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革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我们需要适应和引领这种变革。如何将科技创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呢?在此,我想分享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调查结果和数据。
王二小说课稿篇一
这篇课文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王二小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的事。课文先介绍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是怎么帮助八路军放哨的;再具体叙述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赞颂了王二小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配有三幅插图,图文紧密结合。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重点句子,崇敬抗日英雄王二小。
彩色挂图或投影片,生字词卡片。
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抗日战争的影视片,如《鸡毛信》《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
1.识字教学。
注意读准下面几个字的音:“王”的韵母是后鼻音;“常”的声母是翘舌音,韵母是后鼻音;“军”“前”“面”三个字的韵母都是前鼻音;响是三拼音,韵母是后鼻音。
重点指导学生分析以下几个字的字形。
员:下半部分是“贝”不是“见”。
常:笔画较多,下面是“”,不是“”
军:上下结构,上面是“冖”,不是“宀”;下面的笔顺是。
2.写字教学。
王:三横要平行,长短不同,第三横最长,第二横最短。笔顺是。
“常、前”的笔画多,要写得紧凑些。“前”左下的“月”第一笔是坚,不能写成撇。
响:左小右大。左边的“口”处于中间偏上部位。右边较宽,框内的“口”比左边的口字旁小。
第一段中“常常”让学生知道王二小多次帮助八路军放哨。“一边……一边……”是指王二小同时做两件事:放牛、放哨。这么做,既不耽误放牛,又可以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
第三段中的“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要让学生懂得,王二小不是真的顺从,而是假装的,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使敌人深信不疑。说明王二小机智勇敢。
第四段中“四面八方”,让学生知道指周围各个方面,说明敌人陷入了八路军的火力包围之中。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词语解释:
放哨:站岗或巡逻。[例句]解放军叔叔为祖国站岗放哨。
扫荡:课文指敌人到村了里来烧、杀、抢。[例句]敌人的扫荡被解放军粉碎了。
四面八方:指周围各个方面。[例句]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广场看节目。
重点句理解: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入路军的埋伏圈”
这句话是讲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课文理解。
段落段意。
全文有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1自然段):讲王二小常常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第二段(2~4自然段):讲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他被敌人杀害了。
第三段(5自然段):讲八路军消灭了全部敌人。
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王二小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的事,赞颂了王二小年小志高,不怕牺牲的精神。
王二小说课稿篇二
《王二小》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本组课文是围绕“幸福生活”为专题编排的。《王二小》这篇课文以“王二小”为中心讲述了他怎样将敌人成功的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并将敌人消灭的故事。王二小,一个只有小名的孩子,牺牲时才十三岁。他用还没有来得及绽放的生命,为今天的孩子们换来了没有战火燃烧的幸福生活。
1、通过多种方式认识“王、助”等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王、从”等6个字。
3、学习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的方法。
教学目标的制定就确定了教学内容,我的依据是:课标中指出1、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提高识字教学效率。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学习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的方法。本课我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识字和书写“王、从”两个字,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第二课时是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书写其余生字。今天我所说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据学生的学情,
1、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玩游戏,在游戏中学习,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高。
2、一年级学生喜欢形象鲜明的图片画面,以直观形象的记忆为主。
3、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不长。
依据以上学情,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
1、激趣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2、图文结合法,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将引导学生采用。
1、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生字新词,依据是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对于课文中的词语“扫荡、顺从”等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了解意思。
本课教学主要分以下五个环节完成: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联系生活,趣味识字。
(四)指导写字。
(五)创设情境、研读感悟。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自由读书,要求读书姿势端正,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可以问同学,问老师。标出自然段。
第二步:同桌互相欣赏读。通过学生自由读,同桌欣赏读等读的方式与生字常见面,培养自主识字的意识。让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是为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王二小说课稿篇三
《王二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王二小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英勇牺牲的故事,赞扬了王二小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本课教学我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讲读课文二、三、四、五自然段。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个小英雄;2、能复述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则是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王二小的英雄行为。难点是复述课文。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先让学生观察画面,找有关句段,进行图文对照来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实现上述所提的教学目标,我先让学生看投影,找出每幅图相关的段落,再图文对照,观察画面上的人物,了解人物的身份、神态、动作。这是画面上看得到的。至于画面上没有的,要指导学生想象。如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后,他大声喊,喊什么呢?要想象出来。又如敌人拔刀举枪要干什么呢?同样也要靠想象说出来。所以低年级的教学,指导看图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学文在第二课时我一共抓出三个句子,这些句子最能表现出课文的中心,如第三自然段“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他装出这样的姿态是为了麻痹敌人,从中看出他的机智勇敢。但这些句子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我先把句子中的词语如“埋伏圈”“四面八方”解释清楚,然后才让学生理解全句意思。通过图文对照学习。在学生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在第三、四、五段,在读中慢慢感悟,进一步领会课文中心,也就是说,使学生认识王二小英雄行为。
复述课文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反复小结,然后才让学生看着板书来复述。这是采用“扶着走”的方法。达标侧评题的设计,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为了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在愉快中学,按我们学校的实际,因陋就简,采用低级的电教手段,用投影展示图片,用录音机播放歌曲,在朗读中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读,让学生讲,让学生唱,愉快地度过40分钟。
四、说板书设计。
王二小说课稿篇四
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是小学课本中第一篇讲述英雄事迹的文章,全人以王二小为中心讲述了他怎么将敌人成功引入敌人的埋伏圈,并将敌人消灭的故事。课文结构严谨,图文并茂。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好品质。
课文的学习,了解王二小是如何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做斗争的,并学习他的这种好品质。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据学生的学情,
1、一年级学生喜欢形象鲜明的图片画面,以直观形象的记忆为主。
2、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不长。
依据以上学情,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先让学生观察画面,找有关句段,进行图文对照来学习。结合教材,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主导学生。
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对于课文中的词语“扫荡、顺从”等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了解意思。
(一)导入。
本课是第二课时,我采用了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这样简单明了,直接把孩子们再次带如故事当中。复习生字词,是对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的一个回顾,同时也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图文结合,品读感悟。
1、体会第一幅图。
先指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找出与第一幅图相对应的课文段落,读一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体会常常,一边---一边最后指导朗读。
2、体会第二幅图。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段,重点理解扫荡想象敌人让王二小带路的时候会怎样说,学生表演,然后看图总结这段内容。
3、用看,找,读,品学习第三幅图。
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朗读比读把字句和被字句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男女生对读,体会意思是否一样。
观看第三幅图,看看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的时候,发生了情况?
4学习第四段。
(三)配乐朗读,表达崇敬之情。
以《歌唱二小放牛郎》为音乐伴音,渲染悲凉氛围,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教师总结,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王二小说课稿篇五
《王二小》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是小学课本中第一篇讲述英雄事迹的文章。全文以“王二小”为中心讲述了他怎样将敌人成功的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并将敌人消灭的故事。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自己却牺牲了。学习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昨天”,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因该热爱、珍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三幅插图,图文紧密结合。
王二小的年龄与学生的年龄相仿,故事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当学生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会受到感染,在指导学生有声有色的朗读中,一定会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但学生为一年级,这是刚刚接触到的第一篇写英雄人物的课文,六、七岁的孩子对60多年前的中国战场上日寇对中国人民的残暴与中国人民抛头颅撒热血的抗敌英雄气概还不了解,这给教学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字词的含义,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中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内容,在交流中体会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学习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小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二小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先让学生观察画面,找有关句段,进行图文对照来学习。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课应分为两课时完成。我上的是第二课时,在教学本课时时,我根据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体验法、以读代讲法、图文结合法、读中感悟法等来主导学生。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法、发现法、朗读感悟法、探索法等方式来学习,不但识了字,读懂了文,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观察、思考、想想等学习能力。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图片,导学生入情境,唤起了学生注意力的指向性,从而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
让学生打开课本第23课,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王二小做了一件什么事?
接着,师生交流,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指导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从而激发学生想继续学习的欲望。
第三环节: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充满童趣,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激发朗读兴趣,促进朗读能力。
学习课文第一段,我抓住“放哨”一词,通过这一个词语的理解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了解了王二小放牛的真正目的。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通过读,体会一边??一边??的含义,并练习说话,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段的教学,我抓住“扫荡”一词,帮助学生体会敌人的凶残,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敌人的憎恨,读出感情。
第三、四段的教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图文结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王二小是怎样给敌人带路的,顺从是什么样子呀?王二小为什么要装着顺从的样子呢?埋伏圈是什么意思呀?在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方法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多看图、多读文、多想象,体会王二小的机智。接下来通过质疑和反复读的方式,帮学生学习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异同之处,体会语言的精妙。
在引导学生体会王二小的勇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时,首先质疑:这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我让学生先听枪声,再读课文,接着看图,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共同的参与和有感情的朗读感悟,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出王二小的勇敢和不怕牺牲。接下来,我用轻缓、悲痛的语气激发学生对敌人的憎恨和对王二小的不舍。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敌人的无比憎恨。
最后一段教学,我用感情丰富的语言(小小年纪的王二小就这样牺牲了,八路军叔叔们含着眼泪,高喊着:“冲啊!为王二小报仇!”消灭了全部敌人。)让学生体会八路军消灭了敌人为二小报仇的故事结果,抓住对“冲”字的理解:为什么说八路军冲下来,不用跑呢?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关键词“冲下来”,还体会到战士们对敌人的满腔仇恨之情,并能通过朗读表达这份情感。使学生体会到八路军叔叔的心情,为进一步指导朗读做了铺垫。
第四环节: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首先,配上哀伤的《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师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完我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和让学生谈感受,再一次体会了对敌人的憎恨和对二小的.不舍之情。
第二个升华情感的方法是:让学生看这王二小的墓碑,通过歌曲的渲染,从而激荡情感。我设计了一个先让学生体会出对王二小的不舍,再出示王二小的墓碑,让学生说说站在王二小的坟墓前面,想对王二小说什么?进行思想教育,也引出了下一个升华情感的中心字:小英雄王二小。通过几句充满激情、调动人情感的句子,从而使课堂达到高潮。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值得珍惜。
第五环节:课后延伸,实践拓展。
师:同学们,你们幸福吗?你可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许许多多像王二小这样的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幸福的生活。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读一读,讲一讲。
我安排的板书设计是:抓住重点词语,图文结合,符合低年级的年龄特征,且清晰明了。
王二小说课稿篇六
一、说教材:
《王二小》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是小学课本中第一篇讲述英雄事迹的文章。全文以“王二小”为中心讲述了他怎样将敌人成功的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并将敌人消灭的故事。课文结构严谨,图文并茂。
本文共五个自然段,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根据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如:直观教学法、体验法、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来主导学生。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法、发现法、探索法等方式来学习,不但识了字,读懂了文,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渗透了德育而且培养了观察、思考、想象等学习能力。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综合新课程教学要求和教材、学生等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游戏“摘苹果”复习生字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图文结合,品读感悟。
1、体会第一副图。
先指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找一找,找出与第一幅图相对应的课文段落,再读一读。接着让学生质疑: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说出来。再教学生品一品“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体会这句话中,你觉得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并照样子用“一边…一边…”说话。最后再指导朗读,读出对王二小的赞扬。
2、体会第二副图。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2段,重点理解扫荡(敌人向八路军进攻,杀害百姓、抢东西,烧房子。)再出示句子: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想象敌人会怎么“叫”,指名学生表演。
然后小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前两副图的?(看一看、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3、小组合作学习:用“看、找、读、品”的方法学习第三副图。
重点指导学习句子: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思考:为什么要“装着顺从”的样子?
理解“顺从”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王二小聪明、机智、勇敢)。
朗读比较“把”字句和“被”字句。
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指名读,男女生对读,比较意思是否一样。
说一说:——把——。
——被——。
想一想:王二小勇敢地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结果会怎样呢?
4、读4、5自然段,想象敌人被王二小带进埋伏圈的情景。
由于第4、5段没有配插图,所以只好由教师范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然后议一议: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第4、5段。
(三)、配乐朗读,表达崇敬之情。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打开课文,再看看我们的英雄王二小吧!
以《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为伴音,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师总结:
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五)、拓展延伸。
2、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
总之,全文遵循这样的结构:由图入文,披文入情;其次,带情朗读,读中感悟;最后,升华情感,歌颂英雄。全文以“王二小”为一条主线,利用多媒体引学激趣并直观突破难点,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说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虽然利用了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资源,通过图文让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的情感,但可能因为王二小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孩子们体会不到文中的感情,朗读起来没有感情,再加上课堂内容安排得比较多,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很多教学环节还不是很到位。
王二小说课稿篇七
我们本次教研活动研讨的主题是“课外阅读和科内阅读相结合”的指导课,这也是我们“课外阅读序列化研究”的一个项目。下面,我就《王二小》的教学设计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
(2)根据人物的动作、表情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二小的勇敢。
2、运用歌词填补文章的空白进行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指导。
上次的教研活动,薛教授帮助我们总结、提炼了一个校本教研研讨专题:“如何抓文章的空白点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今天的这节课,我也在这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并且和我们的“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指导课有机的结合起来。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我今天的做法:有效运用课外阅读材料填补文章空白,充实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语感,增加课外阅读量。
这节课,我运用课外阅读材料填补了文章的两个空白点:(1)“敌人叫王二小带路。”课文中没有交待敌人要王二小带他们到哪里去,而且不是很清楚“扫荡”这个词语的意思,所以学生难以想象“如果王二小给敌人带路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从而不能全面体会二小的英雄行为。于是我采用让学生读《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第二段歌词的方法,让学生很自然地感悟到如果王二小给敌人带了路,山沟里的后方机关和几千老乡的生命就会丧失在敌人手上的严重后果,从而更加能够体会二小的英勇行为,并且不自觉地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2)“敌人杀害王二小的情景。”关于这一情景,如泣如诉的歌声曾经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使无数人对王二小的英勇行为肃然起敬,但是文章没有对这一情景进行描述。于是,我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并精心地制作了歌词与乐曲同步出现的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王二小被残忍杀害的悲惨情景并初次接触与此相关的三段歌词,然后通过让学生谈感受加深对歌词的理解,再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学生朗诵歌词的激情。使学生对王二小的英勇行为有更深一步的领会,而且训练了朗读。
3、指导学生寻找、阅读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
本课讲的是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学完本课后让学生阅读这个方面的材料一是刚刚受过感染兴趣浓厚;二是对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所以,我采用了开“英雄故事会”的形式激励学生自主阅读。
王二小说课稿篇八
比大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二课时的内容,比大小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会认、读、写5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后面数学最重要的基础。因此,这一教学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认识符号“”、“”、“=”,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使用符号“”、“”、“=”,能正确进行大小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数、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从而掌握更多的比较方法。
一年级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比大小”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会认、读、写5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增加感性认识,初步接触集合、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相信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学生掌握并不会感到十分的困难。
结合本班的学情,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好学。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三、运用电脑辅助教学和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本节课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教科书、6袋带有小猴、梨、香蕉和桃子的学具卡片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3、小结方法:大大嘴巴指大数,尖尖嘴巴指小数。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体会等于的含义就是同样多,并知道表示同样多的时候要用“=”连接,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同理让学生体会大于和小于的含义。知道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应该把张口指向大数。
三、层次练习,巩固新知。
1、教材17页思考题和18页做一做。
2、课件出示:不看图,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课件出示:照样子,比大小。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检验和巩固所学的新知。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王二小说课稿篇九
比大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二课时的内容,比大小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会认、读、写5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也是为进一步学习后面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因此,这一教学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认识符号“”、“”、“=”,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使用符号“”、“”、“=”,能正确进行大小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数、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相互协作,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的形成过程,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讲“小猴吃水果”的故事(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用眼睛观察,探索新知。
大大嘴巴指大数,尖尖嘴巴指小数。
三、层次练习,巩固新知。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王二小说课稿篇十
《我不胆小》这一课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三单元成长乐园中的第二课。这个单元是一个以成长快乐为主题的教育单元,4个主题活动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主线,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习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和,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习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本课图文并茂,安排了:“说一说胆小的时候”、连环画“咕咚来了”、“辨一辨谁是勇敢者”、“勇敢者点子发布会”和“制作信心卡”五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不胆小、不娇气的行为习惯,正确认识勇敢,引导儿童体悟到成长的快乐。
二年级孩子年龄比较小,存在娇弱、胆小的性格特征,而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也在初步形成之中。他们很可能把鲁莽、逞强、蛮干等行为误认为是勇敢。
基于本课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这三个方面来考虑,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初步养成学生不胆小、不娇气的行为习惯。
2、让学生了解勇敢的具体表现,初步形成对勇敢的正确的价值判断。
3、懂得用不同的方法与同伴交流,逐步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求上进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勇敢与蛮干。
现代思品教学研究证明:学生有目的的主体活动是促进道德内化,提高其思想素质的关键,因而,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道德认识形成的规律,以“启发式”教学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讨论、讲故事、实践操作、小品表演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促使良好品质的形成。古人说:“授人之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之渔,终身受用不尽”本节课在学法指导上,我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讨论、观察和操作,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悟理说理的能力和规范行为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导入新课。课前我就“害怕”问题作了大量的学情调查,筛选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儿童生活的有关胆小的典型事件——怕打针,以学生喜闻乐见讲故事的形式再现生活情境,营造出贴近生活、易于产生共鸣的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学文明理。我设计了几个环节:
1、先让学生把自己最害怕的东西写在纸条上。这是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根据学生的反馈,重点解决两个问题“怕鬼”和“怕小虫”。因为学生年纪小、怕鬼的心理根深蒂固,让孩子马上从内心接受世上没有鬼是不大现实的。
针对这一教学重点,我先让大胆的孩子讲讲克服心中有鬼的办法。再问胆小的孩子:你见过鬼吗?鬼长什么样?接着和孩子看书串编故事“咕咚来了”,得出结论“怕”有时是自己吓自己。
这里,我认为教材是一种对话的文本,在引导学生看连环画“咕咚来了”时,我是让图中的动物与教室里的儿童对话,让图中的场景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对话,从而学文——明理——导行。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学生体验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在这里,针对学生“怕虫子”,我设计了捉蚯蚓的游戏,将蚯蚓用实物投影仪显示,问胆小的孩子为什么怕。再请胆大的孩子上台捉一捉,谈谈感受。最后鼓励胆小的孩子也上台摸一摸、捉一捉。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在活动中真正让学生动情、懂理,受到心灵的震感。
3、我让学生把剩下来还未解决的问题纸条放在盒子里,以“抽奖”的活动形式,召开勇敢者金点子发布会。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有效的教学讨论中来,通过交流,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悟理说理的能力。
4、小品表演文本中的《捅马蜂窝》,让学生“辨一辨谁是勇敢者”。来自学生身边事例的剖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它重在把学生的道德认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行为动机,促使正确的道德信念的形成。
三、总结延伸:
先让学生谈谈学习心得,教师再送上一张信心卡,目的是让孩子把认知理解内化为一种内驱力,指导自己的行为。最后留置作业。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才是真正的道德修养。”因而,留置作业是十分必要的,本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今晚试着自己睡觉,明天早上汇报。
王二小说课稿篇十一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比大小》,我将从教材、教学流程、教法、学法、板书设计、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来谈一谈。
2、教材分析:比大小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会认、读、写5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后面数学最重要的基础。因此,这一教学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知识与技能:认识符号“”、“”、“=”,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使用符号“”、“”、“=”,能正确进行大小比较。
1、过程与方法:通过找、数、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从而掌握更多的比较方法。
个数,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增加感性认识,初步接触集合、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相信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学生掌握并不会感到十分的困难。
结合班级的学情,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好学。
2、动手实践,探索新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本节课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教科书、6袋带有小猴、梨、香蕉和桃子的学具卡片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习兴趣。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师:一个猴子吃一个桃子,够吃吗?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在黑板展示:一只猴子对着一个桃子,从而得出结论:3=3读作:3等于3教师介绍等于号的含义与写法。同理导出:343=””2分别读作:343=””2。
2、你是怎样认识“”、“”的?”、“”的方法。
3、小结方法:大大嘴巴指大数,尖尖嘴巴指小数。
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体会等于的含义就是同样多,并知道表示同样多的时候要用“=”连接,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同理让学生体会大于和小于的含义。知道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应该把张口指向大数。
(三)层次练习,巩固新知。
1、教材17页思考题和18页做一做。
2、课件出示:不看图,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课件出示:照样子,比大小。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教学中我采用了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的评价,以此来发挥评价的作用。
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王二小说课稿篇十二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就提出:“让学生从做中学”。这种教学理念反映在数学教学上就是:“做数学”,“做数学”就是要用一种亲身体验的数学学习方式来有效地回避那种“灌输史”的数学学习。张梦君老师所执教的这节《分数大小的比较》课,就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目标,恰当地组织数学学习内容,通过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经历比较的过程,能由直观比较分数的大小,总结出两类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整堂课气氛谐然,节奏明快畅通,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水到渠成。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大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便于学生基于自身的认知水准出发,找到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8比1/2大,当学生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通过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是本节课的优点。利用学生手中同一个图形上得到的不同的分数,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就比较直观,由于学习的素材来自于自己的创作,所以学生的兴致也会更浓厚些。
整堂课教学环节的设计知识逻辑层次清晰有序,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让学生顺畅地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学得轻松,有趣,主动,但这种顺畅,有着教师过多的护航保驾的痕迹,特别对于不同认知程度学生的不同认识的表述教师没能自然的保护和引导,甚至阻止,甚憾。但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张老师会成熟起来,自如机智地处理好这些预设外的课堂生成的。预设中很完美的设计,在实施中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如板书的书写,图与数的对应,学生表达分数的意义的清晰完善,对开课1/2的处理等,都有待完善。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靠我们不断努力、勇于创新、实践加上反思,才能让课堂更精彩。
王二小说课稿篇十三
1、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有关现象,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感受比较与分类、猜想与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逐步学会用此种方法处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的什么娱乐节目?
生:非常6+1幸运52。
师:今天就让幸运带给我们五年级二班每个人好吗?在幸运52的幸运擂台挑战之前要知道我们班的课堂比赛规则:
a、把我们班分成四大组,如果哪一组回答问题出色,或者回答问题积极相应加上两颗星。
b、如果哪一组不听人家的回答则倒扣一颗星。
c、最后看哪一组胜利相应进行奖励。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些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板书:分数大小比较)。
(二)小组探究互帮释疑。
生: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大。
生:操场的占地面积大。
师:同学们可以通过折纸、画图、想象、语言表达等方法,来验证自己刚才的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讨论,教师解惑。
师:谁来说一说,2/9与1/4哪个分数大?
1/42/9。
生2:以前我们学过怎样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和分子相同的分数,经我们组的一致讨论,将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或分子相同的分数就便于比较了。
(学生试做,汇报)。
生3:可以先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1/4=9/362/9=8/36所以1/42/9。
生4:可以先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1/4=2/82/82/9所以1/42/9。
师(小结):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就是通分。
幸运挑战。
比较5/6和7/8,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师:同学们思考生6和生7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通分的方法?为什么?
生8:生7的方法好,因为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比较简便。
生9: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这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各不相同,不能直接比较大小按通分的方法我觉得麻烦,由于这两个分数都与1接近,可先用1分别减去以上两个分数,再比较所得差的大小,然后再判断原分数的大小。
因为1-5/6=1/61-7/8=1/81/61/8。
所以5/67/8。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多种方法的得到了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今后我们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就不需要画图、折纸等方法了,那么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怎样比较?谁来完整的说一次。
(四)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幸运擂台。
1、把下列各组分数通分。
4、在1/61/1/8中,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整数?
(五)回顾总结,学习评价。
1、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71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