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手的教案(优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5:20:21
认识手的教案(优质17篇)
时间:2023-12-02 05:20:21     小编:笔舞

教案既要满足教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又要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要求。教案的反思和总结是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认识手的教案篇一

一.教学内容:p2---4及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数的概念,掌握-系列的计数知识,从而培养。

3.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鼓励学生在科学领域中研究与创新。

三.重点难点。

1.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2.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仪。

创新点:注重以旧知带新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1)一千里面有()个百,一万里面有()个千。

(2)()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5.自由读一读下面的话。

p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6.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

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并进行板书。

(二)讲授新课。

1.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观察板书:个、十、百、千、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四人小组计论,再汇报。

你能按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读呢?

(2)教师拨算珠,让学生观察,思考能得出的规律是什么。

根据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规律自己数出:10个。

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lo个一百万是一千万,lo个-千万是一亿。

(3)结合板书指出:个、十、百、千......等都是计数单位。

(4)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5)从刚才数数的过程中,你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6)引导学生明确: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足10,即:十进关系。

2.教学数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1)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单位之间是怎样排列的?

(2)师生共同完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重点提示亿位前面要加“...

(3)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和区别。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

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几个一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写在十位上......

几个千万写在千万位上。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

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干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看书质疑。

问: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1.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万级的数位有哪些?

(2)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说说万级中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4)有34560783中,各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2.课本p4页的做一做。

3.判断题:

(1)十个一千是一万。()。

(2)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3)5050中这两个5表示的数值是一样的。()。

(四)课后延伸。

看书:p2---4。

认识手的教案篇二

小班《认识圆形》的教学反思《认识圆形》这节课在开始部分我首先和孩子们一起玩抛皮球的游戏,然后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什么物体和这个球的形状一样的呢?借助故事情节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孩子们给小兔送生日礼物的办法了解,圆形的特征,孩子们都能勇跃的参与进来,并且在动手将圆形的物体从许多物体中拿出来,孩子们也都能成功的完成任务。紧接着提供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橡皮泥)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幼儿不受任何的限制。我用鼓励、启发性的语言,建立激励鼓舞的环境,让幼儿保持开放的心态,使幼儿个性化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总之: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开展的橡皮泥手工制作,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激励了幼儿自主探索。给了幼儿一个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再一次次的尝试中积累了经验。学会了自主的学习。

认识手的教案篇三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图片一幅、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小白兔头饰一个,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二、复习图形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习这些图形。

1、出示“魔术箱”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今天老师就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哟!

三、游戏—铺路。

2、摆出各种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这里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边讲解边示范)。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结束部分让幼儿扮小兔跳,沿着铺好的路去探望受伤的小白兔。

认识手的教案篇四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cm,宽5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

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

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别的工具,比如剪刀,可向老师借用。

(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仔细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

(3)小组内互相交流:组织整理好汇报的内容(如:有什么发现?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互相合作、互相补充中培养小组协作精神。

2.小组汇报:

(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

学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课件出示圆柱和相应的名称)。

(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3)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板书:曲面)再用手摸一摸。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验证拓宽学生思维。

(4)圆柱的高。

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

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

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

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5)小结圆柱特征。

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三)练习巩固。

1.教材p18做一做第1题。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

2.教材p20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游戏拓展,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宽5cm),用长尾夹将其10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

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

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一个圆柱)。

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

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

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

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

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厘米,宽是30厘米,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圆柱?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油桶。

4.考考你:教材p18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通过想象、用手势比划大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品,最后看圆柱辨长方形,层层递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

认识手的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1.知道圆形的基本特征,并能与其它图形区分开来。

2.能正确寻找周围生活中类似的圆形的物品。

活动准备。

1.自制的圆形蛋糕,小兔、小猪、小猫的头饰图片各一张,各种图形的饼干若干。

2.教室的四周摆放各种圆形的物品。

活动流程。

一、引题,引发幼儿兴趣。

1.今天小兔要过生日,有两个朋友来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吧。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它们叫什么名字,并请幼儿向小动物问好。

噢,原来是小猪和小猫来啦。

2.朋友们送来了一个蛋糕还有各种美味的饼干。出示自制的圆形蛋糕和饼干。(通过教具吸引幼儿的眼球,更好的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提出问题,认识图形。

1.宝宝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的蛋糕吗?可以提问个别幼儿。回答圆形。然后讲解圆形的特征:边不是直的,没有角,摸一摸是光滑的。

2.因为小兔喜欢吃圆形的蛋糕。看看美味的饼干里有没有圆形,小兔还喜欢吃圆形的饼干。请幼儿在各种形状的饼干里找到圆形的饼干,并检查幼儿是否拿对。

3.现在宝宝们来告诉老师小兔、小猪、小猫的哪个部位是圆形。

4.请宝宝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形。(苹果,西瓜,篮球,碗,盆等)。

活动结束。

认识手的教案篇六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初步能力。

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投影仪,红色、白色细木条做的角各一个。

1、认识线段的特征。(下面的板书填在一个表里)。

出示线段。(长4分米)。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

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

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

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板书: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板书:有限长)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

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边说明边画出线段)。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板书:射线)。

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

指出:射线也是直的,(板书: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板书: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板书:无限长)。

用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边说明边示范)。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

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

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手电筒、太阳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做是射线。

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板书:直线)。

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板书: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

4、提问:谁来看着黑板上的图说一说,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板书: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板书:不同点)。

5、做“练—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判断,要求说明理由。

1、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角。(板书课题:角)。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看第110页上面的三节。出示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

(1)角是怎样组成的?

(2)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3)角用什么符号表示?

提问:角是怎样组成的?

谁能上来,从这点(在黑板上点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画一个角?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板书:顶点)这两条射线呢?(板书:边边)。

‘提问:如果写数字2,应该怎样读?

3、做“练—练”第2题。

让学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课桌上,一边指顶点和边,一边自己说出名称。

老师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个角的三个部分,学生齐说各部分名称。

4、角的大小比较。

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按刚才的方法,画一个角。(教师巡视)。

刚才同学们画的角与黑板上的差不多样子。你们还能再画一个角,使一条射线的方向跟刚才不同吗?请大家画一画。(指名学生画角,老师巡视)。

5、教学角的大小比较。

提问:你觉得刚才画的两个角大小一样吗?

指出:也就是说,角是有大有小的。(板书:角有大有小)。

演示两根红色细木条做成的角。说明:旋转这两根中的一根木条,形成的是什么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提问:这两根细木条是这个角的什么?

现在我把这根细木条继续旋转,使两条边比刚才叉开一些,你觉得现在这个角比刚才怎样?如果两边再叉开一些呢?(继续旋转)。

指出:旋转其中一根木条,就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提问: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角比较大?角的大小要看什么?

指出:角的大小要看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板书:边叉开的大,角就大)。

角的大小怎样比较呢?现在看老师比一比,请你说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再取出一个白色木条的角,把角重叠起来)。

指名学生口答哪个角比较大,为什么?

谁来说一说,可以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方法:把顶点和顶点重合,一条边和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的位置。

再请大家看一看,这两个角的大小怎样?(红色木条的角和同样大的白色木条的角重合起来)。

指名学生口答两个角大小怎样,为什么?

说明看出两个角相等的方法。

再用红色木条的角与黑板上画的角比较,(使木条摆的角和画出的角相等)要求学生说明这两个角大小怎样,是怎样比出来的。

说明:把顶点和顶点重合,一条边和一条边也重合,如果另一条边重合,则这两个角就相等。

6、做“练—练”第3。

让学生把三角尺按在课桌上,先用锐角分别比一比,(在下面放等腰直角三角形)说说哪个角大一些;再用两个直角比,说说大小怎样。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二第1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老师巡视。

2、练习二十二第2题。

让学生在书上画直线。

第(2)题还能再画一条直线吗?经过这两点只能画几条直线?

3、练习二十二第3题。

‘学生先做在课本上,再口答,并说明理由。

4、练习二十二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画一个角。

追问:这个角你是怎样画出来的?

请你再告诉大家,角是什么样的图形?

认识手的教案篇七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 的联系和区 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 初步能力。

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投影仪,红色、白色细木条做的角各一个。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认识线段的特征。(下面的板书填在一个表里)

出示线段。(长4分米)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

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

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

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板书:直的有两个端点) 是有限长的,(板书:有限长)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

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边说明边画出线 段)

2.认识射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板书:射线)

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

指出:射线也是直的,(板书: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板书: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板书:无限长)

用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边说明边示范)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

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

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 度。手电筒、太阳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做是射线。

3.认识直线。

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 就得到一条直线。(板书:直线)

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板书: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

4.提问:谁来看着黑板上的图说一说,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 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板书: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板书:不同点)

5.做“练—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判断,要求说明理由。

二、认识角

1.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角。(板书课题:角)

2.认识角和各部分名称。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看第110页上面的三节。出示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

(1)角是怎样组成的?

(2)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3)角用什么符号表示?

提问:角是怎样组成的?

谁能上来,从这点(在黑板上点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画一个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板书:顶点)这两条射线呢?(板书:边 边)

‘提问:如果写数字2,应该怎样读?

3.做“练—练”第2题。

让学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课桌上,一边指顶点和边,一边自己说出名称。

老师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个角的三个部分,学生齐说各部分名称。

4.角的大小比较。

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按刚才的方法,画一个角。(教 师巡视)

刚才同学们画的角与黑板上的差不多样子。你们还能再画一 个角,使一条射线的方向跟刚才不同吗?请大家画一画。(指名学生画角,老师巡视)

5.教学角的大小比较。

提问:你觉得刚才画的两个角大小一样吗?

指出:也就是说,角是有大有小的。(板书:角有大有小)

演示两根红色细木条做成的角。说明:旋转这两根中的一根木 条,形成的是什么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提问:这两根细木条是这个角的什么?

现在我把这根细木条继续旋转,使两条边比刚才叉开一些,你 觉得现在这个角比刚才怎样? 如果两边再叉开一些呢?(继续旋转)

指出:旋转其中一根木条,就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提问: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角比较大?角的大小要看什么?

指出:角的大小要看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 大。(板书:边叉开的大,角就大)

角的大小怎样比较呢?现在看老师比一比,请你说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再取出一个白色木条的角,把角重叠起来)

指名学生口答哪个角比较大,为什么?

谁来说一说,可以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方法:把顶点和顶点重合,一条边和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的位置。

再请大家看一看,这两个角的大小怎样?(红色木条的角和同样大的白色木条的角重合起来)

指名学生口答两个角大小怎样,为什么?

说明看出两个角相等的方法。

再用红色木条的角与黑板上画的角比较,(使木条摆的角和画 出的角相等)要求学生说明这两个角大小怎样,是怎样比出来的。

说明:把顶点和顶点重合,一条边和一条边也重合,如果另一条边重合,则这两个角就相等。

6.做“练—练”第3

让学生把三角尺按在课桌上,先用锐角分别比一比,(在下面 放等腰直角三角形)说说哪个角大一些;再用两个直角比,说说大 小怎样。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二第1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老师巡视。

2.练习二十二第2题。

让学生在书上画直线。

第(2)题还能再画一条直线吗?经过这两点只能画几条直线?

3.练习二十二第3题。

‘学生先做在课本上,再口答,并说明理由。

4.练习二十二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画一个角。

追问:这个角你是怎样画出来的?

请你再告诉大家,角是什么样的图形?

认识手的教案篇八

教材分析:

教材从观察情景图入手,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事情,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人民币的用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近,他们在学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接着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认识、交流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再从分类、换钱等活动中深化人民币的认识,从中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目标:

1、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换钱的游戏活动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及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面值人民币票样、零钱。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了解人民币的历史,体会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

二、说说人民币的用处。

1、同桌互相认。

2、考眼力,指名认识人民币。

3、交流你是怎么认的。

4、仔细观察,你还能看到哪些主要的图案。

四、分类。

1、同桌合作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分类。

2、在实物投影下汇报。

五、猜价钱。

出示一些文具,猜猜它们的价钱,再出示实际应付的钱,让学生认一认。

六、在换钱过程中体会1元=10角,1角=10分。

1、师用1角换学生手中1元,在活动中体会1元=10角。

2、唱歌《一分钱》。

七、小小银行,模拟换钱。

(1)师生换钱。

(2)同桌练习。

(3)指名表演。

八、摸袋游戏。

九、全课小结。

课堂实录:

一、故事导入。

师:我们都知道,现在在买东西的时候用什么付帐?(钱)可是,古时候还没有出现货币之前,人们是怎么购买东西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个小故事。(课件播放故事)。

老师带着学生回顾这个故事,故事中的这个人想买什么?(船)卖船的人让他用什么买才肯把船卖给他?(羊)他又找卖羊的人,卖羊的人需要什么?(斧头)还好他身上带有斧头,这样他用斧头买了羊,又用羊买了他想要的船。你觉得他这个买法怎么样?(很麻烦)还是现在有了钱便利多了,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说人民币的用处。

师: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会用到人民币?

生1:买吃的东西的时候。

生2:买衣服的时候。

生3:买车,给车加油用到钱。

生4:妈妈发工资。

师:老师这也有些例子,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

1、上车投币;

2、到超市购物;

3、到柜元机提款。

师:刚才我们说了人民币有这么多用处,那你认识它们吗?

1、同桌互相认人民币。

师:老师给你和同桌准备了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你和同桌一张一张的往外拿,每拿一张就互相认一认。(老师巡视并提醒边认边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2、汇报交流。

(1)师:老师这也有一套人民币,想考考你的眼力,你能快速认出他们吗?

课件依次出来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学生认。

(2)师:你们可真厉害,是怎么认的?

生1:我是根据颜色认的,我知道100元是红色的。

师:你说得很多,那是不是只有100元是红色的呢?只根据颜色认行吗?

生2:我是根据大小认的,大点的是100元的,小点的是1元、2元的。

师:那差不多大的怎么区分?

生3:我是根据上面的数字认的?

师:只看数字行吗?那1元和1角都写着1。

生4:除了看数字还要看上面的汉字。

师:数字后面都有哪些汉字?

生:有圆、角、分。

师板书:圆(元)角、分,这就是人民币的单位,一齐读一下。

(3)你们静静地观察这些人民币,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小秘密?

生1:我发现上面有毛主席的头像。

生2:我发现上面有花卉。

生3:我发现上面有国徽。

师:“国徽”你找到了吗?它是什么?(它是我们国家的标志,所以我们在使用人民币时一定要爱护它,不要乱写乱画)。

四、分一分。

师:你们看,这些人民币这么放在桌子上是不是太乱了,咱们给它分分类整理一下吧。

(1)先自己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再和同桌商量商量,一起在桌子上把它整理好。

(2)集体交流(实物投影演示)。

生1:是按钱上的数字的位数。

师:你的想法真独特。

生2:是按纸币和硬币分的。

生3:是按元、角、分分的。

师:同学们整理得都不错,不过小朋友们要注意,因为人民币有很多人都用过,上面难免会留下病毒和细菌,所以为了保障小朋友们的健康,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好习惯。

五、猜价钱。

课件依次出示:一支铅笔、铅笔盒、书包让学生猜,再出示钱让学生认。它们分别是3角、6元5角、35元。

师:我们现在了解了这些文具的价钱,又认识了钱,以后再买文具时我们就可以不用爸爸妈妈带着了。

六、兑换人民币。

1、1元=10角。

师:咱们又认钱又换钱一定很累了,一起唱首歌休息一下吧。课件放《一分钱》。

七、小小银行,换钱游戏。

(1)师生换钱。

师:您好,我有一张5元钱,麻烦您给我换些零钱好吗?

生1:好的,我用5张1元钱换给你。

师:谢谢。

生:不客气。

师:我这有一张2元钱谁愿意换给我?

生2:我用两张1元钱换给你。

(2)同桌练习。

(3)指名表演。

生1:您好,我有一张1元钱,麻烦您给我换些零钱好吗?

生2:好的,我用2张5角钱换给你。

师:谢谢。

生:不客气。

师:这个小营业员不仅称职还很有礼貌,这1元钱还可以怎么换?

生3:5张2角。

生4:10张1角。

八、游戏:摸袋。

师:我这还有一个好玩的游戏,想不想玩?仔细听规则。

我这有两个袋,一个上面写着1,里面装着带有数字1的钱,一个上面写着5,里面装有带有数字5的钱,咱们男一组,女一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各从袋子里摸一个钱,大者为胜。

利用课件分别从两个袋子里随机抽出5分、1角;5角、1元;5元、1分。

九、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肯定有很多小朋友会独立到使用人民币了,但我们还是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要乱花钱。

课后反思:

课程改革赋予我们很多新思想和新理念,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本节课我正是用这种理念来设计教学的,力争体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

这节课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唱歌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始的故事引入,使学生了解了人民币的发展历史,从中体会人民币的优越性以及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猜价钱的游戏是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巩固人民币的认识,培养他们的估计意识,在猜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摸袋的游戏是让学生在深化人民币认识的同时,在比较过程中体会到辨认人民币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后边的单位。这些知识都渗透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探索学习中来。

在这节课上学生有三次进行了自主合作学习,分别是认钱、分钱、换钱。为了使他们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我首先为他们创设合作的氛围,课前我让他们与同桌交朋友,握握手,为合作创造条件。学习前我让他们明确内容和要求,使他们知道该干什么和怎么干,保证了活动顺利进行。学习时我以朋友的身份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内化了所学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后来模拟换钱游戏时学生不够熟练,主要是因为为学生提供的时间不够充分,为他们准备的学具不太好辨认,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除了要让他们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他们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倾听交流,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对于教师而言,更要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

认识手的教案篇九

1、通过操作让幼儿知道4添上1是5。并知道5所表示的含义。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操作的结果。

3、巩固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不同形状的树叶,磁性教具数字5,数字1--4。雪花片人手若干。

一、通过游戏,复习1-4的形成,复习对1--4的认识。

1、让幼儿看数字,做相应的动作。

师:今天,我们的数字朋友又来到我们班里,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呢!

我们来看看谁来了呢!请你们拍拍手吧!数字4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2、拍手游戏,复习数字1-4的形成。

师:我们好久都没有玩拍手的游戏了,我想和几个小朋友们一起来玩玩,我问到谁,那他就要大声地回答我哦!

二、通过初试树叶,学习5的形成。

1、出示树叶,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小树叶都会怎么样呢?(要求幼儿完整描述小树叶的命运)对了,小树叶会离开自己的妈妈,掉到地上,你们看。老师就捡来了好多的树叶,我们来看看吧!

1、认真仔细观察不同的树叶,学习5的形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尖尖的树叶吧!有多少片尖叶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要求幼儿完整地描述)对了,数字4可以表示4片叶子!。咦!这里怎么样还有这样的树叶呢?现在有几片这样的叶子呢?怎么样变成5片尖叶子呢?(引导幼儿完整描述4片树叶添上一片树叶是5片树叶)5片叶子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所以我们可以说4添上1是5.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五片叶子的形成。教师小结:4添上1是5.(在说的时候,教师要同时用手势进行表演,帮助幼儿巩固数字5的形成)。

三、通过操作雪花片,复习4的形成1、拿雪花片(请小朋友拿4个雪花片,看看怎样变成5个雪花片,集体说说操作过程)2、变手指数量。

四、初步认识数字5.初步知道5所表示的数量。

师:刚刚我们知道数字5可以表示5片叶子,那数字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的描述数字5所表示的.物体)教师小结:数字5可以表述所有数量为5的物体。

五、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认识手的教案篇十

1、感知红、黄、蓝、绿4种颜色,对颜色感兴趣。

2、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在活动中感识颜色,激发幼儿对各种颜色不同玩法。

活动准备。

塑料篮子(红、黄、蓝、绿)4个、塑料果蔬模型(红、黄、蓝、绿)若。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一个大盒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份礼物,请小朋友猜猜盒子里面有什么呢?(幼儿自由谈)。

二、观察交流:

1、(围坐)。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拿的是什么东西?(从盒子里拿出实物西红柿,引导幼儿说出实物的名称、颜色)。

(幼儿可集体自由说说:也可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认一认)。

(幼儿讨论还有什么东西是红色的)。

2、出示第二种实物,香蕉。

师:孩子们说说它是什么,像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实物名称、颜色)。

(幼儿讨论,展开想像。)老师肯定每个幼儿的想法。

3、出示第3、第4个实物(绿色的大树叶、蓝色的杯子)。

(问题设计同(1、))。

三、游戏:

1、出示红、黄、蓝、绿四个塑料篮子。(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颜色。)。

师: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水果或一种蔬菜(幼儿自由拿)。

(个别提问幼儿手上拿的是什么颜色的水果或蔬菜。)。

2、师:老师手上拿的是红色的西红柿,谁手上拿的东西也是红色的请站到老师这里来。(引导幼儿再次说出各自拿的是红色的.)。

3以同样的方法,让幼儿辨认自己所拿的东西认黄色、蓝色、绿色。

师:我们要把果宝宝,菜宝宝送回它们的家,谁手上抓的是红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红色的篮子,拿着黄色水果或蔬菜的就送到黄色的篮子,拿着蓝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蓝色的篮子,拿着绿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绿色的篮子。

——放背景音乐《丰收》。活动在歌声中结束。

教学反思。

我认为这次活动设计能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体现在以下几点。

1、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红、黄、蓝、绿4种颜色。

2、活动中,我通过游戏活动看一看、拿一拿、辩一辩强化幼儿的感官。

不足:我设计的问题过于单调、乏味,不新颖,请专家老师给以指点。

认识手的教案篇十一

1、本课从无色、透明的液体的分辨引入,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和比较的学习方法,感受和认识水的基本性质和液体的一些共同特征,欣赏体会水体的美丽。

2、本课主要组织学生对水和其他外观与水一样的液体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水的物理性质、水的溶解性、水的净化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江、河、湖、泊、溪流、瀑布等水域景观,学会欣赏美丽的水体。

3、本课是以“水及外观与之相同的液体”展开研究,认识水的一些性质。所以应重点选择一些学生常见的典型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结论。

1、科学知识:

(1)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它能溶解一些物质。

(2)知道影响溶解的因素。

(3)通过学习过滤的实验操作,初步了解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和基本步骤。

2、能力培养:

(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

(2)学会欣赏美丽的水体,体会自然界的美丽。

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它能溶解一些物质,初步了解什么是溶解。

让学生掌握运用对比实验来进行探究活动,知道影响溶解的因数。

活动1:白酒、纯水、白醋各一小瓶。

活动2:气球、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常见的液体图片。

活动3:滴管、烧杯、水、食盐、糖、小石子、墨水、油、玻璃棒。

拓展:茶水一杯。

活动4:烧杯、玻璃棒、方糖、冷水,热水、小锤。

拓展:一杯浑浊的泥水、玻璃棒、过滤装置(铁架台、漏斗、烧杯、滤纸)。

资料:自来水过滤示意图、视频。

活动5:美丽水体的相关图片、视频。

1、通过找出纯水的活动,区分不同的液体,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以及水与其他液体的不同。

2、通过讨论,区别白酒、白醋与纯水,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

3、通过玩水球,把水倒入不同的容器,知道水是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像这样的物体叫做液体。

通过找出纯水的活动,区分不同的液体,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以及水与其他液体的不同。

通过玩水球,把水倒入不同的容器,知道水是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像这样的物体叫做液体。

活动1:白酒、纯水、白醋各一小瓶。

活动2:气球、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常见的液体图片。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一条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好吗?

生:水。

师:同学们真聪明!水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水。

引出课题,板书:4 清清的水。

问题情景:海水很清澈,为什么不能喝呢?

活动1:哪瓶是纯水?

台面三个小瓶里分别装有白酒、白醋和纯水。你能找出哪一瓶是纯水吗?

讨论:根据平时你对白酒、白醋和纯水的了解,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哪一瓶是纯水?把方法写在p28中间。

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师提示:实验时,不能采取尝的方法。闻的时候,要用扇闻的方法,以保护我们的鼻子不受刺激。

师示范方法:轻轻地用手扇动瓶子上方的空气,用鼻子闻此空气。

学生探究活动后,请一名或两名学生到讲台用扇闻的方法观察这三个小瓶,并把闻到的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区分它们。

归纳:无色无气味的那一瓶是纯水,白酒有很刺激的气味,白醋闻起来有酸味。

师:白酒、白醋都是无色透明的,它们和纯水有什么不同?

活动2:给水变个样

(1)玩水球

(出示装满水的气球)你玩过水球吗?能把水球变成不同的形状吗?

师提示:往气球里加水时,不要装过多的水,要把球口扎紧。

实验:分小组做玩水球实验,把水球捏成不同的形状,并画出每次捏成的形状。(学生画在课本第29页)

汇报交流各组捏成的形状。

归纳:水可以捏成任意一种形状。

(2)倒水游戏

学生猜想。

实验: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水倒进不同容器中形状的改变。

归纳:水倒进什么形状的容器里,就会变成什么形状。原来,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3)认识液体

师出示概念: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做液体。(板书)

提问: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师:常见的液体还有许多,如油、橙汁、牛奶,这三种液体也像水一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板书:

4 清清的水

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做液体。

认识手的教案篇十二

1.了解竹笋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与竹子的关系。

2.能大胆说出自己对竹笋的观察结果,并乐于将想法与同伴分享。

3.学剥笋壳,并在尝试玩笋的过程中得到乐趣。

了解竹笋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与竹子的关系。

能大胆说出自己对竹笋的观察结果,并乐于将想法与同伴分享。

1.竹林图片若干。

2.竹笋每人一根。

一、以谜语引出主题。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一起来猜猜吧!

一头尖,一头圆。身穿多件棕色衣,真像一枚小火箭。脱去十七件外衣,露出嫩黄黄的肉。(谜底:竹笋)。

2.你们见过竹笋吗?在哪里见过呢?竹笋长的怎么样的?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二、认识竹笋。

(一)观察竹笋的外形。

1.竹笋是什么颜色的?形状看起来像什么?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3.你会剥竹笋吗?请你来试一试,剥开以后的笋宝宝跟之前的有什么不一样?

(二)剥竹笋。

请幼儿自己动手剥一剥,发现竹笋里面与外面的不同。

(三)好吃的竹笋。

1.你吃过竹笋吗?妈妈是怎么烧来吃的?你觉得味道怎么样?

2.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菜,让幼儿说一说。

3.竹笋有什么营养?

(四)了解竹笋与竹子的关系。

1.出示竹子图片,竹笋长大了会变成什么?(竹笋宝宝长大变成竹林,竹妈妈小时候是笋宝宝)。

2.竹子有什么用?

三、品尝竹笋。

1.教师小结竹笋的特点,竹笋的营养价值,竹子的用途。

2.大家一起品尝美味的竹笋。

认识手的教案篇十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知角是有的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一、游戏导入,感知角。

1、引出角。

谈话:同学们,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纷纷举手。)。

指一名学生上台来摸。学生摸出后,加以激励。随后提问:如果让你们来摸你也能摸出来吗?(生齐答:能!)。

师:你们都这么确定能摸出圆来,请问有什么窍门吗?

(学生答:因为别的图形都有角,可是圆边上都是滑滑的,没有角。)。

师:同学们真有办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角”,角也是平面王国里的一个成员。(板书:认识角)。

2、找角。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除了圆,其余的图形中都有角,那么我们就先拿出三角形,请你把角找出来。

指名学生在三角形上找角。

(学生找角只摸顶点。)。

教师示范指角:刚才同学们摸的是角的一部分,正确的摸角方法应该是这样的:(教师从顶点出发摸两条边)。

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重新摸三角形的三个角。

师:现在让我们到生活中去找找角吧!

二、建构模型、抽象角。

1、抽象角。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一看,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学生自由的找角,并全班进行交流。)。

师:将这些物体面上的角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教师边说边点击课件从剪刀、三角形、闹钟上抽象出角。如图:)。

2、画角。

师:(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下面看一看老师怎样画角?先画一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再在里面画一条弧线,就成了角。(教师分别在黑板上画出以上三个角。)。

3、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画的三个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全班交流得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教师板书:如图)。

边边。

顶点顶点顶点。

边边边。

4、练习。

判断: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题。

判断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在追问: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5、做角“想想做做”的第2题。

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操作,指名到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全班交流操作情况。

三、操作探究,比较角。

(1)谈话:我们的这个新朋友真的很调皮,它还会变化呢!

教师再转动分针和时针,使夹角变小。

提问:现在这个角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角怎么样?(板书:角有大小。)。

(2)课件出示例题2中的三个钟面。

让学生比较那个角最大,那个角最小,并说说是怎么比较的。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可能是观察边叉开的程度,也可能数格子,都肯定鼓励学生。)。

2、做角活动。

(1)谈话:角有大小,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用准备好的材料做活动角。

(2)同桌每人做一个角,比一比谁的角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发现凭观察难以比出大小的角,让这两位学生上台全班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用重叠法比较。

多媒体课件演示用重叠法比较的过程,让学生观察。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4)引申。

a、“想想做做”第3题。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角?(剪刀、扇子)引导学生把扇子和剪刀慢慢打开或合拢,观察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的变化。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b、“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明确题意。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你发现折出的角中,那个最大?那个最小?指给同桌看。

四、全课总结,拓展角。

1、谈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个图形?

如果你是角,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指名学生作角的自述。

3、实践作业: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找一找,摸一摸。

认识手的教案篇十四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角的符号,比较角的大小。

3、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白板课件。

揭示课题:认识角(用白板上的聚光灯)。

1、看一看(出示白板课件)找出剪刀、

三角板、闹钟上的角。

2、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上还藏有角?

3、指一指(白板上的资源库学校大楼图)学校大楼上的角在哪里?

数学家也给角的各部分起了名字,这个尖尖的点就叫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白板课件)演示角的画法。

3、教师示范角的画法(白板上的直尺和笔盒)。

4、标记角(白板笔)。

1、(出示白板课件)比一比三个钟面上角的大小。

2、教师演示(白板上的学科工具平面图形),得出结论: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3、(白板课件演示)蓝角和红角比大小,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1、判断(看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找一找(数一数平面图形内各有几个角?)。

3、说一说:(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

4、小小歌谣:《小小角》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同学们这节课学习的特别认真,老师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五角星(用白板上的插入功能出示五角星)请大家课后讨论研究五角星上藏有几个角。

认识手的教案篇十五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71页。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一、情境激趣。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

二、自主建构。

1、联系生活实例感知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2、抽象出角的图形。

师: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学生操作。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4、练一练。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5、感知角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

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

生2:角在变大。

师:再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小)。

生:角在变小。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

6、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

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

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

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

师:到底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

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

生:第四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认识手的教案篇十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知角是有的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1、引出角

谈话:同学们,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纷纷举手。)

指一名学生上台来摸。学生摸出后,加以激励。随后提问:如果让你们来摸你也能摸出来吗?(生齐答:能!)

师:你们都这么确定能摸出圆来,请问有什么窍门吗?

(学生答:因为别的图形都有角,可是圆边上都是滑滑的,没有角。)

师:同学们真有办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角”,角也是平面王国里的一个成员。(板书:认识角)

2、找角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除了圆,其余的图形中都有角,那么我们就先拿出三角形,请你把角找出来。

指名学生在三角形上找角。

(学生找角只摸顶点。)

教师示范指角:刚才同学们摸的是角的一部分,正确的摸角方法应该是这样的:(教师从顶点出发摸两条边)。

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重新摸三角形的三个角。

师:现在让我们到生活中去找找角吧!

1、 抽象角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一看,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学生自由的找角,并全班进行交流。)

师:将这些物体面上的角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教师边说边点击课件从剪刀、三角形、闹钟上抽象出角。如图:)

2、画角

师:(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下面看一看老师怎样画角?先画一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再在里面画一条弧线,就成了角。(教师分别在黑板上画出以上三个角。)

3、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画的三个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全班交流得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教师板书:如图)

边 边

顶点 顶点 顶点

边 边 边

4、练习

判断: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题。

判断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在追问: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5、做角“想想做做”的第2题。

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操作,指名到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全班交流操作情况。

1、认识角有大小

(1)谈话:我们的这个新朋友真的很调皮,它还会变化呢!

教师再转动分针和时针,使夹角变小。

提问:现在这个角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角怎么样?(板书:角有大小。)

(2)课件出示例题2中的三个钟面。

让学生比较那个角最大,那个角最小,并说说是怎么比较的。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可能是观察边叉开的程度,也可能数格子,都肯定鼓励学生。)

2、 做角活动

(1) 谈话:角有大小,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用准备好的材料做活动角。

(2) 同桌每人做一个角,比一比谁的角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发现凭观察难以比出大小的角,让这两位学生上台全班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用重叠法比较。

多媒体课件演示用重叠法比较的过程,让学生观察。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4)引申

a、“想想做做”第3题。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角?(剪刀、扇子)引导学生把扇子和剪刀慢慢打开或合拢,观察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的变化。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b、“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明确题意。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你发现折出的角中,那个最大?那个最小?指给同桌看。

1、谈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个图形?

如果你是角,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指名学生作角的自述。

3、实践作业: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找一找,摸一摸。

游戏的导入引出“角”,然后教师点题说明本节课就来认识“角”,从生活实际引入,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得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有一种亲切感,不是突如其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同时因为他们对角并不陌生,也就增加了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摸角”和到生活情境中“找角”以及后来的“做角”给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展现自己并有机会展现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愿意尝试的勇气和实践探索的精神。

认识手的教案篇十七

1、通过观察梳子的外形,使幼儿正确地认识汉字笔划“|”,巩固复习已认识的汉字。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从上往下连点描画“|”的技能,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前书写活动的兴趣。

3、教幼儿学会正确的握笔,逐步培养幼儿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

4、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长毛绒玩具狗一只,梳子一把,幼儿描画练习纸每人一张,彩笔人手一支,幼儿已认识的汉字卡片若干张。

1、教师讲述故事“送你一把梳子”,激发幼儿兴趣,启发幼儿想象出送一把梳子给长毛狗的好主意。

接着,教师出示梳子,引导幼儿一起观察讨论,知道梳子有把和齿,齿是一根一根的,直直地排列得很整齐。

2、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

教师在黑板上写“|”,然后与幼儿一起讨论,认识竖的名称,了解其特点,扩展幼儿的想象。

提问:1这是汉字笔划竖的符号,请小朋友看看它像梳子上的什么?2它还像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里看过像这个符号的东西?(筷子、牙签、铅笔等)3请大家仔细看看,竖是什么样子的?使幼儿知道竖是从上往下的一条直线。

3、围绕阅读重点活动。

教师组织找找竖线在哪里的活动,出示已认识的汉字,请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含有笔划“|”的汉字。

出示“中、上、下、大、人、牛、羊”,请幼儿交流讨论,并说出来。

4、归纳阅读内容。

(1)教师出示梳子画面,示范从上往下地连点添画梳子的齿,进行竖线描画练习,为幼儿独立活动提供样板。

(2)幼儿人手一张描画练习纸,让幼儿进行画竖线做梳子送给长毛狗的活动。

(3)教师用一把真的梳子,为长毛狗梳头,并以长毛狗的口吻对大家说:“谢谢你们送给我梳子,你们瞧!现在我的头发很整齐了,谢谢小三班的小朋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幼儿掌握了基本的笔顺规则,提高了写字兴趣,激发了写好字的欲望,掌握了正确的坐姿和写字姿势,学会了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足的是幼儿正确的坐姿和写字姿势坚持时间太短,一不注意就坐歪了。相似的笔画写着写着就写错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1277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