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与刻的乐趣教案(汇总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1 07:22:03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汇总19篇)
时间:2023-12-01 07:22:03     小编:JQ文豪

教案的编写应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案应该融入趣味性和互动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案,提高教学效果,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教案范文吧,相信它们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科生字。会熟练书写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弄懂小萝卜头把小虫放飞的原因。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拼读,书写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内心的世界。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文章的学习,体会小萝卜头渴望自由的迫切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对小萝卜头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知道小萝卜头把小虫放飞的原因,体会小萝卜头渴望自由的迫切希望。

(2)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小萝卜头的愿望。

教学方法:

感情朗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1、板书课题:

2、介绍背景:这篇课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

二、检查预习情况。

大概:大约、或许。表示猜测。

蝉翼:禅(知了)身上那薄薄的翅膀。

惟恐:只担心,只害怕。说明小萝卜头非常小心。

瞥见:很快地大略看一下。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三、理清文章思路。

1、录音范读。

2、学生轻声自由读。

3、课文的思路。

这篇课文先写了小萝卜头下课时在白公馆的走廊上看墙外的群山——接着写小萝卜头在走廊上捉到了一只漂亮的小虫,并把它放在火柴盒里——最后写小萝卜头看到失去自由的小虫在不安的爬动,便放飞小虫。从小萝卜头的行动和语言中,体现出小萝卜头对自由的渴望,他盼望着解放。

4、学生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1、学生轻声自由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同桌互相讨论。

学生反馈。

生1:我读懂了小萝卜头在走廊上。

生2:我读懂了小萝卜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生3:我读懂了小萝卜头的家在北方。

4、提出质疑。

你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你还要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5、用圆圈圈出小萝卜头动作的词语。

(放、抓、踮、看、问)。

6、这些动作的词说明了什么?(对外界世界充满了好奇,同时也充满着对自由的渴望。)。

7、哪一个字最能说明他渴望自由?(啊)。

8、指导朗读第2、5两个自然段。

(读出好奇、渴望的心情)。

小结:

从这两个自然段中,我们体会到了小萝卜头对自由的渴望。我们一起再把这两段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遍。

2、积累好词、佳句。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篇二

1、能画出自己的主要特征。

2、通过画自己提高自信心。

【教学准备】。

幼儿自带的近期照片一张,图画纸、水彩笔、蜡笔。

【教学过程】。

一、幼儿自我介绍。

1、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可爱的脸蛋,脸蛋上有什么?(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耳朵),除了脸蛋还有什么?(躯干、四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每个人长得一样吗?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照片看看,自己长得什么样,你喜欢做什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引导幼儿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介绍照片中的自己,说说自己的形象特征。

3、请个别幼儿自我介绍。

二、引题与示范。

1、引导语:我们每个人长得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喜欢做的事情,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给自己画一张自画像,把自己最好最喜欢的样子画出来,在画之前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2、教师边说边示范画一张自画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可爱的脸蛋,脸蛋上有圆圆的头……)。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先构思,再动笔作画,突出自己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特长爱好。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不同的画画材料请小朋友自己画,在画之前要先想好怎样画,画自己在做什么,然后再动笔。)。

2、幼儿分组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与分享。

1、组织幼儿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与交流。

2、小结:每个小朋友都画的不错,都把自己最好的形象展现出来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棒的一面,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

活动评析:

这个活动从教材的分析,目标的定位,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准备充分。

无论是从教学活动的设计还是从教学具的准备上都看得出教师很用心,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为这个活动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2、能认真分析教材,制定了适宜的情感目标“通过画自己提高自信心”

中班孩子个性开始凸显,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本次活动通过画自己了解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3、教学环节清晰。

活动有四个环节:一是导入活动“幼儿自我介绍”引导幼儿观察交流,二是引题与示范,三是幼儿创作,教师指导,四是展示与分享,整个活动环节清楚。

针对活动情况,有几点建议进行探讨分析:

1、导入要切入重点,直接明了。

引入部分教师要重点引导幼儿认真观察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这对幼儿在绘画中能大胆表现出自己的特征很重要。中班幼儿特别是上学期的幼儿观察能力比较弱,作为教师应采取有效的观察方法,帮助幼儿学会细致地观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这就需要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下,通过对比了解每个人眼睛、脸型、嘴巴、发型等都不同,让幼儿得到直接的感性经验。建议老师就可以出示班上两个脸部特征比较明显的孩子的照片(ppt)作为对比的对象。孩子们比较熟悉,让他们观察并说说他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然后教师进行小结。这样孩子就知道了每个人不同的特征会表现在什么地方,再去观察自己的特征就更直接明了了。

2、教师的示范要突显特征。

教师的示范对幼儿在范画中的影响力很大,对幼儿在绘画中的启发很有帮助。邱老师的范画是以自己为范本,特征不够突显,最明显的就是邱老师是长脸不是圆脸。范画时教师以自己为范本对教师的技能要求较高,建议可以有目的地选择1、2个脸部特征具有鲜明特点的幼儿进行范画。在画的时候一边说出这个幼儿的脸部特征一边进行范画,如他的脸是圆圆的,眼睛大大的,嘴巴小小的等,及脸部具有代表性的特征(酒窝、痣)。一边说一边画的作用在于强调如何表现其特征。

3、教师的指导要体现针对性。

邱老师在指导中比较侧重于帮助孩子学习人物画,对表现脸部特征还缺乏有效地引导。例如:一女孩自己是短发但是画出了长辫子老师没有及时给予指导。因为教师在引入观察和范画部分没有很好地突显特征,所以绘画作品中有8名幼儿画出了人物画,剩下的大多是蝌蚪人,没有较好的表现出自己的特征。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以提出画出自己的爱好、特征的要求,这样可以让他们有更大的表现空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能力特别弱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动笔帮助他们添画降低难度。同时教师在指导时要有意识的挑选几幅比较成功的作品作为评价对象。

4、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具体明确。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篇三

《对印的乐趣》是本教材绘画系列课中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这种绘画工具,想到低年级在以往的教学中使用的都是水彩笔或是蜡笔等绘画工具,而在涂色之前是用铅笔现起稿才涂色的,这就有可以改正的机会。考虑到低年级学生有可能会不感下笔绘画所以我采用这种灵活多变的拓印技巧,与儿童绘画的审美趣味相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即具有儿童情趣又有现代感的效果。本课我对应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制作能力,引导学生灵活掌握版画的制作方式,引导学生灵活掌握版画的制作方式,不拘一格,通过合理巧妙的设计制作,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合作能力,并充分体验印制的乐趣,锻炼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本课我采用的是同桌合作完成绘画,由一名同学主画,另一名同学协助绘画并印制,在把拓印出来的两幅画分别加上不同的背景或是装饰是一幅作品变成两幅。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我,这种绘画方式既可以使绘画好的同学得到发挥又可以让绘画比较弱的同学有信心趣完成作品。

由于水质颜料干的速度比较快,本节创作比较适合二人合作形式进行教学,不太适体完成。如何使对印的效果比较清晰,我引导同学们在时间中互相启发。例如水分的掌握,基本上是颜料管中直接挤出来的颜色,不必在兑水。但是我发现学生的作品中还是有的水分比较多。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篇四

1.知识与技能:认读本科生字。会熟练书写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弄懂小萝卜头把小虫放飞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内心的世界。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体会小萝卜头渴望自由的迫切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对小萝卜头的同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知道小萝卜头把小虫放飞的原因,体会小萝卜头渴望自由的迫切希望。

2.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小萝卜头的愿望。

三、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录音带。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2.介绍背景:这篇课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

(二)检查预习情况。

大概:大约、或许。表示猜测。

蝉翼:禅(知了)身上那薄薄的翅膀。

惟恐:只担心,只害怕。说明小萝卜头非常小心。

瞥见:很快地大略看一下。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三)理清文章思路。

1.录音范读。

2.学生轻声自由读。3.课文的思路。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篇五

《对印的乐趣》是本教材绘画系列课中的一个环节,属于“造型表现”范畴。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科要想在大多数学生中保有一席之地,就应该使之与学生发生兴趣方面的关系,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并且要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使全体性的实现成为可能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灵活多变的拓印技巧,一旦与儿童绘画的审美趣味相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即具有儿童情趣又有现代感的效果。

本课的设计意图是对应低年级的儿童特点和制作能力,引导学生灵活掌握版画的制作方式,不拘一格,通过合理巧妙的设计制作,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并充分体验印制的乐趣,锻炼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二、说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对印版画的简单印制技巧,学会对饮版画不同的表现方法。

2、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小组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锻炼。激发学生不断追求创新的创造意识,注意培养学生感受、分析、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对印版画是造型表现的一种表达方式,学习简单的对印技巧并创造性的表达。

难点:如何巧妙地将印好的画面进行新的创意。

四、说教学材料。

水粉颜料、各色卡纸,调色盘,毛笔等。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篇六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

2、在操作过程中能积极尝试,主动学习。

二、教学准备:

小长方形、三角形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手指游戏《看看谁的小手反应快》。

(二)进入课题今天老师要小朋友来比一比,看看哪一个的面积大呢?

(三)过程。

师:那如果老师给小朋友一些小长方形,你们能利用这些小长方形比较出大和小吗?

2、利用小长方形,形成初步的面积守恒概念。

2)小结:如果两张纸都用了相同的数量的小长方形,说明它们是一样大的。

3、幼儿操作,巩固概念。

1)请两位位小朋友拿5块小长方形,拼出一个图案,老师把图案出示在黑板上。

2)师: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这两位小朋友拼出来的图案,他们都是用了几块小长方形呢?(5块)那说明它们的面积是一样大的吗?(一样)。

(四)游戏《数格子》。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画好的格子,格子上面画有不同形状的图案,请幼儿来观察,看看哪一个图案占用的面积最大。

(五)课堂小结。

(七)活动结束。

(八)活动评价。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篇七

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压印时纸张不可移动,可用小夹子或双面胶固定。(加说明图例)。

(三)当采用吸水性强的材质做底板时。颜色要水少色浓。

三、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2个步骤进行,首先观察学生对制作与拓展创新教学活动方式的参与热情,其次观看学生的对印作品。

评价点:

(一)学生是否对对印制作有兴趣?是否体验到快乐?

(二)能否在美术活动中大胆地运用色彩压印,得到各具特色的对印效果?

(三)能否凭借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自己理想中的作品?

(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否提高?

(五)有没有发明出新颖的对印方法?

(六)能否进行自主学习和发挥合作精神?

(七)是否与同学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对印的创作活动?

(八)能否运用各种技法,有创意地进行创作活动?

(九)按下表评价自己的作品(用短语自评)。

自然天趣肌理效果色彩搭配独创性制作方法师生评价。

四、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学生的兴趣与情感。由于本课的难度较低,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拓展创新,同时还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和深化创作主题。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篇八

1、乐于在水中玩球。

2、观看小球从水底向上浮的现象,对这一现象产生好奇。

3、学说“小球躲起来了”、“小球浮上来了”。

4、体验与同伴一起玩水的快乐。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在水箱中接满水;乒乓球若干。

2、石头一粒。

3、玩水前将幼儿的长袖外套脱掉或卷起衣袖。

1、师出示一粒石头和一个乒乓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王老师手里有宝贝呢!你们猜猜看我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幼儿自由猜测)

2、观看沉浮。

师:这两个宝贝都喜欢在水里玩,你们来看看石头在水里怎么玩的? (很明显一看就知道石头沉下去了)

师:那你们说乒乓球在水里会不会沉下去?(幼儿自由猜测后教师示范)

3、敢看游戏“小球躲猫猫”。

(1)师:小朋友听,什么声音啊?(配班老师发出小猫的.声音)哇,乒乓球可害怕小猫了,这可怎么办啊?它浮在水上肯定会被小猫看见的。(幼儿自由发言)

(2)师示范游戏:双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将球摁入水中,边摁边说:“小球躲起来了。”见没听到小猫的声音后,师放开双手,边放边说:“小球浮上来啦!”

(3)师示范游戏第二遍,鼓励幼儿一起说:“小球躲起来了。” “小球浮上来啦!”

4、分组游戏。(师讲明游戏规则:听到猫声就躲起来,没听到了就浮上来。)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篇九

活动目标:

1、乐于在水中玩球。

2、观看小球从水底向上浮的现象,对这一现象产生好奇。

3、学说“小球躲起来了”、“小球浮上来了”。

4、体验与同伴一起玩水的快乐。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在水箱中接满水;乒乓球若干。

2、石头一粒。

3、玩水前将幼儿的长袖外套脱掉或卷起衣袖。

活动过程:

1、师出示一粒石头和一个乒乓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王老师手里有宝贝呢!你们猜猜看我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幼儿自由猜测)。

2、观看沉浮。

师:这两个宝贝都喜欢在水里玩,你们来看看石头在水里怎么玩的?(很明显一看就知道石头沉下去了)。

师:那你们说乒乓球在水里会不会沉下去?(幼儿自由猜测后教师示范)。

3、敢看游戏“小球躲猫猫”。

(1)师:小朋友听,什么声音啊?(配班老师发出小猫的.声音)哇,乒乓球可害怕小猫了,这可怎么办啊?它浮在水上肯定会被小猫看见的。(幼儿自由发言)。

(2)师示范游戏:双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将球摁入水中,边摁边说:“小球躲起来了。”见没听到小猫的声音后,师放开双手,边放边说:“小球浮上来啦!”

(3)师示范游戏第二遍,鼓励幼儿一起说:“小球躲起来了。”“小球浮上来啦!”

4、分组游戏。(师讲明游戏规则:听到猫声就躲起来,没听到了就浮上来。)。

活动反思: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篇十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本课要求学生采用易于处理的底版,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在对印造型的基础上可适当添画,把无意识创造平面肌理效果与有意识的创造形象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应知: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

应会: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

隐形内容和目标:通过分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工具与材料]。

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料板不易吸水的纸版)、颜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画颜料、调色油)、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课室安排]。

全班60人,每4人一组,分成15组。

[教学过程]。

设疑提问,导入新课。

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

生:西瓜、苹果——————。

师:揭纸展示。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把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的课件。

生:观赏图形造型。

(猜问题,易引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件的直观作用,可以起。

到诱发学生从中发现美的欲望。)。

学生自主探究。

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

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

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

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

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

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

(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并进行创作。

师:在玻璃底版上从冷到暖的有序涂色,覆盖上比涂色大一倍的纸,用右手掌按住纸面中央,左手拉住靠近身边的纸角一起旋转45度左右,产生变化丰富而具动感的肌理,请学生也来试试看,能不能创造一种新的对印方法,要做到别具一格。

生:尝试制作,并大胆上台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其他学生也可谈谈对他人作品的视觉感受。

(通过学生大胆尝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评。

生:分组制作,要求制作一幅构图新颖,有个性特色,不失现代肌理艺术效果的版画作品,要讲究用色、用水、构图等要素。

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艺术贵在创新。

生:对本组作品汇总,进行集体讨论,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或某些类似于人物、动物的`对印作品,能否经添加形成一幅具象作品。对于某些不能添加的作品,能否结合其他同学的作品经过剪裁,组合成一幅抽象作品。讨论后或集体创作或指派一人主笔,完成本组作业。凡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展示,全班评出最有创意奖。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采用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生:将本组作品自由张贴于黑板上,组合成一幅大的抽象壁画作品。

(通过这一活动,把整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下课礼仪。

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通过现场示范实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网明显提高。同时传授理论知识,示范作品,都较为系统,正确的辅导,使学生的作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

整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积极的参与精神展开,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符合《新课标》精神。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

该课题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篇十一

一、设疑提问,导入新课。

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

生:西瓜、苹果------。

师:揭纸展示。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把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的课件。

生:观赏图形造型。

(猜问题,易引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件的直观作用,可以起。

到诱发学生从中发现美的欲望。)。

二、学生自主探究。

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

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

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

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

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

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

(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并进行创作。

师:在玻璃底版上从冷到暖的有序涂色,覆盖上比涂色大一倍的纸,用右手掌按住纸面中央,左手拉住靠近身边的纸角一起旋转45度左右,产生变化丰富而具动感的肌理,请学生也来试试看,能不能创造一种新的对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印方法,要做到别具一格。

生:尝试制作,并大胆上台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其他学生也可谈谈对他人作品的视觉感受。

(通过学生大胆尝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评。

生:分组制作,要求制作一幅构图新颖,有个性特色,不失现代肌理艺术效果的版画作品,要讲究用色、用水、构图等要素。

师:巡堂辅导,并播放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强调水分和颜色的分配: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各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艺术贵在创新。

生:对本组作品汇总,进行集体讨论,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或某些类似于人物、动物的对印作品,能否经添加形成一幅具象作品。对于某些不能添加的作品,能否结合其他同学的作品经过剪裁,组合成一幅抽象作品。讨论后或集体创作或指派一人主笔,完成本组作业。凡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展示,全班评出最有创意奖。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采用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生:将本组作品自由张贴于黑板上,组合成一幅大的抽象壁画作品。

(通过这一活动,把整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五、下课礼仪。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篇十二

纸很软,容易折成各种形状,纸很轻,容易在空中飘飞。孩子们对于纸的玩法兴趣比较浓厚。整个活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与材料的互动,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

1、体验和纸条游戏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及动手表现能力。

3、初步了解纸的相关特征,例如:易折性及轻盈性等。

各种鲜艳的纸条,坐垫,音乐,胶水,抹布等

1、挖宝游戏导入,引出纸条,教师表演纸条跳舞,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每人一根纸条跟教师一起跳舞。

3、纸条宝宝都都跳累了,快让他们躺在我们的脚边休息一下吧。

(1)你的纸条是什么样子的?

(2)你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你的纸条像什么?让幼儿发挥想象,充分讲述。

(1)“老师的.纸条还会变魔术呢”教师演示几种让纸条变形的方法,吸引幼儿注意。

(2)幼儿自主来变魔术。

(3)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自己把纸条变成了什么?

(4)纸条为什么能变成各种东西?

小结:我们用的这些纸很软具有易变形性。

“我的纸条宝宝变成一条小虫子爬到我的头上了,请你也把自己的纸条变成毛毛虫爬到你的额头上。”

(1)进行游戏1:大风小风

“毛毛虫还能爬到哪里去?”

(2)进行游戏2:贴一贴,动一动。

小结:纸很轻,有风就容易被刮的四处飞,污染我们的环境,所以我们要随手收拾好不用的纸张,不能随处乱丢。

“现在我们就把我们手中的纸条变成一件漂亮的裙子吧。”教师和幼儿一起把手中纸条做成美丽的裙子。引起幼儿装扮自己的兴趣。

1、介绍玩法,提出要求。

2、幼儿动手装扮自己。

3、向教师展示自己的作品。

区域活动中,组织幼儿玩纸条变魔术的游戏。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篇十三

主题画:

快乐的秋游。

目标:

1、能大胆地用各种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做、所知、所想。

2、感受、梳理秋季明显的季节特色,热爱大自然。

3、乐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与收获。

准备:

1、经验准备:刚参加了秋游,有关于秋游的鲜活体验。

2、物质准备:

(1)班里有采摘成果展区、秋游活动照片、绘画参考。

资料、彩笔。

(2)大班幼儿用书10月分册。

过程:

1、通过谈话引发绘画主题。

引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31页。

2、幼儿按自己的感受在书上绘画快乐的秋游活动。

(1)幼儿依据自己的设想来选择绘画形式。

(2)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尽量少参与,当幼儿遇到困。

难时给予启发和帮助。

3、教师帮助用文字记录幼儿的讲述内容。

幼儿绘画完成后,教师认真倾听幼儿讲述,并用文字记录下幼儿讲述内容。如幼儿表述不清楚或不通顺时教师在征求幼儿同意的情况下做简单修改(记录的文字不能影响幼儿画画)。

4、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画,进行讲述、交流和分享。在此过程中,既要引导幼儿欣赏、学习别人的画,又要对自己的画感到自豪。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篇十四

1、巩固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雷电的危害性。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自己保护意识,掌握防止雷电伤害的基本常识。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1、事先师生、家长共同收集有关雷电知识的资料。

2、电视图片。

3、场景布置、闪电模型、鼓、电话等。

一、活动引入。

1、巩固和提升幼儿已有的经验:轰隆隆,是什么声音?

2、小耳朵真灵,真的是下雨了,打雷了。

二、在打雷时。

1、小朋友们知道雷电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什么也是和雷电一起出现的呢?(请幼儿模仿打雷的.声音、描述闪电的景象。)。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大胆地表述。(教师打开电视图片,帮助幼儿认识下雨时雷电形成的过程。)。

3、下雨又打雷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有什么地方可以让我们躲雨的呢?)。

4、幼儿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哪些地方我们是可以躲避的,而什么地方是一定不能去的呢?)。

三、打开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他们做的对不对?应该怎样做?

图上有雷电和雨点,一幼儿在大树下躲雨。

雷雨天,一幼儿在空旷的地方踩水。

雷雨天,一幼儿在家看电视。

雷雨天,一幼儿在打电话。

1、再次引导幼儿谈一谈,电闪雷鸣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2、启发幼儿谈谈:危险的事情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带幼儿到户外布置的环境中体验下雨天,应该怎么做?

情景表演:下雨天。

五、活动延伸:进行《我不玩电》、《不燃放爆竹》、《我不玩火》、《不随便吃药》等教育,使幼儿知道如何预防危险事情的发生,在平日里不做危险是事情。

对于雷雨天孩子们还是比较熟悉的,只是关于雷电形成的过程不知道,在听老师讲解的时候,孩子们都听的很认真,我将重点放在雨点的形成上,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在自己保护上我们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模式,更深一步的加大孩子们的自己保护经验。目标1、2大成效果较好。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篇十五

以“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以课文《他们的乐趣》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讨论问题,探究“未来学校”的模式,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发展观。

2、达成预期目标的方法。

(1)教学策略的选择。

1、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理解课文主题。

2、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在小组讨论“未来学校和现在学校的利弊”,交流学习成果,分享经验。

3、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2050的学校”,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创新能力。

(2)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1、以“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创设2155年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抓住焦点问题“未来学校和现在学校的利弊”,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认识到今天学习生活的乐趣。

3、重视课程整合,将语文和美术设计结合,采用图配文的形式,体现学科的整合性、兼容性和丰富性。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发挥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能力。

3、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问题。

1、对课文难点、重点的理解不充分。

2、教学设备的误操作,引起的教学障碍。

(2)原因分析。

(3)对策。

课前的充分备课,预设时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请教相关人员。

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品味课文语言,了解人物的情感倾向,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理解课文主题,初步形成科学的发展观。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品味课文语言,了解人物的情感倾向,学生通过在小组讨论“未来学校和现在学校的利弊”,交流学习成果,分享经验并理解课文主题通过设计“2050的学校”,获得成功的体验。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品味课文语言,了解人物的情感倾向。

(2)难点:对课文主题“科技发展必须满足人的情感需求”的理解。

3、教学媒体。

学生“2050的学校”的设计图。

任务单。

4、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

1、课前语文小活动默读课文,梳理内容。

2、细读对话内容,了解2155年学校和20xx年学校的区别。

3、品味词语,了解人物情感倾向。

5、畅谈:我们学习校生活中有哪些乐趣?解今天学校生活的可贵并懂得珍惜。

6、思考:玛吉为什么会羡慕我们?引出课文主题:科技的发展必须尊重人的情感需要。

7、探究学习:2050年的学校生活使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创新能力。

(2)板书设计。

详见ppt。

1、默读课文,梳理内容。

2、细读对话内容,了解2155年学校和20xx年学校的区别(表格)。

3、品味词语,了解人物情感倾向重点词语:讨厌、有趣、活泼泼。

课文主题:科技的发展必须尊重人的情感需要。

5、拓展:设计2050年的学校。

(3)教学过程。

1、课前语文小活动:比一比,谁知道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多?

目的:营造一个轻松、热烈、高效的语文课堂范围。

2、默读课文,梳理内容:学生通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理解课文主题。

3、细读对话内容,了解2155年学校和20xx年学校的区别:以表格的形式,具体详细地认识两者的差异,为下一个环节铺垫。

4、品味词语,了解人物情感倾向: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要抓住语文元素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情感体验的能力,上一堂有语文味的语文科。

5、解题:他们的乐趣?来理解作者的写作初衷,两个因素落实到位。

6、畅谈:我们学习校生活中有哪些乐趣?解今天学校生活的可贵并懂得珍惜,以达到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7、思考:玛吉为什么会羡慕我们?引出课文主题:科技的发展必须尊重人的情感需要。有水到渠成,呼之欲出之感。

8、在本课基础上进行探究学习:2050年的学校生活使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创新能力。

课后反思。

1、课前预设与课后效果的比较分析。

(1)教学难点的突破。

理解课文主题:科技的发展必须尊重人的情感需要是本文的重点。作者巧妙的从2155年两个孩子的日常对话中,展示他们的烦恼。深刻的命题娓娓道来,易于理解,容易接受,同时使心灵震撼,令人深思。

(2)教学重点的落实。

创设一个语文味的课堂设是我备课的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品味词语,了解人物情感倾向,使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字词句和课文中人物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保证给足时空量)。

2、教学成功之处和有待改进之处。

(1)成功之处。

1、课文的难点、重点落实到位,预设和生成基本吻合。

2、课堂的亮点在探究学习2050年的学校生活使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了创新能力,许多同学的设计颇有创意。

3、重视课程整合,将语文和美术设计结合,学生又动笔又动脑,采用图配文的形式,体现学科的整合性、兼容性和丰富性。

(2)有待改进之处。

2、教学设备的操作,引起的教学障碍。虽课前有充分的准备,但没有找出原因,还是不能解决。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篇十六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的个性在习作中得到张扬,让学生享受我手写我心的愉悦,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1、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2、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3、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通过叙事写出自己童年的乐趣或明白的道理。

所选童年生活事例充满童真童趣,表达有创意。

1、我们本单元的主题是----难忘童年。在你的眼里,童年是怎样的呢?

2、指名说:开心、快乐、有趣、好笑……(板书)。

过渡:想想在我们过去的童年岁月里,什么事曾经让自己那么开心、快乐好笑呢?

1、思考:哪些事?有什么趣?

童年的你喜欢刨根问底,对什么都深感好奇,什么都想玩,什么都想动;

童年的你天真可爱,年幼无知,因此,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同时,也给你带来无限的乐趣。

春天,菜园里捉蝴蝶;夏天,小河里打水战;冬天,雪地里玩雪……。

第一次买东西,第一次上学,第一次扫地、第一次洗澡…。

要求:说实话、真话、心里话。

2、小组交流。

3、指名说,激发孩子对童年的深深怀念之情。

4、小结。

过渡:是啊,童年就像一首歌,天真是它的音符,趣味是它的主题,幸福是它的旋律,唱出的是快乐,串起的是美丽…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童年的快乐永远留下,让别人分享我们的快乐吧!(板书:童年趣事)。

1、揭题,指名读题。

2、指导审题。

(1)那些是趣事?

(自己经历的“傻”事、“蠢”事、可笑的事、有意思的事,均属趣事)。

(2)把事情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

3、自主拟题,打开习作思路。

《“不听话”的扫把》、《爱玩泥的`小子》、《电视机“生病了》。

4、写法指导。

1)如何开头?(抒情式开头、开门见山式、倒叙式、设问式等)今天我们就学两种。

抒情式。

2、我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童年里的趣事就像大海里的珍珠,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不清。

3、岁月像流水一般渐渐地过去了,然而每当我想起幼年的时候由于自己的年轻无知而做错的一些事情,就禁不住笑出声来。

4、童年犹如一串串美丽的珍珠,一件件滑稽的趣事,让这一串串珍珠更加灿烂,晶莹,。就让我从中挑出一颗又大又圆的,让你笑开怀!!

设问式。

童年是什么?是树上的蝉,是水中的蛙,是牧笛的短歌,是伙伴的迷藏……..总之,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幸福美好的。每当我绘声绘色的回想起童年时代的趣事时,脸上总泛器红润的光彩。

2)如何写具体。

要把事情讲述清楚,做到有条理,详略得当,事情的经过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神态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写生动!

3)如何结尾(略)。

笑ddd快乐、开心、有趣。

开头(抒情式、疑问式)。

事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结尾(收获或快乐、感受)。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篇十七

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学生采用易于处理的底板,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板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对学生而言,充满诱惑力,而且对印的方法易于理解、接受和操作,制作材料随手可得,制作成果当堂可见,而且没有雷同,所以容易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和兴趣。从中体会肌理、色彩和形状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1)应知: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

(2)应会: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

(3)隐藏内容和目标:通过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的重点:掌握图色方法和压印方法。

教学的难点:如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的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的作品。

(4)学习材料:底版(玻璃纸)颜料(水粉、油墨)涂色工具、a4 a3纸等。

1、设疑导入:

教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叫学生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教师揭纸展示,学生欣赏到一个美丽的花瓶,有着独特的'绘画所不能表现的特征。同时展示课件,激发学生发现美的愿望。

2、自主探究:

请学生看大屏幕,并阅读对印的方法,自己掌握对印的各种方法,并从中体会玻璃对印、折叠对印、实物对印的特点,及注意事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

3、拓展创新

教师找学生进行实物对印(玉米)并从中指导。教师在玻璃底版上从冷到暖的有序涂色,覆盖比涂色大一倍的纸,用手按住纸面中间,左手拉住靠身边的纸角一起旋转45度左右。产生丰富并具有动感的肌理。请学生说一说对色彩的认识。并以此介绍色彩知识:三原色、对比色、相近色等,演示调色过程。使学生了解简单的色彩知识。

4、实际操作:

学生动手实际创作,尝试不同的方法。

5、作品展示

对小组的作品进行集体讨论,看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观效果或某些类似于人物、动物的对印作品能否进行添加形成一张具象的作品,能否结合其他学生的作品经过剪裁,组合成一张抽象的作品。讨论之后完成作业。凡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展示,全班评出最有创意奖。

6、收拾与整理

组织学生收拾教室,整理工具。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篇十八

设计意图:

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的运用于生活中。大班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幼儿期向少儿期的过渡阶段,面临着幼升小的重要挑战。为了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引导幼儿学习等分。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小熊过生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从而促使孩子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发展。

活动目标:

1、对形状、容量、数量进行四等分,了解同一物品等分的不同方法。

2、把自己的方法大胆的介绍给同伴。

3、运用数学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食物(糖果、鱼柳丝、饮料、熟肉片)。

2、正方形与圆形纸片、剪刀等。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游戏中积累生活经验。

活动难点:

了解一物等分的不同方法。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小熊要过生日,它邀请了小猫、小猪、小兔、长颈鹿四个小动物来做客。帮助小熊来平分4份好吃的。

二、分纸片――积累等分经验。

1、尝试对正方形的纸片进行四等分。

用什么方法把正方形的东西分成4份?

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对分的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2、分享交流(幼儿演示)。

你是怎么分的?怎么知道分出来的四份是否一样大?

有哪些小朋友有不一样的分法?

将正方形的三种分法摆给幼儿看,然后请幼儿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小结:像这样把一个东西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四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是一样大的,等分出来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整体小,整体比部分大。

三、分食物――分享等分的方法。

1、对食物进行四等分。

小熊还准备了其他的食物,可是他也不会分,你们还愿意帮他吗?

颗粒、条状、液体食物的四等分。

2、你刚才分了什么?你是怎么分的?

小结:条状的东西我们可以用对折的方法分,一颗一颗的糖果我们可以数着分,液体的饮料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的方法,我们也叫做目测进行四等分。

活动结束:

1、出示生日蛋糕,引导幼儿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2、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明年再来过生日。

延伸活动:

小熊还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那要怎么分呢?隐含有厚度食物四等分的方法。

活动反思:

活动与生活密切相连,很投幼儿的胃口,上起来较轻松。此次活动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活动当中,幼儿能够通过动手操作,个体演示,学会对物体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对同一物体进行不同分法等分时幼儿做得不够全面,但幼儿能够去尝试已是很不容易了。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把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动生动形象。用实物来进行教育活动,调动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不足之处:

语言不够生动,表情也缺少亲和力。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篇十九

活动目标:

1、了解手的作用及五个手指各自的名称和用途。

2、愿意大胆参与尝试手指印画,能在单个手指印画的基础上,进行多个手印的组合印画。

3、能发挥想象力利用不同手印的外形特点,添画出各种不同生动有趣的形象。

活动重点:

愿意大胆参与尝试手指印画,能在单个手指印画的基础上,进行多个手印的组合印画。

活动难点:

能发挥想象力利用不同手印的外形特点,添画出各种不同生动有趣的形象。

活动准备:

1、大手教具一个、教师范例画(单个的手指印画和手指组合印画)。

2、幼儿用纸、颜料、抹布、铅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以猜谜游戏,导入活动。

教师: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谜语,想不想猜一。

猜?

教师: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来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劳动人人夸。(手)。

2、师幼共同讨论:“我的小手真能干”

(教师出示一只大手的图片)。

教师:这是手妈妈,看一看她有几个手指宝宝?

教师:你知道这几个手指宝宝的名字吗?(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教师:你最喜欢那个手指宝宝?你能用它做什么?

3、讨论“手指王国”

(教师出示“手指印画”的范例)。

教师:今天一群生活在手指王国的.人要举行盛大的聚会了,看看都有谁来参加了?(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的内容。)。

教师:你想参加吗?那你会代表谁来参加?(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为下一步的创作打下基础。)。

4、示范与讲解:

教师向幼儿示范手指印画的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步骤:

(1)用任意一指蘸颜料,在合适的位置用力按。

试分别用五个手指进行印画,注意一个手指尽量蘸一种颜色的颜料。)。

(2)待颜料干后,用铅笔在按出的形状上进行添画、创意。(鼓励幼儿尝试用多个手印进行组合创意。)。

二、基本部分: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尝试将手印添画出印各种各样的形象,提醒幼儿将手印进行大胆组合。教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对能力强的幼儿还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对作品进行大胆创意。)。

三、结束部分:

幼儿作品展示,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作品,启发幼儿相互评价作品。、

延伸活动:

1、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将手印画设计地更有情节,然后投放到阅读区讲给同伴听。

2、在手指印画的基础上,合理加入手掌印画和手的其他部位的印画方式,让画面更丰富。

3、制作贺卡,将手印画和其他绘画形式加入其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5624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