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福建的春节小学范文(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9:00:26
最新福建的春节小学范文(21篇)
时间:2023-11-30 09:00:26     小编:笔尘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课题,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应对这种关系呢?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归纳的方式来总结所要总结的内容。看看别人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一

在老福州人眼里,春节时有些食品是铁打不动的,比如青红酒、太平面、年糕、肉燕、鱼丸和肉丸。正月初一煮年糕吃,寓年年高升之意。而太平面通常是福州人正月初一的头餐,很是重要。因为由线面、高汤和两个鸭蛋组成的太平面寓意一整年平平安安。

现在晋江、惠安一带仍有这种民俗活动。除夕夜,吃完年夜饭,人们都会在天井或自家门口“跳火群”,边跳边念:“跳出去,出外平安得福气;跳入来,年年保庇大发财;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满厝内。”跳火群的人们期盼来年运道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连城、永定县区盛行,是客家人每年正月十五举办的大型汉族民俗竞技活动。七棚古事,每棚两名儿童,分成两个层次,按戏曲装扮,化妆脸谱,身着戏袍,用铁圈、铁杆固定,一名扮领先的天官主角,一名扮护官的武将,每棚约四百余斤。走古事被誉为“客家狂欢节”,是连城闹元宵的盛大活动,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流传于武夷山市兴田镇枫坡村一个很独特的民间社火活动。活动从正月十四晚上开始,由村中最有威望的.长者率领“舞灯队”举行。舞灯队由两名年幼的男童提着吉祥灯在前开道,长竹竿吊串的高照灯紧随其后。孩童,姑娘们举着各式各样的自扎花灯居中,上了年纪的壮年汉子,抬着花灯鼓亭,青年小伙子则扛着“烛桥”压阵。

贴春联是汉族传统习俗,但在莆田地区,春联却有一些不同,红纸上方有“白纸额头”,称为“白头春联”,也叫“白额春联”。这种习俗起源于清朝,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白头春联已经渐渐淡出当地人的风俗习惯。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二

材料作文:扩写、续写、改写、缩写、看图作文等。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

应当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

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小学语文学习技巧。

1、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务学与求道。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态度决定一切。

5、不强调进步。

6、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7、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8、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9、学习别人。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三

春节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节前就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掸尘日。

就是从这天开始到三十日要选择奇数日,对屋里屋外进行大扫除。用粽片或草绑在竹竿上,对天花板,墙壁的灰尘掸除干净。除外还要洗门窗、地板、家具等等。就是要过一个干干净净的春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过小年,俗称“做年仔”。就是要准备过年了。

旧社会,长工吃过小年饭,就跟主人给结账下工,回家过年。但店铺伙计例外。他们要拿着主人的帐单上债主门催债,但一般不收钱,仅为通知而以。二十五日开始收钱。

直到除夕封门为止,封门后任何人不得叫门收帐。从这天起,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年货,裁新衣,杀猪羊,蒸年糕,宰鸡鸭,买年画、春联、鞭炮等等。

大人忙忙碌碌操心费神,小孩欢欢喜喜期盼过年。这一天还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传说此日灶君要回天庭汇报各家的情况,主人家置灶糖、灶饼给灶君、灶妈送行,年正月初四晚,再贴新灶君图,迎接灶君回来。

在春节前夕,已出嫁的女儿要向父母送年货,平潭人叫作“分年”,其实就是“分送年货”的缩语。

新年的头年“分年”的礼物要求比较严格,一般要送猪蹄一副、线面五斤、五素五荤十件。第二年后,“分年”的礼物件数不拘。“分年”是尊老敬老、孝顺父母的良好风俗,至今平潭仍然延续。

贴春联,挂年画。

平潭贴春联挂年画的习俗与其他地方相似。一般要在除夕日前贴好春联挂好画,以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凡在本年度有新丧的人家,春节只贴绿色春联以示戴孝。

过除夕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吃年夜饭,平潭人称为“三十盲脯顿”,家主人都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做年夜饭,越丰盛越好。

但不能做成十道菜,可以是九道,也可以是十一道。

平潭有个习俗,给祖先的`亡灵祭祀时供品要摆十碗饭菜,因此给活的人一般不摆十道菜。

平潭人在平常点菜都不点整十道菜,就是此因不管你年夜饭多丰盛都要煮一些干米饭叫“隔年饭”,寓意年年吃不完,都有隔年饭。

一家老小吃完年夜饭后,长辈要向未成家的儿孙辈送压岁钱,叫做分压岁钱。

然后全家人围坐一起。

促膝谈心,憧憬未来,直至零点,开大门放鞭炮,迎接财神爷。

除夕夜还要通宵点灯,取灯明火旺,来年红火之意。

正月初一日,又称元旦。午夜刚交,就有人放鞭炮。有“初一起的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这天的早饭各家各户都吃甜线面,还配上太平蛋一双,希望一年之中生活甜蜜,福寿绵长,太平如意。

这早餐第一口多吃面或者鸡蛋,不先喝汤,这也成了习俗。因而有“出门逢下雨是因初一早上喝面汤”的说法。

饭后都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妇留家中接待客人。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要作揖回贺,然后请客人享用糖果、蜜饯、果品、瓜子,叫“吃甜”。

至亲好友还给小辈互送压岁钱。这一天,凡在路上遇到熟人,无论友善与否,均应点头致意,还要互相恭喜,互祝平安发财。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四

摆香点烛祭“灶公”“灶婆”

在北方称为小年的“祭灶”节,在我们宁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日子,“年”的大幕就从这一天拉开了。

在宁德,大部分民众是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灶神”,也有人选择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是日,家家户户都要在灶君神位摆香点烛,灶上摆设茶、酒与果品,祭“灶公”“灶婆”。

把“陈腐之物”统统扫地出门。

祭灶之后至除夕,这一周中要举行“扫尘”(含“扫陈”之意),即把一切不吉利、不清洁的.陈腐之物扫地出门。这段时间里,主妇们都在忙着大扫除,把房子里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亲友相互馈赠物品。

即辞岁,俗称“分年”,福鼎称“送年”。亲友皆以物品相馈。一般从腊月二十日后开始至除夕止。

从“祭祖”到“守岁”,样样都讲究。

很多年轻人认为,除夕的习俗仅是吃年夜饭和分发压岁钱,其实在宁德的传统习俗里,除夕这一天,讲究的东西可多了。

祭祖。从除夕前二天开始至除夕下午,各家陆续备办一桌丰盛的酒席恭恭敬敬地排在大厅,供请祖宗。点烛上香,由家长亲自把酒。

照岁。除夕夜家家张灯,谓之“照年”。福鼎则“鸣金伐鼓,放纸爆”,谓之“辞年”。

年饭。在宁德习俗里,年夜饭叫“年饭”,菜肴取吉利名称,例如“福”(豆腐)、“禄”(肉)等。酒用红酒,象征做事桩桩开门红。过年有吃年糕,取“步步登高(糕)”之意。

做年茶。在吃年夜饭前,按长次入席,由辈份最小的媳妇泡冰糖茶水依次敬奉,还要多出一盏,称“添丁茶”。寿宁先喝桔皮糖水,再吃瓜果,谓之“尝甜”。霞浦、宁德先吃糍汤一碗,叫“行时”,取“时运亨通”之意。

隔年饭。宁德俗语中有“岁除炊半熟米饭,备新正日食”的说法,谓之“隔年陈”。有的地方还在饭上放两粒福桔,在春节食用,取“有食有余”之意。

压岁钱。长辈在除夕或春节时给未成年后辈赐钱,称“压胜钱”,取“压胜除邪”之意。

迎年。即在新春零点时刻,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焰火,宫庙则擂鼓、鸣钟,以“接年”。

守岁。除夕夜家人团聚于炉前,通宵不寐,叙旧话新。

第一次出门要选择吉利方向。

正月里第一次出门叫“出行”,这个“出行”可不能随意走,要取吉利方向。比如当年“利北”就要往北方向行走,如果“利南”,则向南方位行走。乡间出行则带上锄头到田间走走。

初二、初五做白年,吃完就走不称谢。

除了霞浦县是初三做白年。多数县(市)以正月初二、初五为白年日。做白年有请吃早宴的习俗,吃完即走不称谢。

正月初一初三摆寿酒。

如果家里有人过寿,那么寿家一般都选择正月初一、初三寿家给寿星庆寿,亲朋好友前来贺寿。不过霞浦一带是初二贺寿。

铁枝、高跷、舞龙……旧时元宵夜很热闹。

在宁德民众心中,过完元宵节,年才算过完了。旧时,闽东群众欢渡元宵节,从正月十三日起至十八日止,通夜张灯,“聚会欢饮,有乡社风”,或作撬马、铁枝、高跷、舞龙、打狮诸戏,杂迎神设醮以“祈福”。

宁德、屏南妇女在元宵节还要“剪纸缀灯,每于灯夜,携供所崇圣母以祈子”。

霞浦、屏南、柘荣县,新婚者在元宵节前三日,女家要送一对珠灯给男宅,于元宵夜悬床前。并设果酒以宴女宾,俗称“食双杯”。

福安、寿宁等县,元宵节有以糯米、花生、白糖等搓食“汤丸”的习惯。“汤圆”与“团圆”谐音,寓“合家团圆”之意。

寿宁城乡有迎神赛会,逐户分发“丁斋”(即米馒头)作为吉祥品,食之以祈全年平安。

建国后,我市各县在元宵节,多举行灯会、灯展、灯谜和举办元宵舞会、文艺踩街、放焰火及体育活动等。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五

我喜欢过春节,因为在春节里大家都很快乐,可以在一起谈谈心,聚聚亲戚朋友。最重要的是一切都从这里新开始。

寒假开始了,转眼间大年三十到了,这是个迎新辞旧的好日子,在这一天里,到处都充满了快乐的气氛。

由于亲戚们都要聚到我家,所以爸爸和妈妈一大早就开始忙了,在大家都在忙的时候,下午很快就到了,从上午开始我就期待着敲门声,亲戚来了。第一句话当然是祝你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之类的。亲戚都到齐了,他们一边帮爸妈做年夜饭,一边说说笑笑,把工作情况和心里面的苦都说出来,到新的一个从新开始,忘记那不愉快的事。

夜幕慢慢降临,开饭了,随着爸爸的一声叫喊,小弟弟第一个跑到桌前,看着一桌好菜,嘴馋得不得了。这时,我们想起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大人们也反应过来了,我们还没拿红包呢?我们接过红包,开心极了。

吃完二零一零年最后一顿饭,接着就是放烟花,一朵又一朵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开放。我们都沉醉在这美丽的情景中。倒计时5,4,3,2,1,新的一年到来了,大家新年快乐。

我喜欢过春节!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六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七

小时候很喜欢过年,因为过年不但能拿到红包,还能吃很多美食。我在这个快乐的节日也闹过许多快乐的笑话。

过年喽,过年喽,过年真热闹啊!大家都赶着烧饭、买烟花爆竹、贴对联、贴“福”字......咦?真奇怪,为什么“福”字要倒着贴呢?”我悄悄把门上的“福”贴正。

“哦,这个啊!这个倒贴‘福’字的习俗,来自清代恭王府。一年春节前夕,恭王府的大管家为讨主人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大门上,有一个人因为不识字,所以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多亏那个人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祥之兆。’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的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事后,倒贴‘福’字之俗就由大官府第传入了百姓人家,并且都希望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这呢,就是倒贴‘福’字之俗的由来了,明白了吗?”爸爸耐心的和我解释。

我恍然大悟,原来倒贴“福”字的习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呀!面对自己幼稚的问题,我到现在想起来觉得好笑。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八

万石岩是厦门的一个游览胜地。厦门这座美丽的滨城市有许多吸引人的游览点,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游览区,即鼓浪屿、南普陀、万石岩和集美。最有特色的是鼓浪屿,其次大概就是万石岩了。

“山岩多胜概,万石最称奇”

万石岩,顾名思义,就是山上有许多石头。这座不高的山,由于千百万年风雨的侵蚀,山上怪石很多,形状千姿百态。但是,它又与雁荡山、黄山的奇峰不同。万石岩上或藏或露于绿树丛中的石,数量很多,大小不一,一般不过四五米高,因此除少数称为峰以外,多称为石或岩。这些石,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最有趣的可算“象鼻峰”和“石笑”了。“象鼻峰”是一块很像象鼻的岩石,向上伸出,而且略微弯曲,不但像象鼻,而且有动感。“石笑”,是一块岩石,裂开一大口,从侧面看去,像是在开口大笑,旁有题“石笑”二字。在一座山上有如许奇岩怪石,这在别的地方是很难见到的。

万石岩上原有24座寺庙,较大的有10座,现在多已毁坏。最著名的是建在斗山上的万石禅寺。这座寺建在岩石上,规模不大,但精巧别致。在寺的山门前面有天然岩石形成的月池,寺后有四五块大石,遮天蔽日;而石缝中又钻出几株榕树,就显得更加阴森。寺前的一块大岩石上,有古代诗人赞美此处岩石的诗刻。著名的弘一法师曾在这座寺里住过一段时间,并留下了他的墨迹。山上还有一座称为“荼人之家”的楼阁式建筑,楼上供游人品荼观景。在这里,向东南方望去,透过树杪,可以看到城市的一角,和蔚蓝的大海。

相得益彰的布局。

万石岩里有一座植物园,这就是著名的厦门园林植物园。品种繁多的植物园建在景色奇丽的万石岩里,可以说是相得益彰,使万石岩更加迷人了。植物园从万石岩下的万石湖开始布局。万石湖是一个美丽的人工湖,湖水碧清,湖中置仙鹤石雕,湖边有亭,环湖林木森森,曲径幽幽,环境优美。湖的东面是松杉园,园内种植的松、杉、柏树有七八十种之多,其中有被为“活化石”的水杉和银杏。厦门园林植物园不仅是一个科研机构,同时亦是供人游览参观的场所,因此,它根据这样的双重任务,分门别类地采用中国式的园林布局,次第安排了松杉园、棕榈岛、玫瑰园、引种驯化区、药用植物区、龙眼荔枝园、多肉植物区、兰花圃等二十几个专类园和种植区,园内有山有水并在适当地方建筑楼、台、亭、阁,以点缀风景。游人在这里既可以看到3000多种热带和亚热带的植物,增长了知识,又可以漫步在景色秀丽的山林之中,真是其乐融融。植物园的设计者,是很有艺术想像力和群众观点的。园内有一庭院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一年四季,花期繁盛,应有尽有。这里接种的仙人掌全国闻名,有几百种,其中有不少名贵品种,为国内其他园林所罕见。棕榈岛上遍棕榈科植物。游人至此,满眼是浓烈的热带、亚热带风光。

福建武夷山天心景区导游词。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溪叫“章堂涧”。章堂涧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长山涧。它源于章节堂岩,与流香涧合流后,向东穿出霞滨峡口,汇入崇阳溪,长约7.5公里。

从霞滨峡口,沿章堂涧向西得约里许,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中有几幢小木楼就崖构架,或藏于洞内,或濒临崖畔,上下悬梯,左右环栏。从下望去,俨然一幢空中楼阁。据《崇安县志》记载:这此空中楼阁是清咸丰年间,崇安县的土豪劣绅为躲避太平军而雇人营造的。丹霞嶂岩洞,上倚危崖,下临深渊,地势十分险要,乍看似乎无路可攀。但只要从山后绕道火焰峰而上丹霞峰顶,尔后从山顶的岩洞口顺梯而下,便可到达其中。看了半天,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是建天悬崖峭壁间的县楼,为什么又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施工为节省时间,所用的施工材料都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大家看到没有,县架在洞外的那几根杉木,便是当时安装天车——一种起重机械的架子。因而当地人称这一景为“天车架”。

从天车架向前行约数百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形似雄鹰的巨岩,称鹰嘴岩。鹰嘴岩光秃秃的岩顶,东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奇特的是,钩形的“鹰嘴”上竟然生长着一株干虬的古老刺柏,给鹰嘴增添了几分飘逸,几许神采。从岩顶直削而下的岩壁,缜润莹洁,白里透红,而微微拱起的岩脊,却是一片苍黑,隐隐约约地现出一条条裂纹,犹如丰满的羽翼。从我们所处的这个角度望去,只见它兀立峰巅,翘首蓝天,势欲振翅高翔,搏击苍穹。古人有诗道:“雄鹰独立健无伦,锐喙昂头实逼真。岂是神山压凡鸟,欲君奋击绝嚣尘。”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鹰嘴岩的神姿。

继续前行,过慧苑寺前石桥,左折入流香涧。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说来十分奇怪,武夷山风景区的的所有溪泉涧水,均是自西向东,奔向峡口,汇入崇阳溪。唯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峰北谷发源后,流抛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倒水坑两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蒲、兰花丛生。“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与飞花相随不舍,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明朝诗人徐熥游历此地,不忍离去,遂将涧改名为“流香涧”。涧中有一巷谷,两旁危岩矗立,水流其间,仅容一人往来。夏日处身其间,凉爽无比,因此名为清凉峡。出清凉峡一远,便可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峰顶上,耸立着一块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一农夫斜戴着一顶斗笠。相传这块巨石是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峰。绕过飞来峰,大家看到这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叫“玉柱峰”。

[导游内容]大红袍茶树。

从玉柱峰前行至九龙窠。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邃的峡谷,九认嶙峋的山峰,犹如九条腾空而起的游龙。峡谷里巨石错落,细泉潺流,到处布满了丛丛簇簇的茶树,真是满谷春色,一派生机,不愧是“茶的王国”。在九龙窠最后一窠岩壁间,不一用石块垒成的盆景似的茶园,上面生长着几丛茶树,它就是闻名于世的“茶中之王”——大红袍。大红袍之所以能够获得茶中之王的誉称,因为它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大家请看,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水自罅滴落。而随水流落的还有苔藓等有机物,因而这块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且两面三刀旁岩壁直立,日照不常,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之茶农平时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选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别的器具。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自然就使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卓著的药效。经茶师评定,大红袍冲至九次,尚不脱原茶之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冲至七次,味就极淡。从而夺得了“茶中之王”的桂冠,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关于大红袍茶树名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有的说天心庙的老方丈,用生长在九龙窠的神茶治好了一位进京赶考举子的病,后来举子得中状元,为感谢神茶救命之恩,回到武夷山,脱下身上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后人便给茶树取名为“大红袍”。也有的说某朝一位皇太后患病,终日肚疼鼓胀,卧病不起,请遍天下的名医,用尽了灵丹妙药,都不见效。后天心庙的老方丈敬献九龙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命大臣带上一件大红袍,代他前往武夷山九龙窠谢恩。大臣到时,便将大红袍牛披在茶树上,并将茶树取名为“大红袍”。但更多的人认为大红袍茶树是因为早春时节,叶牙勃发满树艳红。远望宛如一件件大红袍覆盖树冠而得名。大红袍茶树仅有四株,来武夷的旅游者,无不想一睹大红袍茶树为快。目前,武夷山市有关部门,已开辟“大红袍之旅”线路,受到了中外游客的好评。

[导游内容]天心永乐禅寺——杜辖岩。

从九龙窠前行里许,大家等到看的这座山岩叫天心岩。岩下这座寺庙就是武夷山现存的最大寺院——永乐禅寺[图]。据董天《武夷山志》记载:永乐禅寺的前身,称山心永乐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刹座落于方圆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区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1528年),道士韩洞虚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庙。清康熙年间,武夷山章堂岩铁华国师的弟子果因和沿重光了这一宗教名构,改称天心永乐禅寺。此时的“天心”之寓意又进一步得到禅理的抒发。蕴藏着禅语“天心明月”和佛教徒所向往的“极乐世界”的无穷寓意。重建后永乐禅寺,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古刹四周古木参天,篁竹蔽邃,鸟鸣蝉噪,意境深;步入寺内,香烟燎绕,梵音清越,恍如游仙。永乐禅寺鼎盛于清朝之际,有僧徒百余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有关部门以已决定修复永乐禅寺。目前大雄宝殿修建工程正在进行,并在通往禅寺的山径旁,依崖新凿了一座弥勒佛岩雕,高19米,宽13米,佛像岩后的巨形“佛”字[图],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字,字高11米,宽9米,计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福建武夷山一线天景区导游词。

[导游内容]一线天——楼阁岩——虎啸岩——兜鍪峰。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山岩,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边这个灵岩洞,中间这个是风洞,右边这个是伏羲洞。现在请随我从伏羲洞进入岩内。由于岩内较黑暗,请大家注意走好。现在我们已到达岩内的深处,请大家抬头看,岩顶有一裂罅,就象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若跨空碧虹。这就是令人叹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线天。

关于一线天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有的说这是桃花女用绣花针划出的;有的说这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但据科学分析则认为,武夷山的红色岩层,是由砂岩、砾岩和页岩交间成层的。岩性比较松脆。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岩层由于受到不均匀的应压力的影响,就会产生轻微的断裂,形成所谓的“节理”。这种垂直的节理,在流水的长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蚀下,就逐渐地扩大、延长。而岩层底部质地松软的页岩,也就逐渐侵蚀而去,成为扁浅的岩洞。于是,三洞并列,一线天的自然景观就出现了。

从伏羲洞观赏完一线天,沿石罅前行数十步,就可折入风洞,进入风洞,大家会感觉到凉风从石罅中习习吹来,即便是盛夏酷暑时节到此,只要稍坐片刻,就会感到肌骨透凉。洞口石壁上的“风洞”二字,系宋景定元年廿六日建安郡人省斋徐自强所书。出风洞,再绕过一道石廊,就是灵岩洞。相传先前有个性葛的仙人曾在此降妖,故此洞又称葛仙洞。洞内这口古井,叫圣水井。

出灵岩洞,往前行约百余米,可见一座壁立如屏的石岩,岩壁石洞较多,似高楼窗户,相传这就是所谓的神仙楼阁,故此岩名为阁岩。岩的左边这一石岩,名兰岩。岩壁石刻纵横。岩下可见一石倚于崖壁,石径伸入其间,如同一道关隘,号称天门。岩前乱石堆中的这个洞,叫螺蛳洞。从楼阁岩入山谷数里,可见路左有山岩峻峭,巍然独立,这就是虎啸岩。相传虎啸岩是因为有仙人骑虎吼啸其上而得名。其实“虎啸”之声,是来自岩上的一个石洞,山风穿过洞口,有如虎吼,声传空谷,震撼群山。

各位网友,大家是否发觉虎啸岩与我们游览过的大王峰秀相似,四壁陡峭,屹然独耸。其登山的路径,宛转曲折,仿佛是登天的天梯。从岩度盘折而上,到了半壁,岩下向前伸出这块小平台,大家看像有像一条小船的舱面甲板,这就是虎啸八景之一的“不浪舟”。古人有诗道:“波涛满尘界,一叶能知止;还嫌架壑船,下临不测水。”紧邻“不浪舟”的这个上覆危崖,下临绝壑的岩洞,就是驻真洞。眦洞可容数十人,清康熙年间崇安县令王梓游此,见其洞前临西溪,便改名虎溪洞,刻“虎溪灵洞”四字于石壁。从虎溪洞再往上,大家看到的这处旧址,就是武夷山久久盛名的天成祥院遗址。这里岩壁斜覆,山溪回流,地势既高敞,又幽深。所建房屋,仅有四堵土墙,不施片瓦,风雨不侵。夜晚身居屋内,抬头可见星月,侧耳可闻水声,仿佛“置身星月上,濯魄水云中”。祥院前的石门,即虎啸八景之一的“普门兜”,意为慈航观世音普度众生之门。这尊手托如意的观世音菩萨岩雕,建于1994年。雕像高十余米,依岩倾俯,端庄慈祥。禅院右侧这道泉水,即虎啸八景之一的“语儿泉”。它进出于石隙,循崖而流,因其水流相激之声,若小儿呀呀学语,故名。据明吴拭《武夷杂记》记述,这道泉水“浓若停膏,泻杯中鉴毛发,味甘而博,啜之有软顺意”。故以往有饮茶嗜好的,每每携带茶具来此,取泉烹茶,有天然真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品味了祥院僧人用语儿泉水冲泡的武夷岩茶后,生动地论述道:“先其香,再味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芳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杯,令人释躁解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不同之致。”前面有个茶亭,请大家在此品茗歇息一会儿。从语儿泉前行,大家是否有感觉水珠不时滴落头顶,这就是崖顶落下来的“岩溜”。有时一整排嘀嗒不停,这就是虎啸八景之一的“法雨悬河”。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九

福建的春节习俗富有浓厚的闽东风情,你知道福建省春节习俗吗?下面本站小编精心整理了福建省春节习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在福州等闽中一带,长面是过年饮食中必备的食物。现年80多岁的福建民俗专家方炳桂说,长面,也叫长寿面。正月初一,福州人第一顿饭必须吃细长面,寓意“长年平安”。

相传这一习俗始于汉武帝时期,那个时候的人信奉“人脸人中长,寿命长”的说法,而脸即面,“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渐渐地,这一过年习俗还演化成为生日吃面条的习惯。

在闽西,鸡肉是客家人过年的重要菜肴,吃鸡肉在这里有特别的讲究。按客家人风俗,鸡头应由长者吃,鸡翅膀要给出门做活的男人吃,鸡腿通常要留给读书的孩子吃。

此外,客家人把过年餐桌上发生的诸事都看作“大吉大利”,如酒洒倒在桌上视为发财,碗被摔碎当作会添丁,筷子掉落了看成是有食缘等。

在泉州等闽南地区,过年餐桌上一定要有芥菜,芥菜在闽南方言中也称“长年菜”;也有人家的餐桌上摆“韭菜”,“韭”与“久”谐音,寓意长寿。由萝卜和面粉做成的萝卜粿在闽南人的过年餐桌上也必不可少,闽南人称萝卜为“菜头”,意为“好彩头”。吃蔬菜时,通常不用刀切,整条蔬菜洗净后连根煮熟,以祝父母长辈长寿。

岁幕新春前,漳州人有互赠水仙花贺新春的习俗。其寓意是向亲朋好友送去新春的祝福,祝新春吉祥如意,万事如水仙花盛开。

张光惠一家回到故乡——漳州南郊圆山脚下的琵琶坂村(今蔡坂村),在合家团聚"围炉"守岁的除夕夜时,这两球茎又抽出新的花箭开出鲜艳的花朵。

来年,张光惠把这两个球茎种植在自家花园里,于是萌生出小球茎,越种越多。以后每年新春佳节前,张家就把这些花球分赠亲朋好友,并附上一首赠花诗曰:“漳郡圆山穴鳖峰,花含仙露水流香。玉盘金盏仙祝酒,送给君家福寿堂”。人们问:"这叫什么花?"张家人答"这叫'水上花'"。因为年长月久,代代相传,"水上花"便叫成了"水仙花"。

以后,张家的亲朋和邻家也学张家种花送花贺新春,这样形成习俗流传下来。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

春联。

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做大岁”和“白额春联”福建莆田特有的过新年风俗。

"做大岁"。

明嘉靖41年11月间,倭寇进犯兴化,杀戮掠夺,至次年正月底始退,城中尸骸遍地,惨不忍睹。

农历二月初二日,出外避难的人陆续回来,悲喜交集,既为幸存者庆幸,又为死者悲伤。此时亲友之间急先互相探望,然后擦干眼泪,重过春节,补做大岁,庆贺光复。

因家家都没过大年节,便决定在初四夜补过。以后为了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仙游则是在初五"做大岁")。并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示对死难亲人的哀悼。

后来因感到春节期间互不登门,终究不便,就变通为初一日如已到亲友家拜年过,初二日就不必忌讳了。

"白额春联"。

全国各地春联均为一色满红,唯独兴化春联有一段两寸长的白色联头,红白相间,格外醒目。

相传清兵入关后,实行高压政策,滥杀无辜,不少人家因办丧事贴了白联。时值春节,清廷又强令家家户户贴红联,以饰"国泰民安"。有人在贴红联时,有意让门上的白联露出一小截,以示心有余哀。各家起而效之,遂成"白额春联"习俗,流传至今。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十

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日这天,人们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猪、羊、鸡、鸭、鱼之类禽畜海鲜,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烧香放鞭炮,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而从这天起,“过年”也就开始了。

除夕之前,人们也都要进行全面大扫除和整理庭院居室,纷纷备办年货,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除夕这天每家每户往往先将象征新春祥瑞、万事如意、招财进宝等内容的春联,贴在自家的门窗、粮囤、猪圈、井台等处,尔后在堂屋供桌上摆设供品、香烛,以祭拜祖先并迎接他们“回家过年”。从这时开始,燃放烟花、爆竹之声此伏彼起,热闹非凡,而且一直延续到大年初一的早晨。

除夕之夜,全家人都要欢聚在一起“围炉”,即一家男女老少团团围坐在火炉或火锅旁吃年夜饭(或叫“团圆饭”)。这一餐当然要格外丰盛。

年夜饭中,除要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肉丸和寓有“食鸡起家”之意的鸡肉,以及表示“年寿长久”的韭菜,还有各种极富地方风味的油炸食品、汤圆、年糕,特别是吃“乌龟豆沙年糕”(一种用刻有乌龟形状的木模压制而成、内包豆沙馅子的年糕),则有益寿延年之意。此外,还有一种咸味萝卜年糕,食用时需经火烤热后再用紫菜包起来吃。它除了具有解荤腥、调口味之作用外,又含有来年“好彩头”之祝愿。

年夜饭吃过之后,便是长辈们给子孙赠送“压岁钱”的给法也颇具特色:而年龄大的孩子,其“压岁钱”是用红纸预先包好递到他们手里的;而年幼孩子的“压岁钱”,则是大人们事先用红线绳缠好并系成一个小套环,套在他们颈项上的。

正月初一这天,人们都会早早起床,梳妆打扮和洗漱停当之后,便开始了极富人情味的互相拜年、请安、祝福,以及走亲访友或游览公园等等,迎来送往,热闹而惬意。人们普遍沉浸在欢乐、庆贺、幸福、美满的节日氛围之中。

大年初二,是新女婿带着妻子去丈人家拜日子。女婿登门,女儿回到娘家,自然更有一番情趣。

初三这天,被视为不吉利之日。人们多不出门,而晚上也早吃早睡,这也是闹中取静的休息良机。

初四,是迎接“灶神”下凡的日子,自然又得热闹一场。

从大年初五日开始,许多人便开业的开业,上班的上班了。

初九这天,相传是“天公”的生日,而家家户户都需备下最好的美酒佳肴并烧香祭拜、演戏诵经,为这位“天公”祝寿。此乃一年一度新春佳节的最后的一天。

此后,接踵而来的“元宵节”,乃是整个春节的最后一幕。这天,每个家庭都要按传统习惯吃汤圆、赏花灯。在圆月之下,各式彩灯竞放光明,并有舞狮子、耍龙灯、迎“鼓仔”等活动,丰富多彩,令人炫目耀眼。特别是那些充满童趣的孩子们,纷纷手提花灯、口诵歌谣地过街串巷,如同鱼游海底,为热闹纷呈的元宵之夜更锦上添花!

人们过年活动从农历12月16日的“尾牙”开始。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拜土地公,特别是生意人,为祈求新年发财,辄以牲体、金纸祭祀,并以祭品分享同仁犒赏员工,此叫“食尾牙”。“食尾牙”时,将要解聘的员工,雇主以鸡头相向,表示明年请另谋高就。

农历24日是老百姓送神升天的日子,与闽南的腊月23日送灶神一样。且祭品中必须有“甜圆仔”(汤圆),粘在灶口,让灶神“好话传上天,坏话去一边”。这一天,还要大扫除,将家中一切“晦气”扫除掉,好迎新年。

除夕,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别。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桔、甜米果(年糕)、“春饭”、“压岁钱”等。“春饭”就是在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因为闽南话“春”与“剩“谐音,意为”岁岁有余粮,年年食不尽”。此外,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取又长又甜,以“坚定家运吉利”之意。

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而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围炉时要说吉利话,如“吃红枣,年年好!”、“吃年饭,年年赚!”等,桌上一定要有芥菜,叫“长年菜”,象征命长。也有的人家桌上要有“韭菜”,即“韭”和“久”谐音,象征长寿。萝卜也不可少,闽南话叫它“菜头”,表示“好彩头”(吉兆)。还要有鸡肉,鸡的谐音“家”,“食鸡起家”,可大振家声。“围炉”时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净后连根煮熟,吃时也不咬断,而是从头到尾,慢慢地吃进肚里,以祝父母长寿。

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象征晚辈祝愿父母长寿。“交时”(半夜12点)一过,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过年,还要制作红龟米果、发米果、菜头米果为年糕。红龟米果以形体像一只龟,外染红色,上打龟甲印,用来象征人们益寿延龄。家家都用这种糕来敬奉抚育万物的天公。倘若客人上门拜年要请吃糖果和甜仁,并按男女老少说不同的吉祥话。如孩子对老人可以说:“吃个甜,祝你长寿万年!”同辈之间可以说:“吃个甜,祝你赚大钱!”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十一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那么,福建春节习俗是什么呢?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

春联。

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

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

谚语。

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春节初一禁忌:鸡日——旧时在元旦贴画吉辟邪祈福。

春节初二禁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

春节初三禁忌:羊日——“赤口”,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春节初四禁忌:猪日——祭财神。

春节初五禁忌:“破五”,可打破诸多禁忌;五路财神生日,接财神。

春节初六禁忌:马日——“送神”的日子,店铺开始复业。

春节初七禁忌:人日——人的生日,聚餐吃喝,放花炮,也是“火的生日”。

春节初八禁忌:谷日——诸星下界,要祭星,寺庙在这天设坛祭星,接受布施。

春节初九禁忌:天爷生日——玉皇大帝诞辰,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春节初十禁忌:石头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动用。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十二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和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作为东南沿海省份的福建,福建的春节庆祝活动更是丰富多样。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幸在福建度过春节,每次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福建春节心得体会。

首先,福建春节的美食使人回味无穷。福建人吃的辣,有名的马神鱼翅、湄公鱼翅、鲍蟹珍品等美味佳肴,成为了大年夜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我记得有一年,我去福州过年,在朋友家里品尝了正宗的福州小酒和湄公鱼翅,那种鲜美的口感至今难以忘怀。在福建的春节期间,各种小吃也是数不胜数,例如氽套尖、佳春饼、红豆元宵等,每一款小吃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其次,福建春节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福建以龙船比赛、踩高跷、舞狮子、灯笼展等特色民俗活动而闻名,这些活动将古老的传统与现代的娱乐融合在一起,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我还记得去年春节,我参加了福州的龙船比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激情四溢的活动现场,每一次划动桨的力量都激发了我内心的热情和力量。不仅如此,福建的庙会也是春节期间不可错过的活动,我还参观了福州的三坊七巷庙会,这里有各种游戏摊位,逛街的人络绎不绝,给人一种热闹欢快的感觉。

再次,福建春节的传统习俗令人深感庄重和温馨。福建人有许多独特的春节习俗,例如贴门神、扫尘、贴对联等。每年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贴上鲜红的对联,写上吉祥如意的话语,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幸福。此外,福建人还喜欢在大年初一拜年,互相道喜,给予对方的祝福和美好祝愿。这种传统习俗弘扬了传统的家庭观念和邻里亲情,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家的温暖。

最后,福建春节的庆祝活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在福建的春节期间,我不仅享受了美食的诱惑,还参与了民俗活动,体验了传统的习俗。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福建浓厚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春节是一个团圆的时刻,我有机会与家人共度佳节,一起欢笑、共进晚餐,这些温馨美好的时刻将成为我珍贵的回忆。

总之,福建的春节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体验。美食、民俗活动、传统习俗,以及与家人团聚的时间,都让我深感福建春节的独特魅力。福建春节的庆祝方式多样而丰富,无论是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还是观赏这些活动,都能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人难以忘怀。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十三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一到春节,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会回家团圆,享受美好的时光。作为一个福建人,我对福建春节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下面我将以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来分享我的福建春节心得体会。

首先,福建春节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令人难以忘怀。在福建,除了平时必备的剪纸、贴对联、挂灯笼等传统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风俗活动。比如,我们福建乡下的人们在除夕夜会举行祭祖活动,全家人一同上坟扫墓,祈求祖先保佑全家平安。而福州地区则有“刮年糕”这一特色活动,用一把锅铲重新加热剩下的年糕,发出“锵锵锵”的声音,寓意锣鼓喧天、财源滚滚。这些独特的习俗让春节更加丰富多彩,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乡土味道。

其次,福建春节的美食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比如,福建人过年少不了“八宝饭”,这是一道精致的汤圆,内有八种不同的馅料,象征着八方来财。而在厦门地区,人们则喜欢吃地道的闽南小吃,如猫山王榴莲、沙茶面等。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也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家乡味道,回忆起童年的时光。

第三,福建春节有幸福的新年礼俗,让人倍感温暖。在福建,过年少不了亲朋好友之间的互赠礼物,既可以表达对亲友的关心和祝福,也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习俗。在我家乡,大家还特别重视对小孩子的压岁钱,这不仅是长辈们对下一代的爱护和关怀,也是一种希望他们能够茁壮成长的美好祝福。这些礼俗既展示出了福建人热情好客的风采,也让人感受到团聚的快乐。

第四,福建春节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在福建的大街小巷上,人们可以看到各种非常有特色的庙会和民间艺术表演。比如,在福州的三坊七巷,会举办传统的庙会活动,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地方特色的小吃、欣赏到各种民间艺术的表演,带给人们无尽的欢乐。而在闽南的龙船比赛和花车巡游也是非常有趣的文化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这些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春节氛围。

最后,福建春节给人们带来了温馨、欢快和愉快的氛围。家乡的小巷弥漫着独特的春节气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在家乡的村庄,小孩子们放鞭炮、放烟花、玩灯笼,充满了快乐的笑声。而在城市里,人们可以一起去庙会、购物、看表演,感受到热烈的节日气氛。这种欢乐的氛围让人们忘却了忧愁和压力,真正地享受到了春节带来的乐趣。

总之,福建春节不仅有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美食、新年礼俗和文化艺术活动,还给人们带来了温馨、欢快和愉快的氛围。这些福建春节的心得体会使我们更加珍视和享受这个传统节日,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我们的家乡。无论身在何方,春节都是一个团圆、快乐的时刻,希望每一位福建人都能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收获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十四

漳州除夕宴席上的佳肴,数字要吉祥,一般是十二样,而每道莱都要有好的涵义。如鱼象征生活富余,鸡寓意金银相挨(谐音),鸭是金银相叠(音塔),猪肝表示官运亨通,豆腐说会发家致富,韭菜是“韭菜春”,长久幸福。

即使是最普通的新鲜菠菜、芥菜、或“厚皮菜”,也叫做“长年菜”,不许切断,撕成一条条,烫熟了,囫囵吃,可长命百岁,也含有不忘本之意。

“韭菜春,年年春”

“吃白匹,富咧咧”

“白匹”就是闽南话肥肉的意思,现在已改成瘦肉。

“吃金丸,中状元”

“金丸”其实是一种年糕,由面、鸡蛋、三层肉等料,经发酵,在窝蒸出来的,非常好吃。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十五

海蛎于泉州人来讲,就像东北人饭桌上的酸菜,四川人饭桌上的辣子,普通,日常,却不可缺少。

蒸鱼。

泉州的年饭必须上一条全鱼,而且这全鱼还不能全吃掉,以表达年年有鱼(余)的寄托。鱼的谐音“余”不仅仅代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而且泉州人喜欢用清蒸的煮法,可以保留鱼的原汁原味。

梭子蟹。

泉州人爱吃蟹,所以年夜饭餐桌上必然有一道蟹。蟹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还有有“和谐”的寓意,所以泉州过年必备蟹。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十六

与血蚶的壳相同,年夜饭留下的垃圾也不能随便清理。吃完的垃圾不可以向着门口方向扫,要往家里面扫,扫成一堆以后,不能拿到外面去倒。这象征着家中的财富,在来年不会外流。厦门话中的“剩”与“春”谐音,这样就有了迎春的意思。

红龟粿。

红龟粿是食品与生活中的吉祥物,走亲访友它常被选为礼品。人们在互赠红龟粿分享喜庆,增进情谊,同时也见证红龟粿的历史沧桑。

全鱼。

因为“鱼”与“余”同音,人们把年年有“余”的希望寄托在年年有“鱼”上,所以过年吃鱼图个喜庆吉祥。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十七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过小年,俗称“做年仔”。就是要准备过年了。旧社会,长工吃过小年饭,就跟主人给结账下工,回家过年。但店铺伙计例外。他们要拿着主人的帐单上债主门催债,但一般不收钱,仅为通知而以。

二十五日开始收钱。直到除夕封门为止,封门后任何人不得叫门收帐。从这天起,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年货,裁新衣,杀猪羊,蒸年糕,宰鸡鸭,买年画、春联、鞭炮等等。大人忙忙碌碌操心费神,小孩欢欢喜喜期盼过年。这一天还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传说此日灶君要回天庭汇报各家的情况,主人家置灶糖、灶饼给灶君、灶妈送行,年正月初四晚,再贴新灶君图,迎接灶君回来。

春节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节前就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掸尘日。就是从这天开始到三十日要选择奇数日,对屋里屋外进行大扫除。用粽片或草绑在竹竿上,对天花板,墙壁的灰尘掸除干净。除外还要洗门窗、地板、家具等等。就是要过一个干干净净的春节。

在春节前夕,已出嫁的女儿要向父母送年货,平潭人叫作“分年”,其实就是“分送年货”的缩语。新年的头年“分年”的礼物要求比较严格,一般要送猪蹄一副、线面五斤、五素五荤十件。第二年后,“分年”的礼物件数不拘。“分年”是尊老敬老、孝顺父母的良好风俗,至今平潭仍然延续。

过除夕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吃年夜饭,平潭人称为“三十盲脯顿”,家主人都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做年夜饭,越丰盛越好。但不能做成十道菜,可以是九道,也可以是十一道。平潭有个习俗,给祖先的亡灵祭祀时供品要摆十碗饭菜,因此给活的人一般不摆十道菜。平潭人在平常点菜都不点整十道菜,就是此因不管你年夜饭多丰盛都要煮一些干米饭叫“隔年饭”,寓意年年吃不完,都有隔年饭。一家老小吃完年夜饭后,长辈要向未成家的儿孙辈送压岁钱,叫做分压岁钱。然后全家人围坐一起。促膝谈心,憧憬未来,直至零点,开大门放鞭炮,迎接财神爷。除夕夜还要通宵点灯,取灯明火旺,来年红火之意。

正月初一日,又称元旦。午夜刚交,就有人放鞭炮。有“初一起的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这天的早饭各家各户都吃甜线面,还配上太平蛋一双,希望一年之中生活甜蜜,福寿绵长,太平如意。这早餐第一口多吃面或者鸡蛋,不先喝汤,这也成了习俗。因而有“出门逢下雨是因初一早上喝面汤”的说法。

饭后都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妇留家中接待客人。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要作揖回贺,然后请客人享用糖果、蜜饯、果品、瓜子,叫“吃甜”。至亲好友还给小辈互送压岁钱。这一天,凡在路上遇到熟人,无论友善与否,均应点头致意,还要互相恭喜,互祝平安发财。

平潭贴春联挂年画的习俗与其他地方相似。一般要在除夕日前贴好春联挂好画,以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凡在本年度有新丧的人家,春节只贴绿色春联以示戴孝。

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谁都希望百事遂意,有个好兆头。因此禁忌很多,集中体现了人们趋吉避凶、祈求福佑的心理。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十八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不同地方有不一样的习俗,在福建,有哪些习俗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福建春节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1、

春联。

也叫门对、春贴、

对联。

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福建春节习俗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在福建春节习俗中,春节贴“福”字,也是福建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2、除夕守岁是福建春节习俗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3、爆竹可谓是福建春节习俗中孩子们最爱的一项活动了,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4、福建春节习俗中,人们都会在新年的初一去拜年,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5、春节蒸年糕,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福建春节习俗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对福建春节习俗有些兴趣呢?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同时,再来个温馨:

1、外出时请关闭好门窗,发现可疑陌生人在楼道内滞留,请及时通知安管人员或客服中心,邻里相守,共保平安。

2、出门前,认真检查并关闭好水、煤气设备的总阀。

3、出门前,将不用的电器插头拔掉,或关闭户内总开关。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十九

今天是农历正月初一,我最喜欢的节日——春节。

春节有许多习俗放鞭炮、贴。

春联。

守岁看春晚……今天,我和爸爸贴。

对联。

贴年画。到了晚上我和爸爸放鞭炮,爸爸放的鞭炮是绿色的和红色的,一个个到天上像小鸟一样。妈妈和奶奶在屋子里包饺子,我也去包饺子了,我包了一个花边饺子。

到了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了,我急忙跑到了楼上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了,我急忙跑了楼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会有小品、歌曲、舞蹈……其中我最喜欢的节目还是小品。妈妈喊我下楼吃饺子了,我就下楼了。妈妈把一盘盘热腾腾的饺子端到桌子上,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饺子,其乐融融,我一共吃了十五个饺子,到了凌晨一点多,我非常困,就去睡觉了。

春节,一个让我久久难忘的节日,我喜欢你春节。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二十

在莆田,春节最不能缺少的是焖豆腐,这是年夜饭开席的第一道菜。豆腐营养丰富,莆田人爱吃焖豆腐,特别是离乡的游子,回乡时对这道莆田特色美食更是情有独钟。

莆田卤面。

莆田卤面,也是莆田人年夜饭上必备的主食之一。莆田卤面的关键,在于面筋、熬高汤和配料上。打出来的面要韧性,下锅后不易糊掉。熬高汤也是重要的程序,挑选猪骨头里最好的骨段,熬出来的高汤白花花的、香喷喷的。配料上,瘦肉、香菇、虾干、干贝、牡蛎、蛏、韭菜是必备的。

卤面之所以叫卤面,因为它是在文火中慢慢炖出来的,让高汤和配料的味道渗透到面条里面,这样的话,出来的面才有味道。

兴化炒米粉。

兴化炒米粉,也是莆田人年夜饭上的一道常见菜。“四角四角方,稻草捆腰间……”这首谜语童谣曾是几代莆田人的美食记忆,它的谜底就是“兴化米粉”。兴化米粉是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20_年1月,荔城区兴化米粉获批列入莆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荔枝肉。

莆田因盛产荔枝而别名“荔城”,年夜饭的餐桌上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吃到兴化荔枝肉。

福建的春节小学篇二十一

“噼噼叭叭”,阵阵清脆的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

“砰砰砰”,我敲响了大姨家的门。门开了,大姨抱着妹妹笑吟吟地迎了出来。“大姨,妹妹,新年好!”我一进门就向大姨祝贺新年。大家互相问候着新年,大姨忙着给我们泡茶水,拿出了很多好吃的,最令我惊喜的是给了我包了二百块钱的红包呢!这时,我的伯伯不在家,我便问“大姨,伯伯呢”“唉,他呀,整天就知道忙工作,家里什么都不管。这不,大年初一都到去值班去了。”她假装生气地说。可我才不相信她真的生气了呢,她脸上还带着微笑呢。

告别了大姨和妹妹,我又踏上了去老家的火车。我外公外婆还有另外一个大姨家在娄底,要向娄底进发了~!坐了两个半小时的火车,终于到了娄底火车站。我外公家住在火车站旁边,我三步并作两步往外公家跑去。一进门,外公就迎进来了。“外公,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外公笑得合不拢嘴,连忙给了我一个红包,我打开一看,嗨,又有二百元!呵呵,我今年可是收入可观呀!

在外公家吃了中饭,我们又来到了大姨家,哥哥早就等在楼下了,正在放鞭炮呢!看见哥哥是我最开心的事了,因为他总是能想出很多好玩的鬼点子。他迫不及待地拉着我一起他家玩起赛车游戏,好刺激啊!

这一天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大姨的厨艺在我们家族中可是最好的了,晚上肯定要留下来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3614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