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自己思考的结果进行整理和表达,是思维的延伸和发展。坚持写作并保持热情,只有通过实践和不断尝试才能提高写作技巧和水平。以下是权威机构发布的心理健康管理指南,对提高生活幸福度很有帮助。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 的意思:
剪枝 远近闻名 疯长 挥舞 。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 远近闻名 挥舞 养分 吸收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部分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嚓 疯 靠 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习1、2节。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布置作业 。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读。
(4)我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我们平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四、布置作业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剪枝的学问 减少 —— 枝条—— 不利的因素。
增加 —— 产量 —— 进步和成功 。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篇二
敦煌市北街小学秦宁远。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包装方法,计算表面积,并比较出最节省的包装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1、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方法。
2、灵活、快速地找出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图片。(课件出示常用的生活用品的包装盒)。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包装。其实呀,包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应用非常广泛,外表亮丽,便于携带的包装总是最先吸引我们的注意,那么怎样包装最漂亮,怎样包装便于携带,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这些都是学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包装中的学问。
二、组织新课,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明确求礼物盒的包装面积就是求礼物盒盒的表面积。
这里有一个礼物盒,老师现在很想知道,如果要包装这个礼物盒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学生讨论发言。
小结: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的问题,就是求礼物盒表面积的问题。(出示课件强调接口处不计)。
2、合作探究,发现两盒礼物最节省包装纸的方法。
现在要把2盒礼物装成一包,会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案?
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纸盒和你的小组成员一起拼一拼、摆一摆,看看有哪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案?(接口处不计)。
小组展示研究成果。
有多少种不同的包法呢?
小结:三种包装方法,分别是大面重合、中面重合、小面重合。(课件演示)。
提出问题:猜猜看,哪一种最节省包装纸?
通过计算验证。
课件出示礼物盒的长、宽、高,用你喜欢的方法开始计算。结论: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就越小,包装纸就越节省。
3、三个盒子时,如何包装?用得出结论去完成。
4、展示交流。
5、小结计算方法。
三、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一包纸巾形状是长方体,它的长8厘米,宽5厘米,高2厘米。把10包纸巾包装在一起,可以怎样包装?你认为哪一种包装方案比较合理?需要多少包装纸?(包装纸的重叠部分忽略不记)。
2、学生设计方案并汇报。
3、说一说哪种方案更节省包装纸?计算验证。
四、小结:你学到了什么?五:板书设计。
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就越小,包装纸就越节省。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篇三
1.通过"超市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调查访问、设计方案、填写发票、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结合相关背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到超市调查三种物品的价格,并完成调查表。
2.咨询:购物时为什么要索要发票?
一、交流调查结果。
2.小组内评一评每人带的钱数是不是合适,不合适的改进一下。
[评析:通过讨论交流,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既学习知识,又学会做事。]。
二、设计购物方案。
1.讨论:人们在超市购物,最关心的是什么?
2.播放一个学生购物情景的录像。录像的内容:某学生的一篇数学小论文在报纸上发表了,获得30元稿费。她妈妈让她自己支配这30元钱。这位同学在超市内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挑选东西。她还要为老师买一件礼物,感谢老师的辅导;为妈妈买一件礼物,感谢妈妈每天辛辛苦苦操持家务。她边挑选东西边估算着用了多少钱。
讨论:你认为这位同学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为什么?
课堂调查:最多的买几种物品?最少的买几种物品?剩钱最多的是多少?最少的是多少?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解决实际问题。
1.李小明同学带50元钱想买如下物品(投影出示):。
8包方便面,每包2.30元;。
1包饼干3.60元;。
5瓶什锦莱,每瓶2.90元;。
10枝铅笔,每枝0.60元。
请你帮他算一算带的钱够不够。
2.谈话:。
课前,同学们已经了解过有关发票的作用,谁能说说购物时为什么要索要发票吗?(发票有促进商家纳税、维护消费者权益等作用。教学中要表扬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去了解的做法,鼓励学生购物时主动索要发票。)请你帮营业员为李小明开一张购物发票。(每人一张发票复印件)小组内检查发票填得合格不合格。
四、总结与作业。
1.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在不同超市购物,以及对不同超市的调查和了解,你对他们的管理、价格等各方面有什么看法或想法?课后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或建议写给超市经理,说不定你的建议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总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本节课设计思路宽阔,内容恰当,体现了这一理念。综观整个活动设计,既有精确的计算,又有合理的估算;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有交流、讨论、互动;既有课内的方案设计,又有课外的调查活动;既有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有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较好地促进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课程目标的达成。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篇四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交流,发展学生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买文具”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买文具。看,老师请来了智慧小博士,他听说同学们都很聪明,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智慧小博士出题了:
(智慧小博士: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将通过闯七个关来共同学习许多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你们如果通过一关就像往塔上爬高了一层,到最后看哪些小朋友最聪明能爬上高层。)让我们准备好开始吧!
第一关:我的文具店里有这些文具,学会说说它们的价格?说一说。
(老师评价)。
第二关: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吗?认一认幻灯演示出不同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老师评价)。
第三关:你们想买什么文具,用哪种面额的人民币?拿一拿问一名学生想买什么文具,让学生们一起把需要相应面额的人民币拿出来。
(学生评价)。
二、设计情境,学习换算。
第四关:说一说,一元可以买哪些文具?说一说。
(学生评价)。
第五关:你们会兑换人民币吗?换一换(生一起评价)。
板书:
1元=____角,1角=_____分。
再换:
五元能换()张一元。
二角能换()张一角。
五角能换()张二角和()一角。
三、拓展运用,巩固练习。
第六关:学会数钱,练一练。课后填一填的第二,三题,做在书上,一生到幻灯处演示并说说怎么数的。
(生一起评价)。
第七关:欢迎你们到我的文具店来购物。买一买。
请听购物要求:购物时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选好商品后,排好队结帐。待会小售货员有权力评选出你们小组的文明小顾客。(购物开始)。
现场采访小顾客买文具,算帐,找钱的情况。
到班里反馈买卖情况,让售货员评出文明小顾客。
评价:请智慧小博士评一评你们能不能过得了关?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篇五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课件
一、新课导入。
(一)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小熊胖胖和乐乐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他们来到了超市的食品区。
(二)对话平台,学习新知
乐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3)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3)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3、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小熊乐乐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试着做一做。
(2)小组议一议。
(3)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4、试一试
(1)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找回多少钱?
(2)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做中得
二、综合练习
(1)出示算式,说出现算什么后算什么
(2)自己动笔完成计算
(3)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三、全课总结
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篇六
文题是课文的眼睛,一般来说,它不是揭示文章的主旨,就是概括全文的内容,或者是文章的线索。教学《剪枝的学问》,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我们可抓住题眼设计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1、什么叫剪枝?2、王大伯剪掉了什么样的树枝?3、剪掉了一些枝条后桃子长得怎么样?这样三问,学生粗读课文,便能从课文中准确地找到答案。
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话用在语文课上也很恰当。所谓“石”,就是课文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咀嚼和回味,从中读懂其涵义。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学生反复读这段话后,讨论:
1、什么叫“疯长”?
2、枝条疯长了,会产生什么后果?
3、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扣准了“疯长”这个字眼,学生对“剪枝的学问”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设计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着眼点,这个“点”我们姑且称为“课眼”。这一课的行文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课文中用了这样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教学时,我们可以先把这四个词语板书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地引导学生读文理解,内化感悟,在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共鸣共振,使之懂得“学问学问,一学二问”的道理,在学文中加厚生活的积累,增强了解生活的情趣。
课文结尾写道:“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这句话中,“‘减少’是为了‘增加”’便是课文的文眼,它在课文中常常起着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的作用。
为了加深对这句话的顿悟,我们可以让孩子回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讨论这样四个问题:
1、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王大伯家桃园的?
2、王大伯家桃子长得好吗?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的?
3、人们为什么称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4、假如不剪掉那些闲枝,王大伯家桃子还会长得好吗?要求学生反复咀嚼“‘减少’是为了‘增加”’这句话,从中悟出“只有去除闲枝废叶,才能留住精华;只有卸去沉重的负担,才能快捷行走”的内涵。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篇七
1.学会本课生字“挥、舞、夺、熟、娃、蛋、禁、番、靠”,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王大伯说的那番话。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4.去品读文中人物的对话,细细感悟: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
1.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剪枝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花开热切盼望。
结桃又惊又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回忆以前学过的描写孙中山的课文《不懂就要问》,板书:学问说说自己的理解。
2.总结:刚才我们说的是学习中的“学问”,现在谁来说说生活中的学问?(生自由发言)。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盼望剪枝充满信心夺走不禁远近闻名红润胖娃娃。
仿佛靠挥舞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满怀好奇。
(2)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
(2)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
三、学习部分生字。
1.学习生字“夺、蛋、禁、靠”字,学生分析字形,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2.指导学生描红、仿影、临摹。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剪枝的学问》。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一共几次进桃园?各在什么季节?(“我”一共三次进桃园,分别在“冬季”、“春天”、“夏天”)。
二、感知课文。
1.师提问让生思考:“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并把整个句子好好读读。
2.讨论交流:
(1)第一次比较复杂,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示“我”的心情?(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2)第二次进桃园呢?(盼望)。
(3)老师启发:如果我们也跟上面一致,该在“盼望”前边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热切盼望)。
(4)我第三次进讨园呢?(板书:又惊又喜)。
三、细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1.师生共同探究“满怀好奇”。
(1)“我”进桃园为什么好奇呢?结合词语理解“远近闻名”
(2)还能从哪里也能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2.把这一段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3.共同探究“一脸疑惑”。
(1)“我”满怀好奇地进入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样子?请学生表演,帮助理解词义。
(2)指导朗读。谁来把“我”的一脸疑惑读出来?试一试,读出来。(齐读)。
4.探究讨论“将信将疑”。
(1)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
(3)体会“疯长”的意思。思考:枝条疯长了会有什么后果?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4)王大伯的话有几层意思?一点一点来描述。
(5)再读王大伯的话,体会我的“将信将疑”。
(6)练习朗读王大伯的话,要让我们听了之后都相信你剪枝剪得有学问。
5.探究学习“热切盼望、又惊又喜”。
(1)学生朗读段落,并思考:第二次进桃园,我的怀疑还存在吗?“我”看到了什么?
(2)小组朗读,其余思考、想象:听了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听朗读,交流、评议)。
(3)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春天的美丽。
(4)播放美妙的音乐,放松身心,闭上眼睛,思考:你们好象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这时我对王大伯剪掉疯长的枝条的做法还将信将疑吗?得出结论:看来王大伯剪枝剪得确实有道理啊!
6.问:通过理解,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用自己或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四、拓展,深化认识。
1.拓展:下面的事件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呢?用心去品析一下。
2.例:兵不在多,而在精。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五.拓展作业。
老师总结: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物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做到资源的共享。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篇八
本课选自《品德与社会》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三单元以“聪明的消费者”为主线,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了解生活,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教育学生从小爱生活、会生活。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商店》,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课既承接前面的内容,又为下面的《我是理财小能手》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本课的内容来看,由三大板块组成。第一板块是“价格的秘密”,主要是从知识层面、个人经历层面让学生了解一些购物常识,它是后两个板块的铺垫。
第二板块是“买东西看什么”,从个人实践、走访调查的角度强调了学会选择,学会比较,买自己需要的,旨在让学生学会做聪明的消费者。第三板块是借助三无产品以及发票,旨在让学生能明明白白地购物。
《购物有学问》这个教材,能促使学生走进商业场所,走进社会,了解购物这种常见的社会现象,通过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并体验活生生的社会生活。正确的购物观念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发展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儿童正处于主动消费的萌芽期,许多消费领域都开始渐渐涉足,其消费价值观尚处于模糊阶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本课的内容正符合孩子实际生活需要,因此,是孩子们乐学、愿学的。多数学生对于购物、消费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实践,但仍然缺乏较系统的认识。加之社会物质环境的不断丰富、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断优越,学生的消费比较盲目,“乱花钱”的现象比比皆是。因为,热闹的市场始终是吸引学生的眼球的。所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掌握基本的消费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会选购商品的'初步常识。
行为目标:让学生形成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课的重难点:由于学生缺乏对购物知识的了解,因此让学生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使学生学会选购商品的初步常识,逐步形成独立的购物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法。
对于学生而言,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真实的生活;对于教学而言,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是有意义的教学;也只有引导儿童学习和学会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是有效的教学。所以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让教材融进生活,让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贴近生活。创设充满生活味、人情味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小课堂”体现“大世界”。为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结合新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我将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根植现实――课堂中的“肥沃土壤”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教学的重要资源。课前,布置学生回家按照表格所列的方法调查商品价格的变化,课中分小组讨论,汇总并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事实面前,明白价格变化的原因。
二、快乐辩论――课堂中的“温暖阳光”辩论,让学生明理,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价值观。
三、情景体验――课堂中的“甘甜雨露”在创设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消费者角色,在体验中加深认识,从而明白如何成为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四、教学过程:
一、走进商场,激发情感。
上课伊始,我将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切入新课。课件出示:购物场所的分类照片(大型商场、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交流在这些地方买东西的感受,引导归纳,得出大型商场环境舒适,物品齐全;超市卖场方便快捷,货真价实;农贸市场食品新鲜,经济实惠;批发市场名目繁多,真假要辨。相机揭示课题,“购物的学问”。(板题、读题)本节课一开始便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回顾自己的生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学习的探究的欲望,这也遵循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用儿童的方式去探究。”
二、调查汇报,体验生活。
这一块面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
1、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出示在不同的地方买的同一块橡皮,请学生你猜猜它们的价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通过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购物场所不同,价格就可能不同。
适时交流课前调查,顺利转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2、价格的学问课前,我布置学生调查商品的价格的变化,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调查表来引导学生讨论商品的价格会发生哪些变化,并记录下研究的记录结果。最后教师总结:由于价格是由变化的,所以买东西时要注意:价相近,比(质量)质相近,比(价格)质价相近,比(售后服务)。由于教学充分调动了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与课程具体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样学生了解了商品变化的原因,就可以在现在和将来的购物中更加主动,同时了解和掌握这些商业知识,也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感悟。因此,课前让学生调查,课上教师以此为辐射点。学生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他们的体验会更深。整个教学环节紧扣重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三、小小辩论,互动明理。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价廉物美,便宜也有好货“这两种观点孰是孰非,让学生开个小小辩论会,利用自己的调查所得,现学现卖。
在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把想到的、看到的都作为自己的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可以说辩论会的基础来自于生活,能引发学生的互动,在互动中让学生明辨是非,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得到了尽情发挥,继而形成正确的购物观念。
四、出谋划策,集思广益。
购物的学问很多,参与了一次家庭购物的你,有哪些金点子告诉大家,怎样才能买到又实用又便宜的商品,汇报金点子。:在激励的情境下,让学生敞开心怀,去畅谈自己的经验,让学生掌握购物的知识。
五、现场模拟,体验快乐。
在学生了解了这些方法后,教师组织在班上开一个小型商场,定好每件商品的价格,要求学生在其中购买到便宜、实惠的好商品,评选“聪明的顾客”。
情境的创设,目的在于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设身处地,感受购物快乐,使得学生在课后,面对琳琅满目商品,纷繁多样的促销手段,能“货比三家”,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购物品质。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篇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不仅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还充分体现在我们数学课的练习设计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每堂数学课的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的,所以,数学课堂有效的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设计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设计“趣味性”练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习质量提高的关键。那么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尽可能地选择生动活泼的习题,让学生感到数学魅力无穷。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之内在力量,设计游戏、故事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学生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后,我设计了“小动物请客”的故事情景:新春佳节到了,小猴、小兔、小羊、小熊想邀请一年级的小朋友到他们家做客,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张请柬(每张请柬上都有一道算式),同学们可兴奋了。可打开请柬一看,却不知道自己该去哪一家做客。教师稍加点拨:请柬上算式的得数与哪一个动物的门牌号相同,小朋友就到哪一个动物家去做客。可是,同学们随后发现,小兔、小羊、小猴家都有很多客人,可小熊家却冷冷清清,怎么会这样呢?通过了解才知道,小熊计算学得不好,请柬上的算式写错了。此时,教师只要顺水推舟:小熊把请柬写错了,他将度过一个孤独的春节,同学们,你们说怎么办?助人是孩子的天性,看着小熊这么孤单,孩子们的心软了。他们说:“我们帮他写请柬。”那么,可以写哪些请柬呢,学生议论纷纷并付诸行动,各种算式应运而生。
二、设计开放性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上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求异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和成功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如,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3+3+3+3=()×()。
2.2+2+2++6+6=()×()。
练习1是封闭式的,答案唯一,练习2是开放性的,答案是:3×6或2×9.在改写练习2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从模仿(相同加数的改写)走向了创新(把不是相同加数转化成相同加数后再改写)。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
三、设计“操作性”练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有这样一条格言:“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可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转变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喜欢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和交流,从而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常会出现以下题目:“把三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应用题。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可让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像这种情况我就安排学生操作,用三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代替三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动手拼一拼,用眼看一看,拿笔算一算,得到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求出问题所要的答案。这样一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积累了学生的活动经验。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篇十
1、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2、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是帮助人们做出判断和进行决策的工具。
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1、同学们都有到商场或超市购物的经验,你在购物时见到过哪些促销方式?
打折、赠品、返卷、抽奖、免费试用……。
2、如果你要购买一件商品,面对名目繁多的促销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3、看来,购物也要讲策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购物策略》。
1、上面这些促销方式中最常见的是哪种?
2、使学生体会:如果购买物品不足30元按第一种方式买合适,如果购买物品超过30元按第二种方式买合适。
1、出示问题,甲商店:买一大瓶赠一小瓶。乙商店:一律九折;出示一组数据,大瓶饮料1200毫升,10元;小瓶饮料200毫升,2元。通过计算,说说在哪个商店买饮料合适。
2、使学生体会:
(1)如果买一小瓶饮料,去乙商店买合适。
(2)如果买一大一小两瓶饮料,去甲商店买合适。
3、重点讨论买一大瓶饮料的情况,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比较方法:
方法一:1400÷10=140毫升1200÷9≈133.3毫升。
甲商店1元钱大约可以买140毫升,乙商店1元钱可以买133.3毫升,所以去甲商店买合适。
方法二:甲商店需要10元,乙商店需要9元,所以去乙商店买合适。
使学生体会:标准不同,结果不同。
1、数学的价值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解决下面问题。
甲商店:买一大瓶赠一小瓶;乙商店:一律九折;丙商店:满30元打八折。数据,大瓶饮料1200毫升,10元;小瓶饮料200毫升,2元。
2、学生可以通过前面探索的结果直接得出结论,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这节课上我们分析、比较了常见的促销方式,同时也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做出判断,进行决策。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篇十一
8月18日晴。
阳光明媚的一天,表叔带着我和艳芬、淑娟、金霞以及我们的妈妈们在火车站附近沃尔玛的超市去购物,到了超市后,我看见了各种各样的饼干和糖。
我一看东西上的价目表都是标得人民币的价,妈妈给了我100元让我自己买,“这是在给我出数学题吗?”我心想。
接过妈妈手里的钱我便选了起来,我拿了5包果仁糖和2包饼干。
果仁糖的标价是10.00元一个,饼干的标价是15.00元一个。
到了收银台,妈妈说题目:“你先算一下,这些要花多少钱啊?”我数了数题目:“5×10+2×15,嗯。。。。。.50+30=80元!”妈妈笑着点了点头,我很自信的把100元递给了售货员阿姨题目:“阿姨找20.”
妈妈再也不担心我去买东西人家找错钱了,因为我学会了算数。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篇十二
1、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重点: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难点: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策略。
学法指导: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教具:多媒体课件、4盒磁带。
学具:4个相同的长方体盒子。
给同学们看几幅图片,(课件出示),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包装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外表亮丽,便于携带的包装总是首先吸引我们的注意。怎样包装最漂亮,怎样包装便于携带,怎样包装最节约用纸,这些都是包装的学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包装的学问。
师:“六一”快到了,小红在外打工的妈妈给小红买了一份礼物,它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长是25cm,宽是15cm,,高是5cm。小红的妈妈准备把它包装好了再寄给小红,那么要多少包装纸呢?请同学们帮小红的妈妈算一算。
学生独立做,二人板演后,师问:要求包装纸的面积就是求什么?
师:将两个这样的礼品盒包装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礼品盒,有几种包装方法?用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摆一摆。哪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要节约包装纸,就要使包装后的表面积最小。
学生动手摆,然后几名学生汇报结果。
验证猜测的结果: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选取一个计算出表面积。然后集体纠正。
通过验证,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继续探究。
三个同样的礼品盒包装成一个长方体,又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哪种方法最节约?怎样尽可能使所包装的物品的表面积最小?学生动手摆后,汇报,集体纠正。
思考:4盒磁带,包装成长方体形状,有几种包装方式?
小组合作,并完成表格。然后学生汇报,课件展示方法。然后教师提问:要知道哪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是否需要每一种都去算呢?哪些肯定不是最节省包装纸的呢?第一种包装方法和第四种包装方法哪种最节约包装纸?怎样比较呢?学生讨论后汇报。
师:是不是任意四盒相同的长方体,只要将最大的面重合就最节省?
出示拓展题:如果把四个长为20cm、宽为10cm.、高为8cm的纸巾盒包装在一起,怎样包装最节约?还需要一个个的摆吗?只需要比较一下1个大面和2个中面的面积就行了。
1个大面的面积是:200平方厘米。2个中面的面积是:320平方厘米。所以隐藏4个大面4个中面的面积最节约包装纸。
师:每种包装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和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包装问题中,当所包装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相等或最接近时表面积最小,最节约包装。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包装的学问。知道了包装不只是要考虑漂亮,还要考虑到是否便于携带,怎样包装最节约用纸。同学们,包装因内容而存在,内容因包装而精彩。
猜测:重叠2个大面最节约。
验证:重叠2个大面最节约。
结论:重叠面的面积越大,表面积就越小,越节省包装纸。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充分的解释。
3.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学会合理购物呢?
二、促销问题。
(一)观察情境图,先了解方便面的三种包装和一袋的价格,计算出其他两种包装的价格写在书上,再了解三个商店的优惠条件。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问题。
师:一袋方便面1.5元,5袋一包的多少钱?24袋一箱的多少钱?
生:我发现甲店是“买一包送一袋,买一箱送一包。”乙店是打九折优惠;丙店是购物达到30元就能打八折优惠。
(二)提出:不计算,判断买一袋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的问题,学生发表意见后,再。
讨论“买2袋、3袋呢?”“买几袋才能享受甲店的优惠条件?”
生:在乙店合适,因为买一袋在甲店、丙店都得不到优惠。
师:那买2袋、3袋呢?
生:买2袋、3袋也不行。
师:买几袋才能享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呢?
生:买5袋或5袋以上就可以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
(三)提出:买5袋方便面在哪个店合适的问题。学生计算后,全班交流。
师:你们真聪明。那么,如果要买5袋,算一算,甲店便宜还是乙店便宜?
学生算完后,指名回答。
(四)先讨论买7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再让学生计算买7袋方便面在哪个商店合适,然后交流。
师:现在如果想买7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
生:只买6袋就行了。因为商店会送一袋。
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
甲店:1.5×6=9(元)。
乙店:1.5×7×90%=9.45(元)。
结论:甲店合适。
(五)提出:买几袋方便面到乙店就比较合适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学生探索的过程和结论。
师:通过比较计算结果,买7袋去甲店合适。那么买几袋方便面到乙店就比较合适呢?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如果有学生算到10袋就推出结论,给予表扬。
(六)提出:买10袋方便面能享受丙店的优惠条件?得到否定的答案,并算出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买10袋方便面能享受丙店的优惠条件吗?
生:不能。因为买10袋方便面才花10元钱,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
师:那买多少袋方便面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呢?请同学们算一算。
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30÷1.5=20(袋),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七)提出问题(4)启发学生计算,然后用计算法等说明问题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到“合理购物”的意义。
请同学们讨论,并算一算是什么原因。(学生独立计算)。
师:谁能解释这到底是为什么?
生1:李明只花了27元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
20×1.5×80%=24(元)。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经历,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在购物时,一定要先算一算在哪家购物合适,才去买,就能充分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少花钱多购物。
(八)出示“议一议”问题,启发学生可以算一算,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师:那么现在请大家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讨论一下,如果买35袋方便面,怎样买比较合适?也可以算一算。
给学生思考和计算的时间。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结果是什么?
师: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案,哪一种比较合适?
结论:在丙店买最合适。
师:比较一下上面几种购买方案,我们发现,最合适的要少花5元多钱,所以,购物时我们要根据购物多少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种“合理购物”。
三、有奖销售。
(一)出示“购物广场”上的销售广告,学生阅读了解广告中的数量信息。
师:为了促进销售,商家还会搞另外一种促销方式——有奖销售。现在让我们到购物广场去看一看吧。打开书77页,读一读上面的销售广告。
学生阅读“购物广场”上的销售广告。交流一下广告中的信息。
(二)出示问题(1),计算奖金额和中奖率。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1.奖品总金额:
500×10+100×20+50×60=10000(元)。
2.中奖率:(60+20+10)÷1000=9%。
(三)出示问题(2),学生计算销售额,并分析奖金额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有奖销售”的意义。
师:谁知道如果奖券已经全部发出,商家至少卖出了多少元的商品?
生:商家每发出一张奖券,说明至少已卖出了100元商品,所以1000张奖券全部发完,1000×100=100000(元),商家至少卖出10万元的商品。
师:为什么用“至少”这个词?
生:因为还有很多顾客买的商品不足100元或超过整百的余额部分不能领取奖券,我们无法计算。
师:那么奖金额至多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几?
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奖金额是10000元,而销售额是100000元,10000÷100000=10%,奖金额最多占销售额的10%。
师:至多“10%”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最多占10%,很可能不到10%。
师: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商家计划让利给顾客多少钱?
生:1万元。
四、分析讨论。
(一)教师谈话,提出问题(3),让学生自主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二)分别提出“议一议”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师: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师:那么如果你是顾客,你会选择哪种销售方式?为什么?
师: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小学生,不能单独参与抽奖活动。如果要做,也要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做。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篇十四
重点:掌握“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道理,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一、创设情景。
师:哇,商店里的东西可真不少,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学生回答。
师:现在把你想买的东西变成一个问题?
生(板演):4×3=12(元)12+6=18(元)3×4=12(元)6+12=18(元)4×3+6=18(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列的算式,你能告诉我们你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1:4×3可以求出4个面包的价钱,12+6表示4个面包和一瓶饮料的价钱。
生2:4×3+6:4个面包的价钱再加上一瓶饮料的价钱。师:(1点名学生说,2同桌互相说)。
师: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列式呢?生:6+4×3(若无则教师自己抛出)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算一算。师:看老师这样算对不对?6+4×3改正为:6+4×3=10×3=6+12=30(元)=18(元)生:错。
师:(让学生结合题目的实际意义说说为什么错。)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帮老师改一改。
师小结: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三、合作探索。
3×7+65×2+650-6×724-2×5五、课堂小结。
师:你这节课学习到了什么呢?
1、认识了“综合算式”这个新朋友,知道了在计算时要遵循5个步骤:一看二想三画四算五检。
2、在混合算式中,有乘法,有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篇十五
听说元旦三天超市大减价,我、妹妹和妈妈一起慕名而去。
到了超市,只见卖童装那写着童装一律八五折,妈妈看中了一条新款的牛仔裤,原价刚好是整数,100元,我帮妈妈算了算:
“100×85%=100×0.85=85元”这条裤子是85元。
我们三人向生活用品区出发,妈妈看见了4种肥皂,一种雕牌肥皂净含量300g,价格是3.4元;一种立白肥皂净含量250g,价格是2.5元;一种奥妙肥皂净含量是280g,价格是2.99元;还有一种帆牌肥皂净含量270g,价格是3元。经过计算和品牌的选择。我让妈妈买了十块奥妙肥皂,共29.9元。妹妹想买一只牙膏,但牙膏的净含量和价格都差不多。最终,我给妹妹买了纳爱斯牙牙乐儿童营养牙膏,净含量40g,价格是5元。妈妈又买了几只牙刷,共12.1元。
妈妈又说要买两瓶护肤霜,我发现一种一起买是买一送一的,这样只要12.8元,如果分开买同样的,要15.7元。妈妈决定买买一送一的那种。接着,我们又买了一种心心相印3层10张的餐巾纸,5.3元。
最后,我们走向食品区,称了6.5元一斤的盼盼法式软面包,用了6.3元,选了一袋散装已称好的白砂糖,11.1元,早餐可以吃的益乐芋,460g,6.5元,中意金币巧克力9.1元。我算了一下,“85+29.9+5+12.1+12.8+5.3+6.5+11.1+6.5+9.1=183.1元”。
这次购物让我明白了,买东西也要靠数学的运算技巧,学会怎样购物,确实要有技巧!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篇十六
1、不要认为信誉高,就是好店铺。
二皇冠?一皇冠?高信誉不代表是高质量的产品。新手买家一定不要依赖这些表面现象,要看一下实际的评价。差评多少,中评多少。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中差评的理由和卖家的解释。
而且,即便是一个店铺开业以来,从来没收过中差评的,这也并不代表是高质量的店铺。要仔细的分辩成交的数量和产品。我曾经看过一家店铺,三钻,百分百好评。而且评价全是集中在某一时期,购买者几乎全是匿名。那么,这个店铺的信誉可想而知是用钱刷出来的!
当然了,也有店铺的掌柜是很敬业,产品也是过关的,百分百好评也是有的。但是,评价和成交记录,不可能集中在某几天里!亲们,危险处处在啊!不要以为高信誉,就是好店铺!
2、不要看图片!看什么?看实拍!
模特好看?杂志图片好瞧?视觉效果不一样?千万要小心再小心!
解释:本人购买衣服,从来不看模特或是瑞丽时装的图片。这些是好看,而且可以冲击眼球。但是,试想一下,如果真和图片一模一样的话,为什么不拍实图呢?我们买衣服追求的是漂亮合身。不要单纯的相信那些漂亮的图片。必竟我们要的是葫芦而不是虫子!
3、想象!扼杀想象力!
人类失去想象,世界将会怎样。是的,没有想象力,世界将会一团糟。很多创造发明初期都是靠想象,而后制造出来的。但是,网购千万不要靠想象!很多店铺现在都有细致的细节图,亲们要将每个图片看仔细,印在脑海里!不要在任何一件网购的物品上发挥您的想象力!丁丁卯卯这时要算清楚。不要用想象来评价购买的衣服,这对卖家和我们买家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购物的实用窍门。
1.详细的询问。有货?嗯。拍了。嗯。
您是否这样购买过东西呢?那么,现在我奉劝一句,请下次买东西时,详细的询问一下,哪怕是多问一二句话,都会使整个势局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详细的询问了退换货的`制度,详细了解实物是否和图片一样,详细的问清楚售后服务。详细详细再详细后,我们才能去购买。必竟,网购看不见实物,有一定的风险。我们只能在购买之前问清楚后,才会站在主动的位置上!
2.新店有实惠。
新开张的店铺一般为了冲钻,定的价格会比同样的货物低一些。嘻嘻,这点是不是无耻啊。但是,购物者的心态总是如此嘛。我们要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当然,不可否认,新店也有很多骗子!在这时,我们就要睁大眼睛,仔细的辩别了!
3.多搜,多查。
告诉您一个绝招。在购买商品时,将商品名称粘到搜索栏里,这样淘宝网里相同类似的产品会一一罗列!到时候就能看见最低价格啦!又省钱,又省时!
4.且记不可贪小便宜。
这点应该连在第六条里一起发的。意思是说,同一件产品,这家卖五十,那家却卖十块。图片是一样的,性能写的也相同。但是,这时就要小心了,商品价格差这么多的话,肯定是会有理由的。没有一个店铺的店主傻到将货品降到比进价还要低很多的地步。除非这店主是很有钱,为了冲钻(这几乎很少)。说到这儿,最明显差距的就是衣服。一件衣服,如若布料不同,那么肯定会差很多钱。有时,便宜也不是处处可沾滴。一定要小心哦。
购物的常见方法。
1.必须有耐心。
之所以放到第一,这是我们能否成功的重点!我们不会平白无故的喜欢一样衣服,所以当你脑子里面盘旋出一样衣服,却不知道在哪儿能买到的时候,一般都是看到了某张让你心动的图片!
这张图片让你开始纠结,但是图片不会告诉你这件衣服叫什么?所以看到一张好看的图片,到你找到那个类型的衣服甚至完全相同的衣服,你首先要理智的告诉自己,这个过程很漫长,千万不要急躁,不要以为淘宝是阿拉上海人的神灯,你一张嘴,它就能给你biu出个全红皇冠店的好衣服出来。
2.要找到最专业的那个名词。
什么是科学的找衣服态度,就是你要相信,冲到你面前的任何一件衣服,都不是一个封闭的裁缝自己在家发明创造出来的,这种类型的衣服必须有一个很专业的名称,比如你看到一个瘦不拉几的模特穿了一条肥肥的裤子,显得腰细人瘦,这时候你很鸡冻,你就跑到淘宝上搜”肥肥的裤子“,结果可想而知,就算你用这个不专业的词,找到几个商品,也是不专业的卖家放的,衣服质量可以预见...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87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