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砖教案(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1 04:26:06
单元砖教案(模板20篇)
时间:2023-12-01 04:26:06     小编:紫薇儿

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下是一些编写教案的技巧和经验分享,供大家参考。

单元砖教案篇一

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多媒体课件、自制的两个单式统计表、黑板磁铁等。

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就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景,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例如,在做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请孩子当调查员现场统计人数。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出示37页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1.第37页“做一做”

(1)现场统计

(2)交流答案

(3)解读信息,完成问题

2.练习八第1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直观反映数据情况、内容丰富

1、《复式统计表》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这节课主要是教学认识和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2、本节课,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引入到北小学生的兴趣小组,进而呈现例题的兴趣小组活动情况。让学生回忆了单式统计表的结构和填写方法,体会到每张统计表只能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情况,又为引出复式统计表提供了素材,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对学习新知的兴趣。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一起经历把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知道表头为什么要分为3栏,每一栏分别对应的是横行还是竖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学生通过填写数据,体会到复式统计表是前面几个同类单式统计表的综合,在一张复式统计表里能够同时反映几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学生通过学习学到了有关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而且学到了从统计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学到了如何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改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统计的应用价值。

单元砖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

课本p32、33页,练习七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拓展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单元砖教案篇三

本单元课文属“文学阅读与写作——宋词”新课标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

宋代是词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词的句式错落有致,长短不一。小令显得轻灵飞动,长调则更便于写景、叙事和抒情的交互融合。

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针对本单元课文,我们可以按照新课标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宋词”的提示,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联系背景,了解生平;2.找准词眼,把握基调;3.立足意象,领悟意境。

《柳永词两首》

忍把浮名掷地,烟花巷,吟晓风残月;留得秃笔生花,柳岸边,叹才子佳人。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说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但无论怎样评价,都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

《苏轼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

他失去了手里的钢刀利剑,只剩下一枝羊毫软笔,他再也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的生活,但今天却空有一身力气、一腔热血。他登临北固亭,空怀满腔爱国热情,发出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慨叹;他是一位爱国者,却报国无门;他是一位大英雄,却无用武之地。他,就是辛弃疾。

《李清照词两首》

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悲愁,从南宋走来;萧瑟西风中,比黄花更让人销魂的,是你忧郁的眼神。千年的风雨淡褪了繁华,沉淀下来的却是你的《漱玉词》。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这孤独融入了淡淡的酒中。在寻寻觅觅的黄昏,在梧桐更兼细雨的晚上,你独自啜饮,缓缓低唱。李清照——这乱世中的'美神!

单元砖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选择口算、笔算、估算以及计算器等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计算原理,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体会基本的数量关系,提高运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养成独立 、认真计算等学习习惯,培养按规则计算的品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正确进行四则运算。

教学过程: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只要复习了数的认识,今天开始我们要复习数的运算。这节课先复习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同学们要熟悉掌握四则运算的法则,能选择不同方法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小组讨论。

引导: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想一想,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分别怎样计算?整数、小数和分数乘、除法呢?先独立思考,找一些例子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各自整理后在小组里讨论。

2.集体交流。

(1)提问: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呢?

生答。

追问:你能说说这些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吗?

生交流,汇报。

(2)提问:怎样计算整数、小数和分数的乘、除法?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结合学生交流,用简单的例子说明,进一步明确法则。

提问:小数乘、除法计算和整数乘、除法有什么联系?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总结。

提问:分数乘、除法计算有什么联系?

指出:分数乘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数除法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转化成分数乘法后按分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直接写出得数。

单元砖教案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古诗多媒体课件、荷花图等

’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揭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并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欣赏范读。

二、初读指导。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2)指名画出停顿。(3)自读古诗,读正确。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课堂交流。

1、释诗题:(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

2、知诗人: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3、明诗意:

(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

(3)理解全诗。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4、悟诗情:

(2)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5、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6、小结。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

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翻、遮、跳、入、吹

五、拓展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欣赏荷花。

2、揭题。古诗播放,欣赏范读。

二、自主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指名读古诗。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2、补充:(1)前两句意思是:毕竟是六月中的西湖了,风光和平时大不相同。(2)后两句诗写了西湖的荷叶、花,色彩鲜亮,而且对仗工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三、再次学习交流。

1、你还想了解什么?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同学之间讨论。反馈交流。(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3、看着满湖的荷花,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有感情地读一读。配乐读。指导背诵。

四、深入研究学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风雨天--景物多、变化快、动态多。《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晴天--只写莲叶和荷花,突出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两句议论,两句写景。)

2、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相似之处?(都是写西湖六月美景,景中有情,情在景中,皆具诗情画意。)

【作业设计】

1、把诗变成一幅画,把六月西湖的美景画下来。

2、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3、朗诵并背诵古诗。

单元砖教案篇六

第(二)单元备课时间:任课教师: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三年级下册的面积及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面积认识,完善面积单位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和推理等活动,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及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难点: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课时安排。

2课时课时教案。

课题认识公顷课型新授执教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大的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接着以“边长100米的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公顷”,帮助学生建立“公顷”与“平方米”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同学们能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引入: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组图片。(先后呈现南京明孝陵、北京中华世纪坛、鸟巢和我国大片森林的画面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板书:认识公顷)活动。

二、自主探索,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指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自学:1公顷的含义。出示“试一试”

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用计算器算一算。小结:把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为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3、尝试单位换算。|m。

4、完成“做一做”。

活动。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指导完成练习六第1题。

2、指导完成练习六第2题。

3、指导完成练习六第3题。

4、指导完成练习六第4题。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把学生带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这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分小组合作测量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再推算出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砖教案篇七

复式统计表。(教材第36~37页例1)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将两个简单统计表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填写信息。

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师:学校开运动会准备购买一批水果,下面是一位同学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的情况。(课件出示下面表格)

师:你能说一说每种水果的喜爱人数分别是多少吗?(点名学生回答)

师:上面的统计表就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简单统计表,它能直观看出各种数据是多少,不过如果我们想知道班上男生和女生对这五种水果的喜欢情况,它就无能为力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另外一种统计表来表示,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36~37页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1情境图)

(1)调查数据,完成简单统计表。

师:这几幅图中的同学分别在干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有的学生在看书,有的学生在看电视,有的学生在玩电子游戏,有的学生在踢足球,有的学生在画画,有的学生在跳绳。

师:你最喜欢哪种活动呢?(小组交流讨论)

师:如果我们希望分别了解本班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况,我们应该如何设计统计表?

引导学生应按男生、女生分别统计,并制作成两张统计表。(课件展示下方统计表)

点名两位学生分别统计本班男生、女生最喜爱的活动,根据学生统计情况师生一起填表。

师:从上面的两张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

师: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小组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两张统计表,注意到两张表统计的项目相同,都是2行7列,都是统计人数,不同之处是统计对象分别是男生和女生,表格中数据不同。

(2)将简单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

师:上面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独立反映了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生、女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两张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师:这张统计表和以前的统计表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同点?(小组交流讨论,点名小组代表回答)

师:男生、女生合并在一起,自然由简单统计表的2行变为3行,列不变,仍为7列。

师:该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简单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简单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引导学生明确: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竖排表示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活动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最喜欢的活动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组织学生独立地将两张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入教材第37页的复式统计表,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检查。

根据学生填入统计表中的数据,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例1第(1)、(2)、(3)题。

师:通过解决这3个问题,你能说说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吗?(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明确:复式统计表反映的内容更丰富,更容易比较几个相关联的事物,对表中数据进行计算也更直观。

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根据调查的实际结果填表并回答问题,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单元砖教案篇八

1、知识与技能目标:故事的四要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写出完整有趣的动物童话故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

编写一个完整有趣的动物童话故事。

故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怎么编写童话故事。同学们大概都读过童话故事,童话故事大多以动物为主人公,通过动物有趣的经历讲述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也来编织我们自己心中的童话美梦吧。相信大家很小的时候就读过安徒生童话,里面的《丑小鸭》更是经典,可爱的丑小鸭是美丽的化身,它是怎样实现自己的美丽之梦的呢?今天我们来重温一下儿时的童话。老师这里有几份丑小鸭的剧本,下面我请几位同学上来表演舞台剧《丑小鸭》。

同学们,你们的表演真的非常精彩。我们编的故事情节不但要完整具体,而且要想象丰富。每个同学都要有自己的故事,不能将经典童话故事照搬。比如说我们可以想象大象是消防员去救火;白鹅把鸡驮过了河;客人来了,狗叫,遭到主人的毒打;老鼠来了,猫就不叫,也遭到主人的痛打。小鸭的父母工作忙,没人照顾他,只好把他成天关在家里,小鸭一天天消瘦了,爸爸只好把他送到伯父家去;小熊不明白蜜蜂为什么要跳不同的舞,通过蜜蜂的解释才知道了她们跳舞的秘密??故事内容可以异彩纷呈,不但要能编出完整的故事,还要根据动物的特点来编故事。

1、编出完整的童话故事,故事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板书)

1、选动物。

a、想想你准备写哪几个动物发生的故事?

b、这些动物的特点。

2、想故事。

第一,想想选谁当童话故事的主人公?

第二,动物们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第三,具体的故事情节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3、想象丰富合理,从现实中选材,采用拟人手法,把动物当做人来写。

同学们看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吧,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奇异景象是作者的想象。这些想象奇特而大胆,而读者仍然觉得合情合理。为什么呢?因为作者亲眼目睹了穷苦孩子的悲惨遭遇,深深地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在文章中,想象与现实有着相似的地方,那就是穷孩子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作者想象小女孩在神志不清时见到了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并和奶奶一起飞走,就显得自然而合理了。我们在编写童话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想象力合理,从现实中取材。采用拟人手法,把动物当做人来写,就能写出一篇好的童话故事。好了,现在请我们的同学自己思考一下该怎么写呢。下节课我们就来编写童话故事吧。

蜜蜂和蝴蝶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蜜蜂,他长着大大的眼睛,薄而透明的翅膀,擅长采蜜。春天到了,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蜜蜂开始忙碌起来,他整天飞来飞去采花蜜。

一天,他在采花蜜时看见一只蝴蝶在悠闲地玩耍。蝴蝶看到蜜蜂在忙着采花蜜,在一旁嘲笑他说:“蜜蜂你真傻,春天那么暖和,风景那么美,你不尽情地玩一玩,还忙着采蜜干什么?”蜜蜂说:“我采蜜不光为了给自己和孩子们储存过冬的食物,还为了能让人们喝上香甜的蜂蜜。”说完,他又忙着采蜜去了。

转眼间,冬天到了,蝴蝶因为贪玩,没有储存过冬的食物。瞧,在家里挨饿。蜜蜂呢?因为辛勤劳动,储存了很多食物。瞧,他正和孩子们在蜂窝里吃着甜甜的蜂蜜呢。

团结友爱一天,小猴出去玩,突然,一不小心,小猴踩到了一块西瓜皮上,“啪”的一声,小猴重重的摔在了地上,“我的妈呀,哪个缺德鬼乱扔的瓜皮”小猴一边摸着头上摔起的大包,一边自言自语的说。

小猴伤心极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自言自语的说:“现在我头上长包了,肯定好丑好丑,恐怕也没有小朋友陪我玩了。”小猴的话被小猫听得一清二楚,小猫跳出来说:“小猴你别伤心,也千万不要这么想,我们是个集体,集体里的每个人都会帮助你的,每个小朋友都会和你一起玩的。”正说着,一个个可爱的小朋友都跳了出来,他们有小狗、小白兔、小松鼠、小山羊、小笨象??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小猴别伤心,我们会和你玩,也会帮助你的,因为我们是个大集体”。小猴看到这样的场面,感动极了。

我们都生活在不同的集体里,大家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关心,让大家都感觉到集体的温暖,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永远是春天!

单元砖教案篇九

2.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一、知识回顾。

1.教师:同学们,统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二年级时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有关统计的知识,下面有道题需要你们来解答一下。

2.课件出示:某城市6月份的天气情况统计表。

(1)晴天和雨天一共多少天?

(2)多云比阴天多几天?

(3)这个月一共有多少天?

二、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一)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进行数据分析。

1.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玩的活动,那你最喜欢下面哪种活动?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

3.小组合作,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每人限选一种,看看这6项活动中的哪项最受欢迎。)

4.完成单式统计表

指名汇报,根据统计结果完成单式统计表。师讲解。

课件出示。

5.对比观察,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统计表,找共同点。

(二)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1.统计项目都一样的两个统计表合并成一个统计表。

教师讲解活动、人数、性别以及项目。

2.引导学生对照三张统计表说说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讨论并交流后汇报。

3.师根据生汇报后(归纳):复式统计表反映的内容丰富,能把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相同的表合并成一个表,从一个表中就能看到两个(或多个)统计表中的信息。

(三)运用统计表。

1.教师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教材例1第(1)、(2)题。

2.课件出示:从统计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1)先独立思考、观察,再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发现有对爱好喜欢度较高的也有喜欢度较低的,对此要分析原因,开拓自己的思维。

(3)全班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3.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4.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5.解决问题。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四、思维训练。

1.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2.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对我们班同学的饮食习惯有什么建议?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单元砖教案篇十

1、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认真细致、有错就改的态度。

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

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积累一定的经验。

补充题。

学生口算,再集体订正,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的口算简便方法。

1、出示:498×6303×2909×8398×7。

289×4210×3680×5709×5。

(1)学生先估计一下,他们的值大约是多少,再进行计算。

(2)指名学生进行板演。

(3)集体订正。说说各是怎么进行计算的。特别指出:0乘以任何数都得0。

(4)指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2、完成p84第4题。

(1)学生估计并连线。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3)小结:将接近整百的数看成是整百进行估计,如果比整百大,则积比这个估计的结果大,反之,则小。

指名学生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指导:把496×5看成500×5,原来是496个5,现在是500个5,多了4个5,因此多看了20,496×5的积应该比2500小20,是2480。

(5)你会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剩下的题目吗?

3、p84第3题。

(1)学生进行计算。

(2)观察上下一组题目,有什么发现?(指名学生说说)。

(3)你能举出类似的题目吗?

(4)教师举例:120×12。

你会计算吗?你能用刚才的这个知识进行计算吗?

指名说说你的想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0×2×6或120×3×4。

你会计算吗?(学生计算)。

(5)小结:看来我们可以将暂时不会的题目转化成我们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解答。

(6)你能快速地回答:398×5×2的结果是多少吗?

指名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98×10=3980)。

(7)小结:我们可以将刚才的知识倒过来使用,将题目的计算简便化。

1、完成4第5题。

(1)读题,理解题意:“来回”是什么意思?要求学生实地模拟一下,强化对“来回”的认识。

(2)解题。说说不同的解题方法,强调这样列式的含义。

2、完成p84第6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题目的意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根据分析列出式子。

(3)学生看着式子先估计一下,并重点说说你为什么这么估计。再进行解答,同时进行验证。

通过练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复习第2、5题。

496×5500×5。

496个5500个5。

这部分内容主要复习本单元教学的乘法计算以及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1~4题依次复习口算、笔算和估算。第1题让学生口算的题目包括整百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不进位的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第2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自觉整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体会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合理进行计算的必要性。第2题通过题组对比,让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结合律,加深对乘法运算方法的理解,不断提高计算乘法的能力和水平。第4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通常可以把三位数看作相应的整百数,再应用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得出积大约是多少。第5、6题都是用学过的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正确理解题意。

本课继续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我认为让学生在计算前养成先估算的好习惯,可以对自己的计算结果作初步的检验。今天所练习的估算,除了要估算积是几位数外,还在估算的基础上,补充新的计算方法,可以将计算简便化。对于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可以将后面两个乘数先乘,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当然,反之是两数相乘,可以将其中一个数写成两数相成,分别与第一个乘数相乘,也就是以后所要学习的乘法结合率。这一练习的处理,是先让学生按照原来的计算顺序计算,再进行比较,很多学生都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将学生的发现用题目的形式利用起来,让学生觉得这种规律能给他们带来方便。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估算的策略与方法。

口算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像500×6这样的算式如何口算,学生大部分都是先想5×6=30,再想500×6=3000的。第3题是一道比较好的练习题,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105×2×4和105×8这两个算式,可以知道由于2×4=8,所以这两个算式的得数肯定是一样的,通过比较,学生感受到要算105×2×4的结果先算105×8会比较简单方便,于是我让学生马上说出398×5×2的结果,学生说出先算5×2=10,然后算398×10=3980。第5题主要让学生知道“来回”的意思,并且明确在50米长的游泳池游4个来回表示要算8个50米。第6题是一题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首先让学生弄明白小华和小芸每天走了几个来回,然后让学生列竖式并估算,最后让学生算出精确答案。由于估算出来的结果都是约等于1600米,有的学生就不知道到底怎样比较了。

本课主要是对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以及笔算的巩固练习,并且利用估算的方法来验算笔算,本次练习中的第3题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计算和比较,体会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练习还安排了5、6两题解决实际问题,重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来回的实际意义,通过讲解、演示,利用对一个来回含义的理解,学生基本能独立解题。

本课继续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以及笔算。第1题让学生快速的口算,其中选了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口算的;然后出示几道普通的和特殊的(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先让学生估算乘积大约是多少,再计算,帮学生巩固了一下估算的方法以及笔算时要注意的地方;第3题是通过计算和比较,让学生再次体会每组两道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我补充了一道120×12,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算一下,虽然三位数乘两位数学生还没学,但根据我们所学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从而想到,0先不参与运算,所以可以先算12×12,最后添0。12×12可以写成12×2×6或12×3×4。第5、6题,最主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来回”的的意思,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单元砖教案篇十一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本单元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本单元内容安排如下表:。

书p108~109。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统计表)。

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989900010203。

人数(万人)3468810。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新学案。

书p110~113。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教学后记:

练习课。

书p114~116。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一、练习。

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

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

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

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现。

3.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

让学生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

结合书中第7.8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课前参与:1.学生提前根据书中第7.8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

课中交流: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

课后延伸: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

三、作业: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

单元砖教案篇十二

教学年级:4年级-8年级。

教学时间:90分钟。

教学目的:1.了解海是怎样的一个大家庭,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

2.了解有关海的各种小知识,对海有较明确的认识。

教具:彩色画笔,与海有关的图片(包括地图),白纸若干,硬彩纸若干。

教学步骤:

一课时:

一,发下彩笔和白纸让孩子们分组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海的样子,并让孩子们自己阐释自己画,说明自己心目中的海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东西,选择一两幅作出自己的评价,由此引出该节课的主题(12分钟)。

二,1引用耳熟能详的古诗描绘出海的辽阔和气派,用海的图片展示海的壮丽与博大。(5分钟)。

2用地图展示海在地球上占的面积,以此用科学的眼光讲解海的特点和各种海的`小知识,各种海中与人们紧密相关的神奇生物。

如:1世界四大洋。

2海中的生物(动植物)。

3海和人们生活的联系。

(讲解过程中用谜语和小提问的方式掺插其中)23分钟)。

如:海象的谜语,海星的谜语。

二课时:

一:1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海的诗,齐声朗读。

2将孩子们分小组做小比赛:1:先是由自己向孩子们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答对得分(由此可以复习)。

2:孩子们互相提问各种有关海的小知识,每小组5次机会,答对得分。(由此拓展)。

3:每小组先准备5分钟的时间,收集关于海的成语和诗句,派出选手在黑板上写出各自小组的答案。多者胜出。

最后统计得分,得出优胜队,奖励精美热带鱼小布偶。(30。

二:最后发下彩纸,由热带鱼来教孩子们制作简单的热带鱼卡片送给朋友或老师(12。

三:最后共同总结我们两节课所学的知识。

神奇的世界-(山篇)。

教学年级:4年级-8年级。

教学时间:90分钟。

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的山,山的传说.

2.了解有关山的各种小知识,山的由来和山对人们的影响。

3.学会用想象能力写出神话故事。

教具:彩色画笔,与山有关的图片(包括地图),白纸若干。

教学步骤:

一课时:

一,自己用盘古开天地的传说引出山的由来,然后问问孩子们,看他们知道哪些关于山的传说的故事,然后主要把讲台交给孩子们,指导孩子们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述(15分钟)。

二,1引用耳熟能详的古诗描绘出海的辽阔和气派,用中国各座名山的图片,对应神话故事,顺便介绍一下有关的地理知识(例如最高的山,山是地壳的运动形成)(20分钟)。

如:1中国五岳,喜马拉雅。

2山的生物。

3山和人们的联系。

三,最后给孩子们推荐一首关于山的歌儿,将歌词写在黑板上,让孩子学习。(10。

二课时:

二:最后共同总结我们两节课所学的知识。

单元砖教案篇十三

知识目标:

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能力目标:

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责任的概念;责任的来源;履行责任对于他人和自己的好处;履行责任的代价;关于责任冲突。

多媒体课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了解学生在家庭、学校等方面承担责任方面的情况,可以事先召集部分同学进行座谈,从正反两方面收集典型事例;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负责任的表现及不负责任的后果;让学生收集先进模范人物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社会的事迹。

探究;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4课时,每框2课时

第一框《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教案

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

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

1、关于责任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责任的两层含义:“应该”和“不应该”做的事情。)

2、关于责任的来源。(举例说明。强调许多责任不只有一个来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课前准备: 在上课前,了解学生在家庭、学校等方面承担责任方面的情况,可以事先召集部分同学进行座谈,从正反两方面收集典型事例;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负责任的表现及不负责任的后果;让学生收集先进模范人物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社会的事迹。

2课时

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个场景,提问:(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答:在履行责任的时候,往往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冲突。) (2)你认为应该由谁来决定做哪一件事?为什么? (答:应该由自己作出选择,并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如何决定? (答:当多种责任发生冲突时,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先做重要的、必须马上做的,再做重要的,不需要马上做的,最后做自己爱好的事情。)

单元砖教案篇十四

让学生养成从各种媒体收集数据的习惯,利用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我国近几年来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一、工农业蓬勃发展。

1,

出示挂图,展示我国20xx年工农业蓬勃发展的部分产量数据,提问:这些数据从哪里可以得到?激起学生对各种媒体的认识,初步的了结网络。

2,进行读写练习,读出和写出挂图上的数,同桌一人读,另一人写,互相交换角色进行。

3,先让学生独立完成2、3小题,再全班交流。

二、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1,从网络上查找我国近五年来交通发展的情况,让学生感受我国近年来交通的变化情况。

2,全班交流你家乡到北京的距离,估一估五年中新建的铁路有几个这样的路程。

3,根据这些数据,组织学生讨论,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三、人民生活大变样。

1,全班交流家里电器和通信器材拥有的情况,进行整理,感受生活得变化。

2,

生从书上插图中获取信息,算一算,城镇人均收入增加最快的是那一年,根据这些信息估一估,三年后全国人均收入多少元,并说说理由。

3、查一查,算一算,五年来全国造林多少公顷,编制成折线统计图,全班交流。

四、实践活动。

你还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分组活动,每小组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调查收集数据,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后制成统计图表,并与同学分享成果。

单元砖教案篇十五

2、展示:师生展示收集的关于秋天的资料,学生说说秋天的特点,教师总结。

(二)、进行新课。

1、抽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2、正音,自主学习课文生字。

(1)、四人小组交流生字的预习情况。(主要是哪些拼音容易读错,如:平翘舌、鼻边音、前后鼻音、是否是多音字;哪些字容易写错;可以组什么词;什么结构;什么偏旁)。

(2)、课堂内交流生字学习情况,抽学生教读、教学生书空,教师指导,板书重点。

易错音的字:多音字:“转”zhuan(转凉转换转化)zhuan(转动转圈)。

翘舌音字:爽收霜边音字:凉。

三拼音字:转凉爽霜降香黄后鼻音字:丰。

v去掉两点的规律:菊。

易错形的字:转排(注意笔顺)。

课堂组词(开火车形式进行),说结构、偏旁教师简要板书。

(3)、学生自由书空学习生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巩固。

3、再读课文思考:秋天什么时候到?哪几个月是秋天?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

(2)、给课文生字组词。

(3)、熟读课文。

单元砖教案篇十六

合作方块游戏活动;初步经历计划与组织过程的锻炼。

(1)通过游戏活动体会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培养合作精神。

(2)通过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初步经历计划与组织的锻炼。

怎样进行

本单元结合季节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营造一个走出校园考察的活动情境,旨在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利用考察活动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个考察计划。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下面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本单元首先安排了“合作方块”游戏活动。教学时,一定要精心准备活动材料,周密组织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玩得高兴,玩得有序,玩出体会。

游戏准备:准备大小相同的纸,剪刀,每位学生取一张,分别剪成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规则图形,然后分组装成一袋,小组之间交换,作为拼图用的卡片。

游戏规则:小组成员都拼出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时,就完成了任务。率先拼完的小组获胜。

游戏要求:游戏前,小组先讨论协商方案,制定实施计划;游戏时小组成员都从袋内取卡片,拼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游戏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讨论和总结经验与教训,并进行集体交流,特别强调认真作好活动计划与组织工作的重要性。

走出教室去亲近大自然,深入社会,这是令学生欢欣鼓舞的事。教师宣布下周六到大自然中去考察的消息后,启发谈话“刚才的游戏活动,我们已经体会到认真作好计划与组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考察活动前,我们要做好哪些计划与组织工作呢?”引导学生分成小组,一起商议,并作好记录。

由于这是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的第一课,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我们对制定考察计划的方法做了适当指导,它是以卡通对话和样张的形式体现的,教学时教师要认真领会这一编写意图。这节课的下半时教学重点是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初步培养学生的计划与组织能力。如果教学时间不足,可以让学生课后完成,并告诉他们下节课要举行“考察计划展示会”,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学习要点

引导学生自主地总结出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

学习目标

与组织的重要意义。

怎样进行

举行“考察计划展示会”是本节课和本单元的重点活动。教学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让各小组将制定好的考察计划贴在展板上或黑板上,组织全班学生参观。也可以把各组的考察计划复印若干份,每组发一份,这样便于下面的讨论与总结。这一过程既是参观与学习的过程,也是比较与评价的过程。

接下来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哪些小组的准备工作做得好?计划与组织的内容有哪些?”并让他们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里。

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与讨论,集思广益,统一认识,清楚制定考察计划的项目和计划与组织的要求。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需要说明的是教材里提供的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的内容,只是一个样张,决不是标准答案。教师要根据所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教学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本班学生的智慧,让他们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了解计划与组织的一般内容和要求,这才是本课的教学目的。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对怎样计划与组织有了新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每一位学生计划与组织的能力,下面让学生分组制定一个完整的考察计划,并且要从中选择适合全班考察的内容,评选出最好的考察计划,用来指导下周六的科学考察活动。

单元砖教案篇十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掌握并正确运用7、8、9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联系生活运用求商的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一、故事引入,游戏激发,复习旧知。

1、故事:“三七二十一”小故事。

2、游戏:请你认真听并说出正确答案。(请你快速站起来)。

3、复习: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

(一)情景引入。

师:我们都有哪些节日呢?你最喜欢哪个节日?有没有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

生:“六一”儿童节。

师:瞧,小朋友为准备这个节日正忙着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体验。

师:请你仔细观察:三个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几个小组,看他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教学例1:课件出示:做彩旗。

1、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他们一共要做多少面小旗?)。

教学例1:课件出示:彩旗。

3、读题,谁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独立解答)。

4、引导学生列式并板书:7×8=56。

由乘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列出:56÷8=。

56÷7=。

5、探索求商的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用乘法口诀求商。56÷8商几(指名独立解答),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你为什么会想到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它的商呢?引导得出:要知道56÷8等于几,就要想到几乘8等于56,所以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商。那八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五十六呢?七呢?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结:用正确的乘法口诀求商,观察除法算式中少几,那么商就是几。

齐说算理。

56÷7该怎么计算?(指名解答)。

交流:56÷7=8你是怎样想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

6、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7、巩固练习用一句乘法口诀解决三个算式。

(三)尝试练习。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三组小朋友完成的情况。

1、从第二组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小朋友做了49颗星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个小组分几颗?)。

交流汇报。

2、从第三组中,你又能知道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第三组小朋友带来了27个气球,每9个摆成一行))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摆成几行?)。

交流汇报。

3、归纳小结求商的方法:在计算除法时,可用什么方法求商?(“用乘法口诀,口诀少几商就是几”)。

三、游戏激发,主动参与。

1、传球游戏。

(规则:可以将球传给任意一个小朋友,得到球的小朋友按照指令完成求商任务。)。

2、举牌游戏。

(规则:分组举牌,商是几就举起几的牌子。其他组监督并指出错误。每组选出一个小朋友来读题。)。

要求求出商,并说出用了哪一句乘法口诀,用了几的乘法口诀。

通过积极参与,自主独立的思考,得出这些算式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用了7、8、9的乘法口诀。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这节课有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让你给这节课的内容取个名字,你取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取名后,老师在揭示课题。)。

帮助小兔子过河采蘑菇,顺利过河的小朋友得到小兔子带来的数字卡片。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们的表现都很棒,你们能跟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倾听;帮助;上课发言积极;声音洪亮。。。。。。)。

单元砖教案篇十八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2、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贺卡

1、出示贺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你给谁寄过贺卡吗?

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你寄过贺卡吗?的实践课(板书课题)

1、发现问题;

1)呈现教材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

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

对废品要有效回收

2)昨天老师布置了小组调查: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

学生制成统计表,填写统计表。

2、分析问题:

1)出示问题:

2)引导思考: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

出示阅读资料

(1)小组合作探索

3)引发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思考,引出结论

4)问题:除了保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2、解决问题

实施解决――行动起来吧!

全班讨论解决问题的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同学交流一下。

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写一数学

单元砖教案篇十九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

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93~94页。

1、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

:统计图、统计表、作业纸。

1、小朋友们,你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全班每个人都喜欢什么动物呢?今天就请你做个小调查。

2、出示动物,学生进行收集数据的过程。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

袋鼠梅花鹿河马

3、提出明确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要让每个人看清楚喜欢这些动物的各有多少人。

4、学生活动。

1、展示学生刚才初步统计的结果。

(1)用数字表示的。

(2)用学生的名字表示的。

(3)用圆圈表示的。

(4)用画对号的方式表示的。

(5)用写正字的方式表示的。

2、揭题:小朋友们,知道吗?刚才你们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统计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3、发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你刚才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实践活动

(调查全班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物)

统计表:(学具卡片)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统计图:(学具卡片)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4、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

(1)通过小朋友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2)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1、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统计解决,你能说一说吗?

2、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利用课间调查一下班里小朋友的出生月份,完成95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板书设计:统计

统计表: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统计图: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完成练习十七的24题。

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1、小组互相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

2、展示几份。

1、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

(2)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

(3)完成统计表及问题。

(4)集体订正。

2、第3题: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集体订正答案。

3、第4题:调查本班每一位同学最喜欢什么交通工具。

4、思考题:用、、三张卡片,可以摆出6种排法,

例如: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单元砖教案篇二十

教学内容: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教学目标:

1.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2.识别和记忆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

3.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并表演《三个和尚》。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幽默、诙谐的情绪。

教学难点:表演乐曲。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1.播放歌曲《大风车》。

2.教师设问:动画城节目又要开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3.教师播放器乐曲《三个和尚》,随着音乐发展变化,配乐讲《三个和尚》的故事片段。

前奏部分:“从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主题音乐第一次响起:“一个小和尚,背着行李,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空无一人的寺庙,他兴高采烈地打扫、清理、收拾、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他安静地坐在佛像前念经,念着念着,他打起瞌睡来……”

主题音乐第二次响起:“一个瘦和尚,背着行李,也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大大的寺庙里只有一个小和尚,他高兴地同小和尚打过招呼,也非常积极地打扫寺庙、清理佛堂、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两个和尚面对面地在佛像前打坐、念经起来……”音乐到此为止。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讲讲?”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补充后面的故事。

4.同学们给故事起名字。

教师:看来,许多同学都知道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名字。

(二)认识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并用打击乐器为主题音乐伴奏。

1.聆听器乐曲《三个和尚》,说说乐曲与前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教师告诉学生,刚才听到的乐曲是作曲家金复载特意为动画片《三个和尚》创作的音乐。

2.为什么乐曲的名字也叫《三个和尚》,聆听乐曲前奏。

3.教师展示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示范敲击这几种打击乐器,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堂鼓、小钹、木鱼的音色。

4.聆听乐曲前奏,教师在各件打击乐器前示意前奏使用了哪种乐器,也可让学生随乐曲前奏在各打击乐器上做虚拟动作。

(三)聆听主题,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1.教师告诉学生,乐曲除了使用木鱼等打击乐器,暗示故事发生了地点和人物,还设计了一个“和尚主题”,表现和尚的性格。弹奏主题旋律第一段,请学生说说这段音乐的情绪。

2.教师弹奏主题旋律的第二段,请学生说说第二段与第一段情绪有何不同(第一段明快、活泼,第二段舒缓、宁静等)。启发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就主题旋律的两种情绪展开联想(勤快与懒惰等)。

3.聆听乐曲主题旋律,请学生说说乐曲中使用了一种还是两种乐器来演奏主题旋律。乐曲的主题旋律,分别用尖细、清亮的坠胡与暗哑、低沉的二胡两种乐器演奏主题旋律的第一段、第二段。

4.请学生用打击乐器,分别为教师弹奏的主题旋律第一、第二段伴奏,要求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情绪。

(四)聆听全曲,判断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1.教师播放乐曲,请学生思考在乐曲中和尚主题出现了几次。

2.启发学生安静聆听,回忆动画片的画面(没看过动画片的学生,可自由展开联想)。

3.在动画片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情节:三个和尚谁也不去挑水,忍受着干渴,呆坐在佛堂前。偏偏这时,寺庙里的老鼠打翻了佛堂前的烛台,火苗烧着了纱帘,火势蔓延,寺庙刹那间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三个和尚慌乱地打水救火。

教师启发学生,表现上述情景配上哪段音乐比较合适。

4.教师播放乐曲展开部,请学生随音乐表演手忙脚乱救火的情景。

(五)小结。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1981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