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的爱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04:50:41
对语文的爱范文(17篇)
时间:2023-12-03 04:50:41     小编:影墨

总结是对自己经验的总结和梳理,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完美的总结要能够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和要点。这是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

对语文的爱篇一

说起语文,我们不觉提起了那“春眠不觉晓”的怡人,“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壮志,与语文的情谊,虽有千年之久,但却也是一幅幅短暂的瞬间!

汨罗江上,波涛汹涌,远远地听见了屈原对祖国的豪情却无处倾泄的悲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志士抱着报国无门的愤恨而仰天长叹!用入骨的文笔抨击,用感叹谱写未来的凯歌!然而在历史长河的无数一幕中,我们却只能望见汨罗江上溅起的零落水花!却也只能听见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怒吼!

庐山上,云雾飘渺,只见三千尺的瀑布,从山坡上倾泻而下,从而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于大自然的魅力中,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慨,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悟,这一句句千古佳句永远在庐山上环绕!

战场上,群马奔腾!踏过那一条条清澈的小溪,走过那污浊的泥泞!大丈夫应该“精忠报国”,在战场上留下自己的壮志豪情!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决心,但尽管有直捣黄龙府的勇气,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怀激烈,但竟也碍于那足足十二道金牌!但这战场上的史诗,史诗中的绝唱,终将有语文来承接,终会被刻记在每一个爱国志士的心里!

玉楼边,歌月满天!这里充斥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愁,也有连下十二道金牌的软弱!更有梨园弟子的荒淫,还有伶人的无耻!古往今来,无数帝王在《玉树后庭花》的伴奏下丧国,才艺告诉他们帝王之运的不幸,但这一首首忧愁也却在语文中停留!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一首首史诗也终被语文所传承,人们用语文点缀生活,但语文与史诗的情谊,早已跨过了千年!

对语文的爱篇二

1. 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培养良好习惯。

2、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3、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 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 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7、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对语文的爱篇三

语文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对绝大部分处在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来说,理论界言之凿凿的高论都不过是“有此一说”的边缘话语,“考试指挥棒”才是他们河流道上的唯一“航标”。其实1987年以后至上世纪末,语文届就呼吁要突出语文的文学或人文因素,因此我们不得不开始语文味的思考。7。

一、教出语文课独特的美感"1i.

二、还阅读本来的美感zrfz。

[1][2]。

对语文的爱篇四

让人心旷神怡。

语文是鸟语花香的天堂,

让人自在逍遥。

语文是绿树成阴的丛林,

让人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语文像变幻莫测的火烧云,

展开一幅五颜六色的画卷。

语文像翠绿的爬山虎,

有着生机勃勃的意志。

语文是师生共勉,

创建文字的桥梁。

啊!语文!是你灌注了我饱满的情感,

对语文的爱篇五

记得,春节时节,那昂立枝头的就是被誉为“英雄花”的木棉花。它色彩鲜艳,蓬勃向上,给人以坚定、凝重、朴实的感觉。当热风吹走带有几分寒意的春季时,花城已成为白兰花的'天地了。我漫步在白兰花盛开的树下,陶醉在白兰浓郁的清香里。继白兰花之后,最美的要数凤凰花了。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

秋风飒飒,群花中的佼佼者,当然要数菊花了。当我走进菊花园中,不禁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瞧!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黄的……色彩各异,五颜六色。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真是千姿百态啊!

(一阵北风吹过,百花凋零。路边似乎已看不到什么花了,其实不然,在每家的窗台上,不正有一盆亭亭玉立的水仙花!它那碧绿的叶子衬托着白黄色的小花,散发出芬芳,越发惹人喜爱。)。

对语文的爱篇六

1.通过听读,了解主要情节。

2.学习通过别人的语言、行动来衬托人物心理等多角度的心理描写方法。

3.抓住文中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4.领会本文所表达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别人的语言、行动来衬托我的心理等多角度的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别人的语言、行动来衬托我的心理活动等多角度的心理描写方法。

2.领会本文所表达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课文题目看,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但是有一个小孩在刚刚爱上了自己民族的语言时,却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机会,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随着他笔下的人物一起进入语文课堂。(板书:别了,语文课)。

二、默读课文,走进文本。

默读课文。引导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自由阅读。

三、交流阅读感受。

1.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谈自己阅读的体会、感受以及困惑。

2.结合课文,谈谈自己最感动或者也有同感的地方。

四、整理归纳,多层次读文。

1.分角色朗读。

2.表演再现。

五、质疑悟读。

1.陈小允为什么不喜欢语文课?表现在哪些方面?

2.重点品读有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段,分析我的心理产生变化的原因。

备课拓展《别了,语文课》作者简介何紫(1938―1991),生于澳门,广东顺德人。在香港高中毕业后当过三年教师。后任《儿童报》编辑、《华侨日报》编辑、《幸福画报》特约撰稿人。1971年办儿童图书公司。1981年创办山边社,出版普及读物和儿童图书。曾任香港儿童文艺协会会长。出版有《四十儿童小说集》《儿童小说新集》《儿童小说又集》《二十六短篇童话集》《我的儿歌》《那一棵榕树》《我的童话》等。在大陆出版的作品集有《别了,语文课》《臭水沟旁的城堡》《何紫作品选》等。

忆读书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gng)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对语文的爱篇七

“千真万确!”

大喇叭何子烨听到后,眼睛一下子就睁大了,不!是瞪大了,他眼珠子一下就亮了,笑得咧开了嘴,随后立刻发挥他“大喇叭”的功能,一边撸袖子一边喊道:“今天没有语文课!”

“徐老师去哪儿了?”

“不知道,希望今天没作业吧!”

……大家听了,有的皱着眉疑惑,大概在想这消息是真是假;有的呢,则淡定地坐着,一幅我早已知道的样子;还有的高兴得直拍桌子,看他们那开心的样儿,肯定是昨晚作业没做,才这么高兴吧!也有的唉声叹气,发愁着没语文课上!

而我呢,一颗心早就飞向今晚的.作业去了。今晚会有作业吗?有也不会很多吧?真希望没作业,想着我连忙在心中不停地默念起“没作业,没作业……”

“哎,姿!”烯文叫住了我,她皱着眉,神秘地说:“嗯,你知道咱们徐老师的特点是什么吗?”

我被她这突如其来的奇怪问题弄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她见我这副样子,挤出一丝苦笑说:“作业的事,老师没来......”

还没等她说完,我就大概清楚了,我们徐老师的特点就是最爱抓住一些偶然发生的或是与众不同的事来让我们写、作、文!今天这个情况,挺特殊的,那不就要......我不禁大惊失色,不敢再往下想。

对语文的爱篇八

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古人曾云:“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

我从小生长在偏僻的农村,家中经济也不宽裕。因此,我的见识非常浅薄。是书,是语文书这位出色的“导游”,让我开拓了视野,看到了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是书,是语文书这位真诚的“好友”,让我学会了生活,懂得了人生的意义。

我爱语文书,语文书为我开启了智慧的大门。通过语文书,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方块字;认识了祖国壮丽的河山――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仙境般迷人的张家界……认识了一个个难忘的人物――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周总理,命运凄惨的小音乐家扬科……通过语文书,我深切地感受到祖国是伟大的,祖国人民是勤劳、善良、勇敢、聪明的,我为自己生长在这样的国家而感到无比自豪。

我爱语文书,因为它给予我力量和信心。有一次,我们学校举行作文竞赛。当成绩揭晓后,我没有拿到名次,于是我失望极了,一连数日,我都无精打采,上课也没有心思听讲,结果,我的学习一落千丈。后来,我读了《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书上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我的心中顿时豁然开朗,我懂得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于是我从消沉中重新抬起了头。

语文书啊,是你使我学到了知识,鞭策我进步……朋友,爱书吧,因为书永远是我们向美好翱翔的翅膀。

对语文的爱篇九

烟花三月,再下扬州。走进千课万人的会场,享受了一场盛大的精神大餐,了解了部编教材的特点,感受到母语教育在两岸三地结出的硕果。

短暂的三天,精彩纷呈,令人耳目一新。在此次活动中,聆听了“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如何用好‘部编本’教材”的报告,使我对“部编教材”的特点、与人教版教材的区别、新增内容的用意等有了全新的认识。从作为诗意语文倡导者王崧舟老师对“基础教育与阅读阶层”的报告中让我深深的震撼,原来一篇教过多次的一年级《秋天》一文,竟然藏着如此之多的语文元素:题目的读法,轻声、儿化、变调、节律、重音、意动、意象、标点、比较等包罗万象。两岸三地同课异构的《古对今》课堂,让我耳目一新,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时间,三位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渗透了相同的教学理念,让我真正明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真谛。从青年教师冯春燕《操场上》和许嫣娜老师《怎么都快乐》的教学中,我感受到拥有一颗童心是享受快乐课堂的源泉。从郭学平校长、何捷老师和作家雪野的写作课,我明白了想象力是儿童写作的源泉。从欧义赐老师和张林华老师的口语交际课上,我感受到为儿童创设适宜的交际情境是口语交际课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赵志祥老师的《古诗两首》和年逾古稀的贾志敏老师的《小壁虎借尾巴》让我感受到语文课就是要教给孩子们“扎扎实实学语文,踏踏实实学做人”的理念。另外专家的点评又给我们在课堂与研讨中搭建了桥梁,让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在这次的培训中令我深深折服、挥之不去的就是贾老师的课堂,赵志祥老师的古诗和薛瑞萍老师的经典诵读,让我真正感受到语文课堂就应该具有语文味,上出语文味。

什么叫语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那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因此语文课堂要体现语文味,就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就是多读多说多写。语文教学就应当把读、说、写的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这也是积累和运用的具体体现。

第一,就“读”而言。首先应该让学生静下心来,充分地读,一直读到正确流利,自知大意;然后围绕精彩内容理解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最后品味、鉴赏的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喜欢上语文并能熟读成诵。这一点在这次的千课万人课堂上感受最深,每位教师都采用形式多样的读代替了繁琐的讲解,真正体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理念。特别是赵志祥老师的古诗教学,摈弃了繁琐的分析,通过自读、看图读、有节奏地读、挑战读等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读,读中玩、玩中学。快乐轻松的将两首古诗《望庐山瀑布》和《绝句》的读法、节奏、诗意等有机融合,并将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不同风格传递给学生,激起了学生读诗学诗的兴趣。真正让人感受到他“语文很好玩”的课堂。

第二,就“说”而言。不是师生的问答,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交际中独自进行言语活动时使用的语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说话。然而我们却发现一个怪异的现象:小孩两三岁左右学说话,六七岁入学,短短两三年时间,已经能够顺利地用口语交流。不论是和成年人还是和同伴对话,都可以运用自如,而且常语出惊人,妙语连珠。无怪丰子恺说“儿童语言是对境心自定,逢人语自新”。幼年时,仅在生活环境中,小孩的口语表达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奠定了基础,决定了发展方向。最根本、最基础、最具个性化特征的口语面貌,在童年已经形成。但进入小学后开始系统地学习说话、写作,孩子们却是张嘴说不了话,说话时忸怩作态,甚至词不达意。小孩失去了童言的本色,失去了言说的勇气,无法体验言语表达的趣味。其实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试图通过日积月累式的“讲”与“练”中,用太多规范的要求而代替了儿童言语无理而妙的发展特质。“训练”中的格式化表达,无异于封堵想象空间,捆绑触角,出现了“邯郸学步”的尴尬局面。因而,我们的口语交际课重在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孩子们感受到表达的乐趣,恢复儿童本真的语言。这一点在此次千课万人课堂上张林华老师的《请你帮个忙》和欧义赐老师的《敲门声响起》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第三,就“写”而言。就是把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用笔记录下来,也就是“我手写我心”。写作需从内心深处唤醒惊异与渴望,这才是写作持续发展的可贵力量。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让孩子一开始就对写作产生畏难情绪,心存推诿。对童言稚语进行成人化的评价,字数不够,语言不规范等,让孩子一直困囿于“语法规则”时,就已经逐渐丧失发现的本能、表达的本能,自觉增长认识的本能。我们用教学将小孩带到语言尸体的解剖台,观摩冰冷的字符尸体解剖过程,就为了掌握语言构造的机械原理,膜拜僵尸规则。在一次次的解剖中扼杀了孩子表达的欲望,让孩子变得谨慎、慌张、虚伪,失去了儿童语言的本色。这一点在何捷老师《读绘本故事,尝试表达快乐》一课和“长辫子”老师郭学平《月亮晚上做什么》的教学中,随性自然,奇思妙想的表达呈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了富有童趣的语言。

短暂的三天匆忙而又充实,这次千课万人的活动让我明白名师之所以为名师的原因:他们深入地钻研教材,对教材有着自己独到的解读,同时又能以儿童独特的视角出发进行传授,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个性得以张扬,享受语文带给他们的快乐。让我们丢弃师者脑中所谓的标准答案,随孩子灵动的思绪而变,让孩子们体会课堂的乐趣,将语文上出趣味,上出本真,上出语文的情怀!

——部编教材学习心得。

对语文的爱篇十

1、通过交流平台,交流读书和积累的方法。培养积累能力。

2、通过词句段的运用,学习带“得”字句子的特点,并加以运用。

3、会用词语接龙的形式说句子。

4、掌握书写提示中字形的特点,并书写漂亮。

5、积累古诗,体会中国诗词文化的魅力。

1、通过词句段的`运用,学习带“得”字句子的特点,并加以运用。

2、会用词语接龙的形式说句子。

ppt课件。

1课时。

1、全班交流介绍自己的读书、积累的方法。

2、你觉得谁的方法比较好?

3、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1、(出示第一组句子)。

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交流。

b、全班汇报。

“得”字前面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用的是形容动作的程度。

c、仿照写一写。

2、(出示第二组句子)。

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a、小组交流发现。

b、全班汇报。

前半句句尾的词用在后半句的开头,就是用接龙的形式写句子。

c、自己尝试说一说。

d、小组合作说句子。

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要想写美观就要找出汉字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出示汉字)。

1、观察汉字,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都有撇捺。

2、你觉得怎样写才能把这些字写美观?

撇捺要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

3、先在书上描红,再写一写,注意撇捺的特点。

4、学生字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评价。

1、课件出示《采莲曲》学生边欣赏图片教师边诵读。

2、说一说,古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a、小组交流。

b、汇报。

3、生诵读古诗。

4、尝试背诵。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因为提前让学生做了预习,这节课的教学进展比较顺序。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用词语接龙的形式说句子说得非常精彩,背诵古诗环节课堂气氛比较热烈,学生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语文的爱篇十一

1.学习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归纳带提手旁字的共同特点,培养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2.积累音近字、形近字,学习部首查字法。

3.口语交际我的想法。

4.展示学生课外生活中的收获。

学习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归纳带提手旁字的共同特点;学习部首查字法。

教学方法 合作识字,自主、合作朗读。

1.师生每人准备一本字典。

2.学生准备一个课外活动中的拿手节目准备露一手。

课时安排:三课时

一、引导比较,发现。

1.板书或贴生字卡片。

白柏 己纪 方纺

只织 尤一一优 生胜

弯湾 立一一粒

2自由认读。读了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二、小组合作,自立识字。

三、探究我会读。

1.板书生词,自由认读。

2.你发现了什么?。j

(带点的字都有提手旁,表示的都是与手有关的动作。)

3.拓展:

你还发现有哪些字有共同的特点。

一、读读比比。

1.板书词语,比一比,两组词中带点的字有什么区别。

2.学生合作识字。

二、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说说读记的内容是什么?

2.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3.指名边背边写。

三、学习用部首查字法。

1.复习音序查字法。

2.音序查字法可以帮我们认识许多生字,可是如果看书看报时看到了一个字,我们不认识该怎么办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部首查字法。

3.自由读学习,用画出的发现。

4交流方法。 师出示儿歌:

遇到生字不用怕,

我用字典把字查。

先数部首有几画,

部首目录去找它。

部首右边是页码,

对语文的爱篇十二

1、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识字方法。

2、积累词句,阅读故事,提高朗读、理解能力。

3、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主能力。

:自主、合作学习。

备:多媒体课件。

1、课件出示。

2、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字的左边都与字义有关,右边都与字音有关。这样的字是形声字。)。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巩固识字,认读生字卡片。

1、“识字交流站”。

(l)交换识字卡片,把自己认识的字直接读给同学听。

(2)小组推荐识字多的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3)在老师的指导下,举办“会说话的墙”,把学生认识的汉字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2、“故事会”。

(l)学生自立讲故事。

(2)评一评,谁的故事讲的好,评选出“故事大王”。

1、小黑板或课件出示词语。

2、自由读一读,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词语。

(以一到十的数字开头的成语。)。

3、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4、比赛记,看谁记得最快。

5、说说你知道的成语的意思。

(l)学生自由填,交流。(分别填上:。!?)。

(2)交流为什么这样填?

(l)观察,认真看图,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老师带着同学们去猴山上看猴子。)。

(2)小组合作交流。

猴子们在干什么?

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心情怎么样?

(3)小组内互说。

(4)把想到的话写下来。

(l)自由读,把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应该听谁的(口语交际)。

1、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4、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观点,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1、自制动画片《骑驴》。

2、自制教学图片。

3、引导学生汇报故事中的四种说法,同时板书。

(1)中年人认为两个人不能都骑驴。

(2)老人认为应该尊敬老人,让爷爷骑。

(3)孩子认为应该让孙子骑。

(4)种菜的人认为有驴不骑,太笨了。

1、同桌交流。

同桌相互交流:老爷爷应该听谁的?教师提出:说清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听对方讲话。

2、小组交流,按不同观点分组。

(1)调查分组。

a、同意爷爷骑驴的为一组。

b、同意孙子骑驴的为一组。

c、同意不能都骑的为一组。

d、同意不骑太笨的为一组。

(2)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汇报,互相补充,团结合作,讲清组内想法;注重师生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4、不同观点互动交流。

在相同观点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说理,说服他人。再次创设情境,使学生交际更深入。

师生扮演角色,创设交际情境。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做事要有主见。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交际空间。使学生逐步感知到交际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评:联系实际的拓展交流,丰富了交际的内容,把故事《骑驴》所蕴含的哲理内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从讨论和交流中,你明白了什么?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学时,我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注重了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通过本组的教学,我认为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对语文的爱篇十三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4、背诵《采莲曲》,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重点: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真正掌握并能运用学到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读书笔记本;多媒体课件;歌曲《弯弯的月亮》《采莲曲》。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1、教师出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学生猜猜里面可能都记录了什么,教师适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读中学时代用心做的读书笔记本,同时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跟自己做过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

2、引入:到底该怎样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又有什么意义呢?接下来还是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听一听同学们的看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交流引入法,借助熟悉的话题引入教学内容,自然激发了学生探究更多关于读书笔记知识的兴趣。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交流平台”中出示的四句话,看看四句话中分别都说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四句话写出了四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3、再读四句话,看看自己对哪种方法最感兴趣,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感觉既简单义不耽误时间。

师:这也是我们平常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生:我对其他三种方法比较感兴趣,因为写感受的过程中我会认真思考句子的含义。

师:是的,所以每次老师特别喜欢让你们边读课文边将自己的简单理解写在旁边,这是理解句子的好办法。另外多背诵一些好词佳句,还可以用到我们平时的说话、中呢。

生:我对第二段话比较感兴趣,因为这样以后在文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快找到可以用上的词语或者句子。

师:是的,这种方法虽然有点费事,但对我们的大。

生:我觉得最后一种方法也不错,注明句子的出处后载们就能够一下子记起阅读过的内容啦。

们的阅读、能力,还能让我们不断形成语言文字的积累,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好处。

4、拓展学习:引导学生拿己的读书笔记,通过与平台中给出的方法进行比较,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读书笔记的质量。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研读四句话,从中感受到常见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在与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优化读书笔记的意识。

1、课件出示“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中的三句例句,引导学生边读边看看三句话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用着重号聚焦句子中的“得”。

(2)学生再次认真朗读句子,想一想加点字“得”前后两部分在意思上都有怎样的关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明确“得”后面半部分是对前面动作词状态、程度等的补充说明,因而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同时试着补充完成第四句话“妈妈累得”,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累”的样子、程度等,同时对他们的写话予以梳理(如“妈妈累得说不出话来”“妈妈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等)。

(4)拓展延伸:完成第五句写话练习“得”,指名朗读自己写的句子,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得”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注意前半部分一定要有动作词。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中给出的两句话,注意加点词语在句子中都有什么特点。

(1)指名学生回答(一句话中,几个分句子前后词语是一样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这种含有几个分句的句子,前后两句话首、尾词语相同,这样形式的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叫“顶真”。

(2)教师补充出示几则例句:a、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b、橹摇船、船载橹,橹动而船行;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针缀。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顶真修辞的有趣特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两个句子,边读边体会句子的特点。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试着照样子补充第二句后面的省略号,教师注意提醒他们下一句必须以“弯弯的小桥”开头,适时补充出示“弯弯的小桥那弯弯的小船”。同时引导他们明确这是一句歌词,歌曲《弯弯的月亮》。

(5)课件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写结合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初步感知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有趣特点,同时在写话练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了认知内容,提升了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1、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回顾关于读书笔记以及词句段运用两个方面的认知。

2、教师: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确实有不少收获,老师希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真正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并让它真正为我们学习语文服务。

1、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2、背诵《采莲曲》,读中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2、学生交流(横平竖直),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这里的“横平”并非是我们认为的“水平”,而是在微微上斜的同时保持一种平势。同时引入学习:接下来我们继续掌握关于撇、捺两种笔画在汉字中的书写要领。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回顾旧知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已有书写认知进行书写要领内化巩固,同时激发了学生了解更多书写要领的积极性。

1、课件出示“书写提示”中的“英、及、柔”等8个生字,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撇、捺在每个字中的位置,并想想它们的书写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只有将撇、捺两笔写得舒展,字整体才能够舒展和优美。

3、指名四位同学板演生字(每位同学按照顺序分别板演2个生字),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们的书写并予以,教师重点提醒他们看看撇、捺两个笔画的书写是否做到了“舒展”。

4、教师根据学生的适时予以修正、范写,重点提醒他们注意“及”的笔顺是撇、横折折撇、捺、其中最后一笔捺画要舒展,与撇画保持对称之势}“柔”上面半部分的撇画不要写得过长,下面“木”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对称;“雾”下面“务”上半部分中的撇、捺要舒展,下面“力”的撇画则要稍微收敛;“奏”上半部分的横画要紧凑,撇、捺要舒展。

5、学生自主临写8个汉字,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重点看看他们有没有注意撇、撩两个笔画的书写舒展到位。同时挑选书写较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观察发现与教师归纳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妤地掌握了撒、撩笔画的书写要领,进一步提升了汉字书写能力。

1、课件播放歌曲《采莲曲》,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谈话引入:这首好听的《采莲曲》就是根据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王昌龄的诗歌《采莲曲》创编而来的。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来读读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

2、课件出示诗歌《采莲曲》及其画面,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诗歌的朗读停顿。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芙”是第二声,同时、注意指导学生读好朗读停顿(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学生齐读诗歌。

5、学生朗读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

生:这首诗歌描写的应该是夏天的景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从图画上画的荷叶、荷花看出来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芙蓉”指的是“荷花”)。

师:同学们,除了从画面中看到了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外,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想到了有人划着船在荷花、荷叶中游玩、观赏。

师:这画面中并没有人呀?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最后一句“闻歌始觉有人来”中想到的,说明有人在荷花,荷叶间唱歌。

师:你的想象非常准确。那你们猜一猜,这会是什么人呢?他(她)又躲在哪儿呢?

生:我觉得是女孩子,她被荷叶、荷花给挡住了。

师:对!其实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没正面描写她,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却闻歌声等手法,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美,同时想象诗歌中的声音美。

7、学生尝试背诵诗歌,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边读边想象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并想象诗歌的画面、声音,进而自然融人到了诗歌的美好意境中,并体会到了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趣。

美好而又短暂的一节课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回家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再次进行汉字书写巩固,同时还能把今天学到的这首《采莲曲》背诵给家长听一听。

对语文的爱篇十四

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2、积累描写人物品质和心情的词语,能灵活运用。

3、能用一组连续的动作写句子。

4、积累名言,引导学生遇到挫折时勇于向困难挑战。

从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1、积累描写品质和心情的词语,能灵活运用。

2、能用一组连续的动作写句子。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交流平台。

1、交流平台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阅读)。

2、(1)从哈尔威船长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船长的临危不惧。我们感受到了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着救援,其伟大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为之震撼,为之敬佩。

由此可见,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

(2)从黄继光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他视死如归的品质。

由此可见,从人物的动作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品质。

3、师:我们在写习作时,也应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来体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能在描写人物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二、识字加油站。

1、自读这些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读准这些词语)。

2、小组巩固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读读这些词语,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4、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

生:描写人的品质或心情的。

5、描写人的品质的是哪些词语?

生:和蔼慷慨贤惠临危不惧彬彬有礼。

6、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教师点拨,并引导学生识记要认识的字。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

临危不惧: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7、描写人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悲戚焦躁不安心急如焚。

8、你能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悲戚:悲痛哀伤。

焦躁不安:表示一个人烦躁,着急不得安宁的意思。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9、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表现人的品质或心情的词语?(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0、教师出示一些表现人的品质的四字词语供学生参考,并识记。

威武不屈舍生忘死一丝不苟两袖清风。

奋不顾身舍己为人坚强不屈高风亮节。

冰清玉洁拾金不昧表里如一宽宏大量。

光明磊落持之以恒。

11、出示表示人的心情的四字词语。

描写人害怕的心情:胆战心惊、心惊肉跳、毛骨悚然。

描写人喜悦的心情:欢天喜地、眉开眼笑、手舞足蹈。

描写人难过的心情:心如刀割、泣不成声、悲痛欲绝。

设计意图:

学生积累一些四字词语,便于在分析人物的形象或者习作中,学以致用。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课本第118页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选两三个,讲讲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1、读读这些成语,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读通、读顺。

2、小组交流学生知道的读书的故事。

3、学生不知道的故事,教师补充。

(1)程门立雪: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后用“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求道。

(2)悬梁刺股: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他勤奋好学,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战国时期,苏秦因不受重用便下定决心读书。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他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便清醒过来,继续读书,终有所成。

4、你还知道哪些与读书有关的故事?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如:鲁迅读书、毛主席读书等)。

5、读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热爱读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习惯)。

设计意图:

从古人的学习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二)仿照课本第118页的句子,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1、读读这两段话,说说加点字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一组连续的动词,最少是3个)。

2、小组交流下面提供的情况,用上一连串的动作。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蝴蝶飞舞:蝴蝶在花丛中上下飞舞着,它终于停在了一朵花上,开始尽情地采集花粉。

(2)小男孩打羽毛球:小男孩在和爸爸打羽毛球,只见他瞄准球,用力一打。面对他这个高空球,爸爸胸有成竹,看准机会,来了个漂亮的回球。小男孩跑过去,抡了一个圈,打出去,爸爸措手不及,球掉了,小男孩高兴地跳起来。

(3)妈妈下班回到家:妈妈下班回家,放下背包,走进厨房,开始切菜、炒菜、煮饭,一会儿,美味的饭菜就做好了。

4、学生自己举例写一些带有连续动作的句子。

设计意图:

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日积月累。

1、学生读读这些句子。

2、抽生读,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读通读顺。

3、理解句子的意思。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处事,就应该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自强不息。力求自我进步,永不停止。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3)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给的命运,不要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

4、学生再次交流句子的意思。

5、教师引导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了解意思,培养学生遇到挫折勇于拼搏的精神。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识字加油站:积累描写人的品质和心情的词语。

词句段运用:学习讲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故事;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日积月累:积累名言,学习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

对语文的爱篇十五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的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还会发现什么?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时间活动中又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1精彩回放:

读一读:上节课整理好的好词佳句。

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情、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教师启发思路。

教师个别指导。

同桌互相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

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展或照片。

对语文的爱篇十六

教学目标:

1、把寒假里自己参加的最有趣的活动或最难忘的一件事讲给同学听,并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

2、学习与同学进行交流,使学生乐于交流。

3、能把自己讲的事情写下来或画下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互相交流自己参加的最有趣的活动,或最难忘的一件事,并将事情说清楚,语意连贯,符合口语规则和语言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小记者证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趣,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接受采访时应该身体站直,有礼貌地看着记者,先听清记者的问题,然后再回答,回答时要把话说清楚。)。

二、示范引导,教给学生与同学友好交流的要领。

2、示范:(老师戴上记者证从旁边上,挥手。)小朋友们,你们好!愉快的寒假刚刚过去,对寒假中那一件件有趣的事情,大家一定还记得。今天到这儿来,想让大家谈谈寒假中你最感兴趣的活动,愿意吗?(走到事先已有所准备的一学生面前)你好!寒假你一定过得非常快乐吧?请谈谈寒假中参加的有趣的活动或难忘的一件事,好吗?(交谈时,老师适时提问点拨,注意引导学生将感兴趣的部分说具体,语意连贯,符合口语规则和语言习惯。)谢谢你接受采访!

3、从学生接受采访时态度的大方、声音的洪亮、语言的有礼貌等方面评价鼓励。

三、播放多媒体课件,以图中几个小朋友的交流为例,示范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寒假生活。

1、(播放多媒体)同学们的寒假生活真快乐呀!瞧,安安、云云、宁宁他们谈得多开心哪!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一定有意思极了。听,他们在谈些什么?(播放动画及对话)。

安安:嗨,云云!你寒假过得好吗?

云云:很好,我在寒假里参加了滑冰学习班呢!

宁宁:真的?好玩吗?快说给我们听听。

云云:好吧,我告诉你吧:年前,我和哥哥一起参加了滑冰学习班,在体育馆学习。刚开始,我不会滑,总是摔跤,后来我终于学会了滑冰,我还会玩花样呢!

安安:哇,太棒了!

宁宁:看来,你的收获真不小!

……。

2、(引导回忆)你在寒假里参加了哪些活动?快把你最感兴趣的一项活动或最难忘的一件事讲给同学听。

提示:从以下几方面讲清楚:

(1)什么时间、和谁、到什么地方。

(2)说清楚事情的经过。

(3)你还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谈,教师相机指导,注意提醒学生认真听别人讲话,主动交流,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四、创设情景,练说促写、画。

1、现在,“我的寒假生活”小记者招待会正式开始,请第一批小记者戴好记者证开始采访。(学生自由组合轮换当“记者”和“被采访者”,进行口语交际。教师巡视指导并注意发现讲得好的同学。最后,请几组同学上台展示采访过程。)。

2、鼓励学生把自己讲述的内容写下来。

现在就请同学们记录下刚才说的内容来投稿。有两种方式,大家可自选。

(1)用笔画下自己的经历,可画一幅画,也可以画几幅画。

(2)把刚才说的写下来,能写几句写几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问老师、同学。

[评析]本课教学设计侧重口语交际,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无拘无束、自主自愿地进行交际,体现出“双向互动”的特点。教学中教师用富有热情和鼓动性的语言,创设出一个个交际情境,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动起来。教师扮演记者采访学生,学生互相交流寒假里感兴趣的活动,学生扮演小记者采访同学并互换角色,在双向互动的训练过程中,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对语文的爱篇十七

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看谁写得像。

[使用简介]。

“看谁写得像”是语文a版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一的第一个语文生活主题,这也是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小学生面临的第一次写作训练。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以游戏的形式出现,令学生很有亲切感,因此,教学设计在“趣”字上下工夫,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广泛参与为首要目标,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有话要说,培养学生敢写、愿写的兴趣和习惯。通过猜一猜、说一说、问一问、评一评等活动,融入了观察、表达、交流,使学生在介绍中学会表达自己,在观察中学会发现他人,在交流中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自我介绍中学会表达自己,在观察中学会发现他人,在交流中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在自我介绍中学会表达自己。

教学准备:

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面镜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引入。

1、猜一猜:听声音,猜名字。

今天我们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听声音,猜名字”,请一名同学上台,蒙住眼睛,再请一名同学说一句话,其他同学保持安静,让这位蒙住眼睛的同学猜一猜,刚才说话的人是谁。猜对了,同学们掌声鼓励,猜错了,背一首古诗。

2、小结引入。

二、观察交流。

1、观察比较,体会“特征”的意思。

出示一个苹果和一个桔子,问:这两样水果分别是什么?(苹果、桔子)你是怎样分辨出来的?(这个苹果表皮光滑,桔子皮上有一个个小窝,凹凸不平。这个苹果是红色中夹杂一些青绿色,桔子是桔黄色的。苹果蒂的地方凹下去的,桔子是圆圆的……)。

刚才同学们说的是苹果和桔子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叫它们的“特征”。我们抓住事物的特点,就能分辨事物。

3、组内说一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指名介绍自己,说的时候,提醒学生把句子说完整,说清楚,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做到有条有理。

提示:怎样形容自己的外貌?对照自己带来的小镜子,从几个方面,有条理的介绍。如:发型、脸型、眼睛、鼻子、嘴巴、牙齿、耳朵、皮肤、衣着等等。

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时,可以用一件事来做说明,就比较具体可信了。

5、出示一段例文,说一说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

(他的头发是黑色的,眉毛是灰色的,眼珠子是黑色的,嘴巴是红色的。他喜欢穿一件蓝色的上衣,他的脸蛋红红的。)。

6、指名评议,指出文中写的人物没有特点,条理不清楚。

三、学生习作。

2、学生习作。

3、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我们上节课已经给自己“画像”,写好了一篇自我介绍的习作,同学们在自己的习作里,写了自己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等,今天我们用这些习作来做“猜一猜”的游戏吧!

二、猜一猜。

1、每位同学从老师那里抽取一篇习作,根据习作内容猜写的是哪位同学。

2、分小组阅读讨论。读一读,说说写的是谁。

3、对于猜一猜中有争议的自我介绍,可以存疑。

三、问一问。

1、学生对阅读的习作,提出修改的建议,可以用问一问的形式,说说哪些地方自己觉得写的不够明白,特点不够鲜明。

2、学生对于阅读的习作,提出质疑。如:你最喜欢干什么?你的头发扎成什么样子?你有什么特长?你平时最爱和谁在一起玩?等等。

3、老师根据学生的质疑,给以简洁的点拨评价。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习作的修改意见。

四、评一评。

2、综合评议,表扬鼓励写得像的同学,表扬猜得准、评得好的同学。

五、改一改。

1、将学生的习作发回去,请学生结合同学们的修改意见,老师的评价,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誊正。

2、提示学生抄写的格式。写好习作的标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拟定,也可以定题为《猜猜我是谁》),在每个自然段前要空两格,注意打好标点符号,尽量杜绝错别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1836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