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采取更具挑战性的方法来应对当前的局势。阅读时要保持专注和专心,不要分心和走神。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如何发展自己创新思维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部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一
其一,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等体会人物的内心。
作者在描写桑娜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心理描写:让人物直接流露自己的心理活动,如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些什么呢???”或者从旁边介绍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她的心跳得很历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此外还用了幻觉描写“仿佛有人进来,桑娜一惊!”景物衬托“古老的钟嘶哑地敲??”等方法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表现了桑娜善良美好的品德。
从文中找出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桑娜的美好品质对学生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让学生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出这样写作的妙处。我以为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艺术再创造应该是可行的。
其二,如何围绕“穷人”做总结。
这篇课文围绕课题,从穷人桑娜和渔夫人穷心灵却很富裕的对比描写中赞扬了广大穷人善良美好的品质。无论是从作者的写作手法上还是从情感的体验上引导学生在课文结束进行一个整体回顾是必要而且必须的。
我以为,用学生开课前的一个提问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以《穷人》为题?”学生定能从几个方面对课文进行一个很好的总结和回顾,此时老师再设计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渔夫掀开帐子,看见西蒙的两个孩子,又会和桑娜说些什么?他们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请你发挥想象续写这个故事。”学生带着意犹未尽的情绪和开放的问题结束课文学习,又带着新的思考走进新课堂。
部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二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现在的学生似乎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剧电影中见到过,那是遥远的彼时的回忆了。电视新闻中的战争场面虽然发生在此时,但是在遥远的彼地。因此学习本组课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文章中的几篇课文,那样学生是难以真正体会到编写本单元的主旨“了解战争,呼吁和平,为世界和平做点事情”的。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详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让学生真正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进而从内心深出发出和平的呼唤。
1、以“战争中的孩子”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贴近文本,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师生共同查找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孩子对战争有更充分的了解,读书时体验会更深刻,更独特。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4、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电视作品。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1、收集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
2、从报纸电视等渠道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3、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学习本单元之前,让学生收看教师制作的《战争中的儿童》专题片。内容包括战争中涌现的著名的小英雄的故事,现代战争给儿童带来的悲惨的生活等。以强烈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灵,使学生很快在情感上走近本单元的专题,激发他们学习本组课文的欲望。
(一)《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
两篇课文都是讲的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可以整合起来上成一个专题《战争中的小英雄》。以这两篇课文为主打文章,重点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去读更多的文章,更多的书,去了解更多的战争中的小英雄。这两篇文章虽然都很长,但是很通俗易懂。这样的故事也很能吸引学生,学生有阅读的愿望。应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发表各自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心得,加深阅读体验,学生如有疑问也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解答。两篇课文都很适合分角色朗读,可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
《夜莺的歌声》中有写句子含义比较深,需要学生读进去,联系全文才能理解,可让学生把这类句子都找出来一起体会。这一课开头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首尾呼应。这个问题不可讲得过深过细,让学生对比着多读这几个自然段,感受文章以夜莺的歌声开篇,再以夜莺的歌声结束,结构完整,浑然一体的特点。
部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2、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五副春联的意思。
2、了解春联的特点:内容美、对仗美、声律美。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春联的资料或图片。
2、制作课件。
一、创设情境,走进春联。
二、感受春联的内容美。
2、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屏幕,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的1、2两句话?好,请这位男同学来读。出示:“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
3、同学们,大年初一的时候,你们到亲戚朋友家拜年或游玩,走在大街上,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看到家家户户的门上贴着大红春联,你当时有什么感受?指名读,齐读。
5、那么,春联到底多在哪、美在哪儿呢?接下来读你们自由读读第一节中第三句到最后的内容。出示:“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诵读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6、现在,就让我们来再来诵读这四副春联,(投影出示)第一幅春联,谁来读?齐声读第一副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这一副春联描绘了(美丽的春光)。
7、第二副春联谁来读?读。(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这一副春联向我们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
8、再来看第三幅,谁来读?(男上联女生读下联)读第三副春联(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这一副春联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幸福美好的生活。)。
9、好,第四副谁来读?(分组读)读第四副春联(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这一副春联(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
三、赠春联,谈感受。
1、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这么美春联,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浏览着(),就像是漫游在()百花园中。”
2、同学们,如果老师让你在这四副春联中选择一副送给老师,你将赠送哪一副呢?请你按照这样的格式完成。我要送“,”这幅春联,它让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这副春联,我仿佛看到了春天那生机盎然的景象。我仿佛看见了一些在外打工的工人回到家,家人都很开心。我仿佛看到了红花绿草,千红万紫的百花园。我知道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期望和希望。我仿佛看到了春天那生机盎然的景象。我仿佛看到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
3、你们读的投入,谈的真实,让老师不禁想起一首小诗:春联是歌,吟诵着美好的生活;春联是画,描绘着秀丽的春光;春联是梦,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千百年来,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春联的海洋中。现在让我们让我们再次读好这几副春联。
四、了解春联的特点,体会其对仗美和声律美。
1、读得好,你们读得有高有低,有快有慢,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一个词就是(抑扬顿挫)。读春联是一种美的享受,那么写春联呢,更是其乐无穷。春联究竟怎么写?它有哪些特点呢?课文第二自然段已经告诉了我们,好,现在就默读第二自然段。
3、出示:春联最讲究(对仗)。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
4、为了让同学们容易理解,文中列出了一副春联“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它字数相等吗?上联是多少个字,词类相当又怎么理解?文中怎么说的?(“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
5、我们齐读这段话,引读出示“春联最讲究(对仗)。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如果下功夫背诵一批名联,就能帮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
6、这两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春联的特点:对仗美,声律美。
五、整理春联。
2、师: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这五副春联填下面的一段话。屏显练习题:春联中有的赞美了自然风光,如“田园无限美,山河分外娇”;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春风催旧岁华夏百花艳,瑞雪兆丰年神州万象新”;有的表现了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如“万众共书开拓史,九州同唱奋飞歌”;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美好的生活,如“花开富贵家家乐,灯照吉祥岁岁欢”;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如“事业随春长,风光逐日新”??)。
3、老师这儿有一副没有写好的春联,想请同学们帮个忙,填一填,看看应该填什么字呢?(出示对联)。
风拂千条柳,雨万朵花。
六、小结全文。
1、读春联有好处,它可以帮助(帮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引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2、开卷有益知道什么意思吗?读书有好处,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处处皆语文。)。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春联。春联最讲究对仗,字数相等,词类相当,而且它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能让我们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声律美。下面请同学们做做练习7中“照样子对对子”。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请同学们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春联,开展"春联交流会"。
2、尝试着自己独立创作一副春联,过春节时贴在自己家的大门上,也可以送给亲戚、朋友。
八、板书。
内容;种类多。
特点:对仗美。
声律美。
部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
1.德育目标:《绿》写于1924年,当时朱先生还保持着五四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文中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因此应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促使学生保持健康、乐观和进取的心态。
2.知识目标:结合散文教学特点和本文的特点,本节课要让学生在赏析中体会布局谋篇的技巧和写景的生动含情。
3.能力目标:素质教育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全方位的人材,就语文教学而言,既要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而后两者正是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二).教学重点传统语文教学把课文仅当作学习的对象是不当的,正确的认识应是把课文当作借鉴的范例,因此不必追求面面俱到,而应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细思,从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所以我把构思和语言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本文题目?作者为什么不入笔就写绿,在描写绿的过程中又变换了人称,这是本文的难点,需要引导学生弄懂。
二、学情分析。
1.传统散文教学重分析、轻鉴赏,忽视了学生对美的需求和感悟,久而久之,僵化了学生的理性思考,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因此散文教学需要鉴赏。
2.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并且在初中以及高一前段时间,他们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散文,对散文的基本特点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也具备了鉴赏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鉴于以上关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原因,我才把本文处理为文学鉴赏课)。
三、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为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多媒体教学-激发热情,引起兴趣。
(2)诵读教学法-熟悉文本,整体感知。
(3)提问练习法-发挥想象,体验情感。
(4)对话讨论法-互动合作,拓展思路。
四、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讨论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其中,我认为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集体讨论以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学习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养成口齿清楚、态度大方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安排鉴于以上分析,本文拟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后,集中精力朗读和研读,体会作者情感,完成德育目标,并布置构思和语言方面的思考。本节课则抓住两个重点进行赏析,并根据学生课前提的疑问适当调整,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五).教学方法鉴赏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的作用则?因此重在点拨,辅之以简明的提问和必要的小结,即可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辅助手段为创设赏析氛围,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采用投影仪、电脑及相关软件。
(一).导入介绍鉴赏要领,明确鉴赏内容。
(二).放投影,听朗读,创设鉴赏氛围。
(三).赏析构思。
总体设计:千字短文,内容充实,立意深刻,没有缜密的布局是不行的,赏析的关键是抓重点,引导得法。
赏析重点是第二段和首尾,以简明的问题引导。
具体作法:
1.第二段问题设计(落实难点)a文章描写对象是绿,在首段点题后,第二段却先写梅雨瀑、梅雨亭,直到第三段才写到梅雨潭的绿,这不游离主题吗?不会使文章显得拖沓吗?(由以上两个判断提问引入下面的主要问题)b如果不是,有什么作用?这样写与直接就写绿效果有什么不同?(以此引导学生体会本段对主体的铺垫和衬托作用,感受散文行文洒脱的特点。)。
2.首尾问题设计。
a在表达上首尾很相似,是不是重复?(由此判断提问引入下面问题)首尾各有什么好处?(采用电脑限时学生抢答方式,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形成教学的第一个高潮。)。
b首尾部分与文章主体有什么联系?(以此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一线贯穿的特点。)小结:全文紧紧围绕惊诧于绿,既摇曳多姿,又缝合紧密,结构极其精巧。
预期效果:本部分虽有一定难度,但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学生能够体会出本文构思的精巧所在。
(四).赏析语言。
总体设计:两段都精彩,但第三段是全文的主体,重点赏析,第二段略化处理。此步骤重在点拨。
具体作法:
1.第二段动词运用精当,从中选定三个词代表性地赏析。(此为点)。
2.第三段描写充分,字字珠玑,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发言,教师进行适当点拨。(此为面)。
小结:教师明确本文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特别强调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对学生的启示,同时说明第三段写景抒情层层深入的特点。l预期效果:学生各抒已见,争相发言,形成课堂教学的第二个高潮,但因基础不同,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表达得很透彻,但教师仍要以鼓励为主,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鉴赏中来,使其有所收获。
(五).全文总结强化本节重点,并提出今后要多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关于课内练习:鉴赏本身就是很好的练习,所以不另作安排。)。
(六).布置作业为促进学生深入赏析,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要点,针对本文的构思或语言写一篇篇幅不限的赏析文章。
绿(奇异、醉人)朱自清。
梅雨亭(一)比喻。
梅雨瀑(二)对比。
梅雨潭(三)奇妙的联想和拟人。
层层烘托表达了热爱自然赞美生活之情。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部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了解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指引学生的认识和行为。
3、情感目标: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每天能给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上课,我感到真幸福!你认为什么是幸福呢?
2、幸福有很多表达的方式,有位作家说,幸福是一个谜,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我们能从故事中找到什么样的答案。
二、自读自悟。
1、自由读阅读导航。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后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朗读,交流汇报。
(1)认读词语。
彼此疏通砌成清澈诧异强健痕迹耕地。
(2)课文写十年前三个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三、阅读感悟。
1、理清起因。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三个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
(2)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指名几个学生读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4)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喝。从而得到了祝福,又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为了弄懂这个问题,真是各奔东西。
2、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画出他们的.幸福感悟。
3、学生汇报交流。
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4、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5、体会身边的幸福。
(2)那他们是什么时候意识到的呢?读有关语句,说自己的理解。
过渡:幸福不一定要走很远的路去寻找,也不一定要花很长时间去追寻,只要我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就会感到幸福的。
四、拓展延伸。
1、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想知道徐老师的幸福感悟吗?我们一起分享吧!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学生的一声声问候,
如一股暖流温暖心窝。
幸福是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
那是一首甜美的歌。
幸福是和学生一起畅游书海,
去寻找真善美的生活。
幸福就是快乐,
幸福是一种感觉,
找寻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
2、孩子们,你们的幸福感悟又是什么呢?
3、师总结:作家毕淑敏这样感悟幸福。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五、作业设计。
排练课本剧《幸福是什么》。
10幸福是什么。
十年前挖砌水井快乐兴奋。
学做医生帮助别人。
十年中辛勤工作对人有用对人有益快乐自己。
耕地种麦养活多人。
十年后再次相见畅谈幸福。
部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
第1。
---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五、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六、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七、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
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
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部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七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按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并写出。可以写是什么事情让你想到要设立这个节日,也可以写想象中自己或别人是怎样度过这个节日的。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说清楚。
教学重点、难点: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
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
3课时。
第一课时。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
如:(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部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八
1、熟练、流利的背诵课文。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的注注释理解文意。能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把“义”的说清楚。
3、积累名言警句,了解文化常识如“万钟”“心之四端”
名家诵读音频嗟来之食、辞禄万钟的视频。
一、背诵引入导入新课。
1.背诵------《大学修身为本》。
2.板书:舍生取义。
齐读课题。
义是什么意思?它在字典中有以下义项。
具有这个意思的词语还有很多:义不容辞、大义凛然、义无反顾、义正词严、义愤填膺、义薄云天、侠肝义胆。请同学们认真的读一读。
让我们再齐读课题。
二、范读课文、认真听读。
认真听读,注意字音,语气节奏、句子停顿。
三、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好句子的节奏和停顿,要读的流畅,朗朗上口。
3.检查反馈:课文有几句话,指名学生读,纠正字音。注意断句,不读破句子。
4.齐读课文。
四、熟读读文理解文意。
1.认真阅读译文,句句对照理解。
2.出示译文,说原句。
3.思考:为什么要舍鱼而取熊掌呢?为什么要舍生而取义呢?
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齐读1、2句。
出示句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讲解“兼”字,出示图片。拓展词语:德才兼备、兼容并包、兼容并蓄、兼听则明。】。
再读句子。
5.小结拓展。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一言,警醒了几千年来多少仁人志士追随着取义之路,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准则。
五、探析义理明辨是非。
1.对于一个有骨气、有正气的人,面对嗟来之食该怎么做?
出示句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指名读句子。
2.然而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
读句子: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这样的人是怎样的人?
3.面对万钟,孟子又是什么态度呢?
出示视频:辞禄万钟。
读句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六、总结、背诵。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孟子,聆听了他意味深长的教诲,从而感受了孟子人格的伟岸,思想的深邃。让我们再一次诵读《舍生取义》。
部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九
1、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领悟小英雄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认识“军、根、敌”等14个生字,会写“灭、面、听、就、员、声、边”8个生字,理解“根据地"“扫荡”等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
《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录音。
两节。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烘托气氛。
1、播放课件: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为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显示课文内容的动态画面教师配乐解说,并适时简介时代背景——抗日战争时期,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之中。
师:同学们:想深入了解这个动人的故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小英雄王二小》。(板书课题)。
2、请读课题,读出你现在的感受。
(指读、齐读、点拔重读“英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借图解词。
1、初读课文,明确要求。
师: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音读准。多读几次,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提出生字、新词。
(预没:学生提出的不理解的词可能有“根据地、八路军、儿童团员、扫荡、敌人、放哨、迷了路、带路、气急败坏、埋伏圈、四面八方”等)(板书)。
3、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1)学生自学字、词。
四人小组互认互教互查生字认读情况,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以及对词语的理解。
(预设:学生交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生字,及“迷了路、带路、敌人、四面八方”几个词语)。
(2)检查识字情况。
做摘果子游戏:课件出示智慧树,上面挂满果子(未加音的生字),师点击生字,生认读,读对了生字变成红苹果。并抽查识字的方法,组词,用“帮助”造句等。
(3)说说解决了哪些刚才不懂的词。(划掉板书上相应的词)。
4、借图解词,降低难度。
(集中解决一、二自然段的生词,其余随文解决)。
(1)课件出示抗日根据地画面,随之飞入生词“根据地”,学生读生词,教师通俗地讲解:
抗日根据地:就是抗日基地,是为打击日本鬼子提供各种支持的地方。
(2)在课件“根据地"的画面上,依次出现八路军战士,正在山坡上放哨的儿童团员,同时随之出现生词“八路军、儿童团员、山坡、放哨”。学生读词后,教师讲解。
八路军: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儿童团:抗战时期的儿童组织,儿童团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少先队员。
放哨:观察敌人的情况,及时向八路军报告。
扫荡:敌人进村里杀人、放火、抢东西。
5、看图说词,理解巩固。
师:让我们连起来说说画面的意思。
(师)这个村庄是一块抗日——(生)。根据地,(师)这里有乡亲们,还有——(生)八路军、儿童团员,(师)为了预防敌人来一(生)扫荡,这位儿童团员正在——(生)山坡上放哨。
6、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7、指导写字。
具体指导内容可参见《教参》写字部分。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小英雄王二小,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读课文,弄清楚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板书课题)。
要研读课文,必须闯过三关——生字关、插图关、朗读关,有勇气闯关吗?
(二)复习生字、词。
1、课件演示从课文中飞出的生字,学生轮读、抢读。(先加音读,再去掉音读)。
2、再演示从词语花篮飞出的生词,学生认读。
(三)看图读文,理解大意。
1、同桌一起合用一本书,看课文插图,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2、用“谁在干什么?”这样的句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1)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放哨。
(2)敌人迷了路让王二小带路。
(3)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敌人杀害了王二小。
(5)八路军消灭了敌人。
(四)研读感悟。
1、找到你认为最能说明王二小是小英雄的段落,大声读一读,然后说说你从哪里可以看出王二小的确是个小英雄。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调整教学顺序)。
(1)生:敌人经常来扫荡,王二小还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所以说,他是个小英雄。
课件出示句子:王二小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师:指读句子,“常常”是什么意思?换个词再读一读。
师:你会用“常常"说句话吗?
课件出示常常。
学生口头造句。
师:(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看,王二小常常干什么?想想他为什么这么做?(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神态,理解王二小是以放牛做掩护,为八路军放哨。)。
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导突出“常常”“一边……一边……”
(2)继续研读。我们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王二小是个小英雄?
(讨论后回答)。
生:敌人叫王二小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生: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自己却被敌人杀害了,所以他是英雄。
生: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所以是英雄。
2、借助画面,启发想像,感悟英雄内心。
(2)先说一说,再演一演,然后为集体评议。
(3)课件出示第三幅画面以及远处山腰上隐约可见呈包围之态的八路军战士。
(4)理解:埋伏圈。
(5)课件出示句子: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
师:为什么要“装着听话”的样子?说明什么?
(6)课件出示第四幅图。看图,敌人知道上了当,会怎么样?说说他们的表情,想想他们的样子。
生:敌人肯定又急又气。
生:敌人是又气又怕。
生:敌人气得大喊大叫,举刀要杀王二小。
生:敌人气得瞪着眼睛,跺着脚。
师:这就是气急败坏的样子。
(7)第5自然段。
(8)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英雄的内心世界。
师:面对气急败坏的敌人,面对敌人举起的战刀,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是怎样想的呢?(引导看图,根据画面上王二小的神态、动作,想像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世界)。
(9)说说王二小在敌人面前的表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小结。
师:现在,你觉得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课件出示,填空:的王二小。
4、激发情感。
师:(根据学生填空总结)对,就这样聪明可爱、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热爱家乡的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年仅13岁。他永远离开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离开了热爱的村庄、学校、小伙伴和八路军,他的鲜血染红了家乡的土地,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山沟里的乡亲们。正是千千万万个王二小这样的英雄,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课件出示,王二小牺牲后,乡亲们悲愤的场面)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对王二小说些什么?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吗?
(五)指导朗读。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3、4、5自然段,同桌互读互评。
2、谁觉得自己读好了,就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先自评“我比我”,说说自己比初读有哪些进步,然后师生对“自评”进行评价。)。
3、教师范读。
4、学生配乐朗读。
5、师: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但他的血不会白流。看(课件出示八路军冲锋的录相画面),齐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在我们幼小的心田里又种下了一个英雄的名字他就是——(生)王二小。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示意齐读课题):小英雄王二小,让我们一起把一首颂歌献给他。(出示王二小画像)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
(七)实践活动:
1、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听。
2、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
部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十
1、在感情诵读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抓住中心句,了解草原的辽阔、美丽与欢腾。
3、认识本课11个生字。
1、从字里行间体会草原的辽阔、美丽与欢腾。
2、读出自己对课文的感受与理解。
3、学习本课写作方法,练习写作。
一、课件引入,激发情趣。
1、以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轻松的走进快乐读书屋。
同学们,你们喜欢快乐读书屋吗?这是一座神奇的小屋,走进它,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读书内容,还能展示我们的读书能力。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七,来欣赏一处驰名中外的天然牧场---锡林郭勒草原,板书齐读。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
2、教师的解说伴随着课件中优美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
(师)在那风光旖旎的草原上,20多条小河潺潺流过,乳汁般滋润着绿色的大地,300多个大小湖泊幽幽镶嵌,明镜般倒映着丽日,蓝天,广袤的草原一望无际,鲜花竟相吐艳,百鸟争艳,这就是美丽的锡林郭勒草原。
3、从课题入手,学生理解“锡林郭勒”的含义。
(师)锡林郭勒草原位于内蒙古草原上,锡林郭勒是它的名字,锡林郭勒在蒙语中的意思是水草丰美的地方。下面就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走进锡林郭勒草原去感受它特有的美吧!
二、采用多种方式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全篇内容。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大声读,同桌合作读,分自然段读,比赛读等,读的不通顺和含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师)请小组内的同学互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分自然段读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生)广阔美丽欢腾的世界。
(师)板书。
(师)出示小黑板(不但,而且不仅,而且既,又)。
三、读中体会,读中感受,想象赏读。
1、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读,教师适当指导读,引导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朗读。在读中体会、想象,感受草原的美。教师可以指导读、学生试读、师生评价读、学生展示读。读出自己对美妙的自然风光的感受。
(师)你觉得哪里写出了锡林郭勒草原的广阔与美丽?
(1)(生)读“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一句。
(师)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这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播放蓝天图片。
(生)这里的天真蓝呀!这里的草一眼望不到边!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对它的赞美的语气来读吧。
学生试读。
(师)你们有多大,你们就算是十来岁的孩子,站起来看一看自己有多高。是的锡林郭勒草原是草的世界,在这么深的草丛中捉迷藏,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多有意思呀!请你读出其中的情趣吧。
学生试读、师生评价读。
(生)湖水。
(师)有多清亮呢?
(生)清亮的可以看见水中的小鱼。可以看见水中的石子。
(师)你能用“湖水清亮的可以----”来说一说吗?
学生练说。
(师)难怪书上说这湖水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那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想象把这美丽的感受读出来吧。
教师可以指导读、学生比赛读。
(师)这么生动的描写,这么优美的句段,你们想不想把他记住。那我们背一背试试。
你们背的这么快,有什么好方法?交流一下。
(生)一边想象一边背;熟读成诵;抓住重点词语。
(师)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共享。
3、略读第四自然段。
(师)在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满眼都是绿绿的青青的野草,清风一吹,那活泼的可爱的草就会翩翩起舞,好似那绿色的海浪,那清亮的湖水就像宝镜一般。展现着灵动的画面,这就是美丽迷人的锡林郭勒草原。好似把我们带入了仙境一般,令人心情舒畅,陶醉其中,这里不但广阔而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边读边想:是因为什么才使锡林郭勒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学生练说“因为----所以-----”
(师)居住在草原上的人们幸福吗?快乐吗?生活在草原上的动物自在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愉快的心情读出他们的幸福吧。
学生练读。教师指导读。分组比赛读。
(师)从你们动情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片草原。想象你现在就是那个骑在马背上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用心读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课件出示(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唱,一湾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洒,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四、检查识字。
1、师出示一段文字,变色,加点的字是本课的生字。
草原上覆满了青草,一直铺向远方。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清香。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挥舞着鞭子,还有偶尔跑过的黄羊、撒欢的小马驹,让草原变成了欢腾的世界。
2、同桌互读要求会认的生字,再指名认读。
3、整体齐读这段文字。
五、说写景色。
(生)秋天的树,秋天的花,秋天的田野,秋天的天空------。
(生)家乡的景色四季分明,我最爱家乡的秋天,最爱那一排排挺拔的杨树。
(师)引导挺拔的杨树像什么?你在组织一下语言。读读试试。
(生)秋天杨树的叶子黄了,挂在树上,好像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飘落在空中,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
(生)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美丽极了。
(生)秋天的天空蔚蓝蔚蓝的,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列成一字,一会儿排列成人字,一会儿排列成大字。
(师)你学会了积累,并已经应用的很好了。
(生)秋天到了,稻谷熟了,金黄金黄的好像是谁在地里铺上一层厚厚的金子。
(3到5名学生读自己写的一句话,师引导,修改,生再读,师指导读。生再读。)。
2、教师展示一段秋天景色描写的文章,读给学生听。
秋天一来,落叶纷纷,秋高气爽,果实累累,真迷人啊!春夏秋冬看田野,最美丽最诱人的是秋天的田野。
低处的田地里,稻谷熟了,金黄金黄的好像是谁在地里铺上一层厚厚的金子。秋波摇晃着稻谷,使沉甸甸的稻穗有节奏地波动着,好像金色的海浪。风声稻浪,如似一曲动人的乐章。
一段大路两边长满了树。夏披棉衣冬着短衫的的树冠,身上已经单薄了许多。一阵风吹过,树叶纷纷飘荡下来,红的、黄的、花的……好像仙女撒花,又犹如千万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仰望天空,只见有一群大雁从北方飞来,又向南方远处飞去。他们排列着整齐队伍变换着阵容在空中飞翔着,一会儿排列成一字,一会儿排列成人字,一会儿排列成大字。
山坡上,一穗穗的高梁高傲地矗立着。秋风吹来,它们象一把把胜利的火把,高兴地晃动着。
啊,秋天的田野真美!我喜欢秋天的田野。
3、学生交流本课收获。
部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十一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当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了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的时候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意活跃课堂的气氛,也不知道怎样活跃课堂的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部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十二
1、同学们,在湖南永州,有一位诗人家喻户晓,他就是——唐朝的柳宗元。(板书:柳宗元)
2、今天,我们就学习柳宗元写的《江雪》,它是唐诗中的一首精品。
1、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画,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诗中的画面。(师配古琴曲朗诵)
2、学生描述自己想象出的诗中的画面,师边听边画:首先是被大雪覆盖的群山万岭,条条小路已被大雪覆盖。寒冷的江面上,一只孤零零的小船,一个披蓑戴笠的渔翁正在垂钓。
这是我们看到的画面,在这个画面里,你听到声音了吗?(学生交流画面寂静无声)
你看,添上一个字,境界大不同,这就是古诗语言的魅力!
1、其实,诗境也是诗人的心境。这首绝句,绝不仅仅是为了描绘一幅江乡雪景图,还蕴藏着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而要了解诗人的心境,就必须穿越千年,走进柳宗元的内心世界。(出示资料,配乐介绍):柳宗元成长于动乱年代,他做官以后,关心百姓,大胆革新,可是革新不到半年就失败了,柳宗元被贬到了永州。那是个十分荒凉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面对当权者的打击报复、母亲去世、女儿夭折、朋友们的杳无音讯,他的身体越来越差。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柳宗元写下了《江雪》这首诗。
3、这样的孤独和寂寞恐怕我们常人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把每行诗开头的字连起来读,是什么?(红色显示:千、万、孤、独)顺着读是“千万孤独”,倒过来读是“独孤万千”,变个顺序读是“万千孤独”,不管怎样去看,诗人要表露的都是“十分孤独”!那是怎样的一种无奈与失落呀!座座苍山能明白他的心思吗?条条小路能理解他的心境吗?那片孤舟能承载他的希望吗?陪伴他的只有“千万孤独”了。请大家把这种孤独读出来!
4、同学们,这个渔翁,他独钓于众人不钓之时,独钓于众人不钓之处,任凭天寒地冻,他坚守在寒江小舟之上,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渔翁?(体会诗人的孤傲、坚毅)
5、是呀,我们看不清渔翁脸上的神情,但能想象得出他的眼神一定是坚定、刚毅的!这就是当时的柳宗元,孤独而又孤傲。再读,读出诗人的孤傲!
7、人们不禁要问:“蓑笠翁”为什么要在冰天雪地里独自垂钓呢?他能钓到什么呢?(让学生自主创设多元答案)
8、同学们听说过姜太公钓鱼吗?昔日姜太公钓鱼,鱼钩是直的,鱼钩离水面还有三尺,那不是钓鱼,为的是钓取功名;而今天,柳宗元的垂钓,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的是一种情操、一种气节,钓什么已无关紧要了。“寒江独钓”本身就已经表明一种态度了,那就是不向恶劣的环境屈服。
9、其实,人生难免不失意,失意不失人格、不失风骨,只有这样,才可以拥有一身铮铮傲骨!
10、请带上诗人的这种心境和情感,再来读这首诗。
1、这样的一首千古流传的好诗,已经不足以表达诗人的情感,那我们就来吟唱吧。(放音乐)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江雪》。请同学们仔细听听永州地方的百姓是怎么唱的,同学们可以边听边学。(放曲子)
2、同学们发现没有,这首曲子实际上也是按照平仄的规律来谱曲的,这样的唱也可以说成是“吟”,吟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来吟唱《江雪》。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4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