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桥梁,能够保持教学的连贯性和秩序性。那么我们该如何编写一份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案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其次,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然后,我们应该详细规划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确保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紧凑高效。最后,我们还应该合理设计教学评价方式,及时检查和总结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反馈和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这些范文遵循了教学设计的原则,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和实用性。通过参考这些教案,相信大家能够更好地编写教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事业中,教案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教师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一起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教案编写的技巧吧。
一年级山青青教案篇一
作为识字单元的课文,《日月明》中编排了会意字内容,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会意字,了解汉子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孩子们可通过朗朗上口的短句,在诵读记忆中感悟汉字构字的趣味性,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并通过插图理解团结意境,学会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在本课之前,第一单元识字4已出现生活中常见的8个象形字,其中“日”、“月”两个象形字加一加,就成了会意字“明”,虽然不用深入和学生明确象形字和会意字的概念,但相信能潜移默化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通过前面单元的学习,孩子们对识字认字充满兴趣。在学习拼音单元的知识后,更对借助拼音认字识字跃跃欲试。本课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孩子们更乐于诵读。结合直观的图片,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字义,对汉字音、形、义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1。正确认读“明、尘”等11个生字和课后词语,认识日字旁,会写“木、林”等5个生字和卧钩1个笔画;(教学重点)
2。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会意字,并认识“加一加”的认字方法;
3。通过理解字义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并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教学难点)
因本课是识字单元中直接揭示汉字特点的课文,因此结合前面象形字的学习导入课文。但象形字和会意字是不同概念,在一年级直接点名欠缺妥当,因此借助字源图片帮助学生直观认识汉字字形,结合拼读和讲述插图故事进行汉字音、形、义的学习,从而感受古人造字的巧妙之处,也认识了会意字的特点。在多种朗读方式中激发学生的识字乐趣,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从熟读文本,到在读中感悟,会不断增加识字乐趣和掌握识字方法,相信这也是识字课的课型特点之一。
第一课时
一.回顾旧知,顺势揭题。
(课件随机出示识字4的象形字图片,共8张)
师引言:这8个都是象形字,其中两个还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板书:日月),日字加上月字就变成一个新的生字。(出示“明”生字卡片,引导生回答)加上这个字,就是第9课的课题了。我们一起读课题。(板书:明)
全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复习象形字,引入会意字,可以激起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初读韵文,激趣识字。
1。以字引文
师:谁还能给大家读读这个字?(出示“明”生字卡片)
*对能读准后鼻音的孩子给予肯定,相机正音,全班齐读“明”。
【预设】左边是太阳,右边是月亮。
师介绍:对!古人可真有意思,他们白天看到最亮的是太阳,晚上最亮的是月亮,把两个字加一加,就成了“明”。(课件出示:字的两部分意义合起来是整个字的意义,这种字叫会意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让我们翻开书看一看吧,它们都藏在《日月明》这一课里。
2。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韵文,学生指字跟读。
(2)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教师巡视指导。(出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带拼音生字:明,从,众,双;尘,林,森,心;力,木,条。)请生开火车领读,全班跟读。
(4)引导生发现第一行生字是后鼻音,第二行生字是前鼻音,相机出示课后“读一读”,男女生比赛读。
(5)全班齐读带拼音课文。
(6)去掉拼音,师生合作朗读全文。
3。以图识字
(出示图片)师:猜猜右边是什么字?为什么?
【预设】因为图中上面是田,下面是锄头。*教师引导下面是农具,在古代负责做农活的是男人。
(相机出示:日月明,田力男),全班拍手读。
请生回答,师相机介绍“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让学生感悟从大变小的一头非常尖锐;出示尘土的图片让生大胆回答“小小的泥土就是尘土”。
师小结:对呀!会意字的意思就是把每部分的字义结合起来。所以——(学生接读:小大尖,小土尘。)
师:会观察,会思考,聪明的你们能猜出这些图代表什么字吗?
【预设】从,林,众,森。
师:你们怎么猜出来的?请生回答。
相机出示课文: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
师生合作读,全班拍手读。
4。拓展延伸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字也是两两搭配,三个相同的字加起来的。例如——
(出示:两又_____,三日______;双月______,三口_____)
结合图片让学生简单认读。
【设计意图】借助生字“明”的教学,依托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反复地读文,从读准字音、正确读文再到流利读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逐步让学生感知会意字的特点。通过拓展和积累生活中的常用字,增加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师:我们回到课文中。双木林,(学生接读:三木森。)“林”字里面藏着两个“木”,我们先写写“木”字。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2)指名说一说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笔顺。
(4)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6)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师:“双木林”,当“木”字变成“林”字,哪里有变化?
*引导生观察“木”字最后一笔变成点,写得窄小一点。
(1)教师引导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根据书上例字进行对比评价。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习独立识字。通过课件出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带动下,了解会意字的特点,理解字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对会意字的探究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进行识字写字,达到让学生习得识字写字方法的目的。
一年级山青青教案篇二
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聆听音乐,听辨音乐力度。
录音机。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结合教材中的插图,选择适当的幻灯片、录像片启发学生。
提示:这首木琴表现了哪些内容?在节奏上有什麽特点?
3、小组讨论并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音乐表现的小骑兵的故事。
4、复听时要求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做动作,注意音乐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你感到小骑兵由远至近?让学生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在乐曲中的效果。
5、选择打击乐器进行参与或伴奏。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一年级山青青教案篇三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
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一年级山青青教案篇四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几、用,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观察能力。
掌握十一个生字,正确书写几、用。
两课时。
小朋友们,前天刚刚下了一场大雪,房子上、树上全白了,在这样一个雪白的世界里,你最想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也迫不及待地跑到了雪地上玩耍,他们成了学地里的小画家(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强调的读轻声。)。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读文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字。
(2)指名读字。
(3)指名朗读。
(4)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许多记住这些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检查学生合作交流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好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词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型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注意了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1、教师读课文,学生跟读。
2、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3、同桌互听互读。
4、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使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出示要写的字几、用。
1、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用。
4、学生描红,练写几、用。
5、展示较好的字。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年级山青青教案篇五
一、教学目标:
1、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
2、正确认读十个生字。
3、在写字过程中,初步认识新笔画竖折,横折撇。
4、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山,水,田,雨四个生字的书写。
2、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尽量做到有感情。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2、引入课题:这么美的地方名字就叫《山青青》。
3、齐读课题:你们是不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就让我们登上旅游之船一起去吧,山青青又告诉我们说美丽的地方就有美丽的诗,因为呀,它就在诗里面。(用美的词语激发学生美的想像,并用导游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悟,识字正音。
1、听课文录音,你觉得山青青里面都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山,水,鸟,树,草,山花,苗,春风,春雨)。
2、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淘气的生字宝宝,要和我们捉迷藏你们想不想捉住它们呀?赶快用圆圈把它们捉住吧。
正字音。
(捉迷藏是小朋友喜欢的游戏,用它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产生识字乐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我们的生字宝宝终于和我们交朋友了)。
2、再读课文,注意把宝宝们的字音读准,要不加字,不漏字。
3、指名互相评读,(感受大自然的美)。
过渡:我们终于可以下船了,让我们去畅游美景吧。
(四)再读课文,感悟意境。
1、自我欣赏地读,用你喜欢的语气,并用横线画出景物。
2、闭上眼睛,把你最喜欢的景物在头脑中描绘描绘。
3、交流描绘的结果。
4、这地方真美呀,我都不想走了,我们把它画下来带回去好不好?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五)总结全文,感悟升华。
1、我们游览了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不想说点什么呀?
2、回家念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山青青这个美丽的地方,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的绘画好吗。
2、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3、这么美的春天,你们能不能美美地把课文背一背?
二、识字乐园:
1、那些生字宝宝们又来和我们做游戏了,出示生词卡片轮流读。
2、说一说你们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可以编成小儿歌,如早有苗头;还可以字谜记忆,如:田:横看三,竖看三,写下来,不是三。
3、指导书写:
(1)学生说一说学过的笔画。
(2)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边说边书空。
(3)你觉得哪个字值得大家注意,互相提醒提醒。
(4)学生书写。
4、互相欣赏点评。
三、布置作业:
1、把你喜欢的词语写进你的小积累里。
2、有感情地把课文读给你喜欢的人听。
一年级山青青教案篇六
1.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1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品读课文,让学生从中领悟帮助别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整体认读中认字学词。
熟读课文,悟出帮助别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的道理。
同学们,今天和老师一起来到课堂上的还有一只小公鸡,它呀!十分苦恼,因为它整天没有事情做。今天,它打算出门去寻找快乐,你们想不想和它一起去呢?(想!)。
好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快乐的小公鸡》板书课题。
既然是快乐的小公鸡,我们应该怎么读?是的,高兴地读,那让我们一起高兴地读一遍课题,好吗?(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
让学生自由地说,老师边听边鼓励引导学生质疑。
1.播放课件,听课文录音。
先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生:课文一共有七个自然段。
2.播放课件,趣味读词。
刚才大家听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要看看你们读得怎么样了。老师先从文中请来了生字宝宝。
整天烦恼蜜蜂姐姐。
田野池塘报时耕种。
传播庄稼苦恼花丛。
(1)老师大声读,全班同学小声跟读,老师小声读,全班同学大声跟读。
(2)男女生赛读,男生女生,谁先来?(我先来)女生先来。
老师及时表扬学生并纠正学生的读音。
1.自由读2、3、4自然段,想一想;小公鸡在寻找快乐的路上遇到了谁?
(1)个别学生反馈:小公鸡在路上遇见了老牛、青蛙、蜜蜂。
(2)老师放课件,并随时板贴老牛、青蛙、蜜蜂的图片。
2.引导质疑,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公鸡在哪遇到它们的?它们分别在干些什么?
(1)分小组读2、3、4自然段。
小公鸡在——遇到正在——的老牛。
小公鸡在——遇到正在——的青蛙。
小公鸡在——遇到正在——的蜜蜂。
(2)齐读句式。
3.出示小公鸡与老牛的对话图(放课件),品读并体验。
(1)齐读对话。
(2)个别读,引导小公鸡是怎么问老牛,老牛才会乐意回答呢?
(有礼貌),那你来问问吧!谁还愿意问老牛?
表扬学生;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我相信老牛一定会很愿意告诉你做什么最快乐了。
(3)齐读老牛说的话。
老师随机板书;耕地。
(4)引导质疑;老牛为什么认为给人们耕种田地就快乐呢?
(5)演一演;老师扮农民,学生扮老牛。
请一位学生上台戴头饰扮演老牛。
农民:好大的一片田地,我用锄头什么时候才能翻好呢?
老牛:我来帮你耕地吧。
农民:谢谢你!
(6)采访老牛:听了农民的感谢,你现在心情如何?你为什么高兴?
预设:很开心、很高兴,因为我帮了农民伯伯的忙。
你作为老牛,愿意将你的快乐说一遍给大家听吗?(个别读)“帮助人们耕种田地,就很快乐了。”
(7)男、女同学分角色读老牛与小公鸡的对话。
4.出示小公鸡与青蛙、蜜蜂的对话图(放课件)。
(1)请个同学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青蛙哥哥教小公鸡什么办法呢?
预设:小青蛙教它说为庄稼抓害虫,就会快乐了。(板书:抓害虫)。
(1)这就是青蛙哥哥的办法,如果你是青蛙哥哥你要怎么说?咱们一起来读读青蛙哥哥说得话,为——齐。
(2)小公鸡问了老牛爷爷、青蛙哥哥,它找到快乐了吗?(没有)。
(3)它又接着去找了,你瞧,路上遇见了蜜蜂姐姐,小公鸡就问它(引读):“蜜蜂姐姐,怎样才能快乐呢?”蜜蜂姐姐是怎么告诉她的,女生一起把这句读一读。(板书:传花粉)。
(1)让学生自由地想象。
(2)反馈(啄木鸟医生、狗、猫头鹰……)。
5.(1)齐读5、6自然段。
(2)学生反馈;它回到家来问爸爸。
(3)出示问题;为什么老牛爷爷、青蛙哥哥、蜜蜂姐姐说得不一样呢。
引导:它们虽然说的不一样,但它们都在帮助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
它们觉得这就是快乐。
引读:所以公鸡爸爸告诉小公鸡————(齐读)。
出示重点句;帮助别人,你就会得到快乐。
过渡:是啊,他们都是在——帮助他人(出示“帮助”
(4)(出示带田字格的帮)师: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预设:加一加,拼拼音……。
(5)引导学生观察。
(6)师:“我们观察一个字可以观察它的结构、田字格的位置、笔画变化,这样就能把字写好看了。”
(7)师范写,生书空,描红。
(8)师:“但是这个‘帮’自己一个人很孤单,于是它找来了它的好朋友(课件出示‘助’),这种找朋友的方法我们叫他组一组,那你能不能用老师教过你的方法,观察一下这个字,怎样才能写好它呢?”
(9)引导学生观察。
(10)师:“小朋友们都拥有一双火眼金睛,看看大林老师怎么写,咱们一起来书空。现在请你们拿出本子,将帮助写一遍。写完的请举手”
(11)生书写。(提示学生的坐姿)。
(12)师:“小朋友通过自己的观察,写得又端正又整洁”
老师引读;你现在就是公鸡爸爸,你会对小公鸡说————(个别读)。
你们都是公鸡爸爸,会对小公鸡说————(齐读)。
老师随机板书;帮助别人,就会快乐。
6.(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小公鸡听到你们的声音了,它真的找到了快乐,那就是——报时。
下面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声高兴地读—遍全文。
1.配乐朗读。
2.说一说;你生活中快乐的事。
让学生自由说,老师及时引导并表扬。
3.总结:是啊,帮助别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你会觉得很快乐,这是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老师希望大家以后能够比一比看谁帮助别人做的事情多,谁就是最快乐的人。
板书设计:
快乐的小公鸡。
小公鸡报时。
老牛爷爷耕地帮助他人。
青蛙哥哥抓害虫就会快乐。
蜜蜂姐姐传花粉。
一年级山青青教案篇七
1.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提供了一幅情境图,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因此,我的设计思路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的。
1.从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引入,让学生充当童话里的角色,用数学知识去帮助可怜的丑小鸭,从而获得成功感,萌发学习的愿望。
2.我校正在进行一节课35分钟的课改实验,因此教学环节要少,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提出不同的问题,去思考交流。
3.老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因此最后要让学生评价、反思自己的表现,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让每位学生学会反思,无疑等于给每人配备了一位尽责的老师,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教学条件较好,配备了电脑、实物投影仪,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了可能,非常有利于低年级的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开展丰富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
我班共有学生45人,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学生爱提一共有多少?还剩多少?等顺向思维的问题,而且学生如果上课伊始提不起兴趣,就很懒得去表达。因此,如何创设一个能调起学生积极性的情境至关重要。
(一)导入激趣。
1.创设情境,练习口算。
师:同学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
课件出示画面:一只丑小鸭抬头仰望着天空中飞过的白天鹅,眼里流露出悲伤、郁闷的'眼神。
师:丑小鸭多想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啊,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学生脱口而出:愿意。
师:怎么帮呢?你们看,每只丑小鸭都带有5道口算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目都解答对了,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试试吧!
课件逐一出示口算题(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学生非常踊跃。
5道口算题得数正确后,就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学生积极性更高了。
2.铺垫引入。
师: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高兴地与同伴们一起飞呀飞,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板书课题:美丽的田园)。
课件出示画面:美丽的田园。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美丽的田园里都有什么?看到这么美的环境,你想说些什么?
生1:我们不能乱砍树,要爱护树木。
生2:不能随便乱丢垃圾。
给学生1分钟,使之充分地感知画面的各种信息,为提出问题打下基础。
学生反馈。
生1: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
生2:天空中有12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互相交流,然后反馈。
生1: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一共有几只天鹅?(教师板书)。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8+6=14)。
师: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生2:草地上一共有11只羊,白羊有6只,黑羊有几只?(教师板书)。
让学生解答这个问题,并说想法。
生3:11-6=5,11只羊去掉白羊,剩下的就是黑羊。
生4:5+6=11。
这个算式很特别,出乎我的意料,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4:6只白羊加上5只黑羊就是11只羊了。
师:那你的答案是?
生4:6。
师:你的答案在加号的后面,我们用括号把它标出来,醒目一些,好吗?
学生满意地坐下。
生5:湖的左边有9棵树,湖的右边有7棵树,
其他学生有不同意见,打断了他的发言。
生6:湖的右边应该是8棵树,这儿还有一棵。
生7:不止8棵,还没画完。(画面湖右岸远处有7棵树,近处一棵树只画了一半,学生认为湖右岸近处应该还有几棵树。)。
师:这位同学的想像力真丰富,不过,我们就看屏幕上出现的,好吗?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一遍,并板书:
湖的左边有9棵树,右边有8棵树。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8:一共有几棵树?
生9:湖的左边比右边多几棵树?
生10:湖的右边比左边少几棵树?
学生继续提问,解答问题。
师小结:每个同学都在积极地动脑筋,提出了许多问题,真棒!老师想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个有心人。
(三)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四)介绍数字朋友(从多角度认识一个数)。
本想让学生看书,问题刚问完,几个学生马上举手。
生1:4+5=9。
生2:10-1=9。
师:有没有其他的说法呢?
生5:9里面有9个一。
生6:妈妈买回来10个苹果,我吃了一个,还剩9个。
师评价:这位同学还懂得联系生活呢。
生7:9比8多1。
师:每个小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说说可以怎样介绍这个数字朋友。
小组反馈。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略)。
你觉得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
生:上课,小朋友们太吵了,没有听别人发言。
1.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也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劳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民主,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行为思维的无谓限制,使学生自由畅想。所谓安全,就是对儿童的独特想法不轻易批评和挑剔,消除其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这节课,引入环节创设的《丑小鸭》的童话情境,结合电脑画面,使学生一开始就将情感注入到学习中,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是自觉、主动的。看图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不同的列式或对画面信息产生争执时,我都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完,没有因为与预定教案不同而一笔带过。整堂课的气氛是宽松、活泼的,学生心情愉快,在这种积极情绪的带动下,学生学习投入,积极举手发言。
但也存在着不和谐的一面。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就会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气氛显得浮躁了些。因此平时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积极动脑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这是合作的前提,试想一个只在乎自己的表现,而不会倾听他人发言的学生,怎么会与他人合作。教师要大力赞赏和表扬那些会认真倾听的学生,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受到特定的认可,暗示所有的学生去关注这些良好的行为,让学生在模仿中进步,在教师不断的肯定中强化。
2.鼓励多向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而创新思维又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创新思维的有力措施。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开始,学生思维平静,习惯于顺向思维,因此问题直观明了,只是一共有多少个?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及时指导,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学生提出草地上一共有11只羊,白羊有6只,黑羊有几只?这个比较难得,这是学生的逆向思维。我在课堂上没有好好地利用。这个环节可以改进一下:肯定、赞赏这个学生所提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适时加以引导,关于黑羊、白羊,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层层引导,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思维空间。
3.注重评价,也要注重让学生反思。
新课程标准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因此教师评价学生一定要发自内心,而且语言要丰富,感情要真挚而富有感染力。这样的评价才会给学生自尊、自信,让学生越来越爱学。这节课,当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回答正确时,我就给予及时的评价,如介绍数字朋友,学生能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我就赞赏地说:这位同学还会联系我们的生活呢!当学生的回答,其他学生有异议时,我采取延时评价,如对湖右岸有几棵树的讨论,我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才进行评价。
注重评价,也要注重学生的反思。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反思则为自我教育开启了第一道门。学生学会了反思,就会从心灵深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会站在元认知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我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想想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怎么样,主要是想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就有学生提到课堂上有些同学没有听别人的发言,看来学生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反思的培养,学生的学习面貌会有所改观,学习品质也会得到提升。
一年级山青青教案篇八
组织比赛。
1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会把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组织什么活动啊?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比赛,同学们想一想组织下面的什么活动好?出示:
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学生思考。
自由发言。
1、怎样才能选择一个使大家都满意的活动呢?
2、让我们来统计一下。
出示统计图。
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3、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学生。
(2)喜欢()活动的人最多,喜欢()活动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猜测他最有可能喜欢()活动。
(4)你认为你们班最好组织什么比赛?
学生思考、讨论。
在书上填空。
15。
1、调查本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整理后制成统计图。
2、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一共调查了()名学生。
(2)、参加哪个组的人数最多?哪个组的人数最少?
(3)、唱歌组比美术组多()人?
(4)、电脑组和手工组一共有()人?
15。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统计,统计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的用处在于可以直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直观。
今天有什么收获?
自由发言。
3
板书设计。
组织比赛。
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见博客“回复”部分。
一年级山青青教案篇九
单元理解:
1、本单元以《青青的山》为主题,编排了《山寨》《美丽的武夷山》两篇主体课文以及自读课文《看山》,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山的情态、山的美丽和祖国山河的如诗如画,进而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语文天地》中“读一读,写一写”的设计,是本学期初次出现写话的训练。这一练习须在充分“体验”山的基础上进行。
3、“金钥匙”的内容是“学习默读”,可以与上面的“读读写写”结合起来进行。这是整个默读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一次督促检查。
教学目标:
1、识字24个,写字20个,熟练掌握字音字形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表现力的朗读课文,能熟练背诵课文《山寨》和古诗《华山》。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山的情态、山的美丽和祖国山河的如诗如画,进而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话能力,能较自然、顺畅的表达思想。
教学重点:
1、学写生字,结构匀称、书写正确。
2、继续进行各种口语交际--讨论,说话。
3、学习写话。
教学难点:
写话训练。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磁带、挂图。
教学课时:
7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山寨挂图:同学们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揭题:这丛林掩映、绿树环绕的地方,就是山寨,人们在山中居住的地方。大家想去那儿做做客吗?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第五单元《青青的山》第一篇课文《山寨》。
(板书课题,随题识字:寨)。
二、感知课文。
1、自由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反馈:
1)抽读生字:炊、烟、拐、掩、藤、亏、汪(指名读,集体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读课文。指名几人读,师带读、小老师范读。
3)全班齐读全文。
三、理解课文。
1、这首小诗一共有几段?有几句话呢?请找一找文中直接描写山寨的句子。
2、设问:你找到直接写山寨的句子了吗?那么,课文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课文题为“山寨”,写的却是去山寨路上的景象。
3、细读课文。
你觉得这一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怎么读出上山人这有点失望和感到奇怪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
3)指名读第三段,提问:“到处林遮树掩、青藤垂挂屋檐”这两句说明了山寨的什么特点?这样的情景使人几乎看不到人家,客人又是怎样找到门前的呢?怎么读出这惊喜的感觉,谁试试?(自由读,指名读)。
四、朗读全文,尝试背诵。
五、小结全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寨、炊、烟、拐、掩、藤、亏、汪。
2、读课文里的词语:山寨、炊烟、七拐八弯、林遮树掩、垂挂、多亏。
二、朗诵课文。
1、指名三人逐段读。
2、分组分段背诵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飘炊烟拐弯挂亏狗汪唤。
2、让学生在已有的识字基础上自由选择识字。
3、指导写字。利用已学过的笔画和偏旁识记字形,仔细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注意有些字的写法:如“弯”“亏”(观察字形、讨论笔顺、书空练习)。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1、cai播放视频:美丽的武夷山。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这篇介绍武夷山秀美风景的课文《美丽的武夷山》。
(板书课题,随题识字:武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借助字典或认字表初识生字。
2、再次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同桌互查生字读音,全班订正。
4、自由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指名读课文段落,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三、再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想一想:武夷山最美的是什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
2、自由读一读你觉得写武夷山最美的句子或段落,想象那美丽的景色。
3、有同学认为武夷山的山最美,也有同学认为武夷山的水最美。老师觉得,武夷山的山和。
水都非常美,并且各有特点。谁能简单地说说武夷山的山和水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说,板书:山势险峻造型奇特。
水绕山峰很清很静。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课文里哪些句子写了山的险峻奇特?哪些句子写了水的清静?
4、品读优美词句:
1)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
2)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
5、武夷山是这么的美,人们想去游览的话,可以用什么方式?课文第几段为我们做了介绍?这样游览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呢?(板书:入诗入画)。
体会词语:静静地、缓缓地、曲曲弯弯地、轻轻、徐徐、入诗入画。
想一想:为什么在武夷山人们会有“入诗入画”的感觉?(小组内说说)。
四、语文活动:我做小导游。
选择你对武夷山感兴趣的一部分或一个景,为游客们做个简单介绍。
集体评议,选出最佳小导游。
五、小结下课。
第四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武夷省部溪势险峻型柱笋景朴筏缓徐。
2、小组开火车组词读。
3、全班视卡片组词齐读。
二、学习生字。
(一)课件出示生字:福绕通顶静幅景爬缓觉。
(二)学生自由读生字。
(三)抽读生字,教师正音。
(四)集体读、小组读、男女声比赛读。
(五)指导书写。
1、学写上下结构的字“景觉”(出示课件)。
1)观察生字。
2)师范写。
3)学生书空练习。
4)上本子练写写一个。
2、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通爬”
1)学生观察生字,了解结构书写特点。
2)老师示范书写。
3)学生书空练习。
4)上练习本各书写一个。
3、学习左右结构的字“福绕顶静幅缓”
1)集体分析字形:左窄右宽引导学生区别:福--幅绕--缓。
2)学生书空练习。
3)上练习本各书写一个。
4、课堂练习(每字写一行,师巡视)。
三、小结全课,布置作业。
第五课时。
一、词语。
1、出示词语卡片,轮流视读:
七拐八弯林遮树掩溪水环绕山势险峻弯曲回转入诗入画。
炊烟垂挂古朴徐徐缓缓屋檐。
2、比一比,组成词语。
幅--福飘--漂唤--换缓--暖。
同桌讨论,比较异同;指名组词,师板书。
二、句子。
1、出示句子,指名读:
1)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
2)到武夷山游览,可以爬山,也可以坐竹筏。
3)分明是到了山寨,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
2、照样子说一说。
1)山很高,高得。
2),可以,也可以。
3),怎么?
四人一组,任选两个句子说说,互相听互相评;指名汇报。
3、把自己说的句子或听别人说得好的写在书上。
三、活动:“给山起名字”
1、读一读:武夷山山势险峻。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最险的是大王峰,从峰底向上有人工开出的石阶,一直通向峰顶。
2、想一想:武夷山各有特点、造型不同的众多山峰,如果让你来取名,你会怎么取?
3、出示图片一幅《象鼻山》,提问:谁知道它为什么叫象鼻山?你觉得给山取名要注意什。
么?(点拨:给山取名要抓住山的特点,用语形象、简洁、响亮)。
4、自由讨论思考取名,间中可提示学生:山在这些图中也可称作“峰”;小一点的,还可以叫做“石”、“岩”。
5、汇报交流,评议。
四、小结下课。
第六课时。
一、揭示学习任务。
在学习了关于山的两篇课文之后,今天我们要自己独立地来学习《语文天地》中另两篇关于看山的优美短文和古诗。
二、阅读理解短文《看山》。
1、出示自学提纲:
1)作者看山看到了什么?
2)作者看山时想到了什么?
3)划记文中你觉得最美最喜欢的句子。
2、小黑板出示自学帮助:
苍翠(cangcui)覆盖(fugai)参天(cantian)交替(jiaoti)点缀(dianzhui)。
隐约(yinyue)可见郁郁(yuyu)葱葱流水淙淙(congcong)。
3、自读课文三分钟后,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提纲中的问题。
提示:尽量使用默读的方法,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能完全做到的同学可试试动嘴不出声的方法。
4、逐题汇报,品读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三、读一读,背一背《华山》。
1、提问:我们刚才读的《看山》,是从哪个位置看山?
宋朝的诗人寇准写出了一首《华山》,就写出了截然不同的感觉。
2、借助拼音,自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3、指名诵读;齐声诵读。
4、思考:这首《华山》,写的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景象?你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5、读了这首诗,你印象中的华山是什么样子?为什么?
四、活动:
根据《看山》或《华山》课文的描述,画一幅山的想象画,要求画出文中所写出的有特点的景物。
1、自由绘画,可交流讨论。
2、优秀学生作品展示。
第七课时。
课前准备:在家长的带领下,到附近进行一次登山、看山活动,到山上走一走、看一看。
一、范文赏析。
1、出示范文:
……在山顶上,看满眼绿树修竹,觉得山美极了。你冲白云喊一声,白云间有声音应和。
2、自由认读,查字典正音。
3、指名朗读;齐声朗读。
4、自由品读你觉得优美的语句,想象那描述的景象。
二、交流活动感受。
1、说一说:你去了哪座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呢?
你登上山顶了吗?在那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2、用四五句话说一说你登山、看山的所见和感受。
同桌互相说一说,并给对方提一点说得更好的建议。
3、指名说,大家评,提建议。
4、发散: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山的好词语和好句子,在课外书上看到的好词句都可以和大家。
说说。(师择要板书)。
5、谁能在你刚才说的基础上适当的加入这些词语,再试试?(同桌互相说)。
6、指名一二人再说。
三、写话训练。
1、把你说的这一段写到语文本上,边写边想边改,争取写得更好。
不会写的字可以问老师和同学,也可从字典上查找。
2、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部分学生作品展示交流(机动)。
[青青的山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山青青教案篇十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结合图文认识词语。
(1)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结合图片、动画,体验学习的快乐;
(3)通过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更好认识生字词,通过游戏发展学生思维。
(2)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看懂图文,结合图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感情朗读法、质疑法。
《家》是一篇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纵观整篇课文,它又是一篇十分简单的儿童诗,共六行十二句,但真正要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在设计上体现宽松和谐的氛围,体现“读的进输的出”。“读的进”即让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激情生趣,读得出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让学生当爱心小使者,去寻扎,发现画面中的“家”,然后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这样的设计是构建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的,通过形象的图片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字词,通过活泼有趣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让他们铭记自己的发现。“输的出”即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当小诗人,自己创作小诗歌两个相对来说比较有难度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创造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1、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吗?(分四组)。
2、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是哪儿?这都是谁吗?(这就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八口人,他们是老师的爸爸、妈妈、哥哥、嫂子、小侄子还有我爱人和可爱的小女儿)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我家玩儿。
3、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什么样的吗?(欣赏几组家的图片,课件1、2、3)。
4、老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家”的一首小诗)。
5、老师领读课题:家jia(拼音)。
1、学生借助拼音拼读课文。(课件4)。
2、指生朗读反馈。
3、听读课文。要求:认真听,轻轻的跟老师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4、尝试模仿联系朗读课文。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逐句学习课文。
(1)第一行:老师范读(出示课件)。
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呢?
小朋友再想一想,蓝天还可以是谁的家呢?
(蓝天)是()的家。
(2)第二行:男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呢?
请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树林还可以是谁的家?
(3)第三行:女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听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说小河是鱼儿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小河还可以是谁的家?
(4)第四行:指小组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又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泥土是种子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泥土还可以是谁的家?
(5)请同学们看黑板:齐读前四句诗。
(6)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孕育了万物,我们的祖国就像大花园,我们就像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就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齐读最后一句)。
思考:为什么说祖国是我们的花朵呢?
老师小结:没有祖国的哺育和培养,我们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7)再朗读小诗。
(8)听歌《娃哈哈》。
1、找家:
2、做一名小诗人:学完了课文,我想小朋友也一定能创造一首小诗,
填一填:
()是()的家。()是()的家。
一年级山青青教案篇十一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划圆拼图。
2、在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探索的,学会欣赏他人,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教学难点:拼出有趣的图形。
一、展示作品,发挥想象,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三幅图。
逐一展示三幅图画。
让学生充分说一说,每一幅图像什么。
出示最后一幅图,让学生说说这幅图是由我人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2)今天还带来了同学们折好的精美的手工制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猜一猜它们像什么。
(3)揭示课题。
这些同学的手可真巧啊!新|课|标|第|一|。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也同样能做出这么精美的手工制品。
请同学们也来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看看哪些同学在这我们节课上可以做到又动手、又动口、又动脑。
二、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1)拿出1号图形。
(等边三角形)。
你会把这个三角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试一试。
(学生试折)。
你是怎样折的呢?
(请学生陈述)。
这两部分一样大吗?
请动手剪一剪、比一比。
(请一些学生展示操作过程)。
(2)拿出2号图形。
这是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圆)。
你能动手把这个圆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请你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学生展示、汇报)。
(3)刚才,我们是分哪几步把1号、2号图形分成一样的两个部分的?
生答。
(师板书:一折,二剪,三比)。
(4)请拿出3号、4号图形,说出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正方形)。
你能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把正方形折成。
一样的两部分吗?比比谁的方法多。
学生折,然后汇报结果。
(可以横折,还可以把相对的两个角对折)。
(5)请同学们按上面的步骤把5号、6号图形(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面二部分。
展示不同的折法。
请一名学生上来剪一剪、比一比。
三、拼一拼。
(1)你能用刚才剪出来的图形拼一拼吗?
(学生拼图)。
(2)请你动手拼出你最喜欢的两个图形来。
(3)展示学生作品。
请你说一说。
你是用什么图形来拼的?它像什么?
(4)喜欢折纸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会折什么?
(5)请一位同学边折边说你是怎么折飞机(或表蛙)的。
(6)请同不们这位同学折得怎么样。
(7)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教其他三位同学折一件物品,折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一下。
四、自由创作。
(1)你会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正方形吗?请学生折好后汇报一下自己的折法。
(2)你能把这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一样大的部分吗?
你有几种方法?
(四个三角形,四个正方形,四个长方形)。
你用这四个一样大的图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3)你还能剪、拼出什么有趣的图形吗?补评:
动手做(一)。
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一年级山青青教案篇十二
让学生学会制作书签的方法。
在书签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在书签的背面贴上自己喜爱的照片。
各类书签的制作实物、有关的制作材料(废旧日历纸、薄纸板、丝带、色线等)、剪刀、笔等工具。
1课时。
一、可向学生展示各类书签的实物,并说明书签的用途主要是方便阅读,还可让学生知道,一般的书签是十分精美的,它可以给我们美的感觉,增加阅读和学习的情趣。
二、课文中介绍的纸片书签是最容易制作的。可要求学生自己画上图案或精心写上自己喜爱的格言,或贴上自己喜爱的照片、画片。应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进行设计。
三、纸编书签的制作稍复杂。教师可作示范制作的主要步骤,特别是提示刻剪的地方,示范折编的具体过程。教师示范时,书签的样本可放大一些,一边让学生们看的更清楚一些。学生制作时,不一定按课本上所示的长短规格,可根据实际实物有所变动。
四、线缠书签的制作比较复杂。教师要注意作示范并讲清每个制作步骤。要引导学生细心地绕线,克服困难,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五、不必要求每位学生都制作课本上介绍的所有书签。在学生了解各种书签的制作方法后,可由学生据自己的喜好等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制作。
六、可组织学生对所有的作品进行评议,比一比,看哪个作品制作得最精美。
图片
一年级山青青教案篇十三
教学思路:本课让学生欣赏一些用点、线、面、形、色来表现的大师的作品,使学生从重受到启迪,理解如何运用点、线、面、形、色来作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精神、丰富的感觉能力、大胆的边线嫩里和综合评价能力。通过感受、体验各种味觉、嗅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来表现各种味觉和嗅觉,体验美术造型游戏的乐趣。
重难点: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大胆地表现不同的味觉和嗅觉;用自己切身的体验表现自己的味觉和嗅觉感受,可以大胆夸张的表现,要有独到之处。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电脑、投影仪、图片资料等。
学生:水彩笔和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可以用来品尝的小食物。教师准备几种气体和液体,用深色的瓶子封好。
二、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一大片大蒜,让学生品尝。出示几幅地图共学生欣赏。
2、学生品尝大蒜,让全班同学注意观察他的表情。
3、薛恒说说自己品尝后的感受。
4、再让同学品尝一些味道,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5、学生尝试闻一闻,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展开活动。
1、请小朋友将自己准备的东西拿出来,尝一尝、闻一闻,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品尝味道,表述自己的感受。
1、拿出自己的绘画工具用点、线、面画一画自己的感受。
4、学生尝试表达,战士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活动。
1、欣赏书上的作品,体会作者的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理解大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
3、小组讨论自己对各种味觉和嗅觉的理解和感受,如何用颜色和线条边线这些感受。
4、选择一种或几种味觉和嗅觉,用自己工具大胆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五、延伸活动。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相互欣赏评价。
一年级山青青教案篇十四
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让一年级的学生能有初步的音高、节奏概念;唱歌时,不大声吼叫,能用美好的声音歌唱;通过训练,能做到从教室安静排队到音乐专用教室上课;能爱护音乐循环教材;能从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感受音乐特点,理解音乐情绪。提高自身音乐艺术修养,热爱音乐、热爱学习、热爱生命!
1、学习歌唱知识,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
小学音乐教案一年级
2、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形象等。
3、学习乐理知识,能初步理解乐曲。
1、统一学生的音色,美化学生的声音,能有感情地歌唱
2、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
1、 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
2、 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 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3、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一年级山青青教案篇十五
1课时。
一、导入。
一双眼睛一对宝,
生活学习离不了,
爱护眼睛讲卫生,
预防近视和眼病。
二、板书课题:第四课了解眼睛的功用。
三、教师带读第16页的课文。
(学生齐读,分组读)。
四、新授。
1、出示图片1。
提问:图上你看到什么?怎样保护眼睛?
小结:眼睛可以帮助我们看到美好的大自然。
2、出示图片提问:看图说说眼睛有哪些功用?
五、课堂总结。
一年级山青青教案篇十六
《大熊猫》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文。本单元以“动物”为主题,要求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并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描写形象生动。通过介绍大熊猫的可爱外形,小的时候和长大后的不同生活习性,最爱吃什么,以及大熊猫的珍贵和受欢迎,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形象跃然于纸上,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二、设计思路。
四、教学重点。
五、教学难点。
1.掌握大熊猫的特点。
六、教具:挂图、地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小黑板、大熊猫的相关资料。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2.出示挂图,同学畅谈自己对大熊猫的了解。
3.老师对照地图,介绍大熊猫,导入新课。
大熊猫的数量十分稀少,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甘肃、陕西交接的地方,是一种十分珍贵的动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大熊猫》,了解更多的关于大熊猫的知识。
4.板书课题《大熊猫》,箐同学齐读两遍。
5.提出生字“熊”,指导学生认识。(先拼拼音,后组词)。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在老师重复读、强调的词语下面划横线。(大熊猫、许多、爪子、动物、珍奇、胖乎乎、黑眼圈、喜欢、四肢、爬上爬下、耳朵)。
2.学生自读课文。
请同学自己把课文读一遍,读时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将难读取的地方多读几遍,尤其注意把刚划的词读正确。
3.反馈朗读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分段读,读后正音。
4.指导认识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拼拼音,组词。
同学们读得非常棒,生字宝宝们也高高兴兴地回到了课文中。
(三)细读课文,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1.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反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大熊猫是一种珍奇的动物,它非常可爱。
大熊猫的样子。(它是什么样儿呢?)。
小时候很活泼,长大以后爱睡觉。
爱吃竹叶和竹笋。
3.填一填。
大熊猫的身子( ),尾巴( ),皮毛很( ),头和身子是( ),四肢是( )。它的头上长着一对( ),还有两个( )。
4.词句积累。
大熊猫可爱吗?你是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大熊猫非常可爱的?(毛茸茸、胖乎乎)。
仿说词语:黑 、红 、喜 、 。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组词。
2.教师范写“黑”,学生观察笔顺,揣摩字形。
3.学生练写“黑”。
4.学生自主学写“四、耳、两”。
(五)课堂小结。
一年级山青青教案篇十七
课题《谁的歌儿多》课时第二课时。
小青蛙找家。
第十课快快跑。
教学目标1、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快快跑》。2、能选用打击乐为钢琴独奏曲《骑竹马》即兴伴奏,并从中享受到骑竹马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培养孩子们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教学难点:用欢快的情绪背唱歌曲,保持吐字、咬字的敏捷清晰。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复习旧歌《快快跑》要求学生在伴奏的提示下,整齐的起唱。
三、学跳集体舞1、先从学习舞步入手熟悉音乐。方法:引导学生听歌曲按词义配上相应的身体动作,模仿骑马的神态与动作。《快快跑》曲调中运用的休止符,不是意味着马儿停下来,而是骑马者扬鞭催马的动作与叫喊声的体现。教学时,引导学生尝试休止符处用“驾——”的声音来代替。跑马步:左手勒马状,右手持马鞭,左脚起步,右脚紧跟,像马儿一样朝前跑。骑马步:双手握拳勒马于胸前,双脚“蹓马”似的自转一圈。2、集体舞《快快跑》设计:教室内选四至六个小朋友为“邀请者”,手持马鞭站在座位行道之间,边喊“得儿驾”边扬鞭作准备。(1)——(4)小节,邀请者用“跑马步”欢快的奔跑。(5)——(8)小节,邀请者用“骑马步”围绕要邀请的舞伴跑一圈。(9)——(10)小节,面向舞伴站立,递交马鞭。(11)——(12)小节,舞伴接过马鞭,站在邀请者的位置,接着喊引子,作扬鞭动作,音乐重新开始4、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自由设计队形或分组编排舞蹈动作。5、评价评价不在于队形、动作的规范、整齐,首要的是孩子们心情的愉悦及乐于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听赏钢琴独奏曲《骑竹马》1、看图导入(多媒体)你能说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吗?谁愿意来学一学。2、听曲律动,引导模仿你能随着乐曲用嘴模仿马蹄声吗?依据马蹄声与马铃声的特点,引导孩子们选配双响筒、串铃等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并联想骑竹马由远而近、再由近而远的情境,处理乐曲的强弱变化。
一年级山青青教案篇十八
学会整理花园,爱护花草树木,维护小花园。
学会整理花园。
清除杂草。
铁铲、簸箕、锄头、铁锹、扫帚等。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学校美丽的小花园,将校园装饰得绚丽多姿。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整理、维护小花园,是我们每一个小学和责任和义务。
二、学学做做
1、修理小路:需要将小路修整成中间高、两边低的龟背形。
2、清除杂物和杂草。
3、摆放花木:
把开花的盆栽花卉摆放到供大家观赏的适宜地方;没有开花的盆栽花卉,应摆放在适宜它们生长的环境中。
三、想想练练
1、为什么要把花园里的小路整修成中间高、两边低的龟背形?
2、了解花园里植物和名称。
图片
一年级山青青教案篇十九
我执教的课题是《组织比赛》下面我将从备课思路,研究主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来阐述我们学校的这次校本教研活动。
统计知识在一年级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统计的重要性,初步培养统计的观念,并在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认识统计图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上册通过“最喜欢的水果”这一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问题并回答问题。
《组织比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的第一课时,在教材中先后安排了学生所熟悉的“组织比赛”“买气球”“调查你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三个活动,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增长统计活动的经验。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与一年级上学期绘制的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1、借助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发展统计观念。
2、使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根据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
4、学会与人合作,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思想理念,为了有效的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落实课堂教学效果,展现真实的课堂教学,我本着以生为本,发展能力的原则,从教学内容、学生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考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由奥运和福娃引入"组织什么比赛好呢",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明确,统计的必要性。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强调自主,注重合作交流。小组活动中收集数据时,方法多种多样,学生边调查、边收集、边整理数据,在愉悦的动手中了解了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活动好,又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增强了合作意识。再根据统计图上的的信息做出决策:组织参与人数最多的那项活动才好,又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我联系课堂实际设计练习,让学生在小组里统计得到奖励的福娃,要求学生分析统计结果,作出比较,切实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初步学习统计的方法,会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善于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但是,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还存在收集数据不仔细、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同时对统计中的数学问题的分析还比较肤浅,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从“组织比赛”这一生活情境出发,有效组织、引导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在活动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并认识条形统计图,参与其制作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分析问题,促进学生比较合理地解决问题。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参与生活中统计的意识与习惯。使课内外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67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