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注意逻辑清晰,内容全面,语言简明扼要。教案设计的重点是要明确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的过程,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连贯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认识歌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知角是有的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1、引出角
谈话:同学们,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纷纷举手。)
指一名学生上台来摸。学生摸出后,加以激励。随后提问:如果让你们来摸你也能摸出来吗?(生齐答:能!)
师:你们都这么确定能摸出圆来,请问有什么窍门吗?
(学生答:因为别的图形都有角,可是圆边上都是滑滑的,没有角。)
师:同学们真有办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角”,角也是平面王国里的一个成员。(板书:认识角)
2、找角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除了圆,其余的图形中都有角,那么我们就先拿出三角形,请你把角找出来。
指名学生在三角形上找角。
(学生找角只摸顶点。)
教师示范指角:刚才同学们摸的是角的一部分,正确的摸角方法应该是这样的:(教师从顶点出发摸两条边)。
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重新摸三角形的三个角。
师:现在让我们到生活中去找找角吧!
1、 抽象角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一看,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学生自由的找角,并全班进行交流。)
师:将这些物体面上的角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教师边说边点击课件从剪刀、三角形、闹钟上抽象出角。如图:)
2、画角
师:(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下面看一看老师怎样画角?先画一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再在里面画一条弧线,就成了角。(教师分别在黑板上画出以上三个角。)
3、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画的三个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全班交流得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教师板书:如图)
边
边 边
顶点 顶点 顶点
边 边 边
4、练习
判断: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题。
判断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在追问: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5、做角“想想做做”的第2题。
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操作,指名到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全班交流操作情况。
1、认识角有大小
(1)谈话:我们的这个新朋友真的很调皮,它还会变化呢!
教师再转动分针和时针,使夹角变小。
提问:现在这个角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角怎么样?(板书:角有大小。)
(2)课件出示例题2中的三个钟面。
让学生比较那个角最大,那个角最小,并说说是怎么比较的。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可能是观察边叉开的程度,也可能数格子,都肯定鼓励学生。)
2、 做角活动
(1) 谈话:角有大小,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用准备好的材料做活动角。
(2) 同桌每人做一个角,比一比谁的角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发现凭观察难以比出大小的角,让这两位学生上台全班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用重叠法比较。
多媒体课件演示用重叠法比较的过程,让学生观察。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4)引申
a、“想想做做”第3题。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角?(剪刀、扇子)引导学生把扇子和剪刀慢慢打开或合拢,观察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的变化。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b、“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明确题意。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你发现折出的角中,那个最大?那个最小?指给同桌看。
1、谈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个图形?
如果你是角,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指名学生作角的自述。
3、实践作业: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找一找,摸一摸。
游戏的导入引出“角”,然后教师点题说明本节课就来认识“角”,从生活实际引入,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得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有一种亲切感,不是突如其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同时因为他们对角并不陌生,也就增加了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摸角”和到生活情境中“找角”以及后来的“做角”给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展现自己并有机会展现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愿意尝试的勇气和实践探索的精神。
认识歌教案篇二
学习小数是认数的一次重要扩展,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往往采用小数表示。本单元初步教学小数的知识,也为第二学段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小数。
例3: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8、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一位小数;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会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课时。
课件和配套光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小明家新装修了一个书房,今天他约了好朋友想自己去新开的世纪百盛购物广场买一张合适的书桌,(出示例题图)。他需要的书桌是怎样的?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书桌面的长和宽。
你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这样的数叫――(板书: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看谁先和小数交上朋友。
0.5读作:零点五,0.5米就表示5/10米。
0.4米呢?它表示什么?
出示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填写后,出示答案,全班订正,指导做错的学生纠正错误。
2.教学例2。
创设情境:小明和小红选完书桌后又选了三样学习用品(出示:教材第87页例2的商品图)。
营业员正好在为这些新上架的商品以元作单位标价。你能和营业员一起来正确标价吗?(四人一组讨论)。
6角用元作单位是多少元?
为什么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角呢?
板书:1元2角1.2元1.2读作一点二。
3元5角3.5元3.5读作三点五。
谁来读一读这几个小数?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商品图,让学生将价格写成小数,并读一读。
(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上面的一段话,让学生自主阅读。
引导学生说一说:0.5、0.4、1.2、3.5的整数部分是什么,小数部分是什么?
师:那这些小数该怎么写呢?让我们动手试试。(教师随机报出一些小数,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特别强调小数点的写法)。
(2)出示:说一说下面各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
70.61.8380145.2。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再让学生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数轴,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提问后,完成填空,教师巡视,注意收集错误的答案,以便全班交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辨析。
3.完成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试着用小数表示课前到商店了解到的商品价格,再在小组内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通过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主题图,谈话引入:今天天气真热,童童想到冷饮店买些冷饮。
请大家观察价目表,看看这里有哪些品种的冷饮,价钱分别是多少?
学生看图,教师指名说说每种冷饮的名称和价钱。
教师整理板书: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砖1.5元,蛋筒2.2元。
提问:通过这些商品的价钱,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谈话:童童想买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个贵一些,你能帮她比一比吗?
揭题: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提问:如何比较0.8和0.6的大小?
课件出示:0.8○0.6。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交流、汇报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三:因为8比15小,所以0.8。
(2)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多,这些方法都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这两个数。
(出示数轴图)提问:你能在数轴上标出0.8和1.5的位置吗?
学生在教材中的数轴上标出两个小数的位置。
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不相同时,可以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3)引导:在数轴上标出0.6,比较0.6、0.8和1.5这三个数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学生独立标出位置,并比较大小。
(4)任意选两种冷饮,比一比价格,再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主要比较以下四种情况:
0.8○2.20.6○2.21.5○2.2。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的方法,师生共同讲评。
比一比:四种饮品,哪种冷饮最贵,哪种最便宜,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结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提问:我们在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1)采用换算单位法,把较大的单位换算成小的单位。
(2)数轴比较法,先把这些数依次在数轴上标出,然后比较其大小。
(3)整体比较法,即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谁大这个数就大;位数不同,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时候,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两条彩带各长多少厘米吗?(6厘米和9厘米)。
再问:用分米作单位,这两条彩带分别长多少?
再问:你能比较这两个小数吗?(0.6分米。
(2)要求:先写出小数再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说说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根据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小数,然后比较大小。
指名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比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回顾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再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汇报。
4.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在数轴上标出数,然后按顺序把三个数填入括号内,最后集体交流,说说比较的过程。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认识歌教案篇三
1.使学生能够大胆地、大方地介绍自己,并学会自我介绍的一些基本方法。
2.指导学生认识班里的同学和任课教师,知道他们的'一些情况和特点。
3.对班级同学和教师产生亲近感和进一步交往的兴趣。
一、导语。
小朋友,从开学到现在你认识几个小朋友啦?说说他们的姓名?
二、揭示课题。
板书:我叫……我家住在……我喜欢……我会……。
2.同桌互相介绍。
3.反馈:说说你的同桌叫什么?家住哪里?他喜欢什么?他会什么?说说名字的由来。
三、才艺大比拼:拿出自己的绝活,来比一比,赛一赛。
五、小结。
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许多的同学和老师,了解到了他们许多情况,同学之间,老师和同学之间互相了解,就能做好朋友。
认识歌教案篇四
1、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小手,乐意用语言表达。
2、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手图片一张;字卡片(手背、手心、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橘子
一、引出主题
1、师:快来,快来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啦!
2、(放音乐)做游戏。教师边讲边做动作
3、师:刚才我们一起做游戏了,是用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呀?
二、游戏:认识小手
1、师:看看我们手上都什么?
2、师:有几个手指啊,来数一数?
3、师:你认识他们吗?
指导:(1)我们一起来拉拉勾,拉勾的手指叫什么?
(3)宝宝们真聪明,看看我用了哪根手指?
(4)我们把小手拿出来看看谁最高啊?它旁边各有几根手指啊?所以它叫中指,在中间的。
(5)还有一跟手指真可怜没人踩它,它没有名字,所以叫无名指。
4、出示手图片,图字相结合
小结:边说边出示字
三、游戏“变魔术”
1、师:我们的小手会变魔术:小手小手变魔术,变出小鸡叽叽叽。
2、幼儿变魔术
3、教师用儿歌总结出来。
四、能干的小手
1、师:我们的小手除了变魔术外,还可以干吗?
3、师:看看小橘子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小橘子,圆又圆,剥开橘皮露橘瓤,爸爸妈妈吃了甜到心里面。
在活动结束时,我示意幼儿挥挥小手,用小手给客人老师再见,引领幼儿走出活动室。既能和活动开始部分相呼应,又能再次引发幼儿探索小手的兴趣,使幼儿在亲切、和谐的氛围中自然的结束活动。
认识歌教案篇五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掌握几百几十几的读法、写法。
:计数器、方块图。
1.数数。
1)一百一百的数,从100数到1000。
2)一十一十的数,从830数到1000。
2.根据计数器上的拨珠,写数并说说他们的组成。
480、620、790、910。
3.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千以内的数。
(板书:认识几百几十几)。
1.出示例题方块图。
1)指名学生完整的说图意。
2)独立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再交流。
3)学生思考:借助计数器怎么表示?
4)指名借助计数器,讲解。(师补充)。
先在百位上拨4个珠,问:现在有几个几?再在十位上拨5个珠,现在又增加了5个几?
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问:现在增加了多少?4个百、5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指名完整的说四百五十的组成。
5)根据前几节课的知识,四百五十应该怎样写呢?(指名生说)。
2.练习:指名学生上台拨珠,其他人根据拨的情况写出这个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3.教学试一试。
1)在计数器上拨出597,请学生说说它的组成。
2)一个一个的数,从597数到612。(学生自己边拨边读,遇到问题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的。
4)小结:当一个数末尾有零时,不读;一个数中间出现零时,要读出来。
5)生把要数的数字写下,指名板演。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学生看图,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小结:千以内数的写法,强调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写法。
2.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完成。
2)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3)讨论:从练习中你知道了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指名读每张照片中的数字。
2)指名结合照片说一句话。
3)在身边找一找,说说类似的带有数字的一句话。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生独立完成,说说在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6.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指名读每组中已经写出的三个数,再想想每组有什么规律。
2)生独立完成。
读写一个多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认识歌教案篇六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多媒体课件、米尺、绳子、学生尺、等
游戏导入,引起认知冲突请学生用厘米量黑板。(课独自探索,也可与他人合作)
认识米
提问:这样测量你感觉怎样?(麻烦)
要想方便的测量就要认识另外一种尺子米尺。
介绍米尺
展示米尺,告诉学生从1100厘米着一段正好是1米。
建立表象
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获蒋两臂张开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用米量
用不同的方法测量1米的绳子长是多少厘米?
汇报方法(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
实践活动
测一测,你跳远的距离是多少米?
四人一组,分组操作。
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学监督帮助。
量一量:黑板长、宽,教室长、宽及教室门的高和宽。
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1、小华用一根3米长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水深多少米?
认识歌教案篇七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4—5岁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对环境中的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兴趣,能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生活中很多地方可以用到数,并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数字,如:早晨入园时与幼儿交谈:“今天几点起床的?几点上幼儿园的.?”让幼儿对数字有了感性认识;又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问问幼儿:“谁排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幼儿形成了序数概念。中班幼儿年龄还小,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数概念的获得需要大量操作活动和游戏来完成。传统的数字教学略显单调、枯燥,因此我大量运用多媒体和操作卡,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使孩子们能更好地学习。
掌握8的实际意义。
学习8的形成。
1、学会8的形成,并认识数字“8”;。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1、自制课件一套。
2、点卡若干。(卡片上有数量1至7的点)。
3、操作图片若干。(卡片上有数量1至8的物体)。
4、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至8点子的老鼠图片。
(一)开始部分:
1、老师带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复习认识数字1-7。
2、幼儿自由选择1-7的点卡,继续巩固对数字1-7的认识。
(二)基本部分:
1、操作课件,学习数字8的形成。
2、让幼儿看幻灯片数一数有几个樱桃,几条小狗,并出示数字“8”,观察其外形特征。
3、进行闯关游戏,巩固幼儿对数字8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束部分:
游戏《捉老鼠》,继续巩固幼儿对数量“8”的正确判断。
玩法:请出“黑猫警长”,黑猫警长请大家帮他捉身上有8个圆点的老鼠。在《黑猫警长》音乐声中,幼儿快乐的捉老鼠,教师参与并指导游戏至结束。
(四)延伸活动:。
1、依班级幼儿能力表现,设置相关作业投置益智区,供幼儿练习;。
2、家园配合:利用生活,游戏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8的意义。
1、让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和节奏的变化。
2、大胆创想各种动作,表现音乐内容,体验表演的乐趣。
3、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多媒体课件(蝴蝶的演变过程)、纱巾一人一条、彩条袜子一人一只。
认识歌教案篇八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角的符号,比较角的大小。
3、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白板课件。
揭示课题:认识角(用白板上的聚光灯)。
1、看一看(出示白板课件)找出剪刀、
三角板、闹钟上的角。
2、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上还藏有角?
3、指一指(白板上的资源库学校大楼图)学校大楼上的角在哪里?
数学家也给角的各部分起了名字,这个尖尖的点就叫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白板课件)演示角的画法。
3、教师示范角的画法(白板上的直尺和笔盒)。
4、标记角(白板笔)。
1、(出示白板课件)比一比三个钟面上角的大小。
2、教师演示(白板上的学科工具平面图形),得出结论: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3、(白板课件演示)蓝角和红角比大小,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1、判断(看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找一找(数一数平面图形内各有几个角?)。
3、说一说:(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
4、小小歌谣:《小小角》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同学们这节课学习的特别认真,老师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五角星(用白板上的插入功能出示五角星)请大家课后讨论研究五角星上藏有几个角。
认识歌教案篇九
教材分析:
教材从观察情景图入手,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事情,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人民币的用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近,他们在学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接着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认识、交流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再从分类、换钱等活动中深化人民币的认识,从中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目标:
1、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换钱的游戏活动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及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面值人民币票样、零钱。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了解人民币的历史,体会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
二、说说人民币的用处。
1、同桌互相认。
2、考眼力,指名认识人民币。
3、交流你是怎么认的。
4、仔细观察,你还能看到哪些主要的图案。
四、分类。
1、同桌合作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分类。
2、在实物投影下汇报。
五、猜价钱。
出示一些文具,猜猜它们的价钱,再出示实际应付的钱,让学生认一认。
六、在换钱过程中体会1元=10角,1角=10分。
1、师用1角换学生手中1元,在活动中体会1元=10角。
2、唱歌《一分钱》。
七、小小银行,模拟换钱。
(1)师生换钱。
(2)同桌练习。
(3)指名表演。
八、摸袋游戏。
九、全课小结。
课堂实录:
一、故事导入。
师:我们都知道,现在在买东西的时候用什么付帐?(钱)可是,古时候还没有出现货币之前,人们是怎么购买东西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个小故事。(课件播放故事)。
老师带着学生回顾这个故事,故事中的这个人想买什么?(船)卖船的人让他用什么买才肯把船卖给他?(羊)他又找卖羊的人,卖羊的人需要什么?(斧头)还好他身上带有斧头,这样他用斧头买了羊,又用羊买了他想要的船。你觉得他这个买法怎么样?(很麻烦)还是现在有了钱便利多了,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说人民币的用处。
师: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会用到人民币?
生1:买吃的东西的时候。
生2:买衣服的时候。
生3:买车,给车加油用到钱。
生4:妈妈发工资。
师:老师这也有些例子,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
1、上车投币;
2、到超市购物;
3、到柜元机提款。
师:刚才我们说了人民币有这么多用处,那你认识它们吗?
1、同桌互相认人民币。
师:老师给你和同桌准备了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你和同桌一张一张的往外拿,每拿一张就互相认一认。(老师巡视并提醒边认边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2、汇报交流。
(1)师:老师这也有一套人民币,想考考你的眼力,你能快速认出他们吗?
课件依次出来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学生认。
(2)师:你们可真厉害,是怎么认的?
生1:我是根据颜色认的,我知道100元是红色的。
师:你说得很多,那是不是只有100元是红色的呢?只根据颜色认行吗?
生2:我是根据大小认的,大点的是100元的,小点的是1元、2元的。
师:那差不多大的怎么区分?
生3:我是根据上面的数字认的?
师:只看数字行吗?那1元和1角都写着1。
生4:除了看数字还要看上面的汉字。
师:数字后面都有哪些汉字?
生:有圆、角、分。
师板书:圆(元)角、分,这就是人民币的单位,一齐读一下。
(3)你们静静地观察这些人民币,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小秘密?
生1:我发现上面有毛主席的头像。
生2:我发现上面有花卉。
生3:我发现上面有国徽。
师:“国徽”你找到了吗?它是什么?(它是我们国家的标志,所以我们在使用人民币时一定要爱护它,不要乱写乱画)。
四、分一分。
师:你们看,这些人民币这么放在桌子上是不是太乱了,咱们给它分分类整理一下吧。
(1)先自己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再和同桌商量商量,一起在桌子上把它整理好。
(2)集体交流(实物投影演示)。
生1:是按钱上的数字的位数。
师:你的想法真独特。
生2:是按纸币和硬币分的。
生3:是按元、角、分分的。
师:同学们整理得都不错,不过小朋友们要注意,因为人民币有很多人都用过,上面难免会留下病毒和细菌,所以为了保障小朋友们的健康,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好习惯。
五、猜价钱。
课件依次出示:一支铅笔、铅笔盒、书包让学生猜,再出示钱让学生认。它们分别是3角、6元5角、35元。
师:我们现在了解了这些文具的价钱,又认识了钱,以后再买文具时我们就可以不用爸爸妈妈带着了。
六、兑换人民币。
1、1元=10角。
师:咱们又认钱又换钱一定很累了,一起唱首歌休息一下吧。课件放《一分钱》。
七、小小银行,换钱游戏。
(1)师生换钱。
师:您好,我有一张5元钱,麻烦您给我换些零钱好吗?
生1:好的,我用5张1元钱换给你。
师:谢谢。
生:不客气。
师:我这有一张2元钱谁愿意换给我?
生2:我用两张1元钱换给你。
(2)同桌练习。
(3)指名表演。
生1:您好,我有一张1元钱,麻烦您给我换些零钱好吗?
生2:好的,我用2张5角钱换给你。
师:谢谢。
生:不客气。
师:这个小营业员不仅称职还很有礼貌,这1元钱还可以怎么换?
生3:5张2角。
生4:10张1角。
八、游戏:摸袋。
师:我这还有一个好玩的游戏,想不想玩?仔细听规则。
我这有两个袋,一个上面写着1,里面装着带有数字1的钱,一个上面写着5,里面装有带有数字5的钱,咱们男一组,女一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各从袋子里摸一个钱,大者为胜。
利用课件分别从两个袋子里随机抽出5分、1角;5角、1元;5元、1分。
九、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肯定有很多小朋友会独立到使用人民币了,但我们还是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要乱花钱。
课后反思:
课程改革赋予我们很多新思想和新理念,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本节课我正是用这种理念来设计教学的,力争体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
这节课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唱歌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始的故事引入,使学生了解了人民币的发展历史,从中体会人民币的优越性以及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猜价钱的游戏是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巩固人民币的认识,培养他们的估计意识,在猜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摸袋的游戏是让学生在深化人民币认识的同时,在比较过程中体会到辨认人民币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后边的单位。这些知识都渗透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探索学习中来。
在这节课上学生有三次进行了自主合作学习,分别是认钱、分钱、换钱。为了使他们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我首先为他们创设合作的氛围,课前我让他们与同桌交朋友,握握手,为合作创造条件。学习前我让他们明确内容和要求,使他们知道该干什么和怎么干,保证了活动顺利进行。学习时我以朋友的身份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内化了所学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后来模拟换钱游戏时学生不够熟练,主要是因为为学生提供的时间不够充分,为他们准备的学具不太好辨认,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除了要让他们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他们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倾听交流,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对于教师而言,更要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
认识歌教案篇十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四中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及时鼓励。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这道题就藏在数学书中36页,谁能找到它,快速的练一练。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快速的找到37页练一练第二题,看谁涂得又快又漂亮。
3、在点子图上画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看谁的动作最轻画的又快又好。
4、数一数。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个数。
5、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认识歌教案篇十一
5以内各数,在整数集合中是最为简单的几个。由于数小,抽象程度较低,儿童理解也比较容易,大部分儿童在入学前对5以内的各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1-5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将1-5的认识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此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认识1―5,会读、写1―5各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按顺序用数描述物体的个数并进行交流。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会用5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步建立数感。
(一)激情引趣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动物吗?我们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出示:大象1只、犀牛2头、长颈鹿3只、小鸟4只……)
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那一种?数清你所喜欢的动物的个数,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与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你是用几个圆片来表示这种动物的只数的?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有几只?
小结:小朋友们所摆出的圆片都在1―5之间,今天我们一起认识1―5。
(二)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 摆一摆。
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请每组的一名代表上台摆出圆片和数字卡片,全班交流。
2、 拨一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学习伙伴――计数器。
找一位同学到前面的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再从5拨到1,好吗?(学生拨珠,边拨边说)
3、 写一写
刚才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自己先来试一试,把这些数写在自己的书上(描红),从1写到5,一个数写一个,看谁写得最好。写完后,小组内相互评价,最后老师评价。
教师示范书写1―5,重点指导写5,第2笔,在斜竖靠上的地方写横,注意要平。学生练习书写。
(三)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
(2)汇报。
2.猜数游戏。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小组活动。)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认识了1、2、3、4、5,并且会写它们了,同学们今天表现的非常出色,希望做作业时更加认真,看谁写的最好!
认识歌教案篇十二
认识角是国标本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64-66页的内容。本课是第1课时,主要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感悟角是有大小的,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感悟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想。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活动角、多媒体课件、白纸等。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纸、一个图钉、两张硬纸条。
一、创设情境,感知角
二、探索新知,认识角 1、抽象角,认识角。
认识歌教案篇十三
1、播放课前准备好的电脑绘画,学生边看边惊叹。
板书课题:认识“画图”
你们知道怎样来启动这个程序吗?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是怎样操作的?
1.启动“画图”程序。
步骤:在启动windws98后,单击“开始”按钮,鼠标指针依次指向“程序(p)”“附件”,单击“画图”命令。(师演示)。
或者:双击桌面上的“画图”快捷方式。
这时屏幕上就出现了“画图”程序的窗口。
学生操作:启动“画图”程序(师巡视)。
2.认识“画图”窗口。
“画图”窗口除了有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外,还有一些特有的组成部分。
(1)画图区。
在这个窗口中,有一大块空白区域,这就是用来画画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画图区”。
(2)工具箱。
画画当然需要很多工具,在画图区的左边有一个工具箱,里面有橡皮、铅笔、喷枪、直线等16种绘图工具,这么多工具怎样来记呢?不要着急,把鼠标移到其中一个工具按钮上,停留几秒钟,你会发现什么?(出现此按钮的提示)而且形象化的按钮本身也能帮助记忆。
那么我们怎样来选择这些工具呢?下面老师就以“直线”工具为例。
方法:单击工具箱中的'“直线”工具按钮,“直线”工具按钮立即凹下去,这表示已经选定了“直线”工具,使用它就可以到画图区去画直线了。
[试一试]。
认识工具箱中的不同工具,并试着分别选定工具箱中的“多边形”、“喷枪”、“矩形”工具在画面上尝试,想干什么用。(学生操作)。
(3)工具状态选择器。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选定不同的工具时,在工具箱的底部分别出现了不同的选择,我们把它叫做“工具状态选择器”。它是用来确定所选定的工具的类型、大小、范围的,想怎样变线条粗细。
(4)颜料盒。
一幅好的图画当然少不了色彩,你们知道选择颜色的地方吗?(在画图区的下面)我们把它称为颜料盒。使用时只需把鼠标指针移到你要选用的颜色上,单击就可以了。
3.退出“画图”程序。
如果我不想画画了,那怎样来退出这个“画图”程序呢?
方法:单击“文件(f)”菜单,出现下拉菜单后,找到“退出(x)”命令,单击它。(师演示)。
如果还没有保存画好或修改过的图形,则在退出“画图”程序时,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对话框。这时,如果单击“是()”按钮,则保存图形后再退出;如果单击“否(n)”按钮,则不保存图形就退出;如果单击“取消”按钮,则不退出“画图”程序。
想:还可以怎样退出?
练习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
教师巡视。
[读一读]。
请同学们把书上的“读一读”看一下,看完以后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4.练习。
(1)说说启动“画图”程序的方法。
(2)说说工具箱中有些什么工具。
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画图”程序,学会了怎样进入与正常退出windws98的“画图”窗口,初步掌握了一些工具的用法,以后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画图”程序的使用。
认识歌教案篇十四
1、小兔拼图。
2、1个大骰子。
3、保龄球、统计表。
4、磁性数卡。
1、玩拼图。
幼儿根据每块拼图卡后的数找到底板上相应个数的几何图形框为好,拼出小兔图形;
教师问:穿红衣的小兔有几只?不带蝴蝶结的小兔有几只?
幼儿回答。
教师请幼儿将相应的数字卡片放在统计表内。
3、玩骰子游戏。
教师示范撒骰子,当骰子停下以后,面上是几个点,幼儿与教师就做相应的拍几次手。
如:面上是5个点,就拍五次手。
4、玩保龄球。
老师首先介绍游戏规则:幼儿轮流打保龄球,其余幼儿点数或目测打中的个数,比一比谁打中的保龄球最多。
幼儿分为两组进行比赛。
认识歌教案篇十五
1、通过观察,了解猫的外形特征及相应的生活习性。
2、感受猫的各种趣事、,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图片:各种形态动作的猫。
一、导入。
1.引起兴趣。
教师:今天有一只小动物要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2.出示小猫。
(提醒小猫怕生,怕噪音,小朋友别发出很大的声音)。
二、展开。
1、观察小猫脚部特征。
(1)小猫的爪子是什么样的?
观察小猫的爪子,尖尖的、弯弯的。
(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说说)。
(2)你知道小猫尖尖的爪子有什么作用呀?
(幼儿学学爪子抓老鼠的样子。)。
(3)尖尖的爪子长在哪里呀?(脚上)小猫有几只脚?
(4)小猫的脚上除了爪子还有什么?说说那块肉垫。
(5)小猫为什么走路要静悄悄。
2、观察小猫脸部特征。
(1)看看小猫的嘴巴有什么特别吗?(三瓣嘴)。
(2)小猫的嘴边长着什么呀?(胡子)。
怎样的胡子?(细细长长)。
(3)小猫的胡子有什么本领你知道吗?
(4)这些都长在小猫的哪里啊?(脸上)。
3、感受猫的生活习性。
(1)教师:小猫主人给小猫拍了些照片,看看小猫在家都干什么呢?
(2)欣赏图片。
调皮的小猫。
睡觉的猫。
爱干净的猫。
它为什么老舔自己的毛呢?说明小猫怎么样?
三、结束。
小猫可以做我们的小伙伴,我们都要保护爱护它们,不要伤害它们,只有你去伤害它它才会攻击你。
小猫还有很多品种,让我们来看看其他种类的小猫是怎么样的?
(看照片)。
认识歌教案篇十六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小精灵聪聪也非常喜欢,并且他还把我们的校园画成了一幅美的画儿,想不想欣赏一下?(出示校园主题图)。
1、从这幅画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2、其实,有一位新的数学朋友也藏在画中,猜猜看,它是谁?
3、对了,就是角。它藏在老师拿的三角板中,藏在老爷爷带的剪刀里,还藏在,又藏在,哎呀,到处都是它的足迹!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角。(板书课题)。
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一)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1、老师先来了解一下,你们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识?
3、老师也找到一些物品,上面有角吗?谁过来边指边说给大家听。
(二)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是否都是角呢?数学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接着研究好不好?(电脑演示,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
2、你认为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4、谁来指出这个三角板的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6、现在,谁再说一下,角到底是什么样的?
(三)巩固练习:
1、现在你知道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了,对吗?谁来判断?(出示图一)。
2、看来,数角时不漏数,也不要错数,考考你!(依次出示图一、二、三,让学生数角)。
(四)实践操作,丰富认识。
1、学习用尺子画角。
(1)要想设计,不会画角怎么行?那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漂亮的角呢?小组自己研究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出的画角方法既快又好?(师巡视)。
(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生交流),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老师也来画一个。你们能再画一个开口方向和这个不同的角吗?(找三生板演,余生在下面画,并相互欣赏)。
(3)画得真好,能标上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2、做角。
(1)、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一个小巧手的游戏,好不好?你面前有许多材料,除了图形中原有的角,你还能做出其它的角吗?看谁做的角最巧妙,老师这儿还有奖品鼓励呢!
(2)、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做出的角?(生纷纷出示用线绳拉出的角,用圆形纸片折出的角,以及用硬纸壳做成的活动角等等)。
3、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这位同学说用重叠的方法验证一下,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电脑演示重合的过程)。
(4)、对,科学家也发现了这个秘密,齐读一遍。(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角的初步认识》设计说明。
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个层次使学生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课的一开始,人学生熟悉的校园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1、让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2、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自由选择材料做角,在互相交流中发现角有大有小,为进一步探究角的大小与其边的长短无关做好铺垫。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突破角的大小与其两边长短无关这一难点时,我先利用有趣故事引入,以激发起学生急于探究新知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献计献策,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充分利用电脑教学的优势,通过重合两角以及边的变化来使学生进行直观的理解。当然这一点用传统媒体也是可以实现的。象活动角,伸缩角等等。
三、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课的最后,我通过让学生欣赏画,来引导学生利用角一创作画,融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可谓一举多得。
认识歌教案篇十七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71页。
1。 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 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一、 情境激趣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
揭示课题:认识角。
二、 自主建构
1。 联系生活实例感知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2。 抽象出角的图形。
师: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3。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学生操作。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4。 练一练。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5。 感知角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
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
生2:角在变大。
师:再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小)
生:角在变小。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
6。 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
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
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
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
师:到底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
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
生:第四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认识歌教案篇十八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71页。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一、情境激趣。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
二、自主建构。
1、联系生活实例感知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2、抽象出角的图形。
师: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学生操作。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4、练一练。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5、感知角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
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
生2:角在变大。
师:再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小)。
生:角在变小。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
6、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
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
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
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
师:到底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
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
生:第四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认识歌教案篇十九
1、通过观察梳子的外形,使幼儿正确地认识汉字笔划“|”,巩固复习已认识的汉字。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从上往下连点描画“|”的技能,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前书写活动的兴趣。
3、教幼儿学会正确的握笔,逐步培养幼儿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
4、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长毛绒玩具狗一只,梳子一把,幼儿描画练习纸每人一张,彩笔人手一支,幼儿已认识的汉字卡片若干张。
1、教师讲述故事“送你一把梳子”,激发幼儿兴趣,启发幼儿想象出送一把梳子给长毛狗的好主意。
接着,教师出示梳子,引导幼儿一起观察讨论,知道梳子有把和齿,齿是一根一根的,直直地排列得很整齐。
2、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
教师在黑板上写“|”,然后与幼儿一起讨论,认识竖的名称,了解其特点,扩展幼儿的想象。
提问:1这是汉字笔划竖的符号,请小朋友看看它像梳子上的什么?2它还像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里看过像这个符号的东西?(筷子、牙签、铅笔等)3请大家仔细看看,竖是什么样子的?使幼儿知道竖是从上往下的一条直线。
3、围绕阅读重点活动。
教师组织找找竖线在哪里的活动,出示已认识的汉字,请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含有笔划“|”的汉字。
出示“中、上、下、大、人、牛、羊”,请幼儿交流讨论,并说出来。
4、归纳阅读内容。
(1)教师出示梳子画面,示范从上往下地连点添画梳子的齿,进行竖线描画练习,为幼儿独立活动提供样板。
(2)幼儿人手一张描画练习纸,让幼儿进行画竖线做梳子送给长毛狗的活动。
(3)教师用一把真的梳子,为长毛狗梳头,并以长毛狗的口吻对大家说:“谢谢你们送给我梳子,你们瞧!现在我的头发很整齐了,谢谢小三班的小朋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幼儿掌握了基本的笔顺规则,提高了写字兴趣,激发了写好字的欲望,掌握了正确的坐姿和写字姿势,学会了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足的是幼儿正确的坐姿和写字姿势坚持时间太短,一不注意就坐歪了。相似的笔画写着写着就写错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32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