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考的审题立意篇一
高考作文是每一位考生都无法回避的一项重要任务。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审题立意,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方向和内容要点,从而使文章更加有针对性和可读性。在我参加高考前的准备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审题立意的重要性。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历,总结出一些审题立意的心得体会。
首先,审题立意要明确重点。在高考作文中,每个题目都有其自身的重点所在。审题要仔细阅读题目中的每一个字眼,推敲文字背后的含义,从中把握到文章的重点。例如,有一次我的作文题目是《筑梦青春,与梦共舞》,我在审题时明确了文章的关键词是“筑梦青春”,于是我在写作中突出了“梦想”与“青春”这两个主题,通过叙述自己的梦想与努力,表达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通过明确关键词和重点,我成功地抓住了题目要求,展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其次,审题立意要挖掘角度。同一个题目可能有不同的角度可以发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思考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挖掘题目所需要的内容和思考点。例如,作文题目是《家和万事兴》,我可以从家庭关系、家庭教育、家庭和睦等角度入手,展开思考和写作。在我的作文中,我选择了家庭关系这个角度,通过讲述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与重要性,并倡导大家要珍惜家庭,培养和谐的家庭关系。通过挖掘角度,我成功地巩固了作文的主题,并丰富了内容。
再次,审题立意要结合自身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悟,这些经历和感悟可以成为我们审题立意的重要支撑。审题时,我们可以将题目中的关键词与自己的经历进行对比和联系,并通过自己的经历来阐述和论证主题。例如,作文题目是《跨越障碍,追寻梦想》,我在审题时想到了自己高中时期的学业压力和困惑,于是我把自己的经历与题目联系起来,以自己的成长为例,写了如何跨越障碍,追寻梦想的故事。通过结合自身经历,我使作文更加真实感人,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同时,审题立意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每个作文题目背后都有一定的要求和规定,如字数限制、文体要求等。审题时,我们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并在审题立意过程中将这些要求融入到写作中。例如,作文题目要求是用记叙文的方式写,那我们在审题立意时就要考虑如何选取合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以及如何使用描写等手法来展示主题。通过注意题目的要求,我们能够在审题立意时有的放矢,使作文更贴合题目要求。
最后,审题立意要注重主题的深入和延伸。审题仅仅是指出文章的主题,而立意则要求进一步深入和延伸。审题立意时,我们要以主题为中心,展开思考和写作,充分发掘主题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使作文更加精彩。例如,作文题目是《勇于担当,成就未来》,我在审题立意时选择了勇于担当这一主题,然后进一步延伸到如何培养与锤炼自己的勇气,并结合世界名人和自己身边的事例,来论证勇气的重要性和作用。通过深入和延伸主题,我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总之,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的开篇之作,也是决定文章质量的关键步骤。通过明确重点、挖掘角度、结合自身经历、注意题目要求和深入延伸主题,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题意,准确表达思想,进而展现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辨能力。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将继续总结优秀的审题立意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为高考作文取得好成绩努力奋斗。
高考的审题立意篇二
广告称“本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仍然遭到众人的追捧。以凡士林为主料的护肤品,广告拍成玄幻剧,特效光彩照人,说白了就是表面活化物质的洗剂,广告硬是被拍成了科幻剧。
转基因成了恐怖片,还有人相信作用于植物的激素也同样会对人体起作用,催熟的催熟,膨大的膨大。
“脱离剂量谈危害就是耍流氓”还需要网络上的科普作家再教育。
一大群人对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傻傻分不清,抵制符合环保规范的移动通信基站、输变电设施、高铁、地铁和磁悬浮,就是没想到抵制太阳。
好吧,不能太苛刻,毕竟还有人相信地球马上原地爆炸。
很多人一定上了假的学校,所以网络上和生活中才有这么多谬论,所以很多人会对这些谬论分辨不清。
理科知识在生活中应用不是那么频繁,知识点掌握不牢靠还情有可原。但是有些知识本身就是教你们认识世界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使用频率很高,但有些人也忘得一干二净!
我们上学考的不是背书,考的是做题。做题是让我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解题的思路,独立处理和解决問题。要说有人离开学校久了,有的公式和定理记不清。但是判断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总该记得吧?不要赖这些课程是体育老师教的,体育老师上课的时候也是传授方法和规则为主!
老师们用了十几年,培养大家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可没想到高考就是很多人的智力巅峰!高考过后,全部都忘了。不仅如此,我们甚至还成了这些谬论的帮凶,成了这些谬论最积极的实践者。
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的?
当我们跟着社会流行和朋友圈、微博段子的谬误随波逐流的时候,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懒于思考甚至是放弃思考的时候,这些谬论,就趁虚而入了。
最后,就算你真的上了一所假学校,就算你的课程真的都是体育老师教的,你也要用你仅有的智慧,明辨是非啊。
【素材运用】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多年,这些基本的科学知识,我们都在校园里学过。然而,为何一些毫无科学依据的谣言和谬论还能够在社交圈里流传和盛行?正所谓,三人成虎!当今时代,全民自成媒体,许多人习惯于不假思索地随手转发骇人听闻的新闻报道,之后或是谴责,或是声讨,群情激昂。这个时代,太需要独立思考、科学判断的精神了。
【速用名言】
1.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近乃见光明。——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2.相信谎言的人必将在真理之前毁灭。——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
【适用话题】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坚持真理;敢于质疑
(特约教师徐晓)
高考的审题立意篇三
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典范的新材料作文。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学生展开辩证思考。
首先,从材料的理解来看:这段材料的关键词语是障碍(恶狗)、战胜(扫平)、绕道(避开)。也就是“人生路上遇见障碍是要战胜它还是要避开它”,这是材料的核心内容。
其次,从立意角度来看:人生路上遇见障碍究竟是战胜还是避开,当然是见仁见智。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那就是要写“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可以选择避开它”,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而非一个“障碍”,若战胜每一个障碍耗费的时间精力远大于有选择地绕开一些障碍,并严重妨碍自己最终目的的实现,那么选择绕道反而会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所以学生围绕“走弯路也会是捷径”,或“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来谈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如果从路人的角度立意,明显应该侧重于“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就是要战胜它”。毕竟前进路上遇到障碍,不能总是绕道而行,必须要有战胜它的勇气。有了这种勇气,你才可能无所畏惧地最终到达“远方”。所以学生围绕“战胜障碍,勇往直前”、“逃避永远不能成功”等观点来展开也是很不错的立意角度。
最后,从行文来看:鼓励学生辩证性地看问题,即既要有直面的勇气,也要有转身的智慧,但是必须分清主次,重点突出,避免观点模棱两可,自相矛盾。
【典型素材】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4)如果乌鸦不叼来石头,那么他永远也喝不到水。——中国谚语
(5)海滩上蓝甲蟹分为两种,一种较凶猛,不知躲避危险,一旦遇上天敌拼死作战,毫不退让,结果往往成为猎物的美餐;一种较温和,不善抵抗,遇有敌人,便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叼它,踩它,它都不理不睬,一味装死,最终得以存活。经过千百年演变,强悍凶猛的蓝甲蟹越来越少,成为了濒危动物;而较弱的蓝甲蟹,繁衍昌盛,遍布世界许多海滩。
(6)施瓦辛格自幼梦想当一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但出身贫穷的他是难以实现的。但他从那时起并没有钻心于政治研究,而是苦练一身健美的肌肉。随后进军好莱坞影视圈,这之后还娶了一位富豪家的千金。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集聚足够的人气与金钱。此时的他已凭借财富朝着成功迈进。最终施瓦辛格成功登上好莱坞首席卖座巨星的地位,甚至有社会评论家说施瓦辛格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美国大众文化的代表,在许多人眼里他就是强者和力量的化身,是美国人的精神偶像。
(7)以主演美国大片《超人》而蜚声国际影坛的克里斯朵夫·李维,在遭遇一场飞来横祸后成了只能固定在轮椅上的高位瘫患者。但是,他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执导的电影荣获了金球奖;他用牙关紧咬着笔开始了艰难的写作,第一部书就进入了畅销书排行榜;他还四处奔走,成了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正是在走直线的路上遇到了无法避免、不可控制的困境,于是绕道而行,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8)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从事生物化学研究,但在研究与教学中他发现自己在这一方面并没能将自己的实力完全发挥出来,于是他对自己作出了冷静客观的分析,并发现自己有创作科幻小说的天赋,阿西莫夫毅然决定告别了大学课堂和实验实,专门从事写作,为自己找到了另一条能往成功的道路,阿西莫夫这一聪明的选择成就了他一生创作480部科幻著作的辉煌业绩,也为他赢得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家的荣誉称号。
范文1:避让中的前进
周国平说:“若把人生比作一条逆旅,因了种种限制我们在某点停了下来,我们相信这是暂时的,殊不料就在这个点上永远停住了。”诚然,行走在途中的我们总会与各种难忍的境况不期而遇,沉勇的人誓要扫平它,然却在不经意间被长久滞留住了,而睿智的人懂得有选择地作出避让,他们往往能走得更远。
人生之路多艰,我们势必无法跨越生命中的每一道横沟,因此,当在生活的漩涡中苦苦挣扎时,当遇到“恶狗”相向时,人不妨让思维转个弯,绕道而行,这恰是一种变通的智慧。乔布斯曾经被他亲手创立的苹果公司扫地出门,在许多人看来,这是奇耻大辱,必须坚决抗争一番,然而他却选择了离开,选择再次创业。谈及此事,他说:“这是我这辈子发生的最棒的事情,它让我觉得如此自由,进入了我生命中最富创造力的一个阶段。”乔布斯的成功无法复制,在于他有从容摔倒的勇气,更能在爬起后迅速作出避让与调整。甩掉多余的束缚,在避让与改变中给自己找到一个新的起点,这个过程即自我实现的过程。
铸钢中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叫淬火,把滚烫的钢锭放到冷水里急骤降温。人生的许多辉煌不在于绝处时狂热地发奋一击,而在于冷静地凝结,适时地避让,寻求最佳出路。曾有一位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无氧登山运动员,在登到6400米的高度时渐感体力不支,于是他停了下来,与队友打过招呼后,悠然下山,有人为他惋惜,他却冷静地说:“不,我最清楚,这就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很多时候,把人困在绝地的不是别人,恰是我们自己。不甘心就此失败,头破血流也要闯出一条路来,却不知静下心冷静地分析一下自己的处境:我真的非做不可吗?真的没有别的选择吗?画地为牢,困住的终究只是自己。
总有人以为避让是放弃,是弱者的行为,然而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在窘境处追寻圆满、于无尽深渊处追求希望微光的执着。懂得退让的人要比在障碍面前苦苦坚持的人更加内心坚定,因为他们会谋求一切可能的出路,义无反顾地达到最终的目的地。懂得退让的人也一定比顽固不知变通的人聪明,因为他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所在,并不断对自身作出调整,所以他拥有更为明确的方向。
教师点评:文章首先引用周国平的话导出话题,然后提出中心论点:“睿智的人懂得有选择地作出避让,他们往往能走得更远”,接下来从两个层面展开分析论证,最后指出避让不是放弃,不是弱者的行为,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在窘境处追寻圆满、于无尽深渊处追求希望微光的执着”,思路清晰,论据典型新颖,论证事理清楚透彻,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能给人深深的启示。
高考的审题立意篇四
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较之那种类似话题、内容宽泛、只要不超出范围主题完全可由作者自己掌控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绝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的套题弊端。
然而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扩展:高考作文审题攻略
词语式标题
词语式标题是一个词语或一个概念,如“习惯”、“尝试”、“安”、“和”、“让步”等。这类标题本身就是题眼,就是立意重点。审题立意时,要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如“让步”,其内涵和外延应是在发生争执时部分或全部地放弃自己的意见或利益,因此,立意时可以把让步作为一种从长计议、以退为进的处事智慧和致胜方略,可以把让步作为一种胸无主见、丧失立场、失却个性的表现,也可以运用辩证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非原则问题上应主动让步,感召对方,实现双赢;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绝对不退让,坚持到底,争取胜利。
短语式标题
短语式标题是以一个偏正、并列、动宾等结构的短语形式出现,如“心灵的选择”、“快与好”、“留给明天”。这类文题限制性更多,审读题眼尤为重要。如“心灵的选择”,作出某种选择不是题眼,面对选择时,“心灵”产生的触动、斗争,选择时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才是题眼,因而是文章立意的重点。。
句子式标题
句子式标题常常以一个观点式的形式出现,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枝一叶一世界”、“近墨者未必黑”、“今年花胜去年红”等。一般说来,观点式标题的立意重点比较容易把握,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立意的中心,只需要把着眼点放在寻找典当的论据来证明文题,或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来诠释文题。
关系式标题
关系式标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构成,概念之间形成某种关系。面对这类文题,首先要认清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树木森林气候”,三者之间似乎没有轻重之分,但细细琢磨,却并非并列关系,“树木”决定“森林”,“森林”影响“气候”,“气候”反过来又影响“树木”和“森林”,三者是互为因果关系。因此,确定这个文题的立意重点有两种:一是抓住这三者互为因果的关系来谈,一是以其中某一概念为主,兼及其他,如结合现实,重点论述“树木”(个体)对“森林”(集体)和“气候”(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喻体式标题
喻体式标题留下更多的空间让考生对应补充,把喻体具像化。如“凤头、猪肚、豹尾”就是一个典型的譬喻性标题,古人用这六个字来谈写作,推广开去,生活、学习、事业、人生皆是如此。“凤头”喻起始阶段,强调好的开头,打好基础,迈出关键的一步;“猪肚”喻中间历程,强调充实丰富,脚踏实地,创造辉煌;“豹尾”喻结束阶段,强调善始善终,画上圆满句号。将喻体形象化后,再用来观照学习、事业、生活、人生,或就其中一个阶段下笔,兼顾其他方面,应是文章立意的重点。
高考的审题立意篇五
二十年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的家乡呈现出仙境般的新面貌。
我是通过时光机来到家乡的,眼前的家乡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过去,矮小的建筑消失了,几百栋高层建筑映入眼帘。这座高楼是乘电梯上去的吗?不,在这个时代,电梯已经过时了。大楼旁边有一个牢不可破的泡泡梯,速度是普通电梯的两倍,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效率,泡泡梯内的空气清新,可以缓解人们一整天的疲劳。
再看看公路。以前都是泥坑,风一吹就扬起一阵尘风。现在在高速公路上,每天都有几十辆保洁车出来轮流打扫。道路两旁种植着茂盛的树木。灰尘少,空气清新。人们再也不用戴口罩出门了。
以前大家都觉得有车出门方便,但是汽车尾气污染也是大家的烦恼。现在人们发明了一种折叠式电动车,可以充电五分钟,行程50公里。方便环保,成功解决了困扰人们多年的环境污染问题。
看着高速公路上来往的电动车,感受着迎面而来的清新气息,自豪感油然而生,家乡的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
高考的审题立意篇六
一部新电影上映了,你去不去看?
到那时候就根本不用问他们了。问问自己就够了:几年都过去了,我没看那电影,觉得有什么损失吗?有什么遗憾吗?真遗憾也没事儿,再找来看也没那么难。但基本上,没几部电影配得上这样的待遇。
拖延症不是一种病态,而是一种非常智慧的生存策略。普通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只要拖一拖,都会自行化解。如果没有,那是你拖得还不够久。
很多人认为拖延症耽误事,其实真的不是那样。
一般只有两种事儿你会拖着:你不喜欢做的和你觉得拖拖也没问题的。喜欢的事儿你不会拖着,不能拖的事儿你也不会拖着。所以说,拖延症其实是一种辨别、筛选机制,这是一种本能。因为你本能地觉得人生应该用在自己喜欢的事儿上,应该用在更紧急更重要的事儿上。生命只有一次,那些无关紧要的、使人不愉快的烂事,让我们拖着,拖没了就好。拖不没,也至少把我们跟它们相处的时间压缩到最少。
怎样获得成功的人生?从拖延症开始。拖延症是成功人生的必需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美。怎么才能笑到最后呢?答案就是最后再开始笑。真的,根据我的经验,最后再开始笑,笑到最后的概率会大很多。
我觉得拖延症应该有一个“症歌”,可以照着《夕阳红》的旋律唱:“最美不过拖延症,温馨,又从容。拖延出晚开的花啊,拖延出陈年的酒。”
你想啊,晚开的花、陈年的酒,不拖延,怎么“晚开”?怎么“陈年”?
【素材运用】
拖延,未必就是“消极”的同义词,因为拖延需要时间。而在拖延的这段时间里,人们可以尽情思考事情的价值,回望做事的初衷,为自己的行动厘定方向。纪伯伦说:“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行程过快时,请拖延一下自己,等等我们的灵魂。
【速用名言】
1.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来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2.人类的历史是很忍耐地等待着被侮辱者的胜利。——印度诗人泰戈尔
【适用话题】等待的价值;思考需要时间;沉淀人生
(特约教师熊纪涛)
高考的审题立意篇七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地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同学们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上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本文的主要对象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实地”、“学会 放手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
作文
。如: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读完这篇,是不是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呢,希望大家高考战场上取得好的成绩。
高考的审题立意篇八
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
高考的审题立意篇九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高考的审题立意篇十
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较之那种类似话题、内容宽泛、只要不超出范围主题完全可由作者自己掌控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绝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的套题弊端。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高考的审题立意篇十一
高考的审题和立意技巧的掌握对于高考写作有很大帮助。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xx年高考
作文
审题立意的创新技巧,供大家参阅!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提炼出中心思想,有了中心思想文章才有灵魂,才能将有关材料提摄起来。清人王夫之说:“意尤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
立意如此重要,那么怎么做到正确审题立意呢?下面讲一讲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法。
细心研读材料
细心研读材料是正确立意的基础。读材料的时候要做个有心人,弄懂命题人的用意。特别是多则材料,由于它具有容量大、条件多、组合关系复杂等特点,所以在审题上,较之单则材料难度要大得多;而在方法上,和单则材料也有较大的不同。首先,应运用单则材料审题的方法,认真地分析每一则材料,切忌把几则材料割裂开来,就事论事。
其次,要弄清几则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不可能互不相干,总是在某一点上,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因此,多则材料的审题,就是要运用多种方法(求同、求异、辩证、综合),去分析材料,找出几则材料组合的“内在联系”点,作为作文的立论点。
(1)求同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点的多则材料。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找出共同点,这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求异法
此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对、相反的多则材料。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作文立意的所在。
(3)辩证法
此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互对立,且各则材料的观点都有道理,却又都不全正确。对这类材料,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某则材料的观点,而应作辩证分析,归纳出一个辩证的观点作为作文的论点或中心。
(4)综合法
有的多则材料中各则材料的内涵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却都有片面的一面,如果偏执于一点立论,文章势必片面而缺乏说服力。对这类材料,就应该用综合法,将各则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或主旨来作文。
领悟中心法
领悟到材料的主旨是文章的立命之本。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是理解的切入。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是一句话,一个词等。要注意材料指向性语言。
把握关键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是理解的切入。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是一句话,一个词等。要注意材料指向性语言。
揭示寓意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剖析,
把握其寓意和本质。
明辨关系法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由果溯因,审题时如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作文立意。
把握情感法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一、审题——准
1、 如果写作前不注意审题,写作时不扣题,写起来就有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是导致作文低分的罪魁祸首。考场作文根据写作水平一般由高到低分四类。如果出现审题失误,偏离题意,那么作文就定为四类作文(一般得分在0到10)。
因此,准确审题,分析话题的范围,把握材料的重点,吃透材料,准确悟出题意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开口——小
2、 范围宽广是作文的优势,有利于考生打开思路,激发想象。但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化的概念,笼而统之地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故要善于在原话题 下找到适宜自己写作的突破口,“择其一点,不及其余”。把写作角度选得小些,这样有利于在所选的这一点上进行比较深入的挖掘,能把意思表达得透彻,内容更 具体集中,中心更突出。如以“环保”为话题 ,《永宁河的变迁》当然比《 救救地球吧》好。
三、视角——新
3、清代学者赵翼也曾在《论诗》中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由此可见,作文贵在创新。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写作过 程中,不要总是按照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既有的思维定势进行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中所蕴藏的另类内涵,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
4、“母爱”是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时代都有人在阐释着它的内涵。写母爱有众多的角度,也有不同的构思,人们习惯于写人类的母爱,写母爱的真,母爱的深, 母爱的伟大。如果变换视角,暗渡陈仓,由常见的以人为主角转换到以物为主角,通过对物的叙写来表现话题的内涵,从动物的角度来写动物的母爱,就能带给人更 强烈的震撼。
5、 例如《它也是母亲》一文中,家中的小狗崽死掉了,父亲把它扔到河中,失去孩子的黑子或许不知道自己的狗娃已死,因此悲哀地叫唤,不顾严冬,到寒冷的河里把它 的孩子叼回来,细细的梳理孩子的毛,舔干它身上的水。是的,黑子也是母亲,黑子也有母爱。这与失去孩子的人类母亲何等相似!作者几乎要对这不说话的母亲跪 拜了,由此收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四、感情——真
6、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因真实才具有感人的力量。朱自清的
散文
,成就是很高的。他散文的一个核心是“真”字。用真挚的感情,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 论。《背影》中,朱自清抒发了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真情。朴素的情感打去了万千读者的心,从而使《背影》具有了永久的生命力。7、但长期以来,说假话、套话、空话的现象在习作中屡见不鲜。从现在的学生作文中,很难寻觅到生活真实的影子、心路的真实历程。不知道是否真有那么多的老师带病 上课晕倒在讲台上,不知道雨中妈妈送雨伞会感动得自己泪水伴着雨水流,也不知道在车上给老奶奶让座能赢得全车乘客的喝彩声……但千篇一律的文章读下来,不 是感动而是悲哀:作文本是个人品质情感的宣泄,包含人文价值和人文底蕴,不应是写作大全的拼读、粘贴,否则遭遇挫折咋会有一半的学生家庭离异或父母去世 呢?看似在写我,其实是“人云亦云”,空话虚情令人作呕,因此,让真情充溢篇章这是作文之根本。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老切割师的话是这则材料立意的指向性语言。这句话是审题立意的关键,“做好一件事”的条件有哪些?从老雕刻家的角度来说有两点:一是不考虑价值,二是无所畏惧。所谓“不考虑价值”,是指不能有过多的顾虑,所谓“无所畏惧”是指“要有勇气”。
但是如果从徒弟角度来说,成功除了上面两点,师傅周密的计划显然也必不可少,由此看来,“经验”、“谋划”等,也是做事成功的必备前提了。通过以上分析,可立意为:成功的秘诀(条件):周密规划、摒弃顾虑、要有勇气。
从文体上来讲,适合写成议论文。
3、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经验技术诚可贵,勇气价更高
经验、技术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了它们,会让我们做起事来得心应手,但勇气也是不可缺少的,有了它,会让我们做起事来从容不迫,无所畏惧。所以说,经验、技术诚可贵,勇气价更高。
经验、技术是我们在生活中的一部分。技术不是我们生来的,它是靠我们不断努力的学习获得的;经验也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我们经历生活后,慢慢培养出来的。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不仅有技术,还有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经验,他凭借着自己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最终在水稻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居里夫人放弃闲逸的生活,潜心研究,最终为人类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出巨大贡献。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不仅仅靠他们的毅力、执著,还与他们的技术、经验密不可分。
经验技术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有时光有经验、技术是不够的,它还需要你有超强的勇气。如果一位医生光有经验、技术,没有勇气,他敢拿起那把手术刀吗?如果一位航天员,没有勇气,他敢乘神舟登月球吗?如果一位警察没有勇气,他敢去抓小偷吗?如果一位游客没有勇气,她敢坐过山车吗?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勇气,你还会抬起你高贵的头颅吗?所以说,勇气对于我们也很重要。
经验、技术、勇气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拥有三者你会做成很多大事。我想,都应该听说过“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对于华佗来说,如果他仅有经验、技术,或者说,他仅有勇气,他对关羽的治疗还会如此的成功吗?如果小鲤鱼不具备经验、技术、勇气,怎能游过平戈,克服困难,最终迎来越过龙门的成功;如果鸣蝉没有经验、技术、勇气,怎能奋力地甩掉外壳,最终迎来高空中自由的歌唱。因此说,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拥有了三者,它们会帮助你干很多大事,让三者成为你实现理想的得力助手吧。
勇气是风,经验是帆,技术是船,这勇气的风吹着这经验丰富的帆,摇着这技术精湛的船,飘向你想要去的那个地方,飘向你理想之花绽放的那个地方,飘向你人生辉煌的地方,飘向能成就你的地方。经验、技术、勇气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经验、技术诚可贵,勇气价更高。(55分)
高考的审题立意篇十二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本文的主要对象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
高考的审题立意篇十三
一、寓言类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
作文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问。
“那原则就是你刚才说的。”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成长中的诱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
题目:
离题: 1、钓鱼 2、阳光
偏题:3、小议代价
切题:4、拒绝诱惑 张显毅力
写作提纲
拒绝诱惑 张显毅力
1、用一组生动形象的比喻,排比式的阐述什么是诱惑,引出论点:我们要拒绝诱惑,张显毅力。
2、引用历史上的名人故事、名言、英雄等正面论述论点;用一些反面事例反面论述论点。
3、用一组排比再次强调要拥有毅力,要拒绝诱惑。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如果我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人生在世,“痛苦”与“快乐”这对矛盾的情感会伴随终生。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一矛盾体,值得青年学生思考。在高考中,“关系型”话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方式。
【命题指导】
这是一则寓言,讲了“痛苦”与“快乐”的辩证关系,写作时要注意辩证地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看似对立却又紧密统一,相互转化,为此,可以从人生的苦乐、得失、荣辱等方面去思考。局部也可立意为“任何时候都不要被眼前的一时的绚丽所迷惑”、“拒绝诱惑”,前者从大处可以想到唐玄宗满足于“开元盛世”而迷恋杨玉环,还可想到清朝沉醉于大国等都招致失败的例子。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孩子第一次看到大山,他高兴地说:“我看到了高峻!我懂得了高峻!” 大山笑了:“你只看到了高峻的一部分,你还没有真正懂得高峻!”
孩子第一次来到海边,面对大海,他激动万分:“我看到了浩瀚!我知道什么叫浩瀚了!”大海笑了:“你只看到了浩瀚的一部分,你还没有真正理解浩瀚!”
孩子第一次来到草原,他骑马在草原上奔驰,兴奋极了:“我看到了辽阔!什么叫辽阔?这下我全懂了!”草原笑了:“你只看到了辽阔的一部分,什么叫辽阔,你还没有全懂呀!”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人生无限,求知不止,探索不停,本题的命意在此。对于正在求知中的学生而言,懂得如何求知,知识的海洋有多深;如何探索,探索的道路有多广阔,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命题在全国各地的高考中时有体现,符合高考命题规律。
【命题指导】 这则寓言从整体上说,谈的是“大自然奥妙无穷,我们对它的认识永无止境”。由此整体可立意为认知、成长、求索,永无止境;从局部看,既可立意为我们要努力探索事物本质,也可立意为为人要有虚怀若谷之心,切不可高傲、一知半解。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人为大家奉献了毕生的力量,于是,人们在他老得不能行动的时候用尽所有能够称赞的词汇称赞他。
一个人对此感到肉麻,表示不满。他吹灭了在他面前的蜡烛,说:“一个人的生命不就像这样一根蜡烛,一吹就灭吗?它怎么跟太阳永恒的光辉相比呢?”
一个智者说:“你太谦虚了。一个人的肉体可以像蜡烛,一吹即灭,但是,一个伟人的思想和功绩,却可以像太阳的光辉,光耀万代啊!”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价值观问题始终是高考命题的一个核心内容。本题的命意在于引导考生思考人生价值在精神层面的意义,有一定的深度。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深度。
【命题指导】
这则寓言通过两个人的对话揭示了人生价值的意义。审题时要注意“一个智者”的话,根据这句话可立意:
人的伟大来自奉献,世界上只有精神是永恒的;伟大与平凡;人生追求:永恒。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好事者从小河里取了一些水,并把这些水装进高高的玻璃杯,放在豪华的桌子上。
水很高兴,得意洋洋地说:“以前我总是匍匐在别人的脚下,现在我终于可以高高在上扬眉吐气了。”
正说着,只听“啪”的一声,玻璃瓶跌倒在地板上,碎了。水流了一地。没等它叹息,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人生在世,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与这个世界,这是考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它关系到考生步入社会后能否顺利融入社会,让自己的人生不断走向成功。本题的这一命意很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命题指导】
这则寓言比较简单,审题时注意“水”的态度和结果。材料的核心思想是:“那些自以为是,一心想高高在上的人,最终只会跌个大跟头,到头来悔之晚矣!”由此可立意为:高与低;站得高未必看得远;态度与成败;狂妄与冷静;位置,等等。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庄子送葬,经过他的好友惠子的坟墓,回头对随从讲了如下的故事:有个楚国郢地人,鼻尖上沾了一层薄薄的白灰,像苍蝇翅膀一样薄,便让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子把灰削去。石便挥动斧子,呼呼作响,随手向下削掉了白灰。郢人的鼻子毫无损伤,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石召来说:“给我试试。”石说:“我以前倒是能削,不过我的搭档早已经死了,没有人能同我配合了。”自从惠施死后,我也失去了对手,没法同人辩难与讨论问题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指导】
可以从多方面去立意,如:从匠石“运斤成风”,用斧子把鼻尖上的灰削去的角度来思考,可以确定“获得成功,需要熟练的技艺”的立意;从匠石不答应宋元君以及庄子说的几句话来思考,可以确定“没有恰当的对手,难以成就一番伟业”“默契的合作,方能把事情做到极致”“主客观相统一,才能创造美”等立意。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片树叶从树枝向下跌落。 “我想落到大地上。”树叶说。
西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的方向,树叶说:“其实我正想向东飞翔。”
转眼东风刮起把西风压倒,树叶说:“向西飞行其实更妙。”, 接着是势均力敌,西风对抗东风,树叶说:“理智告诉我悬浮在空中。” 东风和西风都停了,树叶猝然跌落。
树叶说:“我已决定径直走向地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以材料的寓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
寓言往往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结构大多简朴,主人公可以是人、物,但都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明的故事中。本题着重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冷静思索,理性看待。
【命题指导】 这则材料,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
落叶的旅程给我们凸现了缺乏主见、没有抗争、随波逐流、没有原则等落叶意象。飘零的落叶可以飘零出失意人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哀叹,飘零出夹缝中生存的人的无奈和辛酸,飘零出随遇而安者维护面子的“精神胜利法”,飘零出某些甘愿做奴隶者的媚骨丑态。
飞舞的落叶在跌落的欢歌中,舞起弱小卑微者探寻生存空间的勇气,舞起芸芸众生俯仰一世的交际艺术,舞起人们身处劣境的乐观豁达,舞起生命回归时的最后辉煌;可悲可怜的落叶映衬出的更是不屈于压力的抗争者,不人云亦云的清醒者,不同流俗的革新者等的不凡 ; 当我们不能改变世界的时候,要学会改变自己,并乐观地生存。
8、20xx高考全国卷(新课标)作文题: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山西、新疆
材料: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经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
【命题指导】从修船工的职业精神以及“举手之劳,帮助他人不求回报”的角度来写,最主要的是把重点放在修船工的身上,此外,关注细节,突出细节的重要性也可以写好这篇文章。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道德) ;
材料内容(关键词):船主,修船工,“顺手”,补船,道谢,大红包,报酬,小事,拯救生命。
材料特点: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的命题,关注的是社会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补船工因为做了一件“顺手”的小事而拯救了人的生命,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应得的回报。在现今这种社会背景下出这样的作文,也是情理之中的。
分析本材料,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但无论是哪个立意,都必须做到言之成理。
审题立意:
第一,可以从“关键语句”入手,抓住文中两次提到的“顺手”一词,看似不经意的“顺手”之小为,却关乎性命之忧。因此,顺手之为可成大善,举手之劳可铸大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出这样的举手之劳,我们就会补好很多生命的漏洞,成就生活的和谐和生命的顺畅。
第二,还可以从因果关系入手,莫要舍不得付出些举手之劳。生活中只要是在自己的能力与实际允许的范围内不求回报地给人以关爱和帮助,收获将会是长远且喜人的!与人尊重,于己尊重;与人方便,于己方便;与人关爱,于己关爱;与人宽松,于己宽松;与人愉悦,于己愉悦。反之亦然 ; 所谓:善食善果,恶食恶果。世间的事物无时无刻不是在“彼此照应”、“双向回馈”。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第三,我们还可以看到,修船工不仅做好了自己的“分内”之事,而且还做好了“分外”之事,如果我们这个社会的许多人都能在做好分内之事的基础上,再“顺便”关心关注一下“分外”之事,那么,我们就会把好多的事情都能做好。做事,无关乎分内分外;做人,才能无关乎利己利他。
第四,修船工的“顺手”之为,已化为一种职业的“习惯”,这当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来源于良善的心念,——心存善念,必有良善之为;心存恶念,必有凶暴之行。道德的行为源于道德的意识,行关乎心源乎心。让我们时刻激发起我们的善念的火花,时刻去泯灭心中不良之意,我们就会获得更多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c、做好事不张扬、不求回报; d、和谐社会需要人人尽力;
e、莫以善小而不为;
f、小漏洞或小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危及整体发展等等。
(2)船主的角度:懂得感恩,做好事者以应有回报,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3)船有象征意义:船、漏洞、出海平安归来共同构成十分积极的象征意义。
9、20xx年高考全国卷(贵州、云南、甘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指导】所给材料展现了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于现实中富有寓意。而且材料末“妈妈”的一番话更是为材料的解读指明了方向。“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在“妈妈”的这句话语中已经暗示是过多的顾虑,过重的包袱,过繁的牵挂,使我们不能专注不能全心投入,进而影响了我们自身能力的发挥,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虽然审题难度不大,但能否挖掘更深的内涵,选择更好的形式,运用更巧的材料则决定着文章分数的高低。
10、20xx年天津高考作文题: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800以上。
材料: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xx年天津高考作文题依旧延续了给材料自命题作文的命题样式。通过一则小寓言——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不同感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如何从身边平凡的生活中体味到丰富的情感,如何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
材料中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对话,今人想起西方的一句名言“鱼儿对于它始终生活在其中的水却感之不多”。其实我们人亦如此。我们往往对身边朝夕相处的人、昼夜相伴的环境熟视无睹,无所动于衷,其实他们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庄子“涸辙之鲋”的寓言中说:“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意思是说一旦离开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就难以生存下去了。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空气、阳光、水、人间至真无上的亲情等等。
这则寓言所表达的哲理也“看似寻常最奇崛”。它提醒我们多去关注身边的那些平凡中的伟大、那些琐事中的感动。其实,生活中从来不缺少感动,缺少的只是发现而已。
最近大江南北涌现出的那些“最美妈妈”“最美女孩”“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不都是实证吗?希望学子们能够擦亮观察生活的眼睛,培养一颗敏锐的心灵,多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多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学会从简单的事情中领悟深刻的道理,从身边的平凡世界步入诗意的人生。
二、片段类
1.阅读下面三句诗,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自定体裁,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命题理由】(同题1) 【命题指导】
一句诗就是一个写作思路,一句诗就是一个联想对象。第 句,侧重的是对人生之路的探索,表达的是一种执著与追求。第 句,侧重的是对前途的自信与开朗,体现的是坦然面对前路的精神。第 句,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不仅仅是指现实的路,更具有广泛性,可以运用到生活的各个层面。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报载,成都一妙龄女因感情问题跳楼,围观者起哄,并有吉他“伴奏”。
材料二:一名动了轻生念头的青年男子,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的一座楼上作生死抉择的时候,禁不住楼下围观看客们的起哄,“显然被激怒”后,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本题的命制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生命”的内涵。纵观当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景,从事故频发的各地“煤窑爆炸”,到山西的“黑砖窑”,再到材料中列举的情景,都表现出当代社会人们漠视生命、不尊重生命的现状。
【命题指导】
三则材料极其相似,透过材料看内涵,我们要明白,那是人啊,那是一个血肉鲜活的生命,不是一具玩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尊严是现代社会维持道义和良知的底线,越过它,恐怕也就越过了做人的底线。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20xx年9月28日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征集活动结果也同时公布。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这五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精华的经典名句,将推荐给北京奥组委,作为20xx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以体现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表达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人民对四海宾朋的热情欢迎。
《论语》是中国人的圣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轫,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论语》中凝结了孔子思想精华的这五个句子为写作对象,意在引导考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思考,既富浓厚的文化底蕴,又具鲜明的时代气息。
【命题指导】
写好这道作文题,首先要准确理解五个句子的语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加到别人身上,也就是说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温家宝总理在出访时,曾用这句话来形容我国有很多很好的邻邦,远处也有很多朋友。“礼之用,和为贵”是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最重要。写作时,立意的范围比较宽泛,可以结合五个名句来写,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其中体会最深的某一句或两句来写:可以虚构一个引人入胜的具体故事,也可以就某一句子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4.阅读《两份名单》,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阅读《两份名单》,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曾经把两份名单给十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为什么熟悉,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
十个人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7人。十个人对第二份名单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我敢说,熟悉第二份名单的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肯定多得多。
可是,在当时,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是多么辉煌显赫啊!他们被众星拱月,万人景仰,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把他们捧在手心里;而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呢?曾经是那样寂寞孤独,郁郁寡欢,门庭冷落,默默无闻。
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第二份里的呢?全是清朝的落第秀才。
20xx年高考(微博),话题作文4道,命题作文9道,新材料作文5道。也就是说,高考作文命题就形式而言,正在走向三足鼎立。新材料作文应该有进一步递增的趋势。因此,我们有必要给予以重视。
【命题指导】
《两份名单》,告诉了我们什么?一个人的成就,决定于后天的发展;一次考试定终身,弊端多多,应该改革;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识别人材的机制;仅凭一次笔试或一次面试给人下断语,是以偏概全,等等。我们在作文时,一定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如此,才会激情澎湃,才会更有说服力。
5.阅读下面关于“清醒”的警句,根据要求作文。 (1)错误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和清醒的关系一样。(德-歌德)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 (3)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富兰克林)
(4)在对生活存在理智的清醒的态度的情况下,人们就能够战胜他们过去认为不能解决的悲剧。(车尔尼雪夫斯基) (5)希望是一种清醒的梦境。(亚里士多德)
这些
名言警句
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清醒”的。一个人,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他的一生也就无所遗憾与牵挂,能够清醒自己,这也是最难得的一种清醒。因为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完善自己,实现人生的全部意义。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纷繁的生活和自我的言行都有清醒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从这一点说,这是一道展现自我追求、凸现进取精神的作文题。6、20xx年江西省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 必须写议论文。 (2) 不少于700字。(3)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因为材料简单,内容明确,作文体裁明确,所以江西的作文题写作关键是写出明确的议论文观点。依据材料的引导,可以写出下列观点:
(1)将第一个“有人说”作为靶子:在物质需求方面要“知足常乐”,批判被物欲扭曲种种现象。
(2)将第二个“有人说”作为靶子:在精神需求方面要“永不知足”,树立积极探求、学习上进的人生态度。
说透了,作文命题人是想通过这样的题目来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对待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等方面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议论类
1.请以下面一句话为开头续写文章。 有时一种力量会很可怕,有时看起来很可怕的东西其实没什么力量。要求: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
给出文章的第一句话,然后续写文章,这样的命题会在高考出现吗?实际上,这种题目已经在中考中得到验证了。这种题目的优点在于:一是可以有效地防止抄袭、宿构;二是可以充分考查考生的联想想像 能力;三是可以考查考生迅速审题立意的能力。有这三条,足以让命题人眼前一亮了。所以,在未来的高考中,这种题目完全有可能出现。
【命题指导】
一般来说,这种文题的审题重点就是所给出的一句话,这句作为“开头”句的话,往往暗含了文章的关键词,我们需要找出关键词,并对关键词的含义进行分析。比如给出的题目,他的关键词就是“力量”,围绕这一关键词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题目的态度是什么(实际上是命题人的态度),这一点同样要从句中寻找。我们看到,这句话前后给了两个观点:“力量很可怕”“看起来可怕的东西没什么力量”。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什么样的力量很可怕?什么东西看起来可怕其实没有什么力量?这时候就需要联想了,要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历史上的种种事例,以及个人的经历,等等。这样就找到了主题与材料,然后再确定文体与写法,就可以顺利完成写作任务了。
2.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永恒,是大浪淘沙,留下了真金在那里闪烁。瞬间,是小河的细流,沉下了冲刷的碎石。永恒是绝对的,有如真理是永恒存在的。瞬间只是对事物表面的认识,容易受到感情的冲击。当春暖花开、春风和煦的时候你有好的心情出去游玩。在这时候,你就会发现生命的涌动,时光的轮回。这些永恒存在的东西,往往都必须是在一瞬间产生的。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呢?根据下面的要求,开拓你的思路,驰骋你的想像,展示你的才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追求永恒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但是世上很多事情都是瞬间即逝,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所谓的永恒也只是瞬间,这种思辩其实是对人生的思考,能够让考生重构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命题指导】
根据材料的提示进行审题立意。“永恒,是大浪淘沙,留下了真金在那里闪烁。瞬间,是小河的细流,沉下了冲刷的碎石”,据此,就可以想出这样的立意:大浪淘沙与小河的细流;闪烁的真金与沉默的碎石;永恒与瞬间,等等;根据“永恒是绝对的,有如真理是永恒存在的。瞬间只是对事物表面的认识,容易受到感情的冲击”,我们可以这样立意:绝对的永恒;脆弱的瞬间;用永恒和瞬间量化感情,等等。
四、时政新闻类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4岁的辽宁省大洼县农民工刘明明,在暴风雪中遭遇车祸,造成多处骨折。同行者为救其性命,12次向人下跪求救,却屡遭冷遇,刘明明最终命丧狂风暴雪之中。此事前不久经媒体披露后,舆论一片哗然。
12次下跪又能如何?居民拒绝,警车绕道,“120”更是见死不救。几十年不遇的暴风雪寒冷彻骨,而如此的世情冷漠,则凉透人心。当刘明明的同伴一次次双膝下跪又一次次从雪中失望爬起时,这种群体道德缺失造成的悲凉蔓延到每个人。
“道德与荣辱”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国民十分关注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正处在成长期的它们更需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荣辱观,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意义深远,对于提高整个国家公民的素质水平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本题的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命题指导】
事件本身对考生的思想情感会产生强烈的刺激,材料最后提到“这种群体道德缺失造成的悲凉蔓延到每个人”是写作的主要方向。应围绕“道德”从个人、民族、国家的不同角度探讨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道德观。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xx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公布了猎人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照片真假风波迅速成了娱乐直闻。真老虎还是假老虎?真照片还是假照片?周正龙、中科院专家“拿脑袋”赌照片真假,网友“手把手教你拍摄华南虎”,老鼠年画开始热销涨价;政府官员、媒体、摄影家、野生动物学家,乃至外国杂志全都卷了进来,形形色色的人“娱乐其中”
“虎照”是当前社会新闻中的热门主题词,从“虎照”这个词语出发,辐射出了无穷多条线,与周正龙、网友、中科院专家、政府官员、媒体、摄影家、野生动物学家,乃至外国杂志等另外一些点相连,每一个点都是一个绝好的话题。如代表下层民生的周振龙背后的故事,中科院专家和周振龙的“人头担保”凸显出中国科技发展的尴尬问题,地方政府如果在此过程中付出诚信代价,对民众造成恶劣示范,其消极影响远大于生态宣传的正面意义。此外,外国杂志也卷了进来,他们关注的焦点是什么?相信在具体严谨的求证面前,一切都将大白于天下。
3、20xx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
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xx年北京高考作文充分体现了贴近生活、注重精神层面的内容,需要考生关注社会、关注基层、关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使命和责任。
本次作文充分体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从平凡中体现了不平凡的人生。
、热爱劳动、忠于革命,忠于党、钉子精神等雷锋精神。 应当说北京的这道题很好写,如歌颂和赞扬平凡中的伟大、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等精神。
4、20xx年重庆高考作文题: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9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 你好 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 明天见 。”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 你好 和 明天见 。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根据这篇材料考生自拟题目,写一则文章,题材不限,字数800字。
俗话说,赠人玖瑰,手有余香。材料中的工人每天与门卫师傅的打招呼看来是一件极其细小的事,实质上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平等与友爱。这种习惯了的小事情,却成了这位师傅获得救命的唯一线索。生活小事件蕴含了社会大道理,值得写。
材料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审读材料,理解材料含义。审读材料,可以多方切入。因为材料是多义的,这就为考生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提供了方便。世界上的事情有因必有果,审读本则材料就可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工人被救,是因为那个门卫,门卫之所以会去寻找他是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抓住了这个条理,该则材料的审读角度就明晰了。
1.回报的角度。有付出就会有收获。那个工人简单的问候,也许是出于习惯,但不管怎样,就是这简单的问好救了他的命。
2.习惯的角度。门卫习惯了那位工人每天的问好,而突然有一天没有了这种问候,不习惯了,就有寻找那位工人的结果。好习惯让人受益,自然,辩证地说,坏习惯也让人受伤。
5、浙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家上中学的女儿,因为成绩平平,女儿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但在刘继荣眼里,女儿是个快要成为英雄的人。但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父亲说,老师曾讲过一句
格言
: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请以“站在路边鼓掌的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以“站(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为话题,题目平易,难度适中。符合作文写作的基本原则,能让大多数考生有内容、有兴趣写,可运用记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完成作文,适合不同文体写作优势的考生。
从审题角度看,比前几年的作文题都容易,审题基本没有难度。刘继荣的《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很多考生都熟悉,考生一般都能理解和把握题意,而且命题本身不会限制考生的思维。另外,试题有较大的写作空间,提供了较多的立意角度,也体现了时代精神,“鼓掌”可实可虚,可以激发考生的想象,打开考生的写作思路,考生是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来的。考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出发来写,可以只写某一点,不必面面俱到。
从内容角度看,命题符合学生实际,考生有话可说,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触,“鼓掌”可实可虚,实质是人生的理想、价值、生活态度、思想情绪的外显,确定“为何鼓掌”“鼓掌的意义”是审题和写作的关键。
因此,如何由表及里,体现自我对于人生定位的价值判断就需要考生有较好的思维品质。总体看,这个题目有利于尖子生发挥,拉开距离。高分的作文应该有比较深刻的思想内涵,尖子生有内蕴的才能写得好。
考生一般都能理解和把握题意,而且命题本身不会限制考生的思维。另外,试题有较大的写作空间,提供了较多的立意角度,也体现了时代精神,“鼓掌”可实可虚,可以激发考生的想象,打开考生的写作思路,考生是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来的。考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出发来写,可以只写某一点,不必面面俱到。从内容角度看,命题符合学生实际,考生有话可说,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触,“鼓掌”可实可虚,实质是人生的理想、价值、生活态度、思想情绪的外显,确定“为何鼓掌”“鼓掌的意义”是审题和写作的关键。
因此,如何由表及里,体现自我对于人生定位的价值判断就需要考生有较好的思维品质。总体看,这个题目有利于尖子生发挥,拉开距离。高分的作文应该有比较深刻的思想内涵,尖子生有内蕴的才能写得好。
五、诗歌类
1.阅读约翰?唐恩的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这首名诗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的开篇引用过。你读后有什么感悟呢?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给一首诗歌或一句诗,要求读后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20xx年高考山东卷给了当代诗人雷抒雁的诗,20xx年高考北京卷给了唐朝诗人刘长卿的诗,反响都不错。“诗无达诂。”诗歌的这个特点,为现在讲的“自主确定立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命题人给予青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相信未来的高考仍会有部分省市给诗歌作为作文材料。
【命题指导】
这首诗讲的是,在世界上你我他构成了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正因为如此,如果他人遭遇了不幸,那么丧钟是为他人而鸣,也是为我们而鸣,所以我们要有同情心,要有悲悯心。但现实情况是,灾难除非发生在自己身上,否则我们永远都有一种超强的免疫力,让自己免于撕心裂肺。他人的痛苦,大多数在我们这里就演变为粘结人际、打破沉闷的一种聊资。毫不危言耸听,很多时候,我们旁观,并消费他人的痛苦。正如埃蒙德?伯克所说:“我深信我们对他人的真正不幸和痛苦怀有一定程度但绝非轻微的喜悦。我们如此热情追求的,绝非奇观,而是某种不寻常而悲惨的灾劫。”明白了这些,我们自然知道谈作为保持整体的重要性,谈人要有同情心,谈人性的弱点,都可以。
2.阅读《笑声》为题的诗歌,按要求作文。笑声
以诗歌为素材命制高考作文题出现在20xx年山东卷。笔者认为,这种选材方式,一方面加强了审题的限制,另一方面也给考生很大的思考的空间,符厶 在限制中发展自己”的理念。
【命题指导】
根据诗歌本身所蕴涵的深意来构思。诗以赞美笑声作结,暗示作者所说的笑声都是催人奋进、令人难忘的美好的笑声。这些笑声在我们的人生中都有着积极向上的作用,让我们终生受益。
高考的审题立意篇十四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72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