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4 05:54:24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大全(15篇)
时间:2023-12-04 05:54:24     小编:雅蕊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作品后形成的一种主观感受和思考,可以表达对作品的喜爱、厌恶、赞赏、批评等不同情感和观点。在读后感中可以谈及自己的情绪变化和思考过程,展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读后感是一个主观的表达方式,每个人的理解和感受都会有所不同。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篇一

数学是一门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学科,不少学生觉得它难以理解,记忆繁琐。然而,对于那些真正掌握数学的人来说,它是一门活跃大脑,提升思维能力的好学科。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我有幸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从而克服对该科目的恐惧和抵触。

第二段:引导理解。

首先,用生活融入学思,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数学。在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地用实际问题和例子来讲解数学概念和公式,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推断、验证、证明等方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转化成实际问题的求解思路,在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时能够熟练地应用数学理论和方法。

第三段:做一所充满智慧的学校。

其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数学,我认为,一所充满智慧的学校很必要。这所学校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更要有许多丰富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通过数学竞赛、运用数学于生活中、学生之间的课外小组和师生互动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兴趣。

第四段:建立熟练度。

除了以上措施,我认为还要在平时的基础教学中,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数学口感和感觉。这需要学生大量的练习和应用技能。学生需要接触各种各样的数学题,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数学思维模式,并培养自己经常进行思考和学习的习惯,习得“数学化”的视角。

第五段:结尾。

最后,让我们认识到,学习数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个人能够完全掌握的知识。它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通过以上的教学经验,我相信,只要有恒心和决心,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数学,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篇二

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必学的功课。但是,数学难度较高,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困扰。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愉快地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呢?今天我将分享我在教学数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实践。

在教学数学的过程中,我常常采用实践性、综合性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平方根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到校园里测量一些物体的大小,然后通过计算求出它们的平方根,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和用途。此外,在完成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时,我会告诉学生,数学可以像搭积木一样,通过不同的拼接方式得到多种答案。这种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段:启发。

在教学中,我也会注重启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例如,在学习正弦函数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自行设计一道应用正弦函数的问题,并分析解答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而在讲解数学公式和定理时,我也会通过让学生自己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启发他们运用公式和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第四段:反思。

为了更好地教学数学,我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我会尽可能寻找多种教学方法,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更好地理解。如果教学效果不佳,我也会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那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会收录下来反复使用。

第五段:总结。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不断的探索,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数学的重要性和难度,我希望自己能够用更妙的方法和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让数学不再变得枯燥无味。我相信,只要教学方法得当,数学也可以变得简单易懂,正如一位著名数学家所言:“数学的艺术在于让复杂的东西看起来简单,让简单的东西看起来深邃。”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篇三

初识华老师的文采,是因为自己要去上一堂数学活动课,去网络上百度了下,结果只有华老师的一篇,虽不见其上课风采,但是从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出其功底之深,想法之独特。此后,就特别关注这个人。

在千课万人展示活动中,他那堂《三角行三边关系》,深深地折服了我,别出心裁的设计,让我叹为观止,看到他的书,就抢了一本,带回家好好品味大师的巨作。

这本《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记录了华老师精彩的12节课,从课前的选题、慎思,课堂实录,专家评析三个方面来解析每一堂课的来由,灵感的起源,课中所做的调整和努力,以及专家给予的肯定,给了我们一些学习的平台,让我们更加关注平时的教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些课,无不闪现华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学课堂。

华老师是一位智者,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学生宽以待人,对课堂那是精益求精。他的课最吸引我的.还是他的创造性。每一堂课,他都跟别人上的不一样,都比别人上的更耐人寻味,透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文化底蕴和哲学功底,每一堂课都可以看出他才华横溢。

如《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这课,平时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坐车,觉得这是最平常不过的问题了,但是华老师却可以从生活中提炼出学生需要的知识。精心的准备,让我这个数学老师也乐不思蜀地跟着他一起学习。《请把题目认真读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孩子们明白读题的重要性,对这篇中的开头导入部分特别欣赏,也很想去自己的教室去尝试一下,让自己的孩子也能够在这种气氛下,感染学习的乐趣。

华老师的课,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心中的喜爱,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去品读这些文章,希望从中有所收获,对自己的教学有帮助。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篇四

暑假期间,我读完了特级教师华应龙的一本专着--《我这样教数学》。华老师在教学中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注重引导学生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华老师教学结构清晰、语言简练,自然朴实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中时时体现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和活动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可贵的是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渗透数学研究的态度和精神,在他的身上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时刻在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努力着。

从整本书的12节课中我看到了华老师取得成功的原因,那就是勤奋。用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知识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近,常常是和衣而睡。一觉醒来,踏踏步,暖暖身子,继续看书……完全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中。"。

或许我们无法做到华老师的那种境界,但我们可以变得更勤奋些。像华老师那样如同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如同农民那样不误农时,如同农民那样调整,因地因物制宜,如同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他更是一位"智者"。

《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他让我们顿悟:"道,非常道,明,非常明!"同样的《那一声"谢谢"里》,他总能分辨得出,是否是《学生投师所好》!当《遭遇"节外生枝"》时,作者的从容和淡定,练达和智慧,并非是一朝一夕所形成。《教学有路曲为径》,原来《老师们都没有注意到》,《一节课,一碗米》,《篮球,我的导师》,又让我们感受一种人生的况味,真是定能生慧。他的智慧来自理论的引领,书本的启迪,实践的历练,写作的顿悟,反思的升华。

我最喜欢他《审题》一课的设计,新颖,数学思维含量极高。最后华老师总结这节课,他要告诉大家的是:要认真审题,还变成通俗易懂的儿歌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匆动笔答题空;量量关系要读懂,读完三遍再起动。另外,我还可以明显感受到:华老师在课上尊重所有的同学,包容其中所有的事。尊重孩子们的劳动,鼓励坚持己见的,表扬及时改正的,重要的是他很有耐心,等得起,让孩子的思考有暴露和转变的过程。另外教学内容的安排很有层次:基本题,节奏快,用时短,而难度大的,就节奏慢一些,时间长一些。所谓张弛有度。还有就是关注学生的特点,要对学生需要什么心中有数,而且对自己的特长也要清楚,好适时释放,发挥其张力。那种表面的热闹下传达的内在思维使得他的数学课显得很是丰满,迷人!

如果说,华老师精彩的课堂让你流连,温暖的故事让你赞叹,真实的感悟让你共鸣……或许,只是因为--他为数学而来!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篇五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新教师,对于如何教学生学我的内心是忐忑的,我担心由于自己的零经验无法让我的学生感受到有趣的数学课堂以及充满魅力的数学知识。最近,有幸拜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这本书,在看书的过程中我深深的被华老师幽默生动的语言所吸引,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做他的学生太幸福了,在他的课堂上不用担心学不好,只怕学不够,学生学的仿佛停不下来了。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这样的教学让我感受颇深。

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好的数学课必须是让学生感兴趣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发现了某一兴趣,坚持做远比培养别的兴趣简单的多,舒服的多。作为一名老师,要想真正让学生在这短暂的40分钟内不走神的听你讲课,那就必须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在华老师的课上,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他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沉浸在学习乐趣之中。

其次,好的数学课不避讳出现差错。那些近乎完美的课不见得是好课,甚至是淡而无味的课。而真正有味道的却是那些有差错的课。华老师的课确实由于融错而精彩,老师和学生共同面对这些差错,从差错中悟出道理,有所收获,使一节课变得有味道。

然后,好的数学课是引发人思考的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学习需要思考。好的教学要让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展,“跳起来摘果子”才更有味道。要使课堂教学富于思考意义,教师就应为学生创设有助于思考的空间。

最后,好的数学课是自然流露的课。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有计划,有预设,但实际的教学应当是自然地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不断调适和展开。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绝不是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语言叙述出来,而是教师对现场情况作出判断后,根据自己实践性知识和学生的具体表现所作出的自然的反应。这种自然的流露既不能脱离教学的总体目标,也要与现场的情境、进程形成互动,它是一种教学机智、一种合理的教学决策,是老师实践性知识的集中表现。

这真是一本能让你读了一遍还想再多读几遍的好书,读这本书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学是有生命力的,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让人人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篇六

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一书,详细记载了华老师12节精品课,从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到专家评析,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他的数学课的与众不同,如同在接受专家解析一样,受益颇深。华老师在教学中展示了独具特点的教学作风。课堂上把更多的时光留给学生进行探索实践活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重视领导学生从个人的生涯教训动身进行思考。华老师教学构造清楚、语言简洁,天然朴素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

教学中时时体现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加休会,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和活动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胜利的快活。更宝贵的是老师在学生进行探究运动中浸透数学研究的立场和精力,在他的身上我都能感触到他数学这门课程的酷爱,对教材的研究,对学生的.关注,都在为培育学生的素养而努力着。这本书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华老师提出的教和学关系的论述,他提出:教和学是一回事,要追问四个问题,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教,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每节课都能认真思考这四个问题,那么教学就会达到高效,教学质量就会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我的教学反思往往是几句话就了事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往往只停留在对一些教育、教学现象的描述上,无非是针对教学中的困惑,以及自己认为比较满意之处加以描述,再有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略微记录几点。只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而从根本上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作深层次反思。没有从教学反思中得到收获,获得成长,可以说,那是为了完成任务的。反观华老师的教学反思,有涉及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方面的再探讨,更有教学中具体环节的再审视,篇篇都可以成为独立的教学随笔,有思想,有见地,有理论,有价值。执教数学将近二十年,华应龙老师一直都是数学老师们的偶像。虽然我们没有数学大家的水平和风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水平,使课堂焕发出自己的风采。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篇七

假期悄然而至,匆匆忙忙,一个学期的班主任生涯就这样画上了句号,虽然不圆满,但这句号中蕴含着我成长的每一步,记录着我每一瞬间的感动,铭刻着我与孩子们携手走过的每一个喜怒哀乐。这四个月的班主任工作压力与动力并行,辛苦与感动交织,个中百感交集滋味自己深深体会,但也正是这样,我收获了高于个人幸福的幸福,成长了前所未有的成长,感谢这四个月的班主任工作,让我遇见了一个未知的自己。

一直在忙于前进,所有的精力都被集中在应对新事物上,有时来不及反思经历过的事情,下一件事就接踵而至了,常常是一件事情没有思考完善就开始行动,没有反思就开始下一项任务。而现在终于有时间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而心中的想法铺天盖地席卷恶来,又都纠结在一起,形成了一团乱麻,正在剪不清理还乱之时,我从书架上拿起了早就摆上却一直没有翻阅的这本李镇西先生的著作。

读完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李老师对于孩子们的那份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不断的审视与自我提升,用真知与真爱对待教育的态度,以及他全身心投入精力,坚持不懈的钻研。

拿起这本书的同时我心中也充满了顾虑,李镇西老师带的是初中和高中的班级,做的是初中以及高中的班主任,他的办法对于我所处的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适用吗?但当我打开这本书的同时,也放下了我的顾虑,因为纵使教育对象不同,但教学理念与教育思想却是想通的,于是我便继续读了下去。

全书分为六辑,分别为为什么要当班主任;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民主教育,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童心是师爱之源;以及做教师的四种态度。这其中讲述的是李镇西先生作为班主任的方方面面的思考,解决了作为青年班主任的我心中存留的很多困惑。最令我感动的是在“童心是师爱之源”中他们浓浓的师生情,泪水、感动跃然纸上;最让我受益的是“做教师的四种态度”;最让我震撼的是“最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字里行间的言语,李镇西老师行为的点滴,李镇西老师的言传身教,李镇西老师的每一个感人故事都足以让我感动和愧疚、自责,如同打翻的五味瓶,百感交集。

每次读书,我的内心便会触动于他与他学生之间感人肺腑的故事。“做好班主任”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做好班主任”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说,李镇西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李镇西,但只要我们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片绿叶。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一个个完整的世界里,一定充满着许多精彩的故事!美国2009年的全国年度教师托尼·马伦的获奖感言说“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故事”并不是指“事件”或者“情节”,而是指孩子成长的过程,或者打一个比方说,这里所说的“孩子的故事”,指的是孩子生命的河流。

作为一个高明的编辑,教师必须读懂每一个孩子的故事,那怎么是读懂?懂,就是理解。教育是我们和孩子生命和生命的相遇,因此我们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孩子的故事,和孩子一起创作,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期待着一个完美的结局。孩子的每一天的故事都不可逆转,教师每一天的生命也都不可重现——教育的严酷与责任都在于此。

说到这里,我要先讲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班级里有一个小男孩,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阅读面很宽、动手能力很强,善于思考与解决问题,但是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情绪起伏大,每次伤心的时候就忍不住大声哭,不发一言。这样的情景使我想到了我小时候的事情,具体的已经记不清,但我就是感觉我不能如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大人们不仅不理解反而会批评,这样想来,还不如什么都不说。所以,在这个小男孩情绪激动地时候我把他带到了班级的储物间里,我摸摸他的头抱抱他轻轻拍他的后背,他哭的更伤心了,我说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孙老师现在不是老师,是你的大朋友,我们在这里说的话我保证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他哭的更凶了,但是他的眼睛一直看着我,这样,他开始一边抽泣一边断断续续的说,我刚才催他做事快一点,在家里的时候他妈妈也总是这样催他,他说自己已经很努力去快一点了,但还是在催,希望我们给他时间去成长。断断续续的说完这些话之后,他慢慢平静了,我说我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事情,我理解你,我们应该给你时间去改正错误,我相信经过努力你一定会做的非常好!他带着眼泪,笑了。问我,老师,你能告诉我妈妈,让她不要经常催我吗?我说,我会和妈妈好好沟通,你也进步,我们也进步,我们一起努力,好吗?他用力的点头,还抱了我一下。之后,每当他有一些小想法就会和我分享,我说的话他会记在心里并且努力去做,或许就是这次倾听,让他产生了对我的信任。

其实,没看李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前,我还不明白这个转变是怎么产生的,而今,我懂了其中的原委,不知不觉得我作为班主任的故事就丰富起来了。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我们的引导,而是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没让他去发泄、一吐为快,表达出内心中的愤懑、焦虑、困惑、悲伤等情绪,求得心理平衡。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他在给一个“后进生”写信的末尾写道:李老师今天很忙,本来想的是今天下午批改同学们的作文,但一听说你有进步我就高兴,就决定给你写信,及时鼓励你。虽然花了一个多小时,但如果你能够理解李老师,我就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字里行间,看到李老师的良苦用心,更清晰地看到,在他的努力下,学生真实地成长,慢慢地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长此以往,良性循环,教育效果也越来越好。

“当他们在黑暗中感到阵阵孤寂之时,当他们在日记中发出莫名的长吟之时,当他们在拥挤的人群里感到恐慌时,当来自内部外部的无形压力向他们慢慢逼来之时……您不要再拿一些硬梆梆的正确的框框去套他们,不要幻想只要让他们明辨是非就可万事大吉。”

我的内心中也曾发出这样的呼喊“可不可以使环境宽松一些,可不可以拿您或别人有益的人生经验去疏导他们拥塞的心灵,可不可以不把学生们当作一部部受教育的机器,而是一个个正在通过他人帮助,更通过自己不断努力而逐步形成的‘人’……”

这期待是给予我们的师长,也是给予我们自己的。把学生当“人”而不是当作受教育的“机器”,这就是孩子对我们的呼唤。我也经历过“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人回答!”这个人生阶段。班主任最该想的是什么?应该是--此刻,我的学生在想什么?因此,所谓“教育”,就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这里的“服务”,首先是心灵的服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困惑需要请教生活阅历比他们丰富得多的长者,并获得有效的辅导;他们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苦闷,需要有人倾听;他们也有许多成长的快乐需要更多的人分享……而每天和他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理应成为孩子成长的辅导者、倾听者和分享者,理应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

李镇西先生寥寥数字说中出我的心里话,她说“都说当班主任很累很累,在我看来,这个“累”的体现除了工作的繁忙外,更多的在于班主任心灵的沉重,而且“心累”胜于“身累”。比起一般的科任教师,班主任的心理负荷要大的多:此,正确对待周围的舆论并随时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是每一位班主任精神上“自我解放”的关键。”

其实我一度想给自己减压,因为心里轻松面对孩子们以及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才能轻松,尝试了几个办法自己去做出改变,但有时也收效甚微。李老师在这里总结的非常到位,他主要说了四点。班主任自己能够尽可能解除的心理重负,就是正确对待领导的评价、同事的议论、家长的批评和学生的意见。

常说要注重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这是完全正确的;可是教师本身心理素质的自我优化,却还未能引起所有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乐观向上,情绪饱满,胸怀坦荡,豁达宽容,正是优良心理品质的体现。唯有在精神上真正站起来的班主任,才能获得彻底的自我解放!法国作家雨果曾用诗一般的语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愿我们每一位班主任朋友都拥有如此宽阔无垠的胸襟与自由舒展的心灵!

读后感只选择了自己感兴趣、有感触的几个部分来写,当然书中还有一些对教师现状的探讨与思考,自认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并未写出读后感。

李镇西先生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思想者。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篇八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应该这样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早饭后,爷爷让我和姐姐一起念了羊城晚报黄荣臻撰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叫数学应该这样学,读后启发很大感触很深,深受鼓舞。

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教学体验,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数学应该怎样去学习,才会有比较高的效果。强调必须首先掌握六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课外练习——小结;其次,要学到点子上要攻克重点、难点;第三,做练习,做练习对巩固数学知识有很重要的.作用,但要做有训练价值的习题,少做怪题、难题、垃圾题;最后就是写小结,经常将学习中的难点、易错点、技巧小结出来,是可以将知识由多变少、由难化易的好方法。

读了此文章后我受益非浅,文章让我懂得了只要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选择了有效的训练题目,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就会成为轻轻松松的事;也让我懂得学习数学也要认真小结,把各章节的内容及时小结,把做练习或考试时做错的类型进行小结;把相关同类的内容进行合并,对加强记忆是非常有用的。我将努力按照这个思路、这种学习方法去攻克数学难关,同时也要举一反三,用这种方法去攻破英语和语文,以优异成绩升上中学。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篇九

读了辫子姐姐的《像我这样的女生》这本书,文字和语言都很美,就像我爱吃的黑巧克力一样的丝滑,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也许有一天,当你醒来,阳光铺满大地,你在隐隐约约传来的歌声中闻到了水的气息,你终于知道了你的过去,感知着你的未来。你的存在都是为了那片温暖的水域,在宿命般的追寻中,你会疲倦,但不会放弃。你是一条鱼,在温暖的水域里自由的呼吸。这便是辫子姐姐教给我的成长语录,看了这样的语句,使我的心情激荡,温暖我透明的而又单纯的心情。

翻到第一页,我就进入了辫子姐姐的粉红世界——长大有意思。这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故事。刚开始读这本“长大有意思”时,我有疑惑,长大是一件很烦恼的事,辫子姐姐她自己也有所表达的呀,如:她看到了一则“星星”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女人领养了一颗星星,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它,长大后星星远走高飞了,再也没有回来。辫子姐姐也有一丝伤感,它体会到了长大后总是意味着和母体最终的分离。同时我自己平常有时也想去抵触妈妈的爱护的唠叨。也常常有种很强烈很无力的感觉:我的自由和独立是以父母的衰老和孤单为代价换取的。每个孩子都注定是远走高飞的一颗星星,这会让父母黯然神伤,那怕你身不由己,因为长大的另一面就是挣脱和背弃。我从中体会到了辫子姐姐不想长大的原因:不想从新学期的第一课一直读到最后一课;从“老师好”一直说到“老师再见”;不想长大,东游西逛,深一脚浅一脚的陷入想入非非中,让时间大把大把的掠过……既然不想长大,为什么还说长大有意思?这让我很费解,于是我就从接下来的文字中寻找我想要的答案。

读着读着,辫子姐姐温馨的话语如清泉般滋养着我幼小干涸的心田,我雾蒙蒙的心渐渐明亮了。在现实生活中,长大了虽然可能染上某些忧郁伤感,但那些迷惘徘徊就像你舔过的冰激凌,很快在甜美而短暂的眼泪里融化,消失。是不是很有意思?我觉得我应该在童话故事里醒来了,因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件事比长大更有意思了的体验了。我想快点长大,我想要探索埋藏在路上的惊喜;想要领略眼睛看不完的风景和书本;想要尝到嘴巴尝不完的滋味;想要呼吸鼻子呼吸不完的空气;想要听到耳朵听不完的声音和故事……辫子姐姐谢谢你让我知道了长大有意思,全心全意感受长大,不再害怕,不再孤单,满怀希冀。我毫不怀疑,长大的我伴随着努力将来会过上不一样的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对梦想的坚持,会遇见一个更好的我。把过去装进口袋里,上路吧,请不要回头,往前跑。

“第一口蛋糕的滋味/第一件玩具带来的安慰/太阳上山太阳下山/冰激凌流泪……”我要长大,做一个我就是我,我就是人间不一样的烟火。

长大有意思。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篇十

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申请了《这样当妈好轻松3-5岁》,谁知道父母网真的给了我试用的机会,非常感谢!可以说这是一本非常让我期待的图书。

快递送到时,是老公签收的,打开ems一看书名,老公就说:“正好用上,你好好看吧!”结果我一有时间就看,很快就把书看完了,看完之后就在思考我的教育方法与书上描述的有那些是相似的,有哪些我还没有碰上。思考完了之后便来交作业了。

单就看这本书的大纲,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让人着迷的地方,但是如果翻开里面的内容,会发现这本书是浅显易懂又意味深长的。让我们在回忆自己童年和经历孩子童年之间相互穿插和比较,顺其自然的同时又要加以引导和支持,在不经意间将作者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我的教育理念之中。

我印象比较深的几个地方:

第一,p11列出了好多描述品质的词汇,让我从中选出5种希望宝宝具备的,同时也选出5种我最不希望宝宝具备的,这是第一次让我有机会考虑我对宝宝究竟有什么样的期望,之前我一直是希望宝宝各方面都好,但并没用具体的什么想法。

第二,p47的思考小驿站中特意提出“不要比较”,这一点虽然我以前也不喜欢拿自己的宝宝跟别的`宝宝做比较,但是同一个小区里差不多大的宝宝多了,不经意间就会被人拿来做比较,而且我甚至觉得相互比较将来也是人生中不能避免的事情,所以并没有特意规避这样的事情。当我知道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时,我对我家壮壮更加有信心了,说话晚并不是什么缺点嘛!

第三,本书的八、九章讲述的都是关于孩子上幼儿园、小学相关的话题,这两章对我很有指导意义,好像在告诉我作为家长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提前给孩子做好相应的计划,免得耽误了孩子得到应有教育的权利。但同时我也在想,英国人写这本书是让挑选好的幼儿园和小学,而我生活的地方却只能被动的选择幼儿园或者小学,不可能有机会主动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北京现在都是就近选择幼儿园,片区内上小学,哪有机会择校啊?除非交赞助费或者别的什么途径。看完这两章,我觉得自己给宝宝选择学校的责任更加重大了,哎!

总而言之,这本书非常有价值,如果有英文原版图书,我想我也会买来看看;如果有系列图书,那更不用说,我一定要看!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篇十一

看完《我这样做班主任》,心中有诸多的感触,我妈就是位小学班主任,还是教语文的,所以俺从小就对班主任有些认识——很累、很忙、需要担一些只讲专业课的.老师所不需要承担的责任。妈是个很好强的人,每次都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对得起每个学生。不过终其一生都没能与自己达成和解,虽然有学生的爱,但她过得不快乐。

本书作者李镇西讲述了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如何当个合格的班主任。读完全书之后,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除了对孩子深深的爱,作者还与自己达成了和解,快乐地继续从事班主任的工作——这是很难得的。

在书中我们不会看到一个神或者一个完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普通人的成长路程。也许这才是真正对我们有所启发的地方。作者谈到也打过学生,后来反思之后感觉这样不对,找出方法来改正;也曾让学生为自己的教学提意见,如果拖堂也要有罚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几点难能可贵。

人人都不完美,这是事实,但是能不断追求完美,有自我检讨意识的人也许能走得更远。李镇西就是这种人。也正因如此无论是教学还是当班主任,他都能做得很出色。大家开始也许都差不多,但是那些不断自醒的人能在后半段超越别人,更主要的是超越以前的自己,从而走得更远。

“众生平等”在学校里最是不适用,原因很简单“老师知道的多”,如此就把自己放在了半神或者全神的位置上。不管怎样,众生仍然是平等的。作者能以平视角与学生沟通,体现出平等不只是说说,还能做到。其实能不断进步,这也是个基础。

书里特别提到学生不是取得高分的工具,要用人的观点看问题,要对学生有爱。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在学生不听话的时候,李老师开始也是hold不住哈!自己成长之,他更能体悟学生的感受,也有更多发自内心对学生的爱。由些从内而外的表现出来,赢得很多学生的钦佩。也正因如此,他的学生之中很多人会取得好的社会成绩。

要知道基础教育对每个人的一生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作者的怨毒可以传递给学生,让后者走上社会之后充满抱怨;老师的爱也可以传递给学生,让后者带着爱走向社会,从而温暖更多的人!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篇十二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去年我有幸成为了少儿艺校的一名教师,在这一学期中我经历了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新教师、班主任的转变。在此期间,我有过喜悦,也有过苦恼。由于校领导的信任,进入学校后,我被安排担任一(4)班的班主任,听到这个消息我真是既惊又喜。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十分匮乏。所以在闲暇之余,我翻阅了《可以这样做班主任》一书,这是一本以案例形式记载的书籍,里面主要写了各学校一些默默无闻的班主任老师的艰辛付出、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方法。

整本书没有意义深刻的大道理,没有怎么惊天动地的事例,有的只是一个个真实场景的呈现。从一则则生动有趣的真实故事里,我清晰地看到,这些班主任老师,用自己高尚的情操感染着自己的学生,用诚挚的关爱滋养着他们,用他们的人格魅力塑造着他们,在与学生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中,达到情感的交流和融合,同时老师们也从中享受到精神的愉悦,体会到自己人生教育的价值所在,他们是幸福的、是快乐的。

通过这本书让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升华,对班级管理也有了更新的感悟。这些案例和讲座,有的深刻,有的睿智,有的沉稳,有的思辨,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的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时能站在更高的境界,曾经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困惑和迷茫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并让我学到了许多可以用于实践的方法,让我对自己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增加了信心。它就像一盏指路灯,给初出茅庐的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篇十三

教育事业是永远年轻的事业,是幸福的。而培养青少年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灵,引导青少年的生命健康茁壮地成长,教师的责任更为直接、更为集中地体现在班主任身上,这既是班主任的责任,更是班主任的幸福。

既然做班主任是幸福的,为什么老师们都不愿意做呢?李镇西这样说到,是因为丧失了幸福感,产生了厌倦感。厌倦感从何而生呢?主要源于两点:远离学生,拒绝变化。拒绝变化,指的是一切都喜欢按经验办事,总希望以不变应万变,或者说总希望学生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学生,学生的变化折射的是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愿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变化的老师,面对前所未有的教育难题,很容易束手无策。

我们老师怎样才能做幸福的班主任呢?现在想想答案是多重的,而良好的心态则是第一位的。只有沉下心来读书,才能磨砺出良好的心态。于是,为了让自己也能成为幸福的班主任,我总在夜深人静时,独坐灯下,慢慢的地研读教育书籍。当我捧读起《我这样做班主任》,得以与李镇西进行心灵的对话时,心灵有了一次从未有过的震撼:作者以他的关爱、民主和尊重,让他的学生都感觉到度过了最幸福的一段学习时光。这正是从一个更高的层次诠释了“师爱”的含义。他那平凡而伟大的经历令人向往。同时也引起了我的共鸣--“师爱”多么沉甸甸而富有诗意的字眼!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字里行间的言语,李镇西老师行为的点滴,李镇西老师的言传身教,李镇西老师的每一个感人故事都足以让我感动和愧疚、自责,如同打翻的五味瓶,百感交集。

每次读书,我的内心便会触动于他与他学生之间感人肺腑的故事。“做好班主任”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做好班主任”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说,李镇西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李镇西,但只要我们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片绿叶。

寻找班主任的幸福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他在给一个“后进生”写信的末尾写道:李老师今天很忙,本来想的是今天下午批改同学们的作文,但一听说你有进步我就高兴,就决定给你写信,及时鼓励你。虽然花了一个多小时,但如果你能够理解李老师,我就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字里行间,看到李老师的良苦用心,更清晰地看到,在他的努力下,学生真实地成长,慢慢地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长此以往,良性循环,教育效果也越来越好。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篇十四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寒假中我阅读的书是李镇西老师的《我这样做班主任》,书中记录了李镇西老师30年班级管理的精华,是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的被李镇西老师的个人魅力所感染,他是真的在用“心”做教育。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的感觉是,如果说只是当班主任,不难;当合格的班主任,也不难,但会很累,是我们平时说的“保姆式”和“警察式”班主任,盯着学生早读、出操、卫生等等,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累身;想要成为优秀的班主任,难!需要用心的`去付出,爱心、耐心、童心、责任心等等,还要有班级管理的技巧、艺术等,累心;但若想要成为像李镇西老师这样的班主任,那是难上加难,因为他是在真正的从事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作。

因为平时自己也不是爱读书,爱写点东西的人,文采欠佳,简单谈点在书中给我感触较深的几个地方:

一、平等。这里的平等不仅是指的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生生平等,还包括师生平等。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级管理制度》,其他班不知,单就我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中都是从给方面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成绩等等提出了要求和量化,没有涉及到老师的范围。而李镇西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制定的《班级管理条例》中对班主任也作了一些规定:“凡每月对学生发脾气超过一次,或错批评学生,或利用自习课讲语文,或下课压堂两分钟以上,罚扫教室一次。”并且在《条例》实施不久,李老师便因错批评学生而“犯规”,当天放学后,二话不说,拿起扫把,一个人在教室里干得大汗淋漓。当看完这些后,我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如果把这些规定放在我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中会是什么样子,我马上想到的是教室卫生会被我承包。

二、童心。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之源。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用童心报答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正是因为李老师保持着这份童心,才有了他“永远的未来班”和“浪漫的高95级一班”。才有了在我看来只有在电视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情境,而他们却真实的发生在他和他的学生之间。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在书中谈及班主任工作,李镇西老师这样写道:“班主任工作是个筐,什么内容都要往里装!班主任的责任似乎无限大,因为他们什么都要管而且必须管好;同时班主任的权利似乎又无限小,因为无论是谁都可随时给班主任下达任务,是一个忙忙碌碌的办事员。”是现在班主任老师的真实写照,道出了班主任的心声。

《我这样做班主任》一书是李镇西老师30年班级管理的精华,因为李老师所担任的是初、高中的班主任,很多东西与我们小学有着差别,比如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所出现的问题等,但是教育都是互通的,有很多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还是很值得借鉴,如:开展小组竞争,增强班级活力。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做法,实用性强。本身我们班就开展着小组竞争,但是却很片面,只是针对学习,借鉴李老师的做法,加以完善。再如随身带个小相机,原生态的记录下学生真实的生活,留下珍贵的回忆;善待孩子的第一次求助,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近在咫尺的师生通信,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篇十五

最近我阅读的书是李镇西老师的《我这样做班主任》,书中记录了李镇西老师30年班级管理的精华,是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的被李镇西老师的个人魅力所感染,他是真的在用“心”做教育。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的感觉是,如果说只是当班主任,不难;当合格的班主任,也不难,但会很累,是我们平时说的“保姆式”和“警察式”班主任,盯着学生早读、出操、卫生等等,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累身;想要成为优秀的`班主任,难!需要用心的去付出,爱心、耐心、童心、责任心等等,还要有班级管理的技巧、艺术等,累心;但若想要成为像李镇西老师这样的班主任,那是难上加难,因为他是在真正的从事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作。

在这里,谈几点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级管理制度》,其他班不知,单就我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中都是从给方面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成绩等等提出了要求和量化,没有涉及到老师的范围。而李镇西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制定的《班级管理条例》中对班主任也作了一些规定:“凡每月对学生发脾气超过一次,或错批评学生,或利用自习课讲语文,或下课压堂两分钟以上,罚扫教室一次。”并且在《条例》实施不久,李老师便因错批评学生而“犯规”,当天放学后,二话不说,拿起扫把,一个人在教室里干得大汗淋漓。当看完这些后,我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如果把这些规定放在我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中会是什么样子,我马上想到的是教室卫生会被我承包。

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之源。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用童心报答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正是因为李老师保持着这份童心,才有了他“永远的未来班”和“浪漫的高95级一班”。才有了在我看来只有在电视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情境,而他们却真实的发生在他和他的学生之间。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提出四种态度:第一种是“应付”的态度。没有教书育人的热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孩子,这样的老师如果实在无法改变心态,不如改变职业。第二种是“饭碗”的态度。因为做教师是自己安身立命的饭碗。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比起教育家们的追求,谈不上高尚,但绝对不低下。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在书中谈及班主任工作,李镇西老师这样写道:“班主任工作是个筐,什么内容都要往里装!班主任的责任似乎无限大,因为他们什么都要管而且必须管好;同时班主任的权利似乎又无限小,因为无论是谁都可随时给班主任下达任务,是一个忙忙碌碌的办事员。”是现在班主任老师的真实写照,道出了班主任的心声。

《我这样做班主任》一书是李镇西老师30年班级管理的精华,因为李老师所担任的是初、高中的班主任,很多东西与我们小学有着差别,比如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所出现的问题等,但是教育都是互通的,有很多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还是很值得借鉴,如:开展小组竞争,增强班级活力。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做法,实用性强。本身我们班就开展着小组竞争,但是却很片面,只是针对学习,借鉴李老师的做法,加以完善。再如随身带个小相机,原生态的记录下学生真实的生活,留下珍贵的回忆;善待孩子的第一次求助,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近在咫尺的师生通信,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8889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