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其内容、主题、情感等方面的个人感受和体会的一种文字表达,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观点和思想,激发我们的思考和创作欲望,对我们的成长和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读后感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可以记录下我们的思考和感受,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和领悟书中的内容,同时也能增强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写读后感时,可以尝试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给出对作品的个人理解。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以下读后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草木染读后感篇一
《人间草木》这篇文章的取材,是三种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表面上,汪老在写植物,但更深层的,无疑是在展示他的人生价值观。
例如写山丹丹部分,他通过老堡户之口讲出:山丹丹每长一年,便多开一朵花,这多么像人,一年多添一岁!还有这种植物皮实,容易养活。人要活得随遇而安些,不能太娇生惯养了。这部分结尾处,引出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和舞台上的歌星,未必知道山丹丹的这些特性,反而像老堡户这样的农民才懂!
第二部分写的是枸杞。枸杞一生是宝,春天的时候,枸杞头可以当野菜。夏末秋初,开花,可以观赏。随后,便结出果实,可以吃。这么看,有发现乐趣的眼睛,人生才丰富许多啊!
最后部分写的是槐花,莫名其妙的是,关于槐花的,却只有开头与结尾两句。大部分内容都在讲养蜂人的生活故事。其中,讲了花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女人的关系,以及女人与家中晚辈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只能用微妙来形容。给予与受赠的感觉,很暧昧的,读原文才能体会很深。
人间草木啊人间草木,人间就如草木,好多道理都摆在那里的。去发现它们吧,然后活得通透些,处理好身边的各种关系,这便是人间草木的含义吧!
草木染读后感篇二
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我是在《慢煮生活》中看到的。本文用了几个小标题来表现“人间草木”。作者笔下的文字简洁明了,很普通的文字,编排起来却显得很高级。汪曾祺老先生的选材每个都源于生活,写于生活,让人感觉到很舒服。
例如描写槐花这一片段,开头“玉渊潭的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它带来了养蜂的人,也是故事的开头。而最后一段写道“玉渊潭的槐花落了。”养蜂的人也走了。这就是故事的结尾。作者开头结尾自然,又有双重含义。
我在想:为什么叫“人间草木”?作者写的,绝不仅“草木”二字吧,但为何只有草木?他写了花,也写了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字里行间,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张力。由小及大,无一不是如此生生不息。
“草木”二字不就是生命的代表吗?人间有多少美好?说不清,也数不清。这篇文章告诉我,人间的草木皆可令人动容。一花一木一果,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让人心生向往。爬一座山,食一味果,嗅一味花,离自然近一点,眼前的美好自然会令你动容。
读《人间草木》,我明白了人间还有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人间还有这么多美好:一朵小花,一根野草,都需要我们细细去寻找、品味、欣赏。
草木染读后感篇三
恩师赠予我三本书。《人间草木》是其一,汪曾祺先生著作。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这是一本一口气读不完的书,需你慢慢读、细细品。
读到第一篇《芋头》,我就忍不住多读了几遍。汪曾祺先生在寂寞的羁旅之中看到煤堆里的一棵芋头,仅靠着一点雨水,长出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这使他很欣慰,获得了一点生活的勇气:小小的一棵芋头,竟有这么强的生命力!
站在阳台上,我情不自禁地欣赏起爷爷种的牡丹和海棠。在爷爷的`细心照料下,牡丹,娇艳欲滴;海棠,含苞待放……这不就是最美的风景吗?即便我们不是一棵牡丹,不是一棵海棠,是一棵芋头,也要像那棵芋头一样,坚强不息,展现出自己最美的一面。热爱生活,多亲近大自然,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宁——随遇而安。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我特喜欢这段话,出自书中的《葡萄月令》。
从一月写到十二月,从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然后出窖,到最后又入窖,整个生长过程写得极其细腻,字里行间都充满着勃勃生机。当我得知汪曾祺先生这篇散文是在葡萄园劳动时写的,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每字每句都充满着对劳动的尊重,对大自然的热爱,显现着自己的乐观和豁达!
记得去横店梦幻谷春游时,最吸引我们的项目是“雪域高原”,好玩又刺激。可是导游说:“身高140以上的同学可以,140以下的同学可以玩旋转木马噢!”“我的身高138,就差2cm,踮下脚尖不就好了?!”我心中暗暗得意,来个浑水摸鱼!于是我故作镇定地去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大家一个挨一个的,挤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挪到了安检处,我还没站好呢,就被安检人员给赶下来了。这下我可“火冒五丈”了!我气冲冲地骑上旋转木马,看眼前一匹匹木马,形态臃肿,神色呆滞……一颗心落到了谷底,糟透了。
温和从容,岁月静好。若我们的心静了,安宁了,就会闻到春风中从远方传来的树叶清香,感觉到花蕾在某一瞬间慢慢绽放……如此,平凡的生活,也会变得独有一番滋味,温暖,而又迷人。
草木染读后感篇四
第一次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是孩子读初一时,这本书是初中生必读书目,应老师要求就买了。孩子还没读我抢先看了,初读就觉得挺有意思,作者是一个活得比较通透之人,对凡事看得开,活得平和,虽然整天劳动改造,上山挖树坑、挑大粪,做的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可读他的文章却丝毫没有凄凄惨惨的情绪,没有抱怨与憎恨;有的只是闲云野鹤、行云流水的雅致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小惊喜。对于生活中的美,哪怕一星半点,哪怕只存在于犄角旮旯,他也能用自己的慧眼努力把它挖掘出来,让读者眼前一亮。这从他的诗中可见一斑:“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暖。”
他觉得“人们如果能够养成一些正常的爱好,具备文明素养,懂得亲近自然,知道欣赏美,就不至于去破坏世间美好的事物”。因此,他想通过自己的文章呈现自然界美好的东西,让人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懂得珍惜。
他写花草鱼虫,为的是让孩子知道、了解昆虫,对自然发生兴趣,因为大自然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时间最好也能玩玩这些昆虫,去观察它们会探秘到另外一个世界,不要整天沉迷在电子游戏里。他对昆虫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虽然寥寥几笔却栩栩如生:“瓢虫款款地落下来,摺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严丝合缝。”他的笔墨简单,通俗易懂,让你仿佛正置身花丛中,看见那个叫“瓢虫”的小姑娘精彩表演后谢幕的模样。他告诉孩子们,瓢虫也不全是益虫,也有害虫,比如十四星,二十四星。想想真是惭愧,至今为此,我只记得并刻进脑海的是从小老师告诉我的:瓢虫是益虫!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再去留意才发现,瓢虫竟然真不全是七星呢!
我不识紫薇,一直觉得夏天路边旁枝斜出的粉紫色花球美得很,甚是喜欢,后来通过读他描写的.紫薇竟然不知不觉配对上了!“紫薇的树干的外皮易脱落,露出里面的嫩肤,脱落后留下一片一片的青色和白色的云斑。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皱缩,瓣边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缺刻,分不清是几瓣,碎碎叨叨的一球,当中还射出许多花须、花蕊。”当我在路边再次相遇紫薇,就认定是它了!原来紫薇树还被叫做“怕痒痒树”,如果你用指甲掻搔树干上的嫩肤,紫薇还会枝叶俱动,让你仿佛看到一个娇羞的姑娘笑得花枝乱颤。
他用通俗易懂的手法描写巴根草,让人仿佛听到指绕草根拔断的声音。对于乡下长大的我来说,这是再熟悉不过了,学校的操场,田头沟壑旁,随处可见铺地的巴根草,坐在草地上,最喜欢的就是用手绕住它的草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扯,听草根齐刷刷断裂的声响,真是一种说不出的快感。至于为什么要时不时的去扯它,也许是农民的本性,痛恨它一棵就能蔓延一整片的生命力吧。
读他的书,就像是听邻居爷爷讲故事,温和又亲切。
草木染读后感篇五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间草木》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接触到汪曾祺写的小说还是在学“端午的鸭蛋”的时候,他朴素而形象,生动而有趣的语言吸引到了我。特别是描写吃鸭蛋的时候,写到筷子一戳,红油就流出来时,我的口水也跟着流出来了。于是我开始更多的关注他。
不出所料,《人间草木》这本书依旧是他那令人舒适的风格。他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常事,却比我们多了一双更会发现美的眼睛。像“故乡的元宵”这篇文章,他会发现故乡元宵时唱的歌前面都有个“格炸炸”,会发现烧香的老妈妈鞋底的牛屎,会发现外地没有的习俗“看围屏”,他的发现,都是些很与众不同的东西,别人在欣赏烟火,他在观察烟火的声音。这里可以体现出他的敏锐。
我最喜欢听他解说家乡的那些吃的。他喜欢先表示要解说的东西有多么多么著名,又有多么多么美味,哪些人爱吃,哪些地方有卖的。让我们了解到这些东西的名气以后,再一一道来。先是它的色泽,胭脂红的等等,再是它的吃法,烤着吃焯着吃等等。他简直就是个美食家,面面俱到样样俱全,豆汁儿,豆腐,手把肉,贴秋膘,栗子······朴素的语言更能让人亲切感受到美食。我想只有享受并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知道这么多。
再来就是他所描写的季节。夏天,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很舒服,他甚至根据栀子花香味太浓,让人难受的特点,再根据文人对栀子花的`评价,把栀子花拟人化,于是我们看到栀子花怒骂文人:“我就这么香!你管得着吗?”他用了俗语,读到这里,我感觉自己跟这篇文章更亲近了。冬天,在他们家乡里是非常愉快的日子。可以进入暖烘烘,幸福的被窝,可以睡懒觉,打牌,玩雪,做“年烧饼”。我在想,这些体验,几乎都是因冬天的冷而导致的,如果冬天不冷,想必会更快乐舒适一些。可在当地人心里,冬天被赋予了特殊的韵味。
汪曾祺的文章是接地气的,我从他的文章里读到了他自己,他是一个平和,友善,宽容,乐观,真诚的人,更是一个热爱家乡,生命与生活的人。我最后想起了他的一句话:
“生活,是很好玩的。生活,是充满希望的。”
草木染读后感篇六
就在今天早上,读完了汪曾祺老先生所写的散文集《人间草木》。本来想写个梗概给大家看看,结果发现编后记中写的很全,写出了汪老被草木动物观察的细致,也写出了情怀。那我只好没得写啦。转念一想,我也是一个颇爱草木的人。所以也就写写我与草木的二三事吧。
花里面我养过的花的品种搬着指头就可以算出来……但是我最爱家里的吊兰。我记得那还是上小学时爷爷送给我的一盆。嗯,到现在还活着!
有啥趣事呢?就是我家那盆吊兰本来好好的,后来不行了,叶子泛黄,有的枝条软弱无力。施肥浇水……都不管用,还是老样子。后来觉得是土壤不行了,我和妈妈就开始给花做手术。结果把土拿出来,把跟搬开,发现中间好大一个蛆。原来是它,换了新土,铲除了害虫。我的花自然健健康康,活到了现在。吊兰开花,花是白色的,白中带点绿,有着黄色的蕊。一切是那么淡雅素净,一切是那么有骨气。这也是我这么多年喜欢吊兰的原因。
我也喜欢竹子,同样也是喜欢她身上那股傲然挺立的气质,怎一个美字概括!
后来去了南方,见的花更多了,长在高高的大树上的,或者长在盆里面的,或长在地面上的,或者依偎在大树旁边的,颜色有紫的黄的红的白的……但是我更加觉得花应该种植在人比较少的地方,因为那样,少了喧嚣,多了几分安静,该赏花的人还是会去赏的。
汪老给《草花集》写了个序,还特别解释了一下草花不是花草,草花专指那些不名贵,但是容易种的花品种。随便把她丢在那个旮旯里,只要给一撮土就得。
最后啦,改编汪老的一句话做个结尾。
有的写,就写几个字;没得写,就空着,断断续续,长长短短。什么时候意犹未尽,就收场。当然我与小动物的那些故事也可以写成个《人间动物》但这名字些许就没那么雅致啦!
草木染读后感篇七
汪曾祺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这本书分为7辑,分别是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
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
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
草木染读后感篇八
感觉近些年来,对汪曾祺的评价越来越高。笔者不由得回想起第一次读汪曾祺的时候,在很小很小的年纪,读的大概就是《葡萄月令》这一篇章,印象最深的是汪曾祺的那种饱满的笔触,充实的内心,仿佛一切都不如面前的这串葡萄重要,仿佛所有的事情都是天高云淡,弹指一挥间。
这么多年过去了,重读汪曾祺,这种感觉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浓烈。参加工作之后的那种受到大环境影响的浮躁,看起来忙忙碌碌实则无所事事的日子,荒芜的内心和精神,疲惫又麻木的.肉体。所有的这些,在读到汪曾祺的时候,几乎一下子都消散了。
这次读《人间草木》,看汪曾祺讲花鸟鱼虫,看他讲天南地北。仿佛一下子人就静下来了,眼前的那点纷争都不在重要,平生之事亦不过尔尔。
人这一辈子,眼界要打开,胸怀要敞开,世事纷争固然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人人都不能避免的,但这人生也并非无趣到底。
有生之年,在众事中寻一心头好,一以贯之,余生皆可得趣于其中。
如汪曾祺,赏花,喂鸟,逗鱼。
人这一辈子,着实不容易。哪怕只是找到这一点点爱好,寄情其中,也不枉人世间走一遭了。
所以说,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像人间草木一样,想来也是极好的。
草木染读后感篇九
他说:“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难闻死人。”小时,上学前,放学后,就爱在乱草丛中钻,有时会不小心,沾惹上那些臭兮兮的臭芝麻,粘在衣服上怎么也挥扫不去,有时竟就带着那身臭气进学堂,好在那时有几个孩子没这样被臭芝麻沾惹过呢,倒也没觉得与众不同。
他说捉天牛,他们也以为天牛头上的触须有一节就有一岁。想其小时,捉到天牛,用绳子系在触须上,我们也是数它的触须有几节就认为它是几岁,如果刚好是十节的话,那是很高兴的事情,我们会很隆重的给它过生日,用很多的青草叶嫩树叶来做生日礼物。天牛是童年时期的好伙伴呢。
他说:“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枝头。”我有何尝不是呢,清晨在有鸟鸣做背景音乐的梦里醒来,听着熟悉的啄木鸟清脆的“笃笃”声,喜鹊的叽叽喳喳声,其它鸟儿婉转的歌唱声,一天就从此明快起来。尤其是早春时节,当几天连绵的冷雨后,一清早能听见窗外婉转清脆的鸟鸣,就知道窗外肯定是一个阳光的明媚,心情一扫几天的阴霾,仿佛所有的好心情都是鸟鸣所赐,听着就是那般的喜悦。
他说:“我爱逗弄含羞草。触遍所有叶子,看都合起来了,我自低头看我的书,偷眼瞧它一片片的开张了,再猝然又来一下。”似乎就是我小时逗弄含羞草的一幅白描,舅公家在阳台上养的一盆含羞草,每次去时,就会粘住不走,一遍又一遍用手指轻触柔嫩的叶,看她含羞的低头,不胜的'娇羞,竟怔怔。
他说昆明人家喜欢在门头上摆放一盆仙人掌以辟邪。我想起了我家门头上那一盆长得极肥大的仙人掌,倒垂着披挂下来,肥绿的掌叶,猝然开出极灿烂极艳丽的黄花,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那一片明黄,给游子一种熨贴的温暖。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酱醋茶来之不易。细一想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都指着人的那张嘴,这些也全都出现在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之中。
草木染读后感篇十
《人间草木》这篇文章的取材,是三种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表面上,汪老在写植物,但更深层的,无疑是在展示他的人生价值观。
例如写山丹丹部分,他通过老堡户之口讲出:山丹丹每长一年,便多开一朵花,这多么像人,一年多添一岁!还有这种植物皮实,容易养活。人要活得随遇而安些,不能太娇生惯养了。这部分结尾处,引出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和舞台上的歌星,未必知道山丹丹的这些特性,反而像老堡户这样的农民才懂!
第二部分写的是枸杞。枸杞一生是宝,春天的时候,枸杞头可以当野菜。夏末秋初,开花,可以观赏。随后,便结出果实,可以吃。这么看,有发现乐趣的眼睛,人生才丰富许多啊!
最后部分写的是槐花,莫名其妙的是,关于槐花的,却只有开头与结尾两句。大部分内容都在讲养蜂人的生活故事。其中,讲了花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女人的关系,以及女人与家中晚辈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只能用微妙来形容。给予与受赠的感觉,很暧昧的,读原文才能体会很深。
人间草木啊人间草木,人间就如草木,好多道理都摆在那里的。去发现它们吧,然后活得通透些,处理好身边的各种关系,这便是人间草木的含义吧!
若用一种食物,用来形容汪先生这篇文章的语言,我想到茶,而且是龙井茶,淡而回甘啊!不信?您读读看。
草木染读后感篇十一
寒来暑往,春去冬来,细细回忆起来,初读汪老先生似乎已经是一年前,但我仍清晰地记得汪老先生笔下的世界那样灵动,那样可爱,《人间草木》中的一花一树都别具风味。
汪老先生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草木眷恋着光阴,汪老先生爱恋着人间。这世间万物,都值得被爱,爱一直陪伴身旁的'亲人,爱倾情相助的朋友,爱一颗树,一束花、一只鸟,只要心中怀有爱意,世界就不会那么糟糕。
青春正好,相比于死气沉沉的生活,为什么不让人生更加精彩呢?鸟兽虫鱼、美食美景,只要肯去看,肯去发现,对世间万物抱有善意,他们也会回报以同样的温柔,当世界中充满了爱,人生就有了意义,这一辈子才不算虚度,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想到那个热爱生活,努力奋斗的自己,是多么可贵的回忆。所以,爱点什么吧,一草一木中蕴藏着繁华的世界,山海之间埋藏着闪烁的宝藏,爱点什么,这世间万物。
草木染读后感篇十二
《人间草木》有一个很神奇的地方,那就是这本书的序言,竟然是汪曾祺老先生的儿子汪朗作的序。不同于其他人比较官方、公派的序,这部序言,满满是儿子对老子之间的尊重和爱戴,犹如茶前饭后的唠叨,只言片语中流露着对老先生浓浓的思念。
可怜天下父母心,把儿女时时都放心上的,永远是父母。这几日回到家都比较晚,父亲总是留好一碗温热的稀饭,既能充饥,又能降燥热去火气。喝的是白稀饭,更是无声的父爱。
自己当了父亲后,才更能体会父爱的'伟大。女儿开学那天,遇到了让人揪心的小插曲,小孩与她奶奶上地铁时,因为人多走散了,女儿上了车,她奶奶没有上车。小姑娘很聪明,在下一站下车找到了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给我来电话。我的心在那一瞬间高度紧张,但理性又让我感动,感动她的成长和冷静。当我赶到那个地铁站,牵着她的小手时,一切又是那么的踏实。
父亲可能是少言的,可能不那么细心,但却是最深沉的。
草木染读后感篇十三
今年暑假,闲来无事读了汪曾祺先生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这本书分为7辑分别是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
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
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
草木染读后感篇十四
他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没什么,连起来就有味道。“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放在一起就像“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喜欢的地方就在此:简单、流畅,不娇柔,一气呵成。
汪曾祺作为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剧作家已是公认的事实,特别是他执笔的《沙家浜》家喻户晓。而我从知道他的名字起就把他当做散文家,读的第一篇文章是“大淖纪事”,说不出的散淡、精致,就连青石板的苔藓都滑爽地让人想念。
《人间草木》从大量散文中精选而成,最早的写于四十年代,大部分写于后半生,风格依然朴实,技巧臻于至境,很多文章我第一次读到。分别写了花草景致、各地风物、故乡美食、游记采风、难忘岁月、故人师长、平淡人生,篇篇都是精品。
写景是汪曾祺的长项,不枯燥、不艰涩,伴随着时代的印迹,老宅的每个角落都有奇特的故事。虽然过去了半个世纪,其声音、颜色、气味都已归于平静,但我们仍从字里行间看到从手心里滑过的岁月,想得起来都是温暖,怀旧的调子不可阻挡的在陷逸的老房子里漫延。汪曾祺写景怀旧的文章节奏缓慢,情景交融,叙事方法有点像旧小说。由于他熟读古文,文中比喻、怀旧、信手拈来,时不时跳出一些奇句、古句、拗句,风格如《梦溪笔谈》、《容斋随笔》。
写人的文章却情绪活跃、调子轻快,是一种极简的水墨摹写人物传统模式。一个个至亲人物出场,链接了他背诗、临贴、品茶、作画、写文的成长足迹,并理解其淳厚文学功底的源泉。
最喜欢他写美食和各地小吃的章节。偏偏他好象知道女性读者的爱好,只要提到美食,一定要细细介绍味道和制作过程,然后将成品认真形容一番,不但色彩斑斓还有立体感。
汪曾祺曾自谦地说写不了像伏尔泰、叔本华那样闪烁智慧的论著,也写不了蒙田那样渊博的长篇散文。他也不写抒情散文,觉得这个岁数感情过于洋溢,有点像老年人写情书,“不好意思”,所以他的散文都不长,“歪打正着”适应这个“快餐年代”的阅读习惯。短短的,散淡的小美文,读着不累,尤其适合春日午后散淡的阳光洒在身上,多数时候读着读着睡着了,在梦中体验“字字矶珠,句句灼灼”的意境。
草木染读后感篇十五
大地上的植物都有着独特的语言和丰富的经历,等待我们去了解它们的习性,问问它们的姓名。只是,我们的脚步总是从树荫下匆匆掠过,偶尔眼眸会停留在花朵上,但也是被它美丽的霓裳吸引,少有心灵的倾听与沟通。
但我相信这个世上有怜爱草木的人,怀着一颗善良、敏锐、智慧的心灵,从发现四叶草开始,在季节里品味生命的鹅黄,寻觅南北菩提的禅意,到林中欣赏白皮松的舞步,采撷秋叶上滑落的诗行。一场场花遇,终识得草木心。
这本《草木皆喜》便是他用心与植物沟通和交流的记录。书的封面是淡淡的草绿色,画面是葱茏树木下一个头戴礼帽的背影坐在一张长椅上。我看不到他的面容,但整个画面的氛围是让人静默和沉思的。在这个寒冷的.冬夜,还没来暖气的屋子很清冷,而这本“二十一世纪城市人的植物学手记”如一杯袅袅散发着热气的清茶温暖着我。在作者莫幼群先生的带领下,我认识了“与魔鬼打交道的草”,“带刺的思想家”,知道了印象派大师莫奈最钟情的是睡莲和干草垛,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喜欢用花草使自己的文章蒙上一层唯美的色彩。而更感动我的是作家与植物同悲同喜的灵魂。他说“有时读到植物的名字,就不由得眼睛一亮,听到歌中有植物的名字,身体也不由得打一个激灵,似乎通向某个神秘花园的通道被打通了”,他还说“我有幸观赏了它们绚烂的起点,更有幸品尝了其甘美的终点,夫复何求?”
这是一个真正的热爱植物的人,他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去结识花草树木,他的情感都寄予在植物中。而植物同样给予他感悟:“从合欢到忍冬,只有短短的几十米,而从欲望到隐忍,我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古不乏真爱植物的人,也不乏懂得花草的人。“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梅妻鹤子”的林和靖。而这本书的作者“老末”也同样是这样的人。我在他的《草木皆喜》里收获着,欢欣着,并荣幸通过博客结识了他。
淹没在滚滚红尘,我经历和看到人心比植物善变和冷酷,“感恩”是需要来“过节”的。在我所知,植物比人懂得感恩。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秋翁遇仙记》,大意是讲一个叫秋翁的老人种植了片牡丹园,他在晨露还没消散时就到园中施肥,在夕阳西下时还在园中除草。他几乎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爱都寄托在牡丹花上。因此,他种植的牡丹闻名十里城乡。但是,一个恶霸想抢走牡丹园而诬陷和棒打老人,老人种植的牡丹花显灵了,牡丹仙子惩治了恶霸,牡丹园也得以重归爱花的老人。若说这毕竟带点神话的话,现实中植物救治人类的绝不是新闻而是事实。比如沙漠中沉默的仙人掌,黄风中屹立的胡杨林,奉献给人类的不仅仅是物质更是精神:那种忍耐,坚韧,不畏强暴的高贵品性。在五六十年代粮食缺乏的时期,那些榆钱、槐花、芨芨菜、马齿苋是保命的粮食,有多少人因为这些食粮而幸存于世?而甘草、当归、藿香、薄荷,这些有着美丽名字的中草药是治病救人、保佑健康的好植物。
植物比人类活得简单而丰富。它们索取的极少,阳光和水分足以生存;它们用温和、纯净的目光静观世间沧桑、风云变幻,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百年甚至千年的阅历足够它们炫耀或四处传播所见所闻,但他们始终静默着,安静而高贵的静默着。大象无形,大爱无声,它们值得让人类学习和敬仰的。
植物更给予人类太多的启示。在今年6月去神农架的路上,我透过车窗看到对面山中葱茏的树木。其中有一排排高大挺拔的巴山冷杉匆匆掠过。导游介绍说这种美名为“站岗树”的杉树被当地人戏称为“不要脸树”。我们仔细一看,这些树果真是外皮脱落,裸露出光滑的树干。导游说它正是以不断脱皮积蓄养料来维持生存。有舍才有得,失去有时是为了更好的活着。植物不愧是人类的老师!
与植物为友,实在是一种福气。“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这些丰富而美好的气质品性难道不是我们渴慕拥有的吗?常与之为邻,为伴,为朋友,为知己,即使难得其神韵之满,也可得其一二之味道吧?我也是个热爱花花草草的人,曾经在野外看到一朵小野花而心欢,曾经将一枚枫叶捡拾起存放在书的一页,而此刻,在我写这篇文字的电脑桌旁,“带刺的思想家”仙人球正陪伴着我。
一树一格调,一草一传奇。人们也终于明白植物的丰富与珍贵,而倡导“植物化生存”。植物化生存不是清心寡欲,逃避世俗。而是用一种内敛,清净,和谐的生活方式取代肤浅,浮躁,张扬的生活方式。用植物的情感方式取代动物的情感方式:动物身体亲密接触而灵魂背离,植物在大地上独自生长而根在地下紧紧的连在一起!
像植物一样简单生活。
草木染读后感篇十六
汪曾祺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这本书分为7辑,分别是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
今天,我来到了胡天宁家。听金老师说,中国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名叫汪曾祺。说着,还拿出了这位作家的一本书——《人间草木》。
这本书有着淡黄色的封面,封面上画着一丛竹子和一块竹石,看上去与我以前看过的儿童故事书完全两样。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看到一篇文章——《夏天》。果然,与我以前读过的儿童文学完全不同。
这本书中的文字简洁、深奥。比如:“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就概括了作者一个早上干的事,就像对联一样,或者是五言诗中的两句。
说它深奥,比如:“此吾乡所未有。”这句话,听金老师解释了我才知道,意思是“这是我们家乡所没有的。”
其实,简洁和深奥是相辅相成的,简洁了就会深奥,而深奥的文字都会很简洁。
慢慢地,我开始读出一点意思了……。
我最喜欢蹲在草地上看小虫子吃东西,跳来跳去,听它们唱歌。
有了这些虫子,夏天就变得更有趣了。我想如果汪曾祺也看到了这些虫子,一定会写一篇更精彩的文章。
汪曾祺笔下的夏天是有情有趣的,而我生活中的夏天也正是如此有意思。
感叹自己的无知,汪曾祺,一位着名的作家,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对他是一无所知,真是很惭愧!汪曾祺(193月5日—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着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终于买到了他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
草木染读后感篇十七
我是开始养多肉,也算有一定的肉龄了。刚开始只有几盆,也不知道名字,更不会伺候,惹得肉肉们一个病恹恹、也没有状态。所幸我是冬季入坑,肉肉们虽然是冬眠、没甚么状态,也好过夏天大面积的死亡。那时候什么景天科、长生草,都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很好看、很萌,很喜欢就买下了;对配图和选盆基本都是白丁。
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不要养死,后来慢慢知道了一些多肉知识,开始叶插也开始尝试、品种也多了一些、还搜罗了不同的器具,楼下捡的塑料盆、回家拿的竹子,直到一发不可收拾。。。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看肉肉,神马浇水、换盆,简直是单调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会为了叶子发芽而开始,会因为不出状态郁郁不欢,会因为换了盆而充满期待,一到休息还会跑到附近的花鸟市场去败家,肉肉们给我的生活带来别样的色彩。
有过很爱很爱的品种,比如玉蝶、子持、山地、女雏等等,然而从没有不爱,也不会偏心。那时候刚刚入得玉蝶,到手的第二天就上了盆,放在朝北的阳台,兴奋的拍了好多照片,然而还没服盆就死了,害的我难过了好久。还有特玉莲和女雏,都是大普货,别人瞧不上,我却十分喜欢,特玉莲特别皮实,不需要太费心就可以长得很好;表面有百分,形状像菊花,而且很容易暴小头。女雏呢,就像是害羞的姑娘,喜欢成群结队、又总是面带绯红。
人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在我这里,多肉,或者说植物更确切,都是顶顶有性情的,你对ta付出越多,ta必报以最美的样子。每每搭理植物,我能自己在阳台待两三个小时,有时候衣服都汗湿了,但心里是开心的,这是我的独家花园;等到花开,香满室内,就是收获,这就是我与植物的缘分!
实习神父(中)。
小樱脱力的.看了他一眼,有气无力的说道,“我救你只是因为鸣人罢了。”小樱的话音刚落,敲门声便随之响起,屋内的两人皆是一怔,同时望向门口。他们死死的盯着门,好像怕它会自动开启一样,宛如两只惊弓之鸟。两人谁都没说话,只是安静的看着门,可是那敲门声却毫不馁,依然执着的响起。
草木染读后感篇十八
那天夜里,下着小雨。随手合了书本放在桌前,伴随着思慕人间草木的雨的情怀,我在窗边大梦一场。
一位少女,清逸出尘,入我梦来。“缅桂花是雨季的花。”她说。雨帘密密的叩击着房瓦,水雾把她的发髻都沾湿了,窗棂边滚下几粒水珠,我倚着栏杆去听雨声,思绪飘远。
初春的雨,没有洋洋洒洒,也没有润泽大地的意思,就突然降临了。石阶下,藤架旁,满园新鲜,雨声作响。不由得想起书中昆明的雨,明亮,丰满,易使人倾心,也极易萌生向往之情。
雨声听得倦了,再把书合上时,雨季的花儿,雨季的菌子,雨季的婀娜多姿,也就全数煎进了茶汤里,细细的啜饮了,甜到心坎儿里去。
不是的。不是的,她说。草木本来就是至情至性之物,至少在此间如此。那隋唐盛世的琼花,为了不让昏君观赏而自行败落:严冬中的牡丹,违抗女皇而被迫迁入洛阳。相比之下可是世上有情之人的楷模。
“你讲的那都是传说,草木既不能动,又不能语,怎个至情至性法?”我笑道。无甚道理。她有些恼了,声音就盖过了雨声,像细碎的木香花。
你看那竹林,自顾自密密的长起来,可曾阿谀奉承?那腊梅,大雪中朵朵的绽将开来,她是弯腰了,还是低下头?我又不同你顽,草木的精气神可远远超过你们的所谓正人君子,自成你那“世间”,也说不定。
自成世间的草木?虽然荒谬,到也真实。我心不在焉的叩着栏杆,看着雨幕渐渐停了。满园春色也都醒过来,绿起来,葱葱茏茏,草木人间。
人间草木,写着草木人间,人间本是嘈杂的喧闹着,草木的干净又平添一笔清香。这是游离于世外的香味儿,也许我们缺的就是这点儿清净罢。
栀子花头的纯白呵,有款款清香自花架间飘荡下来。一缕阳光从玻璃窗间划过,我睁开眼睛。终归是又回到了人间罢,梦里人间草木,那般超然,大概也只有汪老先生可以成全并倾注于作品中。
枕边是一朵开得正盛的缅桂花。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57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