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制定的方案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和挑战。制定方案之前,我们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调研和分析。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实用的制定方案方法和技巧,请大家查阅。
课程研究方案篇一
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等,要围绕社会所需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并充分考虑职业发展的需求来设定教学内容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要建立合理的.课程改革运行机制,确保课程改革的质量.培养出敬业爱岗、掌握技能的一线技术人才,让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胜任就业岗位需要,这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作者:王剑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225003刊名:中国成人教育pku英文刊名:chinaadulteducation年,卷(期):2007“”(22)分类号:g72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课程体系技能技术
课程研究方案篇二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这样的划分注重了学科的综合性,以趣味性、活动性为主要目的,寓教于乐,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各种能力的发展。这种划分,打破了传统学科科目割裂课程内容的格局,遵循了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幼儿教育前沿的一线幼儿教师们,大多数还没有跳出“学科课程”的理念和规范,仅仅只是给已进入幼儿园课程的新旧内容重新安排次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授课”而已。
因此,我们把游戏作为解决幼儿课程整合问题的一个突破口,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实现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注重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是幼儿园课程综合的重要途径。
从我县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来看,虽然一些幼儿园课程方案中开始体现生活和游戏的地位和作用,有些幼儿园也进行过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研究,但对生活和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关系等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不够深入,研究角度不够宽广,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机制、策略探索不够。因此,在新一轮的幼教改革中,如何贯彻“新纲要”的精神,扎实推进 “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是当前我县幼儿园课程研究和实践中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它关系到我县幼儿园课程特质的显现,关系到幼儿教育的成效,关系到幼儿的发展。
1、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重要创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采用学科交叉的视角研究生活、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在一个较为广泛的学术平台上探讨生活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二是试图通过现实的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实践,形成与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相关的策略;三是以发现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机制为切入点,对幼儿园课程的有机整合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在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幼儿园课程理论,形成一些支撑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新的理论观念,对幼儿园课程与生活、游戏的关系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理论研究。丰富和发展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相关理论。
本课题具有广泛的实践应用价值。本课题的成果,对于指导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对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课题形成的课程设计和实施策略可直接用于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实践之中。本课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和落实。
选题的意义: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当前幼儿园课程研究和实践中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它关系到幼儿园课程特质的显现,关系到幼儿教育的成效,关系到幼儿的发展,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揭示生活和游戏对于3-6岁幼儿的发展价值,探讨系统知识与生活和游戏的关系,探寻各种知识、能力及态度在生活和游戏情境中整合的机制,从而进一步揭示幼儿园课程的特质。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开发一套有助于幼儿园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课程内容生活化、游戏化的策略系统,有助于纠正面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小学化的倾向和幼儿园课程中存在的过分学科化的倾向。
2、本课题的研究的重要观点:
(1)游戏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幼儿而言,游戏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
(2)游戏包容了多学科的知识,也包容了幼儿情感态度和行为发展的机会。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内容整合的重要途径。
(3)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质。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学科知识和游戏化,将学科知识还原为活动和经验,并在活动和经验的层面上尽可能实现综合和系统化。
(4)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应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培养目标指导下,以更为广泛的视角开发和利用多种有益的课程资源,以使幼儿园课程真正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真正做到生活性、综合性和趣味性。
(5)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是一项需要创新、需要深入实践的工作,设计和实施策略的形成过程都应是理论和实践的双向论证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以《纲要》为依据,使幼儿园课程以游戏为主,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的结合。
2.让游戏精神成为贯穿和融入整个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灵魂或主线。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不断改善教育行为和优化教学过程,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总结经验,写出游戏与课程整合研究的论文,积累相关资料,有效地完成课题研究。
(二)研究内容
幼儿园游戏与课程的整合研究,主要包括游戏主题与课程的整合;游戏指导与课程的整合;游戏材料与课程的整合。
1.构建教师学习模式,探索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方法。
2.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研究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3.完成子课题研究:
(1)游戏与语言课的整合;(2)音乐游戏与课程的整合;
(3)游戏与社会的整合;(4)游戏与科学的整合;
(5)游戏与健康的整合;(6)游戏与艺术的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理念引领:较系统地学习蒙台梭利、皮亚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等先进的教育理念,以《纲要》为依据,指导教师在理念上确立正确的研究与实践的方向。
2.实践研究:教学即研究,以一个个研讨好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情境为载体,分成子课题进行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再提炼、加工、合成,提升实践的水平。在实施方案期间,为幼儿提供可利用的游戏材料,保证游戏时间。
3.反思提高:针对研究问题,把理论研究、文献比较、案例研究、实践总结等有机结合进行。通过教学反思提高反思性教学的自觉性和能力。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目标的引领下,历经预论,提出问题,收集与讨论相关信息,拟定应对计划,并进行实践,然后通过反思,再论断,解决实际中的一个个问题,并在集体中形成多元反馈循环的过程。
2.文献法:收集有关幼儿教育新动态和游戏与课程整合等方面的论文和经验性文章,组织全体参研人员学习。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成功的教育
经验、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4.观察法:由课题组成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情况。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约为三年,研究进度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和策划开题阶段。从2014年6月――2014年10月,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完成课题申报工作,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成员分工,组织开题。制定“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构建幼儿园游戏与课程整合的教育实验方案,确定子课题,课题组成员针对各自班级特点确定研究方向,拟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期间组织二次阶段性的小结,形成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阶段性成果。子课题成员做好分析总结,进行中期成果汇报。开展课题的“中期评估”,对前半段的课题进行总结和回顾,认真策划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3.研究总结阶段。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继续展开研究,并做好资料的积累、小结工作。
4.全面总结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6月)。重点理清各个研究的问题,重新思考游戏、生活、游戏之间的关系问题,将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工作。
课程研究方案篇三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健康而又全面的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当前学校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发利用校本资源状况。
近年来,我校依据安徽省教育厅教基[20__]044号《关于调整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的通知》精神,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编排课程表,并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书法、班队活动、信息技术、数学实践活动五门课,每周各一节。此外,还在每天的第一节安排了30分钟的晨读课,用于诗词等韵文的诵读和英语听说活动;在上午的第二节与第三节课的课间,安排了大课间活动,内容为做操、跳绳和踢键。在学校机动周安排了诗韵文化展演、体育运动会、走进社区等主题教育与专题实践活动。
二、规范执行课程计划条件分析。
学校现有教学班__个,学生700余人,专任教师40人,除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相对缺少外,基本上能保证国家课程的开齐和开足。__个教学班均配有班班通设备,校园网实现了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人人通。学校设有多媒体、音乐、美术、科学实验、图书阅览等多功能教室以及塑胶篮球场、塑胶跑道等运动设施。除运动场相对不足外,其他办学条件基本能满足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需要。
三、学校20__—20__年进一步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资源设想。
学校20__—20__年进一步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思路是:以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为理论指导,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思想上和理论上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实施。依据《课程标准》编制学校课程计划,明确课程实施工作目标,落实课程执行工作措施,并通过标准课程的实施,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在保证国家课程实施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机制。在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的实施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并积极为教师搭建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课程研究方案篇四
课程编制是指包括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确定课程目标,设置、组织并实施课程,根据对课程的评价进一步改进课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研究型课程的编制采取的是一种综合创新的模式。它吸收了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合理成分,改变了环境模式仅作为一种编制思路的现状,提供了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课程目标、内容、学习活动方式、评价等方面别具特色。
研究型课程认为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突出了学生对研究目标的自主设定,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以指向不同个体为主要特征的目标群可以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各自期望以及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
研究型课程没有统一课程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这就形成了研究型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跨学科性(或综合性)。研究型课程的开放性使学生摆脱被动、封闭的学习环境的禁锢,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而它的跨学科性则利于消除学科的隔阂,增强学科间的沟通,在学科综合之处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研究型课程采取课题研究小组的组织形式,在整个研究活动过程中,包括确立研究课题,收集并开发利用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写出论文报告、进行成果展示,都由学生自觉规划和自主设计,老师只需适度参与,重点在总体指导、组织、评价等环节上发挥作用。同时小组群体的共同活动还使学生注意彼此的合作,在充分表现个体创造性的同时养成团队精神。
研究型课程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学生要依据有关要求自我评审活动的进。
课程研究方案篇五
高二生物研究性课程学习实施方案2006.3.1一:方案指导思想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开展以研究性学习等活动课程,学生通过直接体验、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将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扩大其视野,从而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初步的认识。二:研究性学习活动安排(1)第三周到第四周各班生物教师组织选题或自报课题,教师初审 将各班上报的课题在年级范围内进行初审(辅导教师负责), (2)第五周到第六周各班组建小组,开题论证 各班组建1-2个课题小组,选择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聘请辅导教师. 以班为单位组织。
开题报告。
调查报告。
实验报告等 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实验报告、论文的交流; 以年级为单位向研究性学习小组推荐优秀课题成果,组织一次全校性的论文展示及评比。(6) 第十八周表彰先进:对优秀课题成果结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7) 第十八周到第十九周课题资料的整理、总结上交年级组和教研处 附:研究性学习课题举例:1:微量元素与植物生长关系的研究2:光照对开花植物花期的影响3:鱼在不同ph值水中的生长情况研究4:昆虫触角及其摄食行为的研究5:生活用水中有害生物的研究及对策6:水体富营养化成因的探索7:不同种水体污染生物净化方法的研究8:热污染对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影响的研究9:香烟烟雾对三龄家蚕幼虫的结茧质量的影响10:不同年龄的中学生合理饮食结构的研究11:日常食品中常见致癌物的文献研究12:糖尿病人的食物疗法的研究13: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其危害研究14:中学生服用营养品情况调查及其分析15:关于dna芯片与21世纪身份证的文献研究16:克隆技术对器官移植的作用与意义探讨17:基因疗法的可行性分析与展望18:造福于人类的工程―分子仿生的文献研究19: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分析20: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花卉栽培现状调查分析21:基因组计划与转基因食品开发的展望22:濒危动物保护与生物技术的应用23:酸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的研究24本地天然水源中大肠杆菌含量的测定与思考25:农作物秸杆再生利用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26: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7:区域珍稀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保护对策研究。
课程研究方案篇六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对我国普通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在全国正式启动。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就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使我们课改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根据纲要精神出台的《音乐课程标难》,又在音乐学科范围内做了更具体的要求。强调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鉴于我区是这次国家课程改革试验区,本文特选题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思动和主票观点。
(一)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验证性研究。
1、验证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学习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实验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适切性,根据实验情况,分年度形成对课程标准的修改建议。
2、检验实验教材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教材改革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3、检验实验教材在试验区的可行性。教材是否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是否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体验、模仿、讨论的建议。
4、实验教材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实验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认知发展的适切性研究j实验教材主题式的课程体系、语体风格、呈现方式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
(二)教师培训与提高研究。
1、培训内容:设置以问题、专题为中心的结构体系。分解为理论与技能、考察与实践、课题研究三大板块。
具体内容包括(回)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1)新课程的教与学;(2)新课程与学生发展;(3)新课程与教师教育;(4)新课程与教学评价;(5)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实施与评价;(6)教学方法的新探;(7)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
2、培训模式:分解为专题培训、反思实践培训、案例式培训、观摩研讨培训、课题研究培训、导师指导培训、学术沙龙培训、网络交流培训。
3、培训目的:(1)被培训者对新课程有着思想上的共鸣与理念上的认同;(2)被培训者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得以提高;(3)建立一支热心并胜任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与开发的音乐教师骨干队伍;(4)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三)、教学改革与课程评价研究。
1、评价内容:(1)学生方面: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2)教师方面:评价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
2评价方法:(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3、评价流程:档案纪实、分项积累:发挥特长、强项评价:鼓励为主、综合评定。
(四)、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1、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1)提供必要的音乐教学设施,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2)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拓宽音乐教学容量;(3)加强学科整合,构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2、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3、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三、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一)创新程度。
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鼓励探究式学习。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习成为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
3、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力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倡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
4、本课题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目的中从四个层面强调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做法。
5、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
6、体现了学科功能即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具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功能、有陶冶情操培植学生品质的功能、有健身育心的功能、具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功能。
7、本课题具有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二)理论意义。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全面实施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和历史使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课程结构的调整、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
(三)应用价值。
1、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帮助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和音乐的整体性认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经验,培养和锻炼教师,为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四、确保完成任务的基础、条件、措施。
(一)基础。
课程改革工作涉及范围很广,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必须由行政部门宏观调控,统一指挥。统一调动,统一安排。为此,我区成立了由区教委主任、副主任、普教科科长、进修学校校长、各业务部主任以及部分中小学校长组成的课政领导小组。教委主任亲自参与听课、研讨、例会等活动,了解实验工作的进程;同时我们还成立了由区教委、区教师进修学校、基层骨干教师组成的工作小组,及时反映基层学校的问题,及时与进修学校各部门沟通,及时反馈区教委,共同研讨,商榷解决途径。这种行政、业务、基层三维度组建起来的组织机构,为课改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使我们的课改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二)条件。
1、教师提高自我的愿望强烈,参与课改的热情高涨。
2、有多位一体的组织保证。
3、课题项目负责人是西岗区音乐教研员和科研室人员,小学高级教师,曾在《大连教育》《辽宁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获得过辽宁省优秀音乐教师称号,所写的论文在省、市多次获奖,多次上过国家、省、市、区观摩课,有实际教学经验,指导教师的课在国家、省、市获奖。
(三)措施。
1、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我们课改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工作小组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汇报实验情况,总结出现的问题,确定下一步工作思路,强化了实验过程的监控。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成立由科研室、小教部、骨干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新课程实施研究中心组,定期组织全区范围内的研讨,发挥中心组的辐射作用。
3、建立教研制度。我们改变了过去各校独立教研的方式,采取全区统一教研,分片教研,及时交流,共同研究,切实把握教育改革方向。
4、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每位实验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札记、教材小议、课后小结、教案、教学随想等分期上交教研员,及时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以便对新课程的验证积累实证。
5。建立经费保障制。区教委设立了“课改”专项经费,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研究程序与预用效果。
(一)研究程序。
第一周期预定为3年(20xx.7~20xx.9),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启动阶段(20xx.7~20xx.9)。
启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开展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必备的条件。
2、研究阶段(20xx.9~20xx.7)。
(1)研究前期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示范等手段,迅速将教师送入实施实验的轨道。
(2)研究中期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交流等手段,有效地将骨干学校和骨干教师引入研究实验的层面。
(3)研究后期主要任务是适时建立规范,使学校在没有外来特定支持条件下能独立实施课程,使学校、教师研究课程改革活动持续化。
3、总结阶段(20xx.7~20xx.9)。
全面总结实施课程改革实验,提炼研究成果。
(二)预期效果。
1、阶段及周期实验报告。
2、新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3、全员培训经验总结。
4、课题评价经验总结。
5、新课程资源开发成果。
6、对小学音乐学科实验教材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7、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课程实施研究报告。
课程研究方案篇七
在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中,坚持软件使用和设备使用和维护并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各知识点教学;坚持实用和最新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能够体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侯文亮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刊名:华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712关键词:办公自动化教学考核
课程研究方案篇八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的学习已经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也不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审视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令人乐观:其一是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教师本身不爱读书,又如何指导学生读书呢?其二是家长支持力度不大,多数家长只要求孩子学好课本知识,并且周末的时间全安排孩子上各类语数兴趣班,至于课外书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即使让孩子读课外书,也读一些与作文有关的书,比如:日记起步,作文起步等,对孩子的阅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其三是孩子没有一个好的书香氛围,仅有的一点热情很快消失,便成了负担。其四是对课外阅读课指导薄弱,很多教师都专注在书本上,而且花大力气研究考试,受到考试的束缚,把课外阅读作为附属品。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一些发达国家,课外阅读已成为阅读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甚至政府直接介入。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英国提出要利用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读物;法国在假日中心建立课外阅读计划。从大陆的情况看,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总结出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浙江特级教师乐莲珠老师出版了《快速阅读教学》一书,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上有其独到的见解。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一直没有能够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并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2、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
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效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否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否阅读。因此,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3、心理学观点。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心灵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向质变的发展过程。而大量阅读、语言的积累则是促进质变的有效渠道。因为大量阅读扩大了信息的输入和积累,这些信息的广泛性、层次性和新颖性,促进学生人格与才华向高层次发展。再者,根据人的发展关键期论点,十三岁以前,也就是小学阶段是人的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多读多记,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词汇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准备。
4、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教师应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课外阅读有效性”:所谓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效”意味着人们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的一切付出都能产生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目的。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符合规律性,本课题是指课外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和符合规律性,由于它是符合规律性的,因此就能事半功倍,又因它是讲究实效性的,因此就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达到最佳的效果。
“实践研究”:即行动研究,就是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矫正行为,增强实践的有效性,即在课外阅读的活动中研究课外阅读。
1、本课题从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入手,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探索小学六年课外阅读的内容、阅读的形式以及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形成学校课外阅读指导特色。
2、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让教师介入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同步,探索有效的指导形式,提高推荐阅读的质量,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外阅读,品尝课外阅读的乐趣,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通过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使学生喜欢阅读,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学会做人。
(一)研究对象:小学段全体学生。
1、调查研究法。通过一定范围的调查,归纳出目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积极与消极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内在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此方法一般用在研究初期。
2、行动研究法。“周晓玲名师工作室”的六个学员所在学校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边行动边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这一方法伴随着整个研究过程。
3、个案分析与经验总结法。不断收集教师的典型课例及相关教学细节,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注意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形式,及时总结,定期交流。在研究后期采用此法较多。
(一)、研究内容。
1、探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实践研究的途径,通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养成“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知书达理”的文明人。
2、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自能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阶段要完成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制定体切实可行的措施。
3、分年级段研究内容(此次研究主要以低、中年级段学生为主)。
1)、小学低年级段(1——2年级)。
(1)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2)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词。
2)、中年级(3——4年级)。
(1)阅读著名童话、寓言、故事。
(2)阅读浅显历史故事,科普科幻读物,古今中外寓言。
3)、高年级(5——6年级)。
(1)阅读面扩大,开始阅读文学名著,及科技文章。
(4)二年内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至少读学校推荐书目不少于5本书。
(二)、研究方法与途径。
(一)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1)每周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各班按课程表上好每周课外阅读指导课。
(2)每天保证20——30分钟家庭自由阅读时间。
(二)保证阅读量。
我校的课外阅读实行“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低年级的阅读量为5万字,分解到各个学期,每学期应达到12500字;中年级不少于40万字,分解到每个学期应达到10万字;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为了保底,每天阅读量500字左右。
(三)推荐课外读物,做到“两统一”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篇章,推荐读物,做到在统一的时间阅读统一的书籍,既便于检查,又便于学生及时交流,提高阅读质量。
(四)指导学生阅读。
1、上好阅读课。
(1)确定经典著作书目。
(2)制定阅读指导课计划、撰写教学设计。
(3)每月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
(4)每学期一次阅读指导课展示活动。
2、做好读书笔记。
3、开展多项活动,加强阅读交流。
这一环节是激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的动力环节。在学生读书有了一定收获或读完一部书后,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交流读书“成果”,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平台,让学生畅谈读书收获,享受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创新。操作方式有:
(1)每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2)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课外阅读展示活动。
具体形式可以是:故事会、书评会、演讲、朗诵会、作文比赛、阅读知识竞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谁读的课外书多评比赛……这些“交流展示”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对话及成果的展示中交流读书方法,提高生命创新的价值,而且会激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的兴趣,把课外阅读进行到底。
(五)加强考查与评价。
通过考查与评价,监测本方案的有效性以及对方案的实施情况。既要考察各班级对方案落实与否,又要考查学生每天读与未读,读得多少,阅读习惯形成的好与差,以便确定对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对学生的考查主要依据是以笔墨为凭。
1、教师定期检查。如检查读书卡、读书笔记等。
2、家长督促、检查。
3、小组同学互查。
对教师的考查重在考查其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及活动开展情况,具体考查内容有:
1、检查班级课外阅读活动课是否有活动方案计划、教学设计。
2、检查班级是否有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跟踪检查记录。
3、进入班级随堂听课外阅读指导课。
4、每月有课外阅读活动小结,每学期有总结。
(六)科研手段。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理论研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边归纳,边总结,形成一套系统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方法与策略。
2、个案研究法。
要求研究者从本专题入手,针对某一课例、某次活动等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
3、调查法。
专题研究之前及研究过程中,采用调查方式,进行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相信通过制定方案,具体实施,考查评价,进行持续改进,层层深入,循环上升,一定能将“课外阅读”扎实有效地进行到底,让我们的学生“嗜书如命,每天阅读,务成习惯,终生坚持”!
(一)、课题前期工作:20xx年4月—20xx年5月。
针对现有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象,学习、研讨提出课题:如何改革现行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使之适应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准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学习有关方面的资料,对研究内容有清楚的认识。
(二)、课题启动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文献及实践资料。
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做好实验准备。
(三)、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8月—20xx年4月。
1、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深入实践研究。
2、按方案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研究,定期组织案例分析与交流。
3、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并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
4、开展“阅读汇报课”和教学设计、经验论文撰写等活动展示活动成果。
5、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四)、课题的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2、对于在研究中形成的所有材料进行整理、汇总,并认真撰写结题报告,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
3、全面总结提炼研究经验,推广研究成果。
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学生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能做到“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在阅读中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增强语言文化积淀提高阅读能力。
2、推出显现研究成果的观摩课;
3、编写各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4、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5、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
6、反映研究活动的影像资料。
课程研究方案篇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版)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温儒敏教授也曾说过:“语文课改,读书为本”。统编教材“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编排体系中进一步明确了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快乐读书吧”为载体,12册教材12个点,文体阅读序列清晰,充分渗透了分级阅读理念,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将书目的推荐和读书的方法渗透其中,对课外阅读进行了系统的指导。本课题将着力于研究不同年段“快乐读书吧”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指导,在遵循学生主体的基础上,精准定位学习要素,精心设计导读活动,找到学生与文本的融合点,扎实推进整本书阅读,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发展言语能力,实现生命成长。
“快乐读书吧”是统编教材用心设置的一个全新的栏目,其传递出的语文学习重要价值信号及教育的深远目标就是让学生爱上阅读,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最根本方式,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指导学生通过“快乐读书吧”的学习将阅读的外延扩展,进而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快乐读书吧”的教学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研究领域,目前老师们有所涉猎,不过仍呈碎片化的状态,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对整个教材的体系的课程化的建构也未成体系。
我们将深入研究本课题,旨在通过系统化解构统编教材,设计涵盖所有“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课、推进课和读后交流课,探索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实施路径和评价方法,形成体系化的整本书阅读推进课程,促进校园读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本课题致力于研究统编语文教材小学阶段12册教材的“快乐读书吧”课堂教学导读策略,以及“和大人一起读”阅读技法指导,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融合与迁移,推进整本书阅读,做到“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根据教材中“快乐读书吧”在不同学段的设置的主题和特点及课题研究成员的实际情况,分学段进行有针对性、有主题的研究。研究重点是落实语文要素,引导儿童从丰富的语言材料中获得语言积累,从优质的阅读材料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形成良好的整本书阅读习惯和能力。难点在于既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又能习得好的读书方法,并自然地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促进整本书的有效阅读,在有计划的、系统的、逐层推进的训练体系中提升语文素养。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低段的推荐书目以趣味性为原则,推荐简单有趣的小童谣、小故事、儿歌、童话等儿童文学内容。三年级开始增加推荐书目的篇幅和字数,以篇幅较长的汇编类作品为主:童话、寓言、科普、民间故事、古典小说等,还包括口头文学和作者文学的类型。到六年级则安排了包括成长、教育小说和漫游历险为主题的世界中长篇名著的阅读。从阅读浅显易懂的童话、寓言、故事到篇幅较长的叙事性作品,“快乐读书吧”的`编排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快乐读书吧”主要由对推荐必读书目的介绍和以小贴士形式呈现的阅读指导这两部分构成,中高年段设置了“你读过吗”“相信你能读更多”等栏目,既有指导性又有激励性,旨在以一本书的重点指导带出多本书的拓展联读,形成群文阅读的模式。低段重在对阅读习惯养成的指导,也有简单阅读方法的训练,中高年级则通过更为详细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和科普作品,形成阅读能力的螺旋上升与递进,从而实现与初中的“名著导读”顺利接轨。
基于对“快乐读书吧”教学价值的解读,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
一、做好三个阅读阶段的整体规划。
1.导读阶段:唤醒情绪,引发阅读的期待。借助封面、目录、插图等内容,通过猜想、补充、评价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点带面,引领学生读整本书。
2.推进阶段:组织活动,促进阅读的展开。通过做阅读记录、读书笔记、讨论会等形式为载体,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展,了解阅读效果,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在班级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3.交流阶段:互动分享,交流阅读的收获。同坐话题探讨、演绎故事、读书笔记、主题手抄报、思维导图等方式,交流阅读心得,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精心设计“主题读书单”,实行全面推介。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设计自己的“主题读书单”,制订阅读计划。
三、上好每节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扎实有效地习得阅读方法。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要通过集体备课、自主设计、磨课研课等形式,上好每节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在交流探讨中提升自己的阅读指导能力,实现自我生长。
四、由扶到放,全面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及言语能力。“快乐读书吧”重在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目的是通过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实现良好的阅读活动的开展,帮助孩子实现书籍的选择、阅读和反应。切忌将这一过程变得过于复杂,加重学生心理及身体的负担。因此,要处理好“放”与“导”的关系,处理好文学阅读与语文阅读的关系,处理好规定阅读与自主阅读的关系,处理好兴趣与方法的关系,做好好课时设计,让在学生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内化语文素养,提升言语能力。
“快乐读书吧”是实现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实现教师对学生阅读行为引领的有效资源和抓手。教师要有整本书阅读的意识,要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制订有梯度的阅读计划,并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时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通过高质量的导读课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依托教材提供的推荐书目,恰当使用教材提示的阅读方法,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导读活动中扎实有效地习得阅读方法,为学生自觉、主动阅读课外书打下基础。
在进行“快乐读书吧”导读策略的研究过程中,课题成员要不断钻研教材,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上好每节导读课,积极撰写论文,参加阅读课堂赛课,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提搞阅读指导策略的能力。
(一)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性教学(effectiveteaching)是20世纪极上半叶时期很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思想与理论,它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是一套教学策略,它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对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情景做出及时的决策。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育者的任务是,把知识转化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形式,以表征系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让学生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当然不只限于发现人类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三)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最优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优化统一起来。教学过程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五个基本成分,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选择每个过程的最优化方案,发挥整个教学系统的最大可能性。
(四)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认为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a.准备阶段(20xx.9—20xx.12)。
(1)成立课题组,确定主要研究人员,制定课题组规章制度,进行人员分工。
(2)查询一系列有关“快乐读书吧”的理论文章和案例,进行学习研究,加强理论指导。
(3)深入解读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的教学内容。
b.实施阶段(20xx.1—20xx.3)。
(1)课题组成员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并在课题群内公开发布。
(2)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如集体备课、研讨、赛课等。
(3)定期发布各人的教学设计、公开课、论文、案例、教学反思等,接受指导和检查。
(4)收集整理前期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总结,开展中期汇报,接受课题中期评估。
(5)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进行学生阅读成果展示、教学案例、论文、影像资料的收集整理。
c.总结阶段(20xx.4—20xx.9)。
整理相关资料,进行理性分析,形成整本书阅读课程化体系,进行全面推广。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组总策划协调,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2.研究方案实施的常务工作、资料建设:
3.负责课题成果的整理与编写:
4.撰写设计、上课、课例、反思、总结、学术论文,搜集过程性材料:
课程研究方案篇十
1、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客观地认识现阶段我市学前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基本情况摸清底数掌握第一手资料实现教育工作的科学决策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
2、通过调研了解各级幼儿园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困难了解目前我市学前教育在经费投入、教育改革、教师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关心的孩子“入园难”等热点问题找准制约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提高工作效能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3、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总结“十五”期间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发现各地在实践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同时了解国内外有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信息和动态思考我市“十一五”期间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研究新世纪学前教育发展宏观战略目标以应对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学前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奠定基础。同时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建立起面向农村的学前教育体制探索普及与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具体方法与措施努力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1、学前教育普及程度、事业发展状况调查。
2、学前教育质量调查与分析。
3、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有效措施调查与研究。
4、各类幼儿园教师队伍情况调查。
5、“十一五”期间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6、民办幼儿园现状与情况分析。
调研形式:。
1、深入基层、实地考察课题组的同志要深入到市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村小的学前班通过听课、看环境、听取幼儿园领导汇报等环节实地考察、了解情况。
2、召开座谈会组织国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的园长、教师代表围绕调研内容进行座谈。
3、抽查档案材料查看部分幼儿园近三年的档案资料抽查教师教案、教师业务学习及培训笔记了解其在管理、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教研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情况。
4、发放调查问卷课题组要对部分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请基层的幼教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5、查阅相关文件、资料查阅国家、省市近年来颁发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文件以此作为调研工作的依据;查阅国内外有关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文献和资料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了解国内外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作为今后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借鉴和参考。调研对象:调研的范围为国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以及部分民办幼儿园和农村村小的校带学前班。调研方法: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第一阶段:20xx年6月下旬。
1、成立由教育局牵头教研部门和科研部门人员、学前教育专家组成的调研课题工作组制定调研方案。
2、查阅国家省市近年来颁发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文件查阅国内外有关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文献和资料。
3、根据调研内容编制调查问卷表设计调查提纲为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做准备。
4、调研工作组要根据调研内容结合当地实际编制本地的调查问卷表设计调查提纲。
5、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深入到辖区内各类幼儿园和部分村小的校带学前班进行实地考察。
第二阶段:20xx年7月上旬。
1、收集整理资料,对调查的素材和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初步的调查意见。
2、调研组完成本地区的调研报告,上交长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
组长:。
张广垠德惠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组员:。
李珍德惠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员。
卢冶市综合教研室副主任。
宋晶波市综合教研室幼儿教研员。
宫小波市教科所所长助理。
刘畅市幼儿园副园长。
德惠市教育局。
20xx年6月18日。
课程研究方案篇十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但是,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家长对幼儿的培养存在“重知识、轻情感技能”的现象,这也直接影响到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不容忽视。为还给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我们将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以区域活动为载体、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努力探索适合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途径与策略,探索区域活动目标的有效性、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教师介入指导的有效性以及评价的有效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自主与材料、环境互动,尝试获得知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究、交往、动手等能力,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效提高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推进区域活动的能力;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奠定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区域活动(areaactivities):也叫“活动区活动”,是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当时美国正流行“开放教育”,对国内的'影响比较大。“区域活动”在英文中有多种名称,例如,游戏区(phayingarea)、学习区(leamingarea)或兴趣小组等。活动区意味着选择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从刘焱的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区域活动是一个整体概念,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兴趣性,又提出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区域活动是具有幼儿特点的,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多元化的活动材料、情境化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及合作伙伴,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活动。
有效性:是指能够实现预期的目的、有良好的效果。这里是指区域活动目标的有效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性、组织方式的有效性、实施的有效性以及评价的有效性等等。
区域活动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有效区域活动环境,投放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差异性的有效区域活动材料,并给予幼儿有效的启发式指导,让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材料,与材料进行有效的互动,从而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幼儿探究、交往、动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
(1)由于班额过大、空间范围小,开展活动区活动存在拥挤、凌乱的情况。
(2)活动区设置缺乏科学性。
(3)活动区材料的投放缺乏适宜性、动态性和层次性。
(4)教师的指导能力欠缺,不能有效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活动区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研究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有很大启发。
该理论强调人有多种智能,对每个人而言,这些智能表现各不相同,有些呈强势智能,有些呈弱势智能。这就表现为不同的个体在某些领域的发展上可能拥有优势,相反,在另一些领域的发展上可能显现相对的弱势,因此教育应该给予儿童充分的机会展现自己的强势智能。活动区活动的宗旨就是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既能让幼儿充分满足自己兴趣、展示强项,又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其它能力。
1、文献研究法:以新《纲要》理论知识为指导,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广泛吸纳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时使用此方法。
2、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实施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获得事实材料,以取得对幼儿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1、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自主与材料、环境互动,尝试获得知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究、交往、动手等能力,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有效提高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推进区域活动的能力。
3、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奠定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1)区域墙饰创设及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2)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性指导策略;
(3)区域活动的有效性评价策略。
对当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运用《纲要》精神及游戏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材料,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探索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区域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指导策略,并邀请有关的专家、同行进行指导论证。
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小、中、大班。
准备阶段(**年4月--**年5月)。
(2)成立课题组,并明确个人分工。
(3)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研究。
实施阶段(**年6月--**年6月)。
(1)对区域活动的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2)召开教师会议让全体教师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3)专题讲座,以理论引领实践。
(4)骨干教师区域活动观摩研讨,及时反思、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5)撰写阶段性总结及论文,完成各课题研究任务。
总结阶段(**年7月--**年9月)。
(1)区域现场展示活动。
(2)论文的撰写及汇编。
(3)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组织专家鉴定。
(1)课题组主持人欧燕钦和蔡榕芳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教育理论水平,欧燕钦是市骨干教师,蔡榕芳是县级优秀青年教师、并在20xx年参加“福建省第六期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她们撰写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
(2)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是本中心幼儿园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人,县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她们责任心强,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撰写的论文曾有多人次获得县级一、二等奖,具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到统一认识,分工明确,目标一致,准备充分。
组长:欧燕钦蔡榕芳。
组员:陈惠钦吴晋梅林丽香陈静静陈美燕郑贞。
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组教研活动,及时总结阶段经验;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交流实验成果,部署课题研究,巩固和推广研究成果;幼儿每周区域活动时间充足,教学与科研同步进行。
学校核拨专用款项用于该课题的研究、实施。
1、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调查与分析。
2、区域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论文汇编。
3、各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及玩法案例收集。
4、区域活动现场展示。
课程研究方案篇十二
研究课程是每个学生在大学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之一。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使我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具竞争力。在我过去的研究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并领悟到了许多关于学习和成长的真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研究课程体验和心得,以便更好地帮助其他学生了解这个过程。
第二段:认真思考和规划是成功的关键。
在我的研究课程中,我发现这个过程需要认真思考和规划,这也是成功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深入地研究主题,找到相关的文献和采访其他专家,以获得更深入的了解。这需要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在我第一次研究课程中,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规划,这导致我在最后阶段十分匆忙,对我的研究结果造成了影响。因此,我现在更注重时间管理和任务管理,以帮助我更好地规划我的研究过程。
第三段:充分借鉴他人的经验。
在我的研究课程中,我也学到了一个重要的经验,那就是充分借鉴他人的经验。我认识到了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很多情况下不必重复发明轮子,因为许多问题已经被其他人解决过。为此,我更加注重查找相关文献和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以在我的研究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并且这也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检验我的研究结果。
第四段:与导师的沟通合作至关重要。
我得到的另一个重要的经验是与我的导师进行沟通和合作的必要性。我的研究课程中,我和我的导师一直始终保持联系,从讨论问题、解决困难到分享经验。我被告知,在研究过程中,要随时向导师汇报我的进展并且听从导师的建议。他/她的意见和建议有时会指引我避免犯错,而对未来的探索产生积极的效果。
第五段:结论。
总之,研究课程是任何人在大学生涯中的必经之路,是我们学习成长和发掘职业价值的机会。在我的研究中,我意识到时间和任务管理的重要性,接受了其他专家经验的借鉴,以及学会了寻求导师的帮助和合作。这些经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我的专业领域和自身能力的限制,也帮助我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我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以此为借鉴,获得更好的研究结果,同时也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研究方案篇十三
课程研究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课程的研究,教师能够对教育教学进行科学规划,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课程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下面将结合个人经验,从课程设计、教材使用、评价方法、现代技术和教学创新等方面探讨课程研究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是课程研究的核心。在我研究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好的课程设计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针对语文课程,我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水平,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式阅读课程,让学生通过课堂的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课文阅读能力,还能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材使用也是课程研究的重要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我的实践中,我特别注重教材导入的方式和教材的补充拓展。通过引入外部资源,比如媒体资料、实例分析等,我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材的使用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评价方法是课程研究的又一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课程。在我的实践中,除了常规的测试和考试评价外,我也采用了项目作业、小组讨论、实践体验等多种评价方式,以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还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现代技术在课程研究中的应用也对教育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我们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在我的研究中,我运用电子课件、在线学习平台等多种技术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通过多媒体展示、互动游戏等方式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加了课堂的活跃度和互动性。
教学创新是课程研究的终极目标。我们在研究课程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我的实践中,我开展了项目化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多种创新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课程研究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课程研究,我们能够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课程设计、教材使用、评价方法、现代技术和教学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相信在今后的课程研究中,我们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成长贡献力量。
课程研究方案篇十四
1、进一步学习有关有效练习与设计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结合,不断丰富和拓展研究方式方法。
2、推进作业分层布置与落实工作。
3、学生作业情况追踪调查以及现状分析。
4、课堂练习有效设计策略研究。
5、课题组成员每人完成一篇有效练习教学案例和一篇课题研究论文。
1、课题实施细化分层研究。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课题活动,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研究的小主题,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
2、制定学期研究方案。研究教师根据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课题组每位成员在一单元教学完成后,应作出单元小结,整理整个单元中的教学情况,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工作。
3、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认真写好教育教学日记,不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及时上传相关研究资料。
4、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每月需认真撰写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案例、教学反思,定期做好总结。
5、与其他学科、其他老师密切协作,定期做好学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后断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6、课题组成员每人开一次公开课。
活动安排:
1、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负责:xx)。
2、布置落实各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负责:xx)。
3、教研组讨论制定子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负责:各教研组长)。
1、各课题组上交子课题组工作计划,新课题组上交开题报告及计划。(负责:xx)。
2、课题组活动,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落实开设研究课人选,讨论拟定课堂教学反馈内容。(负责:课题组长)。
1、开展课题组研究课活动。(负责:教研室和课题组)。
2、上交一篇教学设计。(负责:xx)。
3、学生作业情况调查。(负责:xx)。
1、课题组活动,组织理论学习与研究,布置下阶段主要研究任务。(负责:xx)。
2、开设研究课活动。(负责:教研室和课题组)。
3、组织课堂教学反馈。(负责:教研室和课题组)。
1、课题组活动,组织理论学习。(负责:课题组长)。
2、课题组成员上交课题研究论文和总结。(负责:xx)。
3、课题组进行阶段工作总结,奖励教科研积极分子。(负责:xx)。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5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