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现状小学(优秀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05:09:09
日记现状小学(优秀18篇)
时间:2023-12-03 05:09:09     小编:ZS文王

人生就像一本书,我们应该珍惜每一页的经历和收获。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突出自己的优点和亮点,同时也要坦诚面对不足和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

日记现状小学篇一

在日益注重素质教育的21世纪,倡导新的教育观念,拓展新的教学领域,关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音乐课程的体例框架等均在实验教材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在这次实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改的鲜活生命力。对于基础教育的主体而言,这些改革是否真正适应师生的需要呢?为此,我设计了一套问卷,试图通过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内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以更好的了解当代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

为了得到准确、客观的答案,我在实习学校的四年级做了一个问卷调查。问卷从态度、情感、内容、能力和期望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们充分、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已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获得到了一些有益的数据。问卷选择了6个平行班,无重点班与普通班之分,每班学生随机抽了8人,共计有效问卷48份,经过统计情况如下,并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2.1问题一:你对音乐学习持何种态度或情感?

因为相对其它课目而言,音乐课既没有巨大的考试压力,课堂气氛也相对活泼,让他们感到轻松。学不学都“无所谓”或“应付”,让我们看到了极少数学生功利心的一面。而这个比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升学压力的增强而上升,这也是基础音乐教育为什么到初二、初三会考在夹缝中生存的根本原因。我想这与当前的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如果教育体制不改革的话,师生仅凭一腔热情和一厢情愿,素质教育也难以落到实处。

2.2问题二:你对音乐学习领域中什么样的内容感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35.4%的学生认为唱歌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孩子们普遍认为唱歌是表达自已情感的最好途径,但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感兴趣,他们特别喜欢唱活泼、欢快的歌曲。他们也特别希望自己拥有美妙的歌喉。另一个热门选项是流行音乐,大多数同学喜欢流行歌曲。科技的发展使得音乐的传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革命,音乐,从唱片和无线广播时代的有限传播,被电视、随身听、cd-rom、md、dvd、互联网等媒体推到传播的无限。在e时代里,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的占有权,被彻底瓦解,孩子们拥有和熟悉的音乐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教师。而他们拥有和偏好的音乐,往往不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流内容,其中相当大的分量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是相悖的。以往流行音乐不能进课堂,但事实上它对学生的影响却很大。有一项问题是学生平时喜爱歌曲的类型,结果显示:小学生会唱的歌曲中有近65.7%的是音乐课本外的通俗歌曲。调查结果还显示:超过25%的学生把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原因归结为音乐教材编得不好,其中又有近12.5%学生认为音乐教材不好主要表现在所选歌曲不适合小学生演唱。流行音乐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是因为社会音乐生活以流行音乐为主,学生身处现代社会,流行音乐和他们的心几乎是“零距离”,更主要的原因是,流行音乐具备了青少年喜爱的特点,音乐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当代青少年所思所想,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因此他们对流行音乐的理解没有困难。

流行音乐能否进课堂的问题已讨论了若干年,事实表明围堵不如疏导。学校音乐教育不能生活在真空地带,现实不容回避,音乐教育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有如掩耳盗铃。我们不否认有些流行音乐的内容不适合青少年,会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但看待问题应该是辩证的,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都是唯心的、不客观的。流行音乐中不乏一些优秀作品,教材中完全可以选择那些歌词内容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经过精心制作的流行音乐让学生演唱和欣赏。针对学生滥听流行音乐的行为,由教师正面引导,使学生形成对艺术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鉴别力,对学生审美判断的学习和发展方向起主导作用,这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泰戈尔在《我的学校》中写到:“教育的目标是心灵的自由,这只能通过自由的途径才能达到——尽管自由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是有危险和责任的。”当孩子们长大成人,能够真正懂得鉴赏与审美,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热爱音乐的时候,普及音乐教育的目的便已达到了。

关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有43.8%的学生选择了“欣赏音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因为欣赏音乐不需要技能技巧,这一点也正是从前的基础教育和教材欠缺或者说是忽略了的。从前的音乐教材过于专业化、系统化,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对于我们的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不必要成为贝多芬的,而只要能够欣赏音乐的美,将音乐的美融入生活中就够了。欣赏什么?如何欣赏?这也是新课改在音乐教学内容改革中必须面临的问题之一。另外有41.7%的学生希望器乐内容增加,器乐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想真正使器乐教学不流于形式,更好地发挥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充实器乐教学内容,尽量满足学生在器乐教学方面新的需要。

2.3问题三:你希望通过音乐学习获得何种能力的发展?

表示希望“演唱”能力提高的占37.5%。希望提高“演奏”能力的占25%,希望提高“鉴赏能力、音乐素养”的能力的占6.3%,希望培养“乐感”和“音乐知识”能力的有31.3%,这些选择与音乐有关的相关能力发展的比例竟高达98%,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真正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样的能力。这实际上为新的课程结构提供了来自学生的选择。在此之前我们的基础教育不断地在探讨:我们的音乐课程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知识和能力二者难道是对立的吗?事实上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联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取决于知识技能掌握的多少,它为学生参与音乐欣赏和表现活动提供了必需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知识技能是为了掌握一种学习音乐艺术的工具,架起一座通向音乐艺术的桥梁。

2.4问题四:你对常规音乐课有其它怎样的要求?

当被问及你对现在使用的音乐教材有何看法时?调查结果显示,55.3%的同学对教材总的评价“好、可以、认同”,说明我们的新教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新教材的使用,使学生们对音乐的灵性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展现,为小学音乐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认真反思。

23.2%的同学觉得教材有待改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所选歌曲不太适合学生演唱或好听的歌不多、老歌太多,跟不上时代等,他们希望多一些喜欢的歌以及流行歌曲。我们应该组织一流的作曲家,词作家为我们的学生写好歌,谱好曲。根据时代发展和艺术教育的需要,调整扩大教材编选的思路,精选更新现有教材内容,便之不断优化。我们要让孩子们有歌唱,让孩子们唱属于自己的歌!

(2)配套声像资料缺乏:多媒体课件融电、光、声、图像为一体,其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的演示及化小为大、化静为动的特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完美的声音、文字、图像互相结合又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同时,它还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古今中外、风土人情、世间万象都可以身临其境,大大丰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生活的范围和音乐视野,大大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但目前我们的教学配套光盘仅仅是简单的谱例加声音,比从前的磁带仅仅多了一个画面而已,没有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从前的基础教育,我们的教材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确有它重要的作用,但问题也存在:“教育有两个弱点――第一个弱点是忽视了(不是单纯的否认了)个人所具有的微妙复杂的作用,忽视了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和手段,第二个弱点是它不考虑各种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我们是否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他们需要什么?今后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都是音乐课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音乐课程改革以及音乐教材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

2.5问题五:家人是否经常与你一起参加音乐活动?

29.2%同学表示常常,43.8%表示偶尔,27%表示表示很少甚至是几乎不。这也反映出我国小学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也提出:“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学生主体性人格的生成和确定才有了根基和现实基础,学生的学习才有真正的意义。舍此,任何教育都只是外在于学生生活世界的装饰。我想,以往那种长期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情况将不复存在,从这一点来说,孩子们是幸福的。

日记现状小学篇二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行、所想、所感的东西,主动地写自己希望表达的东西,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要使作文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首先要让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学生初学作文感到无话可说,兴趣索然,这是因为他们还不懂得从生活中收集作文的材料。其实,孩子们的生活内涵是很丰富的,家庭、学校中每天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有让人高兴的,有令人难忘的,用小学生的眼光和语气把这些事情写下来,就会是一篇感情真挚的作文。

2、以教材内容为媒介,读写结合,提高兴趣。

在兴趣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会事半功倍,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读写结合,达到练笔的目的。让学生学完文章后,在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写读书笔记等多种教学环节中,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从中找到作文的乐趣。

3、加强课外练笔,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为。”如果将作文局限于课堂,显然是不够的。课堂作文多半为命题作文,学生不管有无作文的动机、需要、材料,都必须完成,这就容易使学生失去作文的兴趣,甚至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课外练笔则相对不受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愿望、爱憎、好恶,陈述自己的观点。由于课外练笔不受命题作文和写作方式的限制,因而比较灵活,学生只要有了需要、有了材料、有了写作动机,就可以提起笔来自由写作。它的范围很广,方式很多,如观察笔记、读书笔记、生活札记、随笔、随感,还可以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练习,这样就能全方位、多侧面地发展学生的写作兴趣。

4、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进步提高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的,这时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只是例行公事地在总评时写上“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意思连贯、想象丰富”等类似的苍白无力的评语,对于学生而言,则一点收获也没有。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学生作文中一两个形象的词语,一两句鲜活的句子,给予表扬和肯定。与其写一些毫无用处的评语,还不如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在进步非常快!”、“写得棒极了,如果多看课外书,会有更大的提高!”、“看到你写的作文,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学生看到老师对他的肯定评价,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对写作充满了信心。

日记现状小学篇三

为了制定“多样化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实验方案,并使方案中课题研究有明确、清晰、可行的思路,特随机进行了一次“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自己怎样做的等,从中分析当前农村小学教师是怎样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又是如何组织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以便为方案中的“研究基本设想”提供一些实践性资料。同时,也通过一些数据,引发研究者的思考。

1、这次调查围绕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应该做哪些具体事情,持什么态度、自己又怎样做等,从不同角度,共计命题十二组,每组有3个、4个或5个不等的选项,但都要求被调查者从每组的题目中只选择一项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其中调查对待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的有六组,调查教师活动组织情况的也有六组。

2、本次调查是在一次“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交流会”上进行的,共有100人接受调查(实际94人,随后找乐亭一小的6名教师进行了答卷),其中农村教师6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实小教师39人。

3、调查的结果。

选项人数题号12345。

一、554131。

二、1954。

三、74242。

四、5232151。

五、25741。

六、3664。

七、793。

八、95311。

九、37819。

十、167581。

十一、266824。

十二、821062。

1、第一组题的“必须经常预习”和“有时可以预习”的人数分别为55和41。

2、第“二、五、六”三组题,从表面上看似不同,实质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即进行教学活动时,事先(备课)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可以随时调整,赞成这种做法的三组题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95%、74%和64%。

3、第“三、四”两组题,虽然是课上学生的一个“说”和一个“问”,但所反映的同时课上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赞成学生这样的,三组题人数为74人,四题人数为32人,分别占总人数的74%和32%,两个数据有些矛盾。

4、第“七、八、九”三组题,看似调查的两件事情,实际是调查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怎样去做。七组题人数多的选项为“教师带着”,八组题人数多的选项为“观察、倾听并参与”,九组题人数多的选项为“经常由学生自主参与交流,教师提出活动结束”,七组题的这项为93人,八组题的这项为95人,九组题的这项为78人,究竟教师应该如何去做,七、八两组题的结果是否有些矛盾。“八、九”两组题的结果还比较令人满意。

5、第“十一、十二”两组题,也是一个意思的两组题,课上如果“重过程又重结论”,必须“讲清要求并示范”,否则,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率,而十一组题选“讲清要求并示范”这个项的人数仅有26人,还有2人为“不讲不示范”,两组题的结果还是有些矛盾。

1、从数据上反映的情况看,好多数据说明被调查的教师,自己心理想的和自己作的有矛盾之处,说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多是从自身出发,关注的多是结论(知识技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还不够。为此要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放下“包袱”,让学生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2、探讨创设问题情境的条件和原则,研究如何有的放失的组织学生进入情境,以便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

3、一种教学模式是否适合所有教学内容,还是一个教学内容要用几个教学模式,不管是怎样,需要研究不同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去组织学生去学习,研究如何促进他们的自主、主动、全面、和谐和持续发展。

日记现状小学篇四

一、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xx年12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座谈会。

调查对象:礼河实验学校中高年级部分学生。

调查目的:了解目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作文。

的一般状况,分析形成作文困难的症结所在,从而为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提供依据。

二、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一)调查问卷包括三个方面:

1、你认为作文写得好,必须做到哪几点?

2、你在作文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有哪些?

3、你希望通过什么途径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下面就这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你认为作文写得好,必须做到哪几点?

在60份问卷中,认为必须“字词运用准确”的有51人,占85%,认为必须“句子通顺连贯”有60人,占100%,认为必须“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60人,占100%,认为必须“内容真实具体”的有46人,占76.6%,认为必须“标点正确,字迹工整”有40人,占66.7%。

调查这一内容,一方面是想了解学生心目中的好作文标准是什么,另一方面,也潜在地向学生暗示了什么样的作文符合要求。

2、你在作文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有哪些?

作文中的困难:

(1)无兴趣、意志弱。

(2)不会观察。

(3)无话可说,思维单纯。

(4)无从下笔,基本功差。

(5)教师指导不力。

(6)不会修改。

比率16%、70%、21.6%、11.67%、13.3%、23.3%。

3、你希望通过什么途径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希望提高的途径:

(2)多读课外书籍。

(3)参加活动,丰富生活。

(4)勤练笔,常写。

日记。

(5)教师加强指导,培养兴趣。

(6)磨练意志。

(二)座谈会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1、你喜欢作文吗?为什么?

参加座谈会的学生共20人(每班1人,均抽取《班主任工作手册》中第10号学生),表示喜欢的有7人,占35%,明确表示不喜欢的,有5人,占25%,其它学生不置可否。谈不喜欢作文的原因,参加座谈会的学生喋喋不休,其主要意思为三点,一是没什么东西可写,二是不知道怎么写,三是一次作文辛辛苦苦写出来,得不到老师的认可,被老师批得一钱不值,所得分数很低,下一次作文就提不起兴趣。

2、你对老师的作文指导课满意吗?为什么?

参加座谈会的学生有12人表示满意,占60%,有6人表示不满意,占12%。对指导课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老师讲得枯燥无味,一些地方指导过细束缚了学生的思路,还有的老师一学期难得上几节像样的作文指导课。

从调查表中的数据和学生的座谈中所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小学生作文中碰到的最大困难是“无话可写”和“教师作文指导不力”。学生作文时“无话可写”仔细想来不好怪学生,学生现在真是太苦了,整天就生活在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之间,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生活面太狭窄了。而改变这种状况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让学生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在学生有很多话非要说的情况下,当然就不再会“无话可写”了。当然,学生作文时学生“有话可写”不等于就能写出好作文,在学生有话可写的情况下,教师也要注意改进自己的作文指导方法,力求体现新的作文理念,使学生喜爱作文,乐于作文。

三、解决措施。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乐”作文。

这样,在活动中进行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有内容可写,不用胡编乱造,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写得生动活泼。每次活动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每篇习作都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文课变得快乐起来,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至他们都盼望多上作文课。

(二)重视观察,指导学生“会”作文。

在活动中,不光是让学生有所乐,重在让他们有所得: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初学作文的小学生描写的事物往往不够具体和准确,说明的顺序比较混乱。我在班上开展“比比谁最美”的活动,其过程如下:

1、准备。在作文之前,老师准备好几件小物品,如小闹钟、布娃娃等,同时叫学生带好各自最喜爱的小“宝贝”。

2、示范。老师先将物品让学生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观察,注意强调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同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并指出性能作用;如果是能够拆装的物品,最好拆装一遍。

3、参与。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四人一组)介绍或拆装自己的小物品。

4、总结。老师根据学生观察和介绍的情况进行总结、补充,引导习作。

这样的观察活动简便易行,形象直观,解决了描写和说明中空洞、无序的缺点,学生在听、说、看、想、写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提高了素质。

(三)灵活训练,启发学生“巧”作文。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总是较多地把作文课看成是教授学生“写写弄弄”的课程。似乎写好了文章,就是作文课的最终目的,因此,传统的作文教学,常常是老师命题,讲述写作方法,让学生写作,不管他们写得出写不出,只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写就行,甚至有些老师在指导时规定每一段写什么内容,用哪些词语。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可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作文的时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逻辑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说,没有以上的五种能力,几乎就写不好作文。那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就要帮助学生们训练以上所说的五种能力。活动作文就注意了这一点,课堂上把学生从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让他们人人动手、动脑,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自己的所见所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我利用手工课让学生动手做小玩具,可以用橡皮泥捏各种自己的喜欢的事物,用玻璃纸做门帘等,然后让他们在班里介绍制作过程,讲讲自己的感受,再以《我捏……》《有趣的……》为题把说的内容有条理地写下来,也可以根据所制作的事物的形象,赋予它们生命,展开丰富的联想,写想象作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小制作十分精巧,作文也写得多姿多彩,很有创意。同一堂作文课,让学生运用多样化的体裁,多角度立意、多形式表达,旨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在作文的蓝天上自由快乐地翱翔!

(四)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勤”作文。

要使学生的作文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时时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学生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校会经常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文体活动,如紧张激烈的体育竞赛、健康活泼的班队活动、庄重严肃的升旗活动、气氛热烈的联欢活动等等,每次活动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教师要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让学生自觉养成细心观察、善于积累、勤于练笔的良好写作习惯。

在作文教学中,利用多形式的趣益皆俱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巧妙地变小学生的“愁作文”为“乐作文”,让学生在欢乐中亲身体验,把写作当成是一项愉快的创作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不仅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突飞猛进,综合素质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鲁迅先生说过,“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周围人和事物的习惯,从生活的海洋里一点一滴地捕捉浪花摄取素材,学生的作文不再担心无米下锅,写的内容自然达到言之有物,写作水平一定会随之提高。

日记现状小学篇五

大家好!我是小冰!在这个小镇里,所有电器在晚上的时候都可以变身成人!不过主人们并不知道。

欸,你看,李晓晓(小主人)朝我走过来了!她(李晓晓)把我打开了,把她妈妈刚进的55跟冰淇淋中的一根甜筒拿走了,我小声地对她说:“晓晓,晓晓!你妈妈不是不让你一天吃两根冰淇淋了吗?尤其是甜筒,你怎么还拿甜筒吃?”李晓晓说:“哎呀,小冰你怎么这么古板呢!只要你保密,我妈妈不会知道的!记得给我保密哦!下午我拿点冰块给你吃!(我是冰箱,所以吃冰块,吃的意思就是表面意思,就是放进我的‘肚子’里,这就叫吃。)”“嗯……那好吧,我帮你一次,冰块我要20个!”我面对诱惑,没有办法,一时鬼迷心窍,答应了晓晓她。

“喂,是小黑(小黑是个黑电脑,是男的,在我的《我是电脑》这篇作文中的黑电脑)吗?我是小冰!”我说。“哦!是小冰啊!我是小黑,怎么了?”小黑回答。“哦,是这样的,帮我打印个东西(只有电脑的.话打印机才听)!”“好,行!你说吧,我开免提!”小黑很快就答应我了。“好。我开始说了:………………………………”

“打印好了!8点半我在公园长椅上等你,你要来取啊!”小黑在电话的那一头说。“好!谢谢你啦,小黑!我回来的!再见!”我开心的挂了电话。

我马上去取了,变回冰箱,把打印的东西放在我的肚子里。希望不要被冻坏,不要被晓晓发现!

等到第二天,晓晓妈妈打开我,发现了打印的纸条,读了起来:“晓晓妈妈,你好。我是冰箱小冰,我是来告诉你为什么冰淇淋为什么天天丢的,因为晓晓贿赂我,天天拿冰淇淋,而冰箱里又会多冰块,就是因为我是吃冰块的。我就是来说一下,冰淇淋少了不怪我,虽然我也有罪,不过请你也原谅晓晓和我,谢谢!”

就这样,晓晓受到了教训,我和她的感情却更好了。

好了,就这样,今天的日记,结束。

日记现状小学篇六

品德课程是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实施对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特别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他们喜欢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状况,又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说,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化能发挥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但是,就目前现状而言,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了解小学德育活动的形式状况,对做好德育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至关重要。为了了解我乡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基本现状,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业务部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依据,本学期我们对全乡小学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化的开展状况展开实证性调查。

此项工作以调查表的形式进行,对全乡13所小学89位小学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率为100%:学生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率为100%。并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老师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本乡小学品德活动形式现状、教师对于品德活动多样化的认识、学校教职工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及德育教育的成效等26个问题。学生问卷针对小学品德活动形式现状和学生满意程度而设了20个问题.

20xx年3月。

为了较为全面地把握我乡德育活动形式的状况,本次调查访谈了13所不同层次小学(其中1所城镇中心小校、有8所村级完小、4所村级初小)的20位教师,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打消教师的顾虑,调查结果较为真实有效。其基本情况统计如下:

(一)德育课程开设情况较好。

这次调查的几所学校均能按课标要求开设德育课程,所有学校都开设了国家课程:《品德与社会》,其中30%的学校开设了地方性课程;在周课时安排上所有学校符合课标要求(低段3节、高段2节)。

(二)德育课程教师队伍组成现状。

(三)德育活动的形式单一。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尽管绝大多数学校按要求开设了相应的德育课程,但课程实施却存有明显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上品德课是为考好试。在调查中发现,有近50%的教师上《品德与社会》课时照本宣科,25%的老师让学生自学,只有25%的老师进行简单的讲解。但都要求学生熟读教材,背会课本上的.重点来应付考试。学生虽然背得烂熟,但他们觉得这样的品德课非常枯燥,而且背过了考过了也就忘记了,并没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2、各种形式活动的开展情况:

13所学校,其中大约60%的学校每周开展一次升国旗和国旗下的演讲活动,大约23%的学校每学期邀请外来演讲团开展一次感恩教育,大约23%的学校每学期邀请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制讲座,开展一次法制教育。大约90%的学校有德育学习专栏,但是学生由于课业繁忙,很少光顾。

由于师资缺乏等种种原因,使品德教育主要限于简单的说教,品德教育的成效不容乐观。

(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确保德育的首要位置。

我国的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德育的首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一定要树立德育首位的战略观念。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从应试教育的漩涡中冲出来,要意识到“学习不好出次品,品德不好出危险品。”的严重后果。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要根据《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小学德育纲要》等德育规章,解放思想,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实施计划,从舆论宣传和制度建立切入,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扭转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不良倾向。使之不仅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关心、学会审美。我们要明确“德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道理,真正把德育首位放在战略的高度去思考,通过学校这个主阵地,向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二)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其效果只是事倍功半。对好动且适合形象记忆的小学生来说更是收效甚微。因此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只有结合小学生的自身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开展系列班队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形式活泼、丰富多彩的各类竞赛活动,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培养自信心和荣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办心理专栏,充分发挥国旗下演讲和校园广播站的宣传作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以认知、体验和锻炼,才能得到事半功倍之效,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从而使学生从小就能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心态,沿着健康的人生道路发展,将来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建立健全农村小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以校长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体制,组建校领导、党员、少队辅导员、德育办公室主任、骨干教师、班主任代表等参与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全面负责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安排实施德育工作计划的时间和安排和人员、经费的落实。副校长、党员、少先队辅导员、德育办公室、骨干教师、班主任代表等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其次学校德育办公室要发挥品德教育核心和监督作用,配合校长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认真抓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加对强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在加强德育和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组织作用。另外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室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对部分学生进行耐心地心理输导,使其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快乐地成长。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直接执行者,要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

日记现状小学篇七

1.浦东新区新世界实验小学。

特色:双语、艺术类、寄宿制。

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500多名学生,近50名教师。

2.福山外国语小学福山校区&证大校区。

特色:双语科技类。

3.上海第六师范附属小学。

特色:双语、奥数、科技、艺术。

现两个校区,五个年级50个教学班,两千余名学生。在编教工158人,本科(含在读)126人,上海市名校长、名教师后备人选3人,浦东新区骨干教师19人,后备骨干教师22人。区学科中心组成员4人,署中心组成员9人。校级骨干教师11人。

4.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

特色:艺术类。

现有五个年级35个教学班,近一千四百名学生。教师平均年龄33岁,其中高级教师占65%,本科学历占67%。现有区学科带头人1名,区骨干教师8名,署骨干教师7名。

5.浦明师范附属小学。

特色:语文类、寄宿制。

黄浦区。

1.上海市实验小学。

特色:语文类,专业学科类。

现有教学班23个,学生人数897名,教职工115名,在岗教师79名,中学高级教师4名,区学科带头人2名,退休教师265名。

2.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

特色:艺术、科技类。

3.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东路第三小学。

特色:体育类。

现有班级22个,学生935人,教职工73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1人。

4.徽宁路第三小学。

特色:艺术类。

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级,其中一~二年级各5个,三~六年级各6个,共有884左右的学生,80余名教职工,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7名,占64%,中学高级教师2人,占30%,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50名,占68%。学校以艺术教育为特色,是黄浦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5.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

特色:体育类、科技类、艺术类。

学校现有学生713人,教职员工79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8人。

6.北京东路小学。

特色:小班教学、科技类。

7.曹光彪小学。

特色:体育类、艺术类、专业学科类。

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0多名,在编教职工81名。曹光彪小学是上海市黄浦区一所对内示范,对外开放的优质学校。

8.上海市黄浦学校。

特色:体育类。

师资力量良好:有专职教师89人,平均年龄40岁,有中学高级教师17人。学校先后产生了区学科带头人2名,区骨干教师11名,市、区名师工作室学员8名,区学科中心组成员多名。

日记现状小学篇八

摘要:在现代社会,农村学校应该吸取现代文化先进要素、建设优良的学校文化,发扬乡村文化优良传统,达到传承与改造乡村文化的基本目的。

关键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乡村文化;乡村教育。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在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极影响。这里我以我县乡镇小学为观察对象,谈谈存在的问题,供同行们一起商讨。

一、亲子教育的严重缺失。

亲子教育,它是家长对孩子教育和影响的结果,它的操作者是家长,是孩子的父母,不是其他人。在农村,原来只是留守儿童亲子缺失,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还是得到父母的关爱。自实行“撤点并校”政策,就更加剧了亲子教育的恶化。每次到乡镇小学,每当看到较小的孩子排队打饭,端着饭菜混在一起的饭碗散落在食堂四周就餐时,我的心情总是难于平静。学前班开始就到离家几里甚至几十里之外的中心校寄宿就读,6、7岁的孩子,平心而论,这个年龄段的她们,饭烫了都会哭鼻子啊,他们正是该在父母怀里撒娇,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处于幼年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的关心和爱护,不管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照顾和关心多么好,都不是自己的父母,他们不能够从中体会到亲情的温暖,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大的遗憾。孩子一周回来一两天,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与农村的家庭疏远,让本就薄弱的家庭教育雪上加霜。对这些孩子而言,爱和亲情成了日常生活中时常牵挂担忧远离的东西,导致家庭情感疏离。

二、村小的衰落。

最直观的表现,首先是学校数量急剧减少。那些利用扶贫资金新修或扩建的农村小学,有的才使用,现如今杂草重生,有的成了仓库间、养鸡场,更多的是空置、废弃,就是原来学校大门上写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几个大字也模糊不清,变成灰白的空墙。尤其对于偏远山区的村落,乡村学校往往是村落中唯一带有文化韵味的标志性建筑,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教学点,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代表,是当地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村民来说,家中的读书郎,村中的小学堂,不仅能增加乡村生活的人文韵味,更寄托着他们对乡村美好未来的一种希望和向往。在乡村学校被撤并前,一个村子里有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有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还有学校教师与当地村民之间的互动,正是基于学校之上的这些活动,加深了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进而构建了彼此熟悉的社会关系网络。傍晚的乡村,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村民们互相串门,教师在茶余饭后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表现,村子里一派融洽和谐的气氛。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学校被撤并了,许多孩子不得不选择住校上学,从此远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乡间的自然野趣、民间的故事传说、丰富的节日活动和热闹的气氛、村民间的熟识与亲切感都逐渐成为历史的记忆,乡村社会文化对他们来说逐渐变得疏远与陌生,原本贫乏单调的农村生活越发没有生气、寂寞,更显得冷清。

三、辍学率大幅度提升。

虽然国家对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但家长们为孩子置办的住宿设备,加上伙食费、来回的路费等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河北省教育厅巡视员、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韩清林透露,小学辍学率退至十年前,辍学主体迁移至低年级。近四年来,全国小学辍学率大幅度回升,“从辍学生63.3万人,辍学率5.99‰,到辍学生已经达到88.3万人,辍学率8.8‰,这与、、的辍学水平大体相当。”尽管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实施了十余年的“撤点并校”政策被叫停,但木已成舟,校点基本上没有回复。安全问题、心理烦躁日显突出伴随而来的是孩子容易出现精神危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其心智尚不完善,人格不够健全,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过早的寄宿,会引起学生身体和心理的诸多不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亲情关系的疏远,常常引发感情脆弱、焦虑自闭、自信心缺失、攻击性强等心理问题,过早地寄宿,违反了儿童教育的基本规律。

四、给教师增添了沉重的负担。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原意是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提高中心校的教学质量。但一些调整后的中心校教学质量没有明显提升,反而因班额增加,人数增多,教师工作量加重,住宿及后勤配套设施一时难以跟上,食堂炊事员、寝室宿管员、校医等后勤人员也没有及时调配,教师教学和安全监管压力过大等因素,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以上这些情况是我们到乡镇中学培训、听课、调研的所见所闻。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如此,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实在是令人担忧。那么,在乡村被改变时,乡村小学要如何改变,才能重新获得与乡村的联系,才能重与乡村建立新的“内在联系”中汲取营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撤校并点”一方面改变了人口的分布,另一方面,也成为推动改变了乡村变化的新的力量。但新的集中小学是不是能与其生存的环境重新发展出“内在联系”还不清楚,这也是值得探讨的。

当上学路不再是村里的那条小路,当上学路不再连接日夜生活的乡村、家庭和同样为亲人邻居的老师同学时,新的上学路将把孩子们引向何方?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政策法规处处长高学贵曾提出:中国未来的农村到底会怎样?一方面大量的农民进城,后又有农民返乡,农民到底怎么样走,未来农村还有没有人,还要不要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未来是什么内容?论坛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重申教育的基本价值,强调坚持就近入学、公平优先、探索适合农村需要的教育、保障农村教育的各种投入。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他们,共同探讨办学的模式,使农村小学教育做到办好每一所学校,真正不让一个孩子失学,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日记现状小学篇九

大家好!我是稷王小学xx班的胡纯阳。同学们在学校里每天要待9个小时。我们可以把学校当成另一个家,可是有的人不为大家庭分担责任,还增加负担。

每天早上来到学校就有一团一团的废纸被风吹的满校园都是,让人心里感到很不舒服。有的同学把自己地段的废纸扫到别人扫完的地段上,被风一吹又满校园都是。

每次搞完卫生以后,同学们把垃圾扫了,我一看周围,空气里全是灰尘,有的同学把窗户打开,很快又有同学把窗户关住了,因为冬季的风又大又冷!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把灰尘吸入我们的肺部。等等……这些现象既影响我们心情和身体健康,又破坏了校园的环境所以我们要保护和改善环境。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改善好多。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日记现状小学篇十

晒晒全省以及广州市直、各区真实工资!!

晒晒全省以及广州市直、各区真实工资!!(从南哥所晒的工资,说明本人所说真实)。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工资请考上了就知道!!各位考友努力,国家不会亏待公务员的`!(希望大家积极顶贴,人气突破10万)。

省直清水衙门单位(正厅级):试用期,2900,转正3200,正科4200,住房公积金1500.四大节假日4000,年终双薪!绝无其他收入。

广州市直:到手4500,住房公积金2100,四大节假日4000,年终双薪!

白云区:到手4800-5000,以前是3500左右,因为国家政策,白云区把年终奖金的一万多直接变为每个月的奖金,所以每月增加了。住房公积金1400,四大节假日4000,年终双薪!天河区:6000+,住房公积金1800,四大节假日4000,年终双薪!

萝岗和开发区:10000+,每个地方的开发区工资都是最高的,因为人口少,税收多。从化和增城未知,但不会少于3000.

黄埔,越秀,海珠,荔湾不知,

珠海市直:5500,住房公积金3500,四大节假日4000,年终双薪!

中山跟珠海差不多,不过公积金+,但有1000多的车补。

湛江市直,科员2200.

韶关一参公市直单位:试用期1300.转正不到2000,。公务员单位不清楚。

惠州市直:4200,大亚湾可达5500。

东莞市直:5500左右,四大节假日10000,住房公积金1400。

肇庆市直:3800。

江门市直比肇庆多几百,

揭阳市直具体不清楚,但是试用期是1500.

河源一市直参公单位,到手2400。

茂名市直:2200,公积金1200。

汕头市直:2800(含700特区补助)。

梅州,云浮,潮州,佛山这些地方工资不清楚,有知情人请加上。

日记现状小学篇十一

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充分挖掘乡镇中心校资源优势,加强村小内涵建设,实施理念带动,科研联动,教研互动,蹲点促动,督导推动战略。健全学校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估和奖惩制度,增强其公平性和科学性。

2.2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

有良好风气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关键。有着教师在工作的环境、在教学方面提供的设备、还有也是在班级学习的学习气氛,是创造美好教学环境的重要保障。若是在上述中的都有着好的状态,依据些有保障的做法,就我国一些小城镇的实际条件而言,在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应该精力集中的努力的为学校多争取能够为教学人员创建出一个不受外界条件扰乱的环境,要添加学习设备和项目充分的利用在教学的辅助作用,设备是必不可缺的。设备的精心配制,让教学设备彰显办学;精心使用,让教学设备促进学生成长;精心管理,让教学设备服务长足发展。教学特色在班级学习当中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对学生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套具有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真挚的教学情感;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要博采众长,要有特新意识。形成的班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也是尤为重要,能给学生创造出一个优秀的学习气氛和环境。要创建和谐校园氛围,改变只用学生分数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观念,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管理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作为教师,要实现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整合团队智慧,学会系统思考。要搞好“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问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教育是人类智慧的伟大传承,而小学教育是未来一切教育的根基,我们只有在错误中成长,持续研究,纠正不当的问题,才能走出现状、打牢根基,使小学教育更加合乎儿童教育的发展方向,我想这将是教育工作者一项重大而艰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孟庆韬.浅析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

[2]哈斯巴特尔.新课程下对小学教育管理的教学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15).

[3]司徒秀文.浅谈中日小学教育[j].留学生,2016(06).

[4]孙孔懿.教育失误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5]鲁洁.值得每个中国人担忧的教育危机[j].教育实验与研究,1988.

[6]朱小蔓.认识小学儿童,认识小学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3.

[7]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张向中.人在学校日常教育时间中的共同成长—一种教育学意义上的幸福观[j].教育科学研究,2008.

日记现状小学篇十二

当人们把环境和教育两个词连起来用时,意味着什么?环境危机肆虐,引发了环境教育的诞生.回顾环境教育发展历程使我们感受人类环境意识的.步步觉醒,本文出于以上思考,对环境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作者:李珊珊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沈阳,110136刊名:现代商业英文刊名:modernbusiness年,卷(期):“”(12)分类号:x3关键词:环境教育现状对策建议

日记现状小学篇十三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项目自批准设立、开始招生以来,得到迅速发展。招生领域从开始设置的4个到目前的13个;招生单位从开始的24个,发展到的63个;20全国录取1611人,录取5789人,7年中招生录取规模增长了近3倍;已有五届毕业生,毕业人数近2万人。农业推广硕士教育经过了起步与发展阶段,培养单位不断增加,培养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逐步健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已经为我国“三农”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了解现阶段农业推广硕士教育的具体状况,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状况开展了调查工作。本研究根据需要又对相关问题做了补充调查,以下是对调查情况的总结和分析。

一、调查工作介绍。

调查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进行。农推教指委秘[2007]12号文件提供了五种问卷:招生、培养单位(问卷1,本文没采用);导师和管理人员(问卷2),有25个问题;专业学位在读研究生(问卷3),有37个问题;专业学位已毕业研究生(问卷4),有42个问题;用人单位(问卷5),有14个问题。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18份,有效率90.9%,其中问卷2共发放74份,收回65份;问卷3共发放106份,收回105份;问卷4发放110份,收回103份;问卷5发放60份,收回45份。问卷发放覆盖作物、园艺、植保、养殖、林学、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农业资源利用、农业机械化等领域的在读和毕业生、管理人员和导师、有关用人单位。本文将几种问卷的相关项目进行归类,相关的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对调查数据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访谈等开放性问题的结果加以汇总、归纳和整理,总结出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建议,以得出较全面的结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关于“对在读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

已毕业的农业推广硕士中有28%的人认为合理,62%的人认为基本合理;在读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有24%的人认为合理,66%的人认为基本合理;“对所开课程教学效果的总体看法”,已毕业人员中认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分别是32%和58%,在读人员认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分别是25%和69%。这说明目前农业推广课程设置基本适合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关于“喜欢的教学方式”

无论是已毕业还是在读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喜欢案例式和研讨式教学的人占大多数(50%~60%)。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多种方式结合,如研讨和案例结合,启发和自学结合,更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关于考核方式,60%~80%的人认为以课程论文、开卷笔试等多种方式结合的考核方式为好。

3.对教学内容安排的看法。

在本项调查中,调查对象大多认为教学内容应该侧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为应多讲授一些案例分析(70%);其次是重视实践教学,增加切身感受(54%),多安排一些前沿理论性课程(40%)和多学科性学术讲座(30%)。这说明,对于来自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第一线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学内容应以案例或实践内容为主,同时也要讲一些前沿理论性或多学科交叉性课程,以便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励他们在实践和应用方面的创新。

4.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内容的看法和攻读专业学位的收获。

已毕业和在读(已修完课程,进入论文阶段)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认为,目前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拓宽知识为主(70%~80%),其次是能够结合实际工作(50%~60%),认为深化基础的为30%~40%。对教学内容是否反映最新研究成果、是否新颖,已毕业和在读的研究生认识差别较大,这可能因为以前用的旧培养方案没有更多体现这方面的内容,农推教指委对培养方案统一修订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更能体现新颖性,结合生产实际反映最新研究和应用成果。在攻读专业学位收获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收获在综合素质提高(70%),专业理论和技能的提高及观念的更新(各60%),其次是创新能力的提高(40%),也有部分人认为拓宽了社会人际网络。

5.关于学位论文和指导教师。

已毕业和在读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以结合工作自选最多(分别占50%和46%),导师指定研究课题的也占40%以上。课题类型多是设计或应用型,其次是研究型的;大多数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工作在科技推广与管理部门或科技工作站,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课题研究内容多是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正承担的研究课题进行。在攻读专业学位过程中,最需要导师指导和帮助的环节是论文选题(60%)、研究设计与方法(56%)、论文研究与写作(40%);与导师半月到一个月联系一次的较多。农业推广硕士教育,更侧重于应用和实践研究,对论文的要求要达到一定的标准[2]。导师在论文选题针对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等方面给予指导,对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实施起关键作用,已毕业和在读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对这一点的看法基本一致。

6.影响课程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查可知,影响课程学习效果的因素依次是:缺少参考书,不利于自学;课时偏少,内容少;针对性不强,兴趣不高;理论性太强,不易理解;专业跨度大,难听懂;注意力难集中;内容陈旧,不丰富;教师讲课效果不好。由于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位类型,没有针对性很强的教材体系,只能通过案例研讨等方式实施教学。在授课时间方面,多数人认为一年授课4次,每次15天左右比较合适。由于有的人跨专业报考,就出现了听课吃力的情况;由于没有专职任课教师或教师缺少培训,也影响讲课效果。攻读专业学位时遇到的主要困难依次是:工作和学习的矛盾突出,学习时间难以保证(80%)、论文工作条件难以保证(50%)、学费和论文经费难以保证(15%)。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的人员是在职人员,在单位是业务骨干,这就很难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因此出现学习时间难以保证、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影响学习效果的情况。

三、讨论与思考。

农业推广硕士教育从产生到发展仅有十余年的时间,已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它通过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以理论提升实践应用的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持。但如何使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更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1.影响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因素。

从学校层面讲,影响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发展和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教学场地和设备等资源紧张;办学经费投入不足;组织生源机制不健全。近几年,本科生教育连年扩招,高校的教学资源一般先满足本科生教育,在研究生教育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投入普遍不足,调查对象对这一点的认识基本一致。从教师层面讲,教师工作负担太重,对学生指导不力;导师对专业学位的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是主要因素。据调查,目前研究生导师所指导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较多,各校对研究生发表论文等一般都有明确的'硬性要求;研究生通过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来完成学位论文,因此导师倾注的精力相对较多。而对于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学校对他们一般没有硬性学术方面的规定,师生均认为这类学位对学生要求不高,导师因此投入精力不足,指导不力。从学生层面讲,主要是学生学习动机不纯,学习目的不明确,因而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另外,学生“工学”矛盾突出,入学前他们的知识基础对本阶段学习的支持力度不够等,也是不利的因素。

2.统一认识,提高质量意识。

由于国家不拨付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经费,因此,学院在生源发动和培养方面不得不考虑成本和收益,很容易出现培训化和营利性倾向。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要狠抓质量和培养环节,要做好宣传,让各级管理人员、导师和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都清楚专业学位的特点和要求,在质量意识上协调统一。为促进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应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培养单位和来自农村基层的学员实施补贴;在相关政策上将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任职资格、就业资格紧密结合[3];或者将农业推广硕士招生纳入招生计划,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3.优化生源质量,注重职业背景。

目前招生学校和领域扩展较快,生源职业背景弱化[1],加之招生时对考生前置专业没有严格要求,且部分考生学习动机不纯,因此就出现学生“专业跨度大,难以听懂”的现象。鉴于此,应对招生领域和培养目标进行科学论证,对报考人员的职业背景和前置专业提出严格要求。招生学校要重视对考生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考核,录取学有专长、有学习愿望和潜力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和管理一线人员,培养与行业、职业相对应的应用人才。

4.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课程教学既要重视巩固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反映研究、应用的最新进展和成果,要有新颖性和系统性。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毕业离校时间较长,从事的职业不一,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内,对课程内容和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要求比较高,但现在却是教学过程中缺乏专用教材和专职教师。因此要重视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选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任课,也可以聘请企业、科研院所的高管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

5.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便于不同领域的同学灵活掌握学习时间来自学。但是,跨专业和同等学力人员的补修课程、不同领域交叉课程和前沿课程的开设仍不足,而且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同领域之间的实践教学条件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取得满意的实践教学效果。因此,应通过完善的针对性强的课程教学体系,重点培养农业推广硕士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6.导师在培养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许多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虽然有很好的工作积累和基础,但是不知如何开展论文写作工作,如选题没有针对性、题目过大、内容空洞,或研究内容多而杂,重点不突出,论文写作不规范等。调查和访谈均反映出导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应占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每个导师指导的研究生较多,加上科研教学的压力,导师在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精力投入不足,指导不到位。因此,应当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严格遴选和审核,组建了解生产、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导师队伍;建立导师定期考评制定,对于责任心不强等不称职导师进行淘汰或限制招生。另外应实施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制,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加强横向课题合作,缓解推广应用型师资短缺的矛盾,以保证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

日记现状小学篇十四

科学课程是探究式的课程,对学生的理解、思考和动手操作有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状况。大班制的教学会使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但无法保证课堂纪律,将课本知识和延伸知识讲解给学生,更别说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这样的教学现状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2.教师对科学的理解与教学不相适应。

小学生普遍具有玩的天性,而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教师在上课期间,难免会为学生留下玩耍的空间,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只是一味地追求快乐教学的理念。小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是陌生的,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探究,而不是放任学生的“实验”。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的错误理解导致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降低。

1.加大科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提高科学教育教学质量。

科学教育经费的短缺,使得很多小学的实验室都有名无实,实验器材更加短缺。只有加大经费的投入,为小学生的科学实验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够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得到更多的收获。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讲解,还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探究中,提高科学课程的学习效率。

2.加大科学教师培训力度。

教师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高,教师的水平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科学知识是不断地进步、发展和更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巩固以及接受学校的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科学的发展,让学生学习到最新的科学知识,以及进行正确的科学探究。

3.小学科学教师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科学教师应不断学习,准确把握科学课程的新理念,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通过学习科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了解科学成果的最新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不是一件固步自封的过程,要不断地接受知识的更新,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才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跟随科学的进步。

4.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环境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样,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教师和学生的作用也很大。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保证教师获得最正确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成果,进而让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探究科学时得到最正确的指导。很大一部分家长对科学课程的开设是不赞同的',认为科学课程耽误到学生学习的进度,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殊不知只有更全面的发展才能够保证学生健康地进步。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家长更容易接受科学课程,对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小学科学课程正是学生接触科学的第一步,这一步骤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探究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只有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能更好地推动学生学习科学的步伐。

日记现状小学篇十五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本文从研究环境审计的基本概念出发,认为基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企业自身发展和审计行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属于我国自己的环境审计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达到促使我国更快、更好地开展环境审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审计对策可持续发展。

一、绪论。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制约各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审计的开展无疑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的进程。就现在的国际形势来讲,我国现在所施行的审计的必要理论知识还不够完善,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标准来指导审计工作的开展。再加上缺乏专业的环境审计人员等诸多问题,这使得我国的环境审计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一)环境审计的概念。

作为绿色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生态环境审计可以被称为资源环境审计,当然绿色审计也是它的一种别称。而在一九九五年首次把环境审计作为审计大会的主题。把绩效性审计、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都归类于环审的范畴。大会认为在环审中应依据每个国家的国情来展开,对于被审计方的环境、管理等有关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规范,必须接受最高审计机关的监督和审查。同时,要对环境管理责任进行评估,揭示其在工作中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促进和加强环境管理的经济监督和鉴定。

(二)环境审计的研究背景。

1978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以来,尤其是在我国被允许并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是这必然衍生出很多的生态问题和资源问题亟待解决。像渤海湾漏油等此类造成水体污染的严重事件,全国大多数地区空气质量不好并长时间出现雾霾现象,森林草原的退化致使土地沙漠化更趋严重,野生动植物种类与数量锐减等等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而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在日益上升、对此政府针对环境治理的支出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三)环境审计的研究意义。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区域之间的竞争,各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逐渐加大,从而带来的环境的恶化程度也愈演愈烈。过去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技术水平还很落后,只能被动的通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这一恶性模式来发展经济,但是这种模式如今已经成为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一直飞速增长,而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程度也在稳速增长。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畸形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

在当今资源的节约与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下,加强环境审计对于企业规避因环境问题带来的潜在风险、履行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企业的深化改革与技术革新,加强企业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还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在我国推行环境审计存在的障碍。

(一)对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认识不足。

我们国家长期以来的教育和生活模式致使很大一部分公民可持续循环发展意识薄弱,而在掌握国家发展大方向的政府管理者中也不乏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缺失环境保护责任感的。而国家对于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全面发展工作中积极性不高,进度缓慢,一直走着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发展道路,审计部门对于在开展审计工作中开展的环境审计的重大意义不够明确,环境审计执业人员对于自身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与义务不够明确。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才导致了我国环境审计的相关理论滞后,无法更好的带动经济的发展,再加上政府的工作重心没有向这方面倾斜,更加制约了环境审计的发展。

(二)缺乏健全的环境审计规范体系以及评价标准和依据。

当前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与审计相关的法律规范也得到了一定的补充,初步形成了我国的环境审计规范体系。但是目前还缺乏对环境审计的目标、审计主体以及审计范围的界定,原有的审计方法、审计程序无法有效地对环境管理系统进行监督、检查和控制。在目前开展工作时所依据的审计准则和规范里,均没有涉及到具体的环境审计的评价标准与规范。环境审计应当向着在事前确定目标,并对审计目标进行控制,对环境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减小或规避审计风险的方向发展。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规范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审计规范体系。

三、对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对策与思考。

(一)加大宣传力度并强化环境审计意识。

我国开展环境审计不仅仅需要政府、企业及相关审计组织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全民的积极配合。我国环保工作是在近年内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公民也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很多人甚至从未接触过环境审计这一新兴的概念,并且大部分审计人员对该项工作存在疑惑。

对此,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网络、书刊等各种传播沟通渠道来宣传环境审计,增强国民的环境审计意识,促使政府和企业的管理人员重视和支持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使环境审计在我国能够顺利的开展。同时在高等教育阶段增设环境审计专业,并将环境审计作为会计、审计、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以此来促进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我国环境审计评价标准和依据。

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与环境有关的大部分问题无法直接运用经济指标进行衡量,所以在开展环境审计时,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环境类型和审计项目,在坚持特殊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我国审计署在建立环境审计评价标准依据时可以按照表1中的指标进行评价:

表1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而在评价期间,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于一些实在难以量化但同时又会对被审计项目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的指标,可以考虑采用美国的优先权原则来量化指标。

(三)加快环境审计的资源建设。

(1)加强环境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高素质的专业环审人员的严重缺失直接制约着我国环审的发展,为此我国需要大力培养一支专业知识夯实的环境审计团队。审计部门也可以引荐优秀的环境领域、经济领域及法律领域的专家学者等作为环境审计的专家顾问,邀请他们一同加入到环境审计的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环境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也可以督促环境审计从业人员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2)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环境审计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我国在这一领域还有很多的空白。在发展我们自己的环境审计的同时,不能闭门造车、盲目的追求环境审计开展的速度,应把学习的目光积极投向拥有先进环境审计经验的国家,积极参加国际上的学术研讨会,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修订适合我国的有本民族特色的环审体系,使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稳健、快速的发展,适应国际上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陈正兴.环境审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

[2]毕颜杰.环境审计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3]周洋,王兴平.发展我国环境审计的新构想[j].山东审计,.

[4]刘建英.论加强我国环境审计的迫切性[j].审计理论与实践,.

日记现状小学篇十六

《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且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体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可是,笔者了解到,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却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我对__县__乡__小学作了调查,这是所除乡中心小学之外规模较大的学校之一,有学生__人,*名教师。我对四年级__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共结果是28名同学自己没有一本课外读物,剩下7名学生也只有一本作文选,全班同学没见过《小学生天地》等读物,这说明学生自己没有适合的课外读物可看。另外,学校没有读书室,更没有阅览室,因为这几年学校没有经济能力购买读书。学生没书可读,当然就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了。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不会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就以__*小学教师情况为例来谈,这所小学有*名教师,从年龄上讲,其中四名教师都是五十岁已过的人,一名是学校刚聘用的初中毕业生,教师年龄呈现老龄化;从学历上讲,其中三人是公办教师(都是民办教师转为公办的),二人是学校聘用的教师,都是初中毕业,教师力量显得很薄弱。这几位教师的上课,还是延用传统教学,说句实话,传统教学还不正规,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课内阅读,只是认认字,讲讲故事而已,至于课外阅读,就更无从谈起。五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说:“这两年,面对新教材、新要求,真感到自己难以胜任教学工作。”语文教师知识的匮乏和能力的不足,是阅读教学质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学生得不到教师的正确指导,就是手头有一本书去读,也不知道要去读什么,将要从中学到什么,因此,学生阅读时,看得比较随意,大多是走马观花,了解一些故事情节或大概内容,看完后,自己的大脑中并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根本就不求甚解。这样的“读”,不但读书效果甚微,还养成了不少阅读的不良习惯。

针对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来逐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改变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

但是还有一些书,像__*小学这样,在全乡也是规模较大的学校,也没有一本读书。要建立读书室,我认为有以下措施:

(一)国家及上级行政部门扶持农村小学读书室的建立工作。光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主要是国家及上级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扶持力度,成立专门的“两室”建设资金,扶持农村小学“两室”的建设。这里的“扶持”,不能是扶持资金,而是直接配发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这样,能有效地防止资金被挪用在其它地方。只有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才能逐步改善农村小学生无书可看的现状。

(二)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计划地购买读书,来补充学校读书室。过去,学校的一切开支仅靠每个学生20元的杂费,出现学校欠帐的现象,今年,国家免除学生杂费后,直接拨发义务教育经费,但由于种种原因,经费总是不能到位,学校仍未摆脱困境,可是我们看到了希望,相信这是暂时的。只要义务教育经费列位,学校每年有计划地抽出一部分经费,购买一些读书,还是可行的,几年下来,还是能够改变学校读书室的面貌。只有学校和政府携起手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改善农村小学生无书可读的现状。

另外,建议农村小学班级建立图书角,每个学生拿出一本书,全班同学的书凑到一起,也有几十本书,相互借阅、相互交流,一个学生拿出自己的一本书,可以阅读几十本书。这也是解决农村小学生没书可读的有效途径。

只有通过各种渠道,让农村小学建立起名符其实的读书室,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才能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面。

小学生自己独立阅读的能力很有限,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怎样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个人认为有以下途径:

(一)让继续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如:1、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前瞻性;2、培训学校(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学设备简陋,缺乏先进性;3、教师重视学历提高教育,忽视教育教学能力培训;4、继续教育考核评价形式化,缺乏真实性;5、收费不统一,缺乏规范性,一些项目收费明显过高,给教师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出现没人愿意去培训的局面。

为此,我个人认为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教育要有长远目标,并且要结合各地实际及教师素质情况,切忌一刀切,搞形式、走过场、摆花架子,以真正收到实效。

2、继续教育的教学设施改善与教育信息化推进相结合,体现先进性。这就要求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增加投入,高度重视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这一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

3、继续教育的课程教材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体现前瞻性。教材一定要反映国内外小学教学改革的最新信息及动态,如目前可增进课改信息及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等新理论,体现前瞻性,发挥导航作用。

4、培训形式要与教师教学工作特点相结合,体现灵活性。要逐步改革目前培训时间过分集中,形式单一的现状,完全可以安排教师带课题在岗进行自学或进行研究,实现培训形式多样化。

5、考核评价要与小学学科个性相结合,体现科学性。考核形式上,闭卷、开卷、专题研究要结合进行,真正发挥考核评价的科学导向功能。

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

(二)农村小学教师要从远程教育网中汲取资源,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目前,农村小学已由国家配发了一台34英寸的彩电,一台电脑和农村远程教育网接受设备,但笔者了解到,除中心小学的电脑还偶尔使用之外,其余农村小学没有投入教学使用,甚至大多数学校根本没有安装。因此,教师接受不到新的教育信息,我认为,要真正使农村远程教育网投入到农村小学的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大力培训教师,这是运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的前提。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电脑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树立起信心,学会基本的操作,只有他们懂电脑,才能谈得上运用于教学之中。

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培训管理人员。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方面,检查、督促项目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负责业务指导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3、各县建立教育区域网。各县有了教育区域网后,农村小学教师不出大山,也能学习和借鉴城区学校先进的教学经验,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这就需要县级部门和电信局的支持。

落实农村远程教育网的运用,也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农村小学教师要正确认识阅读教学。

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做一些试卷上的阅读题,这种眼光就太浅了。阅读不仅有课内的阅读,还有课外阅读。更何况,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只是会做一些试卷中的阅读题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小学生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让农村小学教师正确认识阅读教学,也是提高阅读教学的保障。

(一)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习惯。这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识字量和对词语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不背诵一定量的各篇佳作,也激发不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诵读的习惯。诵读即反复朗读,自然成诵,适宜于儿歌、童谣和抒情性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有助于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培养圈、点、批注的习惯。在阅读时,边读边在文章中圈点加注,圈点你最感兴趣、最喜欢之处,不理解之处,加注你的见解与心得。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写一些读书笔记,可积累词汇,阅读经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四)培养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一个以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的。而质疑是解疑的前提,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采取各种不同形式得到解决,是进行探究性释疑阅读的关键。

(五)树立大阅读观,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平时就应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名言警句和精彩片段,以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将材料储于大脑,以便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

(六)培养勤于自学、虚心求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靠自学来完成,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疑问,就要向别人求教,还要能熟练地查阅工具书。

(七)培养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善于制定读书计划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实际,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制定阅读计划。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的力量越强。正像著名教育家曼思所说:“习惯仿佛是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他缠上一股线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好的阅读习惯,显然还不够,还需要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把金钥匙。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阅读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实际。

(一)朗读法。即要求学生读得流畅、自然、有节奏、富有感情,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领略文章的语言特点。

(二)查阅法。即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勤查工具书,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熟练地使用常工具书,这对人一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三)背诵法。通过背诵,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词汇和句子,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文章的表达方式。

(四)测读法。读书时把自己摆进去,不妨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想,揣摩作者的构思,读了前半部分后,想想后半部分,如果让你去写该怎样写。

(五)默读法。利用默读加快阅读速度,能集中精力理解,理解的速度、质量比朗读要快、要高。

(六)卡片笔记法。用卡片摘抄名言警句,常记读书笔记,积累重要知识点,便于以后查阅。

阅读的方法很多,只有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养分,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的品位和趣味,才能真正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乐事。

要改善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要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就不但要保证学生有书可读,而且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了,整个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对学生而言,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日记现状小学篇十七

你所在的区今年招生有什么新变化?你的孩子能读哪里看这里就知道了!

【越秀区】。

越秀区教育部门公布了小学招生地段,地段变化不大。其中,小北路小学招生计划达到13个班,成为全区招收学生最多的学校之一。在北京路附近的大南路小学,此次招生只有两个班。同样两个班的还有位于原来矿泉地区的沙涌南小学、养正小学。

报名前购买现楼有机会入读对口小学。

常住户:申请入学的适龄儿童需实际居住在户籍所在地,房产为适龄儿童父或母全权所有由对口小学接收。

新住户:对在当年5月新生报名前购买现楼并于8月底前具备居住条件的一手房业主子女,由对口小学接收。在报名之日后购买并于8月底前具备居住条件,且符合接收条件的,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学位(即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在实居地周边学校安排学位)。

二手房住户:已购二手房且人户一致的业主子女(需提供房产证),在全市统一正式报名时,该住宅单元原业主没有小孩在对口小学在读1~5年级的,由对口小学接收;如在全市统一正式报名时该住宅单元原业主有小孩在对口小学在读1~5年级的,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学位。

小面积房产住户:适龄儿童的父母截至4月15日前(含204月15日)通过购买或转让等方式拥有的独立房产的建筑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下(不含30平方米)并实际居住,由对口小学接收;于年4月15日后通过购买或转让等方式拥有的独立房产建筑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下(不含30平方米),是其唯一居住地,由对口小学接收。如适龄儿童父母另有房产或其他居住地则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学位。

住在非直系亲属房产也可有学位。

不完全房产住户(指与适龄儿童父母以外的其他人员共同拥有),适龄儿童的父母拥有的不完全房产是其在广州市的唯一居住地,即在广州市内没有其他房产或居住地,人户一致,由对口小学接收。如适龄儿童父母另有房产或其他居住地则由实际居住地所属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学位。

随祖辈居住户:适龄儿童与父母在广州市的唯一居住地是祖辈(直系亲属)家,同户同住,由对口小学接收。适龄儿童与父母的户籍搭在祖辈家,但适龄儿童的父母另有房产或其他实际居住地,由房产或其他实际居住地所属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学位。

随非直系亲属住户:居住在适龄儿童非直系亲属的房产,该居住地为适龄儿童及其父母在广州市的唯一居住地(儿童父母没有单位分房、自购房、租房等),人户一致,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学位。

对于集体户:适龄儿童及父母均属广州市越秀区集体户并实际居住在本区,集体户口地址与实际居住地址不一致的应到实际居住地申请入学,学位安排办法视情况执行。

【海珠区】。

集体户孩子有对口入学机会。

今年海珠区的公办小学入学条件有所放宽,随祖辈居住以及父母不完全房产的适龄儿童有机会对口入学,海珠区的集体户孩子也有机会可以对口入学,而非去年的.全部被统筹。

这些小学招生计划有变化。

1.原来对口邓世昌纪念小学的龙凤街仁和社区地段纳入了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2.原对口基立道小学的江南中街南园东社区的前进路君雅街33、35号地段纳入万松园小学。

3.原对口邓世昌纪念小学的龙凤街世昌社区的宝岗大道106号、108号,宝岗路13~63号单门牌地段纳入宝玉直小学。

4.原对口黄埔小学的琶洲街黄埔北社区的杨青路13~31号单门牌地段纳入海珠区第三实验小学。

5.原对口海珠区第三实验小学的琶洲街琶洲东北社区、琶洲西南社区地段纳入海珠区保利天悦小区配套学校(名称待定)。

6.海珠区南边路小学与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重组,重组后原招生服务地段不变。

7.海珠区滨江西路第一小学因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需要,今年暂停招生,其服务地段适龄儿童暂由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接收。

小学学位具体安排方法。

1.完全房产:

人户一致+学位未被占用=对口入学;

学位被占用=统筹入学;

2.不完全房产:

不完全房产是父母广州市内唯一居住地+学位未被占用=对口入学;

父母广州市内另有房产或学位已被占用=统筹入学;

3.随祖辈居住:

父母市内没有其他房产+学位未被占用=对口入学;

其他情况=统筹入学;

4.随非直系亲属居住:统筹入学;

5.租住户:

公租房为父母广州市唯一居住地+学位未被占用=对口入学;

私人租房或其他情况=统筹入学;

6.集体户:

集体户口地址是父母广州市唯一居住地+5月份时父母仍在该单位工作=对口入学;其他情况=统筹入学;公共集体户口=统筹入学。

点击下一页继续查看。

日记现状小学篇十八

开展本次学生。

日记。

写作能力的调查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4、了解日记写作对学生学习、生活乃至道德品质的影响。

这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我校初一初二级学生和初三级部分学生,从人的发展阶段看,初中学生正是人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们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希望摆脱大人的束缚,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幻想,对周围世界有浓厚的兴趣。但这个时期的孩子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逆反心理,有事不愿和家长老师沟通。表现在日记写作方面,他们喜欢写日记,希望以此拥有一个独立的生活和情感空间,记录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他们大都喜欢写一些有关理想、志向、生活、友谊的随笔,但是缺乏能动的写作意识,写作随便没有养成写作习惯。

问卷调查表分为五个板块:写作兴趣、习作习惯、写作内容、写作指导、习作认识,共计15个问题。有些问题提供的选项可以多选,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我们也能尽最大努力了解学生的真实心声。

问卷调查由课题组调配专门老师分别到班进行问卷,努力排除其他干扰,保证学生答卷是自己真实情况的反应,最大程度地发挥调查的功能,提高调查的效率。课题小组对所有问卷进行了细致汇总统计。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调查发现,39.9%的同学表示喜欢写日记,48.5%的同学喜欢程度为“一般”,仅有12.1%的同学不喜欢写日记。关于写作动机(本题选项可多选),30.1%的同学是因为老师和家长要求,77.9%的同学想通过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关于不能坚持写日记的原因,45.3%的同学表示没时间,25.6%的同学表示没兴趣,24.0%的同学表示没毅力,表示不会写的同学只有6.1%。

调查数据显示,我校学生对写日记有一定的兴趣,不喜欢写日记的同学仅占1/8,如果老师能进一步引导激发,绝大数学生会非常喜欢日记这种写作形式。大多数学生写日记的目的比较明确,想通过日记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但是由于学生课外作业较多,近一半的学生感觉没有充分自由支配的时间写日记,一半的学生表示没毅力或没兴趣。魏书生老师管写日记称为道德长跑,写日记能使人的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如果能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对学生无疑也是一次很好的道德教育。

(二)关于写作习惯。

调查数据表明,我校写日记的学生基本能坚持按时写作,习惯基本养成。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家庭有电脑的学生很少,写在博客上的只有50多个同学,绝大数学生写在固定的日记本上。调查还表明学生日记写作时间比较唯一,多数学生利用在校自习时间写作。建议教师对这些自觉坚持写日记的同学给予充分肯定支持,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建立博客,加强博友之间的交流。

(三)关于写作内容。

农村孩子生活面比较窄,精神文化生活较贫乏,写作内容常常比较单一。从调查结果看,学生日记写作范围主要是学校生活,占65.1%,家庭生活占24.2%,社会生活仅19.4%,自然风景占10.8%。从写作内容看,56.1%的同学能真实记录个人生活,34.1%的同学主要是倾诉个人情感,5.5%的同学在记生活流水账,其他的占6.3%。在调查“你写的日记可以让他人看到的内容占多少”时,表示全部可以公开的仅占12.1%,大部分可以公开的占21%,约一半可以公开的占17.3%,少部分可以公开的占31.3%,全部不不能公开的占19.5%。

调查数据表明,我校学生日记写作范围比较窄,九成多的学生以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主,写作空间有限,视野不开阔。反映出农村孩子参与社会生活的时间较少,生活内容相对单调,对社会认识也比较肤浅,不善于关注生活变化,更不善于关注社会热点焦点。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会关注社会,关注校园以外的生活,丰富自己的写作范围。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日记写作态度比较端正,大都能够在日记中真实的记录自己的个人生活、抒发个人情感,应付现象较少。多数学生日记写作内容与自己的生活、个人情感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多数学生不愿意他人看到自己的日记,认为日记属于自己独立的私有空间。

(四)关于写作指导。

从调查数据看,学生在日记写作方面遇到的困难较多,感到无话可写的占23.1%,表达困难的占19.8%,表示缺乏兴趣的占31.2%,有其他困难的占26.2%。有近一半的学生不希望老师评改自己的日记,表示“希望”的仅占32.3%,还有25.3%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在希望老师如何帮助自己提高写作能力方面,学生众说纷纭,自己也不知从何下手,没有统一意见(见表一)。

你希望老师怎样指导你写日记(表一)。

指导方法。

经常督促检查。

定期批改讲评。

上日记指导课。

举办日记交流。

其他。

数据。

11.1%。

20.6%。

25.6%。

21.4%。

20.3%。

(五)关于写作认识。

调查数据显示:日记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绝大数学生通过自己坚持写日记的经历切实感受到日记能对自己产生不同层面的积极影响,只有7.4%的同学认为日记对自己生活成长没有明显影响(见表二)。

坚持写日记对学生的影响表二。

对学生的影响。

宣泄感情。

记录成长。

建立心灵空间。

书写个人隐私。

增强毅力。

提高观察能力。

提高写作能力。

没有什么影响。

调查数据。

44.4。

36.6。

43.6。

18。

18.8。

28.7。

36.5。

7.4。

调查还发现,日记无意中也起到了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作用,有93%的同学表示经常或偶尔在日记中记录并反省自己的错误。有87.2%的学生希望自己能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调查表明学生对日记写作的益处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也有迫切的要求,可见农村孩子同样有较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这是我们开展好日记教学的有利条件。如果教师能因势利导,一定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写作热情,使学生自觉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学生一定会终生受益。

(六)性别、年龄对日记写作的影响。

1、性别对日记写作的差异比较表三。

比较内容。

喜欢写日记的学生。

一周写日记三次以上。

在日记中自我教育。

希望养成写日记习惯。

男生。

38.6%。

83.2%。

95.3%。

82.3%。

女生。

41.1%。

85.4%。

90.7%。

91.8%。

调查数据表明,性别对日记写作的影响并不很大。整体看女生比男生更喜欢写日记,写日记的频率也略高,养成写日记习惯的愿望也更迫切。在日记内容方面都愿意记录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而男生更注重反思矫正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错误言行,女生则更多的是记录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2、年级对日记写作的差异比较表四。

比较内容。

喜欢写日记的学生。

一周写日记三次以上。

在日记中自我教育。

希望养成写日记习惯。

初一。

19.1%。

84.7%。

89.5%。

74.3%。

初二。

42.9%。

88.9%。

96.4%。

88.2%。

初三。

58.2%。

91%。

93.8%。

94.8%。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2328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