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前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教案的编写应考虑学生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需求,注重因材施教。通过阅读以下教案范例,可以开拓我们的教学视野,拓宽我们的教学思维。
八年级政治教案篇一
(第二课时)。
1、情境导入:小品表演"为什么会这样?"。
引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作为人的尊严,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虽然我们尚未成年,但同样拥有受法律保护的人格尊严。在家里应该得到父母的尊重;在学校里应该得到老师的同学的尊重;在社会上,应得到其他人的尊重。
小品表演:
小良因为以他人的名义画丑化老师的肖像图,受到老师的批评,并罚写5000字的检讨,个别同学知道了这件事生,在背后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他的好朋友也因此将他以前画过谁的丑化图都透露出去了,这更是雪上加霜,原本以为回家可以透透气,结果是父亲的痛打,因为老师早已将事情通报给了家长了,可怜的小良左思右想很是郁闷:"为什么会这样?"。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形象的小品情境,将人格尊严的有关问题展示给学生,其中的很多问题是学生身边的问题,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你说我说。
师:看了小品后你发现了几个侵犯人格尊严的问题?
小良侵权:
老师的肖像权同学的姓名权。
他人侵权:
老师、父母侵人格尊严权同学侵名誉权好友侵隐私权。
设计意图:从小品中得出相关的侵权问题,一方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可引出下面的课题,即如何面对以上侵权问题。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团结解决问题的合作能力,并加深学生的维权意识及维权的能力。
4、各小组代表发??
(起诉书补充)。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的成果展示,也是学生维权能力的表现,在学生代表发言结束后让学生共同作出评价,并适当补充教师的评价以达到正确方向的引导作用。
5、送小良同学一句话。
当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年纪尚小,害怕遭到报复而放弃应有的权利,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同样,我们也要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是一个文明的人所应具备的素质。
设计意图:给小良的话,是学生对人格尊严认识的结晶,以此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同时也是学生维权及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开始。教师的小结则起到巩固的效果。
6、伟人传递给我们……。
伴乐阅读《心灵中闪亮的星辰》。
设计意图:名人故事,是再次将学生的认识加以提升(学会"尊重自己的尊严,尊重他人的尊严"),伴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从而更好地达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行动的效果。
八年级政治教案篇二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设有一条心理咨询热线,他们曾进行过一次统计,在9个月打进热线的2700人中,146人曾尝试自杀或想自杀,其中80%是中小学生。
为什么一朵朵青春的生命之花,就这样在风中接连飘落?我想,一方面是有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超出其承受范围;更主要的是未成年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生命”的问题开始有了朦胧的思考但往往因不能正确认识而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他们往往对“自尊”看得很重,相反对生命的本质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
这给我们教育者以启示:我们的教育还有着浓重的应试教育痕迹,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缺少对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因此,本课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1、地位与作用。
《珍爱生命》是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科学习的开篇,奠基学习的基础。而第1课时《珍爱自己》在本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于帮助学生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探究,引导交流,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珍爱自己的生命。
三维目标既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又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珍爱自己的生命。
因为这是正确的生命观的核心思想。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生活中应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
1、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讲,尤宜致力于导。导者,想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因此,在本课中,我侧重于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探究。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体验感知法。
观察法。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情景、现象、材料的分析,能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进行简单的归纳。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并落实到生活实践。同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
指导学生用合作学习、讨论、自主探究等方法学习。这样有利加强学生的主动感知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教法和学法的理论依据是: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布鲁纳、奥苏伯尔提出的发现式教育理论等。
八年级政治教案篇三
根据聋校思品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前面的教材和学生的学情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知道“自强不息”字面和丰富的内在涵义。
2、懂得残疾人只要自强不息,一样可以成为生活的强者。
(二)情感目标:
1、欣赏、敬佩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
2、立志学习残疾人典型事迹,做自强不息的人。
(三)行为目标:
做到从身边小事做起,身残志坚,奋发向上。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信念,引导学生立志学习残疾人典型事迹,做自强不息的人。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生活中自强不息的丰富涵义并积极应对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
八年级政治教案篇四
《珍爱生命》是北师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一站。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课前准备、教学评价、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说教学理念。
我们先看几组信息: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设有一条心理咨询热线,他们曾进行过一次统计,在9个月打进热线的2700人中,146人曾尝试自杀或想自杀,其中80%是中小学生。
为什么一朵朵青春的生命之花,就这样在风中接连飘落?我想,一方面是有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超出其承受范围;更主要的是未成年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生命”的问题开始有了朦胧的思考但往往因不能正确认识而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他们往往对“自尊”看得很重,相反对生命的本质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
这给我们教育者以启示:我们的教育还有着浓重的应试教育痕迹,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缺少对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因此,本课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二、说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珍爱生命》是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科学习的开篇,奠基学习的基础。而第1课时《珍爱自己》在本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于帮助学生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探究,引导交流,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珍爱自己的生命。
三维目标既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又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珍爱自己的生命。
因为这是正确的生命观的核心思想。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生活中应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
三、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讲,尤宜致力于导。导者,想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因此,在本课中,我侧重于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探究。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体验感知法。
观察法。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情景、现象、材料的分析,能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进行简单的归纳。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并落实到生活实践。同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
指导学生用合作学习、讨论、自主探究等方法学习。这样有利加强学生的主动感知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教法和学法的理论依据是: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布鲁纳、奥苏伯尔提出的发现式教育理论等。
四、说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家提前查阅、了解“韩国演员崔真实”的相关新闻和资料。
使课堂教学能有的放矢,具有实效性。
五、说教学评价。
从内容上主要采用语言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从形式上,则将及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使学生的优秀表现得到及时肯定,有所偏颇的观点、看法,在同学之间的思维碰撞中,得到纠正。教师再给予点评。
六、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将分为三个环节:
新闻追踪:热点链接,吸引学生;新闻分析,突破重点。
心灵叩问:生活考场,反思自身;情感渗透,突破难点。
生命感言:情感升华,感悟生命;生命计划,指导实践。
下面我将具体阐述:
环节一:新闻追踪。
学生积极思考,教师适时引导: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学生不难得出结论:珍爱自己的生命。
通过热点链接,及学生的课前准备,学生在讨论时,有话可说。特别是对崔真实的生命态度的分析,帮助学生对不珍爱生命的行为有更深的理解。这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的良好开端。为下面深入体会珍爱自己坐下铺垫。
播放影音文件《妈妈的一封信》,以生命运与成长的图片为背景,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珍贵于父母培养孩子的不容易。进而探究得出:生命是神奇而珍贵的:因其独特而珍贵;因其不可重复而珍贵;因其有限而珍贵。让学生认识到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教师顺势提出问题:那怎样才是珍爱自己的生命呢?由此引入第二环节:心灵叩问。让学生通过问自己的心,达到行为反思的目的。
环节二:心灵叩问(强化体验,认识生活中应如何珍爱生命)。
(1)请学生听《伐木工人的故事》并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听故事,让学生懂得要珍爱生命,就要有永不放弃生命的希望。
引导学生思考第二层次:怎样理解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指既不放弃自己生的希望,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要顽强战胜,决不屈服,决不放弃。
不放弃自己的生命,前提自己要掌握一些求生的技能。
设计一组问题,是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极有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让学生通过抢答的形式完成。
通过这一组抢答题,使学生能基本掌握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应怎样处理。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并升华在遇到任何危急情况时,应珍惜自己的生命,决不放弃生的希望。
(2)珍爱生命的行为不仅体现在当生命遇到危险时,更多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设计小环节:“生活大考验”。大屏幕上呈现几组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抢答,在这些情况中,怎样做是不珍爱生命的行为,珍爱自己的生命又应怎样做?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否是珍爱生命的行为,并得到正确的方法指导。通过这一小测试,教师联系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适当地点评。鼓励学生爱自己,更多地是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珍爱自己的生命,就应该肯定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命。
此部分最后一题,教师设计为:当身体有缺陷时,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即使身体有缺陷,也应爱自己,并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精彩。由此问,引入第三步: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还应延伸生命的价值。
(3)图片观察,大屏幕展现一组图片。如:邰丽华,林秀贞,微尘(群体)等。教师用正面的事例感染学生,使之受到鼓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他们的生命都是平凡的,甚至有的是有残缺的。但他们的人生却是不平凡的。他们自信的面对生活,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他人,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这也是珍爱生命的体现。
第三环节:生命感言。
1、让每位学生设计自己的生命写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学生通过思考,酝酿,可以对本课主题进行总结,反思。设计属于自己的生命感言。
2、制定“珍爱生命”计划,以一月为限。在一个月内,自己将从哪些方面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月后,反思哪些做到了,哪些没有,并重新制定。
通过制定计划,让学生养成反思自身行为的习惯。用正确的生命观指导行为,将珍爱生命的理念,落实到生活实践中。
七、收获平台。
通过学生自己反思、归纳本课所学,所想,所思,所悟,能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在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时,教师应对他们的所获所想给予适当的评价与引导,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他们明白在课堂中学到知识是一种收获,学到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是人生的一大收获。
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是可贵的。是应该珍惜,并努力使之更美好的。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到,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色彩,有的绚丽,有的平凡,绚丽让我们品位绽放的热烈,平凡让我们品位朝阳与落日的从容。不管是绚丽还是平凡。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只有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珍爱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人生才会更精彩!
八年级政治教案篇五
一生在交往在交往中。在交往中完善自我完善自我,交往的“内圈”和“外圈”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由“内圈”向“外圈”发展学会交往,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天地宽,文明交往礼为先掌握交往艺术,交往礼仪三原则,提高交往能力,学会倾听交往讲艺术,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
1、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3、了解青春请闭锁心理现象的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4、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5、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6、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7、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8、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好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1、“在交往中完善自我”,即交往的作用,是教学重点。因为: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中学生遇到麻烦或需要帮助时,渴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致使不少同学不能正确地对待交往,认识不到交往对自己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人际交往能力又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适应开放性社会的能力的标准之一。不善于交往,缺乏交际能力,就有可能人为地在自己与社会、与集体、与家庭之间筑起一道心理屏障,妨碍自己的全面发展。所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全面认识交往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在生活中积极交往,完善自己,自然应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2、“由‘内圈’向‘外圈’发展”,即积极扩大交往范围,是教学难点。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获得别人的裂解、帮助和支持,这就需要自己对别人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当前大多说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中,对广交朋友持谨慎的态度,从积极的方面看,这可以避免上当受骗,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反映出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有一定的闭锁性。从青少年的角度来看,交往广泛有利于自身的身心成长,拓宽视野;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尤其是外圈交往青少年确实应该更加慎重。所以,青少年要抱有正确态度,采取合适的方式,扩展交往范围。
3、“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教学重点。因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明”,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礼貌是文明行为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尊敬。文明礼貌是社会生活中通用性最强的行为准则,它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注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对学生自身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学生讲文明礼貌,是让他们学会做人的必修课;是实现家庭和睦幸福的必要条件;也是全社会的要求。
4、“交往讲艺术”是教学难点。因为:交往是一门学问,本身很复杂,要成功地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掌握基本的交往艺术,要从根本上改善人际关系,我们必须了解人际交往的规律。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氛围,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而要引导学生掌握它的规律,势必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从中学生的交往状况看,一方面中学生渴望自己有许多朋友,渴望被人们所容纳和接受,另一方面因为缺乏交往技巧,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遇到不少障碍。在社交场合,往往行为举止不得当,或不感开口讲话,或羞怯、或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影响人际沟通,为自己的人际交往设置了许多障碍。
本单元共两课4节,用5课时。
1、《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1课时
2、《我们的朋友遍天下》1课时
3、《文明交往礼为先》1课时
4、《交往讲艺术》1课时
5、复习1课时
八年级政治教案篇六
第一:说教学资源首先是对于教材的分析:《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次就是对于学情的分析,初二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因此我个人认为通过对《我知我家》这一框题的学习,不仅会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情感上的了解,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父母的责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爱自己的家。
第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型;了解家庭的相关功能;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二.能力目标增强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自己良好的家风和传统的能力;三情感目标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热爱、对于父母的热爱。
第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对于“家”的理解;对于家庭关系的确立的认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逐步的认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并明确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四:说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的活动的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五:说学法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以及我所设计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了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这三种学法。希望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主动探索,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由学生自己来把握整个学习过程的节奏。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应试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要着重突出讲解的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第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5-6分钟)我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约5-6分钟的新课导入。首先我会为学生播放歌曲《大中国》,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各种照片,先通过歌曲与图片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而通过歌曲和图片的展示,我意图让学生知道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在家里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是亲人,彼此之间有亲情。但是我们每个人除了这个大家之外还有自己的小家,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间就像一颗大树上的枝与干相互牵连。接着我会设计小一个活动,让每个学生绘制自己的亲情树,让学生从自己的家人开始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义。
八年级政治教案篇七
阅读后思考一个问题:你希望拥有像鲍叔牙这样的朋友?为什么?(因为人总难免犯错误,这是总希望得到朋友的谅解。)。
引导学生对照故事反思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不体谅他人的地方?造成怎样的结果?让部分学生谈谈体会,全班交流。
八年级政治教案篇八
1.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树立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
2.能力:正确理解法律的特殊性、本质以及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3.知识:
(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本质是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明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本课主要内容是法律的含义、法律的本质、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的关系、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有关法律的基础知识。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法律规范,熟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为进一步探讨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首先从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入手,通过大量的实例、相关链接,引导学生探询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问题,使学生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法律行为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良好习惯,做到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坚决不做。这个课题是整个法制教育的重点。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情景赏析,自主感悟】
教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课件展示:小游戏单号站双号坐
游戏要求:老师随口说出一串数字,要求学生听到双号数字的时候是坐着的,听到单号数字的时候是站着的。
再依次出示反映道德、法律的图片,提出问题:规则、道德与法律有何关系?
学生回答,并且引导学生总结出: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知道规则的重要性,无规矩不成方圆,引出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环节一
让学生带着:怎样理解法律的特殊性?这个问题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
课件出示图片提示学生回答:在我国法律是由什么机构制定的?
学生回答: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行为规范。
再通过知识点回顾:法律与道德两种规范的区别,试着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法律的特征。
形成方式
起作用的手段
法律
专门的立法机构和人员制定
强制力
道德
社会生活中逐步养成
社会舆论和良心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八年级政治教案篇九
1)从知识目标上看,学生能认识懂得欣赏美好事物和人们的美好特性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欣赏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
2)能力目标上看,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和长处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艺术。
3)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欣赏美好事物的积极健康、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和别人的长处的审美心态和能力。
【教学难点】:懂得学会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品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模拟情境、启发、引导、创设情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
1、情景导入:讨论苏格拉底的.快乐秘诀。
2、生活发现:我快乐,我发现了——。
我看到了——。
我欣赏了——。
3、小品续编:用欣赏的方法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4、实践活动:猜猜他(她)是谁。请每个学生任选班内的一个同学,记下他的5个优点,教师随机点名让学生讲出自己写下的优点,然后全班进行猜测。
同学们,今天我们讨论、学习了认识懂得欣赏美好事物和人们的美好特性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欣赏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
本课教学开展了很多活动,互动性强。但不同的班级活动效果,参与程度差别较大。
八年级政治教案篇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能够从自我做起,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我国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
教学难点: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预习导学学生提前预习,根据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已形成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
(1)目前我国已形成以为基础,以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这为、环境了法律依据,切实保障了这一基本国策的事实。
(2)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有:
2.我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作贡献(依法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青少年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1)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2)我们要积极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不做和环境的`事。要运用手段,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保护环境。
(3)青少年应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a、要保护环境,不做环境的事;
b、要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
展示交流老师和学生一起对预习导学部分的问题展示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合作探究。
2、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自己遇到以下情况会怎么办?
有的同学乱丢废电池:
卫生间的水龙头坏了,水哗哗的流着:
看到人们用过的食品包装袋或方便兜被风吹得到处都时:
周末朋友聚会,有人要到露天烧烤店吃烧烤:。
反思拓展: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学以致用:
国家环保总局7年12月7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环保总局付局长吴晓青发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的实施,将推进我国丰富的物种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减少生物物种及其遗传资源的丧失和流失,保证生物物种及其遗传资源的永续生存和潜在利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使生物物种资源惠益子孙后代。
问题:青少年是未来新世纪的主人,应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3、材料分析。
小黑板出示漫画《逃生》,小鱼说:“妈妈,你不是说鱼儿离不开水吗?”
问题: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分三组讨论,一组代表学生,一组代表企业家,一组代表政府官员。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归纳。
作业布置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身边小事有哪些?
教师寄语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把碧绿还给大地,把蔚蓝还给海洋,把透明还给天空。那么,世外桃源将不再遥远,让我们共同努力,美梦成真!
八年级政治教案篇十一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完成马克思主义教育改革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学期初二政治教学要发挥教育功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以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为己任。本学期初二政治教学力争平均分达88分,优良率70%,及格率100%。
二、初二学生特点。
总体上讲,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好,课堂纪律好,普遍都有自觉性,求知欲强。但是课堂气氛有待改善,学生思维灵活性不够强,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确。
三、教材分析。
初二政治教本可读性强,教育功能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文体通俗易懂,可以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突出了重点、热点、思想点。这是教材特点。
教材重点、难点。重点在于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教理导行,课本的八课书都较重要。难点在于提高学生认识和学生的践行指导。
四、教学任务和进度。
初二政治下册共8课书的教学教育工作。总授课时32课时,18周授课完毕,19、20周复习,21周期末统考。其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中每堂课授一框内容,授完一课复习一节(练习一节或检测一次)。
五、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认真细致的批发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
2、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化。
2、抓优扶差。鼓励优生积极灵活学习同时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开展“一帮一”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双边活动,严抓课堂纪律。了解学生,配合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家庭、学习及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好习。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仁。
5、加强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教本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
6、严格要求学生,每堂课之前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要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对待、爱护学生。工作要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其改变学习态度。
八年级政治教案篇十二
初三9班授课人:熊黎。
1、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回顾课本基本知识。
:运用知识解决习题。
一、教师串讲本节基本知识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大体时间。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内容、核心内容。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原因。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原因。
(3)改革的实质、前提、目标。
(4)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统一整体。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
4、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
二、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检查自己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三、学生做配套练习题。
四、教师根据学生做题的情况给予适当评价。
五、课堂小结:
1、本节的知识重点应在第一框党的基本路线。
2、学生应联系身边的变化以及祖国的巨变体会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从而坚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附板书设计:
复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含义1、是什么。
2、基本特征2、为什么。
3、时间3、怎么办。
八年级政治教案篇十三
1、【导语】: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请2—3名同学介绍。)。
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什么是家呢?”
2、【情景故事】:教材p4两则故事说:“那……不是我的房子”“我又有家了”。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3、体验活动一:我眼中到的家。(并请说明理由)。
小结】: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4、【我说我家】:
——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知识拓展】: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5、【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
a、小冰早就想买一个新款mp3了,妈妈说家庭经济不宽余,一定要买的话就看期末考试有没有进步。
b、小亮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这次在学校不小心打破一块玻璃,要赔偿人民币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刚听了一个开头,便不高兴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顿。
c、小宁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开车送她去学校;嫌菜差,每天保姆送饭来学校;穿的是名牌,用的是;妈妈还告诉她学校的值周劳动最好不要参加。
d、……。
小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6、【作业】:介绍我家的好品质、好家风。
八年级政治教案篇十四
识记:
1.法律的涵义。
2.我国制定法律的主要方式。
3.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是法律的特征之一。
理解:
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表明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重要的特征。
能力目标。
培养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能正确理解法律、统治阶级、阶级意志等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教学建议。
1、关于“法律的涵义”的分析。
因为第一课主要通过讲述什么是法律、法律和道德的联系等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我国法律的具体内容前,对什么是法律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有一个初步了解。而弄懂什么是法律,则是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学习法律常识的基础。
法律的概念是整个法律常识课程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
“法律”一词是整个法律知识体系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正确理解这一概念,是我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出发点。重点从五个方面掌握:
(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具体来说,奴隶制国家的法律是奴隶主阶级意志的体现,封建制国家的法律是地主阶级意志的体现,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是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可见,法律不是一切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它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这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所谓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法律,即制定出新的、过去没有的法律规范。所谓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根据实际需要,对社会上原来已经存在的某些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
(3)法律的实施方式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也是法律同其他行为规范最显著的区别。保证法律实施的强制力主要指军队、法庭、警察、监狱等。
(4)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即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这是法律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5)法律的内容是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并且这些权利与义务是由国家确认和加以保障的。这是法律的一个重要特点。
总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它是统治阶级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实现阶级统治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2、为什么说*国家强制为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从法律实施的角度看,*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只有弄懂这一问题,才能认识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才能使人们从根本上做到自觉守法和护法。
首先,统治阶级只有依*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才能迫使被统治阶级遵循、服从法律;其次,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关系,制裁违法犯罪分子,需要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法律的实施;再次,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才能使人们享有的法定权利得以充分实现,才能使人们应尽的义务得以切实履行。由此可见,国家强制力作后盾也是确保法律其它特征得以落实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统治阶级”、“阶级意志”、“国家强制力”、“法律”等,对这些概念,教师讲课时不涉及,学生难以理解,要讲讲到什么程度,怎样把握,是教学上的一个难题。学生抱着极大的兴趣学习一门新课程,但一开头就碰到这样的抽象的法律概念,对他们的学习会造成一定困难,因此,怎样才能既讲清一些抽象的内容,又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也是教学上的难点。
“统治阶级”,教师要作解释,可用教材的提法:“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
“立法机关”在我国主要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此外还有国务院、地方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立法程序”根据我国宪法、法律的有关规定和立法实践,一般经过:法律议案(草案)的提出、草案的审议、草案的通过、法律的公布四个环节。一些重要的法律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如《宪法》、《刑法》、《婚姻法》、《民法通则》等,其他一般性法律由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如《仲裁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1、关于“法律”概念的讲解。
关于“法律”概念的讲解,要抓住以下8点:
(1)定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2)阶级本质: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工具。
(3)创制形式:国家制定法律或国家认可法律。
(4)最主要特征:*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5)显著特征: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6)重要特点:规定权利和义务。
(7)法律的形式:法律、法令、法规、条例等。
(8)法律形式的分类:成文法与不成文法;实体法与程序法;一般法与特别法、根本法与普通法。
2、关于法律的形式和主要内容。
法律一般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现。法律的形式有多种分类,从法律的表述方法不同,可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教师讲课按教材讲法即可,不必出现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概念。从内容来说,法律都明确规定了人们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这是法律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讲课时,教师可以某部法律为例,列一个表或用投影打出,便于学生理解。
3、关于小栏目的使用。
教材第10页:列宁的语录。列宁强调的是国家强制力的重要性,他所说的法权,可以理解为法律权力或法律。
教材11页“议一议”,也是要求学生理解国家强制力的重要性。教材列举了一个案例,教师可再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加以说明。
教材12页“议一议”的小栏目,教师可根据下面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议论:(1)法律依*国家强制力迫使被统治阶级遵循与服从;(2)需要用法律来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制裁统治阶级中的违法犯罪分子。
4、关于基本概念的教法建议:表解重点。
教师可通过比较列表的方法对基本概念进行讲解。
(1)法律的基本特征(三个基本属性)。
(1)法律的基本特征(三个基本属性)。
八年级政治教案篇十五
所谓升华事理,就是在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及时地对其本质内涵加以分析、概括、提炼、延伸,并通过富于理性色彩的语言表达、渲染、明晰地展示教育观点,将学生思维引向一个更深的境界。
思想品德课多由故事为主体,教学中如不注意在叙述事实材料时言简意赅地引导学生作深入领悟,不能升华事理,品德课就会演变成“故事课”。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必须注重升华事理。
升华事理主要有三种方式:
课文中的事实材料是多样的,诸如一个事件,一段人物特写,或者人物的只言片语。授课时要通过启发诱导,运用联想、对比、展望,从这些个别的但却是典型材料的“点”扩充到范围广、影响大、层次新的“面”,使单一的事物之理得到扩展升华,燃起学生的高尚情感,加深教育力度。
课文中有些事实材料,经过点染,才能使学生透彻领悟其深刻意义。经过教育的揭示与深入提炼,学生才能取其愉悦而兴奋,知其情节而满足。如同从沙砾中发掘出闪亮的金子,从蚌贝中发现耀眼的珍珠,使学生更多增加追求“真、善、美”的志趣。
其中主要的是教师常用的设境式升华方式,既由一个感人的闪光镜头推想出另一些紧扣题旨的情境,并寓理于情境之中,达到事、情、理的高度融合,还有粘连式,既由课文本义转换升华成理性色彩的意义。
注重理性升华,可使品德课的故事讲得更有条理性和说理性,提高教师的表达技巧,使师生之间形成和谐呼应、时起时伏的感情共振,有力地增强讲解效果。
当然,“升华事理”并不应总由教师一人包办,而应在教师点拨、启发下,使学生认识陡然升到一个全新的、寓意深远的美好境界。
八年级政治教案篇十六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2.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八年级政治教案篇十七
1、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课程标准1、1、5)。
2、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必须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课程标准3、4、2)。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通过认识劳动的重要性,了解劳动对学生人生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
第九课《人类的需要》包含3个部分,“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文明”和“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分别从劳动与人类的形成、劳动与人类文明、劳动与个人的发展的关系角度阐述了劳动的意义。
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可敬的劳动者”和“珍惜劳动成果”。第一部分赞叹了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伟大与光荣,使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光荣,鄙视劳动可耻的思想;第二部分分析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使学生懂得如何珍惜劳动成果,如何尊重劳动者。
第十一课《乐于劳动,善于劳动》分为两个部分,“快乐的劳动者”和“新型的劳动者”。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既是自己快乐的源泉,也是法定的光荣义务,学会从劳动中寻找快乐;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中的创造,了解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懂得通过创造性劳动造福人民、发展自己,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掌握劳动的本领。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并认同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文明和劳动促进人的发展等基本观点。认识劳动的价值,应该具备的劳动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树立尊重劳动者的思想,抵制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抵制歧视劳动者,尤其是抵制歧视体力劳动者的思想,形成“不劳者不得食”的价值观。
3、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作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能力、气质相比较,在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对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的作用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对于劳动付出与收获的关系还认识不足,因此,不热爱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对一些需要较大付出的劳动和艰苦的劳动存在厌恶的心理。青少年中还广泛存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喜欢享受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并通过大量事实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学会从劳动中寻找乐趣,从收获中获得快乐,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同时,对于现在的青少年的发展来说,学会劳动也是很重要的内容。
4、教学建议。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述清楚劳动创造人;通过大量事实让学生知道劳动创造文明;认同劳动推动社会进步,劳动促进个人的发展。引导学生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意识和劳动光荣的意识。
要在教学中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尊重和信任学生,并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个体,是尚未成熟的个体,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还有缺陷,有待进一步改进,甚至还必然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例如有的学生有享乐的思想,有的学生鄙视劳动,认识不到劳动的创造作用和劳动的价值,甚至有一些厌恶劳动的思想。我们既要采用的适当的方法,严格要求学生,促进其发展,又要尊重信任学生自己有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相信学生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只有在尊重信任的氛围中,才可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变得自尊自信。
第九课人类的需要。
第一节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
1、呈现各种劳动的场景的录像或者画面,如农民在田里劳动、工人在工厂劳动、科研工作者在试验室或者在野外劳动,以及各种文艺创作等场景。
3、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说说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充满劳动的社会,通过教师引导,进入主题。
让学生思考劳动对人的生活、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1、教师: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人类的起源时代,看看在人类的起源时代,劳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2、呈现反映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录像或者图片资料或者动画。也可以利用教科书第81页资料,通过阅读了解事实。
3、教师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的作用。我们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社会是劳动创造的社会。
让学生直观了解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作用。本部分内容只要学生了解结论就可以,不展开讲解。
1、学生课前观察周围人们的劳动,了解人们对劳动的重视以及劳动者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具体活动要求见活动设计“活动四:劳动者的一天”)。
3、学生交流课前活动的结果,并谈谈交流后的感受。
4、学生交流:你还见过或者是知道哪些劳动现象呢?他们的劳动成果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将学生交流的结果分类写在黑板上,以便后面的活动使用。
通过了解父母生活周围人的劳动,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父母每天劳动的辛勤,体验父母对自己的恩德,增进对父母的感情。
1、教师:通过发言,我们了解到,农民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粮食、蔬菜、水果等,工人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食品、服饰、器具等,作家的劳动为我们创作了小说、散文、诗歌等,编导、演员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电影、电视、戏剧等,科学家的劳动提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的水平,商人的劳动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样,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清洁工改善了我们的生存环境,等等。其实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凝聚着劳动者的血汗,我们的血肉之躯也是因劳动而生,因劳动而长。总之,劳动创造了一切。
2、深化劳动的意义。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把学生发言的内容分类写在黑板上,板书如下:
食品、服饰、器具、交通工具——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劳动创造的物质文明)。
小说、散文、诗歌、学习——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劳动创造精神文明)。
3、教师总结:在劳动过程中,人类不断地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创造了宝贵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就“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项发明”开展交流。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最后全班投票评选出“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项发明”。
帮助学生从对劳动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劳动含义的理性认识。
总结。
劳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任何劳动成果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晶。
第二节劳动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
导入:读资料,体验劳动与人的性格发展。
1、呈现阅读资料,学生读资料谈感想。
资料一:上海某区评选优秀学生,从28000名中学生中挑选出17名候选人。然而,当他们从考场门口走过时,脚踩测试者有意扔在门口的扫帚和抹布,却没有一人理会。
3、学生交流。
让学生了解自己以及同伴的劳动的态度,感受劳动与人的个性发展的关系,知道劳动对人成长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师上课前在教室门口扔一个比较大的废纸团,观察通过的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尤其是如果有学生主动捡起来,及时表扬)。
1、教师提问:为什么我们的父母和老师这么重视培养我们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学生交流)。
2、刚才我们是评价别人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行为,我们自己呢,我们都从事过什么样的劳动呢?(学生发言)。
通过交流,让学生理解“劳动促进人本身的发展”的道理,珍惜劳动机会,培养劳动意识。
资料二: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儿童做过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以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
2、学生交流读了资料后的感受和自己受到的启发。
3、教师总结:劳动对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劳动会促进人的道德、精神境界的提高。
通过资料让学生发现劳动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懂得劳动是通向未来幸福之路。
1、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劳动对于人道德、能力等发展的重要作用,其实劳动的力量是神奇的,劳动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看看下面的资料,我们就会有所发现。
资料三:李泽楷,身为香港首富李嘉诚的二公子,被商界的朋友称之为“小超人”。李泽楷13岁时就离开父母前往美国。在美国读书时,日常家务无人代劳,一切都自己动手做,他还经常在晚上到麦当劳打工,去高尔夫球场做球童。
2、学生交流:为什么出身富有的李泽楷要亲自做家务并要打工挣生活费呢,为什么他不把这些时间用于学业?(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通过李泽楷的事例,我们可以了解,劳动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劳动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发育,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的体能就会很好;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的大脑发育就会得到发展。对青少年而言,劳动能够促进青少年的意志力、自立自强自信的意识。但是我们同学中,存在这样的思想:我父母有钱,不用我劳动,他们可以养活我。这样的思想将给我们青少年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我们大家想一想,这种想法的严重后果是什么。(学生开展交流)。
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培养劳动意识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1、我国的青少年从事劳动的情况怎样呢,我们看资料。
资料四:据研究,美国儿童每天平均体力劳动的时间是1、2小时,韩国儿童每天劳动0、7小时,法国儿童是0、6小时。我们中国儿童才0、2小时,仅仅12分钟!
你有什么发现:我们的儿童的劳动时间也很少,对我们的发展不利。
八年级政治教案篇十八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培养学生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和长悲的积极情感。
使学生知道父母给与了自己生命,父母抚养教育自己成人,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赋予的义务。
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中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激发孝敬父母的积极的情感。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行为习惯,真正把父母的感激之情转换为孝敬父母实际行动。
1、布置学生搜集反映自己家庭生活温馨场面的照片,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2、让学生回顾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当中最令自己难忘的一件事,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们共享。
播放《让爱住我家》的歌曲,听着这首歌我们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我们自己的家,家,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指导学生阅读《可爱的家》,思考走遍天涯海角,最思念的地方是什么?在家中是谁给我们带来了温暖?自己又该给家里做些什么?今天我们来一起分享家庭的温馨,一起思考对家庭的责任。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照片,介绍一下自己选择这张照片的原因。介绍完了之后,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家的感受。
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揭示家庭的美好——是落叶回归的根,是孤雁向往的巢,是江河拥抱的海,是航船依靠的岸。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教师引导、组织活动:说一说父母为我们做过的最令自己难忘的一件事?
学生活动:略。
教师讲故事《她把生的机会留给孩子》介绍英雄母亲——卢映雪。
学生总结:父母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抚养、照顾我们,交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父母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树立人生的目标,教会我们如何做人。父母把子女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教师请学生讲“香九令,能温床”的故事,告诉学生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应尽的义务。(讲解中教师注意引导)。
应该怎样做呢?
出示胶片:你会怎样做。
父母要出远门时,我会。
父母在工作中遇到烦恼时。
父母生病时。
父母给我们提意见时,我会。
还能做到:
通过活动,学生知道要多理解,关心、体贴他们,尊重父母等等。
收获平台。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你打算怎样做?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行为作业。
回家做几件孝敬父母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家,温馨的港湾。
一、温馨的家庭生活。
二、不忘父母恩养育恩。
八年级政治教案篇十九
1.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是八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的第二框题,学生在第一框中学习了网络交往的一般特点:无限性与两面性,能从对网络正面作用的正确认识与合理使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快乐。而本框则注重从网络负面作用的正确估计与及时过滤,避免遭受伤害的角度,谈享受网络健康交往,刚好构成一正一反的完整内容。
2、内在结构:
本框内容侧重围绕如何避开网络伤害,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主要从学会自我保护与遵守网络规则两方面来谈,偏重从消极预防的方面来讲,结合具体事例,理论联系实际,有理有据。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面对网络如何保护自己。
(2)能力目标:在网络上,能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利人利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与自我保护的强烈愿望,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责。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与自我保护的强烈愿望,定为教学的重点。因为网络本身的特点导致了网络交往的不安全,以及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能力,抗诱惑能力低,使学生面对网络中容易出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识别网络阴暗面的知识,树立自觉维护文明网络环境的观念和意识,纠正部分学生的“认为网络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误思想。
本课重点突破:借助“夏雪见网友”,“见网友被骗传销”及“新闻标题”发表对是否应该去约会网友的看法,通过归纳比较,得出“网络交往对象不可捉摸,必须提高安全防护意识”的结论。通过“我可以点击吗”明确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和抗诱惑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如何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本课难点攻克:很多学生可能认为网络安全离自己很远,由于学生的年龄偏低,自我约束力、社会经验很少,往往对身边的网络骗局陷阱视而不见,请同学们就“网络小胖”和“陈梦凌博客”例子加以分析。这些事例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很好的让学生学会树立自觉维护文明网络环境的观念和意识,纠正部分学生的“认为网络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误思想。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手段,情景、案例相结合。
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直观演示法:利用flash、图片等手段,结合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
3.活动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并培养自学、思维的能力。
1、学情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新的网民。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很容易受到伤害,甚至因此违德违纪违法,针对学生的成长问题,有必要让学生学会“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2、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神,教学应“授人以渔”,我准备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学习的能力方面采取以下方法:
(1)案例分析法:学生自主探究,动脑思考,动嘴说,促进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2)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列举网络上常见的问题和骗局,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生活和网络交往。
(3)归纳总结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交往艺术。
为了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查找有关网络危害事例及网络交往的要求。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网络伤害的案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演示】七嘴八舌话时尚,引出了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知识,达到了新课导入的目的,时尚词语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快速进入课堂状态,为本节课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在下列情景,你将如何选择?(p72)。
假期的时候,想请老师修改作文,书信vsemail。
想知道《我是歌手》的最新动态?报纸vs百度。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认识到网络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无限可能和无限享受,应该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教师板书】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活动二:观看《家有儿女》夏雪见网友及中国法治报道《见网友被骗传销》。
【提问】第一,夏雪应不应该去见网友?
这里会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能”。理由是:网上沟通得好,也许网下能做朋友。并非所有的网友都是坏人;与人交往总是要从陌生人开始。另一种是“不能”,夏雪只是个女学生,假如见到的是坏人呢,不一定能斗得过他,太危险。不能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放弃必要的警惕,否则后悔莫及。讨论中要让学生把各自的意见都摆出来,让他们自己做出判断。
【学生讨论,提出意见,教师点拨】这里至少有三种结果。一是好的结果,遇到一个好人,做了生活中知心的朋友,成为一段佳话。二是很坏的结果,网友是名不法分子,对梅平作出身心伤害,给梅平今后的生活留下阴影。三是失望,网友气质极差,与网上所伪装的不一样,自然分手。
第三,夏雪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还可向谁求助?
【学生讨论,提出意见,教师点拨】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向父母、师长,以及身边熟悉、信任的人求助;向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求助。
【教师板书】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活动三:“我可以点击吗?”---抵制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了解梅平的交网友的故事。
【演示】聊天界面“我可以点击吗?”
【提问】1.“我可以点击吗?”
【合作学习】点击:出现黑屏,病毒侵入。
【提问】2.是什么让他主动点击呢?
好奇,没有经受住诱惑---提高抗诱惑能力和辨别觉察能力。
【教师板书】提高抗诱惑能力和辨别觉察能力。
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四:xx十四中校花---网络小胖。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归纳小结】网络交往需要遵守网络规则。--上网要遵守道德。
活动五:“陈梦凌博客”
【媒体演示】陈梦凌博客。
【教师板书】遵守法律。
(三)、课堂延伸:
1.学生制定《班级网络文明公约》。
请同学们以前后六人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条网络文明交往的规则。(要符合自身实际生活)。
最后,展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课堂练习。
【媒体演示】单项选择题(历年中考题)。
1.学生畅谈收获。
2.【知识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网络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是先进的,也是危险的。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却充满着陷阱和诱惑。因此,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从而尽情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
3.练习:单项选择。
4.作业:修改制定《班级网络文明公约》。
六、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贯彻了新课程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方法,懂得了网络自由有限度,要遵守网络规则。但是由于问题的开放性,学生生活体验和掌握资料不够等原因,学生的回答可能较零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点拨。而且本堂课活动较多,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间以及重难点的落实突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36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