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生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大学生技能培养总结(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0 10:30:57
最新学生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大学生技能培养总结(六篇)
时间:2023-03-20 10:30:57     小编:zdfb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学生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大学生技能培养总结篇一

学法指导及学生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我所教的班级学生课堂上善交流,乐表达,具有合作学习的参与热情,但由于教师缺乏合理组织与价值引导,造成了活动中个别学生思维懒惰,合作学习表面热闹,实则无序,效率不高等现象。针对这一班级现状,上学期我制订了题为“细化分工,价值引导,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的学法指导工作计划,目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指导,使学生能够进行目标明确的,有序、有效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自主发现新知的乐趣,使合作学习对整个课堂教学起到真正的提质增效的作用。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与探索,有了一定的喜人效果,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学习小组组建合理,保证了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

首先,在上学期开学初,我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能力组建了14个学习小组,综合考虑了他们的口语表达,书写绘画、表演等多方面能力,做到了均匀配置,尤其了重视学困生与尖子生的合理搭配。其次,细化分工,为每个学生安排了自己在小组当中的编号,课堂上依据合作学习目标及内容安排每号学生的具体任务,使每个组员都明确自己在合作学习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并定期进行角色的轮换。

二、做好活动前的价值引导,确保了合作学习的目标明确。

三、保证了活动中的有效巡视,并能抓住有利时机辅导学困生

在学生进行合作时我能够做到有目的地巡视,以捕捉学生的数学心声,点拨学生的探究思路。尤其还充分利用了这一有利时机,给学困生以更多关注,尽量缩短学困生与班级整体的差距。

以上是我对上学期所进行的学法指导与学生能力培养工作的简要总结,应该说一学期的努力还是初见成效的,但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还将进行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探索与尝试,相信随着学生逐渐进入高年级,在我的潜心钻研与引领下,他们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学生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大学生技能培养总结篇二

语文自学能力是小学生的基本自学能力之一。良好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今后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小学生的自学要求,能理解语文课本内容,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具有良好学习的习惯,独立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小学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这样才会使学生乐于学习,自发探究学习。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贵在教师组织、引导得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开展竞赛、大胆创新等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

1.构建空间,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积极进行问题情境之中,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这一内容时,首先,安排了一个由学生全员参与的数学活动--“你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活动中,涉及到的信息只是学生们平时最最普通的生活经验,是发生在自己身边最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要学生们说出自己最喜欢吃什么早餐,并不是件难事。很多学生都能脱口而出:“我最喜欢吃的是方便面、牛奶、豆浆、油条、杂格、粥……”(板书)。就这样,在学生们主动参与的激情中,毫不费劲地就把游离在学生们脑海的零散信息收集起来了,同时也诱发了学生们进一步探究的情绪。

2.重组教材,构建探索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现代教育思想提倡轻结论,重过程,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自己主宰学习的认识过程,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发现和归纳、总结出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一课,出示一组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哪个体积大,有的学生会说第一个,有的会说第二个,还有的学生会在二者之间徘徊,争议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也使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准确地作出判断进而引出本节的教学内容--《长方体的体积》(边说边板书)并引领学生循题而问,教师适时梳理出两个关键问题即:1.长方体的体积如何计算?2.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于一引一问之中不仅培养了质疑精神,明确了课堂探究的重点,把握了知识探索的关键。更点燃了学生心中探究的火种。教师通过适时引导,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从数字的意义中抽象出体积公式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就让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的表象顺利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操作、表达、探索和概括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主动学习

1.课堂上创造竞争的环境,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励学生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身心的巨大潜能去克服困难,去积极思维,去大胆实践。如在计算教学中经常设计“争当速算标兵”、“夺红旗”、“开火车”、“数学接力赛”等游戏活动,学生对这些游戏特别感兴趣,并且在竞争中把个人与集体融合起来,形成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一些“解题能手”、“争当智慧星”、“评选优胜组”等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更鼓励了那些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勇于攀登的奋斗精神。

2.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开展竞争。在学习上不仅赛知识、技能,还要赛习惯、意志力,赛学习方法,赛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独创性,赛语言的表达是否流利、简洁、完整、准确。不把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经历了艰苦努力,取得了进步,与考试分数第一名的同学同样得到肯定和赞扬。对取得同样高的分数的同学,还要评比谁的方法更优越、谁的解题思路更简捷。从而让学生朝着更高的标准努力。

三、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纪民族之林。”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从小学教学开始抓起,在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是指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创新意识,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和获取尝试创造的初步方法,主动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过程是主动学习的真实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需要营造创新氛围,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树立自信心,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不怕说错。大胆放手,展开思维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总之,在自主教学中,必须把握好一个宗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诚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还有待不断探索、尝试。

学生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大学生技能培养总结篇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不但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而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始终,渗透在中学化学教学的各个阶段。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无论怎样强调实验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为了推进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根据省教育厅和教育局的有关精神, 化学的实验操作考试已成为中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几年的实验操作考试中, 我都有幸参加了其监考工作。在监考的过程中,以及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无惊喜地发现,学生无论是在对实验的认识上,还是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上,一年比一年有进步,学生整体的实验素质水平不断提高。这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实施新课标的重要性及正确性。

然而,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学生们在化学实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实验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化学实验素质。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对基本仪器、药品的使用上,不能达到操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熟练性等几方面的的要求。

例如,在对于胶头滴管的使用上,就常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不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胶头滴管不竖直、不悬空;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但是操作不熟练,动作生硬;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但是用完后随手就把滴管平放于桌面上,或是夹于两手指间,继续下一步的操作,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重视、深思的。

中学阶段的化学课程,是一门启蒙性的基础课程,学生们初次接触化学。我们在这个阶段要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操作技能、学习方法。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的奇妙性、趣味性、生动性,而且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科学性、严谨性、规范性。

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是进行一切化学试验及探究活动的基础,也是化学学科后续学习的一种基本的知识、技能的储备。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化学, 对各种仪器、药品都是初次认识,对一切都感到惊奇。在这个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建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规范的操作方法,良好的实验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对未来的发展真正有用的知识。

在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方面, 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老师在对每一件仪器的第一次介绍时, 详细地讲解正确的使用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规范的演示自不可少,但是,如果只是单调地介绍、机械地表演,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如果配以情景教学,讲与仪器有关的小故事,展示精美的图像、视频,或者介绍一些由于不规范操作而引发的事故等,让每一件仪器都有不同寻常的闪亮登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仪器的正确使用记忆深刻,而且能引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

由于实验条件不完善,器材、药品短缺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许多老师只是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或者只是播放录像、视频、课件、多媒体等让学生看,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既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 人对实际操作的东西遗忘最少,两天内仅遗忘10%左右,记忆量达到90%左右。由此可见,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记忆,不仅可以使所学的知识记得更牢固、更准确,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多加练习,自然熟能生巧,达到操作的规范、准确、熟练。

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并不难, 难的是让他们养成一种科学的、严谨的实验习惯。我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 但是常常忙于观察实验现象或急于实验记录,而忽视对仪器的操作,在不经意之间犯下一些错误。

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反复强调,多次提醒,让学生时时注意、处处留心,不马虎、不随意,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

有的学生在实验中往往是只看重结果、数据,而忽略了实验的过程,忽视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欣赏。

例如: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 学生们往往只重视结论:碱加酚酞指示剂变红色,滴加酸中和后溶液变无色,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观察。比如:滴加指示剂时,碱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是慢慢变红,还是突然变化?滴加指示剂的量不同,或者碱的浓度不同,它们所呈现的颜色相同吗? 加酸中和时,碱和指示剂溶液的红色是怎样消失的? 是慢慢变浅还是突然消失?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内容。在化学实验中,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质量。其次要观察反应物的的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再观察反应中的现象,这是化学实验观察的重点,包括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燃烧、气泡、气味、沉淀等。最后观察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及质量的变化等。只要学生用心去观察,会发现很多美好、奇妙的东西。

对于观察到的现象,不能仅仅停留在感知的基础上,而且要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系统的记录、整理、分析、判断,从而抓住其发生反应的实质,可以排除谬论,发现真理。例如:将锌、铁、铜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中,可得出锌、铁、铜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的结论。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写报告时,一定要如实反映实验结果,即使结果跟预期的不一样,也要如实写。学生报告的过程实际上既是一个完整科学训练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自己的语文水平与化学知识高度结合的环节。而且,记录不能随便写在一张纸上,应该写在一个准备好的专用记录实验的本子上, 这样可以对自己的实验结果随时查阅、整理。

总之, 在学生化学实验中, 教师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做好指导和转化工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有效地提高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技能和技巧,培养他们运用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使他们真正成为21世纪的主人。

学生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大学生技能培养总结篇四

关于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黄山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内容摘要:英语作为现在重多课程中非常困难的一门课,已引起了很大的重视。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从阅读中获取信息,有助于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阅读,就能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学生发展打基础,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现行的小学英语并无明确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和教材,不注重阅读的.培养,严重影响整个英语水平。现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效果差,没有一定的教学模式和目标,这对学生是不利的,所以一定要改变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英语;阅读能力;兴趣;教学

序言:阅读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领悟文章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学会通过语境猜测词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使学生在阅读方法、速度、技巧上得到提高。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开阔视野,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生活。所以我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进行研究时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学生与教育教学的情况出发,用科学的态度去分析和研究材料。坚持学习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统一,深入研究有关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更新观念,形成新的经验理念,并把这些理念在教学中落实。 许育红

(一)教师的教学影响着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1、教师的上课方式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听课的效率上,有60%的学生是一般,27%的是不好,13%的是好。从这一现状来看,教学效果不算很好,但也不差。有个小学生说:“老师上课很少管纪律,基本上是自己讲课。”还有的学

生说:“老师上课时课堂不活跃,只是偶尔给我们做活动。”这一系列的回答,都说明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管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影响。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控能力不高,必须要教师不断提醒和监督,所以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

2、教师的教学内容,作业布置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在老师布置作文方面,有60%的学生是偶尔,33%的学生是经常,7%的学生是从不。这个现象不是很好。说明大多数教师在英语作文布置方面还是不够重视,没有把写作当成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有一个学生说:“我们老师基本上是几个星期写一篇,而且也从来不点评。”这足以体现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态度是非常不端正的。

(二)家长的管理也是影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一方面

1、平时对学生英语学习没有强化。有63%的学生平时不看英语杂志,33%的学生会看,3%的学生偶尔会看。这一数据表明,很多学生平时很少把时间花在英语上面,这其实是家长的问题。家长应该要不断督促自己的孩子多看英语方面的书籍。

2、有60%的学生家长对英语阅读是不重视的,40%的学生家长会重视。家长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和重视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学生自主学习不够,所以家长必须要对孩子负责。

(三)学生自己不够重视英语阅读

1、有57%的学生是不喜欢英语的,只有43%的学生喜欢。当然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总之很多学生还是厌恶英语的

2、有个学生说:“英语又不是普通话,为什么要学呢?”很多学生不了解学习英语到底是为了什么,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40%的学生是认为学英语是对自己有利,37%的学生是为了完成任务,23%的学生是想当外语翻译。现在英语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如果不重视,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不利的。

3、其实学英语单词很重要,特别是阅读题。如果不认识单词,那么对整篇短文的理解就有很大问题。据我调查,有43%的学生遇到生单词是不管,有23%是联系上下文猜测,34%的学生是查字典。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与学习成绩是成正比的,平时多积累,就不会有很多单词阻碍。

4、上课做笔记很关键,学英语就应该要多积累,一个上课从不做笔记的学生是不会学好英语的,所以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有17%的人是不做笔记的,有60%的学生是偶尔做,23%的学生会做笔记,这一数据表明上课做笔记还有待加强。

5、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上课认真听,平时也应该要多花工夫。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要多做题目。有30%的学生每天从不做英语阅读,33%的学生不足20分钟,27%的学生是30~60分钟,10%的学生是60分钟以上,可见很多同学没有在这方面引起重视,还必须加强。

(一)教师方面

1、课上,老师的上课方式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只是用比较古板的方式上课,没有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对于学生听课效果是有很大影响的。

2、教师平时没有督促学生多做阅读题,作业布置的次数不够多,学生缺少阅读能力的锻炼。

3、老师的反馈不够及时,对于学生的作业,没有及时讲评。

4、英语阅读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部分,尽管我们的英语教学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的承担了词汇、句型及语法的教学任务,常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知识的传授、掌握和操纵上,尤其以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能力训练不足,导致阅读能力没有实质性提高。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不浓,只有少数学生经常读课外书和故事书,很多学生没有读过英语阅读方面的书籍。

2、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存在一定障碍,很多学生反应,阅读最大障碍是生单词。有的也有在语法,时态上出错,以致对文章原意产生歧义,还有的学生在阅读是跟根本看不懂。

3、学生对阅读方法掌握不够,学生没有很好的方法去阅读,缺乏指导与训练。

4、学生的态度不端正,总觉得英语不是自己国家的语言,所以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5、学生英语的词汇量积累不够。掌握一定词汇是进行英语阅读的基础和条件,很多学生不重视平时的单词积累,导致阅读题看不懂。

6、学生的英美文化背景知道储备不足。

(一)改进教学方法,拓展延伸阅读教师应该将教学中心从单词和词汇上逐渐转移到语言内容和意义上来,重视知道的完整教授。借助网络等搜集相关话题,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机会,了解更多知识

(二)创设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校内环境应布置出英语氛围,比如说在不同的学习领域张贴英语标语,悬挂英语格言,学校广播站播放英语歌曲和有趣的西方文化背景介绍。学校最好能够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如英语讲故障比赛,朗读比赛,知识竞赛,英语歌曲大赛等等,让学生时刻感受英语,这样学生才有欲望去学习。在教室里,师生共同办英文黑板报,设计英文海报,创立英语图书角,利用多媒体在课外收看英语节目等等。这样学生在学校能感受英语,听到英语,还能参与英语活动。

(三)选取合适阅读材料,培养英语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材料应该简单,富有趣味性,如果是书籍应该配以插图,话题也要丰富,讲究趣,易,多,即材料有趣,语言容易,篇幅要短,量要大。通过读故事,读科普文章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让每个学生都爱上阅读。

(四)训练小学生英语阅读技巧和策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适当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会帮助学生阅读。小学生阅读时喜欢朗读,但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最好的办法是默读,还要帮学生克服指读等不良习惯。这样才能提高阅读速度。新课程标准还明确要求小学生应学会按照意群来理解文章,所以老师应该用合适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方面的技巧。

(五)阅读教学与朗读结合在开展阅读活动的初始阶段,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讲故事给学生听,或放有声录音带,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声音中不知不觉地注意单词

(六)阅读教学与动手结合

根据阅读材料,有些活动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如材料所描述的是一动物,可以让学生根据英语句子的描写,发挥想象,画图。除此之外,根据适宜的材料,让学生剪贴、做卡等。

(七)阅读教学与表演结合小学生好表演,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为检阅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教师可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表演的形式,搭建舞台,使学生有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八)阅读教学与听、说、读、写结合阅读教学开展的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与听说读写结合。

(九)家长要监督自己的孩子学习英语,为孩子安排学习计划,当然不能给孩子太多压力。

(十)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同时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引导学生随时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

四、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与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照课题,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觉得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既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又不能局限于一定的模式。在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活动中让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百度 《小学生英语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附录:

1、课题申请书

2、调查问卷

3、阶段性报告

4、初稿

5、总结性研究报告

学生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大学生技能培养总结篇五

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努力实践研究,我个人今年的小课题研究即将进入尾声,为了使下一次的课题研究能更好的开展,并取得更好的、更有效的研究成果,现将本次小课题研究总结如下:

经过多半年来地观察、研究、讨论、与孩子们的交流、调查,关于这个课题我主要是从倾听的两个方面来确定目标的:一是倾听的外因,要求孩子首先从课堂做起,一定要努力地细心听、用心听,这既是倾听的一种礼貌,也是倾听习惯的培养。二是倾听的内因,即要求孩子不但要“听”,还要“会听”。

在课堂上,我指导他们:坐姿端正,抬头挺胸;听讲时,眼睛必须看着老师,这既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礼貌;在老师上课时或同学们回答问题时,不能随便插嘴打断或喧哗,自己发言要举手。为了检验孩子们是否在倾听,我一般会让个别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重复发言孩子的回答,久而久之,他们在课堂上也就渐渐地用心去倾听了。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倾听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态度,我要求他们在课堂上要做到:听清楚老师讲课内容,对老师的提问能举手回答;听清楚别人的发言,并能对发言精彩的孩子及时给予最热烈的掌声鼓励;专心听讲,肯于动脑,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不同见解。

1、实施方法:

1)在课堂上,老师的教态不仅要有亲和力,而且语言要尽可能生动、富有感染力,用自己的激情去带动孩子们的激情,必要时,煽情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其次,情境创设能吸引孩子们听讲的兴趣,也可在其间穿插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

2)在讲课时,安排任务给孩子们,明确他们要听什么。特别是在讲课文时,在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前给他们一点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问题要简单、易记、清楚。

3)讲解重、难点时要提醒孩子们,进一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4)课堂上把更多的目光关注在平时较好动、爱玩、注意力极容易分散的孩子身上,在他们渐渐地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后,再多加以激励表扬,让他们感受到倾听的“好处”,这样,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好一些!

为了使本次的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实效性,我对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及上课种种表现的原因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我发现大部分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都能集中起来,个别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原因主要有:

1、管不住自己;

2、同学们的发言声音过小,听不见也就不想听了;

3、有时受外界的干扰。而他们的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候是刚上课时、上新课时、老师课堂上讲课外故事时。

其实,平日孩子们的表现也许因年龄特征的关系,在最初的课堂上,基本是上课一半时间,维持纪律一半时间:有的在和同桌说话,有的转到后面去要东西,有的甚至钻到桌子下面,有的手放在抽屉里玩尺子、橡皮、甚至小玩具等等,通过问卷调查,我了解了孩子们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原因后,便设法在课堂上变换教法,灵活有机地组织课堂纪律,以便于使课堂教学内容不拖沓,课堂宝贵的时间不流失!

在研究此课题的过程中,我经常与同年级的老师们交流探讨,此年龄段的孩子们的上课表现状况,并就此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能力。时刻进行沟通,在课外,也常与孩子们交流,听他们的声音,和他们做真诚的朋友,这样,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情与情之间的流动,现在课堂效果明显比以前有所好转!我甚是欣慰!

通过不断地观察、研究、实践,我总结了培养孩子们倾听能力的如下方面:

1、老师要以身作则。

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老师用心地倾听,可以帮助孩子们倾诉自己的感受,使他们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能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喜欢和尊重,能激起他们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当他们发言时,老师要首先带头倾听,不管他们的回答是对是错,我们为人之师都不要轻易打断,而在他们回答后,可适当地进行指导或评论。

2、要激发孩子们的倾听兴趣。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尽量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亲切,设置情境,吸引他们的目光,必要时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他们积极性更高,兴趣更浓。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给他们“脑筋急转弯”、开火车计算能力大、上台做小游戏等。语文课时,用自己的激情与童趣带动他们上课的热情,必要时经常性的故事穿插、词语扩展,他们特别喜欢,注意力也更加集中,教学效果更好!

因为此课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而倾听是一个重要且长期得用目光去观察的行为,由于孩子年龄特征的原因,在短短的半年内,要培养成功他们的倾听能力,难度的确较大。要力求100%的孩子每节课都保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上来,也是不可能的。其次,让孩子学会倾听,甚至要养成这个良好的习惯,不仅要在学习中、在课堂上,家长还要注重在生活中去引导孩子的这种行为,要教会他们认真去听别人的话,学会对别人的尊重,这些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和支持才可行!因此,还应该在“家校共育”的落实上下一番功夫!

学生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大学生技能培养总结篇六

㈠、创造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21世纪将是竞争激烈的世纪,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决定人才质量高低的核心因素是创造力。未来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出大批创造型人才。而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则是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创造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和未来的教育。

㈡、创造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小学教育要为未来社会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创造教育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㈠方法:即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㈡实验步骤:第一步——组织落实

第二步——学习培训

第三步——探索研究

第四步——实验总结

㈠寓创造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探索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我们遵循主体主导、民主和谐、成功激励、延缓判断等原则,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乐于学习、敢于发问、勤于发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及创造性地学。具体作法是:

⒈探索学科教学中创造教育的方法(归纳“六法”)

⑴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采用以下方法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情景激励法。根据学科内容采用录音、录像、挂图、布置环境、语言表达、课本剧、小品等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

②质疑激励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师生),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索、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其中包括探究质疑、发散质疑、求异质疑、逆向质疑、比较质疑。

③猜想激励法。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动脑思考、操作实验,解决问题。

⑵操作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马昕老师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为了更好地贴近日常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老师请同学们在课前搜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进行发芽实验。课上,老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讲授新课,既浅显又实际,易于理解新知,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⑶绘画法。即把课文中的“话”变成“画儿”,把“画儿”变成“话”。通过绘画,一方面借助于形象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⑷游戏法。即玩中学、学中玩,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这种方法更适合于低年级学生。(请林春老师介绍“立定跳远、造型接力”一课的教学设计)

⑸观察想象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情景,让学生去观察、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姚健老师语文课《火烧云》的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理解作者能把火烧云写得那么美妙神奇,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教师以课文为例,出示图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并表达出来,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⑹合作学习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或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互相交流,思维火花互相碰撞,产生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⒉探索创造思维训练课的教学模式。

开设思维训练课,因没有教材,造成教学中的困难。我们采取试点方法,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安排教学内容。老师们根据创造思维训练课计划,确定每节课的发散点,设计出能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提问和创造思维含量高的练习题。

目前,创造思维训练课课型大体分为:⑴故事课;⑵议论课;⑶技法课;⑷操作课。同时,初步形成了创造思维训练课的六个基本环节:

⑴、提出问题,激发探讨欲望。

⑵、集体讨论,大胆想象,激起思维火花的互相碰撞。

⑶、独立思考,合理构思。

⑷、动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⑸、汇报展出,引入竞争,标新立异。

⑹、老师讲评,总结归纳,表扬激励。

(请王晶老师介绍“打破常规”一课教学的设计)

㈡寓创造教育于多彩活动之中,培养创造才能

我校把创造教育渗透于各项教育活动中,力求让学生在多彩的班队活动、课外活动中受到启迪,体现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自信心、独创性以及敢于质疑、富于挑战的创造性和非智力因素。

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我们抓住科技月活动这一契机,通过让学生拼摆七巧板、组装赛车、写小论文、搞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形式,展示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树立科技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活动,让他们把所学到的书法知识、绘画知识、英语知识等运用到实践之中。学校则为他们开辟园地,展示其创作画、自创英语小报、红领巾小报、篆刻作品、手工艺品……每年坚持举办合唱节、艺术节、劳动竞赛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使他们乐于创造,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我们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街巷长跑;在院内做体育游戏、组织小型体活比赛;请全国跳绳大王、踢毽冠军、武术教练来校表演,以此推动全校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

快乐课间的创造活动。为保证良好的秩序,全校班班开展文明、有趣的课间活动。如跳绳、踢毽花样翻新、集体舞等。班班有高招,月月有新意。学期末,校内评比自创活动特色班。

㈢寓创造教育于环境建设之中,发挥渗透功能

我们全校教职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创造性地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力求每年都变一点、新一点、发展一点,力求“小巷陋室开新花,创造教育结硕果”,真正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校园,达到环境育人之目的。

巧设专用教室。我们把平日上课教室与兴趣班活动室合二为一,利用墙报、园地显示兴趣班的特色。如书法室、美术室、篆刻室、象棋室……。无荣誉室,则在校园门道设立了荣誉窗;无少先队大队部,则建立了红领巾走廊;无多媒体教室,则在教导处隔墙建立了电视台控制室。师生们在这简陋狭小的天地中,倍感创造的无穷乐趣。

力求墙壁说话。玻璃窗前挂名人画像、挂地图。院墙根下画儿童壁画、设书法园地。利用山墙设置标语、警句牌。利用校门口仅有的一面墙办橱窗,面向社会展示教育成果、教育特色,展示学生各方面学习收获,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既可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信息交流,也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鞭策。

文化建设统一。即校园环境与班级环境相结合,体现“四有”:有主题、有系列、有特色、有展评。让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㈣寓创造教育于家庭社区之中,产生合力作用

以学校为主导,把创造教育引入家庭、社区教育,使其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则成效更大。

为了取得家长的认同,我们先后组织家长观看天津市右脑智力录像灌输开发全脑的思想,进行会后座谈。我们请全校家长一起举行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观看中央教育电视台对我校创造教育纪实报道的录像。我们组织过家长与学生的同场电影、同台演出。请家长来校听课、参加班会、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还通过每学期的家长会及个别访谈,向他们汇报学校教育工作,听取家长的意见。家长对学校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如为配合课堂教学,主动绘画课文插图,为班级设计壁报,为班队活动录像;带领学生开展假日小队的实践活动;为配合体育达标,带领孩子在校外、家中进行左右肢体训练……。

另外,社区是个大舞台。学生们可以实践在社区,服务在社区,教育在社区。同时社区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依托。他们为我校开办家长讲座,市民学校,提高家教的认知水平,净化街道、家庭的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幸福的氛围。我校学生在社区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动脑动手设计各种宣传卡,为居委会出板报等,得到了居委会的称赞。今年7月,我校的社区工作经验总结在全区进行了交流。

㈠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五年来创造教育的实验,推动了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科研意识普遍增强。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就必须首先成为创造型的教师。要通过不同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因而对实施创造教育充满了信心。

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99年,我们请教育分院童长江老师对我校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创造思维水平的测试,结果是:发散思维、思维的变通性及创造性思维与对比班相比,均达到了p<0.05的显著性水平。其中独创性达到了p<0.01的非常显著水平。这表明,经过四年的培养和训练,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另外经过测试,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也初步形成。学生在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这三项主要品质的总分上均达到了p<0.05的差异显著性水平。实验班的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发言,词汇丰富,逻辑性强,善于分析说理,语言表达能力强。从学生学习的结果看,仍表明他们创造性地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㈢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创造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国少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央教育电视台先后对我校创造教育进行了纪实报道。98、99年曾两次召开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受到区领导、兄弟学校的好评。我校创造教育实验荣获区“九?五”教育科研中期研究成果二等奖,创造教育课题组荣获区教育学会先进集体。今年9月,在全国创造教育研讨会上,我校被评为全国创造教育科研实验先进单位。

创造教育的研究,带动了我校各项工作。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保持了连续10年无一名留级生,《中国教育报》曾予以报道。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率达80%以上。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均榜上有名。98年我校被全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实验校。98年在区政府的教育督导中,给予学校很高的评价。我校还被评为区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优美校园等。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受到了对口中学的好评,也取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㈠实验证明:创造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模式之一。开展创造教育可覆盖学校整体工作。实施创造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㈡实验表明:创造教育不仅出优秀成果,而且能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将是21世纪教育的灵魂。

㈢我们深深尝到了教育科研实验的甜头,坚定了深入开展创造教育的信心。但由于认识肤浅,还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科学评价体系的检测。恳请领导、专家们予以具体指导。

㈣由于经费投入所限,教学设备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十分渴望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与援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458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