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革命心得体会(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1 21:25:11
延安革命心得体会(优秀8篇)
时间:2023-12-01 21:25:11     小编:MJ笔神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延安革命心得体会篇一

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多少年了,我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近日,外服党委组织了延安红色之旅去参观学习,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几天下来,感慨多多,一言难尽!

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1931年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胜利会师,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诚如毛泽东所言:“没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被后世称为“延安时代”。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到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这次活动我们还参观了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秦始皇陵等。黄土地、黄皮肤、黄河水,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九曲黄河,万里泥沙,浩浩荡荡,想我中华泱泱大国,幅员辽阔。观秦始皇兵马俑,几千年前我们的前辈们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可谓世界之最,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感到自豪,都深深的热爱这片土地。历史上多少英雄儿女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中国。了解历史,展望未来,这也激励着我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

延安革命心得体会篇二

延安革命馆是一座承载着丰厚革命历史的重要纪念地,对我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参观延安革命馆的过程中,我被展出的珍贵文物和文字资料所感动,对革命先辈的英勇牺牲和伟大精神有了更加真切的体会。延安革命馆是一座珍贵的历史遗迹,也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重要见证。

第一段:延安革命馆的庄重氛围

延安革命馆庄重肃穆的气氛让人不禁心生敬仰之情。一进入馆门,我就被墙上巨大的“延安革命馆”四个大字所吸引,字迹笔直有力,宛如历史的告诫。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庄严的纪念碑,上刻着“志伟意坚心永在,英烈革命事业方兴”的慷慨陈词。馆内布置朴素,展品严谨有序,让人感到肃穆庄重。每一个展柜里的文物和照片都不是单纯地用来展示,而是承载着革命者们的血与泪,因此每一件展品都显得分外沉重。踏入延安革命馆,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圣的殿堂,感受到了那个英雄的年代和穿越时空的激动。

第二段:珍贵文物的历史见证

延安革命馆陈列的珍贵文物承载着暗示着无数波折和艰辛的革命道路。在展厅中,我看到了陈列着毛泽东主席的讲稿、照片、手稿以及其它文物。这些历史见证了中国革命的方方面面,让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进行殚精竭虑的奋斗。当我看到毛泽东主席的所言所行被历史记录着,想着他生活简朴,作风民主,一心为了人民,我不禁对他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段:英勇牺牲与伟大精神的感悟

延安革命馆所展示的英勇牺牲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在一组组照片中,我看到了那些执着的眼神,感受到了他们对革命事业的热血,脑海中浮现出了他们决然走向牺牲的场景。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英勇前行,为了人民解放与幸福奋斗终生,他们的精神力量使我心潮澎湃。

第四段: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展望

延安革命馆通过展示革命先辈的范例,教育年轻一代继承革命先辈的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革命是历史的长河,一代又一代的人将传承下去,延安革命馆给我们每一个参观者敲响了一记警钟,提醒我们保持警觉,加强信念,坚定意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五段:个人的思考与总结

延安革命馆的参观让我深刻认识到了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艰辛的奋斗历程。在今天这个美好的时代,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牢记先烈的丰功伟绩,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延安革命馆给予我了鼓舞和动力,我将牢记先辈们的教诲,坚定信念,为实现自己的追求而努力奋斗。

延安革命心得体会篇三

延安,那是一片用无数烈士挥洒鲜血浇灌的红色土地;那是许多伟大领袖带领穷苦人民走向美好的红色圣地;那是一段震撼人心的红色历史。

跟随学校的组织,怀着兴奋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去延安的征程。我们身着军装,高举旗帜,怀着一颗朝圣的心奔赴心中仰望已久的革命圣地。

11月2日,暖暖的朝阳,抖落了旅途的疲惫,我们顺利到达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参加了开营仪式,很多领导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康锵有力,振奋人心,陕北人可真是热情十足,激情四射的。腰鼓表演。嘹亮的歌声唤起了“东方红”的传奇。新奇的说书声中感受到了延安人无限的智慧,还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无限魅力。细心认真,有耐力,如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延安人,继承了老一辈的热情与智慧。

参观完革命纪念馆,跟随大部队去了王家坪,知青博物馆,看了张思德同志的雕像,参观了梁家河,枣园,杨家岭,观赏了歌舞剧《延安保育院》。

,党性信仰,了解到在梁家河当代主席习近平用七年的时间形成了世界观,认识了中国社会,树雄心,立斗志,刚健有为,积极进取,伟大刚毅,自力更生。革命后代在保育院学习生活,继承革命精神,见证了那段特殊的历史,培养了民族未来的主人。

延安精神,如金子的光芒洒在我们每个中国人身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我品味着延安,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经历,一样的旧址,不一样的收获,一样的悲壮,不一样的解说。一对对少年已长成,一页页史卷留英名。陕西是根,延安是魂。重温历史,感悟征程,缅怀先烈,品味精神。

历史的潮汐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延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金色的延安,红色的土地,让我的精神得到了升华,让我的心灵受到洗礼。

延安革命心得体会篇四

延安革命老区,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和革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刻的革命意义。近期,我有幸走访了延安革命老区,深入了解了延安革命老区的历史背景和革命精神。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延安革命老区的伟大,以及它对于我们今天的意义。

首先,延安革命老区的历史背景深深打动了我。延安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重要性,成为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重要阵地。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团结各个革命力量,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策和政策,为中国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延安革命老区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能忘记那时的英勇奋斗,以及为之付出的巨大牺牲。

其次,延安革命老区的革命精神给予了我巨大的启示。在延安,我们看到了一代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延安的石寨子、宝塔山等地,留下了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血牺牲的身影。在延安革命老区,我们看到了一代代共产党人为理想而斗争、为伟大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力量,这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励。我们应该向延安的先辈们学习,勇于担当,追求真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再次,延安革命老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爱国情怀。参观延安的革命遗址和纪念馆,我被革命先辈们拼搏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他们为了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他们的英勇无畏和伟大牺牲,让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在今天,我们要珍视和爱护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延安革命老区对于我们今天的意义不可忽视。延安革命老区不仅是红色记忆的圣地,也是我们今天学习和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先辈们的智慧和勇气,体验到革命的艰辛和胜利。延安革命老区的历史和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在延安故地,汲取智慧和力量,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实现我们更加美好的明天。

总之,延安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象征和精神家园。我们应该珍视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意义,向先辈们学习,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延安革命老区是我们的革命红色基因,也是我们的信念和动力源泉。让我们牢记先辈们的崇高精神,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延安革命心得体会篇五

 11号,在系党总支的组织带领下,我们一行15人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学习活动。

我们的首站便是参观了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村。这里是***总书记作为北京知青支援建设大西北工作了7年的地方。***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在梁家河的工作生活经历对于他人生的重要性,他说道:“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来到村史馆,我们聆听了讲解为我们介绍了初到梁家河的***总书记靠着顽强的毅力和共产党人的新年克服了“五关”:跳蚤关、饮食观、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在同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中,***总书记深切的感受到了当地人民贫穷落后的生产力所带来的生活压力。1974年,***当选为梁家河的大队支书时为了解决村里人们的烧火做饭问题,带领全村人民建起了陕西省的第一口沼气池;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增加经济收入,***总书记还在村里办起了铁业社、代销社、缝纫组等。在担任大队支书的这几年间,***总书记充分发挥了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无论干什么活,***总书记都是冲到最前面。有一次天气比较冷,为了打井,***总书记带头跳进冰水中,一干就是1个多小时。***总书记为梁家河所做的贡献,村民们铭记在心。当***总书记离开梁家河时村民一直把他送到了延川县,那张大伙凑钱照的合影至今令我影响深刻。

接着我们参观了***总书记当年住过的窑洞、知青旧居、劳动场所等地方,真实感受到了这里艰苦的生活环境——住的是最简单的土窑洞,睡的是大通铺式的土炕,我切实体会到了***总书记年轻时在梁家河插队时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感悟到了一个城市青年到农村插队的思想转变和意志磨练过程。

第二天上午,党员教师们不顾天气炎热和路途劳累,参观了位于延安市内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共分五个部分,通过照片、文物、文字的形式向人们展示1969年——1979年10年间28000名北京知青来延安插队的生活、劳动的情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在当时的困难环境下,知青们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进行劳作。有一副图片展示的是延长县黑家堡公社糜草洼村的北京知青蒋燕燕担麦子下山时,身穿的裤子上竟然有24个补丁。还有就是为了陕北的建设而献出宝贵生命,长眠于此的70多名北京知青以及200多名落户陕北的北京知青。他们对陕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70年代中后期,知青陆续返乡。他们当中有的进入了高等学府进行深造,有的出国成为了成功的商人,有的知青进入到了政府部门,成为了国家的公仆。近几年陆续有知青重新踏进了这块装载着他们青春岁月的黄土高坡,他们出资兴建小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再下乡”成为了他们新的奋斗目标。

在展览最后的结束语中写到:“当年的知识青年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生长在红旗下,与共和国同呼吸,同命运。少年树立了革命理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青年走向社会最基层的农村,培养了实事求是的观念和作风;而立之年,通过补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作用......延安的北京知青,是知青群体中的一个缩影。***同志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让我们在历史中思索人生,在榜样前汲取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奋勇前进!”

为期两天的参观与学习结束了,知青对于八零后的我而言一直是那么遥远,但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知青生活,对党的历史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也对我的思想意识有了全新的改变,更加坚定了我的政治信念。作为党员教师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延安革命心得体会篇六

参观延安革命胜地红色之旅心得体会范本一

为了加深我们对党史的认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我们单位策划了这次参观延安革命胜地的红色之旅。

久居张家口,享受于舒适的生活,在出发前,虽然对革命老区的艰苦有一定的估计,却还是没有想到,我们的革命圣地延安,生活竟然还是如此的艰苦。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窑洞的时候一定觉得很希奇,可是久居于窑洞的那些老区人民啊,却受到地理状况等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饱受缺水之苦。据说,延安住窑洞的百姓,一年到头竟然只能洗一次澡,这着实让我们瞠目结舌——老区人民生活之艰苦深深地楸动着我们每一位的心!

我们,参观的非常多的革命先辈办公处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简朴而又庄重。革命先辈,总是怕投身革命的时间不够似的,把自己的卧室经常性地和办公地点相临近或者干脆并为一室,这样就可以挤出尽量多的时间去工作。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幕这样的画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前线将士们奋勇杀敌,而我们的革命先辈,就在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居中日夜谋划、挑灯夜谈、竭尽全力去工作。正是他们的“决胜千里之外”,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艰苦的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一路走来,无论是从宝塔山到枣园,杨家岭,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接受了一趟生动的党课教育。

我将把这次“红色旅游”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工作和学习当中。翼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不断的鞭策自己勤于思考,勤于学习,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观延安革命胜地红色之旅心得体会范本二

在革命圣地延安的短短的一周里,在延安市委党校通过课堂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激情教学、情景体验和社会实践,亲身感受到延安精神的内涵,接受了一场红色的心灵洗礼。

我们在延安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们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中央大会堂(旧址)、杨家岭、延安革命博物馆,宝塔山、枣园、凤凰山等革命旧址。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居住和工作过地方,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件件朴素的陈设,一幅幅珍贵的图片,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老一辈革命家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通过丰富的人物模型、历史图片、翔实的文字介绍,了解了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没有延安,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新中国。

延安的十三年是艰苦的十三年,奋斗的十三年。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延安同志们精神、劳模精神是对延安精神生动的诠释。当年延安精神指引着革命打下江山,今天我们更需要将他发扬光大。

结合工作实际,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要把这次学习作为新起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断提升抓落实的水平和执行力。二是要立足岗位实际,不断开拓创新。以地质工作为主线,深化“矿地融合”,强化地质工作能力建设,扩大服务领域,稳定矿产地质工作,发展广义地质工作,不断提升地矿工作融入地方的影响力;强化事业发展使命感,加快复合肥厂各项工作向前推进,统筹规划产、购、销三方面人才培养计划与储备,选拔一批有干劲、有闯劲、有责任心、有能力的青年职工进入生产、销售、行政等管理岗位,加快复合肥厂人才梯队建设;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市场化商业运作,盘活存量资产。带头坚持和发扬时代需要的艰苦创业的延安精神,真正把延安精神存之于心、践之于行。三是要摆正位置,努力在实践中体现党的宗旨,把心思谋在发展上,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问政于职工、问需于职工,使工作决策“接地气”、顺民意;使重点更聚集、举措更实在、精力更投入、落实更到位,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发展。

这一趟红色之旅,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张思德塑像前重温入党誓词,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一定要把延安精神带到今后的工作中,让地矿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观延安革命胜地红色之旅心得体会范本三

12月3日,在院党支部的统一组织下,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与其他党员同志共计52人赴陕西延安开始了为期三天的红色教育之旅。

进入延安境内后,望着外边厚重的黄土高坡,一下子就使我感受到革命圣地凝重的气息。到达延安后,顾不上休息,我们首先来到了宝塔山。听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解,远眺对面的清凉山、凤凰山,巍巍宝塔山的形象瞬间在脑海中便高大起来。

12月4日上午,我们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以及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在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丰富的人物模型、沧桑的历史图片、生动具体的文字介绍,再现了革命延安当年的光辉历史。我看到了毛泽东同志等老一代革命领导人所用的手枪、背包、干粮袋,还有为了打破日军及国民党政府对延安经济封锁,我党为了生产自救而所用的棉花纺车、农具等。站立在那些大刀、长矛、土地雷和步枪面前,我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当年的战火硝烟,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情景和高昂的革命斗志,顿使我久久肃立,思绪万千。

在王家坪、杨家岭及枣园,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件件朴素的陈设,一幅幅珍贵的图片,无不生动再现了当年老一辈革命家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高尚情操。在杨家岭,我看到了中共七大旧址,一个充满了神圣的地方,墙壁上的照片记录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每一件事都已载入历史。在会址后面的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那就是当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的住所。一座低矮的土墙围起来的小院子,山坡里开凿出来的三间窑洞,屋里一桌、一椅、一床,简陋到无法再简陋,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曾经生活了八年的地方!也就是在那样简陋的环境下,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也就是在那一盏盏昏暗的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的光辉著作。在枣园中央五大书记铜像前,面对鲜艳的党旗,我紧握双拳,重温了入党誓词,一股使命感油然而生。

12月4日下午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梁家河。在村史馆,我深深被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情怀所感动,他当年带领村民打坝淤地、引进沼气,为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巨大努力。而后,我们又参观了知青旧居,深刻感受了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的艰苦奋斗岁月。

12月5日,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延安。此行虽然短暂,但对我来说,无疑心灵上得到了一次洗礼,灵魂上得到了一次净化,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升华。今后,我要认真学习延安精神,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讲困难,积极进取,在工作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努力在实践中体现党的宗旨,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延安革命心得体会篇七

“到延安去”是一个多么亲切而又令人神往的一个词句。在当时,曾激励了无数进步青年和人士勇于投身革命洪流之中;在之后,同样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参观学习。不论是当时,还是之后;不论是敌人,还是朋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人民所干的革命事业,在令人称赞的同时,也令人深思。究竟共产党人施了什么“魔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吸引了那么多进步青年和人士,甘愿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究竟用了什么“法术”,使得小米加步枪有如此神威,令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令蒋介石反动派不堪一击。带着这些思考,8月26日至30日,我随机关党委赴延安参观学习。

在去延安的路上,车在黄土高坡上蜿蜒行驶,“红歌”飘荡在山谷中,我们考察团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延安的向往。途经南泥湾,我们看到了这里到处是庄稼,稻谷依旧飘香,真是陕北的好江南。到延安已是晚上,夜幕下的宝塔山依然巍峨,延河水依然滚滚流淌,“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诗句一下子活了。随后的几天里,我们参观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时光仿佛回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革命年代,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我心中的问题也逐渐找到了答案,这就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我们的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毛泽东虽然日理万机,还在杨家岭的山脚下耕种了一块地。朱德总司令在王家坪开了3亩地,种了10多种蔬菜,从前线回延安的同志都喜欢到他那里打牙祭。周恩来、任弼时被评为纺线能手。刘少奇吃小米胃疼,但他把撰写《论共产党员修养》所得稿费全部缴纳党费,依然坚持吃小米饭。三五九旅将士“背枪上战场,锄禾斗田庄”,硬是把人迹罕至的南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1946年,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访问延安,她在访问记录中写道:“党的负责干部,住在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的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捷、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她认为“解决远东命运的、解决中国命运的,不在于美国,不在于南京,而在延安”。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没有开拓创新,既不会有延安精神,也不会有毛泽东思想。

“到延安去”是一个多么亲切而又令人神往的一个词句。在当时,曾激励了无数进步青年和人士勇于投身革命洪流之中;在之后,同样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参观学习。不论是当时,还是之后;不论是敌人,还是朋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人民所干的革命事业,在令人称赞的同时,也令人深思。究竟共产党人施了什么“魔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吸引了那么多进步青年和人士,甘愿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究竟用了什么“法术”,使得小米加步枪有如此神威,令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令蒋介石反动派不堪一击。带着这些思考,8月26日至30日,我随机关党委赴延安参观学习。

在去延安的路上,车在黄土高坡上蜿蜒行驶,“红歌”飘荡在山谷中,我们考察团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延安的向往。途经南泥湾,我们看到了这里到处是庄稼,稻谷依旧飘香,真是陕北的好江南。到延安已是晚上,夜幕下的宝塔山依然巍峨,延河水依然滚滚流淌,“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诗句一下子活了。随后的几天里,我们参观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时光仿佛回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革命年代,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我心中的问题也逐渐找到了答案,这就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我们的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毛泽东虽然日理万机,还在杨家岭的山脚下耕种了一块地。朱德总司令在王家坪开了3亩地,种了10多种蔬菜,从前线回延安的同志都喜欢到他那里打牙祭。周恩来、任弼时被评为纺线能手。刘少奇吃小米胃疼,但他把撰写《论共产党员修养》所得稿费全部缴纳党费,依然坚持吃小米饭。三五九旅将士“背枪上战场,锄禾斗田庄”,硬是把人迹罕至的南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1946年,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访问延安,她在访问记录中写道:“党的负责干部,住在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的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捷、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她认为“解决远东命运的、解决中国命运的,不在于美国,不在于南京,而在延安”。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没有开拓创新,既不会有延安精神,也不会有毛泽东思想。

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延安时期我们党在思维方式上,反对教条主义,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解决了如何从“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的历史任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在行为选择上,求真务实,展现出宏大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成功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文化认同与重构问题;在精神风貌上,开拓进取,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尊重实践,善于调查研究,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全党各级干部形成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的优良作风。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

延安时期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毛泽东曾作过这样的评价,他指出,陕北有两点:一是落脚点,二是出发点。具体说,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总之,是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转折点”。

在延安时期孕育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世世代代继承下去,发扬下去,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延安革命心得体会篇八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神秘的窑洞,高亢的信天游,是小时候我脑海中延安最深的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延安的了解越来越多,我对这个革命圣地也就越来越向往。

13日我们首先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一件件展品让我们目不暇接心生赞叹,参观完博物馆后,下午的重头戏来了我们去了来陕西必去的一个地方兵马俑,来看看这个曾经横扫六国的精锐部队,进入俑坑的展示大厅,我眼前豁然开朗,一排排安静、威武、严肃的兵马俑尽收眼底。我不禁一个个细细观看欣赏起来,将军俑和武士俑甚是气宇轩昂。看着这些兵马俑如同真人一样,神态各异又形神兼备;连身边的战马也塑造得栩栩如生。整个场面阵容鼎盛,军威雄壮,像是出征之前接受人们的检阅。我不禁陷入深思:秦始皇的残暴给当时的百姓带来多少苦难,却给后人留下了两千年前的文明见证。

14日上午我们前往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它为中华儿女祭祖的圣地,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黄帝陵景区,由轩辕庙和黄帝陵园两部分组成。轩辕庙也称黄帝庙,坐北朝南,听讲解员说每年清明节、重阳节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节国家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仪式非常的隆重。下午我们去了黄河第一瀑布——壶口瀑布,坐了大约三个小时的车我们到达到了景区,老远我们就听到瀑布声隐隐如雷,看到河谷里雾气弥漫。宽畅的河面在此突然收缩,只见汹涌的河水势如万马奔腾,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几个溅起的水珠打在我的脸上,让我不禁打了一个寒噤,赶紧向后退了一步,壶口瀑布水势汹涌、涛声震天,是黄河最壮观的一段,它的气势正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14日晚间经过几个小时的山路我们终于到了革命圣地延安,休息一晚后,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向这次红色之旅的精华部分出发了,途中,我的心情格外的激动,一种说不清是亢奋、敬重还是虔诚的情绪充满了我的心扉,当一切都清晰地呈现在面前时,厚重的黄土高坡,一下子使我感受到革命圣地凝重的气息。我们一行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和王家坪革命旧址等,现场聆听了解说员翔实而生动的讲解,我才知道以前从书本和电视上得到的对延安的认识是多么的粗浅和简单,延安的历史和精神是那么的丰饶和厚重。也就是在这样狭孝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个落后、贫穷的地方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没有延安,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新中国。

在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并取得了胜利,奠定了新中国的坚固基石,党在延安铸造的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原形和体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年延安精神指引着革命打下江山,今天我们更需要将他发扬光大。延水悠悠,千年不断;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有了“精神”这个法宝,人才变得有“精神”,事业才会有“精神”,民族才能更“精神”。

17日我们去了此次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皇城相府,皇城相府坐落于山西晋城,是一处官僚巨宅,从这里走出来最为出类拔萃的人物当数清代康熙年间官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的陈廷敬。陈廷敬既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又是当朝宰相,是康熙的近臣、重臣。为清王朝的发展,康熙盛世的形成,尤其是为康熙皇帝文治武功的施展起到了重要的辅佐作用,立下了显赫的功勋。走进皇城我连声赞叹。它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朴实典型,错落有致,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望着这里的山,看着这里的潺潺流水,摸着这里的砖瓦,住着村民的别墅,我真的是不想离开。皇城是个很美的地方,皇城是很适合人居住的地方。我惊叹皇城的壮观。主要建筑有外城城墙,家宰第、点翰堂、小姐院、翰林院、书院、花园及功德牌坊等,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清代城堡式官居建筑群。这组建筑群落风格别致,空间布局合理,充分体现官居特色,同时又与地方建筑风韵相吻合,体现着传统的封建礼制文化,又体现着清代官居建筑文化,同时还折射出封建建筑文化,几种建筑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皇城相府的建筑文化理念。想想自己微薄的工资,简陋的住宅,我更加深刻明白了“学而优则仕”,我更加深刻明白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暗暗提醒自己:好好学习,不断进取。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此次延安红色教育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实践、发展、弘扬延安精神的历史使命却远未结束,甚至才刚刚开始。我们,为了寻找一种精神而来,带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而走,向着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努力前行。不虚此行,确实不虚此行!一定要把延安精神和工作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坚持加踏实地、实事求是,把延安精神带到今后的工作中,让泉盛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8158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