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13:05:14
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精选17篇)
时间:2023-12-03 13:05:14     小编:碧墨

生活中的磨砺和挫折使我们更加坚韧,更加成熟。如何在新的一年里,做出更大的突破和进步呢?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心得,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对我们的总结写作有所启发。

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篇一

3.1风险预防风险预防是指在对护理风险产生一定的了解并对其有一定的评估水准,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预防。根据对护理风险的理论知识掌握之后或者查阅大量文献对其进行一定的了解,可以对医疗人员或者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养教育,除采用正规教育途径外,也可以上网查阅相应的资源以供参考。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的教育培养,并相应的进行法律规范的教育,举办相应的知识讲座。最终目的是通过预防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3.2风险处理风险预防是一方面,而风险处理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医院内部直接处理,还有一种是通过保险公司进行间接处理。直接处理是指当出现医疗风险后,医院滞留给自己,风险越大,那个损害资金越多。而间接处理则是一种很常见的处理方法,如果出现护理风险,这个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资金问题则可以由法庭出面,由保险公司直接赔偿。风险处理大部分都会涉及到法律问题,所以对法律的掌握是极其重要的,学会用法律作为自己的保护武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是很重要的,我们不仅要对其进行概念的理解,还要对其应用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目前,国外做的很好,不管是在宣传预防管理方面,还是在应用管理方面,以及监督管理方面做得很完善。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做的还不是很好,还不够重视,所以我国不仅要积极学习其理论知识方面,还要积极引用技术应用方面和管理监督方面。从各个方面降低护理管理中的医疗风险的出现,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篇二

摘要:目的对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的探讨。方法将医院收留资料的若干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分为数量相同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接受的是床边责任制护理,最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的患者其护理满意度更高且更少不良事件发生,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与统计性意义相符合。结论对于心血管内科而言,应用床边责任制护理可以让心血管疾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无论是临床效果还是应用价值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值得被推广。

一般来说,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其病情会比较复杂且变化十分快,且往往发病迅速。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采用床边责任制护理,就等于是将患者作为核心,在普通的护理模式基础上,利用不同的理论知识进行护理方案的制定并且顺利执行。床边责任制护理模式,能够让护理人员及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掌握,这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效用很大[1]。这种护理模式还能够让护理人员拉进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也让患者其病情记录更加客观准确以及及时。本文就是对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医院在一段时间内接收治疗的若干心血管疾病患者选为研究的对象,并且将医院的'若干名护理人员也选为研究的对象,并且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护理人员都进行随机合理且平均分配,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其性别、年龄等都应该与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且护理人员整体上的年龄、学历、专业水平、经验应无明显差异,确定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在进行研究期间,对于实验组要采用床边责任制护理的方式,而对照组则是常规的护理方式[2]。

1.2治疗方法。对于对照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要选择常规的心血管内科护理模式来对患者进行护理与照顾。对于实验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常规的心血管内科护理之外,还应该做好关于患者的床边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做好床边安全护理工作,做好床边日常生活护理以及床边用药护理和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护理工作[3]。

1.3评价标准。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评价的时候,要以护理人员其理论与技术操作的成绩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满意程度均作为参考标准。对于护理人员的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应该每月都进行,从而得到其具体成绩,再与心血管内科、全医院等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4]。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满意程度可以借助于调查问卷得到结果,可以以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作为基本标准。

1.4观察指标。在对对照组以及实验组进行观察比较的时候,可以从心血管疾病患者其病症被治愈的时间以及护理服务计划总共实施的时间、患者对于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等内容来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接受的是不一样的护理服务,其护理干预也不一样。

1.5统计学分析。实验研究完成之后,要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其具体的实际观察情况所得到的各项数据进行核实,确保没有问题之后再进行录入操作并做好数据统计与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床边责任制护理工作之后,护理人员其护理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操作水平以及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实际情况都有更多的了解与更好的掌握,进步十分明显。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于护理人员通过不过的护理方式所提供的护理服务,其满意程度有所不同,且实验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整体上比对照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更加满意。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反馈来看,实验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在九成以上,而对照着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只在七成左右。

3讨论。

作为一种涉及到医学、护理以及心理与社会等多方面理论知识的护理模式,床边责任制护理可以让护理人员更好的分析患者其健康情况,也能够更有计划、更科学合理地照顾疾病患者。因为通常情况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年龄偏大而病情又复杂,资料的过程比较长,是以对其采用床边责任制护理模式来进行护理服务的提供,不但能够让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有更好的沟通,还可以让心血管疾病患者拥有更好的康复环境。床边责任制护理是建立在普通护理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它的落实对于基础护理工作来说也是一种提升。通过对于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研究不难知道,相比于普通的护理制度来说,心血管疾病患者明显更加满意床边责任制护理模式。与此同时,这种护理方式可以让患者的病情发展与变化在第一时间被发现,也就能够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更可以让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让医患关系得到改善,让患者对于医院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提升。总而言之,在心血管内科当中实现床边责任制护理的应用,可以让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能够让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改善。这种护理方式是拥有很好的护理效果以及很高的临床价值的,它的推广能够让医院的整体护理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2]李秀丽,高丽娟,王卫.责任制床边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2,(14):42.

[3]涂丽霞,王静,陈冬英,等.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0):32.

[4]凌智聪.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床边责任制护理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3,(13):26.

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篇三

(1)产科环境复杂。产科人员流动量大,而且母婴同室,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2)产科专业性强。产科综合性强,技术要求高,产妇和新生儿极易发生多种危险事件,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尤其在判定胎位、接产手法、新生儿处理、产后观察、应急抢救能力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

(3)实习护生因素。实习护生是发生护理风险的高危人群,是由于护生对医院环境以及工作程序不熟悉,违反了护理操作规程。临床实践发现,经验不足和技术不熟练的护生处于是非和风险最顶端。实习护生缺乏有关的护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知识,好奇心较强,经常会不顾及患者的感受。实习护生心理素质较差,多以自我为中心,一旦受到挫折便会心理失衡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实习护生初入医院对患者护理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和陌生感,想亲手尝试而又害怕出错,导致操作成功率低下。实习护生很难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起来,往往不按照护理操作规范操作,容易发生差错。

(4)患者的不配合。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实习护生缺乏信任与理解,不让其给予护理,降低了实习护生的积极性。

(1)培养实习护生的风险意识。实习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护理部组织开展护理培训,重点进行护理安全知识教育,学习医院规章制度、护士职业道德、病历书写规范等规章制度。产科根据科室护理特点进行上岗前培训,讲解产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和注意事项,让实习护生参加科室差错事故案例分析和讨论,教育实习护生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和要求。

(2)严把带教老师准入关。严格挑选热爱教学工作,职业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有良好沟通表达能力,工作经验丰富,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要工作5年以上,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来担任带教工作。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组织参加各种教学培训班等,掌握教学技巧,积极开展差错事故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带教过程中风险防范意识。

(3)实行护理风险分级管理。根据实习大纲要求,结合我院产科实际情况,将常见的临床护理操作按照风险指数分为高、中、低、零风险四个等级。对于中高风险护理操作,带教老师要评估实习护生的能力,详细告知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亲自指导操作;对于低或零风险的护理操作,带教老师在旁边指导,详加观察,让实习护生多加练习。

(4)加强临床带教制度管理。建立临床护理带教的质控和督导制度,带教老师密切注意带教风险监控,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对各种违规、差错现象,要及时进行反馈、查处,以防止类似情况发生。建立带教风险应急处理预案,一旦发现风险,立即采用预案,将风险程度降到最低。

(5)加强技术和风险培训。带教老师要指导实习护生学会观察和判断病情,针对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要点、仪器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常见不良反应等,运用典型病例分析和现场模拟诊疗等多种教学形式指导护生。举办产科风险知识培训,分析发生纠纷的护理风险案例,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6)加强对专业工作的学习。指导护生和低年资护士学会对患者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判断病情,利用多方位的教学资源,将典型病例与模拟治疗结合在一起,帮助护士更灵活的掌握知识点。教授护生及低年资护士基本的临床要领,加大理论指导及实践操作的教学力度,告知用药注意事项及常见的不良反应等。

3结果。

我院自行设计护理风险知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表,各考核表满分100分。本组护生护理风险知识的掌握水平较好,优秀人数(评分超过80分)60名,占95.24%;理论知识优秀人数(评分超过80分)58名,占92.06%;操作技能优秀人数(评分超过80分)50名,占79.37%。5小结在临床护理带教中针对危险因素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可以确保护理带教过程的安全。为此,我科实施了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培养实习护生的风险意识,严把带教老师准入关,加强临床带教制度管理,加强技术和风险培训,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风险知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较好。

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篇四

1.一般资料。收集了2014年以来在我院就诊的儿科患者35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2例,女184例。年龄在一个月到9岁之间,平均年龄5.6岁。其中有162例患儿采取了防范措施前就诊作为对照组。

2.方法。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在医院内的投诉情况和患者的反应,分析风险因素,观察防范措施实验前后的护理效果。

3.结果。相对比较,经过防范措施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少,患儿家属投诉的比例比较少。

二、风险因素分析。

1.患儿的特殊性质。儿科护理和其他护理最大的不同的就是面对的是儿童。第一,儿童由于年龄比较小,对于自己本身的情况不是非常的清楚,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的发现,不能及时的处理。第二,由于患儿在住院的时候由于病痛常常哭闹,患儿的家属疼惜孩子,对护理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对医院的期望比较高,希望患儿能够一下子就好起来。患儿家属和护理人员沟通的时候难免缺少重视,对于护理知识不够了解,常常提出一些困难的要求。护理人员在面对这些无理的要求的时候,常常不会理会,造成患儿家属的情绪不高,对于护理人员的误解,出现投诉的情况。第三,由于儿童的皮肤比较细腻,血管比较细小,护理人员在操作的时候容易出现失误,患儿家属面对操作失误和患儿的哭闹事情会产生不满。

2.护理文件书写错误。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时候,需要做好护理的记录。但是护理人员常常会在护理记录上出现问题。第一,护理人员对患儿的入院的基本情况的记录不重视。护理人员对患儿初次入院的记录上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的沟通不及时,对于患儿的情况记录不详细。比如:患儿对于某种药物过敏,如果不记录清楚,很容易出现极大的风险。引起医患之间的纠纷。第二,对于病情记录不够清楚和完整。护理记录不仅能够反映患儿的病情变化和健康情况,也是能够反映护理过程的依据。对于每一个阶段的护理过程都求有着完整和仔细的记录表现。比如:患儿经过了物理降温过程,但是在记录当中没有记录。第三,护理记录不规范。一些护理人员对于护理记录的书写不够规范,字迹不清,签名随便。

3.特殊的护患关系。由于患儿的年龄比较小,在患儿住院之后,护患关系涉及到患儿、医院、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再加上患儿常常会大声的哭闹,导致家属特别的焦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极大。如果护理人员处理一时不慎,容易产生医患纠纷。

4.护理人员没有按照规定操作。儿科患者常常会出现患者集中患病的高峰期,容易出现护理人员的工作数量极多,需要的工作强度大,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理人员为了减少工作的数量和任务,降低工作难度,在护理的过程中,不遵守规章制度,把操作程序简单化,存在偷懒的心理。出现护理人员对于病房巡视和护理的遗漏情况。

三、防范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能。作为一个儿科的护理人员,必须有着爱心,细心和同情心。儿科护理人员面对患儿的时候,要有着宽容和忍耐,学会哄劝患儿,对于不配合的患儿,一定要耐心的沟通,学会春风化雨式的温暖和笑容。面对患儿家属的不理解,一定要使用委婉的语言进行解释,避免发生冲突。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需要进过严格的培训,能够熟练的处理各种情况,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护理人员熟练的掌握急救、头皮针、静脉穿刺等基本技能。

2.加强沟通的技巧。由于医院的工作量大、压力大、护理人员的脾气不好、服务意识不强。和患者发生纠纷多数是护理人员的缺少耐心,和患儿家属沟通出现问题。护理人员要学会交换位置,体谅患儿家属的心情,加强和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主动为患儿及其家属提高高质量的服务。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3.严格执行健全的护理制度。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严格的执行医院的护理制度,不能因为贪图方便就放弃护理的规章制度。避免出现拿错药等错误执行医院的护理规章制度,交接班要交接好任务,平时注意护理的记录,要求书写规范,记录详细。护理记录过程要完整。落实责任制,确定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基本责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存在着一些风险,我们需要防范风险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职业的道德和职业技能,严格准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加强沟通技能,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把风险排除在外,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的质量,保证医院的工作正常运行,保证医院的经济效益。

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篇五

护理部研究决定组织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并且任命icu科室的护士长为风险管理组的组长,分配给各个组对应的执行任务。依据风险管理制度的程序,对各个小组组长间的职责以及标准进行明确,例如质控、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仪器维护等职责的负责人,各个组长同管理组长共同完成往年护理风险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进行整合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和避免。按惯例对风险管理例行每周一次的检查,每月对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进行一次会议总结,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的提升icu病房护理工作者对于风险因素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护理工作更顺利的开展。

1.2制定三级护理质量控制制度。

对icu病房的各个管床护士的护理风险防范的职责加以明确,提升辨别护理风险的能力以及对护理风险进行风险评估的能力;各个护理小组的.小组长每天都必须对自己组的风险管理质量进行检查,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积极、及时、准确的进行整顿和改正,并且做好详细的记录;管理组的组长必须监测icu病房危重症患者、对其发病的时间点、重点护理环节等相关联的环节,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在会议上对于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对icu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者的护理风险评估能力进行提高,对可能存在的及已经发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并且针对收集整理的历年icu安全事故的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护理质量进行有建设性的反馈,辨识icu病房护理风险因素,例如患者的病情性质的分类,是急症、重症、危重症以及仪器的监管问题,护理操作的规范化问题,以及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

强化理论知识及考核指标:针对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者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训练计划,每个月都对其进行风险管理的教育,主要涉及icu的基础业务培训工作、仪器设备的使用、护患间的协调沟通技巧、icu护理的理念、相关联的法律、法规、安全教育等方面,强化护理工作者更准确及全面的认知风险管理,提升护理工作者对高风险因素意识的认知及培养处理应急反应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实现预防及避免风险因素的发生。对护理质量的考核因素进行逐步的完善,培训以后进行定期的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考核,针对理论及实践进行考核,将考核的成绩同绩效联系在一起,帮助icu护士提升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护理工作者的技能,完善护理流程:强化icu病房护理工作者的业务技能水平,规范护理操作及流程,减低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因素,护理工作者经过风险因素的辨识及评估的培训以后,帮助icu护理人员掌握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的要点,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形态、瞳孔、四肢等生命体征,正确的监管仪器设备是否通畅、连接是否正确等情况,定期对设备进行擦拭、整理,保证仪器设备在正常的状态下,对于抢救药品、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避免出现过期、损坏等现象的发生,避免耽误抢救的时机,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

2.结语。

针对icu病房的危重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依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预防的护理机制,做好预防护理风险因素的措施及完善应急处理的措施,对大出血、窒息等患者采取输血、维生素等合理的治疗手段,若是风险因素存在,必须快速做出应急处理,及时抢救危重症患者的生命。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记录保证详细、完整的对每项护理操作进行记录,客观、真实的反映护理工作者对患者的每项操作,如患者什么时间进行手术、检查,病情的变化、护理方法等内容,作为患者接受治疗及护理的依据。若是抢救发生时,抢救结束以后必须及时将医嘱及护理情况进行记录。培养医护工作者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icu患者病情发展快,有效准确的跟家属沟通可以帮助患者家属更准确快速的掌握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状况及风险,减低医疗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减少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该文通过对icu病房进行风险护理管理,从三级护理质量控制制度、提升评估风险护理的能力及提升辨识风险意识护理能力等角度进行分析,强化icu病房护理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扎实理论学习知识,规范护理操作流程,确保文书处理的完整、真实性,以及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提升患者及家属同医护工作者间的交流及沟通,并且对风险护理进行监督,提出由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减低发生护理差错的概率,改善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篇六

相对而言,心血管内科为院内接诊量偏大的科室,其病患年龄也相对较大一些,且患者的病情也相对变化较快,若临床护理管理出现疏忽或不足,则很容易引发护理风险时间,出一旦在护理过程中出现重大差错,会严重导致心血管患者的意外死亡[1]。因此,临床必需以患者为中心管理模式,始终坚持为患者服务的护理理念,积极采取相关风险管理措施,以保障心血管患者的切身安全,重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环境控制管理,提高医患、护患间的有效沟通,合理配伍治疗药物和进行用药监督管理[2],同时减少患者自身及医护人员方面的风险因素,精心检测患者康复进度,关注其内心舒适度,以促进其全面稳定的康复。现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患者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1月至月我院护理的'心血管患者139例,视为本次研究课题的护理管理对象,其中男83例,女56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49.72±5.61)岁;其中冠心病49例、高血脂46例及高血压44例。患者的常见症状为:不同程度心悸、端坐呼吸气短、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胸口憋闷不适、咳嗽、口唇发绀、偶发晕厥、身体虚弱、肢体水肿、嗳气或恶心呕吐,刻板压迫性或紧缩性胸骨后疼痛、放射性左后背痛及牵扯性左手臂疼痛等。

1.2方法。

1.2.1风险因素分析。

护理过程面临的风险因素可包括以下几种:(1)多种并发症由于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其需要一个漫长的治疗及护理管理过程[3],而且伴有高危险性,因而,在护理管理过程中,患者很可能引发多种合并症,进而互为因果造成护理风险上升。如患者体温高热、血液极具凝结、并发心力衰竭症等。(2)临床人员知识薄弱及护理技术不纯熟护理管理是辅助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对临床工作者的知识及技能都有极高要求。其不仅要充分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理及后果,还要了解对症护理措施及熟练掌握临床急救技能。(3)人员不足及急救配置不足目前,临床工作人员的配置远达不到患者的需求,且床边急救配置也相对不足,易出现临床共用仪器现象,这些情况也会增加护理管理中的风险。(4)患者自身因素由于此病长期缠身,使得病患身心俱疲,心理状态受到很大影响,很多时候不能做到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实施,致使护理风险程度增加。

(1)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及综合素质能力不断强调风险管理的作用及意义,使相关人员充分重视;期开展实践,努力提升专业人员综合素质及排除危险的技能,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护理差错;定期经验总结,互相学习风险管理有效措施。(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及物资资源尽可能合理调派人员,以确保患者及时得到临床护理;增加急救药物及仪器的配备,避免耽误急救措施的顺利开展。(3)强化过程风险控制护理应及时确认患者信息资料,保证患者准确接受相关治疗及护理服务;重视药物配伍、核对用药,减少误用、错给、少用、漏用药物等情况而加重病情的风险;定时监测患者病情、争取静脉滴注处理时能一次性穿刺成功,检查血液循环变化等情况,密切观察生命体中指标,以及时预防风险的发生。

1.3评价标准。

记录风险管理事件的发生率(%);统计患者对护理水平的满意评价情况(%)。分为三种:满意评价、一般评价、不满意评价。

2结果。

经统计得知,本组风险管理事件的发生率为1.44%(2/139);对护理水平的满意评价见表1。

3讨论。

从临床观察看,心血管患者多为中老年者,普遍年龄较大,相对病情较严重,给药、饮食及活动等各个过程均较舒缓,很可能意外发生较严重的风险问题。因此,临床要积极进行风险管理以提前消除风险因素和及时施救。总之,对心血管患者护理应用风险管理,除可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管理和对患者管理外,更重要的是可通过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风险管理模式,更加关注其病情康复情况,同时提高其内心舒适度,进而提高其医护依从性并减少相关风险问题。

作者:吕文荣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

参考文献。

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篇七

家属探视时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如刀、剪、绳、打火机、玻璃瓶、有带子的衣物(如鞋带、裤带、皮带)等;或环境管理缺陷,如地面过滑而导致患者滑倒摔伤等不良后果。

1.2患者及特殊治疗因素。

1.2.1自知力的缺乏及精神症状的影响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缺乏自知力,否认有病,常常不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甚至对医护人员产生抵触情绪;精神疾病患者因受病情支配,常可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自伤、外逸等特殊行为。

1.2.2特殊性治疗如约束保护、改良电痉挛治疗(mect)和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肢体损伤、锥体外系反应或意识未完全恢复而出现摔伤、坠床等意外事件。

1.3管理因素。

医院规章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严格,或检查、落实不到位,护士有章不循;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到位;护士长未根据护士的能力安排工作,未做到量体裁衣。

1.4护理人员因素。

1.4.1护理人员年轻化年轻护士责任心不强,阅历和工作经验不足,安全意识不够,粗心大意,对病情观察不细致,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估计不足,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或在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时没能及时汇报医生处理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1.4.2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且操作不够熟练护士对潜在的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未能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专科理论知识欠缺或知识未能与时俱进,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对精神疾病患者特殊情况,如自杀、外逸、噎食、冲动等的应急处置及护理;不熟悉内外科疾病的护理常规;工作中不认真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缺乏慎独精神。

1.4.3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漠缺乏工作责任心和慎独精神,在日常工作中未认识到每次护理记录、每项护理操作、每份告知书的签署都与法律密切相关。

1.4.4护理服务缺乏人文关怀护士服务态度不好,与患者或家属交流时态度冷淡、言语不妥、动作粗鲁、服务不周到,对患者或家属的要求及建议不予理睬等。

2.1改善住院环境努力营造温馨、安全的住院氛围,为患者安排丰富多彩的工娱活动,如下棋、绘画、影视欣赏、手工制作、卡拉ok、打篮球等,改善不良情绪,转移其注意力,使其尽快融入到病房这个大家庭。同时,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健康宣教,开展家属开放日活动,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探视注意事项及坚持服药和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使患者家属能够正确认识精神疾病,积极对待精神疾病患者,深刻认识坚持服药的重要性,配合医生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2.2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顺利开展护理工作的前提,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护士必须与患者做朋友,倾听患者的想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引导,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使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配合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护理活动中还要充分尊重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提前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取得理解,使其主动配合护理操作,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

2.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制定和完善精神专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是预防各类护理风险的重要保证。建立危禁物品管理制度,加强危险物品、药品、设备的管理,禁止一切危禁物品进入病房,并且在家属探视完毕后立即检查患者身上有无危险物品及做好病房内的安全检查。同时应严格落实各项护理常规、操作技术,减少甚至消除护理安全隐患。

2.4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根据每位护士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病人的数量,护理工作量,实行合理安排,弹性排班。依据病人病情轻重、护理技术难度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操作技术强的高年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的原则。

2.5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努力加强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通过业务学习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在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后及时开展不良事件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予以整改,今后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2.6重视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作为医疗文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护理工作的客观记录。通过护理记录书写规范的培训,纠正护理书写常出现涂改、缺项漏填、护理措施及过程记录不全等问题,同时成立病历书写质控小组,每月进行护理记录点评。

2.7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调应将患者视为“朋友”,自然使其产生一种自由平等、被尊重的心理满足感,使患者心情舒畅,乐于向医护人员表达内心的想法,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讨论。

综上所述,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突发性和难以预见性,在日常工作中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各种危险因素随时存在,始终贯穿始终。因此,及时发现精神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原因,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有效减少甚至消除护理风险,保证医疗安全,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

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篇八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05205―109―03doi:10。16286/j。1003―5052。2016。05。046。

妇产科急诊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且病程进展迅速的患者,同时可能涉及母儿安全,意义重大。由于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使妇产科急诊就诊患者数量剧增,因此妇产科急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升高。一旦发生护理差错事件或者护理事故,不仅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本科室的各项工作。妇产科急诊中的风险管理指在护理工作过程中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处理的管理程序,从而降低危险因素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和经济损失[1]。本文通过借鉴以往相关文献,并结合我院9月以来收治的2320例急诊患者处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1。1接诊环节。

对于患者的主诉和症状了解不清,不实际去观察患者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对于患者病情分级把握不清,使胎盘早剥,宫外孕休克患者不能及早被发现,延误患者治疗时机;对于由120转运就诊的患者病情评估不准确,转运时间或方式控制不当。妇科和产科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有紧张焦虑、抑郁消极、害羞自卑、愤怒攻击等几种情况[2]。部分早孕孕妇因刚刚发现怀孕,对于腹痛、阴道流血等情况,表现出极度的紧张,由于担心胎儿的健康,患者及家属情绪激动;个别患者及家属只注重个人私利,要求得到最快最好的治疗,如他们的期望值得不到满足,就会言语粗暴,扰乱急诊就诊秩序。

1。2分诊错误的发生。

由于本院急诊科患者较多,急诊科护士不仅有急救工作,还要负责分诊,从而会增加分诊错误的发生率[3]。应根据对患者的接诊,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评定病情的分级,确定优先就诊顺序,以防延误病情。对于一部分门诊患者,由于门诊就诊患者多、等候时间长,转向急诊就诊,以缩短等候时间,但他们并不属于急诊患者。若分诊护士拒绝其在急诊接受检查,并未作出合理解释,患者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对孕妇发生发烧、腹泻、牙疼等情况时,要做好合理解释,在排除妇产科病症情况下,建议到相应科室就诊。

1。3交接环节。

对于120由院外转入患者,在交接过程中只交接了患者的病情,而忽略了抢救治疗过程的交接,或者隐瞒患者实际情况,更有甚者对于患者情况不作任何交接等,均会使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危及母儿安全。

1。4抢救环节。

因急诊患者情况特殊,部分患者就诊时病情危急,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抢救时,护理人员动作不够温柔,解释不到位,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家属不理解病情等使检查时间延长,耽误抢救时机;抢救时,消毒隔离不严格,不注意患者的隐私保护,基础护理不到位,例如留置针穿刺是否成功与及时,则直接影响抢救的进程,危及母儿安全。急诊抢救仪器、药品不在备用状态,无法正常使用,影响抢救。同时,因近年来医患矛盾愈加尖锐,护理记录书写的不规范,对一些重要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及处理措施记录错误或者遗漏,给医疗安全埋下隐患。

1。5沟通与交流。

包括医患沟通、护患沟通及医护沟通。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由于未做到充分的解释,患者及家属不能充分理解病情及操作缘由,导致医患、护患矛盾的发生。医护之间沟通不良,护士不能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告知医生,使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

2改进措施。

2。1护理方面。

2。1。1强化护士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知法懂法,在工作中谨言慎行,保护患者安全及合法权益,同时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安全。制订各种情况的应急预案,定期培训演练,并及时改进优化应急预案流程,加强在急诊接诊应急能力的培训,加强风险识别,制订病情分级,确保接诊分诊质量,使急症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处理。2。1。2做好沟通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活动,每一位患者均希望自己能及时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服务。因产科涉及母儿安全问题,例如胎膜早破,妊娠晚期出血,胎动不好等情况,产妇及家属均会担心胎儿安全问题,是否有生命危险,在此过程中,患者及家属一般情绪急躁,甚至有过激的言语和行为,因此急诊护士在接诊工作中要主动与孕产妇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主诉,做好解释,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给予安慰,消除恐惧心理。该过程中,既要注意具有怜悯之心和母爱之心,同时要注意语气、语速和语调等;对待脾气暴躁激动的患者及家属,要心平气和,不能与患者争吵,切实地去解决患者及家属的问题,用积极、高效的医疗、护理活动,来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急情绪。2。1。3树立护士的良好形象患者就诊时首先接触的是护士,如果护士举止端庄大方,接诊时耐心解释,仔细询问,在工作过程中保持快而稳的节奏,抢救时认真细致,尽量做到准、稳、轻,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紧张感,促进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1。4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定期组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各项操作技能。做好正确快速的接诊分诊,对急诊患者及时地初步处理,准确有效地配合治疗。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接诊患者;强化风险意识和法律观念。2。1。5加强科室协作,做好交接由120转诊来的患者,应仔细询问患者的主诉,了解实际情况,并初步查体,观察阴道出血量,监测血压、胎心及子宫收缩情况,如为外院转入,详细了解外院的检查治疗及初步的诊断,确定是否需要立即实施抢救。开通绿色通道,建立一站化的护理模式,从而使患者在一站解决所有问题,节省时间,方便快捷[4]。如患者需要直接于急诊进行手术,应联合手术室、新生儿科,协同之下对患者进行抢救。交接时明确患者身份识别信息,双重身份识别,住院号及姓名的核对,要认真地交接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患者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以便交接后能够迅速、准确地给予进一步的治疗和处理。2。1。6认真书写急诊护理记录产科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因此护理记录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时间应具体到分钟。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因医疗文书中存在的问题可能使医院在司法程序中处于被动地位。2。1。7护士心理状态来自职业环境的压力使其精神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很多护士罹患了“心身耗竭综合征”[5]。从生理角度看,持续高水平的压力到了精疲力竭的程度,maslash将其描述为“疲溃”。“疲溃”是高压力工作的一种反应。工作压力、社会因素等造成护理人员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管理层需要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供相应的回避、释放、调整及自我暗示等专业指导[6]。护士应该合理平衡工作和生活,积极化解工作中的不良情绪,不要将不良情绪带入到临床工作中,在工作之余,科室安排护士唱歌、逛街、短期旅行等消遣方式,以缓解紧张的工作造成的心理压力。2。1。8持续的护理质量管理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在急诊科日常急诊护理中的各项行为的监督,从而将护理风险因素控制在日常工作中,及时予以批评改正[7]。建立护理质量管理监督制度,每月对本月的护理行为进行回顾分析,检查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此降低护理风险的产生,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2。1。9优化就诊环境及安全在一些需要的地方放置防跌倒等标识牌;配备轮椅、平车,佩戴方便识别患者身份的腕带标识等,在细节上为患者提供就诊方便和人文关怀。

2。2严格按照“五定”要求管理。

保证急诊科各类药品、抢救器材处于完备状态,建立抢救车物品管理手册,仪器做到一机一卡一册一责任人,班班清点查对,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如出现问题,立即上报,检查维修,务必保证急诊各项物品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3健全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管理方面规章制度。

不健全,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导致护士高强度工作,不能正确引导护士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合理安排人员,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好人员应急调配预案。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参与科室管理,鼓励护士针对临床工作,定期进行护理工作质量改进讨论,将科室的日常工作,比如药品的管理,抢救仪器的管理,消毒隔离等责任到个人。提出物质奖励政策,对于好人好事,及时褒奖,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总结弥补。妇产科急诊因就诊人员身份特殊,病情变化迅速,常危及到母儿生命安全;同时医患矛盾日益尖锐,急诊的护理人员承担的护理风险、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所以,规避护理风险,降低护患纠纷和医患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深入了解患者情况,针对职业、身份等社会特征给予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措施,从而尽量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是急诊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8]。急诊急救的目的在于为危重患者提供及时救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所以建立绿色通道、简化就诊流程和完善院前管理也显得至关重要[9]。护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工作中要有预见性,提早发现问题,为抢救争取时机。从当下的情况来看,妇产科急诊接诊中的护理风险仍然存在,且由于根据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妇产科由于就诊量的增多,急诊面临的风险也将会增加。加强风险的预防和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但尚有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并有可能出现新的潜在威胁,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完善改进,进一步制定有效的防范方案,解决更多的风险,从而为孕产妇提供更好更安全的护理服务。

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篇九

将本院呼吸内科近年来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风险管理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8~60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0~58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风险管理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将其实施后的效果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风险管理组具体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为:

1.2.1加强对患者及其疾病的护理管理。

(1)在患者的床边按上护栏,以保证患者的安全;(2)将具有威胁性的器具放在患者摸不到的地方;(3)保持病房干净、整洁;(4)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5)对家属访视时间加以控制;(6)结合患者自身的特点,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和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

1.2.2加强对药品的管理。

护理人员要根据医嘱,定时为患者提供准确剂量的药品,嘱咐患者要定时定量地服用药物;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要核对患者的资料,以确保患者的用药效果。

1.2.3其他。

实行弹性排班制,夜间采用双人值班,假期、周末增加早晚帮班,较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人为或自然突然事件,制订相应应急措施,同时进行模拟演练,做到万无一失。

1.3观察指标。

基础护理的质量、病房消毒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等。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组的基础护理质量和病房消毒质量要更高,且风险管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护理风险发生几率更小,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小结。

要想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效果,医护人员就要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治疗和护理环境。为此,医护人员要结合本科室的特征,及时识别本科室的护理风险,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本科室的护理风险加以管理和控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得到更好的预后效果,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为此,本科室结合本科的实际情况,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呼吸内科的病房之中,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组的基础护理质量和病房消毒质量要更高,且风险管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护理风险发生几率更小,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呼吸内科病房当中,有助于减少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使其得到更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不断应用和推广。

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篇十

通过认真学习三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第三章患者安全各项条款及第五章卫生部开展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本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切实保证急诊普外科住院患者安全,我科实行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

1.1方法。

在护理能力分级管理和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分组管理,实行责任大包干。每名护士主管5~8名患者,负责该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从基础护理到专科护理的.全部治疗护理工作内容,避免因责任不明确造成疏漏影响护理质量。同时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连续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

1.2职责。

(1)根据三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要求修订并完善本科室住院患者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评估标准,应急预案。(2)落实患者风险管理制度,对住院患者潜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的动态的持续的评估,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预防指导,对已发生的安全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3)对本科室全体护士进行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由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进行指导及督查。

2包干责任制护士的工作内容。

2.1评估住院患者存在的风险。

认真填写入院患者评估单,包括入院患者病情评估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记录单、压疮发生危险因素量化评估-braden评分简表、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表,评估患者存在的潜在风险如跌倒、坠床、压疮、营养,感染、烫伤、低血糖、体位性低血压、情绪改变等,对常规高危因素进行筛查。从患者入院到出院,随患者病情变化,全面的动态的持续的进行评估。

2.2对高危患者进行系统干预。

(1)监管病房安全设施定期检查维修情况。(2)签署护理安全告知书。(3)指导安全知识宣传栏的使用。(4)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跌倒、压疮、感染、烫伤等的预防知识。(5)将患者及家属需要了解的知识以书面形式告知并让其签字,方便反复学习掌握。(6)每个病房的安全及注意事项以温馨提示的形式上墙,以便患者及家属随时都能看到。(7)建立高危患者档案,给予危险预警标示,做好交接班,让科室所有人员都了解高危患者并重点观察护理。(8)一旦发生安全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9)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并督导。

2.3加强关键期的安全护理。

(1)患者术后由手术室返回病房时与手术室护士严格交接班,了患者术中的病情、体位、皮肤、血压等情况。(2)妥善安置患者后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翻身活动(每2小时翻身)的必要性,指导其翻身活动及床档的使用方法,并告知尽量不使用热水袋,采取加盖衣物开空调等保暖方式,取得配合,严格交接班。(3)病情稳定的患者术后第一天半卧位床上活动,第二天床边活动,第三天病区内活动,循序渐进,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决定活动时间量力而行。(4)合理安排患者肠内外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低血糖;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遵医嘱用药监测血压,指导其活动时动作缓慢避免体位性低血压。(5)每天定时通风,减少探视人员,预防感染。

2.4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1)患者入院时即进行心理、认知、家庭、社会支持等的评估。(2)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疾病知识、围手术护理、特殊检查指导时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再评估再疏导。(3)对可能发生心理问题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个性化疏导和护理,制定个性化的防范措施。2.5加强医护沟通责任护士每天跟随主管医师查房,了解医师的治疗方案,护理需要重点观察和护理的内容。同时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感受、要求等报告给主管医师,达到医护一致。

3.1减少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

有研究显示,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对患者评估不全面,遗漏一些有价值的护理资料形成护理安全隐患,同时医院存在护士患者配比不足,护士工作量大,缺乏足够的时间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评估和沟通,是医院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行包干责任制后,责任护士对本组患者的病情、安全相关危险因素及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动态的持续评估,全面了解,动态监测,预防在先,提早干预,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和质量。加强与医师的沟通后,达到医护一致减少了因为不恰当的解释产生的医患纠纷。我科压疮1例,跌倒2例,感染4例,低血糖2例,体位性低血压2例,投诉3例。感染2例,低血糖1例,压疮、跌倒、体位性低血压、投诉均未发生,为提高科室的医疗护理质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2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处理风险事件的能力。

实行包干责任制后,护士的责任心更强,许多工作做到细处,提高了预见性判断能力和处理风险事件的能力。同时专业知识更加丰富牢固,提高了业务知识水平。

3.3达到了“三满意”

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实施顺应了三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关于患者安全管理和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减少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医师护士的满意度,达到了三满意。

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篇十一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干预的效果以及对提高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月至2月接收的100例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接受风险管理、常规护理。对比护理质量以及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来说均更高,且安全事件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来说更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险管理可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的几率,提高护理质量,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精神科;风险管理;安全事件。

精神科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护理人员可能造成的潜在危险进行识别和预防,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适合的解决措施,从而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1]。风险管理主要从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开始着手,并建立风险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将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精神科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干预的效果以及对提高护理安全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月至202月接收的100例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18~59岁,平均(38.5±20.5)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19~60岁,平均(39.5±2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合相关规定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包括:(1)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本院规章制度、安全防范措施以及《护士条例》、《护理工作中法律问题》等相关法律知识,将法律作为工作的基本规范。(2)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划分安全管理职责,使护理人员能够严谨、认真的对待护理工作;并划分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标准,针对风险提出解决性措施。(3)开展护理人员安全风险防范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于突发安全事件的处理能力,并制定精神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方案。(4)加强精神科安全教育知识的培训,对护理的步骤、流程、重点等进行科学性的学习,并设立相关的考核制度。(5)规范护理工作流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条例进行工作,并做好护理工作的文献整理工作,公正客观的记录医疗安全事件。(6)护理人员应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对患者要保持良好的态度,尊重和体谅患者;同时应加大对于有出逃、自残、伤人倾向患者的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清除危险物品。

1.3观察指标。

采用本院自制护理质量调查问卷评价护理质量,指标包括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安全管理质量评分、风险管理意识评分,总分值100分,分值越高则护理效果越好。对比护理后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外出潜逃、死伤自杀、误伤他人。

1.4统计学方法。

经由spss20.0数据软件统计分析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来说均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护理后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安全事件总发生率(6.00%)较对照组(16.00%)来说更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精神病患者一般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攻击他人或自杀的行为[2]。由于精神疾病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意识,导致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安全事件发生几率较高,若不加以干预,可能对医院造成一定损失。风险管理近年来被应用到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来,通过及时地对精神疾病患者各种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预防,制定出相应解决方案,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风险管理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环境,也使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护理人员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工作责任,严格遵循护理工作要求,规范、科学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因此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同时制定完整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对于安全风险预防意识的重视程度,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责任,避免了护理工作中风险的产生。设立考核制度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学习能力和责任感,使护理人员更注重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变方式,预防和减少了安全事件发生的几率。陈美玲[3]等研究结果显示,经风险管理干预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且安全事件发生几率较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来说更低,本研究结果与之符合。综上所述,精神科护理工作可应用风险管理模式,能够保证护理的安全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可推广。

参考文献。

作者:周孔芬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第三人民医院。

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篇十二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得到较快发展,但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银行稽核在强化商业银行内部约束,以达到稳健经营方面,已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特别在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各地金融风险进一步显现情况下,银行内控管理已越来越重要。文章通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必须性及稽核是商业银行风险内控重要手段的分析后,就搞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稽核提出了一些建议,得出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要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以完善业务规程为主、稽核审计为辅、市场约束作为重要补充的加压体系的对策。

银行稽核在强化商业银行内部约束,保证各项业务开展按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以达到稳健经营进而保证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以最小风险实现最大效益的目的方面,已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现就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稽核谈点看法和建议。

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银行的任何活动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同客户打交道有信用风险,在市场上运作有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即使不同客户和资金打交道,只做内务工作,还有操作风险,用人还有道德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金融风险史,只要有金融活动产生,金融风险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我国商业银行受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的影响,各地历史上积累下来的金融风险隐患不同程度的存在;由于法律法规尚待进一步完善,个别企业借转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也时有发生;对金融机构缺乏有力有效的监管,违规经营和金融犯罪还时有发生,2010年12月发生的齐鲁银行骗贷案涉案金额在10亿元以上就是一例。对潜在的金融风险,既不能视而不见,掉以轻心,也不可草木皆兵,谈险色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常规的工作纳入商业银行管理,经常掌握金融运行动态,洞悉各种金融风险发生的苗头,采取积极、稳妥的对策,进行防范、控制和化解,特别在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各地金融风险进一步显现情况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目前商业银行亟待完善的课题。

首先,稽核是保证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需要,稽核监督是保证各级行处和个人将金融规章制度落到实处的重要手段。由于实际操作中,存在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个别行处明知故范乃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也确实存在。个别行员私欲膨胀,将黑手伸向银行也时有发生。稽核的职责就是通过组织审计、监督、检查、促使他们严格遵守有关金融法律、法规和制度、从而确保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

第二,稽核是不断提高银行经济效益的需要。目前商业银行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后,一方面,银行出现了大量以物抵贷资产;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原因个别行仍未杜绝不问贷款效果好坏开展资产业务的坏习惯。因此,商业银行加强稽核监督,可使有限的资产发挥更大的效益。

第三,稽核是维护财经纪律和经济秩序的需要。经济秩序即经济运动规则,保持良好的经济秩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市场经济是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我国过去经济建设中的最大失误,就是没有搞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经济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和不足,它本身并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市场经济如果离开了国家宏观调控,让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去调节经济的所有方面,就难以避免自发性,盲目性,甚至产生破坏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金融等宏观调控,克服和抑制市场经济的不足及消极因素,防止出现不按规定乱贷款等行为,强化稽核审计在内的各种经济监督,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第四,稽核是促进廉政建设的需要。克服消极现象是关系改革和经济建设成败的一项长期斗争。要有效地遏制和惩治,腐化堕落等问题,除了建立健全必要规章制度外,还应加大稽核监督的力度,加强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并使这项工作法制化,经常化。当前金融现象的最大特点是,权钱交易。光大银行原董事长朱小华严重违法乱纪案件就是一例。这些问题一般能通过稽核审计反映出来。稽核部门应适应反斗争的需要,发挥精于审计的特长,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审计监督,重点检查管钱管物的部门,坚决揭露查处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防范和惩治,促进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第五,稽核是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稽核是基于商业银行本身的经营管理需要而产生,通过稽核工作开展,针对经营管理和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寻求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途径,可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科学性,为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服务。

第一,加强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关系从根本上规定着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结构和内在约束机制。因此,要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使银行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就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走股份制道路,从而构建产权明晰、产责分明、政企分开的现代商业银行产权制度。通过资本的重组,使国有股份逐步退出,利用证券市场筹集资本,实现资本多元化。

第二,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必须真正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所赋予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使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拥有绝对的经营自主权,能够按照市场法规自主地配置资金,不受任何行政干预和超经济强制的左右。

第三,商业银行自担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中,承受风险的能力至关重要。从根本上讲,商业银行资本金是银行承担经营风险的基本资金,资本金是否充足直接关系到银行自担风险的能力。当务之急是要按照巴塞尔委员会《资本充足协议》充实资本,改善资产结构,建立风险准备金等途径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显著提高商业银行自担风险的能力。从而使商业银行做到名符其实的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第四,完善分工明确、相互牵制的组织结构。商业银行在内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要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必须保证各部门、成员间的权利、责任的划分既科学合理,又相互制约,通过建立不同岗位之间的制衡体系,从组织结构上减少和防范风险。

第五,加强授权授信管理。目前,商业银行实行的是总行一级法人体制。因此,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总行要实行法人授权授信制度,以增强整体控制能力,防止系统失控。当前应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款授信审批制度。

第六,完善内部操作规程。制定内部操作规程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商业银行首先要分析经营目标和策略,确定整个银行的风险控制政策,然后由上往下细分,确定各主要的风险控制政策,再拟定各业务的标准流程,流程上的风险控制点、各岗位的责任以及相关内部监控的步骤,最终共同形成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使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任务、职责。内部操作规程就是通过业务操作时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共同参与,时刻将业务置于双线核算、双重控制、交叉核对、相互制约的状态,达到防范风险,提高效率的目的。

第一,建立垂直稽核监督体系。商业银行应借鉴国际现代银行业管理模式,实行垂直审计制度。目前可按两种模式建立稽核体系:一是在总行成立稽核监督部。对各支行稽核人员实行派驻制并定期轮换:二是由总行稽核监督部按地域划分成立若干个稽核监督组,每一组负责若干支行业务稽核工作。从组织上保证稽核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和超脱性。

第二,充实稽核力量、规范稽核工作。要使内部稽核审计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必须以保证稽核队伍的素质和数量为前提,否则稽核工作很难开展。工作中要监管职责明确化并实施奖优罚劣机制,以规范化的制度促进稽核工作的完善。

第三,加大稽核检查的力度。要建立全面的、系统的现场与非现场稽核审计体系。业务内控制度要覆盖商业银行所有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对所有拟开发新业务也都要预先制定有关内容控制。必须明确业务职能部门的内控职责,把业务管理部门放到内控自律的中心地位。并且要花大力气对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四,树立商业银行稽核审计的权威性。当前必须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主要应从建立严厉的处罚及责任追究制度入手,一经发现问题,即对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整改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紧密跟踪,对那些“故态复萌”者严惩不贷。对那些“守法经营”者论功行赏,做到赏罚分明。

金融信息的披露,是强化市场的约束,增强商业银行经营透明度,保护客户权益的重要手段。2007年7月3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就对外发布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要求在国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按照办法向社会披露经营信息。这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业对外开放进入一个阶段的情况下,加强和改进商业银行监管、促进商业银行规范经营的重要举措。为此,商业银行应按信息披露办法规定的内容和时间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在主要营业场所、互联网上刊登年度报告,中国银监会还将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媒体向公众披露年度报告的主要信息。借助市场与公众的约束,实现市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

总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要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以完善业务规程为主、稽核审计为辅、市场约束作为重要补充的加压体系。

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篇十三

“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以打鱼捕捞为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其中主要的祈祷内容就是让神灵保佑自己在出海时能够风平浪静、满载而归。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他们深深地体会到“风”带来的无法预测的危险,认识到,“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

现在,风险一词的意义,已大大超越了“遇到危险”的狭义含义,而是“遇到破坏或损失的机会或危险”。经过了两百多年的演义,风险一词越来越被概念化,并随着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而逐步深化,被赋予了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甚至文化艺术领域的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含义。不管如何定义风险一词的由来,其基本的核心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也有人进一步定义为“个人和群体在未来遇到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对这种可能性的判断与认知”。

一、风险的定义。

风险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

若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而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

广义的风险展现出来的是机会,虽然这种机会可能让我们的项目变得颗粒无收,但如果一旦机会有利于项目,则可以大赚一笔,风险投资家们心中的风险正是广义的风险,所以风险才会吸引他们投入巨大的资金。而作为项目管理者来说,风险对他们意味着失败的危险,因此必须将任何风险扼杀于摇篮之中。

由于软件本身的特点,导致it项目与传统项目有很大差异,因此it项目的风险管理难度要比传统项目大。

1.需求不稳定。

软件项目的需求多变已成为软件业界的共识,正因为需求的多变,才让瀑布模型一直遭受到软件工程界的抨击,因此诞生了原形模型。在ibm的rup和众多的敏捷方法论中,一直将需求不确定列为软件项目的最大特点,因而出现了拥抱变化一说。

当一个it项目开始实施的时候,如果客户连他需要做什么,要实现一些什么功能都不能确定的话,那么做软件实施的工程师他们又如何能够知道自己要开发一个什么样的软件系统出来呢?所以他们只有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不断遭受到客户的“批评”,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次磨难”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做一个这样的系统啊!

这有点像盲人走路一样,盲人根本就不知道前面是什么,因此他往前走一小步,如果不是路,则向左旋转一点点,再次用脚探探前面,如果是路的话,则可以往前迈一步。如果这个盲人运气不好的话,第一脚就在悬崖边上踏空,那么他将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我们的项目也如同这个盲人,稍有不慎就可能让自己走向失败,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风险啊。

2.项目规模估计不准确。

当老师给我们布置作业的时候,如果他多布置了几个题目,下面的同学便会大声地嘘叹,开始私下的嘟噜:“又要做一个多小时了!”。学生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准确的估计作业量大不大,他们的估计凭借着他们每天一次的做作业的经验和那一瞬间对题目的印象,虽然他们并没有做过刚布置的这些题目,但是估计得仍然是那么的准确。

任何一个建筑工程的项目经理都能对自己的项目进度掌握准确,在他们的眼中,只要资金到位,则进度就可以得到保证。工地需要多少人,什么时候需要开始进行什么工序的施工,什么时候需要加班,这些都在他们的心中掌握着。资金就是他们最大的风险。

而软件项目与之不同,在软件项目开始后,很少有缺钱的。只看到过资金没有到位的“烂尾楼”,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由于项目资金没有到位的问题而导致未完成的软件项目,就算是缺钱也是因为签合同的时候要少了。

再优秀的软件项目经理,他也无法预计好自己的项目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因为在他进行估算的时候,客户的需求还没有搞清楚呢!再者,建筑工程可以通过预算很准确地得出整个建筑的工程造价,而软件项目却很难,因为不管是代码行估算法,还是功能点方法,都远不及“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中猜得准确,这些方法很多时候甚至不如算命先生算得准。

3.人的因素对项目影响很大。

人可以说是整个软件项目的灵魂,软件项目不需要钢筋、水泥和沙石,也不需要任何的施工机械。软件项目的原材料就是人的思想和智慧,而计算机和case软件则是项目的施工工具。通过键盘和鼠标,无数的程序代码在程序员手中诞生了。如果要问软件项目最大的成本在哪里,那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人力成本。

一个优秀的程序员的工作效率要远远高于一个蹩脚的程序员,一个程序新手甚至根本就不能够产生任何生产效率。不仅如此,新手的错误行为,将让熟练员工牺牲很多时间来帮助新手纠正他们的错误,甚至可能导致降低软件开发的效率。

虽然软件项目已经实施角色分工和管理,但是相对于其他工程的分工来说则分工比较单一。软件项目中,一般分有:系统分析师、架构师、设计师、程序员、测试工程是及配置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等。这样的分工并不能有效地降低他们工作内容的复杂度。如果能像建筑工程中的砌墙、浇注混凝土、搭脚手架那样分工细致的话,则培训软件蓝领也不会需要费如此大的力气了。

三、古语话,唯有小心,小心驶得万年船。

经常可以见到有人不小心,踩到或者碰到什么东西而摔倒的情况。相反,盲人却很少会因为自己的疏忽而摔倒。他们总是很小心的走着每半步路,对于前面的未知世界,他们总是要探了又探,在确认能够行走的情况下,才小心的迈出半步。

由于软件项目的太多不可确定性,因此管理软件项目,犹如盲人走路一般。在未来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列出来,如在什么时候最可能出现什么风险。盲人在听到汽车声音的时候,总是会更加小心,当软件项目中开始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这些问题背后所隐藏着的更深的威胁。发现危险总是需要凭借自己的灵敏的直觉与丰富的经验。

聪明的经营者,绝对不会是技术方面的专家,越是技术专家,就越不能容忍技术方面的缺陷。而经营者所需要考虑的不是技术是否无可挑剔,而是在乎项目是否盈利,让别人去承担风险,让自己来享受利润,是聪明的经营者的决策指南。

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篇十四

笔者工作的单位为技工院校,它在社会发展中属于特殊经济主体,受到计划经济和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其在财务风险管理上表现出一定的漏洞和问题。近年来,技工院校规模正在日益扩大、招生规模也逐年上升,财务管理工作强度明显提升,而财务风险防范似乎成为一个重要的管理难题。学校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是资金风险,预算收支失衡、资本结构不合理、教育基建投资和教育事业经费各自核算等问题都学校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带来风险。要解决技工院校财务风险问题,就必须找到财务风险的成因,对症下药,使得问题得到妥善地解决。

第一,缺乏成本意识。当前很多技工院校均意识到了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并加大了工作力度,但是成本核算工作被边缘化的倾向依旧比较明显。举例来说,院校一般不重视应该支付给教职工的课时费、绩效工资和专业管理费用的及时性,而这些费用是技工院校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维持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推动力。在笔者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很多院校甚至根本不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意识极其匮乏。院校财务部门受到个别系别和专业的影响承受了较大的成本核算压力。

第二,采购环节耗费较大。为了维持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能,院校每一年都要花费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维修,不然可能会对教学和管理产生影响和阻碍。基建维修对于技工院校来说是必要的,但是大量进行基建维修就会给学校带来负债。一般来说,技工院校在进行教学设备、教学工具的选择时,采取的是货到验收、验收合格付款的方式,供货方在交易的过程中也是根据院校付款的进度进行发票的开具,这就造成了已经签约但是没有发票的货款在学校财务部门的负债科目中得不到具体的体现,财务部门无法监控该项业务的花销情况,当大批货款一齐到期的时候,财务部门将会承受较大的资金压力。

第三,后勤管理缺失。技工院校后勤部门依然存在管理粗放的问题,比如说采购环节缺乏统一的报批程序,一些管理人员利用院校的管理漏洞不经过正常的报批手续进行物资采购,给学校的预算开支带来负面的影响。

第一,构筑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技工院校为了获得持久的发展,就必须在财务管理中加入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这对其进行专业建设、实现战略目标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应该对经济活动中蕴含的财务风险进行动态监督和防控,以及时的风险预警为经济活动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财务人员可以以学校的预算指标、财务报表、其他基础性财务资料为依据,借助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将学校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量化,当财务风险超出学校可以接受的范围时,预警系统就启动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及时地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将财务风险控制在萌芽之中,使得技工院校处在安全的财务环境中。

第二,加强财务预算工作強度。财务风险控制不得当,技工院校的发展和专业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学校必须注重预算工作的重要性,将预算工作和学校财务、事务发展之间建立起严密的联系,使得学校的财务工作变得更加有效。另外,学校应该意识到预算工作的前导性和远见性,让预算在学校财务工作的开展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可根据自身当前的发展情况、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进行的设备投资进行预算编制,在预算工作中秉承发展、科学理念,不可想当然地随意进行,良好的预算方案应该是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

第三,完善内部控制工作。在实现组织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内部控制是非常总要的工具和方法。同样,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的构建同时也是技工院校高效、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保障资金使用规范和资产使用安全,将院校内设施和资金的效益发挥早最优。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时候,首先应该着重强调的是财务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学校领导层首先应该高度重视财务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为企业的资金调度、物资采购、投资筹资、设备维修等财务活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财务内控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此外,技工院校还要注重会计系统的建立,会计系统的完善与否关系到会计操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决定了院校的会计工作是否符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了保障资金账目清晰、规范,不出现会计系统工作失误造成的财务风险,技工院校必须重视会计系统的建立。

在预防和控制技工院校财务风险的过程中,财务控制程序也是至关重要的,院校可以通过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明确的职责划分、详尽的岗位描述和权限控制、严格的财务审核程序来规范财务工作,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事实证明,如果财务控制程序得当的话,那么财务管理环节中漏洞就很少,财务风险自然就很低了。

总而言之,技工院校应该分析财务风险的根源,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预算工作的加强和内部控制工作体系的完善来应对财务风险,实现学院的持久健康发展。

[1]张大福.浅谈高校预算管理中的行为问题[j].教育财会研究.20xx.

[2]郭咏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分析[j].财经界.20xx.

[3]周琼.浅析技工院校财务风险管理与有效控制[j].经营管理者.20xx.

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篇十五

平衡抵消法包括两种:简单平衡法和综合平衡法。简单平衡法,即在同一时间进行两笔交易货币相同、金额相同、支付时间一致,但是资金流向刚好相反的交易,将汇率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相抵消。综合平衡法,即在交易中使用软硬币相结合,多种货币搭配等方法,使一个时期内的各种收支货币基本平衡或者多空相抵消。

总的来说,每一种外汇风险管理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灵活选择外汇风险管理方法。企业恰当的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可以锁定未来汇率,基本消除外汇风险。但金融衍生工具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交易费用和操作风险,对企业参与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提前或延后收付汇,是在汇率存在趋势性变动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采用的风险管理方法。当一种货币存在持续性贬值或升值的趋势时,企业可以通过提前或延后收付汇来获得外汇收益。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是适用环境限制大,不适用于波动行情的汇率情况。企业运用信贷方式转移风险的实质也是提前或延后收付汇,进出口企业在外贸交易中可以利用优惠的信贷政策,提前以本国货币结算货款,将汇率变动的风险转移给了相关金融机构。经营性套期保值和平衡抵销法均是企业通过预先安排本外币的配置结构来规避汇率风险,是理想化的方法,但现实使用中操作难度大。

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篇十六

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的定义为由于项目所处环境和本身条件的不确定和10kv配电工程项目建设方及10kv配电工程项目其他利益相关者因某些不易控制的影响因素,使得10kv配电工程项目的最终结果与当事者的期望产生偏差,进而使得电力企业受到损失。10kv配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指10kv配电工程项目建设的相关各方对配电工程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过程等阶段进行风险分析、识别、评估、处理等管理工作,目的是将配电项目的风险降到最低,为电力企业赢得更大的利润。电力企业需要明确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义,掌握与风险管理有关的措施和方法,控制配电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让配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达到预期目标。

工程项目中的事故与风险因素是可以通过风险管理工作避免的,在10kv配电工程项目的实际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掌握配电项目风险管理的原则。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是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事项,对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处理是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事项。工作人员需要时刻谨记“重视事前管理、假设最坏情境、实事求是”的管理原则,对10kv配电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在配电项目工程的风险管理中,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对项目的风险进行真实合理的预测与处理,否则会造成风险管理工作的失败,为电力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1制定风险计划。

进行10kv配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制定详细的风险计划,计划内容需要将方方面面的风险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在风险计划中需要对10kv配电工程项目组织进行定义,还需要确定风险管理的方式与具体实施方案,在计划中需要选择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与风险判断的依据,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风险管理人员收集相关信息,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制定项目计划。定制风险计划时需要仔细分析项目图表、风险管理策略、业主的风险反馈、计划进度及工作分解结构等因素,以此保证风险计划的准确性及可行性。

2.2进行风险识别与分析。

风险识别是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需要确定影响项目进度的风险因素,为后续的风险管理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工作人员还需要将阻碍10kv配电工程的风险因素做好详细的记录,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风险分析则是对风险因素进行进行量化,并且形成风险清单,帮助工作人员找到最佳的计划方案及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进行风险分析时,首先需要分析项目建设情况,确定最主要的风险范围,同时细化风险项目,找到合理的风险控制方案,有效地降低风险损失。其次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判断风险,提高风险判断的准确率。10kv配电工程的风险识别与分析过程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绝对重视。

2.3进行风险应对与监控。

配电项目的工作人员首先需要预测风险事件的后果,然后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排序,确定需要优先处理和重点处理的风险事件。确定风险事件后还需要确定正确的应对措施,将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好能避免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的发生。对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进行监控可以发现新的风险因素,并及时找到控制措施,修改与完善风险管理计划,减少突发事件的出现。

3.1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

对10kv配电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需要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才能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首先,风险管理人员需要认真了解配电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详细的风险分析与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明确风险带来的影响。其次,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需要根据具体的风险情况运用合理的风险控制方法,有效地降低风险因素带来的伤害。进行风险应对时,最主要的是确定风险的种类与风险的等级,如果判断不当很有可能会加大事故的发生概率,为电力企业带去负担。最后,10kv配电工程项目需要加强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设备的管理,及时对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弥补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损失。

3.2进行有效地监控。

配电工程项目的风险无处不在,对风险项目进行有效地监控对降低项目风险有很大的帮助。风险项目的种类繁多,而且极易发生变化,衍生出新的风险因素,10kv配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人员需要采取动态的监控方式,对风险因素进行实时监控。例如,天气是影响配电工程项目进度的重要风险因素,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天气的变化情况,制定有效地风险控制计划。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是大家最关注的话题,因此在配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还需要运用先进的安全检测技术排除施工中可能带来风险的安全隐患。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地监控工作需要加大监测力度,剔除一切不合乎安全的风险因素。另外进行监控工作时还需要考虑方案的经济性,确定最优方案,为电力企业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工程项目总是受到诸多风险因素的影响,10kv配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可以规避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将风险损失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管理人员需要正确识别、分析、评估风险因素带来的影响,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使其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电力行业中处于不败地位。

[1]张改华,王静,贺亚军等.浅谈10kv配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措施[j].科技与企业,20xx(24):7,11.

[2]叶树英.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j].新材料新装饰,20xx(2):180.

[3]徐耿珊.试论10kv配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措施[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xx(20):88.

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篇十七

大量企业起初为了扩大规模,盲目的进行并购,结果事与愿违,并购并没有像预期那样使企业发展突飞猛进,反而令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这些风险一旦未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危及企业的自身发展。企业在进行并购时,企业的各项财务状况都将得到体现,并且将一直影响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如果其中一个部分出现问题,极有可能引起企业的财务困境,处理不当或将付出高昂代价。因此,相比企业面对的众多风险,并购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财务风险,也是企业能否并购成功的关键。另外,鉴于经济社会环境转轨以及政府参与的特殊背景,使得我国企业并购与国外大不相同,在时代大背景下,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这个典型的并购案例有其自身的特殊背景,同样也是中国企业并购浪潮的一个缩影。看似风光的并购实则激流暗藏,在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前,存在着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在实施并购过程中潜伏着经营风险;在并购整合时隐藏着经营管理整合风险,这些风险构成了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并贯穿于企业并购活动的全过程。更多财务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并购的战略“大鱼吃小鱼”,实现规模的扩张和实力的加倍增长。金融危机中,大量企业被本行业或者相关行业的质优企业吞并,加速了行业整合的脚步,在产权转让、资源互换的过程中生产效率低下、资产收益不高的企业逐渐被实力强大、蓄意扩张的企业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然而,财务风险伴随着整个并购过程,从最初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到确定并购策略、融资方案,再到具体的并购谈判和资本运作、资金支付和报表处理,任何一个细节的财务处理都会极大的影响并购进程。

从近些年频繁出现的国内外企业并购案例中我们看到,财务风险随着并购的前进不断变化和演进,任何一个阶段的财务风险若得不到彻底的处理解决,将为并购埋下潜在的威胁,险源一旦爆发甚至会导致整个并购的失败,具体来说,并购财务风险有以下几种:

1.1被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由于被收购企业的价值决定了收购企业的收购价格,确定收购收购价格之后整个收购程序都围绕这个价格展开,因此对收购企业来说,被收购企业价值的准确锚定是收购的基础和依据。价格过高会导致资金和其他资源的浪费,价格过低也可能导致被收购企业的拒绝错失收购的最佳时机。财务报表是确定被收购企业价值的基本根据,提供详尽的财务信息、经营信息,一份准确健全的财务报表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出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但是一份被粉饰的虚假报表也可以导致收购的最终失败。另外,对被收购企业所在行业的市场潜力、产品结构体系、资源缺陷的全面评估也是确定企业价值的参考标准,任何一方面的处理不当都会导致价值确定的失准。

1.2收购过程中的融资风险。从近期的国内外并购来看,参与的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市值越来越高。以谷歌和摩托罗拉为例,20xx年8月15日,世界it界领袖谷歌公司和世界移动手机巨头摩托罗拉公司共同宣布,谷歌公司将以每股40美元现金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收购总额超过125亿美元。巨额的收购需要足够的融资支持,否则其他都是空谈。充足的融资数额,成本低廉、期限合理的融资方式和融资结构是顺利完成收购的保证,筹集资金受限或者成本过大、资金链迟滞,都会对收购过程乃至本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并购需要的现金及总资金数额越来越高,对企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1.3收购企业自身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大多数企业在并购中采取主动负债的融资策略,例如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和直接现金借款等,并购后会给企业带来暂时性的债务负担过重。即使企业有一定的现金储备用于收购和收购后经营,企业正常运作的流行性资金仍有可能受到影响。一是并购活动占据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财力资源,会造成企业暂时性资金“缺血”,二是收购完成之后对被收购企业采取的财务措施也会一定程度上分散企业资金。资产负债率高、现金流量低,必然降低企业流动比率和面对市场的适应调节能力,威胁企业资产安全。

1.4完成收购的支付风险。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和功能的不断增加、金融工具的创新为现代企业并购提供了丰富的支付方式。传统的分期现金的付款方式发展为股票支付、股票互换和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与现金支付混合使用的策略,增加了支付手段的.同时带来了对资金安全的诸多风险和挑战。现金支付是被收购企业最偏好的方式,但不利于保持并购企业的流动性,股票等金融工具的使用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是对于国内的金融条件来说,存在行政审批时间和市场影响顾虑的问题,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资质与信誉。另外,跨国的并购会带来或多或少的跨国支付与汇率波动问题,如果企业不能充分利用好套期保值、远期合约等操作技巧会大大增加并购成本。

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产物,企业并购不仅仅是参与方整合生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发展策略,而且越来越多的受到整个市场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导致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来源越来越广泛。

2.1企业的并购价值评估的人为因素干扰。目标企业为了提高并购价格或者在并购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往往在并购方表示意向之后采取隐蔽的手段对确定目标企业价值的主要参考资料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如夸大、虚增其资产,隐瞒或有负债和表外融等,这些有违商业道德的假象欺骗性很大,同时目标企业也可能采取一些营销攻势,在舆论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及并购价值,或者与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合作,提高其并购难度和成本。

2.2并购企业以及被并购企业所在行业市场信息的变化。在并购企业确定并购意图、制定收购计划时,必然通盘考虑自身和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由于我国的进一步开放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各个市场的参与者、竞争者以及利益相关方越来越多,信息量飞涨,产品更新步伐更快以致市场的发展脉搏更加难以掌握。收购企业不仅要密切关注所在行业的市场变化,如果是跨行业收购,其操作难度更大。

2.3宏观经济政策和国内外市场波动。在我国,企业间的并购往往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整的影响,在经济转型和市场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收购企业自身的社会形象、社会责任,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的敏感性或者特殊意义,经常左右并购结局。在企业确定融资与支付方式之后,需充分考虑国家货币与财政政策、利率调整、汇率波动情况。货币政策改变会剧烈影响融资的成本,财政政策也同样给企业带来在税收和其他方面的障碍。

2.4并购过程对并购企业在多领域的挑战。严格来说,并购对企业来说是一次全方位的挑战和考验,从营销到市场分析,从公关到战略谈判,从财务决策到融资支付,不仅是对自身的全面“体检”,同样也提供了审查和判断分析目标企业全面资讯的机遇。具体而繁琐的并购业务挑战从并购团队的工作效率、责任感、专业水平和反应速度,同样对企业多个部门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精神也是个很大的考验。

并购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繁琐的报表处理和信息收集分析、融资支付对于从未参与并购活动的企业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在对并购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辨识以及风险来源进行归类和梳理之后,按照现代经济及财务管理的先进理念,吸取相关实践经验,我们认为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有效预防和控制并购中可能出现的的财务风险。

3.1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充分的考虑和准备,在采取并购动作前完成整个流程设计。在并购方做出决策之前,需要对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目标企业的自身能力有一个全面细致的认识(吴利明、刘鸿兵,20xx),对宏观的经济形势、目标企业的财务信息、第三方评估报告做科学严谨的论证判断。从自身出发确定并购能力、并购意图、目标企业接受并购意愿及合作意向,并购企业必须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困难有充分的估计,在学习并购相关法律法规和熟悉收购流程的同时,可以向并购成功企业学习和借鉴经验,设计出一整套的从开始到结束完整而全面的并购方案。

3.2并购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在财务系统内建立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专门对并购期间企业的财务运营过程进行随时的跟踪与监控,在财务信息中挖掘和发现企业潜在的危险信号,可以帮助管理者对企业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诊断。当财务状况出现不良信号时,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发出警报,提示经营管理者尽快做出调整和应对措施,分析已经出现或者即将出现的财务危机来源,即使采取应对措施,保持本企业财务安全的同时保证并购资金的充足、降低并购成本,提前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避免潜在的风险扩大甚至造成现实的损失。

3.3多样化设计融资渠道、支付方式,采用灵活的并购策略,降低并购的资金压力。企业在确定并购意向进行融资决策时,可以开拓多种融资渠道,合理控制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比例,优化债务期限,保持当前和未来资金的流动性。在企业现金及资金能力内组合多种支付方式、支付工具、支付期限、支付比例保持自身经营良好的前提下降低并购成本,同时根据目标企业的股权状况、财务状况灵活选择和调整并购方式,如抵押式并购、承债控股式并购、股份分拆式并购等,促进并购的顺利进行。

3.4制度化与程序化并购操作,拒绝个人偏好和个人感情左右并购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为顺利完成并购,企业应建立以财务管理部门为核心的多部门精英组成的收购团队,对团队制定相应的运行制度和奖惩机制。针对各项业务的实际操作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并购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对并购期间出现的任何不良势头的警惕性。对某些问题领域达成统一意见后,并购团队应精诚合作,严格按照既定策略和客观真实的原则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战略谈判,坚决抵制和排除因为个人因素导致收购时机的延误,保证所有信息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确保账目清楚、数额精确,实现成功并购。

夏志华(1971-),男,汉族,湖北人,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西北公司总会计师,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在读,高级会计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3737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