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教案(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8:36:03
氧气的教案(实用15篇)
时间:2023-11-30 18:36:03     小编:XY字客

编写教案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编写教案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氧气的教案篇一

1、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独立探究中培养创新意识。

2、认同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意识。

1、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完成探究活动。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探究活动器材。

课时安排二课时。

一课时。

导言。

生物圈的空气中氧如此之少,而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氧。

二、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探讨问题:。

1.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活动目标】。

【材料器具】。

金鱼藻、玻璃水槽、玻璃棒、剪刀、短管漏斗、试管、卫生香牙签、火柴、小木块、碳酸氢钠、清水。

【方法步骤】。

1、取一个玻璃水槽或20cm直径的标本瓶,注满清水,每100ml水加入0.1g碳酸氢钠,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将采集的金鱼藻在水中剪取若干带顶端的嫩枝,放置在水槽内,并使切口的一端向上,然后用短管漏斗将其倒扣在水槽里,在漏斗下面垫上两个小木条,使漏斗与水槽底部分开。

3.取一支盛满清水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倒转移入玻璃水槽的水中,套在漏斗短管上,试管内要充满水。

4.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而阳光充足的环境里,使金鱼藻接受阳光照射。不久你可以看到许多气泡从金鱼藻放出,并聚集在试管顶端。

5.待收集约1/2管气体后,在水中用拇指堵住管口,取出试管并立即倒转,使水落到试管的下部。然后,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牙签伸入试管中。请注意观察卫生香或牙签的燃烧情况。

【讨论】。

1.请描述浸入水中的金鱼藻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气体的状况。

2.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牙签伸入试管后发生哪种实验现象?

3.分析该实验结果,获得的实验结论是。

【思考】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有什么意义?

技能。

三、拓展训练。

分析数据:。

试管与灯的距离cm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

1060。

20xx。

3010。

405。

问题。

1.光源与金鱼藻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距离越远,气泡越少,距离越近,气泡越多。

结论,光源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2.如果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你能预测结果吗?

没有气泡产生。

四、总结。

2.实验经验总结。

反思。

板书计划。

二、实验。

1、目的。

2、要求。

3、现象。

氧气的教案篇二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气氧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个新课,对以后学习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化学知识,讲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化学知识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的知识目的: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问题能力.德育目标:通过氧气的制法的性质,对学生进行量变能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性,使学生乐学、好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一定的教学方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空气中按体积计算氧气占21%,工业上就是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空气制取氧气的。那么医院用的氧气是不是利用空气制取的呢?如果不是化学实验室里是怎么样把氧气制取出来的呢?又是怎么样收集的呢?设置这些问题是为同学们创造探索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性趣。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汾当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

2、新课讲解: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安排学生阅读课本,氧气的工业制法。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速度,说明制取氧气的速度慢,时间太长。加热二氧化锰又说明受热不产生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制取氧气。而且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说明了二氧化锰的作用。导出了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这一重要的概念。让同学们总结回答。这样增加了对综合知识的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通过氧气制法的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便能灵活运用这一知识来制取一些气体,并运用这些知识在科学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向学生简单扼要的介绍氧气的应用,使学生知道一些氧气的化学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建设家园的教育。

3、归纳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4、反馈练习:

为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设计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习题。而且变化比较灵活,来激发学生的性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5、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使学生形成自已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系统。

氧气的教案篇三

2.2kmno4=△=k2mno4+mno2+o2↑(注:因为反应生成mno2,所以不用另加mno2作催化剂)。

3.2kclo3=△=2kcl+3o2↑。

氧气的物化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熔点-218.8℃,沸点-183.1℃,相对密度1.14(-183℃,水=1),相对蒸气密度1.43(空气=1),饱和蒸气压506.62kpa(-164℃),临界温度-118.95℃,临界压力5.08mpa,辛醇/水分配系数:0.65。大气中体积分数:20.95%(约21%)。

同素异形体:臭氧(o3),四聚氧(o4),红氧(o8)。

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除了稀有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如金、铂、银之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气反应,这些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经过反应产生的化合物(有两种元素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称为氧化物。一般而言,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则为碱性。此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可在氧中剧烈燃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上曾将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定义为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发生电子转移或偏移的反应。氧气具有助燃性,氧化性。

氧气的教案篇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选择、反应原理、催化剂初步概念等,都要尽可能让学生以参与者身份,自己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获取知识。

决不可单向传递式灌输,学生的参与要靠教师的引领,即创设好实验情境、设置好问题的的台阶,使学生有获取知识的欲望和参与探究的激情。

第二课时。

这是一节知识与技能交替训练的活动课。不仅对实验原理、步骤等,要有清晰的认识,而且对操作技能也有一个由学到会的过程。因此,要充分意识到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反复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突出安全第一,还要通过认真的实践训练来形成基础实验技能。教学中要不断树立成功的典型,鼓励学习进步;还要相机纠正错误,指明努力方向。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违规操作及言行,不仅要及时发现,更要当机立断予以制止。

必须重视课后的及时总结。主要以学生的具体个案来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科学的实验态度。让学生从切身体验中,认识掌握正确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励学生努力学好“双基”。

必须重视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功能。通过个别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分析与必要的研究。

氧气的教案篇五

(2)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

(3)初步学会运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难点是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该过程十分复杂,牵涉到许多物理学、化学等知识,而有机化学知识学生还未学到,因此理论性很强,很抽象很枯燥,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

学生自主型与师生共同探究型相结合(含自学、谈话、讨论和讲授等)。

复习完叶绿体的结构之后,利用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

1.光反应的场所和外界条件为?

2.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光反应中有何作用?

3.光反应中水被分解成和;atp合成过程中能转化成了能,该过程还需的催化。

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上述问题,以上几个问题的解决要求学生具有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学完成后,再利用图分步展示光反应的各个步骤,课件可将抽象微观的过程形象、具体化,这样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这段材料给学生展示暗反应的科学发现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重温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了科学家探索生物学过程的艰辛和一些巧妙的设计。

在分析上述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教材回答:

1、暗反应的场所和条件为?

2、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是如何变化的?学生回答后,再利用cai分步展示暗反应的过程,该过程同样将抽象微观过程具体形象化,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同时课件还非常形象的揭示了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内在联系。

在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后,利用cai展示光反应和暗反应比较的表格,让学生结合教材完成,比较可以从光反应和暗反应的部位、进行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完成表格后,给学生拿出自制的板图,让学生把所缺内容补充完整,利用实物让学生动手操作,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下的教学内容都将以该图为中心,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该图所展示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就是对光合作用过程原理应用的具体实例: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将如何变化?该讨论题要求学生要能将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与光合作用过程的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外部条件变化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哪一步骤?这一问题要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然后提问学生回答,并让学生结合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深入分析。若学生不能准确回答,可再次播放多媒体课件,或直接观察自制板图,引导学生逐步得出结论。

基本知识学习结束后,给学生做一小结,然后利用精选的课堂练习题进行巩固训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6教后反思。

笔者利用该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设计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较为成功:

首先该设计转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一转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设计采用了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自学;另外让学生完成自制板图所缺的内容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其次,该设计挖掘了教材中科学史的潜在教育功能,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思考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例如,给学生展示了美国科学家卡尔文探究暗反应过程的资料,让学生分析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转变情况。

第三,设计过程还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课件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动画过程形象的展示给学生,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这一基本过程,落实了新课改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

除了以上成功之处外,该设计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学生通过学习用于解决实际的问题较少等,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以上问题加以修正和完善。

氧气的教案篇六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与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等多种特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表现为缓慢氧化、烧、爆等。空气中可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得更剧烈,而某些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可以发生燃烧。

氧气与非金属反应。

1、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硫: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磷: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热、有浓厚的白烟生成。

4、氢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其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

氧气的教案篇七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4、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催化剂,催化作用。

第1课时。

实验药品和仪器。

实验探究法。

复习提问:

1、比较全面地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写出四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4、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过渡:氧气有那么多重要的'用途,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怎样制得的?

讲述:实验室制取物质一般掌握这样的原则和特点:原料便宜、操作简单、

反应速度适中等。

在实验室里通常选择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演示:实验2—5(1)现象:带火星的小木条没有复燃。

讨论:该实验证明只有过氧化氢溶液能否放出氧气?

回答:并非没有产生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够缓慢生成水和氧气,是由于产生氧气的量太少所致。

演示:实验2—5(2)现象:帯火星的小木条迅速复燃,证明迅速放出氧气。

思考:是不是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发生了化学变化从而生成了氧气?

演示:实验2—6(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现象:又能继续产生气泡,生成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

讨论:如此往复,实验可以不断地进行,说说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分析:二氧化锰好像用不完似的。如果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将二氧化锰经洗涤、干燥后再称量,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再把它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可以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说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像这样的物质我们把它称作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板书:

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特点: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质量、化学性质)讲述:

(1)催化剂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片面地说成是加快。

(2)二氧化锰只对氧酸钾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例如氧化铁和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催化该反应。

(3)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练习:10克过氧化氢溶液与10克过氧化氢溶液加2克二氧化锰哪个生成的氧气多?

板书: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过渡:刚才给大家介绍了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板书: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mno2二氧化锰。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h2o+o2。

讲述:除了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之外,实验室还常用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

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演示:实验2—5讲述: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时,放出氧气,同时还有氯化钾生成。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板书:

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特点: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质量、化学性质)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h2o+o2mno2。

氧气的教案篇八

知识目标:初步学习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方法。体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能力目标:1、能说出实验探究的过程。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给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能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能正确填写探究(实验)报告。

2、能说出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氧气的教案篇九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辩证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探究式

二课时

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硫、木炭、铁丝、火柴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识:

1)空气的组成是什么?

2)什么是空气污染,如何防治?

3)什么是物理性质

2、情景导入

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和氧气应用的图片

3、探究新课: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出示一瓶氧气,指出它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 1.293g/l)略大。

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

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2—2]、[实验2-3]、[实验2-4]

通过实验填写下表:

结论:

1.燃烧在纯氧中进行比空气中进行得更旺。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却能燃烧。

说明:

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是跟其中的氧气反应。

练习: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回顾旧识:

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何?

探究新课

分析讨论

1:填写下表:

分析讨论2: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结论:

1.在这三个反应中,都有新的物质(与原来物质不一样的)生成。

2.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化学反应。

3.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分析讨论3: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在化学变化时常伴随哪些现象发生?

结 论: 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常伴随的现象是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3.发生能量的变化,常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4.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5.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分析讨论4:上述三个反应中还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结论: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

特 点:多变一

分析讨论5:三个反应还有没有共同的特征?

结论:它们都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氧化反应

定 义: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缓慢氧化: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

总结:

1、物质变化的两种形式: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

2、物质性质的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直接被感知(色、味、态)被测量的性质(熔、沸点;硬、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3、化学反应的两种分类

从反应形式上分类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化合反应

从是否与氧反应: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物)

练习: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氧气的教案篇十

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

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

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

激发兴趣。

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

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

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什么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

回答:1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一瓶氧气。

1.说出氧气的色态。

2.氧气有气味吗?

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

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

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

3氧气比空气重。

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领悟。

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一、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液态氧固态氧。

无色淡蓝色淡蓝色。

看课本第14页、记录。

加深记忆。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____色___味的____,____溶解于水,比空气____。

2.液态氧为__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___变化。

做课堂练习。

及时反馈。

什么是化学性质?

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回答: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思考、猜想。

复习提问,引出新知识。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与木炭反应。

1木炭的`色态。

2用坩埚钳夹住木炭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

4观察反应后生与物的色态,再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可看到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记录。

观察、记录。

木炭是黑色固体,用坩埚钳夹住木炭伸入氧气瓶中没有发生变化,点燃的木炭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纯净的氧气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物是气体。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设疑问。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木炭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条件是什么?说明提纲2中不能发征反应的原因。

上述实验说明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出化学反应,写法如下: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即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划箭头。

2.箭头上写反应条件。

下面表示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讨论并回答:

反应条件是点燃,因为2中反应条件没有达到,所以反应不能发生。

记忆。

领悟。

试着书写文字表达式。

记录。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加深对文字表达式的认识。

加深记忆。

2.氧气与硫反应。

展示硫粉。

这种气体对空气有污染吗?

这种气体叫做二氧化硫,近年业我国禁止燃放鞭炮,是因为放鞭炮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污染环境,所以我们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我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思考、猜想。

观察并记录。

硫粉是淡黄色固体,点燃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火焰为明亮的蓝紫色。生成物有刺激性气味。

讨论并回答:有。

倾听。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怎样写出硫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写出文字表达式、记录:

加强记忆。

3.氧气与磷反应。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产生的白烟是白色的固体小颗粒。

怎样写出磷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氧气能与碳、硫、磷发生反应,能否与铁丝发生反应,通过实验来验证。

4.氧气与铁反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观察铁丝的颜色、状态。

2.观察集气瓶底放的是什么?

3.将铁丝点燃后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4.观察生成物的色态。

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加少量的水或细沙。

怎样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回忆成分的实验。

回答:产生大量的白烟。

倾听写文字表达式、记录。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倾听。

猜想。

观察、记录。

铁丝是银白色的固体,绕成了螺旋状,集气瓶底部放了少量的水,被加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回忆实验现象。

记忆物质色态。

加强记忆。

质疑,激发兴趣。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加强记忆。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1.氧气能与碳、硫、磷、铁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那么氧气是不是活泼气体?

2.物质在空气中与纯氧气中燃烧哪个剧烈?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如何检验一个集气瓶中是否是氧气?

一般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检验,请看实验。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有什么现象发生?

讨论并回答:

自由回答。

思考。

观察。

回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会检验氧气的简便方法。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气气的化学性质(会写文字表达式及对反应现象的描述)。

分析、归纳并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明确各知识点要达到的目标。

课后记: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起,初中化学开始具体研究物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有何用途。而物质的性质主要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起,因此,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物理化学性质都包括哪些方面是要求学生熟记的。

氧气的教案篇十一

教师讲解实验细节:

(1)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的作用?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

(3)若某同学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失败,原因是什么?

提示学生从铁丝的情况和燃烧条件两个方面去思考。

氧化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火药爆炸等。

2.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

1.共同点:都属于氧化反应,需要消耗氧气,都放热。

2.不同点:

(1)剧烈氧化:剧烈、速度快、放热多,伴随着发光、发热。

(2)缓慢氧化:不易被察觉,速度慢,放热少。

性质决定用途。

许多物质能够在氧气中燃烧——广泛应用。

【阅读】课本p53—54归纳用途。

【用途一】支持燃烧——助燃剂。

【用途二】供给呼吸。

【课堂小结】。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不能作燃料)。

1.下列有关氧气的“自述”,错误的是。

a.我不易溶于水b.我具有可燃性。

c.我能供给呼吸d.我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通过低温加压,可以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c.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

d.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

能够依据课程标准教给学生学习具体物质的方法,能够借助演示实验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关注学生实验现象的语言描述训练,能够从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视角组织教学,框架意识比较强。

本节课不足之处:教学容量偏多,个别知识点拓展过深。实验细节的强调还不够。

氧气的教案篇十二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

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

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

激发兴趣。

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

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

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什么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

1 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一瓶氧气

1. 说出氧气的色态

2 .氧气有气味吗?

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

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

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

3氧气比空气重

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一、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

液态氧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___色__味的_,_溶解于水,比空气___。

2.液态氧为_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__变化。

什么是化学性质?

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看课本第14页、记录

做课堂练习

回答: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思考、猜想

加深记忆

及时反馈

复习提问,引出新知识。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 氧气与带火星的木条反应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

如何检验一个集气瓶中是否是氧气?

我们可以利用上述实验来检验一个集气瓶中是否是氧气

记录

观察、记录。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设疑问。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会检验氧气的简便方法

2.氧气与硫反应

展示硫粉

这种气体对空气有污染吗?

这种气体叫做二氧化硫,近年业我国禁止燃放鞭炮,是因为放鞭炮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污染环境,所以我们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我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思考、猜想。

观察并记录。

硫粉是淡黄色固体,点燃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火焰为明亮的蓝紫色。生成物有刺激性气味。

讨论并回答:有

倾听

怎样写出硫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写出文字表达式、记录:

加强记忆。

3.氧气与铝箔反应

1.观察铝箔的颜色、状态

2.观察集气瓶底放的是什么?

3.将铝箔点燃后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4.观察生成物的色态。

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加少量的水或细沙

防止高温的生成物落到瓶底而炸裂集气瓶

怎样写出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铝 + 氧气 —— 氧化铝

倾听。

猜想。

观察、记录。

铝箔是银白色的固体,一端裹着火柴。集气瓶底部放了少量的水,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状的固体。

加强记忆。

质疑,激发兴趣。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加强记忆

1.氧气能与木条、硫、铝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那么氧气是不是活泼气体?

2.物质在空气中与纯氧气中燃烧哪个剧烈?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讨论并回答:

自由回答。

回答:氧气

思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化学反应

提问:什么是物理变化?

什么是化学变化?

1 什么是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变化

2什么是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区别两者:前者为过程,后者为结果。

回忆

分析、归纳并回答。

例子:天然气燃烧、铁生锈、煤燃烧等都是化学变化。

石蜡的熔化、水蒸发成水蒸气、木材变成桌子等都是物理变化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明确各知识点要达到的目标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在化学反应中,还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常常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课后记: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起,初中化学开始具体研究物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有何用途。而物质的性质主要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起,因此,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物理化学性质都包括哪些方面是要求学生熟记的。

氧气的教案篇十三

教师讲解实验细节:

(1) 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的作用?

(2) 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

(3) 若某同学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失败,原因是什么?

提示学生从铁丝的情况和燃烧条件两个方面去思考

氧化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火药爆炸等

2.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

1.共同点:都属于氧化反应,需要消耗氧气,都放热

2.不同点:

(1)剧烈氧化: 剧烈、速度快、放热多,伴随着发光、发热

(2)缓慢氧化: 不易被察觉,速度慢,放热少。

性质决定用途

许多物质能够在氧气中燃烧——广泛应用。

【阅读】课本p53—54归纳用途

【用途一】支持燃烧——助燃剂

【用途二】供给呼吸

【课堂小结】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不能作燃料)

1.下列有关氧气的“自述”,错误的是

a.我不易溶于水 b.我具有可燃性

c.我能供给呼吸 d.我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 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通过低温加压,可以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 的液体

c.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

d.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

能够依据课程标准教给学生学习具体物质的方法,能够借助演示实验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关注学生实验现象的语言描述训练,能够从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视角组织教学,框架意识比较强。

本节课不足之处:教学容量偏多,个别知识点拓展过深。实验细节的强调还不够。

氧气的教案篇十四

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

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

【实验】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观察记录: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反都不发生变化。

通过认真分析实验的发生、发展和条件,找出规律,找出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原理。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催化剂:课本p.16。

催化作用:课本p.16。

(2)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记笔记。

领悟。

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文字表达式。

知道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做练习一。

加深理解。

【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

【问题】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选用哪些仪器?

【板书】。

2.收集方法。

(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度比空气略大)。

答:实验室制氧气需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

答: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从氧气的物理性质思考、认识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知识泊迁移能力。

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的关系。

【问题】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问题】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问题】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操作?

答:(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

(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

(3)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

(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试管。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

培养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实验操作的关系。

【问题】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

【问题】如何检验氧气?

【板书】3.操作要求。

4.验满方法。

5.检验方法。

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

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

记录并加深理解。

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理解。

【板书】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课后小结】通过本节学习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要求;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分解反应。

答: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这两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几种不同物质的反应。它与化合反应不同,化合反应是几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做练习二。

回忆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和主要操作,了解工业制氧气的原理。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比两个反应,得出正确结论。

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加深理解。

明确本节知识内容及要求。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空气(d)氧化镁。

(a)用火柴去点(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

(c)用鼻子去嗅气味(d)用天平称量。

3.下列有关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酸钾受热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

(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4.同时加热下列物质,最易放出氧气的是。

(a)纯净的氯酸钾(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纯净的二氧化锰(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附2:课堂练习二。

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a)朝下(b)朝上(c)略向下倾斜(d)略向上倾斜。

6.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a)加热固体药品前(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7.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蜡烛燃烧(d)粗盐提纯。

8.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所用主要仪器名称是:xxxxx。

9.实验室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作物有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固体剩余物有。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氯酸钾分解中它是,在高锰酸钾分解中它是。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c2.b3.c4.b5.c6.d7.b8.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

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9.氯酸钾和二氧化。

锰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催化剂生成物。

附4:随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a)加热氯酸钾(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d)加热二氧化锰。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

(a)都是给固态物质加热(b)都使用二氧化锰催化剂。

(c)都发生了分解反应(d)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氧气的教案篇十五

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要领概念。

三.教学难点。

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

五.教学手段。

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六.教学程序。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归纳课堂练习探究归纳总结。

木炭在氧气里燃烧。铝在氧气里燃烧。

讨论达标练习课后思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78118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