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的书面计划。教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将要学到什么。以下是一些教师编写教案的常见误区和改进方法,希望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三只蚂蚁教案篇一
一、学生朗读全文,积累词语。
畏畏缩缩左顾右盼义无反顾怜悯主宰蹒跚戳破。
(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二、整体把握文章(划分层次,明确主要内容)。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1-5为第一层次6-9为第二层次。
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三、分析文章,理解感悟式写法。
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
(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
(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板书:
文章末尾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而不是说是令人感动的动物,为什么?
(自由发言)明确:对生命的悲悯、同情,对自足于眼前幸福的反思,对无法主宰自我生命的无奈,对生命意义的冷静思考等等。
四、作业:
根据平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则生动的片段(200字左右)。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针对感悟式的写法和对动物的生动描写,通过写作深化认识,学会运用。
一.展示学生所写的动物片断。
1.以四人为一小组,互阅习作,以训练中的两个要点为标准,推荐最优秀的写作片段一则。
2.小组代表上台朗读习作,学生互相点评。
3.教师总结,并让学生在原作上加以修正。
二.感悟式写法的训练。
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蚂蚁》一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请同学们在原作的基础上,找个契合点,由物及人进行联想,续写一段自己的感悟。
学生(现场写作,在原文基础上续写一段感悟),学生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三.明确感悟的特殊性。
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一般人可能由蚂蚁感悟到勤劳或生命力顽强等等,但作者却与众不同,由蚂蚁感悟“幸福”“命运”等问题,这是十分可贵的。同学们能否对自己的感悟再作思考,也力求与众不同,有一定高度。
学生(现场交流,修正)。
四.课后将文章抄正、上交。
三只蚂蚁教案篇二
1、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2、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引发幼儿学习蚂蚁的兴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1、选择安全、合适的观察场地,提供放大镜、大纸箱,并把幼儿的观察情况作成课件。
2、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有关蚂蚁的图片、儿歌、故事等,准备录音机、磁带,制作活动内容的相关课件。
3、用诱饵捕捉蚂蚁,放进昆虫盒。
4、自制海绵豆子(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和小篮子。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教师提问:
(1)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3)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为什么?
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大胆发言,回忆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指导。
三、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或图片)。
给幼儿分组,让幼儿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蚂蚁,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
四、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六、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1、教师(或家长)把幼儿观察发现后的绘画作品,用简单的文字注释后,张贴在墙饰“有趣的虫子”中。
2、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学习有关蚂蚁的儿歌、故事等,丰富幼儿经验。
3、师幼共同进行小实验:把捉到的蚂蚁放进一个大口瓶(其中有土),用黑布把瓶子蒙好。过几天后,把黑布打开,可看到蚂蚁筑成的弯弯曲曲的“地道”。
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中国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三只蚂蚁教案篇三
1、引导幼儿了解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及简单的生活习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2、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及参与活动的积极兴趣,体验主动探索发现的乐趣;
3、渗透幼儿保持良好的进餐习惯及人多力量大的简单道理。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关于蚂蚁多媒体课件、《蚂蚁搬豆》的音乐。
1、出示蚂蚁的大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特征。
“今天老师请小蚂蚁来做客,小朋友仔细的看一看,小蚂蚁长的什么样子?”(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进行回答。)。
“谁能看出蚂蚁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头、胸、腹三部分)。
“小蚂蚁有几只脚?”(幼儿一起点数:6只细细的脚)。
“蚂蚁头上有什么?(眼睛、口、触角)那你们知道小蚂蚁的触角是干什么的吗?”(出示图片幼儿猜测,最后教师小结:两蚁相遇时,靠触角相碰,传递消息,就像我们说话一样)。
2、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蚂蚁?”(草丛里、地上、树上、活动室里等。)。
“都见过什么样的.蚂蚁?”(会飞的蚂蚁、会爬的蚂蚁;黑蚂蚁、白蚂蚁、黄蚂蚁和红蚂蚁)。
“你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
3、利用谈话激励幼儿保持良好的进餐习惯。
“小蚂蚁喜欢生活在外面的草地里,那么为什么会在咱们的活动室里看见小蚂蚁呢?它们来干什么呢?”(吃小朋友撒下的点心渣、饭粒。)。
“怎样吃点心、吃饭,才能不撒渣子呢?”(幼儿相互说一说,并用动作模仿一下正确的进餐姿势)。
4、结合故事《蚂蚁搬豆》,引导幼儿懂得人多力量大的简单道理。
“你会经常看到一只蚂蚁还是许多蚂蚁?为什么蚂蚁喜欢群聚在一起呢?听一听故事《蚂蚁搬豆》你就会明白了。”
5、在音乐游戏《蚂蚁搬豆》中愉快的结束。
组织幼儿到户外喂蚂蚁,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各种动态,以便于进行绘画活动《有趣的小蚂蚁》。
三只蚂蚁教案篇四
本次活动是大班年龄5-6岁幼儿,由于从小班开始已经对幼儿进行了看图讲述的教学,所以本班幼儿对看图讲述有了一定的感知,我还发现本班幼儿语言发展水平比中、小班的发展得要快,爱于表现自己,并且模仿能力强,老师说的话幼儿都会模仿,而且学得很快,但是有些幼儿还存在着语言表达能力差,表现能力弱且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据以上表现,为了本班幼儿在看图讲述有更好地拓展,我安排了这次的看图讲述的学习。
"看图讲述" 是启发幼儿在观察图片、理解图片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图意的一种活动,也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三只蚂蚁》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三只小蚂蚁,情节展开富有幽默感,以悬念贯穿始终,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能带给幼儿很大的想象空间,能带给幼儿大胆讲述的欲望。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看图讲述活动《三只蚂蚁》。
(1)引导幼儿看图讲述,进行猜测、分析、推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引导幼儿在观察讲述的过程中,从强烈的大小对比、动静对比中体验到幽默感,从蚂蚁的视角理解他人的情绪变化。
在活动中,我采用逐幅出示图画,以一个又一个的悬念来激发幼 儿的观察、讲述的兴趣,让所有的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我还根据故事情节提出了许多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思考、猜测、分析、推理,激发幼儿讲述的'欲望,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让幼儿体验从好奇--开心--失望--害怕的情绪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和策略:
开始设计这节看图讲述时,我就在思考,以往的教育方式都是很传统的,
如出示图片、提问看图讲述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根据《纲要》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是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时刻要以幼儿为主体,发展幼儿的思维和各方面的能力。于是,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在幼儿边观察边思考边讲述的过程中,我让幼儿从强烈的大小对比、动静对比中体验到幽默感,从蚂蚁的视角理解他人的情绪变化,例如:幼儿在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的基础上,从蚂蚁的角度去猜测、想象,并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碰到的奇怪的事情,体验奇怪的情绪。在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小蚂蚁既好奇又有点失望的复杂情绪。我还让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讲讲失望的情绪体验。
2、整个活动我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其内容显示有声有色、形象逼真,开拓了幼儿的思路,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引发了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使故事内容更加形象化。
3、在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鼓励幼儿充分想象,肯定他们的每一个想法和表现,让幼儿畅所欲言,享受到一种表达的成功感。例如我在活动中利用有效的师生互动,设计有效的提问让幼儿表达,充分给幼儿想象的空间。
本次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说说、想想、做做、看看的过程中,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达到了活动的预设目标,并在活动的结尾解开了故事中的悬念。
三只蚂蚁教案篇五
激发婴幼儿的好奇心,吸引他们去玩耍去探索,使大动作和精细动作都得到锻炼。
粗细、长短不一的`软性水管;质地、大小不同的球若干;在管子口贴上小蚂蚁;“小蚂蚁的家”背静图一幅。
1、婴幼儿自己选择珠子,放入认为合适的管子口,观察珠子从哪里滚出来。
2、熟悉后,可引导婴幼儿比一比同样的珠子从哪一个管子滚出来的速度快。
3、掉出来的珠子自己捡起,再重新投放。
三只蚂蚁教案篇六
1、能大胆、完整地进行讲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能大胆地想象和创编故事,体验故事带来的乐趣。
3、知道关心帮助别人,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课件。
1、出示第一幅图,幼儿自由讲述:你看到了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出示图二,幼儿想办法帮助小蚂蚁。
你们看,小蚂蚁怎么样啦?(都摔下来了),那怎么办呢?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听着音乐把想的办法表演出来。
3、出示图三,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充分想象猜测。
那黑黑的东西会是什么呢?请你们猜猜看。
请你们两个两个一起看一看、说一说、讲一讲。
那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只大蜘蛛的屁股)四、演示课件,完整讲述故事。让我们一起看着讲一讲。
1、将故事书投放到语言区,幼儿将方法绘画出来。
2、为故事书设计封面等。
有一天,三只蚂蚁出来玩,他们来到了一个花园里,玩起了捉谜藏的游戏。忽然,他们发现了一根线,咦,这是什么呀?一只小蚂蚁说:“一定是花的藤。”另一只说:“上面一定有什么东西。”于是,他们就决定爬上去看一看。爬呀爬呀,可刚爬了一半就掉下来了,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你拉我、我推你,互相帮助终于爬到了最顶上。呀,这黑黑的是什么呢?他们一起抬头一看,都惊讶地叫了起来:“一只大蜘蛛的屁股!”
三只蚂蚁教案篇七
1、尝试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数数。
2、锻炼仔细观察物体的能力。
重点:
难点:
幼儿数学用书《勤劳的小蚂蚁》,水彩笔。
1、教师请幼儿打开哟额数学用书,翻到《勤劳的小蚂蚁。》——“小蚂蚁是最勤劳的了,它们整天忙忙碌碌,一刻也不停歇。大家看看图片里都有哪些蚂蚁,它们干什么?它们周围还有些什么?”
幼儿发表自己阅读后的'想法。
2、教师重点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并描述图中蚂蚁的特征。
二、找找数数: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我们一起来找画面中数量分别为1、2、3、4、5、6的东西,好吗?”
师生共同寻找,得出结论。它们是“1棵大树,2朵白云,3只蝴蝶,4丛小草,树上的5颗果子,以及6朵小花”。
2、教师请幼儿观察图片并完成作业。——“图中还有哪些事物分别可以用数字1、2、3、4、5、6来表示?”(如:1只大蚂蚁、2只戴帽子的蚂蚁、2只穿背带裤的蚂蚁、2粒花生、2只轮子、3只穿衬衫的蚂蚁、3粒豆等)。
三、圈圈画画:
1、幼儿分别在幼儿数学用书中进行观察、记录。教师启发幼儿运用分类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如:戴帽子的蚂蚁或不戴帽子的蚂蚁,穿衬衫的蚂蚁或穿背带裤的蚂蚁,大蚂蚁或小蚂蚁等。——“请大家把找到的结果填在表格里,找得越多越好!”
三只蚂蚁教案篇八
这几天,我发现孩子们下课后常常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观察着什么。出于好奇,我走上前去,原来孩子们正在观察小蚂蚁。只见蚂蚁正在忙着“运粮”,准备过冬。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对蚂蚁有更详细地认识,我与孩子们一起用诱饵捕捉了蚂蚁,放进了昆虫盒。并设计组织了此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1、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2、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1、选择安全、合适的观察场地,提供放大镜、大纸箱,并把幼儿的观察情况作成课件。
2、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有关蚂蚁的图片、儿歌、故事等,准备录音机、磁带,制作活动内容的相关课件。
3、用诱饵捕捉蚂蚁,放进昆虫盒。
4、自制海绵豆子(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和小篮子。
远看芝麻撒地,
近看黑驴运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教师提问:
(1)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3)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为什么?
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大胆发言,回忆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指导。
给幼儿分组,让幼儿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蚂蚁,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
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1、教师(或家长)把幼儿观察发现后的绘画作品,用简单的文字注释后,张贴在墙饰“有趣的虫子”中。
2、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学习有关蚂蚁的儿歌、故事等,丰富幼儿经验。
3、师幼共同进行小实验:
三只蚂蚁教案篇九
1.能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和事物,感知蚂蚁的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
2.培养关心小动物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过程:
观察是兴趣的起源,幼儿的兴趣来源于有趣的材料和教师的启发。
开始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蚂蚁的,当高雨馨和黄雅诗发现了蚂蚁,并把消息告知大家:“你看,蚂蚁在我的手上走的很快呀!”“蚂蚁在吃我的饼干屑!”“老师,蚂蚁找到了好吃的东西,抬不动,会请其他蚂蚁一起来帮忙,合作抬!”……他们发现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此,在每次户外散步时,幼儿都要求观察蚂蚁。而当他们又发现蚂蚁的`一些新情况时,立即激动得开心地讨论起来。幼儿渐渐地发现,蚂蚁热爱群体生活、团结互助的优点。
1.积极主动参与收集,发掘学习材料。
2.在活动中用语言和图画等形式将自己看到的事物及收集到的资料大胆的表达出来。
过程:
每次观察,幼儿求知欲都很浓,他们都争着说自己的看法。周昊说:“我知道蚂蚁有六条腿!”为了更好的引导幼儿,我们共同翻阅了有关书籍和图片,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包括有一对触角,六条大腿,一对大鄂及头、胸、腹、眼几部分,并进行美工制作“捏蚂蚁”。有的幼儿回家后,请爸爸妈妈上网查找,然后打印下来,回来告诉同伴和老师。如姚张杰说:“我家的阳台上有蚂蚁。”曹可心指着妈妈打印出来的“力大无比”说:“蚂蚁的力量可真大,别看他身体小,两只合作能抬起一只苍蝇!”家长提供的学习资料,我们都加工好贴在活动室里。幼儿在与成人的户动活动中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自信、自主地学习、表达和交流语言。
除了家长提供的研究资料外,幼儿在图片、书籍和多媒体获得的信息也不少。从丰富的资料中发掘、探讨“工蚁如何修筑巢穴”、“产卵与搬家”等过程,寻求答案,增加对蚂蚁社会的认识。整个学习的形式和氛围充满着成功的发现和喜悦。
何修筑巢穴”、“产卵与搬家”等过程,寻求答案,增加对蚂蚁社会的认识。整个学习的形式和氛围充满着成功的发现和喜悦。
三只蚂蚁教案篇十
1、引导幼儿记住题目、理解内容,通过合理的猜想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2、养成安静倾听的习惯。
活动教具、蚂蚁头饰三个、独木桥一座、录音磁带。
一、教师以蚂蚁的话引出主题。
二、引导幼儿对有初步的猜想,并通过“模仿”加深对印象。
1、第一次猜想。
蚂蚁:秋天是旅行的.好季节,我们蚂蚁三兄弟也去旅行了,可是我们在旅行中遇到了困难,请小朋友想想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幼儿第一次猜想完后听录音)。
2、第二次猜想。
蚂蚁大哥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等幼儿猜想完、听完录音后模仿蚂蚁大哥的动作、说话)。
蚂蚁二哥、蚂蚁小弟也有上办法引出……。
三、边操作教具边完整讲述一边。
教师:小蚂蚁很聪明想出了那么多的好办法,我们小朋友也很能干!蚂蚁:这样吧我们把旅行表演给你们看吧!
四、请几组幼儿上来表演。
要求:把蚂蚁的话讲完整。
五、延伸活动。
将蚂蚁头饰、表演道具投放到表演区供幼儿进行表演!
三只蚂蚁教案篇十一
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第4课蚂蚁教案。
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3.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
教学目标中的第一、二点为重点,第三点为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1.认真朗读文章三遍以上,并标画出描写蚂蚁的生动词语。
2.思考:本文通过蚂蚁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课时。
理解、分析文中对蚂蚁的生动描写;感受文章对生存、生命的深刻思考;理解感悟式的写法。
教学步骤:
畏畏缩缩左顾右盼义无反顾怜悯主宰蹒跚戳破。
(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1-5为第一层次6-9为第二层次。
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教案《第4课蚂蚁教案》。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三只蚂蚁教案篇十二
1、通过图谱,感知歌曲和图画的对应。
2、用身体动作拍出语词节奏,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
3、学习看图谱、随音乐,边唱边用铃鼓、手摇铃进行敲奏。
音乐、图谱、铃鼓、手摇铃、蚂蚁图片
师问:“小朋友,你见到过最小的昆虫是什么呢?”看看今天老师带来的是什么昆虫呀?
(1) 图片中有好多的蚂蚁,它们一个接着一个在做什么呀?原来小蚂蚁一个一个再接一个排着队伍运粮食呢。它们背着这么多的粮食,是怎么走的呀?(慢慢向前,还要去找好朋友帮忙)
(2) 这图中藏着一首好听的歌——《小蚂蚁》,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播放歌曲,老师指着设计好的图谱,引导幼儿边听边看。
(2)视觉与语言相结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哼唱。(注:若幼儿讲不出歌词内容,就可以分句播放。)
(3)老师点着图谱,带着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唱。(2遍)
师:小蚂蚁搬粮食很开心,我们来学小蚂蚁动动吧!小蚂蚁头上有什么呀?我们一起来做做。
(1)老师带着幼儿边歌唱边做动作。(小小蚂蚁,排好队,我们要出发啦!一个一个再接一个,慢慢向前,看看哪里有粮食呢?)
(2) 播放音乐老师带幼儿一起边歌唱边做动作。(2次)
(1)介绍乐器: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两位乐器朋友,看看它们是谁。(串铃、铃鼓)
(2)知道乐器的演奏方法,串铃—敲,铃鼓—拍
师:这个串铃我们可以怎么玩呢?(手腕摇)。今天我们用敲敲的方法来演奏。请个别幼儿上来试一试,带全体幼儿徒手做。方法同上(铃鼓—双手轮拍)
(3)出示图谱,让幼儿看图谱边唱边徒手拍。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张小蚂蚁的图谱,图谱上有刚才的两种乐器,谁看得懂?(敲拍几下)?”并带幼儿一起唱小小蚂蚁等敲敲、拍拍。着重引导幼儿找出与前面“一个一个再接一个)进行比较,重点练习“请你跟我一起走(我们一起去找好朋友)”的敲。
(4)分发乐器,一半幼儿串铃,一半幼儿铃鼓。
(5) 进行演奏,第一遍边演唱歌曲边演奏,第二遍跟着音乐演奏。
小朋友,我们也来做小蚂蚁去外面运粮食吧!
三只蚂蚁教案篇十三
与歌曲相对应的图片。
1.随音乐进场。
2.出示小蚂蚁和小蘑菇:“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小蚂蚁和小蘑菇,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幼儿自由讲述(“想得真不错”、“你讲得真有趣”、“太好了!和别人的不一样”)
“有一首歌讲的就是它们的故事,想听吗?”
3.教师范唱歌曲。
“好听吗?”(幼儿鼓掌)“歌曲里都说了什么?”
“你还听见了什么?”
“再听一遍,这次可要听仔细了!”
“谁来说说歌曲里的话?”幼儿说,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4.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连起来说一遍啊?加上节奏,好不好?我们一起来――”(2遍)
“说得真好听!加上音乐会不会更好听呢?试试看!”
5.重点知道歌曲里的间奏,控制不唱。
“刚才念的时候有几个地方需要停顿的,是哪里呢?”(幼儿自由说)“好,听听看!”(伴奏时,间奏处要很轻)
师:天晴了,345;雨停了,345
小蚂蚁说声:“谢谢你”,653;小蘑菇说声:“不客气”653
“好,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好吗?”
“你们知道这一小段音乐叫什么吗?”“他有什么好处呢?”
“间奏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
“我们从头再来一遍,注意间奏的地方要加上自己的动作,好不好?”
6.幼儿随音乐演唱歌曲。“下面我们把这个故事唱出来,有信心吗?”重点指导个别歌句。
7.游戏“藏图”
“下面周老师要考考你们,如果我拿下一幅图,你们还能把这首歌完整地唱出来吗?”
(教师取下任意一幅图,“赶快看看,这幅图上说了什么?”)
(可根据幼儿掌握的熟练情况,逐个取下图片,直到所有图片都取下“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好吗?”)
8.“歌曲里谁帮助了谁?”“小蘑菇是怎样帮助小蚂蚁的?”
“你最喜欢歌曲里的谁?为什么?”
“这首歌还没有名字呢,谁来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这个名字真好听)
9.活动结束
“小蚂蚁和小蘑菇成了好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
“好,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我们一起跳个朋友舞,好吗?”
三只蚂蚁教案篇十四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蚂蚁上天旅行的故事情节。
2、尝试自己仿编故事,讲述帮助蚂蚁上天的经过。
3、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蚂蚁飞上天》。
2、磁性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在花丛中,住着一只小蚂蚁,它非常想到天上去旅行,可是它不会飞,怎么办呢?
鼓励幼儿自主地想象各种办法,帮助小蚂蚁飞上天。
2.引导幼儿看图讲述画面,初步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察画面,鼓励幼儿说一说。
教师:是谁帮助小蚂蚁飞上天的?小蚂蚁在天上看到了什么?
3.教师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引导幼儿看图讲述。
教师:小蚂蚁住在什么地方?它想做什么?谁帮助它飞上了天?
教师:小蚂蚁在天上看见了什么?它感觉怎么样?
启发幼儿用‘兴奋、幸福、快乐、愉快、喜洋洋、美滋滋’等词语,表达小蚂蚁的心情。
师:老师来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请小朋友听听小蚂蚁是怎么飞上天的?
教师连贯完整地讲述。
师:再带领幼儿讲述画面内容:我们一起看着图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4.启发幼儿创编故事。
教师:如果小蚂蚁想上天旅行,请你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教师提醒并鼓励幼儿运用前面的讲述经验,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
教师可请两至三位能力较强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5、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再进行仿编。并尝试绘画:蚂蚁飞上天。
三只蚂蚁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1、初步运用各种线条的不同排列组合来进行装饰。
2、培养幼儿充分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以及各种线条的组合能力。
活动过程:
一、观看晚会盛况,感受线条的多样组合方法,以及了解不同的线条排列方法。
师:听,多美的音乐呀,那边在干什么呢?咱们去瞧瞧,
:同一种线条可以横排、竖排、斜排地放在一起,也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几种线条组合在一起,这样的花纹会更加漂亮。
二、幼儿作业(为蚂蚁小姐化妆,尝试运用线条进行组合练习)。
师:大家正乐着呢,听,是谁在哭呀?
师:让我们仔细听听:“我是小蚂蚁,我长的黑黑的大家都嫌我丑,不让我参加这次舞会,可我很想参加,小朋友请你们帮帮我吧。”原来是蚂蚁小姐在哭,我们怎么帮你呢?“只要你们用线条把我装饰好就行”
师:我们先来看看蚂蚁长什么样子。可以把蚂蚁画成各种动作。也可以帮它穿上衣服,装上你喜欢的发型,并在它的衣服上、身上运用线条进行装饰,要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以及多样组合。
三、讲评:
师:让我们评评谁是最好的化装师。
1、推销自己:让幼儿讲讲自己用了哪些线条。
2、评一评、比一比谁的蚂蚁小姐最漂亮。
四、延伸:
师:让幼儿跟着蚂蚁小姐去参加舞会以宣泄心中成功的喜悦。
蚂蚁小姐打扮好了可以去参加舞会了,小朋友想不想也来跳跳,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舞蹈。
三只蚂蚁教案篇十六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
2、尝试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熟悉儿歌中间段的内容。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在游戏中朗诵儿歌的快乐。
1、教师用的图夹文范例7张,塑封好的蚂蚁图片6张,音乐《找朋友》、《加油干》。
2、实物:毛竹筷、小瓷碗。
3、幼儿人手一份小图书《逗蚂蚁》。
师:宝宝,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小(3)班来了一群动物朋友。请你猜猜它们会是谁呢?(请2~3位幼儿回答)
1、(出示范例一)师:宝宝看,是谁呀?(小蚂蚁)宝宝和蚂蚁打个招呼。(宝宝好!蚂蚁好!)
2、师:小蚂蚁想来和宝宝们跳一个《找朋友》的舞,宝宝,你有好朋友吗?(有)好,我们开始吧!(播放《找朋友》的音乐,鼓励每位宝宝都勇敢地参与集体活动。)
1、师:蚂蚁和宝宝跳了舞,肚子有点饿了,让我来喊蚂蚁吃饭吧!(教师示范朗诵儿歌第一句:“蚂蚁来呀来,快快来吃饭。”)
2、引导幼儿用愉快地情绪跟老师学习朗诵。
3、师:宝宝,那里还有很多的蚂蚁呢!谁来大声地喊它们过来吃饭?(形式为:单个喊、分组喊、分男女幼儿喊,以便让每个宝宝都有学习的机会。)
你给蚂蚁吃什么饭呢?(利用宝宝的已有经验进行猜想活动:炒饭、咸饭、蛋炒饭、白米饭……)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学习“什么饭?白米饭。”(同时出示范例二)
有了白米饭,该用什么菜来一起吃呢?(鼓励宝宝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并把想法说给蚂蚁们听,以刺激宝宝更丰富地进行讨论活动。)同样采用开火车式的一问一答方式记忆儿歌内容“什么菜?炒青菜。”同时出示范例三。
师:白米饭有了、炒青菜有了,蚂蚁们开始吃饭了。宝宝,吃饭要用到什么东西呢?(筷子、小碗。)
附儿歌:逗蚂蚁
蚂蚁来呀来,
快快来吃饭。
什么饭?白米饭。
什么菜?炒青菜。
什么筷?毛竹筷。
什么碗?小瓷碗。
吃不了,怎么办?
哼唷哼唷往回搬。
三只蚂蚁教案篇十七
1.(集体备课修改)《指南》中指出提出建议:教师应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感受和欣赏美的事物。如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体验其中的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幼儿感受、欣赏、观察和发现美的事物的特点,例如本课程中抓住蚂蚁的特点来学习。原学习用西瓜子组合拼贴出一只蚂蚁,考虑到教学准备较烦,所以目标改为用水彩笔画蚂蚁的脚和触角。
2.在观察蚂蚁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尝试变换瓜子的摆放位置,组合出不同动态的蚂蚁。
3.知道用棉签蘸少量的乳胶抹在纸上后再粘贴瓜子。
1.(集体备课修改)结合《指南》考虑到教学准备较烦,所以西瓜子若干(放在分类盒中)改为勾线笔、纸,乳胶,投影仪,蚂蚁图片。
2.幼儿已观察过蚂蚁做出不同动态时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变化。
3.幼儿用书:《蚂蚁》。
(一)回忆原有经验,了解蚂蚁的基本构造。
1.引导幼儿观察单只蚂蚁图片,表述已有经验,知道蚂蚁主要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教师:蚂蚁是什么样的?蚂蚁在爬行的过程中,身体有没有变化?(如拐弯时头是怎样的,胸、腹又是怎样的)
2.观察多只蚂蚁图片,拓展创作思路(如不同动态、行动方向)。
教师:两只、三只蚂蚁在一起又会怎样?它们可能会做什么呢?
(二)(集体备课修改)考虑到教学准备的材料,学习用瓜子组合出各种造型的蚂蚁。改为画各种造型的蚂蚁。
1.师幼共同讨论怎样进行蚂蚁造型。
教师:如果我们用笔来画小蚂蚁,可以怎样画?
2.(集体备课修改)为了给幼儿一个好的示范画。教师示范。
教师:这只蚂蚁好像在做什么?小蚂蚁还可以怎样画?它可能在做什么?
(三)教师分发幼儿用书,幼儿自由画蚂蚁。
教师引导幼儿画不同位置和方向,表现出各种蚂蚁的不同动态。提醒保持画面整洁。引导幼儿添画蚂蚁的其他部位。
(四)评价幼儿作品。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蚂蚁们在干什么。
师幼共同欣赏,重点评价蚂蚁的造型和画面内容丰富的作品。
教师: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可以收集多种坚果壳放在美工区,让幼儿自由选择重新换种方式创作作品,或进行更丰富的造型。
三只蚂蚁教案篇十八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第4课蚂蚁教案。
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3.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中的第一、二点为重点,第三点为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文章三遍以上,并标画出描写蚂蚁的生动词语。
2.思考:本文通过蚂蚁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理解、分析文中对蚂蚁的生动描写;感受文章对生存、生命的深刻思考;理解感悟式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学生朗读全文,积累词语。
畏畏缩缩左顾右盼义无反顾怜悯主宰蹒跚戳破。
(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二、整体把握文章(划分层次,明确主要内容)。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1-5为第一层次6-9为第二层次。
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三、分析文章,理解感悟式写法。
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
(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教案《第4课蚂蚁教案》。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
(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三只蚂蚁教案篇十九
1.感知蚂蚁外形特征,体验喂食蚂蚁的快乐。
2.模仿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
3.激发了幼儿对蚂蚁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1.环境创设:各种小蚂蚁图片展、活体小蚂蚁生活情景展示;情景游戏用的大树洞、土洞。(图片附后)
2.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大自然中小蚂蚁的生活情况。
3.材料准备:蚂蚁容器、放大镜、橡皮泥、毛根、幼儿操作卡、记录表、蚂蚁头饰、ppt幻灯片、大树叶、大米粒(图片附后)。
1.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交流。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小蚂蚁长得什么样?蚂蚁头上有什么?它有几条腿?蚂蚁都有什么颜色?
(3)幼儿分组操作(幼儿自由选择)。
第一组:投放用橡皮泥、毛根拼插的小蚂蚁半成品,请幼儿补插完整的小蚂蚁(黑色的小蚂蚁、褐色的小蚂蚁、红色的小蚂蚁)。
第二组:投放《幼儿操作》卡,请幼儿找一找小蚂蚁(图片附后)。
小结:说一说都有什么颜色的小蚂蚁;数一数操作页中共有几只小蚂蚁。
(4)认知小蚂蚁外形特征。
蚂蚁有头、胸、腹、六条腿和两只触角。
2.观看ppt幻灯片,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请幼儿观看小蚂蚁身体结构的幻灯片,加深幼儿对小蚂蚁身体外形特征的印象,然后,观看小蚂蚁生活方式的幻灯片,简单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小蚂蚁生活在哪里?它们是怎样搬运食物的?遇到事情的时候,是怎样告诉同伴的?
师幼讨论,通过探究了解到蚂蚁的家在泥土里;蚂蚁的家在树上;蚂蚁的家在石头缝里等。
3.喂食小蚂蚁。
小蚂蚁喜欢吃什么?
提供树叶、面包渣、石子,与幼儿一起喂小蚂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4.游戏“小蚂蚁回家”。
学一学小蚂蚁走路的样子好吗?
幼儿带头饰,随音乐模仿小蚂蚁爬行、运粮食、钻洞等动作,体验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游戏自然结束。
在语言区投放儿歌《小蚂蚁》;在操作区投放小蚂蚁结构拼图;在运动区投放小蚂蚁头饰、树洞、土洞等游戏材料;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究。
让幼儿的科学活动从身边生活开始。对于幼儿来说,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不是目的,小班幼儿更是如此。本次活动,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围绕活动重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按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方式提供支持性的操作材料和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爱吃的食物,即在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
通过“小蚂蚁”这个活动,使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得到了满足。在观察、思考、讨论小蚂蚁的过程中,幼儿会随着对小蚂蚁的认识、了解逐步加深。同时,使幼儿亲近小动物、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也自然地流露出来。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更加注重调动幼儿的探究兴趣,注重幼儿对蚂蚁观察、了解和亲近的过程,帮助幼儿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引导幼儿认识小蚂蚁,观察了解小蚂蚁身体外形特征和体验喂小蚂蚁的快乐,模仿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从而培养幼儿乐于观察、善于思考、亲身体验、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小百科:蚂蚁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中国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三只蚂蚁教案篇二十
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1、饼干屑、糖、调味品、饭粒等
2、记录用的纸、笔、
3、蚂蚁的课件、黑纸、瓶
。
到屋外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1、观察什么地方蚂蚁最多?蚂蚁在干什么?
2、记录各自的发现。
1、交流各自发现蚂蚁的.情形。
2、讨论蚂蚁各自有没有家,他们会把找到的食物怎样搬运?他们怎样通知朋友?
3、观看课件后了解,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小实验“蚂蚁造家”。
三只蚂蚁教案篇二十一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变出小蚂蚁)。
2、哦!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2、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儿的描述,同时给出科。
学的名称---头、胸、腹三部分)。
3、蚂蚁的头上长了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
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棕色、黑色、白色)。
三、了解蚂蚁生活习性。
1、蚂蚁的食性。
师: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触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用触角)。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哦!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1)师:蚂蚁闻着气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在哪里?它是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蚂蚁是一个人住呢?还是很多人住?(群居)蚂蚁喜欢群居,它们的家会有什么样的建筑(育婴室、国王的宫殿、储藏室、休息室等等)。
5、蚂蚁的分工。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都有谁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分别引出母蚁、父蚁、工蚁、兵蚁)。
母蚁(蚁后):蚂蚁家族中体形最大的,蚁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蚁宝宝后它的翅膀就会脱落。
父蚁(雄蚁):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飞行。
工蚁:负责找寻食物,照顾蚁宝宝。
兵蚁:负责保护蚂蚁家,防止敌人来侵入它们。
小结:原来蚂蚁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人们都喜欢叫它“蚂蚁王国”。
四、蚂蚁王国。
蚂蚁王国里真热闹呀!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设计一个热闹的蚂蚁王国好吗?
1、交待绘画步骤。
2、幼儿作画。
活动反思:
《蚂蚁》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一群小蚂蚁勤劳快乐的生活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蚂蚁可爱,勤劳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蚂蚁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读本的重点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并学习利用图画线索预测故事内容。难点是通过仔细观察图画中蚂蚁的动作并结合肢体演示、游戏等手段学习和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摇的含义。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喜欢阅读这个故事,感受小蚂蚁的快乐生活。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恰当词汇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摇的含义。
(一)、导入活动:歌曲表演《蚂蚁搬豆》引出小蚂蚁。
(二)、图画阅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信息,预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三)、总结分享。
在活动的设计上,基本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基本教学流程设计,结合教学设计示例和指导要点开展活动。在导入活动中,回忆讨论了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为下一步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出读本学习和阅读,孩子们兴趣很高,孩子对于小蚂蚁还是很感兴趣的。
在阅读图画环节,学习第6、7页时,在学习动词时应让孩子多模仿动作,从而更好地理解撑、摇这两个动词。后面两页对画面信息观察不到位,需要进一步的提示和引导。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766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