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9:21:19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模板16篇)
时间:2023-11-30 09:21:19     小编:温柔雨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教学的有序进行。编写教案前,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教案设计的技巧和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篇一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多媒体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你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情境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

3、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四、教具学具:

课件、竖式练习本。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铺垫助学)。

1、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左右两组,进行口算比赛,看哪组读题准确,计算正确,声音整齐洪亮。(课件出示口算题)。

第一组题:

5×3=4×4=1×6=2×3=6+2=5+5=第二组题:

2×4=6×2=1×3=5×5=3+6=4+4=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激励性评价。

2、课件出示两道算术题(显示两道题的占格方法),学生在竖式练习本上根据算术题画图。要求占格正确,画面清晰、工整。

5×36+2。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二)教学例7(合作探究)。

1、教师出示例7中第一个问题:(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教师:仔细读题,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问题是什么?

教师:再认真读第二道题,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问题是什么?

3、比较这两道题,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两道题都是说桌子的事情,问题都是求一共多少张桌子,两道题的条件都有4和5。

教师:从这道题中,同学们找到了两个数学信息,我们现在把这两个数学信息,分别圈起来。

(教师板书:4排每排5张)。

5、让学生说一说第二题的数学信息是什么?学生:一排5张,一排4张。

教师:我们再把第二道题的数学信息圈起来。(教师板书:一排5张一排4张)。

教师:大家仔细观察两道题中的数学信息有什么不同,请你在算术练习本上利用画图的形式把这两道题表示出来,看谁能快速、工整的表示出来。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画图,教师巡视收集典型案例。

6、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说明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教师:第一题中,同学们画图的形状不同,表示的意义一样吗?这些图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第二题中,同学们画图的形状不同,表示的意义一样吗?这些图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7、课件展示两道题的直观图。(顺思导学)。

教师:在这两道题中,4和5之间分别有怎样的关系?教师:这两道题该怎样列式,请你把它写出来。学生念一念自己的算式,注意单位名称。课件出示两道题的算式。

教师:两道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但题目给的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8、教师:我们做题最后关键的一步是什么?是检查,我们不仅要检查图画的对不对,还要看看算式能不能正确地表示图的意思,最后算算得数是否正确。大家现在就认真的检查一下你的算式是否正确。

(三)小结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四点:

1、认真读题,弄清知道什么,把数学信息找出来。(找)。

2、画图能帮助我们理解题目的意思,还能帮助我们思考。(画)。

3、利用所画的图,列出算式解答。(列)。

查——检查列式、答案。

(四)巩固练习:(应用促学)。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1)教师:按照圈、画、列、查的方法在书上写这道题,可以在书的空白地方画图。

(2)让学生说出圈的文字信息是什么?课件演示圈的文字。(3)课件出示画的图,让学生说一说那幅图符合题意,并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计算。

图1。

教师:为什么用乘法?

2、练习。

图2教师:请你从6×4、6+4、6-4三个算式中任选其中一个,讲一个生活小故事。

(五)课堂小结:(梳理评学)。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完善小结。

六、板书设计:

数学信息:(1)4排。

每排5张(2)一排5张。

一排4张。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篇三

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第19~20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例3主题图,“做一做”插图),奖品“智慧鸟”(不同颜色和大小)。

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

2.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后,问学生:“你提的数学问题想请谁来回答?”(让学生合作解答所提问题)

1.教学例题,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

a.教师: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叶,花儿也开了,大自然里美极了!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到公园里游玩。瞧,他们玩得可开心了!(边说边演示主题图。)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b.小组讨论:根据公园里小朋友的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喜欢说哪个活动就说哪个。)

c.小组汇报,提问并解答问题。(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2.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自主练习,巩固所学。

a.教师:小朋友们做完游戏后,准备去参观动物园,你们想不想一起去看看呢?看,动物园到了!(边说边演示“做一做”的插图。)

教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b.课件演示: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c.课件演示:跑来了15只小鹿。

出示课件:有15只小鹿。

教师:你能根据这个条件提出问题吗?

学生:有15只小鹿,跑了9只,还剩几只?

有15只小鹿练习跑步,其中有6只在休息,请问跑走了几只小鹿?

……

d.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有13条鱼,游走了7条,还剩几条?

左边有6条鱼,右边有7条鱼,一共有几条鱼?

……

e.教师从学生提的问题中选出若干个进行板演。

教师:你喜欢解答哪题就解答哪题,你也可以自己提个问题进行解答。

f.教师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

1.教师:今天,哪位小朋友得到了“智慧鸟”,请你把它高高地举起来。

真能干,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得到了奖品。观察这些美丽的“智慧鸟”,你能不能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从颜色、大小等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2.观察其中一个组的人数。提问:仔细观察,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1.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的生活实际问题。(边说边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提出课后建议,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篇四

教学过程:

1.引入:刚才的游戏有意思吗?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课前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

2.要求:刚刚我们根据比划来猜测是什么事物,现在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题目的意思。

4.从图中你能求出什么?

二、初步感知

1.出示第二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40米。在扩建校园时,长增加了20米,这样操场面积就增加了600平方米。原来操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激需:你能想个办法让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题意顺利闯关呢?(画图)

3.看谁能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都在图中表示出来?(1)学生画图, (2)对比交流:

4.现在图有了,你能根据图来求出原来操场的面积吗?

(1)学生尝试,教师巡视。(2)讨论交流:

5.小结:从开始审题我们觉得有点困难,至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出来,你有什么感受?(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画图能帮助我们思考……)

三、再次体验

2.审题后问:长方形操场是怎样变化的?(宽减少)你能把宽减少在图上表示出来吗?

3.学生画图,尝试解答后交流:把题意表示清楚了吗?能指着图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吗?(可能会有几种方法,重点指出宽减少了,长不变,减少的长方形的长就是现在长方形的长。)

4.小结揭题:我们顺利闯过了第三关,你能谈谈画图对我们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清楚地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画图(板书)。

四、深入体验

(一)第四关:

1.引入:应用画图的策略,我们来闯第四关。

2.分层出示:

(1)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长增加了20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口答,再出图列式)

(2)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宽增加了15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口答,再出图列式)

学生猜测。先独立画图,再讨论验证。(得出不是增加1200平方米,应该大于1200平方米)

到底增加了多少?学生解答后交流。(交流“整体”和“分块”两种思路)

3.反思小结:从用经验猜测,到画图验证,最后到解决问题,你有什么启发吗?

(二)第五关:

1.引入:第四关我们都闯过了,下面我们要挑战——第五关!

(1)审题后问:与第四关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同时”,一个是“或者”)

(2)学生画图解答后交流:(让学生指了图来说思路。重点交流长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宽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长方形的长)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篇五

师: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会了做小纸人,老师这里有小朋友的作品,咱们来欣赏一下吧。

(一)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1、(出示剪好的小纸人)。

师:你看见了什么?

生:有4个小纸人。

2、师:还有一个小朋友剪得更多,剪了4个的2倍。猜猜有几个?

生:8个。

师:都猜8个,你是怎样想的?

生1:4的2倍是2个4,就是8。

生2:因为4乘2等于8。

生3:8里面有2个4,4+4=8。

3、师:究竟猜对了没有?大家来看看。(出示两副剪好的小纸人图)4的2倍就是8。

师:谁能把我们的`发现说一遍?

生:8里面有2个4。

师:大家一齐说一遍。(同时板书:8里面有2个4)4的2倍是8,也可以说8是4的2倍。

4、师:你能不能把两个发现连起来说?先自己轻轻说一遍。

生:8里面有2个4,8是4的2倍。

(二)探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方法。

生1:有28个。

生2;有24个。

师:现在黑板上有3条信息,谁能说说谁是谁的几倍?

同桌轻轻说,再指名说。

生3:第三行是第二行的3倍。

师;你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吗?

生4:她这样想:24里面有3个8,所以24是8的3倍。

师:是不是真有3个8?我们把两副图看成1个8。

生5:因为三八二十四。

生6:因为24除以3等于8。

师:谁还有发现?

生7:第二行是第一行的2倍。

师:谁和谁比?

生7;8和4比。

师:没比过的还有吗?

生8:第三行是第一行的6倍。24和4比。

师:24和4比,可以怎么想?

生9:24里面有4个6。

师:一起数一数。应该怎么说?

生10:24里面有6个4。

2、师:像24里面有6个4,除了看出来,还可以怎样表示?

生11:用除法表示,24除以6等于4。

师:你看懂了吗?什么意思?

生12:24里面有4个6。

生13:24里面有6个4。

生14:我还有补充,4乘6等于24。

师;把4个小人看成一份,有这样的几份就是4的几倍。

1、(课件出示:5只蜜蜂15只蝴蝶)。

师:你看出了什么?

生1:有5只蜜蜂。

生2:蝴蝶是蜜蜂的3倍。

师;你能不能提个问题?

生3:蜜蜂是蝴蝶的几倍?

生4:蝴蝶是蜜蜂的几倍?

生5;蝴蝶是蜜蜂的3倍。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5:15除以5等于3。

2、(课件出示:3朵黄花,12朵红花)。

师:你能根据这个信息提个倍的问题吗?

生6:红花是黄花的几倍?

生7:红花是黄花的4倍,12除以3等于4。

师:为什么列这个算式?“12除以3等于4”什么意思?

3、(课件出示:840)。

师:能不能找到倍数关系?

生8:40是8的5倍。40除以8等于5。

4、(课件出示:春光图18只燕子9只鸭子3只青蛙)。

师:你能不能找到谁是谁的几倍?用算式表示出来,写在本子上。

学生独立写,有困难可请小棒帮忙。

集体反馈,并说说算式的意思。

5、(课件出示:蝌蚪图)。

师:有多少只蝌蚪?

生:36只。

师:蝌蚪慢慢长大会变成青蛙,看,有4只蝌蚪变成了青蛙。(边说边继续演示课件)。

师:现在有几只蝌蚪?蝌蚪的只数是青蛙的几倍?

生:8倍。

师:再过几天,有6只青蛙了。(边说边继续演示课件)现在蝌蚪的只数是青蛙的几倍?

生:30除以6等于5。

生1:蝌蚪的只数是青蛙的1倍。

生2:青蛙的只数是蝌蚪的1倍。

师:谁说得对?

生:都对。

生:青蛙的只数是蝌蚪的3倍。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生:老师是小朋友的3倍。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篇六

《用除法解决问题》是二年级下学期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都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我认为解决这一类型的应用题,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认真读题后明白里面告了一些什么条件,紧接着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和问题理清所告条件之间的关系,这一步做好学生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然后学生确定第一步先计算什么,这时必须让学生说清楚第一步求的是什么,只有这样在写单位的时候就不会出错了,最后第二步就解决了人家的问题了。这些对于我大人来说看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下面就是我在教了这部分内容后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认真的审题,所以往往导致解题错误,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利用课堂的时间,放慢讲解的速度,每道题都要求学生读两次,再找到相关的问题,根据问题想想需要那些信息,看看人家告了些什么条件,还缺什么条件,缺来的那个条件就是自己要求的第一步,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学生有所改观,对于一些极个别的学生做到稍稍一惩罚就做得很好,所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把握好尺寸,才能更好的驾驭学生。

二、其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是第一步算出来不明白写什么单位,比如王老师买7元一枝的钢笔花了63元,那么买5枝要花多少钱?学生知道第一步是63÷7=9(枝),而一部分学生却只看问题里的单位所以经常写成了“元”,针对这一问题我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第一步所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明白什么单位了,就如上例学生只要说出第一步是求:每支钢笔需要多少钱?就知道应该写“元”了。

三、最后就是大部分只能列分步算式,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了,尤其是有了的就往往丢了(),比如妈妈用100元买一件46元的上衣,和一条29元的裤子,应找回多少?学生分步是45+29=74元,100—74=26元,在写综合算式时就写成了100—45+29=26元,这是他忘了应该先算加法要加()了,不过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不必做硬性要求,所以我只是随时提醒学生应注意,或者就用分步。

总之这部分的内容很广泛,但只要让学生掌握了其中的道理,举一反三就容易多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篇七

(二)p30教学目的:

1、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

2、能比较两个(含)循环小数的大小。学具准备:

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

2、进一步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完成。

你如何表示商?(自己选择表示方法),全班交流校对。

3、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完成。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深化练习。完成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1.想到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2.2、o,只还原到第三位小数。

师小结:需要先观察,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

四、独立练习:p304、5。

五、作业。【教学反思】。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篇八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篇九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1.直接出示你知道吗?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它出自于我国古代的一部算书《孙子算经》。书中的题目是这样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师:你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学生回答。

2.师说明:解答鸡兔同笼问题时,我们会用到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同时要用到以前的策略画图或列表。教师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1.教师出示题目:鸡和兔一共有8只,数一数腿有22条。你知道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教师边出示边说明:为了解答方便,老师适当的改了几个数据。师:看到这个题目,是否觉得比较难?师:这样吧,我们用以前的一种策略画图来解决。师让学生上台画鸡或兔,当学生有疑问时,问:这样画鸡或兔是否很麻烦,能否用其他方法来代替?师应引导学生用圈来表示鸡或兔,用2脚与4脚区分鸡与兔。问:能不能马上确定鸡兔各有几只?因此,我们画图时不能马上画出几只兔几只鸡。师:这时我们可以假设全部是鸡或兔了。

分别板书:假设都是鸡假设都是兔。师:我们先来假设都是兔,兔有几条腿?我们就用短线段表示脚,请同学们把所有的脚都画上。数一数,一共有几条腿?为什么会多腿?(要求学生一定说出因为把鸡当成是兔)了多几只腿?一只兔比一只鸡多几条腿?师:因为每只鸡比每只兔少2条腿,所以我们每次拿走2条腿。要拿走几次,你是怎样算的?师:现在你能发现什么吗?现在兔有几只?鸡有几只了?你能否把刚才的过程表述出来?请同桌互说把刚才的过程表述出来。

师:刚才的过程我们还可以用式子表示,谁来说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84=32(条)。

表示实际多画了10条腿。4-2=2(条)。

表示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102=5(只)。

表示鸡有5只。8-5=3(只)。

表示兔有3只。教师重点多次提问要求学生回答出每句话的含义。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首先假设全部是兔,然后数出兔的腿与实际的腿的差距,因为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所以看这个差距里有几个2,所求出的与假设相反的鸡,最后求兔。

兔的只数。

腿的条数。

和22条腿比较。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

4442+44=24。

多了2条在这里多了2条,表明什么?按照刚才的假设兔4只太多了还是太少了?如何调整?如果在这里少了4条,表明什么?该如何调整?师小结:此种方法我们首先假设各有一半,然后按照这种假设算出腿的总数,根据与题意差距,合理地调整。

4、师:要知道我们所求的答案是否正确,我们还应检验,如何检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检验。

5、小结:刚才我们用了三种方法解答了鸡兔同笼问题,都是采用的假设法,可以假设一种全是,也可以假设另一种全是,还可以假设各有一半,在解答时,可以选择你比较喜欢的一种来解答。

1、师:刚才我们采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我们回到刚才的你知道吗。老师把题目转化了。出示题目。现在你会解决了吗?这样吧,行的话你们可以直接完成,不行的话半分钟后会出现提示,还是不行的话一分钟后可以两人或四人商量商量。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要求学生检验。

2、交流时在实物转换仪展示学生作业,师提问学生每步的意义。

兔的只数182023。

腿的条数171512。

小结:对于此类题目,我们可以假设全部是一种量,先求出另一种量,再求出一种量,也可以假设两种量各一半,然后适当调整,到最后与题目相符。

1、师:刚才我们解答了两道鸡兔同笼问题,知道了此类题目的方法,接下去老师来考考你。(出示例题)全班51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了11条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交流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2、师:现在你能归纳这种方法的解答过程吗?小结:于此类题目,我们可以假设全部是一种量,先求出另一种量,再求出一种量,也可以假设两种量各一半,然后适当调整,到最后与题目相符。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篇十

国标本苏教版五上第63~64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

1、经历用列举战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重复、不遗漏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答案。

2、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战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能对信息进行分析并用“一一列举”的战略解决实际问题。

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有条理地一一列举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表格。

一、猜一猜试一试:

1、师:首先来看老师给同学们带了什么?想玩吗?要玩的话先要解决2个有关飞镖的问题:

(出示)假如掷2镖,想要得9环可以怎么投?

(生:1环和8环……)看来答案不止一种,你能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列举出来吗?

同学在自身的练习本上列举。

(很有序,不遗漏,不重复板书)。

大家都会解决了吗?假如你觉得你刚才的方法需要改进,那现在可以修改以下。

2、(例2改编)出示标有6810环的把子。

(出示)假如中2镖,结果会各中几环呢?

你能将所有的可能性列举出来吗?(同学独立完成,师指导,同桌之间交流)。

(展示同学的解题过程)。

你是怎么想的?你们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从这张表中我们除了能看到6种不同的情况?你还能知道什么呢?看来这种方法真的`不错!

老师自身也设计了张表格(黑板出示表格),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

图略)同学说老师写,你们觉得这张表怎么样?

下面谁想来试一下身手呢?

二、游戏揭题探索新知:

1、游戏。

(1)(请坐姿好的同学上台投掷,并记录。)。

投之前我这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考虑:投掷2镖,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呢?

(同学投)看来除了中2镖外还有哪些情况啊?

(2)你能将你的想法有序、不遗漏、不重复的记录下来吗?

完成后4人小组交流,推荐记录比较清楚的一位上台交流。

不中0+0。

中16810。

中26+66+86+108+88+1010+10。

谁有不同的方法呢?经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你觉得自身的方法需不需要改进的?老师给你1分钟时间改一改。

(3)同学们的完成了,老师的还没完成,你能和老师一起将黑板上的表格补充完整吗?

(图略)。

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一一列举。

想想看,以前你在哪运用过这种战略呢?(组合数字、搭配问题)。

三、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1、出示p64页例2场景图,指名同学读题。

(1)同学读题,只要1本最多3本是什么意思?

同学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交流。

3、出示练习十一第1题。

同学解答。并说一说自身的方法。

4、练习十一第2题。

同学解答。并说一说自身的方法。

五、总结全课。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篇十一

1、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讲解法、练习法

说一说、做一做、练一练

小黑板

一、铺垫练习,揭示课题(5分)

1、口算:

2+2+2= 3+3+3= 4+4+4=

5+5+5= 6+6+6= 7+7+7=

二、出示目标(1分)

1、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探索新知(14分)

出示主题图。

他们在做什么呢?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一共折了多少个星星呢?讨论

汇报板书6+6+6=18(个)

口答:他们一共折了( 18)个小星星。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加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5、跟踪练习:

妈妈买了3盒铅笔,每盒10支,一共买了多少支铅笔?

四、巩固练习 (10分)

课本第77页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1分)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六、堂清练习(9分)

练习十八第1、2题。

板书设计:

用连加解决问题

6+6+6=18(个)

口答:他们一共折了( 18)个小星星。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篇十二

在最近这段时间的教学中,呈现了很多问题,我也在积极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心态。

第一个是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很差,非常简单的推公式会卡在数学问题上,物理知识大体上没有问题,但是只要呈现推公式的题就不会,刚开始会很仔细的去讲数学的问题,随着次数的增多,我也很气愤,不知道怎么解决才好,便去请教指导老师,与老师交流后,我更深刻的理解了此刻学生处于的.阶段,因为初二大家刚接触物理,上半学期计算上的问题很少,这学期的难度跨度很大,大家刚开始数学物理只是结合,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运用数学知识去解答物理问题,需要时间让学生慢慢适应。

第二个问题是很多学生急于去做题,知识基础打得不坚固,计算上的难题不会出问题,反而概念上的简单问题有很多。我也发明了这种孩子很很简单因为一个很小的问题被绊住,解题思路并不清晰。我思量了很久,也和物理组的其他实习教师还有指导老师进行了讨论。指导老师先告诉我的是孩子好学是好事情,不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再来解决问题。最后我总结了大家的建议并开始改进讲题的方式。不再直接把整个思路和答案教给学生,而是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路,用思路来代替直接的答案,并且通过提问侧面的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学生是哪一部分的知识出了问题并适时提醒他们去仔细阅读课本复习相关知识。

第三个问题是随着教学的进行,从开始压强到浮力的过程,知识的难度在慢慢加大,计算中用到的物理量越来越多,包括上一学期学到的密度,这一学期学到的压强重力浮力受力分析,上一次强调受力分析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月,学生们开始忽略这个力学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很多孩子反馈题中的已知量越来越少,需要求的未知量越来越多,思路就很简单乱。我认为问题出在学生学了知识,但是不会运用,碰到实实在在的题的时候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突破。请教了指导老师,也结合了我做学生的时候的经验,总结出了大题的解决方案,从需要求的量入手,求它需要什么量,然后一句一句读题,题上从来都没有没用的信息,一句一句一个点一个点推出中间信息,最后求出未知量。强调后大家的反馈情况有好转。

最近一段时间的教学收获很多,很开心与学生一起成长!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列表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觉“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替换策略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对替换前后数量关系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有谁带了钢笔吗?

老师真是健忘啊,今天忘了带钢笔,谁能借老师用一下?

要不这样吧,有谁愿意让老师用一枝铅笔来换你的钢笔?(学生困惑)。

(严肃,让学生觉得真换)。

怎么啦?(学生说说)。

是啊!

那你倒是说说看希望老师拿几枝铅笔,你才肯和我交换?

为什么?(老师:成交!)。

用铅笔换钢笔依据。

板书:十枝铅笔---------换(黄色粉笔写)---------一支钢笔(价格相当)。

那你说说看为什么非要老师用十支铅笔才肯换呢?

(引导学生说出价钱差不多)。

紧接板书:价格相当。

十枝铅笔和一支钢笔价格相当,这正是公平交换的前提和依据。

板书:依据。

二、温故知新:

课件打开到曹冲称象图片。

(他用什么替换了什么?)。

你能联系上面情节讲一讲它替换的依据是什么呢?

(鼓励性评价:真聪明)。

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同作为替换的依据。

那曹冲是怎样来保证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同呢?

板书:一堆石头---------替换----------一头大象(重量相同)。

曹冲称象的故事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替换确实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对,替换。

板书:添上----替换两字。

三、协作创新。

曹冲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谈到三国,大家一定都知道赤壁大战吧。这场著名的战斗主要是在水上进行的。

三国时期的水上兵器比较多,有走舸,艨艟,斗舰和楼船等等,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简略介绍其中的走舸和楼船。)。

题目看不清楚的话,可以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纸,上面也有。

生一起读题。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这道题目能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吗?

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题目下面的要求,来亲身体验一下替换。

同桌合作:

1用什么替换什么?(把题目中替换的双方圈一圈)。

2替换的依据是什么?(在题目关键句的下面画一画)。

3替换前后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分别把替换前后的数量关系写一写,也可以用图画或者线段图表示)。

小组交流:

知道怎么替换了的同学请举手。

你们在替换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替换有什么好处啊?

请你在四人小组里面和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同学们是不是想的都和你一样?

1替换有什么好处?

2你替换的方法和其他同学完全一样吗?

结合课件画面讲解,板书。

一艘楼船--替换--5艘走舸(每条走舸乘坐的士兵数量是楼船上士兵人数的1/5)。

课件展示:

替换前。

(10走舸与1楼船横排,出示数量关系:10艘走舸和1艘楼船上一共装了105名士兵)。

替换后。

(15走舸,出示数量关系:15艘走舸一共装了105名士兵)让学生计算。并讲一讲过程(数量关系)。

(注重:有什么不同的见解):还有其他的替换方法吗?(课件要可以在两种方法间自由切换)。

两种方法都讲解完后,让学生说说替换的好处。

四、巩固立新: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个问题还能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吗?

请学生说说如何替换?

板书:一条运粮船----------替换----------(一辆马车+15袋)。

让学生在自备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

实物投影展示替换方法。(最好选文字和图画各一份)。

数学是需要简洁和凝练的,看赵老师怎么来做。。。

强调计算的时候是个倒推的过程,是先减还是先除,不能忘记什么?

课件演示思考过程。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替换前后的数量关系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己列算式解答。

请学生说说替换的好处。

五、博古通今:

学校阅览室为了让大家能阅读三国的故事,进了3套《四大名著》和8本《三国演义》,一共花费了410.4元。每本《三国演义》比每套《四大名著》便宜31.2元。分别求《三国演义》和《四大名著》的单价。

学生独立完成。

让一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力求作出示意图)。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把四大名著换成三国演义。

并让学生体会把三国演义换成四大名著虽然也可以计算,但是比较繁琐。

六、自编自演:

大家家里都买过名著没有?小红她也想买些书来阅读,所以她就把平时的零花钱都放到储蓄罐里储存起来。

请大家开动脑筋,根据5角硬币1元硬币储蓄罐三个词语,抽象出一道可以用替换策略解决的应用题。(可适当加上数据条件)。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准备以后经常使用这个策略吗?说说原因。对于这个策略,你有什么要提醒在座的各位同学的呢?经验也可以。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篇十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5页例4及55页做一做。)。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一、导入新课。

师:你用找规律的方法知道了紧挨着懒羊羊后面的应是灰太狼,那第39个会是谁呢?

师:其实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学习“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揭示课题)。

二、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

1、出示数学信息:

提问:根据图中这两条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根据学生回答,将问题补充完整。全班连起来读一遍,请你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三一班有45人跳绳,每6人分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2)学生独立解答。(用练习本完成)。

(4)师:现在我们把数学信息“6人一组”改成“平均分成6组”,

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连起来读一遍。

生:三一班有45人跳绳,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几人,还多几人?

(5)对比:

三一班有45人跳绳,每6人分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45÷6=7(组)3(人)。

三一班有45人跳绳,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几人,还多几人?

45÷6=7(人)3(人)。

仔细看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生:算式是一样的。单位名称不一样,第1题每6人分一组,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单位名称是“组”和“人”;第2题平均分成6组,每组5人,还多2人,单位名称就是“人”和“人”。

师小结:看来单位名称是跟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第1题的问题是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单位名称是“组”和“人”;第2题的问题是每组有几人,还多几人?单位名称就是“人”和“人”。

三、巩固练习。

数学书55页做一做。

(1)、小兰有20元,都买矿泉水,最多可以买几瓶,还剩几元?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四人各有15元,可以买些什么呢?出示学习要求,指名读要求并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四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四、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拓展练习)。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篇十五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31页。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将课本中儿童商店里购物的情景替换成一群学生在公园游玩,以此为主线贯穿全课,并结合学生即将参与的春游活动,紧密联系学生喜爱的游乐活动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探究,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2.在学生会用分步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解答,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吧!(播放视频)。

在这美丽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活动,我也很喜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播放课件)。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

师:来听听他们说些什么?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他们要租6条船,10元钱可以租2条船)。

我们来帮他们算算要多少钱,请写在随堂本上。

在学生写完后,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生:10÷2=55×6=30)。

师: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生:10÷2×6=30)。

(如果班上没有列综合算式解答的,教师可引导:“能将6×4=24,24÷3=8合并成一个算式吗?”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整体的较为简洁的综合算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当然在这里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一定要列出综合算式来解。)。

123。

引导学生比较这二种列式:

师:像这种10÷2×6把两步运算合并到一个算式的式子,我们叫做综合算式。

师: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象这样乘、除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从左往右依次来计算。

计算综合算式还有另一种格式,称为脱式计算,请大家注意看,老师是怎样做的。

边说边板书如下:

10÷2×6。

=5×6等号写在第二排算式的前一格,

这时再计算什么?

=30把乘号和6照写下来,计算5×6,所得的结果在下一行写等号及得数。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象这样列综合算式,用这样的格式算一算。

(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

2、师:我们的同学真聪明,帮助他们解决了租船的问题,看,他们玩得多开心!(播放课件)。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有6条船,每条船上有4个同学)。

3、划完船后,他们还想去坐碰碰车。(播放课件:一群围在售票处前,门前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碰碰车,每辆坐3人。)。

让每一位学生先观察两幅图,然后在组里说图意。

知道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小组说题意的基础上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在每一位学生对题意有清楚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在学生列式的过程中,老师可做适当地提示,让学生主动尝试用综合式来解答。)。

在巡视的基础上,指名一位学生上台列式。(在这个学生上台板演时,让其它的学生停下来,注意观察这个学生是如何列式解答的,特别是他的书写过程)。

1、师:精彩的木偶戏开始了!(播放课件:一个学生说:我们需要坐5排,另一个学生说:2排可以坐12个同学)。

你能算出他们一共又来了多少人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让学生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做的?

互相检查你们的书写格式,如果不对,请你?他指出来。

1、师:这次出来,他们还准备了一些好吃的东西(播放课件)。

们带了些什么?(18根火腿,27根香蕉,36个苹果)。

123。

(课件中的小朋友说:我们每人能分几根火腿呢?)。

你能帮他算算吗?

学生列式,可能会有如下列式出现:

18÷9。

18÷3×3。

18÷3÷3。

18÷(3×3)。

无论怎样列式,都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对于18÷3×3这样列式的学生,让其明白在先算3×3的情况下,要加上小括号。

师: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式解答吗?

1、师:还有一部分同学,他们来到了快餐店(播放课件)。

师:他们选择了汉堡,如果是你,你想买什么?

师:如果让你来给小组的同学买另一种食品,需要多少钱?请你算一算。

(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如何计算。)。

课堂练习:见教学过程中。

作业安排:结合生活实际,自找作业。

附录(教学资源及资料):教师教学用书,课本,课件。

根据《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应用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将课本中儿童商店里购物的情景替换成一群学生在公园游玩,以此为主线贯穿全课,并结合学生即将参与的春游活动,紧密联系学生喜爱的游乐活动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探究,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篇十六

1、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应用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应用题以及理解乘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理解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关系。

正确分析应用题之间的数量关系。

观察法、举例法、实践法。

探究法、合作交流、练习。

1、口算。(大屏幕出示口算题)。

5×716÷421÷79×8。

28÷430÷572÷89×9。

64÷83×948÷64×7。

2、列式计算:(1)5个4相加是多少?(2)64是8的多少倍?

(3)48里面有几个8?(4)6乘9积是多少?

3、谈话引入:星期天,妈妈带着文文来到了乐乐玩具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稍。

复杂的实际应用问题。

1、问题情景。大屏幕出示例3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合作研讨题意。

(2)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说一说图意和题意。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了解看是否还有同学不理解题意,对不理解题意的地方进行补充讲解。

3、自主尝试解答。

(1)让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尝试进行解。

答。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启发学生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让学生交流汇报各自的解答算式,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结合学生说的思考过程,教师板书出:

56÷8=7(个)。

教师小结:一个地球仪是8元,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也就是在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因为56里面有7个8,所以能买7个地球仪。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交流,指名发言。

(a)强化练习。

1、出示做一做。

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谁会列式解决?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出示练习九第二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板演)。

(b)堂清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九第1、3、4题。

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56÷8=7(个)。

口答:56元可以买7个地球仪。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3963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