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作者观点等进行感悟和思考的一种写作形式。读后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籍内涵,加深对人生、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思考。读完一本好书后,我想写一篇读后感了吧。读后感是人们在阅读之后,对书籍内容、作者观点或思想感悟等进行总结与评价的一种文体。读后感除了是一种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外,更是对读者自身的思想感悟与心灵共鸣的写照。读后感是表达读者对阅读内容所产生的个人思想、情感和感悟的一种方式。读后感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书籍的内涵,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和写作水平。读完一本好书,总能给人以深思与启发,想必大家也会有写一篇读后感的冲动吧。读后感是一种以阅读为基础,借助自身的理解与感悟,对书籍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的一种写作形式。读后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书中的观点,深化我们对人生、情感、思想等领域的认知,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写读后感时,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和篇章的连贯,使读者能够流畅地阅读和理解你的观点。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去散步读后感篇一
这篇课文并不算长,作者用了短短的文字描写了一件极为普通的小事——散步,却彰显出了普通记叙文没有的主题与特点。
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我与母亲、妻子、儿子在田野里散步,在走哪一条路时起了分歧。儿子要走大路,母亲要走小路,我无法选择起来。最后决定听从母亲的,走小路。于是,每到一处,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我们就在田野里慢慢地慢慢地走着。
这以小见大的事,彰显了文章的主题:尊老爱幼。从小时候起,父母就教育我要经常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多与他们聊聊天,要尊重他们,说话不可以没有礼貌。对比自己小的孩子,要爱护。我并不喜欢小孩子,经常做不到后面的那一条规定。看看自己的父亲呢,每个月都会跑回农村老家看一看爷爷奶奶,对那些连话都不会说的小孩更是极具耐心。而我呢,虽然每个星期都会打电话给爷爷奶奶,但说不到三言两语就挂了电话,对小孩子更没有耐心。虽然父亲一再教导我,但我总是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有耐心。
有一个最好的例子,奶奶耳背,身体不好,有很多食物都不能吃,但是奶奶又不知道。经常看到父亲一遍一遍地在对奶奶说食物的名字。如果按照我的作风,就会打一张表格,拿去看吧,别来问我。在这一点上,我与父亲要求的尊老爱幼完全不符。
课文的最后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体现出来的就是母子之间情谊深厚。有句名言说得好,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所以说,多去和父母交流,多去和老一辈人聊聊天,做到传统美德中的孝敬才是最重要的。
去散步读后感篇二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称是《散步》。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
当我初次读完这篇文章时,感觉很平淡。可是当我又细细品味课文时,我好像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出去散步,看到了他们的高兴地样子。
看到了它们因走大路和走小路而发生了分歧,而它们祥和解决了问题。文中的父亲当时感到自己有责任重大,一面是养育自己的母亲,一面是自己可爱的儿子,自己却想不出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
最终他决定委屈自己的儿子,因为他认为自己陪伴儿子的时日还长,便尊重母亲的选择。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整齐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我从这段话中感受到;母亲的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母亲对孙子的疼爱。而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
由此,我想到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在现实生活中,母亲总是好事留给自己的孩子,把一生的精力都花在了这生活的点点滴滴上。
拥有母爱的人,不在乎在这些等自己知道母爱是伟大的,去报答母亲时,母亲早早已两鬓斑白。就像文中的母亲自己虽然老了,可是心中还在为孩子着想,为子孙后代着想。
去散步读后感篇三
《散步》这篇文章,它就像是一首扣人心弦的诗,一首感人肺腑的歌,弘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我国文明家庭建设的巨大成就。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作者懂得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却描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就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这个三代同堂的家庭里,“我”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每当家庭出现分歧的时候,“我”总是会主动站出来,消除分歧,维护团结,增进亲情。“我”全家要到田野上去散步,可是母亲不想去。因为母亲老了,身体不好,好不容易才熬过一个严冬,走远一点就会觉得累。母亲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但是“我”不是消极的表示顺从,而是积极地提出建议。“我”劝说母亲,正因为体虚,才应该多出去走走。“我”的话饱含着重重温暖,饱含着对母亲深切的爱。有利于母亲身体的增健,有利于家庭温馨氛围的营造。母亲听了“我”的话,感觉满心欣慰,儿子敬爱母亲,母亲尊重儿子,家庭非常的和谐和幸福。
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澜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景色优美。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迈,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越来越少,儿子还小,来日方长,陪伴他的机会还很多。读后感·于是“我”就听从母亲的建议,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这个决定是非常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就在“我”作出走大路决定的时刻,母亲忽然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说:“还是走小路吧。”母亲疼爱孙儿,了解孙儿的心思,知道孙儿喜欢小路旁边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小路尽头水波粼粼的鱼塘,于是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孙儿的心愿。
小路不好走,母亲对“我”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到了一处难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他们怕摔伤了自己背上那个最疼爱的人,因此都走得很慢,很稳,很小心。
去散步读后感篇四
亲情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今天读了《散文》一文,体会更加深刻。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作者、老母亲、妻子和儿子一同出去散步的事。在散步的过程中,体现了他们一家的其乐融融、互相帮助、相互关怀,更说明了亲情无价。
《散步》一文中,开头写作者的老母亲因为身体不好而不想出来散步,但最后还是出来了。看到这里,明白人都知道作者不是逼迫老母亲出来的。作者是想让母亲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对老人来说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从这儿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关心自己的母亲。而我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的母亲,没有为母亲做过一些事。
在散步时,作者的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因为作者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对老人来说是比较方便的。而作者的儿子却要做小路,小路有意思,在路上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毕竟是一家之主,所有人都得听他的。作者考虑到母亲体弱多病,应当顺她的意。所以作者便说:“走大路。”然而,出于对孙子的爱,老人就决定走小路了。从这里看出了中华人民的传统文化:尊老爱幼。
这件事看似简单的一件小事,却体现出作者对母亲的孝心,充分说明了他们一家是多么和睦。作者对母亲是多么孝顺,而自己从来没有关心过父母,这让我很惭愧!
从这课中,我感受到了亲情是多么珍贵,我们应该去爱我们的亲人,因为他们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如果你没有爱,请从现在开始,爱你的亲人吧!
去散步读后感篇五
寒假里,我看了《和兔子洛德去散步》这本书,作者李丽萍在书里面一共写了十九个围绕着植物、房子、动物、生活用品、以及人所展开的新奇有趣的童话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有《怪房子》以及《和兔子洛德去散步》。
在《怪房子》这个故事里,我看到了前所未闻的关于会说话的房子的事情。主人公阿旺,认识他所住的那条街上的所有的房子:白房子、红房子、黑房子、灰房子、绿房子、石头房子……当他走到路上时,房子都会愉快地跟他打招呼、谈话。阿旺和每个房子都是好朋友,而房子们对他也很友好。他可以自由进出这些房子,随便使用每座房子的家具,任意在每张小床上睡觉,欣赏每扇窗子里的风景,还可以品尝每间厨房里的美味呢。
这个故事很新鲜、很特别,给房子赋予了生命,让他们能说话、会唱歌。跟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木讷的、死板的、单调的房子完全不一样。我在这个童话故事中看到了难得一见的乐于助“房”、慷慨大方的房子们,看到了一贫如洗、可怜巴巴的小石头房子,还看到了爱搞恶作剧却又厨艺精湛的红房子。我以前每天都待在房子里看书、玩耍、做作业、睡觉、吃饭,也没觉得这房子有什么特别,但是这个故事让冷冰冰的房子变得更加亲切,跟我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和兔子洛德去散步》也是个很不错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正在恋爱中的可怜的兔子通过散步解闷的经过。这只兔子本来很调皮、活泼,但是恋爱后脾气就变大了,后来主人带他去散步聊天,终于帮助他解开了心结。我以前都看到过很多关于动物类的童话故事,在这些童话里,动物们也能像人一样讲话、思考,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但是,从来没有读到过正在恋爱的动物的故事。
这本书确实很值得一看,故事充满了想象力,让人觉得非常新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去散步读后感篇六
这周我们上课学了一篇《散步》的文章,故事里流露出来的温馨,让人印象深刻。
这篇课文讲得是: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田野里散步,中间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但母亲却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到了一个地方,我蹲下身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走得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起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篇课文我读出了母亲的善解人意;作者的孝敬母亲;儿子的懂事聪明;妻子的默默奉献。
我和妈妈也经常散步,散步能够让我们放松身心,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还能够和妈妈聊天,聊聊学校发生的趣事。这样也能够加强我和妈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妈妈能够了解我,也能够让我了解妈妈的心里面是怎样想的,散步可谓是“一举两得”。
此刻“散步”成了我和妈妈必做的事,从“散步”中收获到的趣事也很多。和妈妈一齐下楼慢慢地走一走,边走边谈谈新闻等国家大事,这不仅仅放松了身心,也学到了知识。
家人不需要我们为他们做的太多,简简单单的陪伴就已经很让他们满足了。
去散步读后感篇七
很温馨,从这里读到了那里,从这头走到人生的那头。
从出生到死亡,从年轻到衰老,从绽放到凋谢,从萌芽到蓬勃……这是人们无法抗拒、薪火相传的轮回。
那是亲情。
一代一代传承着的珍贵的美好。
那是散步中的生命。
正如莫先生笔下的生命:“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头;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续。
这就是一个小家的“整个世界”。
不需要太多的华丽附加,不需要海誓山盟的承诺。
那是生命的源泉和根本,爱和亲情,总是如此纯净、柔和、温暖、甜美。
散步完后,如果你坐在夕阳下,回想刚才的亲情一幕,是最温柔似水的,是最静如夏花的。
哪怕全世界都下着瓢泼大雨,你的世界也会是阳光灿烂。
这就是我们在生命之旅中的“散步”,这就是平凡宁静的.生活,这就是生命的一个小小侧面,这就是生命的传承与亲情的温柔,它们就可以是整个世界的天空、星河及宇宙!
去散步读后感篇八
夜深人静时,开始做这份家庭作业。
《散步》是莫怀戚的一篇小文,写夫妻俩带着儿子和母亲一起外出散步的故事,很寻常,很恬淡,也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的情节。但是静静地看完,还真是有些感触。成人的世界实在是太嘈杂了,整天忙忙碌碌的,心情也磨砺得很粗糙,没有时间,可能更多是没有心境来作这样柔软细腻的内心体验。人有来处,是自己的父母;人有去往,是自己的子女。人生匆忙来去,其实这样的关爱,并不一定是孝敬爸妈脑白金,宽房大屋伺候,只需在每一个细微末节之处用心,就能够见到一分暖意。多年来母亲如散步一般,一步一步的把我养大,也一步一步的变老,而我也一步一步的长大成人。人到我们这个年纪,已经是人到中年了,看看自己父亲母亲还健在,孩子活泼、茁壮成长,这就是幸福。
一件平凡的小事,一家三代人散步——儿子背母亲,母亲背儿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以小见大,不经意间,写出了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浓浓亲情,语言朴实真挚,道出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让人回味无穷。作者不是仅仅要告诉我们这些,而是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就这样从一代传到下一代。我深深感受作者在文字里的心意。
课文让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每个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言行教育引导孩子。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教师,英国教育家巴特勒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长期的根深蒂固的,其成人后的种种习性,80%来自父母早期的影响和教育。课文从初春陪母亲、携妻子散步,到决定“走大路”,“背起母亲”等,无不表现出一个父亲对自己母亲的关爱呵护,以及对儿子无言的教育和引导。
课文还揭示了另一个问题:社会和谐的动因。人是组成家庭、社会及人类世界具体的表现形式,人间的亲情,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完美和谐,都离不开人的责任——对生命,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是要老的,而老人是需要赡养的,是需要情感与安慰的,但更需要对生命的珍重和人格的尊重。但这一任务需有谁来承担?他的儿女们。孩子是家庭的成员,是未来和希望,他们需要呵护,需要教育引导和健康成长,而父母就是镜子,就是导师。因此可以说,尊敬长者,爱护子女,同时有责任心地完成社会所赋予的使命——如果每个家庭都若此,社会就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融洽,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的父母把我扶养成人,我来养育我的孩子,教育他成长成人,把爱的接力棒一棒棒传下去,我就是他的模范。只要有亲情在,只要多尽一些责任,我们的生命就是幸福的,生活就是美好的。
呼吁每个家庭,都常常和家人一起散散步吧。
去散步读后感篇九
今天我读了《散步》,读后我感到中华民族的尊老爱幼的美德。课文讲述了作者一家四口人散步,尊老爱幼的美德。
读完后,我觉得作者莫怀戚是一个对母亲孝顺诚恳的儿子;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年老体衰、非常顺着儿子的,文中的妻子是一个朴素、贤惠的;儿子是一个天真、可爱、浪漫的小男孩。作者在这课中他委屈儿子,走大路,可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说,走小路。真不容易的尊老爱幼的美德呀!想一想,我们都没有像《散步》中的人物一样,我觉得自己很渺小。
记得,有一天,我和弟弟、妹妹,去玩,在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可是妈妈买了两支棒棒糖把我们有说有笑的局面打破了,我见只有两支,便拿走了一支,弟弟妹妹,只有一支,弟弟见妹妹有,姐姐也有,就他没有,他就抢走了妹妹的棒棒糖,妹妹没有抢赢,还摔了一跤,她便哭了起来,我见了,便把我的给了妹妹,她笑了。
从这件事,我知道了作者莫怀戚一家四口的尊老爱幼是多麽的伟大,无私,有责任感。读完《散步》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是什么人,无论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要用暴躁的手法去对待,要用中华民族的美德“尊老爱幼”去对待。
去散步读后感篇十
这段时间给儿子买了很多绘本,儿子都很喜欢,每天都嚷着让我给他读几本。我读的时候他听得也很认真,这个时候也是我们母子最快乐的时候。绘本锻炼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快乐。
在这些绘本里,儿子最喜欢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母鸡萝丝去散步》是美国绘本作家佩特·哈群斯的成名作。主要讲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而图画则还讲述了狐狸追逐猎物却屡屡受挫的故事。它在画面里叙述了一个文字里并没有提到的故事,让文字与图画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比照。你看,文字里只是说萝丝穿过院子、绕过池塘……只是对萝丝散步的一种描述。至于那只跟在萝丝身后上蹿下跳的狐狸,只字未提。所以这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实际上包括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用文字讲的萝丝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还有一个是用图画讲的狐狸追逐猎物的迭宕起伏的故事。
故事读完了,也许你会想,读这本书我的孩子究竟能学到什么道理。我真的不知如何说了。我和儿子读绘本的时候,从来没有刻意地去问他通过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但我从他读书时所表现出来的声音、动作、表情,从他读了一遍还要求再读的表现中,我觉得他所有该体验的都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快乐、紧张、刺激、长舒一口气————;所有该收获的,都收获了。这就够了。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品读绘本。我要感谢我的儿子,在我为人母的时候,我和他走进了图画的世界。我的心灵被许多图画所感动,我的灵魂被许多图画所震撼。不要以为绘本是低幼读物。即使是简单的图画,它同样内容丰富。陪孩子一起走进绘本的世界吧,我相信你会和我一样看到那个世界是多么精彩。
去散步读后感篇十一
儿子说老师让家长写一篇《散步》的读后感。开始还真觉得麻烦,在儿子的一再要求下,读完了这篇短文。没想到的是这一篇短短的文章,让我的心里荡漾起了阵阵涟漪,感慨不已。
首先,这段描写“到了一处,我蹲下,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了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个画面在我的眼前久久不能褪去。我真想自己就是这画面里的主人翁,只可惜自己常常在外奔波,孩子他爸也常年在国外,这似乎成了我的奢望了。还真是羡慕他们这亲亲热热的一家四口呐。
其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可以看出作者是多么关心他的母亲啊。我想我的老妈也已八十多岁了,虽说身体硬朗却也是老迈了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在她老人家下楼到院子里散步的时候,在我能陪着她一起走走的时候,陪陪她呢?我想妈妈一定愿意女儿陪伴在身边,散步起来脚步才更加的稳健和愉快吧!
这篇短文,给了我启示,我想今后的每一个周末就拉着儿子和老母亲一起去散散步,虽然我们的城市已没了小路,也没了田野,那么,就在这宽宽的街道上看看人流,看看琳琅满目的商品,感受着时代的气息,那也是一家人在一起快乐地享受时光吗?让我们享受亲情,享受这世界吧!
去散步读后感篇十二
今天,我从书架上发现了一本书,名叫《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咦?蜗牛走路不是很慢吗?人是怎么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的呢?我带着疑问打开了这本非常有吸引力的书。
上帝给了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却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他,我唬他,我责备他,
蜗牛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
仿佛在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他,我扯他,甚至想踢他,
蜗牛受了伤,
它流着汗,喘着气,继续往前爬······。
读到这里,我的心情不由得从好奇转变成了伤感。蜗牛的特点就是爬的慢,它为什么把房子驼在背上,不就是因为他自己爬的慢,外出以后不能及时赶回家才背着房子的嘛。上帝为什么要让人类牵着他去散步呢?我是多么同情小蜗牛啊!这时一个念头从我脑海里一闪而过,那蜗牛不就像我们这些小学生嘛?家长一直想让自己的孩子做得好,做得更好,做得最好。可我们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妈妈在一旁深深的叹气,而我还在一边努力地爬。这学习之路是多么漫长啊!放学回家成群的作业向我提着要求,周末东奔西奔去上补习班,暑假里,题目像大海一样向我涌来,这就叫“题海战术”
我接着往下看。
那一天,我在校园里散步,
忽然看到一只小蜗牛在草丛中哭泣。
“小蜗牛,你为什么难过呢”
“我觉得自己爬的好慢,好慢哦!”
“唉,如果有一天能有一个祷告······”
我好奇的问;“你会祈祷什么呢?”
“我希望我能代表蜗牛去参加奥运的赛跑,
而且跑得比······比······喷气机快就好了。”
“但是我想,人类创造的喷气机怎么能比得上帝创造的小蜗牛呢?”
“真的?”
“是啊!飞得最快的必须向爬得最慢的学习,才能飞得安全。”
“真的?”小蜗牛诧异地伸长它的触角。
“人类发展喷气机好多年了,一直有个研究的瓶颈,是在飞机涡轮的。
叶片上。这些叶片由高科技金属合金制成,在经历过高温旋转和低温冷却后容易变脆,造成了许多空难。”
“那这跟蜗牛有什么关系?”
有!全世界有一种东西承受高温然后冷却,
再高温,又冷却,也不会变质易碎,
那就是蜗牛的壳。”
“哇!真没想到。
我还一直以为背上的太多余,
想要做个无壳蜗牛呢!”
当我跟小蜗牛道别的时候,
我们都笑了。
我也笑了,小蜗牛找到了自己的自信,我也能!
去散步读后感篇十三
我和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散步。
天气很好。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浓有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咕咕地吐着泡泡。
在这充满活力的春光中,两对母子边走边聊,脸上满是笑意。
看着书上的文字,看着书上的插图,我觉得天空仿佛为他们而蓝;花朵仿佛为他们而开;小路仿佛为他们而延伸……一切富有生机的东西仿佛都在为他们歌唱——哦!春光中两对幸福的母子。
后来母亲说要走大路,大路平顺。但我的儿子说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因为他们一向都习惯听从于我。我认为自己陪伴在儿子身边的机会还有很多,所以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但母亲摸了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说要走小路。她说那儿风景好,如果有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她。她说得很自然,但我看得出……我还是依了她。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慢慢地往前走。到了难走的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们走得很仔细,似乎我俩背上加起来的,就是整个世界。
我爱母亲,爱儿子,也爱妻子;母亲爱儿子,爱孙子,也爱媳妇;妻子爱我,爱母亲,也爱儿子。我们一家人相互关爱。
每一个小动作,每一句话,甚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隐藏着爱。
爱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用心体会,就知道爱在哪里。爱是伟大的,爱又是最平凡的。爱是轰轰烈烈的,但也是最最平淡的。
一家人一块儿散步,一块儿谈天说笑,谁能说这不是爱?
奇奇这才明白,妈妈的唠叨就像生活的鼓点,催促他振作,激励他奋进。
妈妈对我们的唠叨,是爱。
兔妈妈和小兔子互相比画有多爱对方,是爱。
我们帮助同学,尊老爱幼,是爱……。
世界上没有上帝,如果有——那么我们便是上帝,因为我们有爱。
散步,因为有爱,所以温馨。生活,因为有爱,所以精彩。
去散步读后感篇十四
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白华更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宗白华是诗人。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
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宗白华曾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他更是一位欣赏家。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
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书名叫《美学散步》,我们且到这个大花园里走走,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亭台楼榭、花树池石。
艺术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与感悟,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自己心里。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的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
(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
(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
(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
(4)因究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
(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界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去散步读后感篇十五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步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和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散步。
天气很好。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浓有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咕咕地吐着泡泡。
在这充满活力的春光中,两对母子边走边聊,脸上满是笑意。
看着书上的文字,看着书上的插图,我觉得天空仿佛为他们而蓝;花朵仿佛为他们而开;小路仿佛为他们而延伸……一切富有生机的东西仿佛都在为他们歌唱——哦!春光中两对幸福的母子。
后来母亲说要走大路,大路平顺。但我的儿子说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因为他们一向都习惯听从于我。我认为自己陪伴在儿子身边的机会还有很多,所以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但母亲摸了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说要走小路。她说那儿风景好,如果有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她。她说得很自然,但我看得出……我还是依了她。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慢慢地往前走。到了难走的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们走得很仔细,似乎我俩背上加起来的,就是整个世界。
我爱母亲,爱儿子,也爱妻子;母亲爱儿子,爱孙子,也爱媳妇;妻子爱我,爱母亲,也爱儿子。我们一家人相互关爱。
每一个小动作,每一句话,甚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隐藏着爱。
爱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用心体会,就知道爱在哪里。爱是伟大的,爱又是最平凡的。爱是轰轰烈烈的,但也是最最平淡的。
一家人一块儿散步,一块儿谈天说笑,谁能说这不是爱?
奇奇这才明白,妈妈的唠叨就像生活的鼓点,催促他振作,激励他奋进。
妈妈对我们的唠叨,是爱。
兔妈妈和小兔子互相比画有多爱对方,是爱。
我们帮助同学,尊老爱幼,是爱……。
世界上没有上帝,如果有——那么我们便是上帝,因为我们有爱。
散步,因为有爱,所以温馨。生活,因为有爱,所以精彩。
去散步读后感篇十六
老师难得布置了家长作业,让我有机会认真看了莫怀戚的《散步》三遍。
感谢老师,如果你不布置这个作业,我想我很少会去看莫怀戚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很短,也很平实,但细细读来,仔细品味,它包含了很多的信息,触动了我们内心世界里最温暖的部分:家庭的责任和亲情。
文章一开始就让我倍感亲切:因为我们也是这样的家庭结构: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可我努力回想:我们家有多少时间没有一家人一起散步了?好像好久了,我真的记忆模糊,不能记得我们全家一起散步的样子。非常惭愧。是不是繁杂的一切扰乱了我们享受生活享受亲情的时光?!
就像文章里的母亲,我们家里奶奶也是什么都为我们着想,什么都依着她的小孙子,在她眼里:家里所有一切就是她的世界,她的全部。为此她可以心甘情愿为儿孙们做她所能做的一切,无怨无悔。虽然有时有些唠叨,但孙子每次离家去学校都总是会与奶奶拥抱告别,每次回家会与奶奶大声说:“奶奶我回来了!”而孙子每次回家就好像带来了欢乐,奶奶她脸上始终会荡漾着暖暖的笑。
家庭是每个人温暖幸福的港湾,好的家庭是最放松最自由的地方,我们在那里休息,感受亲情的抚慰,享受天伦之乐,它让我们遮风避雨,每个人的情商最初都是来自各自的家庭的。温暖的家庭让人能为了它而奋发向上,当你再苦再累时想到自己的家庭,你就能振奋精神,“我想有个家”不只是歌里唱的那样,是每个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所为之奋斗为之不断努力的。美好的生活不止是物质财富的满足,更主要的是家庭精神财富的富足。和谐和睦的`家庭她一定是有负责任的丈夫和妻子,和蔼慈祥的老人和活泼可爱的孩子所组成的,那样的家庭是始终充满笑声和歌声的地方。在那样的家庭里,没有走不过去的“小路和池塘”,因为我们会相互牵手,相互“背”着过去,前面一定是阳光,一定是春的田野。
去散步读后感篇十七
反思一下,我们的学生是不是就像文中的小蜗牛,我们又何尝不是常常抱怨这些“小蜗牛”走得慢,而偏离生活中最纯最美的一面。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仅我们自己走得快了些,似乎让我们的孩子们也走得快了,现在才感悟到,其实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我们在教学中,对孩子们提出要求本没有错,但是对他们达到要求的过程是不是有些不够耐心呢?自己提出的要求,恨不得马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到完美,我也会抱怨学生多么地难教,多么地不守纪律或是习惯有多么不好,可是我却忽略了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的都受着不同的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有着迥然各异的性格,接受能力,知识水平也存在着差距。我们也有被气疯和失控过火的时候,然而静下心来去观察他们,孩子们的一个眼光、一句问候、一个举动都不知不觉向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最纯真的一面。其实,这是对教师耐心的考验,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去跟随蜗牛、跟随孩子们,也许就会发现自然的美,倾听鸟叫、虫鸣,欣赏满天的星斗。我们不妨回过头看一看,看“小蜗牛”们已经前进了多少,而不是去计较他们到底有多慢,对于你来说也许这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这时,你就应该很认真地表扬他们。我们会感到身心愉悦,而孩子们也会和我一起见识到这个世界的和谐有序,自然从容。
我们作为老师啊,不要丢失了那份平和的心态,有一部分学生在我们面前就像蜗牛一样,可是,我们在某些大师面前又何尝不是一只蜗牛呢?教学是一门交流的艺术,孔子提出来的”教学相长“原则,意味着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并非就是弱者的形象,他们身上也有美好的东西吸引着我们,促进着我们的发展。
的确,教育是慢生活,孩子是纯真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不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留一点时间,留一点空间。
一天我去上二年级的科学课《磁极与方向》,突发奇想就地取材用线栓好一块条形磁铁、一块蹄形磁铁和一块环形磁铁,带着一根棍子就走进教室了。有的孩子吓得赶紧问:“老师,你带棍子来要打我们吗?”我笑了:“孩子们,老师今天带棍子来不是打你们的,是上课用得着的。”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我知道了,老师带棍子来是要挂磁铁的。”“想知道老师要怎么挂吗?请大家赶紧翻开课本吧!”我让孩子们翻开课本,并跟他们解释:“我们没有课本上那样的演示教具,我们今天还是要验证磁铁有指示南北的作用。”
我搬来两张桌子把棍子放在这两张桌子之间,把三块磁铁拉开足够的距离依次挂上去,孩子们停止了叽叽喳喳,静静地看着。看着他们那明澈的眼眸,我寻找到“孩子王的价值”,感受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美妙。跟孩子们相处,老师每天要处理许多琐碎繁杂的事,一天天,一年年,我们陪孩子们渐渐成长,岁月磨炼着老师的耐心,岁月让孩子们渐渐成长。这其中成就的又何止是孩子?更是教师耐心的磨练,爱心的考验,人生的品味——自然从容。
去散步读后感篇十八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我国文明家庭建设的可喜成就。
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这个三代人的家庭里,我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每当家庭出现分歧的时刻,我总是主动地站出来,消除分歧,维护团结,增进亲情。我家要到田野上散步,可是母亲不想去。原因是母亲老了,身体不好,好不容易才熬过了一个严冬,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母亲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但是我不是消极的表示顺从,而是积极地提出建议。我劝说母亲,正因为年老体弱,才应该多走走。我的话渗透着辩证思想,饱含着对母亲的深切的爱,有利于母亲身体素质的增强,有利于家庭温馨氛围的营造。母亲听了我的话,不是固执己见,而是从善如流。儿子敬爱母亲,母亲尊重儿子,家庭出现了融洽、祥和的气氛。
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
就在我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的时刻,母亲忽然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疼爱孙儿,了解孙儿的心思,知道孙儿喜欢小路旁边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小路尽头水波粼粼的鱼塘,于是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孙儿的心愿。母亲改走小路的决定,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小路不好走,母亲对我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到了一处难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他们怕摔伤了自己所背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仔细。他们的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44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