷漠的眼神,还有身上所散发的孤独感,她们一直飘离,一直行走。

“我常常做的一个游戏是,把背靠在栅栏上,慢慢地仰下头去。我的头发在风中飘飞,我的眼睛开始晕眩,我看到天空中的云朵以优美的姿势大片大片地蔓延过城市。我开始了解,当一个女子在看天空的时候她并不想寻找什么。她只是寂寞。”

在阅读类似的文字时,我似乎就成了那个女子。在她感受着寂寞的同时,我亦在一起分享和倾诉。理由很简单,我似乎从中看见了自己,看见了那个落寞的人儿,我所有的难过也许是深藏的,但在此刻,我可以随心所欲,可以肆无忌惮,我不需要去附和谁,亦不需要去对什么事物负责或者交代,我成了我,最真实的自我,放纵自己,流泪也好,疯狂也罢,也只是我,不需要任何一个人来了解和安慰。我已满足。

我是这样爱上文字的。在安妮刚刚建筑她的城堡时,她用她直抵灵魂深处的文字把一个小女孩给折服了,给迷住了。

我无怨无悔。

于是开始写作和阅读。这亦成了无怨无悔。写作是一种慢性自杀。然后想,什么时候,我也会把自己给杀死。这个想法疯狂而使我感到兴奋。

安妮说,只要我们以相同寂寞的姿势阅读,我们就能够彼此安慰。

《告别薇安》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安妮在序中写了她的生活,铁路两旁盛开的颓废花朵,爱过的穿着白衬衫的男人以及无声且无边无际的寂寞。故事里的每个人物的心中都有一个伤口,类似的人物却有着不同的经历与爱情。比较有深刻印象的是一篇小说里的女主角和她的朋友同时爱上一个男人,男人亦是同时喜爱着她们。但到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别人,他对她解释说,因为你比她要独立得很多。你不会太难过。但她不一样。她离不开我。我不忍心。最后女主角自问,因为独立就一定要承受比别人更多的离别吗。因为他觉得你可能不会受伤。因为他觉得你很坚强。

我看后心里有着深深地难过,莫名地疼痛,安的文字就是这样,在不动声色中直抵你最脆弱的地方,让你疼得心甘情愿却又不得不被感动。

一直印象深刻的还是属于《七月与安生》。从十三岁那年的遇见,她们一见如故,安生说,我们去操场转转吧。七月莫名其妙地就跟着她跑了。许久以后七月知道,她和安生之间,她是一次被选择的结果。只是她心甘情愿。

有着很好的家庭。安生是孤独的。她独自拥有宽敞的房子。她去喂养那一缸热带鱼。她对七月说,这里的水是温暖的。可是有些鱼,它们会成群地穿越寒冷的海洋,迁徙到辽阔的远方。因为那里有它们的家。七月看见安生脸上阴郁的神情,但是她却永远不能了解安生在她身上所感受到的温情。这两个命运不同的女子,却最终又被命运牵连在一起。安妮把那叫做是――宿命。

安生性格叛逆,飞扬跋扈。七月则乖巧,惹人怜爱。可是七月是喜欢安生的,在安生身上,七月看见的是她所没有的,最纯粹的自由。我在想,七月一定不会知道,安生的自由却也不是她所愿的,最起码,安生会羡慕七月的家庭,她虽不明说,她也知道自己所想要的,但是她要不来。这是她的痛苦。不为人知的觉醒。

所以安生说,七月,总有一天,我会摆脱掉所有的束缚,去更远的地方。她们一起去看了那条铁路,她们肆意奔跑。七月问她,那我呢。安生说,你和我一起走。

我更喜欢安生倔强的性格。七月的软弱在我看来,更显示出安生的倔强。那是绝无仅有的,是七月所不能及的。于是家明会爱上安生,我们只能把它称为宿命,那却更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家明说,安生是个不漂亮的女生,但是她像一棵散发诡异浓郁芳香的植物,会开出让人恐惧的迷离花朵。

七月卜了市里最好的高中。安生则去了职高。最后安生去打工,她始终要归于自由。但她所极力要摆脱的寂寞,却是不被允许的。母亲对于她来说,只是一项好使的工具。亲情对于她,还有无边无际的距离。但七月会给她安慰,说,安生乖,一切都会好的。我们会长大的。长大了就没事了。

家明的出现,的确是给了安生一个摆脱寂寞的机会。但她何等聪明,她知道自己无法真正去拥有一份感情,对着七月,她除了最真诚的抱歉以外,她还是安生。安生喜欢杜拉斯,那个女人说过的话,除非你非常爱这个男人,否则男人都是难以忍受的。

这个故事还得讲下去。七月并没有恨。七月是永远都不知道可以拿什么东西给安生分享的。不是她自私。一如从开始的时候她就知道,安生与她不同。于是在她看见了安生与家明在一起的时候,她打了安生一个耳光。她不恨,她只是无能为力。

我爱家明。我想和他在一起。她听见安生开口。七月也是会生气的。她不能不气。可是另一方面她也爱着安生。读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其实安生就是七月的另一面。七月不肯舍弃的一面,她恐惧的同时,她也无能为力。

最终在商店的橱窗前找到安生。安生笑,对他们说,好冷。她看上去的样子平静而孤单。我想七月肯定是快哭了的模样。她一定很心疼。她比任何人都要了解安生。于是她说,回去吧。她没有恨。她只是心疼了。这种彼此惺惺相惜之情亦不是与生俱来的。安生与七月在一起许多年。她们分开过,她们也争吵过,但她们,也只有她们彼此知道,其实谁也离不开谁。

于是七月把选择留给了家明。她说,你的选择只有一个。

家明的痛苦绝对不亚于她们两个人。他亦是幸福的。

七月接纳了安生。七月对安生的态度并没有什么变化。她爱安生,一直都是。七月在帮安生洗澡的时候,看见了安生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疤。安生问,看着可怕吗。她笑,然后说,我走之前就知道,这具身体以后会伤痕累累。我以前一直厌恶它。只想虐待它,摧残它。因为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不可以做七月。却只能做安生。七月有很多东西,但是她无法给我。安生什么都没有,始终也无法得到。安生说这些话,实际上她已明白了,已经长大了,她懂得生命的无常。懂得命运的安排是为何。并且可喜的是,她开始感恩。

所以此时,从此时开始,我相信,安生的快乐与幸福也可以变得很纯粹,很简单。一个新生命给了她新的希望与活力。所以她说,我终于知道自己可以蜕变了,像一条蛇。可以蜕壳。新的生命会出来。

原本我也希望,这个结局会和我想象中的一样。七月,家明与安生会在一起生活下去,和他们的孩子。但安妮毕竟是安妮,她懂得该怎么让读者在叹息中感动,在感动中可以情不自禁地流泪。

终于,安生难产死去。留下孩子。七月与家明再也没要孩子。这是结局。

阅读后,你会发觉,原来整个故事是一场冗长的电影。它会让人颇不自在,同时它也在提醒着每个观看的人,一定要珍惜自己作出的每个决定。我已经记不起来到了最后自己是否心存难过与流泪。但我说真的,我爱着那两个女子。七月。安生。一场宿命的结束也不仅仅是结束,它更让我有了一个明确的认知,原来所有的事情都是意料之外的,在乎的是我们做与不做,爱与不爱,恨与不恨。一切的来临也是注定的。我们的接受与看待,不是空穴来风,是真实的,面对成了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们别无选择。

人有时候真的没那么伟大。我们的远见和期待,落寞与失望,颓废与幸福。我们没有主宰。主宰的也只能被称作神或是上帝。因此一切的痛哭和流泪,其实也是一场最刻骨铭心的掩饰。就像七月说的,我们始终会长大。长大了就没事了。

家明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是遇见了安生,最痛苦的时刻也是遇见了安生。倘若我们不用宿命来掩盖一切,那么我们只能说,套用史先生的话说,那是家明的罪孽与福祉。家明后悔吗?不。永远不。因为他知道,安生永远是一个美丽的错。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还是安的《彼岸花》。比起之后安妮的《二三事》,我更爱它的纯粹与简洁。痛快与率真。不可一世且不落俗套。王菲的歌名,林夕的词,加e安妮的文字,是无懈可击了吧。但它亦是充满缺陷美的,因此我喜爱且刻骨铭心而不能自拔。

大大小小的故事,都发生在钢轨城市中,有着寂寞而又坚韧的色彩,形形色色的男女,爱上彼此,却又互相伤害,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却又一直路过,最尖锐的疼痛其实就是对自己最忠诚的呈现。

小说中的人物始终是坚韧的,理智而又清醒。第一人称的写作给故事带来了真实的感觉,从一开始的阅读就注定要陷入情节之中,也是无能为力和心甘情愿的表现。语言的`准确与描述之精彩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情节的起伏更能令读者感到眼前一亮。

我不细说情节,因觉得《七月与安生》更能代表安妮的作风。也许从一开始,这样的人物便是安妮的写作倾向,但却不能说是一成不变。最难的是,能在不变中求新意,在旧内容中融入更多的创造。就姑且让我说是我了解安妮的一点点吧。

所以这些话也要告诉那些对着写作而感到十分痛苦的人们。这只是热爱与否的问题。不要去把它升华。它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热爱它了,什么都能写。这道理很明白,很简单。我们都了解。好比是选择一样物品,是喜欢的,肯定会想占为己有。若是厌恶的,避而远之还来不及呢。

关于《二三事》。我只能说,这是安妮最晦涩的文字了。小说的主要人物还是圈住了两个女子。与《七月与安生》有本质上的相同。我还怀疑这故事其实就是来自《七月与安生》的。但故事的情节还真令人意想不到。这就够了。安妮的想象力始终驾驭在她的思想之上。她写作,让人期待而又羡慕。她所热爱的杜拉斯,有着相同诡异的文字,比她多的却是来自语言上的构造与思考。安妮是简明的。而杜拉斯却是深入的。她们看起来也犹如七月与安生般。所以说,看了安妮的文字再去看杜拉斯的东西,会感觉到内容和思想上更透彻。

接着出版的《清醒纪》。安妮开始走了潮流路线。创新的目录。只字片言。又不乏哲理。说它俗气吧,又显得清新自然。说它创新吧,在内容的把握上却与之前大致一样。但在看了长篇后也适当地转口味捧捧小篇的场,倒是省了精力来阅读。简单的字句,诡异的描述,惊人的思想与独树一帜的评论,都是喜爱的。于是我常常在悠闲时刻会拿来一读,看一段,合上书来,闭着眼睛幻想一下,再细看,还别有一番滋味呢。

最后,让我以安妮作序里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

世事沉浮。而某个时刻,我们是如此地靠近。

八月未央读后感篇六

暑假,空调房里空虚的我。

都说时间多了,人闲了就会感到空虚感到郁闷,果真如此。

刚认识不久的朋友阿燕介绍我看一本书,安妮宝贝的《八月未央》。

不过,心情郁闷的时候还是别看了,不然会更郁闷。她这样说的。

只怪自己,以为没有关系,反正也没事做,又不至于郁闷得去自杀,没那么严重。

于是这天,早早的晚饭后,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听着嘟嘟的空调声看完了第一章节短篇《八月未央》。

我看得很认真,花费的时间是以往可以看完一本小说的时间。每个字每句话我看得很细很细,只因为安妮的文字我是第一次接触,怕自己不太容易看懂。

看完第一章节,结束了一个故事。轻轻的放下书,伸出手揉了揉眼睛。此时已是凌晨一点钟。

饿了。站起来,泡一碗方便面。在黑暗围绕的客厅摸索到开关,开了灯,坐在客厅的.阳台旁呼呼地吃。没人注意到我。妈妈在深圳,爸爸没在家,奶奶早早地睡了。

仰起头,无意中看到了天空,却没有星星。心里想到安妮说的一句话:当一个女子在看天空的时候,她并不在寻找什么,她只是寂寞。

那么,此刻,我寂寞吗?

我在想的是,我和书中的人物未央,还有乔,的确是有相同的地方。

比如,未央说乔是毫无预感的女子,所以她的眼角下面有泪痣。而我也有。我是不是毫无预感?我想是的。我总是太容易相信一个人,甚至没有任何怀疑。从前我不知道,一个人对你好,可能只是表面。因为知人知面不知心。

再比如,我和未央有着同一个癖好,特别是在我小的时候。应该说是癖好了。喜欢花朵,喜欢把它们的花瓣一片片撕扯下来,留下指甲的掐痕,或把它们揉成汁水。而我,就算没把它们撕扯下来,我还是喜欢用指甲在花瓣或者叶片下留下痕迹,而它们流出的汁水会黏糊我的手指。

我不知道这个癖好意味着什么。应该说,我从没觉得这算是什么习惯或者爱好,直到看到这本书。因为未央说不明白为什么花瓣会没有血液。它们是不知道疼痛的生命,让人陡生恨意。

天,可我从没恨过它。我喜爱花朵,却总是忍不住掐它。我始终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我想我并不了解自己,甚至有时候做一件事都不觉得是自己做的。就像迷迷糊糊的早起上学,脑子里都是空的。有时候为考试复习到深夜,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我似乎是个没有目标的迷惘的人。

是的,我总是感到未来迷惘。我总觉得一个人一生的精彩是活给别人看的。很多时候我还是搞不懂人生为了什么而活。虽然这可能是一个很俗的我问了很多人很多次的问题。

安妮的书中还说,生命是一场幻觉。

是的,也许生命真的只是一场幻觉。关于亲情,关于友情,关于爱情的,一场幻觉。

我想说的是,这篇杂乱无章的文章结束了。这本书,很现实,很真实。也许它改变了我,我已经变得现实了。明白了,现实总是这样真实。

八月未央读后感篇七

时间和破碎的梦想,被埋葬在一起不停地发酵,无法停止。

我想爱的不是他,我爱的是有他的那段时间。

时光是空旷的海洋。我们像鱼一样,虽然有相同的方向,却无法靠近。孤独是心里隐藏的血液,不管是该或不该,它就是在那里,不必知道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对不爱我们的人,一旦付出,就罪孽深重。

快乐是什么呢?也许这个问题思考起来,就已经不是快乐了。

没有海誓山盟,只有一刻感动。

那一瞬间,你终于发现,那曾深爱过的人,早在告别的那天,已消失在这个世界。心中的爱和思念,都只是属于自己曾经拥有过的纪念。我想,有些事情是可以遗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记念的,有些事情能够心甘情愿,有些事情一直无能为力。我爱你,这是我的劫难。

心有灵犀应该是指:在相同的时刻有相同的想法,一眼能看到对方的心底。

这是一个无情而苍白的时代,我们相信爱情,爱情背叛我们。我们相信真理,真理欺骗我们。

不相信爱情。却相信世界的某处有一个人。一直等在那里。只是不知道会何时何地出现。总是快乐而孤独的等着他。也许这样就可以过了一生。

你以为做一个简单的人就比做一个特别的人容易吗?并不是这样。

只有长久的爱和信任是永远的,但是我们得不到,所以只能以利益来作为标准。

这个城市太冷漠了,没有爱情我们会冻僵,没有永远我们会死亡。

双手空空的人,才能懂得尽情奔跑的快乐。

我喜欢花朵,喜欢把它们一片片撕扯下来,留下指甲的掐痕或是把它们揉成汁水。我不明白它们为什么没有血液。这是不知道疼痛的生命,让人徒生恨意。

没有家的人,就可以把任何一个地方都当做家。

你所有没有来得及付出的感情,会把你自己和别人淹没,因为太汹涌。

生命是一座恢宏华丽的城堡。轻轻一触,如灰尘般溃散。

冷静的激情,最能够让人心力交瘁。因为要控制得那么小心。

不会爱的人,也可以爱上任何一个陌生的人。

看到雨滴从玻璃上滑落的样子,原来是有轨迹可循的,它们短裂,急促,破碎,缓慢,像一个脾气暴躁的人欲言又止,充满压抑。

不是不想为一个爱的人,陪着他同甘共苦。如果有一个男人值得深爱,为他抵上命也是幸福的。

很多事情不需要预测,预测会带来犹豫,因为心里会有恐惧。

孤独是心里隐藏的血液,不管是该或不该,它就是在那里。不必知道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八月未央读后感篇八

如果一个人内心的爱还不够充沛,但只要有一点关怀,一点善意,一点温柔,试着把那一点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内心的情感也会因此清晰而深刻,因深刻而充沛了。世间万物都是这样,每一点,每一点,形成了我们的思想,一点一滴造就了我们心中的阳光。人的每一点忧,每一点情,造就了我们的人生。清欢人生也许就是如此,梦一般过去,留给人们是一点一滴的痕迹。

人善为清,人仁也是清,心里有佛更是清,每个人的生命都会结束,为何不清一点呢?像一汪清泉水,缓缓流下,又消失于天际,不带走一粒沙。为何不清一点呢?心灵向天堂呼唤、飞翔着,人生由此而充满自由、梦想与爱。有爱的人生才是精彩、有清的人生才是爱。

风吹过去了,带走一片枫叶,火红火红,处处是岁月的痕迹。人生似乎就是这样的枫叶,被风吹走了,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但红枫叶一生是成功的,是清的,像它的颜色一样,红得天然,没有杂质。在这世俗的世界中,花、鸟、虫、鱼,都平凡又清静地度过了一生,动物们的生命很短暂,也许他们不会安排自己的一生,但他们却是如此“清”地度过了一生。

清并不是风,而是超凡脱俗的境界。很多人求佛、拜佛、寻佛,的确,佛是神圣的,但,在我们的世界里,佛是如此遥远,人心中有佛,佛的名字叫清。

许多人求神,拜神、寻神,的确,神是神圣的,但,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神是如此遥远,人心中有神,神的名字叫欢。

八月未央读后感篇九

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洁是人类正义的化身,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

最近拜读了王岐山书记推荐我们每个党员应好好读读《大清相国》这本书,感受颇深,使心灵上感受到了廉洁的震撼,结合工作实际也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康熙帝师、一代名相陈廷敬是出自于山西省的一位历史名人,他是辅佐康熙大帝的重臣,也是忠丞,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为国之能臣,吏之楷模,备受后人敬仰。书中再现了三百多年前康熙王朝官场风云,并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书中不但对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细致刻画,同时也描绘出不同人物代表所欲所感,以及其性格、行为,并伴随着人生轨迹的转变,有的人堕落至万劫不复,有的'则坚持原则至功成名就。

初入官场的陈廷敬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为许多人赏识,但其正直,倔强的性格也为其惹下了诸多麻烦,多次险遭杀生之祸。通过父亲的告诫,岳父的劝诫和自身的感悟得出了“等、忍、稳”的行为准则,逐渐在官场站稳了脚跟,后又被逼出了“狠”,得以参倒政敌,一展抱负,最后借助夫人的“隐”得以全身而退。这些为官之道让人不得不感叹他的韬略过人也对当时的官场生态唏嘘不已。

作为康熙王朝五十多年的政坛不倒翁,陈廷敬曾说过:“我只能做我做到的事情,做不到的事我要是硬去做,就什么事也做不了”,可见做个好人难,做个有作为的好官更难。好人正直善良,注重名节,不愿被非议,可很多的时候,人不做违心的事,很难做成大事造福百姓的事;往往做大事时遇到的对手都是阴险狡诈之人,所以需要同时具备高绝的政治智慧,辽阔的城府,强硬的手腕,忍受常人不能忍耐,处理问题恰到好处。

目前我国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怎样扫除社会雾霾,净化传统的政治生态,是每一位基层党员应当思考政治问题,树立“弊革风清,廉洁为民”的责任担当意识,是每一位中原儿女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只有筑牢廉洁的思想防线,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引领社会健康发展。而读书学习恰是净化心灵,洗涤生态雾霾,释放正能量的有力作为。

作为法院系统工作的一员,更是承担着司法部门内部党建桥头堡的作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创新教育模式,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真正使党员干部敬畏法律,要给权力套上笼子,敬畏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执法为民,廉洁为公。

以司法公正,执法为民促进富民强国,实现弊革风清是途径。因为,只有实现弊革风清,才能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约束权力、阳光行使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确保权力规范运行,为促进我省的中原崛起提供路径。

以公正廉洁,执法为民促进富民强省,重塑司法形象是支撑。重塑司法形象,广大的政法干警是关键。只有彻底消除精神不振、畏缩不前的消极状态,彻底纠正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的错误行为,彻底根除违背规律、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才能使党员领导干部通过重塑司法形象的淬火锻铸,在促进富民强省的伟大实践中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八月未央读后感篇十

曾经品过茶,茶是苦的,茶很浓,散发出淡淡的茶香,精致的小杯上印着两枝墨竹。从坐着品茶的窗口放眼望去,满面的秋风,茶香只是淡淡的掠影。

茶中香味,只是一时,人生香味,可有一世?

一杯清茶,泡了五次,就再不是好茶了,这好比人生五味:喜、怒、哀、乐、思,又好比人生五个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过了老年,茶香就消失了,即使茶还在,也没有再泡的必要了。茶香只有一时,若不珍惜去品味,很快就过去了。人生也是这样,幸福只有一时,若不懂珍惜,不懂得去感受、去体会,很快也就过去了,随风而去,无影无踪了。

茶中香味,只有一时,人生幸福,没有永远。

茶是苦的,漂浮在水上的淡绿茶叶,总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捞出细细地咀嚼,有一种淡淡的苦涩。我想到林清玄的一句话:我苦故我在。的确,一个人没有经历苦难是没有出息的,那茶就像人生,苦涩,又能让人在苦涩中品出许多甘甜。

人生如此像茶,男孩像一杯清淡微苦的大麦茶,粗放却解渴;女孩像一杯玫瑰花茶,淳香又不失那微微的愁与浪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八月未央读后感篇十一

那次读林清玄先生的一篇文章《清欢》深有感触《清欢》一书,与其余两本《玄想》和《林泉》被誉为感悟的智慧精华。首先,这本书给予我的感觉是充满了佛教的智慧。从书中,我认识到了,作者林清玄应该是一个对佛学情有独钟的人,他喜欢与一些禅师谈天说地,从中领悟佛学的智慧。使得读者读起来既有了阅读佛经的味道,但又能从平实的道理中感受到深刻的哲理。

封面里有一句话:“在世俗的生活中,宇宙、天堂、永恒、无限、神圣、天使……都是那么的遥远,可是当一个人深深地融入一粒沙、一朵花、一只百灵鸟,也就进入了生之秘境。”这句话来自书中的一篇散文《一星如月看多时》。其实,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这句话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感悟。在世俗中,我们总会有一些梦想,梦想有远有近,有的为之付出就能实现,有的为之奋斗一生却仍然地遥遥在望。任何的追求对自己来说都是遥远的,甚至遥不可及。可是,当自己尝试过追求,即使是没有结果的追求,那么心灵也会因此而成长。自己也会发现周围的一切一切才是真正自己所追求的。而在这时,我们自然也会选择放弃苦苦追求而可望不可即的梦想。心灵的成长会使我们自然地将自己融入周围的一切,哪怕只是一粒沙子。这时,我们才会发现,原来自己所追求的是自己心灵的升华。

或许我的理解并不是大部分人的理解,这大概与我的个人经历有关吧。曾经苦苦追求的梦想,却因为遥远而不能到达。等到无力再去追求时,我才徘徊于放弃与执着之间。直到这句话的出现,茅塞顿开的我悟出了很多。同时,我也发现自己的心灵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抚摸,就像是一个久经战场的孩子最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中,那种心灵创伤被愈合的感觉,真的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八月未央读后感篇十二

第一次接触安妮宝贝的文字,是不习惯,还是怎样,只是不知道一个徘徊正直青春到年少的应该叫女子,还是叫孩子,有着如此悲凉又寂寥的文笔,“颓废,死亡”是她文章时常出现的词语。

这却是最引起内心共鸣的,因为那些都是我们所逃避的故事,只因它是苦闷的过程,悲伤的结局,所以我选择把它们忘记,但它一旦出现,就会感动得唏咧,这些文字是光明或黑暗的力量,属于唯一存在的光源。

其实文字是黑色的旋涡,总能把我们都甩进悲凉或是昏暗的黄昏,在一个无人的角落山洞,舔着自己血淋淋的伤口,一旦有人虚寒问暖,它就受不了,也许空白中,角落里才得以回想,曾经的“欢乐颂”。

当一个人以孤单独身在城市中,只是当着繁忙生活的上班族,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看着有个人生活忙碌却有弦乱的生活,那一刻我们会发现自己,其实好孤单。

未央,是一个恐怖的女子,却有她一生的与众不同。

在十七岁以前,未央生活在南方,有她自己的生活。

在她认识乔后,她很幸福,认识乔后,我想未央不再抬头看天空工,她不需要寻找,也不再寂寞,那是一切的曾经,她们都还是单纯的模样。

乔有长长的头发,未央喜欢它们刷过它的脸颊。

未央说她看一个男人是否适合,只需要十分钟的时间,而乔却用了十年,遇见了朝颜,乔说:“我要嫁给他”。

然而,朝颜的出现,他说,一切都在逃劫难,我们无法遇料,也无法改变,他终于抛弃了相处十年的乔,乔终于成为未央母亲的影子,原来,一个女子可以如此柔弱,如此不堪一击。

未央不允许乔离开,她以自己简单的想法,艰难的维持着一个平衡。因为乔有她母亲的影子,因为她也深深的爱着乔。

未央怀着矛盾的心情,怀了朝颜的孩子,她只是沉默,想着往后的生活,她幻想中快乐的生活。

乔并不快乐,未央不懂,不懂乔的生活,不懂乔要的只是一个陪她走过风雨的一个人,就像乔不懂她母亲的孤单,她倾尽自己的所有,要乔不再坠落,可乔更加明白,“她逃不出,永远也逃不出这场她付出真心的劫难”。

最终,乔,还是离开了,最后伴随着蔡健雅的歌声离开了,对她来说,是屈服,还释放或是解脱,一瞬间,发现她已离开了,忆消失在这世界。

朝颜离开了未央的生活,未还是可以微笑,坚强的带着孩子生活在南方,生活在这个属于乔,她,朝颜,还有孩子的城市。

她,未央,依然可以坚强的说:“她是幸福的”。

最后她说:“我唯一的一个男人,我爱的人里边依然活着的一个,我会继续用无字的信,告诉他我的爱情”。

未央是恐怖的女人,坚强的女人,坚强的让人心疼的女人,我一直这样说。

她一直重复的做着她认为对的事情,用她还稚嫩的思想,抗起对她来说不该承受的东西,她不平凡,从她年少杀死她的母亲的那天起,为了不让她再疯狂的去想念那个男人,为了留住眼睛幽蓝的乔,她执意把乔和朝颜分开,为了不让乔孤独,把乔留在自己身边。

只可惜,这一切,结果是所有人一个个的离开,只剩下模糊的记忆去怀念。

同样,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只是的他们的渴望不同,欲望不同,未央的爱,太过汹涌,太过残忍。

未央是坚强的,女人的命里天生就有柔弱的坚强。

我们一直在逃劫难,这是宿命。

八月未央读后感篇十三

很早就想给看过的书写读后感,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看完这本书后,总有些东西想把它们记下来,也希望以后看完每一本书都把一些收获用文字记录下来。

这本书是五一期间在师大图书馆看的,花了三天时间,约6个小时。一开始翻开书,设计很好,很美,看起来有一种很好的视觉享受,因此,阅读时的心情也是美好的,看到美好的事物谁不会有一个美好的心情呢!

在看书的时候,我总想着自己不要走神,认真去体会作者所描述的情感,可偶尔会忍不住想到自己曾经的一些与作者相似的经历。让读者看到自己的文字后产生共鸣并且联想到自身的一些故事,这或许是一个名家所必备的要素吧,希望自己以后可以多写写这一类文字。

在阅读作者描述一些景物的时候,发现描写很细腻,而且不是单纯的写景,里面夹杂有人物,有情感,给人一种很切实的心理感受。前段时间通讯中心培训写校园文案的老师讲到:通讯写作,做有心人,写校园事。写作过程中,要做到观点故事化,故事细节化。在我看来,日常的文字写作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多一点细节描写,再加入自己的情感,这样的文字定会让人赏心悦目的。

同时写作过程中要合理运用想象,而如何用好,就需要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当用心去体味生活的时候,再联想到一些类似的事物,也会让自己对某一场景的深刻记忆。当然。美好的东西总容易记住,那些不好的就交给时间,让它去把它们磨灭、带走吧。

八月未央读后感篇十四

那次读林清玄先生的一篇文章《清欢》深有感触,下面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它大概讲述了现代的人放弃了简朴的生活反而追求那种繁华的生活,失去了清欢。清欢是什么?可以说是按照林清玄先生的解释“清淡的欢愉”正如林清玄先生提到苏轼的一阕词。“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清淡的欢愉是那么好!

当一个人从野菜中品味出来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当一个人品茶的余香胜过了喝都市里的饮料,当一个人从看每日出生的朝霞和傍晚的日落胜过了电影和电视,当一个人听鸟鸣蝉噪胜过了听世俗的流行曲,这便是清欢。

生活在现代的`城市里,是没有什么清欢的,仔细看一看大街小巷有什么清欢。原来绿荫荫的草坪,是留给孩子们放风筝的,可是现在草坪没了,建起了一栋栋房屋,大街上随时有垃圾,大大小小,堆满了废物,随处可见到痰,细菌弥漫在空中,大城市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受到了污染。

“清欢”在哪儿,在这样繁华的大都市里,清欢已没有了踪影,人们的心被世俗给侵占了。

大都市没了清欢,那些僻静的山和幽静的海总有吧。但事实并非如此,上次登青城山,眺望青城山,满山翠绿,走在路上却惊奇地发现,周围全是袋子……垃圾。

上去后,发现开设的茶馆也有许多的垃圾。

我静静地读着书,身后却是一片吵闹。

很想安静却安静不下,身后是一波一波的喧闹。

清欢到了何处,海更是有着许许多多的易拉罐,那些易拉罐飘浮在海面上,污染着蓝色的大海。像大海的蓝衣服有了许多非常丑陋的补丁。

来到腾冲,非常美丽,古乡古色的小镇,别有一番古韵,可是不久将有机场、宾馆代替了小镇,那种颇具特色的古韵,被遗弃了,取而代之的是繁华与一切。

陪姐姐和哥哥去唱卡拉ok,我厌倦了低俗的歌曲,一晚上没说话,没唱一道歌。

它使我觉得活在了最低层的地方。

读了《清欢》我深有感触,因为让我想起了大都市里的人追求世俗的生活正应证了《清欢》中一段话,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卫生堪虑的啤酒屋去吃蟋蟀,是到黑无暗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乡村野店,胡乱搭成的土鸡山庄去豪饮一番。以及到狭小的房间里做方城之戏,永远重复着摸牌的一个动作。

“为什么现代人不能过着清欢的生活,反而以油为欢,以清为苦呢?”

是啊!现在的人以俗为乐,以浊为欢,他们的身上只有俗这个字,像这种人会懂得清欢吗?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生活在一片世俗的城市里,是永远找不到清欢的,当一个人以浊为乐的时候。就很难体会到生命那种清明的清爽的滋味,只能被世俗代替。而在“欢乐已尽,浊心再起”的时候,人间只会愈来愈无味了,世间也会越来越世俗,根本体会不到欢愉。这篇文章,带给了我深深的体会,清欢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远离繁华的生活的一种热爱。

正是人们生活在世俗中,对这种生活从没有了追求,所以也不明白清欢的乐趣。

当人们尽情享受着大都市里的一切繁华与昌盛,享受着那种假的宁静实际上是多么悲惨。不会体会到清欢不会体会到那种简朴,疏淡,平静的生活的悠闲与自在。永远品尝不到清欢的乐趣,清欢是一种真正脱离世俗而追求清淡的愉悦,而有些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仍满脑子尽是世俗的想法。已经与世俗合为一体了,哪里还追求清欢。是啊!世俗已侵占了他们的心,高兴了,就跑到充满浓熏烟油味的小地方去吃着一些不卫生的烧烤,那些烧烤背后是那恶心不卫生的制作过程。而且还说一些粗话,猜拳。

不高兴还打人,这些就是我们生活的大城市充满了太多的世俗,我们无奈,清欢的踪影没有了,其实这篇文章传递给我们的是,现代人丢失了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失去了清欢,从而变得堕落。而对失去了清欢林清玄先生则是发出了一种哀叹。人们走向了世俗,抛弃了清欢,清欢为什么没人追求,正是人们已经对这种简朴的生活有了厌恶,才去追求那世俗。

此时让我想起一首诗: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

人生难得几清明!

八月未央读后感篇十五

《紫色人形》这部小说给我一种强烈的震撼,毕淑敏用一种几近残酷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用生命作为誓言的爱情故事。一块看似普通的油布,一段相隔已久的时间,一次穿越流年的讲述,描绘出一双相守不渝的恋人所经历的最初的也是最后的爱情。

两张相距很近的病床,却足以构成隔断了一对恋人的距离,但是有谁说过,在最远的距离,心丽的最近,因此他们选择了将歌声化为翅膀,在拘束的病房中就能展翅翱翔。

最终,当呻吟的低沉割断了歌声的命脉,冥冥之中已经为这对恋人判了死刑。我想,他们并不是失败的,他们的爱情短暂的,正如他们的身影永远镌刻在陈旧的油布上却总也无法清洗一样,不要说什么海誓山盟,刻骨铭心的爱情最终是刻在两个人的心里,可在时间的流沙中的。

紫色人形,我一直在想,他们的皮肤应该不是紫色而是黑色的吧,但是读到文章的最后我才明白,他们,拥有了最浪漫的颜色,最耀眼的爱情。

《昆仑殇》一群普通的军人,用生命与感情写就了一段回响在世界最伟岸山脉上的凯歌。作者之所以用“殇”这个字,不是为了夸张深重的面对死亡的悲痛,也不仅仅是为了弘扬军人的光辉,我想或者毕淑敏有着最单纯的表达,这只是一群人的祭歌,但是这群人,却让整个昆仑背负了难以排遣的沉重。

在拉练的一路上,太多的军人有着想说却说不出的话,他们已经没有机会诉说。有太多的军人失去了本可以成为亲人的战友,他们已经没有机会表达。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行军队伍如一条巨龙盘卧在昆仑的脊梁,但是谁都知道,他们又是那样的脆弱,因为在自然的面前没有谁能称的上是坚强。

人是如此,感情亦是如此。爱情,亲情,它们都被埋在了昆仑的冰封白雪之下,铸就了永远却不久远的殇。

看完这篇文章,沉重的不是见证生命的陨落,只是为那总也不能说明的,久久不能排遣的情感纠结不清,念念不忘。

《预约死亡》文章开头的幽默让人觉得心情沉重。一张预约死亡的诊断书,一段临终呼吸的录音,不得不说,这是震撼人心最好的证据。“临终关怀”四个字有多少人不屑去了解,有多少人不敢走近,又有多少挣扎在死亡边缘的人们期待着社会的关注。

从临终关怀医院普通的护士,到院长,再到迫于出国又无法承受道德谴责的儿子,一个个人物形象展现的不仅仅是不同的人对于死亡不同的看法,我想更多的还是我们每个人内心中对于死亡的矛盾心理。

文章想要唤起的是人们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关注,更多的也是对于生命的关注,如果亲情不再,责任不再,那么,生命的尊严也就不再。或者,这也是血缘所不能解释的存在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1685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