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山脉教案(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5:16:17
主要山脉教案(通用14篇)
时间:2023-12-02 05:16:17     小编:FS文字使者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工具,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困难点。通过仔细研读这些教案范例,可以了解到教案的各个要素是如何相互配合和呼应的。

主要山脉教案篇一

l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l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

l是我国一月均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l是我国积温4500℃经过地区。

l是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l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l我国南方水田农业与北方旱地农业界线;。

l我国河流有无结冰期界线。

l江汉谷地与渭河平原界线。

l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界线。

l四川盆地与黄土高原的界线;。

l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l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l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

l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l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l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l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l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

l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l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

l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l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界线。

3.昆仑山。

l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l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界线。

l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界线。

l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

l西藏藏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界线。

4.祁连山。

l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

l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l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与河西走廊界线。

l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界线。

l青海省与甘肃省界线。

5.天山。

l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界线。

l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界线。

l冬小麦与春小麦界线。

l南疆与北疆界线。

6.阴山(长城)。

l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界线。

l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l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l冬小麦与春小麦界线。

l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

l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l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界线。

l北方少数民族与南方汉民族界线。

7.贺兰山。

l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l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l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界线。

l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

8.巴颜喀拉山。

l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l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

l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界线。

9.横断山。

l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l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青藏高寒气候区界线。

l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

l西藏自治区与云南、四川界线。

10.太行山。

l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l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界线。

l山西省与河北省界线。

11.巫山。

l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l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

l重庆与湖北省界线。

12.雪峰山。

l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l云贵高原与江南丘陵界线。

l

13.武夷山。

l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

l福建省与江西省界线。

14.南岭。

l热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界线。

l热带季雨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界线。

l积温7500℃经过地区。

l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

l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

l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界线。

15.怒山。

l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界线。

l云南省与西藏自治区界线。

l怒江、澜沧江分水岭。

16.大巴山。

l江汉谷地与四川盆地界线。

l四川省与陕西省界线。

l汉江与嘉陵江的分水岭。

中学地理答题技巧和记忆方法。

1.重视基础知识。地理概念是地理的基础。概念多是地理的特点,准确把握地理概念是学好地理的前提。把握概念首先要注重理解消化、弄懂弄通,同时要严格区别易混淆概念,诸如,天体、天球,气旋、气团,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地理原理也是地理的基础。例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掌握了地理原理,才会正确分析地理事物。

2.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学习地理既要把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也要从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上分析问题。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这不仅仅是纬度位置决定的,也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有密切关系。再如,森林草原受到破坏,就会引起风蚀、水蚀,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掌握地理知识要避免单一性、片面性。

3.准确把握地图。把握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功。如何把握地图?这里提出几点:抓住地理特征。比如,我国的地理轮廓像只大公鸡,就可以识记在大公鸡的头部、尾部、胸部各有哪些省份,我国的邻国各在大公鸡的哪一方向。根据经纬度位置来学习。例如,南北半球各有哪些国家,北半球和南半球各有什么气候变化规律。图文转换。将地理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不要单凭抽象记忆。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面图转换为立体图,表格图转换为曲线图等,通过转换加深理解,识记地理知识。尝试画图。画出一个地区的略图,并标示出城市、河流、山脉等,在大脑中形成地理概况。识图绘图。学习地形要学会识别、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习气候要学会绘制等温线图、降水量分布图等压线分布图等。

主要山脉教案篇二

2、记住:南北干线(5条),东西干线(3条),铁路枢纽(6个)。

2、应用全国铁路网的知识,结合地图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

教学重点:

记住南北、东西干线及铁路枢纽。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启发谈话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看到画面,就知道了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内容和什么有关?(火车运行画面配以音乐)。

2、师:前面我们了解到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大陆上除西藏外,已经形成了连通祖国各地的铁路网。

3、师:同学们肯定乘火车去过祖国的不少地方,谁来说说你都到过哪?(学生发言)。

4、师:同学们去的地方可真多,可是你们想过是沿哪条铁路线去的,途中经过了哪些重要城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铁路干线。

主要山脉教案篇三

1.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分布。

2.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3.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盂点】。

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教具准备】。

1.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挂图)。

2.用投影胶片或小黑板绘制下列图表:

(1)中国轮廓空白图及分别绘有三组山脉的复合投影片(若用小黑板,山脉走向先用暗线绘出)。

(2)绘出下表:

【教学课时】。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挂好“中国地形图”。

[讲述]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它们像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交错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讲述应放慢速度,边讲边指图,指图顺序应与下边要讲的三组山脉走向一致)。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哪些著名山脉?请在图上找一找。(学生议论、看图)。

(讲授新课)。

[读图讲解]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图3·5),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脉多按一定的方向延伸成带状。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为走向。我国主要山脉按它们的走向,大致可分三组。这就是东西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教师应再次正确指图)。

[板书]1.东西走向的山脉。

[展示图片]打出中国轮廓图的投影,将绘有东西走向三列山脉的投影片叠加在中国轮廓图上(或在空白轮廓图上加绘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

[讲述]东西走向的山脉从北向南共有三列,它们是: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请同学们在课本图3·5上用红笔描出这三列山脉。

[板书]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

[指图回答]教师在中国地形挂图上依次指出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让学生齐声答出山脉名称;教师说明山脉名称,让学生在图上正确指出其位置。

[展示图片]取走绘有东西走向山脉的投影片,换上绘有东北—西南走向山脉的投影片。(或在空白轮廓图上再加绘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

[板书]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指图讲述]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也有三列。最西边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大行山—巫山—雪峰山。

[提问]还记得这是什么界线吗?(学生回答: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分界线)。

[指图讲述]位于中间的一列是长白山—武夷山。第三列,也就是最东边的一列为中国台湾山脉。请同学们在课本图3·5上也用红笔描绘这三列山脉。

[板书]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指图回答]教师指图,学生答出山脉名称。

[板书]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读图]请同学们在课本图3·5上找出喜马拉雅山,并用红笔描出。

[讲述]喜马拉雅山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同印度、尼泊尔等国边境上,它是由几列平行山脉组成的一条巨大山系,东西绵延长达2400千米,中段向南凸出略成弧形(指图要准确)。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伟高大的山脉(让学生看图3·6)。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我国与尼泊尔边境上,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同学们可以从课本前面的彩图5中看到它的雄姿。

[练习]请三位同学依次到黑板前指图说出山脉名称(学生依次指图,相互补充、划正)。

[提问]请同学们在图3·5上找出阿尔泰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并请一位同学到挂图前指出这些山脉的位置,再说说这些山脉各自是什么走向。(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纠正)。

[讲述]我国高大的山脉中,有东西走向的,有东北—西南走向的,有呈弧形的;还有南北走向的和西北—东南走向的(讲述应慢,便于学生跟随教师回忆所讲内容)。这些不同走向的山脉,好比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它们构成了“地形的骨架”。

[板书]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讲述]不同走向的山脉交织成的地形骨架把我国地表分隔成许许多多地形区(指图),各地形区内分布着相对低下的地形。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中国地形图”,看看各地形区内有些什么地形?(学生议论、分析地图)。

[练习]出示绘制的表格,请学生根据表格中所列的山脉,对照“中国地形图”,找出它们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并把答案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内。(学生填表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用个别提问的方法共同订正答案。)。

(复习巩固)。

在我国山脉分布填充图上,注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教师应要求学生按课堂所讲述的顺序一一填写,提示学生沿山脉走向正确填写山脉名称)。

(布置作业)选做复习题1、2。

【板书设计】 。

主要山脉教案篇四

1.通过认识动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等各种活动,认识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特征,认识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特征。

3.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体会动物种类的多样性;

4.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1.活动“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观察昆虫标本”

4.不同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谁能说出被发现的植物有多少种?——(30多万种)。

【学生回答】: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因此,学习动物,我们也这样按这样的顺序来学。植物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动物是否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呢?请同学们仔细看录像。

《二》活动: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

播放一段动物类群的录象,展现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

活动“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

【教师引导】:图中很多是大家熟悉的动物,请根据已有的动物知识,将它们归类,并说出理由。

【学生活动】:将上面看到的动物分类:

(1)根据环境:水生、陆生、空中。

(2)根据生活方式:寄生、自生。

【问】:摸一下你们的背后中央有一根什么?——(脊柱)。

对,由脊椎骨构成的一根脊柱.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

【学生举例】:无脊椎动物——蚯蚓、蛔虫等等。

脊椎动物——鱼、娃、猪、狗等等。

《三》动物进化系统树。

【学生活动】:观察并阅读教材p49。

【教师总结】:。

(1)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

(2)脊椎动物: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主要山脉教案篇五

1.了解山脉的概念,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分布。

2.通过上述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了解和分析山脉特征的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登山健儿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动人事迹,激励学生向登山运动员学习,树立爱我中华,热爱科学,勇攀科学高峰的思想。

我国山脉的分布。

讲授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空白图投影片、“中国政区空白图”(每位同学一张)。

1课时。

1.山脉的概念。

2.山脉的走向。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横断山。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

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全国的2/3。众多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格局的主要骨架,而且形成地理上重要的分界线,所以学习我国山脉的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叫山脉呢?我国山脉又有哪些特点呢?现在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学习新教材。

1.山脉:山地绵延很长、有一定走向,好像脉络似的,叫做山脉。[板书]。

[展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看“山脉走向示意图”,说明山脉走向的种类。(见图2)。

图2山脉走向示意图。

2.走向:山脉的延伸方向称山脉的走向。我国山脉的走向大致有四种: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

例如:贺兰山脉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提问]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我国山脉的主要走向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山脉很多,从走向看,大致以东西走向的山脉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为主,这两类主要走向的山脉互相交织,大体构成了网格状排列。

[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山脉,不仅要记住主要山脉的名称,还要掌握它的走向和准确的分布位置。下面我们就介绍主要的山脉。

1.东西走向的山脉[板书]。

[读图]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西走向的山脉的名称。

[教师讲解]教师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并且提示学生注意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位置。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

天山—阴山[板书]。

昆仑山—秦岭[板书]。

南岭[板书]。

[填图练习]指导学生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画出上述三列山脉并注出山脉的名称。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板书]。

[读图]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名称。

[教师讲解]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以下三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板书]。

长白山—武夷山[板书]。

台湾山脉[板书]。

[填图练习]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这三列山脉及其名称。

前面我们介绍了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除此以外,还有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这些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板书]。

横断山脉[板书]。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板书]。

阿尔泰山[板书]。

[填图练习]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这些山脉,并注出名称。

[指导练习]利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没有山脉名称的空白图),帮助学生复习主要山脉的位置和名称。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板书]。

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并将其填在空白图上。

[读课文]指定学生朗读课本第14页“读一读”中的短文“珠穆朗玛峰探险”。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有关珠穆朗玛峰探险的彩色图片。(如条件允许,可放映幻灯或录相片)看完之后,可让学生简短发言,谈谈感想体会。

[小结]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它们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主要骨架。

三、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板书]。

[练习]完成课文16页“做一做”中的填表练习。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教师指投影片上所画的主要山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位置。(如果时间允许可反复进行巩固练习)。

主要山脉教案篇六

一、介绍“我”为什么要选这节课。(主要是介绍这节课的重要性、这节课在教材中的前后联系和本课的教学目标。)。

介绍大气的运动在大气环境单元中的地位、和其他大气要素的联系;对其他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大气运动是大气环境这一单元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大气中的热量、水汽的输送、天气的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首先,表现在他和本单元前、后知识的联系上。。。

其次,从本课时所涉及的知识来看,“风”是表征天气和气候特点的要素之一。。。

第三,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

第四,从教学大纲对本课的要求看。。。

所以我觉得本课学习的重点应该是。。。。(注意应包括认知、技能、情感)。

二、介绍“我”关于对这节课的教学策略。(实际上是介绍这节课拟采用的教学模式、方法、流程、教学目标达成的途径,尤其注意对教材、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

例:(以教学方法为例,注意应说明几方面,针对某一方面“我”打算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如果有必要还要加上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根据前面的分析,打算首先从呈现具体现象入手。。。

其理由是。。。

再例:在有等压线配置情况下的实际风向判读,是本节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关键,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我打算。。。。

其理由是。。。

三、介绍本课的应准备和使用的教具、其他的学习材料。(方法同上)。

例:本课打算主要以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因为多媒体具有。。。的特点,而本课有许多地方都需要有过程的呈现。比如,在不同等压线分布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球自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

四、关于教材中插图、图册的使用。

例:图是地理的重要语言,使学生获得读、用、析图的方法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本节课中,打算着重指导学生。。。

五、关于本课板书的设计和结构。

例,这节课的板书,打算设计成“纲要信号”的形式,其好处是。。。

特别提示:

1.在第二部分中,有些觉得有必要单独立出来讲的,可以再分几点。

2.说课的关键是解决好“我”将做什么和“我”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基本原则是“合情合理”和“有依有据”。

3.如果把说课简单地认为是说“教案”那就大错特错了。

4.从教学相长的原则看,说课时还应说明"我"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主要山脉教案篇七

5古井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知道今天我们学哪一课吗?谁能把课题写在黑板上,找学生上黑板写。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们读了课题之后,想知道什么?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哪些内容。3、学生自读课文二、检查自读情况1、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检查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流畅。2、各组选出代表进行读书比赛。3、出示本课的生字,强化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4、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句问题,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记下来准备汇报。5、汇报梳理出重点问题:为什么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三、重点感悟,解决疑难1、同学们,你们感觉温情的母亲是什么样的?(哺育儿女,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儿女,无私的奉献自己)2、那请同学们读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看看古井是怎样哺育自己的儿女的'?3、指名读一、二自然段,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古井水清凉可口取水人络绎不绝人们喜欢古井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像刚下过一场春雨4、比一比谁更像村里的人,读出对古井的喜爱之情。四、布置作业熟读剩下的内容,思考古井又是怎样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儿女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古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古井有了哪些认识?2、还记得上节课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吗?(熟读剩下的内容,思考古井又是怎样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儿女的?)那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部分,比比看谁读懂的内容最多。二、继续感悟课文1、让学生自读3―5自然段,思考从中又知道了什么?2、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3、谁有困难?说一说,抓“一瘸一拐”、“单薄”理解;谁来支援?说一说,抓“挑一担”、“提一桶”理解;4、老两口的态度呢,乡亲们又是怎样说的?找同学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现场采访“老两口”和“乡亲们”你们为什么这么说?心里是怎么想的?5、小结:那我明白了,你们之所以。

主要山脉教案篇八

[读图讲解]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图3・5),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脉多按一定的方向延伸成带状。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为走向。我国主要山脉按它们的走向,大致可分三组。这就是东西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教师应再次正确指图)。

[板书]1.东西走向的山脉。

[展示图片]打出中国轮廓图的投影,将绘有东西走向三列山脉的投影片叠加在中国轮廓图上(或在空白轮廓图上加绘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

[讲述]东西走向的山脉从北向南共有三列,它们是: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请同学们在课本图3・5上用红笔描出这三列山脉。

[板书]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

[指图回答]教师在中国地形挂图上依次指出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让学生齐声答出山脉名称;教师说明山脉名称,让学生在图上正确指出其位置。

[展示图片]取走绘有东西走向山脉的投影片,换上绘有东北―西南走向山脉的'投影片。(或在空白轮廓图上再加绘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

[板书]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指图讲述]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也有三列。最西边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大行山―巫山―雪峰山。

[提问]还记得这是什么界线吗?(学生回答: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分界线)。

[指图讲述]位于中间的一列是长白山―武夷山。第三列,也就是最东边的一列为台湾山脉。请同学们在课本图3・5上也用红笔描绘这三列山脉。

[板书]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指图回答]教师指图,学生答出山脉名称。

[板书]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读图]请同学们在课本图3・5上找出喜马拉雅山,并用红笔描出。

[讲述]喜马拉雅山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同印度、尼泊尔等国边境上,它是由几列平行山脉组成的一条巨大山系,东西绵延长达2400千米,中段向南凸出略成弧形(指图要准确)。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伟高大的山脉(让学生看图3・6)。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我国与尼泊尔边境上,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同学们可以从课本前面的彩图5中看到它的雄姿。

[练习]请三位同学依次到黑板前指图说出山脉名称(学生依次指图,相互补充、划正)。

[提问]请同学们在图3・5上找出阿尔泰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并请一位同学到挂图前指出这些山脉的位置,再说说这些山脉各自是什么走向。(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纠正)。

[讲述]我国高大的山脉中,有东西走向的,有东北―西南走向的,有呈弧形的;还有南北走向的和西北―东南走向的(讲述应慢,便于学生跟随教师回忆所讲内容)。这些不同走向的山脉,好比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它们构成了“地形的骨架”。

[板书]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讲述]不同走向的山脉交织成的地形骨架把我国地表分隔成许许多多地形区(指图),各地形区内分布着相对低下的地形。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中国地形图”,看看各地形区内有些什么地形?(学生议论、分析地图)。

[练习]出示绘制的表格,请学生根据表格中所列的山脉,对照“中国地形图”,找出它们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并把答案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内。(学生填表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用个别提问的方法共同订正答案。)。

(复习巩固)。

在我国山脉分布填充图上,注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教师应要求学生按课堂所讲述的顺序一一填写,提示学生沿山脉走向正确填写山脉名称)。

(布置作业)选做复习题1、2。

【板书设计】。

主要山脉教案篇九

5、请同学们看这一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屏幕显示目标,一生读)。

二、达标活动。

(一)学习南北干线。

1、师:我国幅员辽阔,铁路线纵横交错。我们按方向分为南北和东西干线。我们先来学习南北干线,一共有五条。

2、师:第一条南北干线是由两条铁路构成,(电脑演示,学生看屏幕)我们以首都北京为起点,到达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这条铁路称作什么?(京哈线)大家再看,还是从北京出发一直南下到广东省省会广州市,这条铁路叫什么?(京广线)。

(1)京哈线和京广线两条铁路形成了一条贯通祖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电脑演示,铁路线闪动)。

(2)请大家找一找,京哈线和京广线途中经过哪些城市?(提示可以看地图册5页图找。)。

3、在香港回归之前,我国建成了一条连通首都和港澳地区的南北大干线,是什么铁路?(京九线)。

(1)它北起北京,南抵香港的九龙。(电脑演示)。

(2)它是新中国建立后兴建的路线最长、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铁路。它的建成,发挥了哪些巨大的作用呢?(学生看屏幕,一生读,其它学生了解)。

4、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有四大工业基地,其中有一条铁路连接了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大工业基地,同学们知道是哪一条?(京沪线)。

(1)京沪线是从首都北京到上海市。(电脑演示)它是东部沿海的交通大动脉。

(2)途中经过了哪几个城市让学生查出。(提示看地图册5页)。

5、第四条南北干线先请大家看清它的起止地点及途中经过的主要城市。(电脑演示)。

(1)让学生说出城市名及所在省区。

(2)起点是山西省的太原,终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市,途中经过河南省的焦作市和湖北省的枝城。

6、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大的西南地区修建了许多铁路,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宝成线、成昆线和南昆线。

(1)我们来看宝成—成昆—南昆线的位置(电脑演示)。

(2)宝成线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它途中穿秦岭、大巴山、工程十分艰巨(录像)。

(3)成昆线。

和南昆线所经地区地形及其险要,地形复杂。这两段铁路中的桥梁和隧道的长度差不多相当于全长的一半。尤其南昆铁路建成,标志着我国在艰难山区修筑铁路和建设桥梁的科学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7、小结:这就是我国五条南北干线,又可简称为“五纵”(屏幕展示,生记忆)8、运用“开火车接力赛”的形式,巩固所学铁路线及起止地点,进行及时反馈。

(二)学习东西干线。

1、师:学习完南北干线,我们再来了解沟通沿海和内地的东西干线。

2、师:第一条位置靠北的东西干线先从北京到达内蒙古的包头称为京包线,在从包头向西南到兰州,称为京包线。(电脑演示)它是联系华北和西北的铁路线。

3、第二条东西干线也是由两条铁路构成,从江苏的连云港向西经过徐州、郑州、宝鸡,到达甘肃省的省会兰州市。(电脑演示)。

(1)甘肃省的简称是什么?(甘或陇)连云港市在古代被称为海州,因而这条铁路命名为陇海线。

(2)这条铁路与哪几条南北干线相交?(查地图册5页)。

(3)为了开发西北地区我们又修建了从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向西已经修到了边境地区的阿拉山口。乌鲁木齐是哪个自治区的首府?这条铁路的叫什么?(电脑演示)。

(4)这两条铁路构成了横贯我国东西最长的大干线。尤其兰新铁路经过的地区气候干燥,多风多沙。铁路建设者要一边筑路,一边治沙,工程量相当大。

(5)陇海—兰新线在新疆境内的阿拉山口与中亚铁路接轨,向西和欧洲联网,形成“亚欧铁路大陆桥”,这条铁路大陆桥的起止地点是哪里?作用如何?(屏幕展示,一学生读,其它学生了解)。

4、第三条东西干线大体与陇海线平行,是由四条铁路连贯而成。先请学生说出各段铁路的起止城市的名称以及它们分别在哪个省区?(学生回答)。

(1)师:从上海到杭州称为沪杭线;从杭州到株洲称为浙赣线;从株洲到贵阳称为湘黔线;从贵阳到昆明称贵昆线。(电脑演示)。

(2)学生在填充图中自己画出。

5、小结:这就是我国三条东西干线,又可简称“三横”。

6、运用“看谁回答的快”的形式,回答东西干线铁路线的.名称及起止地点,及时进行反馈。

1、师:东西干线和南北干线交会处形成许多重要的铁路枢纽。

2、电脑演示:北京、徐州、郑州、兰州、株洲、成都这些铁路枢纽的名称,提问学生它们分别是哪几条铁路线的交会处?(学生回答)。

3、师: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录像)。

4、让学生在填充图上标出。

三、练习反馈。

1、练习一:快速用直线画一幅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交会点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乘火车由哈尔滨到广州,选择最近便的铁路线,并说出沿途在哪些城市与其它主要铁路干线交会?(电脑演示,反馈纠正)。

2、练习二:

(1)题目:有一个旅游团,从天津出发,准备乘火车到以下一些地方旅游参观: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上海浦东、春城昆明,最后返回天津。请设计一条最近便的旅游路线。

(2)学生回答后,反馈纠正,并用电脑演示最便捷的旅游路线。

(3)答案:从天津乘京沪到上海,转乘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到昆明,在沿成昆—宝成到宝鸡市,乘陇海线到西安后在到郑州,沿京广线北上到北京,最后从北京乘京沪或京哈线到天津。

四、教学总结。

(一)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五条南北干线,三条东西干线和六个铁路枢纽。同学们不仅要记住它们的名称,更重要的是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师:当前我国的铁路部门正致力于火车提速,预计到火车时速将达到200千米左右;为了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我国将在广大的西部地区掀起大规模的铁路、公路建设热潮。此外,我们诸城市快要通火车了,我们能在自己的家门口坐火车,真是高兴。同学们可以谈谈对于铁路建设有哪些想法和建议。(学生发言)我想同学们中间肯定会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铁路建设者。

五、板书设计。

一、南北干线。

1、京哈-京广线。

2、京九线。

3、京沪线。

4、太焦-焦枝-枝柳线。

5、宝成-成昆-南昆线。

“五纵”

“三横”

“六枢纽”

二、东西干线。

主要山脉教案篇十

教学该文时,以读为本,牢牢抓住“初、细、精、熟”四个环节,使学生从读入手细品悟,引发思考。

一、初读铺“面”,形成表象。

先通过提问式谈话审题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古井是古时候遗留下来的一口极普通的井,文章以此为题,可见古井的平凡之中一定有其不平常之处,这不平常体现在哪儿呢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了。”这样设置悬念,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利用字典等工具书,掌握这些生字的读音和写法;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最后,让学生用一两句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即“古井用自己的‘乳汁’养育了村里的人,村里人长年为一对用水困难的老人担水。”通过读,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形成表象。初读对一些有较深含义的句子不作理解的要求。

二、细读理“脉”,整体感知。

在学生初步感知古井的形象后,再要求学生读,进一步理清文章的筋骨脉络:把词语放到句子中,把句子放到自然段中,把小节放到全篇中,从整体入手,作准确的理解。在每一个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大致是分几个方面说的全文读完后,再思考文章主要说了什么是从几个方面说的之后出示4个打乱顺序的小标题:(1)位置作用;(2)众人取水;(3)乡亲助人;(4)启迪做人。让学生按课文内容的顺序排列,并以此为拐杖,给课文分段。通过这种细细的品读,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并在头脑中形成如下感知:村东头有一口古井,不仅长年累月地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且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会乡亲们怎洋生活、怎样做人。于是,受古井的熏陶,村里的人长年为一对用水困难的老人挑水,且不要报酬。最后,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形成的“脉络”,简述全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三、精读入“境”,品味神韵。

学生仅仅理清文章的脉络还不用算读懂这篇课文,还要指导学生精读文章的有关章节。如:本课最能明显体现出古井风格的第二小节(第二自然段),整小节没有一句赞美古井的话,古井的风格要学生自己去仔细地品味。可以先指导学生非常投入地默读这一自然段,让学生下意识地变成村民中的一员体会在这种环境中的感受,然后设计提问:(1)当时取水是什么情景文中从几方面来描述的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2)古井给你的感觉像什么你为什么有这种感受(3)文中是怎样用两个比喻句来写古井的这说明了什么(4)这小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回答完问题之后,再要求学生体会课文以极平常的古井为题,却写出古井的极不平常之处。

四、熟读悟“道”,畅谈启迪。

文章通过“人”写“井”,以“井”来启迪“人”,这“人”不仅包括“我”和乡亲们,还包括文章的读者,即全体学生。古井外表极普通,但其内在神韵中有极其不平常的闪光点。让学生反复熟读全文之后,分别在各自的头脑中完整古井的形象。然后,畅谈自己的感受,得到学生对古井内在神韵领悟情况的反馈后,再查漏补缺,对症下药,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会读、读懂,并且从中受到教育。

[古井(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主要山脉教案篇十一

这则例话以《科利亚的木匣》为例,说明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阅读短文,初步懂得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运用这一方法,形成能力。

让学生初步懂得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在阅读实践中形成能力。

首先,让学生明确自学要求;读读例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读后议议,相互交流阅读感受;互相质疑问难,把不明白的地方弄明白。然后,让学生自学例话,读后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这则例话的`内容要点。

教学准备 投影片、复习本组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住主要内容。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这则例话向我们介绍了“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

1 读读例话,想想这则例话的内容要点是什么?自己读懂了多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2 读后同位议议,相互交流阅读感受,互相质疑问难,把不明白的地方弄明白。

1 从这则例话中,你学到了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什么方法?

2 全班画一画重点语句,读一读。

3 会议《科利亚的木匣》,了解学习课文是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

4 结合本组其他课文,说说是怎样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

掌握了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行选择《课外阅读》中的一篇文章,练习抓住主要内容。

1 学生自读思考。

2 小组间互相交流。

我们阅读文章,一定要掌握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这样既读懂了文章,又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今后大家在读文章是要运用这一方法,并发现抓住主要内容的其他方法。

作业设计

自读《课外阅读》中的一篇文章,练习抓住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读整篇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分部分读课文:了解每部分内容

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

课后小记

主要山脉教案篇十二

1、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明确词义。

这是指有些词义已包含在或直接出现在文章里,只要联系前后文加以明确就行了。比如:《马踏飞燕》中的“构思奇妙”这个词,只要引导学生读读后一句“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在快速奔跑”,学生就把握住词义了。有时,这种情况还有些变化,比如《将相和》中有“完归赵”这个词语,但课文中只有“把和氏璧送回赵国”,那就“完”没有解释,其实转个弯词语的意思也就有了。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想一想送回的“和氏璧”怎样的?学生就能归纳出完整的词义:把和氏璧完整无缺地归还赵国。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3、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选准义项。

有些词有多种义项,在文章中究竟取何种解释,就地“借助”前后文,把词义与具体的语言挂上号,要注重让学生有一个根据查字(词)典得到了多种义项,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文章,恰当选择的思维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把选择的词义,放到句子中检查是否合适的学习习惯。

主要山脉教案篇十三

山地延伸成脉状即为山脉。山脉构成中国地理、中国地形和中国地势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作走向,中国山脉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为5种情况。

著名山峰:五岳、佛教四大名山、道教四大名山。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条山脉):

北列为天山一阴山;中列为昆仑山—秦岭;南列为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中国东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条山脉):西列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为长白山—武夷山;东列为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著名山脉有两条:阿尔泰山和祁连山。

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两条,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别是横断山脉和贺兰山脉。

弧形山系由几条并列的山脉组成,由基本上东西走向转为南北走向而与横断山脉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脉为喜马拉雅山,分布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国边界上,绵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能够记住中国主要地形是解题的关键和基础,但针对这些琐碎和大量的知识,如何准确地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多次看图,便可牢记中国地形图。另外,再结合如下思路进行记忆:

1.从平面图上掌握我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分布,掌握它们具体的分布位置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2.结合省级行政区的分布记忆。

3.结合经纬线记忆,即以某条经纬线为依据掌握这条经纬线穿过我国哪些主要地形区。

4.根据河流记忆。

5.根据地形剖面图记忆。

 

 

主要山脉教案篇十四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知道今天我们学哪一课吗?谁能把课题写在黑板上,找学生上黑板写。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们读了课题之后,想知道什么?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3、学生自读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

1、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检查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流畅。

2、各组选出代表进行读书比赛。

3、出示本课的生字,强化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4、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句问题,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记下来准备汇报。

三、重点感悟,解决疑难。

1、同学们,你们感觉温情的母亲是什么样的?(哺育儿女,教育儿女,无私的奉献自己)。

2、那请同学们读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看看古井是怎样哺育自己的儿女的?

3、指名读一、二自然段,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古井水清凉可口。

取水人络绎不绝人们喜欢古井。

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4、比一比谁更像村里的人,读出对古井的喜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熟读剩下的内容,思考古井又是怎样教育儿女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古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古井有了哪些认识?

2、还记得上节课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吗?(熟读剩下的内容,思考古井又是怎样教育儿女的?)那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部分,比比看谁读懂的内容最多。

二、继续感悟课文。

1、让学生自读3—5自然段,思考从中又知道了什么?

2、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3、谁有困难?说一说,抓“一瘸一拐”、“单薄”理解;

谁来支援?说一说,抓“挑一担”、“提一桶”理解;

4、老两口的态度呢,乡亲们又是怎样说的?找同学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

现场采访“老两口”和“乡亲们”

你们为什么这么说?心里是怎么想的?

5、小结:那我明白了,你们之所以这么做这么说,都是谁教育你们的—古井,对啊,是古井教育乡亲们这么做的。

6、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7、鼓励。这一段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甜美的乳汁——清凉可口的井水。

她的儿女——乡亲们。

哺育——养育、培养。

9、说得好,多好的古井啊!让我们再来齐读最后一段,能背下来吗?一起背。

是啊,多好的古井啊!它有着母亲一样无私的胸怀,就像黑板上的这首小诗。

古井水清凉可口。

取水人络绎不绝。

听,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人们喜欢古井。

看,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10、谁愿意来读。

三、总结升华。

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对更多人的期望。

2、这也是对你们的期望。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附板书:5古井。

古井水清凉可口。

取水人络绎不绝人们喜欢古井。

听,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看,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1160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