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四年级教案(精选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1 06:41:08
观潮四年级教案(精选15篇)
时间:2023-12-01 06:41:08     小编:影墨

教案是编写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等内容,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工作。一个好的教案能够提高课堂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案的编写要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潮四年级教案篇一

教材第16~18页。

1.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

2.认识亿级的计数单位,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重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难点:掌握含有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一、创设情境

我们知道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地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

(板书:数的产生)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数的产生过程。

(1)如果没有了数字,怎样表示我手中的粉笔有多少根呢?(教师举起手中的4根粉笔)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表示有4根粉笔?

(学生通过讨论,会想到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创造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2)在生产劳动中,人们需要数人数、数物体个数或记录打猎后捕获的野兽的数量等等,这样就逐渐产生了数。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7页中的图片,读下面的文字。了解在远古时代,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各种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个数。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这就是数字。如: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发明的数字,后来流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数字,一直把它叫做阿拉伯数字,即0,1,2,3,4,5,6,7,8,9……经过了几千年,才产生了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3)了解了数的产生过程,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教育学生要珍惜人类灿烂的文化遗产,认真努力地学好知识,创造出更多的知识。

2.认识自然数。

(1)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板书:自然数)

(2)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十进制计数法。

(1)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数是1339724852人,世界人口有70多亿等。

(2)用计数器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教师在计数器上先拨珠,让学生数数: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板书:十亿、百亿、千亿)

指出:十亿、百亿、千亿和以前学过的个(一)、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3)在数位顺序表上填出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指名汇报,共同订正。

(4)说一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教师指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十进制计数法)

(5)观察比较:比较数位顺序表上个级、万级和亿级有什么异同?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分别说一说各自的看法。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1)一百亿里有()个十亿,()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十亿位。

(3)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2.教材“练习三”第1题。

想一想,说一说。

3.教材“练习三”第2题

同桌两人合作完成。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对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观潮四年级教案篇二

1.运用“读中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文本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

3.运用“读中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2.积累8个描写场景的成语和5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3.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创设情境、讨论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读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并且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写字的好习惯;积累词语;背诵古诗《鹿柴》。

难点: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初步理解古诗《鹿柴》,引导学生知道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王维的相关资料。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作者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我们读者要了解这种感情就必须看到超越平面文字的画面,学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先一起来看看几名学生的发现吧。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3.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4.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5.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6.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1.读正确:

(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

(1)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3)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说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1.自读带点的词语,要求读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任选一两个词语描述事物。

4.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再大声地读出来。

三、书写提示

1.出示文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回想这是哪篇文章里的句子。

2.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3.读旁批的三个句子,让学生明白如何把这段话写好。

4.在写字本上书写。

5.评比。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素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王维写的《鹿柴》。

2.生借助拼音将古诗读通顺,并尝试着读出节奏。

3.针对学生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诗意: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落日的余晖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总结: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果。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5.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王维的诗来读一读。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观潮四年级教案篇三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师生”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前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对自己成长的点滴帮助。虽然作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都能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另一篇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师生”间感情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语文的各项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与老师交流感情,使师生间情意进一步加深。

教学策略:

课余时间多与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从而增进师生情感,利于课中的学习,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了解课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标记,试着寻找答案。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根据你预习的情况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思考:让作者难以忘记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全班交流,弄清课文主要写了“我”的启蒙老师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给“我”巨大影响的事。

1.分小组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汇报本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在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胜、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

5.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第七段。

质疑:田老师的故事讲得怎样?从“我”的表现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朗读第七段,找出相应词语理解交流(入迷、恍如、发呆、惊醒)。

请生分别扮演田老师讲故事,“我”听故事,再现场景,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6.过渡:田老师编故事讲课对“我”以后有什么影响?

7.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九段。(简介“刘绍棠”,帮助学生理解。)

1.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田老师是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说出理由。

2.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4.过渡:作者对田老师的态度如何?

5.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

6.小结:田老师用心地教导学生,对“我”有巨大的影响,“我”深深地敬爱着这位老师。

7.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摘录下来。注意写清文章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以备查阅。

恍 畔 杖 描

光 伴 仗 瞄

板书设计:

师恩 难忘 (刘绍棠)

编故事 行礼

让我入迷 感念

让我开了窍 终生难忘

师生情深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4.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5.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观潮四年级教案篇四

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1.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2.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

指导学生唱好《国歌》。

重音符号及后半拍起唱的演唱效果。

第一课时。

1、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1.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193。

5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2)。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

三、音乐。

(1)先简单讲解“上行”

(2)„„。

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

第二课时。

1、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聆听《歌唱祖国》。

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带有“。

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1)(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6.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7.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8.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

三、聆听《歌唱祖国》。

1.欣赏《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

(1)听到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2)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2.复听《歌唱祖国》全曲。

(1)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

(2)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3)跟着音乐哼唱行吗。

3.师生议论。

4.完成课本上的编序号及涂色。

第二课。

家乡美。

第一课时。

1.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东方明珠》(上海)南)(内蒙古)、《杨柳青》(江苏)2.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3.记录。

4.学唱《杨柳青》(江苏)、《大雁湖》(内蒙古)感。

学唱《杨柳青》(江苏)、《大雁湖》(内蒙古)。

第一课时。

一、导入的口头音乐创作。《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二、学习歌曲《杨柳青》。

1、欣赏《杨柳青》的演唱。

你能哼唱吗。

2、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

(1)。

(2)?(123456)。

(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xxxo”?在出现“xxxo。

(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海。

(1)。

(2)。

(3)。

5(1)在“xxxo。

(2)。

第二课时。

学唱《大雁湖》。

(3谈家乡风光。

45学习切分节奏作感性铺垫)。

62/4拍改编成3/(1)。

(2)。

(3)按顺序唱歌。

)

((4小节一句)。

掌握)。

(教棒)点谱学唱。能唱准即可(为以后。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海南)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省市丰富多彩热爱。

2、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1、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海南)。

2、掌握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杨柳青》、《大雁湖》。

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

3?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

第四课时。

2、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教学内。

1、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海南)。

2、掌握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杨柳青》、《大雁湖》。

二、聆听《故乡是北京》。

1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

2?歌曲是。

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3。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

第四课时。

一、123。

(1)歌曲的内容。

(2)歌曲的表现力。

为什么。

45保江山。

6独唱)。

7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三、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第五课时。

1、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

(海南)、《东方明珠》。

乡的赞美和热爱。

2、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学习内容。

聆听《东方明珠》。

一、聆听《东方明珠》导入。

上海在改革开放的90?它有什么特征?(由11界第三。)。

2设问:歌曲情绪怎样?(深情、浪漫)。

3?

()。

4(哪个声部)?哪句是合唱?合唱有没有区别?师生讨论。(男女声的混声合唱。)。

5关系?这需要静静地听、深深地思考。

8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二、编创练习。

4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5”为宜。

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11”为宜。

三、小小音乐会。

第三课快乐的校园。

1.(调式)。

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行看图创作。

指导学生用欢快、!十分钟》、《大家来唱》。

第一课时。

《哦!2/4。

1.4010分钟也同样非。

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2.聆听范唱。

3.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5.学习曲调。

(1)先学习前8小节。

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重复出现了几次?这两小节你能唱一唱吗?剩。

(2)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

(3)学习第二句的8小节。

(4)把这16小节连接起来唱一唱。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5)再下面的8。

(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带着大家唱)(6)最后一句六小节跟我学唱。

6.7.跟着我的前奏完整地把歌唱一唱。(8.练一下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9.10.?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表演《大家来唱》。

1.?你听!2.聆听范唱子的图式。

3.(1)先学唱前8小节。注意1→i?(2)再学唱后8小节。

5.8。

6.二声部合成(这是难点)。

(1)。

(2)。

声音中间。做好一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7.水到渠成。

8.配上打击乐伴奏。

三、在图的下方配上节奏或用图谱表示”的创作练习。

——图谱。也可用强弱的连续黑、白圆圈表。

第四课。

甜梦)。

教学目标。

1.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美好的意境。

2.第一课时。

1、聆听《月亮月光光》。

2、聆听《小夜曲》。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月亮月光光》1.(详见教材分析的谱例)。

2.3.复听全歌。

这样的速度对表演这首歌起什么作用?4.再次复听。

(1)?(2)?

三、聆听《小夜曲》。

1.在室外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器乐曲。2.欣赏《小夜曲》。

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

3.复听《小夜曲》主题旋律。

mi。

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衬托乐器的演奏方法上有什么。

特征。

4.再听一次全曲。

5.第二课时。

1、聆听《梦幻曲》。

2、表演《愉快的梦》。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三、聆听《梦幻曲》。

1.介绍《梦幻曲》是《童年情景》之七。

2.初听《梦幻曲》。

是哪个声部演唱的听完后介绍童声无伴奏合唱的形。

式特征。

3.复听《梦幻曲》主题旋律。聆听主题音乐(出示主题。

旋律谱)。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跟着这段音乐哼唱一下。

4.复听全曲。

5.四、表演《愉快的梦》。

1.?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

播放cai。

2.?在梦中看见了什么?(子。)。

3.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

4.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听的时候在做什么?——。

(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

5.46.4小节曲调。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

7.()8.大家跟着我一起唱第三乐句。

9.10.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

11.再听一次范唱。

12.全体唱歌词。

13.小结下课。

第五课童心。

教学目标1.的“小。

2.十六分音符、附点四分符点节奏要唱好。

彩笔。

第一课时。

表演《荡秋千》、聆听《山童》。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1.佬族儿歌中的玩荡秋千是多么有趣!2.设问你能听出这里有几句是重复的乐句。

3.学唱第一乐段曲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1)。

另外学唱曲调必需要打拍子或划2/4拍指挥图。

(2)“”、"“自学。

5.用稍快的速度流畅地唱全曲。

6.1.2.???4.学唱第二乐段曲调。学生。

3.——童年多美好的意境。

表演《小孩世界》。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小孩世界》。

1.想像力。

2.歌曲的识谱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谱解决。学唱曲调还是分两个乐段分别学唱。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

3.(1)(2)。

(3)2/4。

4.5.如果第6.7.1.2.3.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水上的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2、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3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小螺号》。

一、学习表演《小螺号》书本的描述中想。

1、欣赏范唱。

412(2)。

(如3)。

(1)。

4小节。

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

2(3)特色。

3、表演歌曲。

(独唱、领唱)要发。

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聆听《划龙船》。

1?(端午节。

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

国诗人?(屈原。

2?我们来实践两种形。

b

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

3?(许多人唱同一曲。

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

声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

(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

(1)。

(2)?

4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9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2教学内容。

聆听《水上音乐》、《船歌》。

一、复习歌曲《小螺号》。

跟伴奏带演唱。

二、聆听《水上音乐》。

1船为其奏乐助兴。亨德尔为其写的《水上音乐》。

2?

3(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3跟琴哼唱谱例。

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样的。

关系。

(自定)。

(将3/2改为3/4)示。

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表。

三、聆听《船歌》教学基本要求。

2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

3?为什么。

5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

6首作品的原作是女8。

9四、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2、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欣赏二重唱《船歌》。(由于该歌)。

教学内容。

一、复习歌曲《小螺号》。

跟伴奏带演唱。

二、学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你能哼唱吗。

作于20世纪50。

好曲调。

(1)用2/4。

(2)学唱可分两个。

(3)“荡”的情景。(4)的协调和谐。(1)。

(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3)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1980年第二次少年。

(4)。

6三、创作歌曲的练习。

12析。

34——修改——试唱。

结果。

5四、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第七课。

祝你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23、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拍手拍手》。

23、聆听歌曲《祝你快乐》。

一、学习表演《拍手拍手》。

1.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进行表演。

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

3.(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音准。

(3)5.(1)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曲调。

(3)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

(4)唱法及其作用。56.7.8.9.10.二、学习聆听曲《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

2.再细听乐曲。

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4.边看教材中的图5.4.学。

舞动作。

6.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8.三、教师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党走的坚定信念。

国早日统。

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二、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一、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1.2.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唱。

6.7.8.9.二、学习演唱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1.2.再听范唱。

5.学。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

(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

(2)。

(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

5.学唱第二乐段。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

7.填入歌词。

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

8.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八课。

龙里格龙。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兴趣。

1、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京剧行当的辨认。

2、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的情绪。

一、导入。

二、走近京剧。

1、京剧的四大行当。

l

2、京剧的伴奏乐器。

l

3、京剧的脸谱。

后请搜集京剧脸谱资料那一组同学评评。

欣赏价值。

23、京剧的表演形式。

欣赏与分辨。

三、唱京剧《龙里格龙》。

1、听赏与交流。

“京歌”。音乐风格既有京剧传统的神韵又有时代精神。演唱它将给大家带来一种愉快而又别具一格的京剧音乐体验。

2、再听《龙。

4、唱歌词。

5l里格龙》依次出场表演、造型。“净”和“丑”角可带上脸谱表演。

1、谈感想。

请你说说。

2、介绍京剧的发展。

一份力。

观潮四年级教案篇五

传统的体育课中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忽视了体育教学中情感的注入和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上体育课、参与体验、享受快乐呢?为此,教师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合作的.学练活动中去。

本课以发展学生投准能力和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同伴友好交往与合作为主要目标,选择了以投准与游戏中的“沙包投准”和游戏“赶小猪”为教材内容。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运用情景教学手段,通过模仿解放军战士赶跑大灰狼救回农民伯伯小猪的情景故事,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沙包投准动作技术的探究学习;同时通过游戏《赶小猪》提高学生手指、手腕的控制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和发扬学生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想象创造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互相帮助、互相指导的机会。课的最后部分安排放松舞蹈《拥军花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身心放松。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投掷、滚球和奔跑发展学生的灵敏、反应、协调性和力量素质,增强上肢力量,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

观潮四年级教案篇六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人教版《万年牢》教案四年级,欢迎阅读与收藏。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歌曲《冰糖葫芦》,冰糖葫芦图片

(一)播放歌曲《冰糖葫芦》“都说冰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裹着酸,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没有愁来没有烦”

在解放前的天津,就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二)齐读课题,先理解“牢”,再理解“万年牢”。

“牢”的解释:1.养牲畜的圈

2.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

3.监禁犯人的地方

4.结实,坚固,固定

万年牢(永远牢固,永远结实。)

(三)到底什么东西会万年牢呢?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前导读,明确本次略读课文的要求。

1.想一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2.谈一谈: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一)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二)检查字词:

词语:走街串巷、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三)自主读顺课文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讲父亲自己经营制作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并保证产品质量。

第二件事: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了工作。

2.重点指导理解问题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材;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论。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板书:做生意万年牢)

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3.你说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认真、实在、讲良心、不马虎)

(一)出示父亲的话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二)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一)收集有关做人认真,实在的故事。

(二)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6、万年牢

做糖葫芦万年牢产品

做生意万年牢生意

做人万年牢人品

观潮四年级教案篇七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等词语。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体会平凡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的美

运用想象的方法,丰富文章的内容,体会感情。

两课时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见过哪些桥?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课文,不是雄伟壮丽的大桥,也不是古老神秘的桥梁,而是作者家乡小河里的不起眼的石头。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我们一起一下。

质疑定标:你看到这个课题,有没有什么疑问?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边画边读两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词,同桌互相检查。

3、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其他同学帮助解疑。

4、默读课文,画己喜欢的词、句、段,并在旁边写出喜欢的理由。

5、进行汇报。

1、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

(1)、什么是搭石?

(2)、谁搭石?怎么搭?

(3)、如何走搭石?

2、开火车轮读课文,一人一句。思考:

作者围绕着搭石描写了哪几个生活场景?他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2、汇报交流。

21、搭石

什么是搭石?

谁搭?如何搭?

人们怎样过搭石?

1、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认读。

2、听写部分词语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随着作者去发现“美”,感受“美”。

把课文中你认为美的句段找出来。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重点体会下面几处:

第一自然段————乡村秋景。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看着插图说一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幅乡村秋景图。

第二自然段————摆搭石的老人。

请你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第三自然段————行人走搭石。

想象村里的行人走搭石的情景,除了可以看见的画面的美,你还能感受到怎样的美?

第四自然段————理所当然的事。(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

村里人把什么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你从中有什么感受?

1、回归整体。

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讨论,我们不但看到了家乡的搭石构成的一道道风景,也感受到了村里人善良、美好的心灵,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些美丽的画面:

家乡有一条无名的小溪,每到秋天,天气变凉,人们便,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瞧,一位上了年纪的人,发现搭石不稳,。

一行人走在搭石上,动作是多么协调有序!。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

2、理解尾段。

出示最后一段,全班齐读,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意思的。

这文章的作者刘章是个有名的“草根诗人”,他的作品来自生活,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他善于从平凡的、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感受美,这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

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写一段主题为“寻找生活中的美”的小练笔。

21、搭石

乡村美景

摆搭石摆搭石的老人美的画面

美的心灵

一道风景

一行人走搭石

走搭石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

观潮四年级教案篇八

混合练习--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9-13题。

通过混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口算

做第9题。

这是接近整百数的口算,口算时着重让学生思考多加了的要减去,多减了的要加上。

二、求未知数

1.做第10题。

学生做完后,要让他们说一说各根据加、减法中哪个关系式来计算的,以加深学生对这些关系的理解。

2.做第11题。

这道题既可以直接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答,也可以把要求的数用未知数x表示,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解答。

三、简便算法

做第12题。

在计算前,注意提醒学生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四、解答应用题

做第13题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告诉了哪几个条件,问题是什么。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订正时,提问:

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怎样?[相等。]

哪种方法简便?[用265-(35+100+85)比较简便。]

在计算(35+100+85)时应用了什么知识?[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观潮四年级教案篇九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学生预习、准备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一、了解预习情况:

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随学生回答板书:毫升

学生可能会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认识1毫升

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大约是1毫升。

3、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勺子,舀满1勺水,倒入量筒,测得大约是10毫升

指出:这勺子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东西,现在你会利用它找适量的药水了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1、2: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四、升和毫升的进率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请同学们观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两杯)

3.问: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5.练习:20xx毫升=( )升4000毫升=( )升

9升=()毫升10升=()毫升

五、完成想想做做3、4、5:

1、说说下面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请学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个的时候指名说说列式理由。

先交流: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喝?然后多请几个学生自然地喝这100ml水。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六.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课后小记:“1毫升概念的确立”,让学生观察1毫升在量器、瓶盖中的情况、用滴管装,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学生感兴趣。认识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约10毫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寻找、认识毫升,是一个非常好的学具。

授后小记:

前两课时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学容量单位应该以动手操作及实物演示为主要的教学及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前我利用学生群体收集了大量练习中出现的容器实物,在课上展示给所有学生看,学生通过观察,切实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及各种小容量容器的实际大小。

观潮四年级教案篇十

《观潮》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字词,理清思路,学习描写景物的笔法。

映衬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

钱塘江大潮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大奇观,钱塘江观潮的盛事古已有之,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潮来之前有水军操练,轰轰烈烈;潮来之时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技艺奇绝。那时从宫廷到民间,万人空巷,观潮者黑压压挤满江头,场面热闹非凡。今天,我们学习南宋作家周密写的《观潮》。题目中的“观潮”,就是观看钱塘江大潮。

简介作者周密及其作品。

观看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钱塘江大潮的景况。

二、诵读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画下生字词。可以采用幻灯片展示课文,需要突出的字词用红字强调。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准确读出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如个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轮读。巩固生字读音,熟悉课文内容。

三、理清思路

学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讨论,总结。

第一段:写钱塘潮的雄伟景象。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第三段:写吴儿弄潮的高超技艺。

第四段:写江岸观潮的盛况。

四、串讲

学生串讲课文第一、二段:

结合语言环境解释重点实词、虚词和短语,边解词边翻译句子。

既望、际天、沃、岁、艨艟、乘骑、弄旗、标枪、履、倏尔、略不、舸、逝;

以、而、于、既而、为。

讨论这两个段落的内容和写法。

五、小结

文章结构清晰,紧扣“观”字,突出“潮”字,抓住典型场景,集中描述,从几个侧面把江潮壮阔景象和观潮的热闹场面艺术地再现出来。

第一段起句点题,提挚全文,接着采取居高临下、由远渐近的写法,着眼于色彩、声响、力量、气势几个特点,正面描写江潮,然后以“势极雄豪”一语收结,并引诗印证形象,使读者一开始就对此“天下之伟观”,获得强烈的印象。

第二段聚焦于水军演习。水军演习,虽然仅是每岁一次,但它选择在潮盛之日,作为一项盛大的活动,这一段的描写与对江潮的描写映衬呼应,共同构成雄伟的奇观。

学生进一步朗读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文章结构单纯,但内容却丰富多彩,原因何在?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本文突出地运用了映衬手法。在第一、二段中,以滔天的江潮映衬出水军操演的从容;水军操练的盛况反过来也衬托了江潮的波澜壮阔。

文章第一、二段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

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银线”“玉城雪岭”的形象比喻,使大潮自远而近滚滚而来的镜像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吞天沃日”“鲸波万仞”的惊人夸张,令读者感受到江潮的澎湃的气势。

总结:

文章前两个自然段生动描写了钱塘江潮水的雄伟景象,那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的潮头,那一年一度动人心魄的水军演习,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使人恍如身临其境,目不暇接。阅读此文,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能唤起我们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观潮四年级教案篇十一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以发展。

观潮四年级教案篇十二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课件

格子图、色彩笔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

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师:对,现在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板书课题)

(一)意义

下面提出以0、3×3这个算式为例来进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义?

(二)交流算法。

1、引导探究

学生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己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转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

(三)小结。

师:刚才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结果是:买3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整,补“0、9元”并写答语)

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和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

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

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

3、画图(数形结合)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交流算法)

(二)计算4×0、3。小组活动,交流算法。

(三)补充练习。

1、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

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并点评。

(四)深化性练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识拓展”(机动性练习)

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观潮四年级教案篇十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1、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

两课时

1、谈话:小朋友见过骆驼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书)

1、出示自学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

疙瘩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

风沙 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 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后进生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第3、4自然段)

4、指名读自学题(2)的词语,注意3个带点字都读轻声,教师领读这3个词语。

5、说一说“自豪、委屈、足够、小溪、陷进、养料、风沙”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生说出意思后,教师要进一步追问是怎么学会的。学生说不出来要引导他们反复读课文、看课文插图来加以理解。

6、小结自学情况,表扬学得好的,鼓励学得不够好的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1、2自然段写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1) 教师范读。

(2)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

(3) 指名读,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得怎么样,提醒学生注意通过读体会小骆驼照镜子时候的心情,读准小红马批评小骆驼难看时的语气,并通过读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 分组齐读这一部分课文。

1.用钢笔描红。

(1)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鼻”和“陷”的写法。

(2)学生当堂描红,教师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还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轻音乐,以减轻学生课堂疲劳。

(3)及时反馈,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4)欣赏佳作。

2.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每个词语四遍

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教时

1.听写词语。

2.说一说妈妈为什么要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

1.默读课文,完成课文后第四题。

2.教师巡视,相机辅导后进生。

3.讨论课文后第四题的答案并板书。学生根据板书检查自己做的答案。

4.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琢磨这一部分改怎么读。

(2)指名读,引导评判是否读得有感情,提醒学生:通过读突出沙漠的广大和环境恶劣,体会妈妈的良苦用心,体会文章用词造句的精妙。妈妈的话耐人寻味,要反复读,读准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感情。

(3)学生再练读、齐读。

5、小结。

(1)这一部分课文写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指名同学复述这一部分课文。

1、过渡: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小骆驼明白了什么呢?

2、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引导评判学生是否带了自豪的感情读这一部分课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1)思考:小骆驼想到了什么才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讨论。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4、教师小结。

1.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话训练:同学们,小骆驼以后再听到小红马说它难看会怎么说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驼峰——贮存着养料——足够路上用

委屈 脚掌——又大又厚——

不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自豪

眼睛——双层眼毛——

风沙过去了,没进一点沙子

观潮四年级教案篇十四

1、认识“拽、茸、副”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当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学习续编故事。

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

1课时

1、按课文前“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

2、了解一点木偶的知识。

3、准备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及道具。

1、播放《笑比哭好》的歌曲。

3、教师小结:是啊!生活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我们看完了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对笑有新的理解。

1、朗读课文,读后互评:生字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2、交流:读了课文后,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小结:因为只拥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头疼得厉害,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哎!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同学们,你们想亲身感受下小木偶的遭遇吗?老师有个主意,咱们分角色来演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1、大家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已经演过了好几篇童话了,积累了哪些好方法,交流一下。

2、在总结方法基础上,学生合作试演。

3、学生展示——观众评议、教师指导——学生再演——配乐、带上头饰表演。

4、同学们,在亲身经历小木偶的遭遇中,你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能告诉大家吗?

5、齐读最后一句话:“笑是很重要、很美好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然后引导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6、小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裒乐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接着编下去。

1、自由准备。

2、学生续编故事。

1、本单元的童话故事,到此已全部结束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总结;童话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翱翔,想我们所想,思我们所思,憧憬美好的未来,思索生活的真谛。希望小作家们也提起笔写下你心中最美好的童话故事。

1、续写《小木偶的故事》

【板书设计】

12* 小木偶的故事

笑—— 感受生活的快乐

只会笑远远不够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1、放映《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师: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拍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1、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全班交流

3、师: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外童话名著、中外童话名家)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2、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3、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

教师可随机播放cai,对童话编写三要素:幻想、夸张、拟人等特点作简要介绍。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地练读。(自由练读)

4、指名朗诵一点评一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地朗诵这首小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心间。

6、感情朗读。(自由朗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讲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观潮四年级教案篇十五

本节内容是在三年级观察由3个、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三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所摆成的物体,从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形状不变。

在学习新知识的开始,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所摆物体的正面的形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添加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想一想,该怎样摆?这当中强调要有各自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里讨论,待有结果以后,再尝试拼摆,通过自己亲身实践,验证自己的设想,这样设计一是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猜想,富于实践。二是亲身经历数学学习历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由猜想、假设到操作验证,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能力。

得出各种不同摆法以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难发现摆在原物体某一个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对齐着摆就行了。摆在后面,如果允许不对齐,就会出现更多不同的摆法。

此刻,我又作了拓展;可以再添加相同的小正方体了吗?学生回答:可以。可以添加多少个?1个、2个、3个……一直到无数个。学生的思维很发散,很有创意,真了不起,他们已经发现拼摆中的规律:只要在原某一个小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即可。

从上面、侧面看形状不变,改变了教学的策略,先研究侧面,后研究上面。因为侧面的摆法和正面摆法有相似之处,仍然有无数种不同的摆法,在教学中直接让学生拼摆,再借助多媒体演示多种不同的摆法。当研究从上面看时,要求学生直接通过展开丰富想象无需拼摆,直接借助电脑上拖动小正方体展示不同的摆法,同时还提问:有不同的摆法吗?学生举出了多种不同的摆法。

整个探究过程,大胆放手、扎实有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4796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