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产生教案(专业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1:07:05
分数的产生教案(专业18篇)
时间:2023-11-30 11:07:05     小编:笔尘

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教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案的有效编写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分数的产生教案篇一

本节课是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分数乘除法虽然在学习时分为两个单元,但两者密不可分,若分数除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定义,分数除法的计算也是先转化为分数乘法再计算,所以将分数乘除法集中安排进行总复习。

分数乘除法需要复习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倒数的意义,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含稍复杂的)等等,这么多的知识点,很显然一节课是难以完成复习。

在复习内容的选择上,教学时把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及用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分数乘除法的核心的、基础的知识作为总复习的内容。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这些数和运算的意义虽然看来很简单,恰恰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生理解不透,掌握不扎实,就运用不自如,就无法正确解决后面复杂的运算和问题。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深对分数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分数乘、除法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数的认识与运算的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完善。

2.过程能力与方法: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的意识和习惯,对本册所学内容形成认知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复习教学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能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完成典型问题的解决。

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引导学生自我回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通过学生对数的多样化的不同分类中,使学生自主建立数的结构网络,然后让学生重新去品味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达到了深化知识学习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活动过程。我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节课尝试建立“建构知识系统”的自主学习模式。借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模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一、新课导入。

我采取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谈话的内容如下。

“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获得了很多数学技能,你们的数学能力提高了,人也变聪明了。但仔细想一想,是不是有的知识可能也忘记了,是否学要我们去复习呢?这样才便于你们进入中学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对本学期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

二、探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对全册知识内容的做一个简单地整理。

先让学生独立回忆与思考,然后抽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针对学困生,可以让他在同桌的帮助下整理。

完成后先小组交流,然后抽学生汇报展示。

接着我再提出:这些内容哪些是有联系的?请把有联系的内容分成一类,可以怎样分?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抽学生汇报。

多抽几个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的意见一致,则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如果学生的意见不一致,可以把学生的不同意见都板书出来,再组织学生讨论,看哪些知识与哪些知识联系得最紧密,通过讨论逐步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板书本册教材的知识体系。

然后我再加以引导: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这本书的知识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数的认识与运算、图形和概率。

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数的认识与运算,在数的认识和运算这部分内容中,分数乘法和除法联系得最为紧密,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分数乘、除法。

(板书课题——分数乘、除法。)。

在进行完全册的简单复习之后,复习分数乘、除法的基础知识。

我首先设计了一组基础题:12。

提出:不计算,你能判断这四道题中哪道题和哪道题得数相等吗?

学生讨论后能够回答出。

12。

我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判断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所以12。

你从中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是:分数乘、除法是有联系的,而且从它们的计算方法上就能发现它们的这种联系。

能说一说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边回答计算方法,教师边作板书。

然后让学生用计算方法,把教科书第97页第1题完成在练习本上。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接着再让学生思考:想一想在分数乘除法的口算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出在分数乘除法的口算中,要注意哪个数与哪个数约分,头脑中要记住是哪个数和哪个数约的,约后的结果是多少,然后用约后的数相乘。这些约分和计算过程都是在头脑中一次性完成的,每个环节的错误都会影响到计算的结果,加上还要考虑口算速度,所以口算比笔算难度要大一些,思想要高度集中,重点思考是怎样约分的,结果怎样。

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之后,复习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引导:通过前面的复习,我们知道同学们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我们怎样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呢。

以教材第97页第2题为例进行复习。

先让学生从统计图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然后提问: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意大利在2012年奥运会上获得多少枚金牌?

中国在2012年奥运会上获得多少枚金牌?

日本在2012年奥运会上获得多少枚金牌?……。

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全班解决。

例如:怎样求意大利在2012年奥运会上获得多少枚金牌呢?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求意大利的金牌数要用俄罗斯的金牌数来乘1。

/

3,即24×1。

/

3。

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引导学生说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分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中国的金牌数又该怎样求呢?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求中国的金牌数要先设中国的金牌数为x枚,然后列出方程(1-7。

/

19)x=24,再求出解。

再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引导学生说出: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计算。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提问: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用分数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自己求出日本的金牌数。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新知。

本环节我一共安排了2个练习。

1.教材第97页第2题。

先让学生同桌间交流,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反馈,集体订正评价。

2.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四第10题。

处理时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学生反馈,可以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订正评价。

四、归纳总结。

本环节我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然后我再进行全课总结。

分数的产生教案篇二

教科书第91~93页。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阴影部分是原图?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2、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2)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3)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四份之一。

(4)小结:像1/2、1/4这样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比较,再跟小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比较,你发现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分数比较大小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第1~3题。

分数的产生教案篇三

1、探究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初步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简单分数的加、减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迁移和类推能力。

3、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究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体会学习是实践、探索的过程。能自觉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敢于提问、专心做习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探究并理解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掌握算法。提出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的过程中有条理的思考。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孩子们,看,这是谁?圣诞老人今天走进我们的课堂,瞧,他带来了许多礼物准备送给你们呢!圣诞老人话外音:孩子们,你们好!我的礼物背后有一些问题需要你们解决,你们有信心吗?(课件播放)。

2、引入(课件出示)。

(1)圣诞老人的第一份礼物,是什么?

(2)(指名)问:琪琪,这块巧克力平均分成几份?

继续问:琪琪,如果你分得3份,那么你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明明(琪琪同位),你分得2份,你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3)提问:两人一共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呢?你们能列式吗?

学生接话齐答:圣诞节。

学生齐答:圣诞老人。

学生看大屏幕画面深受感染,表现很有信心,齐答:有。

学生看到屏幕上的画面,高兴齐答:巧克力。

琪琪看屏幕画面作答:巧克力平均分成8份。

琪琪答:我分得这块巧克力的3/8。

明明答:我分得这块巧克力的2/8。

被教师随机问到的学生作答,而其他学生关注地倾听。

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列式,积极要求汇报。

教师随机请出两位学生作现场举例,提问自然贴切,切实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

(1)指名学生列式,师板书:3/8+2/8。

师:3/8+2/8等于多少?你们想自己试一试吗?

(2)交流: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涂色?

师:3/8+2/8等于多少?(板书5/8),5/8后面有没有单位名称呀?

(3)师再用课件演示3/8涂红色,2/8涂绿色。

师:5/8是怎么得来的?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指名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5)师:孩子们真聪明,现在知道琪琪和明明一共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2、学习简单的分数减法。

(当学生提出:“琪琪比明明多分得多少?”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多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来表述完整。)。

师:谁能列式?板书:3/8-2/8。

(2)师:还以长方形代替,现在算一算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多的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课件出示问题)。

(3)3/8-2/8等于多少?

你是怎样算的?组织全班交流。

(4)师问:现在知道琪琪比明明多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3、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真不简单!自己学会了新知识。谁能说说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

分数的产生教案篇四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4里有()个1/4(2)2/5里有()个1/5。

(3)4/8里有()个1/8(4)5/9里有()个1/9。

(1)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师板书。

(1)出示1个圆片: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3)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1-1/4=。

(4)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生独立完成第100页的“做一做”1、2题,然后集体讲解订正。

2、作业: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分数的产生教案篇五

(一)理解并掌握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

(二)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的过程当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二)区别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和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具:投影片,两张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长方形纸片。

学具:每位同学两张同样的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

1.说出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分数(投影片出图)。

2.口答填空:(投影片)。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3.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7和932和29。

(要求说出9比7多2个自然数单位,32比29多3个自然数单位。)。

教师:两个整数,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包含自然数单位的多少来比较大小,那么分数又怎样来比较大小呢?这就是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

1.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教师出示两张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请同学说一说如何判断它们的大小?

(把两张纸重叠放在一起,完全重合,说明相等。)。

教师把两张正三角形贴在黑板上。问:请说出阴影部分各是多少?

(2)教师用小黑板条贴出线段图,请同学口答括号部分是多少?

请学生两人一组,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教师巡视。

(3)教师:请观察上面比较的各组分数,同组的两个分数有什么共同处?(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

教师: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如何比较大小?

学生口答后教师小结并板书: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练习:课本93页做一做。请两三位同学写投影,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2.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两张圆形纸片。并请比较它们的大小。(同样大。)。

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后,教师表扬“圆形纸片同样大,也就是单位“1”相等,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小。”这种想法很好。

并说明道理。

教师:请同学用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或画一画,比较。

学生动手折或画,小组讨论说道理。

老师:说一说下面各组分数中,哪一个较大?为什么?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练习:课本94页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填书上。集体订正。

学生口答的后教师板书归纳:

口答练习: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投影片)。

1.请自己说出两个同分母分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2.请一位同学说出两个同分子分数,另一位同学比较它们的大小。

4.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5.下面的括号里能填哪些分数?

1.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作业:课本95页练习二十,1,2,3。

分数的产生教案篇六

1、使学生在已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3、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数是不是整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依次出现糕点图、正方形图、1米长的线段图)。

2、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等。

出示图片“苹果图”

教师提问:这幅图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把它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几个苹果?

每份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边讨论边板书)。

出示图片“熊猫图”

教师提问:这幅图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把它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几只熊猫玩具?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4只熊猫玩具是其中的几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边讨论边板书)。

3、将下面的两幅图与上面的三幅图进行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点与相同点?

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单位或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整体1,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它们的相同点在于都是把各自的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

(板书:单位“1”若干份一份或者几份分数)。

4、总结、归纳分数的意义。

根据上面的例子,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产生教案篇七

认识几分之一。

1,创设情境,感觉生活中的的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2,小组合作,提供材料,主动探索;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故事引入:cai出示故事动画。

故事梗概:一只猴妈妈带两只小猴子上山郊游,到了半山猴妈妈分了一只蛋糕,明显示一大一小。小猴子一只高兴,一只沮丧;到了山顶猴妈妈把一只蛋糕半均分给两只小猴子,小猴子都高兴的吃了起来。

学生仔细看故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2)谈话:看完故事思考为什么两次分蛋糕小猴子表现不一样?

第二次两只小猴子分的一样多,这样分的方法叫做平均分(板书)。

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能分到多少?我们学过表示“半个”的数嘛?

要表示“半个”就要学习新的数也就是分数(板书:分数)。

学习自由发言。

学生尝试回答。

二、动手操作,主动探索。

1、认识二分之一。

(1)提问:“半个”可以用那个数表示?

出示平均分一个蛋糕的cai动画。

谈话: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其中一份就是一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写作。

(板书)猴哥哥拿了蛋糕的二分之一,猴弟弟拿到了蛋糕的多少呢?(cai动画出示)。

(2)对于分数这个朋友新朋友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2、提供材料,进一步认识二分之一。

实物投影仪出示几种正确折法,并让折的同学说说谁是谁的二分之一;

(2)cai出示下列图形判断图中阴影部分是不是整个图形的二分之一,并说明理由。

(3)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二分之一的例子。

3、深化操作,认识几分之一。

(1)谈话:谁来猜一猜分数王国中除了二分之一还有哪些分数?

学生看课本认识分数线分子分母,小组中同学交流。

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表示的?

学生口答,教师相机板书出...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2)谈话:老师提供一些材料给大家请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自已喜欢的分分数。

(3)谈话:把你表示的分数介绍给小组同学。

(4)指名几个小组代表把找到的分数介绍给大家,说说找的过程,同时实物投影仪演示。

(5)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4、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谈话:我们一起一做个游戏,拿出老师发的圆纸片先比较大小?

小组中选择两名同学分别折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并涂色.

cai再次出示比较过程。

(2)谈话:请小组中第三名同学折出八分之一.

你想用与哪个分数比较?与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

(3)出示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动手,老师指导。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活动。

1题直接填写集体订正。

2题用手势表示。

学生用语言表述或是到前面来动手操作演示。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出示cai。

画面为上面是空白的两幅同样的图,下面是分数,学生口头判断填或,再由cai出示正确涂色图直观验证。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3、cai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

(1)《科学天地》大小约是黑板的几分之几?(变色闪烁显示)。

(2)《艺术园地》大约点黑板的几分之几?(变色变色闪烁显示)。

(3)哪一部分大?怎么想的?

2

集体讨论。

学生口答。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谈话:通过全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

今天学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还想学习什么样的分数?

指名回答。

别的同学可以补充。

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认识几分之一,和会用较直观的手段来表示几分之一。所以本课的设计从学生的感兴趣的故事入手首先重点突出了“平均分”这个概念,再认识二分之一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较多的分数,再用直观手段来认识较抽象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最后通到学生自已动手来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教学过程中辅以cai教学软件,使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参与到学习中来,享受一个快乐的脑力运动过程。

分数的产生教案篇八

1.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

2.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经过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对算理、算法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乘法意义及算理。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我们可以用数字1表示。现在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几?()。

2.如果取这的,现在得到的是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看图得出结论)。

3.如果再取这的,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图验证)。

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例3情境图,说说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先看第一个问题)。

(一)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1.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我们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从上节课的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类推)。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2.等于多少呢?说说你的想法,并把你的想法在纸上写下来。

3.学生进行尝试(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4.进行交流反馈。

重点反馈描画涂色的想法,并在学生讲解后,教师再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巩固。

把1个正方形看作1公顷,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表示公顷,再把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公顷。

分数的产生教案篇九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教材先通过例1~例2两道例题,分别让学生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教材又通过例3教学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一)认知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两张,剪刀。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黑板上准备好一些小磁铁。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剪刀一把。两个月饼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话说唐僧师徒一路向西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着月饼,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节了。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月饼店,“哇,好多的月饼呀!”八戒很快就看见店里各种各样的月饼,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我想吃月饼。”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块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块。)半块月饼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2、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认识二分之一。

(1)、猜一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2)、教师说明: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动手实践。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1/2,(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

(4)在辨别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二)认识四分之一。

(1)、观察推想。

师: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

(2)、开展折1/4的活动。

a、师:要得到一个图形的1/4应该怎么办?用圆形纸片折一折,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汇报:你是怎么得到1/4的?说一说1/4表示什么?

d、汇报怎样折的。问: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为什么?强调:整体一样大,它的1/4就一样大。

(三)认识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我们把1/2,1/4,这样的数叫分数。你还想到了哪些几分之一的分数?板书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写几个分母大一点的分数)抽几个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为什么?

(四)练习:做一做第1题。

3、再现情境,比较大小。

(1)、故事引出问题。

师:接下来老师继续来讲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在月饼店买了些月饼后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转眼已到了中午,猪八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这时唐僧拿出了一个最大的饼,给八戒和孙悟空分一分,说给孙悟空1/4,猪八戒1/2,猪八戒一听急坏了,大声说,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学们,猪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块了吗?(板书1/21/4)。

(2)、解决问题:让学生思考后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来验证一下。反馈,请2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验证的。

(3)、拓展延伸:

(4)、练习:做一做第2题。

4、说说想想,课堂小结: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

想想分数中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你分清楚了吗?

1/22:表示平均分成2份。

1/2>1/4。

1:表示其中的1份。

(平均分)1/4、1/8、1/3、1/6、1/10。

十、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

分数的产生教案篇十

教材对百分数意义的教学,采用了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对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产生初步的体验的体验和感悟,再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用各自的语言进行猫叔,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总结的方法,而对百分数的写法则采用了讲解的方法。这完全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和分数虽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在意义上还是有一定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可以带单位,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带单位。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初步使用对比、转化、迁移、举例、画图等方法进行学习。加之学生从课内外不同的渠道获得的信息,使得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对百分数的读法写法甚至意义等内容已有所了解,有把小数、分数互相转化的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为本单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

知识与技能

体会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明确其具体含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明确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讨论、辨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抽象概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质疑的学习态度,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重点:

1、体会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明确其具体意义;

2、抽象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情境导入:

生1:羽毛球。

生2:乒乓球。

......

师:看样子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还真不少,这里有一位体育老师想从3名同学中选出1位代表班级去参加投篮比赛。这是三位同学训练时的投篮情况:

小明共投了10次中了7次,小刚共投了20次中了18次,小丁共投了25次中了21次,现在体育老师应该选谁代表学校去参加比赛。

一、新课教学

1、出示课件

师:应该选谁参加?

生1:选小丁,小丁投进的最多。

生2:选小刚,按比例来算小刚更准。

师:哪位同学同学听明白了?你说。

生:7/10。

师:那其他两位同学用分数怎么表示?

生:小刚18/20,小丁21/25。

2、提出问题,交流展示

师:那现在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比较?你说。

生:通分。

师:好你来试试看。

生:7/10=(7x10)/(10x10)=70/100,

18/20=(18x5)/(20x5)=90/100,

21/25=(21x4)/(25x4)=84/100。

师:你说。

生:衣服上。

......

3、展示问题

师:现在老师也找了几张含百分数的图片同学一起看一下。

师:我们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还是很广泛的,所以运用百分数一定有它的方便之处,那到底有什么好处呢?你说。

......

师:看样子同学对百分数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好,我们不妨来看这样一个例子。许多同学的爸爸喜欢喝酒,这里有三种酒:青岛啤酒的酒精度是3.4%,茅台酒的酒精度是38%,酒鬼酒的酒精度是52%。从图片中你获的了那些信息?你说。

......

师:酒精度是38%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把茅台酒的总量看成100份的话,酒精的量就有38份。

师:哪位同学听清楚了,你说。

......

师:再来说一下酒精度3.4%和52%分别是什么意思?

......

4、独立思考,整理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例子,你可以归纳一下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生: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师:那同学们现在能不能看出来哪种酒最厉害?

生:酒鬼酒,酒鬼酒的酒精含量最高。

师:如果要给你爸爸推荐一种酒的话,你会选哪种酒?为什么?

生:酒鬼酒,他的酒精含量最高。

师:但是同学们得注意,酒精度越高,虽然喝着爽,但对身体有害,而且很容易醉,所以为了你爸爸的身体健康,还是要推荐和酒精含量低的酒。

师:那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刚刚投篮比赛的结果

生:70/100=70%,90/100=90%,84/100=84%。

5、分析比较

师:现在同学们来比较一下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随堂联系:

下列分母是100的分数,是不是百分数?不是的改写成百分数

1、鸡的只数是鸭的50/100。

2、绳子是铁丝长的51/100。

3、一袋牛奶重25/100千克。

三、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你对百分数有了哪些新认识?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师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和分数比较有什么不同(见表格)

分数的产生教案篇十一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在正确理解单位“1”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解决有关的问题。

3、通过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1、在理解“整体”的基础上,理解单位“1”的含义。

2、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

一分为二()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2)引导观看课本上的插图及视频,介绍古时候人们在测量时也遇到了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问题。

2、完成导学案的内容。

3、合作学习。

(1)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表示分数。

总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用来表示。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整体单位“1”)(2)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看成单位“1”?(3)再次研究、。

露出来的一部分是一个整体的,你能画一画,并说一说它的整体是怎样的吗?

134414143414的意义。(板书:)。

34(4)学生任意写一个分数,并和同桌说一说分数表示的意义。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5)认识分数单位:

学生先完成做一做再交流,概括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的单位。

说一说、、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一说它们有几个这345623样的分数单位。

5、课堂检测:导学案的【当堂检测】内容。

6、布置作业:练习十一1、2、3。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整体------单位“1”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

分数的产生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计算下面各题

2.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3.导语: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

(一)阅读理解

1.出示呈现例5情境图(数学信息),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选择问题板书。)

(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1.自主解答

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怎样列式?你能计算出来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板书:,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请不同做法的学生板演。)

2.交流探讨,体会不同算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出现的不同计算方法。

(1)可以把2.1化成分数,再跟相乘,结果是,化成带分数。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数0.75,再跟2.1相乘,结果是1.575。

2.1×=2.1×0.75=1.575(dm)

3.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这道分数乘小数的题目我们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计算,既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这两种方法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分数乘分数和小数乘小数的知识。

1.自主解答

刚才例5第(1)题大家完成得很不错,下面第(2)题有没有信心做对呢?(出示课件,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交流反馈

(1)可以把2.4化成分数,再跟相乘,结果是。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数0.75,再跟2.4相乘,结果是1.8。

2.4×=2.4×0.75=1.8(dm)

3.自学课本

(1)除了上面两种计算方法,这道题还有另一种算法。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页,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看书自学。)

(2)这种算法你看懂了吗?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课件逐步出示第三种算法。)

小数2.4和分数的分母先约分得到0.6,0.6再跟分子3相乘,结果是1.8。

4.对比思考。

为什么可以这样约分?你觉得这样约分计算简便吗?

1.既然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这么简便,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呢?

2.师小结:先约分再计算虽然简便,但只在小数与分数分母有共同因数的情况下适用,如果小数与分数分母没有共同的因数,就不能直接约分,只能采用把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的方法。所以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算式中小数与分数分母的特征,明确小数与分数分母是否有共同的因数,然后再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一)对比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计算时你更喜欢哪种算法?

(二)基本练习

教材第8页做一做

1.学生先观察每一道题的特征,思考:每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做?哪种方法更简便?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反馈交流时提问:哪几题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吗?

(三)提高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

2.反馈计算过程,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并适时补充我国的水资源知识,进行节约用水教育。

(四)拓展练习(多余条件)(机动)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3.教师点拨:在解决含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时,要先弄清楚题意,看问题所需的条件是什么,选择恰当的条件,找出多余条件,然后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最后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分数的产生教案篇十三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出分数,会写分数,掌握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正确区分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由平均分引出1/2。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前先来个比赛怎么样?那就请你们注意认真听,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1)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

(2)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

(3)现在只有一个苹果了,还是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呢?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半个,那半个该怎么表示呢?同学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苹果的一半吗?(画图、写汉字都可以)。

生:黑板板演,并简单介绍。

师: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苹果的一半,你们的办法都很好。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体验感悟二分之一的具体含义。

1、师:(出示实物图形)你们看,现在我手中有个苹果,想想你可以怎样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呢?(切)。

可现在老师手中拿的是苹果的图片,那你怎么才能得到他的二分之一(对折)。

师:为什么对折?

师:是的,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说明是平均分。(不说对称)。

(贴半个苹果图)。

师:我们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说一说。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找3、4个学生说说)。

师:那另一半苹果呢?

它也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为什么?

小结:(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这是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这是其中的另一份,它也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这两份合起来就是这个苹果。)小声说说。

2、再找人说说二分之一的涵义。

3、师:我们刚才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吗?要求: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

师:(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生说:怎么折的?怎么得到了长方形的二分之一?

师:小结:看来不论是一个苹果还是一个长方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4、验证比萨饼:为什么不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5、理解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出示圆课件)。

6、理解形状不相同大小相同的图形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出示正方形课件)。

7、判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三、在探索体验中理解认识其它分数并写出分数。

1、我们一起研究了二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三分之一。

出示课件: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边说边写先写分数线,在写分的分数分母,最后写取的份数分子。

2、现在静静地想想:里面的“3”和“1”各表示什么意思?分数中间的横线,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吗?(同桌讨论)3表示的平均分成3份,它叫分母,1表示的是这3份中的一份,它叫分子,中间的横线表示的是平均分,它叫做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3、书空:用手在桌子上写写三分之一。

4、你能不能用正方形的纸折一折,用阴影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看看谁的方法多?

师:(收集不同的作品黑板展示)有反馈,谁是这样折的?统计。

师: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吗?(个别要验证,较难、没有折出来的老师出示一个)。

师:你们真棒,一张正方形的纸,有这么多不同的折法都得到了它的四分之一。

5、其实,除了图形中有分数,在我们身边也到处都有。例如:咱们班有36人,你是咱班人数的几分之几?(1/36)。

如果有个大蛋糕,刘宇佳这一组来平均分这块蛋糕,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板书:1/6)。

如果女生来平均分这块蛋糕,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板书:1/15)。

如果全班来平均分这块,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板书:1/36)。

想:这些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越少)。

6、大家还想认识那些分数?你能自己举个分数的例子吗?

师:这样说下去,说得完吗?

生:对了,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四、感受数学文化。

同学们创造出了这么多的分数,真了不起。其实我们国家是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呢!

刚刚我们一起研究了分数,那现在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呢?

五、巩固练习。

1、同学们真了不起,对分数有了这么多了解,那你们来看看这些图,你能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吗。(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2、看图估一估,阴影部分大约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课件验证)。

比较: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你发现了什么?

3、玲玲和丁丁在争论不休,看看为什么?

把一根火腿肠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一定是这根火腿肠的二分之一?

4、出示课件:形状不一样、大小看不出来的三角形,还是平均分吗?

六、总结收获。

这节课即将结束,能谈谈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吗?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教案篇十四

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并提高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1、重点是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难点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5,还剩多少千克? 8

1、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

2、交流讨论并解答。组内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

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

直接用乘法计算。

1、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

2、学习例2

(1)阅读例5的主题图及题目,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说一说“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

(2)自己动手,画线段图表示两个小组的人数,将已知条件和问题标注在线段图上,图

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

(4)列出方程式并解答,算完后梳理一下自己整道题的解题思路?(注意解题格式)

独立完成p40练习十第4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2、拓展提高:练习十第14题以及p42最后一题“思考练习”。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分数的产生教案篇十五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之前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请大家计算下面的题目课件出示、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只可以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你能结合分数的意义说说理由吗?(学生回答)

2、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加法和减法,不过今天学习的内容与以往学习的有所不同。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有什么不同。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谈话:这道分数加法算式,和我们刚才的分数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分母不同的分数叫作异分母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2)学习计算方法。

谈话: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应该怎样计算呢?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2、完成教材第80页试一试。

(1)课件出示:

(2)课件出示:

指出: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再计算。指名回答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验算上面的两道题目?还有别的验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交流并明确:可以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来验证。

3、总结计算方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0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各自涂色、写得数,同桌互相检查。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的产生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正确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运用学过的知识,解答两步计算的较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3、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两三步式题的正确计算。

2、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填空: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2、口算:

3/533/722/5-1/51/42/3

1/2333/51/3+1/261/3

3、标明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小红用8米长的彩带做一些花,如果每朵花用2/3米彩带,小红能做多少朵花?

在上面第三个问题的后面增加她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还剩多少朵花?(增加问题后就成为例4)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说一说,怎样求还剩多少朵花?

3、学生列式:

4、师: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题目中有哪几种运算?

生:除法和减法。

师: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略。

师:从以上分析请你推想: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适用于分数吗?

生:通过分析例4的题意我们可以看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数和计算。

5、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指导并作订正。

82/3-4=83/2-4=12-4=8(朵)

答:小红还剩8朵花。

6、思考:在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要求:让学生说一说,上面的题目的运算顺序各是什么,然后进行计算。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1、老爷爷每天跑几圈?

2、半圈用哪个数来表示?

3、照这个速度,怎样理解?

4、要求老爷爷每天跑步要用多少时间,要先求出什么?

5、现在你能解答了吗,能解答的自己写出解答过程,不能解答的请教老师。

6、指名口答解答过程,师生共同订正。

1、说一说,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发现吗?有什么想要告诉老师和同学的吗?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1题:读题后思考,你打算怎样来计算这几道题?(多找几个学生来说自己心里的想法,寻找出最好的解题策略后再让学生进行计算。)

第2题:提问6楼到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层楼的高度?

(6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只有5层楼的高度)

第3、4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分数的产生教案篇十七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学生在学习分数之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而已。因此,设计时,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开始,以怎样分才是公平合理呢?为前提,使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情感,促使学生懂得只有平均分才是公平合理的道理。当只有一个东西要平均分时,该怎样表示呢?此时学生感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就要想办法来表示一半。于是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接着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学生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先让学生认识分数1/2,又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操作中,使学生体会1/2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3、为使学生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2的基础上,再认识几分之几,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操作办法来表示自己所喜欢的分数,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读写,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4、在练习、反思与评价、课外延伸中,主要是要让学生进一步清楚地认识到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前提下研究的一种数,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同时也揭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心世界。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1、师:在生活中,同学们分过东西吗?现在请同学拿出自己带来的东西,分给两位同学,想一想,怎样分才是公平合理呢?(平均分)

(策略建议:课前布置同学每人只能带同一种东西,大小形状要一样的,数量最多不能超过4个;如让学生带各自喜欢的水果、面包、饼干等。)

2、让学生动手分自己带来的东西。

3、让学生汇报自己分的结果。(此时,有的学生可能说每人分两个,有的学生可能说每人分一个,还有的学生可能说每人分半个等。)

4、师: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半个,也就是一个东西的一半吗?

(策略建议:此时学生的表示方法可能各种各样,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及时的引导,像你们大家都有自己的表示方法固然好,那你们说在数学上如果没有统一的符号将会怎样呢?显然不攻自破。)

5、师:谁知道一半的数学符号是怎样表示的?

6、师:1/2表示一半的意思,它叫什么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分数。

(策略建议: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情境设计,可提高要求,也可降低要求,只要能达到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数无法表示一半就可以,从而自然地引出新的数分数。)

二 、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1)让学生回顾一下刚才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过程。

(2)让学生做课本第56页的涂一涂。

(3)让学生折一折一个物体的1/2。

(4)指导读写1/2。

(策略建议: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教师应再示范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的具体操作过程,让学生观察;接着让学生按(2)、(3)、(4)的顺序来学习。)

2、认识几分之几。

(1)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办法来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试着把分数写出来。

(2)展示学生的作品。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写出的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4)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分数、读分数的?

(5)师引导学生小结读写分数的正确方法与分数的意义。

(策略建议:在1、2出现的折一折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东西来折,如纸、手帕、线等。不但丰富了学生探究材料的来源,而且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巩固练习,理解应用

1、课本第58页练一练的第3题。

2、课本第58页练一练的第4题。

3、让学生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策略建议:做第58页练一练的第3题时,应注意学生是否理解了分数意义与平均分的联系;做第58页练一练的第4题时,应引导学生体会分数也能用于估测图形的面积;对于举例说明的,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先举一个例子供学生参考,然后再让学生举例。)

四、回顾总结,反思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得怎样?你有什么感想和建议吗?

(策略建议: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知识、情感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反思课堂中的优缺点,包括老师和同学。)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分数的产生教案篇十八

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重难点

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提高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这节课主要练习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通过练习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提高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练习五第6题说说怎样想?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练习五第11、12题

说明:在混合运算中一般要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但有一些计算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要尽量用简便算法。

练习五第8、9、10

说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后感受

出示一些类型不同的简便运算,强调注意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及小括号的去和添影响中间符号的变化。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6621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