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应注重灵活性和针对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写教案前要仔细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班教案篇一
1.齐读课题:
师:亲爱的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进入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叫――学生齐读课题:立春。
1.出示带文字的图片。
师:立,建始也,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天已经过去,从这一天起,会一步一步进入风和日丽、万物萌芽的春天。立春在我们寒假里已经过去了。孩子们看,20xx年的立春,是新历的2月日,农历的正月14日,元宵节的前一天。
2.立春渊源: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立春在我们的古代是怎么样的一个节日。出示文字介绍:
立春是24节气的第一个节日,所以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相当于现代的"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1913年(民国二年),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拟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农历一年开头的时间称春节,一直相沿至今。
3.介绍气候学上的春季知识:
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春季一般指的是平均气温在10度到22度之间的时段。
1.师:立春是春天的开始,春风吹送,每一天都会有变化,每5天,大自然就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所以,5天就叫一候。立春有十五天左右,所以有三候。
2.第一个五天叫一候,是温暖的东风吹来,大地开始从冬天的板结冻硬的状态慢慢变得松软起来,这就叫一候东风解冻。
第二个五天叫二候,蛰居的动物开始在洞中慢慢苏醒过来。这就是二候蛰虫始振。
再过五天,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背着一般浮在水面。这就是三候鱼陟负冰。
如果孩子们有机会到北方去观察的话,这样的物候现象就更加明显了。
1.立春这样的气候特点会有些什么样的习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人们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周天子会带文武百官举行春祭,祈祷苍天和先祖魂灵保佑天下万民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人们还会鞭打纸糊的春牛,希望耕田的牛儿勤劳一些,期待来年耕种顺利。
播放小视频《春牛制作》:制作春牛时很有讲究,春牛的牛身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12个月;四蹄象征四季;柳条象征春天;同时柳条鞭子长二尺四寸,代表24个节气 。
3)咬春。
师:民以食为天,立春习俗最接地气的是咬春。最早指的是咬萝卜,后来,吃生菜瓜果饼糖做的春盘,吃卷菜的春饼。今天中午,我们也请家委会购买来春饼,以小组为单位,孩子们一人一个,尝一尝春饼。
1.安居乐业的前提是能吃饱肚子。吃饱肚子的关键是农业兴盛。农业兴则国家兴,24节气和我们华夏民族的农耕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很多指导农时的谚语。立春时节有很多农谚。请跟老师读一读。
2.师教读农谚,并介绍含义。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1.诗意地栖居在华夏大地上的中国文人们,和天地万物同生共荣,他们关注立春时节身边的变化,留下了很多千古传诵的诗歌。
2.学习《春雪》。
1)我们先来看一看宋朝诗人卢钺的《雪梅》。
2)请孩子们自己读诗歌两遍,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指名读诗歌,师生正音。
4)多种形式读熟诗歌。
5)了解诗意:孩子们看一看,有没有哪个地方意思不清楚的呢?(师根据学生提问解答,然后串讲诗意)
6)比划手势诵读诗歌。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诵读,把握诗歌真正的长短高低的节奏。老师比划吟诵符号,一句一句地教孩子们诵读两遍。
7)比划手势吟诵
1)过渡:师:诵读好了,加上婉转的旋律,就是吟诵了。请孩子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一边划出吟诵符号,一边吟诵。
2)师比划吟诵符号,一句一句教孩子们吟诵。
3)播放全诗吟诵录音,学生跟着吟诵两遍。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班教案篇二
(1)让幼儿从活动中感知立春节气特征。
(2)通过立春的活动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
(3)增进线上家园共育和线下亲子沟通。
(4)丰富词汇:立春、节气。
2.活动内容。
活动一:和孩子说说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也就是春季的起始。
活动二:和孩子讲一讲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到了立春意味着寒冬已经过去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立春十日后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活动三:让孩子了解立春的习俗。
中国古代是个务实又温柔浪漫的年代,按节气起居劳作,把生命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因此在历史上便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如“打春”、“咬春”、“踏春”等活动。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班教案篇三
3.在活动中享受动手制作的喜悦。
1.春回大地的有关图片。
2.黏土制作的图片。
经验准备:幼儿对手工制作有一定经验。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么?
二、引出二十四节气及其中的立春。
三、介绍立春的含义以及民间习俗。
幼儿讨论思考。
幼儿讨论思考。
师:咬春便是吃,有些地方会买白萝卜回来吃,北方的人们也会用面饼裹新鲜的蔬菜吃,叫做“春饼”,南方人则会吃“春卷”,都是寓意五谷丰登,企盼庄稼丰收。人们也会将做出来的春卷相互赠送,共庆这美好的时节。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做春卷呢?
四、幼儿尝试用黏土做春卷。
五、互赠春卷。
师:我们的春卷做好了,你们想送给谁呢?我们一起去送给她吧。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班教案篇四
小朋友。
1.了解立春的含义和有关的习俗,。
2.尝试知道使用黏土制作春卷,
3.在活动中享受动手制作的喜悦。
ppt课件丶春回大地的有关图片丶黏土制作的图片。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么?
三、介绍立春的含义以及民间习俗。
四、幼儿尝试用黏土做春卷。
五、互赠春卷。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班教案篇五
大班幼儿。
1.了解立春的含义和有关的'习俗,。
2.尝试知道使用黏土制作春卷,
3.在活动中享受动手制作的喜悦。
ppt课件丶春回大地的有关图片丶黏土制作的图片。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么?
三、介绍立春的含义以及民间习俗。
四、幼儿尝试用黏土做春卷。
五、互赠春卷。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班教案篇六
2、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
3、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知道植物发芽是春天的主要特征;
1、种子由播种到发芽、长大的图片一套;
2、课前尽早在自然角种上种子至发芽。
1、观察自然角中的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发出的小芽像什么?是什么颜色?
3、看图片学习儿歌《春芽芽》。
4、带幼儿到室外寻找植物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班教案篇七
立春,是万物更新的季节。人们面对生机勃勃的立春,有画不尽的色彩,有写不完的诗篇,有唱不完的歌儿。三、四月份春意正浓。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的体验这个季节的特别之处“走进大自然”,与立春携手,我们班开展了这个的班队活动。
1.通过全班到校园“找立春”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让学生到校园里去观察、感受,然后让他们发现立春的主要特征。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组织教学,简要提出要求。分四人小组活动,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服从指挥,明确观察范围:天气、树、花、草、小虫、等方面的变化。
3.分小组活动。组长带领组员分散去校园的花坛、实验室前面的亭子等地方认真观察,寻找"立春来了"的种种迹象。教师巡回作适当提示。
4.全班集合交流。
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特征。
按小组汇报,比一比哪一组找得最多,说得最清楚,说清楚、说完整,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说话中的错误,及时指点。
有层次、有顺序地说一段话。"立春来了"。
5、活动小结。活动结束后,布置每人画一张想像画"美丽的立春",写上几句话,基础好的孩子可写一篇简短的日记。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班教案篇八
3.在活动中享受动手制作的喜悦。
物质准备:
1.春回大地的有关图片。
2.黏土制作的图片。
经验准备:幼儿对手工制作有一定经验。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么?
三、介绍立春的'含义以及民间习俗。
幼儿讨论思考。
幼儿讨论思考。
师:咬春便是吃,有些地方会买白萝卜回来吃,北方的人们也会用面饼裹新鲜的蔬菜吃,叫做“春饼”,南方人则会吃“春卷”,都是寓意五谷丰登,企盼庄稼丰收。人们也会将做出来的春卷相互赠送,共庆这美好的时节。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做春卷呢?
四、幼儿尝试用黏土做春卷。
五、互赠春卷。
师:我们的春卷做好了,你们想送给谁呢?我们一起去送给她吧。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班教案篇九
1、结合语文课的内容,仔细观察,找出立春的特征,体会到立春是美好的。
2、要求运用立春的知识和观察结果,训练有层次、有顺序说话的能力。
1、选择好地点,确定观察时间和观察范围。
2、观察前,让学生自己讨论,应该从哪几方面去找立春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观察要求。
野外活动。
2、组织教学,简要提出要求。分四人小组活动,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服从指挥,明确观察范围:天气、树、花、草、小虫、鸟儿、湖水、人们的衣着等方面的`变化。
3、分小组活动。组长带领组员分散去树丛、小河边等地方认真观察,寻找"立春来了"的种种迹象。教师巡回作适当提示。
4、全班集合交注。
(2)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特征。
(3)按小组汇报,比一比哪一组找得最多,说得最清楚,(让学生一步步)说清楚、说完整,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说话中的错误,及时指点。
(4)有层次、有顺序地说一段话。"立春来了"。
5、朗诵《立春来了》(结合课文)。
6、歌曲演唱《立春在哪里》(结合唱游课)。
7、活动小结。活动结束后,布置每人画一张想像画"美丽的立春",写上几句话,基础好的同学可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日记。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班教案篇十
1.齐读课题:
师:亲爱的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进入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叫――学生齐读课题:立春。
1.出示带文字的图片。
2.立春渊源: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立春在我们的古代是怎么样的一个节日。出示文字介绍:
立春是24节气的第一个节日,所以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相当于现代的"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1913年(民国二年),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拟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农历一年开头的时间称春节,一直相沿至今。
3.介绍气候学上的春季知识:
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春季一般指的是平均气温在10度到22度之间的时段。
1.师:立春是春天的开始,春风吹送,每一天都会有变化,每5天,大自然就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所以,5天就叫一候。立春有十五天左右,所以有三候。
2.第一个五天叫一候,是温暖的东风吹来,大地开始从冬天的板结冻硬的状态慢慢变得松软起来,这就叫一候东风解冻。
第二个五天叫二候,蛰居的动物开始在洞中慢慢苏醒过来。这就是二候蛰虫始振。
再过五天,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背着一般浮在水面。这就是三候鱼陟负冰。
如果孩子们有机会到北方去观察的'话,这样的物候现象就更加明显了。
1.立春这样的气候特点会有些什么样的习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人们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周天子会带文武百官举行春祭,祈祷苍天和先祖魂灵保佑天下万民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人们还会鞭打纸糊的春牛,希望耕田的牛儿勤劳一些,期待来年耕种顺利。
播放小视频《春牛制作》:制作春牛时很有讲究,春牛的牛身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12个月;四蹄象征四季;柳条象征春天;同时柳条鞭子长二尺四寸,代表24个节气 。
3)咬春。
师:民以食为天,立春习俗最接地气的是咬春。最早指的是咬萝卜,后来,吃生菜瓜果饼糖做的春盘,吃卷菜的春饼。今天中午,我们也请家委会购买来春饼,以小组为单位,孩子们一人一个,尝一尝春饼。
1.安居乐业的前提是能吃饱肚子。吃饱肚子的关键是农业兴盛。农业兴则国家兴,24节气和我们华夏民族的农耕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很多指导农时的谚语。立春时节有很多农谚。请跟老师读一读。
2.师教读农谚,并介绍含义。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1.诗意地栖居在华夏大地上的中国文人们,和天地万物同生共荣,他们关注立春时节身边的变化,留下了很多千古传诵的诗歌。
2.学习《春雪》。
1)我们先来看一看宋朝诗人卢钺的《雪梅》。
2)请孩子们自己读诗歌两遍,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指名读诗歌,师生正音。
4)多种形式读熟诗歌。
5)了解诗意:孩子们看一看,有没有哪个地方意思不清楚的呢?(师根据学生提问解答,然后串讲诗意)
6)比划手势诵读诗歌。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诵读,把握诗歌真正的长短高低的节奏。老师比划吟诵符号,一句一句地教孩子们诵读两遍。
7)比划手势吟诵
1)过渡:师:诵读好了,加上婉转的旋律,就是吟诵了。请孩子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一边划出吟诵符号,一边吟诵。
2)师比划吟诵符号,一句一句教孩子们吟诵。
3)播放全诗吟诵录音,学生跟着吟诵两遍。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班教案篇十一
孩子天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兴趣,作为中班幼儿已经初步了解四季变化,但是对于二十四节气比较陌生,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与重要传统节日,孩子们学习二十四节气,了解其含义与民间习俗,更有助于了解自然,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对民族文化,对家乡的热爱。正值立春,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美好时节,便生成了本次活动。
1.了解立春的含义和有关的习俗,
2.尝试知道使用黏土制作春卷,
3.在活动中享受动手制作的.喜悦。
物质准备:
1.春回大地的有关图片。
2.黏土制作的图片。
经验准备:
幼儿对手工制作有一定经验。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么?
二、引出二十四节气及其中的立春。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班教案篇十二
1、不怕冬天的寒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2、体验冬天里体育锻炼前后的身体感受。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1、结合体育活动,古诗律动操,幼儿感受运动前后的变化。
老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律动操吧!(可组织幼儿连做两遍,让幼儿能明显感受身体的变化。)
老师:小朋友们做完律动操后,感受身体和做操前有什么不同?
老师小结:做操前我们的身体觉得有点冷,刚刚锻炼身体后觉得身体有点热了,是因为我们运动了,所以身体就有点热了。
2、谈谈冬天有哪些御寒的方法
老师:现在的天气,我们身体有什么感觉?哪些方面的改变让你觉得天气已经很冷了呢?
老师:“书上的小朋友是如何抵御寒冷的呢,我们平时用哪些方式抵御寒冷呢?”
引导小朋友观看视频,说一说视频中的小狐狸怎么了?最后怎么解决的?
老师小结:平时在室内的时候,感觉不会冷,就是在外出的时候觉得天气特别的冷,这时候我们可以多穿一些保暖的衣服,或者是戴上保暖用具:帽子、围巾、手套。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班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18个生字。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为学习课文做下铺垫。
2、揭示课题:《惊蛰》。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最后标出自然段。
2、交流学习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2)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认读词语、生字。
(3)再读课文,让学生读充分,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言。同桌同学可以互相做小老师,听读课文,及时正音。(学生扮演“小老师”,他们的角色具有了双重性,调动了学生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积极性)。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1、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老师提出问题:“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小动物?”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感悟。即:你喜欢哪种小动物?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中写这种小动物的语句。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种小动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把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力交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3、学生交流,指导朗读。
(1)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小动物们心情、动作的词句进行品味、朗读。
例:生:我喜欢小刺猬,惊蛰到了,冬眠的小动物都出来了,小刺猬醒的最晚,还没睡够,懒洋洋的,非常可爱。
师:你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吗?让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小刺猬的可爱,好吗?读后再引导学生评议、练读。
(通过指导朗读,注意了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感而读,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
(2)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大胆想像。
4、角色表演,加深体验。
(1)有的同学喜欢小刺猬,有的`同学喜欢小金蛇,你们能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活动表演出来吗?同学们可以自由结组,分角色练习表演。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让他们戴上小动物的头饰,自由结组表演,使孩子们置身于课文中春天到来时的明媚的氛围中,真正感受小动物的欢快情绪,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像世界。)。
(2)小组上前表演后,引导学生评价。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个节气,这个节气的气候有什么特点。然后再认读并指导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五、总结。
“一年之际在于春。”惊蛰到了,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人们开始了新一年的播种,也开始了丰收的期望,我真心地希望小朋友们在这大好春光里把身体锻炼得棒棒的,每个人都健康地成长。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二、学写生字。
本课有6个生字:出、们、快、青、地、团。
1、你能记住哪个生字,把方法告诉给大家。
2、反复读字,口头组词。
3、学生试着书写生字。
三、拓展阅读。
阅读小诗《唱春天》。
百灵鸟亮开嗓子,
唱出新调;
鱼儿顶开薄冰,
吐出泡泡;
种子拱出地面,
长出嫩芽;
桃树孕育花蕾,
冒出苞苞;
我们结伴春游,
唱唱跳跳。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班教案篇十四
1、知道每年11月22日或23日是大雪(今年是22日),是24节气中第20个节气。
2、了解简单的大雪文化,知道大雪的由来与相关习俗。
3、理解大雪儿歌的含义,并大胆尝试复述。
4、知道冬季如何防寒,保护自己。
1、ppt故事《二十四节气图画故事 | 第二十节大雪》或“图片+老师讲故事”的形式。
2、儿歌
大雪到,大雪到,天寒地冻开始了。
冷风吹,雪花飘,山川树木尽萧条。
穿厚衣,带厚帽,加强锻炼身体好。
3、节节虫身体中间留出空白可添画的部分。
1、故事图片(节节虫、吉鸟、大尾鱼)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讲述故事内容,并通过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大雪的节气特点。
(1)大雪的天气是怎样的?
(2)大地、树木都有些怎样的风景?
(3)在天冷的时候,我们要怎样保护自己,抵抗严寒?
小结:在二十四节气中,大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与程度,寒气降至零下形成雪,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是“大雪”节气的原本之意。大雪过后,要要添加厚实冬衣保暖,还要加强身体锻炼。
3、添画节节虫:小班可以只涂色,中大班加入数物对应的内容。
4、健康领域还可以延伸,给树木的防寒和小朋友保暖,大雪后的食物(腌腊肉、吃糍粑的风俗,不挑食,多吃黑豆、黑木耳、鲫鱼等良好饮食习惯)。
美工区,制作节节虫;阅读区,自制绘本;建构区,搭建节节虫。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班教案篇十五
一、幼儿互相观察谈谈有哪些防暑用品。
你们这几天带来了很多防暑用品,看看都有些什么?
这些用品有几种?
二、说说用用他们怎样使人们感到凉快。
你用过那些?感觉怎样?有没有让你感觉到凉快?
在大暑戴遮阳帽可使人们避免阳光的直射,感觉不那么热,脸上的皮肤不容易晒伤。
说说你们带来的各种遮阳帽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幼儿介绍)。
如果让你来做一顶遮阳帽你会怎么做?选用什么材料?样式等。
我们下次到区角去做做看好吗?
三、幼儿谈论还有哪些防暑降温的方法。
那么除了我们今天带来的还有什么在大暑防暑降温的好方法?我们还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看他们有什么好办法。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班教案篇十六
1.了解立春的含义和有关的习俗,。
2.尝试知道使用黏土制作春卷,
3.在活动中享受动手制作的喜悦。
1.春回大地的有关图片。
2.黏土制作的图片。
幼儿对手工制作有一定经验。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么?
三、介绍立春的含义以及民间习俗。
幼儿讨论思考。
幼儿讨论思考。
师:咬春便是吃,有些地方会买白萝卜回来吃,北方的人们也会用面饼裹新鲜的蔬菜吃,叫做“春饼”,南方人则会吃“春卷”,都是寓意五谷丰登,企盼庄稼丰收。人们也会将做出来的春卷相互赠送,共庆这美好的时节。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做春卷呢?
四、幼儿尝试用黏土做春卷。
五、互赠春卷。
师:我们的春卷做好了,你们想送给谁呢?我们一起去送给她吧。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班教案篇十七
1、引导幼儿感知冰的特点,无色无味、遇热融化。
2、结合现有经验,探索冰中取宝的方法。
3、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感。
1、准备16份有礼物的冰块,8条毛巾,一盒木头、一个热水袋、四根吸管、一盆温水。
2、准备好实验记录表。
1、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冰的特点
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老师出示礼物,拆礼物。)
老师:看,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冰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用手摸摸冰,感觉怎样?(滑滑的,很冷)
拿在手里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气味?用嘴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无味)
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无色)
小结:冰是无色无味,摸上去冷冷的、滑滑的。
2、探索活动"冰中取宝"
幼儿讲述方法:
幼儿1:“用热水捂,就像捂牛奶一样。”
幼儿2:“用电吹风吹。”
幼儿3:“用榔头敲碎。”
幼儿4:“砸碎它。”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材料:木块、吸管、温水、热水袋。
老师:请你用这些材料来帮忙取出冰里面的玩具。
老师:四个小朋友一组,到桌子旁边选择你喜欢的材料,注意别把衣服弄湿,桌上有毛巾可以擦手。老师已经把你们的礼物放在了桌子上,大家开始行动吧。
3、幼儿自由取宝
老师:把你们的礼物举高给我看看,请大家把礼物放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里,让礼物暖一暖。
经验交流梳理:请几个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取到礼物的?
幼儿说的`时候另一边老师要根据幼儿说的方法贴上相应的图片:把冰放在水中融化,把冰块敲碎,知道冰易碎的品质,用热水袋捂,用吸管吹,通过吹出来的热气将冰融化。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班教案篇十八
1、通过学习优美词句,了解下雪对人类的好处。
2、使幼儿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1、幼儿在雪地里的照片。
2、将幼儿带回的照片,布置在活动室的墙壁上。
2、结合图片,配乐欣赏散文《冬爷爷的礼物》,初步感受散文内容。老师:小朋友,听完这篇散文后,你觉得怎样?像不像一幅美丽的冬天图画?欣赏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老师:谁到世界上来了?他带来了什么礼物?他认为人们一定会喜欢他的礼物,是真的吗?欣赏第二部分(第三、四、五、六自然段)老师:谁不喜欢他?为什么?老师:有谁喜欢他?为什么?欣赏第三部分(最后部分)老师:冬爷爷来到哪里?看到了什么?"有的……有的`……"引导幼儿用这个句式说话。
3、学习散文中优美的词句老师:诗中用了哪些优美的词语、句子来赞美冬爷爷?请幼儿大胆地说出来。请幼儿谈谈下雪对人类有什么好处。老师:小朋友,雪对人类还有什么好处呢?老师:再次欣赏散文,幼儿边听边点读或边表演。
1、各领域渗透科学:了解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冬天南方不下雪,北方才下雪。
2、生活中渗透鼓励幼儿冬天不怕冷,积极勇敢地参加体育锻炼。
3、环境中渗透在活动室中布置一幅雪景墙,由幼儿自己用各地照片来布置;在小画廊展出"冬天到"幼儿作品。
4、家庭中渗透节假日让家长带幼儿外出旅行,欣赏雪景,为幼儿拍照。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班教案篇十九
儿歌:
大雪到,大雪到,天寒地冻开始了。
冷风吹,雪花飘,山川树木尽萧条。
穿厚衣,戴厚帽,加强锻炼身体好。
大雪问答知多少?
(1)大雪节气的时间?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大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寒气降至零下形成雪,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是“大雪”节气的原本之意。节气大雪与天气预报中大雪不是同一概念,节气大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一个节气,大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2)大雪节气有哪些风俗?
民间有“冬腊风腌”的习俗。大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在南方还有吃糍粑的`习俗,是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
(3)大雪节气意味着天冷了,要开始下雪了,那雪是怎么形成的呢?
地球上的水是不断循环的,阳光蒸发陆地、大海、动物、植物里的水,形成水蒸气到空中,水与灰尘凝结聚拢,受重力开始下落,通过降雨回到地面。当气温足够低时,则会以雪的形式落下。雪其实是一个个固体小冰晶组成的,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会形成不同的雪花冰晶。
(4)雪的科学知识拓展
a、雪具有保温性
俗话说的“瑞雪兆丰年”,就是指雪能够像被子一样覆盖在大地上,有效防止土壤中的热量过快地散发到空气中。
b、下雪后,为什么有时候在枯草上堆积,而水泥路上却没有积雪?
当地面温度低于0度时,雪落在地面上就不会化。地面温度高于0度时,水泥地面由于是一块整体,体积大、热容量大(除非是寒带冻土层,否则一般情况下,地下温度都高于0度),且导热系数高于植物纤维等,于是当雪花落在水泥地上,地面的热量便将其融化。
c、下雪后影响交通,怎么解决?
因为盐水溶液的凝结点比水要低很多,所以能在同样的温度下不容易凝结成冰;工作人员正是利用了这一物理特性,所以用盐水来化积雪,防结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7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