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瑰宝,学习和鉴赏古诗词有助于丰富我们的内涵。总结时要注重提炼核心内容,不要太过于泛泛而谈。以下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财会管理论文管理会计的论文篇一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的两门重要课程,但这两门课内容重复严重,以至于一些学校把其中的一门砍掉,不予开设。这样做虽然可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之弊端,但也使许多有用的知识无法进行教授。笔者认为:我们对这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的认识模糊不清甚至混乱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联系――研究对象均为资金运动。
从最早的管理会计专着之一,奎因斯坦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一书的书名上我们不难看出,奎因斯坦所指的管理会计是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另外的一门学科。其次,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来看,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虽然学术界有各种表述,但都不可避免地与财务管理对象重合。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尽管各派观点存在差异,均离不开资金二字。即管理会计的活动目标也离不开资金或价值。第11期《财会月刊》发表了王曾清、楼胜亚《浅论管理会计的对象》一文,文中对管理会计研究对象的描述可以说颇具代表性:“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质上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过程,而价值量是通过货币来表现的,因而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必须同时运用实物的形式和商品的价值形式即货币形式来保证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资金在运动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存在形式,如现金、原材料、产成品和固定资产等。它们虽然形式不同,但具有质的同一性,都代表了一种价值,可以用观念的货币来统一表现。由于商品生产运动从价值形式来看就是价值运动,而价值量用货币来表现,价值运动也就表现为货币的运动。在货币转化为资金的条件下,资金运动成了价值运动的表现形式”。“资金运动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完整地描述着价值系统静态和动态的变化,从而更全面的反映着企业价值运动”。会计“作为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直接面向企业的资金运动,也即会计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因为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也是联结作为法人的企业和企业内部、外部的纽带。而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和财务会计同属于一个系统,因而两者的对象应是一致的,即管理会计的对象仍应是资金运动。”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研究对象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这种相似造成两门课程内容的大量重复。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研究对象的区别――资金运动的不同层面。
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都是资金,却是资金运动的不同方面。财务管理区别于管理会计的显着特征在于其主要是一种实体管理。日本学者宫匡章在《会计信息手册》一书中这样写道:“财务是以资本为对象的实体活动,会计是以财务活动及其结果为对象的情况处理活动。会计的机能是组织情报,不处理资金筹集、供应与运动,仅在必要时反映其结果,这就是说财务是进行有关资金筹集、供应与运用的意向决定,会计是为这种意向决定提供情报的。”因此,财务管理内容应涉及财务制度制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人员安排,外部财务环境的适应,内部财务环境的协调及资金筹集、运用、分配等方面,并要具体组织财务预测、决策和财务控制等财务方法的实施。而管理会计只是为财务活动的组织及财务关系的处理提供相应的信息。如在投资筹资活动中,企业高层财务管理者根据企业内外部理财环境,确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并据以提出投资战略,围绕投资战略,管理会计应广泛搜集资料,进行预测、决策分析,为高层财务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当投资方案确定后,高层财务管理人员应按照决策方案制定筹资战略,提出各种可能的筹资方案,管理会计人员则围绕这些方案广泛搜集资料,进行预测、决策分析,为筹资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并据以编制财务预算。财务管理人员负责安排预算的执行、协调,控制。
根据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目的,可将其视为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为财务管理提供价值信息,换言之,就是对企业资金管理活动提供信息。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虽然较多,但最终均可归到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这样的处理有利于确定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可使管理会计的其他理论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也有利于理顺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关系。作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会计,应将筹资、投资、资金运用、资金耗费、资金收回及资金分配活动作为其研究对象,将预测分析、决策分析、控制分析和评价分析作为其主要环节,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在系统的分析整理后均可找到适当的归属。
与控制,并帮助经营者作出各种经营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的服务主要是内向的,侧重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经营者财务。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构架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即企业财务首先可分为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两部分,财务会计作为出资者财务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作为经营者财务的信息系统。
由于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各方面,而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仅涉及其中的信息方面。财务管理应包括管理会计,而管理会计应属于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两者可以合二为一,但也可以自成体系,就象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价值方面,但并不排斥其有自己的体系。管理会计属于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但也同样不排斥其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因为其毕竟有独特的研究内容。
持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二为一观点的专家和学者并不乏其人。如李天明教授在其《管理会计研究》一书中为会计专业设制的专业主干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和《会计理论》六门,没有《财务管理》。财政部组织编写的中等财经学校教材《企业财务管理》中,将管理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但通常情况下,两者可自成体系。
四、对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学科目前状况所进行的反思。
管理会计这样一门被誉为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学科,一些西方会计学者认为其已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主要表现在管理会计讫今为止仍没有一套完整的能够解释、指导并可以应用于实践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之间的界限没有明确的界定。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前任主席、伦敦经济学院布罗姆威奇(m。bromwich)教授指出:目前管理会计看来缺乏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反映在杂志和教科书中的管理会计似乎是一群松散的材料,没有在理论水平上形成一个整体。世界各国对管理会计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务中都明显缺乏规范化或规范化程度较低。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由于没有解决好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管理会计的归属等基本理论问题,难以确定经济活动的哪些内容属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范畴,哪些内容不属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范畴。所以,确定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理顺其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不仅影响的管理会计的发展应用,也影响的财务管理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大多数财务管理教材存在着重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和控制分析,轻财务活动实体管理的缺点。一方面,从西方财务管理中引入的数学模型大量充斥其中,而这些模型往往建立在一些并不存在的假设的基础上,难以实际操作;而另一方面,对财务组织、财务实施、财务控制与协调等涉及较少,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也就是说,目前大多数财务管理教材所研究的内容应由管理会计来进行研究,为避免重复,财务管理应着重研究财务制度设计、财务组织设置、财务预测、决策、控制和协调等活动的具体实施,及具体从事筹资、投资、收益分配、各部门业绩评价等工作的方法和步骤。惟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理顺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关系,并避免两者之间的重复现象。
【参考文献】。
[1]孟焰:《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谢志华等:《财务管理》,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
[3]汤谷良:《经营者财务论》,北京,《会计研究》,年5期。
财会管理论文管理会计的论文篇二
19世纪80年代起,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开始了科学管理的运动。在以罗泰为首的工程师们倡导下,产生了标准成本计算、预算控制、经营分析等管理手段的方法,上述方法被看作是管理会计萌芽阶段;在经历了执行型管理会计阶段及决策型管理会计阶段后,标准成本分析、差异分析、量本利分析、责任会计等用于决策和业绩评价方法也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管理会计进入到了全面战略管理阶段,战略管理会计也相应出现,其关注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提供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此时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质量成本管理、经济增加值计算等管理会计工具纷纷出现并运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战略管理会计系统逐步形成。
1978年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学术界对西方管理会计研究成果进行了大量的引进、消化、吸收,也相继出版了大量的教材,在管理会计学科的引进和拓展上,我国会计学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量本利分析、责任会计、标准成本、变动成本、转移定价、边际贡献和全面预算等这些管理会计技术在我国企业里得到了应用。但是由于信息获取成本比较高、管理会计工具可操作性相对低,国内管理会计应用很不到位,甚至于很多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岗位,财务人员的工作仍主要集中在记录与核算,仅充当“企业账房先生”的角色,管理会计的职能没有得到发挥。
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为企业内部管理者,工作成果主要是以管理会计报告的形式呈现。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既是提高企业管理者决策效果的需要,也是衡量管理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虽然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企业管理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目前仍然停留在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上,而对报告体系构建的研究较少,管理会计的系统性、可操作性及战略决策支持作用有待提高。具体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目前国内管理会计研究还主要停留在理论阶段,研究过程中涉及的案例也是以国外为主,不能有效结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管理会计报告也未结合服务对象、考虑报告使用者的实际需要。总体而言,目前国内管理会计可操作性不强,理论研究不能紧密联系实际。
2.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缺乏独立性。
从国内企业来看,由于管理会计受重视程度不高,财务工作仍然主要集中在记账、报账、对外提供财务信息的阶段,很多企业都未设立管理会计岗位,相当部分管理会计工作由财务会计或相关岗位代理完成,管理会计工作仍然依附于财务会计工作,尚未形成独立的而有效的报告体系。
3.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未能结合企业战略需要。
国内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时往往未能从战略视角考虑,管理会计方法及其报告体系仍然在较为封闭的静态环境内运行,只着重于服务内部管理,而未涉及顾客及竞争对手等外部相关信息。当企业的竞争处于较低级状态时,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还能发挥作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科技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和市场竞争,企业管理已全面进入以战略管理为中心的时代。目前企业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显然还不能满足战略管理的需要。
三、战略管理视角下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功能。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科技及信息化的进步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和市场竞争,管理会计作为管理工具应当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在战略视角下形成完善的报告体系,并至少具备下述几项功能:。
1.控制功能。
控制功能实质上是监督功能,通过管理会计报告系统进行信息反馈,进而实施过程监督来减小企业战略执行偏差,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可以将战略执行情况与战略目标比对,对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及时采取偏差纠正措施;另一方面,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最初指定的战略目标可能与环境不在适应,通过信息反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适时调整战略计划。
2.决策功能。
管理会计报告系统应具备战略视角,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提供对战略决策有用的信息。一方面,及时反映市场环境变化,关注顾客需求及竞争对手相关信息;另一方面,挖掘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及价值链关键点,研究其产品或劳务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从长期来观察并预测产品和劳务能给企业带来的总收益,做到知己知彼,在适当的时机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为满足战略管理需要,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容应该是全方位的,既要反映企业内部信息,也要反映企业的外部环境信息;既要关注企业的自身利益,也要关注客户利益;既要顺应企业长期战略目标,也要符合短期经营目标。概括而言,战略视角下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要从顾客利益、财务指标、业务流程及企业发展能力等角度来设计。
五、结论。
科学合理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是提高企业长期竞争力并维持获利能力的有力工具,其为企业的战略发展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支持,但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及发展阶段不同,报告体系会有所差异。在实际管理会计工作中,为确保质量和效率,企业管理层应提高重视程度,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在战略视角下构建自身的管理报告体系。
财会管理论文管理会计的论文篇三
当前市场环境表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步,必须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企业自身的经济信息系统就是企业的会计,而在会计组成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就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这二者起源于同一个母体中,并且共同组成了当代会计系统有机的一个整体。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这二者所处的工作环境一样,并且共同服务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企业管理目标。从本质上来看,管理会计主要为了对内部管理决策进行满足,进而从过去传统的会计整体中分离,成为了和财务管理相并列的领域,将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相结合势在必行。
在会计领域中,财务管理研究最大的对象就是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资金的运动。资金运动可以表现成为资金、筹资以及投资这三者的日常运营,股利分配等等。从货币学角度出发,价值的代表就是资金,所以,资金运动已经成为了价值运动作为重要的表现形式。
所以,我们可以说价值运动就是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而价值运动本身也是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二者之间的不同就在于,管理会计并不直接接触到价值运动实体,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于价值运动进行反映、进行管理、进行分析,最终目标就是要帮助价值实体实现自身的增值,而财务管理主要对价值运动实体来进行一定的管理,比如说按照财务预算来实施现金流量管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二者之间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很好地实现价值增量最大化。
在整个会计信息整理的过程中,一切管理会计以及会计工作所运用基础性的`信息来源都是通过会计凭证,会计凭证也是最具有基础性的数据库管理信息来源,同样成为了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相互融合以及相互联系的媒介。当前,社会上将货币作为主要单位,如果会计凭证仅仅包括贷方记录以及财务会计借方记录,无疑很难对上述需求进行满足,所以,必须要重新设计会计凭证的输入方式以及记录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明确,会计凭借的记录形式变化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财务会计科目基础之上将统计信息的代码增加,更加体现在了将备用信息栏增加,以便能够有效避免在日后运用过程中出现重复筛选的现象,进而将管理会计所需要的那些非货币性的信息进行记录,使得会计信息能够越来越完善,进而为实现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基础数据的采集以及填写过程能够很好地概括成为填制会计凭证以及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的过程,模型运算的结果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报表整理、财务会计的总账以及财务会计的类账。从管理会计这一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对基础数据进行采集的过程就是对于财务会计循环之中原始信息进行挑选的过程,接着对原始信息进行差异分析、对比以及计算,并且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数据和报告,最终为会计信息的事后分析以及事后评价做好准备工作。这也说明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这二者的基础数据都可以通过对原始信息源进行合并这一个方法,最终实现一致兼容。对基础数据进行统一性确定,能够真正为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这二者的事中决策提供一定的便利,进而使这二者之间能够实现进一步的一体化。
实现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之间的有机结合并不是将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进行机械相加,同样不是为了相加而融合,而是将这两者之间进行有机结合,使其能够具有特殊的性质,并且具备有机结合之前并不具备的整体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事后分析的过程中将整合以后整体性质进行充分发挥,才能保证在事后分析过程中充分发挥整合以后整体的性质。在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会计工作不能够仅仅局限在当前记录和事前预测这两个方面,必须要加大对于事后进行分析的力度,对会计各个时期和阶段中的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分析营业的利润降低以及利润增长,对分析原因进行有效总结,将弊端进行及时处理,对优势进行及时鼓励。
财会管理论文管理会计的论文篇四
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影剧院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影剧院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也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但是,影剧院如何适应经济的新形势,如何面对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如何做好会计管理,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随之而来。只有在做好会计管理的前提之下,影剧院才会保持正常的运转,才会真正起到传播先进文化的作用,才会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做出贡献。财务管理是影剧院发展和经营的核心,会计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重中之重,最大限度的做好大剧院财务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的会计管理目标。因为能否做好会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大剧院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否可以为广大的人民群众传播先进的文化。
一、影剧院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的大剧院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势头,但是会计管理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第一,费用支出失控。会计管理形同虚设,对于经济往来账目不明确,没有详细的记录,也没有对账,存在较大的管理漏洞,经济效益低下。第二,会计信息失真,存在不少的造假行为。会计工作秩序的混乱,核实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如常规性的印单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还有一些人为的和恶意的捏造会计信息,从中获取利益,篡改会计数据,使账目混乱,账本瘫痪,隐瞒收入和支出数据,虚报财务信息,中饱私囊,债务不实,资产管理混乱。这些都是大型影剧院会计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需要认真解决,给会计管理一个新的出路。
二、影剧院会计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做好大型影剧院会计管理的工作,首先要明确会计管理的目标。在有会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有利于完善会计管理的各项制度和章程,可以科学的指导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所以要制定适合大剧院会计管理的目标。
确定大型影剧院会计管理的目标时首先应该明确究竟会有哪些因素会对大剧院的会计管理目标产生影响。在确定这些目标是我们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在工作中要搞清楚哪些因素对剧院的收入有益,哪些因素会增加大剧院的是投入,不管是资金、劳动力还是其他方面的投入。还要清楚风险主要来自何处,要有清醒的头脑和深刻的认识。大型影剧院的财务管理应该把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在保证大剧院的正常运转和发挥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优化财务管理政策和体系,使大型影剧院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保持总价值最大化。
2.要重视会计管理系统的建立。
会计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是由很多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整个会计管理系统是相对封闭的系统,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它的运行会受到来自很多个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会计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下很大的力气和功夫,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会计管理系统所包含的内容是很复杂的,主要包含了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等一系列的内容。这个系统还具有一定层次性,首先是会计系统的整体管理。另外还涉及到了子系统的管理,这些子系统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管理的具体对象不一样。对于子系统的管理不能够完全等同于对于整体系统的管理,因为子系统在某些程度上是相对独立的,成本管理系统和资金管理系统便是典型的子系统。不同的管理内容和管理环节使得管理的具体对象不一样,总体上来讲,这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以立足管理环节的管理为基本特征,以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为基本特征。
3.重视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使会计管理人员的能力符合工作的要求。
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水准是关系到会计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搞好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有利于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保证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在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实践中尤为重要。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已经给会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会计管理工作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和不定期的考核。还充分掌握计算机技术,保证可以运用计算机开展日常工作。总之,会计管理人员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学习新的`财务管理的方法和内容,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熟悉各种财务管理的软件。另外,还需要学习大剧院运营和管理的相关知识,只有在相关的知识支撑下才会有较高的会计管理效率。一些新的会计管理模式和先进的工作方式的开展和运用,促进了会计管理工作职能很内容的改变,也引起了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改变和专业素质的提高。这就对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多要求,要求他们一定要与时俱进。
4.加强大剧院的内部控制,健全会计管理的内控和自查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大剧院会计管理重要的监督方式。形成内部权力制衡和相互监督的机制是大剧院会计管理的必由之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有效运行需要规范的管理和明确的奖惩规定。要建立一种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结合的监督机制,形成有效的权力监督和制衡,打破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加强内部控制的力度,从纪律上保证大剧院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
5.健全相关的规定和制度,保证大剧院会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当今大型影剧院的运作方式已经使大剧院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越来越多的与市场接轨。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大剧院应该有正常的和规范的经济管理模式,这就需要会计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在利益面前,道德的力量往往不会那么强大,这个时候就需要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我们在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要积极的探索和制定适合我国的大型影剧院会计管理的法律和法规。
三、结语。
大型影剧院的财务管理必须具有科学的方法,在具有一般会计管理一般特征的基础上,还要总结出适合大型影剧院的会计管理的独特方式。会计管理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投身于大型影剧院的会计管理中,使大型影剧院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财会管理论文管理会计的论文篇五
摘要:关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人们做过深刻的研究,然而对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学术界并未做过多研究,本文将以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为对象,分析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会计这门原很单一的课程,也在不断的发生和变化。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用户提供财务报表,它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进行工作的汇总,进而编制财务报表的工作。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是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使得管理层可以据此进行正确的决策,也可以对各个部门的决策起到依据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管理会计是一门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的新兴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控制制度,编制提供企业内部管理会计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也就是说,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观念和技术来处理企业个体的历史或预测性的经济资料,以达到预期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的目的。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正规、有序的财务管理可帮助企业从价值角度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其次,财务管理是现实环境的要求。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趋于成熟,投资者对于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体制,就不可能达到利益方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要求,最终只能导致企业在规范的市场政策环境中无法生存发展。所以,必须让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功能、财务会计信息与国际接轨。最后,财务管理是民营企业继续发展的要求。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财务管理,导致财务状况恶化,丧失现金支付能力,不管其规模多大都会破产。分析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对策研究,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民营企业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二、现代企业会计管理的作用分析。
1、有利于健全企业管理体制。
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建设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来完善,而会计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建立审批、审计制度,建立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运营更为规范化、制度化,使企业由上至下接受财务监督,并且有效的杜绝了违法违纪的行为发生。
2、有利于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企业可以从项目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经济性出发,运用会计对不同投资方案进行对比,立足于企业发展全局筛选出最优的投资方案,如将预期投资结果与投资总额进行比对,并通过运用净现值法对投资方案进行动态分析测算一系列指标,得出投资收益率是否满足预期投资目标,从而实现最大化的投资收益。
3、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管理型是现代企业会计管理的会计工作模式,在这种工作模式下,不但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把过去一段时期内企业经济业务的情况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它改变了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工作模式,使会计信息变成动态、具有实效性的信息,并且实现了会计管理与企业生产管理等管理环节的交融,为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企业会计管理优势分析。
相比于其他管理手段,会计管理的优势在于以下两点:
会计管理是一种量化管理量化管理包括管理过程的量化和管理结果的量化。一直以来,管理的难以量化成为影响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掣肘。随着会计学科的发展以及会计实践活动的深入,会计逐步从简单的提供相关信息的信息系统发展为集信息提供和管理咨询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由于会计的货币计量假设,使得会计管理将管理的过程和结果予以了量化,使得量化管理成为可能。
会计管理是一种综合管理会计管理的综合性建立在其量化性的基础上。正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量纲不同,不利于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而会计管理则通过统一量纲、货币计量的方式,将企业供、产、销等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涵盖了价值管理和资金管理的所有方面,会计管理从根本上来讲是价值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企业的投资行为和融资行为起到了良好的管理和控制,保证了企业管理的综合效果,提升了管理品质。
四、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区别。
(1)从两者的概念上看,管理会计也称对内会计,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决策规划分析、计划预算的编制、执行预算并对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达到控制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2)两者从概念上看均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但管理会计是以决策规划、计划预算、执行控制为主线,来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以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而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及利润分配活动,财务关系包括企业同其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同其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同其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关系、企业同其债务人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其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等。由此,财务管理的工作更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
(3)从两者的研究对象来看,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都是资金,却是资金运动的不同方面。管理会计是为财务活动的组织及财务关系的处理提供相应的信息。如在投资筹资活动中,企业高层财务管理者根据企业内外部理财环境,确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并据以提出投资战略,围绕投资战略,管理会计应广泛搜集资料,进行预测、决策分析,为高层财务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当投资方案确定后,高层财务管理人员应按照决策方案制定筹资战略,提出各种可能的筹资方案,财务管理人员负责安排预算的执行、协调,控制。财务管理内容应涉及财务制度制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人员安排,外部财务环境的适应,内部财务环境的协调及资金筹集、运用、分配等方面,并要具体组织财务预测、决策和财务控制等财务方法的实施。
(4)从两者的方法来看,管理会计通常在财务会计基础上进行技术处理,吸收和借鉴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的现代数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其特征主要是分析性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管理会计通常采用差量分析的形式进行研究。财务管理的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等。在进行财务管理决策时可以利用统计和优化理论的数学模型,如投资组合理论、期权估价模型等。且财务管理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进数学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现代的财务管理学,是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指导的,是在总结财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学、数学、会计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等理论与方法,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研究现代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5)从两者的服务对象来看,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与企业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而企业的目标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或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或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等,但不论何种目标,都能界定财务管理的服务对象不仅仅在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它也为企业外部使用者如股东、债权人、监管机构等服务。
(6)从两者的新发展来看,管理会计的历史较短,萌芽于20世纪初,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管理会计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如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计算、实施生产系统、质量成本和质量管理等,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财务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例如越多越多的企业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那么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将不可分离,又如社会责任也将是现代财务管理理念需要考虑内容。
结束语: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有联系也有很多区别,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将随着本学科的方向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
财会管理论文管理会计的论文篇六
1.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体系的现状。
会计业务是人民银行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历来受到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abs)”、“国库业务会计核算系统(tbs)”和“货币金银管理信息系统”三大核算系统为基本架构,具有较高自动化水平的会计核算体系。在管理体系上,采取“纵向集中,横向分散”的管理格局。“纵向集中”是指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账务数据逐步趋于向总行集中;“横向分散”是指在同一级机构中,日常会计核算分散于营业、国库、货币金银等部门。上述局面的形成是随着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和人民银行职能调整,人民银行会计业务进行适应性改变的必然结果,在人民银行会计业务发展进程中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2.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
人民银行现行的这种将核算数据分散于不同核算系统的管理格局存在以下的不足:
(1)制约了人民银行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从纵向来看,会计信息采取的是分散采集、逐层报送的方式,造成信息传递慢,不利于决策层及时、准确地取得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实施有效的管理。会计部门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和资源在收集和整理会计信息上,而不是分析信息,影响了人民银行会计信息的时效性。
(2)会计标准难以统一。从横向来看,会计核算分散于营业、国库、货币金银等业务部门,各会计业务部门相对独立,有自己的核算系统,平行各业务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导致各部门出台的会计规章制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各不相同,标准难以统一,会计标准和会计行为得不到统一规范的约束。
(3)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缺乏拓展能力。如果有新的信息种类要求,就必须对原有系统进行结构性升级,甚至需要建设新的信息系统,导致信息存在于不同的系统中,缺乏共享能力,在数据协同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4)会计信息准确性容易受到干扰。如果出现同一种信息需要以不同的格式或使用不同的分发系统提供给不同使用人的情况,就需要信息的重复输入,大大降低了信息生成的效率,同时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发生,情况将会更加复杂。上述种种问题限制了人民银行会计信息化的进程,阻碍了人民银行职能的发挥。
二、实现人民银行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对人民银行而言,信息化管理应用重点在于信息系统设计和信息资源的配置,其作用在于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提升信息质量,为人民银行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应用提供基础环境和平台。
1.数据集中核算模式。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和信息管理技术,将人民银行各个业务部门的会计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实现集中,并通过数据挖掘等信息管理手段,对会计信息数据进行集中系统地分析和评价。对人民银行而言,数据集中核算模式就是把人民银行会计业务数据纵向集中和横向集中:纵向集中是指会计核算由分层核算集中为全国统一核算;横向集中是指不同层级将会计、国库和发行等部门会计核算整合。人民银行核算数据大集中模式是实现人民银行会计信息化管理的首要条件,只有通过数据集中,才能提高会计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数据集中是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和建立统一的会计标准和会计行为前提。数据大集中是提升央行会计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更好的履行央行职责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会计信息标准化建设。会计信息标准化是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统一的会计信息分类分级、记录格式及其转换、编码等技术标准的过程。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保证信息资源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信息化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标准化工作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会计信息是人民银行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尤其需要加强会计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工作。会计信息标准化程度的高低,将对会计信息数据处理与会计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具有直接影响,良好的会计信息标准体系将有助于人民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信息管理创新的推广实施、银行之间内部信息的互联共享。,财政部组织以我国在美上市公司为主的15家企业和具有h股审计资格的12家会计师事务所开展通用分类标准首批实施工作。,财政部联合各省级财政部门、银监会等,进一步扩大通用分类标准实施范围,启动了通用分类标准在80余家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包括我国所有上市商业银行在内的1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实施工作。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几家商业银行正在努力推动信息标准化建设,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3.会计数据质量治理。会计数据质量治理旨在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它是银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生命线”,也是银行信息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不准确的数据往往比没有数据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劣质的数据质量管理不仅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且会影响决策者制定货币政策和实施国家宏观调控,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金融形势。如果说会计数据集中凝聚成了会计信息管理应用的主干,为银行信息管理工作提供着力点,会计信息标准是信息管理应用的枝干,为银行会计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了框架,会计数据质量则是会计信息管理应用的根脉,为银行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考虑到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和持续性,国际国内商业银行正在大力推进相关工作。其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是各家商业银行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逐步推行内部评级法(irb),而其实施需要足够的数据支撑,数据质量正是重中之重。
三、结语。
21世纪是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人民银行履职的需要会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牵涉的问题教多,数据集中核算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会计分类标准的制定问题等都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此外我们要在实施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和专门人才培养,探索适合人民银行行业特点的分类标准,分步骤、分阶段的实现会计信息化管理,提高人民银行会计信息化水平。
财会管理论文管理会计的论文篇七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
年级。
学校。
浅谈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中文摘要】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规范中最基层的制度规范,是具有垄断性的综合性规范,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借助会计工作进行日常核算和监督。在国家统一会计法规制度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逐渐成为现实之必须。本文从认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性质、地位,了解企业会计内部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分析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在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而提出有效建设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相关措施和方法。
企业的会计业务是企业的命脉,既为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决策信息,也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管理信息。企业如何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保证有组织、有秩序地做好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及管理的功能,是急需明确和解决的问题。
1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性质和地位。
1.1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性质。
1.1.1内部会计制度是一种较综合性的规范。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综合性是由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决定的。因为它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制度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内部各部门在处理各种业务(尤其是会计业务)时,都必须按会计制度的要求执行。从企业内部控制角度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主体,会计制度必须全面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尤其是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处理流程必须满足内部控制的要求。同时,会计工作又具有特定的技术要求,各种会计规范都是以会计技术为基础建立的,这源于会计技术的可选择性。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作为直接约束会计系统运行的规范,具有系统的技术思想,比如要对会计分工中的牵制技术以及编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技术做出明确说明。可见,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综合了会计管理、会计技术、内部控制等内容,是一个综合性规范。
1.1.2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的一种经济政策。
根据企业发展理论,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采用不同的经济政策,即使在同一发展时期中,面对不同的市场也会选择不同的经济政策。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决策支持作用,为经济政策的实施保驾护航。它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像企业经济政策那样有较频繁的变动,但会计制度中会计政策的选择也可以配合不同的经济政策进行。会计系统为企业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信息支持,内部会计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可用性,它们都属于企业经济政策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1.1.3内部会计制度是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
从我国会计制度的变迁看,目前是政府享有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制定权,经营者享有剩余会计规则的制定权。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以《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为依据制定的,其内容不得超越国家统一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这实际上决定了内部会计制度的内容是在限定条件下的选择,其属于经营者享有的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
1.1.4内部会计制度是一种“私有物品”
“私有物品”与“公共物品”是相对应的概念,“公共物品”的特点是每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不会造成他人消费的减少,而“私有物品”则是由特定个体垄断和拥有的。内部会计制度是特定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在国家统一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量身订做”的,只适用于本企业,别的企业不能照搬照抄,如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企业。另外,制度的实施会产生特定的经济后果,不同的企业只能使用适应本企业特点的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内部会计制度具有“私有物品”的性质,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1.2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地位。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地位是指其在会计规范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会计规范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几乎包括一切对会计运行有影响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直接约束会计行为,也可以约束会计人员、会计内部的监控机制等。因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会计规范,如:按其形成和来源方式,可分为实践中自发形成的规范和人们通过一定形式制定的规范;按其制约方式,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内化性规范、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规范等。会计规范作为会计行为的标准,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也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它对企业会计工作应达到的标准及应采用的方法、技术和程序等都要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给出明确的规定,企业会计工作应该遵守这些规定,而且这些规定最直接地约束或指导企业的会计实务。所以,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在会计规范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由于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自身制定的,因此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能否列入法规体系就有两种认识。一种是,从法规制定的权限看,立法权的最低机关是省人大和省政府以及经国家批准的较大的市人大及市政府,其他机关均没有立法权,因此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具备法规的身份,不能列入会计法规规范。别一种是,会计法律规范形式包括法律形式和准法律形式。属于会计法律形式的有《宪法》、会计法律(如《会计法》等)、地方性会计法规和规章,这是会计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准法律形式包括国际条约与公约、国际惯例、司法解释、经济协议和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认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属于会计法律规范的组成部分,其理由是:虽然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具备会计法规的权威属性,但其具备会计法规的内核,它是根据会计法律法规制定的,体现会计法律法规的精神。企业制定内部会计制度也有法律的依据,是法律赋予企业的权力。且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会计法律规范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件,是最基层的会计规范。
2企业会计制度建立的必然性。
2.1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
对会计工作的内部牵制,往往采用职务分管的控制方法,以达到互相牵制、互相稽核、验证的目的,这种方法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是长期从事某一职务,往往会产生“麻木不仁”、“相互串通”、“死气沉沉”等缺点。为克服这些缺点,一般采用职务轮换的方法。
2.2降低小企业税收风险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加大了依法治税力度,加重了对税务违法案件的处罚。由于国家颁发的行业会计制度和公共综合会计制度本身存在许多会计职业性判断和选择,税务机关在纳税检查时,不仅要依据国家颁发的行业会计制度和公共综合会计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依据企业经过判断和选择后确定的企业内部制度。
2.3适应会计改革、完善会计规范体系的需要。
会计规范即会计工作应遵守的规矩。它是处理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的准绳。从我国会计改革的方向看,在会计理论、会计规范、会计教育等方面,根据自身的国情结合国际惯例,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现代化制度要求的会计法规体系。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能使会计规范成为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通用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宏观指导性与微观操作性相结合的有机统一体。
2.4适应现时代会计电算化的需要。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企业走向市场、宏观调控的加强和各项会计改革措施的逐步展开,对会计快捷、准确地提供各种信息的需要日益迫切,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推进势在必行。而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则完全有赖于一套完整、便于操作的程序,有赖于会计人员严格按规则操作。
3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3.1部分企业未制定内部会计制度。
目前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都直接以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使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工作过于随意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在设计内部会计制度时,应在国家统一会计规范和有关法规的指导和约束下,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符合本企业会计核算要求的内部会计制度。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中,应明确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以指导企业会计实践,保证会计工作规范运行。适合本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应具有适用范围专一、内容条理清晰、程序方法明确和实际操作方便等特点,有便于加强和规范企业日常会计工作。
3.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一般都在一定程度、范围上建立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业务的内部管理可以说是有章可循。但还是有一小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较为薄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主要表现在业务决策人员与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业务授权、业务执行、业务记录、业绩检查兼容的现象;重要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无标准操作现象;财产清查没有制度,家底不清楚;该设的内部机构不设,该配的内审人员不配等,使得管理力度层层递减,管理效应层层弱化。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经济活动有序进行,保护财产的安全,可防止、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因此,企业在设计内部会计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到内部控制制度,将内部控制制度贯穿、融汇于会计制度与企业其他管理制度的各个方面。企业只要存在经济业务事项,就需要有相应的控制予以制约。
3.3内部会计制度内容建立不全面,财务处理程序欠规范。
从目前大部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实际情况看,都较为注重财务收支审批、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支管理等制度的制定,而忽视了会计核算和监督方面制度的制定。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处理程序制度,甚至为数不少的单位根本就没有建立这方面的制度,因而造成核算行为的随意性。比如,同一性质的经济业务不同的会计期间,甚至在同一会计期间,其账务处理截然不同;同时,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也随意选择,诸如此类等等。
4如何进行有效地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4.1企业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
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得再完善,若没有称职、负责任的人员来执行,也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杜绝账户设置不合理、记录不真实等情况,充分体现会计控制制度的职能作用,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定期进行培训、工作考评,奖优罚劣,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才能更有效的发挥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4.2企业必须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
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4.3企业制度与财务制度建设结合进行。
中小企业因企业规模小,一般不可能建立独立的会计机构和财务机构,通常是合二为一的,因此,在进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制定时,也应该考虑到将二者相结合建设,既要对会计核算的方法、程序进行规范,也要对企业账务活动的组织、财务管理等问题进行规范,以便更合理的满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需要。
4.4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
会计电算化是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及对会计资料进行电子化分析和综合利用的现代记账手段,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中的简称。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记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实现某些信息的资源共享,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因此,必须加快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进程:首先要解决中小企业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加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培训,提高操作技能;综上所述,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对现时代的企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的制度;起用称职人员担当财务重任;增加培训、学习的机会,全面提高人员素质,对企业在经济日新月异变化的当下的发展尤为重要。只有明确这些才能为企业找寻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2]刘玉适《新修订的〈会计法〉所实现的若干重要突破》,《会计研究》2000/1。
[4]张君颖《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会计工作》,2006/12,p132。
[5]郝毅《当前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会计工作》,2005/10。
[6]马丽英《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市场研究》,2003/11。
财会管理论文管理会计的论文篇八
前言:目前在理论界有三种关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关系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完全融合,也就是财务会计要并入管理管理中去。第二种观点是相互独立,也就是说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是两个独立的不同的学科。两个不同的学科各自成为不同的体系,各自发展。第三种观点是这两个学科部分融合。要在其中一门学科中反映两者相同的部分。基于管理会计这门学科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多数学者都是从管理会计变革创新的角度来研究两者的关系。
研究者在研究项目前,首先要考虑研究的结果是否能够指导实践,是否可以推动学科的发展。所以研究者认为在探讨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关系前,要先考虑以下前提:
(一)要避免极端的观点。
研究者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去研究问题,不希望有针锋相对的观点表达。很多科研人员在研究两者关系时认为只有肯定两者完全融合,或完全独立才能表明自己的立场。这样是不对的,正确的研究方法要从宏观经济和微观组织的角度出发客观地研究问题。
(二)要发展地看问题。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因为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是不断发展着的。所以不能用静态的眼光去看两者的关系,这样得出的'结论也是不科学的。
财务会计是两者的基础,所以研究两者关系时要结合财务会计去研究。现在一些学者一味抛开财务会计去研究两者的关系,这样势必会走向死胡同,研究的结果也无法具有指导意义。
财务管理相对于管理会计来讲在理论上并没有明显变化,而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发展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信息的范围的变化。
(一)研究对象的变化。
以前的管理会计体系一成不变导致一些严重的危机。比如管理会计过分依赖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致使很多管理者不关心企业的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只关心股票市场的短期影响。基于此,西方和我国的会计学者对原有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了大胆的变革。目前研究的对象已经出现了新的学科分支。比如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等。
以前的管理会计认为内部信息是不能对外公布的。而且外界的法规是不能限制内部信息的传递的。但目前企业外部信息的使用者更关注由管理会计提供的分部信息、过程信息和企业未来信息等。所以美国的会计界允许管理会计信息可以向外披露。这样一来,管理会计的信息范围就扩大了,而且未来还可能形成一个信息量丰富的信息系统,企业的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从中获益。
(三)研究方法的变化。
原有的管理会计非常依赖理论体系,轻实践。所以西方管理会计已把案例研究作为研究的重点。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有助于检验假设的正确与否,还能够推动会计实践的发展。通过借鉴西方的研究方法,目前国内的学者也把典型案例研究作为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在实践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传统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共同特性学者们把管理会计分为传统管理会计和新兴管理会计,这样做并不是把管理会计一分为二。目前新兴管理会计已经从管理会计中独立出来,并有望成为一门新学科。而传统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很多方面可以互相融合。主要是因为他们相同的地方很多,比如以下几点:
(1)研究对象相似。
财务管理主要是研究现金流量的。财务管理主要是管理企业的资金和资金的运动价值。具体的来讲就是筹集、运用、收回、分配资金来实现企业财富的最大化。传统管理会计是依据过去的资料管理现在,并做出对未来的计划,从而提高效率的。两者的研究对象都是现金流量。其中的差别是,财务管理关注现金流量自身,传统管理会计研究现金流量信息。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理财活动需要获取相关信息。这种相关信息主要是传统管理会计研究的现金流量信息。所以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都是计算会计系统生成的资料,并把计算结果整理成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很好地控制经营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2)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核算方法有共同之处。
两者的服务对象都是企业内部,都是根据过去的数据,更好地管理现在并制订未来计划。核算的对象既可以针对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又可以对企业的某一具体部门进行核算。核算的方法虽然很多,但一般都以统计方法为主。两者都是科学地分析了财务会计的资料,有助于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判断。当然核算的结果不必完全准确,只要能满足决策的需要,近似值就可以了,而且都不用遵守相关准则与规定。
(3)反映的内容相同。
财务管理主要是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成本费用、收入利润以及股利分配的管理。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控制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投资和存货。这两者在实际内容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表述的方法不同而已。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部分融合。
基于传统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在许多方面的相似性,研究者认为可以将它们融为一体。但是新兴的管理会计已经独立出来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所以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应该是部分融合。
(1)传统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虽然两者之间并非绝对的融合,存在一些差异,但是两者的融合对理论和实践都是有益的。传统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理论上的融合,可以把各种理论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财务管理的理论主要是研究资金运用,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主要是研究资金信息。如果把资金运用和资金信息联系结合起来,就能从总体上管理企业了。如果在实践中把两者结合起来操作,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都会提升。比如传统的管理会计会分析企业的本量利,然后计算出盈亏平衡点。根据计算出的盈亏平衡点,在财务管理上可以更科学地安排生产资金,保持一定数量的存货,并确定好信用政策。从国际上的相关情况看,传统的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有融合的发展趋势。1988年,卡普兰教授出版了《高级管理会计》,从这本书的内容分析,研究者发现,这本书调整了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大幅度减少了对传统管理会计的描述,加重了管理会计最新研究成果的描述。我国在编写会计师考试用书时,将《财务管理》改为《财务成本管理》。这本新的《财务成本管理》把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合二为一,管理会计的内容也涉及了很大一部分。目前很多会计学校把传统的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当成一门来教学。
(2)新兴管理会计的发展新兴管理会计使管理会计从执行性管理会计发展到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这无疑是管理会计的一次飞越。目前,新兴的管理会计非常注重与价值链的结合,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创新。虽然新兴管理会计正处于发展初期,但不久的将来会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由于不断的发展已经和原有的管理会计有所不同了,所以需要重新定位。学者们把当代的管理会计分为了传统管理会计和新兴管理会计。虽然传统的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相互融合,但新兴的管理会计已经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学科并不与财务管理融合,所以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是部分融合的。
财会管理论文管理会计的论文篇九
在过去的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性危机接连不断,各行各业皆遭遇洗牌――几乎没有公司不曾经历重大的变革,可是,虽然变革发生得愈加频繁,但是变革本身的难度却从未降低。
变革,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的变革。是人创造了习惯,抵制着不愿意接受新的思维模式、新的实践,乃至新的行为方式。为了实现转型,守护变革成果,公司必须将新的思维模式、实践与行为方式融入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而这恰是万分艰难的――不过别无选择,公司只能迎难而上。
值得庆幸的是,即便如此困难,一些公司还是成功制定出了能够全面应对变革的变革管理措施。这些成功经验有一个共通点,即成功的企业转型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人心,让每个当事人都心甘情愿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最终实现期望的结果。
变革管理是一种能力,也是一套干预措施,集中体现变革活动中以人为本的一面。成功的变革管理往往以公司领导人以及全公司上下的员工为对象,带领员工向新的行为方式转变,帮助刚刚完成转型的企业保持优势。
大多数的商业领袖已经开始领会在实现变革与根植变革中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一项针对350名负责前沿重大转型方案的全球高管进行的调查显示,高层领导现已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变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对象达成了一种广泛共识,认为变革管理往往太迟太轻,以致无法奏效。因此,为了成功地实现变革,应该从一开始就充分认识到人的问题,并将其融入到项目管理计划之中,然后在实施过程中一遍又一遍地重新审视,以保证获得期望的战略成果。
五大关键要素。
对那些正在策划着一项变革管理方案的人来说,五大关键成功要素都可谓至关重要,它们能够促成变革的发生,巩固变革的成果,因而,保证这五大关键因素贯穿于变革方案实施的始末,十分必要。
1.充分评估变革对人的影响并详加说明。任何一种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都有着一条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即首先要清晰敏锐地评估变革方案对组织中各个人群的影响。通过分析,鉴明影响各部分员工(譬如,按职能或业务分类)的变革是何类型,程度如何。这种评估也为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就能够向每位员工解释变革对其的意义,指出每个人在公司转型中首要关注的是哪些。
一家知名的环球能源公司就曾在进行变革影响分析时如此做过。其项目研究小组制作了一张“热度图”(heatmap),详细列明了各部门员工面临的变革强度,同时还给出了一份细致的说明,阐述了每个职位的员工需要完成的改变。从而,公司的领导团队能够通过更正变革方案,来帮助受影响最大的那部分员工应对挑战。此外,项目研究小组还会充分识别不同人群所受影响中可能的重叠与冲突区域。最终,该分析会被纳入变革计划以及整体变革方案的排序工作之中,并成为与各经理交流的基础,而后再由经理传递给下属团队。
2.理性与感性沟通双管齐下。很多领导者擅长变革的理性框架搭建,却不熟悉如何调动手下的热情。然而,员工的情绪才是转型动力的真正所在。变革管理的沟通需要针对各部分员工有的放矢,采用理性与感性双管齐下的方式,让每一个员工对变革都拥有主观的认识。
3.确保整个领导团队在变革中的榜样形象。公司变革通常都是自上而下的。高层管理者不仅需要掌控整个变革方案,发号施令,更应该身先士卒,率先以他们要求下属接受的行为方式来规范自己,为变革的可行与成功提供有力证明。正如当高管们谈到要创造绩效文化时,他们必须通过实例来展示所谓绩效文化究竟是个什么样。
团结一致、坚定忠诚的领导团队是所有大型企业的根基。高管们以身作则的影响是十分深刻而深远的。一位高级主管就曾发现,只有当他自己撰写直接报告,来介绍与示范持续业绩讨论这种模式后,他的团队才开始照做。这一点需要时刻谨记。但不得不指出,决定变革成败的并非员工是否照做,而是员工投入的程度。
4.动员下属拥护变革,加速变革。直言不讳地说,大多变革其实是对员工的变革,而非由员工实施变革。尽管高管们自上推动行为方式变革,期望其能层级而下贯穿组织的正式结构,可他们却无法掌控非正式文化,只能任其暴露于人的天性之下,而意外往往掩藏于此。
为了对抗这一潜伏的破坏力,公司应充分利用非正式组织――同事与同事的交际网络。因为在改变自身行为习惯时,员工不仅需要来自高层的激励,也需要来自周围人的鼓励与敦促。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公司要摒弃中心驱动方案,毕竟其所包含的勾划了新公司各要素的清晰路线图对变革而言非常重要。只是公司绝不能忽视非正式组织,因为员工的自豪感、投入度与决心都聚集于此。如果采用有力的情感激励,引导员工贡献思想见解,提供这种有助于接纳新行为方式的非正式支持,那么,公司就能加快与深化变革。
5.融变革于组织构建。变革的发起人总是太早宣告胜利,随即将领导力、投入度和注意力转移到别处。这显然不可行。要让变革深入公司,保证其成果坚不可摧,必须重视已经得到的教训,并认真研究如何让员工长期潜心于巩固变革,以及如何将最佳的变革实践方法制度化,从而获得当前变革与未来转型的全部收益。
人力资源部门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让持续的变革成为可能,所有的人力资源系统、结构、过程与激励必须统一,并且与转型目标保持一致。应清晰明确地说明未来组织中的各种人本要素――不仅仅是组织的结构,还有员工的价值定位,个人与团队的角色,以及对资质、技能与行为方式的要求。诸如绩效管理、学习与发展、劳动力策略和员工挽留计划都是变革方案的核心助力。
不仅要重新思考hr应该如何激励员工支持变革,也得再次思量hr如何才能帮助公司融合变革、支撑变革――这不可不谓之是一种挑战。为此,既是战略伙伴也是变革促进者的hr必须十分熟悉企业,了解企业的长期需求。
成功领导变革。
一套全面的变革管理方案一定离不开上述五大关键要素,变革方案制定者若能仔细揣摩,恰当运用,必然受益无穷。
在具体实施变革时,首先应对变革期望达到的目标进行明确定义。其次,深入了解当前的组织,包括其文化、能力以及关于变革的成败得失经验。随后,进行变革影响分析并给出清晰的变革说明,内容须包括为何要改变员工的行为方式。变革方案的主要推动力将来自一系列量身定制的干预措施,其绝非一套固定刻板的方法,而是一种根据特定环境来选择最有效的工具和技术,从而早日获得成功的方法。变革推行者应注意保证这些干预措施从正式与非正式两个方面驱动变革。
财会管理论文管理会计的论文篇十
基础会计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一些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工作中的常用知识点和理解复式记账的原理,还需要他们了解会计知识的“必需、够用”理论,掌握一些实践中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二是能力培养目标。这要求学生学会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能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和简单的成本计算,能识别各种常见的原始凭证,并能规范地编制记账凭证,掌握各种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并对会计差错进行规范地更正,能正确地进行财产清查,能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能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基本程序,能具备相应的更新知识和适应应会计改革发展的能力;三是思想教育目标。这要求培养学生树立“诚信”和“法制”观念,培养自觉遵纪守法意识,培养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学风及创新意识,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由于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在中高考中成绩都相对较差,有的学生是本身在中学就没好好学,有的是中高考发挥的不好。总体上来说大多学生都存在着文化底子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差,甚至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很多学生认为上职校也就是为了混个文凭而已,学生的意志相对薄弱,稍有不如意,就特别容易自卑和消沉,进而对学习失去进取心和兴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观察到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的好奇心还能够有一定的兴趣,而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理论性的加强,再加上授课方式都一样,学生总觉得和以前的课堂学习方式一样单调、乏味,渐渐地降低了学习兴趣,甚至出现个别学生厌学和畏惧情绪。
2、部分教师缺乏实践能力当前,在中职学校中,从事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是从高等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到学校工作,没有相应的会计工作经验,虽然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然而却缺乏基础会计的实践经验,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另外,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繁忙和科研任务多,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很少,这就导致了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为学生能讲的实际案例就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这就很难吸引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3、考核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当前,我们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考试方法,即采用闭卷统一进行考试,这说明了在评价中考试成绩仍然是占重要位置。这种过于看中考试分数的做法,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不利于学生对基础会计学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三、对策。
1、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要本着理论够用、突出能力培养的原则,讲清必需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强化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会计基本技能,为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专业基础。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是从比较抽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开始的,如果我们教师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就会使得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渐渐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在基础会计教学之初,就要利用学生对会计学科的新奇感,抓住机会将会计工作在我们现代社会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等进行说明,并通过成功的会计人员的现实故事,让学生感到学习会计专业的前途光明,虽然中途有些曲折,但是要做好努力学习的前提准备。另外,在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中,要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尽可能结合身边的一些看得到、摸的着的具体事物来进行讲解,打消学生的畏难情况,增强专业课学习的信心。
3、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实物进行有效结合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设施,将一些会计工作中经常运用到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实物以图片的形式播放给学生,教会学生们如何运用,让学生增强记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将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会计工作规范性教育有机的加以结合,重视对学生的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4、重视考核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加大过程考核和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所占的比重在基础会计的学业成绩考核中,要进一步加大实训考核的比重,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考核中加大证、账、表的考试分值,减少纯理论性知识点的分值。这样做,不仅会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平时的实训练习中,还可以使学生摆脱以往的纯理论性知识的讲授,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兴趣,为他们将来更好地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笔者认为,一是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起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逐步实现教师从知识型人才向技能型人才转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财会实训室的建设、积极参与申报各级财政部门及会计学会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积极参与企业的财会改革和管理的创新活动;三是加强与企业联系和合作,为培养“双师型”的财会教师建立良好的平台。鼓励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也可以通过从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中高级财会人才来学校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实践培训,使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活动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增加他们被企业会计人才指导的机会。
四、结语。
总之,基础会计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想切实做好此项教学工作,我们就要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加强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考核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只要这样,才能提升基础会计教学水平和质量。
财会管理论文管理会计的论文篇十一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推行管理会计势在必行。本文针对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期望能为我国高校推广管理会计提供参考。
:管理会计;高校财务管理;应用。
管理会计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我国的会计行业同样面临转型,由原来的以财务会计为主导向管理会计转型。新时代新背景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步步深入,高校财务管理的改革也迫在眉睫。各高校要积极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推广管理会计,加强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合理配置资源,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使其获得良性的发展。
1.1制度缺陷。
高校财务管理在体系和体制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我国对高等教育极其重视,每年花费大量资金投入建设和发展。然而,高校并没有将资金的使用和投入实行严格的预算控制,导致资金所有者缺位。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监督机制,高校对于资金的使用也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同时,高校不以营利为目的,没有核算盈利和亏损,具有一定的财务弹性,没有真正发挥高校的财务管理功能,对高校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有所缺失。
1.2缺乏较完善的评估指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资金和花费的心血越来越多,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办学规模也越来越壮大。相应地,对于财务数据的计算和财务评价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财务部门制定出一套可靠、务实、系统的评估标准,以适应财务管理发展的需求。在此之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已有一套评估标准,但它远远不能满足现如今财务管理发展的需要,影响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1.3运行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在相关管理部门中存在相对集中的权力分配。财务部门并不能从实际上解决财务问题,而是将管理权力交由部分高层领导者手中,这样势必造成矛盾的产生,这种现象不利于财务管理的顺利进行,阻碍了财务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完善。此外,在财权分配中,高校的校长负责制没有把责任义务具体化。最终,相应的经济责任制不能发挥其作用,形同虚设。
2.1增强竞争力。
由于财务管理在运行体制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将管理会计应用到高校财务管理中,是为了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财务管理发展的需要。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互联系但又有区别,二者绝不是完全割据的,更不是相互对立的。将管理会计引入财务管理,在完善财务管理的同时,提高了高校内部的竞争力和凝聚力。管理会计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上,衡量财务管理各项指标,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实现高校的财务管理和控制规划。
2.2有助于高校管理和决策。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突飞猛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加快和深入。在高校的管理活动中,应将管理会计运用其中,例如对学校引入教学设备,引进科研技术等活动,运用管理会计指标进行评价和判断。在财务预算中,高校可以合理运用管理会计,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和规划,加强会计核算,从而找到较好的实施方案,帮助高校进行决策,以促进办学教育水平提高和质量提升。
2.3保证高校财务正常运行。
管理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大大缩减了企业的投资成本,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将管理会计运用在高校财务管理,相当于把企业运营的经验方法带到高校财务的管理中。从某种角度来看,高校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企业,高校也需要资金,需要管理运行,所以,将企业的运营方式和经验应用到高校财务管理中,作为经验借鉴未尝不可。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加大管理会计的推广力度,为学校节约成本,规避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2.4便于对下属部门进行评估。
管理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监督作用,可以全面监督控制整个学校的运行体制。管理会计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监管系统,对高校成本开支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估。在整个系统中,管理会计还可以统筹安排,对相关收支、成本的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为高校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有助于推进学校的监督管理工作。
3.1高校投资决策方面。
一个高校的运行模式是为了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高校投资决策是由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决定的,货币的时间价值指货币在不同的时点,货币的价值也不相同。投资都是具有一定风险的,要想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就要估算投资的风险价值。正确协调风险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做到冷静地分析当前投资风险,制定一系列相关的价值评估指标,从而使风险降到最低,使投资收益尽可能达到最大化。
3.2高校预算管理方面。
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的应用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对资金进行预算管理。然而,当前的高校预算管理却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很多高校在资金的投入上花费很多的心血,却不能够充分利用资金,忽视资金的合理预算,导致后期资金不能充分利用,没有实现良好的资金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金的浪费。再者,预算管理方法的不完善,资金使用缺乏一定的约束力。此外,高校财务需要对收入和支出进行预算,收入预算即指高校获得的投入资金,支出预算指高校在一年内所花的费用,包括学校运营的支出,建设工程的支出等等。高校要学会运用管理会计的知识,学会合理统筹安排收入和支出预算,并对其加以分析和核算,最终为学校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将预算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3.3本量利分析的运用。
在管理会计中,本量利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它是指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其变动的规律性,以便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目标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高校财务部门则可以根据相关数据资料,确定基本模型,计算出目标利润,将管理会计中的本量利分析方法用于财务管理之中。
管理会计注重的是使用战略性的眼光,敏锐地探查市场的变化规律。战略管理会计在管理会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以多元化的、长远的视角来审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深入分析高校内外部财务状况,为高校提供更多的财务信息。战略管理会计与普通的管理会计相比较,它的意义更加重大深远,也更具有挑战性。
在高校推广管理会计的应用,要采用适合的途径。管理会计以数学计算分析为前提,并涉及诸多模型和数学公式,这在手工方式下是很难实现的,高校财务管理中引入了管理会计,相应地,就要将信息化引入管理会计,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以便与高校的发展以及财务管理相适应。当然,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检验,才能发展、完善、成熟,才能推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进程。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和先进的领导理念。目前我国高校在管理会计方面尚未成熟,应该招聘吸收有着过硬专业知识的管理会计人员,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注入新鲜血液。此外,高校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利用多种形式,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培训,由传统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培养一支有着先进管理理念,创新精神的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
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前提条件是一系列的管理会计理论。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需要理论来支撑。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尚存在诸多问题,很多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在完善管理会计理论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深入分析和理解相关理论,并做出相应调整。与此同时,高校相关部门领导应起到带头作用,带领广大教师投身管理会计实践,积极参与管理会计理论的修订和完善。
4.4协调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之间的关系。
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者相互联系,高校应协调好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关系。借鉴并吸取国外管理会计的经验和教训,在推进财务管理发展的同时,及时总结,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高校财务管理的管理会计理论,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息息相关,管理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校对于管理会计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重点把握,认真对待,制定出有效的对策,实现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共同发展。将管理会计运用于高校财务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
财会管理论文管理会计的论文篇十二
摘要: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能够保证其在日新月异的宏观经济环境中获得更大的生存与成长的空间,保障企业经济价值的稳定持续的增长。然而,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在我国企业中建立的时间尚短,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立足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需求,对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并为其经济价值的增长提供必要的保障。因此,不断对企业内部管理进行优化和改革,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同企业经营管理中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资金资产的融合,并坚持同企业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的战略目标定位相统一,是企业应对当前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中的重要手段。
一、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朝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方向稳步前进,经济的增长稳定性得到了更好的增强,经济增长更加有效益、讲质量、看持续。宏观经济的稳定给当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空间环境,同时也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军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消费的需求从数量转向了对商品安全、质量和性价比的要求。然而当前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商品供应量规模虽然在持续增加,但依旧难以满足消费升级加快过程中个性化、高端化和服务化的倾向。面对当前的经济环境现状,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改革工作已经势在必行。,国家财政部等五个国家部委联合正式颁布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国家相继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基本规范,不断推动国内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基本建立与完善。随着当前市场因素及其不确定性对企业发展影响的加深,国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给企业在充满风险的市场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企业只有通过建立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才能实现在稳定中求发展实现企业追求自身经济价值最大化的经营活动目的。
二、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组织形式陈旧。
虽然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对内部控制科学内涵的认识,同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内控管理培训,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组织形式上存在着巨大的缺陷。一旦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就会影响到内控管理的效果和刚性,失去了内控在企业各层级和部门之间的管理和牵制的作用。例如,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都是金字塔式形式,由企业管理者领导层级部门,再由层级部门的管理进行日常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但内部控制的实行需要加强企业中个人和部门之间的合作效率,企业陈旧的组织形式影响了企业内控责任的落实。
2.传统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导致了内控缺陷扩大。
财务内控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在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账目管理混乱,会计核算工作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导致了企业账目、账表和账实之间偏差过大。同时,有的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为了应对上级单位的考察,人为性地调整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内容,甚至建立两套报账系统用于应对企业的纳税款项核算和银行贷款审查等。这种弄虚作假的财务管理办法和处理手段使得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体系处于被架空的状态,人为性因素影响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依然居于首位,给企业财务资产安全和xx腐败滋生都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3.企业内控监督及评价机制能力偏弱。
良好的监督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重要保障。但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当中普遍存在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机制较弱的现象。例如,作为企业内控监督主要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多为其下属职能部门之一,对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必要监督和遏制作用,导致了企业的审计工作难以得到正常的开展。同时,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企业更倾向于任命本部门领导,由企业一把手进行授权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受到了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各方的利益牵制,其审计工作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削弱了企业内部审计在内控监督和评价过程中的作用。
三、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1.继续推进内部控制人文道德环境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市场的发展和国家规范化市场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体系想要进一步完善,就赢在企业中建立相应的法制管理环境。因此,为了加强企业的内控管理,在以往重视企业道德规范建设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环境建设之上,还应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现代企业规范管理和法制文化建设。通过积极开展企业领导和员工之间的互动活动、报告会和成立工作讨论小组等方式,建立现代企业依法规范管理的企业管理思想基础,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以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为出发点,督促企业成员自觉、自发地按照控制制度和规范进行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
2.推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完善。
为了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在企业中的控制效果,优化和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成为了企业管理改革工作中的重点环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需要和内控环境的变化,企业应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关注企业中管理层和监督岗位的员工人数和专业素质两项达标。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应逐步推动自身的组织层级结构向着民主化、网络化和扁平化的形式转变,并对企业结构进行创新。既要强调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减少企业内部控制层级,让内控职责直接落实到企业岗位之上,又要加强企业个人、部门和管理层的合作,从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
3.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中的重要保障性环节。在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为了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按照企业的决策计划进行执行并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和合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成为了当前内部控制完善过程中的必经之路。首先,企业需要加大对审计工作的投入,通过人才引入、培训课程的开展来优化当前审计工作人员的结构,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其次,企业应将审计工作同内部控制管理的绩效管理联系起来,立足于基层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专项资金审计等,通过订立相关的考核奖惩制度,提高审计工作人员实际操作积极性和主管能动性,从而减少企业财务中徇私舞弊、违法贪墨的状况出现。四、结语多年以来,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取得了极大的成果。内部控制管理理念也从完全的舶来品逐步转化为适应我国本土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需求的现代化管理制度。然而,由于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固有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的落实于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企业目前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应集中在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内控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管理与控制的目的,促进企业在现代经济形势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2]樊行健,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4,(2):4-11,94.
财会管理论文管理会计的论文篇十三
摘要:随着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时代的到来,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但二者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因此,有必要从政策上给予外部经济环境和人才培养上的支持,促进金融会计体系的完善,推动管理会计的规范发展。此外,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从多维度来构建模型,从而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会计模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业务与管理等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与形式,会计也需要跟随这些变化不断地去完善。新的形势下,传统的财务会计不能满足政府与企业的管理需求,现代会计体系要求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融合,从而更加有效的发挥二者的优势与作用。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基础
1.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概念
财务会计是面向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债权人、投资人及政府相关部门的会计体系,它主要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等经济信息,对企业已完成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与核算。而管理会计则是面向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为其经营决策提供各项经济活动的控制与规划,管理会计需要在财务会计提供的相关资料上进行整理、加工和报告。
1.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终极目标和基本信息来源是一致的
随着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人力与智力资本的创新与管理,而智力资本难以用会计报表反映,管理者必须依靠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共同作出决策。无论是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还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都需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内容,可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终极目标表现为一致性。此外,从信息的来源上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来源是一致的,都是直接反应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
1.3管理会计深化了财务会计内容
尽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来源是一致的,但是管理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之上进行处理而来的,它需要利用财会会计的相关信息来指导、组织与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可见,管理会计其实就是财务会计的发展与延伸。从管理会计的内容来看,也是对财务会计进行归纳总结,如在财务会计内容基础上开展的变动成本计算、投资分析与决策、预测分析以及成本控制等,其丰富和深化了原有财务会计的内容。
1.4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侧重点和信息质量特征有所不同
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使用对象有所不同,因此,其侧重点也有不同。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它侧重于依据过去来预测未来;财务会计则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经营活动,以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的信息。在信息质量要求上,财务会计必须遵守国家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务必做到真实、准确、及时、相关和可靠;管理会计则不受国家会计制度的影响,可以灵活选择方法。
1.5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从信息的使用者角度看,管理会计的可靠性应该要高于财务会计。企业的管理决策者对信息的把握更准确可靠,其监控的力度更高、手段更多。如果能有效融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信息必然变得更加可靠。此外,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也能丰富管理会计的内容与内涵,兼顾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与共性需要,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关联性。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学术界一直都有探讨。早在1996年胡玉明就提出用资本成本会计来协调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鲍芳(2001)建立了模型解决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问题;徐玉德(2002)提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于2004年给出了融合的iims模型;明雄(2006)分析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可行性;赵序海(2015)从多维会计的角度来研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情况来看,尽管不同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研究二者的融合问题,但是当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尚未形成规范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与认证制度,缺乏专业的协会去推动其发展。在欧美国家,有专业的会计协会的民间组织构建了会计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发布权威的管理会计研究报告,形成了典型的应用案例等,这些都使得管理会计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而我国则发展相对滞后;(2)对会计融合的模型研究相对较少,未能形成系统的融合路径研究;(3)现有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研究都偏理论探讨,却反实证研究与深度的研究分析,因此研究成果的可操作与实践性都相对较差;(4)现有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管理层,对于信息外部使用者则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对于二者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
3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策略
3.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总体思路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实际是从过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混合发展的思路向融合方向转变。事实上财务会计中的资金管理、经营分析、资产管理、会计核算、预算决策等内容也是管理会计所包含的内容。因此,有必要将这种混合模式逐步向融合方向转变。会计融合应该从宏观层面出发,完善金融会计体系出发,规范管理会计行为,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同时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多维度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模型,从而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3.2健全金融会计体系,规范管理会计行为
为了推动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政府应该给予宏观上的政策引导与支持,同时注意规范管理会计行为。对此,政府应该首先健全现有的价格机制与机制,形成促进管理会计发展与普及的良好外部激励因素,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管理会计在市场资源配置的积极主导作用。鼓励成立民间权威会计协会,推动管理会计的建设与完善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奠定基础。在促进管理会计发展的同时,还应该对管理会计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立法,确保管理会计的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于违法的会计行为应提高监管和惩罚力度,从而不断规范管理会计的发展。
3.3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提供有力的保障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存在的一大障碍就是人才问题,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会计融合。对此,有必要加强对会计融合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具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发挥会计协会的作用,通过协会促进人才的交流与培训,定期组织会计融合专题论坛、组织会员交流、会计人才的培训与认证、开辟杂志专栏等,推动管理会计的深度改革;(2)深化高校会计学科体系改革,特别是推动管理会计学科、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研究,形成管理会计的高校实训基地,从人才培养的源头开始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3)加强在职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及素质,从而从从业人才中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切实提高高级会计人才的竞争力与适应力;(4)借鉴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经验,通过与国际合作交流,引入先进的融合理念与方法,提高国内管理会计水平与影响力。
3.4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会计模型
3.4.1完善数据采集,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要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就需要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数据的采集。财务会计的数据采集是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数据,包括会计计量、确认和凭证填制的过程;而管理会计则是对财务数据的甄选,然后依据模型得到管理报告或方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数据源相同,利用信息技术将会计凭证数字化,储存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当中。3.4.2构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模型,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生成财务报告与管理报告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后,还需要构建管理会计模型和财务会计模型,以生成管理会计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模型主要通过建立财务账务处理模型和报表生成模型来实现;管理会计模型则通过建立管理会计标准和管理会计分析计算模型来实现。生成好的财务会计报告主要给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会计报告则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者用于管理、监督和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3.4.3重新设计会计凭证的输入方式及录入形式传统的会计记账方式是以货币为单位,依靠借贷记账法来完成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的记录,这难以满足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来重新设计会计凭证的输入方式和记录形式。首先在会计科目信息中增加过度科目转换栏和备用信息说明栏,通过货币与非货币信息连接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的输入方式也应该在业务部门现场完成任务时即输入相关财务信息而不用等会计做账才输入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完善了会计信息的输入方式,还能够实现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动态共享。3.4.4构架多维度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模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需要构建多维度模型来实现,除了管理会计模型、财务会计模型外,还有必要构建客户维度模型、产品维度模型等,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管理会计要求的从多业务角度提供精细化、多维度的价值信息,从而支持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发展的需要。
4.结语
随着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时代的到来,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是必然发展趋势,二者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中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因此,有必要从政策上给予外部经济环境和人才培养上支持,促进金融会计体系的完善,推动管理会计的规范发展。此外,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从多维度来构建模型,从而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
财会管理论文管理会计的论文篇十四
管理会计可以说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用就在于利用决策、计划、控制技术来提供信息,以帮助管理者完成制定策略、有效利用资源以及履行计划和控制公司活动的任务。目前我国管理会计运用中主要问题有:忽略决策信息的提供,尤其是对企业战略性决策信息需要缺乏考虑,这就无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在内部控制方面未真正解决好责任会计中最关键的考评系统和内部价格转移问题,从而使内部控制也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正是由于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实际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没有真正解决企业改善管理的问题,导致企业缺乏应用管理会计的迫切要求。所以,如何提高中国管理会计的实效,已成为我国企业界和会计界研究的重大迫切而又非常现实的课题。研究管理会计运用实效问题,不能认为管理会计方法只要应用就是提高了管理会计运用效果。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应用有助于发挥管理会计作用,但并不是完全一致。当其技术方法的应用流于形式时,其实际作用就等于零。何况这些技术方法作用是中性的,其应用得当能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效益,若采用不当还会导致企业决策失误,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所以,我们进行管理会计应用实效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和宣传上,还应该正视我国现实,把管理会计融合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企业文化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与实质,决定着企业经营行为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经营宗旨、管理风格、人员作风和行为规范,是企业一切行为与活动刻意追求的内在灵魂,是维系企业整体运行的纽带,指导着企业长期的发展。现代企业经营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总的来说,现代企业价值包括三个方面。人力资本价值,即职员安全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从而做出最佳工作,强调以人为本。如福特公司就提出了人是力量的源泉。生产价值,即产品质量、顾客服务、创新以及生产率的高水平,强调顾客至上、开拓和进取。如波音公司提出了保持航空领域的领先地位,不断开拓,迎接挑战,迎接风险。财物价值,表现为销售、支出、市场份额、股东权益以及股票价格等等。
我国企业之所以管理会计应用乏力,关键在于缺乏相应的企业文化,在这里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显得非常重要。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至今已有十几年,为什么有的企业成效大,有的收效微,主要取决于企业领导的思想观念。有的企业领导指导思想仍没有完全脱离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在企业价值观念上侧重于自己、所属工作单位及与之相关的产品(技术)的发展。
特别注重规范有序、风险最小的管理程序,并不注意激发创意型领导才能。其结果是无法在市场经营环境中迅速进行改革,获得改革的优势,适应市场需要,这种市场环境适应度低的企业文化必然使企业经营业绩状况恶化。在这种企业价值观下,企业领导缺乏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动力,管理会计也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前提,也就自然会认为管理会计在我国水土不服。企业就是被动地接受一些管理会计内容也只是为了装点门面,或者是只会搜集不会创造,对管理会计内容大都是囫囵吞枣不能灵活使用,稍遇阻力就往后退,也就难以提高管理会计运用的实效。
应用管理会计来自企业自身的需要,若企业无此动力而强制推行某一种管理会计方法,也只能流于形式。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但管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研究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如何通过管理会计应用来培植永久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成可以是通过规章制度来规范人们行为,也可以通过职员之间模仿学习,对职员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者是人们通过对经营技术和方法的解释和理性分析发挥导向作用。管理会计在这里塑造的就是最后一种文化,通过技术文化的导向作用使企业每一个员工都能使自己的现代管理观念不断得到更新和飞跃,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具备现代管理知识,人际之间形成同心协力共为企业的关系,最终把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职责。
概言之,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定会培养企业合理的基本价值观。若一个企业领导想塑造一种市场环境适应程度高的企业文化,那么管理会计就会成为其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作用。现代市场竞争是硬碰硬的科技含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智力竞争,不仅包括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方面的创新,也包括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管理循环的每一步都需要管理会计密切配合,才能真正达到管理的目的。从我国企业目前情况看,通过扎扎实实地推行全面预算制度就可以使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中发挥关键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则是编制预算的起点,预算的基础则是对企业内部潜力、外部市场需求、顾客要求及竞争者实力等有关信息的预测;预算的内容包括企业资本预算和业务预算、财务预算以及责任预算,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编制预算的过程也就是全员参与管理的过程,大家共同算账,算自己的目标也算他人的目标,还要把预算目标与实际执行情况经常进行比较分析进行预算控制,预算的执行情况作为考评、奖惩的依据。可见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奖惩的过程也就是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的过程,不仅仅强调财物价值也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创造力开发的集体管理,使人们创新的精神、意识和激情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体现,形成一个和谐的、自我控制和积极协调的管理氛围,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自身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动力,同时也就塑造了全体员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
管理会计的根本方向是服务于企业自身的内容管理,当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所处内外环境不同时,对管理会计系统功能的要求就有所不同。研究管理会计运用问题,就应该研究现阶段企业在管理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应该研究如何利用管理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为解决这些问题出谋划策,提供各种可行性方案,从而事半功倍地实现企业目标。
目前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中国企业正处于经营机制转轨的关键时期,面对外国企业的大举进入,只有少数企业经理人员确立了市场观念、战略观念,变挑战为机遇走上了战略管理之路,引导企业走上了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轨道。但也有不少企业开始在主观上重视研究企业战略,制订战略,而客观上总是难以实施战略,其根源就在于信息管理中存在着很大误区。企业不知道该搜集什么样的信息,怎样搜集信息;企业的'战略决策很少利用信息或利用很少的信息;企业误用信息来支持决策。这些问题不解决也就没有战略管理,因而研究与战略管理相适应的战略管理会计就很有意义。
战略管理会计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通常认为管理会计中渗入企业的战略思想就是战略管理会计。它服从于企业的战略选择,提供并分析企业战略相关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满足了更多非货币信息提供的需要。比如提供产品质量、产品供求量、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程度等等信息,特别注重企业外部市场和竞争对手的信息,强调相对竞争地位这一概念,通过这些信息支持来了解企业受到哪些方面的挑战与威胁,又会面临着怎样的发展机遇。为此我国应用管理会计就应该把视野从强化内部管理扩展到战略管理领域,重视企业与外部市场的血脉关系,充分利用管理会计预测、决策、规划未来和控制现在的多种职能,对企业制订卓越的战略和有效实施战略管理方面提供多种信息支持。当然这里所说的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未来和控制现在的职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方法。
首先,从范围上看它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了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中去,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时应当结合竞争对手来进行。比如预测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未来趋势的因素,系统全面地对市场需求做出预测,充分认识其潜在市场机会和各种竞争状况变化,对企业风险要有足够的估计。
其次,从时间上看它超越了单一期间的界限,着重从多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注重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有时甚至会牺牲一些眼前的短期利益。当然,短期计划也不容忽视,它构成企业战略实现的基础。知识化、信息化的现代管理理念冲击着企业结构由传统的金字塔型转向以分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组织形式。在分权管理下,为了协调各分权单位的利益,防止各个分权单位片面追求局部利益而采取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行为,就必须严格推行责任会计。这是分权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责任会计就是通过一套预算体制来评价各责任中心的业绩,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使各责任中心能从企业的整体目标出发考虑自己的经营行为。在这里关键的就是要从战略角度和市场的观念来丰富和完善责任中心的考核与激励标准及指标体系,改变过去考核指标单一化、片面化、激励作用不大,甚至误导责任中心片面追求完成指标任务而置企业整体利益于不顾的状况。
一般来说根据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一是对于成本中心又可以分为行政成本中心即公司的职能部门,生产成本中心即各生产分厂。考核与激励的指标可以分为短期与长期,短期考核可以通过可控成本预算与实际成本对比来进行,对于长期考核则还需要考虑其他指标比如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安全、质量、能源消耗、污染等等非财务指标,比如可以用产品的等级来反映产品质量,防止责任主体为使责任成本最小而发生偷工减料的行为。二是对于利润中心即公司总部或相对独立核算的子公司,短期考核可以以董事会下达的按各自中心战略设计计算的利润额为主,而长期考核则还需要考虑其他的一些非财务指标如:市场地位、产品的先进性和竞争能力、人才结构与培养、职工积极性、技术设备以及承担的公共责任。可以用市场占有率指标来反映责任主体的市场定位的努力程度。三是对于投资中心即公司总部与投资公司,是最高层的责任中心。投资决策者既要对投资报酬率负责,还应参与参股、控股公司的决策,对总体负责。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够使责任会计真正发挥实效。
财会管理论文管理会计的论文篇十五
管理会计本身就具有深厚的管理思想。在会计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人员的责任早已不仅仅局限在做账、做报表等,而是需要将管理会计的各种理论运用到财务软件中,财务人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只有这样,财务人员在信息化的浪潮中才能不被淘汰。管理会计信息化所建立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可以看成是管理会计和信息系统的一个集合,即用现在系统方法,对各种财务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处理,来帮助信息使用者快速有效作出决策。管理会计信息化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帮助管理者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分摊风险。
我国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运用领域,是从单一领域向整体建设发展的。在单一领域方面,例如预算管理信息化、成本管理信息化、业绩评价信息化等方面,已经逐渐成熟并不乏成功的案例,而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体建设,依旧仍重而道远。
信息化在中国企业成本管理应用领域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以erp系统中的功能为主流的大部分是以失败告终的,但在作业成本管理领域,信息化依旧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为此,本文主要针对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应用领域进行探究。管理会计的发展不是飞跃性的,而是持续渐进的,而abc作业成本法可以说是关键性的一步。如今,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制造业以及部分服务业。许继电气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例子。许继电器采用作业成本法来确定成本信息和实现其战略目标,通过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对成本查询与分析以及未来成本的预测,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还能够满足不同层面的信息需求。然而,如果没有计算软件以及云计算平台的支持,许多工艺复杂的大型企业根本无法完成成本核算或者获得精确的生产参数。王平心等也曾介绍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西安农业机械厂的经验。由于成本核算对一个企业有着决定性作用,可见abc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对信息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将作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理念融合进信息系统,是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在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并不成熟,在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以下不足。
(1)财务工作者的管理意识不够高。中国的财务工作者是不缺的,但据统计,80%的人只能从事记账等基础性工作,既懂财务又懂战略决策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十分紧缺的。现有企业的财务人员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创新意识,都直接或间接阻碍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2)管理会计信息化所依赖的企业内控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目前仍有许多企业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考评系统不够完善,落实得不够具体等,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管理会计的作用。
(3)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度不够。目前,管理会计信息化较多的仍是被一些信息化较高的大中型企业实施,而对于小型企业而言,由于自身条件的阻碍以及发展的因素,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中小型企业中的运用并不理想,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4)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缓慢。在我国,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对于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的重视远于管理会计,再加上管理会计软件的落后,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许多模型都无法得到应用,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较低,发展缓慢。
财会管理论文管理会计的论文篇十六
摘要: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化,使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文章阐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背景,分析了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较所具有的新特征,并对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进行了探讨。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管理会计已难以满足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战略管理会计以其长期性、整体性、外向性、灵活性和宏观性的特点,从战略的高度,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对传统管理会计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笔者认为,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促成。
1传统管理会计已无法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风险也进一步扩大。企业破产、兼并、重整、集团企业、跨国企业、战略管理等许多新问题出现,亟待新的管理会计理论的指导。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不仅有财务指标,还要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如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等都是与企业战略密切相关的财务指标。然而传统管理会计系统所考虑的是以成本指标为重点的财务指标,却没有提供上述非财务指标,由此导致市场、战略等方面的众多因素被忽视,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2观念落后,缺少对高新技术发展的适应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制造技术、电脑辅助设计与制造、弹性制造系统等的普及与发展改进了企业的生产工艺,引发了制造技术革命,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如:大量自动设备和电脑的出现必然会加大固定制造费用,从而改变了成本性态的类型,而现有的成本系统不仅没能帮助管理者适应这种变化,还限制了对这种变化的适应。所以,管理会计还不能适应新技术环境的挑战,必须进行一场变革。
3、对外部环境的战略观念重视不足。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既为企业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又可能对企业的经营造成某种威胁。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优胜劣汰是客观规律。因而,管理会计作为信息的输出者,应明确企业所处的相对竞争地位,提供便于企业竞争战略的会计资料,达到预警的目的。而传统的管理会计不能真正做到了解竞争对手分析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
(二)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要求催生了战略管理会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信息社会化的发展,企业管理的特征逐渐发生改变,企业界特别是跨国公司对企业的管理不再局限于内部管理,而是在重视内部管理的同时,又重视企业外部环境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即是企业战略管理。企业为了达到战略目标,获取核心能力和超额回报,必须研究自身所处的内部环境———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还要研究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竞争者、客户、政府、国际市场等,并及时传递环境变化的信息。由于传统的管理会计无法满足企业的`这种需要,故这种重视外部性因素和长期性信息的任务便落在战略管理会计身上。由此,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
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managementaccounthg,简称sma)这一概念由英国学者西蒙斯(simmonds)于1981年在其论文《战略管理会计》中最先提出,他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从此以后,人们沿用了这一名称,但对其定义却未达成统一的共识。总体说来,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动态性为特征以“权变”思想为基础、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旨在为企业提供外部市场和竞争者的信息,是帮助企业制定、实施战略计划的手段。
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以下特点。
(一)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
战略管理会计提出了超越传统管理会计主体范围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站在战略高度,着眼全球,面对竞争对手。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的竞争优势又是建立在相对成本对比的基础之上。相同条件下,谁拥有了成本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包括非财务信息在内的更为全面的会计资料。传统的管理会计只强调服务于企业的内部职能,对企业的外部环境有所忽略。因而提供的信息同企业的战略决策失去相关性。战略管理会计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在这方面的缺陷,大量提供了包括宏观与微观的、经济的与非经济的、财务与非财务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数量与非数量的、乃至天时、地利、人和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在掌握全局、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做出制胜的决策。
(三)战略管理会计改进了企业绩效考评的尺度。
传统管理会计忽略了相对竞争地位在获得投资报酬方面的作用。实际上,企业相对竞争地位是企业持续稳定盈利的主要来源。这就要求把战略思想贯穿于整个业绩评价中,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投资指标。
重视产品开发、市场开发、产品定位等。特别是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已为战略管理会计的优势———整体优势目标、企业范围、长期性、持续性、超前性等的特征所取代。
(五)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的长久发展。
它主要服务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计划,结合运用长期经营计划与年度经营计划,追求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立足长远目标,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资本投资。
(一)制定战略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公司战略目标主要是确定经营方向和业务范围方面的目标;竞争战略目标主要研究的是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上的目标问题;职能战略目标所要确定的是在实施竞争战略目标过程中,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应发挥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标。战略管理会计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收集各种相关信息,运用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系统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时参考。
(二)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传统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共同关注的焦点,它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与销售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传统管理会计主要考虑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控制,而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
(三)开发人力资本,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年度的员工绩效评价。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成本,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分析。
(四)关注人类社会、自然环境。
社会责任会计和绿色会计将成为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分支。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企业经营管理应与人类社会、自然逐步紧密相连,企业追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与追求环境效益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企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将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
由于战略管理会计是对各种战略相关信息的综合收集和全面分析,且其信息来源和信息种类多种多样,因此对其研究方法也非常丰富。
(一)作业成本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制造环境的变化,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它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信息加工系统,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原因即成本动因,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即先按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作业,再按成本对象所消耗的作业情况将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这就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系统下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以前的许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系统中变成可控。同时,作业成本法大大拓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围,改进了成本分摊方法,及时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优化了业绩评价标准。
(二)竞争对手分析。
对原有管理会计理论的思考得出一个重要观点:即通过管理会计体系反映处于现实竞争状态和竞争关系中的对方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制定出战略决策和策略。因此,战略管理会计提出利润不仅来自企业内部的效率,而且也来自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首先应明确谁是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实际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包括:向目标市场提供相似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经营具有相互替代性的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在市场上试图改变或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倾向的企业。在第一类竞争对手之间,由于产品的性能相同,它们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价格和服务质量上,竞争的核心是营销手段和成本。第二类和第三类竞争涉及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价格的差异会使消费者在不同的消费市场之间转移。在明确所要分析的竞争对手之后,还要识别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判断竞争对手是怎样进行价值活动的。
(三)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是美国学者波特首先提出的。价值链其实就是作业链的价值表现,作业的推移,同时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与转移,形成一个企业内部的价值传递系统,最后通过产品转移给企业外部顾客形成顾客价值。只有顾客价值才能形成企业的经济效益。价值链分析的目的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对可“不增加价值的作业”要尽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最大限度地优化价值链来促进顾客价值的提高,通过顾客价值的提高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战略性绩效评价。
战略性绩效评价是将绩效评价指标与企业所实施的战略相结合。例如企业要采取低成本战略,则评价指标侧重于内部制造效率、品质改进、市场占有率及交货的效率;采取产品差别战略,则应侧重新产品成本、新产品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率等指标。战略性绩效评价不仅改变了原有管理会计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而且将业绩评价由财务指标系统扩展到了非财务指标系统。非财务性绩效评价内容一般包括:质量评价、交货效率评价、企业应变与创新能力评价、雇员评价、产品市场占有份额评价、机器运转情况的评价等等。由此可见,战略性绩效评价渗透到了企业的方方面面,能更好地为生产经营和战略管理提供有效决策信息。
在采用战略管理会计中,除上述方法外,还有战略成本分析、预警分析法、目标成本法、平衡财务与非财务业绩表法等。
战略管理会计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to,迅速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的要求日益迫切。会计学界和理论界应抓紧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以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获取并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劲彪战略管理会计及其挑战[j]财务与会计,,(1)。
[2]温艳萍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j]财务与会计,,(2)。
[3]郑玲战略管理会计初探[j]株洲工学院学报,(5)。
[4]张霞浅谈战略管理会计及在我国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4)。
[5]郭葆春,胡树红战略管理会计浅析[j]暨南学报,2001,(4)。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87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