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写总结时,我们要用简练明了的语言,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总结写作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一
课堂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但是怎样管理课堂,却是教师的行为思想决定的。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享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注意激发与维护好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永远颠簸不破的真理,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求知的起点,也是学生能够更好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的最强大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将工作的着手点放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的培养,并且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与计划性,使其兴趣能够长久的保持下去,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地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来打造出一份轻松,自在,愉悦的学习氛围,把数学知识真正与生活实践融于一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积极主自动去探寻数学的奥秘。比如,在教授新课“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开场的:我们教学楼前的松树,陪伴着我们一起度过了几年的初中生活,那么这颗大松树到底有多高?你能用我们手里的简单工具测量一下吗?并且提供了一副三角板和卷尺。于是学生们在小组内开始积极地讨论交流,在上台展示的时候,他们图文并茂的讲解了许多种的方法,这样的数学情境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之后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当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良好,或者解决存在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学生便会在这个被鼓励的过程中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二、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根据对学生认知规律的了解以及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一定要围绕教学重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前设计好巧妙的自学思考题目,保证问题的.明确性,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来思考和探寻问题的答案,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另外笔者有一个很实用的教学手段:“前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这样在教前先学,让学生明确了自己本节课的疑惑点,课堂学习中,就能够根据自己的问题,有的放矢,并在交流讨论中积极的寻找答案。在通过“展示交流”,巩固难点,展示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了肯定,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提升。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
三、教师要采用积极的教学策略。
课堂是一种生活,要让学生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主动地展示生命活力,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这是笔者的课堂一直关注的。
(一)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以前相对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在课堂上很少关心学生的情绪,只顾自己的教学,忽略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因为缺少学习兴致而在课堂上的表现不能尽如人意的时候,教师只会采用批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会更加降低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与兴趣变动,想尽各种办法保持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留白,让学生有充足的自我思考的时间。
学习数学要求的不只是一个正确的数学结果,计算出正确结果的过程更为重要,教师一定要秉承这样的一个教学理念,能够把数学课上成探索课,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有所发现与体验,经过学生的探索得到的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时,一定要注意留出足够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或者质疑教师的讲授,能够做到真正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只有做到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师适当选用自主互助、小组合作模式来组织数学课堂。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自主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效果较为显著的学习形式,它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渐焕发了活力与生机。将一个数学问题放到小组模式中进行讨论,大家面对面的进行交谈与商议,学生的思维便能得到很好的激发,变得更加活跃起来,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达到优势互补,从而达到知识的建构。小组模式对于一些性格较为内向且不善言辞的学生来说,也可以降低他们的心里压力,缩小他们的表现空间,这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锻炼方式。
(四)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备课。
一堂数学课,看似简单轻松,其实背后所蕴藏的是教师的各种艰辛的准备工作,一节课应该分为哪几个环节,应该选用怎样的进行方式,教师应该在什么时间进行什么样的指导,怎么才能与学生更好的互动,这都是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考虑的实际内容,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对上课所需要讲授的知识进行准备而已。综上所述,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质量,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起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质量作为重要的教学工作来执行。
参考文献:。
[1]何仕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心得与体会.《读写算:教研版》,2014。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量的不断增加,课本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要丰富,需拓展教学内容,突破课本的局限。首先,联系生活实际。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比如,“用人民币购买物品”、“利息利率计算问题”等都来自于社会生活实际,把这些内容引进课堂,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其次,创新教材内容。老师要紧跟时代步伐,灵活使用教材,进行适当的创新。比如,教2至5的乘法口诀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用手指来数数,摸索出5的乘法口诀规律,然后让学生以此类推得出2至4的乘法口诀,既结合了学生的实际,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最后,精心设计开放题。比如,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小红家离学校有500米,小明家离学校有300米,那么小红家离小明家有多少米?”等开放题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发散思维。
(二)采用开放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教学内容的开放决定教学形式也是开放的,现代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因此,要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根据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具体特点,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凭借多种教学手段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比如,在学习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老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准备正方形的纸板,接着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看谁的计算方法又快又准。
(三)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创新精神。
首先,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把微笑、爱心、信任、激励带进课堂,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同学,避免用冷漠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与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同学们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不同意见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树立自信心。再次,老师对学生要宽容。在课堂上,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肯定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或回答得不完整的时候,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并适当地提醒点拨,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感觉到轻松愉快,不必担心自己回答问题错误招来老师的批评和其他同学的嘲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具有主体性、创造性、合作性、动态性等特征,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拓展学生学习范围;采用开放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作者:杨兵;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中路港小学。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三
任何课堂教学的好坏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标准。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说,传统的评价体系相对比较落后,无论是评价体系的参与者,还是评价体系的制定者,都无法满足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原有的评价体系相对比较呆板、主观,评级体系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无法对初中课堂教学进行客观的评估。
1.将知识衔接做个承上启下的铺垫。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跳跃性的知识是通过教材呈现的,因而要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小觑,对知识灵活运用,不要死板,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好学生们的指路人。此外教师可以将彼此之间有关联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只要学生掌握一个点,教师便可由点及面,在学生掌握了全部知识的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培养,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了加强,为课堂教学改进做好铺垫。
2.将教材内容体系结构与学生思维进行有机结合。
初中生思维能力与结构还不太完善,这就要求老师有义务对知识进行处理。人从呱呱坠地起便会学习,但是如果后天不正确引导,这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意识可能会逐渐淡化,甚至被遗忘。初中生思维能力还停留在直观具体层面上,对于抽象事物还没有感官。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时,要基于学生之前的思维定式,让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有个逐渐加深的`过程,也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对知识掌握抱有主动权,如果按照这种办法进行教学那么改进课堂教学也不会是什么难事了。
3.变复杂为简单,开拓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与能力不是很高,往往会忽视教学内容复杂笼统的特点与学生对于抽象事物掌握的困难。如果老师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且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最终学生可能会一无所成。对于数学课程的复杂笼统要求老师在进行知识传授时,务必讲求方式方法,根据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学生思维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通过以上三种方式我们相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改进的。
三、结语。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要深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拓宽课堂教学思维。只有这样,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才能越来越好,越来越有效率。
作者:王月群单位:广西横县校椅镇第三初级中学。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四
探究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以及素质教学的深入,当今我国教学部门优化了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学校改进了教学思路,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课堂的效率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进行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具有一定的活跃性以及实践性,并且极其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对课堂进行优化,提升课堂效率,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当今多数小学中,教师为了提升自身的教学进度,都会使用师生授受的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
一、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教材知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数数学教师都会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这一方式并没有错误。但是多数教师都只注重教材中的正文内容,对于书中其他部分的知识,教师并没有注意。同时,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对知识的敏感度较低,所以倘若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是无法自主观察到教材中的其他内容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进行备课工作,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通读,包括其中的插画中的内容。其次,在小学数学教材的后面,通常都会含有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游戏。但是多数教师认为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故而不对其进行讲授。但是该种教学内容的存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二、教师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法。
(一)尝试信息化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生授受,也就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进行讲授,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讲即可。该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维持教学进度以及课堂秩序,但是由于师生间缺少互动,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新型的教学方式。比如,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帮助开展教学活动。举例说明,当教师在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事先通过计算机设备构建相关的模型[1]。比如当教师在讲解6+7=?时,可以先在屏幕上放上6只小狗的模型,随后放上7只小猫的模型,当教师完成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现在图片上一共有几个小动物呀?”由于之前学习过与数数相关的知识,所以学生能够很轻易地给出答案。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教学视频,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降低教学难度。再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中,可以制作相关的课件。课件中包括多组小棒,每组包括三根。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些小棒无法围成三角形?经过讨论得出,如果其中两根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就会无法形成三角形。教师接着提问:如果想让它围成三角形,该怎么办?这时候引入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由调整小棒的长度,进而最终围成三角形,这样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关键知识,探索过程变得简单了。
(二)分层教学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接受能力,所以在实施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事先对学生进行分析,并按照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分组,然后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组,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成第一小组;将数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分成第二小组,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分成第三小组。举例说明,当教师在讲解乘法表格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第一小组的学生分析出其中的等式以及其转换形式,并用笔进行记录;对于第二小组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背诵乘法表格中的内容,并进行抽查;最后,对于第三小组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形式提升其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当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都会过分注重自身的教学地位,忽视学生的感受,进而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模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意识。比如,当教师在讲解与统计学相关的知识时,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并为其设立一定的课题:统计班级中学生的出生月份。随后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学习地位,并重视学生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就是说,教育学生解题的答案不如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自行解答题目。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对其加以引导,使其能够自行分析出正确的答案,避免其出现依赖心理。当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可以对其实施鼓励,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2]。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硬纸板剪出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而后提出问题:计算你们剪这些图形的总面积?这方面的内容就是今天的主要学习内容,接着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操作和拼接来思考计算方法,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学不断深入地当今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无法满足当今小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自身的教学压力以及教学难度,最终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作者:马克志单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河西小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五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同时还指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树立开放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营造和拓展学生自主科学探究活动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从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自主地获取信息。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课程观察的开放、课程思考的开放、课程动手的开放以及课程评价的开放等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立足课堂,向课外活动延伸。
在上好课的同时,要做到不受课堂束缚,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阅读科技书、观看科教影片,进行气象观测,设立科普画廊,对最新的科技成果进行展示等。
(二)立足校内,向校外世界延伸。
学生探索活动的空间除了教室外,更多的应是校外的大自然。
教师要带学生进行参观访问,开阔视野;组织调查考察,了解实情;踏青游览,丰富知识。如认识蚂蚁,认识植物的一生,认识土壤等,要让学生到校外的大自然中自己去“摘”科学。
(三)学活教材,向现代信息媒体延伸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因特网的使用,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信息传播快速便捷,因此可通过因特网浏览、寻找信息和资料,并为自己的探究服务。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教师解释不清的,都可以上网查询。
二、课堂教学的开放。
(一)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放课堂中的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要敞开自己的tl,扉,把自己放在学生朋友的位置上,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给学生以亲切感,从而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使活动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1.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我们是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学生是用教材来学,而不是学教材”。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材也不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唯一材料,每一节课的教学都需要教师查阅大量的资料。学习材料来源的丰富化、多样化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选择与整合,而活动是整合学习材料的最有效的形式。
2.学生活动的设计应该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基本原则,并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来进行,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思维空间。可以说,学生是否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思维空间直接关系到学生活动效果的好坏。如《做酸奶》一课,一开始学生就从感兴趣的问题切人动手调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一系列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科学探究中,一方面,在学生发现或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分析、思考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提供思维材料,而较少地给予概括,要为学生解决问题进行工具、方法上的指导,切忌教师逼问,也不要几个优生举手就迫不及待地提问。要尊重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权利,把握好点拨的时机,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
三、课程评价的开放。
(一)评价具有检测和激励等功能,科学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学习要开放教学评价,采取以激励为主要目的的学习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求师生相互尊重,教师要尊重每个人的自尊心,保护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善于和敢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让学生多想一点,多说一点,学生在汇报实验结果、归纳概括时,做到互相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评价,使各自分散的发现变成集体的财富。
在每一项活动中,教师要“蹲下来”和学生讲话,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站着,也可以坐着,想说就说,课堂气氛十分宽松民主,学生紧张有序、活而不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采取多种方法,让学校、教师、学生甚至社会多方面参与评价活动;要重视过程评价,把评价变成教育、指导和改进的过程,建立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表现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的综合评价。
总之,科学教育与创造教育不可分割,开放性的科学课程与创造性的教育方式可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只有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可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邓泽华,戴素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0。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六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各学科的教学都呈现出灵活的变化趋势,学生能否完全、快速适应这种变化,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的初中生大都是90后,在学习品性上表现出一些时代特征。有些特征不加以约束,是不利于初中学生茁壮成长的。
一、90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1.社会发展迅猛,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社会信息的正确认识。
传统教学,大部分知识局限于课堂,学生信息来源渠道狭窄,对于社会信息的取得多数来源于教师和家长,因此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往往是渐进式的。而90后的学生则有差异,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获得知识的渠道增多,学生可以更多的通过网络获取书本以外的知识和信息。但是有些学生认为自己能上网聊天、打游戏,就是聪明,就是“超前”,却忽视了对教育要求的其他信息的采集。学生自以为的“超前”,在教育宽度范围内表现的却是一种“滞后”。
2.学生个性成长迅速,但存在盲目自信的缺点。
在家里,90后学生往往被很多人宠爱,他们养成了一种盲目自信态度。这个缺点在数学学习上也有表现,例如,在刚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进行计算,但有学生往往自以为能准确计算结果而忽视教师的叮嘱,结果连简单的方程都计算不对。盲目的自信滋生了浮躁情绪,学习做事往往浮于表面,什么都学不好。
3.学习生活环境优越,学生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力。
90后的家庭多数是“4+2+1”的家庭模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各方面都非常顾及,使学生缺少自我锻炼的机会,时间一长促成了学生学习的意志力薄弱。在数学学习上表现为,当部分学生面对一道没有难度、稍有复杂的数字题,在还没有看完题目时候就已经准备放弃。有些学生在一次考试失利后,从此就对某一门学科失去信心,再也学不好了。90后学生对于学习的懒惰、畏难情绪就是学习意志品质力低下的表现。
4.学生“猎奇”心理强,但热情保持能力较差。
90后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强,但多数人都只是三分钟热度。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新的同学、教师、新的学科和新的学习环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也引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当他们学了一、两周后发现,初中的知识比小学的难学,便会失去原有的热情。没有适应好初中的学习节奏,没有保持好学习的热情,就不容易学好数学。
1.从信息化入手,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信息观。
现在社会注重的是学生宽阔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应用能力。要具备这些,学生必须学会如何正确运用课本以外的知识信息。在这方面,教师和家长的有效引导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自身要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扩大知识面,将一些网络上的信息与学生进行交流。其次,可以布置一些任务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寻找答案。比如,在教勾股定理前,布置一项作业―――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在上新课时大家一起交流。这样既能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理解得更深、学得更好,也能让他们体会到哪些类型的社会信息是对学习有用的。
2.对学生个性研究,改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态度。
盲目自信只会招来学生学习的散漫。因此,只有让学生多次遇到挫折和困难,才能使他们意识到学好数学并不是简单的事。例如,针对他们解方程跳步骤的'情况,出几个易出错、难计算的题目,限定时间做完。多数学生都因为刚学时没有按部就班,基础薄弱而准确率很低。这时教师应让他们对于每一题找找错误的原因,再订正。通过这样的方法能使学生体会到打牢基础解题的重要性,只有踏踏实实、步步为营,才能学好数学。
3.对学生行为细节纠正,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初中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人的意志品质力也在这个阶段初具模型。意志品质力对人的一生发展都极为重要。教师更应该从关乎学生学习的效果的意志品质力着手进行培养,建立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因受挫折容易泄气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的理解有一个递进过程,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当学生发现许多题目并不是像自己想象的很难解决的时候,他便会慢慢尝试去突破。从细节做起,让学生建立起信心,保持好学习的动力。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好奇心保持新鲜。
很多学生在小学学数学时,都觉得所学内容和生活都很贴近,即便是将题目做错了,在生活中通过实践也能找到答案。初中数学较小学而言比较复杂、枯燥,很多学生在刚接触代数和几何时,往往因一时不理解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更多地将数学学科中的知识联系生活带入课堂,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对数学的热情。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感受做数学的乐趣和收获,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制度下,需要紧紧抓住90后学生的特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从学生学习习惯的源头抓起,找出适合90后初中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样整个教学才会充满研究和乐趣。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七
初中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摆在初中数学教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而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采取直观性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取得高效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中,可以有效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关注与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点拨与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杜绝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思考的弊端。例如,在学习“平行线”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等方式,来发现和归纳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视频播放生活中关于平行线的实例,如校园跑道、火车铁轨、单双杠、窗帘的拉杆等。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细致观察,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对数学概念通过生活的实物加以理解,并自然引入平行线的概念。再如,教学“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实物分配的应用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讨论,探究出化二元方程为一元方程的方法。创设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小组合作,培养探究能力。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针对共性的难题进行交流探究,针对某一问题进行争论、交流,在争论与探究中可以受到启示,最终解决问题。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性格特点,进行合理分组。在小组合作之前,各小组成员要明确学习任务。各小组的组长可以带领本组成员进行讨论与探究,使小组的交流与讨论能够有序进行。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内容时,教师各小组成员通过动手,合作探究。学生用手中的木条摆一摆、看一看,然后经过讨论与探究,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规律。探究过程由学生合作,数学规律由学生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很顺利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实践证明:如果单凭教师的语言叙述或者动作示范来说明问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使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将静态的问题动态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特别是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闪烁变色、平移、旋转等功能,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功能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和演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建构。
四、多样化评价,促进知识内化。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只是单纯传授学生知识,而是要通过课堂评价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在评价中使学生明确自身在数学学习中的优势,以及今后学习中应该努力的方向。在长期的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通常把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成败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客观、科学与全面。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最深层次的要求是期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初中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肯定、激励式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在引领学生完成知识探究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此外,要改变那种教师只是课堂评价主体的传统模式,教师可以提倡学生的自我评价,例如让学生谈谈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自己的主要收获与体会,也可以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学生在互评过程中,可以广泛听取同伴的意见,互相交流、借鉴、提高。同时,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可以针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设置的时间、教师讲解的语速等诸方面,进行评价。这样师生交流与沟通,有助于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五、总结。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学习、积极探究,注重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突破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全面地评价,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来华峰.例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类型[j].教育教学论坛,,(9).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八
摘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与数学的关系、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数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可以将情感融入教学中,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情智共生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具备一定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初中数学;“共生”教学;初中数学。
“共生”教学指的是,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与数学的关系,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下面就初中数学“共生”教学谈点体会.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与数学的关系。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决定了学生对于该学科的爱好.比如,常常有这种情况出现,学生因为对某个教师的偏爱,从而学习这位教师所教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格外优秀.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现象,在学生中建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多的好感,与学生保持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学生与数学的关系也决定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比如,学生如果意识到该门学科比较有趣,就会对它更加好奇,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该门学科的知识水平.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生与数学的关系,对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是极为重要的,是情智共生的前提.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的介绍拉近自身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有趣的笑话,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好感度,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利用自身对于该门学科的了解,结合实际生活,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科的闪光点,也可以讲解数学概念的来源的小故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感受到数学比较有趣.同时,在讲解相关典故时,教师表现出来的专业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魅力.
二、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数学情境。
情智共生中的情,不仅表现在师生感情和学生与学科的感情,还包括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的对于数学知识的渴望的感情.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程度的高低,是由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决定的,也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引导的.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的关注,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而投其所好,讲授数学知识和内容,等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学习氛围,并结合相关的知识点建立数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例如,在讲“走进圆形世界”时,教师可以通过邀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圆的形式或者说明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圆有哪些等形式,使学生对圆进行思考.由于圆在实际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如镜子、水杯、花瓶等,因此学生有学习积极性,从而踊跃发言.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圆的特性,包括直径与面积的关系、圆柱体的面积公式等,建立一个良好的数学情境,使学生融入数学情境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圆的特征等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有关圆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对于有些学生而言,初中数学过于枯燥,难度较小学数学而言也更大,因此学习热情逐渐降低,学习态度也越来越被动和消极.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是很有必要的.主要可以通过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教师耐心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和概念等,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例如,在讲“中心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形式,使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绘制出各种图形的变化,包括图形的旋转、图形的中心对称,绘制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使学生深入了解图形的旋转,中心对称的原理和形成,各种图形之间的异同.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在黑板上绘画、讲解,而这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教学形式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使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更加热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者:陈玉霞单位:江苏盐城市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李运奎.共生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汝海成.初中数学新授课学案导学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2(z2).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九
摘要: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设立,是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成果转化,提高初中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重要规划。初中高效课堂的建立,必然要求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氛围和环境、教学理念和模式等方面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进行分析,研究了建立高效课堂的几个新尝试,可以为高效课堂的建立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效课堂;新尝试;原则。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风生水起的环境下,数学课堂向高效课堂发展已经是必然趋势。对于如何建立高效课堂,目前很多学校都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经验。其实,在当前情况下,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形成高效课堂,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单方面的教育教学转变为双向的学习交流和互动。只有发挥教育行为两端的向心力,才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1.学以至上的原则。
学以至上,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和高效课堂建立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为最终目标。这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出了一个改革,那就是要彻底改变以考试成绩为目标,为指标的教学方式。学以至上,更强调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方面的整合。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各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不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核心。
2.科学设计的原则。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海量的做题是提高数学成绩和水平的最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发挥的效率有限,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疲惫和反感。()在新的高效课堂目标的支持之下,通过传统的教课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校和教师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设计来重新做课程的规划。要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和学习规律,尊重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规划设计。
1.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尝试。
目前的初中学生主要从“90后”向“00后”发展,其心理状态和认知特点主要表现为年轻化、自我为中心,在行事风格方面喜欢以自己的喜好进行判断。在新的高效课堂建立过程中,要注重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考虑从合作式教学、互动式教学、鼓励式教学等方面进行尝试。通过各种突破常规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授课中来。
2.宽松的教学氛围和环境的建立。
高效课堂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打破了教师单方面授课的格局。这种教学方式在学生们看来可能会不习惯、不适应。为了帮助学生从旧有的学习方式中转变过来,有必要专门针对当前的课堂环境和课堂规范、氛围进行重新设定,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宽松新颖的教学环境。在良好的外部环境渲染下,学生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效率更高,这对于推动高效课堂的迅速建成有良好的作用。
3.教学资源的侧重和整合。
初中高效课堂的建立,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在意义上其实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就会引起学生和教师的质疑,影响后续的一系列改革规划。为了确保高效课堂的成功,学校有必要在教学资源方面进行倾斜,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和政策扶持,满足高效课堂建立的各项条件,以保障高效课堂以最理想的方式落实。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其意义重大,其需要做出的突破也非常多。学校在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之下进行高效课堂的建设,务必要在教学资源等各方面给予足够的尝试探索空间,尽量保证高效课堂发挥出预期的效果。高效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探索和尝试,可能会存在不足和缺陷,对此学校也要给予足够的宽容,给予整合调整的空间,确保高效课堂的建立有所收获,有所验证。
参考文献:
[1]孟小娟。浅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语数外学习,(8)。
[2]杨财港。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陕西教育,(11)。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职教中心)。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十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进行知识传授和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作为学校进行有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本文从优化课堂教学方面,对实现初中数学新课改有效推进进行了初步论述。
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实施教育改革、提升学生能力,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也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技强国的需要。要想实现初中数学新课标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必须做好开展优化数学教学的研究,把数学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有机的,环环相扣的整体,把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进行有效贯穿。而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基本就是一种“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注重知识教学忽视学法指导”单一性教学模式,这就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心渔”,更要“与之同渔”的教学要求和任务,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乐学、好学、善学。本人根据自己的粗浅尝试,谈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抓住学生主体特性,优化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学习效能长足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和学生主体的实际,既要能够实现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又要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但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和教学环境的不同,导致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时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的“三维特性”要求,抓住学生的能动特性和教学活动的多样性等方面,制定切合教学实际的目标任务。如在“全等三角形判定”知识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进行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基本方法和类型,更要让学生了解到能够通过知识迁移和转化思想,将全等三角形判定知识,在四边形、函数抛物线知识解答中,通过有效的穿插和运用,逐渐渗透数学知识学习研究的方法,使学生懂得数学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发展和进步。
二、抓住数学知识特性,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学习知识有效掌握。
初中数学新材它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章节知识的内在关联、问题类型的变化特性,展示了数学教材的创新、实用、开放,具有基础性,探索性、发展性、趣味性等特点。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根本和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既要遵循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充实和调整,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调动自身的知识积累,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内容现代化。如在“统计初步”知识讲解时,内容抽象,平淡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得到有效激发,这时,教师可以在基础知识和统计方法讲解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进行初步统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对统计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还对简单统计的方法、步骤有了很好的掌握,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授课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抓住教学要素特性,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有效提升。
学生、教师、课堂作为教学过程的三要素,三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协调,是一个整体推进的有机体。著名教育家周林虎曾经指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对话”是“交流”是“沟通,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课堂为载体所进行的交互影响的一种人际交往活动过程。”因此,教师要抓住教学过程的历史性、周期性、整体性等特点,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特征等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要设计具有生活型、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质效的双提升。如在在不等式知识复习课教学时,教师可以改变过去教师提问、学生解答,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学生练习,教师点评的旧模式,采用先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错题剖析;然后让学生总结解答不等式的注意事项和方法,最后教师出示拓展性生活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展现,学生学习能动性、探究性就能得到充分激发。
四、抓住个体差异特性,优化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学习成绩整体进步。
新课程的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是客观事实,新课程教育改革纲要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要及时了解教学方法的新变化,熟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法、情境法、递进法、游戏法、合作法、探究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幻灯投影、实物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大课堂教学内容密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只有认真借鉴与汲取他人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善于创新,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形成适合学生的新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的双进步。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十一
摘要: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初中地理教学应当突破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有计划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要效率较高地达到教学目标、效果较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地理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提出了几点认识。
关键词:地理教学。高效课堂。自主学习。有效引导。
随着全国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地理课程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如初中地理会考、高考中的文科综合考试,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说明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并确保学生在学习时的时间投入。同时,还需要教师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学情,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地理思维能力。因此,针对初中地理教师而言,就必须在教学课堂利用有效时间来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跨度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怎样构建高效课堂?确保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有效自主学习。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本人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和对实际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认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引导环节。
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和相关参考资料,确保上课内容的充实、完整。在具体的备课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一个课堂的引导环节将抽象的、逻辑性强的教学知识融入课堂的导入中,做到从上课的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教师做到:
(1)吃透教材,将教材、教参和参考资料融为一体,结合学生学情有效地制定教学目标。
(2)结合教学内容的性质将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次设置,如一级识记、二级理解、三级应用、四级拓展。
(3)结合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课堂引导环节,要求教师要顾及学习程度、等级不同的学生。
例如,在《中国地理》中要讲的中国的人口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调查自己家族(3~4代)、社区人口的增长变化状况,初步了解其变化的特点,并尝试分析引起变化的具体原因。这样可以分层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有效的补充和点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如,在《世界地理》中,地形的形成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短片展示,通过壮观的火山喷发、剧烈的地震以及模拟板块的运动过程等景象来吸引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要实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就要确保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只将有效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并组织学生有效实践,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应用知识。
在地理课堂中,需要教师将整个教学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负责人(组长),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不同的任务,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来驱使学生在课堂行动起来,每个小组都能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小组之间也能相互竞争、督促进步。教师需要给予有效的补充和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从而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效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教学。
地理知识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得以应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如,在课堂提问学生喜欢去哪些城市旅游?同学们去过哪些城市、著名景点?这些城市的经济、人口、矿产、动植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设计一份旅游线路图,并说明设计的原因等一系列的问题,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地理、学习地理,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应用于自己的生活。
四、鼓励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地理课堂中同样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对同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作为教师应当尊重、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结合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当在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在班级中可以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不仅可以督促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仔细批改学生作业,有效开展辅导答疑。
教师布置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有效巩固的基本方法。同时学生作业的具体情况也反映了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因此,教师只有在课后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只有教师对学生做到有效的辅导答疑才能巩固强化所学,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也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
结语: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为每一堂课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使用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用心、用情去教学,做到真正地投身于教育事业。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还需要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更新更好的方法,大力提高地理教学工作的效率!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十二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增强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最佳选择。本文从设置教学情境,选择合适习题,增强师生交流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数学。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业水平和初中生的数学素养,就必须在课堂内尽可能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构建起高效课堂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所谓的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能较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且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笔者也十分重视高效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因此努力打磨自己的教学技巧,力争使自己的数学课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笔者认为教师要想将自己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可以从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精选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习题和增加师生间交流等方面着手,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进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1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
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教学情境的设置,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否设置情景对教学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他们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都是直接切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能够精心挑选并主动引入契合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情境,对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对教师能否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是能否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之一。例如在教授《负数》新授课的时候,笔者就对如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如何帮助学生快速而有效地理解负数的本质进行反复思考,最后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和几位教师一起设计了一个比较切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情境,这个问题情景由两个问题组成。在上课之前笔者就对学生进行描述:今天早晨老师出门的时候带了十元钱,可是在来学校的路上老师捡到了负十元钱,请问现在老师身上有多少钱。学生在听到问题之后稍微有点惊讶,但是很快就反应过来,纷纷回答老师是不是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这说明学生在经过课前预习之后,已经知道捡到了负十元就是丢掉了十元钱,同时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情境,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契合日常生活,所以很容易就让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情境,进而从问题情境中明白负数的含义和运算原则之一,加负数就等于减去正数。随后笔者在ppt上展示一个汽车运动的动画,汽车向前跑了五十米,笔者对学生说:大家思考一下,这辆汽车向后跑了多少米?学生经过刚才的问题情景提示,已经知道负数的相关知识,再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一会之后就知道,负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上的增减,还可以表示正方向和反方向。最后得到的答案就是汽车向后跑了负五十米。在经过这个教学情境的导入之后,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学习心理得到了较好地引导,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对负数学习的心理准备,使笔者高效率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2精选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习题。
在完成新授课例题讲解之后,教师一般都要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新学到的知识点,而数学尤其是如此,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后,可以通过练习学会对新知识的应用,并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数学课上的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想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的目的,教师就应该在提高练习的质量上下功夫。例如,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新授课时,在完成因式分解法的例题讲解之后,笔者给学生留下了几个习题,让他们当场完成并上黑板展示各自的解法和思路。(1)(2x-1)2+3(1-2x)=0(2)(1-3x)2=16(2x+3)2(3)(x2-6x)-7=0这几道题目并不是很难,但是却集中体现了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方法和思路,比如换元法、展开之后再进行因式分解和直接分解法。这些习题还对学生以前学习的公式进行复习,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可以通过这些习题较为全面地评估学生本节课对新知识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想通过习题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精心设计一些注重基础知识应用的习题。一般来说,学生在新授课上掌握本节内容的基础知识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很好地完成本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可以认为是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3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师生之间的交流在构建高效课堂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讲授新知识和练习题,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那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之甚少,无法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就谈不上构建高效课堂。所以,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在课堂上,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笔者经常通过检查学生随堂练习完成情况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的差别,所以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对教师讲述的新知识理解程度就有所差别,同一节课下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已经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扩展了新的能力,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能是仅仅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甚至肯还不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教师仅仅通过提问是无法完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所以,只有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才能充分地完成师生之间的交流,让教师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4结语。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的目标,也是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精选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习题和增加师生间交流等方面着手,构建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忠年.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该怎样定位[j].学周刊,(13).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十三
摘要:翻转课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际上就是课堂主动权的翻转,将课堂主动权交予学生,让学生对于课堂时间进行自由支配,这种课堂教学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专注于学习,并且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课堂学习,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翻转课堂从实质上颠覆了传统课堂,是一种个性化,灵活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多是生活型知识,很多问题能够从生活中获得答案。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决定权交给学生,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翻转课堂的应用需要教师的不断实践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本文将就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看法。
1师生角色的转变。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就是,翻转课堂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充当的角色只是引导者,讲授者,而真正把握课堂主导权的是学生。教师在课堂内容进行时,只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进行课堂讲解,而不过多干涉学生的思考,更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干扰。师生角色的转变实质上指的是学生将代替教师行使课堂的主动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课堂引导结束之后自行安排学习,而教师在剩下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则主要负责引导指引的工作,这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对于学生的关心与爱护最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使学生对于教师产生好感,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就大大降低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难度。这样学生的心态便会更加积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当中去,所以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为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做好充分的铺垫。
2信息技术的应用。
翻转课堂中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小视频教学,多媒体教学无疑是吸引学生的有效方式。小学生利用抽象思维进行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不是很强,所以具象性的数学课堂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如今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课堂中多利用信息技术,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对时代进步的感受,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先用一段短小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便更容易接受,学起来也更加有趣。例如在进行《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复习时,教师可以利用ppt中的微视频向学生展示在小学阶段所接触的6种平面图形,以及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视频帮助学生梳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回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这对于建立知识框架结构是十分有效的,对于小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3互助小组的施行。
在利用翻转课堂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仍旧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在利用互助小组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表现出教师对于学生的袭人,将课堂交给学生。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有秩序的交流,因为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的思路,如果不能够保持有序的交流环境,那么学生思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代替”教师讲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奖励,小学生的好胜心都比较强,这样一来,利用奖励制度来吸引学生便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而且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而言,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领悟能力与表达数学思维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例如,在讲述“梯形面积的求法”的时候,教师在提出必要的引导之后,让组员之间相互交流,阐述各自对于面积求法的思考,这种有效的交流方式,不仅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构建了桥梁,更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4评价机制的实施。
虽说翻转课堂是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但是小学生依旧缺乏判断力以及实践经验,所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思维上或者解题过程中的偏差,我们要求教师尽量不要干涉学生思考,但是一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思维思考上的问题,出现问题后要及时解决,这就体现了评价机制实施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是十分具有趣味性的,但是课堂评价的过程是十分枯燥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的趣味性改变传统的课堂评价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例如在课堂上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将课堂知识与精心设计的游戏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评价机制的形式,更能够提高评价机制的有效性。教师要在给足学生时间空间的基础上,留出时间让师生沟通交流,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对于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成果进行展示,对于学生的错误观点要及时指出,并进行鼓励,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要鼓励,鼓励学生努力发散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更多的创新型解题思维。
5结语。
尝试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收获,学生更能够从中体会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或者需要进步的地方。小学数学的学习是积累学习经验的过程,所以新的尝试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一种创新与探索。教师要积极进行实践探索,不断对翻转课堂进行检测,寻找最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高楠.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画垂线”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11.
[2]叶智辉,王祖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圆的面积》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1.
[3]高雅.“微视频+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师,2015.08.
[4]王晓梅.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中华少年,.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十四
对于现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主要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加以分析。首先,学习目标不确定性。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够集中精力专心听讲,作业完成的情况也不是很理想,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整体数学成绩落后等。其次,数学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至深,也有些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的精神,在教学时,仍然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贯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只着重讲授一些考试中的重点,把大量的教学内容一股脑的都抛给了学生,让他们在短期内被动的消化,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还有可能极大的挫伤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再者就是学生的依赖性很强,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数学整体成绩不够理想,无形中,也就形成了他们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对于教师和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上课时,也不能够专心的听课,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来的问题始终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感觉和自己没有关系,不肯主动的去开动脑筋去想,对于一些作业或者是练习等也不愿去做。在课后,也不及时的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以此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印象。此外,也有一些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是马虎了事,这样的学习态度肯定也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的。
二、教学过程中的对策。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灵活的运用各类教材。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将教材上的例题给学生们讲解完了就没事儿了,教师还要创造性的使用各类教材和辅导材料,对于这些教材也不能拿来就用,需要对材料适当的进行加工,结合实际生活,再融入自己专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方式,对教材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设计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内容又丰富的课堂教案来,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要“授之以渔”,教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促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的科学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信心。其次,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入到数学课堂当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他们生活的相关性。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一些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应用知识的意识与能力。例如,在探究“图形的旋转”这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现实生活中和旋转定义有关的各种现象和例子,比如汽车方向盘的转动、钟表指针的转动等等,这样也能使得学生初步认识到了旋转,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是在生活中存在的,激发他们对学习本节知识点的热情,为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供了可能性。
三、总结。
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进行实际的操作,并且在实操中及时的发现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再找出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时的总结经验,明确教学目标,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坚持不懈的努力,寻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改之,使教学方式和课堂内容更加的生动多彩,让“有效”之效成为一种长效。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十五
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过程,不能只局限于初中阶段,需要贯穿到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但是,这并不是要求教师每一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讲解。在适当的时候,把握教学内容,然后再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意识培养。例如,在和学生探究“函数”这一节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或者是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辅导,或者是让学生查阅相关的数学史料,让学生都能够对函数概念的形成以及函数的相关应用知识有一些最初的认识。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顺利地推动这节知识点的教学进程。
二、符号化思想和化归思想的培养。
符号化也是初中代数中比较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在教学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引进字母的意义。举个例子,以有理数为例,可以借助两个不同意义的数说明“+”与“-”所表示出来的意思是两种相反的量的含义。其次,教学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符号化的兴趣,比如可以通过“平方差公式等乘法公式”,将符号化的鲜明特点呈现给学生们,让学生对符号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符号化思想。化归也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指的是把数学问题化解和归纳为几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数学教师在培养同学们的化归思想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纵向化归与横向化归的思路。纵向化归思路主要指的是把问题看成是一组相互关联的小问题,然后再根据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逐个破解。横向化归思路主要指的是把问题转变为相互独立的小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的化归思想。所以说,要想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在教学当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培养学生们的化归思想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
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数学符号的学习加大了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难度,但是数学学科的魅力就在于“条条大路通罗马”。很多数学问题则可以用多种思维方式加以解决,而且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数学的独有魅力所在。比如说,对于同一个定理,则可以从多个角度出题来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再达到让学生充分掌握这个定理的最终目的。例如,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35°,根据已知条件,我们需要求的是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当学生把这一边数解答出来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尝试变式1: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0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接下来还可以尝试变式2: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外角是45°,现在需要求的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等等。结合问题条件,然后再从不同的角度去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问题,还有利于让学生用不同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这样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对于锻炼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四、总结。
总的来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数学教师充分地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妙地设问,有意识地引导,然后多创造和发掘时机,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得到发展、锻炼,这对于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是很有帮助的。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十六
翻转课堂是近几年国内教育领域的热点,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其中网络学习的平台是翻转课堂的有力支撑,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网络学习的平台,能更好地实现翻转课堂的理念,提升教学效率。
一、课前:推送微课。
了解学情微课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载体。小学生利用微课学习,可以放到课前。因为学生年龄较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配套的、条理清晰的自主学习单和微课,通过网络学习的平台,自动推送到学生端。学生在自主学习单的指导下,根据自己需要,自定进度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微课的过程中,如果有疑问,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的平台把问题上传到教师端。教师提前了解学情,为第二天的教学做好准备。例如,“鸡兔同笼”问题来自于我国数学名著《孙子算经》。在以往的教学中,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方面要渗透数学文化,另一方面要了解运用多种解题策略解决问题,同时还要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建立鸡兔同笼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到生活中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这节课特别适合运用微课,借助网络学习的平台来学习。在课前,我根据内容设计微课。微课的设计包括如下内容:先介绍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激发学生兴趣;再设计演示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假设法;最后出示古人解决鸡兔同笼的方法,体会古代数学文化的魅力。笔者根据设计录制好微课,通过网络学习的平台推送给学生。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难以理解,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在家反复观看。虽然学生此前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但是因为假设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仍是难点,即使个别学生通过奥数学习已经了解过假设法,也只是机械记忆了一些解题模式,理解起来有难度,所以学生观看微课后,反馈最多的问题还是假设法的算理,因此我把第二天课中的探究重点放在了假设法的理解上。
二、课中:探究互动评价反馈。
在翻转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出学习主题,根据学生课前预习了解的学情进行反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网络学习的平台上对重点内容进行探究互动等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多以网络学习的平台做支持,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指导,与学生在平台上进行即时的互动。学生对重点内容探究完毕,可以利用平台的测试功能,教师发送互动试题检测评价,学生在平板电脑上进行测试,然后提交。网络学习的平台会立刻生成数据,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教师端能查看到学生的做题正确与错误,全班在每个题型中的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学习指导。例如,在学习《植树问题》时,课前学生已经自学微课,了解了植树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也就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用一一对应的思想理解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但是通过反馈,发现学生接触到生活问题就不能应用。于是课上,铺垫导入时设计“比多少”的环节,让学生了解并一一对应。然后在探究环节,通过“在一条20米的公路一侧栽树,每隔4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这个生活问题让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因为有3种不同的情况,学生便在平板电脑上自己动手操作,内化课前发现的规律。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在组内对3种植树情况所画的线段图进行交流。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平板电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把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线段图切入到班内的白板上。最后班内进行汇报,使3种情况的数量关系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引领下,完整的建立起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只有一端栽树的情况下,棵树=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况下,棵树=间隔数-1;两端都栽树的情况下,棵树=间隔数+1。在课堂练习阶段,笔者设计三道有针对性的题,分别针对3种栽树情况,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的测试功能发送给学生,学生自己独立解决,从而进行知识的内化和提升。学生做完练习题,提交到教师端,网络平台会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生成数据,笔者查看到了全班学生的正确率、每道题的正确率,以及每个学生的错误原因的数据。然后立刻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三、课后:及时巩固拓展延伸。
课前自主学习微课,课中师生探究互动,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前和课中的学习内容进行反思总结。有些上课没有听懂的学生可以带着疑问,课下继续观看微课,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逐渐完成知识的内化、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笔者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时候,课后让学生继续回家看微课,回忆复习课上的重点内容,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并且利用网络平台的作业管理功能在线发布作业,学生网上接收作业,做完后发送给教师。教师运用平台的自动批改功能和统计功能,通过数据分析能迅速了解哪些学生有错、出错率是多少、哪些地方出错最多等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下一步要重点强调与指导的关键点,这样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如果学生的学习内容关联到数学文化,笔者会在课下布置学生在平板电脑上查阅资料,拓展延伸知识。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后,学生除了按时作业并巩固知识点外,还上网查询了《九章算术》中关于圆的面积的论述,知道了在《九章算术》方田章第三十一、三十二题中,它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这样的数学学习,不仅学习到了课标规定的任务,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孩子的眼中,数学也变得有趣起来。
四、应用网络学习的平台打造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反思。
(1)通过笔者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发现并不是所有课题都适用于翻转课堂,抽象思维强度大的知识比较适合,我们在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课题开展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2)要切实提高微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实施的关键,如果不能深入备课,不能准确地把握课时的重点和难点,课前的学习质量就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如果微课的内容平淡,更引不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微课的内容质量与技术质量有待研究。
(3)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难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课前自觉去利用微课学习。对于自觉性不强的学生,课前没有自主学习,课上可能会跟不上教学的进度,时间长了,会造成落后生的出现。对于这种现象,教师要注意家校结合,做出必要的保障措施。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十七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必须要构建高效、优质的有效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新的理念、新教法和学法确实使我们的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我们的课堂教学也逐步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折射出的是放任与浮躁,多的是形式和无效的教学行为,失去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导致到教学质量的不断下降,特别是数学科的成绩。因此,引起了越来越多老师的反思: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堂充满活力?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而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本人认为应考虑以下二个方面的因素:
(1)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更多地应利于新教材本身,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有这样的一位老师,他上一节有关小数除法计算的课,为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可谓用心良苦,设计了很精彩、很多过年放烟花的美丽画面。可是学生除了能欣赏到美丽的画面外,一无所获;一片茫然。这样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吗?这种天马行空式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境还是不要的好。
(2)用情境来接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确保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面积的认识时,首先拿出一张学生写作文的纸和一张写生字的纸说:“哪张大些?”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一看,然后说:“作文纸大些。”接着又问:“作文纸的大,是指它的什么大?”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它的面积大。”这样的情境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的价值,更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识的建构。
2、注重课堂组织方法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从而实现有效的指导。同时,老师要根据上课的内容;决定主要采取哪种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如:有的课堂需要以老师的启发、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那么就要好好的设计好该怎样启发、怎样做好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实践证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学法的有效性。
学法,就是学习方法。老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只顾埋头上课。其实不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这才能学好。方法得当,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告诉学生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比较好。学习方法可以是探究性的学习、可以是接受型的学习、模仿的学习等等。从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做好评价工作。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公正、合理的评价好学生。评价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评价语言要有鼓励性,有效的评价,会催人上进,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教师不失时机的有效评价,能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心理得到平衡。同时,这部分学生更需要老师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者要做好个别学习方法的指点。学习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三、注重总结的有效性。
总结几乎是每节课堂教学都有的,但如何使总结实效、对学生产生效应;却有很大学问。如:有一位老师上完一节课后,问:这一节你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就不好回答了。学生就说开了:“我学到怎样跟同学合作。”“我学到了怎样求比例尺”“我学到了怎样遵守课堂纪律”等等。五花八门,可见总结的有效性是多么重要。那么怎样的总结才算有效?总结一个是要点到点子上;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总结。不能随便问一句完事。总结要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知识得到系统化、归纳化再现。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广大教师共同所追求的,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十八
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如果课堂中教师不考虑学生的需要,一味地细微、周详、一丝不苟的讲解,牵着学生走向教师已设定好的各种练习中,牵着学生机械地在练习中兜圈子。一旦离开教师,学生就不会学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全都被教的“牵”字抹杀了。教师要将有限的45分钟尽可能多的开放给学生,改变以往单单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局面,还给学生自立学习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自愿地参与到各种锻炼中。同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一个互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自主地参与锻炼。跳绳设备简单,容易开展。能促进学生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肌能的发展,对发展弹跳力和灵敏、耐力等素质具有显著作用,对增进身体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两年前,我们有了这样的尝试,发动学生自制或购买跳绳,要求做到人手一件。上课时就以跳绳为为主要教具。当时练习方法单一,时间一长学生练习的兴趣就不高了,煅炼效果也较差。如何让学生积极练习呢?我们试着放开手脚,不过多的约束他们如何跳,让更多的学生自由加入到跳长绳的行列中,三个、五个、十个……效果就好多了。后来受到电视节目的影响和县运动会的启发。跳长绳活动能否让学生也来一下校园吉尼斯呢?根据全校学生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二十人一起跳长绳就成功了,学生当时兴奋的不得了。就这样定位了二十人同时跳长绳的项目,并成为我校运动会的集体项目。
第二、教法上想办法,让学生自发地参与锻炼。
体育学科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密的一门学科,现实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体育。为使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做到课内与课外教学内容的结合,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内容中,开放性地学习。在教学方法上,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人练习到多人练习,循序渐进,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求知的欲望。有步骤的设计教学进程,自然衔接各个环节。层层深入,使学生不断的兴奋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活动卡传递教师意图,分组学练,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让学生自主练习,通过尝试、探索学会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不断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十人同时跳一根长绳,需要二十个基础可能不一样的学生,同时做到动作一致,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要经过一个系统的练习过程才有可能达到目的。既要避免枯燥乏味的练习,又要提高学生兴趣。兴趣从哪里来?从学生通过练习获得不断成功的喜悦中来,适时提高难度一步步逼近教学目标。在练习、磨合中,学生们需要交流、需要合作。还需要端正的学习态度。在这一系列的练习中,是对学生团体精神的一大考验,更是对他们进行团结协作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最佳时机。
第三、“玩”字上下功夫,让学生愉悦地参与锻炼。
人只有在最愉悦、放松的状态下智慧才是最高的,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自觉地参与到各种练习中去,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开放心态,并在轻松的环境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各种身体活动。同时,教师的心态也应开放,放弃权威意识,敢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愉悦的参与锻炼。在体育课上,突出一个“玩”字。目的是让学生玩的开心!让学生在玩中有学,学中有玩,玩中有练。教师积极指导、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活泼有趣、共同参与到活动当中。和同学们一起活动,加强了师生交流,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体验快乐,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我们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让学生把从教师哪里学来的知识加以改编运用到徒手操中;把电视、vcd、影像上面的优秀舞蹈动作搬到课堂中自编集体舞蹈、也可以根据已有经验、思维、加工、合成创造出许多游戏的内容。在结束部分可以采用游戏;欢快的集体舞;互相按摩;自我按摩;调整呼吸;意念放松;听上一段优雅的音乐,想象把自己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享受大自然赋予人们的恩赐;让学生寻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放松活动形式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有利于他们在走出校门后运用,为终身体育服务。
第四、过程化的教学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通过评价活动,能让学生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评价能帮助教师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改进教师的教学,在评价过程中,以往我们的教学评价是最后一次一把尺子、一块秒表、一种标准的测量。这样的教学评价偏重于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偏重于评价学生学习的水平,而忽略了评价学生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20人集体跳长绳经过几年的磨合,学生的不断练习和提高学校现在记录已是87次,这87次是20人多少次的磨合、练习和提高,也可想而知它的难度有多大,该项目已成为了学校运动会的特色。更成为了运动会中最热闹的项目。学生参与面广,兴趣高!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们因为集体荣誉感的缘故,不怕苦不怕累,克服种种困难。更加积极练习了,课间也多了学生欢快的笑声。在比赛中学生斗志昂扬,观众们也情绪激动,重要的是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到活动的艰辛,但又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显现在学生脸上的不仅仅是汗水,还有灿烂的笑容!此外,在课内课外,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及时地进行肯定,一句“你们真棒”、“你们有很大的进步了”、“你们一定能破记录”,一定会让学生心花怒放,学习的兴趣更大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课堂是最应该具有生命活力的地方,课堂同时也可能是最缺少生命活力地方,只有充分的“放”才意味着有活力、有创造,才意味着充满生机、充满潜力,才可能构建最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十九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探究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减轻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了解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即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实行班内分层教学,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即不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施教方法,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下面就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谈一点做法和体会:
一、对学生分层。
在刚接手新的班级时,根据上一学年期末考试成绩把班内学生按知识程度的低、中、高初步分成a、b、c三个层次,即a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需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b组学生成绩中等,通过课堂教学能达到教材基本要求,c组学生为能独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了解任何一个人,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了解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域,因材施教,最终缩小优差生之间的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根据不同形式的测试、课堂上的表现等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向高一层次发展的机会和动力,让尖子生冒出来,使大多数学生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
1.备课:把握教材,进行准确的分析,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梯度。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使a组学生能掌握本节课基本知识,b组学生能够掌握中等难度的知识,c组学生能够掌握较难知识。例如在讲授一次函数定义时,教学内容可设计三个层次:(1)引入一次函数的定义,举例并理解满足怎样的条件时一次函数又称为正比例函数;(2)运用定义,充分理解,举例说明当函数中的自变量指数带有字母时如何根据定义确定字母的取值,如:当=时,函数是一次函数;(3)定义拓展,当函数中的和带有字母时如何根据定义确定字母的取值,如当=时,函数是一次函数。
2.上课:上课时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每位学生都能参与,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有用武之地,即针对a组学生教师扶一把;知识的应用,针对b组学生教师指导一下;知识的拓展,针对c组学生教师点拨一下即可。在时间安排上,确保a、b两组学生的需求,一般25至30分钟,保证a、b组学生听懂、吃透。知识的拓展,一般5分钟左右,使c组学生学有余味。通过多层次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而达到较高要求,使课堂教学的参与达到最大化,有效性达到最优化。
3.作业及评估:每节课后根据本节内容知识设计几组题,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由浅入深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小题,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提升,形成一个知识链。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求a组学生完成低档题时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在完成中档题时争取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考查时,每份试卷基础分为70分,中等题为20分,高等题为10分,对于a组学生满分为70分,b组学生满分为90分,c组学生满分为100分,最后得分折换成总分为100分。再结合学生平时作业以及课堂表现对学生重新调整组别,使每一位学生都明确自己最近的发展目标。
三、指导学习方法。
教学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教师应当使学生在不懂的东西面前出现疑问,让他们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个疑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探索中发展能力。“班内分层教学”中,利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整个课堂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并且不同层次的学生解不同层次的习题,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思维的积极或受阻即时调控。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渠道不再主要靠听,而是动手动脑解题,即把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培养他们探索知识的能力。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见到有些学生学习很轻松,课后作业做得又快又好,且学习成绩很好,但有些学生学得很辛苦,几乎放弃了所有课余时间在努力学习,但成绩还是不理想。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形成这种现象并不仅仅是智力问题,学得辛苦的学生智商并不低,而且在某些方面比成绩好的学生反应还要快,只是这些学生上课时大部分不能专心听讲,由于没有领会课上的知识,导致课后化了不少的时间都完成不了作业,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不好。长期下去有部分学生就会形成“我比别人笨”这种心理,慢慢导致恶性循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首先,确立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状态确立合理的目标,科学调节学习的强度,科学分配学习的时间,培养学习的兴趣,绝不仅仅是跟在教师的指挥棒后亦步亦趋,从而在身心健康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有错,但必须改正,切不可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说一些伤学生自信心的话,如“你怎么这么笨呀”,“已经讲了多少遍了,这么简单的题目还不会做”,“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看别人学得多好,你在学什么”等等之类的话最容易引起学生反感,还会令这些学生感到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在分层教学中,每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能解决的题组,至少让每位学生都能意识到我和别人一样也能做,而且也能做好。解题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及时加以改正,少批评,多鼓励。让学生在心灵上能愉快地接受学习,从而自主有效地投入学习,慢慢地进入良性循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喜欢,越学成绩越好。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真实地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探索,学会学习。班内分层教学中,把一节课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分解为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通过解题,自然地学习了所要学的数学知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的数学问题来解决,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学。充分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3.数学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指导。
分层教学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是教师的调控,即要恰到好处地处理好各层次题组与各层次学生之间的关系。a组学生在解决低档题材时,b、c组学生虽然没做,但a组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快速反应,在短时间内拿出解题的方法以及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对于中档题,是要求大部分同学掌握的层次,是a、b、c组学生联系的桥梁,c组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拿出答案也不是十分轻松了,此时是他们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在解决高档题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状况适当地进行调整,使b组学生够得着,c组学生学有余味,进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分层教学使整个课堂的三个层次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处于活跃状态,中差生起点低,新的知识容易掌握,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优等生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这样的教学使得各层次学生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真正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岑志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49).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二十
一、引言。
初中阶段的“科学”课程是一门不断的发展的实验性学科,且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应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初中“科学”课程的地位总是不及传统的语文、数学,再加之一些学校硬件条件的制约,导致“科学”课程在很多初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兴趣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尤其是“新课改”出台后,明确指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不是单纯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接受,这对“科学”课程的开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多措并举的开展初中“科学”课堂质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构建适合初中科学课堂的开放式教学体系,为初中科学教师实施开放式教学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一)实施开放式教学,完善教学体系。
初中“科学”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由课程本身决定的,因为“科学”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更新速度快、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需要以开放的理念对待。初中“科学”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作业的开放、评价的开放等五个方面[1,2]。比如生物教学中讲植物根系的构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开放式教学进行,带领学生进入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自认识不同科属植物的根系差别,包括直根系与须根系植物,也包括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攀缘植物与直立植物等不同类型植物根系的区别,加强印象;学习种子萌发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布置开放式作业,让学生们课下自己种植一些植物,观察植物萌发所需时间、温度、湿度等要素,观察不同种类植物之间萌发时对不同气象要素要求的区别;另外,由于初中“科学”课程的特殊性,考核要求要破除以往采取的“大一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式考核方式,而是要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科研的素养、科研的态度等方面的考核来衡量学生成绩。
2.2恰当的鼓励与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初中学生正值身心快速发育的时期,思想比较活跃,但同时也比较脆弱、敏感,对于教师的评价非常看重。有时候一次积极的鼓励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而一次反面的批评则可能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道路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藿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方式进行学生课堂的管理。尤其针对初中“科学”科目中,包括生物、物理、化学课程,对于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要求非常高,很多学生不擅长动手操作,再加之这些科目的知识比之小学阶段基本上又没什么联系,所以很多学生对初中“科学”课程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为此成绩也是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时此时教师要注意不能一味的批评此类学生,因为批评只能使情况变的更糟,而且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甚至对这门课乃至这位教师产生反感。所以,教师应对于学生的错误采取合理的分解,适时的提出,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带有的那种为人师表的真诚,以此打动学生[3]。
2.3充分开展兴趣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科学”课程所包含的外延知识及教材内的知识,很多都可以做为培养学生兴趣的素材。如生物课里面,学习绿色植物部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界千姿百态的绿色植物,包括不同气候环境中的植物,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等引起学生兴趣;也可以举例袁隆平于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地培育杂稻,解决了亿万人民的吃饭问题,被誉为“杂稻之父”等等[4]。通过学生对伟人的崇拜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化学中水污染问题时,可以学生们课下搜集资料,课上分小组展开讨论,集思广益,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充分锻炼正值青春年华活跃的思维,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习物理中参照系部分时,可以让同学们坐车亲自感受外面树的“运动”与汽车的“运动”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参照系的理解。
三、结语。
初中“科学”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性、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代替的。尤其本课程是下阶段求学必须学习的先修知识,所以提高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对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1,2]。而且,教师对“科学”课程有效性的研究,本身也是对“科学”课程知识体系的提炼与凝缩,对于丰富“科学”课程教学价值大有裨益。同时,探讨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也可为相关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提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4]谷振华.对初中生物科学素质教育的探索[j].才智,2011(33):19.
把幽默带入初中数学课堂论文篇二十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情,整合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概述。
1.分层教学的概念.为了让分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必须明确什么叫作分层教学.学生的非智力与智力存在较大差别,为了让学生都有进步,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教师要整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如此,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由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同,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应实施分层教学,在最短时间内,努力让学生共同受益,并且遵循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原则.
2.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吃力,基础好的学生越学越喜欢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基础与学习能力,制定恰当的学习规划与目标,在大体把握教学方向的情况下,从根本上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就是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提高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整合教学资源,让初中数学教学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等方向发展.
1.学生分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态度、成绩,从提高学习效率的层面对学生进行分层.受学生的心理、生理与性格等因素影响,学生主要分成三种情况:a种学生:智力与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够,缺乏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b种学生:学习相对自觉,基础一般,成绩中等,但是有很好的自觉性.c种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基础扎实,具有拓展与创新能力的学生.
2.分层备课.分层备课作为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从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来看,需要整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现实状态,设计分层教学过程,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拟定对应的教学目标,明确哪些是层次目标,哪些是共同目标.对于a种学生,给予更多的指点,设计的问题梯度稍缓、问题简单,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重在培养基础与学习方法;对于b种学生,设计的问题难度适中,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灵活应用,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c种学生,设计难度偏大、灵活性较强的问题,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灵活应用,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实施坡度小、起点低、立体多层次教学.同时让课堂提问富有层次性,让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由c种学生解答,最简单的问题由a种学生解答,难度适中的问题由b种学生解答.如此,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以便激活课堂.例如,在讲“判定等腰三角形”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三角形两边相等,所对应的角是否相等?说出逆命题;评判逆命题真伪.这样,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大胆的类比与想象中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之中.
4.分层训练.课堂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关键,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并且矫正、反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将所学内容变成技能,达到反馈信息的目的.在这期间,还应设计多层次的习题让学生选择,在由简到难的情况下,生成有效的学习梯形.5.分层作业.作业能说明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学的知识状态与情况,所以作业应该从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对于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难度、体量的作业,具体分成选做题与必做题.必做题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而选做题可以不要求全部完成,或者几个学生一起完成.
1.把教材内容作为根本.一旦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那么教学就失去了可控性,甚至影响预期效果.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作为教学的根本,在明确教材内容的同时,设置恰当的层次,优化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结合教学目标,优化与辅导分层.在分层教学中,除了要整合教学目标,还要根据内容进行分层,具体包含教学辅导、作业安排等.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具有现实意义.为了提高分层教学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优化教学目标与设计过程.
作者:吕倩倩单位:江苏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6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