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小猫吃鱼范文(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4:28:25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范文(15篇)
时间:2023-12-02 04:28:25     小编:ZS文王

教案也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教案的编写需要合理安排复习和巩固的内容和方式。教案范文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创新和改进教学的思路和实践案例。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篇一

理解减法得数是零的含义.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这时,小明又急又气,只好让爸爸、妈妈到超市再买几条鱼.(出示图片:生日图4)

(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老师:我们为小明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吧!(出示图片:数学故事)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紧密结合学生熟悉实际生活的特点,大胆构思,重新创设课件。创设了给小明过生日生活情节,巧妙地将小猫吃鱼这个课题加入这一情节中,从而形成了这一完整的数学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这个情境,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教学时采取紧密结合画面,让学生观察、猜想、推理、探索的方法,并采用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鸡毛信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竞争意识及集体观念.

游戏材料

45封鸡毛信.

在45张硬纸卡片上分别写上5以内所有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并在左边画片鸡毛.

1.将鸡毛信平均分发给参加游戏的学生.

2.出示六个信箱,英文字母为信箱代号.

3.学生按要求投送信件:

(1)把得数是5的信投入a;

(2)把得数是4的信投入b;

(3)把得数是3的信投入c;

(4)把得数是2的信投入d;

(5)把得数是1的信投入e;

(6)把得数是0的信投入f.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篇二

“小猫吃鱼”这一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数学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四节的内容。加减法是学生学习加减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加减法的基础。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刚学完5以内的加减以后出现的。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情境——小猫的一天:从吃早餐到去看好朋友小鸡,再到公园游玩,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也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2、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能正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二、教法。

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学生学习时,往往接触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境,本课教学引入了“小猫的一天”,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加减法计算的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利用对问题的探究,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2、联系实际。这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应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4、在本节课中,多处让学生通过“说”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方式,自己的语言谈自己的算法,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也多处用到过渡语是为了使小猫的一天各个环节能够连接。

三、学法。

(一)编数学故事,激发兴趣。

首先故事导入,引入了“小猫的一天”的生活情境后,用课件出示小猫吃鱼的图,让学生观察并猜一猜小花猫接下来会怎么做,让学生各抒已见,发挥想象,说说小猫吃鱼的故事,并列出相应的算式,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在这一环节里通过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有效地引领学生在看图说算式的数学活动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得课堂教学获得了“激趣”(情感层面)和“感知”(认知层面)的双赢。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自评、他评、师生互评。

(二)自主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首先,通过过渡语,引入小鸡吃米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其次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小鸡吃米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并用白纸记录下来。最后展示成果。通过开展个人说加减法算式、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加减法算式、评价等数学活动,“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对学生而言就不再是单纯接受的数学知识,而是自身体验的数学成果。当学生所写的加减法算式得到组内同学的认同、全班学生的肯定时,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得到了的激发和巩固。

又如让学生看淘气吹泡泡图(课件出示),小组内交流观看结果的意见,形成共识。通过学生有目的的交流再结合书中的“试一试”的练习,体会到被减数变化的减法算式的意义。又如,破密码(课件出示)是对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

(三)进行游戏,加强课外延伸。

由于书上套圈游戏在室内较难组织,因此我把这部分内容换成夹玻璃球游戏,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过渡语:猫妈妈非常疼爱小花猫,有一天它钓了三条鱼,给小花猫当作早餐。(课件出示一盘可口的鱼〈三条〉,一只直流口水的小花猫)。接着教师提问:小花猫接下来会做什么呢?请大家猜一猜。你能用算式说明你猜的故事结果吗?在开始就创设“小猫吃鱼”的情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合作,理解新知。

1、活动1,编故事:

首先让学生广开思路说说小花猫的故事结果及相应的算式。教师适当给予鼓励肯定的评价。(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

接着引导学生看书:,书中那只可爱的小花猫是怎样做的呢?谁愿意说一说小猫吃鱼的故事?同时课件相应演示,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

2、活动2,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首先在这里我设计了过渡语,小花猫吃了早餐后去找它的好朋友小鸡,看到小鸡们在吃早餐。(课件出示5只小鸡和两个盘子)。

接着提问:聪明的小朋友,小花猫会看到什么情况出现呢?请大家动手用学具摆一摆小鸡吃米的情况,边摆边根据课件出示的格式:5=()+()、()–()=()来写算式。

最后用课件演示各种情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3、活动3,自主探索,深化理解。

4、活动4,口算能力的训练。

破解密码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夹玻璃珠游戏,其他人观察并计时,游戏做完之后,把过程或结果用数学知识表示出来,记录在纸上,最后学生展示结果。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学习,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

(四)课堂总结。

先让学生说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说说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其他小朋友呢?通过自评、他评和师生互评,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

接着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陪着小花猫玩了一天,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还知道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们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许多数学问题。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篇三

活动目标:

1.按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2.感受自由探索的乐趣,在游戏情景中享受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按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

排除颜色的干扰进行物体的大小分类。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衣服:颜色不同、大小不同)。

2.一箩筐衣服的范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猫开了一家洗衣店,可是洗衣店工人不够,所以请我们宝宝去当工人,好吗?小火车进入洗衣店座位。

2.出示一箩筐的脏衣服。今天早上送来了很多的脏衣服,你们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有不一样的颜色,有大有小)

3.小猫已经把脏衣服放在了桌子上,现在我们要开始工作咯!

二、自由探索。

1.在洗衣服的时候呀,小猫想让这些脏衣服的颜色不乱七八糟的混在一起,你有什么好办法,试一试吧。

2.幼儿自由探索:按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

3.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点评:请2――3名幼儿说一说用了什么办法,并说出怎么分的。

教师小结:原来可以将衣服按颜色分一分(红色和红色的分在一起;黄色和黄色的分在一起;绿色和绿色的分在一起),这样衣服的颜色就不会乱七八糟的混在一起了。

5.我们一起来洗衣服吧。(双手在材料上来回晃动)好啦,洗好之后要做什么了呀?

三、晾衣服。

1.小猫有要求了,洗好的衣服呀要整齐的晾在竹竿上。衣服有那么多,有红色、黄色、绿色的,又有大有小。大的衣服是妈妈穿的,很大很大;小的衣服是宝宝穿的,很小很小。所以小猫的要求是把妈妈穿的大大的衣服和宝宝穿的小小的衣服分开晾,请你们开始工作吧。

2.幼儿操作晾衣服(按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

3.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四、晒衣服。

1.请2――3名幼儿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2.师幼一同晒衣服。

活动反思: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篇四

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受3以内的数的关系。

2、能按数取物,按物说数。

3、乐意参加活动,体验愉快的情绪。

1、制作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鱼若干。

2、小猫头饰每人一个。

3、创设鱼塘情景,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框各一个。

4、《开火车》音乐、铃鼓一个、礼物包若干。

一、做运动

随音乐出场,师:“宝宝们我们开着货车出去玩吧!”

师:“今天天气真好,你们想不想和妈妈一起游戏?”

第一次:妈妈和宝宝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小猫小猫喵喵喵,跟着妈妈做游戏,我的小猫跳一下(幼儿跳一下);我的小猫拍两次(幼儿拍手两次);我的小猫叫三声”(幼儿叫三声)。第二次:速度稍快。第三次:速度加快。

二、小猫摸鱼(听觉感知)

(一)摸一条鱼

师:“宝宝们快找块地毯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师:“我们小猫最喜欢吃什么?(鱼)今天妈妈带你们去鱼塘摸鱼好不好?”

教师提出摸鱼的要求:拍一次铃鼓摸一条鱼,两次铃鼓摸两条鱼,三次铃鼓摸三条鱼。

幼儿摸鱼,教师指导:妈妈刚才拍了几次铃鼓啊?(一次)你摸了几条鱼啊?(一条)看看你的小鱼是什么颜色的?摸到红色鱼的宝宝举起来让妈妈看看,请你把它放到相同颜色的框里。

(二)摸两条鱼

幼儿摸鱼,教师指导幼儿摸两条鱼。摸完后,请宝宝们休息,老师检查:妈妈看看你摸了几条鱼?都是什么颜色的?教师拿着筐子:红色鱼宝宝回家了,蓝色鱼宝宝们和妈妈亲一亲,黄色鱼宝宝回家了。请一名幼儿检查放的对不对。发现有错都及时纠正。

(三)摸三条鱼

幼儿摸鱼,教师指导:“妈妈来看看那只小猫最能干,摸对小鱼了,你摸了几条鱼啊?”(3条鱼)(多问一些孩子。在摸鱼的过程中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老师总结:“哇!摸了这么多鱼,今天晚上可以大吃一顿啦!”

三、小猫摸奖品

师:“今天小猫真能干,摸了这么多鱼,妈妈要送礼物给你们。在你们的地毯后面有一封信,里面是妈妈送给你们的礼物,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有几个?用小手数一数!”

老师总结:“妈妈送你们的礼物喜欢吗?天快黑了,宝宝们拿好礼物,带着我们摸到的小鱼回家了。”随音乐出门。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篇五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数学小猫钓鱼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枯燥的计算活动不能使幼儿轻松接受,为了锻炼小班幼儿爬的动作,将体育游戏和计算游戏融为一体,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快乐地参与,真正做到在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把幼儿置身于全方位、立体化的真实数学情境中,使幼儿从小就体会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1.活动身体,巩固1—4数数,懂得颜色对应。

2.激发幼儿共同学习的愿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有爬的技能,了解猫的一些特性。

2、对4以内的数数有一定基础,区分三种颜色。

一、导入部分。

1、律动:小猫起床。

2、今天妈妈和宝宝一起学本领。

妈妈教过你们什么本领?

二、游戏《小猫捉鱼》:(反复2——3次)

1、小猫跟着猫妈妈学爬。(鼓励幼儿向不同方向爬)

2、小猫捉鱼:观察猫妈妈篮中的鱼,知道有许多鱼和多种颜色。

3、猫妈妈把小鱼朝一个方向抛,小猫朝这个方向爬着去捉鱼。(第一次要求把鱼捉完为止;第二次要求捉各种颜色的鱼)

要点:必须是爬着过去捉鱼。

4、小猫装鱼:分颜色按要求装到相应的竹篓中。

三、律动:小猫回家

回家猫妈妈带着小猫听着音乐高高兴兴地回家,把小鱼送到娃娃家。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活动中有趣的故事情节,游戏化的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以及活动的积极性。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强调活动的游戏性、活动性、操作性和趣味性,在幼儿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满足感,整个活动孩子始终沉浸在游戏中,兴趣极高。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篇六

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初步渗透涵数的概念。

3、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题的教学。

1课时。

投影。

2、独立观察,想一想每幅图的意思。

1、发现问题。说说“小猫吃鱼”的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2、提出问题。看了图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尝试解决问题。

(1)同桌讨论自己想到的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尝试列式,互相说说我为什么这么列?

(3)集体反馈,说说你跟同桌一起讨论出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4、套圈游戏。

(1)预测可能会套上几个圈,有几个没套上。

(2)实践套圈,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还有哪些可能?同桌讨论并写出算式。

5、看吹泡泡的连环画做题。

(1)生独立做题。

(2)说说4幅图的意思,理解被减数是怎样在变化的。

1、计算。学生独立完成,说说“5-5”表示的意思。

2、算一算。先指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开放题。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4、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讲述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放录音,听故事.)。

(点评:“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点评: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有,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0)。

2.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

(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点评:教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点评:教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出示图片。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三)出示图片。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

001002003004005。

006007008009010。

001002003004005。

001002003004005。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点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四、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小熊举重)。

谁还想把你的作品给大家看看?

(二)出示图片:怎样数得快?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指名演示怎样数.)。

(点评: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点评: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探究活动。

与众不同。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活动题目:在0、1、2、3、5这5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集体交流.。

分析与参考答案。

一个数是不是与众不同,要看选择怎样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与众不同”,下面只是几种不同的说法:

1与众不同,因为只有1是处于两个双数中间;

2与众不同,因为有两个数比2小,有两个数比2大,2处于中间位置;

3与众不同,因为在3个单数中,3处于正中间的位置;

从上面的解答来看,一道题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说明。

这个探究活动的答案还有很多种,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都应该算正确.。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篇八

1、听音乐做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2、在游戏中观察上下、里外、前后的方位词。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1、幼儿已有的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对方位有一定的认知;

2、物质材料的准备:幼儿前期熟悉音乐和游戏规则、呼啦圈、桌子、椅子、柜子、纸盒、地垫。

一、开始部分

通过情景游戏,吸引幼儿兴趣。

今天猫妈妈要带小猫出去玩,我们玩什么游戏呢?捉迷藏的游戏,今天我们可以藏在桌子的下面、椅子上面;呼啦圈里面、纸盒的外面;柜子的后面、地垫的前面等地方。

二、基础部分

1、听音乐、玩游戏。

幼儿听到音乐后开始玩捉迷藏的游戏,教师开始找,问:小猫小猫在哪里?

小猫答:“小猫小猫在这里”问:小猫你藏在什么地方?

引导幼儿大声说出自己藏在××的前后里外上下

2、总结第一次玩游戏的问题,第二次玩游戏。

在游戏中,引导幼儿不要都藏在一个地方,避免安全隐患。要轻轻去躲,猫妈妈没有找到的时候不要出声音。

3、第三次玩游戏,引导幼儿藏在不一样的地方。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大声说出方位词,巩固孩子对方位词的认识。表扬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藏在了不同的位置。

三、结束部分

今天猫妈妈带着小猫们玩了捉迷藏的游戏,说一说我们都藏在了什么地方啊

小猫们玩游戏玩累了,去喝一点水,一会猫妈妈带你们去玩其他好玩的游戏。

找小猫这一活动我在给小班幼儿上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都也别的喜欢,寓教育于游戏,使幼儿在做中玩,做中学。

在操作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表扬将操作材料收拾得整齐的幼儿。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篇九

1、幼儿练习一个跟着一个手膝着地在垫子上爬,提高手脚斜调能力。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愉悦。

1、小猫一个、小鱼若干、篓子一个,泡沫垫子若干、轮胎三个、小斜坡一个。

2、律动:“小花猫”音乐。

1、律动:“小花猫”。

师:宝宝们,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我们来跳跳舞吧!

师:宝宝们去捉鱼时要爬过小山坡,还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到小河边去捉鱼。那你们的小眼睛可要仔细看我是怎么去捉鱼的?(师示范爬小山坡时提醒宝宝要一下一下慢慢爬。)

3、师带宝宝一起去捉鱼,游戏可重复2——————3次。每次去捉鱼时都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要求。(注意爬山坡时要手膝着地的向前爬。)

4、结束部分:

师:宝宝们真棒,都捉到这么多的小鱼,把你们捉到的鱼送给客人老师吃!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篇十

孩子们对于小球非常的感兴趣,而且在追逐球的过程中,能促进身体动作全面协调的发展。根据幼儿喜欢小球的特点设计了此次参与活动,让幼儿在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探索多种玩法。

我班家长为幼儿制作的一个小藤球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常常追着小藤球奔跑、扔掷。小藤球玩具,制作简单,玩起来花样多,又安全,非常符合小班幼儿各个肢体的活动内容,能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全面、协调地发展。为了使小藤球更能吸引幼儿参与体育活动,根据小班幼儿喜欢玩拖拉、声响玩具的特点,我在藤球上添加了铃铛和拖拉绳,使小藤球的玩法更多,并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主动探索铃铛球的多种玩法,使幼儿不断获得经验和成功。

1、通过探索铃铛球的多种玩法体验一物多玩的乐趣。

2、练习投掷等动作。

3、通过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平衡能力的发展。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6、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1、打包带制成的铃铛球人手一只,用长度约55厘米的绳拴上;。

2、充气不倒翁四只(装饰成老鼠),放于场地四周隐蔽处;。

3、场地布置,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1、活动导入:教师(扮演猫妈妈)带幼儿(扮演小猫)入活动场地。

2、热身运动。

(1)寻找铃铛球。(幼儿在草丛中找出铃铛球)。

(2)带铃铛球散步。(幼儿跟着教师带着铃铛球进行钻山洞、爬草地、穿花丛、跨栅栏等动作练习)。

3、玩铃铛球。

(1)幼儿自由探索铃铛球的多种玩法。(教师注意观察不同玩法的幼儿,并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玩铃铛球的方法)。

(2)交流铃铛球的多种玩法。(请幼儿演示自己玩铃铛球的方法,幼儿互相学习,体现生生互动)。

4、游戏:打老鼠。

(1)设疑引起幼儿注意:“妈妈发现四周有老鼠,这可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可用铃铛球当武器去打它)。

(2)幼儿自由“打老鼠”。(将场地四周的老鼠抬出来,幼儿用铃铛球打老鼠,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打老鼠的方法)。

(3)交流“打老鼠“的经验,(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用铃铛球打老鼠的)并总结打鼠的方法(投掷的基本方法)。

(4)幼儿再次玩游戏“打老鼠”。

5、放松活动:收拾铃铛球,幼儿抬着“老鼠”念儿歌(自编)绕圈一周后离开活动场地。

1、这个活动适合一些运动能力弱的小朋友,对于另外一些小朋友不太适合,目标显得太低了,对他们来说没有一定的挑战欲望。

2、活动以游戏形式贯穿较好,幼儿比较喜欢。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篇十一

活动目标:

使幼儿知道应及时排泄;排泄应在适当的地方;初步懂得要讲卫生,爱清洁。

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认识卫生间的有关标志和图片;自编故事“爱清洁的小猫”;搜集或自编事例:关于幼儿贪玩尿湿了裤子。

活动过程:

1、教师用某位小朋友由于玩得高兴,忘了及时去方便而尿湿裤子的事例,让幼儿知道,需要大小便时,应及时去方便,然后再去做游戏。

2、请幼儿说一说尿湿裤子后的感受,如:不舒服、身体难受等,使幼儿了冬天尿湿裤子还会着凉。

3、带领幼儿认识本班的卫生室(厕所),向幼儿介绍大小便应去的地方,并告诉幼儿,只要需要,随时可以去大小便。

4、讲述自编故事“爱清洁的小猫”,让幼儿了解小猫方便的时候也有固定的地方,并用土等将排泄物掩埋好,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排泄卫生的认识。

活动建议:

1、在3~4岁幼儿的游戏中,教师应注意提醒他们大小便,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

2、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活动,教育幼儿不嘲笑尿湿裤子的小伙伴。如发现有尿湿裤子的幼儿,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3、请家长协助,为幼儿提供穿脱方便的衣裤,以便幼儿自我照料。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篇十二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2、复习按颜色分类,能手口一致的进行3以内点数。

3、在游戏中能够按数匹配实物。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红、黄、绿三色的小鱼若干,石头三块;红、黄、绿、三色的石头;圆点;贴有鱼的袋子三个。

1。我是猫妈妈,你们是我的猫宝宝,我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哦,我发现了一个好地方,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2。你们看有个大池塘,池塘里有什么啊?有多少鱼啊?里面的鱼又大又多,我们一起去捉鱼吧!

要求:

(1)捉鱼的时候不能掉到池塘里去。

(2)每个猫宝宝捉一条鱼。

(3)捉好鱼后马上回到猫妈妈身边。

3、猫宝宝捉鱼。

1、猫宝宝们真能干,大家捉了几条鱼?你们抓的鱼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2、你抓到一条什么颜色的鱼?谁也捉到了和她一样的鱼啊?把鱼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3、哇!我们抓了那么多的鱼,真厉害!我肚子有点饿了,你们有没有饿啊?我们一起来吃鱼吧!吃饱了吗?但鱼还有那么多,怎么办啊?大家想想办法吧,我们以后还可以吃呢!

1、我有一个好办法,我们把鱼晒干,这样可以随时随地吃鱼了,好吗?那我们把鱼晒在哪里呢?你们看这里有几块大石头,要不我们一起来把鱼晒在石头上吧!那他们是什么颜色的?但是晒之前,你们要听清楚妈妈的要求。请你们根据鱼的颜色把它们晒在和它颜色一样的石头上。

2、幼儿晒鱼。(引导幼儿学说:红色的鱼晒在红色的石头上)。

3、猫妈妈检查猫宝宝晒鱼的情况。

1、我们的鱼晒好了,把你自己刚才晒的鱼收回来行吗?

2、小猫收鱼。

1、你们有没有发现小鱼身上有什么?有几个圆点宝宝啊!跟旁边的好朋友一起数一数。

2、猫妈妈还要请我们宝宝帮一个忙,把这些鱼干放到袋子里去,但是也有要求的哦,要把相同数量圆点的鱼放在一起。(肚子上有三个圆点的鱼就放在三条鱼的袋子里)(按数匹配实物先请个别幼儿示范。)。

3、猫宝宝装鱼。

4、检查。

谢谢宝宝,帮妈妈晒了这么多鱼干,也把它们装好了,现在我们把袋子拿回去吧。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篇十三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重点:

能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

——播放录音,引导幼儿自由地听一听,动一动。

——你听了这首歌曲想干什么?为什么?

2、学习歌曲。

——再次播放,引导幼儿仔细听一听歌里唱的是什么。

——按歌曲的节奏朗诵歌词,熟悉歌词。

3、进行歌表演。

——启发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动作。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磁带,快乐地边唱边做创编的动作。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篇十四

最近我听了两节《小猫吃鱼》一课(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28页),现在我把课堂片断实录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案例(一)。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了课本上的四幅图,出示方式如下:

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黑板上有小猫,还有小鱼。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还发现有的小鱼被吃掉了。

生:盘子里有3条小鱼,小猫吃掉了1条,还剩下几条?

师:谁会列算式?

生:3-1=2。

教师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师:我们再来看第三幅图,你又发现了什么?怎样列式?

生: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下几条鱼?算式是3-2=1。

师:大家同意吗?第四幅图又是怎么回事,应该怎样列式呢?

生:小猫把鱼都吃掉了,一条也没有了。算式是3-3=0。

案例(二)。

上课开始,老师出示了“小猫吃鱼”的第一幅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1:我发现图上有一只小猫,三条小鱼。

生3:我想小猫要吃鱼。

生1:盘子里有3条小鱼,小猫吃了1条,还有几条?算式是3-1=2。

师:在这个算式中,3、1、2各表示什么?

生1:3表示共有3条小鱼,1表示吃了一条小鱼,2表示还有2条小鱼。

师:你还有不同的问题吗?(学生摇头表示没有)。

师:小猫盯着盘子里的小鱼,它在想什么?

生2:小猫没有吃饱,它还想再吃一条。

师:3、1、1、2各表示什么?

(生1答略。)。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还可以列成3-2=1。

师:3、2、1各表示什么?

(生2答略。)。

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看第四幅图。(在第一、二、三幅图的右边出示第四幅图)。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同桌俩说一下。

生1:一共有3条鱼,小猫把3条鱼都吃了,还有几条鱼?算式是:3-3=0。

师:3、3、0各表示什么意思?

师:3、1、1、1、0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2答略。)。

师小结:通过小猫吃鱼这个故事,我们既可以列出加法算式,又可以列出减法算式,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也是这样。

通过两个案例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两节课都注重了在有趣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案例二在培养学生其他能力方面,却远远优于案例一。主要表现在:

一、注重了学生想象力和猜测能力的培养。情境中的四幅图如果象案例一那样同时出示给学生,学生在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小猫吃鱼的结果,这样做的效果就不如案例二,先出示第一幅图,只有一只小猫和三条小鱼,老师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这一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猜测力。当学生猜测到小猫想吃鱼或小猫吃了一条鱼时,出示第二幅图进行验证,同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猜测,小猫吃完一条鱼后,又会干什么呢?再出示第三幅图进行验证......这样在不断的猜测、验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猜测能力不知不觉得到了培养。

二、注重了一一对应思想的渗透。情境图中的四幅图采用“田”字形排列和采用“一”字形排列,在一一对应思想的渗透方面是绝然不同的。“一”字形排列,可以把根据每幅情境图所列的算式写在情境图的下面,形成图与算式的一一对应。另外,第二个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对减法算式中每一部分表示意义的理解,渗透了情境中的数与算式中数的一一对应。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篇十五

1.感知歌曲中音量大小的变化。

2.会唱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唱歌,并能够跟着伴奏唱歌。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一张大猫和小猫的图片、音乐《大猫,小猫》。

(一)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二)学习歌曲。

1.教师:我们问一问,大猫和小猫来做什么呀?原来大猫和小猫带来了一首歌曲送给小朋友,猫咪请老师给小朋友唱一唱(教师唱一遍,要求幼儿只听不唱,欣赏一遍歌曲)。

2.教师:"好听吗?歌里唱了什么啊?"(引导幼儿用原歌词回答,教师可以提示)。

3.教师:"我们再来听一听,歌里唱的是不是和小朋友说的一样,听的时候,小朋友可以轻轻的跟着老师一起唱。"(教师再唱一遍)。

4.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唱吧。"(教师提要求,幼儿不可以用嘶吼的声音唱歌,然后带领幼儿,放慢速度,一起清唱歌曲两遍。)。

5.教师:小朋友唱得真好听,可是老师觉得少了点东西,如果我们配上音乐和动作就更好听了,小朋友知道猫的动作是怎么样的吗?(幼儿展示动作)现在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边唱边加上猫咪的动作吧。(在音乐的伴奏下边唱边做动作)。

(三)游戏。

1.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做大猫,唱大猫唱的,小朋友们做小猫,唱小猫唱的,唱的时候要把动作做出来,还要注意声音大小的变化。"。

2.分两组演唱(一唱大猫,一唱小猫),后交换。

3.教师:"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新歌,名字叫什么啊?我们现在知道了,大猫和小猫的叫声是不一样的,那大猫和小猫走路的时候是不是重重的,声音很大的?如果猫咪走路重重的、很大声,就会被老鼠听见了,那么它们就抓不到老鼠了。我们小朋友以后在教室里、在卧室里走路的时候也要轻轻的,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别的小朋友和老师,对不对?"。

请小朋友回家跟爸爸妈妈还有小伙伴一起分享《大猫,小猫》这首歌曲,告诉他们大猫和小猫叫声是不同的。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的音乐课,孩子们带着头饰,唱歌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仅仅把大猫小猫引进了歌曲了,还可以自己创编歌词把其他小动物都请到了歌曲里面,孩子们学习的**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目标完成的也很好,基本符合了《纲要》不仅要让孩子们“学会”而且要“会学”的教育精神。课程上的流程也比较完整,只是中间的强弱关系我没有太强调,孩子们唱的喝感受的强弱关系都不太明显,这是一个小小的失误,我将在第二课时强调这一点,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不是孩子做不到,是老师没有要求到,在以后的歌唱活动中,我会反复强调歌唱中各个注意事项,争取让孩子们养成一个科学的歌唱习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0044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