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撰写各类报告来展示研究成果或分析问题。那么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报告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报告的目标和受众,确定所要表达的主题和信息,并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其次,我们要注意报告的结构与组织,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和层次,使整篇报告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更强。最后,我们需要注重报告的语言表达和文笔风格,使用准确、简明的语言,避免冗长和啰嗦,使报告更具说服力和可读性。如果您需要参考其他相关报告,可以在我们的网站上进行搜索。
中国老龄化调查报告篇一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在今后长时间内要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的常州,早在1985年就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比全国提前15年,到末,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64.28万,占全市总人口358.74万的17.91%。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9.8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6%,占老年人总数的15.39%;90岁以上老人1.0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29%,占老年人总数的1.62%;百岁老人180人。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6.84岁。我市人口再生产从传统型过渡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必然伴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老龄工作和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意见》、《关于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行政策扶持的意见》等文件,推进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和老年群团组织建设,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做好老年人优待工作,组织开展关爱老人心理健康活动,等等,不断推进老龄事业发展,使全市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逐步提高。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方式。
为积极践行和谐老龄化战略,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服务理念,有效解决养老服务需求,从今年3月份起,常州市民政局和常州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市区养老服务需求大调查。调查采取实名填写问卷形式,利用民政和老龄信息平台进行汇总分析,对市区城镇户口按一定比例抽取了10084名老年人。在地区分布上,武进区2300人,新北区1155人,天宁区3218人,钟楼区2711人,戚墅堰区700人;在性别比例上,男性占49.53%,女性占50.47%;在年龄结构上,60-69岁的老人占35.99%,70-79岁的占51.74%,80岁以上的占12.27%。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调查的科学性。主要内容包括老年人就餐、日间照料服务、精神关爱等方面需求情况。整个调查经历了准备、实施和汇总三个阶段,总共历时两个月的时间。
本次调查严格按照社区准入制要求,贯彻费随事转的原则,由各区按抽样调查老年人数印发《常州市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由社区具体组织填写,并将收集的信息录入网上填报系统,由社区信息平台进行汇总分析。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社区干部认真负责,有的利用星期天和晚上深入到老年人中间耐心调查,然后将调查问卷逐份上报,一旦发现差错及时纠正,问卷回收率达到100%。这次调查的一个明显特征之处在于采用实名制填写的形式,防止出现虚报谎报的现象,也便于以后的抽查,确保了此次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通过这次市区养老服务需求大调查,基本摸清了居家养老、社区就餐和日托服务等方面需求,为我市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政策,加大老年设施投入和发展老年服务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市区老年人需求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一)老年人基本状况。
1、文化程度偏低。
在被调查的10084名老年人中,文盲、小学文化程度的分别占总数的11.57%和31.85%,初中、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分别占29.64%、8.42%、9.51%,而大学专科、大学本科以上的仅占5.86%和3.15%,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的特征很明显。
2、63%以上的老年人是“空巢”老人。
从居住方式来看,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独居和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分别占11.38%、52.49%,与子女同住或与孙子女同住的占35.17%,老年人“空巢”现象日趋严峻。
3、身体状况与生活自理状况。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身体健康或一般的分别占32.53%、35.98%,有慢性疾病或有严重疾病的占27.60%、3.89%,说明我市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总体处于较佳状态。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占调查总数的87.98%,半自理的占10.26%,不能自理的占1.76%,具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占绝大多数。
4、配偶与子女情况。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配偶健在的占总数的74.21%,配偶不在的占24.26%,没有配偶的为1.53%。再从老年人子女的数量来看,有1个、2个、3个子女的分别占14.75%、37.50%、26.88%,居前三位,有4个和5个及以上子女的占12.22%、7.32%,无子女的占1.33%。目前,多子女老年人还占多数,但已明显呈现日趋减少趋势,独生子女老年人目前虽还居少数,但也明显呈现日趋增多趋势,家庭小型化趋势不可逆转。
5、60岁前主要从事的工作。
从被调查的老年人60岁前主要从事的工作来看,21.72%是干部、43.17%是工人、21.82%是农民、6.88%是科技人员、2.21%是自由职业者、0.90%是军人、2.97%是无业人员,还有0.33%是其他工作。
6、月经济收入情况。
从经济收入来看,月收入在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1500元的分别占21.13%、12.88%、36.25%,月收入在1500-元、元以上的占18.11%、9.65%,1.98%的老年人没有经济收入。由此可见,大多数老年人经济收入偏低。
7、养老金来源。
选择离退休金是养老经济主要来源的有3050人,另外子女给予、最低生活保障金等也是老年人的重要经济来源。
(二)老年人最迫切需求情况。
1.精神赡养是最需。
调查发现,老年人对精神赡养的需求是最强烈的,40.44%的人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精神赡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养老保险面逐步扩大以及子女的经济扶养能力日益提高,老年人物质生活质量基本有了保障。但是生活的幸福不仅是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还包括精神上的享受。从这项调查显示,老人们更渴望情感上的关爱,企盼心灵上的充实。
2.家政服务市场大。
调查显示,29.97%的老年人最需要家政服务。现在社会节奏加快,子女大都忙于工作,不在父母身边的情况比较多,没有时间料理老人的生活,所以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也促使家政服务的市场不断扩大。我们可以推测,今后家政市场的发展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将会起到一定作用。
(三)老年人助餐服务与日托服务需求情况。
1.目前老年人吃饭的提供方式。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20.73%的人认为吃饭是个问题,79.27%的'人认为吃饭不成问题。目前自己做饭的占总数的85.20%,由子女、钟点工、全职保姆做饭的分别占10.59%、1.32%、1.01%,到社区助餐点、与他人搭伙、叫快餐或去饭店吃饭的分别占0.63%、0.33%、0.11%,其它方式占0.81%。由此可见,目前老年人自己做饭的占绝大多数,这与68.51%的老年人身体健康或一般,87.98%的老年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情况相符合。
2.对社区助餐点的调查。
在这次被调查的对象中,37.86%的老年人听说或了解社区助餐点,62.14%的人没听说或不了解,可见老年人对社区助餐点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阅读问卷上有关社区助餐点的介绍后,选择愿意由助餐点提供吃饭的有4198人,占调查总数的41.63%,这次参加调查的人数仅占市区老年人总人数的5.042%,按调查比例推算,市区共有8.326万名老年人乐意接受助餐服务,这说明助餐点在我市存在较大的需求空间。老年人助餐点是由政府资助建设,以社区为主导,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膳食加工配制、外送、集中用餐等服务的场所(价格通常在5-15元:一顿中餐5-7元,一日三餐10-15元。目前,天宁街道斜桥巷社区、西新桥居家养老服务站以及天皇堂弄居家养老服务站等等已经有了为老人提供就餐的服务。但从全市来讲,老年人助餐点的数量还很少。从总体而言,还有很多老人不愿意选择到助餐点吃饭,究其原因,主要是87.91%的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和85.20%的人平时是自己做饭的,所以不需要由助餐点提供吃饭。
在愿意由助餐点提供吃饭的老年人中,因为省事方便的占62.04%,因为价廉物美的占15.20%,其它原因的占22.76%。在不愿意由助餐点提供吃饭的老年人中,因为不喜欢的占23.69%,因为口味不适的占21.36%,其它原因的占54.95%。
3.对老人日托所的调查。
在这次被调查的对象中,33.26%的老年人听说或了解日托所,66.74%的人没听说或不了解,可见老年人对日托所也不熟悉。通过阅读问卷上有关日托所的介绍后,选择一定去日托所的有405人,占调查总数的4.02%,按调查比例推算,市区共有8033名老年人一定去日托所。此外,在被调查对象中,有5046人会考虑去日托所,这说明日托所在我市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日托所,即“老人之家”,像小孩入托那样,白天到日托所,晚上回家。老人在日托所可看书读报聊天,也可打牌弈棋,或开展其他有益的文体活动,还可以就餐,日托所的优点在于收费低于养老机构,对半自理的老年人可以提供护理。由于日托所对于半自理的老年人可以提供护理,所以对于10.26%的生活半自理人群应该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愿意进日托所的老年人中,有47.66%的人是因为年龄较大且无人照料,24.30%的人是因为要满足精神文化需求,22.80%的是因为身体欠佳,5.24%的是因为日托所收费低于养老机构。
4.志愿者服务。
在我们这次的调查中发现,18.09%的老人愿意帮助日托所做些志愿者服务,48.71%表示偶尔可以做一点,26.03%不愿意做志愿者服务,7.17%未选择。在宁波市海曙区,有一支专门为独居困难老人提供服务的义工队伍,他们服务的内容和时间可以像银行存款一样进行储蓄,等到自己年老时又可以提取储蓄,享受服务。群众将其称之为“义工银行”。而我们的这次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市开展“义工银行”存在一定的群众基础。
1.居家养老是首选。
调查显示,80.27%的人最愿意选择的养老形式是居家养老,11.56%选择机构养老,6.34%选择老人日托所,1.83%未选择。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主要是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逐步向精神慰籍领域拓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式主要是上门进行个案服务,同时发展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对老年人进行综合性的集中服务照料。居家养老服务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对破解日趋严峻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发展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居家养老”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市区已建有2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3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基本做到了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市、区两级财政共拨付养老服务补贴250万元。
2.选择养老机构的档次。
在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选择500-800元/月和800-1200元/月底分别占58.30%、31.52%,仅有6.49%、3.69%的人分别选择1200-1500元/月和1500元/月以上,这与当前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有很大的相关性。
(五)子女对老人精神赡养情况。
1.大多数老人不感到孤独,九成以上子女愿意陪老人聊天。
调查发现,80.97%的老年人不感到孤独,19.03%感到孤独的老年人更愿意找亲人或朋友聊天。90.91%老人的子女愿意陪其聊天、听其诉说,只有9.09%老人的子女不愿陪他们聊天。对“给钱给物让老人衣食无忧就是孝顺,您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这道题选择对、不完全对、不对的分别占15.01%、64.51%、20.48%。由此可见,我市的子女比较注重与父母的谈心,从精神上来关爱父母。
2.子女对老人的孝顺情况。
在这次被调查的老年人中,57.66%的老年人认为子女很孝顺,39.88%的认为子女比较孝顺,认为不孝顺的仅占0.83%。子女经常来看望的有82.68%,占大多数,偶尔来、生病时才来、节假日才来到分别占9.53%、0.66%、3.82%,只有0.35%的子女从不来看望老人。这个调查结果表明常州子女对老人的孝顺状况令人可喜。而子女不常来看望的有81.57%是因为子女工作忙,6.20%是因为子女在外地,0.88%是因为有矛盾冲突,11.35%是因为其他原因。而子女关心老人的主要方式是上门看望和打电话。
3.老年人与孙子女的关系。
调查显示,在有孙子女的老年人中,有62.78%的老年人替子女照顾第三代,37.22%不照顾第三代,这说明我市的老年人对第三代很有爱心,所谓的“隔代亲”。而且调查还显示68.37%和29.51%的孙子女经常来或有时来看望老年人,2.12%不来看望,说明第三代也很关心老年人。
4.老年人活动场所和活动内容。
小区休闲广场和公园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平时经常锻炼或参加其他娱乐活动的9791名老年人中,经常去小区休闲广场和公园的分别占38.62%、21.91%,老年人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看电视、与朋友聊天、读书看报、打牌搓麻将等,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外出旅游的居少数。
三、满足市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对策建议。
(一)关爱“空巢老人”,重视精神赡养。
全社会都要来重视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家庭成员要负责,年轻人要多承担体力劳动,给足老人生活费用,抽空常回家看看,多给老人们精神慰藉。社会服务功能要强化,社区要为他们提供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要扩大志愿者队伍,开展形式多样文体活动,使“空巢老人”空巢不空,独居不孤,欢乐常伴。
继续开展“牵挂你的人是我”龙城志愿者与空巢老人共度元宵佳节活动。市民政局和市老龄办连续两年组织了“牵挂你的人是我”龙城志愿者与空巢老人共度元宵佳节活动。这项活动给老人们送去了关怀和帮助。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好这项活动,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要扩大此项关爱活动的影响,让更多的人来关爱空巢老人。
抓好老年精神关爱示范点建设,推进全市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积极探索老年心理研究,在做好老年人精神关爱工作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撰写有质量的调研报告。继续做好常州老年服务中心开展的老年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积极为基层做好示范作用。扎实抓好全国老年精神关爱江苏示范基地常州示范点建设,总结推广钟楼区老年心理关爱示范点心理咨询室和社区心理咨询室试点的经验,努力推进全市老年精神关爱工作。
(二)提高养老金待遇。
尽管我市已连续几次上调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但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年人经济收入偏低,总体生活水平不高。加上近年物价上涨幅度较快,因此,要继续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基础上,使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
(三)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
要进一步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真正建立面向所有老年人的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要逐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立监督机制,及时评估中介机构服务效能,确保服务落实到位;要对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制定上门服务制度、服务监督制度、服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规章制度,确定生活服务标准、养老护理标准、服务效果评价标准等各项标准,规范服务项目和内容,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实行资格认证、持证上岗,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四)建立社区助餐点和老人日托所。
政府要出资在老年人集中的社区设立老年人助餐点和日托所试点,并对助餐点和日托所的的性质、任务、要求、运行机制等都要有配套政策及相关规定,培训工作人员和招募志愿者,建立后招标按市场化来运作,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助餐点和日托所日常运作予以相应支持,并在试点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满足高龄、独居、纯老家庭的老年群体一日三餐的需求以及生活照料的需求。
(五)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满足老年人入住需求。
尽管调查显示,只有11.56%即1166名老年人最愿意选择到养老机构养老,但即使按照这个标准,市内养老机构床位也应达到2.31万张,而目前仅有1.28万张,尚有1.03万余张的缺口。因此,要落实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以及外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规划建设不同档次的养老机构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入住需求。对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分类管理,明确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逐步改变目前较高收入人群大量占用公办养老机构资源的现象,在合适的时机,为中低收入老年人群发放养老服务专项补贴,使中低收入老年人能够住得起养老机构。
(六)大力扶持,多形式发展社区家政服务。
出台相关政策,培育家政服务业,吸引家政服务的相关企业加盟,同时进一步扩大政府援助服务对象范围,完善送时服务机制和制度,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有偿、低偿和无偿的家政服务。
(七)加快各级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建设。
加快市、区及基层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按照老年人口的分布和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形成档次不同、面积不等、配套事宜的梯次排列格局。增加室内活动场所和室外活动设施,方便老年人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引导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融入社会,度过幸福的晚年。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物美价廉的旅游线路,开拓老年旅游市场,满足老年人出游需求。积极兴办老年大学、学校,发挥市和各区老年大学的示范带动作用,抓好街道(镇)和社区(村)老年学校建设工作,逐步完善老年教育4级办学网络,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提高质量,丰富教学内容,满足老年人的求学需求。
中国老龄化调查报告篇二
本次调研报告调研范围虽然仅限于我所在的xx市xx区xx社区,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今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情况和老年人养老方式情况。报告将从整体和部分角度,社区和个体层次来全面分析我家所在的xx社区人口老龄化及其养老方式情况。
我家所在的xx社区位于xx省xx市xx区,周围有xx五校,xxx中学,xx中学,xx大学等知名学校,是xx市有名的文化教育区;临街就是xx区的经济中心之一——长江街北行商圈,北行农贸大厅,千盛百货,北京华联,国美苏宁,地一大道等商场购物中心使得这里的居民消费购物生活很是方便;社区处在一环以内,周围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出行非常方便;碧塘公园、百鸟公园等广场公园更是为居民提供了夏日消暑冬日散步的好去处。居民们在这样一个安全方便的社区生活都很舒心祥和。
xx社区是个年头较久的社区,从低矮破旧的平方动迁改建成居民楼开始于1982年,三年后的1985年居民开始回迁,之后就建立了街道办事处,1999成立xx社区。社区管辖着周围38栋居民楼,共3371户居民,约10500人。
20xx年8月17日,我来到位于xx区乌江街的xx社区办事处咨询情况。社区的王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并且很耐心的解答了我的一些问题,给予我很多这方面的相关数据。
(一)、基本情况。
据了解,xx社区共有3371户居民,其中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有20xx多户,占总人口比重约为60%,老年人口比较多,可以说我们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很突出了。
(二)、老年人口较多的原因。
现阶段xx社区老年人口较多的原因有很多,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社区建立时间较长,人口密度较大。据了解,动迁之前这里原来就是工人聚居的地方,大量冶炼厂,纺织厂,建筑公司等工厂的工人及其家庭成员在这里居住,因此这里原本人口密度就较大,加之从回迁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五年的时间,自然老年人较多。
二是周边生活方便,消费水平较低。xx社区位于一环以内,道路四通八达,一级马路、二级马路和众多小街小巷在经过近几年的改造修缮后硬件条件大有改观,以前的沙土路变成了现在的柏油马路,曾经拥堵混乱,狭窄脏乱的街路变成了现在秩序井然,干净整洁的宽阔的大马路;附近公交线路众多,去xx的任何地方都很方便,更是有直通北站xx站的公交车,方便居民出行;附近的北行商圈给居民的购物消费生活带来极大方便,而且,北行地区较xx其他地区,如太原街商圈、中街商圈,物价水平较低,加上第四人民医院等医院距离社区较近,因此大量老年人选择这里来度过他们的晚年,近年来更是有不少老年人搬到这里生活,这也加大了老年人的比重。
三是房价水平低。xx的房价虽然和全国同等城市相比较低,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对着日益增长的房价望洋兴叹。xx社区的居民楼不是最近几年新盖成的,而是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老旧楼,因此房价相较xx同类地区偏低,这也是很多老年人居住在此的原因之一。
正像我熟悉的邻居刘爷爷说的那样“这里到哪都近,买东西也便宜,在这里住着挺好!”
(三)、老年人口较多带来的问题。
社区的老年人口较多,这也给社区的工作带来了更多挑战。王主任说,老年人口多主要会带来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环境问题。说到环境问题,主要还是老年人擅自圈占公共绿地,在里面种地养花,甚至还有放养鸡鸭鹅狗的。“在禽流感风行的那一年,我们曾经下大力气对这些私自占用公共用地的居民进行规劝和强制没收那些鸡鸭等禽类,当时就有好多老人不愿意,他们中的一些人将这些鸡鸭当成宠物养,完全不管那些鸡鸭带来的粪便污染和噪声污染。本来禽流感弄的大家都不敢弄这些东西了,这几年又开始养这些鸡鸭鹅了,现在更有的一边侵占公用绿地开辟菜园,一边肆意养鸡鸭,这些都给环境带来很大破坏,居民们也都因为他们是老人就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王主任有些无奈的对我说。
二是养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中很大部分是老人和子女或是子女之间为了老人的养老金而产生的。有些问题是子女不工作赚钱反而要年迈的老人拿钱养活他们,而他们却不知满足贪得无厌引发的家庭争吵,有些是子女间为争取更多的老人的养老金假借赡养老人而引发的矛盾。另外,有些老人既没有子女赡养,也没有离退休金养老金,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是捡拾废品,打更等简单工作得来的收入,这些老年人一旦出现健康等问题,也会给社区带来很大影响。
在去社区办事处的同一天,我对社区所辖居民楼其中的一栋中的一个单元中的所有65岁及以上老人的养老方式进行了调研。
(一)、社区老年人养老方式现状。
在我所调研的24户居民中,有8户家中有65岁及以上老人,共11人,而这8户中有3户家中有两名老人,其余5户家中有一名老人。而在这11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只有两名老年人没有离退休金养老金,靠儿女赡养,占老年人口的比重约为18%;其余9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养老金,所占比重约为82%;有离退休金养老金的9名老人中,女性有3人,男性有6人,可见男性与女性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也存在明显差别。在主要生活来源方面,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多的依赖家庭其他成员供养。
从全国的平均水平来看,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来源,46%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其次是靠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养老金生活,分别占25.9%和23.6%。在主要生活来源上,城镇中48.6%的老年人靠离退休金养老金来生活,其次是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和劳动收入,分别占35.6%和10.5%。我们社区的数据表明我们社区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比较有保障的,基本每个老人都有固定的生活来源。
(二)、奶奶们的老年生活。
住在我家楼下的莽奶奶跟我们一家关系很好,因此我向她询问了她每月的大致生活和支出情况。莽奶奶年轻时是冶炼厂的工人,因此现在每个月能得到固定的一定数量的养老金。莽奶奶和他的儿子儿媳和小孙子住在一起,虽然房子不大,祖孙三代住在一起却也其乐融融。莽奶奶每月能得到1181元左右的养老金,她不用负担水电等费用,因此每月只有150元左右的米面支出以及平时约200元钱用来买菜,老太太好抽烟,为了省钱她只抽散装的旱烟,大概每月需要支出15元,这样每个月莽奶奶其实只花了400元左右。省下来的钱她就给他的小孙子当做上大学的学费。老人家穷了一辈子,晚年终于能过上富足的日子,她却还是改不掉省钱的习惯,儿女们的工作虽然能获得一定的收入,但还要供他们的子女上学,因此生活并不富裕,甚至有时还要花老人的养老金,因此莽奶奶平时就不敢多花钱,省下来大部分的钱都给了孙子,供他上大学。而住在一楼的赵奶奶就比莽奶奶困难许多。
她年轻时就没有固定的工作,现在上了年纪,只有靠自己的儿女,可惜她的儿女也都生活不易,老人只能靠年轻时积攒下来的一些微薄积蓄生活,并且老人出租了她唯一拥有的财富——两室的房子——其中的一间,这样每月能得到约700元的租金,无奈儿女们不仅不给赵奶奶生活费,还经常因为谁多得了赵奶奶的租金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后来儿女们更是将卧病在床的赵奶奶送到了敬老院,擅自把她的房子租出去获得租金。后来赵奶奶回到家里,就再没和儿女联系,靠着每月微薄的租金收入支持每日的开支和支付医药费。
可见,同样是居住在社区里的老年人,晚年的养老方式及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老年人有固定的养老金,而有些则没有每月固定的生活来源,他们要靠社会的资助和他们个人的劳动获得生活来源。而即使是有养老金的老年人,他们的晚年生活也并不全是安乐富足的,其中不乏生病看不起病或者身边没有人照看或是生活费不足以负担吃穿用行和就医用药所要花费的费用的老年人。
据资料显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老年人口数量大。据20xx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xx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3%,占亚洲的38%。
二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来势猛。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据预测,到20xx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11.92%,比20xx年提高4.96个百分点,届时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20xx年以后老龄化程度继续提高,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5%,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三是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达时期出现的,对老龄化的承受力强。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速度较慢,允许其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准备和适应。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由于生育率急剧下降造成的,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即“未富先老”,薄弱的经济基础尚不具备供养老年人口的能力。
目前,中国虽已步入老年型社会,但尚处于人口老龄化的早期,未来中国人口类型将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深度老龄化,进而转化成重度老龄化。要减轻人口老龄化问题,还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国策。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使得老年人生活稳定健康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虽然人口老龄化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但还应该看到现阶段我国近五成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从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来源看,46%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其次是靠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养老金生活,分别占25.9%和23.6%。老年人的生活来源并不固定和稳定,他们还需要社会给予更多关注。
最后,社会和社区应该加强各种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如轮椅专用道,适合老年人的健身设施,公园广场,老年人活动室建设等,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充实幸福。
老年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阶段,要让每个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需要社会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缩影。虽然我调研的范围仅限于xx社区,因此得出的结论有其局限性,但也有相应的代表性。从我了解和调研的数据、例子来看,我家所在的xx社区确实存在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且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低,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同时,尽管大多数老年人有较固定的生活来源,但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参差不齐,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不尽相同。这些在我们社区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城乡、地区老年人养老方式存在的差距。
中国老龄化调查报告篇三
就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一定影响。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从人口结构看,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将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然而,只看到老龄化的消极一面是不够的,从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消费能力和消费方式看,一个巨大的养老消费市场正在形成。人口老龄化对消费也有正向拉动作用。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亚夫。
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是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0.5%,且每年以1000多万人的速度在增加。数据表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另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xx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约占总人口的35%。这意味着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将对中国发展带来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对社会总消费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老年人不仅在医疗保健、食品、服装、旅游、娱乐、养老等各方面有大量需求,而且随着价值观、消费观与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老年人消费需求正在向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潜在需求将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餐饮、旅游、娱乐等消费点。
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习惯、偏好以及消费能力和方式将改变社会消费结构,形成潜在消费市场。老龄化社会催生的银发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调结构促增长的新亮点,并蕴藏着新的产业机会,有助于我国经济的优化和转型。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而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银发经济有巨大需求,为过剩产能的转移和新的投资机会寻求到了新的出口,这有利于改善我国现有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经济机会。要实施积极的老龄化战略,大力发展老年消费产业,特别是医疗保健、休闲养生、家政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等相关服务性消费的需求。
1.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20xx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xx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9.4%。截至20xx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86万人,比上年净增加631万人,比20xx年增加5324万人,年均增加354.93万人。目前我国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是欧盟同年龄总人口的1.4倍。
2.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20xx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xx年提高3.4个百分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在20xx年突破20%,在20xx年突破30%;中国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翻倍(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10%到20%,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7%到14%)所需时间分别仅为26年和25年,而美国分别为78年和70年,俄罗斯分别为51年和49年,就连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日本也略慢于中国,分别为29年和25年。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寿命不断延长。1982至199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大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速;1990至20xx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规模占总人口比重为1.87%。据预测,到20xx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4%左右,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从20xx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算起,中国仅用25年左右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人口老龄化路程。
4.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的高低,反映劳动力抚养负担的轻重。20xx年末,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13.7%,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比20xx年提高3.6个百分点。
作为人口结构变量重要因素之一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影响消费市场的决定因素,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还会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各要素市场。从理论上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新常态的影响是多方面、多途径的,这些影响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关系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对社会总体消费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主要从供给方面来改变劳动力供给的格局变化,并带来劳动力资源短缺、劳动力老化等问题,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增长;同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队伍的大龄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的更新与进步。从需求方面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导致未来消费需求乏力,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活力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2.人口老龄化可带动老龄产业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在影响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还将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众所周知,老年人的消费与年轻人完全不同,他们的吃、穿、住、用、行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一定的特殊需要,这决定了将会相应带动相关老年产业发展,被称之为银发产业。
银发产业涉及满足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的二、三产业,一是健康产业将得到发展。包括养生、饮食、运动、保健等相关服务;二是养老服务产业会大量增加。各种专业的、社会化的托老所、敬老院、家居老人生活照料等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旺盛;三是老年用品、用具等产品的开发。养老产品和服务几乎覆盖所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这些都是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主要表现在人口老龄化直接改变消费需求的水平和结构。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口支付能力不及劳动人口,这将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是特殊生活用品、医疗保障及护理服务的主要消费群体,将提升和改变商品消费的水平与结构,这种消费需求指向必然促使我国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服务业等老年需求产业方向协调运转,引起资本与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新配置,促进我国服务业和老龄产业的发展。
4.人口老龄化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劳动适龄人口减少,间接推高了劳动力成本,反过来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在农业领域推动加快农业良种培育和机械化进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在二、三产业领域,推动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整体上看,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5.人口老龄化将带来结构性劳动力短缺和竞争力弱化问题。
在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下,中国劳动力资源开始减少。与20xx年相比,20xx年劳动年龄人口(15至59岁)的绝对数减少了858万人,所占总人口的比重由67.6%下降到66.3%,2年间降低了1.3个百分点。人口结构的变化形成了对劳动力供给的约束,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加速攀升,低成本优势已出现明显逆转,抑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研发能力。对外贸易传统的成本与价格优势逐渐弱化,部分出口产品市场份额被周边低成本国家侵蚀。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将对我国未来养老保障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相关研究报告,20xx至20xx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加160.7%,劳动年龄人口减少24.2%,老年抚养比由19.7%上升到67.8%,养老负担增加2.4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养老金支出压力不断增加。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我国的疾病经济负担和医疗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医疗费用压力,这将给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应该看到,人口老龄化对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及结构,制约经济发展,家庭和政府养老负担沉重等等。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无限商机。
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将会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主要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物质消费既包括衣、食、住、用、行方面的实物消费需求,又包括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和疾病咨询服务等服务消费需求,而老年精神消费包括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可以带动一系列行业和产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老年消费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一方面,老年人收入水平随经济总体发展进程逐年提高,自身消费能力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中青年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在孝敬老人、消费老年产品方面得以体现,消费人群和消费数量都会得到有效拓展。
据预测,20xx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将成长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未来老龄化的人口的商品及服务市场将达到4万亿元左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约为8%。老龄产业预计将于20xx年前增至106万亿元,相当于中国经济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比重提高预示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这种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对有关老人的消费品和消费服务提出更大的需求,带来消费市场的扩大,尤其是医疗保健上支出更加明显。
2.人口老龄化将对消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加深,老年人的消费倾向、消费规模和结构将对总消费和结构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减少食品和衣着消费,大幅度增加医疗保健消费,一定程度增加文化娱乐和旅游消费。从我国老年人消费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看,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将会增加医疗保健消费。随着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健康的态度也更加积极,观念也在转变,人们要小康、更要健康。尤其是年龄较高导致身体免疫能力下降,因此,老年人较易发生各类疾病,因而对于医疗、保健有较高需求。我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的结果显示出,60岁以上老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少年,而且人均都患有2-3种慢性疾病,高患病率将使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消费需求大为增加。
二是将会增加旅游服务消费。据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20xx年60岁及以上出游人次增速迅猛,同比20xx年增长252%。20xx年,近30%的老人平均一年出游次数超过3次,3天及3天以下行程最受老年用户欢迎,占比超过7成,同时选择4-6天行程的用户占比超过2成。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较少外出旅游,年老了生命有限,加之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许多老年人选择外出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直接增加旅游服务消费的同时,也会带动如餐饮、交通等相关项目的消费。尤其是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旅游也成了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
三是将会增加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一直以来,年轻人都被认为是电影的消费主力,其题材选择、内容制作与生产流程也基本上是围绕年轻人的喜好进行。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尝试选择到电影院来体验消费,平时抽空看电影已经开始成为不少一、二线城市老人的娱乐选择。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有着更多的闲暇时间。因此,阅读书报杂志、文娱活动成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老体弱,他们也更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在老年运动和锻炼身体上。
四是会减少食品消费。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减弱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他们对食物的总量消费出现明显下降。另一方面,相比于年轻人食物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年人的食物消费结构呈现单一化。
五是会适当较少衣着消费。与食品市场情况类似,相比于年轻人服装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年人服装结构比较单一、款式较少,不利于老年人服装消费的增长。
从总体上,我国老年人产品与服务的多种需求构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据测算,仅其潜在市场消费每年至少也在3000亿元以上。我国离退休人员约3500万集中在城镇,他们的消费需求主要从收入保障、医疗保健和生活服务三个方面表现出来。而我国由老年消费市场形成的产业,包括所有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业却相对滞后。
据有关人士预测,在未来相关产业中,第一产业将出现为老年人饮食特需的农副产品;第二产业将出现老年人专用商品;第三产业会出现照料老年人生活的特殊行业;信息产业中还会出现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的服务。
努力创建老年人敢于消费、乐于消费的市场环境。
1.要加强研究,大力发展老年消费品市场。
有关部门和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年消费市场的研究,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年龄结构划分不同的目标人群,研究老年人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细分老年市场,满足老年人便捷化、舒适化、实惠化、实用化的消费要求。要积极引导企业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重点发展老年人需求集中的产业,如老年食品、服装、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社会性养老服务制度等,大力支持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
2.逐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打消老年人消费顾虑。
要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形成全社会合理的养老格局。重视对老年人口的健康保障,加大力度建设完善老年健康支持体系。在保证退休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农村、失独、贫困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工作,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互相补充的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
在医疗方面,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特点和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咨询等多种服务。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大医疗救助、卫生支农、卫生扶贫等工作力度,确保农村老年人医疗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从而避免养老、医疗等支出或预期支出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3.大力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
政府应大力扶植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积极引导社会和企业开拓发展老年消费市场,制定引导老年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投资等各种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特殊政策,规范民营机构准入和标准等法律法规,加强产业统筹协调,企业应看到老年消费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潜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和开拓老年消费市场,生产出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产品。服务业在设计和理念上应更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服务人员实行专门的针对性培训,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
中国老龄化调查报告篇四
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
在中学时老师就提到过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当时没怎么在意这个问题,随着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问题.通过网络.查阅图书.实际调查等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总调查人数:300人其中城市人口183人农村117人。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的人口比例中最大的是青年,但是老年人的所占比例已达到30%,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因为它已经和青年人的比例持平了。且少年的比例只有仅仅的15%,也就是说我们所调查的这个地方已经进入老龄化。
1、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得到了保障,以及医学水平的进步,使得人口平均年龄大幅度的提高。
2、由于计划生育及生育时间推后,造成出生率的降低。
3、人口迁移造成的地区性人口老龄化。
1、老年人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估。
2、老年人收支情况及养老保障覆盖率。
(1)老年人领取退休金(养老金)的比率城市老年人为78.0%,农村为4.8%。城市享受退休(养老)金的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为990元;农村684元。
(2)老年人平均年收入和支出情况。
城市老年人平均年收入为11963元,支出为10028元,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平均885元;农村老年人平均年现金收入为2722元,支出为2691元,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平均287元。
由上可知,城乡的养老体制存在着差异,这会在很大的程度上让农村的老人感到不公平,觉得自己过得不幸福,因此,必须完善养老保障体制,让老人觉得老有所养,老友所依。
第一、人口老龄化深深的影响着我国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它会引起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就业,劳动力生产率,消费品构成等方面,影响社会经济的运行。
1.人口老龄化意味着社会要用更少的劳动力来[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三篇)抚养更多的人口,即社会总抚养比上升;2.劳动力人口相对减少,甚至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3.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国家竞争力,甚至关系到民族存亡;4.人口老龄化会影响社会的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
第二.社会资源分配和供给矛盾重重,人口老化指在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的动态过程给社会经济带来调整问题。对家庭而言,老人主要照顾者为家庭成员,照料年限之长,每天花费时间之多,都是很难想象的。显然,单独依靠家庭来解决大面积,旷日持久的老人照顾是不可能的。
第三.人口老龄化会引发新的老年贫困人口的出现。我国人口老龄化分布是:农村大于城市,汉族地区大于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这样的分布可引发一下问题:1.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滞后作用;2.使这些地区教育得不到较快发展;3.使这些地区老年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女性老年人口在晚年成为寡妇或独居的可能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加,高龄老年女性人口成为一个特殊的人口群,他们的晚年的晚年处在极度悲惨的境地。
总之,人口老龄化将带来越严重的问题,我们只有重视这一问题,从建立合理的年龄结构开始,才能最终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并使我国朝着更合理,更健全,更快速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方向。
1、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力,这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出路。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保障体系。
3、积极推进老年立法,建立老年法规,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xx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4、大力发展老年人力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机会,为有贡献的老年人鼓励,刺激更多的老年人为社会贡献。
5、放宽计划生育的政策,及时且有效的推行二胎政策,从而提高出生率。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它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经济生活与发展,社会总抚养比上升,劳动力供不应求,国家竞争力下降。人口老龄化虽然是个问题,但是它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昔日凋谢的玫瑰;老龄人口也是我们群体中的一员,我们应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这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义务与权力。
中国老龄化调查报告篇五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现象。在未来几十年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态势。欧洲是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的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欧洲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尤为直接、深刻。为此,欧盟及其成员国同心协力,试图有效回应老龄化对欧洲的挑战。
生育率下降与预期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2003年,欧盟年人口增长率仅为0.04%,新入盟的国家中除塞浦路斯和马耳他外,人口也均呈下降趋势。1960年,当时西欧大多数国家的生育率都在人口更替水平(每个妇女2.1个孩子)之上;而到2003年,现有欧盟成员国的生育率几乎无一例外地降到了人口更替水平以下。
欧盟新成员国的生育率甚至更低,中东欧低于西北欧的生育率。
低人口增长与高预期寿命的现实,使人们不由得感觉到欧洲的确“老”了。1998年,欧洲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0%,而到2050年,将可能上升到35%。世界上老年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有五个,意大利、希腊、日本、西班牙和德国,除日本外都是欧洲国家。南部欧洲将是世界上最“老”的地区,39%的人口年龄超过60岁。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并将继续对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产生诸多深远的影响。
中国老龄化调查报告篇六
我国在发展中国家是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不同的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全国人口总数超过13亿,在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比重将不断增长,老年人口基数日益庞大。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老年人口基数庞大,到2011年为止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12%。根据《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的预测显示:“到203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将提高到18.2%左右”。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给我过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对我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我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由于受到地形、经济发展水平、气候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除了内蒙古、广东、海南、西藏、青海、宁夏和新疆之外,其他各个省区均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且内蒙古和海南两省的老龄化程度均为6.9%,已经非常接近7个临界值。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是重庆,达到12.4%,老龄化程度最低的是西藏,达到4.8%,地区老龄化差距大。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比西部地区要高。但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并不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到这些地区就业,从而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的老龄化步伐。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城乡老龄化倒置,乡村表示出比城市更为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由于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另外,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使得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到城市中寻求就业机会,一批优秀的青年人到城市学习,一方面,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农村的劳动力人口转移到城市,减缓了城市的老龄化,使得农村中老年人口比例相对增加,从而农村的老龄化程度比城镇的老龄化程度严重。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加,社会和国家也对这一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
从1982-2000年,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一个转型时期,从成人型人口过度到老年型人口,我国只花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从世界各国的人口老龄化历程来看,转变可以说是相当迅速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同时,我们应该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平均增长率超过同期人口平均增长速度的两倍多,随着2040-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届时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比现在还要快的多。
我国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度快于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并且我国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度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高龄化趋势,越来越高比例的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的水平也会随之越来越高。
发达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时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比较高,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各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比较缓慢,所经历的时间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从而为人口老龄化做好了准备,能够很好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的情况非常不同。我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并且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可以称为是“未富先老”。
中国老龄化调查报告篇七
大家都知道,中国老龄化的现象是越来越严重了,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和中国的产业发展、社会变迁都是紧密相关的。最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经济学教授、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组的负责人赵耀辉,谈了谈现在中国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和养老产业等问题。
赵耀辉教授负责的这个项目组,是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持的一个大型的跨学科调查项目,项目调查了在我国28个省的150个县,450个社群当中,45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微观数据,数据质量在世界同类型项目中都是位居前列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调查的内容。
调查显示,老年人的总体健康水平很让人担心,比如近40%的老年人口身有残疾,30%的老年人报告身体疼痛。赵耀辉认为,健康首先和社会经济有密切的关系。在调查中他们也发现,城市里的老年人健康状况比农村的要好,受教育程度高的比受教育程度低的好,收入高的比收入低的好。虽然现在大家的收入水平都上去了,但是很多老年人小时候是生活在低收入家庭里的,身体底子差,可以说,他们的健康状况,小时候就决定了。
年均增长率将近16%。而且60岁以上的老年人,医疗费用开支增长率非常高,这对社保体系有很大的压力。医疗方面的`支出为什么会增长这么快呢?赵耀辉认为,在医疗方面,供需双方都在上涨,这是价格和数量双重上涨的结果。国内医保在最近10多年里有根本性的改变,以前大部分人都没有医保,而现在呢,超过九成的人都有。老百姓使用医疗服务的次数变多了,生病后不会一直扛着,而会去积极治疗。就算没生病,因为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也更加重视,自己花钱买保健品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老年人抑郁在中国一直是很严重的问题,而老年人抑郁致自杀的情况又多于其他年龄段的群体。报告显示说,三成以上的老年人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状。赵耀辉觉得,以前老年人抑郁之后自己没有办法自我调理,又没有钱去就医治疗,导致中国老年人自杀率一直非常高。现在这个情况有了好转,不过从绝对水平上看还是很严重。
想要缓解老年人的抑郁,赵耀辉觉得家庭因素很重要,或者也可以帮他们建立起社群关系。政府和社区可以举办各种社会活动,比如跳舞、打麻将,让老年人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抑郁的程度也会降低。另外他也说,让老年人独居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在之前的很多案例里,老年人抑郁自杀和他们的家庭关系不好有关系。当他必须要依靠子女一家人时,和儿女吵个架就会觉得绝望。
现在延迟退休已经有了很多基础,最重要的就是人们的健康程度提高了。但是毕竟有人还是健康情况比较差的,我们不能保证所有的人都有能力工作到60岁以后,这就需要社会体系、保险体系更灵活,允许一些不能做的人退休,同时能激励身体健康的人继续工作。
比如养老产业等等,但是赵耀辉认为,现在可能不是养老产业发展的最好时期。它的前景非常好,但是现在这个阶段,养老的需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属于较高端群体,比如老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比较高,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也比较高。养老产业要先满足这些人的需求。另一部分是较低端的群体的需求,这些老人的子女本来没有钱,个人经济压力非常大,也不太孝顺。对于这些老人,也需要有可以满足他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院。现在很多养老产业的投资可能都没有回报,产业能多蓬勃,什么时候能蓬勃,都需要过些年才能知道。
中国老龄化调查报告篇八
就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一定影响。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从人口结构看,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将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然而,只看到老龄化的消极一面是不够的,从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消费能力和消费方式看,一个巨大的养老消费市场正在形成。人口老龄化对消费也有正向拉动作用。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亚夫。
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是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0.5%,且每年以1000多万人的速度在增加。数据表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另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xx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约占总人口的35%。这意味着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将对中国发展带来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对社会总消费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老年人不仅在医疗保健、食品、服装、旅游、娱乐、养老等各方面有大量需求,而且随着价值观、消费观与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老年人消费需求正在向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潜在需求将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餐饮、旅游、娱乐等消费点。
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习惯、偏好以及消费能力和方式将改变社会消费结构,形成潜在消费市场。老龄化社会催生的银发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调结构促增长的新亮点,并蕴藏着新的产业机会,有助于我国经济的优化和转型。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而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银发经济有巨大需求,为过剩产能的转移和新的投资机会寻求到了新的出口,这有利于改善我国现有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经济机会。要实施积极的老龄化战略,大力发展老年消费产业,特别是医疗保健、休闲养生、家政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等相关服务性消费的需求。
1.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20xx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xx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9.4%。截至20xx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86万人,比上年净增加631万人,比20xx年增加5324万人,年均增加354.93万人。目前我国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是欧盟同年龄总人口的1.4倍。
2.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20xx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xx年提高3.4个百分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在20xx年突破20%,在20xx年突破30%;中国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翻倍(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10%到20%,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7%到14%)所需时间分别仅为26年和25年,而美国分别为78年和70年,俄罗斯分别为51年和49年,就连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日本也略慢于中国,分别为29年和25年。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寿命不断延长。1982至199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大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速;1990至20xx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规模占总人口比重为1.87%。据预测,到20xx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4%左右,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从20xx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算起,中国仅用25年左右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人口老龄化路程。
4.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的高低,反映劳动力抚养负担的轻重。20xx年末,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13.7%,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比20xx年提高3.6个百分点。
作为人口结构变量重要因素之一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影响消费市场的决定因素,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还会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各要素市场。从理论上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新常态的影响是多方面、多途径的,这些影响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关系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对社会总体消费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主要从供给方面来改变劳动力供给的格局变化,并带来劳动力资源短缺、劳动力老化等问题,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增长;同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队伍的大龄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的更新与进步。从需求方面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导致未来消费需求乏力,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活力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2.人口老龄化可带动老龄产业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在影响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还将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众所周知,老年人的消费与年轻人完全不同,他们的吃、穿、住、用、行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一定的特殊需要,这决定了将会相应带动相关老年产业发展,被称之为银发产业。
银发产业涉及满足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的二、三产业,一是健康产业将得到发展。包括养生、饮食、运动、保健等相关服务;二是养老服务产业会大量增加。各种专业的、社会化的托老所、敬老院、家居老人生活照料等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旺盛;三是老年用品、用具等产品的开发。养老产品和服务几乎覆盖所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这些都是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主要表现在人口老龄化直接改变消费需求的水平和结构。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口支付能力不及劳动人口,这将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是特殊生活用品、医疗保障及护理服务的主要消费群体,将提升和改变商品消费的水平与结构,这种消费需求指向必然促使我国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服务业等老年需求产业方向协调运转,引起资本与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新配置,促进我国服务业和老龄产业的发展。
4.人口老龄化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劳动适龄人口减少,间接推高了劳动力成本,反过来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在农业领域推动加快农业良种培育和机械化进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在二、三产业领域,推动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整体上看,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5.人口老龄化将带来结构性劳动力短缺和竞争力弱化问题。
在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下,中国劳动力资源开始减少。与20xx年相比,20xx年劳动年龄人口(15至59岁)的绝对数减少了858万人,所占总人口的比重由67.6%下降到66.3%,2年间降低了1.3个百分点。人口结构的变化形成了对劳动力供给的约束,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加速攀升,低成本优势已出现明显逆转,抑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研发能力。对外贸易传统的成本与价格优势逐渐弱化,部分出口产品市场份额被周边低成本国家侵蚀。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将对我国未来养老保障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相关研究报告,20xx至20xx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加160.7%,劳动年龄人口减少24.2%,老年抚养比由19.7%上升到67.8%,养老负担增加2.4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养老金支出压力不断增加。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我国的疾病经济负担和医疗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医疗费用压力,这将给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应该看到,人口老龄化对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及结构,制约经济发展,家庭和政府养老负担沉重等等。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无限商机。
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将会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主要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物质消费既包括衣、食、住、用、行方面的实物消费需求,又包括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和疾病咨询服务等服务消费需求,而老年精神消费包括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可以带动一系列行业和产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老年消费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一方面,老年人收入水平随经济总体发展进程逐年提高,自身消费能力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中青年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在孝敬老人、消费老年产品方面得以体现,消费人群和消费数量都会得到有效拓展。
据预测,20xx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将成长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未来老龄化的人口的商品及服务市场将达到4万亿元左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约为8%。老龄产业预计将于20xx年前增至106万亿元,相当于中国经济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比重提高预示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这种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对有关老人的消费品和消费服务提出更大的需求,带来消费市场的扩大,尤其是医疗保健上支出更加明显。
2.人口老龄化将对消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加深,老年人的消费倾向、消费规模和结构将对总消费和结构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减少食品和衣着消费,大幅度增加医疗保健消费,一定程度增加文化娱乐和旅游消费。从我国老年人消费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看,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将会增加医疗保健消费。随着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健康的态度也更加积极,观念也在转变,人们要小康、更要健康。尤其是年龄较高导致身体免疫能力下降,因此,老年人较易发生各类疾病,因而对于医疗、保健有较高需求。我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的结果显示出,60岁以上老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少年,而且人均都患有2-3种慢性疾病,高患病率将使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消费需求大为增加。
二是将会增加旅游服务消费。据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20xx年60岁及以上出游人次增速迅猛,同比20xx年增长252%。20xx年,近30%的老人平均一年出游次数超过3次,3天及3天以下行程最受老年用户欢迎,占比超过7成,同时选择4-6天行程的用户占比超过2成。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较少外出旅游,年老了生命有限,加之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许多老年人选择外出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直接增加旅游服务消费的同时,也会带动如餐饮、交通等相关项目的消费。尤其是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旅游也成了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
三是将会增加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一直以来,年轻人都被认为是电影的消费主力,其题材选择、内容制作与生产流程也基本上是围绕年轻人的喜好进行。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尝试选择到电影院来体验消费,平时抽空看电影已经开始成为不少一、二线城市老人的娱乐选择。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有着更多的闲暇时间。因此,阅读书报杂志、文娱活动成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老体弱,他们也更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在老年运动和锻炼身体上。
四是会减少食品消费。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减弱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他们对食物的总量消费出现明显下降。另一方面,相比于年轻人食物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年人的食物消费结构呈现单一化。
五是会适当较少衣着消费。与食品市场情况类似,相比于年轻人服装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年人服装结构比较单一、款式较少,不利于老年人服装消费的增长。
从总体上,我国老年人产品与服务的多种需求构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据测算,仅其潜在市场消费每年至少也在3000亿元以上。我国离退休人员约3500万集中在城镇,他们的消费需求主要从收入保障、医疗保健和生活服务三个方面表现出来。而我国由老年消费市场形成的产业,包括所有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业却相对滞后。
据有关人士预测,在未来相关产业中,第一产业将出现为老年人饮食特需的农副产品;第二产业将出现老年人专用商品;第三产业会出现照料老年人生活的特殊行业;信息产业中还会出现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的服务。
努力创建老年人敢于消费、乐于消费的市场环境。
1.要加强研究,大力发展老年消费品市场。
有关部门和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年消费市场的研究,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年龄结构划分不同的目标人群,研究老年人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细分老年市场,满足老年人便捷化、舒适化、实惠化、实用化的消费要求。要积极引导企业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重点发展老年人需求集中的产业,如老年食品、服装、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社会性养老服务制度等,大力支持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
2.逐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打消老年人消费顾虑。
要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形成全社会合理的养老格局。重视对老年人口的健康保障,加大力度建设完善老年健康支持体系。在保证退休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农村、失独、贫困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工作,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互相补充的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
在医疗方面,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特点和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咨询等多种服务。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大医疗救助、卫生支农、卫生扶贫等工作力度,确保农村老年人医疗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从而避免养老、医疗等支出或预期支出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3.大力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
政府应大力扶植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积极引导社会和企业开拓发展老年消费市场,制定引导老年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投资等各种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特殊政策,规范民营机构准入和标准等法律法规,加强产业统筹协调,企业应看到老年消费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潜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和开拓老年消费市场,生产出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产品。服务业在设计和理念上应更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服务人员实行专门的针对性培训,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
中国老龄化调查报告篇九
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是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0.5%,且每年以1000多万人的速度在增加。数据表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另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53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约占总人口的35%。这意味着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将对中国发展带来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对社会总消费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老年人不仅在医疗保健、食品、服装、旅游、娱乐、养老等各方面有大量需求,而且随着价值观、消费观与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老年人消费需求正在向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潜在需求将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餐饮、旅游、娱乐等消费点。
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习惯、偏好以及消费能力和方式将改变社会消费结构,形成潜在消费市场。老龄化社会催生的银发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调结构促增长的新亮点,并蕴藏着新的产业机会,有助于我国经济的优化和转型。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而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银发经济有巨大需求,为过剩产能的转移和新的投资机会寻求到了新的出口,这有利于改善我国现有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经济机会。要实施积极的老龄化战略,大力发展老年消费产业,特别是医疗保健、休闲养生、家政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等相关服务性消费的需求。
1.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2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9.4%。截至2017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86万人,比上年净增加631万人,比2001年增加5324万人,年均增加354.93万人。目前我国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是欧盟同年龄总人口的1.4倍。
2.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2017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01年提高3.4个百分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在2032年突破20%,在2049年突破30%;中国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翻倍(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10%到20%,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7%到14%)所需时间分别仅为26年和25年,而美国分别为78年和70年,俄罗斯分别为51年和49年,就连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日本也略慢于中国,分别为29年和25年。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寿命不断延长。1982至199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大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速;1990至2010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规模占总人口比重为1.87%。据预测,到2025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4%左右,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算起,中国仅用25年左右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人口老龄化路程。
4.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的高低,反映劳动力抚养负担的轻重。20xx年末,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13.7%,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比2001年提高3.6个百分点。
作为人口结构变量重要因素之一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影响消费市场的决定因素,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还会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各要素市场。从理论上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新常态的影响是多方面、多途径的,这些影响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关系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对社会总体消费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主要从供给方面来改变劳动力供给的格局变化,并带来劳动力资源短缺、劳动力老化等问题,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增长;同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队伍的大龄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的更新与进步。从需求方面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导致未来消费需求乏力,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活力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2.人口老龄化可带动老龄产业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在影响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还将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众所周知,老年人的消费与年轻人完全不同,他们的吃、穿、住、用、行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一定的特殊需要,这决定了将会相应带动相关老年产业发展,被称之为银发产业。
银发产业涉及满足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的二、三产业,一是健康产业将得到发展。包括养生、饮食、运动、保健等相关服务;二是养老服务产业会大量增加。各种专业的、社会化的托老所、敬老院、家居老人生活照料等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旺盛;三是老年用品、用具等产品的开发。养老产品和服务几乎覆盖所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这些都是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主要表现在人口老龄化直接改变消费需求的水平和结构。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口支付能力不及劳动人口,这将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是特殊生活用品、医疗保障及护理服务的主要消费群体,将提升和改变商品消费的水平与结构,这种消费需求指向必然促使我国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服务业等老年需求产业方向协调运转,引起资本与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新配置,促进我国服务业和老龄产业的发展。
4.人口老龄化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劳动适龄人口减少,间接推高了劳动力成本,反过来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在农业领域推动加快农业良种培育和机械化进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在二、三产业领域,推动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整体上看,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5.人口老龄化将带来结构性劳动力短缺和竞争力弱化问题。
在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下,中国劳动力资源开始减少。与2013年相比,2017年劳动年龄人口(15至59岁)的绝对数减少了858万人,所占总人口的比重由67.6%下降到66.3%,2年间降低了1.3个百分点。人口结构的变化形成了对劳动力供给的约束,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加速攀升,低成本优势已出现明显逆转,抑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研发能力。对外贸易传统的成本与价格优势逐渐弱化,部分出口产品市场份额被周边低成本国家侵蚀。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将对我国未来养老保障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相关研究报告,2011至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加160.7%,劳动年龄人口减少24.2%,老年抚养比由19.7%上升到67.8%,养老负担增加2.4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养老金支出压力不断增加。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我国的疾病经济负担和医疗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医疗费用压力,这将给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应该看到,人口老龄化对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及结构,制约经济发展,家庭和政府养老负担沉重等等。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无限商机。
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将会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主要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物质消费既包括衣、食、住、用、行方面的实物消费需求,又包括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和疾病咨询服务等服务消费需求,而老年精神消费包括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可以带动一系列行业和产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老年消费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一方面,老年人收入水平随经济总体发展进程逐年提高,自身消费能力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中青年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在孝敬老人、消费老年产品方面得以体现,消费人群和消费数量都会得到有效拓展。
据预测,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将成长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未来老龄化的人口的商品及服务市场将达到4万亿元左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约为8%。老龄产业预计将于2050年前增至106万亿元,相当于中国经济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比重提高预示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这种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对有关老人的消费品和消费服务提出更大的需求,带来消费市场的扩大,尤其是医疗保健上支出更加明显。
2.人口老龄化将对消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加深,老年人的消费倾向、消费规模和结构将对总消费和结构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减少食品和衣着消费,大幅度增加医疗保健消费,一定程度增加文化娱乐和旅游消费。从我国老年人消费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看,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将会增加医疗保健消费。随着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健康的态度也更加积极,观念也在转变,人们要小康、更要健康。尤其是年龄较高导致身体免疫能力下降,因此,老年人较易发生各类疾病,因而对于医疗、保健有较高需求。我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的结果显示出,60岁以上老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少年,而且人均都患有2-3种慢性疾病,高患病率将使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消费需求大为增加。
二是将会增加旅游服务消费。据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60岁及以上出游人次增速迅猛,同比20xx年增长252%。2017年,近30%的老人平均一年出游次数超过3次,3天及3天以下行程最受老年用户欢迎,占比超过7成,同时选择4-6天行程的用户占比超过2成。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较少外出旅游,年老了生命有限,加之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许多老年人选择外出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直接增加旅游服务消费的同时,也会带动如餐饮、交通等相关项目的消费。尤其是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旅游也成了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
三是将会增加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一直以来,年轻人都被认为是电影的消费主力,其题材选择、内容制作与生产流程也基本上是围绕年轻人的喜好进行。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尝试选择到电影院来体验消费,平时抽空看电影已经开始成为不少一、二线城市老人的娱乐选择。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有着更多的闲暇时间。因此,阅读书报杂志、文娱活动成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老体弱,他们也更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在老年运动和锻炼身体上。
四是会减少食品消费。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减弱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他们对食物的总量消费出现明显下降。另一方面,相比于年轻人食物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年人的食物消费结构呈现单一化。
五是会适当较少衣着消费。与食品市场情况类似,相比于年轻人服装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年人服装结构比较单一、款式较少,不利于老年人服装消费的增长。
从总体上,我国老年人产品与服务的多种需求构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据测算,仅其潜在市场消费每年至少也在3000亿元以上。我国离退休人员约3500万集中在城镇,他们的消费需求主要从收入保障、医疗保健和生活服务三个方面表现出来。而我国由老年消费市场形成的产业,包括所有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业却相对滞后。
据有关人士预测,在未来相关产业中,第一产业将出现为老年人饮食特需的农副产品;第二产业将出现老年人专用商品;第三产业会出现照料老年人生活的特殊行业;信息产业中还会出现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的服务。
1.要加强研究,大力发展老年消费品市场。
有关部门和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年消费市场的研究,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年龄结构划分不同的目标人群,研究老年人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细分老年市场,满足老年人便捷化、舒适化、实惠化、实用化的消费要求。要积极引导企业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重点发展老年人需求集中的产业,如老年食品、服装、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社会性养老服务制度等,大力支持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
2.逐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打消老年人消费顾虑。
要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形成全社会合理的养老格局。重视对老年人口的健康保障,加大力度建设完善老年健康支持体系。在保证退休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农村、失独、贫困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工作,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互相补充的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
在医疗方面,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特点和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咨询等多种服务。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大医疗救助、卫生支农、卫生扶贫等工作力度,确保农村老年人医疗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从而避免养老、医疗等支出或预期支出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3.大力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
政府应大力扶植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积极引导社会和企业开拓发展老年消费市场,制定引导老年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投资等各种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特殊政策,规范民营机构准入和标准等法律法规,加强产业统筹协调,企业应看到老年消费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潜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和开拓老年消费市场,生产出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产品。服务业在设计和理念上应更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服务人员实行专门的针对性培训,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
中国老龄化调查报告篇十
根据国家统计局20**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是宝贵的一手资料,从中揭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根据国际通行的判断标准,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从我国第六次普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占8.87%,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更确切地说,我国早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龄化加剧。
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主要是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出生率的下降引起的。
1、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的医疗和养老体系,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仍旧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并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过渡到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
2、建立和健全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和法规是我国司法部门将要面对的问题。另外,我们也应该加强社会道德宣传,重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
3、重视“银发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4、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在医疗保障中,不仅要有身体保障,还应有精神保障。
5、充分利用老年人多样的人生历练、丰富的社会经验、积极平和的心态,让一部分有能力、也愿意为社会发挥余热的老年人,在社区建设、文化交流方面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老龄化调查报告篇十一
从人口结构看,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将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然而,只看到老龄化的消极一面是不够的,从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消费能力和消费方式看,一个巨大的养老消费市场正在形成。人口老龄化对消费也有正向拉动作用。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亚夫。
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是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0.5%,且每年以1000多万人的速度在增加。数据表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另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53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约占总人口的35%。这意味着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将对中国发展带来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对社会总消费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老年人不仅在医疗保健、食品、服装、旅游、娱乐、养老等各方面有大量需求,而且随着价值观、消费观与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老年人消费需求正在向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潜在需求将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餐饮、旅游、娱乐等消费点。
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习惯、偏好以及消费能力和方式将改变社会消费结构,形成潜在消费市场。老龄化社会催生的“银发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调结构促增长的新亮点,并蕴藏着新的产业机会,有助于我国经济的优化和转型。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而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银发经济”有巨大需求,为过剩产能的转移和新的投资机会寻求到了新的出口,这有利于改善我国现有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经济机会。要实施积极的老龄化战略,大力发展老年消费产业,特别是医疗保健、休闲养生、家政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等相关服务性消费的需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较为明显。
1.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9.4%。截至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86万人,比上年净增加631万人,比增加5324万人,年均增加354.93万人。目前我国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是欧盟同年龄总人口的1.4倍。
2.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2015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提高3.4个百分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在2032年突破20%,在2049年突破30%;中国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翻倍(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10%到20%,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7%到14%)所需时间分别仅为26年和25年,而美国分别为78年和70年,俄罗斯分别为51年和49年,就连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日本也略慢于中国,分别为29年和25年。
3.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寿命不断延长。1982至199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大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速;1990至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数据显示,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规模占总人口比重为1.87%。据预测,到2025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4%左右,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从20进入老龄化社会算起,中国仅用25年左右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人口老龄化路程。
中国老龄化调查报告篇十二
在中学时老师就提到过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当时没怎么在意这个问题,随着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问题.通过网络.查阅图书.实际调查等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我国现在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也是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人口预测中心表明,目前我国老龄人口迅速上升。
由上表可知,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以上人口由6299万增加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由1990年的5.57%上升到20xx年6.96%,就我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现状,有几点预测:
1)、65岁老龄人口比例将超过20%。
2)、老年人口将高龄化。
3)、80岁以上人口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1、老年人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估。
2、老年人收支情况及养老保障覆盖率。
(1)、老年人领取退休金(养老金)的比率。
城市老年人为78.0%,农村为4.8%。城市享受退休(养老)金的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为990元;农村684元。
(2)、老年人平均年收入和支出情况。
城市老年人平均年收入为11963元,支出为10028元,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平均885元;农村老年人平均年现金收入为2722元,支出为2691元,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平均287元。
由上可知,城乡的养老体制存在着差异,这会在很大的程度上让农村的老人感到不公平,觉得自己过得不幸福,因此,必须完善养老保障体制,让老人觉得老有所养,老友所依。
1、医疗保障覆盖率。
城市老年人享受各类医疗保障的占74.1%,不能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为25.9%。农村老年人享受各类医疗保障的有44.7%,不能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为55.3%。可见农村老年人缺医少药、看病难、看不起病的现象还很严重。
2、养老保障和收入水平提高,基本生活有保障。
城市老年人享受退休金(养老金)的比例由20xx年的69.1%上升到20xx年的78.0%,年平均收入从7392元提高到11963元,增长了61.8%;同期老年人年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比例由20xx年的4.9%下降到20xx年的3.5%;认为自己经济有保障的比例由74.7%上升到80.5%;农村老年人享受退休金(养老金)的比例由20xx年的3.3%上升到20xx年的4.8%,年平均收入同期从1651元提高到2722元,增长了64.9%。同期老年人年收入低于当地救助标准的比例同期由31.9%下降到23.9%。绝大多数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据20xx年人口抽样调查,65岁及以上全国人口比重平均为8.2%比20xx年人口普查7%高1.2个百分点,按地区分:此表显示出这样一个特点,经济越发达地区,老龄化程度越高我国西部地区区域辽阔,人口密度比东部地区低,但全国267.4万平方公里沙漠和荒芜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中国老龄化调查报告篇十三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司提供的xx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已达到8.1%,而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0%。中国老年人口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预计到20xx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达到11.92%。人口老龄化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医疗保障、老年人居住和生活来源等诸多社会问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同于发达国家,有着深厚的经济基础。这些问题带来的矛盾尤为突出。
虽然本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仅限于我所在的xx市xx区xx社区,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方式。报告将从整体和局部角度、社区和个人层面综合分析我家所在的xx社区的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方式。
第一,社区基本情况简介。
我家所在的xx小区位于xx省xx市xx区,周围有xx五所学校、xx中学、xx中学、xx大学等知名学校,是xx市著名的文教区;临街是xx区的经济中心之一长江街北行商圈、北行农贸大厅、钱胜百货、北京华联、国美苏宁、第一大道等商场,使这里的居民消费购物非常方便;小区在一环以内,周边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出行非常方便;广场公园,如比唐公园和百鸟公园,为居民提供了夏天凉快和冬天散步的好地方。居民们在这样一个安全方便的社区里舒适和平地生活着。
xx社区是一个长期的社区。从1982年开始从低矮破旧的广场搬迁到居民楼。三年后,居民从1985年开始迁回,之后街道办成立,1999年成立xx社区。该社区管辖其周围的38栋住宅楼,共有3,371户家庭,约10,500人。
xx年8月17日,我来到位于xx区吴江街的xx社区办公室询问情况。小区王主任热情接待了我,耐心回答了我的一些问题,并给了我很多这方面的相关数据。
据了解,xx社区共有3371户,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xx户以上,约占总人口的60%,老年人数量较大。可以说,我们社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变得非常突出。
(1)老年人数量多的原因。
目前xx社区老年人数量众多的原因有很多,我总结如下:
第一,社区建立时间长,人口密度大。
据了解,搬迁前,这里曾是工人聚居的地方。冶炼厂、纺织厂、建筑公司等工厂的大量工人及其家庭成员居住在这里,因此这里的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另外,搬迁至今已近25年,自然老人多。
第二,周边生活方便,消费水平低。
xx小区位于一环路内,道路四通八达。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许多小街巷的硬件条件,经过近几年的改造和修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沙质道路变成了现在的柏油路,曾经拥堵混乱的道路,狭窄凌乱的街道变成了现在的有序干净宽敞的道路;附近公交线路多,去xx任何地方都方便,还有直达北站xx站的'公交,方便居民出行;附近的北行商业区给居民的购物消费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相对于xx其他区,如太原街商圈、中街商圈,北行区物价水平更低,四院等医院离社区更近,所以大量老年人选择在这里养老。近年来,许多老年人搬到这里居住,这也增加了老年人的比例。
第三,房价水平低。
虽然xx的房价比国内同城市低,但还是有一大批人看不起不断上涨的房价。xx小区的居民楼不是近几年新建的,而是有20多年历史的老楼,所以房价比xx同类地区低,这也是很多老人住在这里的原因之一。
就像我熟悉的邻居刘爷爷说的:“到处都近,买东西也便宜。住在这里真好!”
(2)老年人数量多造成的问题。
社区里的老人越来越多,也给社区的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王主任表示,老年人数量多主要会带来以下问题:首先是环境问题。说到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老人擅自占用公共绿地,在里面种花,甚至养鸡鸭鹅狗。「在禽流感流行的那一年,我们努力说服并强行没收未经许可占用公共土地的居民的鸡鸭等家禽。当时很多老人都不愿意把这些鸡鸭当宠物养,不顾那些鸡鸭造成的粪便污染和噪音污染。每个原本是禽流感导致的人都不敢得到这些东西。近年来,他们开始饲养这些鸡、鸭和鹅。现在有人侵占公共绿地开辟菜园,随意养鸡养鸭,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居民们也闭上了眼睛,因为他们是老人。”王主任有些无奈的对我说。
这些问题大多发生在老年人和他们的子女之间,或者他们之间为了老年人的养老金问题。有些问题是孩子不打工挣钱,却想让老人拿钱赡养,却不知道如何满足贪婪导致的家庭争吵,有些是孩子试图为老人争取更多养老金赡养老人导致的矛盾。此外,一些老年人既没有子女抚养费,也没有退休金。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是简单工作的收入,如捡废品和当守夜人。这些老人一旦出现健康问题,也会对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我去社区办公室的当天,我调查了社区管辖的其中一栋居民楼的一个单元内所有65岁及以上老人的养老方式。
(一)、社区养老模式的现状。
在我调查的24个住户中,有8个住户有11名65岁或以上的老人,而这8个住户中有3个住户有两名老人,另外5个住户有一名老人。
65岁及以上的11位老人中,只有两位老人没有退休金,靠子女供养,约占老年人口的18%;其余9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退休金,约占82%;有退休金的9位老人中有3位女性,6位男性,说明男女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存在明显差异。在主要收入来源方面,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依赖其他家庭成员。
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46%主要由其他家庭成员赡养,其次是劳动收入和退休养老金,分别占25.9%和23.6%。在主要生活来源中,城镇老年人48.6%依靠养老,其次是其他家庭成员的赡养和劳动收入,分别占35.6%和10.5%。我们小区的数据显示,我们小区的老人晚年生活有保障,基本上每个老人都有固定的收入来源。
奶奶的晚年生活。
我家楼下住的莽奶奶和我们家关系很好,我就问了她每月的生活费和开销。
莽奶奶年轻的时候是冶炼厂工人,所以现在每个月都能拿到固定金额的养老金。莽奶奶和儿子媳妇小孙子住在一起。房子虽小,但祖辈三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莽奶奶每个月能拿到1181元左右的养老金,不用交水电费,所以每个月只花150元左右的米粉和200元左右的钱买菜。老太太抽烟很厉害,为了省钱,只吸散装的旱烟,所以每个月需要花15元左右,所以莽奶奶其实每个月只花400元左右。她用省下的钱给了他的小孙子上大学的学费。老人穷了一辈子,到了晚年终于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了。但是,她还是改变不了存钱的习惯。她孩子的工作虽然能赚到一定的收入,但还是要供孩子上学。所以,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老人的养老金有时也会花光。所以莽奶奶平时不敢多花钱。省下来的钱大部分都给了她孙子,让他上大学。
住在一楼的赵奶奶比莽奶奶难对付多了。
她年轻的时候没有固定的工作,现在老了。她只依靠自己的孩子。可惜她的孩子不好活。老人只能靠她年轻时积攒的一些微薄积蓄生活,老人把她唯一的财富之一——两居室租出去,让她每个月能拿到700元左右的房租。但是她的孩子不但不给赵奶奶生活费,还经常因为谁多拿房租而脸红,甚至打架。后来孩子们把卧病在床的赵奶奶送到养老院,擅自把她的房子租出去出租。后来赵奶奶回到家,就再也没有和孩子联系过。她依靠每月微薄的租金收入来支撑日常开支和支付医疗费用。
可见,同样生活在社区的老人,晚年的养老和生活方式是不同的。有些老人有固定的养老金,有些人没有固定的月收入来源。他们不得不依靠社会支持和个人劳动来获得收入来源。即使是有养老金的老人,晚年也不都是幸福富裕的,其中就有很多老人生病了,看不起病,没有人照顾,或者生活费不足以支付衣食住行和医疗用药。
据资料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老年人口多。根据xx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xx已达到1.1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3%,亚洲老年人口的38%。
第二,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而且激烈。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从成年到老年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惊人。预计到20xx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比例将达到11.92%,比xx高4.96个百分点。到那时,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年龄在65岁及以上。20xx年后,老龄化程度将继续增加,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25%,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第三,人口老龄化先于经济发展。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出现在经济发展时期,对老龄化有很强的承受能力。同时,由于发达国家老龄化缓慢,允许他们长时间的准备和适应。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由生育率急剧下降导致经济发展,即“先老后富”,经济基础薄弱尚不具备供养老年人口的能力。
目前,中国虽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仍处于人口老龄化的早期阶段。未来中国人口类型将由轻度老龄化向深度老龄化转变,再向重度老龄化转变。“白银浪潮”将成为21世纪中国的主要人口问题之一。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我们必须继续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老年人过上稳定健康的生活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虽然人口老龄化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但也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国近50%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其他家庭成员。从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来源来看,46%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其他家庭成员,其次是劳动收入和退休养老金,分别占25.9%和23.6%。老年人的生活来源并不固定和稳定,他们需要社会的更多关注。
最后,社会和社区应加强各种方便老年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轮椅通道、适合老年人的健身设施、公园广场、老年人活动室等。,让老年人在晚年过上充实幸福的生活。
老年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阶段。要让每一个老年人都享受到“有安全感、有安全感、有价值感、有幸福感”的老年生活,需要社会上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缩影。虽然我的研究范围仅限于xx社区,但我的结论有局限性,但也有代表性。从我了解和调查的数据和例子可以看出,我家所在的xx社区确实存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低,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当严重。同时,虽然大多数老年人的收入来源相对固定,但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是不均衡的,老年生活也是不同的。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社区的这些问题和现象也反映了我国现阶段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城乡差距和老年人的养老方式。
中国老龄化调查报告篇十四
根据国际通行的判断标准,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从我国第六次普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占8.87%,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更确切地说,我国早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龄化加剧。
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主要是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出生率的下降引起的。
1、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的医疗和养老体系,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仍旧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并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过渡到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
2、建立和健全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和法规是我国司法部门将要面对的`问题。另外,我们也应该加强社会道德宣传,重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
3、重视“银发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4、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在医疗保障中,不仅要有身体保障,还应有精神保障。
5、充分利用老年人多样的人生历练、丰富的社会经验、积极平和的心态,让一部分有能力、也愿意为社会发挥余热的老年人,在社区建设、文化交流方面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老龄化调查报告篇十五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龄问题与老龄事业发展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为了解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状况,解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市政协于近期组织调查组,就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定义: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的人口结构称为“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20%,称为“老龄社会”。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20xx年11月,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了881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已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截止到20xx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8.87%。我市相对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人口老龄化发生时间更早,发展速度更快,最近十几年,本市人口总量连续负增长,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49.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且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速度持续加快,势必对经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老年抚养比上升,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老年人养老金支出总额将不断增大;二是人口老龄化改变了消费人口和生产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而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影响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等的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催生老龄产业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三是老年阶段慢性病取代了急性病和传染病,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医疗模式向侧重长期保健和疾病预防方面转变,高龄人口的增加将导致医疗保障资金的迅速增加;四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和高龄老人不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将引起代际关系在供养方式、居住方式、照料方式、交往和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家庭养老功能部分向社区和社会养老转移已成为必然,导致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加大;五是在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老年人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市委、市政府以及民政、社保等职能部门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制定了一系列的老龄政策,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项政策不断得到调整、补充和规范,已渐成体系,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得到了较大发展,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总的说来,该体系尚不完善,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形势、老龄事业的总体要求和老年人的期盼与需求还不尽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本养老保险“空账”运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试行的是现收现付加部分积累的“统帐结合”制度,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时,政府没有承担相应的转制成本,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被挪用去发放当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十几年来一直处于“空帐”运行状态,财政承受的现收现付运营方式的压力很大。
二是老年社保总体水平不高。我市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覆盖了城乡全体居民。尽管能够将没有社会养老保障的老年人全部纳入在内,但当前能够实行的只是广覆盖、保基本的低水平保障,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比,与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相比,城乡居民养老金基数太低,仅能起到最低生活保障的作用。
三是养老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市有各种养老机构82处,总床位1.3万张,占老年人口总数不足2.7%。该比例离欧美地区5%—7%的水平相距较远,现有养老设施在数量上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另外,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四是老年社会救助能力偏低。当前,严格的城乡低保准入制度,将部分处于贫困线边缘的老年人排除在外,且由于老年医疗保障整体水平较低,少数老年人家庭还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而在社会慈善事业还没有完善的社会捐赠法规、未形成稳定的善款筹集和增值渠道,在老年社会救助方面的能力还偏低。
五是公共服务力度仍需加大。我市实行老年社会优待政策以来,受到了广大老年朋友的普遍欢迎。但由于受当前公共服务能力的制约,再有,由于部分服务场所属于非政府投资主办或控股,在对老年人提供免费、优惠服务方面,还缺少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因此对老年人的优待力度还比较小。
据专家分析预测,20xx年—20xx年,我国将进入加速老年化阶段,预计到20xx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31%以上。我市老年化进程相对全国来得会更早,来势会更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民生目标,营造关心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老龄事业,促进老有所养制度化、常规化。“白发的浪潮”来势很猛。老龄问题不仅仅是老年人个人、老年人家庭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必须着眼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充分认识解决老龄问题的艰巨性、长远性,在现阶段老龄化形势相对缓和的条件下,未雨绸缪,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以迎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一是加强政策研究。吃透国家关于养老、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的精神,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普惠政策,逐步完善养老金支撑体系。一方面,建立多层次的基金筹集模式。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鼓励和指导有条件的单位建立企业和职业年金,鼓励个人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增加养老储蓄,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对社会养老事业的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低保准入制度,将部分处在贫困线边缘的`老年人纳入到保障范围中。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改革公费医疗制度,提高城镇居民大病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水平,提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二是加快设施建设。建议市及各市区政府拿出部分资金,抓紧对现有养老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特别是对一些农村敬老院,要由市民政局制定统一的改造标准,统一进行资金调拨和改造验收,进一步强化养老服务机构承载能力。要有计划地投资兴建一批示范性老年设施,根据实际需要,修建集居住、休闲、文化、康复、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颐养中心、养老院、敬老院等。对一些闲置的场地如空闲的托儿所、小学、培训中心等,可转办成为养老设施。三是加大扶助力度。完善社会敬老优待政策,适当扩展优待项目,适度扩大优待人群,以使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便捷、优惠的社会敬老优待服务。制定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和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增强社会参与慈善事业的责任感,建立稳定的善款筹集和增值渠道,拓展慈善资金劝募方式,拓宽老年社会救助面。建立贫困老人应急救助制度,对因突发事件陷入特殊困难(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老年人给予应急救助。
二、扶持培育老龄产业,促进老有所养市场化、社会化。老年人群是“夕阳人群”,而老龄产业却是货真价实的“朝阳产业”。不断壮大的老年群体已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大军,无论是对食品、饮品、保健品、医疗药品、保健器械还是娱乐用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消费需求,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从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能力,推动老龄产业理性发展着眼,当前应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制定发展规划。把老龄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列入服务业整体发展中综合运筹,在制度规范、政策引导、计划协调、经费支持、宣传教育等方面,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在建设用地上早做打算,提前编制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将养老服务项目需要的土地指标落实到空间布局上。各级政府设立的服务业发展扶持资金中,应安排给养老服务业一定份额,主要用于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二是鼓励社会投资。启动社会投资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实行“谁投资、谁管理”,依法进行经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包括给予政策扶持,支持老龄产业发展。如优先审批建设用地、享受减免税政策、优惠贷款、优惠用水用电等,鼓励养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三是发展相关产业。随着老年人需求层次的提高,养老服务形式和内容将逐渐走向社会化、多样化。要顺应老年人物质、文化消费等需求,引导支持各医疗机构开展老年护理、医疗保健、临终关怀等服务,引导支持家政服务业,开展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服务等等,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镇(街道)敬老院、老年公寓要努力扩大服务范围,向居家老人提供日间托养、短期寄养、配送餐等服务,开放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完善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集供养、寄养、社区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型。
三、着力规范老龄行业,促进老有所养专业化、规范化。当前为老年服务的大市场尚未完全形成,落实各项老龄政策,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需要大力加强老龄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一是制定行业规范。抓好养老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扶持培育行业组织,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自我管理能力。发挥民间团体的作用,建立居民与行政机关沟通的有效桥梁,将老年人的需要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再针对需要对实行中的政策和规范及时做出调整。充分发挥各级卫生资源作用,加强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降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和生活活动的失能率。
二是建立专业队伍。有计划地在高校、职业院校、中等技校增设养老服务的相关专业和课程,为服务老龄人群打下良好基础。经劳动部门批准,有关机构和单位可以开展养老服务培训业务,利用专业培训班、社区学校等形式,加快培养社会义工、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才,提高社区及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是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人员素质,定期进行养老服务工作专业教育、在职教育,走老年社会服务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之路。同时推动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和规范化。民政部门组建以医疗机构和志愿者为主的家访服务队,重点对高龄老人、残疾老人定期进行保健知识传授和辅导。重视预防体系建设,使只需生活护理的老人从医疗体系中剥离出来,让医疗保险制度起到应有的实效,节约医疗资源。
中国老龄化调查报告篇十六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资料显示:人口老龄化将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了,而这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影响。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正确把握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规律,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按照正确的思路和方向切实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县老龄办在全县范围内对老龄人口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全县总人口*人,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人,占总人口的%;65岁以上*人,占总人口的%;80岁以上*人、90岁以上**人、100岁以上*人。全县空巢和独居老人*人,占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有保障或受到救助的老人*人;全县老少人口比为l。
促使我县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另一方面,成功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日臻完善,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1964年“二普”时人口死亡率为15.59‰,1982年“三普”时下降到7.75‰左右,下降到6.04‰。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1989年为66.81岁,达到69.7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四普”以来的2019年是我县老年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以近2019年发展最快。同时,1980年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县人口出生率下降,由1964年的45.34‰下降至的6.62‰,少儿人口逐年减少,从1990年的111491人下降至的39135人,从而更凸显了我县人口老龄化的局面。
1、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从最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推测,我县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用了大约2019年左右的时间。进入老年型以后,又以每年接近4%的高速发展(全国为3%,湖北省为3.73%;)。
2、人口老龄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受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影响,我县乡镇之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平衡。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磨坪乡(25%),最低的是茅坪镇(12.23%);超过全县平均数15.99%的有6个乡镇(磨坪、郭家坝、周坪、屈原、归州、梅家河),低于15%的有5个乡镇(茅坪、水田坝、沙镇溪、两河口、泄滩)。
3、高龄老人增速较快。虽然目前我县仍以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主,但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增长速度较快,目前高龄老人已达7117人,占老龄人数的11.4%。
我县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会在21世纪继续发展。理由有三:其一,我县少儿人口比重逐年下降,按前2019年的速度推算,到20xx年将下降至9%。其二,老年人口呈阶段性增长。目前至20xx年,我县老龄人口年增长速度仍保持在4%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将达到7.4万,占总人口的19.2%;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3万,占总人口的11.2%。由于我县50—60年代有过两次人口出生高峰,20xx年至20xx年,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开始进入老年期,年增长速度将突破6%,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8万多,占总人口的21%;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5.04万,占总人口的13.3%;20xx年至20xx年老年人口将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其三,老年人口内部的高龄化发展较快。目前至2020年,我县老年人中仍以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主,20xx年以后的2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比例将逐年增大,逐渐达到20%。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种种挑战,目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三普”时我县的总抚养比为56.27%,其中少儿抚养比为47.94%、老年抚养比为8.33%;“四普”时总抚养比为48.64%,其中少儿抚养比为39.39%、老年抚养比为9.25%;“五普”时总抚养比为41.27%,其中少儿抚养比为28.4%、老年抚养比为12.87%。虽然从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看,都在下降,但老年抚养比却在逐步上升,而且到一定的时间,少儿人口相对稳定,其抚养比不会再下降,而老年抚养比仍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快速增长,势必加重国家或地方的负担。
分家”现象极为普遍,加之劳务经济的兴起使得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大量存在,这些老龄人口难以得到较好的生活照料或无法得到照料,主要靠老年配偶之间的相互照顾或自我照顾。尤其是一、二十年以后,社会上将大量出现“四二一家庭”,即一对夫妻要照料四位老人和一个子女,届时家庭养老的模式将受到严重挑战,子女即使在主观上有十分孝敬老人的愿望,客观上却无照料老人的条件和能力。
老龄人口大多患有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且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年人需要自己或配偶支付医药费。据统计,我县农村老年人患病率为60.42%,而目前我县农村医疗网点设施落后、医治水平不高,加之近几年医药费上涨幅度较大,许多老年人因医疗条件或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得到较好的治疗。我县现有城乡福利机构21家,共有床位1600张,容量十分有限。同时,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目前能供养老年人活动的场所较少,已有的活动场所由于活动器具少、无人组织、内容枯燥等而无法较好地开展,仍以打麻将、看电视为主的老年生活单调而无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的购买能力不断增强,对具有老年特色的商品(如拐杖、助听器等)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县范围内适合老年人的商品不多,需远远大于供,直接给老龄人口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同时由于老龄产品的缺失,从某种意义上缩小或削弱了我县社会消费。
早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对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提出了一系列原则,我们应进一步强化认识、高度重视,正确认识我县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早做好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积极迎接我县人口老龄化高潮的到来。
建议县委、县政府每年集体听取一次全县老龄工作情况汇报,对全县的老龄工作提出任务和要求,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尽快理顺我县老龄工作机构,明确其任务和工作职责,配强工作人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乡镇、街道一级配备老龄工作专职干部,村一级设老年协会,确保老龄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对农村老龄人口、贫困老龄人口,在工作力度和财力支持上给予适当倾斜。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社会问题,时间跨度大,既要解决现实问题,又要考虑长远计划,应将老龄事业列入县、乡(镇)、村三级长期发展规划,在资金安排、市政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充分考虑,使老龄工作与其它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发展规划的制定应尽可能符合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目标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并将老龄事业的发展规划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年终进行检查考核,避免计划落空。
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各村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对现有的老年人实行集体所能承受的养老生活补助,努力让农村老龄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加快实施城镇养老金社会统筹步伐,不断扩大养老保险收缴面,改变养老金现收现付,甚至入不敷出的局面,真正实现社会统筹“积累储备”的功能,确保养老保险广覆盖、养老金正常发放。
努力加快村(居)老年服务设施和为老服务组织建设,一方面将老年生活、活动设施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逐步做到每个村(居)都有活动室、医疗室、托老所和老年教育点;另一方面成立一批老年服务队伍(包括志愿者),为老年人开展低偿或无偿的医疗、娱乐、生活照料等服务。
对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开展各种健康知识宣传,为健康进入老年期、延长老年健康期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敬老养老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力普及老年保健知识,鼓励老年人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修养,确保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实现健康老龄化。
(六)合理开发老龄产业,扩大社会消费。充分考虑老龄人口的各种现实需求和供应缺口,将大力开发老龄产业转到积极调整老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来,既解决老龄人口之所需所急,又有效拉动社会消费。政府应加强产业引导,为相关企业提供老年消费需求信息,提供商品开发、产品生产的政策支持;同时引导老龄人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帮助老年人合理消费,愉快生活。
根据国家统计局20xx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是宝贵的一手资料,从中揭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根据国际通行的判断标准,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从我国第六次普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占8.87%,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更确切地说,我国早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龄化加剧。
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主要是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出生率的下降引起的。
1、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的医疗和养老体系,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仍旧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并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过渡到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
2、建立和健全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和法规是我国司法部门将要面对的问题。另外,我们也应该加强社会道德宣传,重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
3、重视“银发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4、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在医疗保障中,不仅要有身体保障,还应有精神保障。
5、充分利用老年人多样的人生历练、丰富的社会经验、积极平和的心态,让一部分有能力、也愿意为社会发挥余热的老年人,在社区建设、文化交流方面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老龄化调查报告篇十七
1、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20xx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xx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9。4%。截至20xx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86万人,比上年净增加631万人,比20xx年增加5324万人,年均增加354。93万人。目前我国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是欧盟同年龄总人口的1。4倍。
2、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20xx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xx年提高3.4个百分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在20xx年突破20%,在20xx年突破30%;中国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翻倍(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10%到20%,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7%到14%)所需时间分别仅为26年和25年,而美国分别为78年和70年,俄罗斯分别为51年和49年,就连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日本也略慢于中国,分别为29年和25年。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寿命不断延长。1982至199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大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速;1990至20xx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规模占总人口比重为1.87%。据预测,到20xx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4%左右,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从20xx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算起,中国仅用25年左右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人口老龄化路程。
4、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的高低,反映劳动力抚养负担的轻重。20xx年末,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13.7%,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比20xx年提高3.6个百分点。
作为人口结构变量重要因素之一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影响消费市场的决定因素,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还会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各要素市场。从理论上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新常态的影响是多方面、多途径的,这些影响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关系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对社会总体消费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主要从供给方面来改变劳动力供给的格局变化,并带来劳动力资源短缺劳动力老化等问题,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增长;同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队伍的大龄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的更新与进步。从需求方面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导致未来消费需求乏力,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活力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2、人口老龄化可带动老龄产业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在影响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还将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众所周知,老年人的消费与年轻人完全不同,他们的吃、穿、住、用、行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一定的特殊需要,这决定了将会相应带动相关老年产业发展,被称之为银发产业。
银发产业涉及满足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的二、三产业,一是健康产业将得到发展。包括养生、饮食、运动、保健等相关服务;二是养老服务产业会大量增加。各种专业的、社会化的托老所、敬老院、家居老人生活照料等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旺盛;三是老年用品、用具等产品的开发。养老产品和服务几乎覆盖所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这些都是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劳动适龄人口减少,间接推高了劳动力成本,反过来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在农业领域推动加快农业良种培育和机械化进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在二、三产业领域,推动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整体上看,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5、人口老龄化将带来结构性劳动力短缺和竞争力弱化问题。
在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下,中国劳动力资源开始减少。与20xx年相比,20xx年劳动年龄人口(15至59岁)的绝对数减少了858万人,所占总人口的比重由67。6%下降到66。3%,2年间降低了1。3个百分点。人口结构的变化形成了对劳动力供给的约束,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加速攀升,低成本优势已出现明显逆转,抑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研发能力。对外贸易传统的成本与价格优势逐渐弱化,部分出口产品市场份额被周边低成本国家侵蚀。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将对我国未来养老保障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相关研究报告,20xx至20xx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加160。7%,劳动年龄人口减少24。2%,老年抚养比由19。7%上升到67。8%,养老负担增加2。4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养老金支出压力不断增加。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我国的疾病经济负担和医疗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医疗费用压力,这将给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应该看到,人口老龄化对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及结构,制约经济发展,家庭和政府养老负担沉重等等。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无限商机。
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将会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主要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物质消费既包括衣、食、住、用、行方面的实物消费需求,又包括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和疾病咨询服务等服务消费需求,而老年精神消费包括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可以带动一系列行业和产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老年消费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一方面,老年人收入水平随经济总体发展进程逐年提高,自身消费能力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中青年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在孝敬老人、消费老年产品方面得以体现,消费人群和消费数量都会得到有效拓展。
据预测,20xx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将成长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未来老龄化的人口的商品及服务市场将达到4万亿元左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约为8%。老龄产业预计将于20xx年前增至106万亿元,相当于中国经济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比重提高预示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这种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对有关老人的消费品和消费服务提出更大的需求,带来消费市场的扩大,尤其是医疗保健上支出更加明显。
2、人口老龄化将对消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加深,老年人的消费倾向、消费规模和结构将对总消费和结构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减少食品和衣着消费,大幅度增加医疗保健消费,一定程度增加文化娱乐和旅游消费。从我国老年人消费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看,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将会增加医疗保健消费。随着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健康的态度也更加积极,观念也在转变,人们要小康、更要健康。尤其是年龄较高导致身体免疫能力下降,因此,老年人较易发生各类疾病,因而对于医疗、保健有较高需求。我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的结果显示出,60岁以上老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少年,而且人均都患有2—3种慢性疾病,高患病率将使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消费需求大为增加。
二是将会增加旅游服务消费。据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20xx年60岁及以上出游人次增速迅猛,同比20xx年增长252%。20xx年,近30%的老人平均一年出游次数超过3次,3天及3天以下行程最受老年用户欢迎,占比超过7成,同时选择4—6天行程的用户占比超过2成。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较少外出旅游,年老了生命有限,加之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许多老年人选择外出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直接增加旅游服务消费的同时,也会带动如餐饮、交通等相关项目的消费。尤其是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旅游也成了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
据全国老龄委一项调査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已经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20%以上,已成为仅次于中年旅游市场的第二大旅游市场,旅游收入达到上百亿。有钱有闲的老人一族日渐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亮点,开发适合老年旅游的专门服务和产品也成为各大旅行社、养老院、旅游行业联盟等谋求发展的新选择。
一直以来,年轻人都被认为是电影的消费主力,其题材选择、内容制作与生产流程也基本上是围绕年轻人的喜好进行。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尝试选择到电影院来体验消费,平时抽空看电影已经开始成为不少一、二线城市老人的娱乐选择。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有着更多的闲暇时间。因此,阅读书报杂志、文娱活动成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老体弱,他们也更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在老年运动和锻炼身体上。
四是会减少食品消费。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减弱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他们对食物的总量消费出现明显下降。另一方面,相比于年轻人食物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年人的食物消费结构呈现单一化。
五是会适当较少衣着消费。与食品市场情况类似,相比于年轻人服装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年人服装结构比较单一、款式较少,不利于老年人服装消费的增长。
从总体上,我国老年人产品与服务的多种需求构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据测算,仅其潜在市场消费每年至少也在3000亿元以上。我国离退休人员约3500万集中在城镇,他们的消费需求主要从收入保障、医疗保健和生活服务三个方面表现出来。而我国由老年消费市场形成的产业,包括所有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业却相对滞后。
据有关人士预测,在未来相关产业中,第一产业将出现为老年人饮食特需的农副产品;第二产业将出现老年人专用商品;第三产业会出现照料老年人生活的特殊行业;信息产业中还会出现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的服务。
1、要加强研究,大力发展老年消费品市场。
有关部门和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年消费市场的研究,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年龄结构划分不同的目标人群,研究老年人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细分老年市场,满足老年人便捷化、舒适化、实惠化、实用化的消费要求。要积极引导企业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重点发展老年人需求集中的产业,如老年食品、服装、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社会性养老服务制度等,大力支持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
2、逐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打消老年人消费顾虑。
要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形成全社会合理的养老格局。重视对老年人口的健康保障,加大力度建设完善老年健康支持体系。在保证退休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农村、失独、贫困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工作,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互相补充的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
在医疗方面,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特点和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咨询等多种服务。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大医疗救助、卫生支农、卫生扶贫等工作力度,确保农村老年人医疗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从而避免养老、医疗等支出或预期支出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3、大力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
政府应大力扶植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积极引导社会和企业开拓发展老年消费市场,制定引导老年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投资等各种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特殊政策,规范民营机构准入和标准等法律法规,加强产业统筹协调,企业应看到老年消费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潜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和开拓老年消费市场,生产出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产品。服务业在设计和理念上应更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服务人员实行专门的针对性培训,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
中国老龄化调查报告篇十八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龄问题与老龄事业发展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为了解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状况,解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市政协于近期组织调查组,就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定义: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的人口结构称为“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20%,称为“老龄社会”。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20xx年11月,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了881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已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截止到20xx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8.87%。我市相对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人口老龄化发生时间更早,发展速度更快,最近十几年,本市人口总量连续负增长,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49.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且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速度持续加快,势必对经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老年抚养比上升,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老年人养老金支出总额将不断增大;二是人口老龄化改变了消费人口和生产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而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影响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等的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催生老龄产业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三是老年阶段慢性病取代了急性病和传染病,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医疗模式向侧重长期保健和疾病预防方面转变,高龄人口的增加将导致医疗保障资金的迅速增加;四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和高龄老人不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将引起代际关系在供养方式、居住方式、照料方式、交往和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家庭养老功能部分向社区和社会养老转移已成为必然,导致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加大;五是在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老年人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市委、市政府以及民政、社保等职能部门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制定了一系列的老龄政策,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项政策不断得到调整、补充和规范,已渐成体系,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得到了较大发展,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总的说来,该体系尚不完善,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形势、老龄事业的总体要求和老年人的期盼与需求还不尽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本养老保险“空账”运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试行的是现收现付加部分积累的“统帐结合”制度,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时,政府没有承担相应的转制成本,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被挪用去发放当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十几年来一直处于“空帐”运行状态,财政承受的现收现付运营方式的压力很大。
二是老年社保总体水平不高。我市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覆盖了城乡全体居民。尽管能够将没有社会养老保障的老年人全部纳入在内,但当前能够实行的只是广覆盖、保基本的低水平保障,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比,与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相比,城乡居民养老金基数太低,仅能起到最低生活保障的作用。
三是养老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市有各种养老机构82处,总床位1.3万张,占老年人口总数不足2.7%。该比例离欧美地区5%―7%的水平相距较远,现有养老设施在数量上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另外,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四是老年社会救助能力偏低。当前,严格的城乡低保准入制度,将部分处于贫困线边缘的老年人排除在外,且由于老年医疗保障整体水平较低,少数老年人家庭还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而在社会慈善事业还没有完善的社会捐赠法规、未形成稳定的善款筹集和增值渠道,在老年社会救助方面的能力还偏低。
五是公共服务力度仍需加大。我市实行老年社会优待政策以来,受到了广大老年朋友的普遍欢迎。但由于受当前公共服务能力的制约,再有,由于部分服务场所属于非政府投资主办或控股,在对老年人提供免费、优惠服务方面,还缺少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因此对老年人的优待力度还比较小。
中国老龄化调查报告篇十九
在中学时老师就提到过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当时没怎么在意这个问题,随着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问题.通过网络.查阅图书.实际调查等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我国现在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也是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人口预测中心表明,目前我国老龄人口迅速上升。
由上表可知,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以上人口由6299万增加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由1990年的5.57%上升到20xx年6.96%,就我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现状,有几点预测:
1)、65岁老龄人口比例将超过20%。
2)、老年人口将高龄化。
3)、80岁以上人口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1、老年人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估。
2、老年人收支情况及养老保障覆盖率。
(1)、老年人领取退休金(养老金)的比率。
城市老年人为78.0%,农村为4.8%。城市享受退休(养老)金的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为990元;农村684元。
(2)、老年人平均年收入和支出情况。
城市老年人平均年收入为11963元,支出为10028元,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平均885元;农村老年人平均年现金收入为2722元,支出为2691元,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平均287元。
由上可知,城乡的养老体制存在着差异,这会在很大的程度上让农村的老人感到不公平,觉得自己过得不幸福,因此,必须完善养老保障体制,让老人觉得老有所养,老友所依。
1、医疗保障覆盖率。
城市老年人享受各类医疗保障的占74.1%,不能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为25.9%。农村老年人享受各类医疗保障的有44.7%,不能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为55.3%。可见农村老年人缺医少药、看病难、看不起病的现象还很严重。
2、养老保障和收入水平提高,基本生活有保障。
城市老年人享受退休金(养老金)的比例由20xx年的69.1%上升到20xx年的78.0%,年平均收入从7392元提高到11963元,增长了61.8%;同期老年人年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比例由20xx年的4.9%下降到20xx年的3.5%;认为自己经济有保障的比例由74.7%上升到80.5%;农村老年人享受退休金(养老金)的比例由20xx年的3.3%上升到20xx年的4.8%,年平均收入同期从1651元提高到2722元,增长了64.9%。同期老年人年收入低于当地救助标准的比例同期由31.9%下降到23.9%。绝大多数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据20xx年人口抽样调查,65岁及以上全国人口比重平均为8.2%比20xx年人口普查7%高1.2个百分点,按地区分:此表显示出这样一个特点,经济越发达地区,老龄化程度越高我国西部地区区域辽阔,人口密度比东部地区低,但全国267.4万平方公里沙漠和荒芜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40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