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选取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要编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教案,首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和具体的规划。这是一份经过多次实践和改进的教案,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43页例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篇二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周长的计算,
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一、梳理旧知:
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谁能说说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你能整理成下列这张表吗?
图形。
相同点。
不同点。
边
角
四条边关系。
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
正方形。
师:用手指一指课桌面和长方形纸(学生人手一张)的周长。(学生用手指周长。)。
二、引导探究,质疑拓展。
1、要知道这张长方形纸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
(教师出示板书长25cm,宽20cm。)。
在纸上计算周长。
一学生板演,完成后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2、谁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找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说说理由。(学生操作)。
为什么用宽边去比?
3、教师将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贴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师:剪下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求?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两个解法不同的学生板演,再交流方法。)。
6、仔细观察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1)为什么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一个图形的周长要长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2)假如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周长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巩固深化,应用延伸。
1、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考考你。
多种方法分别请学生上来板演,讲解思考过程。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篇三
本节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长方形纸一张,磁性小棒20根,10根作为长方形的长,10根作为长方形的宽,正方形纸一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一、导入课题。
出示课本例3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熟悉这个生活情景吗(篮球场)?今天我们先要研究一道和篮球场有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情境图,便于他们联系篮球场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自读题并理解题意。
师: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要求周长是多少厘米、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
师:你们找得真仔细,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8米,哪条边是15米?(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贴在黑板上)。篮球场的两条。
长对应这个长方形的哪两条边(课件上篮球场的两条长闪烁)?
生:上下两条边。(教师拿表示长的磁性小棒摆在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上,并写上28米)。
师:那两条宽呢?(课件上篮球场的两条宽闪烁)。
生:左右两条边。(请学生上台拿表示宽的小棒摆到长方形上去,并写上15米)。
师:要求篮球场的周长,其实也就是求这个形的`……(周长)。
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此时教师下去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并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让其把他的答案写在磁性小黑板贴上,然后请他带着自己的方法上台)。
(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还可以借助老师的小棒解释。)。
预设1:
长
宽
宽
长
(1)28+15+28+15=86(米)。
86。
30。
56。
宽
宽
长
长
预设2:(。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56+30=86(米)。
43。
43。
长
宽
长
宽
预设3:(4)28+15=43(米)。
43×2=86(米)。
师:这四种方法都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生:第四种。
师:为什么?
生:只需两步计算。
师:这也是在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候经常采用的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设计意图: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3)“练一练”。
那我们就用刚才的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吧?(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前两道)。
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集体纠正。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果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课件出示“试一试”)。
师:请你们自己读题,并独立解决。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结果。
预设1:25×4=100(米)。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吗?(对)这里为什么要乘“4”?
生:因为正方形有四条边,四边相等。
预设2:50+50+50+50=100(米)。
师:这样做对吗?(对)。
生:这样做太麻烦了。
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二个知识。(补充课题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学习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又相对容易,这里就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决,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完成“试一试“后再出示一个一般的正方形,帮助学生归纳计算正方形的公式,加深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比较归纳。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相同:都是求四条边的和。
三、练习巩固。
1、快速抢答,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课件依次出示:
长方形:长6米,宽3米,周长()米。
正方形:边长12分米,周长()分米。
师:下面我们再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开课本第42页,自己独立完成第3、4两题,同时指名两位同学黑板板演。
(教师下面巡视,有必要的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完成“想想做做“第3、4两题。
学生完成后。
(1)课件出示第3题。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吗?哪里告诉你是算这个长方形周长的?
生:跑一圈。(课件将“一圈“一词圈出)。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以后我们要注意这一类词语。
(1)课件出示第4题。
师:哪里告诉你是算这个正方形周长的?
生:边框。(课件将“边框“一词圈出)。
师:你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由于课本上这两题的难度不大,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这两道简单的实际问题没有难度,所以这里放手让学生自主在课本上解答,培养学生独立审题、解题的能力,学生完成后,在校对过程中总结以后会经常出现一类求周长的词语,如:一圈、边框、四周等词语。
3、拓展提升。
师:老师这边还有一道和长方形周长有关的问题,你们敢挑战一下吗?(课件出示第4题:4、一个长方形的池塘,长126米,宽74米,小明每天早上绕着它跑两圈,小明每天跑了多少米?)。
师:这道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生:池塘的长是126米,宽74米,小明每天绕着它跑两圈,问题:小明每天跑多少米?(课件依次标出这些信息)。
师:题目大家都清楚了,但是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有点困难了,请四人小组讨论,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学生完成后,小组代表发言。
师:以后在做题时一定要报题目的意思弄清楚了在做。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导入新课,进而把它抽象成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并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交流的时间。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策略一定要合理而科学。在这里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篇四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二、探索新知:
(一)摆小棒,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生上台摆)。
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
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
2、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
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
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
小组交流讨论:
(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
(2)有什么不同点?
(3)你喜欢哪种算法?
长方形周长=(长+宽)x2。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篇五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正方形,并了解和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一些测量单位,对周长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又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设计是从联系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新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方法,从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推理,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总结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推理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投影仪、每小组木棒4支(长、宽各一对)。
(一)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周长”概念为探索“周长的计算”的活动予做准备。
2、让学生分小组摆出一个长方形。
3、教师提出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师:你能求出所摆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吗?这是我们师生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二)分级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提出要求:先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再通过不同的方法算出它的周长,请小组的记录员做好记录。
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2、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意见:
(1)长+宽+长+宽。
(2)长×2+宽×2。
(3)(长+宽)×2。
意图:通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得出探索结果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让学生代表到讲台前,通过投影仪,说自己小组探索结果(教师边板书上来)。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最简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聚合思念能力。
练一练:
学生在所发练习纸上做练习。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图略)。
(1)长方形长12厘米,宽8厘米。
(2)长方形长10厘米,宽4厘米。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认识,初步形成能力。
(四)自我探究,扩展认识。
边长6厘米(图略)。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探求结果,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将课题补充完整)。
意图: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同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五)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意图: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中深化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灵活训练,发展思维。
比较下面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用投影仪)。
意图:通过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板书设计:
正方长周长=(长+宽)×2。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篇六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生上台摆)。
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
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
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
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
小组交流讨论:
(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
(2)有什么不同点?
(3)你喜欢哪种算法?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篇七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3、作业:
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篇八
《长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并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测量长、正方形的周长,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会计算它们的周长。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摸课本,课桌等面的边线,量长、正方形纸的各边,发现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明白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算理。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件、长正方形生日卡片、尺子。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生日卡片,要求给四周装上花边。
2、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花边长?
3、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长方形插图。
2、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说说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
3、汇报各自的算法:
方法一:先量出4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5+3+5+3=16(厘米)。
方法二:先分别量出长和宽的长度,再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2+3×2=16(厘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3)×2=16(厘米)。
4、理解并比较计算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各自的算法。
方法一:把4条边长加起来。
3+3+3+3=12(厘米)。
方法二:4条边都是3厘米,边长乘4就可以了。
3×4=12(厘米)。
4、比较,选择最简方法。
三、巩固练习:
2、再次拿出生日卡片,让生量一量,再算出各图形的周长。见证课前到底谁猜对了。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学生可能只想出一种方法,教师予以点拨。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3、4题。
5+3+5+3=16(厘米)。
3+3+3+3=12(厘米)。
5×2+3×2=16(厘米)。
3×4=12(厘米)。
(5+3)×2=16(厘米)。
《长方形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一定的测量方法,并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测量长、正方形的周长,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会计算它们的周长。本节课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开教学的:
一、创设有价值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师联系班级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
生3、两张的花边一样长吧?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个不停,这样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长、正方形的周长概念时,通过让学生摸课本,课桌等面的边线,量长、正方形纸的各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并在其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会知识,并为求周长作铺垫。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多种方法的探索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发现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明白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算理。
三、紧扣教学目标,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长方形周长》的教学,教材并没有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了多种计算方法,然后问学生,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没有把公式强加给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运用自己想出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真正掌握了求周长的方法。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从课堂上学生的信息反馈来看,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够清晰,不够流畅,可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指导不够,要求不严,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另外,测量、探讨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时,用时过多,以至于忘记测量、计算生日卡片的周长这一活动环节,没有做到首尾呼应。课堂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这些不足之处还有待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篇九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正方形,并了解和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一些测量单位,对周长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又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设计是从联系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新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方法,从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推理,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总结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推理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投影仪、每小组木棒4支(长、宽各一对)。
(一)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周长”概念为探索“周长的计算”的活动予做准备。
2、让学生分小组摆出一个长方形。
3、教师提出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师:你能求出所摆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吗?这是我们师生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二)分级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提出要求:先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再通过不同的方法算出它的周长,请小组的记录员做好记录。
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2、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意见:
(1)长+宽+长+宽。
(2)长×2+宽×2。
(3)(长+宽)×2。
意图:通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得出探索结果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让学生代表到讲台前,通过投影仪,说自己小组探索结果(教师边板书上来)。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最简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聚合思念能力。
学生在所发练习纸上做练习。
(1)长方形长12厘米,宽8厘米。
(2)长方形长10厘米,宽4厘米。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认识,初步形成能力。
(四)自我探究,扩展认识。
教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探求正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边长6厘米(图略)。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探求结果,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将课题补充完整)。
意图: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同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五)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意图: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中深化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灵活训练,发展思维。
比较下面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用投影仪)。
意图:通过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篇十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王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课堂开始王老师以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和特点作为铺垫,让学生回顾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知识,还有就是知道周长的定义,为后面计算周长买下伏笔。
设计了一个十字绣的图,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计算给十字绣装边框需要多长边框,从而引出问题,开始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探究新知时候,给出了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正方形的边长,让学生根据刚开始的知识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并小组合作用摆小棒的方法解释方法,让学生明白每种方法的原理,尤其是在推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通过摆小棒重复解释了公式的含义,学生一目了然。后面用同样的方法推出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整个过程教师一直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最后总结概况周长公式。
课堂一开始教师就给学生提出了两条课堂的建议,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课堂也不是的鼓励和反馈学生的回答,聆听别人的建议等等。提示长方形周长公式中的小括号时,也没有直接说明,而是间接引起学生的关注,印象深刻。
建议:
1、长方形周长公式中还有一种2个长和2个宽的计算方法也需要给学生渗透一下,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帮助。
2、练习题的设计跳跃性较大,最后一个题难度较大,建议可以拆分成几个题逐步渗透思想和方法,层层递进,让学生更容易掌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篇十一
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前几册直观认识角、线段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老师和学生一起认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理解掌握周长的计算。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小组一起讨论学习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兴趣和合作学习能力,为后面学习周长公式的变式运用及拓展和四五年级的长、正方形的面积等的学习作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从心理特征和族状况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未来世界充满着更多的猜想和探索欲望。他们的年龄特点主要还是以直观教学为主,通过动手实践测量,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丰富学生的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课的.设计就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手段,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在学习交流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测量、讨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篇十二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控力不强,学生排斥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择法”,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3分钟)。
我以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过程中,我设计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总结归纳这三个环节。
1.首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就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一特点,然后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三种计算公式是最简便的。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接下来是探索正方形周长公式,有了前面探索长方形周长的铺垫,本环节我完全放手给学生。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出5+5+5+5=20;5×4=20,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第二种算法简便,重点让学生说出5和4分别代表什么,从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实践应用(15分钟)。
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填一填、选一选、判一判等多种形式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反馈总结(2分钟)。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篇十三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控力不强,学生排斥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法: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篇十四
徐春影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目标明确,设计有条理,再加上丰富的教学经验,厚实的语言功底。所以老师看上去从容不迫,但是学生却学得积极主动,学生时而独立思考,时而合作交流,还有适时的展示汇报,使得课堂上呈现出浓浓的探索学习的氛围。
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但是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生活有关,为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提供了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周长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机械地学习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本节课从为帮老师想办法解决需要多长的丝带入手,引入自然、贴切。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取不应该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充分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在出示了长方形以后,徐老师马上请一位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并思考:要求长方形的周长,我们必须知道什么?同学们讨论得出答案以后又及时让学生动手测量各边的长度并用多种方法计算,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培养了学生解题的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着依赖性。在师生共同得出长方形周长的求法之后,徐老师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层次不等,难度递进的一系列巩固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理解,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知识进一步进行内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徐老师善于抓住课堂上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加以强调。例如:本节课中,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方法3里,关于(12+8)*2要不要加括号,同学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这是蔡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加括号,求出来的是什么?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做法,从而避免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篇十五
1.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
重点。
难点。
理解简便方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活动投影片、钉子板、尺子.
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面各题.
520+70430×2 1600÷8 430-60。
880÷4 3100×3380+40 500×6。
4200÷7800-50400÷5 2000×4。
2.复习.
(1)6×4表示什么?
a.表示6的4倍是多少;b.表示4个6相加,用另一种算式表示是6+6+6+6.
(2)乘法和加法之间有一种什么关系?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例4,建立周长的概念.
投影出示例3、例4这两幅图.
问题:围成像图中这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别要用多少厘米长的线,该怎么求?
(1)学生按要求自己解决.
要求:请同学们在各自的钉子板上用线围成图中那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用尺子量出它们每条边的长度,然后算一算围成这两个图形分别用多长的线.
提示:以厘米为单位,如果每条边的长不是整厘米数,看和哪个整厘米数接近,就算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之后,要求学生按操作的过程组织语言,用“先、再、最后”等表示次序的词汇报测量结果.
深入学困生中,帮助他们准确测量.
(2)学生汇报对两个图形的测量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这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三条边一共长12厘米,围成这个三角形要用12厘米长的线.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是2厘米,四条边一共长8厘米,围成这个正方形一共要用8厘米长的线.
(3)说明: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课题)。
2.学习例5.
(1)在黑板上画出下图:
(2)让学生自己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将两种算法在黑板上.
第一种:第二种:
2+2+2+2=8(厘米)2×4=8(厘米)。
(3)重点讲解“边长×4”的道理.
利用投影把计算公式与几何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作法是投影出示正方形的图形,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各边长,然后把四个边长在一条线上拉直合并起来,就得到.
启发学生明白其理:依据正方形的特点,想一想为什么用边长×4?
因为正方形的四个边长相等,有四个同样大小的边长,所以,用公式表示,就是“边长×4”.
(4)比较两种算法,说说哪一种最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字小时用加法算还容易些,数字大了,用加法计算就非常麻烦,所以,用“边长×4”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用这种简便算法,求一个.投影出示:
(6)投影出示: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名学生板演,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
3.小结:怎样求最简便?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学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最有意义的是什么?
四、随堂练习.
1.量一量同桌同学为你准备的七巧板块,算出其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板块的周长.以整厘米为准.
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间拼成的大小不一)交给同桌,讨论:怎样测量,就可以算出这个拼成的,说说为什么.
3.学校操场前面要建一个正方形的升旗台,边长是20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五、布置作业 .
1.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桌面,边长是8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正方形花圃,周长是60厘米,边长多少米?
设计。
边长×4。
例5。
2×4=8(厘米)。
游戏目的。
2.使学生的头脑灵活,增强观察能力.
游戏过程。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篇十六
上周我们学校开展了校级中心研究课,听了岑老师的课,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这是一节高效课堂模式的课,与以往的传统模式不同,使我有了向岑老师学习的机会,所以说谈不上是评课,而是我听课的收获吧。
岑老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一课,教学目标明确、具体,自学指导设计合理、清晰、操作性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符合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再加上她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基本功。所以老师看上去从容不迫,学生学得积极主动,通过课前的独学、对学、群学,到课堂的大展示,使得课堂上呈现出浓浓的探索学习的氛围。
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但是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生活有关,为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提供了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周长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机械地学习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本节课从我们熟悉的篮球场入手,引入自然。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对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取不应该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充分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步构建的在出示了场景图以后,岑老师马上请一位学生展示:指出它的周长并思考:要求长方形的周长,我们必须知道什么?同学们讨论得出答案以后又及时让学生展示多种计算方法,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培养了学生解题的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在得出长方形周长的求法之后,岑老师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层次不等,难度递进的一系列巩固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理解,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知识进一步进行内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岑老师善于抓住课堂上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适时介入强调。例如:本节课中,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方法3里,关于(12+8)*2要不要加括号,岑老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加括号,求出来的是什么?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做法,从而避免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总的来说,岑老师这一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体现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目标效率高意识强。让学生在展示中发挥自己潜能。这是一节有效高效的课堂,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借鉴。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篇十七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课件、钉子板、直尺。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出示目标指名读读)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
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
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
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
宽x2+长x2=周长(长+宽)x2=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几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篇十八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说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3、情感目标: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四、说教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在这个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
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
师: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汇报结果: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2+边长×2=周长。
边长×4=周长。
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1、老师要给一张长5分米,宽3分米的照片做一个相框,需要多长的木条?
2、妈妈要给一块边长为8分米的正方形台布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
七、说板书设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15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