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不见的童年范文(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03:20:49
消逝不见的童年范文(15篇)
时间:2023-12-03 03:20:49     小编:紫衣梦

总结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备的一环。写总结时,要注重整体结构的安排,清晰地呈现出问题、分析、总结和对策等要素。善良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它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正能量。

消逝不见的童年篇一

几天前刚刚度过我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六一,这既是庆祝我美丽的,也是告别我快乐的。

早上,一进校门,校园里到处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路的两边彩旗招展,路的右边是校队的锣鼓队,锣鼓已经摆放整齐。刚到学校就听到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格外的好。“六月里花儿香,六月里好阳光。……”听着这首《六月里花儿香》,我步入装扮一新的教室,节日的气氛在欢快的歌声和同学们的笑语中蔓延开来。步入六年级六班的教室,墙上、窗上都贴着拉花,气球以及我们的绘画,想的漂亮而又温暖。

度过这一个儿童节后,我们就要升入初中了,就要分开了,这让我们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于是我们交换了同学录,用最真诚的语言祝福着对方。老师们也忙着填写“恩师留言”。

填写完毕后,我们一起观看了我们最后一个儿童节的演出来到演出现场,只看见舞台正中央的彩牌上写着“欢度儿童节”五个大字。牌子上方有一座有气球做成的拱桥,舞台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四周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真是绚丽多彩。,节目如往常一样欢快有趣,但我却没有心情去欣赏。我的心早就飞出了窗外,飞向了天空。去和蝴蝶小鸟们一起唱歌跳舞,去继续过我欢乐的童年。我相信虽然这个儿童节预示着我童年的消逝,但我一定会保留一颗童心,留住那消逝的岁月。

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在快乐与温馨之中度过了。六年来,每一年的儿童节都相同,但每一年的氛围都不同。我会永远记着童年,记着我的伙伴们,记着教育我的老师们。

消逝不见的童年篇二

童年是美好的,是不易让人忘却的一个又一个甜蜜的瞬间而合成的。现在童年的阳光依旧笼罩着我,心中的童年也正如那冰淇淋在阳光下慢慢消融,那一点一滴散在地上就无法再组合,只有那支离破碎的回忆才能点亮童年的光彩。现在,我们正沿着理想的目标前进,而无暇再顾及童年了,虽然如此,童年却永远不会寂寞,因为有一个个满脸绽开着笑容的孩子正在投进它的怀抱。

也许,童年在现在露面极少了,但是,童年像一个魔术师,又会在你的梦中若隐若现。

童年短暂,让我们继续来珍惜童年吧!

消逝不见的童年篇三

人生是漫长的,在人生中,童年也是最美好的。今年,我已经五年级了,身上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了,已经再也找不到童年的那份天真,快乐了。

虽然快乐的时光已经不在了,可对童年的追忆,却时时萦绕在心头。小时候,总喜欢穿着花哨的裙子,带上各式各样的小包,穿梭在大街和小巷之间,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时时放声歌唱。寂静的小巷像慈爱的祖母微笑地包容着我的欢闹。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负担变得更加的重了。从早到晚地学习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我改变不了这种沉浸在学习中的生活。自由已经完全从我的生活中消失。只有每天机械地重复着学习,学习,再学习。此刻我真的好想好想成为一只小鸟,在没有人烟的白桦树枝头放声歌唱;在丛林里自由地觅食;在蔚蓝的天空中展翅高飞;在清澈的水面流连忘返;在娇嫩的花丛中享受花儿的芬芳。早晨,在太阳温柔的抚慰下醒来,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撒娇,在葱茂的森林里和同伴们嬉戏玩。耍。这不就是我所追求的,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吗?最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我能找到一个自由自在的快乐的自己。多希望不用再匆匆的赶着回家,背着书包,能看看小巷里走过的足迹,发现长大的美丽。也不用为繁忙的学习所担忧,能快乐学习,我想收获也许会更多。更不用早早的被刺耳的闹铃声惊醒,因为美好的睡眠会让人一天更加的有活力。晚上最好也不要在书桌前苦战了,窗外闪烁的星星会陪伴你早点进入甜美的梦乡。

时间在成长的脚步声中流逝,我再也回不去那美好的童年了。

消逝不见的童年篇四

这几天,妈妈悉心照料的兰花开花了,妈妈笑得合不拢嘴,然而,今天早上,好几朵兰花却不翼而飞了。妈妈对所有人来了一番“严刑拷打”。

妈妈双手插着腰,愤怒地对我们吼道:“你们之中是谁动了我的'兰花?”

我和爸爸面面相觑,突然,“扑哧!”地笑了起来。

爸爸起身拍着妈妈的肩膀,笑着说:“我说,咱家谁敢摘你这些兰花?除非——”

“除非什么?”妈妈很好奇,“别卖关子了!你快说呀!”

“哎,除非是别人家调皮的小孩摘的!”爸爸笑着说。

妈妈却冲着爸爸喊:“不可能!”然后指着我叫道:“是不是你?是不是你偷偷把我的兰花给摘了呀?是不是?”

我莫名其妙,犹豫了片刻,慢吞吞地说:“不……不是我!”

“不是你就怪了!”妈妈扯着我的耳朵,我疼得哇哇大叫。

我开始回想昨天的一点一滴。

突然,一个画面从我脑中闪过。

“呀!对了!”我左手张开,右手握拳,拍到左手上,“昨天,不是有一个修理工来修窗户吗?而且他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兰花,会不会是他拿了呀?”

“对呀!”妈妈随后放开了我的耳朵,“我要去找他问个明白!”

妈妈向外面走去,看到了窗边掉下的兰花,叫着:“这不是我种的兰花吗?”

我们一家开心的笑了。原来,兰花是被昨晚的大风吹掉了呀。

消逝不见的童年篇五

小时候,依稀记得,那时的天,是瓦蓝的。

春天,最高兴的是缠着大人,买一只风筝,呼朋唤友,在偌大的一操一场上放着风筝。

远远望去,数十只风筝在天空中翱翔,五颜六色的点缀着淡蓝的天空,引得路人驻足观望。我们则快乐的笑着,自豪的跑着,比着谁放的高。

酷暑降临,一温一度持续高涨着.........

在酷暑的‘’威一逼一‘’和好友的‘’利诱‘’下,我们来到了一条小溪边。

一陽一光射入水中,水草的影子映在石块上。

浸在水中,凉爽的感受遍布全身。在水中肆意的嬉戏着,盛夏的河边洋溢着欢笑。

如今,路过那条小溪,望着浑浊的溪水,这真的是给我带来欢乐的小溪吗?恐怕早已无人愿去接触这溪水了吧!

当一温一暖的一陽一光铺满大地时,丰收也降临了人间。

田野上,处处可见忙碌的人们。

家有些许地,每当秋天时,便是我享口福的时候,地里种着各种我喜欢的蔬果。

吃着全天然绿色食品长大的我,对土地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

去年,回到老家,那曾经的土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高楼,心里不由的一阵惋惜与悲哀。

如鹅一毛一的大雪洋洋洒洒的落下,就像舞蹈的天使,落在树枝上,房屋上,大地上,很白,如一层棉花。

望着窗外的一团一一团一雪花,不由的,伸出手,摊开手掌,晶莹的雪花落在手心,凉意便袭来。雪也造就了我们童时的欢乐,堆雪人、打雪仗.......时光就这样在无息间流逝。

时间流逝,失去的不止是童年,还有那瓦蓝的天、清澈的水、和蔼的地、柔和的雪……。

我们是否应该开始反省人类自己的所做所为了?

亡羊补牢,犹时未晚。

消逝不见的童年篇六

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是可悲的,没有儿童就意味着没有童年,儿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时代,也是一人最宝贵的记忆。而越发成人化的儿童无疑是令人担忧的,儿童的思维或者说其他方面越来越早熟,这点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我们都认为儿童应该是天真无邪的,以前我们都会有很多适合小孩玩的游戏,如捉迷藏,丢手绢……而即使是这样的小游戏,我们还是玩的不亦乐乎。

当然各方有各方不同文化,总之我们小时候是那样的。不像现在,由于信息越来越数字化,孩子们不再热衷于这类游戏,而是沉迷于电视网络,游戏或者其他的娱乐节目。而这些娱乐已经涉及到孩子的身上去了,年纪小小,穿很性感的衣服上电视台,其实也不单只是这些方面的体现,对于成人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包括性之类的东西。首先,据弗洛伊德声称,儿童有性能力,富有各种情结和本能的心理冲动。性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引火线。如果不对还处于性器官及其心理发育尚未完全的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加管教,而任其向坏处发展的话,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犯罪。(当然,弗洛伊德是不赞成遏制人类的正常欲望的发展)我想这点也是现在青少年犯罪的比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就是以往的.儿童游戏言简意赅地说,已成为濒临灭绝的物种。而当一种社会产物行将被淘汰时,它就成为了人们怀旧和研究的对象。儿童游戏的品种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少,这也是童年的消逝的一种原因。但是有什么方法能够挽回呢,我想这点还是要依靠学校的等的教育帮助,学校一词在雅典的意思是“闲暇”,这也反映了一种典型的雅典式的信仰:他们认为闲暇时,一个文明人自然会花时间思考和学习。在这里应该要穿插儿童游戏进去,游戏有时候是益智的,也是必要的。而在探讨童年在在现代社会衰退的问题时,我们应该知道,没有高度发展的羞耻心,童年便不可能存在。而童年的消逝就有一下四点的表现,第一、人的读写能力的消失;第二、教育的消失;第三、羞耻心的消失,然后就引发了童年的消逝。

童年的消逝的事件是可以阻止的,一个没有童年的民族是容易成为高危险民族的,没有童年的人群,就好像是没有了翅膀的鸟儿,是残废的。

消逝不见的童年篇七

晓露未歇,我走出巷子,揉开惺忪的睡眼,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告诉自己说:“又是一天追梦日!”我的梦想正如那花香,在晨风中为我灌注新的动力。风信子,你虽结束了花期,然而你的幽香却从未消逝。

我家窗台摆着一个精致的玻璃瓶,那里面,插着一株并不起眼的风信子,花期未至,它便整日蔫着脑袋,纤纤细细,不吐蕊、不含苞,却愣有一股子清气,恰似病弱黛玉,眉眼间悄意犹存。

数日奔波于学业,汲汲于名利。高速运转的大脑没有一刻歇息,提笔疾书,却又带着分毫麻木,我似乎都快忘了自己仍是个怀揣梦想的孩子,直至那日。

我推门进屋,卸下重若泰山的书包,瘫倒在床上。昏黄的光线洒至屋内,照到我疲倦困乏的眼。忽然,我眼前一亮,飞似的跑至窗前,嘴角染满笑意:风信子!风信子开了!

瓶内水波微漾,那一捆白色的根须紧紧缠在一起,颇有几分“剪不断、理还乱”的气韵。一簇簇淡紫色的花一朵紧挨着一朵,似是漫天繁星坠落,竟缀满我这花儿梢头!它们有的像内敛女子,绽放着,安然着;有的像淘气儿童,挤挤眼,努努嘴,可爱至极;有的像镜前佳人,淡淡妆,素素眉,兀自妖娆……我激动地将它捧于眼前,不肯错过它每一分美好,风吹过,清幽的香气送至鼻前,霎时间,洗净了我心中尘埃,一天的劳累纷繁尽被洗空。

风信子,你花期未至,却从未恹恹不振,你有你的清雅、坚定,他人看你如何、待你如何,你皆不问,只待朝风吹拂,雨泽大地,清风徐来,你便尽情绽放,用最美的花朵来证明自己。

念及此,我心中升腾起一股感动,浓烈执著:是啊,我又何必麻木恣睢、劳累疲乏呢?学是为了梦,梦是为了幸福,心中怀揣梦想,前路纵有荆棘,我便披荆斩棘,前路总是黑暗,我仍一往无前!

又是一桩花事了。时岁交替,风信子早已结束花期,沉沉睡去。风信子啊,你虽不再娇若当初,然而你的幽香其实不曾消逝,伴着清风流入我的心底,因你,我迈向梦想的步伐愈发坚定不移!

消逝不见的童年篇八

尼尔说:在电视时代,人生有三个阶段,一端是婴儿期,另一端是老年期,中间可以称为“成人化的儿童”。他认为电视是一种除了“画面和故事”之外就没有什么内容的媒介,它所展现的内容很“幼稚”,使成人和儿童的界限变得模糊。如果尼尔能够经历现在的网络时代,我想他一定会更加严肃地批判:网络时代让儿童的成人化更加彻底啦!

“闺女,别宅在家里,我到楼下运动一下。”“妈妈你去运动吧,把手机留给我作伴。”

作文课上我问:“你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是什么呢?”学生答:“王者荣耀”、“我的世界”、“跑跑酷”......

让时间的年轮转回三十年,当我还是儿童时:课间十分钟教室门前有小伙伴们跳房子的身影,铃声响起也要迅速跳完最后一遍;遇到下雨下雪天,我们挤在教室后面黑板下玩石头剪子布,取其名曰“挣皇帝”。六一儿童节时,能够代表班级参加转呼啦圈比赛那是无上的荣耀,我不但能用腰部来转,还能能用脖子转、手腕转、腿弯转和脚踝转。周末时,我们在家门后比赛跳绳、比赛扔毽子、玩过家家、打玻璃球,那一大盒赢来的玻璃球曾让我成为了小伙伴们推崇的“偶像”。寒假里,我们盼望下雪,打雪仗堆雪人,虽然鞋子湿了是要被家长骂的,可是快乐总是占了优势;暑假里,我们偷偷到海边洗澡,皮肤被晒伤,即使现在也保持着小麦色,可是我从来也没有后悔过,因为畅游嬉戏的痛快实在是让人心神往之......跑呀、跳呀、疯呀、乐呀,天真快乐充溢着我的童年,虽然在大人们看来傻里傻气但是那样的童年是接地气的,也是让我到现在也回味无穷的。

看看我们的孩子和学生们,他们离开了手机电脑,会玩吗?当他们真正到了成年时,还能记得自己曾经玩过的游戏吗?就现状而言,让孩子们学会玩是需要我们去引领的,教孩子学会玩和教孩子学会学习是同样重要。让孩子们抬起头,到大自然中结伴玩耍;让孩子们跑起来,在校园中挥洒汗水强身健体;让孩子们真正玩起来,让他们的童年多积累些美好;让孩子们动起来吧,让他们在玩中慢慢成长。

“阅读和写作促进了个体的思考,强化了自我意识,而这种强化了的自我意识更是导致童年重新开花结果的种子。”尼尔告诉我们:印刷出现以后,大多数未成年人必须通过识字进入印刷世界,逐渐了解“秘密”才能变成成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学校开始重新被创造,童年的概念重新出现并最终成型。简言之,书籍是促进儿童成长的摇篮,这也是被大家广泛认可的。

记得我的童年时代是在那一箱子的“小画书”中泡大的,家里不知道从哪里得来了一箱子“小画书”,每本约64开纸张大小,一本讲一个故事,每页上半夜是黑白画面,画面下面是两行内容简介。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那箱小册子被我翻来覆去地翻过了无数遍,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有“武松打虎”“哪吒闹海”“白求恩大夫”等这些让我长见识的故事,故事中不少主人公成了我心中的英雄,模仿英雄的动作和语言,我乐此不疲。

现在生活条件优越了,书籍的品种繁多了,但调查表明,不少学生阅读现状特别是课外阅读令人担忧,主要问题是面窄、量少、不得法。多数学生偏重于那些流行的漫画、科幻小说等,而对文学、科技类等文章却很少涉猎;大部分学生阅读量远远不达标;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做到每日阅读一小时以上,不少学生做不到日日课外阅读;学生普遍存在匆匆浏览、不做摘录、缺少精读的问题,以致于过目即忘。而且,年级越高,程度越严重。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领。

寒假第一天,微信朋友圈中有不少的同事、家长开始了亲子读书的21天打卡活动,每天坚持陪孩子读书一小时,以展示阅读内容、阅读相片、阅读笔记、阅读视频等形式,进行自我勉励和督促。都说21天能够养成一种习惯,我发现坚持这21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部分朋友在刚放假那几天坚持,之后就杳无音信,个别朋友断断续续地坚持下来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放家长也来做做榜样,坚持下去才会见效果。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我知道我对学生阅读的引领至关重要。于是,我以身示范激发自主读书的热情,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借助活动分享读书的快乐,创造时机为读书提供时间的保证。当学生静下心来手捧一本书投入地去读时,我就倍感欣慰,我希望阅读至于我的学生如同摇篮之于婴儿,能够给他们带来惬意和舒畅。

高尔基在《童年》中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尼尔发出了“童年的消逝”这样的批判和担忧。多么希望孩子们的童年充满了欢笑和积极成长的正能量,多么希望孩子们在真正成人时,不会为自己蹉跎了童年而后悔。虽然我的力量只是沧海一粟,可是我也要竭尽所能让我的孩子和我教过的孩子在童年中能够多一些值得留念的灿烂和美好,我会用心去引导,来点缀他们童年,让他们的童年熠熠闪光!

消逝不见的童年篇九

几天前刚刚度过我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这既是庆祝我美丽童年的节日,也是告别我快乐童年的节日。

早上,一进校门,校园里到处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路的两边彩旗招展,路的右边是校队的锣鼓队,锣鼓已经摆放整齐。刚到学校就听到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心情格外的好。“六月里花儿香,六月里好阳光。……”听着这首《六月里花儿香》,我步入装扮一新的教室,节日的`气氛在欢快的歌声和同学们的笑语中蔓延开来。步入六年级六班的教室,墙上、窗上都贴着拉花,气球以及我们的绘画,想的漂亮而又温暖。

度过这一个儿童节后,我们就要升入初中了,就要分开了,这让我们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于是我们交换了同学录,用最真诚的语言祝福着对方。老师们也忙着填写“恩师留言”。

填写完毕后,我们一起观看了我们最后一个儿童节的演出来到演出现场,只看见舞台正中央的彩牌上写着“欢度儿童节”五个大字。牌子上方有一座有气球做成的拱桥,舞台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四周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真是绚丽多彩。,节目如往常一样欢快有趣,但我却没有心情去欣赏。我的心早就飞出了窗外,飞向了天空。去和蝴蝶小鸟们一起唱歌跳舞,去继续过我欢乐的童年。我相信虽然这个儿童节预示着我童年的消逝,但我一定会保留一颗童心,留住那消逝的岁月。

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在快乐与温馨之中度过了。六年来,每一年的儿童节都相同,但每一年的氛围都不同。我会永远记着童年,记着我的伙伴们,记着教育我的老师们。

消逝不见的童年篇十

《童年的消逝》也许称为童年与印刷更为贴切,书名只是一个噱头,更讽刺点说,作者何尝不是娱乐时代的一员,娱乐精神丝毫不亚于旁人。童年是一个人最接近自然状态的阶段,说人生来是一张白纸,似乎也不太恰当,姑且说几近白纸的状态,但人毕竟是有立体视觉,可以感知世界的,也包括其他的触觉、听觉、嗅觉等。现代社会一方面寄希望于儿童多学知识,认识世界,一方面又有很多人倡导解放孩子天性,这本身就是矛盾的。我们既想要压抑和升华,又渴望洒脱和浪漫主义情怀,就像我们想要告诉发展经济,又寄希望于不破坏环境,这甚至都是可笑的。

作者并不是极力反对电子时代的发展,只是给人们提醒一下,让我们对电子时代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作者很缅怀印刷时代,这是表达怀念的一种方法,即通过对比。

电视的信息,是呈现给每个人的,并没有对信息进行分类和分级,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可以接触到各种信息,这也加速了他们童年的消逝。在以画像和影像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显得愈发重要。

萧伯纳曾说过,“一切职业都是针对外行的阴谋”,甚至我会极端地认为法森的主张是有一定意义的,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既然我们终将踏入成人的行列,何不根据每个孩子的'进度来决定是快进还是倒带呢?提到步入成人行列未尝是坏事,但正确的引导至关重要。

消逝不见的童年篇十一

尼尔·波兹曼是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著有《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教学:一种颠覆性的活动》等著作。近期阅读了《童年的消逝》一书,对即将走上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岗位的我来说,这本书的确激发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思考。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儿童已经完完全全变了模样。本书以批判的方式,阐述了技术和媒体对儿童本质上的侵蚀,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我并不能完全认同书中的观点。

书中就媒体和技术对儿童的影响,大多都指出的是消极的方面,采用的也是抛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而后阐述自己观点的方式。书中大量的例子发人深省,让我不得不开始对信息化社会对不同人,尤其是儿童的影响产生多多少少的思考。的确,在成长过程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无法磨灭的,现在的儿童与过去的差距甚远,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环境的改变。

作为80后的我们,生活在城市的也还尚且对捉迷藏这样的游戏着迷。每天的盼望还是集中在放学的傍晚,能和院子里的小朋友相约玩玩类似的游戏,我们把小小的脑袋凑在一起,看蚂蚁搬家,玩过家家。生活在农村的也大抵对爬树、玩泥巴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如今,还在上小学的表弟竟开始玩起了聊天及一些甚至连我们都很少接触的小型网络游戏,现在的孩子们在聊天中更是就网络游戏、动画视频等侃侃而谈,甚至是从他口中,我才知道了摩尔庄园、《海贼王》等。这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时代,我们也是截然不同的时代产物。

十分同意《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所谈到的观点,童年与婴儿期不同,童年是社会产物,不属于生物学的范畴。的确,在怎样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就会有怎样的童年。对此,我竟有种无奈感,毕竟,对于这种童年经历的变化,我们所能改变的也很少。人是社会的人,身处在社会环境中,被社会环境影响也是必然的,而社会环境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并非三两个人或者三两本书、三两天能够改变的。

如今的我们,每天习惯于依赖媒体的生活,网上聊天多余见面交流,网上购物取代了花大把的时间逛街。然而,每当回首童年,我们心心念念的还是那些类似嫦娥奔月的传说,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的童话,我们怀念的依旧是童年里永远都玩不腻的躲猫猫,永远也爬不完的树。那么试想,如今的新一代真正逐渐成长起来之后,他们回忆的是什么呢?是媒体上无数堆叠的"很黄很暴力",还是他们整日整日沉迷的网络游戏,亦或是无数"凤姐"、"神马都是浮云"等这一时代的产物。这就是变化,现在的孩子不会再期待每晚父母在床边讲的童话,而是越来越多电脑前的消遣。

《童年的消逝》中说,十五岁的女儿和母亲同时出现,人们感叹母亲同女儿一样年轻,也感叹女儿同母亲一样成熟,究竟是成年的消逝还是童年的消逝只是提问方式的不同。对这个问题,我还是坚持童年成人化已婉然成为一种趋势,直接点讲,这就是童年的消逝。

媒体对于儿童的影响,对童年的消极作用已经显而易见了,作为教育技术大海里的一条小鱼,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们不得不去省视媒体对当代儿童的影响力,媒体带给儿童的,究竟是不是儿童应该从媒体那里获得的。当部分教育技术人一味探索着技术的发展,强化技术在教育中的种种好处,夸大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优势作用时,是否也是时候停下来,改变运用技术实施教育的方法了呢?当网络日益普及,网络资源日益强大,或者说网络信息的鱼目混杂,学习者,尤其是儿童,却并不能根据所需及时的从这庞大的信息空间中提取资源,甚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相反的影响。当我们的初衷适得其反,不能不说,这就是将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悲哀。孩子们的童年被技术的发展所吞噬,这是儿童的莫大损失,更是时代留下的最大遗憾。

我不像书中作者那么决绝,一口认定媒体的存在就是让孩子们的童年渐渐消逝的唯一原因。然而不得不说,正是媒体对孩子们成长的负面影响,才让孩子们变得成人化,不再单纯可爱、浪漫天真。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大抵概括了技术的特点。

教育技术学,就是研究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信息技术课程,就是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定好自己的位置,对网络信息有所取舍。然而,对于孩子们童年的消逝,身在圈里的我们能做的又是什么呢?利用可利用的手段让孩子们的媒体学习环境变得单纯,让孩子们在技术的冲击下仍有纯真的童年。网络、技术、媒体都是我们需要的,但这些仅仅是工具,要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开拓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们更加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好的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性和研究性才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真正目的。

消逝不见的童年篇十二

《童年的消逝》这篇小说讲的是梅子涵伯伯回到家乡的母校,想到许多同学离开家乡走到城市,失去快乐童年的故事。

童年是快乐的、天真的。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几乎感受不到书中描写的那种“农村”的快乐。没有那样天真、快乐的童年。文中有一句话我记忆深刻:“那么今天,现代无所不至的社会进程中,故乡村落的命运有怎样会影响一个孩子的童年?”

是的,不一定会影响一个孩子的童年。可是,孩子却再也感受不到那种,最简单、最纯朴的快乐。这让我想到了一集动画片里面的一个故事:一个暑假,一群从城里来到故乡村落的孩子们觉得特别无聊,没有电子游戏玩,没有电脑。可是当他们一起跟村落里的孩子们一起玩时,发现原来最简单的游戏也特别好玩。

童年在随着时代的变化一点点缩短,一点点消逝,一点点流失……。

消逝不见的童年篇十三

我们出生于90后,是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幸运儿。没有经历过之前几十年代的艰苦,我们的成长,就是象征着我们伟大国家日益发展的步伐。

岁月如梭,以前只是听到父母或长辈经常感慨时光飞快,自己却从不这样认为。现在我们毕业了,年纪虽不算大,也是奔三的人了,怎么经常感觉到最近这几年不知是怎么过的,自己仿佛还是17岁。后来在校的几年生活都是三点一线,千篇一律,回想起来除了学习,真的.想不到其他有意义值得留念的事情。现在,唯一能让自己感觉到曾经能让我们有着深刻回忆的时光,那便是我们的童年。

这仅对于我们80后90后的孩子来说,并是生长在农村。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每个家庭里面都不只自己一个孩子,父母每天下地务农,没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照看我们,于是,每当周末,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都会到村里去找小伙伴,扔沙包,踢毽子,下河摸鱼掏虾……一玩就是一整天,回家后满身泥土,也没有人会吵我们。现在想起来,都是我们宝贵的回忆。可惜,只能追忆童年,那时的乐趣我们再也无法看到。自从00后开始,孩子少了,生活条件日益提高,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目标都是重点大学,之外还要学习一技之长,孩子每天几乎除了上学都不会出门,唯一能休息的时间,大多是交给了电视或电脑,高科技取代了我们儿时的游戏,可那些孩子都乐意沉迷其中。

时代在改变,发展与生活可谓蒸蒸日上,我们的追求越来越高,都是努力去追寻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原有的那份快乐,现在,我们只有怀念。

致我们!

消逝不见的童年篇十四

那些记忆在我的脑海里欢快地跳着舞步,可惜这一切的一切只是回忆。

黎欣怡,徐吕婧她们两姐妹是我一辈子也无法遗忘的人。记得,我们穿着大人的高跟鞋跳舞,走模特。我们画起了妆,先准备好指甲油……我们的手指甲五彩缤纷,我们的脸萌到不行,我们穿的礼服,各有特色,我们在舞台上飞舞,展现我们的风采。我们摆的动作有模有样,就像是训练过似的。先是跳舞,刚上台,就赢得了一次闪电雷鸣的掌声,谁拍的?哈哈我妹和她们的两个弟弟,疯了似的'鼓掌。再是走模特,第一个登上舞台的是我,我穿着精美的高跟鞋,走在舞台上,第一个动作就赢得了欢呼,一只手半叉腰,另一只做着飞吻的节奏,走到舞台中央,摆了一个嘟嘟嘴,停住了。接下来是婧婧……再是欣怡……我们的演出得到了赞。

童年多么美好,婧婧欣怡我想你们了,消逝不见的童年,你在哪里?

消逝不见的童年篇十五

波兹曼的这本《童年的消逝》不算厚,读起来却是耐人寻味。我觉得引言中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如果不能提出灾难发生的方法,那么也许可以退而求其次,试图理解灾难为什么会发生,那也是有用的。”无论面对人类大的生存环境还是个体局部的生活范围,当个体的力量十分微薄,无力扭转局面时试图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算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方法吧。

作者结合美国的国情分析了加速童年消逝的各种原因,虽然在国情上中美两国有很多差异之处,但在这个共性问题上,两国还是有一些”通病“的,比如”一览无余的媒介“。书中提到印刷术的发明诱发了西方童年概念的产生,而如今的电子媒介却在日渐瓦解这个诞生不过几百年的成果,它将成人世界的秘密毫无保留的展现在儿童面前,如果没有了“秘密”,童年也会渐渐消逝。

以近日媒体报导的“儿童邪典片”就足以证明除电视以外,互联网更是牢牢抓住了儿童的身心。它以更加多样性、易于儿童理解的方式公开的向儿童展示成人世界的“秘密”。这类“儿童邪典片”以儿童熟知的动画人物“爱莎公主”“蜘蛛侠”“小猪佩琪”等为主角,制作成一系列涉及暴力、恐怖、软色情、吃污秽物等不适宜儿童观看的动画或真人短片,并冠之以“亲子、早教、母婴”等无公害的标签堂而皇之的在国内各大网站上肆意传播。虽然这一问题已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处理,但从中不难看出互联网对儿童身心的侵害真是防不慎防,尤其是这种打着“光明正大”的牌子,诱导尚未形成辨识力的儿童在欢快、轻松的音乐中了解成人世界那些不堪入目的一面。这是最卑鄙、最赤裸裸的毒害!谁能想到当两三岁的儿童看到被自己伤害的同伴痛苦的样子时却模仿邪典片里“爱莎公主”开心大笑,会让人多么的不寒而栗!正如报道中一位母亲所说她曾看见孩子模仿邪典片里主人公拽小伙伴的生殖器,为此那位母亲满怀愤恨,她愤恨邪典片对孩子身心的毒害,也愤恨自己的疏忽,没有及时察觉孩子观看的视频是否有害。

波兹曼指出“我们的孩子生活的这个社会,它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并不强调成人和儿童的区别。当成人世界以一切可以想象的方式向儿童开放时,他们必然效仿成人的犯罪活动。”“儿童邪典片”事件充分佐证了这句话的真实性。电子媒介宣传的背后都是受利益的驱使,为了点击量的增加,为了产品的销售量、为了获取收视效益等等,自由竞争,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一些人却把道德底线的标尺一再降低,只为服从于眼前的盈利。

如果说这类互联网上的“有毒信息”所导致的犯罪活动是可见的,那么它对儿童心灵上的毒害则是不可见的,又是无法估量的。谁能判断年幼时被灌输的思想,引导的行为,会在哪一天彻底消失还是再次以某种形式再现呢!

我们无法改变媒体发展的趋势和进度,只能守护自己的这方小小天地,就像波兹曼说的“凡是有学校的地方,童年的概念就能迅速发展”。既然学校尚未消亡,真正的“儿童”在校园里也将永远存在。在教育这方最后的净土上,我们是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并号召家长和社会,指引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如何辨别虚拟与现实中的真真假假,明明暗暗。让儿童成为“儿童”,让“秘密”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形式被揭晓。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979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