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需要对教材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编写教案。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一
1.说说“夜”的笔顺。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
说说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分几句话写的。
(2)讨论:
a、“爸爸”怎么好学的?
b、结合插图理解第二句话。“一觉醒”来说明了什么?
(3)指导朗读。(用赞美、敬佩的语气)。
(3)小结。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话是写“我”和“爸爸”的对话。
(2)理解第一句话。
a、指名读。
b、理解“好奇”。说说“我”为什么好奇?
c、用“好奇”说话。
d、我为什么会“a”、“o”、“e”地念起来?
e、指导朗读。
(3)理解父女俩的对话。
a、讨论问题,相机指导朗读。
“爸爸”听到“我”在读汉语拼音时,是怎么说的?“外国语”指什么?
“爸爸”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我”的话该怎么读?
指名读。
“爸爸”是怎么回答的?
b、理解“多学一种语言,也就多了一样本领。”
理解“语言”。举例说说什么是本领。
说说你们还学会了哪些本领?引导学生用“本领”说话。
c、指名分角色朗读。
d、小结。
三.总结课文。
1.学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想法?
2.齐读课文。
四.作业。
1.填空:我的爸爸很()()。深(),我一觉醒来,看见爸爸()在灯下看书。()晨,我还没有起床,爸爸()在阳台上念起书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1.开火车读生字。
2.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床就语那言本领。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在书上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汉字。
2.写出下面字的偏旁。
灯()床()语()领()。
3.扩词。
本()()()床()()()。
语()()()领()()()。
师:(做出疑惑不解的样子)小朋友们,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叫“充电”,老师不太懂,你们能帮帮我吗?请小朋友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生讨论交流。
生1:有时候爸爸的手机没电了,他就放在插座上,充好电后,就能用了。
生2:我们家里的手电筒也是这样的,我自己还给它充过电呢。
生3:我的电动玩具上用的电池也是充电电池。
(学生开心地哈哈大笑)。
师:下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篇课文里的“充电”是什么意思。
(生读书)。
生:“充电”就是再学习的意思。
师:这个小朋友读书真仔细,他一边读一边想,很快答案就找到了。我们要学习他认真读书的态度。
师:大家继续往下看,爸爸再学习什么呀?
生:爸爸上业余电脑培训班学习电脑。
师:爸爸不是早就会在电脑上打字了吗?为什么还要去学习,请小朋友再读读下一个自然段。
生:因为爸爸说:“光会打字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习上网啦,制图啦……要学的东西可多啦。”
师:你还知道利用电脑可以学习什么呢?
生:我知道还可以在电脑上画画。
生:还可以听故事、看电影……。
生:我在课余还学习画画、弹钢琴。
生:我还学习下围棋。
生:我还学习书法。
……。
师:说得真好!看来,小朋友都像“爸爸”那样是个好学的人。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二
在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要尊重老师。因为一个人再有本事他也有老师,无论今后取得什么成就,都是与老师当初的教诲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1.“爸爸”是怎样对待他的'老师的,为什么“爸爸”会有这样的举动?
2.我们为什么要尊重老师?
电脑、幻灯片。
1.阅读并熟悉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教育学生要尊重老师,以及这样做的意义。
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
3.自读、熟悉课文。
4.指名读课文。
2)我们为什么要尊重老师?()。
6.举名人(如毛泽东、江泽民等)尊师的例子来巩固、加强思想教育。
(出示幻灯片)。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三
我的爸爸很好学,最近一吃完晚饭,就夹着包往外走,说是“充电”去。
有一次,我问爸爸什么叫“充电”。爸爸说:“充电,就是再学习呀。”
原来爸爸是去上业余电脑培训班。
我说:“你不是早就会在电脑上打字了吗?”
爸爸说:“光会打字是远远不够的。上网啦,制图啦……要学的东西可多啦。”
我说:“爸爸,你能帮我从电脑上找一点骑牛比赛的资料吗?”
“这还不简单!”只见爸爸在电脑前敲了几下键盘,鼠标点得飞快,一会儿就把我要的资料找到了。
爸爸现在可真是电脑高手了!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四
在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要尊重老师。因为一个人再有本事他也有老师,无论今后取得什么成就,都是与老师当初的教诲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1.爸爸是怎样对待他的老师的',为什么爸爸会有这样的举动?
2.我们为什么要尊重老师?
电脑、幻灯片。
1.阅读并熟悉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教育学生要尊重老师,以及这样做的意义。
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
3.自读、熟悉课文。
4.指名读课文。
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爸爸是怎样对待他的老师的,为什么爸爸会有这样的举动?
2)我们为什么要尊重老师?
6.举名人(如毛泽东、孔子等)尊师的例子来巩固、加强思想教育。
(出示幻灯片)。
课后小结:内容学生熟悉,也很感兴趣,教师组织了多种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来读,对爸爸的爱师之情理解的有深度,朗读比较到位。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五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新、劲、眨、叮、咛、强、她、绩、虽、曾”10个生字的字音。并结合课文语言环境正确认读生字。能说出词语“严厉、教育、同意”的近义词。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和记忆“新、劲、绩、虽、曾”。
2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读出不同语气。
3知道再有成就的人,也是从小由老师交给他们知识,教导他们做人,帮助他们成长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读准生字“新、劲、叮、咛、强、曾”的字音。
2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学生准备:
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两遍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他是一个小朋友的爸爸,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借助拼音,读一读,想一想: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学问的,)精通数学的人。
2.我和爸爸去看了爸爸的老师,结果让我大吃一惊。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读课题。说明:通过谈话引入课文,意在让学生对爸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理解句子的同时,进行说话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听范读。
思考:是什么让“我”觉得新鲜?是什么让我觉得稀奇?出示卡片:新鲜学习生字:新读词语。
2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学生开火车朗读交流。教师正音。
2第二遍读,带问题读。要求:再仔细读读,回答刚才的问题。学生朗读、思考。交流。(新鲜:课文第2-7段内容。稀奇:课文第8-13段内容。)说明:这一环节有两次读的要求,每次要求各不相同。第一遍读,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让学生在实践中正音、识字,自主地学习。第二遍读要求带问题读,通过有目的的再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课文第2-7段。
2看我一定要去见老师,爸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读句子:我的爸爸眼睛一眨,对我说道:“嗯,好吧!”可是爸爸临走以前,对我反复叮咛,要我注意这个那个,我当然都答应。学习生字:眨叮咛爸爸会叮咛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做?(因为爸爸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他很尊敬老师。)说明: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随文识字,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过渡:
1那我的老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指名读课文第8-12段。学生交流。(是一位教一年级的女老师。)学习生字:她(女字旁,表示女性。)如果鞠躬的是我,那还——不算稀奇,现在鞠躬的是爸爸,我觉得——非常稀奇。
2让我们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分角色朗读老师和爸爸的对话。
3引读最后一段。
(四)延伸拓展。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有许多老师曾经教育过我们,帮助过我们,你还记得他们吗?你有没有回去看过他们?学生交流。说明:这一环节旨在帮住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通过说话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游戏巩固。
们在幼儿园里玩起了游戏——找朋友:在课文中找一个与带点的词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括号里。今天我和小明打架了,老师严厉地批评我们。()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关心同学。()我请爸爸陪我到书城去买书,爸爸同意了。()。
(六)指导书写。
在田字格中描、写5个生字,要特别注意“曾”,上半部分要写得宽、扁,下半部分要写得瘦、长。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说笔画顺序,学生书空练习。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六
1.说说“夜”的笔顺。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
说说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分几句话写的。
(2)讨论:
a、“爸爸”怎么好学的?
b、结合插图理解第二句话。“一觉醒”来说明了什么?
(3)指导朗读。(用赞美、敬佩的语气)。
(3)小结。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话是写“我”和“爸爸”的对话。
(2)理解第一句话。
a、指名读。
b、理解“好奇”。说说“我”为什么好奇?
c、用“好奇”说话。
d、我为什么会“a”、“o”、“e”地念起来?
e、指导朗读。
(3)理解父女俩的对话。
a、讨论问题,相机指导朗读。
“爸爸”听到“我”在读汉语拼音时,是怎么说的?“外国语”指什么?
“爸爸”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我”的话该怎么读?
指名读。
“爸爸”是怎么回答的?
b、理解“多学一种语言,也就多了一样本领。”
理解“语言”。举例说说什么是本领。
说说你们还学会了哪些本领?引导学生用“本领”说话。
c、指名分角色朗读。
d、小结。
三.总结课文。
1.学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想法?
2.齐读课文。
四.作业。
1.填空:我的爸爸很。深(),我一觉醒来,看见爸爸()在灯下看书。()晨,我还没有起床,爸爸()在阳台上念起书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1.开火车读生字。
2.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床就语那言本领。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在书上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汉字。
2.写出下面字的偏旁。
灯()床()语()领()。
3.扩词。
本()()()床()()()。
语()()()领()()()。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内容: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织,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动人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表达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学习本文,还要体味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1)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2)看纪念演出;3)记述作家的座谈;4)参观纪念馆。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
4、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二、重点研讨。
阅读一、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
3、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却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三、品味语言。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
【教学总结】。
本文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一篇揭露法西斯残酷暴行的文章。作者通过人们悼念在二战中被纳粹杀害的遇难者的活动,再现了那一段残酷的历史,表现了塞尔维亚人在面对屠杀时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从而告诉人们世界上不要再有战争了。
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我在课前给孩子们介绍了相关的一些历史背景,然后让孩子们带着对这段历史的真切认识去阅读课文,认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因为有对课文中所介绍的那段历史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能说出文章的主旨就是世界不要再有战争了。
在这一课中我通过介绍历史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弄清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孩子们对历史、战争、和平有了更深的认识,达成了单元目标要求。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八
1借助拼音读准“新、劲、眨、叮、咛、强、她、绩、虽、曾”10个生字的字音。并结合课文语言环境正确认读生字。能说出词语“严厉、教育、同意”的近义词。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和记忆“新、劲、绩、虽、曾”。
2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读出不同语气。
3知道再有成就的人,也是从小由老师交给他们知识,教导他们做人,帮助他们成长的。
1能读准生字“新、劲、叮、咛、强、曾”的字音。
2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
教师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学生准备:
1.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他是一个小朋友的爸爸,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借助拼音,读一读,想一想: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学问的,)精通数学的.人。
2.我和爸爸去看了爸爸的老师,结果让我大吃一惊。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读课题。说明:通过谈话引入课文,意在让学生对爸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理解句子的同时,进行说话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听范读。
思考:是什么让“我”觉得新鲜?是什么让我觉得稀奇?出示卡片:新鲜学习生字:新读词语。
2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学生开火车朗读交流。教师正音。
2第二遍读,带问题读。要求:再仔细读读,回答刚才的问题。学生朗读、思考。交流。(新鲜:课文第2-7段内容。稀奇:课文第8-13段内容。)说明:这一环节有两次读的要求,每次要求各不相同。第一遍读,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让学生在实践中正音、识字,自主地学习。第二遍读要求带问题读,通过有目的的再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第2-7段。
2看我一定要去见老师,爸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读句子:我的爸爸眼睛一眨,对我说道:“嗯,好吧!”可是爸爸临走以前,对我反复叮咛,要我注意这个那个,我当然都答应。学习生字:眨叮咛爸爸会叮咛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做?(因为爸爸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他很尊敬老师。)说明: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随文识字,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过渡:
1那我的老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指名读课文第8-12段。学生交流。(是一位教一年级的女老师。)学习生字:她(女字旁,表示女性。)如果鞠躬的是我,那还——不算稀奇,现在鞠躬的是爸爸,我觉得——非常稀奇。
2让我们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分角色朗读老师和爸爸的对话。
3引读最后一段。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有许多老师曾经教育过我们,帮助过我们,你还记得他们吗?你有没有回去看过他们?学生交流。说明:这一环节旨在帮住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通过说话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们在幼儿园里玩起了游戏——找朋友:在课文中找一个与带点的词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括号里。今天我和小明打架了,老师严厉地批评我们。()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关心同学。()我请爸爸陪我到书城去买书,爸爸同意了。()。
在田字格中描、写5个生字,要特别注意“曾”,上半部分要写得宽、扁,下半部分要写得瘦、长。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说笔画顺序,学生书空练习。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九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爸爸”的好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设计:
20xx年4月8日第八周星期二第一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具: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小朋友的爸爸,边说边板书:爸爸他爸爸非常,边说边板书:好学的。
2、读好“好”第四声,“好”还有什么读音?分别组词。
3、解题,
二、指导看图,学习生字词。
1、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课文会怎样写呢?自读课文。
3、生按要求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4、出示生字词。
5、指导读好长句子。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再次开火车朗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课文写了“爸爸”的什么事?
四、教学生字。
1、读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字音。
2、教学新偏旁。
3、看课后生字的笔顺表,自学笔顺。
4、反馈,检查。
5、字义区别。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说说怎样把字写正确、美观?
2、师作适当补充。
3、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七、教学后记:“完”与“玩”、“近”与“进”、“网”与“晚”会写乱。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十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1、检查预习情况。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呈怎样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a.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b.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课后心得:这是一篇感情颇深的文章,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够完全进入课文中的状态。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快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新、劲、眨、叮、咛、强、她、绩、虽、曾”10个生字的字音。并结合课文语言环境正确认读生字。能说出词语“严厉、教育、同意”的近义词。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和记忆“新、劲、绩、虽、曾”。
2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读出不同语气。
3知道再有成就的人,也是从小由老师交给他们知识,教导他们做人,帮助他们成长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读准生字“新、劲、叮、咛、强、曾”的字音。
2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他是一个小朋友的爸爸,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借助拼音,读一读,想一想: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学问的,精通数学的人。)。
2我和爸爸去看了爸爸的老师,结果让我大吃一惊。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听范读。
思考:是什么让“我”觉得新鲜?是什么让我觉得稀奇?
出示卡片:新鲜学习生字:新读词语。
2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生开火车朗读交流。教师正音。
2第二遍读,带问题读。要求:再仔细读读,回答刚才的问题。
学生朗读、思考。
交流。(新鲜:课文第2-7段内容。稀奇:课文第8-13段内容。)。
三、品读课文,学习生字。
指名读课文第2-7段。
1爸爸那么有学问,怎么还有老师?真让我觉得新鲜。
指导朗读:
我的爸爸还有老师?你说多么新鲜!(看清楚标点符号,把句子读好。)。
我一个劲求我爸爸,带我去看看他。(读准生字:劲书空)。
他当然比爸爸强,是位老数学家,他要不是老数学家,怎能教我爸爸?学习生字:强。
2看我一定要去见老师,爸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读句子:我的爸爸眼睛一眨,对我说道:“嗯,好吧!”
可是爸爸临走以前,对我反复叮咛,要我注意这个那个,我当然都答应。
学习生字:眨叮咛。
爸爸会叮咛些什么?
他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做?(因为爸爸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他很尊敬老师。)。
过渡:这多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他是爸爸的老师,所以认为他应该是--。
出示:他一定是胡子很长,满肚子的学问。
他当然比爸爸强,是位老数学家,他要不是老数学家,怎能教我爸爸?
1那我的老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指名读课文第8-12段。
学生交流。(是一位教一年级的女老师。)。
学习生字:她(女字旁,表示女性。)。
如果鞠躬的是我,那还--不算稀奇,现在鞠躬的是爸爸,我觉得--非常稀奇。
2让我们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分角色朗读老师和爸爸的对话。
3引读最后一段。
四、延伸拓展。
学生交流。
五、游戏巩固。
我们在幼儿园里玩起了游戏--找朋友:在课文中找一个与带点的词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括号里。
今天我和小明打架了,老师严厉地批评我们。()。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关心同学。()。
我请爸爸陪我到书城去买书,爸爸同意了。()。
六、指导书写。
在田字格中描、写5个生字,要特别注意“曾”,上半部分要写得宽、扁,下半部分要写得瘦、长。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说笔画顺序,学生书空练习。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我的反思: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十二
1借助拼音读准“新、劲、眨、叮、咛、强、她、绩、虽、曾”10个生字的字音。并结合课文语言环境正确认读生字。能说出词语“严厉、教育、同意”的近义词。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和记忆“新、劲、绩、虽、曾”。
2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读出不同语气。
3知道再有成就的人,也是从小由老师交给他们知识,教导他们做人,帮助他们成长的。
1能读准生字“新、劲、叮、咛、强、曾”的字音。
2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
一、谈话引入。
1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他是一个小朋友的爸爸,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借助拼音,读一读,想一想: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学问的,精通数学的人。)。
2我和爸爸去看了爸爸的老师,结果让我大吃一惊。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听范读。
思考:是什么让“我”觉得新鲜?是什么让我觉得稀奇?
出示卡片:新鲜学习生字:新读词语。
2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生开火车朗读交流。教师正音。
2第二遍读,带问题读。要求:再仔细读读,回答刚才的问题。
学生朗读、思考。
交流。(新鲜:课文第2-7段内容。稀奇:课文第8-13段内容。)。
三、品读课文,学习生字。
指名读课文第2-7段。
1爸爸那么有学问,怎么还有老师?真让我觉得新鲜。
指导朗读:
我的爸爸还有老师?你说多么新鲜!(看清楚标点符号,把句子读好。)。
我一个劲求我爸爸,带我去看看他。(读准生字:劲书空)。
他当然比爸爸强,是位老数学家,他要不是老数学家,怎能教我爸爸?学习生字:强。
2看我一定要去见老师,爸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读句子:我的爸爸眼睛一眨,对我说道:“嗯,好吧!”
可是爸爸临走以前,对我反复叮咛,要我注意这个那个,我当然都答应。
学习生字:眨叮咛。
爸爸会叮咛些什么?
他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做?(因为爸爸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他很尊敬老师。)。
过渡:这多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他是爸爸的`老师,所以认为他应该是——。
出示:他一定是胡子很长,满肚子的学问。
他当然比爸爸强,是位老数学家,他要不是老数学家,怎能教我爸爸?
1那我的老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指名读课文第8-12段。
学生交流。(是一位教一年级的女老师。)。
学习生字:她(女字旁,表示女性。)。
如果鞠躬的是我,那还——不算稀奇,现在鞠躬的是爸爸,我觉得——非常稀奇。
2让我们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分角色朗读老师和爸爸的对话。
3引读最后一段。
四、延伸拓展。
学生交流。
五、游戏巩固。
我们在幼儿园里玩起了游戏——找朋友:在课文中找一个与带点的词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括号里。
今天我和小明打架了,老师严厉地批评我们。()。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关心同学。()。
我请爸爸陪我到书城去买书,爸爸同意了。()。
六、指导书写。
在田字格中描、写5个生字,要特别注意“曾”,上半部分要写得宽、扁,下半部分要写得瘦、长。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说笔画顺序,学生书空练习。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十三
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可以说,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人类自古就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从蜻蜓那里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十四
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搜集一些有关肖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格言。
你能解释一下课题吗?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为什么这么说?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朗读情况。
3,第二步做什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
4,你查到了或读懂了那些词语?
5,第三步做什么?反复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1,请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也可跟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
2,学生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点拨。
3,相机引导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收获,感想)?
1,把你搜集到的格言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一些肖伯纳的作品。
3,完成课后练习。
附:萧伯纳:英国作家,主要成就在戏剧。一生共写剧本51部,小说5部,还有其他著作多部。主要剧作有《华伦夫人的职业》《康蒂妲》《魔鬼的门徒》《人与超人》《巴巴拉少校》《苹果车》《真相毕露》等。1933年到中国访问,在上海时曾与宋庆龄,鲁迅,蔡元培等会面。
不能自夸读文。
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解词。
读懂。
提供依恋晴。
自庐阳教育论坛。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的:
1.回顾状物类课文内容,复习本学期所学习的状物类课文。
2.掌握一些状物类课文的阅读方法。
3.静心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方法读懂文章。
教学重点:掌握状物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找出写状物的课文。
2.介绍状物:
状物就是对植物、动物、器物、景物作物体上的具体描摹,犹如绘画中的写生。主要是记叙所描绘物体的形状、大小、构造、色彩、环境等,这类文章或是以托物寄情为主,或是为了借物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目录是一本书的窗户,打开这扇窗户,就能看到屋里精彩的内容。下面就请大家打开目录,说说写状物的课文有哪几篇?讨论。
(1)散文。
《广玉兰》《夹竹桃》。
(2)诗。
《石灰吟》《墨梅》《马诗》。
二、复习《石灰吟》、《墨梅》,总结写状物的方法。
过渡:状物类课文的特点我们在学习时都了解了,今天来回顾一下。先来看看古诗。
1.出示《石灰吟》,指名读。
出示《墨梅》,指名读。
2.“若等闲”的意思?“痕”?“满”?“乾坤”?
会背诗,会说字的意思,你也一定理解这两首诗。动动脑子填一填,你就会有新的收获。
事物特点抒发志向的诗句表达的情感。
《石灰吟》坚强不屈。
清清白白“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抗争到底。
《墨梅》素洁淡雅。
香气怡人“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鄙视流俗。
贞节自守。
3.小结: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a抓住事物的特点,使得对象个性鲜明;
b采用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方法;
c情感真挚、浓郁。
4.再来看看练习中的《马诗》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
出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诗人把自己比作千锤万。从诗中“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可看出诗人因千锤万击。所发出的感慨。
作者抓住了马志向远大、勤勤恳恳为主人效劳的特点,托物言志,把自己强烈的情感融入到了诗中。
5.这样的咏物诗我们还学过很多,能说说看么?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雪梅》(卢梅坡)。
《早梅》(唐张谓)。
《竹石》(清郑燮)。
《青松》《秋菊》(陈毅)。
三、回顾状物类的散文。
1.诗歌是这样,那么状物类的文章也不例外。
2.默读《广玉兰》、《夹竹桃》,思考并回答。
状物主要特点哪些句子可以体现作者情感。
广
玉
兰
夹
竹
桃
3.汇报交流。
4.体现广玉兰和夹竹桃特点的句子写的多美啊,作者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其实,语言美也是状物类文章的一大特点。
三、迁移性学习。
1.过渡:由此看来,无论是状物类的诗还是美文,都离不开这几种方法: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使得对象个性鲜明、情感真挚浓郁、语言生动优美。掌握了这样的方法既能帮助我们快速地读懂文章,又能有效地帮助我们习作。今天我们先试着运用这样的方法读懂文章。阅读《蚂蚁》完成练习。
2.小组合作交流,选代表汇报。
3.师述:今天我们复习了写状物的诗文,知道了描写状物的方法,那就是--采用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使得对象个性鲜明、情感真挚浓郁。课后,大家可以练练笔,你一定能够写好。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十六
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可以说,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人类自古就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从蜻蜓那里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十七
1、继续学习第10课,齐读课题。
2、这位大作家是谁?(简介)。
这位小姑娘是谁?用课文中的语句向大家介绍。指导朗读。
(一)、这位小姑娘可给萧伯纳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下面请你:
1、默读课文,想想:在萧伯纳心中,小姑娘娜塔莎是他的。
2、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请用波浪线画下来。
(二)、学生自己读书、勾画,指名汇报。
1、是朋友。读相关句子,板书。
2、是老师。读相关句子,板书。
(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写萧伯纳受到教育的过程?(2~4)。
请你:a、小声读读第2、3自然段,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旁边。
b、哪些词语让你感受特别深?请标出来,再读一读,把自己。
的感受读出来。
(2)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分角色朗读。
(5)齐读第4自然段。
3、再读第5自然段,有什么新的理解吗?谈谈对“她是我的老师。”这句话的理解。
1、你觉得萧伯纳是个什么样的人?
2、再读课题,“大”仅仅指他写了几部伟大的作品、名气大吗?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收集关于萧伯纳的故事,进一步了解他。
小姑娘天真无邪。
今天是借班上课,因为课前准备不足,所以出现了很多问题。课后,专家和领导们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梳理如下:
1、备课时没有深入、细致的研读文本,总认为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不会有什么问题。结果,连我自己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都偏离了,更别谈指导学生了。
特别是本文的核心问题:大作家为什么称小姑娘是他的小老师?不是因为大作家知错能改,而是体现了萧伯纳的谦逊自律、善于反思。小姑娘的话也许只是无心之语,并不是蕴涵深意的,是因为萧伯纳善于反思才会有所触动,才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受到启发,这正是萧伯纳的人格高大之处。而我之前仅仅把他定位在“知错就改”上,就显得太过于肤浅了。
课堂上,因为我自己之前的理解不到位,所以当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小姑娘在教训萧伯纳时,我完全不知所措。
2、指导朗读不是仅仅只是字音读准就行了。比如,在读写小姑娘娜塔莎的句子时,还应该引导孩子们注意到人物外貌描写的技巧。文中只一句话就勾勒出了小姑娘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样子,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最突出的特点。这样的写作技巧应该向孩子们渗透。
3、关于“扎辫子”的读音,虽然课堂上我也提醒了,但当后面的孩子还是接二连三地读错时,应该带领全班孩子把这个词多读几遍加以强化。很显然,当时是游离了,没有真正关注学情。
4、结课时还应该回归板书,再次带领学生梳理脉络、升华认识,感受到大作家不仅仅是年龄大、水平高、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高大。
总之,这次的教学设计和文本解读都存在很多问题,还要沉下心来认真修改。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十八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重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学法指导:
利用熟字带生字,或者在语言环境里识记等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知识链接:
亚米契斯(1846—1908)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作家,他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本课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这本书1886年一经出版,即在意大利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在它出版后的100多年里,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本。
一、自主学习:
1、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共同正音。
3、检查识字情况,指名读词语。
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
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
4、给下列加粗的字注上拼音。
()()()()()。
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
()()()()()。
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
5、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我会写:
二、合作探究。
1、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认真观察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我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
3、讨论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课堂小结。
1.学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
四、课堂检测。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中的“学问,鞠躬、数学家、新鲜、猜中“词意。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中情感,懂得一个人无论学问多大,都不能忘记曾经教导过自己的老师,要热爱和尊敬每一位老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诗中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并尊敬曾经教导过自己的老师。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启发学生抓住“我”的情感变化,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节日吗?你们知道哪些节日?十一是什么节日?六月第一天是什么节日?那九月十日是什么节日呢?引出”教师”“爸”与“爸爸”的读音区别“爸爸的”读法。连起来“爸爸的老师”,让学生读课题。
二、新课:
(一)处理词语“猜中”的多音字“鞠躬”的动作以及字音“新鲜”的双重意思,文中表示“新奇,少见”,另可表示“瓜果蔬菜很新鲜”“学问”“数学家”,延伸到大数学家、老数学家、并锻炼学生联系书本中“谁是什么家”
(二)朗读课文:学生开火车朗读,老师给予点播。
教师指导:
1、用怎样的情感读下面的句子。
(1)再难的题,他也会算。对爸爸的敬佩、自豪。
(2)他的学问真好。
(3)一副严肃的样子,把我反复叮咛。(爸爸对老师十分尊重)。
(4)你说多么新鲜!我倒真想见见。我一个劲儿求爸爸。(要读出好奇的心情)。
(5)他一定是胡子很长,满肚子的学问。怎能教我爸爸?(加强反问语气)。
(6)开火车朗读。
(三)理解文章大意。
(1)以“起先我认为,爸爸的老师-----”这样的句式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文章中的描述。
(2)“后来才知道-------”这样的句式再让学生归纳总结文章中的描述。两个句式连接起来一起说,概括文章大意。“爸爸的老师讲的是教师节那天--------”
三、讨论:
我们从这首诗中受到了什么教育?简单介绍给学生一些关于赞颂教师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人梯、渡工。
四、课后小结。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二十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课文内容,知道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重点)。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难点)。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画出父亲说的话,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争吵过程中,看出我和克莱谛是怎样的人?
2.默读课文第五至第八自然段,在文中画出争吵之后我的心情的词句。
(1)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2)我在争吵之后为什么后悔?又为什么不安呢?
(3)从争吵之后,我的心理活动中,你对克莱谛有了怎样的了解?
(4)我要认真的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3.小组内分角色读第九至第十三自然段。
(1)重点理解“挨”的意思,体会“我”觉得时间过的太慢的心情。
(2)找出克莱谛表情神态的词语。
()()这两个词说明了()。
4.齐读第十四自然段。
(1)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共出现了几次,用笔画出来。
(2)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我学了这篇课文,懂得了()。
三、拓展延伸。
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四、课堂检测。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二十一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昨天请同学们回家预习了第十课,都预习好了吗?谁来读读课题?
3、了解了课文中的人物后,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大作家”的“大”是什么意思?圈出“大”(名气大、才气大、成就大、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小老师”的“小”是什么意思?圈“小”
二、初读课文。
1、学贵有疑,能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更了不起。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
2、读好了?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二类生字词。
(1)带拼音开火车读。
(2)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出示:教。
教(第一声)组词或造句。
教(第四声)扩词:教师、教室、教训、教育……。
(3)去拼音齐读。
3、出示一类生字词。
(1)带拼音开火车读。
(2)去拼音开火车读。
(3)齐读。
(4)出示:文豪。什么叫“文豪”?什么叫“大文豪”?文中说了谁是大文豪啊?
你还知道哪些大文豪呢?(高尔基、巴尔扎克、鲁迅、巴金、冰心……)了解了文豪这个词后,咱们再来看看生字“豪”。要想把笔画写正确,字写美观还不容易呢!
学生在生字表上描一个。
(5)再来看看这个词语,出示:感触。
“感触”是什么意思?(感受、感想、触动……)找近义词也是一种理解词意的好办法。
事后,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指名读。“深有感触”是什么意思?
再指名读,齐读。
4、指名开火车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2、一起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出示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可爱、天真、漂亮、聪明……)。
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个……的小姑娘的?
(2)指名读,齐读。
3、大作家萧伯纳为什么称这个外表可爱的小姑娘为小老师呢?
指名说。读读萧伯纳与小姑娘临别时说的一段话。
4、出示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萧伯纳会怎么说呢?
(2)出示填空:……萧伯纳对小姑娘说……。
a、指名填空。(自豪、神秘、摸了摸小姑娘的头……)。
b、你怎么想到填这个词的?
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5、如果是你,你遇到了像萧伯纳这样的大文豪,你会有什么反应?
小姑娘是什么反应呢?谁来给我们读一读。出示第三自然段。
(1)“预料”是什么意思?“出乎预料”是什么意思?
(2)这段话中还有哪个字告诉了我们根本没有想到?(竟)。
指名读读这段话。
(3)从小姑娘这种出乎预料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天真可爱、勇敢无畏、有礼貌、聪明机智……)。
6、一个是有名的大文豪,一个是苏联小姑娘;一个心中暗自得意,一个可爱又聪明!多么有趣的一段对话!谁愿意分角色读一读?出示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扮演萧伯纳和小姑娘,读一读这二三自然段。
(2)男生扮演萧伯纳,女生扮演小姑娘,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7、出示第四自然段。
(1)“为之一震”是什么意思?
(2)听了小姑娘的话,萧伯纳为什么会“为之一震”呢?
(3)指名读好这一自然段。
8、这次在莫斯科与一个苏联小姑娘的偶遇,给萧伯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有了这样一段感触,出示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引导学生抓住“不论……都……任何人……平等相待,永远谦虚……”等重点词句读好萧伯纳深有感触说的这段话。
平等待人,永远谦虚就是小姑娘带给萧伯纳的启示,所以萧伯纳把小姑娘称为老师。
齐读萧伯纳深有感触说的这段话。
(4)“她是我的老师”,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萧伯纳对小姑娘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佩服、感激、尊重……)。
(5)瞧,这就是一种大作家的胸怀,这就是一种大作家的气度!一点点缺失就让他有了如此的反思,让他把一个小姑娘尊称为自己的老师。
四、升华、拓展。
--是呀,萧伯纳不仅仅有着出众的才华,写了许多著名的作品,而且能够严于律己、知错就改,有着宽广的胸怀,真不愧是人们心目中的大作家、大文豪!
--是呀,小姑娘虽然年龄小,但还真是可爱,真是聪明,令人佩服呢!
五、作业:上网或到家里的书柜上找找还有什么类似的名人轶事,下节课我们一并交流。
板书:。
不能自夸读文。
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解词。
读懂。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二十二
《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篇课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记叙著名作家萧伯纳和苏联小姑娘娜塔莎之间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萧伯纳谦逊的形象。故事以人物间的对话为主,简短的对话传神地表现出小姑娘的天真可爱和萧伯纳的严于律己。
本篇课文内容浅显,适宜学生自学。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问题引领、多形式朗读的方式进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小组合作的默契和能力。
在教学前,我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大作家为什么要拜小姑娘为师?你认为萧伯纳、小姑娘分别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很快就从课文中到了答案。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领,给学生指明了一条通向理解的大道,逐步弄懂课文内容,同时也教会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文中对话比较多,很适合分角色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指名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用心感悟大作家的自夸语气和小姑娘的自信天真语气,从而逐步感受其人物的形象。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过程中,我发现分角色读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特别是加上动作的表演读,学生们表演得有滋有味,将大作家的自豪语气和小姑娘的自信天真语气表现了出来。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二十三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试着复述这个故事。
2、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人物对话,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悟,了解萧伯纳的自省自律和善于反思的优秀品质,让同学学会做人。
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自省自律和善于反思的精神,感悟人物的伟大形象。
2课时。
课件。
(1)交流。(“萧伯纳是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是一位世界大文豪”)先交流。后点评。
你还想到了哪些词夸他?(生说)。
(举世闻名、著名中外、名扬四海、鹤立鸡群)指导读。
(2)是呀,萧伯纳就是这么一位举世闻名、鹤立鸡群的大作家,他的文学成绩让俺们佩服!让俺们一起赞赞他!
除了是一位大作家,他更被人们称为“大文豪”。怎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文豪?交流,师小结。让俺们再一起夸夸他!
2、那这鼎鼎有名的大作家的小老师是谁呢?——(板书:娜塔莎)这位小姑娘长得真可爱啊!文中是这么描述的:
(1)出示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2)师:这么可爱的小姑娘,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吗?
※你把小姑娘的可爱读出来了!谁再来!
※你把小姑娘的大眼睛读得那么有神,真不错!俺们读书时就可以抓住特点来读。(出示红字)谁还想试试。
※多么可爱的小姑娘,能把你对小姑娘的喜爱通过朗读表示出来吗?一起读!
1、拿为什么这么小的女孩却成了这么有名的作家的老师呢?谁来告诉俺?
生交流,师板书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2、出示第五小节,师范读:是的,萧伯纳就是这么说的,导读——一个人……。
小姑娘让大作家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师指板书)“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怪不得萧伯纳说:她是俺的老师。(出示齐读)。
3、齐读第五自然段。
2、是什么让大作家如此感动,如此有震动呢?这要从萧伯纳和小姑娘的那次道别说起。萧伯纳和小姑娘临别之际,是怎么话别的?自由读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3、指名同学当萧伯纳和小姑娘,其余一起读。
4、俺们先来听听萧伯纳说了什么?师范读。同学们,你觉得萧伯纳在对小姑娘说这话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你从哪里体会到?(得意、骄傲、自豪、高兴……)。
5、点评:(1)得意(有点道理,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你读。
(2)自豪(多自豪呀,他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么!)你再来读。
(3)觉得很高兴(“别忘了”,是一个友好的提醒。)你来读。
6、萧伯纳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的?
(1)出示萧伯纳想的话,他暗想,读。他料想中的小姑年一定会惊喜万分的!
(3)生交流。
(4)是呀,他们肯定会惊喜万分,欣喜若狂的,这就是肖伯纳预料中的情景。
(5)可是,小姑娘的回答却让萧伯纳出乎预料。
6、用心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你能把它读出来吗?(相机板书:天真可爱)。
(1)你读出了小姑娘的顽皮。
(2)你读出了小姑娘的天真,和萧伯纳逗着玩呢!
(3)你读出了小姑娘的自信。
7、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话,这真是一个天真可爱又活泼的小女孩啊!俺们能读出小姑娘的这种感觉吗?一起读。
11、简简单单的一次对话,一个是有名的大文豪,一个是苏联的小姑娘;一个心中暗自得意,一个多么可爱!这是一次有趣的对话!男生读萧伯纳的话,女生读小姑娘的话。
1、同学们,就是这句有可能逗着玩的话,就是这么一件小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萧伯纳听了(导读第五自然段)。
2、心灵有所震撼,有所震动,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说就是(为之一震),
“震”是指——?使萧伯纳震惊的是什么?(是小姑娘学着他的口吻说的一句话)。
3、姑娘的率直不只使萧伯纳为之一震,他还马上(导读)。再读这一自然段,此时,你觉得萧伯纳是个怎样的人?生交流:善于反思、严于律己、自省自律(相机板书)。
4、就是这么一件小事,让善于反思,自省自律的萧伯纳深有感触,出示第五自然段,一起深有感触地读一读。——齐读第五自然段。
6、小姑娘成了大作家的老师,可见其“小”不小。而萧伯纳不光文章写的好,还具有(严于律己、自省自律、谦虚)等好品质,真不愧是名副其实的“大”作家。带着敬意俺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1、原来大作家的小老师是这么一回事。让俺们一起来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读一遍。一人读同学扮演文中的话,一人读小姑娘的话。其他局部大家齐读。
2、学到这,你能说说萧伯纳和小姑娘谁是您的老师,为什么?
出示:是俺的老师,因为他让俺。
3、自省自律的大作家萧伯纳和天真可爱的小姑娘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俺们再次带着你的敬意,读读课题。
4、生齐读课题。
5、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篇二十四
今天,我们学习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讲的是林海音对父亲的回忆。其中有一句话给我的印象十分的深刻:“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这是林海音知道父亲辞世后厨子老高对她说的话,当时林海音就只有十二岁。
这是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老高的话回响在我耳边。大了,就不再是小孩子了,就是个小小的大人了。就要勇于担当,就要懂得责任了!林海音十二岁,就是个顶梁柱了。她就要劝妈妈,帮助妈妈,照顾四个妹妹两个弟弟了!
再想想我自己,我如今已经十三岁了,但是还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小孩子,不懂得帮助父母,不懂得责任这两个字的份量。以前有些什么事,我总是理直气壮地想:我还是个小孩子呢,担心个什么呢?看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禁惊讶:林海音过的是什么样子的生活?我呢?我过的是什么样子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回想着,我真真为我们家中做过些什么呢?偶尔做点小事,父母便说:“嗯,不错,长大了。”我真的长大了吗?并没有,只是我自己认为的而已。只因为我还是只把自己当做个小孩子,自认为做一些五岁的小孩就能做到的事就十分了不起了。就算是五岁小孩就能做到的事,一年中也难得有那么几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70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