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与学习和工作生活等相关的问题。注意总结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信息和思路的跳跃和矛盾。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对写作的兴趣和灵感。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一
煤炭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其中的安全生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确保煤炭工业的稳定进行,以及确保煤炭工业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各个煤炭企业都引进“双体系”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改变目前被动的、老旧经验式的安全管理模式,然后实行主动的、全面风险提前警示的安全管理模式是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国现在煤矿事故经常发生的要点。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提前警示是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的指导下,多方面集齐煤矿危险源头信息,通过对应的提前警示知识规则和提前警示模型提前知道系统的风险状况,使得对现下的不能够承担的风险状况进行及时地报警,对将来的风险进行实时提前警示的目的,同时根据提前警示结果未雨绸缪,以此避免亡羊补牢的煤矿灾害处理结果。
随着我国与国际的接轨,煤矿企业不再像当年刚盛行时那么地吃香,为了改善煤矿企业在与别的上市产品竞争中的劣势,有关部门提出了“双体系”模式对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双体系”就是针对预防煤矿安全事故,提高生产效益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词语。具体的内容有如下几点。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危险预先控制系统为核心,通过科学制定各大系统、各类施工设施、生产材料的安全规范,健全完善各种各样的管理制度,明确安全危险管理控制的过程,使关键设备和现场安全危机实现超前辨别和预先控制,实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根据“双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展开,立足矿井实际,抓组织、强宣贯、重达标,严考核,积极推进安全“双体系”建设,促进了矿井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1.1“双体系”对个人的效益。
“双体系”指的是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和员工操作标准体系。此两种体系旨在提高煤矿生产安全并且保障员工生命安全,是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能够针对目前存在于煤矿生产中的问题提出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提高安全生产的理论。
在煤矿的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各种危险情况会不时出现,生产环境十分恶劣,并且经常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各种灾害因素的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从一开始就是生产技术和管理中一个非常受到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生产始终把“安全第一,预防生产”这个原则放在第一位,把保护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并根据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现状,把煤矿的安全管理和法律规章制度接轨,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装备两个方面来保证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煤矿生产安全工作由传统经验管理逐步转入全面管理和科学系统管理。
1.3.1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有条不紊地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做到技术达标和人员达标。对达不到三级标准的煤矿企业,限制期限停止生产重新整顿,超过时间仍然达不到标准的企业,将会依照法律制度关闭企业。推动实施优秀的工程评比活动,把它当作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方针。将标准化工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达到标准的企业可以开始进行生产工作。
1.3.2加强群众安全监督工作。
群众是生产活动的基础之一,将群众的监督作用放到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来,认真实施省总工会《关于认真开展“查身边隐患、保职工安全、促企业发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的实施意见》,发挥工群众的广泛优势优势,发动职工寻找自己身边的不利因素,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煤矿企业要在矿井每个班组加强群众的监督力量,让每个人参与其中,以此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双体系”在引入安全生产管理时主要体现在集约高效的安全生产模式,人员精准操作的安全模式,能够双管齐下,从生产人员和对事故的提前预测两方面去着手,保障了煤矿安全管理的实际性,可行性。
把“双体系”引用到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中能改变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使得煤矿生产实现高效率,高质量,高标准,也保障了煤矿工作者的生命安全,降低煤矿灾害对员工的生命健康影响。有力地提升了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水平,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xx年以来,同煤集团雁崖煤业公司始终以“安全生产对标管理”、危险预先控制管理和员工操作达标“双体系”建设活动为主要线路,以“双基”建设为要点,持续进行动态考核,加强责任落到实处,确保了公司的正常,高效,安全运行。这个公司成立了安全生产对标管理和“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将安全生产对标和“双体系”建设管理工作放在主要的核心地位,推动了工作全方位的发展。严格参照集团公司标准,制定颁布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和员工操作达标体系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安全生产委员会监督、安全隐患查找排除等制度,细致明了、清楚分析了各成员单位监管责任,确保安全责任的全面实行。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公司对煤矿生产过程时所用的器械方面进行了改造,引用了安全程度位于国际前列的生产煤矿机械,并且时常派人监管,监督。只要安全隐患一经工作人员发现,就会立刻整改。除此以外,公司让风险预控体系替换了以往的旧体系,可以很快发现危险源头,然后进行处理,保障了生产工作的安全进行和有条不紊。在人员操作方面,公司加强了对人员的技术培训,时常举行员工技术大赛,保证了员工对操作方面的熟练程度,避免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不可估量的煤矿灾害。
在煤矿生产作业中存在着较大风险,缺乏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则会引起安全事故,引起较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与员工操作达标体系,通过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编制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进行危险源监测与风险预警,员工对自己操作的精准要求,确保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性,并探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于煤矿安全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实现煤矿的安全管理。
3.1提高工作生产效益“双体系”
抛弃以往不成熟的管理经验,脚踏实地,以根本情况为基准,将安全管理落实到大大小小方方面面,使其能够置办得当,弹无虚发,检查细致,有总结思想。如果说,狠抓规章制度的完善建立是治标的话,那么把这些规章制度用到实际就是治其根本,只有标本兼顾根治,安全生产局面才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企业效益才会平稳上升。
3.2保障个人安全的“强心剂”
有了“双体系”对煤矿安全生产的保证,减少了安全事故的时常发生的隐患,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煤矿的生产工作自然会顺利进行,也为安全生产打上了一剂“强心剂!”
3.3优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及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煤矿生产企业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和压力,“双体系”可以加强,提升煤矿公司的产品安稳输出以及管制服务的水平提升,然后有效地提高整个过程的产品管理水平,减少了企业所花费的财物。大大改善产品的质量问题,改善企业竞争过程中的劣势,并为其他相关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流程优化带来借鉴意义。
“双体系”是煤矿安全管理的一大助力,积极实施能够为国民经济的提升创造出最大的效益。关于“双体系”的解释以及作用希望能对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朱广顺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大同煤矿集团同发东周窑煤业有限公司。
[1]马占川。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xx(01).
[2]琚永清。浅谈如何有效地实现煤矿安全管理[j].山东煤炭科技,20xx(09).
[3]韩沁峰。我国现在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山东煤炭科技,20xx(10).
[4]吉继海。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技术与市场,20xx(01).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二
2***年,我国正式确立了煤矿行业的首个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即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体现了国家对煤矿安全的重视和关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适用于我国煤矿行业的生产经营现状,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煤矿安全是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煤矿安全生产一直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据统计,20xx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同比下降了22.5%,事故死亡人数也有所下降。但是,煤矿行业仍然是安全事故多发的重点行业,构建有效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内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在借鉴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模式,结合我国煤矿产业的特点,发展而成的适用于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其重点在于提前预防以及事中控制,通过进行危险源的识别、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等技术手段,对存在安全隐患和风险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通过运用先进的隐患排查和管理方法,对危险源进行消除或者隔离,将安全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把安全生产摆在首位,促进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
2.1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
危险源是煤矿发生安全事故的起因,识别危险源是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首要工作。危险源可能存在于煤矿企业生产、建设和改造中的任一环节,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运用机械设备和专业技术,对潜在安全隐患和可能威胁到安全生产因素进行识别和检测,包括人的不安全因素,如:可能导致人的伤亡或职业病的因素;机器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可能造成人员工伤或财产损失;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如:工作环境被破坏等;管理的不安全因素,如:重大的管理缺陷和漏洞等。对危险源进行有效识别后,应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例如,较为常见的事故树分析法和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等,确定其风险等级。制作单位风险管理表,并在不断的沟通和补充后,下发到原上报区队,形成科学的检测、评估、管控的管理体系。
2.2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在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风险评估后,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水平,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标准。通常按照人、机、环、管四种类型对风险进行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推动煤矿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进程。在制定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国家政策、行业规范和企业自身的标准,及时消除危险源。在制定管理措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指导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2.3风险监测与预警。
煤矿管理应采用实时动态信息系统对危险源进行监测,时刻掌握危险源的变化,确认其是否处于可控状态。包括对已识别的危险源监测、已采取管控措施的危险源监测以及可能出现的新的危险源的监测。在危险源超出可控状态,或者即将达到事故临界状态时,进行预警,减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立完善的事故预警应急预案,在发生预警后,能够立刻判断预警的危险程度,根据风险程度和具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危险,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建立有效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应包括总体要求、风险预控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综合管理、检查审核和保障管理等方面。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确保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首先,应加强对风险预控管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使煤矿企业真正认识到建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营造安全管理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员工积极投入到安全管理的学习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员工的行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煤矿企业应尽快完善企业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机制,根据国家法规和行业的标准,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制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加强对人、机、环、管等层面的危险源管控。其次,应建立风险预控管理的问责和考核机制。在日常风险预控管理中,将责任明确到各个区队、各个岗位,认真落实风险预控管理工作。对落实情况较差的区队和岗位进行问责和惩罚,进一步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情况的考核,通过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等形式,发挥优秀员工的带头示范作用,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最后,还应该建立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平台,用过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使管理者及时了解安全状态,使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信息化。
相对于传统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模式,现代安全管理理念更加关注人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通过对危险源的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控、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够有效的减少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因此,应加强对风险预控管理的宣传和教育,完善企业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机制,建立风险预控管理的问责、考核机制以及信息化平台,确保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作者:尤志伟单位:安阳鑫龙煤业(集团)红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1]国汉君.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xx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
[2]郝贵.预控“煤”风险[j].现代职业安全,2***(11).
[3]罗建军.神华集团上湾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j].煤炭经济研究,2***(10).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三
1)人员对象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主要针对的主体是人,这是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的首要对象,通常煤矿人员对象分三类,其一是企业领导,其二是安全管理人员,剩下的是其他员工。企业领导在可视化管理中具体代表的是带班下井,然后解决安全问题情况,安全管理人员体现的是责任主体,其他员工体现的是不安全行为。2)设备对象分析。当前煤矿机械设备越来越多,其对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按照安全管理和设备的关系主要分为生产设备、安全监测设备两大类。其中,安全监测设备能够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因为监测设备对各种安全信息都可以获取,如果它发生故障,对其他安全方面的信息就无从得知,所以,煤矿安全管理可视化要想实现,前提条件就要是要确保安全监测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煤企监测设备涉及很多系统,在这里主要以矿压监测系统、瓦斯监控监测系统、探放水系统、温度监测系统为主。3)环境对象分析。煤矿生产环境对于企业安全运营至关重要,这里主要是指井下矿压、温度、瓦斯浓度、水文条件、co、通风条件等。这些环境因素能够直接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要通过不同的环境监测设备对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进行监测,如果有异常情况发生,要及时采取措施。4)区域对象分析。煤矿生产覆盖到的范围比较广,区域不同,则危险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区域划分,然后根据区域来划定安全责任,同时再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证安全管理效率的提升,以此来看,安全区域是可视化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对象。5)应急预案对象分析。该对象属于安全管理的重点,只有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应急预案,才是把危害降到最低的方式,所以,应急预案体系一定要完善,确保各类预案和对应的安全管理对象产生联系,这样就可以形预案联动。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业务中所采取的应急预案既要体现可视化预演,保证预案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又要实现预案和事故的联动。
1)基本属性信息。基本属性信息展示了五类安全管理对象的基本信息,这当中涉及到的属性信息有设备检测责任人、购买时间、技术标准、设备名称、使用年限、供应商、使用部门、产品型号等,该信息就是不同类对象的识别标识,要想建立对象关联,分析基本属性信息就是前提条件。2)状态属性信息。状态属性信息体现了五类安全对象的空间位置和某一时间点的运行情况。人员对象状态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分析,煤企领导带班下井情况、安全管理人员采取安全措施情况、其他人员不安全行为情况。设备对象状态信息括生产设备有没有正常运行、检测的精度是否达标、监测设备有没有正常运行。环境状态信息分为监测数值,以及数值是否在规定范围里面。区域状态信息包括设备运行情况、区域人员情况、有害气体浓度情况。预案状态主要是指预案的发布、预案演练、预案启动以及停用。3)变化属性信息。变化属性信息是动态信息分析,其是基于时间维度来进行分析。变化属性信息分为两种,一种是基本信息变化,另一种是状态信息变化,而可视化管理的重点就是状态信息变化。通过对比不同对象在不同时点的状态,然后对其变化原因、速率、内容等进行分析,最后由安全管理人员分析安全预警、安全趋势等。4)逻辑属性信息。该信息是在逻辑关系五类安全对象基础上的关联信息,这五类安全管理对象相互有联系,而非孤立,是考虑到安全管理专业化需要才进行划分,每一类对象的异常都会制约煤矿的安全生产。比如安全监测设备对象,该设备有专人负责,也有相对应的环境监测对象,在一定的区域范围里,也有应急预案与之对应,这样就可以把五类对象产生联系,如果有其中一个对象有异常情况出现,通过逻辑属性信息,就可以获取其他关联对象信息。
2.3可视化管理方式。
有心理学研究指出,人们获取或者是理解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信息的展现方式,信息类型不同,则展示方式就有很大差异。所以,可视化管理既可以确保安全信息可理解性大大提高,也可以使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比起文字表述,可视化管理更加形象、生动,展示方式也多种多样,比如报表、图形、图像、视频、音频、声光等,至于需要什么样的展示方式,则可以通过四类属性信息来灵活选择。比如基本信息可以通过报表形式展示,状态信息可以通过视频、三维图、图形图像来展示,变化信息可以通过音频、声光、曲线来展示,逻辑信息可以通过图形图像来展示。
该功能的实现应在确定安全管理对象、对象属性、可视化展示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根据煤矿实际安全管理职能需要进行可视化预案演练、数据挖掘、业务联动以及数据展示。数据展示是可视化管理的最基本功能,目的是展示不同种类的安全管理数据,实现数据共享,提高其可交互性。可视化业务联动的前提条件就是对五类安全对象关联进行分析,如果其中有对象变动,则提取相关联的对象,对其变动的情况进行分析。可视化数据挖掘就是充分挖掘安全信息,发现各类对象的隐含信息,然后采取预警和综合控制。通过上述分析形成vofa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模型,主要包括四大主体,即安全管理对象、安全对象属性信息、安全可视化方式、可视化安全管理功能。其中的核心是安全管理对象,关键因素是对象属性分析,实现途径是可视化管理方式,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
3结语。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矿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引入的机械设备也逐渐增多,自动化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安全管理者要分析和处理的安全数据也随之增加。因此,研究安全管理模型对煤企安全管理很有必要,煤企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获取安全管理数据,保证可以构建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模型,从而提高煤矿的安全工作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四
摘要: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煤矿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科技的进步使煤矿生产开始步入机械自动化的时代,这种情况下对机电设备的需求数量就相应的增加了,但因为机电设备导致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需要我们对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中使用的安全性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阐述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说明。
关键词: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安全生产;应用。
引言。
煤矿企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矿开发规模的日益扩大刺激了该行业对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需求,但是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对于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是一个不小的的挑战,在国内外造成的影响极坏。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问题已然成为制约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的瓶颈,因此,加强煤矿企业的机电技术安全管理迫在眉睫。只有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实现了,煤矿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才能得到保障,企业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意识淡薄,监管不到位,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矿企业把目光更多的投入到经济利润上面,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不够关注,更有甚者为了能够节约经营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削减了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严重影响了机电设备正常的日常管理工作。因为缺乏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意识,工作中没有遵守国家相关的规定,管理只是做做表面功夫,对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未落到实处。工作人员都将精力集中在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的预防工作上,忽略了对机电设备安全隐患的排查,所以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制约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
2、机电技术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受过系统管理知识教育的专业人才比较少,多数都是经过短期培训的一线技术工人,他们文化水平低,管理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往往不按规定进行检查。此外,煤矿企业属于高危行业,工作条件艰苦,施工环境相对恶劣,很难长时间的留住人员,人员流动性大,以廉价劳动力居多,这些工人的专业技术水平、文化知识基础差,管理经验更是缺乏,而且新进人员对机电设备的操作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导致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跟不上,极易产生安全事故,这样会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下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受资金条件的限制,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
先进的现代化机电设备是煤矿企业产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但现在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矿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机电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机电设备长时间使用老化严重,有时候企业为了提高产量而超负荷的使用机电设备,缩短了设备的寿命,损害了它的性能,陈旧的设备的使用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没有得到企业管理的重视,使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频率提高了。
二、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意识要进一步加强,领导首先要重视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将管理部门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从事机电设备管理的工作人员要按期进行实地检查,及时获悉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机电设备的购买、安装、维护都执行标准化处理流程,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严格把控生产的各个流程。采用一定的奖惩机制,对于不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的管理人员严惩不贷。引进机电设备监测系统,对各设备的安全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有利于改善煤矿行业的作业环境,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保障机电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相关培训,提升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要想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加强现有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员工专业素质的提升上面花大功夫,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素质参差不齐,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让每个管理人员都掌握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规范操作流程,向员工灌输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进行机电设备的日常安全管理,还要更多引进技术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尽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好机电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
为了提升对煤矿安全事故的防范力度,必须加大对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经验,创造良好的煤矿生产工作环境。加大机电设备安全投入资金是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生产前期做项目预算时就要预留出足够的机电设备购置和维修保养费用。在生产过程中,要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及时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对老化严重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煤矿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极大的损失,所以如何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问题。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会提高煤矿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性,对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而且机电技术管理的好坏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机电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我们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大对机电设备管理的资金投入,做好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保证机电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只有企业生产的安全性提高了,煤矿企业才能实现长足的发展。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五
摘要:概述了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分析了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水平的措施。
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在煤矿行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机电设备,这些新型机电设备的功能非常多,且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但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煤矿机电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还比较低,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此外,煤矿机电设备由于各方面原因经常发生故障,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影响着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生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也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因此一定要做好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从基础做起,充分应用经济杠杆,将矿井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为管理中心,从而保证煤矿企业的正常经营,促进其长远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在煤矿企业的发展中,煤矿机电设备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广泛应用,使煤矿的产量、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生产水平都得到提高。但煤矿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经常会出现故障,从而影响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造成威胁,因此有必要对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现状与改进措施进行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的煤矿机电设备得到了快速发展,无论是在功能方面还是在性能方面都得到很大提高。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a)对成本的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的成本管理指的是在开展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耗费,将这些花费进行计算并消除不必要的花费,从而有效控制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成本,力争将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成本降低到最小,从而使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整体实力不断提高;b)对质量的管理。在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中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对煤矿机电设备的质量监督,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制定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从而有效保证煤矿机电的安全生产和总体质量。另外,在购置煤矿机电设备时,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选择,不能为了节约成本而不能保证机电设备的质量。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也要根据工作准则进行,贯彻落实责任制,真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反映上报,从而找出解决方案,将损失降低到最小;c)对安全的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和设备的使用、日常管理及维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对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煤矿正常生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重视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可根据管理需要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相关人员和部门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真正负起责任。此外,煤矿家企业还要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也要加大对高新设备的投入力度,从各方面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1-3]。
2.1企业的煤矿机电设备工作逐步弱化。
当今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出现逐步弱化的现状,具体表现为:a)在煤矿企业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将生产和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而对机电设备的管理缺乏重视,甚至认为会浪费企业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b)很多煤矿企业缺乏具备专业技能和管理协调能力的综合型管理人才,导致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相对低下;c)当前管理能力和专业素质强的企业大多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从而使设备的管理工作不断弱化[4]。
2.2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操作者的整体素质不高。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矿企业机电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特别快,但是由于机电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对新设备的运转及检修和维护跟不上,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从而影响着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另外,煤矿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他们的文化程度大多是初中及其以下,对于特种设备的操作技术掌握得不熟练,加上岗位经常变化,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工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也不利于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5]。
2.3管理观念滞后。
管理观念滞后,机电设备无法正常运转时才开始维护和维修。当前,很多煤矿企业没有实时监控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这样机电设备如果有故障前兆或出现比较小的问题时,往往不能发现,或即便发现也是得过且过,没有进行及时维护和维修,从而导致煤矿机电设备的损伤,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重大问题,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生产,并缩短了井下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给煤矿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当前由于各方面原因,很多煤矿企业都对机电设备的投入较少,甚至大量使用超过服务年限的机电设备,这些机电设备的工作性能并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标准,但为了节省开支却没有及时更新,导致设备老化程度比较严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煤矿企业的日常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6]。
在今后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和保养工作中,应本着以“强保养”为核心的设备完好标准和操作维护保养规程,对主要的生产设备维修保养条例等管理制度进行指定。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应坚持“零售后”为核心的原则,也就是设备发生故障以后不需要等待维修人员,等候维修人员的时间和等候维修的时间都为零,从而使煤矿机电设备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不断完善。
3.2加强煤矿机电管理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由于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因此相关人员在上岗前一定要经过技术培训,可通过现场操作,合格以后颁发证书,做到人人持证上岗,没有证的一定不能上岗,还要按照规章操作。另外,还要做到懂得设备原理、构造和性能,要会使用、会检查、会维修,还会排除机电设备的故障,在使用机电设备时一定不能使其超负荷运转。对于机电设备的工作环境,应定期清扫,温度要适宜,减少对设备的磨损。
在今后工作中应建立机电信息化管理网络,使机电设备管理向着现代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煤矿生产中,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煤矿生产顺利进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要在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中推广计算机技术,并积极引进煤矿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网络软件,对全矿设备进行全面跟踪管理,并加强各个部门的联系,通过各部门的密切联系和合作来提高管理效率和整体管理水平。
3.4制定合同贯彻落实责任制。
只有实施集体合同法才能更好地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由于当前煤矿企业中工人的力量相对薄弱,不能和资方进行平等协商,且当前法律条例可操作性不强,也没有对签订集体合同的法律责任问题进行明确规定,所以在今后工作中还要提高合同法的立法层次,真正落实责任制,从而更好地保障煤矿工人的合法权益。
3.5加大对井下检修和维护工作的投入。
为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应不断加大投入。企业应成立相应部门从事机电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并派专门人员从事该项工作,对设备要进行定期保养,也可购进一批先进的检测和维修设备,并将其投入到日常的维护和维修工作中,从而更好地解决井下机电设备的各种故障问题[7-8]。
4结语。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对于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还能为工作人员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因此煤矿企业应重视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加大投入,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促进煤矿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阿根,荣万中.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分析[j].科技资讯,20xx(33):98.
[3]翟志文,李提军.谈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j].科技致富向导,20xx(23):298.
[4]荀仰平.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护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xx(23):144.
[6]王鹏飞.华亭煤矿机电设备一线管理优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xx.
[7]张光明.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维护问题浅析[j].科技风,20xx(24):248.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六
煤矿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煤矿企业的不断发展,机电设备使用也愈加的广泛。若是使用过程中,机电设备出现故障,不但会给设备正常使用造成影响,还会影响煤矿生产的安全,所以,必须做好机电技术管理。
煤矿生产安全是长期以来煤矿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安全生产不但会影响到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益还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若是出现安全问题,很容易给煤矿造成严重的损失,机电设备对煤矿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下文主要分析了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忽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本身的重要性。很多煤矿企业在煤矿安全生产的时候,都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做好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并没有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1]。管理电缆和配件时存在不当,维护设备也没有到位,这也直接导致了煤矿安全生产的时候,相关的管理人员很难全面的了解机电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对于机电设备运行存在的可能导致安全问题出现的隐患也无法及时的发现,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出现。
(2)操作管理人员本身的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中,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才是管理的主体,这些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情况会直接影响机电技术管理的实际质量。但是就现在而言,我国很多煤矿的几点技术管理人员水平比较低下,特别是煤矿企业生产的时候,往往是粗放生产,这也导致了很多管理人员没有全面的掌握专业技能,无法全面的把握操作的流程,导致机电设备出现安全隐患,给煤矿生产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
(3)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制度的有效能够给煤矿安全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就现在而言,我国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制度还存在严重的欠缺,这也导致了机电技术管理的时候没有制度可以依据,给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造成了较大影响;此外,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时候,还存在制度执行力较差的情况,这也影响了制度作用的发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2]。首先是机电技术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数量较少,质量较差,这也直接导致了管理制度没有真正的落实。其次,监管人员的监管力度较差,这也直接导致了实际执行的时候,技术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比较多。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3]。在机电设备使用愈加广泛的今天,想要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便必须做好机电技术管理工作。
(1)认识到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正确性。只有真正的认识到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够给机电技术管理顺利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进行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时候,煤矿企业和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真正的认识到管理对于整个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和其重要性。首先,需要将全员教育活动运用进去,让煤矿生产企业从领导到基层操作人员都真正的认识到其重要性;其次,进行安全第一生产理念的树立,帮助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意识的树立,对其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切实提高机电技术管理的实际水平[4]。
(2)做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想要做好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工作,提高机电技术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进行机电技术管理的时候,必须做好员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首先,需要认识到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增强机电技术管理人才的实际引进力度,在招聘的时候,重视对应聘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考核,在工作人员上岗前还必须做好岗前培训;其次,需要对员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考察期实际操作能力;最后,想要留住人才便必须给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和上升空间。
(3)重视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的健全能够给机电技术管理操作的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没看企业在进行机电技术管理的时候,必须重视管理制度的健全,不断的完善管理体系。首先,需要进行合理科学管理制度以及机电技术操作制度的制定,确保管理和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5]。其次,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添加进来,落实一岗双责,确保能够将职责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最后,需要进行监管制度的完善,确保管理制度能够真正的落实。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应用到的机电设备也在不断的增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研究可以发现,虽然现在我国的机电技术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切实提高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水平,但是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给煤炭生产的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所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时候,必须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从而给煤矿生产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2]刘岩。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探讨[j]。电子制作,20xx(01):96+64.
[3]余厚升。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应用[j]。门窗,20xx(08):181.
[4]马国庆。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xx(05):40.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七
应急管理对煤矿安全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相关专家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发现,若想提高煤矿安全,就一定要完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以及提高机制的工作能力,不过目前我国煤矿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尽快解决。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煤炭行业进行全面的改进工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也给煤炭的应急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由于煤矿开采一直朝深部延伸的原因,尽管在开采量上越来越大,但是发生事故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因此,若想降低出现事故的概率,就一定要加强煤矿安全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和能力。
对于煤矿行业来讲,其应急管理工作非常的繁杂,想对煤矿的应急管理做出更加细致的研究,采用霍尔三维系统工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工具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专家所提出的,并且随后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现在这套系统已经在风险管理以及物流方面获得足够的青睐。时间维、知识维是这套系统的主要维度。而相关专家在经过对这套系统进行理论研究之后,在融合进煤矿的实情,总结出了煤矿应急管理的结构模型。
1.1时间维。
应急准备、恢复以及响应是构成时间维的主要部分,而且各部分工作之间都有很强的联系性,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每一个部分也都存在着互相依赖的关系。
1.2逻辑性。
这方面主要是想让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并且要求各种工作之间必须要做好相互配合以及合理的安排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工作顺序。
1.3知识维。
这方面主要是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专业知识,以便帮助他们顺利的做好应急管理。而环境科学、法律以及管理方面是知识维主要提供的知识。
2.1组织指挥系统不完善。
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应该将组织指挥系统当作应急管理的核心核心部分,在应急管理中,所需要管理的部门包括公安部门、卫生部门、消防部门等。而目前,这些部门还未能够进行协同工作,因此很难体现出本身所具备的互补功能,从而在做应急决策的时候,所体现出的能力并不是很高,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错误,最终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
2.2运作机制效率不高。
尽管已经创建了应急管理平台,不过这套平台在信息的整合以及传输方面的工作能力依然不是很强,这样就造成了各个部门无法取得及时的联系,从而对指挥人员做出决策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也让部门之间“协同作战”的能力下降了不少。而且在应急管理系统中,并没有创建相关的响应以及警报机制,有的即便是创建了,在对相应进行分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导致出现事故,完全不懂得该如何动用哪个响应,或者什么时候应该进行升级工作。
3.1加强各部门“协同作战”的能力。
创建各部门“协同作战”的机制。而在进行创建期间,各个部门要多进行交流,以此来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程度,同时通过交流,也能从对方那里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以及取得资源的共享。而以上的这些方面,都能为加强“协同作战”的能力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3.2提高信息分享水平。
创建应急管理平台的好处在于,首先,可以增强信息整合以及传输的能力,从而为出现事故以后,能够及时地采取管理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其次,让各部门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在出现需要马上进行决策的应急事件时能够发挥出群策群力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根据平时的系统维护情况,来加强解决应急问题的能力。
3.3应急资源要布置的具有科学。
要在煤矿企业的整个省区建立起完善的煤矿资源网,然后在通过国家救援力量的协助,来做好煤矿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进而创建出一个具有科学化布局的应急救援物质储备体系。从而在事故发生以后,能够有充足的救援物质来进行救援。
3.4体现出应急预案的作用。
若想体现出这方面的作用,第一就是要创建完善的预案数据库,以便增强各地区煤矿企业的沟通,而只有这样,预案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价值。而且还要采用桌面推演方式让应急预案变得更加合理,以此来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创建应急预案,能够在出现应急状况的时候获得更多的解决办法,从而降低了煤矿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了解到,由于我国的煤矿在开采方式上较为烦琐,导致发生事故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因此,增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和能力,能够让各部门之间发挥出“协同作战”的能力,同时也能尽量地减少煤矿事故的出现概率。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努力,认真探索,从而研究出更为完善的增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和能力的方案,从而让我国的煤矿管理能力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八
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是企业得以生存的首要条件,没有安全其他一切都是空谈,安全生产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从每年一度的全国安全事故调查中可以看出,煤矿作为高危行业,煤矿企业的人员伤亡比重远远超过其他企业,人员伤亡数字触目惊心,给国家、社会、企业及遇难家属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着社会的长治久安、人们的幸福安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方针,国家专门立法确定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地位,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不管何时、何地,安全生产都应摆在第一位、重中之重的位置,任何人员都不能在违背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作业,任何事一旦与安全起冲突都要优先保证安全,只有安全,才有生产,只有安全生产,才有经济效益。安全生产不只是人身安全,还包括场地、设备安全及周围建筑物等的安全,这对企业的生产、经济效益起到决定性影响,如果人员、场地、设备或建筑物出现安全问题,那轻则企业停业整顿、赔钱处理事故,重则会导致企业破产。要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就需要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遵守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将安全摆在第一位,敢于对不安全情况说“不”,切实做到安全先行,生产保障,让企业的员工都能了解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生产作业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以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2新疆顺通煤矿企业简介。
矿井20xx年列入《自治区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改扩建矿井,矿井建设规模为30万t/a,20xx年8月批准开工建设,20xx年吉木萨尔县煤炭产业优化升级方案确定,顺通煤矿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建成年产90万t矿井。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分别为主斜井承担煤炭运输任务;副斜井承担人员上下及材料运输、其他辅助运输任务;回风斜井承担矿井回风任务。矿井提升运输系统副井采用绞车提升,主井采用双驱动变频控制皮带提升。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目前矿井总进风量为2156.04m3/min,总回风2173.44m3/min,w1151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配风1303.8m3/min。矿井供电采用双回路供电,一路备用电源引自水溪沟变电所,另一路主供电源引自新地乡变电所。
3.1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在过去,顺通煤矿机械化程度较低,人工开采占主要部分,煤矿开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随着顺通煤矿不断开采新矿,年产量不断提高,因此顺通煤矿招收了大量的采煤生产人员,但由于人工开采煤炭资源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含量,而且采煤环境差,因此招收的采煤生产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对采煤的安全技能知道的也较少,煤矿采煤生产人员为了生产任务和利益往往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极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给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2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较弱。
顺通煤矿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设施尚不够完善,对瓦斯、突水、井涌、煤火探测等的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安全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和通风、机电、采矿、地勘、测绘等特殊作业的年轻技术人员急需锻炼提高,这样不利于顺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3.3安全管理方式和水平都较低。
顺通煤矿安全管理方式和水平相对低,缺乏系统的、全面的、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方式,而且顺通煤矿的大部分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太熟悉,理解不够深刻,在安全事故预防方面做得不到位,这就导致了很多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另外,顺通煤矿的安全管理方式有待提高,对于一线采煤人员的意见或者提出的问题应当重视,通过调查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及时处理,从而使安全隐患减少。
4.1对员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新疆顺通煤矿管理层要成立安全教育培训小组,专门负责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同时要建立设备齐全的安全教育培训基地,聘请专业的安全教员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另外还可以制定安全考核制度,对员工的安全生产进行考核,以便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总之要想尽办法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4.2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由于煤矿矿井本身的安全性就比较低,瓦斯、突水、煤炭自燃等自然灾害无法避免,煤炭开采过程中危险性极大,因此要想办法降低煤炭开采危险性。顺通煤矿为了保证安全生产,要通过提高安全生产技术、加强安全生产装备的投入使用,以便能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4.3转变安全管理模式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顺通煤矿要想要想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就必须转变现有的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要强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摇篮里,积极整治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发动群众,让全体员工参与到安全生产管理中来,多倾听一线员工的声音,让经验丰富的一线员工共同制定符合新疆顺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全体员工一起努力建设安全生产模范煤矿。
参考文献:。
[1]蔡士松.小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06):67.
[3]贺亮.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xx.
[5]姚鑫.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困惑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九
摘要:应急管理对煤矿安全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相关专家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发现,若想提高煤矿安全,就一定要完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以及提高机制的工作能力,不过目前我国煤矿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尽快解决。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煤炭行业进行全面的改进工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也给煤炭的应急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由于煤矿开采一直朝深部延伸的原因,尽管在开采量上越来越大,但是发生事故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因此,若想降低出现事故的概率,就一定要加强煤矿安全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和能力。
1应急管理系统分析。
对于煤矿行业来讲,其应急管理工作非常的繁杂,想对煤矿的应急管理做出更加细致的研究,采用霍尔三维系统工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工具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专家所提出的,并且随后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现在这套系统已经在风险管理以及物流方面获得足够的青睐。时间维、知识维是这套系统的主要维度。而相关专家在经过对这套系统进行理论研究之后,在融合进煤矿的实情,总结出了煤矿应急管理的结构模型。
1.1时间维。
应急准备、恢复以及响应是构成时间维的主要部分,而且各部分工作之间都有很强的联系性,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每一个部分也都存在着互相依赖的关系。
1.2逻辑性。
这方面主要是想让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并且要求各种工作之间必须要做好相互配合以及合理的安排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工作顺序。
1.3知识维。
这方面主要是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专业知识,以便帮助他们顺利的做好应急管理。而环境科学、法律以及管理方面是知识维主要提供的知识。
2存在的问题。
2.1组织指挥系统不完善。
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应该将组织指挥系统当作应急管理的核心核心部分,在应急管理中,所需要管理的部门包括公安部门、卫生部门、消防部门等。而目前,这些部门还未能够进行协同工作,因此很难体现出本身所具备的互补功能,从而在做应急决策的时候,所体现出的能力并不是很高,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错误,最终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
2.2运作机制效率不高。
尽管已经创建了应急管理平台,不过这套平台在信息的整合以及传输方面的工作能力依然不是很强,这样就造成了各个部门无法取得及时的联系,从而对指挥人员做出决策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也让部门之间“协同作战”的能力下降了不少。而且在应急管理系统中,并没有创建相关的响应以及警报机制,有的即便是创建了,在对相应进行分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导致出现事故,完全不懂得该如何动用哪个响应,或者什么时候应该进行升级工作。
3提升对策。
3.1加强各部门“协同作战”的能力。
创建各部门“协同作战”的机制。而在进行创建期间,各个部门要多进行交流,以此来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程度,同时通过交流,也能从对方那里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以及取得资源的共享。而以上的这些方面,都能为加强“协同作战”的能力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3.2提高信息分享水平。
创建应急管理平台的好处在于,首先,可以增强信息整合以及传输的能力,从而为出现事故以后,能够及时地采取管理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其次,让各部门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在出现需要马上进行决策的应急事件时能够发挥出群策群力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根据平时的系统维护情况,来加强解决应急问题的能力。
3.3应急资源要布置的具有科学。
要在煤矿企业的整个省区建立起完善的煤矿资源网,然后在通过国家救援力量的协助,来做好煤矿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进而创建出一个具有科学化布局的应急救援物质储备体系。从而在事故发生以后,能够有充足的救援物质来进行救援。
3.4体现出应急预案的作用。
若想体现出这方面的作用,第一就是要创建完善的预案数据库,以便增强各地区煤矿企业的沟通,而只有这样,预案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价值。而且还要采用桌面推演方式让应急预案变得更加合理,以此来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创建应急预案,能够在出现应急状况的时候获得更多的解决办法,从而降低了煤矿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了解到,由于我国的煤矿在开采方式上较为烦琐,导致发生事故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因此,增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和能力,能够让各部门之间发挥出“协同作战”的能力,同时也能尽量地减少煤矿事故的出现概率。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努力,认真探索,从而研究出更为完善的增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和能力的方案,从而让我国的煤矿管理能力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十
一、活动主题:
“岗位练兵、展示技艺、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二、活动计划。
1、比赛时间:20xx年xx月xx日。
2、比赛目的:为了继续发挥工程机械技术比武大赛在我矿形成的积极性作用,激励新老司机规范操作,在五一、五四期间再次举办工程机械技术比武大赛。
三、比赛内容、参赛人数等:
1、挖掘机。
(1)基本操作规程。
(2)处理伞檐质量。
2、自卸车。
(1)基本操作规程。
(2)规定范围内倒车装载机。
(3)基本操作规程。
(4)铲指定砖块。
3、穿孔机。
(1)基本操作规程。
(2)钻头进钻孔。
(3)规则:先打一个眼,在规定距离行走到位后钻头进钻孔。
2、参赛人数:
煤矿上报xx名装载机司机只参与装载机技术比武;采剥队每项各报3名参赛队员;穿爆队钻机均可参加比赛。
3、评选形式:根据完成时间计算,取前三名。
4、评选小组具成员:xx、xx。
5、成绩统计:xx、xx。
6、比赛场地:观礼台南外平台(装载机及自卸车)、1250工作平盘(挖机)、1270工作平盘(钻机)。
三、奖励办法:
1、挖机:
(1)第一名奖励现金:1000元。
(2)第二名奖励现金:800元。
(3)第三名奖励现金:500元。
2、其它机械:
(1)第一名奖励现金:800元。
(2)第二名奖励现金:500元。
(3)第三名奖励现金:300元。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十一
当前,面临煤矿市场疲软,煤矿企业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的时机,就如何搞好民营煤矿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程建设,成为众多民营煤矿企业探讨的路子,也成为民营煤矿企业加强煤矿自身发展建设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我认为要搞好民营煤矿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就必须要先搞好它的配套工程“三基”建设。
关键词:民营煤矿企业质量标准化三基建设。
体系的匹配工程“三基”建设。
主要内容。
煤矿企业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是离不开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质量标准化建设是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涵盖了煤矿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搞好质量标准化工作,有利于提升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有利于实现民营煤矿安全状况的稳定好转,是切实保护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促进民营煤矿企业安全高效,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增强煤炭企业生存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煤矿的“生命工程”和“效益工程”。为进一步加大民营煤矿企业现代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不断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管理水平,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保证煤矿企业各项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是人尽皆知的道理,大到国家治理,小到企业管理,都是这样。民营企业要发展,要做强做大,要在行业中崭露头角,首先必须“做优”,而要“做优”的关键就是要打牢根基,将国有大型煤矿现行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搬过来加以改进运用到我们民营企业里,来实现煤矿“基层管理精细化、标准化;基础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基本素质提升常规化”,以标准化的质量保安全促生产,促进民营煤矿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由于受环境和习惯思维方式的影响,民营煤矿尽管实施了一些改制转型,但对国内外(特别是国内国有大型煤矿)新的煤矿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方面并不尽人意,旧的管理制度、方式仍然得以延续,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管理权限不明晰,制度措施执行力差。我们传统管理习惯是矿领导直接插手班组管理,干涉考核执法,基层区、队长跨过班组长直接对员工进行考核,使考核缺乏公开、公正、公平性;一些规章制度从矿(公司)、区、队、班组到现场每名员工,层层下去,被层层“折扣”,使得文件、法规根本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贯彻不到底。虽然讲到了、部署到了,却没有做到位,造成“出的文件调子高,执行起来一团糟”的尴尬局面。
其次,各民营煤矿单位招收的员工文化水平偏低,技术基础差,
员工对新的设备不熟悉、对新工艺理解差,对现代化矿井管理制度接受差,抵触大,应付现象普遍。比如在行为养成方面,员工对过去的行为习惯习以为常,总认为标准化、军事化的管理太过繁琐,是“无事找事干”。许多人认为煤矿工作本来很辛苦、很累,还在八小时之外搞这些“名堂”没有必要,所以对这些管理规定不闻不问。
第三是基层管理水平差、基础管理薄弱,基层管理者缺乏责任心。部分班组长文化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欠缺,管理方式原始,素质偏低,整体观念、全局意识淡薄。中高层管理者对基层监督力度也比较弱,基层员工自觉性差。由于没有很好地采取联动机制,部分管理者监督不力,怕得罪人,当好好先生,在基层考核中讲情面,论哥们弟兄关系,喜欢留一手,从来没有认识到:一个企业的成败“七分在管理,三分在技术”这个道理。
要解决上述三方面的问题,就要抓好“三基”建设,即:抓住基层,夯实基础,苦练基本功。从“抓脑子”着手,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通过“抓票子”、“抓位子”、“抓面子”,规范员工行为,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及整体素质,完善和深化现行管理制度。要以思想、系统、岗位、技术、素质“五位一体”达标体系为核心,推进“矿矿开放、面面达标”和“精品加艺术”的标准化建设升级。增强四种能力:坚持科技兴安,增强灾害超前防控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增强矿井抗灾能力;强化安全培训,增强全员素质保安能力;构建起行之有效的“三基”管理体系。
首先要强化基层建设方面,在基层管理方面要“精、细”入手,抓好各项记录、台账、考核资料的建立,并重点抓好科队自治、班组自主、员工自律为主要内容的自主管理,加强区(队长)、班组长、员工三支队伍建设。树立风险意识,树立事故可防可控的理念;建立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为重点,健全完善以“四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支撑、技术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安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矿领导、管理干部下井带班和现场跟班制度,实现由“静态单一”向“动态循环”转变,由“常规管理”向“重点突出”转变;通过开展优质科队竞赛,加大区(队)自治权利,使区(队)员工充分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强化班组自主管理,选聘好班组长,并提升其地位,促进其职能转变,把责任、压力传递到班组。开展好优秀班组长竞赛和“三无班组”竞赛,努力增强班组活力,重视员工自律,努力实现“制约+自觉”向“自觉+制约”转变,在制度管理中融入文化管理、人本管理的基本要求,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
其次在夯实基础方面,要系统总结和完善近几年“三基建设”和小班“三零”安全目标管理、质量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煤矿安全高效快发展。进一步抓好建章建制、流程再造,依靠制度的规范性、程序性来保证企业的有效运转。先要建立起标准化体系,人本精细管理是以标准化建设为前提,从细微处入手,以人为本,质量为基,就是对每一天、每件事、每个人、每个岗位都要根据工作实际建立起标准体系。还要建立起文化引领体系。要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共同愿景“举旗”,以安全机制“塑形”,以先进理念渗透开发“铸魂”,以环境刷新行为养成和视听觉识别进行支持。用严格的制度来规范人,用完善的制度来保障人,在深化“市场化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创新实施“员工安全档案管理”,提升员工安全意识。最后建立起岗位管理的激励机制。通过管理看样板,公开讲评,素质金字塔攀升,高级工、高技能人才评选等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
在员工素质方面,认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教育先行”的理念,以培育本质安全型员工为目标,以建塑民营煤矿企业特色安全行为文化为核心,以全员安全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不断提升职工安全防范意识。要全方位实施素质登高工程,开展全员梯次培训,强化综合素质提升,搞好高技能人才、高级工的评选活动,搭建管理人员队伍、技术人才队伍、员工队伍发展平台。通过打造学习型组织,实现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实现煤矿企业现代管理水平的提升;采用煤矿企业现代文化管理的先进模式,实现专业技术的自主创新,大量引进应用推广先进技术成果。最终实现煤矿企业现代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实现煤矿企业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一个班组,一个科队,一个科室,都可以创建为学习型组织,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激发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激励职工创新精神,从而打造出现代民营煤矿本质型安全人,提升煤矿的安全性能。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十二
中国煤矿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煤矿安全管理涉及到管理学科、心理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怎样有效地确保煤矿安全是广大学者研究的重点。通过调查大量资料发现,大多专家认为煤矿安全应当是一个整体的系统,而非单独某一环节控制能够实现的。本文基于人的行为科学,在煤矿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abc分析法,强化管理者对于人的行为安全的重视,对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
1.1行为科学。
应用自然科学进行观察,研究自然与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的学科叫做行为科学,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影响人类行为的原因及变化规律,目的在于通过分析行为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调整人的行为,从而调动积极性,实现某种目标。行为科学中对于人行为的社会性与复杂性给予肯定,并提出以“人”作为中心研究问题,如常见的个体行为研究、动机和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研究和组织行为研究等,思考和解决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生活问题与环境问题[1]。
通过长时间探索,中国发现了众多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问题。有学者分析煤矿安全行为中出现的“百猴效应”[2],也有学者应用蚁群聚类算法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引发的安全事故进行探究。但是总体来说有关行为安全管理的研究还不成熟,众多煤矿企业在应用行为安全管理理论时仍存在重事故、轻隐患或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导致行为安全管理模式效果不佳。通过探索发现,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应用行为安全理论关键在于克服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促进安全习惯与安全意识的形成,通过分析影响人行为的刺激因素,制定实用性的安全管理机制,形成一套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够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管理人的行为,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全体员工的行为更是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将行为安全管理贯穿于煤矿生产活动中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必要手段[2]。
2.1安全关键行为的定义。
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关键行为是指所有不安全、危险的、可能造成煤矿事故发生的诱因。不安全行为是指已经造成事故或具有很大风险的人的行为,包括发生事故概率较大的行为或事故发生后不利于减少损失的行为。煤矿企业管理人员与学者应当进一步了解煤矿生产实际状况,观察分析关键行为,探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什么是安全行为、什么是不安全行为”。通过寻找问题的答案,总结科学的管理经验,指导煤矿生产,促进安全水平上升。
根据以往经验,煤矿企业中应当由煤矿企业领导、安全主管工作人员、煤矿一线生产班组长及岗位职工代表等组成成立一支行为安全管理(bbc)队伍,煤矿企业领导能够促进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与政策推行、安全管理人员通过专业技能与丰富的经验指导工作、一线班组长以自身对煤矿的真实了解促进提高安全措施的实效性,综合各个方面改善煤矿安全管理。
2.3观察和总结人的行为。
对煤矿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行观察是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础,能够为安全管理提供最原始的资料。人的安全行为观察不应该停留在煤矿生产的某一环节中,而是贯穿于整个活动,根据观察结果指出生产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鼓励员工开展安全行为。观察和记录资料的过程中,应当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有针对性地观察与分析关键行为和不安全行为,简化工作,提高分析效率。
2.4abc行为分析。
所谓abc行为分析指的是activatorbehaiorcons-equence,a表示前因,是一种行为的促进性因子,在行为出现之前激励人完成它。由于总是在行为之前的特点,可以应用其对行为进行引导;b表示行为,是一种可见的、可测量的活动,也就是执行任务的各种举动;c代表结果,是行为发生之后对环境造成改变的结果。在煤矿企业中,行为安全管理的刺激因子主要是企业安全教育手册、岗位操作说明、安全警示等;结果则是奖惩制度,也能够作为下一行为的激励因子,对于煤矿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强化效果。单一依靠结果对人员进行惩罚或奖励难以达到安全生产的效果,应当辅以科学的管理方式、安全氛围等。在对煤矿各个生产环节进行abc安全行为分析期间,可以描述其中的不安全行为与行为人员,评判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设计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是加强煤矿包括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内的各级、各类人员行为规范与养成的根本途径。安全生产教育是以树立和不断强化煤矿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为主要目的,安全生产培训是以不断提升各级、各类人员自身安全生产行为能力和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二者相辅相成。所以,煤矿企业应当实行多样化、贴近各级各类人员实际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特别是操作人员,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和保持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管理者不断接收新的知识理论,应用科学的安全培训方法让员工从思想高度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实践角度了解与掌握工作岗位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危险程度、防范措施和发生危险之后要怎样自救等,增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牢牢遵守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应用结对和帮促制度,实现对班组管理和现场作业的全方位监督,找出其中的不安全行为,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煤矿生产一线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者和负责人一定要定期监督生产一线,实时了解煤矿环境、岩石性质等,审查与修改作业规程和技术措施,及时发现不足和缺陷,增加规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定期检修生产设备与仪器,重视关键环节。现场管理工作需要全体煤矿员工的配合,相互之间监督和观察,反馈个体行为、组织管理制度等,及时调整,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质量。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纠正、抑制现场作业人员的各类不安全行为。
3.3完善考核与奖惩机制。
煤矿中的各个岗位应当做到权责分明、分层管理,生产活动必须规范与约束现场作业行为,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考核方法,加强对通风、运输、巷道等多个环节的安全管理。通过分解量化考核,将员工业务素质和安全行为与评定结果挂钩,通过科学的奖惩制度提升员工争优创先的热情,调动职工主动提高安全思想觉悟、强化安全行为的积极性,通过行为控制和创新性激励手段,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起到积极抑制不安全行为和主动引导安全行为养成的作用,避免相同的不安全行为反复发生。
行为安全模式在中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尚不成熟,将行为安全引进煤矿管理中是中国煤矿企业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探究。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引进abc理念,通过科学管理与控制员工行为优化安全管理方法与体系,改善煤矿生产工作状态。
作者:杨克军单位: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长治有限公司。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十三
:分析了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原则,如安全性、服务性等,探讨了机电设备管理中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等方面缺陷,提出了可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效果的几个要点。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是综合性的人与物的管理,是煤矿生产环节中的关键管理体系之一,是矿井提高产能的必要条件。随着矿井机械自动化程度的提升,机电设备的应用愈加广泛,种类增多。做好对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1安全性。
煤矿机电设备种类多、连贯性强,设备之间、生产系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从矿井采煤机到刮板输送机、转载机、顺槽皮带机、给煤机、提升机一直到地面运输系统,某个环节的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将导致该生产线的产量下降,甚至停产;此外,由于矿井巷道工况差、地质条件复杂、机电设备管理不善、电气设备失爆、安全保护装置失灵、设备润滑不当等因素,导致异常发热等,都有可能引发瓦斯爆炸。所以,机电设备安全管理首先要保证安全性。
1.2服务性。
应合理选择设备,发挥设备优越性能,服务于生产。实现效益最大化;良好地使用设备,保障设备高性能、高寿命运转,为企业降本增效;设备选型,以生产需要为准则,应满足适用生产、性能良好、经济高效的要求。1.3经济性机电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由两部分构成,即购置费、维护费。设备维持运行费用,与管理密切相关。加强机电设备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对设备做到正确使用、维护得当、维修及时,尽力维持设备的优良性能,降低设备维检消耗费用。从经济角度出发,选好设备,满足技术先进、性能优良、性价比高的条件;用好设备,做好维护,高效运行的工作;修好设备,做到早诊断、早处理、快维修、低消耗;管好设备,妥善保管、防护可靠;淘汰高耗能设备,更新换代低耗能、高效率的设备,对可更新设备进行计划性的革新改造。
2.1对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部分煤矿企业存在重生产、轻设备的现象。将煤炭产量居于首位,漠视设备管理,将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当做辅助性工作。使得设备带病运行视而不见、设备定期检修跟进推迟。
2.2设备管理制度不全面。
设备管理制度不全面,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煤矿企业设备使用者,只要设备能动,是否故障,不予考虑。导致机电设备维护保养严重不足,设备使用寿命下降。即使设备损坏,造成生产停滞,设备使用者也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制度不完善,使得设备发生故障后,责任人逃脱,导致机电设备故障得不到重视。设备管理的更新报废不及时,管理落后,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到位。2.3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生产管理人员待遇高、机电管理人员待遇低、综采人员待遇好、设备维护人员待遇差的现象。矿井工作环境差、风险高,不利于吸引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高素质的设备管理和维护人才。
3.1重视机电设备管理,增加资金投入。
煤矿机电管理与维护是煤矿生产的基础工作,抓好基础管理工作,才能让设备高效运转,为煤炭产量奠定坚实的基础。煤矿企业需要对机电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机电设备全面达标,设备安全运作,生产安全进行。应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技术规程手册》进行全面规划,多种形式的扩大机电设备的管理投入,实时监控重点设备的运转情况,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及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果断报废高耗能、低效率设备,注重设备的耗能与效率,逐步有序地进行设备的改造和更新工作。
结合煤矿企业实际生产状况,制定出适合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不同岗位的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制定设备巡检路线、点检内容,设备包机到人、责任明确。扎实观测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定设备更新、报废制度,做好设备维修、更新记录,建立设备档案,保存设备购置、革新、装配、报废等资料。强化电气防爆管理。严把检修关、验收关、入井关。电气设备的使用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3.3关注人才培养。
设备管理要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吸收工作,对从事设备管理、操作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培训方式多样化。对于成绩优异、表现良好的员工,进行激励和奖励。对于技术人员对设备提出的改造、革新进行调查研究,可行性好的,必须及时实施,效果显著的给予技术人员重奖。学习国内外设备先进管理技术,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水平。
3.4优化机电设备检修模式。
传统的检修模式分为:事后检修和计划检修两类。事后检修指在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后,进行的被动检修模式。对设备进行故障点的具体维修,难以彻底处理设备的隐患。计划检修是指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强制性的检修。检修时间依据经验而定,弊端在于,易造成设备检修过剩,检修成本增加。对于重点设备,借助先进的监测仪器进行设备在线装填监测和故障诊断。将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从计划检修、时候检修、过渡到状态检修模式,有效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率、避免设备过检修。
3.5强化现场管理检查。
专业管理技术人员对运行中的设备、电缆、保护装置等进行不定期的监测,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操作人员及维护人员,并跟进处理结果。若有重大隐患或故障(如失爆、明火等),必须立即处理。定期组织检查小组进行机电设备完好性检查,检查设备卫生、电缆、信号线的规整、安全装置完好度、设备润滑情况等,进行设备检查排名,奖优惩劣。操作人员自行检查,每天定期点检、巡检,并填写点检报表,维护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常抓不懈。一切以安全为重,服务生产,提高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从细节做起。有计划地淘汰或改造陈旧设备,做好设备的维检工作,保证设备高效安全运转。
作者:张钦舜单位:山西新元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十四
::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煤矿企业开始进入机械化发展阶段,这使得大型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工作成为保障煤矿企业稳定运行的前提和根本,也是减少煤矿生产事故概率的重要举措。
煤矿在开采时会因环境、生产环节繁复等影响煤矿的正常开采及开采效率,这对企业的运营及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保障煤矿的正常开采效率,煤矿企业需着重加强对大型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及维护工作,并定期为机电各项设备进行保养与维护,确保煤矿开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另外,煤矿企业还需加强提升大型机电设备管理及维护人员的责任心及管理能力,切实保障大型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
大型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的制度化方向意味着需从制度管理进行完善,同时,根据煤矿开采现代化机电设备技术制定新的管理措施。在制度管理上,煤矿企业需要根据大型机电设备的管理要求及结合煤矿生产程序进行完善,根据大型机电设备的防护标准制定防爆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检修维护制度,根据机电设备的不同应用环节及领域来规划岗位职责,安排相应的现场监测人员,督促各个岗位职责全面落实实行,从而使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及维护工作实现科学化及制度化。在煤矿开采现代化机电设备技术管理措施上,煤矿企业需意识到大型机电设备对煤矿开采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大型机电设备维护工作及安全管理的重视,使大型机电设备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得以顺利进行。煤矿企业在规划大型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及维护工作时,可基于经济效益的同时对重点应用设备及对人身安全具有隐患的关键设备进行定期更新,使煤矿生产能够与时俱进的应用新型开采技术,同时也切实提高关键设备的安全性能,将废旧设备及功能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报废,使煤矿企业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1]。
由于煤矿开采过程十分复杂,其在开采过程中时常会因大型机电设备的长期运行或超负荷运行出现故障现象,当出现这类现象时,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若缺乏一定经验或技术水平,则会给整个煤矿开采工期带来极大影响。同时,对煤矿企业的运行及煤炭市场资源的供应也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对此,煤矿企业在管理与维护大型机电设备时,需从安全管理人员及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及专业水平来进行提升,以扎实的能力水平为煤矿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使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煤矿企业可定期针对管理人员及维护人员开展相关机电设备的培训工作,从技术领域进行针对性培养,并将大型机电设备常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故障进行说明,为安全管理人员及维护人员提供技术挥发平台,并针对机电设备的故障现象开展应急演练,使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及维护人员能够意识到自身岗位职责的重要性,并通过演练培训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及维护水平,确保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现象时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处理[2]。
大型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及维护工作不仅需加强对各项设备的日常管理,还需加强对机电设备各项技术及功能的检测。在以往,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在运行时其所出现的故障现象大部分都因故障隐患所引起,而这些故障隐患由于长期未被得到关注而出现了日积月累的现象,最终导致机电设备出现严重故障,甚至部分机电设备已完全报废无法使用,许多企业在遇到这类故障现象时往往才会采取一定的检修措施,但因设备损毁已十分严重,因此无法继续使用。设备故障及报废影响的不仅仅是煤矿的正常开采效率,对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直接影响[3]。对此,煤矿企业需改变以往的安全管理及维护理念,根据大型机电设备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针对各项大型机电设备开展定期的检测工作。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的检测工作需以施工前及施工后两个阶段进行检测。施工前,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及维护人员,要全面检查设备各项功能,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使机电设备存在的隐患得到及时发现与排除,从而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概率。施工后,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及维护人员需切实针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到细致观察,并对各项设备的做好保养及维护,使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得到有效管理。煤矿开采施工是一项危险性极高的工作,为了保障煤矿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煤矿企业需将煤矿施工的重要性及危险性进行详细说明,使施工人员及技术人员正确认识煤矿工作存在的安全问题,煤矿企业再根据以往事故经验做好全面的预防措施,将事故的紧急自救方式进行演练及培训,同时,对煤矿员工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另外,企业需针对施工一线负责部门创立相应的检测部门,从起点严格抓起安全事故问题。
在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建设下,信息技术开始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及发展。煤矿机电设备作为煤矿开采等环节的重点设备,建设信息化管理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根据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的管理内容分析,其信息化建设内容可从机电设备型号选择、调试安装、后期维护、设备更新、设备改造等多个环节进行信息化全程管理,这意味着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的选择及维护工作成为信息管理的重点所在。根据以往管理经验,结合当下信息技术的应用,煤矿企业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不同大型机电设备的维修、养护等档案,并根据这些档案建立管理与维护制度,使大型机电设备的各项问题一目了然。
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实行核心是为了保障煤矿实现安全开采,并确保煤矿实现高效率的开采成效。企业在针对大型机电设备开展安全管理与维护工作时,需着重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规范管理及维护工作,同时,着重针对安全管理及维护人员开展应急演练,并定期针对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开展检测工作,加快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设,使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得到高效的安全管理及维护。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十五
煤炭采掘过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对于煤矿生产安全影响巨大,需要管理人员的重视,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用到煤矿安全管理中,能够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推动煤矿企业的稳健发展。本文结合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内涵,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煤矿产业也因此得到了更加迅猛的发展。煤炭开采属于高危行业,在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瓦斯、火灾、水灾、顶板坍塌甚至粉尘爆炸等安全事故,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煤矿生产中,需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风险预控管理主要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找出危险源,依照评价结果,针对危险源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转,降低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对于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而言,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只要是与安全相关的部门或者人员都需要参与到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安全预控管理环境;二是全过程管理,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需要贯穿煤矿生产全过程,保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三是全方位管理,煤矿企业需要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确保其能够被充分应用到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中,保证管理效果。
传统煤矿安全管理中,因为矿井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管理理念相对落后,采用的基本都是被动的安全管理模式。与之相比,现代安全管理中,更加强调人员的生命价值,安全与生产的位置出现了互换,安全管理理念得到更新,管理模式也从原本的被动管理朝着超前预控演变,在这种情况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运而生,可以将其看做现代安全管理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种必然选择。与现行的煤矿安全检查管理和安全隐患排查管理不同,基于pdca闭环管理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具备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特点,强调以预控为核心的双保险预控式管理,能够在煤矿企业中建立起安全长效控制机制,可以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将风险预防和控制作为管理核心,从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相应的安全预控管理体系,将原本的被动管理转化为主动管理,将事后处理转变为事故发生前的超前控制,配合长效的安全风险控制机制,能够实现对于风险的有效预防和控制,降低乃至消除安全事故。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消除生产过程中人和物的不安全状况,还是找出生产中潜在的风险隐患并对其进行进行处理,通过风险通知来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在降低安全事故、提升煤矿作业整体效益等方面发挥出不容忽视的作用。
3.1提升风险预控管理意识。
一是应该对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预控管理意识进行强化,促进其风险防范理论基础的提升,为制定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风险预控管理制度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应该重视煤矿企业内部的安全宣传工作,对风险预控管理培训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提升职工的风险预控管理意识,确保其能够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三是应该将风险预控管理引入到煤矿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开展思想教育,提升职工的安全预控管理意识,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构建奠定良好基础。
3.2完善风险预控管理制度。
一是应该构建包含煤矿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和风险预控管理人员在内的风险预控管理小组,结合煤矿企业的特点、性质等,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预控管理方案,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制度依据;二是应该结合岗位责任制,对风险预控管理工作进行强化,明确风险管理职权,将其分配到个人,这样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职责,要求其作出改善,提升风险管理的权威性;三是应该对风险预控管理绩效考核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将风险预控管理水平和绩效成绩等结合在一起,激发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的积极性。
3.3培养风险预控管理人才。
一是应该做好人才选拔工作,确保风险预控管理队伍中的人员具备过硬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能够满足煤矿安全管理需求;二是应该做好岗前培训,结合具体案例,对常见风险类型进行讲解,提升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确保其能够快速融入到风险预控管理工作中。
3.4做好风险分级管控。
参考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内容,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该做好风险分级管控,依照风险级别、所需管控能力和管控资源、管控措施复杂程度等,采用不同的风险管控方式。在风险分级管控中,风险越大,则管控级别越高。具体来讲,一是应该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体系,明确管理机构;二是应该重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合年度辨识评估和专项辨识评估,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三是应该重视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化评分,依照工作机制、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安全风险管控以及保障措施四个方面的内容,对煤矿安全进行评分,及时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
总而言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其不仅关系着煤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还关系着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煤矿企业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引入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和方法,提升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效果。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十六
:为了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很多煤矿企业都采用了人员定位系统,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得到了一定的保证。然而当前应用的人员定位系统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缺陷,导致系统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给煤矿生产和安全管理维护工作造成了阻碍。本文将对传统人员定位系统的缺陷加以探讨和分析,并设计一款安全可靠、功能全面的新型系统,以期实现对井下人员的精确定位,为煤矿安全管理维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普遍是以射频技术为基础,该技术虽然应用优势显著,但是信号传输需要消耗庞大的能量,而且井下环境较为恶劣,射频信号无法对所有区域进行全面覆盖;如果大量人员集中在一起,信号就会出现混乱,极易出现漏检、误检问题;煤矿生产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庞杂,数量繁多,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会对射频信号产生干扰,影响定位的精准性;系统信号只能由井下传递给地面中心站,却无法实施反向信号传输,在发生事故时主站不能迅速的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指挥调度和疏散;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功能较为单一,通常只能用于对作业人员的管理,煤矿开采、地质勘测、生产监控等工作需要应用其他的系统,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往往都储存在独立的数据库中,彼此之间不能共享,系统的重复建设无形中造成了资源的损失和浪费,煤矿安全管理决策也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
2.1系统组成及构架。
该系统由井上和井下两部分组成,井上部分包括usp电源、存储设备、管理服务器、网络设备、检测器、矿用本安型读卡分站、矿用本安型电源;井下部分主要包括矿用本安型电源、矿用本安型读卡分站、以太环网、手持式读卡器、人员识别卡。其中,矿用本安型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读卡分站要与以太环网交换机和管理服务器相连接,这样信号就能够覆盖整个煤矿生产作业区域,同时读卡分站还能与识别卡和读卡器进行双向通讯,从而实现对煤矿生产区域内全体设备和人员的实时、动态监控。
2.2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井下距各个分叉口一定距离处的每个岔道上、各个工作面入口处、主要巷道内,相隔一定距离安装无线数据监测站,通过网线或光线对各个分站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在每个作业人员身上携带具有唯一标识的无线识别卡,当人员通过读卡分站时,其所携带的标识卡会被读卡基站激活,读卡分站就会读取到该人员的标识信息,并将其传输到地面中心站主机。该数据经后台处理后,通过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软件将该人员的具体位置信息显示在软件的地图显示界面上,便于地面调度室对井下人员的具体位置信息的掌握。
2.3主要功能。
(1)监测功能:对携卡人员的入井和出井时间、工作范围进行监测,即使携卡人员与机械设备的距离过近,传输信号也不会受到干扰;系统还能同时识别监测范围内的多个识别卡,对每个识别卡都能持续进行监测。(2)管理功能:管理功能包括考勤管理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系统能够对携卡人员的总数以及每个携卡人员的井下作业时间、工作范围进行记录,通过与各班组的工作计划相对照,统计出迟到、早退、矿工人员的信息;安全管理则是指系统会在携卡人员出入限制区域时发出预警信号,在监控屏幕上显示异常人数和滞留时间,将携卡人员的信息汇总和打印出来。(3)存储和查询功能:系统具有自动存储和备份功能,所有携卡人员的信息都会存储在地面中心站的主机数据库中,即使系统因故障中断数据库中的信息也不会遗失,随着系统的运行数据库中的信息会实时更新和备份。
3.1人员定位分站通信常见故障分析。
(1)识别卡不发送信号:检查识别卡的外观、电池和簧片,识别卡在受到外力碰撞时容易损坏,当电量不足或簧片接触不良时识别卡也不能成功发送信号。(2)分站电源箱没有显示人员信息:检查主板与无线收发板通信、电源是否正常,检查芯片是否接触良好。(3)分站与地面监控主机不能正确通讯:检查分站与交换机之间通讯是否正常,电源是否正常,如没有异常,则考虑分站通讯板是否损坏。(4)直流电源输出偏低:检查对应不同电源等级的变压器抽头是否正确。(5)备用电源不能正常投入:考虑电池是否失效,可能是电源充电板故障。(6)出现通讯中断:通讯接口或线路接触不良。
3.2防范措施。
(1)使用前,要仔细检查各种接线是否准确,插头是否松动,特别是交流引入线,引入电压等级与接线端子电压等级是否相同,否则将把变压器烧毁。(2)按要求连接电路和配接设备,分站各种未用的接口和插口不得随意占用。(3)每次使用前必须检查分站,板上所有ic芯片和继电器的安装方向要正确,接线插头无误。(4)检查分站连接插头座连接电缆是否正确及检查分站站号是否正确。对主板上的各个电位器不得随意拧动。(5)人员携带卡在不使用时必须远离具有磁场的环境。(6)分站、无线收发器应设置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地点。分站应实行上架和牌版管理。分站应定期对其控制输出进行检查,使其控制功能始终保持正常工作状态。(7)定期更换新电池组。(8)电源箱使用环境条件恶劣,空气湿度大,应对其防爆面经常维护,以免生锈降低防爆性能。
综上所述,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在煤矿安全管理维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现有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缺陷和不足,煤矿企业必须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开发新型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并加强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使之能够更好的为煤矿生产提供服务,以全面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保证煤矿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刘德峰。人员定位系统在钱营孜煤矿的优化与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21).
[2]韩涛。张家峁矿业公司人员定位系统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xx(17).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十七
瓦斯监控系统由地面中心站、数据接口、井下分站、各类传感器及控制器等组成。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生产环节的各种数据信息,将无形的环境气体状态转变为可视、能比较、直观的数字信息。进而通过地面计算机的控制达到保障生产环境安全的目的。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的效率,杜绝了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监管不到位而产生的事故隐患,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变得科学、可靠。
1.2矿井通讯系统。
井下通讯系统不仅能加强井下生产人员的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对于实现矿山企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矿调度通过矿井通信系统能够调度指挥,使厂、矿区的管理人员及保卫人员能够方便、及时地了解、掌握厂、矿区内各处的生产动态,使各部门各岗位紧密协调的开展工作,同时保障各部门各岗位向调度中心及时汇报、快速了解信息,达到促进安全生产的最终目标;调度中心可传达领导决策,继而监督工作的落实效果;调度设备可以达到快速、方便及时了解第一手信息,在一些紧急事务和抢险应急处理中能有效地提高安全系数。通过调度通信设备对整个厂、矿区内各重点部位的调度,能迅速有效地传达和控制以及预防违规操作、事故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利用汇报传达的通话录音提供准确的资料给有关部门备案。
1.3人员定位系统。
人员定位系统为管理人员提供下井人员的数量、位置和个人信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通过该系统可以知道事故区域工作人员及其数量,保证抢险救灾和安全救护工作的高效运作;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实时考勤,不仅可以记录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入井时间、出井时间,而且可以绘制工作人员形迹路线图;对进入危险区域的工作人员提出警告;根据形迹路线图监察巡检人员工作是否到位。它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井下各个区域的人员情况动态反应到地面计算机系统,对于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信息,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的总数和分布状况,从而对矿井日常运作进行合理调度和管理。此外,在紧急状况下,救援人员也可以根据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和图形,及时掌握事故地点的人员信息,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以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1.4变电所远程监控系统。
煤矿井下变电所远程监控系统,是根据煤炭企业生产供电的特点和管理模式精心设计的以计算机数字通讯技术为基础的远程分布式监测、控制系统。适用于煤矿供电系统的远程测控,实现地面调度中心对井下供电设备的遥测、遥调和遥控(三遥),并可生成多种记录和统计报表,以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可使煤矿井下高压、低压供电管理实现无人值守,提高煤矿供电智能化调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该系统在提高煤矿用电的智能化和保证用电的可靠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供电质量对煤矿安全和正常生产的影响很大,停电意味着停产,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随着煤矿井下开采强度的提高,煤矿供配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显得十分重要。完善的电力监控系统可以保证井下电网的安全运行,并可实现供电的“移峰填谷”,给煤矿带来巨大的安全和经济效益。杜绝因停电造成的瓦斯超限、水量突出等安全隐患。
1.5视频监视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由图像采集、数据编解码、信号传输、信息存储及显示等部分组成。视频监视系统把井下各生产环节的现场情况实时地传输到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供各级管理人员实行远程调度现场管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地面或中心监控人员可以直接对井下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也能为事后分析事故提供有关的第一手图像资料,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证。因此,视频监控系统是现代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为煤矿企业提高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它为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和信息决策提供了快捷、可靠的科学方法。促进了煤矿企业的工作提升,极大地提高了煤矿管理的效率。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解决了煤矿井下因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隐患,同时由于信息采集及时,领导决策果断,从而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随着大量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使用,各类信息系统的功能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因此,普及、提高、应用各类的信息系统将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杜绝各类事故的有效途径。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十八
在我国煤矿企业快速发展的时候,煤矿的机电设备管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而且就目前来看,还出现了增长的趋势,已经成为制约煤矿企业快速发展的因素,其中安全管理是最主要的因素。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煤矿上的安全生产就无法得到保证,所以,安全科学的管理机电设备,正确合理使用机电设备,这些要求是煤矿企业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也是最本质的要求,如何完成好这些要求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设备性能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生产程序不断完善的前提下,设备的管理水平也在快速提高,也在不断适应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方式。为了煤矿企业能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必须要找出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改正措施解决问题,才能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1.1机电设备配套比较落后。
当一个煤矿在建设的过程中,煤矿机电设备的投入必须要成套,这样一来投入的资金就比较多,设备往往投入不足、不完善。经过很长时间的设备使用后,有的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更新速度比较慢,设备工艺比较老化,再加上我国煤矿企业中设备制造业的不科学制造工艺等,使机电设备的生产工艺也相对降低不少,导致整体机电设备也比较落后。机电设备经过长时间的运行或在运行过程中因操作失误引起设备损坏,这些都说明对机电设备进行全面、认真的检修是非常必要的。
1.2机电设备检查力度不够。
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检查人员,在对机电设备认识和个人素质上都存在一定差距,由于煤矿机电设备的专业性比较强,其涉及的知识面也相对比较广,这就要求检查人员在专业知识和素质上要全面发展,操作说明有时候得不到详细、准确的标准,有的甚至界限不清晰,这就造成了机电设备在检查过程中的难以把握。机电设备的检查人员很多从基层中出来,知道其中的艰辛,所以在检查的时候不一定按照标准执行,就造成检查的专业性不够,而机电设备的系统又比较复杂繁多,检查缺少全面性和逻辑性。
1.3机电设备利用率较低。
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我国大多数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的管理费占固定资产总额的比例都比较大,而这与机电设备的利用率是不成正比的,大多数煤矿企业对机电设备的利用根本没有实际那么多,机电设备没有得到合理利用,无法达到预期的操作效果。这不仅对煤矿企业本身造成不良影响,还造成人员的不合理配置。
1.4机电设备人员整体素质较弱。
一般在煤矿企业从事机电设备管理的人员,真正从事专业设备管理的并不多,很多煤矿企业没有足够的专业机电设备技术人员,这就造成了设备技术管理无法与生产相结合,相关人员对机电专业知识和理论很缺乏,又因为个人经验的约束,对越来越多的设备故障无从下手,造成机电设备的损坏。
由于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有关管理部门的落实,随之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也没有得到完善,有些已经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也没有落实执行下去,而另一方面国内某些关于煤矿机电设备的执行标准并没有完整的操作说明,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不重视,人员配置的不合理和不规范,真正具有专业型的工作没有人完成,所以,机电设备制度的不完善会让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对机电设备现场的管理工作也增加很大难度。
2.1加大对设备的投入及改造。
参照煤矿行业相关标准,对机电设备进行细致的规划,确保必须的生产设备和安全设备运转及更换,对那些保护装置不齐全的设备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做好机电设备的入库等工序,不能让那些劣质、有害的机电设备进入到管理现场,从根本上杜绝不良事故的发生。采用新的设备、生产技术、生产工艺,为综合机械化设备的运用创造条件,合理控制各作业环节工艺流程,提高综合机械化设备的工艺流程。
为了规范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行为,必须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行为,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让这些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在管理这些机电设备的时候能够有法可依、严格贯彻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是一种指导相关人员开展工作的基础标准,只有把制度完善好,管理和责任做到位,才能有效保证机电设备正常运转,机电设备的安全操作和管理是每一个工作人员必须遵循的规则,有些煤矿企业专门制定了本企业的设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从一开始就培养员工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意识,在各方面建立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为了让这些规章制度能落到实处,还制定配套的相关考核实施细则,对违反者进行严格的惩罚,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的管理理念。
2.3加强设备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及落实责任。
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来说,其系统性和操作性很强,无论是最高层的管理者还是最底层的操作人员,都要对安全管理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确保在特殊情况发生的时候能做到随机应变,解决突发意外所带来的风险。从个人抓起,提高整体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每个人的责任感,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设立专门的责任监督机构,配置足够的高技术人员,检查监督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完善某些方面的不足,最后做到安全管理人人有责的无形规范准则。
2.4不断推行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需要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尤其是采用综合机械化设备和先进工艺流程的煤矿企业,需要合理控制工艺流程的方方面面,尽可能减少事故发生的数量,成为一个真正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煤矿企业。
对于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加快其信息化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机电设备的综合信息管理在整个过程中至关重要,随时更新设备的信息,维护好设备的正常运行,对有关设备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指导和完善。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应当培养超前和创新的思维观念,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不断学习新的设备管理技术和方法,用创新的理念去管理设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去规范设备工艺,才能不断创造出高效有序的安全管理制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日常生产活动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要想做好设备的安全管理就必须做到制度规范、安全可行、高效管理的原则,脚踏实地的做好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消除设备在操作过程中的未知隐患,确保其在工作中的安全可靠以及稳定运作。对管理设备的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意识培养和素质提高,使其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对新知识、新技术进行广泛的宣传和运用,牢固掌握机电设备安全技术的工艺流程,为煤矿企业的健康高效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长久发展。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十九
根据20xx年10月举办的三季度煤炭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数据显示,事故总起数、总死亡人数、较大事故件数同比都实现了双下降。前三季度全国煤矿安全稳定,但随着四季度供暖季的到来,煤炭生产将迎来高峰,忽视安全管理而违法违规的现象可能出现反弹,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作为基础产业,煤矿的生产环境极其恶劣,实施开采工作的场所艰苦困难,矿工作业者作业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人身安全风险。煤矿生产经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生产的安全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总结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安全责任意识薄弱。当前煤炭开采综合运行中,企业为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盲目超能力生产,采煤数量、开采技术加大投入的同时忽略更严格的安全管理引导,如20xx年3月山西同生安平煤业有限公司违规实施顶板欲裂爆破诱发顶板大面积垮落导致瓦斯爆炸重大事故发生等。二是矿工安全指导教育培训不到位。没有落实全面有效、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未建立系统的安全规范章程,系列安全知识、理念、意识严重缺乏。三是企业管理工作缺失。对于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不规范,未落实安全检查,无安全制度强制执行力,对作业人员监督不到位,未建立任何奖惩制度来提高作业安全系数。
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行为是在意识支配下进行的,意识思维不同决定行为的不一致。行为安全理论是建立在行为分析理论基础上的,以行为科学为基础,与心理学、安全管理科学等多门学科相互融通,形成的一门新的安全管理方法[2]。在工作过程中,通过遵循观察、纠正、再观察、再纠正的循环模式开展安全指导工作,形成人的主观安全意识,培养安全习惯,构造良好的安全氛围,提升整个组织系统的安全管理系数。行为安全旨在遏制“不安全”行为再次发生,通过对人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的改变来实现。行为安全理论的实施建立在观察并获得人的行为规律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指导教育改变及固化人的行为习惯以达到管理的目的。
行为安全理论在近几年的运用有一定的成效,以下将对其如何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3.1.1建立主要责任人的安全责任意识领导管理阶层是决定企业生产运作过程能够顺利有效进行的核心指导力,该核心领导层对行为安全的重视决定整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该领导阶层主要负责人必须注重建立安全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理念,这是煤矿作业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控制的关键。
3.1.2建立行为安全管理制度不规范的企业制度、矿工不熟悉企业的管理要求是近几年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缺乏严格的尺度来度量开采作业的开展。完善科学的行为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有条理的管理体系,严明行为安全执行的强制性,使行为安全理论合理应用到责任管理体制中。
3.1.3成立行为安全管理小组选择直接行为责任关系人、法律责任承担者在内的主要人员建立行为安全管理小组,分配角色定位职责,负责行为安全管理程序制定、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有责任制地监督行为安全的执行情况,并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撰写统计报告。行为安全管理小组要定期接受系列培训,全面了解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小组讨论,评估安全行为管理过程中所存在问题,提出相对应解决方法并落实到管理监督工作中。
3.2.1明确不安全行为因素对煤矿工作环境、作业设备以及员工不安全行为因素进行系统的统计,严格划分安全与不安全行为,科学合理地制定行为安全准则,记录行为安全观察表,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达到行为安全管理工作要求的可度量性、可控性及可观察性,并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为观察流程的完善设计奠定坚实基础。
3.2.2贯彻落实相关指导工作开展煤矿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小组成员积极参加各类煤炭经济运行会议,及时了解时事状况,吸取经验和教训。注重与基层矿工的交流沟通,定期组织员工大会,向基层员工传递行为安全管理理念,加深他们对安全行为管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行为观察员不仅需要对内深入了解员工的意识和行为,而且需对外了解煤炭开采行业经营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接纳相关专业人士和领导人员对工作的指导和建议。
3.2.3善于运用网络和大数据善于利用网络技术以及大数据的优势,将有利于作业安全环境改善的措施纳入行为安全管理的体系中,如基于mctp矿用本质安全型多信道工业环网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有效感知煤矿综合环境参数、记录人员行为等安全因素,实现动态化管理,帮助安全管理人员全面直观地掌握全矿作业安全状况,为制定有效安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信息保障[3]。
根据行为安全管理观察管理以及外界企业行为安全管理过程中的资料数据,系统地分析整理出适用于自身企业煤矿作业条件基础下的行为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定时定期依据实际情况更新条例与细则,传达至全体员工。各级部门要做好相关工作,坚守岗位,加强执行力度、监管力度,辅助一定的奖惩制度,确保安全管理保障体系的有效实施,提高煤矿作业安全系数及煤矿开采的安全生产效率。
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十分重要,通过对相关因素进行研究,针对隐患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对行为安全的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稳定有序的经营,奠定安全作业氛围的构建基础。全国所有煤矿作业单位必须重视并应用行为安全理论,才能够有效保障矿工生命安全、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保障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使社会民众安居乐业、民族繁荣昌盛。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二十
煤矿企业作为我国传统行业的支柱之一,对我国人民的生活与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而煤矿安全管理,作为煤矿企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日渐受到更大重视。众所周知,煤矿的开采一般没有地理界限,煤矿所在地就是生产所在地,一般具有人力庞大和工作任务繁重的特点,其工作环境的恶劣必然决定其安全隐患的存在,只有煤矿企业保证安全管理,才能真正达到生产的目的。而在利益面前,职工的生命安全才是更加值得珍惜的,这种思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因素,更是维护劳动人民权益,推行民主的重要体现。所以,煤矿安全管理意义重大,必须得到足够重视。
2.1管理体制过于粗放。
尽管我国的各种政策已经深入到各种施工现场,但是在如今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其中最根本的也最严重的一点就是安全管理体制的粗放。对于煤矿企业来说,矿井采矿与加工生产和最后的贸易往来都是在规则下运行的,这一系列繁杂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机械配合,所以严格细密的制度就相当重要,但是如今我国的煤矿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制度很不完善,不能达到完美的标准,粗放的特点导致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2.2对事故的预防措施不完善在煤矿开采以及加工运输的过程中,其工作量之大与繁杂决定了其安全管理的重要目标。而大多数煤矿企业不能做好事故的预防措施,例如在采煤过程中,很多严重威胁生产的事故并不能得到全力预防。这也就导致了很多煤矿安全管理不够完善,预防体系的不完备是其安全管理发展的最大阻碍。
2.3缺乏独立的监管部门。
在世界经济文化交融的今天,很多管理模式都是相辅相成的,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安全管理不够完善,很大程度上的因素是缺乏独立的监管部门。管理者对于安全防护工作不能做到细致完美,从而导致整个煤矿置于危险之中,这种松散的管理如果能有专门的监管部门,就会得到很大改善。
3.1健全制度,加大整治力度。
煤矿企业作为我国传统行业的代表,也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能源企业,其庞大系统的安全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为了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健全制度,加大整治力度。古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就说明了规则与制度的重要性,只有煤矿生产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才能让管理者有制可依,加大对职工工作程序与环境的整治力度,所以,健全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选择。
3.2强化干部思想,提高安全认识。
在大型企业里,有很多正确思想需要普及和深化,我们都知道上行下效的效果,所以,如果强化干部思想,就可以起到为职工做榜样的目的。只有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才能在根本上对整个煤矿企业的运作产生良性影响。为了更好的落实这项措施,煤矿管理者应该对干部进行定期教育,让相关领导干部在培训与考核中领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将安全意识传递给工作人员。所以,强化干部思想,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意识,是加强其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如果得到落实,将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3.3加大预防投入,做好防降尘工作。
安全管理,就是对煤矿安全工作举行系统的强效整顿。为了让煤矿安全进一步得到提升,很重要的步骤就是加大预防投入,这也就是说在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企业要学会在表面安全的情况下学会预防事故的发生。例如,在矿井里投入相关设备做好防尘、降尘工作,从而增强煤矿开采的安全系数,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4加强监督,严格追究责任。
在制度和预防工作都做完善的情况下,为了让安全管理得到更进一步的突破发展,还应该在煤矿生产中建立监督部门,让安全管理的工作受到监管控制,从而让安全工作更加细密谨慎。在一定情况下,企业可以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部门职能,对于安全事故的发生后果给予更大的处罚,从而增强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严格意识,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过程中,中华民族铸造了一个王朝的气度,在精神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很多观念是渗透到民族气节里的,就像今天,我国企业仍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传统行业的经营都在世界潮流中涌现很多问题,其安全管理的庞大繁杂特别需要改善。上文在浅析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后,分析了如今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问题,思考后得出了几点合理措施,强化干部思想,提高安全认识,加强监管,严格追究责任,相信在未来的科学管理下,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会得到更大的突破。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二十一
随着煤炭开采能力的大力提升,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煤矿“一通三防”事故的发生率也有所回头。由于复杂的煤田地下环境使煤矿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受到了极大地安全威胁,其中矿井的瓦斯、煤尘、火灾以及水灾、运输、冒顶事故是威胁井下工人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而上述的几种灾害中瓦斯、煤尘是危害最为严重的,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管理就是为了有效的减少上述几种问题带来的危害。基于此,应当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加强“一通三防”的管理,从而有效的保证煤矿生产的基本安全。
“一通三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矿井的通风,借助轴流式主要通风机完成井下通风工作,保障为各个用风地点供给足量的新鲜风流;第二,在采掘作业过程中,要严格管理矿井瓦斯,配备相关的瓦斯监测监控设备,杜绝电气设备失爆。当发生瓦斯浓度超限是,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必要时撤出受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同时关闭供电系统;第三,粉尘浓度过大时会严重影响作业人员的视线和呼吸,因此在实际的采掘作业过程中应当从源头治理粉尘,采掘设备设置内外喷雾,巷道内设置净化水幕、转载点喷雾等设施,并且安装先进的防尘设备、设施,涉尘人员要佩戴专门的防尘口罩,做到粉尘从产生到传播的全过程管理,从而有效的改善井下工作环境和职工身体健康;第四,由于煤矿井下发生火灾的原因很多,因此应当根据火灾发生的基本性质和地点,采用合适的办法进行灭火,并且迅速撤离相关人员。
2.1针对“一通三防”建立完整的安全监管体系。
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构建较为完善的“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并且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对于制定的工作程序进行调整,以满足实际工作的基本需求,对于井下的所有设备都要按规定时间和工序进行调试和维护保养,从而有效保证所有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采掘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成立相关的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负责井下的“一通三防”工作,并且做到每日总结;第三,煤炭开采企业应当构建完善的安全监管体制,将安全监管的责任落实到个人,保证所有的工种都能够切实担负自己的相关责任,将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第四,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井下的各种危险因素制定不同的安全管理方案,从而有效的保证在实际的工作管理中做到有规可依,强化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能。第五,组织制定和完善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强化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落实,给企业员工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南。
2.2提高“一通三防”安全管理技术水平。
第一,随着煤矿整合进程的不断深入,原有的矿井通风设备已难以满足当前的安全生产需求,因此加大主要通风机的电机功率和使用变频装置,提升矿井的通风能力已成为当前煤炭开采的迫切需求;第二,加快研究,采用新型的防尘设备来促进煤矿井下的除尘工作,采用例如全新的自动净化水幕和粉尘在线监测体系,并且将自动净化水幕系统和粉尘检测系统连接在一起,当井下的粉尘浓度超标的时候,监测器的报警系统就会报警,从而启动自动净化水幕系统,直到井下粉尘浓度达标,喷水系统就会自动停止工作;第三,在进行火灾的监控时,应在井下安装相关的防灭火束管监测系统、黄泥灌浆等系统,并且对井下的气温变化进行预测,对于陈旧的设备应当及时淘汰,采用新型的矿井气体在线监测分析体系;第四,对于瓦斯的监测应当借助完善的抽放系统以及智能化的瓦斯巡检系统进行监测,加强相关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加强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学习,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
2.3加强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
第一,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加强相关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从而有效的提升系统未来的管理水平;第二,由于煤矿的“一通三防”工作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等特性,所以,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并且必须具备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的基本精神,不断进行自身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员工进入岗位之前必须进行相应的考核,只有具备了相关的操作资格并且获取相关单位颁发的资格证书之后才能进入相应的岗位进行工作,并且在间隔一定的时间之后再次进行考核,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员工应当进行再培训,对自己所掌握的有限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在煤炭开采业中实行的“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制具有极高的科学性,为防止发生重大的瓦斯、煤尘等重大“一通三防”事故,提供了理论依据,保障矿井安全生产。也促使矿井“一通三防”管理更加制度化,是新时期煤炭开采不可或缺的一种安全管理体制。
安全文化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篇二十二
煤矿生产过程最为突出的影响问题便是安全性问题,不仅会形成严重伤害问题,同时还会形成严重经济损失。对此,如何有效的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性一直以来都是各个领域所关注的焦点话题。在煤矿技术的管理方面,机电技术的应用能够一定程度的降低安全性事故的发生率以及发生影响性,对于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提高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对此,在实际生产管理工作中,机电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需要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注重标准化管理,促进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
机电技术管理;安全生产;应用。
煤矿生产过程属于安全性风险较高的过程,在环境因素、管理水平以及人员意识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之下,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持续提升,一方面会形成严重的财产风险,另一方面还会导致整个生产行业的稳定性,导致煤矿生产的经济效益不断下降。想要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效益,提升生产经济效益,合理应用机电技术非常重要。
伴随着综合煤矿生产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采煤设备本身的性能不断增多,不仅结构更加复杂,同时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当前,我国许多的大型综采煤矿设备所采用的控制系统都是以微电脑为控制核心,为了保障煤矿生产实效性,需要对机电技一体化技术实现熟练的掌握。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必然会涉及到煤矿设备的合理管理以及合理操作,例如优化系统传输作用,实现自动化故障诊断以及自动化故障报警,这一些功能也正是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性的关键,对于我国煤矿生产的高产、节能化生产以及安全性生产有着明显的推进价值。
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应用当中,许多煤矿企业都因为在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专业管理人员方面的缺少导致实际应用效果的下降,许多的工作人员都属于从其他部门抽调过去的人员,这一些人员虽然可以基本开展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工作中也不能实现质量持续性改进,从而导致工作效益比较低。另外,部分机电管理人员因为本身素质比较低,没有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意识,所以无法遵循基本规章制度以及国家的相关标准,从而导致工作实效性比较差。另外,有效的管理体系能够为煤矿生产的安全性管理提供有效保障,但是从当前现状来看,我国在管理技术方面的制度建设并不是非常完善,仍然存在许多的缺陷与漏洞,这也间接促使机电技术管理效果比较差,在出现问题之后无据可查,从而导致管理技术水平比较差,在执行方面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机电技术管理的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也是我国比较普遍的现状之一,我国在煤矿勘察、开采以及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专业性人才缺乏的问题,一方面是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比较弱,培养意识比较低,另一方面是工作人员的实践性经验并不丰富,虽然部分人员参与过专业的培训与教育,但是因为实践性经验的欠缺导致在工作中无法及时应变,从而导致整体工作质量比较差。
3.1加大管理资金投入。想要有效的强化机电技术管理技术水平,就必须对这一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需要不断的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的安全性意识,提高他们对于安全事故的预防和规避意识与能力,同时在机电设备和技术管理层面上提高精力、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在注重机电设备建设与应用的同时,也需要做好团队的建设,尤其是强化对设备检修方面的团队力量建设,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在还需要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特别是管理资金方面的投入,借助加入高质量机电设备的方式,适当提高设备购入时的成本,间接降低日常维护方面的成本,不仅可以有效的拓展管理范围,同时对于安全事故的预防以及环境污染的减少等方面均有明显作用。3.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煤矿安全性生产必须根据煤矿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而决定,在安全管理制度方面需要从多个层面上考虑,所制定的制度必须满足实际需求。在制度的落实中必须根据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分配,由责任人担任机电设备的管理责任人,构建并不断完善管理机电设备的资料。对于所购置的设备而言,应当及时落实规范化、标准化的处理措施,落实管理人员的考核体系,从而保障管理工作实效性。3.3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为了持续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实现管理工作效果的持续性提高,就必须落实相应的培训管理措施。在培训方面以理论性知识作为基础,注重安全性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尤其是让管理人员可以对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形成较高的重视度,巩固基础性理论知识。另外,还需要强化实践性培训的工作,特别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让管理人员可以真正将所学的内容与技能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突出表现培训的实效性。在培训的同时也需要落实管理制度,例如采取绩效考核的管理,将考核结果直接关联在奖惩措施中,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人员给予薪酬奖励,对于结果较差的人员给予适当出发并加重培训,从而保障生产效益。3.4加大设施检修维护力度。按照井下生产中所采用的电气设备的具体性能、容量以及功率等因素明确具体的设备检修工作,对于供电的设备应当及时给予相应的维护改进,从而最大程度满足电力设备的实际需求。井下的功供电设备在维护维修方面必须有全面性计划,确保设备本身可以保持高性能运行。在维修检查中一旦发现任何危险因素,都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因为煤矿井下作业环境较为恶劣,导致影响井下供电安全,所以要加大对井下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力度,有效的提高井下供电系统运行的安全。
综上所述,在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中安全必然是首要任务,想要持续性推动煤矿生产企业发展,就必须做好安全性的管理工作。煤矿生产中机电技术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生产阶段的安全性,尤其是借助技术本身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杜绝以为人为失误所导致的各类安全性事故。只有在不断的提高和改进机电技术的同时,落实人才的培养才能够真正实现技术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推动煤矿生产企业的长远性发展。
[3]郭旭军。浅谈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化工贸易,20xx,9(26)。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03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