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教案的编写要注意细节和安全,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可以参考这些范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教案的编写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的工作,只有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我们才能编写出更加优质的教案,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的教案范文吧!
利息六年级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范画两幅
5、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四)主动参与
(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四、欣赏讲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六、拓展:
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教学反思:
寻找美的踪迹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
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1、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2、揭示课题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2、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3、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
4、欣赏肌理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
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
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学生讨论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
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四、作业评价:
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五、拓展:
(1)用照相机记录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昆虫的演化等。
(2)比比,看谁的照片拍得好。
教学反思:
泥浮雕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具学具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陶泥、泥塑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
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师: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2、揭示“浮雕”的概念
生: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二)新授:
学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利息六年级教案篇二
欣赏课件。
“广玉兰花美吗?作者笔下的广玉兰更美!”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感受她的美。”
学生自由读文。
“哪位同学们愿意说一说作者笔下的广玉兰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发言,教师肯定表扬。
“我们已经对这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觉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呢?请同学们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给予表扬认可。
1、出示目标,学生学习。
“综合同学们的意见,我们的目标设计大致如下”
(多媒体出示)。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逐步学习,第一个目标完成后每组安排一名同学先汇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其余同学继续进行下一个目标的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
2、目标一检查。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后安排一名同学板演。
教师针对学生板书情况,重点指导。
3、目标二检查。
“下面我们要进行朗读的展示,请各组3号同学来比一比,可以选取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两分钟的准备,希继续发挥合作的力量。”
学生读点评。
教师对最优学生给予配音伴读。(多媒体出示)。
“今天我们交流展示了1、2两个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第三个学习目标将为我们下节课交流展示的重点。”
“对下节课的交流展示有什么设想,小组内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学生汇报。
“课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想再做充分的准备,让我们期待更多的精彩呈现。”
利息六年级教案篇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二、教材分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课标内容标准的设计力求符合儿童音乐认知的一般规律。首先是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人的歌声——乐器的演奏——音乐情绪——音乐表现要素——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的文化内涵,一年级湘版音乐教材正是遵循这一规律来编写的。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一)发声训练部分:
培养练声的兴趣;歌唱姿势要正确;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歌唱;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歌唱;用正确的口形,唱好u、o韵母。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知道音有高低;知道音有长短;知道音有强弱。
2、视唱部分: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包括除大小七度、增四度、减五度外的自然音程和dada、dadadada、da(a)、dadada、dadadada、da(aa)、da空da等节奏。)
3、练耳部分:听辩音的高低(比较不同乐器、人声及同一乐器的不同音区音的高低;比较同一音组内构成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旋律音程的两个音的高低。听辩音的长短,比较各种时值音的长短。听辩并说明音的强弱差别。
(三)欣赏部分: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逐步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能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优美、雄壮、庄严、诙谐等情绪。能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常见体裁的特征。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利息六年级教案篇四
明确树立理想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学生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并认识到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辛。
1、材料准备。查找与理想相关的名言警句。
2、明确理想。每位同学在一张纸上设计好自己的理想。
3、不要空想。当理想不付出努力时,理想就变成空想。
一、导入
可见理想之于人是多么的重要。
托尔斯泰更直白告诉我们:“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变得如此甜蜜;正因为有了理想,生命才显得如此宝贵。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人生不能没有理想!
二、明确理想
(同学们陆续把写有自己理想的五颜六色的纸张贴到教室左边的白纸上)
学生齐答:不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实现。
不错,树立一个理想并不难,难的是去实现它。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实现它呢?
同学甲:每天都看一下理想,它就会每天都鞭策我们要去实现他。
同学乙:要制定学习计划,并努力的去完成它。
同学丙:要持之以恒,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每一个想实现自己理想的人,必定要走过一段充满挫折和失败的心路历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必然要付出自己的艰辛的努力。我所要说的是:当你制定了你的理想,你就要明白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必须有艰辛付出。
三、不要空想
同学甲:不敢想象。
同学乙:做生意。
同学丙:我觉得我们如果没有读好书,以后出去既没有体力又没有技术,可能很难找到一份工作。
…………
这个社会上有的人过的轰轰烈烈,有的过的浑浑噩噩,我不一定能够轰轰烈烈,但一定不能够浑浑噩噩的度过。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理想,并以自己全部的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最幸福的。有了物质,人才能生存;有了理想,人才能生活。生存与生活有什么不同呢?动物是生存,而人则应该生活。前人告诉我们人生不能没有理想,我们也一样。
利息六年级教案篇五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完成。
三步阅读教学法”。
昨天,我们认识了这么一位山野老农,他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
造林中,15年如一日,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子孙后代!
今天,我们要去结识一位和我们的年纪差不多的少年,那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
少年闰土(学生齐读,教师板书)
请大家打开课本76页,默读17课:《少年闰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出示“初读”目
标)——
1、 联系上下文,把下列词语换成现在常用的词语。
其间 便是 仿佛 好容易 熟识 无端地 素不知道 如许 先前 单知道
2、 “我” 和闰土是什么关系?
3、 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语句。
4、 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事?
(学生边读,教师边提示:这篇文章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写于1921年。语言习惯与现在不同,大家一边读,一边寻找这些词语,用铅笔画一画,并想想用现在常用的词语替换……)
交流一:学生说一说词语替换,教师相机补充。
交流二:“我”(少爷)——闰土(忙月的儿子):主仆关系。
“忙月”是什么?(括号中的内容就作了解释说明)
交流三:举手示意。
交流四: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教师相机板书)
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初步认识了闰土,闰土是位什么样的少年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出示“精读”目标)
1、 精读外貌描写体会闰土的特征?
2、 “我”为什么喜欢闰土?
3、 精读自己喜欢的事,把你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4、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交流一:出示句子——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引导:盖住 “圆”、 “小”和“银”与原句对比——可爱(板书)
(2)引导: “紫色”换上“苍白”或“蜡黄”与原句对比——健康(板书)
疑问:闰土的脸为什么是紫色的呢?(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交流二:(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板书:希奇)
交流三:雪地捕鸟
(1) 选择对“雪地捕鸟”印象最深的同学提问?(说说原因)
(2) 齐读“雪地捕鸟”部分
(3) 标注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语:扫出——支起——撒下——一拉(相机板画、板书)
(4) 追问:从“捕鸟动作”中,你体会到闰土是位什么样的少年?多么连贯,多熟练的捕鸟动作——聪明能干(板书)
交流四:看瓜刺猹
(1) 自由回答原因。
(2) 男女生对话朗读(女生:“我”;男生:闰土)
(3) 标出表示“看瓜刺猹”动作的词语,完成练习(出示相关语句)
月亮地下,你( 地)听,啦啦地响了,猹在( 地)咬瓜了,你便( 地)
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4) 体会当时的情景。(紧张、惊险、刺激)
(5) 指名回答:“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出示句子)
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 地)刺。……【在“动词”前填上恰当的叠词:静
静 偷偷 悄悄 狠狠】
(6) 从“看瓜刺猹动作”中,你体会到闰土是位什么样的少年?——机智勇敢(板书)
过渡: 闰土“看瓜刺猹”的经历,对“我”来说,是那么神秘,那么好奇。闰土的
一番介绍,清晰地留存在“我”的记忆中。“看瓜刺猹”的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背诵指导】想象第一自然段所描绘的画面。
提示: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天空、瓜地、看瓜刺猹——由上到下)
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
【朗读指导】读出“夜间景色的优美”,读出看瓜刺猹的刺激。语气:稀奇;语速:前一句(稍慢);后两句:(稍快)。(女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五:(自由发言)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见多识广、生活丰富多彩。
写作特点:详略得当。
通过前面的阅读理解与交流感悟,我们认识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机智勇敢、
见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
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描述了“我”当时的内心感受?请大家进一步阅读课文……(出示研读目标)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怎么理解?
交流一:从“相识——相处——别离”体会“我”和闰土的友谊。
交流二:从文章地字里行间体会“我”的情感。(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交流三:
(1)“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
(2)“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相机板书)羡慕 佩服 向往
少年闰土
“我” (少爷) ———主仆关系——— 闰土(忙月的儿子)
羡慕 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看瓜刺猹 机智勇敢
佩服 希奇
海边拾贝 见多识广
向往 看跳鱼儿 生活丰富
利息六年级教案篇六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铸赠、铭文、堪称、结构、造型古朴、工艺精湛、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志昌胜、龙兆吉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中国人民送给联合国一份丰厚的礼物。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齐读课题——世纪宝鼎。
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1、师生共同介绍有关鼎的资料。
2、师生共同介绍联合国的有关资料。
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秘书处等。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
1、自读课文,扫清文章的文字障碍。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世纪宝鼎介绍清楚的?课文重点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大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中国人民赠给联合国一份珍贵的礼物——世纪宝鼎。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介绍世纪宝鼎的外形结构。
第三段(第三、四自然段):介绍世纪宝鼎具有特殊的意义。
四、熟读课文,准备描述宝鼎的活动。
1、投影出示:课后思考题二。
2、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描述活动搞好呢?
3、教师小结:要描述宝鼎,介绍的重点是宝鼎精美的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因此必须熟悉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4、学生分小组准备。
第二课时
一、进行课本剧的展示。
1、小组表演。
2、全班进行表演。
3、对照课文的内容朗读课文。
二、对照课文的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1、学生品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后交流。
三、词语积累环节。
1、选择自己喜欢词语、句子,抄写在作业本上。
2、相互交流。
四、总结课文。
附:板书设计
利息六年级教案篇七
课本第5页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5-8题。
1.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基本思考方法,会正确地进行日常存款利息的计算,并能解决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实物投影仪,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银行定期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1.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储蓄知识。
2.说得真好,储蓄能支持国家建设,这是储蓄的优点,我们一起看以下的信息,投影:20xx年12月,中国各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363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0xx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711亿元。这些钱都是我们大家平时的储蓄。据统计,到20xx年底,我国城市居民的存款总数已经突破10万亿,所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对国家、个人都有好处。
3.储蓄时要做哪些工作?储蓄分几种类型?
结合自己的理解,向大家说说什么是活期和定期,什么是零存整取各整存整取吗?
三、参与实践,内化体验。
1.同学们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老师先谢谢大家能相互交流这么多的储蓄知识。现在老师就带上这些钱,准备把钱存入我们昆山的建设银行,存款之前,银行的工作人员给了老师一些存款单,要老师完整的填写这张存款单,现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这样一张存款单,你知道各部分该如何填写吗?试试看!(学生一边相互讨论一边填写)。
2.学生展示所填表格,并相应介绍。
4.什么是利息?八千元又是什么?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你还知道什么?
5.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进行调整,我国1998年到20xx年银行活期和整存整取的利率如下:(投影)。
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刚才的交流,你认为应如何计算利息?
6.根据你们刚才所填写的存单,你能帮助老师算出八千元到期时有多少利息吗?
四、联系例题,升华认识。
1.你能帮亮亮算一算,到期时他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吗?
学生计算后看书,与书上校对。
指名读: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到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缴纳利息税。
学生尝试练习,可能会有两种思路:
集体交流:18×5%表示什么?(上缴的'利息税)。
1-5%表示什么?(实得利息占应得利息的百分率)。
18×(1-5%)表示什么?(应得利息×实得利息的百分率=实得利息)。
(板书:应得利息实得利息)提问:谁来说说应得利息和实得利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练一练”。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汇报交流。
4.提问: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纳税?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练习二第7题。
学生独立做题,然后指名交流,共同订正。
2.课后拓展。
学生到银行做调查,把练习二第8题的表格填好。
六、自主归纳,实际运用。
1.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掌握了什么本领?
2.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二的5、6、7、8题。
七、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第5、6、7题。
板书设计:利息问题。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实得利息=应得利息-利息税。
200×4.50%×2=18元。
利息六年级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5-8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基本思考方法,会正确地进行日常存款利息的计算,并能解决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银行定期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1.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储蓄知识。
2.说得真好,储蓄能支持国家建设,这是储蓄的优点,我们一起看以下的信息,投影:12月,中国各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363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711亿元。这些钱都是我们大家平时的储蓄。据统计,到底,我国城市居民的存款总数已经突破10万亿,所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对国家、个人都有好处。
3.储蓄时要做哪些工作?储蓄分几种类型?
结合自己的理解,向大家说说什么是活期和定期,什么是零存整取各整存整取吗?
三、参与实践,内化体验。
1.同学们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老师先谢谢大家能相互交流这么多的`储蓄知识。现在老师就带上这些钱,准备把钱存入我们昆山的建设银行,存款之前,银行的工作人员给了老师一些存款单,要老师完整的填写这张存款单,现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这样一张存款单,你知道各部分该如何填写吗?试试看!(学生一边相互讨论一边填写)。
2.学生展示所填表格,并相应介绍。
4.什么是利息?八千元又是什么?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你还知道什么?
5.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进行调整,我国到银行活期和整存整取的利率如下:(投影)。
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刚才的交流,你认为应如何计算利息?
6.根据你们刚才所填写的存单,你能帮助老师算出八千元到期时有多少利息吗?
四、联系例题,升华认识。
1.你能帮亮亮算一算,到期时他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吗?
学生计算后看书,与书上校对。
指名读: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到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缴纳利息税。
学生尝试练习,可能会有两种思路:
集体交流:18×5%表示什么?(上缴的利息税)。
1-5%表示什么?(实得利息占应得利息的百分率)。
18×(1-5%)表示什么?(应得利息×实得利息的百分率=实得利息)。
(板书:应得利息实得利息)提问:谁来说说应得利息和实得利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练一练”。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汇报交流。
4.提问: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纳税?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练习二第7题。
学生独立做题,然后指名交流,共同订正。
2.课后拓展。
学生到银行做调查,把练习二第8题的表格填好。
六、自主归纳,实际运用。
1.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掌握了什么本领?
2.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二的5、6、7、8题。
七、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第5、6、7题。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实得利息=应得利息-利息税。
200×4.50%×2=18元。
利息六年级教案篇九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黑格尔的话: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
——黑格尔。
2.中华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你知道哪些剧种呢?下面我们来听几段戏曲,看看你能不能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课件播放,学生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
3.你能说说戏曲表演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4.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了解的这个剧种啊,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比国粹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板书课题,齐读),跟其他剧种相比,藏戏有着怎样的表演特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5.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先来读读学习提示,想一想这段话告诉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藏戏?(根据回答板书:形成、特色)。
二、读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3.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20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4.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5.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指名读前三自然段。
问号背后的东西?
(强调藏戏的特点,表达强烈的民族的自豪感。)。
3、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课文哪几段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
2.默读8—20小节,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体会藏戏的面具不但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的象征意义,颜色和形状还非常地夸张。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的现象啊,难怪作者一开始就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1句。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想想不需要舞台的藏戏简陋到什么程度?从那里体会到?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和那些以精美的舞台与华丽的灯光做背景的其他戏曲比起来,以雪山江河、草原大地为背景,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伴奏,在观众团团围坐下席地而唱的藏戏显得多么质朴、多么大气、多么豪迈啊!齐读17、18小节。难怪作者会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二句话。
5.自由读19、20小节,你还了解到藏戏的什么特点?
6.没有舞台,席地而唱,演出时戴着面具,一部戏一唱就是三五天,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多么稀有啊,难怪作者开篇就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来表达心中强烈的赞叹和自豪之情(齐读1—3小节)。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这么独具特色的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个美丽感人的传说故事呢,(板书:传说)请大家自由读读4—7小节。
利息六年级教案篇十
1、学会生字,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师:今天我们学“坐井观天”。“井”是生字,看老师写,大声。
念——井。对,是后鼻音。读准了,写对了。
谁坐井观天。
生:青蛙坐井观天。
师:(指着图背第一段)。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哪儿是井沿?请同学们在课文插图中的井沿上写上“井。
沿”。
生:(写“井沿”)。
师:井沿就是井边。那么桌子旁边叫什么?
生:桌沿。
师:你还能说什么“沿”?
生:床沿、河沿一一。
师:对,很能干!
我们看课文,读小鸟飞来这句话,你说说干嘛说它落在井沿。
上?不说它停在井沿上。
生:我知道,因为小鸟是从天上飞下来的,所以说它落在井。
沿上。
师:你说得真好。我们来读读看。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我们往下读课文。完成这个填空。
()和()争论()。
生:读课文,完成填空。
(青蛙)和(小鸟)争论(天有多大)。
师:那么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小鸟认为天有多大?我们自。
己来读懂,会吗?
哪一节课文说青蛙的?用手势表示。
生:(举4个手指)。
师:对了,第四节是写青蛙的,我们读读。
生:(读第四节)。
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它的意。
思是——。
生: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的。
师:很好。你把问号改成了句号。(出示问句和陈述句)还。
有谁能像他这样说。
生:(练习说话)。
师: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你明白吗?它认为哪一句。
是大话。请读读第三节。
生:青蛙认为“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是大话,因为。
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你觉得小鸟是在说大话吗?
生:不是。小鸟天天飞来飞去的,不像青蛙只待在井底。小。
鸟当然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好,现在我做青蛙,你做小鸟,我们对着读。好吗?(师。
生对读1—3自然段,读出语气)。
师:刚才你说天无边无际,什么意思呀?
生:无边无际就是说天很大很大,大得没有边。
师:是吗?我们把小鸟说的话读一遍。
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我不明白了,究竟是谁错了?你明白吗?
请完成这个填空:
青蛙认为天(),是因为()。
小鸟认为天(),是因为()。
(请学生自学后完成填空,交流评价)。
师:能说说青蛙错在哪里吗?
生:青蛙坐在井里,不知道天有多大,它说天只有井口那么。
大,这是可以原谅的。可是小鸟告诉它了天无边无际,它还要说。
自己不会弄错的',那就不应该了。
生:它不能那么肯定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它应该跳出井口看。
看,再说对还是错。
师:你说得有道理。我们来表演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它会说。
些什么?
你们谁愿意表演跳出井口的青蛙?
生:(纷纷表示愿意)(演跳出井口的青蛙)。
生:呀!天原来有这么大。
生:p阿!小鸟说得对,天真的无边无际。
生:我坐在井底下不知道天有多大,跳出井口才晓得天这么。
蓝、这么高、这么大。
生:啊!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
利息六年级教案篇十一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课文里的故事。
2 独立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感悟文中讲的道理:学习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掌握规律,明白要领。
:1课时
1 谁来说一说,怎样学习才能学到真知识、真本领?
。
1 这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同学们在过去学过几篇文言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自己读懂课文的意思。弄不懂的词句先和同学研究,实在弄不明白的再问老师。
学生自读自悟,同桌小组研讨,老师巡视指导。
2 基本弄懂句子意思以后,练习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
3 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情况。
(1)提出经过研究讨论还不懂的词句,全班讨论,老师点拨。
(2)指名朗读课文,评读,研究读好每一句话。
1 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2 对照译文,看自己讲的对不对,有与译文不同的地方,想一想译文那样说好在哪里。实在弄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老师帮助解决。
3 指名讲故事,老师结合重点词句和难句,指点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意思的方法。
1 小组交谈。
2 全班交谈,老师引导,点拨,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利息六年级教案篇十二
欣赏歌曲《啊,高山》。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1、欣赏歌曲《啊,高山》。
(1)初听歌曲录音。
(2)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讨论。
(3)学习八六拍。
(4)复听。听后完成课后练习。
2、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学习效率高,演唱歌曲时声音和谐优美。
利息六年级教案篇十三
1、学唱歌曲。
2、了解北京奥运会。
3、通过歌曲的学习,启发学生立志从小锻炼,为国家体育运动作出自己的贡献。
1、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北京奥运会图片。
2、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
提出问题:歌曲内容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2)分段学习歌谱。
(3)解决难点。
(4)学唱歌词。
(5)设计演唱形式。
3、总结。
利息六年级教案篇十四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和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
2、能够依据歌曲,《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为歌曲《拉起手》画上换气记号,然后用热情、欢乐、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在理解音乐主题的基础上,经过讨论总结出音乐在旋律上的特点。
教材分析:
《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教学过程:
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全体起立,拉起你身边同学得手围成一个圆圈站好,当音乐响起时大家就跟着音乐转圈同事做你喜欢的舞蹈动作好吗?)。
(放歌曲《拉起手》)。
同学们做这个游戏高兴吗?刚刚大家所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请大家回到自己的位置做好,我们开始学习。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拉起手这三个字是怎样理解的呢?
(学生回答)。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歌曲,一起来感受音乐里所要表达的含义。
(再次聆听歌曲范唱)。
1、学唱曲调。
注意:歌曲中切分音的节奏、和反复记号。
老师范唱,学生学唱。
完整的将曲调演唱一遍。
2、学唱歌词。
先把歌词有感情的演唱一遍。
老师范唱、学生学唱。
随着伴奏将本首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
设问: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演唱?
3、表演歌曲。
请全体同学再次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一边舞蹈一边演唱这首歌曲。
4、练习。
请在括号中填写出do音在键盘上的位置。
小结:
伸出我们热情的双手全世界的小朋友手拉手,这样的世界才会是和平的、友好的。
利息六年级教案篇十五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即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圆锥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判断推理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对过去学生试卷的分析,在计算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体积的变形题中,错误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不清,因此教学中对于算理的推导要特别注意。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圆锥的认识,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教学时首先需要复习已学的圆柱体的特征,然后结合实物,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测、动手实测操作,利用课件演示测量过程,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
操作:通过实验(包括等底等高和不具备等底等高条件的多个实验)引导学生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验证:进行基本计算”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创造性学习.教学中通过学生大胆的猜想尝试与创新,自主探究,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1、出示圆柱体,引导学生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2、什么叫圆柱的高,并在实物或几何图形中指出.。
3、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几何体——圆锥.(板书课题)。
1、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圆锥体吗?
3、圆锥的认识(课件演示:圆锥体的认识)。
2、圆锥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侧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4、测量圆锥的高(课件演示:测量圆锥体的高1或2)。
(1)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
(2)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测量圆柱的高.。
5、圆锥侧面的展开图(继续演示课件:圆锥体的认识)。
(1)想象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
1、说出圆锥的特征.。
2、说出圆锥各部分名称.。
3、指出下列各图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区别?
利息六年级教案篇十六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1课时
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二、介绍作者
王愿坚:(1929年-1991年),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词
照耀 豫皖苏平原 围歼 黑魆魆 电钮 千钧一发 璀璨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五、品读释疑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哪些段落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顺序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板书倒叙)
2.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
(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
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在哪里,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当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完成表格)
3.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前的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方法指导:这是一个倒叙的写法,所谓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一种写法。能够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下学习。”)
六、合作交流,质疑并解答
2.自由交流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天安门前的灯光,有什么深意?
(灯光象征幸福安乐的生活,课文以《灯光》为题,突出了革命烈士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赞扬了他们为理想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七、课堂小结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之人。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生死攸关的烛光》《倔强的小红军》。
八、当堂检测
九、课后作业
现在
( 多好啊)
灯光 往事 (倒叙) 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
现在
《灯光》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本课,我注意对学生进行“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运用训练。课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分小组讨论:1、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于本课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在课堂上,我用了很多时间去讲解当时的环境,这与阅读课文的教学思想相违背。我应该在课前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资料,让他们学会收集资料,为第二单元的读写例话“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作准备。在这节课中,我努力的尝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的去探索课文中蕴含的内容、意境、思想。传统教学中,教学的备课、上课关注的并不是学生的学习状态,经常以成人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想法和情感。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上课时总是把自己的教案像背台词一样,全然不顾学生接受与不接受。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小组的合作性,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从课堂效果看,学生真正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
利息六年级教案篇十七
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一个人。
通过一两件事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把事情写清楚,内容要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2课时。
第1、2课时。
指导学生明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起草作文。
今天的作文课,我们练习写一个人。咱们一起来看看习作要求。
1.默读习作要求,想一想:
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学生要明确:a、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
b、要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他高尚的原因;
c、把内容写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2.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高尚精神?(不是只有伟人、名人才有高尚精神,普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为社会、为国家、为他人做出贡献,也体现了具有高尚精神)。
3、你打算写谁,为什么要写他?在小组里说一说,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交流。
1.你打算分哪几部来写?重点写什么?
交待“我”身边高尚的人是谁。
通过一两件事,体现他的高尚精神。
“我”要向他学习些什么。
2.如果现在要你动笔写,你有哪些困难?(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利息六年级教案篇十八
科学概念:通过经历塔的稳定性的探究过程,认识框架铁塔和其他物体稳固不倒的前提因素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推测——实验、制作和探索——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把探究结果与猜测相比较的重要性。
【】。
将探索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进行反思。
【】。
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
1.教师材料:课件、
2.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塑料瓶。
【】。
一、创设情境,进入探究主题。
1、在生活中你们都见过塔吗?那么在你们的脑海里,塔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
2、情景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做一次导游,我要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些美丽的风景。(课件展示)参观世界上著名的塔。
3、各位游客,领略了世界名塔的风采,让我们思考一下: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地震,狂风暴雨…)。
5、你们猜猜,组内讨论讨论。
6、哪一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猜想。(师随机板书)。
二、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1、为了证实你们的猜想是否有道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建一座高塔”。
2、为了证实这一些猜测,咱们来做个实验,看,这个塑料瓶瓶口向下放与瓶底向下放,哪个更稳?(出示两个上小下大的同种饮料瓶,分别用瓶口端与瓶底端竖立在演示台上)。
3、你能证明给大家看吗?(生往两个瓶身上吹气,瓶口朝下的倒了。)。
4、我来换一种方法,再试一试.我将底下垫的台板靠近我的那端慢慢地抬起,口朝下的迅速倒下。
5、效果很明显吧,为什么呢?
6、就如刚才大家所言,上小下大放得稳。
7、指着瓶底朝下的瓶,那么你有办法让它更稳吗?
8、加沙子或水的目的是什么?(预测生:让它变重。)。
10、师演示实验.
11、为什么不是整瓶最后到下?
12、你的意思是上面轻下面重比较稳对吧。
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及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1、同学们,想不想也当一次工程师,设计建造一座美丽的塔呢?好,请大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根据我们的猜想,设计并建造一座属于你们自己的塔。让我们比一比谁造的塔又高又稳又美观。
2、在建塔前,咱们一起来学习工程师的细致和严谨,首先思考如下问题,a、有哪些办法让塔更稳,b、怎样建能让塔最高.
3、学生动手建塔,教师随即指导。
(开始汇报)。
4、让我们看一看,哪个小组建的塔最坚固,最漂亮。可以怎么检测?
5、把塔放于斜面上测试其稳定性及抗风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验证}。
6、试分析:它的抗风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相比,谁强?为什么?
四、课件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口头完成。
五、课后拓展。
同学们,看了大家建造的高塔,我深感欣慰。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建造出一座真正坚固美观又实用的高塔,有没有信心?我期待那一天早些到来。
6、建高塔。
底部越大越不易倒。
底部越重越不易倒。
框架结构抗风能力更强。
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
利息六年级教案篇十九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那些事,从中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及为人。
3、积累语感,提高语言文字的概括、理解总结、表达能力,以及阅读长篇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充分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更加喜爱这位“人民艺术家”,激起阅读老舍先生文章的热情。
【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那些事,从中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及为人。
1、查找有关老舍的资料,阅读更多老舍的文章。
2、布置好预习作业:
a、理清文章脉络,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b、搜集名人对老舍的评价以及相关故事资料。
一、回忆引入。
生:《我的母亲》、《济南的冬天》、《祥子买车》、《养花》和《母鸡》。
师:我相信这些文章肯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谁愿意谈一谈哪篇文章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说说理由。
师:从老舍先生的文章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语言幽默,感情真挚,塑造人物鲜活的文学大师。那么在现实中的老舍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大家肯定充满了好奇。今天我们就一起读一读著名文学家汪曾祺先生写的《我了解的老舍先生》。
设计意图:从本单元所学的老舍文章入手,让学生重温老舍先生的文学风采,再引入本课的学习,使得水到渠成。
二、小组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师:请大家自读课文,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老舍先生的哪些事?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来将事情概括出来,小组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本文段落虽多,但文章语言平时,内容浅显,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列小标题,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生:指名回答。
师板书:为花操劳、摆杏闻香、交友聚会、为盲艺人谋划生计,解决芝麻酱供应问题。
师:归纳一下这些事件都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老舍先生的?
指名回答。
师板书:生活、工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老舍先生的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三、再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1、出示中心话题。
在这一桩桩小事中,你对老舍先生有了怎样的了解?哪里让你感触最深?在书的旁边把你的感触写一写。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再次深入阅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语句,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作家老舍的可亲、可爱、可敬。
2、自己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师:通过读课文,相信大家对老舍先生有了更多的,全新的了解,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点:
a、在平淡的生活中做出情趣和美感,是一个懂得生活情趣的人。
(1)为花操劳(第一自然段)。
(2)摆杏闻香(第二自然段)。
(3)收藏画作(第四自然段)。
藏画甚多,多为精品,让等候的客人一边闻杏香,一边欣赏画中精品,他让等候成为一种享受。
(4)交友聚会(第五、六自然段)。
每天下午,来访客人不断,作家、画家……在每年赏菊时节和生日之时都会邀请大家来家中做客,是一个好客之人。
b、老舍先生身上有淳朴的“平民化”的气息。
(1)待人很亲切(第二自然段)。
握手是轻轻的,在客人未来之前,先为客人沏好茶,亲自为客人倒茶,是一个尊重客人的人。
(2)待客豪爽(第六自然段)。
在聚会中,酒是敞开供应,菜亲自掂配,最崇尚老北京风味,将熬白菜视为好东西,从中看出老舍与普通老百姓的待人处世是一样的,拉近了学生与老舍之间的距离,让人感到作家的可亲。
c、在工作中、生活中为人处事的态度是可敬的。
(1)为客人亲自倒茶。
(2)为盲艺人的生计谋划(第八自然段)。
组织盲艺人在市文联演唱,并亲自主持,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3)关心百姓生活(第九自然段)。
北京芝麻酱缺货,提案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
师总结:在平淡的生活中营造丰富的情趣和美感,身为大作家却又淳朴的平民气息,在工作、生活中可敬的处事态度,这位可爱的老舍先生真无愧于“人民的艺术家”的称号。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统领全课。课堂上,教师把全部时间留给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体会老舍先生的为人性情。
四、拓展延伸。
1、课下我看见大家都搜集了不少老舍先生的资料,你能结合你的资料来谈谈你的感受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交流中让他们更有广度和深度的去了解老舍,体会老舍。
2、冰心对老舍的评价。
3、作业。
本单元我们共同学习了六篇有关老舍先生的文章,我相信在你的心中一定留下了对他的独特印象。课下请大家以“我心中的老舍先生”为题,写出自己的感受。
老舍先生一声写出了很多优秀的文章,课下有机会,大家可以搜集来看看。
设计意图:加深对老舍先生的印象,引领学生去探索更多有关老舍先生的文章和材料。
利息六年级教案篇二十
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科学知识
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善始善终地从事一项活动。
有精益求精的行为倾向。
重点难点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资料,气球、轮胎、卡纸、剪刀、胶带、吸管、泡沫板、木块、橡皮泥、叶轮、皮筋等。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懂得和解释是一种本领,能将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
2、你知道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哪些将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吗?
二、探索和调查
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2、阅读书上73页的资料。
3、出示做小车的材料和要求(以空气为动力,比一比谁的小车跑的又快又远)
5、回忆一下,做空气动力的小车运用到了我们以经学过的哪些知识?
6、学生动手制作。
7、小车进行比赛。
8、交流有关小船的资料。
9、设计自己想做的小船的草图和所需的简单材料。(应当配有文字说明)
10、你认为制作的小船应当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11、讨论交流。
12、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船。
13、你造的小船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三、回顾和解释
1、今天,我们将自己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到了物品的制作上,这也是一种拓展。
2、其实,科学发展的目的本意就是用来改善人类的生活,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3、你在平时做过哪些小制作,你知道它们是根据哪些科学原理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713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