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子声音教案(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7:22:03
罐子声音教案(通用18篇)
时间:2023-12-02 07:22:03     小编:文轩

教案可以提供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重点,为教学实施提供准确的指导。编写教案时,教师可以参考相关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具体的教案可以参考以下范文,希望能为大家的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罐子声音教案篇一

1、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2、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指导语:

1、声音是一种信息,动作、图像也是一种信息,把两者的共同点,联结在一起,可以提高宝宝的声音辨别能力及提升听觉能力。

2、本组游戏适合1个家庭中完成,通过游戏,可以增加亲子之间的沟通,培养孩子对音乐和乐器的兴趣,让妈妈更了解孩子的发展。

3、本组游戏适合3-4岁的幼儿。

游戏一:循声找图编者:祝琳游戏功能:

提高孩子的声音辨别能力及听觉能力。

录音带、录音机、图片。

首先妈妈用录音机录取物件发出的声音。例如:交通工具的行车声、按门铃的铃声、下大雨的水滴声等;按每一种声音准备一张图片,让宝宝面听着声音,一面依据声音找出相关的图片。

提示: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增加一些音乐乐器的图片和声音,从而增加孩子对音乐的敏感度。

游戏二:乐器演奏会编者:祝琳游戏功能:

1、模仿弹奏乐器的动作,增加对乐器表演的兴趣。

2、提高孩子的听辨能力。

游戏材料:音乐cd、cd播放器。

妈妈挑选一些钢琴、小提琴、小喇叭等乐器的独奏曲,每次让宝宝听一种乐器;一面播放音乐给宝宝听,一面告诉他那是什么乐器的声音,然后叫宝宝模仿一下该乐器的弹奏动作。

提示:在游戏开始前,要确保环境安静,没有任何杂音,保证宝宝可以集中精神,请醒地听到单一的音乐声,学习把专注力凝聚。如发现宝宝对做该游戏很感兴趣,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每次听两种乐器的演奏。

第二组游戏:(3-4岁)指导语:

1、游戏是培养宝宝乐感不可多得的好方法,寓教于乐中,宝宝和音符玩得不亦乐乎。这些游戏非常适合父母在家里和宝贝一起娱乐,益智的同时,也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

2、此组游戏适合3-4岁的孩子玩。

游戏一:随音乐绘画编者:祝琳游戏功能:

让宝宝可以全身心地感受音乐及节奏,并知道可以跟音乐一起做游戏。

游戏材料:适合小朋友的歌曲、画板、画纸、多色的颜料。

妈妈把大张画纸放在地板上并播放音乐,在宝宝的小脚上涂上颜料;开始的时候,妈妈可以拉着宝宝的小手,让宝宝根据音乐的快慢在纸上跳舞;然后再添加更多色彩的颜料,让宝宝继续根据音乐的节奏在纸上用小脚绘画。

游戏二:音乐按摩师编者:祝琳游戏功能: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快慢变化。

游戏材料:节奏鲜明的音乐游戏过程:

在游戏开始前,家长先播放宝宝爱听的音乐10分钟;妈妈把宝宝放在大床或地板上,根据音乐的节奏对宝宝进行从头到脚的按摩游戏;妈妈在按摩时要注意节奏,每一个身体位置可以停留15秒钟;可调整速度,让宝宝感受音乐节奏的快和慢。

游戏三:风之乐章编者:祝琳游戏功能:感受音乐的节奏。

游戏材料:节奏稍快的音乐、纱巾。

妈妈跟宝宝坐在地板上并播放音乐;妈妈手拿着纱巾根据音乐的节奏来挥动;妈妈鼓励宝宝用手去拿纱巾,也可以把纱巾放在宝宝的头上让宝宝把纱巾掀起来。

游戏四:敲鼓高手编者:祝琳游戏功能:

让宝宝感受音乐并开始认识音乐的节奏,直到可以跟音乐一起做游戏。

游戏材料:奶粉罐,小凳子、小盘子(塑料)、小瓶子(放了豆子、米)、小棒子。

1、妈妈准备好各种用具并放置在宝宝可以碰到的地方,妈妈先带领宝宝敲击一种"小乐器"(游戏用具)。

2、妈妈开始有节奏地带领宝宝模仿敲打。

3、妈妈可以播放一些节奏简单的音乐加以辅助,让宝宝继续敲打,以增加宝宝对音乐的感受力。

在这节音乐活动中,开始时,我以情境表演自然而然的引出生活中的声音,进而开始重点活动探索我们身体所发出的声音,在接下来的巩固活动中我通过游戏来贯穿其中,因为小班孩子注意力还不太集中,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因此,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贯穿活动,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这一音乐活动。《好听的声音》这个活动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充分突出以幼儿为主体,努力把握“玩中学”的`度,注重多观察、少干预,让他们在游戏、体验、操作中获取新知,充分表现自己,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本次活动共有以下三个目标:

1、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2、发现身体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大胆进行尝试表现为音乐伴奏。

罐子声音教案篇二

1 能辨别不同的声音,对声音有浓厚兴趣。

2 能根据不同的声音进行联想、想象、用语言大胆表达。

3 懂得在不同的环境中调节控制自己的声音。

4 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 投影仪、电视、录音机、声音磁带、空白磁带。

2 字卡(笑、哭、车)若干

(一)感知声音:

1 播放录音:清晨鸟叫、风、雨、雷电等声音。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还听过什么声音?

小结:自然界、物体和人本身都会发出声音。

2 制造声音提问:谁能让屋里充满声音?

引导小朋友四散,拍打市内的各种物体或自身,使之发出声音。教师将声音录下来。

(二)辨别声音记忆排序

1 请小朋友听一组声音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哭、小、火车声)

2 请小朋友拿出字卡,听清三种声音的顺序,用字卡排出顺序。

例:(1)笑—哭—车 (2)哭—笑—车 (3)车—笑—哭 (4)哭—车—笑

渐次缩短每种声音的时段,加快速度。要求幼儿听完再排序。

(三)听声音联想:

1 播放笑、哭、火车三种声音。

提问:听到这三种声音,你想到了什么?你笑过吗?为什么笑呢?

依次启发幼儿联想自己有关哭和车有关的经验。

(四)听声音想象:

1 播放许多小动物的声音(牛、羊、狗、猫等)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声音(幼儿回答的同时教师出示投影图片)

猜猜它为什么叫吗?说出它的心理话?

(如:小羊咩咩……我独自好饿呀,哎,前面有青草,太好了!)

2 播放小牛、小羊交替的叫声。

提问:它们在说什么?

(五)听声音创编

1 播放三种声音(配乐鸟叫、羊、虎)

声音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十分熟悉的,在桌面游戏时,孩子们总爱用不同的玩具敲击,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对声音是怎样来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个活动设计合理,环环相扣,重难点把握得当,幼儿在自主的探索中、在轻松游戏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参与的积极性高。

罐子声音教案篇三

科学知识。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科学探究。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学科德育。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教学难点。

一、引入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第一栏。

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四、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六、板书设计。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课堂检测设计简答。

1、声音的三要素分别是:

2、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

3、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他们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答案音调、响度和音色。2声音响度大。声音音调高。男的是低音,女的是高音,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以知道,女的音调高,男的音调低。而女的是伴唱,男的是主唱,我们知道,主唱声音要比伴唱大,所以,响度是男的大,女的小。

罐子声音教案篇四

1、感受用常见物品制造声音的乐趣。

2、发现通过碰撞、敲击、摇动物品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3、敢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在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

4、学习使用"摇"、"敲"、"碰"等动词。

故事《熊宝宝的宝盒》,勺子、木珠、塑料盒、瓶子、豆子、积木若干。

1、教师讲述故事《熊宝宝的宝盒》,引发幼儿好奇与探索的愿望。

2、提问:"你们喜欢熊宝宝的宝盒吗?为什么";"熊宝宝的宝盒都有什么?为什么会发出声音?";"你们想不想也有这样一个宝盒呢?"。

1、观察材料,提问幼儿材料的名称。

"老师也有宝盒,看看一看里面都有什么东西?"。

2、引导幼儿探究"用他们怎样制造出好听的声音?"。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用两件物品怎样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的?""试一试其他东西看看能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1、教师请小朋友演示他们的发现。

"你们真能干,制造出了那么多好听的声音,哪个小朋友给大家表现一下,你是怎样制造出好听的'声音的?"。

2、引导幼儿归纳:用敲一敲、摇一摇的方法,可以制造出好听的声音。听的声音一二一。

罐子声音教案篇五

1.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

2.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3.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各种瓶子(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纸盒子(大小)、不同类型的纸(挂历纸、报纸、硬纸壳)、塑料带(薄、厚)、豆豆、米粒、纸片。

一、声音的秘密

1.出示:瓶子、豆子。

2.听听瓶子有没有声音?再听听豆子有没有声音?

3.想办法使他们发出声音?

二、声音的产生

第一次尝试操作验证:

1.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2.怎样制造声音。(空瓶子、罐子、盒子、豆豆、米粒、纸片)

三、声音的不同

出示:不同材料的瓶子(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纸盒子(大小)、不同类型的纸(挂历纸、报纸、硬纸壳)、塑料带(薄、厚)让幼儿听辨。(这个声音像什么?并出示给幼儿看)

辨析探究声音的特点:

1.撕纸(有的声音长,有的声音短)

2.塑料带、瓶、豆、盒子、米粒、纸片(有的声音是“砰砰的”“扑扑的”;有的说这声音“沙沙沙”“叮当叮当”象下雨,象打雷)

孩子们通过“动脑想、动手做、用眼看、用耳听”了解到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兴趣和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同时也教会了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整节活动孩子的兴趣很浓,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与快乐。

活动中没能关注每个孩子,以至使孩子注意不集中。

罐子声音教案篇六

1、能运用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重点:能运用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难点:让纸发出不同声音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拿出一颗木珠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2、谁能将这两个没有声音的东西变得有声音。请1个幼儿试试。

3、原来声音是可以制造出来的!那请你们动动脑筋,运用老师准备的这些材料发出声音来。

1、教师介绍材料,鼓励幼儿去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来。

2、幼儿进行分组探索,教师进行简要指导。如:让和“瓶瓶罐罐”、“各种纸”和“各种杯子”发出不同的声音。

3、说说自己的发现。

你是用哪些材料宝宝制造出声音的?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并进行操作演示。

1、请幼儿对每一种材料都试一下,重点引导幼儿让“各种纸宝宝”发出不同的声音。

2、请幼儿说说自己让“各种纸宝宝”发出不同声音的方法,并进行操作演示。

请幼儿猜一猜,不同水位的水杯发出来的声音是否一样?再听一听,辨别出不同的声音来。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愿望,然后到教室里的操作区里再实验。

罐子声音教案篇七

1.学唱歌曲《咿呀咿呀》,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欢乐情绪。

2.歌曲猫、狗、鸭的音响,学习这三种动物的真实叫声。对周围环境中动物的.叫声感兴趣。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1.《小朋友的书.我探索我快乐》磁带及录音机。

2.自备猫、狗、鸭三种动物真实叫声的录音。

一、学习歌曲《声音回旋曲》。

1.引题导入。

师:我们小朋友高兴时,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这里有一首高兴时让我们小朋友唱的歌曲。

2.教师范唱。

提问:听到了这首歌曲中有什么歌词?(把快乐声音发出来,咿呀咿呀哟)这两句歌词有没有重复。

3.教师范唱。

4.幼儿学习在弱起拍歌曲中合重拍的拍手方式。

5.幼儿学唱歌曲。

二、学习动物的叫声。

2.放小动物叫的录音,请幼儿模仿小动物叫声。

学猫的叫声。教师放猫叫的录音,请幼儿根据录音学猫叫。

学狗的叫声。(过程与学猫叫相同)。

学鸭的叫声。(过程与学猫、狗叫相同)。

罐子声音教案篇八

1.对设有悬念的故事感兴趣,愿意发现线索,寻找答案。

2.能理解故事情节,根据故事主题找到重要细节。

3.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能对设有悬念的故事感兴趣,愿意发现线索,寻找答案。

能理解故事情节,根据故事主题找到重要细节。

大书一本。

一、导入活动

1.让幼儿听一些声音,进行猜测。

2.翻开第二页和第四页请幼儿观察卡卡的梦境,猜想梦到的东西会发出什么声音。

3.观察封面,出示标题,引出声音这个主题。

二、图画初步建构

缓慢地翻阅一遍大书,翻看过程中不进行提问和讨论,请幼儿一边看一边想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翻看之后自由讲述。

三、图画再次建构

2.第二页:观察卡卡梦到了什么?

3.第三页:观察卡卡从梦中醒来的表情以及妈妈的动作,猜测妈妈会说什么?

4.第四页:观察全家人在做什么?

5.第五页:观察卡卡晚上又听到了什么?

6.第六页:观察卡卡的姿势和表情,猜测他的想法。、

7.第七页:观察卡卡的表情,猜测卡卡想说什么?

8.第八页:观察卡卡和小鱼,猜测大书了什么事情?卡卡的心情如何?

9.第九页:观察卡卡的表情,分析卡卡不玩火车的原因,观察爸爸妈妈的表情。

10.第十页:猜测卡卡不敢回房睡觉的原因,想象卡卡会对爸爸妈妈说什么?

11.第十一页:观察卡卡和爸爸在做什么?

四、图文共同建构

1.第三次翻看大书,关注一些画面细节,如人物表情和动作。

2.每页观察之后都阅读下面的文字,以便幼儿了解故事发展,但不要求幼儿跟读。

整节课下来,幼儿的兴趣始终很高,他们被这个故事内容所吸引,能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一步一步去寻找答案,这样我的目标就基本达到了。但是在幼儿观察的时候有些幼儿观察得不够仔细,会扯得很远,我有时很难把幼儿的思绪拉回来。

罐子声音教案篇九

1、学会看谱合奏,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2、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元素,感受生活中的音乐。

1、创设厨房场景;事先拍摄录像:教师打击乐(两段);

2、厨房用具实物挂在kt板后;

3、录音机、伴奏音乐磁带、节奏图形卡。

1、逐一认识厨房用品。

我们到厨房去看看,厨房里有些什么?它们有什么用呢?

2、观看录像,欣赏厨房交响曲。

(1)欣赏录像

看录像里的这些厨房用品有什么用呢?

这些好听的音乐是用哪些东西演奏的呢?

(2)教师按幼儿说的出示实物。

3、教师小结。

原来这些厨房用品还能敲出这么好听的音乐。

1、教师录音:幼儿自由选择用具敲击。

3、对比听:老师为什么敲得好听呢?

4、教师小结。

演奏时要一起整齐地开始和结束,还要有节奏地敲,不能敲得很响。

1、介绍节奏谱,幼儿拍击节奏。

这是什么节奏?

2、学习轮流演奏。

出示图片节奏谱——这是谁敲的节奏?

3、听音乐看节奏谱学习合奏。

现在我们能听着音乐看着指挥合起来试试吗?

1、老师表演:锅碗瓢盆交响曲。

老师还用哪些厨房用品演奏?是怎么演奏的?

2、教师小结。

下次我们可以试试用这些厨房用具来演奏更好听的音乐。

在活动的开始,我们设置了“神秘的大箱子”这一教具,让孩子们来听音猜物,孩子们都争着回答,当我取出敲击的物体时,孩子们发现是盘子、勺子这些厨房用具,很是惊讶!原来,厨房里藏着这么有意思的声音。此时,我及时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让他们自由选择厨房用具来敲击,探索不同的声音。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在试教过程中也是修改最多的地方,原来我的设计是要让孩子自己总结出“清脆”和“低沉”,但试教后觉得效果不是太好,可能是源于幼儿词语的匮乏。现在活动中则改成由我直接给予幼儿答案,遗憾的是,活动过程中,幼儿对这两个词语还是感觉陌生。活动结束后,张老师提议;如果能让孩子们站起来说一说自己手中的用具声音是“清脆”还是“低沉”就更好了,可以加深幼儿对于形容词“清脆、低沉”的印象。节奏问好的环节其实是帮助幼儿复习接下来乐曲的节奏型。第一次试教后,老教师们提出了很多意见,比如:教师的节奏要抓准,语句要有完整性。再次试教时,我在这些方面就做了改动,比如“小朋友呀上午好”的最后一拍是否用延长音,欢迎客人老师的语句怎么说才能既完整又符合节奏型等等。接下来,我们运用手中的厨房用具来为乐曲《加油干》配器演奏,让幼儿自己来选择什么语句用什么音色,孩子们比较感兴趣,也基本能选出最和谐的演奏方法。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把厨房用具送还到厨房里,从而结束了整个活动。

我们课题组选择节奏乐活动为切入点来做为幼儿秩序感的养成研究,那么,在节奏乐活动中,幼儿取放厨房用具、相互间的合作演奏、互相协调交换乐器、看着指挥演奏乐曲等等,就充分体现了幼儿的秩序感的养成。当然,由于自身的问题,活动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师的话语较多,对于幼儿的回答不能灵活地应对,指挥的动作不太规范等等。今后,还要在大家的帮助和指导下,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罐子声音教案篇十

1、充分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感知振动产生声音的现象,了解声波与声音的关系。

2、在师幼互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思维、实验的习惯。

(一)情境游戏“跳舞的小人”。

1、观察小人跳舞。

瞧,舞台上小人跳得多欢快啊!为什么有了声音小人就会跳舞了?是什么原因呢?

2、教师演示:听到声音就看见了振动。(这里的“声音”和“振动”用记录的实物图表示。)

(二)情境游戏“跳动地米粒”。

1、老师这里有些小米粒,试一试,看小米粒能不能跳起来?个别幼儿敲击小鼓,观察小米粒随着声音而振动。

2、提问:为什么小米粒跳动起来了?

3、引导幼儿小结:啊,有了声音小米粒就会跳动。原来是声音使小鼓面产生了振动。我们不仅听到了小鼓的声音,还看到了它的振动。请幼儿操作白板,表示听到了声音就看到了振动。

4、引发进一步思考:难道使物体振动就能让它发出声音,是不是这样呢?

(三)体验咽喉发声时的振动。(摸一摸自己的咽喉,感受振动)

1、师生共同触摸咽喉,体验咽喉振动后发出了声音的现象。

2、引导幼儿小结:有振动就有了声音。

3、幼儿操作白板,用图片表达“有振动就听到了声音”。

(一)观察桌面材料,了解操作内容。

1、师:桌上有什么?(皮筋小琴、拉绳玩具、钢尺)

请你让他们发出声音,看看发出声音后能不能看到振动的现象发生?(在记录纸上用符号记录“看到振动后就听到了声音”)

2、结合记录纸,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结果。(你用什么方法使xx发出声音的?有没有看到它振动?)

3、教师演示拉绳玩具,进一步验证,形成正确认识:振动产生声音。

(一)敲击小鼓,发现声波的出现。

1、教师敲鼓(一声大一声小),观察声波的不同。(后面的演示,幼儿可以尝试用声波的方式记录声音。)

2、引发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学说“波纹“)他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引导幼儿小结:振动的波纹与声音就像是一对好朋友一样,形影不离。

(二)发声游戏,感知声音与声波的关系。

师幼合作表演唱,感知声波长声音大,声波短声音小,声波密集声音节奏快,声波疏松声音节奏慢。

(三)匹配声波,形成新的认识。

1、欣赏一段乐句重复的音乐。

2、分析:几句音乐是一样的吗?音乐一样,声波一样吗?

3、验证操作:将乐句相同的声波进行重叠比对,发现——声波相同音乐就一样。

(二)出示镜子,探索让镜子晃动制造闪烁的灯光。

师生自选方式(歌唱、使用操作材料伴奏)与跳舞的小人一起表演。

罐子声音教案篇十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对象。刚巧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在无锡公开了一个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此活动特别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就根据我们班幼儿的特点将应老师的这节课略有改变。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2、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3、让幼儿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快乐。

装有大枣、大豆、大米的罐子若干、《幸福拍手歌》、标记牌、黑板、桌子三张、椅子分三组摆好。

1、老师出示一个空易拉罐,摇一摇,问:“有声音吗?”“怎么会没声音呢?”

“是这样吗?”(老师打开易拉罐让幼儿见证)

2、老师给罐子里放进一个大枣,摇一摇:“现在呢?”“为什么?”(有声音所以有东西)

1、你想要一个有声音的罐子吗?(看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一个宝宝只拿一个。可是管子的口是封住的,不可以打开看哦。)

2、师:哇!罐子的声音正好听,来听听你们的罐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幼儿1:一样的。幼儿2:不一样的。)师:哦!有一样的有不一样的。孩子们让我们的罐子休息一会儿吧,让它一直发声音会很累的。

3、师:哇,这个宝宝把他的罐子保护的最好,请拿着你喜欢的罐子到我跟前来,你的罐子会发出什么声音呢?来摇一摇让其他小朋友听一听。宝宝瑶瑶你的罐子,听一听你的罐子发出的声音和他的一样吗?一样的拿着你的罐子和他站到一起啊。再来听听这几个罐子发出的声音真的一样吗?(要求幼儿一个一个的摇) 哇!他们几个真实好朋友,好朋友的罐子放在一起,好朋友也要坐到一起。老师也有一个罐子,(一边摇一边问)谁的罐子和老师的是好朋友?是好朋友的赶快站到我跟前。我们听听它们几个真是好朋友吗?(要求幼儿一个一个的摇)它们几个真是好朋友,把罐子放在一起,你们几个也坐到一起。我们再来听听剩下的他们几个是好朋友吗?(如果有错的,请问它的朋友在哪里?)

4、让幼儿了解每个罐子中的材料。

请你猜猜哪个罐子里是核枣宝宝? (米、豆)感知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声音。

《红绿灯》游戏:

1、幼儿了解游戏规则:看标记牌,轮流摇自己的罐子。

2、教师清唱《幸福拍手歌》,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标记牌依次摇罐子演奏。

3、听音乐看标记牌摇罐子演奏。

今天我还请来了一个乐队,乐队的声音很好听,也很快。要求小朋友眼睛要亮。耳朵也要亮。全体起立准备演出。

在我选定本节活动为我要参加县优质课时,就对本节课进行了再三的斟酌和琢磨。根据我班幼儿的特点将应彩云老师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过程加以改变,使我在教学活动中得心应手。在活动当中因为我班孩子好动活泼迎来了听课老师的阵阵笑声。这也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孩子从小表现自己是他们的天性,我很好地抓住了孩子的这一特点,所以在整个实施的过程当中都非常听从我的一举一动,让每一个环节能够顺利的度过。然而,一节课总有一些不太理想的地方,这节课唯有美中不足的是我的五音不全,在玩红绿灯游戏时选用了《幸福拍手歌》,让幼儿跟着歌词做游戏可我在唱时有时音高有时音底把握不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取长补短,克服自己的短处发扬自己的长处。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做的更好!

罐子声音教案篇十二

安小静。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物体能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

3、声音有方向、远近、大小、高低的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观察并简单地区分各种不同的声音。

2、能对各种声音按自然声和人为声进行分类。

3、能区分和鉴别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

4、能建立声音和物体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能积极提出问题、想法和建议,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

2、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各样的声音及声音的变化”等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培养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物体能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

3、声音有方向、远近、大小、高低的不同,并能予以区分、鉴别。

(二)教学难点。

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能建立声音和物体之间的联系。

2、能区分和鉴别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教学准备:

(一)学具。

每组一份:小铃铛、橡皮筋、塑料杯、钢尺、装满水的水槽、吸管、小棒、笔套、塑料哨子、记录表。

(二)教具。

发声罐、各种声音的课件、口琴、装有不同量红水的玻璃杯。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

1、做“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2、导入课题,板书。

2、平时还听到过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

3、仔细听周围物体发出的声音。

4、给声音分类。

三、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

(一)学生明确研究内容。

(二)研究问题一:固体能不能发出声音?

1、认识实验器材。

2、学生实验,教师适时指导。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我们能说有些固体能发出声音,而且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研究问题二:液体能不能发出声音?

1、小组实验,汇报。

2、得出结论:液体能发出声音,而且同一水槽的水,运用不同的方法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四)研究问题三:气体能不能发出声音?

(五)小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出声音。全班齐读。

四、分辨声音的变化。

1、做游戏辨别声音的方向、远近、大小。

2、辨别声音的高低。

问:声音除了方向、远近、大小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演示:用7个装有不同量红墨水的玻璃杯,敲出美妙的乐音。

3、课外延伸,激发兴趣。

五、课堂总结。

1、通过本堂课的研究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题目,学生解决。

3、延伸:下课回去后,你准备做什么?准备怎么做?

罐子声音教案篇十三

1、主动借助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1、各种盒类、塑料袋、塑料瓶、易拉罐、酸奶瓶、纸等各种废旧材料。

2、伴奏音乐。

听音乐《幸福拍手歌》律动进入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特殊的玩具宝宝,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啊?它们能制造出不同的声音?而且每个玩具制造出的声音都不一样呢,小朋友想不想去试一试?”

二、幼儿自由探索,选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

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

1、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制造声音的,使物品发出声音的?

2、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肯动脑筋,通过敲敲、打打、揉揉、碰碰制造出了不同的声音! 四、分组配乐展示。 。

刚才小朋友手中的玩具宝宝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了,那咱们把它们当成小乐器,用它们来为歌曲伴奏吧,分组开始。

五、身体发出声音。

用各种物品可以制造出声音,咱们的身体也可以制造出声音,试一试,好咱们一块来!随《幸福拍手歌》律动走出活动室。

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中可以发出的声音。

罐子声音教案篇十四

活动要求:

1、辨别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

2、在听听玩玩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活动准备:

核桃、红豆、米、录音机、《快乐歌》音乐、标记牌。

活动过程:

一、听听摇摇。

1、找找;那些罐子是有声音的。

2、罐子为什么会有声音?

二、听听猜猜。

1、有的罐子里放了核桃、红豆、米。

听听,你罐子里的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为自己的罐子找相同声音的朋友:

a、一孩子上来摇,相同的声音和它在一起。

b、老师摇,和老师相同的声音,在一起。

c、剩下的听听,是一样的声音吗?

三、听听玩玩。

1、看比标记牌,轮流摇自己的罐子。

2、有节奏地摇。

3、听清唱《快乐歌》摇。

4、听音乐摇。

四、延伸:听听想想,罐子里有核桃,怎么没有声音呢?

罐子声音教案篇十五

幼儿园的小朋友,特别是幼儿时期,对于声音格外的好奇和感兴趣。大班的幼儿是对各种声音充分认识和了解的最好时机,可以增长小朋友的知识并且能激发小朋友们对于美妙声音的喜爱。

1、了解并知道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能通过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的事情。

2、初步了解和懂得声音的来源是某些物体发生了振动。

3、发展注意力和听辨声音的能力。

1、课件:有各种声音的录音。

2、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小铃、小鼓鼓、木鱼等玩具。

一、听声音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课件:声音

1、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1)笑声

(2)哭声

(3)打呼噜声

请小朋友睁开眼睛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让幼儿说一说听到的声音,引起幼儿听辨的兴趣。

3、你们还想听其他的声音吗?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

(1)吃东西的声音

(2)打喷嚏

(3)钟表的秒针

回答老师,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自由发言)

二、认识声音

1、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敲鼓

(通过实验让幼儿理解物体的震动)

让幼儿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师用鼓槌敲几下,让幼儿通过耳听、手模、眼看、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2)小朋友用什么能听到声音?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3)你们知道耳朵除了能听声音,还有什么作用吗?

告诉幼儿,我们的耳朵还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们一定要保护耳朵!

三、幼儿操作,感知震动产生声音

1、请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的这些小铃、小鼓、木鱼等玩具。

提醒幼儿边敲边观察,注意听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幼儿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小结: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我们用耳朵来听各种声音。

2、讨论什么样的声音好听。

(1)播放音乐

(2)播放噪音

让幼儿感知乐音和噪音,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相互说一说各种声音,好听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

四、游戏环节:听一听

1、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另一名闭上眼睛倾听,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知道了什么事情。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如:敲门有人来了,打呼噜有人在睡觉等。

罐子声音教案篇十六

经过两节对学生《声音》的教学发现,很多学生似乎对声音很熟悉,但真正意义的让他们讲讲什么是声音?却又无法言语,一是在于年龄小不会表达,二是没有系统的认知。本节课是通过不同发声物体来证明声音是有高、低、强、弱变化的。

振幅的含义对现阶段学生理解是有困难。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方法来证明和记录声音变化,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音量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感受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2、通过观察、发现声音强弱是由振动幅度决定,声音高低是有物体振动频率决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3)学生操作实验,观察、记录(4)交流、汇报实验结果(5)整理、板书。

(6)用“鼓”、“音叉”验证。是这样的吗?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展开新课。

学生鼓掌。

将学习的主体还给学生。

认真听注意事项。

培养合作意识。

三、总结。

音量的单位分贝。

操作实验。

避免以点概面,失去科学的意义。

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

填写实验记录表一(相同的实验步骤)。

音高的单位赫兹。

课外拓展:听听长短、粗细不同的物。

填写实验记录表二。

课后学生自己实验完成感受引起声音的变化因素不是唯一的。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音量。

振动幅度越大。

越强。

越小。

越弱。

音高。

振动频率越快。

越高。

越慢。

越低。

罐子声音教案篇十七

一个音乐活动如何吸引孩子,如何体现孩子的参与性和创造性,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设计这一音乐活动,意在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感受不同的声音效果。活动以故事为线索,循序渐进地开展,发展幼儿对声音的感受力与想像力。

1.尝试用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声音,促进幼儿对图形记谱形式的基本理解。

2.通过对动作的体验,帮助孩子了解不同的声音效果。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1.乐器:大鼓、手鼓、响板、木琴;手偶:灰老鼠、蓝老鼠、小猫、大狗熊、马。

2.画有一些蓝色脚印的图形记谱,制作图形谱的材料:大圆点、小圆点、折线、波浪线。

3.音乐:《哈巴涅拉舞曲》《快快告诉你》

(一)播放歌曲《快点告诉你》,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1.播放歌曲《快点告诉你》,幼儿随音乐入场“小朋友们,咱们去动画城吧!”

教师:动画城节目要开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2.故事导人:

(带手偶)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有一只灰老鼠住在桥底,一天,它在桥下等它的客人。等着等着,突然它听到桥上有“咚咚、咚咚”的声音(双手有节奏地拍膝盖i××l××l,模仿大狗熊走路的声音),“哦,原来是一个大狗熊从桥上经过,他不是我的客人。”过了一会儿,灰老鼠听到一个很轻的声音(双手在地板上轻轻拍打,模仿小猫的脚步声),“噢,是一只猫,它可不是我的朋友。”又等了一会儿,灰老鼠听见“滴答、滴答”的声音(搓手模仿马跑的声音),“这只马也不是来看我的。”灰老鼠继续等,这时候它听到了“吱吱、吱吱”的声音(用指尖在地板上轻轻地敲,模仿老鼠的脚步声),“嗯,我的朋友来了。”(教师出示另一只蓝老鼠手偶。)

(二)感受声音与动作的关系。

师:故事里有谁?谁第一个过桥?谁走路轻?谁又过桥了?谁是灰老鼠的朋友?请幼儿用手、脚和声音表现。

教师再讲一遍故事: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故事,同时请小朋友分别扮演大狗熊、小猫、马、小老鼠,用手、脚和声音模仿他们从桥上经过的情形,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故事情节。

(三)续讲故事。

师:故事还没结束,咱们继续听下去。

灰老鼠问蓝老鼠在路上看见了什么,蓝老鼠说:“我看见有人在桥上洒了油漆,所有过路的都留下了蓝色的脚印,有胖子的、小猫的、球的,还有我的蓝脚印,我把这些脚印画下来了。”

1.引导幼儿看图,理解图形记谱的形式。

教师拿出一幅图,让孩子们描述,说说都有谁的脚印。

2.教师:我们给脚印配上好听的音乐,请乐器朋友来帮忙吧!

出示大鼓、手鼓、响板、木琴,请小朋友帮助老师确定大狗熊、小猫咪、马和蓝老鼠分别适用哪些乐器来表现。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乐器给动作伴奏。

4.幼儿选择合适的乐器,听老师指挥,看图谱,并用乐器模仿胖子、小猫、球和小老鼠从桥上经过的声音。

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用乐器表现胖子、小猫、球和小老鼠从桥上经过的声音,另一组用动作表现大狗熊、小猫、马和小老鼠从桥上经过的声音,交换游戏。

(四)创作“桥上的音乐”。

请小朋友结合图谱欣赏创作的“桥上的音乐”

——《哈巴涅拉舞曲》。听老师的指挥,结合自己凳下的乐器扮演角色,看图谱用各种乐器尝试演奏这段《哈巴涅拉舞曲》。

(五)游戏:音乐和动作。

通过游戏《找老鼠》,一起去找桥下的灰老鼠,请幼儿运用动作表演,完整的表现音乐《哈巴涅拉舞曲》,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喜悦,结束出场。

用乐器表现故事中的声音,让孩子容易理解、想像,使故事里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整个活动循序渐进地展开,从用乐器模仿故事里的声音效果过渡到用乐器与图谱结合,使孩子很自然地了解图形记谱的形式。

罐子声音教案篇十八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的声音,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

2.获得探索的快乐,感受打击节奏的乐趣。

1.装有大米、黄豆、核桃的罐子若干,空罐1个。

2.磁力板、桌子三张,椅子分三组摆好。

3.音乐《小动物的声音》《幸福拍手歌》伴奏音乐,标记牌3个。

1.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和罐子宝宝一起玩好吗?”

2.教师出示一只空罐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装进几个核桃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3.让幼儿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宝宝,自己摇一摇,听一听。

1.幼儿探索罐子发出的不同声音,为自己找朋友。

师:“罐子宝宝有声音了,听听里面东西一样吗?”

2.幼儿相互听取罐子的声音,找出自己的朋友,好朋友相互碰碰坐在一起。

3.老师摇有东西的罐子,让幼儿猜出老师的好朋友,好朋友相互碰碰放在一起。

4.幼儿自由操作找到自己的朋友。

1.出示放在罐子里三样东西的标记牌,听一听对应找出罐子里的三样东西:米宝宝、黄豆宝宝、核桃宝宝。

2.幼儿取回自己的罐子宝宝和老师玩游戏。

(1)师:“孩子们,拿好自己的罐子宝宝和老师玩警察叔叔红绿灯的游戏。”

告诉孩子们游戏的规则:警察叔叔是这样的,出示红灯时大家不能出声,警察叔叔翻过标牌,是哪个罐子宝宝谁就出声摇一摇。

(2)警察叔叔的指挥加快,孩子们随着加快反应摇动罐子宝宝。

3.老师清唱音乐伴奏,幼儿摇动罐子作出相应的节奏。

4.老师的伴奏不断加快,幼儿伴随着老师做出加快的摇动动作。

播放《幸福拍手歌》伴奏音乐,幼儿随着老师的指挥打出相应的节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4192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