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教案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和任务。这个教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活跃了课堂氛围
掷实心球三年级小学掷实心球教案篇一
教材第8页例4、例5,“练一练”和练习二第1、2题。
1、经历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个几”和“倍”的联系。
2、在认识“倍”的教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立“倍”的概念
圆片数个,例5花图、线段图等。
1、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
(1)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4个,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2)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要摆2个3,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3)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1、老师演示:第一行圆片摆了3个,第二行摆跟它同样多的3个,这时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圆片的1倍。请你也来摆一摆: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1倍。
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边摆边想:1倍该怎么摆?
3、题目要求我们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请你想一想接下去该怎么摆?(学生动手操作后)谁来说一说第二行圆片摆了()个()。
4、完整地说一说: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了2个3。
5、如果老师要求你们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又该怎样摆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并完整地复述: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摆了()个()。
6、巩固练习:
(1)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学生先独立摆一摆,再说一说。)
(2)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学生独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说一说。)
(3)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摆了()个()。
(4)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摆了()个()。
1、教学例5
(1)直接出示例5。
(2)谁来说一说:菊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倍。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完整地说一说: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个2朵,菊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2、教学例4
(1)出示例4。
(2)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
(3)谈话:如果我们把灰带子的长看作1份,花带子的长就是这样的4份,(老师边讲边将花带子与灰带子进行比较)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4倍。
(5)在灰带子的后面加上一段。
1、白皮球
花皮球
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倍。
2、学生独立思考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谈话:老师要求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给白皮球加上一段)
4、请你也来设计一道类似的题目,同桌一个人出题,另一人根据同桌的意思画一画,摆一摆,再说一说。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掷实心球三年级小学掷实心球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学具准备:移动学具板、作业纸教具准备:移动示范板、课件教学过程:
这一组同学在套圈比赛中,谁获得了胜利?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二、自主探索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1.引起争议,探求公正的策略。
小结:7是男生组的平均成绩,也就是6、9、7、6这组数的平均数。6是女生组的平均成绩,也就是10、4、7、5、4这组数的平均数。
6.新课小结,揭示课题,体会求平均数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感受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第2页/共4页平均数的用途可大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处处要用到平均数,你们瞧!这里是有关平均数的一些资料。1.盐城去年全年平均气温在18摄氏度。
2.盐城市某小学三年级有10个班,平均每班人数为47人。3.小明的语、数、外,三门考试,平均成绩为92分。4.盐城市某小学三(5)班同学平均年龄为8岁。现在我们就带着新朋友平均数,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四、巩固强化,拓展应用1.移铅笔(93页第1题)。
目的:体会移多补少的思想,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2.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94页第2题)。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第3页/共4页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4.综合性训练:
目的: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训练学生根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分析数据、有根据预测的能力。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五、全课总结(略)。
第4页/共4页。
掷实心球三年级小学掷实心球教案篇三
用自己的眼睛看,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儿童化的语言,既贴近孩子的生活,通俗易懂,学生一定会很喜欢的。
知识目标:独立学会要求掌握的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学习运用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1.注意“帮”的结构;“待”是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学习冒号的用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小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2.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课件出示)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a.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b. 扩词。
含苞待放 滑稽 自由 一片叶瓣 一只苍蝇 一头牛 一匹马
c.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一幅画)
(三)师生交流。
1. 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课后延伸: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生字?
2.重点师范写以下几个字:故、级、粉、板、事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事”字的横要注意有变化。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用“事”组词。
二、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
1.平常你最喜欢什么老师上课,为什么?
2.读了红马的故事,说说文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3.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不仅你们喜欢,他的学生们更喜欢?
4.喜欢他什么?从哪些词句读出来?
三、朗读指导,读中品文。
1.引导学生读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感激,为我大胆创作得到肯定而惊喜、自豪。
四、引导学生说出冒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
1.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表示提起下文)
2. 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用于总说后面,表示分说。)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学看到了我的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今天听这位老师上课,感觉很欣慰。因为和她以前的课堂比起来,觉得有较大的改观。
一是学生上课的状态很好。与她以前学生明显不一样的是,学生上课眼睛里开始有亮晶晶的东西了,眼神里流露出的对语文的喜爱,对学习的兴趣让我倍感高兴。
二是教师教学内容的安排饱满了,一堂课基本完成了全课书的学习。而且教师比较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尤其是那个冒号的学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出现了一个冒号,教师问学生发现冒号的作用没有。然后让学生翻开新华字典告诉学生,新华字典不光查字,还告诉我们标点的用法。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到冒号的三种用法,并知道了在这句话中的用法。我看了看,学生基本上人手一册字典,想想有时在某个班想找一本字典也找不到的情况,觉得教师如此重视工具书的使用和指导对孩子将是终身受益的。学以致用,教师马上出示一段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的一句话(含有冒号),让学生加标点。学生通过这样一个来回的学习,对冒号的认识一定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三是朗读的指导。不论是开始教师的范读,还是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读书,都很有实效。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以“趣”字作为教学的核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觉得有趣的地方,然后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教学流程固然清晰,但是我觉得这个核把握不是很准。看看书中这几句话。
“美术老师常常让我们自由画画”。
“画什么都可以”。
“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很好,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学生读这篇文章应该不仅是从文中感受到一些有趣的东西,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这位教师看似随意的教学中蕴涵的一种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创作,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这种对自由的追求贯穿在文章始终――我手画我心。学生在这样的美术课上,毫无约束、自由驰骋,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作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在充分地享受这样独立创作、自由创造带来的巨大的快乐和幸福。
“马为什么是红色的?”
“因为赛跑很热嘛!”
听着这样童稚的对话,你不由得对这样充分章显个性心灵的课堂心向往之。难怪作者说“我喜欢上美术课,最喜欢自由画画”。
如果对课文能有以上的理解和把握,我想老师再来设计教学时一定会另有一番天地。
掷实心球三年级小学掷实心球教案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习尖、只2个生字,及新偏旁小字头。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我看见……”的句式说话。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课件、轻音乐的磁带、学生准备画画的工具、本课生字。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认读生字。(做找朋友的游戏)。
s:行!
众s: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众学生边拍手边唱,点几位学生上讲台找朋友)。
s1:船轮船的船,左右结构舟字旁。船就是我的好朋友。
众s:船轮船的船,左右结构舟字旁。船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s2:……。
众s:……。
t:小朋友真不错,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大家认识了。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小朋友表现这么好,汤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请小朋友闭起眼睛。(课件出示晴朗的夜空图,星星在闪烁。同时教师钢琴弹奏《闪烁的小星星》)。
2、可以睁开眼睛看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请学生自由说)。
(随机可以理解“闪闪的”这个词语。)。
3、一起唱《闪烁的小星星》学生可以自编动作。
三、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1、满天都是小星星多美啊!可是,好象缺了点什么?(点击课件夜空中出示一轮圆月)有时候月亮是这样的。(再点击课件夜空中出示一弯新月)有时候月亮又是这样的。
课文中的月亮是哪一个?
(随机教学“弯弯”)。
(1)我们也画一个弯弯的月亮。(师生一起画)。
(3)学习生字“尖”。
a、读音jian。
告诉是一个三拼音。
b、上下结构。新偏旁“小字头”
c、看着老师书空,自己学着进行书空。在作业本上写上两个尖字。
(4)、弯弯的月儿两头尖,请在在月儿尖的地方写上一个“尖”字。
2、请你说说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弯弯的?
(小桥、香蕉、小河、眼睛、嘴巴、小船……)。
3、瞧!(出示课件月儿与小船重叠),你想说什么?
对了,弯弯的月儿就像小小的船!这船的两头也是……?
4、打开书本,说说你们刚才学会了哪一句话?
5、一起读,你认为应该怎么读?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们在读课文时要做到声音响,不丢,不加字,字音要准确。
示范读——齐读——那男女生对读——指名读——评议。
(二)、学习课文第二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1、夜空这么美丽,怪不得有一位小女孩,托着可爱的小脸蛋儿,望着两头尖尖,像小船一样的月亮,出了神。(课件出示一位小女孩遥望着星空,嘴巴里还嘀咕着:我要是能上去那该多好啊!)。
2、小女孩说着说着真的飞上天空了。(课件出示小女孩坐在月亮上,慢慢飞上了天空)这个小女孩就是课文中的“我”
3、我在小小的船里坐,说说是怎么个坐法?我们边坐边读(让同学们在座位上研究各种坐,边玩边读)。
4、这位小女孩,坐在月亮上看见了什么?
什么叫“只看见”?——其他都没有看见。
5、学习“只”
a、读音zhi。
告诉是一个翘舌音。
b、你来分析一下,怎么样来记住这个字?
c、看着老师书空,自己学着进行书空。在作业本上写上两个尖字。
7、练习叠词:星星是闪闪的,天空是蓝蓝的,船儿是……,你还能说出这类词吗?(红红的太阳、绿绿的小草、轻轻的云、黄黄的梨…………)。
8、打开课文,说说你刚才学会了哪一句?
9、一起读,你认为应该怎么读?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我们在读课文时要做到声音响,不丢,不加字,字音要准确。
示范读——齐读——那男女生对读——指名读——评议。
四、指导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你瞧,夜空多美啊!蓝蓝的天上闪闪的星星对着我们眨眼睛,小女孩在这么美丽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请你为图配上音,把天空的美读出来。
1、自由找朋友,读给他听。老师提一个要求,你要读得把旁边的同学带上蓝天。
2、集体读,指名读……。
3、小朋友读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让你们听一首歌,如果你们会唱就跟着一起唱好吗?(放小小的船的音乐,学生跟唱,实际为背诵)。
4、表演读(指名、集体)。
五、练习说话。
1、这么美丽的夜空,小朋友想不想到月亮上去?
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要出发了。好,我们一起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一闪一闪的星星,在向我们眨眼睛呢!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插,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去。(放音乐)。
你是不已经在蓝天上了?是不是已经坐在月亮上了?
2、小朋友可以睁开眼睛,瞧一瞧,你在哪里了?哈,小朋友已经飞上天了,已经坐在小船里了,让我们在月亮上愉快地唱《小小的船》(课件出示全班小朋友把学生的照片进行处理乘着月亮慢慢飞上天)。
3、想想坐在月亮上,你会看见什么?如果向下看会看见什么?
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课件出示)。
(闪闪的星星,白白的云、长长的火箭……)(长城、黄河、长江……)。
4、小朋友看到得真多,我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2句。
六、想一想、画一画,趣中求新。
1、夜空多美丽啊!你想把他画下来吗?先说说你想画什么?
2、指导画。
请你把自己看到的、读到的、说到的、想到的画下来。请你用手中的画笔画出21世纪的太空美景!(学生在音乐中作画)。
七、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0课小小的船,又认识了两个生字和一个新偏旁,还理解了这首儿歌的意思,进行了一次愉快地夜空之旅,看见了美丽的夜空。希望小朋友学好了本领张大后,也到宇宙中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掷实心球三年级小学掷实心球教案篇五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3、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掷实心球三年级小学掷实心球教案篇六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略读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感受人们对小燕子的关心,受到关爱生命的教育。
2.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感受能力。
运用略读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ppt课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一共有几个角色?主要人物是谁?(田田和韩奶奶)你觉得她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关心燕子的人)从哪些句子或词语能体会出来呢?用什么方法能很快的找到呢?(略读,抓重点句、关键词)
二、精读感悟运用略读
1.学生自由读文,围绕“田田”,感悟内心
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体会到的?
预设如下:
(1).“小燕子饿了,燕子妈妈出去找食,什么时候回来呀?”
(2).“如果谁把它关上,燕子妈妈衔食回来就进不来了,小燕子会饿死的。爷爷,我们想想办法吧。”
(3).“二楼韩奶奶家离燕子窝近,我们跟韩奶奶说一声,大家共同看着这扇窗户。”
指导朗读:想出办法的田田一定激动不已,读的时候一定要带着激动的语气。
(4).田田“抢先说”说明她很着急。
2.自由读文,围绕“韩奶奶”解读文本
学生汇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韩奶奶也很关心小燕子一家的?
(1).“韩奶奶正站在门口”可以看出她也十分担心和关心,担心的是窗户被关上,关心的是小燕子被饿坏了。
(2).“有一天窗户关上了,燕子妈妈的叫声跟哭声一样”,
追问:韩奶奶听到后什么感受?为什么会这样想?这叫什么?(将心比心)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将心比心”的含义。
4如果你是小燕子,听了他们的谈话和想法,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加深理解和教育】
三、回读课文积累背诵
1.是啊,人关心动物,动物也同样会回报人类,我们应该和睦相处,那样,我们的家园才会更美好,就让我们重新回到课文,再次感受一下田田他们对小燕子的关爱吧!自由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背下来。
燕子回家的路
小燕子饿坏窗户关上
田田:焦急担心
关心
站在门口
韩奶奶:担心等待
掷实心球三年级小学掷实心球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9~51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
2、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让学生猜是什么节目,在什么时刻播出。
2、呈现新闻联播片头视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初步揭题。
3、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尝试着说说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组研究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讨论喜欢哪种记时法。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初步了解转换方法。
三、互换。
1、学习把24时记时法转换成12时记时法。
2、学习把12时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四、强化零时。
1、出示直线,指出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要求在直线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时刻。
2、讨论一天的时间从几时开始。
3、小组讨论关于0时的几个问题。
五、回顾与质疑。
1、回顾上述学习过程,让学生谈谈收获。
2、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
六、应用。
1、讨论银行营业时间。
2、讨论火车票上的发车时间,以及去火车站的时间。
七、游戏。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时刻。
掷实心球三年级小学掷实心球教案篇八
1、你认为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做什么?(读书,把书读好)
2、学生自由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1、解题:题目中的“这”指___,“我”指___。
2、谁来介绍一下居里夫人。
(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波兰人,在德国工作,发现了镭元素,制造用的,两次获诺贝尔奖等)
3、谁来介绍一下老妇人。
(白发苍苍,坐在轮椅上)
1、文中还有什么东西很重要?(板书:鲜花)
有多少鲜花?板书:一大束。
比较:一大束与一束、一朵
2、形成板书:把一大束鲜花献给。
3、练习:
人们把一大束鲜花献给居里夫人,是因为_______。
读第2自然段,哪些地方看出人们对居里夫人的尊敬?
讨论、朗读指导与练习。
4、练习:
居里夫人又把一大束鲜花献给老妇人,是因为______。
读第3自然段,哪些地方看出居里夫人对老妇人的尊敬?
讨论、朗读。
5、有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学习第1句“这位老妇人是谁?”
(1)这是什么句?
(2)应该怎么读?朗读练习。
(3)谁在问?
(4)人们为什么这样问?
板书:人们想:________________。
3、居里夫人怎么说?深情什么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居里夫人的话。
4、学习第3句
(1)重点词是哪一个?“肃然起敬”是什么意思? 哪些地方说明“肃然起敬”?
(2)谁对谁肃然起敬?(人们对老妇人和居里夫人)
(3)练习:
全场的人对老妇人肃然起敬,是因为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居里夫人肃然起敬,是因为_________。
5、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1、你觉得居里夫人是怎样的人,她哪一点最值得我们学习?(成名后仍不忘小学老师)
2、你能这样做吗?
3、练习:
(1)今天,你是我小学的老师。
(2)明天,你__是我的老师。
(3)10年后,你__是我的老师。
(4)不管何时何地,你__是我的老师。
完成作业本第4、5、6、7题。
板书:
这是我小学的老师
老妇人 尊敬 居里夫人
鲜花
人们
人们把一大束鲜花献给居里夫人,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里夫人又把一大束鲜花献给老妇人,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老妇人肃然起敬,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居里夫人肃然起敬,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你是我的老师。
明天,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
10年后,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
不管何时何地,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
掷实心球三年级小学掷实心球教案篇九
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
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读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读着诗题,你知道了送别的什么?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
4、过渡:那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由读)。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首句),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别样:特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1)重点理解:无穷碧。
理解一:照应接天,指范围广。
理解二:指绿的程度。很绿很绿,绿得难以形容。
理解三:也许是指有很多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2)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样的美景?课件欣赏(远景),读好“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小结:是啊,满池的叶啊,满眼的绿呀,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
(可以说说荷花在阳光下的照耀下的颜色、姿态等。)。
(1)重点理解:别样红。
理解一: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
理解二: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3)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体会到这一美景?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6、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说——(引读,课件)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是诗人由衷地赞美,谁来赞一赞?你能用自己的话赞一赞吗?(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
前两句说六月中的西湖,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他与林子方的感情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后两句说满湖的荷叶一直绿到天边,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娇艳红润。也就是说诗人与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满湖的荷叶一样,友谊一直连到天边,像荷花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红得发亮、红得似火。
总结:说得真好,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诗在景色中寄予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手法叫:以景寄情(板书)。
2、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想送别的画面,然后谈谈自己读到的是诗人一份怎样的情。(学生自由朗读、品味)。
预设:
祝愿你前程如接天的莲叶一样无穷碧,事业像映日的荷花一般别样红。(我感受到了祝福之情)。
你前程似锦,我真为你高兴。(我感受到了高兴之情)。
西湖的景色这么美,你还是再逗留几天,好好地欣赏这西湖的美景吧。(我感受到了眷恋之情)。
六月西湖的景色在是这样美,你要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今天的送别之情。(我感受到了惜别之情)。
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最的四个诗人之一,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让我们把这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记下来吧!
1、生自由背诵,指名背(2-3生),齐背。
2、诗可以读、可以诵,还以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吧。听一遍,学唱一遍。
七、联系生活,学写诗句。
1、老师相信,我们心中也有一片美丽的风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景色?
内容:选取典型景物。
形式:对仗、押韵。
总结:我们哪一个季节的景色都可以写,但注意,一定要选取出最有特色的景物来写,如果能对仗和押韵更好,不能的话也不要紧,但注意要把景色写美了。
3、仿写优美句子。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教师巡视。
出示:
掷实心球三年级小学掷实心球教案篇十
科学概念: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简单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洁精、1块玻璃、3个滴管(或吸管或塑料勺)、一张实验记录表。
给每个学生的材料:一张维恩图。
【教学过程】。
一、设计流动比赛。
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科学概念: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并展示上节课的维恩图)。
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它们流动的快慢一样吗?
3、有什么办法证明?
师引导:如果要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进行一场公平的液体流动的比赛。
4、设计“流动比赛”的方案,小组内成员交流:怎样做才能保证流动比赛是公平的?哪个方法,为什么?讨论后确定一个比赛方法。
5、全班交流比赛方法,围绕“保证比赛的公平、可行”进行讨论,鼓励生生质疑,完善比赛规则。
二、实验、思考。
1、请小组成员根据自己选择确定的方案进行流动比赛,并记录。(师要提示学生重复做几次实验)。
2、全班交流,汇报,包括:一共进行了几次实验,实验的结果如何,每次实验的结果都相同吗,大概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不一致等。
3、思考:液体的流动快慢跟什么有关?
三、液体、固体比较。
1、师让学生关注以板书的水和食用油的维恩图记录,明确水和油具有的共同特点,并思考洗洁精是否同样具有这些特点。
2、小结:三种液体的相同点,固体具有吗?固体和它们相比,有哪些不同?师生讨论交流,完成固体和液体比较的维恩图记录。
3、讨论交流,对于“水是怎样一种液体”,我们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科学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2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1个水槽。
给每个学生准备:
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1、导入:水是一种液体,你们知道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
这些液体是否都一样呢?今天我们以水和食用油为例,进行研究。
2、学生观察:提供给每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维恩图中。(提示: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
3、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师板书展示。
二、滴液比较。
2、生猜测,并讨论: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师适当提示:每一次将液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靠,需同时多滴几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演示;要注意观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体上后形成的形状是否一样)。
3、生实践,将观察到的液滴状态画下来,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体上。
4、展示学生的记录,并交流讨论。
三、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1、师:水和食用油相比,那种物质更重?我们有什么办法比较?
2、生交流方法,并讨论、判断方法的可行性。
3、提供材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判断水重还是食用油重。(这一实验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演示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并尝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5、请学生将观察所得的结果补充到维恩图中,师补充到板书中。
四、借助多种容器,进一步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
1、师演示,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一些形状不同的容器中,请学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生交流、小结。将两者的相同点补充到维恩图中。
五、总结提升。
1、全班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重点讨论它们的相同之处其他液体也具有吗?这些相同点,固体具有吗?
2、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于水是怎样的一种液体,你们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科学概念: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
1、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请学生猜测,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2、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为什么这么想。(师可适当提示前面所学的关于水的特性,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等,鼓励方法的多样性)。
3、交流讨论,比较不同的方法,选择操作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4、生实践操作后汇报结果。(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比较水多多少。
2、学生讨论测量方法。
预设2:生可能一时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师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盖等材料提示、引导,交流这些材料可怎么用。
3、自制刻度线测量。
1)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有什么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
2)生实践:自制的刻度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再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
测量的结果相同吗?
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呢?
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三、认识并使用量筒。
1、师介绍量筒,并提示“测量要求”,问:
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和我们自制的刻度比较,有哪些区别?
为什么量筒要平放?
为什么视线要与液面保持水平?
2、请学生用量筒测量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量筒,或上课时间不够,可采用教师演示方式进行)。
3、师:你们知道这样一瓶矿泉水、一桶食用油有多少吗?(出示食物或照片)这个数值就表示了一瓶矿泉水或一桶食用油的体积了。
4、师:5毫升水大概是多少呢?
掷实心球三年级小学掷实心球教案篇十一
:教材p105、106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4题。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直尺1把,三角尺1块。
1、下面图里哪些是线段?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图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线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书课题)
1、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让学生观察数学书的封面,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边指一周。
提问: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黑板的面,教师指一指。
(2)出示:长方形纸片。提问:这张纸片的面是什么形状?
提问:长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
(板书: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3)提问:平时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状?(板书:正方形)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纸片。
提问:正方形也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认识长方形。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引导学生对折。先说明“对边”,并让学生自己指一指哪些边是对边?
学生对折,得出: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用尺量一量,长方形纸片上4个角都是什么角?
提问后板书:都是直角。
(3)你能总结出,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4)说明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指一指。
3、认识正方形
(1)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跟着了老师折一折。
(2)观察一下正方形纸片,正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
(3)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条边有什么关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个角有什么特点。
(4)你能总结出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书:四条边,四个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说明正方形的边长。提问: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4、总结特征。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练习二十三第4题。
掷实心球三年级小学掷实心球教案篇十二
认知:认识课本生字7个。
操作: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找出反映新型电影特点的句子,读一读。
情感:了解新型电影造型新,放映新的特点,知道科技的进步,新型电影的诞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创新:根据课后练习,也可自设内容开展想象,为新型电影创设情节。
1.继续培养良好的默读习惯,作到不出声、不动唇,边读边思。
2.用各种方法学习新型电影的特点,并找出有关句子感情朗读
根据练习,展开想象,说说哪些情景能拍成新型电影,注意用词准确,说话连贯、通顺。
一.结合旧知,引入新课
1、还记得电影是谁发明的吗?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影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新型电影层出不穷。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丁丁和小林一同到球幕电影院去了解一下。
3、出示课题
(1)指名读课题:辨析:型――形
(2)齐读课题,感知全文
二、学习字词,完成练习
1.用你自己喜欢的朗读方法,读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些什么?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雁:双人旁;隙:右上是变形“小”
说出“窄”的反义词。
3.老师想考考你们的眼力,看看下面各组字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区分它们,然后组成词语:
板()形()飘()错()
扳()型()漂()措()
4.刚才,小朋友们都表现出色,现在请你们看课后练习2,注意形容词与名词的正确搭配。
红通通的天
蓝蓝的猴子
刺耳的苹果
调皮的叫声
三.学习课文
1.刚刚我们初读了课文,对新型电影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新型电影究竟新在哪儿?有何特点呢?请你默读课文,找出你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注意默读的要求。
2.交流
(常见的电影院是四四四方方的,而这个电影院却是半球形的,造型独特新颖。运用比喻:像一只巨大的碗反扣在地面上,语言生动形象。)
(2)大厅里亮堂堂的,地板像个巨大的盘子,中间低四面高。
(大厅的.设计与众不同。比喻:像个巨大的盘子。这个盘子中间低四面高。补充介绍:这个盘子的底下还有弹簧,根据剧情,这个大盘子还会动起来,让观众感觉置身于影片的场景之中。)
(3)天花板就像那蓝蓝的天空。
(比喻:像蓝蓝的天空。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结:这个电影院造型新颖,不同于一般的电影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句,使文章更加生动,让我们仿佛真的看见了一座新型的电影院。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方法,巧用比喻,把事物介绍得生动形象。
板书:造型新耳目一新
(4)四周的银幕上出现了彩色的画面,连天花板上也出现了朵朵漂浮的白云,成队的大雁从上面飞过。
(这个电影院的放映形式也很新,有声有色,让观众感觉就在影片之中,真是――-身临其境)
(5)这时候,飘来一阵阵苹果的香味。
(更加逼真)
(6)嘿,这电影不仅有声有色,而且还有香味呢!
(这句话概括出了新型电影的新颖之处)
(7)他向前一冲,头撞在透明的椅子背上了。
(这句话充分证明了小林已经完全沉浸在影片当中,以为这一切都是真的。)
学生找出有关句子,说明其特点,并进行朗读,集体点评,老师指导感情朗读。
3.除了朗读法之外,请你用其他学习方法来说说新型电影的特点。
概括法:嘿!这电影不仅有声有色,而且还有香味呢!
板书法:(见板书)
图片观察法:(从图中找出新型电影的别具一格之处)
四、说话练习,课后练习
球幕电影院,即将开播新片,如果你是导演,想想哪些情景拍成新型电影,会令人新奇、惊险、有趣的感受,请你想一下,然后将你创作的情节告诉同学们。(注意,内容符合逻辑,说话连贯,用词正确,情节新颖)
五、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新型电影
造型新(耳目一新)放映新(身临其境)
半球形有声
地板中间低四周高有色
天花板蓝蓝的有香味
[练习设计]
1.请你画一画新型电影的外形。
2.照样子写词语
例:一阵阵
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照样子写句子
例:大厅里亮堂堂的,地板像个巨大的盘子。
(1)新型电影像
(2)天花板像
5.你看过立体电影吗?假如看过,写一写你的感受。
掷实心球三年级小学掷实心球教案篇十三
1.认读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能够结合上下文说说老山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使学生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说说老山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有哪位同学住过医院,谈谈你住院时的感受。
2.师:住院确实不是一件好事。谁也不愿意住院。一只老山羊因为有病,很不情愿地住进了医院,可是后来他却赞不绝口了。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读了32课,你就会知道的。
3.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读准字音。
提示:看看谁来考你了?
2.看投影认读生字并试着组词
引导:把课文再读一遍,看看谁能读通顺、流利。
3.试着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4.你认为哪一段不好读,请同学教教你。
自己指名请同学教难读句子。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你再读课文,想一想:老山羊刚住进音乐医院时是什么态度?后来又是什么态度?划出有关句子。
2.汇报。
老师板书
很不情愿赞不绝口
4.提示:自己想好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汇报交流:老山羊刚住进医院时“很不情愿”,后来又为什么“赞不绝口”呢?
汇报交流。
(1)百灵鸟护士态度好;
(2)只听音乐,没有痛苦;
(3)疗效好;
(4)百灵鸟让老山羊明白了音乐在医学上具有辅助疗效的道理。
6.分角色朗读全文。小组朗读后班内展示。
四、作业。
摘抄或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掷实心球三年级小学掷实心球教案篇十四
本学期三年级音乐教科书所采用的是人音版实验教材,教学内容包含“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三部分。要求学生学会歌曲十八首,聆听中外儿童歌曲十八首。
通过本学期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接触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1)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辩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
(2)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3)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和不同。
(4)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
(5)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风格。
(1)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背唱歌曲4—6首。
(2)能采用不同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3)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4)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5)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6)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7)能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1)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2)能够将短句、成语、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3)能够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
(4)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5)能够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
掷实心球三年级小学掷实心球教案篇十五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长安附近的游览胜地。
[向晚]傍晚。向,将近,将要。
[意不适]心里不舒畅。
[驱车]赶车,驾车。
[古原]指乐游原。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对本诗素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只是”无转折之意,而是“就是”“正是”之意,那就无伤感惋惜之情了。
掷实心球三年级小学掷实心球教案篇十六
树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环境里,有一定生存需要。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不足。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变化。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相同之处。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树长在校园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观察方法来观察新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树叶和果实。这是树果实。这是我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实物标本。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生长需要什么样条件?
不同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大树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树皮光滑,有粗糙结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掷实心球三年级小学掷实心球教案篇十七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课前播放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欣赏。
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的对象,描写的诗词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就是因为她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课文,是我国教育学家、文学家叶圣陶爷爷写的。板书课题:
1、荷花(看老师板书,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因为他们都属于花。)。
2、齐读课题,指导朗读。(荷花这么美应该怎样读,再来一遍。)。
3、初看荷花。
a、想看荷花吗?(播放荷花录象)。
要求: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畔去看看,老师有个建议看的的时候同桌可以指指戳戳讨论以下,看你能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你所见到的荷花。b、学生交流。
4、过渡进入第二小节。
相看两不厌,唯有白荷花,我觉得大家都是伟大的诗人,把荷花描写的那么迷人,想看看爷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世界吧。
二、教学第二小节。(出示内容)。
1、带问题自由朗读第二小节。
要求;用心去感受感受,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怎么样?
2、带着问题再读第二小节。
要求;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读,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交流:
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课件出示图片)你能把你的感觉读好吗?(指导朗读)b、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抓“冒”
(a)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在这里你用一个什么字?(肯定用冒字的精确)。
(b)荷花从这么多的荷叶中冒出来想干什么呢?(鼓励)c、有的„„有的„„有的„„(每种姿态的荷花配图,指导朗读。)。
3、齐读课文。
多美的白荷花啊,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赞美这迷人的荷花。
三、教学第三小节。
1、叶圣陶爷爷写了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其他姿态的荷花吗?想看吗?(播放图片)学生带着要求看图片。
要求:仔细观看图片,把你最喜欢,印象最深的一朵深深地印在脑中,呆会讲给我们听。要是给你讲的荷花再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交流。(师辅导为荷花加上动作表示。)。
2、导读9这么多的白荷花„„那一朵也很美。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a、学生读第三小节。猜猜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交流。(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齐读课文。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让我们热爱的大自然的同学一起与这位伟大的画家对话吧。
四、教学第四小节。(出示内容)。
1、播放录音带。
2、激读。
想不想与录音带比一比。学生自读课文。
3、交流朗读。
a、谁来作第一荷花?第二多朵?第三朵?b、还有更多的荷花吗?齐读课文。
4、内化感悟。
这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去看,用心去听,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感觉到自己仿佛自己成了什么?交流。
5、齐读课文。
五、小结。
1、此时此刻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赞美荷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呢?(同桌交流)。
2、交流。
六、小练笔。
让我们也来作回作家,模仿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也来写写自己的荷花。
1、荷花你真是千姿百态„„。
2、忽然,我仿佛自己成了一朵荷花„„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题目来写一写。
七、总结结束。
掷实心球三年级小学掷实心球教案篇十八
三年级一班共有学生51名,其中男生25名,女生26名。从整体看,本班属于前面优等生出色,后面后进生较多这种情况。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并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本册教科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有不少新的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待总是、怎样想问题;丰富多采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本册要求认200个字、写300个字。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3、大量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生活。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5、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字帖临摹。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意把握教材之间的联系,把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3、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
4、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写话能力的培养。
继续进行作文片断的练习。
周次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掷实心球三年级小学掷实心球教案篇十九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掷实心球三年级小学掷实心球教案篇二十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5题.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对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找出原因并改正.
1.做第108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然后让学生改变题目的问题,口头改编成一道两步应用题.
2.做第108页的第5题.
然后,让学生改变第三个条件口头编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改编,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学生口头改编的应用题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如:
(2)……总数多38吨……
(3)……存的玉米是小麦和大豆的总数的2倍.……
(4)……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多38吨.……
(5)……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少38吨.……
3.做第109页的第6题.
练习二十六的第7~9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第21*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6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