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教案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学习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推荐阅读以下精选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梦江南教案篇一
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上课学生是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语文基本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但由于受到粤语的影响,运用普通话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读出韵味,读出意境,将是我本节课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播放江南春景图,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你能背得几首?(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情况,使学生对江南有初步的印象)。
2、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3、诗词对比巧识词牌。
师生交流对词的认识。除了预习提示中提到的以外,还要让学生知道: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节的用意所在。
4、提示学法:搜集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是理解题意、学习古诗词的一个好的。
方法。
(设计意图:古诗词有其背景且古诗词的文字优美,语言精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4、指导学法。
(1)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一首古诗的?(交流: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
伙伴讨论交流,借助书中的注释等方法去了解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2)迁移学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词,在学。
习和交流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5、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6、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
7、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的大意。
(1)指名概述词的大意,其他学生纠正、补充。
(2)质疑:谈自己的独特理解或提出不同的问题。
(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伙伴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在音乐和画面的伴随下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交流表现出来,同时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对比赏析。
师生共同回顾曾熟悉的描写江南的诗句。在白居易之前,人们描写江南春色,比较多的是抓住“花飞”“莺啼”来渲染的,而白居易在这首词里为我们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诗境。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3)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此刻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引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反复朗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齐读。(在读中品味读中悟情!读出感慨、赞叹!读出眷恋、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
2、赏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1)赏读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是自己旧时早就感受到、体验过、熟悉了的,并非得之传闻。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2)品读。(想象诗人当时赞美、回忆的江南的神情、体态来读;表演读;可以大声赞,可以小声叹,总之读出自己的体会。)。
(3)当江南花红似火,水绿如蓝的时候,而北方的洛阳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啊。了解诗人曾写于洛阳一首《魏王堤》七绝:“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对比感受,诵读。
3、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这如此美丽的江南春色,我们“能不忆江南?”
(1)指名读、男女生呼应读。
(2)创设情景读: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节读——能不忆江南?
(反复读,一遍比一遍感情强烈,读出反问句的味道,体会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强烈的赞叹和思念之情!)。
4、小结: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衬托出生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怀念,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设计理念:1、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品味古诗词的文字优美,语言精练,品味古诗词丰富的人文内涵。从中激发学生对古诗词这种民族特色文化的热爱。2、让学生通过想象、朗读等形式把诗的意境表现出来,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
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
(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既有思念又有赞美,在赞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赞美。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2.吟读成诵。
3.白居易一共写了三首《忆江南》,赏读其它两首。再次深刻的感受诗人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思念。自学、感悟、诵读。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4、推荐一个“诗酒旖旎忆天堂”的网站,课下赏读。
梦江南教案篇二
1.感受乐曲舒缓优美的特点,联想乐曲所表现的江南春天的美景。
2.尝试听辨乐句,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3.在讨论与操作的过程中相互合作表现乐曲,共同解决困难。
4.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有节奏地完整朗诵诗歌。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1.音乐《春绿江南》片段、ppt《春绿江南》。
2.图谱、纱巾。
3.五种颜色的椭圆形彩纸,背后贴有双面胶,勾线笔。
一、赏春欣赏ppt春景图,感受音乐。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江南是哪里吗?江南是指长江以南,我们张家港也属于江南地区,我们江南的景色很美,特别是春天这个季节。现在就请你们跟着镜头、跟着音乐去感受江南的春景吧!
二、听春1.再次欣赏,听辨乐句。
师:刚才我们感受春天的时候播放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叫《春绿江南》。那这首曲子有几个乐句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可以在每一句的第一拍拍一下手。
2.出示图谱,感受乐句的不同。
师:刚才的每个乐句都一样长吗?原来前面两句短,后面三句长,第二段也是这样。
3.随图谱起伏,画波浪线,感受长短乐句。
4.认识乐器,模仿弹琵琶的动作。
5.游戏"传纱巾",感受乐句。
三、舞春1.随音乐自由起舞,想象春景,表现乐曲的柔美。
2.画下心中的春景,激发想象力。
3.扮演春景物,随乐句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4.五人为一组,尝试设计图谱,合作春景图。
5.分小组展示创编结果,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四、探春师:你们展现的春景图可真美,那让我们再到大自然里去寻找更多绚丽多彩的春姿吧!
1.欣赏完整版的琵琶曲《春绿江南》,并用多种方式尝试表现乐曲。2.欣赏其他民乐,增进对民乐的热爱之情。
2、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快乐的音乐教案(附教学反思)。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音乐是人类灵魂深处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乐欣赏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它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历届新年音乐会中是必演曲目,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能够让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快乐的音乐》活动。
梦江南教案篇三
1、在欣赏古诗的基础上,用国画形式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2、运用自己已有的国画经验,合作表现古诗意境。
3、愿意与同伴分工合作,体会共同作画的快乐。
1、幼儿已欣赏过古诗《江南》,有绘画荷叶、鱼的经验。
2、江南美景课件,诗歌cd,金鱼头饰。
3、国画工具材料。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之前我们欣赏过古诗《风》,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另一首古诗《江南》。
(2)教师: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播放课件),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多美的.地方呀!
2、欣赏诗歌,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感受古诗意境。
通过诗歌优美的旋律再次感受古诗的意境,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大胆表演古诗《江南》。
3、师幼共同讨论如何以国画的形式表现古诗。
(1)讨论如何表现古诗内容“莲叶何田田”,探索可以用什么画面来表现。
(2)讨论表现方法,重点讨论鱼的画法:用中锋画线条鱼。
(3)教师小结:用提斗侧锋一笔画出莲叶,笔尖点按出荷花;用大白云中锋浓墨画叶柄;用小勾线笔浓墨勾画莲叶叶脉。
4、幼儿合作创怍,教师指导。
引导幼儿合理分工,根据古诗内容大胆想象作画。
5、将幼儿作品布置成墙饰进行展示,并配上诗歌集体朗诵,进一步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梦江南教案篇四
在游戏中理解、欣赏古诗,学习古诗。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小鱼头饰,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
1.模仿小鱼游来游去,情绪愉快地参与游戏。
幼儿扮演小鱼,在音乐声中自由、欢快地游戏。
2.参与情境表演,在游戏中感受并尝试理解古诗中的词句。
(1)欣赏“莲池”场景,体验首句:江南可采莲。
教师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并为幼儿简单介绍江南美景,同时轻柔地朗诵首句“江南可采莲”,请幼儿欣赏。
(2)“小鱼们"欣赏“莲池”中的莲叶,感受莲叶茂密的样子,体验第二句:莲叶何田田。
教师用丰富的.词汇描述“莲池”中的莲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小鱼”们在莲叶中间游戏,体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
引导语:可爱的小鱼们,让我们一起在这碧绿的莲池中游来游去,自在地游戏吧。
(4)听指令,做游戏。
分别出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请小鱼们在方向盘的指示下向四个方向游戏,体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完整地欣赏、学习古诗。
(1)在音乐声中,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幼儿欣赏。
(2)师幼共同朗诵古诗。
活动反思:
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不足之处:
个别幼儿不能很好的理解诗中意思,课堂时间安排过于紧凑。
范文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看......
3、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
梦江南教案篇五
1、《梦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江南好”
2、温庭筠:唐代著名诗人,词人。本名歧,字少卿,太原人。因是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并在词的意境创造上表现出了杰出才能,词风艳丽华美,著有《花间集》,因而被当作花间派的开创者。同时在词的格上起到了规范化的作用。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这首词是温庭筠的优秀作品,表达了江南女子的相思之梦,思妇的离愁别恨。
梳妆罢,独倚望江楼。[叙事,动静结合]。
1、前半句,点明时间是什么时候?[清晨]。
2、“独”,“倚”二字写出了思妇怎样的神情?
孤独的身影,久久凝望的神情。“独”字表明女子的处境与心境都是凄清冷寂的。“望江楼”则体现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叙事,写景,抒情]。
1、“尽”字表明时间已晚,船只靠岸,女子明知无望却还在等待。“斜晖”可见她从清晨等到了黄昏,却依然没有看到要等的`人,于是倍加惆怅,失望,凄楚。
2、后两句描写斜晖,江水,白频洲等景物,实际上暗含怎样的情感?
以斜阳的含情脉脉,水流的悠悠不断,一切都如此的静寂,来衬托思妇的绵绵不绝的离愁别恨。正如李煜所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肠断”描写出思妇的愁肠欲断,面对当初与他分手的地方,越发的惆怅。结尾凄婉动人,表现出了思妇的盼望之切,相思之苦,忧愁之深。
整首词以“望”串之,写出了主人公的神情心态,形象生动,意境深远,格调清新,感情真挚,景物描写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赏析时要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背诵默写这首词。
梦江南教案篇六
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
多媒体。
]1课时。
新授课。
地图册、淝水之战相关多媒体。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
2、导入新课:
回顾上课的内容,想一想:三国鼎立局面能否长久?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3、讲授新课: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既然三国不能长久,那是怎样结束的?(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
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
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学生讨论,引出少数民族内迁)。
分析:民族内迁的意义。(课外延伸)。
二、淝水之战。
用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战。
学生读书回答: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
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引出东晋、南朝的建立。
动脑筋: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
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出示材料(材料一:见课本提示框。材料二,见课本p129。)。
引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地理条件、政治条件)和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4、全课小结:指导动手学生整理本课的历史线索。
5、作业设置:想一想,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一、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建康。
二、从420年到589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a、北方人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
b、南北人民共同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许多良田。
梦江南教案篇七
教学意图:传统古诗词的教学流于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唱主角的疏通讲解,自评自析;一种是依据课文的安排逐个讲授关联不大的诗词。前者学习的主体——处于被动的位置,对诗词的领悟只停留在教师传授的层面,自身的获益并不大。后者只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有走马观花之嫌,最终学生除了会背诵外并没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更不要谈学习方法的掌握了,到头来老师还是无法做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针对以上两种情形,我在讲《词五首》时只选取《望江南》这一首简短精练的词为教授重点,一节课完全围绕《望江南》展开,并选取与其主题内容相似的现代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为延伸补充内容,以想象为线,通过对这两首诗词读中解意、读中赏句、读中创段、读中比文这四个环节,引导学生融入诗词,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审美享受,并掌握诗词学习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上课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查找关于词的知识及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学生准备:上课前,尝试有感情、有节奏地阅读这首词和《探究之旅》上的《错误》,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加以点评。四到五人为一组,尝试根据《错误》的内容,绘制一幅插图。
教学过程:对文章的讲授通过“你喜欢读诗词吗,谈谈你对诗词的感受”这一问题来导入,在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诗词的看法后,教师参与对话谈自己的感受即喜欢诗词在精心锤炼的寥寥数语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留给人无限想象空间,十分美妙。此环节师生同谈对诗词的感受,一来营造平等、宽松的课堂气氛,为下面学生畅所欲言,大胆想象做必要的气氛铺垫,二来点明学习重点——想象与情感,自然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古诗词的学习首先要疏通诗词,获得对诗词内容情感的整体感悟,因此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读中解意”。首先让学生齐读《望江南》,在读中思考这首词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并为课本上的插图配上标题做点睛之笔。这一问题的设置在于考察学生对诗词的整体理解能力与语言归纳能力,为课文的插图配标题这一小问题在用足教材资源形象感知诗词的同时注重强调学生语言的`凝练与诗意。然后设置小问题“思妇思夫这一过程是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我们从哪些字眼里能深切体会感受这种情感?”让学生融入诗词进行深一层的思考,并配合教师的范读和学生有情感的模仿朗读引导学生在品字的过程中把握诗词的情感。
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读中赏句”,让学生思考哪些诗句配合这种情感写得很有表现力。此时的学生在理解词意把握情感的基础下能饶有感触的对诗词中的精彩语句审美赏析。其中对“斜晖脉脉水悠悠”这一情景交融语句的赏析是重点,可以通过学生自动发现赏析教师点评或教师引导学生赏析来完成。然后围绕这一句让学生想象思妇在“过尽千帆皆不是”时的心声,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道出思妇的心声,从而水到渠成的进入第三个环节“读中创文”。
第三个环节还有一个练笔内容——在一名学生范读的时候,其余人再发挥想象,担当《望江南》mtv的导演,用形象的画面来表达最令人心碎的一句“肠断白蘋洲”。这一环节的两个练笔内容在让学生投入诗词、参与体验、获得最高审美享受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与书写描述能力,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诗词凝练语言背后的丰富内容,突出了教学的目的和重点。
紧接着,让学生转换角色,由导演变演员,将自己定格为帆船上的游子、行途中的过客,设置过客在旅途中看到了在岸边苦苦守望的思妇这一具体情景,去体会当时油然而生的情感,从而过渡到对郑愁予的现代诗《错误》的学习,进入课文巩固延伸阶段。首先让一男生投入教师设置的情景用自己领会的情感朗读《错误》。然后用学习《望江南》的方法——读中解意、读中赏句、读中创段来学习《错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简单点拨,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自主的探究学习新诗文。《错误》的学习过程与思考内容与《望江南》大同小异,目的在于让学生举一反三,在掌握巩固学习诗词方法的同时依然保持诗词学习的兴趣,不至于因学法雷同而感觉枯燥单调。其具体步骤如下:在读中解意里让学生为《错误》配插图并为插图命标题,配插图提高了学生诗文理解的要求;在读中赏句里教师情感朗读,学生品味读来满口留香,回味无穷的语句,在教师的适当指引中咀嚼语句的芬芳;在读中创段里将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学生在齐读诗文中围绕诗文主旨,在诗文中寻找想象的空间,设置一个能发挥想象的练笔,并自己创作,教师可举例,如想象思妇误以为归人回家时的情景,描述一下,可以正面描写可以侧面描写,还可以用比喻句形容。
在学生对这两首诗词进行深入鉴赏以后,便进入这节课最后一个环节——“读中比文”。女生读《望江南》,男生读《错误》,在读中比较两首诗词,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首,并表述自己的想法。比较鉴赏是欣赏诗词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对于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品位很有帮助。最后教师以“诗词是凝练的,诗词是丰富的,它需要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采摘它的甘甜,在生情并茂的朗读中去回味它的芬芳”小结结束诗词的学习。
教学效果:这一节诗词赏析课上得比较成功。因为内容丰富,过渡自然,两首诗词巧妙通过转换角度联想衔接,教师问题设置合理,对诗词的挖掘透彻,化大问题为新颖别致的小问题,体现了语文教学上的“以人为本”,适合学生思考想象,学生活力被激发。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引导创造性评述与表达,为学生打造赏析表达的舞台,学生用语言描述体现诗化。巧妙用方法指导学生学习《错误》,做到举一反三又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领悟。通过为插图配标题,结合《探究之旅》里的诗文《错误》做补充拓展阅读用足用活教学素材。学生朗读与设置的问题相穿插,给予再次感知的空间。在知识与技能上让学生掌握吟咏欣赏诗词的技巧与方法,引导学生体悟诗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在过程与方法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恰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象在阅读诗词时的作用,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诗词的意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l现代诗与古典词巧妙结合,用相同的方法赏析现代诗与古典词,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获得一种品味诗词的亲切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闺怨凄美的永恒,潜移默化地祛除学生对诗词学习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放下思想的包袱走进诗词,只有乐学才能学好。
l注重围绕诗词充分开拓挖掘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在想象中增强对诗词的感悟力,在想象中获得自我创作的审美情绪。
l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训练。新课标的新理念之一就是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学习方法的指导能让学生更高效的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训练要以学生为本,即教师要开动脑筋,摒弃传统教法,大胆创新,让方法与兴趣并驾齐驱。
梦江南教案篇八
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轻快优美的演唱《茉莉花》。
2、在听赏与跟唱歌曲的过程中,能自信的跟唱歌曲,并能唱准波音记号,积极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学唱《茉莉花》与听赏跟唱《拔根芦柴花》。
唱准波音记号。
一课时。
多媒体。
伴着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的音乐,师生一起做拔芦柴花的动作进教室。
(一)说江南看江南。
师:老师在课前请同学们分组去查找收集与江南有关的一些资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同学们劳动的成果,各小组亮出你们的自信吧。
分组指名回答。
第一组江南的风俗。
第二组江南的名胜。
第三组江南的特产。
第四组江南的音乐。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完成资料的收集和查找。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表现自我,还能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个性品质及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获取多元文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讲述、展示自己了解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信、大方的表达和表现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江南探究欲望的目的。
跟赏与听唱《拔根芦柴花》。
师:各组同学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江南的知识,让我们大开眼界。的确,江南是个人杰地灵地方,江南人民是那样柔婉、细腻。现在,让我们来感受江南人民劳动的景象吧。
学生欣赏江苏北部地区人民拔芦柴花的情景。
(课件播放歌曲mtv《拔根芦柴花》,普通话版。学生跟赏歌曲一遍。)。
说一说,做一做。
师:刚才大屏幕上的江南人民在干什么?
指名回答。
师:谁来模仿人们劳动的样子?你能唱一唱其中的某一句歌词吗?解释芦柴花。
请2─3名学生回答。
师:刚才的这首江苏民歌叫《拔根芦柴花》。
(课件出示歌单)。
3、找一找,唱一唱。
师:仔细看曲谱,有你不明白的知识吗?
(学生看曲谱,指名回答。)。
师:让我们请出知识渊博的小博士吧。
(出示课件,了解上波音、下波音。)。
师:让我们来唱一唱带有波音记号的乐句。
(学生跟音乐唱2遍,难点的地方带唱几遍。)。
师:假如我们不带上波音记号,会是怎样一种效果呢?
(让学生通过比较。再次体验波音记号,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
4、听一听,演一演。
聆听用江苏方言演唱的《拔根芦柴花》。
师:刚才的歌曲是用江苏方言唱的,你听懂了吗?能唱一唱吗?
学生用方言跟唱《拔根芦柴花》,并进行参与表现。
(可用各种方言唱、用手势动作表现、分组展示等。)。
设计意图:《拔根芦柴花》是一首节奏欢快、旋律优美的歌曲。它能引起学生不由自主地用身体活动去感应音乐,获取音乐带来的快乐。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自己对歌曲进行直观的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学生为主,提供一个舞台参与活动的表演,让学生唱得开心,演得投入,在轻松愉快热闹的课堂气氛中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创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表现自我,还能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个性品质,加深记忆。
学唱歌曲《茉莉花》。
1、导入。
劳动的歌声刚落,这边的又传来了咏花的歌声,你听……。
(课件播放mtv《茉莉花》)。
2、哼唱歌曲。
师:歌中唱的是什么花?你也想歌唱茉莉花吗?
(指学生回答,跟音乐哼唱)。
3、歌曲表现。
a、你觉得这首歌的情绪怎样?
(指名回答)。
b、你怎样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尽量让学生多说,多参与。)。
c、有感情地演唱《茉莉花》。
设计意图:利用音像,创设一个美的情境,感受景美歌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强烈的学歌欲望。歌曲表现环节,让学生自己通过感受,说出表现方法,从而让学生能用柔和、圆润的声音演唱《茉莉花》。
(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和民族音乐的热爱。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音乐宝库中的一颗奇葩。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去发现更多的民族知识。下课。
梦江南教案篇九
1、认识8个生字,认识新部件,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第书写4个生字,感受汉字美。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展示的美好意境,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诗文画面)、朗读录音带。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读课文。
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与背诵课文。
1课时。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看动画片!(播放江南荷塘美景)。
2、观察表达,你看到了什么地方有什么?谁在干什么?
1、借助拼音初读全诗,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相互比赛读生字。
3、教师检测掌握生字情况。
4、齐读全诗。
1、抽学生读诗句,采取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2、请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画面,心情怎么样。
1、自由练习读诗,一边练习读一边想画面。
2、采用多种形式比赛读。
3、背诵诗歌。
特别指导学生写好采和鱼两个字。
12。
江南。
鱼
鱼
莲叶。
鱼
鱼
梦江南教案篇十
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第一板块 赏歌导入新课
播放《忆江南》
1、简介江南。
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白居易
第二板块 读出词中美景
读通词句 感受节奏美
1、初读诗词 ,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词”与“词牌名”。
3、 再读诗词,读准字音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4、指名读。
5、教师指导读“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
品读词句 感受风景美
1、“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忆景
2、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男女生合作读。
3、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
4、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难怪诗人要由衷的赞叹“江南好”。
读着“江南好”三个字,我们还会情不自禁想起哪些关于写江南的诗句来呢?
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但是白居易却只用了三个字道尽了江南好。
5、学生齐读一、二句。
第三板块 体悟景中深情
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白居易任刺史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离开杭州之后,白居易又在苏州做过几年官,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8年,离开杭州整整13年的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在洛阳香山脚下,深情地遥望江南。他多想重回杭州啊!但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终未成行。他只能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直到去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3、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
5、学生齐背全词。
第四板块 课外拓展赏词
1.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2.课件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天的美景直观地带给人美好的遐想,那么怎样和学生一起品味春色呢?《忆江南》就是将春景与情结合在一起的诗,可以读出诗人用“春”创造出一种“美”。它能非常透彻地讲给学生听,但背诵这首古诗,积累这首诗,给予学生不应该是单单一首诗,应该把思想还给学生。作者看到这一切,以诗歌的方式记载着历史。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通过点拨引导现在的学生做个有思想的人。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说“江南”、“旧曾谙”、“红胜火”等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由串讲诗意:千里江南,绿数红花互相掩映。有临水的江花,江中的水绿如蓝,。那许多红胜火的.江花,再让学生找一找江南的春天描绘了那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样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就容易了。
梦江南教案篇十一
1、认识并会写生字“谙”。能正确读写“江南、风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看注解、阅读相关资料等方法,理解这首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词的意思。
4、通过对这首词的理解、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这首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词的意思。
一、创情境巧导入。
1、请学生说一说对江南的了解。
2、(播放课件)请学生欣赏江南的美丽景色。
二、解背景了解“词”
1、理解题意: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三个字的意思。
2、介绍写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在杭州生活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有一年多,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晚年,回到故乡洛阳。在他67岁时,写下了这首《忆江南》,可见江南美丽的景色在他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3、了解“词”:让学生比较这首《忆江南》与以往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请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说一说对“词”的了解。
三、明词意悟深情。
1、自主合作解读整首词:请同学们轻声读这首词,然后借助书下注释和阅读资料读懂这首词的大意,并与同学交流学习所得。
2、集体交流探究:
(1)请学生说一说,通过读这首词你了解了江南的哪些景色?(品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品重点词: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词中哪个字用得好,最值得研究?(重点品析“胜”“蓝”“红胜火”“绿如蓝”的意思)。
朗读指导。
层次一:请学生按照自己的朗读习惯读词。
层次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人读词的方法朗读。
层次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迁移拓展:“异色相衬”写作手法在其他诗词中的应用。
(3)品析“谙”“好”。体会作者为什么不说江南“美”,而说江南“好”呢?
(4)品析“能不忆江南?”一句,讲述作者挥泪告别江南的感人故事。
四、激情读诵全词。
1、激情朗读整首词,读出词中蕴涵的情感,读出词的韵味。
2、背诵整首词,不会背的可以适当的看一看手中的参考资料。
五、巧拓展重积累。
1、欣赏歌曲《忆江南》,请学生边听歌曲,边加上恰当的表情和动作。
2、拓展《忆江南》其二、其三,请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弄懂白居易在这两首词中还“忆”了江南的什么?并把这两首词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梦江南教案篇十二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前准备:江南水乡采莲的情景图;11张生字卡片;古筝曲磁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儿童诗了。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代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小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小姑娘采的是莲蓬)二、初读出示词语:莲叶、江南、采莲、鱼儿(带拼音)。 (1)你能读准这些词语吗?自由读、指名读。(2)提高难度,去掉了拼音你还能读出来吗?(3)最喜欢哪个词语,用它来说一句话。江南可真美,小朋友把它说得更美了,书上有一首写江南的小诗呢!愿意去读一读吗?2、初读课文。(1)谁来提醒大家,翻到第几页。比一比谁的姿势好。(2)要求:读准字音,碰到不会读的就请我们的好朋友拼音帮帮忙,拼读几遍。(3)学生借拼音自渎课文。(4)分句指名读,注意正音。(5)齐读课文。 第一次读就读得这么好,你们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师配乐朗读,老师读得怎么样?知道为什么这么好吗?老师有秘诀:就是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诗句里的画面,这样就把课文读得好了。 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可叶田鱼西北 2、开火车读生字;给生字找朋友;自学生字笔顺。说说识记字形的方法。教师板演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梦江南教案篇十三
江南春天的早晨,太阳从东边缓缓升起,开始冒出头时,天边那一层云都被照得火红火红的,桥下的河水依然是清澈见底、缓缓流淌着......这让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过的一首诗《忆江南》中的一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如诗如画一般。
河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隐约听到一阵笑声,从小巷子里转出一群身着旗袍的女子,婀娜而羞涩地一笑,然后,又摇着檀香扇转入另一条巷子里了。江南水乡的女子淡淡的羞涩,如同一幅画一般优美。
岁月雕琢,黛瓦已不在,四壁仍有青苔,古树依稀......
江南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的。放学回家的孩子忙趁春风放纸鸢,不一会,只见蓝天上一只只形态各异、五彩斑斓的风筝,似乎向人们招手,诉说着江南的春天;屋檐下,小燕子们欢快地唱着歌,庆祝着从远方归来.....
江南的春天是充满诗情画意的。黑瓦白墙的房子下,一些人家的主妇在小溪边洗衣服,不远处一群孩子们在小溪边捉鱼,还有老者坐在门前的摇椅上悠闲的摇晃着,享受江南――鱼米之乡的风景......
静静地夜幕降临了,星星点点的霓虹倒影在水中,一阵微风拂过,水面波光粼粼。
在这如画的江南春天,我,沉醉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梦江南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一个生字,并能理解运用。
3、在朗读中感受江南美丽春景的同时感受作者借古讽今,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兴亡之感。
教学重难点:
1、带着想象诵读诗歌,体会江南春景。
2、领会诗人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教材分析:
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描绘了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感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讽喻之意。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ppt出示几张春天的图片。说到雪,说到冰想到的都是塞北,说到春,想到的更多的自然是“江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江南的春。
(2)解题《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江南的春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春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你觉得江南的春天,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美!)。
(2)带着自己的感受吟诵诗歌。
(3)指导朗读。七言绝句应该怎样断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一看:朗读诗歌,你看到了什么?(绿叶衬着红花,绿水环绕的村庄,背靠青山,酒家的旗子在春风中微微摆动。放眼望去,南朝建立的寺庙,在烟雨迷蒙之中若隐若现。)。
千里:与“十里”作比较。
四百八十:概数,说明很多。
(2)二听:莺啼、人声。
(3)三闻:花香、酒香。
(4)四想:江南的春天真美。
总结:在诗人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是如此的美妙。可看、可听、可闻、可想。那我们就一边读一边看,一边读一边听,一边读一边闻,一边读一边想吧。
过渡:在如此美妙的江南美景面前,我们感到的仅仅是美,仅仅是无限的遐想。但是我们的是诗人想到的远远不止这些。
四、拓展延伸、
(1)介绍写作背景。
(2)学习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五、课堂总结。
梦江南教案篇十五
同学们发现没有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课文都发生在哪一个季节里》(春季),今天我们药剂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江南春》,去领略一下江南的春天美景。
1、自由读古诗,你能读懂什么?
(作者杜牧他是晚唐的著名诗人,与另外一位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我还知道了南朝一共有四个朝代,是宋齐梁陈。)。
3、教师读诗。学生找出自己和老师读故事的不同(学生交流)。
4、小结:
a、读古诗要注意停顿(板书)。我们可以怎么停呢?介绍最简单的读古诗方法2、2、2、1(板书)这样来停。
b、诗里包含着情感,所以你要跟着诗人的这种情感有轻有重地读。
5、指名读古诗(学生练习读诗句)。
6、学生齐读,边读边看老师的手势哦。(学生按照平仄读诗)。
7、教师配乐有感情朗诵古诗。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1、你从这首诗里,看到哪些景物了?
(黄莺、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靠山而建的城、好多亭台楼阁在风雨中、、佛教寺院、雨、村庄。)。
(教师依次板书景物)。
2、“千里”之外的景物能看见吗?“千里”之外的鸟鸣能听见吗?
(千里是虚指,它其实是一个虚数,它表示就是看上去很远。而“十里”呢,就非常确切,就觉得这个诗,没有多少意思。
(视觉、幻觉、感觉。)。
3、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古诗,读出地方的辽阔,读出那景色的明丽,读出那色彩的斑斓。
(指名读,齐读,教师伴读。)。
(很多很多的寺,很多很多的楼台在蒙蒙的雾雨中忽隐忽现。)(蒙蒙细雨的沙沙声,还有黄莺的叫声)(寺庙旁边的花香、下雨时空气的清新、雨中还有草的味道)。
4、带着自己的感觉齐读课文。(学生读诗句)。
5、是四百八十四座寺庙,一座不多一座不少吗?(这是一个虚数,告诉我们在江南,有各种各样的.寺庙,)。
6、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读出佛寺的多,读出寺庙的香烟袅绕。(学生读诗句)。
7、再一次和着音乐一起完整地读这首诗。(学生完整朗读,关键词句教师伴读。)。
师:同学们,这样美妙的春景,好像离我们很远,实际离我们又很近。老师找到了几张关于春天的照片。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给我们描述一下,如果你能够用到今天学的某句诗或者诗意,那就更好了。自己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轻声试说。)。
师:很有意思,其实古诗就是这样有趣。最后推荐一本书给大家,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与古诗教朋友》,愿我们从今天开始一起与古诗教朋友。
梦江南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1个生字“旗”,认识2个生字“莺、郭”。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把讽喻之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音乐《水调歌头》屏幕出示相关古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唱《春天在哪里》。
2、说春天。
3背春天的诗。
你们关于春天的诗知道得可真多,这个月诵读之星该评给谁呢?这可难位老师了,不过没关系,接着往下比。
4、池州“千载诗人持”有哪些诗人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呢?(其中重要的有2人:大诗人李白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杜牧在我们池州做过刺史,关心人民疾苦,贡献最大的算他的《清明》诗,因为有了《清明》我们池州的杏村才名扬千古,名扬四海,感谢杜牧。)。
5、今天学习杜牧的江南春。
板书:江南春,唐,杜牧,七绝。
二、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反复读(对照拼音读准生字音、并想办法记住字形,尤其是生字“旗”字,还可以给诗标上平仄,吟诵吟诵)。
2、指名读生字,说字意,组词。(给二类字说意思,组词,一类字记字形,组词)。记字形,书空写。
3、指名读古诗。
4、根据平古诗仄反复吟诵。
指名说感受,再读,评价。
三、体会古诗意境美。
(一)学习1—2句。
2、生汇报。
“千里”,写出了范围之广,是虚指,指整个江南广袤的大地。
“莺啼”1、想象一下,你听到了什么?黄莺在鸣叫,在哪里,怎样地鸣叫),指导完整地说,我听到了黄鸢在________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_地鸣叫。
2、谁来模仿一下,(一个一个地鸣/集体鸣)根据声音说诗句或词语。(师评:这是“几处早莺争爱树”,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是“上有黄鹂深树鸣……)。
3、我走到哪都能听到清脆婉转的莺啼,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听觉享受,这就是“千里莺啼”。
“绿映红”
1、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画面?
2、“千里绿映红”呢?(到处是绿树簇拥着红花)。
3、指导看图,小结(鲜艳的红与明亮的新绿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给人强烈地视觉冲击,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
4、你想用哪些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美景呢?
(百般红紫斗芳菲日出江花红胜火桃红复含宿雨水上桃花红欲燃)。
“水村山郭”
1、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2、也可以用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画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过渡:美好环境中,人们的生活一定也很美吧?从哪儿看出来呢?)。
“酒旗风”
1、酒旗迎风招展,表示这儿是酒店。
2、迎风招展的酒旗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儿怎样?(这儿谈笑风生,人声鼎沸,这儿歌舞升平,这儿美酒飘香,这儿人来人往……)。
3、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放入诗中,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指名轮读1、2句。
(又听到了,又看到了,这还是画吗?分明是来到了唐朝的江南呀!)。
4、读1、2句,看插图,引导说诗意,指名说、齐说。
(广袤的江南大地上,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花红柳绿,到处是依山傍水的山村和城市!到处是酒旗招展、招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5、看到这巨幅江南春画卷展现在你的眼前,想送给他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好吗?(春深似海、世外桃源、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光无限、春色无边、莺歌燕舞、诗情画意、春光明媚……)。
6、你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心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景有多美,爱就有多深)。
过渡语:是呀,这样一位有政治才华的爱国诗人,生不逢时,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生活在一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的晚唐,社会沉闷压抑,有识之士受到排挤。杜牧熟读史书,看透时局而又无法力挽狂澜。他的内心受着怎样的煎熬呀,当一切美景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中时,诗人远眺掩在苍茫烟雨中的楼台踪影,感慨万千。
(二)学习3、4句。
1、反复吟诵3、4句。
2、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寺楼台烟雨)。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句的'意思。
(放眼望去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寺,又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4、前2句写的是眼前春景,后两句就与古代历史联系起来了,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说明——写今,怀古。
5、诗人为什么要怀古呢?
6、作者生活的晚唐,统治者当时也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南朝统治者因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求神灵保佑江山稳固。结果这些林立的寺庙不仅没有改变他们必然灭亡的命运,还加速了统治者的灭亡。这真是对南朝统治者的极大讽刺,三百多年过去了,作者重提此事,仅仅是讽刺南朝统治者吗?言外之意,警告当朝的统治者不要再重蹈覆辙,否则必将加速灭亡。这种写法叫借古讽今。
当朝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烟雨”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想象到春雨的样子,古诗句也行?(轮说)(小雨润如酥,画船听雨眠,润物细无声)。
9、师小结“烟雨”如梦如烟,如烟如雾让我想起了“无边丝雨细如愁”既写雨,也是写愁,那种愁呀,无边无际,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笼罩着千里江南、笼罩在作者的心头。
前两句景色有多美,诗人爱就有多深,爱有多深,忧国忧民情感就有多浓。
他在《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中写到“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同时这样美好景色中也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命运和前途充满着幻想,虽愁却不消沉,体现了作者诗歌俊爽的风格。
10、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齐诵全诗。
11、古诗还可以配乐唱,根据诗的情感选用合适的音乐播放《水调歌头》伴奏。
四、品艺术美。
这首诗有动静的映衬,色彩的映衬、山水的映衬、城郭的映衬,“千里”是空间上的拓展,“南朝”是时间上的追溯,前两句写今、后两句怀古,借古讽今。
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气势恢宏的江南春画卷,给人立体的艺术享受。
五、课外延伸。
杜牧七绝咏史诗,成就最高,创作了许多“二十八字史论”这誉的优秀作品。希望同学们课后更多地走进杜牧其人,其诗。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唐杜牧。
写今。
七绝。
“二十八字史论”
平长仄短。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怀古。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附:
长空澹澹孤岛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登乐游原》。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
[参考书目]。
《古代文学史》、《唐诗风貌》、《古代文学作品选》、《唐诗选》。
梦江南教案篇十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1个生字“旗”,认识2个生字“莺、郭”。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把讽喻之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音乐《水调歌头》屏幕出示相关古诗。
1、听、唱《春天在哪里》。
2、说春天。
3背春天的诗。
你们关于春天的诗知道得可真多,这个月诵读之星该评给谁呢?这可难位老师了,不过没关系,接着往下比。
4、池州“千载诗人持”有哪些诗人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呢?(其中重要的有2人:大诗人李白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杜牧在我们池州做过刺史,关心人民疾苦,贡献最大的算他的《清明》诗,因为有了《清明》我们池州的杏村才名扬千古,名扬四海,感谢杜牧。)。
板书:江南春,唐,杜牧,七绝。
1、自由读,反复读(对照拼音读准生字音、并想办法记住字形,尤其是生字“旗”字,还可以给诗标上平仄,吟诵吟诵)。
2、指名读生字,说字意,组词。(给二类字说意思,组词,一类字记字形,组词)。记字形,书空写。
3、指名读古诗。
4、根据平古诗仄反复吟诵。
指名说感受,再读,评价。
“千里”,写出了范围之广,是虚指,指整个江南广袤的大地。
“莺啼”
1、想象一下,你听到了什么?黄莺在鸣叫,在哪里,怎样地鸣叫),指导完整地说,我听到了黄鸢在________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_地鸣叫。
2、谁来模仿一下,(一个一个地鸣/集体鸣)根据声音说诗句或词语。(师评:这是“几处早莺争爱树”,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是“上有黄鹂深树鸣……)。
3、我走到哪都能听到清脆婉转的莺啼,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听觉享受,这就是“千里莺啼”。
“绿映红”
1、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画面?
2、“千里绿映红”呢?(到处是绿树簇拥着红花)。
3、指导看图,小结(鲜艳的红与明亮的新绿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给人强烈地视觉冲击,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
4、你想用哪些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美景呢?
(百般红紫斗芳菲日出江花红胜火桃红复含宿雨水上桃花红欲燃)。
“水村山郭”
1、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2、也可以用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画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过渡:美好环境中,人们的生活一定也很美吧?从哪儿看出来呢?)。
“酒旗风”
1、酒旗迎风招展,表示这儿是酒店。
2、迎风招展的酒旗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儿怎样?(这儿谈笑风生,人声鼎沸,这儿歌舞升平,这儿美酒飘香,这儿人来人往……)。
3、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放入诗中,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指名轮读1、2句。
(又听到了,又看到了,这还是画吗?分明是来到了唐朝的江南呀!)。
4、读1、2句,看插图,引导说诗意,指名说、齐说。
(广袤的.江南大地上,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花红柳绿,到处是依山傍水的山村和城市!到处是酒旗招展、招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5、看到这巨幅江南春画卷展现在你的眼前,想送给他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好吗?(春深似海、世外桃源、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光无限、春色无边、莺歌燕舞、诗情画意、春光明媚……)。
6、你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心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景有多美,爱就有多深)。
过渡语:是呀,这样一位有政治才华的爱国诗人,生不逢时,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生活在一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的晚唐,社会沉闷压抑,有识之士受到排挤。杜牧熟读史书,看透时局而又无法力挽狂澜。他的内心受着怎样的煎熬呀,当一切美景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中时,诗人远眺掩在苍茫烟雨中的楼台踪影,感慨万千。
1、反复吟诵3、4句。
2、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寺楼台烟雨)。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句的意思。
(放眼望去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寺,又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4、前2句写的是眼前春景,后两句就与古代历史联系起来了,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说明——写今,怀古。
5、诗人为什么要怀古呢?
6、作者生活的晚唐,统治者当时也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南朝统治者因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求神灵保佑江山稳固。结果这些林立的寺庙不仅没有改变他们必然灭亡的命运,还加速了统治者的灭亡。这真是对南朝统治者的极大讽刺,三百多年过去了,作者重提此事,仅仅是讽刺南朝统治者吗?言外之意,警告当朝的统治者不要再重蹈覆辙,否则必将加速灭亡。这种写法叫借古讽今。
当朝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烟雨”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想象到春雨的样子,古诗句也行?(轮说)(小雨润如酥,画船听雨眠,润物细无声)。
9、师小结“烟雨”如梦如烟,如烟如雾让我想起了“无边丝雨细如愁”既写雨,也是写愁,那种愁呀,无边无际,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笼罩着千里江南、笼罩在作者的心头。
前两句景色有多美,诗人爱就有多深,爱有多深,忧国忧民情感就有多浓。
他在《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中写到“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同时这样美好景色中也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命运和前途充满着幻想,虽愁却不消沉,体现了作者诗歌俊爽的风格。
10、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齐诵全诗。
11、古诗还可以配乐唱,根据诗的情感选用合适的音乐播放《水调歌头》伴奏。
这首诗有动静的映衬,色彩的映衬、山水的映衬、城郭的映衬,“千里”是空间上的拓展,“南朝”是时间上的追溯,前两句写今、后两句怀古,借古讽今。
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气势恢宏的江南春画卷,给人立体的艺术享受。
杜牧七绝咏史诗,成就最高,创作了许多“二十八字史论”这誉的优秀作品。希望同学们课后更多地走进杜牧其人,其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20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