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专业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5:11:17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专业14篇)
时间:2023-12-02 05:11:17     小编:紫薇儿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次的经历都是实打实的。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应该先梳理好需要总结的内容和重点。总结范文的风格和结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篇一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重点,编者的主要意图,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5个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段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设计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构建,以求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图文结合,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解读,小组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新的知识,从而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堂课中,我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情境性教学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四、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我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首先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小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了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小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模拟调查,渗透新知。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再运用模拟调查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刚才的课件观看,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

(三)、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里,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才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中的“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考,有针对性地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明白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不仅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柴火,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此时,正是讨论的最佳时机。讨论时,要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使课堂讨论交流呈现出“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讨论后――引导学生进行整理,让学生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滥伐树木,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因为“让读成为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极力倡导的。我让学生在读中层层加深,加深后再读,再体验,让学生站在“读者”的地位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从而体会出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我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的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

五、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深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保护环境。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篇二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保护环境”。课文通过一个小村庄从环境优美、可爱到最后被大雨和洪水冲毁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依据文本特点、单元训练重点、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材虽短,但语言朴实,含义深刻,所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应作为教学重点。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

由于本课篇幅短小,语言简洁,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课堂教学的始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设计中,我通过观察、谈话、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的能力,以求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文本特点和教学目标,采取自主、想象、交流把“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作为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板块进行教学。

板块一创设情境,感受小村庄的美。

我用课件出示“美丽的小村庄图”,引导学生描绘小村庄的美丽。学生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看着画面,运用自己的语言积累,描绘小村庄的美丽。此作法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的“美丽”给自己带来的那种震撼的感觉。后来小村庄被砍伐、被洪水冲走的情景,也都设置了图片,让学生心灵与村庄的前后情景进行心灵碰撞,这些情境图片让他们积极地融入角色,走进文本。

板块二感情朗读,感受小村庄的毁灭。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确,书是学生读懂的,不是老师讲懂的。老师不能以自己的阅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因此,在“感受小村庄的毁灭”这个板块中,我主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有全班读,男女生读、个别读,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使其在读中获得个人的阅读感受,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提高。通过朗读,让学生从中悟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保护环境。

板块三加强词句训练,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本文的许多句子含义深刻,既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句式训练,在训练中,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体会,树立了环保意识。两次句式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村民们对树木的随意砍伐,从而造成最终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结果。

板块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适度的拓展延伸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升华情感,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中。在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后,我这样引导学生:“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消失了,只剩下这个令人深思的故事。从这个故事里,你得到什么启发呢?”问题的提出,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他们争相发言。在这基础上,我让学生读读自己收集的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然后观看我收集的环境污染的图片。在学生情感的波澜汹涌澎湃时,我鼓励学生设计一句环境宣传小标语。在最后的课后作业,我要求学生回去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把这节课的学习引向了课外,让语文学习和生活连在了一起。

五、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进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

美丽森林郁郁葱葱。

(空气清新甜润)。

小河清澈见底斧头什么都没有了。

天空湛蓝深远。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篇三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组教材的第三篇课文,文章以“锋利的斧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这是一篇反映人类不爱护环境而自食恶果的典型教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意在启发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语言浅显、朴实,但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特别是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因此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安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读通全文,学会生字,理解新词,了解故事大意。按知识、能力、情感三维度,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一个小村庄毁灭的原因。

能力目标: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小村庄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三、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以读为主,采用“质疑导读法”和“自主研讨法”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通过“自学、分析、辩论、品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解读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一上课,我便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小村庄的画面。然后提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在交流中,学生便会达成共识:这是一个美丽、勤劳、幸福的小村庄!接着,我向学生提出要求: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把屏幕上第一自然段的文字美美地读一读。这样,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受和语言文字的感悟,学生便能真切地感受到小村庄的自然之美。

为了激发学生思维和深读课文的兴趣,我又播放出小村庄被毁灭的画面。此时,屏幕上小村庄惨遭毁灭的景象与之前小村庄的美丽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巨大的反差将使学生陷入思考。这一过程的设计,制造了悬念,将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知小村庄毁灭之谜的欲望。这时,我借机板书课题,导入第二环节的学习。

(二)自主研读,辩论明理。

此时,为了帮助学生解开心中的疑问(小村庄毁灭之谜),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体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将“法庭”搬进课堂,让孩子们充当小律师的角色,使他们更加愿意,更加认真地读书。我作了如下设计:首先用导语创设情境,然后让学生阅读一棵小树的起诉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分别充当原告律师和被告律师进行法庭辩护,我担任法官。

审案环节我分两步走:第一步:初次辩护,查探凶手。根据程序,首先由原告律师提请申诉。然后由被告律师进行辩护。在初审中,由于律师们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表层,理解上也许会缺乏深度,相比而言,原告律师们手中的证据会显得比较直接、充分。

但为了体现法律真正的公平公正性,此时“法官”不能草率的下结论。为了使此案水落石出,我让双方“律师”细读课文,认真分析推理,然后进入审案的第二个环节:再次辩论,揪出真凶。此次开庭之前,“法官”——我先作出开庭宣告,然后由双方“律师”再次进行辩护,各自拿出自己的有力证据。通过激烈的辩驳与交流,小律师们便能一步一步的加深理解和认识,也会逐渐地弄明白案件的真相。最后,双方的律师们也将会达成共识。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当学生弄清了小村庄毁灭的过程后,我利用多媒体再次展现二、三自然段的文字,先让学生自由的朗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句话,体会“谁”“拎”“一棵一棵”等词的情景意义。然后进行句式的扩展训练,并进行品读。这样的预设,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村民破坏环境行为的想象,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村民们乱砍乱伐所造成的危害,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而第三自然段的导读,我也是先让学生先反复朗读,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弄清所省略的内容。然后,抓住本段的第二句话,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想象,完成填空练习,再让学生强调语气把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样的训练与导读,不但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各式各样”和“应有尽有”这两个词的具体含义,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愚昧无知的村民对森林的破坏是多么的严重和持久!进而也能更具体地理解到小山村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课文的结句含义深刻,必须引导学生弄懂。我利用课件播放小村庄从美丽到破坏,最终导致毁灭的整个过程。此时,我通过激情范读,将学生引入思考。联系前文,他们定能领悟到“什么都没有了”的深层含义,而村民们利用锋利的斧头所酿造的悲剧也一定会让学生深有感触。在读中,他们将会读出自己悲痛、惋惜、遗憾等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借此时机,我又以法官的身份提出要求:请原告律师和被告律师们进行本案的结案陈词,有了理性的认识和深刻的领悟,学生们定会畅所欲言。而我作为法官,此时也对本案作出终审判决,并借机总结全文。这种模拟情境的设置,趣中求效,将会水到渠成的达到明理育心的目的。

进行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时,我先用导语引入,然后在大屏幕上出示原告小树寄来的感谢信。当学生读完信后,我马上提问:读了小树的来信,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想对他说些什么?这一设计,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一些环境状况,激发忧患意识,树立环保观念。在交流和反思中,也使学生学会把理性的认识付之于实践,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最后,课件播放出人们努力为环保做贡献,积极建设和谐美好家园的场景,让学生在视觉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中,升华情感,借鉴于行,这也正是我本节课设计的最终目的。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篇四

我们成天喊构建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何为高效?当然是指目标达成度高的课堂,那我就要问了,如果连目标都定位不准,又何来高效呢?因此,确定一节课的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首要。再看张s老师的课堂,从过去小村庄的美丽与现在的消失对比品读,学生朗读感悟的训练落到了实处,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我们老是说课文是载体、是凭借,可如何把课文上成语文,却又茫茫然了。

简言之,这篇课文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语文的那种能力呢?这应该列入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以阅读角度解读文本,还要以写作的角度解读,找准方法习得点、语言训练点和能力培养点,张老师注重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方法的提炼。比如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最后一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时,就要让学生明确一种理解句子的方法――联系上文,这不正是方法的习得点与能力的获得点吗?再如泡泡语: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如果在学生说道“砍了树要再种上时”适时引导:当人们栽上小树苗后,这个小村庄又会变成什么样呢?树木――小河――村庄――这就会把学生刚刚学到的词语变成积极词汇,这就避免了把这节课教成品德课,而是在自然的渗透了环保意识的同时,又懂得环保的方法,还发展了学生语言的表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篇五

今天我在家中读了一篇让我深有感触的文章,文章的名字叫《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当我读完篇文章,仿佛有许多的石头重重的压在我的心头,让我难以喘息。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小村庄,小村庄建在河坡上,那里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清澈见底的小河,整个村庄如同被一条透明的蓝绸带围绕的绿宝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家家都有了锋利的斧头,如果有人要盖房子,有人要造犁,有人想造家具,都会拿着斧头去砍伐树木。因为树木的“帮助”人们的日子过得还不错,这样又过了一年年,一代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村中的房子越来越多,山上的树木却越来越少了。在一个雨水极多的8月,下了一场暴雨,连续下了5天5夜,在第六天的时候,雨停了,村庄被洪水卷走了,什么也没有留了,包括锋利的斧头。

读完这篇文章我一直在想:曾经秀丽的小村庄永远没有了,这怨谁呢?怨那无情的洪水?怨那不该来的斧头?还是怨那不争气的树木?不,都不是,是怨人。一切都是那里的人咎由自取,如果村中的人有一点环保意识,及时补种砍伐的树木,小村庄一定依旧的郁郁葱葱,依旧是颗绿宝石,但是,此刻再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这个小村庄的故事让我们感到痛心,村中的人让我们感到气愤。

让我们感到气愤的情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我家附近的一条小河不是干涸就是流着黑乎乎的水,道路旁边的树上就能看到悬挂的方便袋,随手丢掉的生活垃圾更不用说了……引起我们注意的还有许多:全球每年600万公顷土地沦为沙漠,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平均每一小时一种动物灭绝,由于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在加剧,地球气温不断升高,南极冰盖不断融化,海平面不断升高,沿海城市和岛国或许有灭顶之灾……当我读完这些资料的时候,我真为地球母亲难过,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适宜的环境,作为她的儿女的人类却这样践踏她的母亲,怎不叫人伤心。为了地球母亲,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从节约每一滴水,不随手丢垃圾开始做起……让我们的母亲重现往日秀美的容颜。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地球母亲又恢复了往日的容颜,微笑着走到了我的面前……。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篇六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精读课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文章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教育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整篇课文紧紧围绕着“保护环境”的主题,通过质朴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理念、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5个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分析理解能力,也懂得了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义,教学起来应该得心应手。学生喜欢美的、动态的东西,课上应该多准备这样的素材供给学生。

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图文结合,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解读,小组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新的知识,从而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堂课中,我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情境性教学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说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启情导入: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我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首先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小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了震撼心灵的感觉。这种设计直观的让学生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小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模拟调查,渗透新知。

通过刚才的课件观看,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

(三)、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里,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才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中的“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考,有针对性地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明白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不仅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柴火,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

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此时,正是讨论的最佳时机。讨论时,要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使课堂讨论交流呈现出“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讨论后――引导学生进行整理,让学生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滥伐树木,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因为“让读成为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极力倡导的。我让学生在读中层层加深,加深后再读,再体验,让学生站在“读者”的地位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从而体会出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发展思维。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我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的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

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深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保护环境。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篇七

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两课时。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1、轻声读课文,再想一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再往下读。等读完全文,原来读不懂的可能就会豁然开朗,一下子想通了。

2、仔细思考,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环境被破坏的有关图象和文字资料。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a.读准带拼音的词语。

b.读准多音字。

c.去掉拼音读词语。

d.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鼓励学生质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没有了?

(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读懂课文。

1、通过学习课文,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的教育。

2、通过交流材料,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班内汇报:(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为自己家园创造的一切被洪水无情地夺走了。)。

1、请一人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2、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

1、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根据村庄里的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们用锋利的斧头把一棵棵树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然而人们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

3、拓展练习: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此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谈体会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砍伐树木导致土地裸露以至洪水毁灭村庄的现象中,找出深层的原因,明白人们缺乏环保意识是其根本原因。从而认识到,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绿色家园的重要。

在谈话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环保意识教育,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发现破坏环境的行为,调查周围关于环保的一些问题,亲自做有益环保事,做生活的主人。

1、读课文。

2、写一写你读此文之后的感受。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次墙报。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篇八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篇九

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提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为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文章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通篇文章没有一处遣责人们滥砍滥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遣责。

学习本篇文章的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学习的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课堂实录。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大家走进一个小村庄,来,我们一起到小村庄去看看。用cai课件出示,一组组图(青山绿水蓝天)。我们接着往下看,课件出示课文中第二幅插图,这是这个小村庄后来的样子。小村庄为什么会成为了这个样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5面,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完后把生字多读几遍,把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读课文。

老师检查生字和难读的句子是否会读了。

师:请同学样再读课文,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再读课文,口述知道了什么。

三、对比促思,读中悟理:

师:刚才同学们说开始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这个小村庄究竟有多美呢?在课文中找出写小村庄美的句子,在旁边写上一个美字,再读读这些句子。

生口述句子,师板书:树绿水清天蓝空气清新。

师:那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小村庄中会有什么感觉呢?

生:会感觉很幸福、开心、愉快。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指导感情朗读,并评价,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村庄的美,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情感的基础。)。

师:(声调低沉)小村庄如此美丽,但许多年后的一天,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课件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指名读这句话。

师:什么都没有了,什么指哪些?哪些没有了?

师:指导理解这句话,相机擦去板书。课件中的“什么”“一切”以红色显示。

师:先前那么美的小村庄此时什么都没有了,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的心情很沉重。

生:我感觉很难受很伤心。

师:好,请同学们把你们的沉重你们的难受你们的伤心用你们的朗读表现出来。

生自由读。

指生读,师评价。

师:早先那么美的小村庄,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留下。小村庄为什么会什么都没有了呢?下面老师想请大家分组合作学习课文的2-4自然段,同学们自己来找答案。

出示课件:小组合作学习建议。

生自由读,然后分小组合作学习,师参与到活动中。

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在学生交流中重点指导理解:

其中:谁……谁…… 裸露……在理解后以红色显示(理解后指导朗读)。

板书:砍。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其中:一年年  一代代  不断   不断  在理解后以红色显示(理解后指导朗读)。

师: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致使土地抵抗洪水的能力大大减弱。大块大块的土地暴露在外面,当有洪水来时,泥土很快就会被冲走,形成更大的灾难。

表面上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他们却不知道巨大的灾难正悄悄地向他们袭来。

结果怎样呢?谁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

师:大雨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理解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生活在小村庄的人们为错误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村毁人亡。

指导朗读这段话。

师: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再读: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此时,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

生:我想说……。

四、系生活实际,拓展文本:

师:说说自己收集的资料,目前还有哪些地方有这样的现象?

生:我知道还有……。

师: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

生:生活中我们应该……。

师:课后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综合性学习的作业。

课件出示:综合性学习提示。

教学反思。

这节课本身是一节中年级的课,针对三年级的教学要求及对整篇文章的把握来看,在开课之初很好的体现了这一教学特点,读难读的生字,读难读的句子,将课文读通读顺。很好的落实了中年级对字词句教学的要求。

在文章内容的课解上,本节课采用的是对比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体会小村庄开始时的美丽,用美的文字感染学生,让学生展开想像,会是个怎样美丽的小村庄,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小村庄中会有什么感觉,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读中体会,读中享受。紧接着就直面小村庄被冲毁后的惨状,给学生以对比,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着重体验什么都没有了的心情,那一种失落那一种遗憾是发人深省的。有了这样的一个情感基础,再来有层次的理解课文内容,对重点句子重点理解,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可以说因着对文章的理解,朗读可以是算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而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在此也水到渠成了。

但在这节课中也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对那些图片的感受,是放在开课之初给学生一个感观上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引导学生很快的进入到课文,还是放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在体验小村庄的美丽时再来看这些图片,这还是一个有待商讨的问题。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篇十

【教材简说】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因为村人对树木的过度砍伐,最终被无情的洪水卷走了。本文呼吁人们爱护树木,保护环境。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还揭示了人类破坏自然、伤害地球的种种错误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村庄变化的原因;理解重点句子,并力图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个词(板书:故事)。同学们喜欢听或看故事吗?老师也喜欢。其实许多故事里都蕴藏着或多或少的人生哲理,它指导着我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做人。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补充课题)。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题目。读了题目,你脑海中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

1、哦,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就藏在第一自然段里,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咱们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看看课文围绕小村庄的美写了哪几种景物?(齐读)。

2、生回答,师画词语:。

3、课文又是怎么具体地把小村庄的美描写出来的?

(2)小河——村边是清澈见底的小河,这样能体现出清澈见底吗?怎么才能体现?发挥想象河里可以看到什么(板书:清澈见底)。

(4)天空——深远湛蓝。

(生自由读。谁想展示一下个人风采?指名读,评价,再读)。

5、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你们喜欢吗?那我们就用喜欢的的语气再来读出小村庄的美吧!

学生自由练读。

6、小村庄是多美啊,同学们还想去看一看吗?……(出示小村庄的美景,感受其美。)。

过渡: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可真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啊。可是——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已经被(出示课文插图3)咆哮的洪水冲得无影无踪了。

7.引导质疑:同学们,这个时候你最想问的是什么?

过渡:其实,小村庄被冲毁的原因就藏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读一读2——4自然段。

四、探究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学习第2——4自然段。

1、把小村庄被山洪卷走的原因找出来,(合作交流:1、读一读:2—4自然段;2、画一画:小村庄被山洪卷走的原因的句子;3、说一说:从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a、从这个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说明砍了很多树。)。

b、那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指导读)。

a、问: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什么?(时间很长)每一年,每一代都这样砍树,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指黑板)。

b、这个省略号还表示什么?想像一下,这个小村庄慢慢地变成了什么模样?

3)那树木变成了(引生读句子)(多媒体点句子)。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烟囱冒出的浓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a、那些词说明砍的树多?(一栋栋、大大小小、各式各样)。

b、是呀,村民们用树木造房子,做家具、当柴烧。可是树木的作用仅仅是造房子,做家具、当柴烧吗?,树木还有什么作用?(遮风挡雨)。

表演:(师说:一阵猛烈的风吹过,生演,师说:看,几棵小树长高了,生手拉手站在一起,风吹不动)。

3、小结:你们看,树木的作用不仅仅是可以造成房子,做家具,还可以净化空气,遮风挡雨,更能防止水土流失啊!那你们看到村民大量地砍树,心情怎样?(难过)请同学们用难过的心情去读这个句子。

(指导读)。

是呀,小村庄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乱砍树木,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使这样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被洪水冲走了。

5、看,一场洪水就这样把小村庄给毁了(出示课文插图2) 。

想像一下,你们听了心情会怎样?

6、小结:什么都没有了。

1.出示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师: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师:大大小小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家具,整个小村庄都没有了。是斧头令村民过上了比较好的生活,却又是斧头,令村民们失去了可爱的、赖以生存的家园(板书:消失)。归根到底,造成灾难的罪魁祸手是什么?(板书:乱砍滥伐)。

这时,你又是什么心情呢?(沉重,很难过,不好受)就用你沉重的心情去读吧——。

3、同学们,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在悲剧没发生之前你想对村子里的人说些什么话?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对村民的劝告表述出来。)。

六、课外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板书:保护环境)只要保护环境,我们的家园才会美丽。

2、那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1)不乱丢垃圾。

(2)爱护花草树木。

(3)保护益虫益鸟。

(4)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5)宣传环保知识。

六、总结:是啊,小村庄的消失可以重建,可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却只有一个,所以(出示作业)如果我们破坏了大自然,那我们最终还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携手起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板书】。

乱砍滥伐。

美丽                消失。

保护环境。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篇十一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如何调整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对话。2、校园网络如何在课堂中提高教学实效性。

课堂反馈(检查第一课时的教学效果)课文讲解(分析课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感悟文本深意。)习作训练。

评价方式1、训练反馈数据积累。2、当堂习作的训练。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篇十二

这篇精读课文语言朴实,含义深刻。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以一把斧头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本“美丽的小村庄”的一切。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课文把小村庄的人们在山上砍树建房,制造工具和家具,用树木当柴烧等行为一一列举出来,表面上看小村庄的人们好像是得益不小,但正因为他们的这些行为,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由此可以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是学习上的难点。

教法建议。

1、课前,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2、这篇课文中有不少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去理解,在读中去体会课文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如:

“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这一句,可让学生通过,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裸露”的意思,再理解整句话的意思。从这句话体会到,小村庄的环境已经开始恶化。

3、这篇课文语言朴实,读后耐人寻味。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可以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小村庄的人们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和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冲毁的惨状,并通过读把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表现出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朗读时,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提醒学生注意把前后所叙述的内容联系起来,不可孤立地去读一段。即使是分组读,也要注意课文的整体性,把课文所描述的前因后果作为一个整体。

4、本课可挖掘的地方很多,教师可以挖掘利用教材的空白处,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篇十三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听过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和。

读后感。

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今天我学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以前有一个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

可惜村里的人不懂爱护,同时也是为了利益,便把树木一棵一棵砍掉。就这样树木一棵棵倒下,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终于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哗哗哗的下,雨水淹没了整个村庄。雨停时,一切都不见了......。

为什么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呢?因为小村庄附近的树木真的太少了!而树可以吸收水份,防止水土流失。我觉得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失去了生命,那些利益还有什么用武之地呢?值得这样做吗?所以我们要保护树木,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好居民。因为事实已经证明爱护环境,保护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陈冬云)。

山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这是我们学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内容后,我便认识到不要破坏大自然,否则,它会破坏我们美好的生活。

我很想对小村庄里的人们说:你们只是觉得树木能给你们带来金钱,其实它不仅可以给你们带来金钱,而且可以净化空气,顶风遮雨,你们这样消灭你们的朋友,你们不被洪水冲走,可能吗?这是你们得到的报应,请你们反省反省吧!

当读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文章时,我深有感触。人们肆意地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大面积的植被,变成了裸露的土地,本来树木茂盛的小村庄就这样被洪水卷走了。

还能美化环境。如果人类不能认识到乱砍滥伐的危害性,不懂得珍惜和爱护她,只知道向地球索取资源,人类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作为小学生们,从小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丽,生活更美好!(新建路二校三年三班王泽华)。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原来长满了茂密的树木,人们为了盖房子,把一棵棵树砍下来,树木没了,一天,忽然下起了大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

我们都共同拥有一个家,这个家就是地球。为了让这个家更美丽,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当春天到来时,我们不能再去摘柳树条,践踏草坪,更不能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当我们看见地上有脏东西的时候,要主动捡起来,看到别人在做对大自然有害的事,我们应该劝说他。

让我们共同来保护这个大自然!这样,天空才会变的更蓝,小草才会变的更绿,河水才会变的更清,小鸟才会叫的更欢。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篇十四

教材理解:本文语言通俗易懂,故事哲理性强,读了让人深思。文章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不要乱砍伐树木,否则最后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的道理。

教学理念:努力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我让学生通过多次的阅读,自悟出道理,有困难的进行适当点拨。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生命对话,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学目标:

1:充分感悟到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是相互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3: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认读9的生字,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流程。

分为三个版块教学。

第一版块:通过课题提问进入:小村庄是怎么样的呢?

(1)课题出示。

师问:你看到这个题目,很想知道什么?

预设问题:这是个怎么样的小村庄呢?

(2)学习第一自然段,用朗读和想象表达出村庄的美丽。

1、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村庄吧,结合书上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读一读书上的句子,谁能读得特别美丽。

顺势而学习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3、学习写作方法。

用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写出了山、小河、天空、空气。

4、背诵。

第二版块:对比教学,引发思考。

(1)提问:这么美丽的村庄,最后怎么样了呢?

(3)出示最后一句话: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读了这句话,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难过,可惜等。

读着读着,我的脑中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原来美丽的村庄哪里去了呢?

先通过预习自由回答,然后进入第三版块学习。

第三版块:研究为什么村庄有如此大的变化?

成立小组,然后由小组组织学习,

要求:1、先小组合作读,

2、划一划有关原因的句子。

3、谈一谈你的看法。

4、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总结:大自然是人类生活的摇篮,我们只有保护好大自然,才能幸福地生活,人类破坏大自然就等于毁灭自己。

作业:

思考:假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不去收拾,这里将会变成什么?

写一写小片段。

设计作业思考: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让孩子走入大自然,让他们自己感悟到环境的恶化,但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以小见大的哲理,所以我不要求学生去调查什么卫生部,调查国家的环境,也让学生以小见大,从身边的环境着手,让孩子走进现实生活,随后有所启发就可以了。在语文园地二中还有口语交际《我们能做点什么》,那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延伸到更深层次的教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1014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