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标的心得体会(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0 11:38:08
最新新课标的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03-20 11:38:08     小编:zd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篇一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所以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

1、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老师要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到文字的表达,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2、上课:让“走教案”变为为生动性教学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多把快乐带进课堂。在课改的道路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1、要有好的学习习惯

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要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

3、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要求对知识呈现的情境和知识转换要灵活处理,而不是生搬硬套。如果变换的问题样式和情境无法被吸纳入认知结构或已建构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这个问题,便要求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再处理,再变换或尝试与另一认知结构对接,形成从不同角度分析、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听课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知识、物质、身体的准备等;

其次,要求学生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要只背结论。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先看书后做作业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认真地阅读例题,结合教师课堂讲授,把知识梳理一遍,之后再去做作业,就会少走弯路,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做到了充分的巩固、复习。

5、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能有效地使课内所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拓宽思路,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增长工作才干。

另外,还要教会学生一些数学方法。如,比较法、线段图法、分析法、归类法等等。指导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除了上课的潜移默化外,还有如,讲授式、交流式、辅导式等等。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篇二

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想有一个好的教学教学效果,那么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理论进行支撑。因此我们就必须在闲暇之余不断研究《美术课程标准》。自从研究课题以来我就不断潜心研读《美术课程标准》,从中也是受益匪浅,让我的课堂教学有了一个质的飞越。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成都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地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了一些具体的学习活动建议,但是同时也明确地指出“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在实施美术教育的时候就应该实实在在地站在学生和教师自身的角度精心地去分析、设计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根据情况来采纳或者重新设计课堂作业,从而达到学生发展的目的。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各个领域的学习过程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重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因此,我们设计教学活动时也应该把血生的“学”考虑进去,在教学设计中要明确地体现出学生在本节课中将如何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要从以前的教师“满堂灌”的模式中走出来,让学生很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体验学习、快乐学习。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新课标紧密结合生活创设情境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标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和客观实际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过程中学习、理解、发展。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了全面健康的发展。

总之,要想上好一堂美术课,我们就必须勤下功夫多做研究,手机版不仅要研究学生,还要研究自身,只有这样我们的美术课才能让大多数孩子喜爱,我们的美术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2通过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到我们要随时成为学生们需要的美术教师。如今的美术教材,基本是以造型训练为主,以提高绘画能力为教学目的,这早已成为美术教育的传统模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美术在人成长过程中的正常位置,而将美术教育过分学科化、科学化,过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一致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只能称作是单纯的技术教育,是缺乏人文意识的。

新课标在前言中就明确了美术课程的性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新课标中人文性的确立,是对美术学科特点的一个重要认识,是对美术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学目标的反思,它将使我们改变以往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为美术教育明确了方向。

为了充分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新课标将为学科知识溶于人文主题之中,在每个学习领域中都对教学内容的编排,作品的选择,文字的阐述以及思考题的设置都作了精心的安排,点点滴滴都渗透浓郁的人文精神,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

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的活动之一,既针对人的理性,又针对人的情感,决不能以统一的审美标准来代替学生的认识、体验和情感;用千篇一律的规律去扼杀学生探究的愿望,应努力引导学生自己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激发起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力求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呈现个人的情感倾向,开发学生的视觉创造潜能。“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这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中,学生在参与各种美术活动的同时,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教育的发展方向,新课标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改变以往以学科知识划分课业的形式,而从学习方式入手,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领域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需要,融美术的各个学习领域为一体,同时与其他学科相综合,设计出一系列综合性的美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体验空间。“综合、探索”领域是围绕人的发展目标确的,关注的是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力求在丰富多彩的时间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开发创造潜能,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开发性、自主性和自我实践性,它的课程内容不是由专家预先规划设定的知识体系,而是以学生为主,由师生共同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发展,探索新知识的过程。结合实践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将会大大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融入社会,增强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由于新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从检查、反馈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转变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对知识的探究,即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和方法,评价不在仅仅为了要甄别与选拔,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评定的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这种全新评价理念的指向下,新的课程标准从以往评价学生学到什么,而转变为评价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个性与情感等几个方面。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赋予了我们教师更大的操作空间,同时指导教师从人文角度出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消除了胆怯,人人参与其中,真正体现了美术教育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

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3每次学习美术新课标准,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美术课是素质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美术教育以形象性,操作性,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和形象表达的感情性,对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感受力,记忆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重大作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的尝试艺术冲动和最基本的造型能力。要上好美术课,教师首先要对《美术新课程标准》有深入的了解,《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新课程的重大举措就是该以往的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转换课堂角色,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导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针对上述对《美术新课标》的掌握,现将个人感想和大家分享和交流:

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美术课首先要有正确教学思想和理念做指导。要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探究获得知识,通过实践恰当的绘画方式。学生也会觉得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是有成就感,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对教材的使用更加灵活和富有创造性,同时注重美术学科和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更要贴近学生生活。如七年级上册《熟悉的物品》一课,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摄影图片和世界名画,欣赏完后引导学生谈谈日常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利用身边的物品(如:粉笔盒、文具盒、杯子)讲述透视原理,从数学几何中去对比区别美术中的几何体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丰富的教学手段、合理多样的作业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都应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老师们也要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和合作,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感爱和实践在探索中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气氛一定是轻松,愉悦高效、和谐的。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关系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要遵循人际关系的原则。新课改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斯学生学习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在以往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家长过于重视文化课,导致对美术课的忽视,使得有些美术教师在自身修养方面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新课改之后,美术教师地位提高,给教师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作为当代的美术教师,我们因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品味,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的去为美术教育而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4今天我们学习了《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学习,我对美术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认识。课程标准,为我上好美术课指明了方向,现把这次学习的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

1、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正确的审美观念。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

2、课程标准强调注重选择,多元发展。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如果条件不允许,学生不需要,可以不采纳。另外,相同的需要可用不同的对象来满足,同一的内容标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这样,充分考虑了教师、学生的美术需求心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打开了空间,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程标准注重体验感悟,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美术学习要建立新的现代学习观。以前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头脑被书本或老师框死,只会模仿,不会思考,现在必需向指导学生自学为主转变,树立“学生学会学习”的学习观,让学生人人学习。如:《有小鸟的树》一课,可以采用直观、启发教学,让学生通过录像,去观察了解各种树形,然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你喜欢什么树?树形怎么画?然后交流。学生充分交流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老师只引导学生,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观察、想象、探究、学生也就不觉得难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会学生学”。因此,教师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美术学科学习创新的主要任务。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和强化创新意识。

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篇三

培训了两天的xxxx版语文新课标内容,使我们了解了修订版课标与xxxx版课标有哪些区别,xxxx版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及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理解和落实课标精神等等。

xxxx版是这样描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xxxx版则作出如下描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的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由此可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而不是“学会”,甚或“完全学会”,教学中,我们需合理把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度”,切忌拔苗助长,以免违背学生成长规律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1、识字与写字

新课标规定,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里,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不过,和老版语文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对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

虽然低年级和中年级在会写字数量上的要求降低了,但对于中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多识少写更合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会写字量减少了,但“新课标”对写字的质量要求提高了。一至二年级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规范、端正、整洁。三至四年级就要求学生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并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到了五六年级,则要求硬笔书写楷书整齐美观,并有一定速度,同时能用毛笔写正楷字。对于初中生,则在硬笔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并能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之美。

为了能让各个学段的学生达到书写的要求,语文“新课标”还在第三部分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小学1-6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效果。

书写习惯其实是跟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很大关联的。可以说,加强写字教育,其实也是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这句话道出了写字的重大意义。因此,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努力践行《新课标》的指示,更加认真地指导学生写出一手好字。

2.写作

xxxx版《语文课程标准》注重乐于写作和自信,注重发展个性,注重打好基础,从而降低了写作教学要求,不再要求小学生“会写简单的记叙文”。中年级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高年级仅仅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和“能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这些都比过去低得多了。的本质在于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xxxx版课标回归“习作”的定位,删去xxxx年版本中高年级“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的要求,有利于贴近学生实际,学生自由表达真情实感,扎扎实实打好作文的基础,我们追求的是静下来搞语文、学语文、品语文。

总之,这次新课标培训让我这个刚涉及语文教学的老师感悟颇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有了奋斗的目标,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

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篇四

前段时间我们进行了新课标的学习,在学习中使我受益匪浅。我从专家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根据语文能力实践性,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养成,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中强调日积月累、长期修习、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不能急功近利。而且语文素养的方方面面是融合在一起的。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认真地学习我有了一些收获:

1、学习新课标,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要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我明白了教学方式的确立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发挥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课程总目标和各个阶段目标的设立,让我们更加清晰明白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在每个年级所要达到的发展。其中使我最的感触的是低年级的阶段: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关于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多读多写,日积月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改变以往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教师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独到的见解。还应注意学主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主。关于写作要求看图写话,要求的是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4、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总之,通过本次的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以上是我对语文新课标浅微的认识,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

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篇五

《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行为,积极尝试课程改革。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新课程的实施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有时也会出现手捧语文书,不知怎么教的困惑。新课程的体验观让我摆脱迷茫,走出困惑,找到了语文教学的新感觉。在语文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以“体验”为线索,从三个方面来优化语文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个人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发现与利用学生的体验资源,给予了语文教学无限的希望。但今天的小学生,在拥有富裕物质生活的同时,生活经历和实践体验并不比鲁迅小时候只看到四角方方的天井好多少。他们有的在各类家教中忙于周旋,有的被锁在家里进行学习,也有的因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干脆放任自流。封闭的生活与放任的生活都不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走向普及化的电脑、电视、书本,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增长知识、了解世界的窗户,同时,又关闭了另一扇感受现实生活,积累体验的窗户。开放课堂,参与实践,可以让学生用身心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积累多种多样的体验。

“生活大眼睛”、“发现小明星”都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每一天,学生相信自己能发现,鼓励自己有发现。他们走向生活,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用心灵感受。在活动中,学生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人与人和谐交流的快乐、家乡变化的日新月异。

“相信自己,我能行”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用双手去实践,用言语去沟通,热爱生活,快快乐乐学做生活小主人。

语文课前的“三言两语,我们来聊天”,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畅谈、相互交流的谈话空间。学生在聊天中传递信息,发展语言,提升自信度。

开放课堂,参与实践的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有目的、有意识的经历各种体验,补充积累体验,形成了独特的自我感受,满足了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意识。同时,在课堂与课外之间撑起了一片绿荫,丰富的体验优化了课堂学习;课堂学习中取得的技能,又促使学生更有能力去经历生活中的新的体验。课堂与课外的学习体验一脉相承,互为补充。

学生的自我体验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起点,但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这个起点上。学生通过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在对话中激发生成新的体验,提升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素养,获得审美情趣。

课堂学习行为帮助学生激发生成了多种体验,但教育最终是为了促使人的发展,让学生的体验活于课堂又跳出课堂,源于语文教学又走向生活,让学生带着课堂上被激活的体验走进自己的现实生活,延伸到丰富多彩的新一轮实践体验,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发展素质,在生活中尝试求真、求善、求美。

新课程的体验观让我在语文教学时,真正关注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通过体验教学,使生活、文本、教师和学生四因素有机整合,这既赋予语文教学新的活力,也加强了语文课程建设,有效开发了语文课程教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017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