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人物事迹(优秀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5:44:24
感动人物事迹(优秀18篇)
时间:2023-12-02 05:44:24     小编:LZ文人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如何写一篇有说服力的议论文是每个写作者都需要掌握的技巧,下面我来分享一些写议论文的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名人名言,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感动人物事迹篇一

人生一路走来,有风雨的沧桑,有风雨后的彩虹,能陪伴我们走了一段长路程的人不多,能在我们生命中留下印象的人更少了,可这甚少的印象中,让我想起了我们的老师。她是一位无私奉献的人,为我们操劳的人,她就是我们的唐老师。

唐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在唐老师的眼里,每一个同学都是她的孩子,她为我们这些孩子付出了很多爱。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原来是大家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可偏偏我得去市里取衣服,那时我走的太急,还没有来得及给老师请个假,妈妈说:她打电话给老师请假,妈妈也急急忙忙的带我坐上了15路公交车,在车上却发现手机落到家里了。

等我们取完衣服,回到家,也到了放学的时间,妈妈打开手机一看,屏幕上有十几个未接来电,这些未接来电全都是唐老师打来的',妈妈赶紧给唐老师打过去,唐老师并没有责怪我,而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只要孩子安全,我就放心了”,那一刻,我被唐老师的关怀打动了,想象出唐老师给我打电话是多么的着急,而最终却没有责怪我,那一个个的电话充满着唐老师对我的爱,我真有点懊悔自己当时走的太急,没给唐老师请假,让唐老师为我担忧。

唐老师总是把自己的事放在最终面,而为我们辛勤的操劳。

记得有一次,唐老师顶着嗓子嘶哑和急度的感冒为我们上课,并且还像往常一样,把每一个学问点和重要的部分讲得清清晰楚,而有的同学并不理解老师,上课了还不停的说话,做小动作,老师却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又给他们讲了一遍,直到他们听懂。下课了,老师的课也上完了,唐老师终于长出了一口气,一下子坐在了凳子上,仿佛真的很累,休息了一小会儿,老师又开头批改着全班同学的作业了。唐老师这么辛苦,这是为什么呢?为了不让我们班落在别的班后面呀!唐老师,你是最辛勤的园丁,你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你是承载着千万学子向上攀登的梯子,你把自己最珍贵的青春洒向了讲台,把学问给了我们,你是大树,你是天使,你是太阳,你给别人甚多,给自己甚少,您忘我工作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唐老师,我从心底鄙视您。

感动人物事迹篇二

【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xx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据知情者透露,1月24日,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厅完成了“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的节目录制,10名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本人或者其代表,在晚会上获颁了年度感动中国奖杯。莫振高校长的妻子黄西彦老师,代表他领取了奖杯。

记者就此向都安县宣传部求证此事。一名负责人表示,莫校长确实当选了“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代表莫校长领奖的黄西彦老师和陪同人员,在节目录制完毕后于1月25日乘机离京,颁奖晚会预计将于2月14日晚播出。同时,莫校长的亲属和黄西彦老师也证实了此事。

莫振高生前是都安高中校长,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用自己的微薄工资以及向社会各界募捐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被学生们亲切称为“校长爸爸”。20xx年3月9日,59岁的莫振高因病离世,整个县城花圈被抢购一空,数万人自发前来祭奠和网上无数的追思。3月11日,南国早报刊发了题为《“莫爸爸”一路走好!》的独家报道,在广西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广西日报以及南国早报从3月18日开始,连续一周在重要版面推出莫振高事迹系列报道,引发广西各界学习莫振高事迹的热潮。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也纷纷赶往都安,对莫振高校长的事迹进行报道,引起全国关注。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从20xx年开始举办的大型评选活动,每年都会评选出10位人物,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此前,由央视发起对20xx年22位候选人的网络投票,莫振高的票数一路看涨,网络呼声很高。20xx年1月19日12时截止投票时,他获得2305574票,票数位列前茅。

农历猴年大年初七,晚上8点整,熟悉的音乐声响起,平凡而感动的故事再次触动着每一个人心间最柔软的部分。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啊。”一段5分钟左右的视频,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认识了这位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7416厂的高级技师――徐立平。在颁奖盛典上,大国工匠徐立平当选为《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

红色的地毯,温暖的灯光,一身航天蓝工装,徐立平走上舞台,向观众们挥手致意。

台上的徐立平语气平和,主持人白岩松与他你来我往地交谈起来。

“每次危险操作前都有一系列的准备,包括劳保护具、安全预案、心理准备,所有的都准备万全了,任何一方准备不足都不行。”对于危险而孤独的工作常态,徐立平这样解释道。

巧合的是,白岩松和徐立平同岁。“咱们都不年轻了,要干这行一辈子吗?”白岩松问道。“只要岗位需要我,就干下去。”徐立平如此前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样。

视频中,徐立平的母亲很是平静,那般淡然的态度引得很多人敬佩。“我平常也经常是报喜不报忧。”但徐立平知道,母亲的心里比谁都清楚,一切都尽在每次的一句叮嘱“多注意安全”。

当被问到今年的梦想和愿望时,徐立平说了两个。第一个是他希望工作上平平安安,并带领班组安全地把工作做好。第二个便是多陪陪父母,找个机会带他们出去转一趟,也想尽尽孝心。

徐立平的母亲温荣书就坐在台下,看到此处,老人笑着对记者说道:“他带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八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主持人敬一丹念出《感动中国》节目组给予徐立平的评语。

徐立平拿着奖杯和捧花走下台,转身将捧花献给了母亲。徐立平的爱人对温荣书说道:“您是咱家的功臣。”

录制节目前,生平第一次化妆的徐立平多少有些不习惯,但他心里很激动。徐立平的母亲和爱人都陪着他来到现场,全程陪伴在他左右。

在化妆间的时候,徐立平和另一位感动人物官东偶遇。他们虽然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却有着很多共性。他们的工作都是危险而孤独的,很多事情他们都是故意瞒着父母。

“他们都很厉害,很是令人感动,和他们相比,我做的工作很普通。”节目录制完,徐立平对记者说道。当还想多问两句时,一下子围上来很多人,他们争相与航天人徐立平签名合影。

录制节目那天,北京的温度达到了这个冬天的最低值,屋外寒风凛凛,而《感动中国》演播大厅内却十分温暖,源自那份深藏心底的感动。

感动人物事迹篇三

王晓蕾,女,河北张家口人,文学院13级汉语言文学非师四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但热爱生活,自强不息,勤工俭学得以梦圆大学。在校期间曾任班级文娱委员、芝山剧社主持诵读部干事、文学院艺术团街舞队干事,现任文学院街舞队队长,多次参加比赛及演出,获得多项殊荣。

座右铭:alwayskeepthefaith,hopetotheend.

对挫折,勇敢向上。

身历百折而不挠,虽处逆境尤自强。

她是一个贫困单亲家庭的孩子。高考前,父亲意外去世,这对原本就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的家庭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打击。六十岁的老母亲也一蹶不振,精神萎靡,被诊断患有抑郁症前兆。在如此残酷的命运面前,她没有软弱,没有消沉,反而更加坚强。她在父亲朋友的帮助下一起打理后事,回到家悉心照顾母亲,一个未成年的女孩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支付学费和母亲治病的费用,家庭负债累累。她在课余时身兼多份兼职,去工厂做临时工人、快餐店打工、发传单、上家教、商业演出、做临时工作人员、群众演员等,勤工俭学,自立自强,为家庭减轻负担。

琴声流淌,舞步飞扬。

吟咏蓬勃的朝气,舞动才艺的光芒。

她从小热爱艺术,由于家庭贫困,生活拮据,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学习一门特长。但她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从中学开始到大学,一边认真读书,一边自学了小提琴、手风琴、二胡和街舞,不断完善自己,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梦。在校期间,她积极参加和筹划学校和院系举办的各类文艺活动,踊跃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表演比赛经验丰富,多次参加文学院闽南诗歌节、专题诗会的朗诵表演和学校各类的街舞表演,曾多次获得“第二课堂活动单项奖”并荣获“最美中文人”和“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她在组织参加团体比赛中发光发热,曾获“闽南师范大学第八届街舞大赛季军及最佳人气奖”、“闽南师范大学第九届街舞大赛二等奖”、“两赛之经典诵读一等奖”、“推普晚会朗诵一等奖”“推普晚会朗诵省级二等奖”等等的团体奖项。同时个人表现突出,曾获“闽南师范大学推普晚会朗诵个人二等奖”、“新生诵读赛三等奖”等个人奖项。

默默奉献,感动你我,不以善小而不为,最美是爱的力量。

身为一名大学生,她积极履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热心公益活动,乐于服务于人。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项志愿者义务活动和捐助衣物、书籍;假期期间社会实践丰富,为张家口流浪狗基地捐款和义务劳动,为张家口北方机电学校学生体检义务劳动等等。她不怕苦,不怕累,时刻怀揣感恩之心,甘于奉献,用爱诠释社会责任。

感动人物事迹篇四

张超,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20xx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事故发生后,张超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团长张叶一直陪在他身边,清楚记得张超说的最后一句话:“团长,我还能不能飞”。

张超走了,留下刚刚满两岁的女儿和妻子,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再有半个月就要着舰飞行了,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面对张超,《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时文潮说,我们必须牢记每一位军人的牺牲,都是在为国家换来更多的安宁和幸福。

感动人物事迹篇五

"我什么都可以放弃,但唯独不能放弃的是我所从事的教师职业"。20xx年大山深处的坚守,印证了全国优秀教师、山亭区徐庄镇共青希望小学校长陆繁伟对教育事业的执着。高中毕业,他不顾家人反对,当上了"孩子王"。邻居大爷断言他撑不过一年;老母亲面对每天守着三间破房和几个孩子,痴迷教学的儿子,唉声叹气:"这啥时能熬出头哟"。自他走上讲坛的一刻起,就和山里娃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偏远艰苦贫困的山区小学一干就是20xx年。他多次有改行和"下海"挣大钱的机会,却始终没有放弃教师这个职业。

他热爱教育,在坚持进修提升的同时,学以致用,勇于创新,很快成长为区、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0xx年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他爱生如子,多少次为动员辍学学生返校,翻山越岭,苦口婆心;多少次在漆黑夜晚,走街串巷,深入家访;多少次迎着风雨,冒着严寒,背着生病的学生走进医院。20xx年特困生陆现英因父患重病濒临辍学,他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1000元资助其完成学业,直至该生考上大学。20余年来,他先后资助贫困学生及留守儿童100余名,劝返辍学儿童80余名,累计捐助金额达13000多元。他认为也许自己的`付出不一定能改变学生的命运,但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都应该满怀爱心去做,因为"我们是这些孩子的老师"。

担任校长后,他走过一所学校改造一所学校,为改善破旧、落后的办学条件,他自带干粮,远赴他乡,先后从家乡走出的名人那里筹措校建资金60余万元;为节省资金,教室的水泥地自己打,漏雨的楼顶自己修,校院的花草自己栽,围墙自己砌。他亲自参加劳动,一次在修缮学校楼顶时不慎落下,肝脏受伤,胆囊破裂,在医院做完手术后他带病返校坚持工作。到任共青希望小学后,他一手抓薄弱,一手抓特色,立足实际,大刀阔斧地进行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主持开发根雕、奇石,经典诵读等校本课程,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经过两年多努力,就使该校成为枣庄市农村品牌特色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他个人和学校事迹先后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吸引了众多学校前来考察学习。

感动人物事迹篇六

2011月,谢海华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谢海华与妻子结婚30载,撑起妻子病痛的人生,以爱之名诠释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9年前,23岁的湖南农民谢芳与入室盗窃歹徒搏斗,身中9刀,落下残疾。刚刚从部队复员回家的谢海华,经人介绍与谢芳订婚。面对谢芳日益严重的后遗症,谢海华仍选择了与她结婚。近28年来,谢海华一直悉心照顾妻子,每天早上6时准时起床做饭,帮妻子穿衣服、洗漱,端屎把尿,一日三餐把饭菜送到床头喂她吃……这些事,谢海华一做就是29年。对于谢芳来说,谢海华就是她的手和脚,“没有他,我活不到今天。”

1988年10月,谢海华与谢芳完婚。没多久,他们的儿子出生了。不幸的是,谢芳的身体每况愈下,手脚韧带和肌肉开始不断萎缩,不久便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妻子卧病在床,儿子嗷嗷待哺,家庭重担都落在谢海华一个人身上。谢海华认真学做家务活,洗衣、打扫、炒菜、熬药,帮妻子梳洗按摩、端屎把尿,抚养教育儿子……这些事,谢海华一做就是29年。

为了照顾妻子、孩子,谢海华不敢远行,只能守着家里的田地勉强维持生活。为给妻子凑钱治病,谢海华变卖粮食,拉下脸面向亲朋好友挨家借钱,平时只吃辣椒和青菜,若没有客人来,一年都吃不上几块肉。为了治好谢芳的病,谢海华找来一辆独轮土车,推着妻子四处求医,中西医看了个遍,病情却丝毫未见好转。谢芳有时会灰心泄气,不忍拖累谢海华,谢海华总是给予妻子最灿烂的笑容,鼓励她、开导她。

谢芳面临子宫和卵巢切除手术她要求放弃治疗。谢海华抱着妻子一句一句地安慰道:“一切都会好的我会一直陪着你我们都要坚持下去坚持才有希望。”在丈夫的鼓励下谢芳继续治疗。

谢海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替妻子优先考虑。为了让妻子住得舒服,他把家里的茅草土砖屋改建成简单的毛坯房,后又建起了厨房和杂屋。

苦的时候,谢海华也躲在被子里哭过,但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谢芳感激地对丈夫说:“我勇敢了一次,你却勇敢了一生!”

11月,谢芳夫妇在政府安排下入住了敬老院。谢海华也在敬老院当起了保安,家庭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观。抱着感恩的心,谢海华利用当兵时学会的理发手艺,免费为敬老院老人理发,还热心地做一些水暖、电工、勤杂、园艺等杂务。

感动人物事迹篇七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优秀品质的民族。千百年来又有多少英雄儿女。今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观看了二零零五年《感动中国》节目。看了这一位位英雄豪杰的事迹,我不由自主地从内心中发出震撼,从中得到了感受。

首先,我们观看的是魏青刚的英雄事迹。魏青刚是一名来到城市打工的工人,他从小生活在乡村,所以懂水性。他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凡凡的人,而在8月8日作出了不普通不平凡的事情—三次跳海救人。

是啊!英雄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有一名歌手,它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捐给了灾区的孩子,被他捐款而上学的孩子共有178个。而他自己身患胃癌晚期却没有钱做手术,他就是——从飞。在从飞生病住院的时候,他心里想的却是那178个孩子如何上学。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要把毕身的钱都捐给那些失学儿童时,他说:“从我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就下定决心要把一切都献给那些孩子。无数得人们都和我一样,心动不如行动。”我认为社会上正因为有许多像从飞这样的人,灾区的儿童才可能上学,我们的祖国才会繁荣富强。

当然!祖国的繁荣是离不开科学家的。有位知识分子这样说过“今天我们努力学英语,就是为了明天别人学好汉语。”这位知识分子就是成功制造大型航空刹车片的科学家黄伯云。前,中国没有大型航空刹车片,外国在航空方面瞧不起中国人。黄伯云心里很不服气,下定决心参与世界的航天刹车片挑战。20年的心血,黄伯云终于成功了,他让20年前讥笑中国的外国人竖起了大拇指,他为中国赢得了尊严。他曾一次次地失败,但他却从未灰心,最终获得成功。科学是无限的,他站在了报效祖国的高点。

不光是立下很大功劳的人才是伟人,在乡村也同样有“平凡”的伟人。他们是默默无闻的,是最真、最善、最美的,是苦难中坚强的,是全社会人学习的榜样。李春燕就是两位乡村伟人之一。5年里,李春燕所在的大塘村里共有7千多人生病被她治好,而村民们都很贫穷,留下来的只有一张张欠单。李春燕并没有打退堂鼓去别处工作,而是继续给村民看病。当记者问她为什么要留在这里时,她说:“村民是离不开我的。”

还有一位乡村伟人,他在苦难中坚强,在他眼里贫穷不是让人同情的理由,他就是洪战辉。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抚养了一个比自己小的孩子,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还一边照顾抚养的那个小妹妹,他带着妹妹上学,生活贫穷却从来不要别人的捐款。他是善良的,抚养了一个小孩;他是坚强的,用自己的力量担起生活的担子。他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感动人物事迹篇八

叶嘉莹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在9月10日,96岁的她例行给南开大学新生讲开学第一课。坐在轮椅上,她中气十足,调侃自己的头发竟变黑了一些。

她习惯站着讲课,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但现在,她从家里的沙发上起身都需要保姆搀扶。她说自己“生命已在旦夕之间”,但仍要努力做到杜甫说的“盖棺事则已”那一刻。她每天手写论文、指导学生整理超过2000个小时的讲课录音。

哈佛、耶鲁等上百所高校都留下过她讲课的身影。刚回到南开讲课时,她的课,教室里要加座,凳子椅子一直加到了讲台上。还有人靠墙边窗口站着,或坐在地上。数学家陈省身、吴大任夫妇也和学生挤在讲台下。

她在台湾教书时也是这种场面。后来,她带着诗词讲遍了半个地球。

她没有大学者高高在上的架子。她给幼儿园的孩子讲诗,也给学者、院士、工人和家庭主妇讲。92岁那年,她挑选了218首古诗词,给儿童作古诗读本,转年又为这些诗词录制了讲解和吟诵。

91岁时,她还在70平方米的住宅里给研究生上课。博士生、硕士生,加上来旁听的人,坐在塑料小矮凳上,每堂课有二三十人。后来,课程和讲座的视频被整理出来放到网上,她一下子成了讲诗词的“网红”。

90后网友评价“这位90岁的老太太讲课有趣”,认为她的书“不卖关子,娓娓道来,文学知识和历史典故很丰富,两口气便读完了三五百页”。

她被称作“穿裙子的‘士’”。她的生日,国内外研究诗词的学者聚在她身边开会,很多大人物都发来贺信。早些年,不喜热闹的她最多与几位好友一起吃个饭。有一年过生日,她负责切蛋糕,南开大学的两任校长母国光和滕维藻坐在旁边。陈省身一定要把给她的祝寿诗藏到生日当天,提前一天到的杨振宁也没得到“剧透”。

作家白先勇称“叶先生是引导我进入中国诗词殿堂的人”“她站在那里,就是一个贵族。”诗人席慕蓉形容,叶老师在讲台上像个发光体,是《九歌》中的湘水上的女神。

她要把“自己亲自体会到的古典诗歌里边美好、高洁的世界”告诉年轻人,她希望能把这扇门打开,让大家能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接到里面来。

感动人物事迹篇九

20xx年的夏天,被所有中国人所铭记的一个夏天,在这个夏天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苏炳添成功出圈,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取得了半决赛的第一名,成为第一名站在奥运会百米赛场上的黄种人,被中国人民骄傲的称为“苏神”,那为何苏炳添能被称为“苏神”呢?让我们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分析。

第一,苏炳添成功突破了黄种人的速度极限,曾经黄种人100米比赛得最佳成绩是9秒91,很多年以来,从未有一名黄种人打破过这个纪录,而苏炳添打破了这个纪录,跑出了9秒83的成绩,成为了100米赛场上黄种人的巅峰。他也是第一个站在奥运会100米比赛决赛上的黄种人,亚洲人,中国人,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单单凭借这一点,他就有资格被称为“苏神”,而他却不仅仅只是这一方面,他的速度仅仅是他“成神”之路的一部分。

第二,当苏炳添于站在奥运会百米赛场上的时候他已经32岁了,而百米田径运动员的黄金年龄是22-27岁,人的身体机能在成年后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降低,而32岁的苏炳添已经是一名老将了,他的身体机能已经与那些年轻的小将拉开了差距,但是他仍然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跑出了9秒83,他的年龄是他的一个很大的劣势,但是他却并没有把这当做劣势,较大的年龄反而成为他实力的积淀,最终一战封神。

第三,苏炳添的身高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劣势,他仅仅只有1米72,而田径界又一个不成文的规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田径运动员,身高要在1米80到1米85之间,百米田径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也在1米80以上,而苏炳添的身高距离平均水平还要差上不少,但是他的天赋异禀和不懈努力使得他并没有因为身高的问题而失败,反而成为他身上的闪光点,他曾经因为身高很不被看好,但是他用自己的成绩证明了他可以,他站在了亚洲的巅峰,也站在了世界百米飞人第八名的宝座上,成为了我们心中的“苏神”。相比于刘翔,苏炳添的封神之路无疑是更加励志的,身体素质和年龄上的劣势并没有影响到苏炳添,也使苏炳添的影响力上升到了一个比拟刘翔的高度。

综上所述,苏炳添之所以被称之为“苏神”,并不单单是因为打破了亚洲纪录,而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断努力的结果,希望未来,苏炳添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造新的辉煌。

感动人物事迹篇十

王绅森早年在工作中遇到生活困难的学生,都会自掏腰包,及时帮助。退休后仍然通过各种方式去资助困难学生。

2012年,他通过媒体得知常山女孩徐玲玲考上了大学,但由于生活拮据四处打工,便陆续资助了她18000余元。

为了帮助更多学生,王绅森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增加一些收入。自2012年起,他开始依靠回收废旧物品挣钱助学。每天晚上10时许,老人就推着三轮车出门,直到凌晨三四点钟回家。周边的饭店、旅馆、小超市都是老人废品回收的来源,一个晚上下来,他可以捡满两辆三轮车,每个月能挣到四五百元。多年来,几乎天天如此。被问及为何晚上才出去拾荒时,他说,白天捡废品的人多,很多人以此为生,我不去跟他们争,不能抢了人家生活的饭碗。

除了坚持助学,王老还以更多善行温暖、影响着周围的人们。在王绅森所住小区的单元门口,挂着50多把雨伞,全是他在废旧物品回收时捡出并修好的。如今,这些雨伞已成为小区的“共享雨伞”,解决了突降大雨时路人的燃眉之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感动人物事迹篇十一

1980年,歼8ⅱ飞机立项研制,其作战性能要求远超歼8飞机。顾诵芬任该型号总设计师,是航空工业第一位由国家任命的型号总设计师。他制订了两侧进气的气动布局方案,解决了二元超音速可调进气道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他作为型号总设计师,组织和领导军地多个部门、上百个单位高效协同工作,仅用四年就实现了飞机首飞。

歼8系列飞机共衍生16种型号和技术验证机,装备部队350余架,一直是我军20世纪的主战装备。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牵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航空工业体系,促进了冶金、化工、电子等工业的发展。顾诵芬被誉为新中国杰出的飞机设计大师、飞机气动力设计第一人。

大飞机是国之重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顾诵芬先后担任国家大飞机重大专项论证组副组长和大飞机方案论证委员会主任委员。20xx年,他牵头论证并提交了《关于把发展大型飞机列为国家标志性重大专项工程的建议》。他基于对军用、民用航空技术相通的规律性认识,提出“军民统筹、大客大运并举”的大飞机发展思路,并得到采纳。20xx年,国家批准设立大飞机重大科技专项。20xx年,运20列装部队。20xx年,c919成功首飞。

顾诵芬在航空事业耕耘70载,由于国防与航空工业的特殊性,直至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因国家、军方、航空工业系统、地方政府多次的奖励、表彰,顾诵芬的名字才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顾诵芬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带领的团队走出了一位科学院院士,三位工程院院士,两位型号总指挥。他主持编纂了70余部航空科技书籍,主编的《飞机总体设计》一书,已经成为我国航空院校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教材,主编的《现代武器装备知识丛书——空军武器装备卷》《大飞机出版工程》等多个系列、数十种航空专著与图书也都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

如今,年过九旬的顾诵芬仍不断思考着中国航空工业的未来。

感动人物事迹篇十二

航海家郭川。

抗癌女护士王威寻亲大姐吕顺芳。

维和士兵申亮亮。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

宁波守塔人一家五代守塔百年。

申亮亮,29岁,生前系中国驻马里共和国维和工兵分队战士。

20xx年6月1日,中国驻马里共和国维和部队遭遇恐怖袭击。一辆载有500多公斤炸药的汽车,驶入申亮亮所在维和部队的营区。当时,正负责营区2号岗哨警戒执勤任务的申亮亮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引导后方部队隐蔽。在汽车侧翻时,他本可以选择撤离现场,但他用生命中的最后37秒,换回了部队其他人员的平安。因为他的及时处置,500多公斤的炸药袭击,只一人牺牲。

这一人的牺牲把一位农村母亲的世界炸得粉碎。申亮亮的母亲杨秋花悲伤得无法站立,坐着轮椅到机场迎接儿子的遗体回国。追悼会上,哭成泪人的杨秋花在多人搀扶下走到儿子的灵柩前,摆上一支白花,用河南乡音大声而颤抖地说:“我的儿子,你为国争光了,我谢谢你!”

感动人物事迹篇十三

英雄王锋的故事,要从20xx年5月18日凌晨的一起火灾事故说起。

那天夜里,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二十多位熟睡的人不曾预见,危险正一步步逼近。凌晨1点多,因一楼电动车短路失火,继而引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最先发现火情,带着女儿第一时间跑了出去。

“失火了!”王锋一边大声呼喊,一边折回头冲进火海,救出了妻子和儿子。

“你打电话报警,招呼好孩子,我得去救人,楼里还有很多人。”王锋安顿好妻子潘品后,便转身第二次冲入火海。这一次,挽救了住在一楼东间的两名学生和一名托教老师的生命。

此时,楼内已火光冲天,还不时响起爆炸声。“里面还有人,我还要去救人。”说完这句话,他第三次冲入火海。

这一次,他挨门挨户敲门示警。邻居听到咚咚的敲门声,赶忙起床逃生。楼里二十多个人得救了,而原本是第一个逃出去的王锋,第三次从火海中出来时,已被烧成了“炭人”,全身乌黑,神志已经不清醒,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边跑边喊,奔走呼号。住处巷口五六十米的路上,留下了王锋带血的脚印。

整栋楼的邻居无一伤亡,但王锋全身的烧伤总面积达到98%,命悬一线。

虽经多方救治,但因严重感染,在顽强坚持了136天后,王锋于20xx年10月1日因多脏器衰竭不幸离世。

英雄王锋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对他英勇事迹的高度认可。

如今,王锋事迹已在全国发酵,关于他事迹的电影也感动了无数观众。

就像“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予王锋的颁奖词写的一样,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感动人物事迹篇十四

【颁奖词】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事迹】人物介绍:1968年出生,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xx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陈老师"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现年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频率很快的习惯。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麻烦事接踵而来: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动员,但是乡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辗转反侧,问题出哪儿了?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你是农民工吗?"他说刚开始"卧底"时,别人常直截了当地问他,因为他的书生气与干活手势,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假民工"。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陈家顺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视眼镜,厂方说他不像养猪人,他立马回应"别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干得下来!"。

"最受不了难闻的气味,开始两天连饭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适应。每天早上起来最辛苦的就是清洗猪舍,刚开始时要花3小时才清洗完,后来熟能生巧,只花1小时就能干完了。"一个月后,陈家顺在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后辞职,推荐了几位乡亲来这里务工。

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辛苦了,他却认个死理:"别总觉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实他们讲究的就是实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指望大伙儿相信你?我们当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

陈家顺爱给自己找麻烦,很多农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机号,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随着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不断增多,现在陈家顺"卧底"越来越难了,但他说,只要心里装着农民工朋友,即便换个方式,也可以为他们做事。

感动人物事迹篇十五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生于安徽省合肥县(后来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国护照上误写成了1922年9月22日)。4岁时,母亲开始教杨振宁认字,一年多的时间杨振宁学了3000个字。1928年,杨振宁父亲自美国归来。同年随父赴厦门大学,进小学二年级。

1929年,其父应聘清华大学,举家赴北平,居于清华园西院十一号;入读教员子弟学校成志小学三年级。

1933年,小学毕业,入读城内绒线胡同天主教圣公会崇德中学。

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北平不稳,随母携弟妹返回合肥。

1938年,受日本侵华战争影响,全家逃难,经广州、香港、越南河内辗转抵昆明,杨振宁入读昆华中学高中二年级。同年秋天,以高二学历参加统一招生考试,被西南联大录取,先遵父命报化学系,后改物理系。

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本科论文导师为北京大学吴大猷教授,后考入该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读研究生,师从王竹溪教授。与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宁、金启华和顾震潮,黄昆和张守廉也偶尔来住几天。

1944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硕士论文导师是王竹溪教授。

1945年,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

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导师是爱德华·泰勒教授。

1949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同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

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

1956年,和李政道共同发表论文,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为自傲,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由他代表致辞:“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后,鼓励在中国台湾的岳母曹秀清设法取道美国转往中国大陆。在他的安排下,曹秀清从美国飞往日内瓦,由中国外交部的同志亲自接机,安排休息数日后,转机飞往北京定居。

1958年,当选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感动人物事迹篇十六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感动人物事迹篇十七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事迹】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xx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感动人物事迹篇十八

阿里木叔叔是一个很普通的维吾尔族人。日于1971年,库尔勒市,和静县的房子内,有一个充满爱心和善良,他来到这个世界。他曾是一名军人,并因此成为气质和素质;他有破产,直到供销合作社的工作,因此了解其中的一小部分的工作秩序,他离开新疆走南闯北,他们依靠的商业他唯一会的烤羊肉串生活......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叔叔,成立于20xx年毕节学院阿里木助学金。烤羊肉串的慈善家说,“帮助他人”的道德楷模,贵州省第二届会议。他一直稳步辛辛苦苦卖烤羊肉的钱全部捐赠给贫困学生,你需要一个地方捐。他穿着便宜的衣服,折扣鞋,吃水果,一顿简单的饭菜要坏的。

如果我们赚钱,多买车买房买你的梦想的东西少买衣服,买鞋子,买食物,或出去吃一顿饭慰劳慰劳自己。但大叔阿里木比我们少挣钱,因为他没有完成学业,他赚钱比我们挣更多的销售毛利人的羊肉串3毛一串的前,他不得不花时间去烤羊肉串。想到这些,你不能帮助,但我努力学习。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阿里木叔叔是其他人的帮助下,开始帮助别人,因为他觉得感动,乐意为您提供帮助,但也很欣赏的帮助多么甜蜜的味道的人,像蜂蜜,“吃”心脏上的甜头,这也让我懂得了乐于助人的有多好,懂得感恩。

有一种说法:“五种颜色失明;五声音阶耳聋;酷口味使人口骑狩猎,非常的心狂。“,但阿里木叔叔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还坚持8年捐资助学,因为他的心,他的简单,以专注于自己的爱富贵荣华美食丝绸服装虚名信誉都是浮云,我们都还小,只要它不教复杂,也必须像阿里木叔叔简单。因此,期待着我们每个人的心脏可以像阿里木叔叔简单的简单的心不容易。

阿里木叔叔给我说实话无尽的,我也遇到了很多他做的事,总是提醒我们:不要是好的,不以恶小而为之的行为;比财富在花丛中,花的钱是物有所值,我希望我们可以做的,让家更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要力贡献自己的努力,奉献,,当然不会!肯定不会在一般的非平凡。

阿里木,谁是叔叔的一个很普通的维吾尔族人。日于1971年,库尔勒市,和静县的房子内,有一个充满爱心和善良,他来到这个世界。他曾是一名军人,并因此成为气质和素质;他有破产,直到供销合作社的工作,因此了解其中的一小部分的工作秩序,他离开新疆走南闯北,他们依靠的商业他唯一会的烤羊肉串生活......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叔叔,成立于20xx年毕节学院阿里木助学金。烤羊肉串的慈善家说,“帮助他人”的道德楷模,贵州省第二届会议。他一直稳步辛辛苦苦卖烤羊肉的钱全部捐赠给贫困学生,你需要一个地方捐。他穿着便宜的衣服,折扣鞋,吃水果,一顿简单的饭菜要坏的。

如果我们赚钱,多买车买房买你的梦想的东西少买衣服,买鞋子,买食物,或出去吃一顿饭慰劳慰劳自己。但大叔阿里木比我们少挣钱,因为他没有完成学业,他赚钱比我们挣更多的销售毛利人的羊肉串3毛一串的前,他不得不花时间去烤羊肉串。想到这些,你不能帮助,但我努力学习。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阿里木叔叔是其他人的帮助下,开始帮助别人,因为他觉得感动,乐意为您提供帮助,但也很欣赏的帮助多么甜蜜的味道的人,像蜂蜜,“吃”心脏上的甜头,这也让我懂得了乐于助人的有多好,懂得感恩。

有一种说法:“五种颜色失明;五声音阶耳聋;酷口味使人口骑狩猎,非常的心狂。“但阿里木叔叔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还坚持8年捐资助学,因为他的心,他的简单,以专注于自己的爱富贵荣华美食丝绸服装虚名信誉都是浮云,我们都还小,只要它不教复杂,也必须像阿里木叔叔简单。因此,期待着我们每个人的心脏可以像阿里木叔叔简单的简单的心不容易。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1955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